我要刨光几块1米3乘1米3的铁板。桂林哪里有夜校这样的刨...

为了一碗汤底吊了10小时的越南河粉,我一个礼拜去了这家店3次!
一家欢迎你参观后厨的餐厅
北大高材生辞去同仁堂CIO职位去开餐厅,找来了两位在香格里拉酒店有十几年工作经验的大厨。三个爱较真的技术控,在一个70平的房间里搞研发。
他们用十几种蔬菜花10个小时吊出最正宗的越南河粉汤底,味道比牛肉汤底还鲜,为了这碗汤河粉,有人一周去吃了3次。
他们还汇聚了全世界各地的素食美食,汉堡、意面、河粉、咖喱、天妇罗……让你一次过足瘾!
看见大白了吗?
一周去了3次那位就是我们素食星球的大当家Hazel,她还把我们全都带来一起分享美食。
左掌门觉得如果发现了好吃的,我只闷头吃,不吱声,良心会受谴责的~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再去一次,给大家好好介绍一下这家店!
透过我的大脸请您往那看:ZEROGO环球健康素食
店内装修是极简的北欧工业风,一进来就会让人觉得简单、轻松。
装修是由老板Raymond一人设计的,他说:“我想做一个专业的餐厅,所以装修很克制,有时候要做减法才能表达出真正的东西,满满的设计感不会太流畅,看起来随意的其实背后可以蕴藏很多东西。”
店铺一共有三层,一层、二层是就餐区,三层是一个对外开放式的厨房。我们去的时候正好赶上厨师们备餐。
我们不禁感叹:“厨房好干净!食材好新鲜!调料好讲究!”
三楼是一间开放式的厨房,厨师们正在为食客们准备午餐。
左掌门参观了厨房,真的超级干净,工具调料、食材,都井然有序的摆放着。
这一大锅南瓜是为藜麦南瓜沙拉准备的食材。
打开调料箱,你能看见ZEROGO的调料都很考究,土耳其的鹰嘴豆、南美的藜麦、越南的椰子油、加拿大的枫糖浆、饭爷的杏鲍菇酱……怪不得菜那么好吃~
厚厚的一本菜单简洁又精致,翻开第一页是餐厅的介绍,之后是按照超级碗轻体系列、亚洲粉面系列、意大利面系列、汉堡帕尼尼、披萨、甜点分类的菜单,翻了几页你大概就会知道为什么ZEROGO是一个环球健康素食餐厅了!
每次看菜单都恨自己眼睛大肚子小
出门用餐厅定位的专业吃货+信息管理专业的技术控Raymond,从北大一毕业就进入了全球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做管理咨询,就是《我的前半生》里贺函的工作~
由于工作性质Raymond需要经常到处去出差,这倒也方便了他吃遍全世界的伟大计划。
在埃森哲工作的六年里,他满世界地飞,满世界地吃,然后用吃货+高材生的脑子牢牢记住这些味道。当遇到另外两位技术控主创的时候,就把世界各地的经典素食还原、集结到了北京!
如果美食的世界只有一种语言,那就是以心传心
为啥叫ZEROGO呢?曾在埃森哲工作、在普华永道做管理咨询总监、在同仁堂做CIO的他可以说是达到了人生巅峰之后,扭头一转放下所有资源去创业了,这是个ZEROGO(从零开始)。
让每一位食客来到店里都觉得很轻松,吃到好吃无负担的健康美食也是ZEROGO!
Raymond和他的主创们研发出了一套轻食系列,瘦身轻脂,又能营养平衡,又能吃饱,美味。每个都会写好卡路里,想减肥的吃货可以来哦!
我们尝到了轻食系列中好评最高的南瓜藜麦超级碗,沙拉汁特别正宗,鹰嘴豆特别好吃,推荐大家点一份!
第一次去的时候左掌门最喜欢、印象最深的就是这道马来西亚娘惹汤面,我尝到的是在“星球最权威吃货”Hazel的建议下的改良版本了。味道相当正宗,颜色也饱满,大家也都喜欢吃,强烈推荐!
因为大家每次吃饭都是一样菜只点一道,然后点很多种一起分着吃。所以基本一道菜只能吃一口,遇到好吃的总是意犹未尽。第二次来的时候我终于独吞了一碗!
真的好好吃啊~
还有什么好吃的?让我来给你讲讲我们第一次去的时候都吃了什么~
『 云南石屏夜市烤米线』
这是Raymond三年前,在到处都是烤鱿鱼的云南石屏夜市,找到的一道素食。发现它做法独特又好吃,就把它的味道带回了北京。
“研发菜品时,我拿出烤米线的照片,再描述味道,厨师就能做出个八九不离十了,然后再一起调整。夜市的有点油,现在是改良过的味道。”
口味的确很棒,有点辣,有点重口,不过稍微有一丢丢咸,喜欢重口的朋友要点一份。
『 越南汤河粉』
吃素以后就没法吃正宗的越南汤河粉了,因为是牛骨汤熬制的。吃货Raymond一定要研发出来正宗口味的越南汤河粉。最后主创们终于用10几种蔬菜,外加10个小时熬出了比牛骨汤更鲜,而且不腻的素高汤!
别看样子清清淡淡,高汤的味道却鲜美得极有内涵,小辣椒也够辣。这是我们探店时最喜欢的一道美食了,星星包说味道真的很正宗,也是Hazel和小菲的最爱。
淋上青柠汁,撒上小辣椒,加上配菜,你的胃准备好被征服了吗?
『 日式铁板咖喱乌冬面』
素食星球给出好评100%,大家都超喜欢吃,美中不足是每个人只吃到了一小口,下次一定要自己去点一份搂着吃!如果你既喜欢咖喱又喜欢乌冬面的劲道,不要错过它。
『 咖喱米饭』
大家也很喜欢这道咖喱米饭。咖喱泡着米饭也很好吃,旁边的泡菜也走心。咖喱有三种口味选择,泰国黄咖喱、泰国红咖喱和日式咖喱。
值得一提的是,Raymond考虑到中国很多素食者不吃葱蒜,研发时也尽量不使用葱蒜。所以现在店内的菜品除了泰国黄咖喱和红咖喱是有葱蒜的,其他都没有,不吃葱蒜的朋友可以刨除这两道然后甩开腮帮子吃了。
『 丸子很酥的节瓜青酱意面』
这道菜口味比较清淡,它俘获了小菲的胃,不过像我这种偏好重口味的人,对它并没有啥特殊感觉,但是意面里面的丸子特别好吃!可惜只吃到了一丢丢,人多丸子少啊~
左掌门觉得这是一道“看你喜好”款。
『 酸酸甜甜的红菜头冷汤』
这道汤名字起得太形象,左掌门只能说,汤如其名啊~小面包蘸着汤蛮好吃~
菜团儿说,一般的红菜头汤会有一些“土腥味”,但是这道汤没有,不错。
『 绿色女神秋葵菠菜披萨』
不喜欢秋葵的左掌门对它无感。如果你喜欢秋葵可以来试一下。这款是薄底披萨,颜色搭配很清新精致,小番茄烤得很地道专业。
这是很走心的一道菜,是比较挑人的一款,列入“看你喜好”款。
『 南瓜饼烩蓝莓和甘蓝酱』
这个南瓜饼和平时吃的不太一样,甜甜咸咸的,里面有很多纤维,用蓝莓腌的紫甘蓝是个亮点,不错不错。
『 浓香芒果南瓜热汤』
吃到这的时候大家已经有点饱了,味觉有点迟钝,不过还是觉得不错,汤底有芒果颗粒。
『堪称绝配的焗蝴蝶意面 』
韩国酸菜配西式蝴蝶面,再用素芝士焗。口味真的是非常独特,这是Raymond非常力推的一道原创创意菜品。
不过我们并没有很接受这个独特的味道,但是在大众点评上一查,发现有人超级喜欢这个味道。这就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同样纳入“看你喜好”款。
『小清新的日本天妇罗』
这道菜大家都喜欢,不油,面糊挂的恰到好处,不会很厚重,的确小清新,推荐!
『不落俗套的番茄酱意面』
这道菜我们都还没吃过(真的是吃不下了),但也是Raymond非常推荐的一款。
Raymond说,它虽然看起来平常,却是用一锅新鲜的番茄熬出来的番茄酱。炒面的时候再加上风干小番茄。
一份面就要两个大西红柿熬出的酱。味道相当好,价格又实惠。所以我就推荐一下喽,如果哪个朋友去吃了记得告诉左掌门味道如何~
熬制番茄酱
PS:我们还吃了一些正在研发中的汉堡类菜品,并且给出了我们的意见,由于正在改良,这次就先不推荐啦。相信过段时间我们又有更多好吃的了。
ZEROGO连开业仪式都没有,营业不到一个月已经吸引到了很多食客到店用餐哦~
ZEROGO还有工作餐可以吃哦~在望京工作的朋友们有福利了!
Raymond说:“我们本来想做工作餐,因为周围都是写字楼,做工作餐肯定稳赚。后来发现团队的基因并不适合做工作餐,三个技术控对菜品的细节要求太高,厨师很多工序都省不了,那怎么给上班族提供健康饮食呢?于是我们提供了一个午餐特价的组合餐,也希望大家一起传播出去,不会太贵,也不会赔钱。”
体验下ZEROGO的傍晚
现在的天气坐在外面吃饭很是惬意
赶快和朋友一起吃吃吃吧
最后左掌门再告诉大家一个
凭此文到店就餐
可享受20元优惠哦
最后让我贴心的附上地址??
地址:望京东园七区 保利中央公园底商 保利好食界8-1号(保利好食界最东边东南把角)
乘车:地铁望京东站C口出,然后咔咔就是走。
价格:人均80¥,工作餐人均50¥
BTW:如果你知道哪里有好吃、有特色的素食餐厅or素食友好餐厅,记得给左掌门留言,让我带你们吃遍全世界~!
— 关于作者—
左掌门,个头不小,体重不轻,却总被误认为南方姑娘的东北丫头。有点怂。不熟悉的人觉得她温柔,熟悉的人说她蠢萌。脑洞是特产,爱笑是特长。用意念减肥。美食一定要重口味。
素食星球原创出品
如需转载,请于后台回复“转载”获得授权
文&编辑 | 左掌门
图 | 小菲、Raymond
??点击原文,好物都在这!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从“浑河断桥”到“八三隧道”:沈阳浑河还有太多“你不知道”
这旮是沈阳
2018年,沈阳人听到了地铁9号10号线将要开通的消息,而且也听说沿着浑河还要整一些有轨电车线路,而且还有一个什么长安桥正式通车了,成了浑河上开通的第十几座桥,小旮也说不清楚了。某一天,小旮居然在浑河桥上,看到了一段断桥,而且还在网上看到了这段断桥的遗迹说明,我就想,浑河上现在这么多的桥,也应该有一则文字来纪念了吧。
76年浑河断桥,谁有兴趣知道她的往事?
其实一直以来,至少是小旮记忆里,浑河上就只有两座桥,一座是浑河桥,另一个是长青桥。但是2003年,浑河老桥传出来拆桥的消息。对于浑河老桥来说,一些数字可以代表当年这座桥对于沈阳的重要性:浑河老桥建于1942年“伪满”时期,全长664米,宽9米,该桥整体结构为双悬臂式,桥墩为3柱式结构(桥墩由3根柱子并排支撑),桥身共有30个孔,其中中间28个孔跨度为22米,两侧各15米。桥基础深9米,承载力为10吨。该桥是沈阳浑河上最早的一座桥,建设之初对浑河两岸交通起了重要作用,日凌晨4时左右,有着61年历史的浑河老桥爆破拆除,只有第17、18孔之间的桥墩保留下来留做纪念。(音乐~~~)
据沈阳老人儿讲,这座桥当年对于还只是个村子的浑河堡村以及周边地区可以说是生命线一样的存在。当时是沈阳刚解放的时候,浑河水位当时可没这么高。每到早晚时分,就会看见一种情景,桥上几乎没有行人,桥下的浑河水里却热闹得很:有趟水的行人,有水里撒欢的马匹和漂在水面上的马拉车,甚至还有两手拎着东西后背还背着孩子趟河的人。大家为什么有桥不走呢?一来当时脑瓜死,认为走桥还不如直接趟河方便。这种有桥不走的情况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才结束,因为那时浑河水位升高了。到了后来的60年代,由于当时物资紧缺,所以浑南的人都通过这里去城里,用一些农产品去城里换一些火柴、布料之类的东西,但这对于统购统配的计划经济时期来说,算是一个罪名,叫“倒买倒卖”。所以,一直都会有一些人员在桥上检查来往人员,看看有没有这种“倒买倒卖”的行为,一经发现,就会全部没收。
20世纪70年代初的时候,全国对旧的东西采取了否定和消除的态度,建于“日伪”时期的浑河老桥是重点对象之一。所以就有人鼓动着拆掉这座桥,那时候,人们刚把南岸的两个桥柱子拆了,桥面刨下一米多距离,忽然得到通知说第二天有很重要的车队要从这里经过,于是连夜又把桥用黄土填平了,为了看不出有刨过的迹象便铺上一块大铁板。后来争论了很久,最后因为怕还有类似情况发生,拆桥的事便不了了之了。
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过桥还得排队!浑河桥过桥人增加很多,所以就显得特别拥挤。每天到了上下班时间,一旦两辆轿车别在一起,或是马车横在桥上,那么不堵半小时的车是过不去的。后来为了缓解这种现象,想了许多办法。沈阳市相关部门特意作出决定把浑河两岸企业的上下班时间岔开一些,比如行人和非机动车自发组织排队,还选出了一个每天经过浑河老桥的人为队长负责秩序;还有一段时间,采取了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每人一两分钟交替通过的办法。
到了90年代,说实话,小旮的记忆里,浑河桥当时是有两座的,一条是走机动车的,也是后来后建的,在靠东这边,也就是现在浑河新桥的位置。而现在的那段断桥,当时似乎是专门走人的,基本是一个人行和走自行车为主的浑河桥了。2003拆桥的时候,应该是将原来的浑河机动车桥拓宽了,然后把那个人行的老桥拆掉了。但小旮还是忘不了,那个时候的浑河堡,还是一个刚刚兴起的小村子,浑南,除了浑河堡还基本上什么都没有。那时候,从文化路往南到浑河这一大片地区,基本也没有什么象样儿的建筑物,如果非要说一个的话,那就是河畔花园和夏宫了。
小旮后来又找到了一张日伪时期的沈阳老地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个时候的沈阳,其实从南关路往南的地区基本都不属于市区了。那个时候这一片地区有一个日伪的名字“浑河区”。到后来二战结束,沈阳光复的时候,国民党接收沈阳的时候,将当时的“沈阳区”就是当时由张作霖建设而来的沈阳旧城区,和当时的沈阳郊区“浑河区”进行了合并,然后各取一字,最后成了“沈河区”,这,就是沈河区名字的由来。在这之前,沈阳城区在浑河以北离得比较远的地方,也就是沈河区出现的时候,沈阳才算是真正“与水为邻”。
从长青桥到八三隧道,浑河历史隐隐再现
在日伪时期的沈阳老地图上,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的浑河上,只有三座桥,一座是南满铁路浑河桥,一座是浑河桥,一座是长青桥。小旮最近探访了一些长青黄泥坎地区的老人儿,他们印象里的长青老桥并不是现在的长青桥。从现在的长青桥往南下桥的地方,有一个向西的小路口,这里进去,正好是现在沈音南校区的北墙,这里,座落着几个当年的老小区。这里,其实就是当年解放初期的东陵区政府(革委会)所在地。而原来的浑河长青老桥是在现在文汇街的这里,一直往北延伸到浑河北岸,这,就是原来长青老桥的所在位置。所以,当年的黄泥坎村地区,文汇街才是这里的中心地区,而不是现在的长青街。
不过现在,这里的文汇街,只留下了一个大堤路路口的一个向北的大上坡,而当年的长青老桥已经不在。
其实说起这些过浑河的桥,小旮最想说的还是咱沈阳在1974年的时候建设的”八三隧道“。对,你没听错,这相对于后来沈阳建设的五爱跨浑河隧道,早了三十多年的时间。细想一下,当时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居然也有这种实力勇气和魄力来建设这样一个伟大的隧道。
这个”八三隧道“,当年是战备之用的,浑河八三隧道1974年建成,是中国最早期战略级原油管道工程八三工程的一部分,隧道下埋着两排输油管道,1999年维修后允许民用。2003年封闭前通过此隧道需缴纳1-3毛钱的通行费。隧道的一端,设在东陵区上木厂地区,隧道的另一端,设在浑南杨官地区。
小旮完全想不出来,当时我们的父辈是用了什么样艰苦卓绝的方法,建设了这样一条人间奇迹。也可能当时由于是战备之用,不可能公开宣传,但当时那样的条件下,一定付出了异常大的代价,而且很有可能这种代价是人的生命。现在,我们现在的技术条件下修一个穿山的隧道还会有那么多的人员伤亡,在1974的当年,你会想像建设者都经历了什么吗?而且那建成之后还必须秘而不宣,包括即使有可能付出的生命代价。
小时候,小旮曾经跟着哥哥他们一大帮小孩儿去浑南,当时浑南杨官地区有一个特别大的挖沙造成的水坑,每一年那里都会有淹死小孩的事情发生。但那时候也不知怎么了,就是一无返顾地过去玩。那时候的八三隧道,就像一部时光机,让我们手挽着手,冲向那种三伏天都感觉阴冷的黑暗。然后冒着漫天的汽车尾气和暴起的灰尘,冲过那样一个星际虫洞似的隧道里。现在想想,那一个洞口写着大大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洞口,那就是一个一千零一夜里魔幻入口。然后美滋滋地,在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带着一个玻璃瓶子的大水坑里抓来的小蝌蚪兴冲冲地走回家去。要知道,从上木厂走到小旮家所在的204地区,那至少也要走一个多小时,但,那时候的童年,依然是快乐的,充满未知的兴奋。
无论浑河老桥,还是长青老桥,更或是八三隧道,这都是沈阳浑河过河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虽然现在有了那么多那么多的桥,富民、三好、工农(南京)、胜利、南阳湖、伯官、东塔等等等等。沈阳,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在我们的视野里飞速变迁,即便在1945年的时候,当时的所谓的浑河区还只是一个郊区。如今,浑南的各色大楼拔地而起,沈阳核心办公机构也已迁至浑南。浑河,已然成了沈阳的内河。而那些,曾经的,我们渡过浑河的方式,早就不是什么罗士圈河边的”浑河晚渡“,也不是那个宽只有九米的浑河老桥,更不是那个曾经秘而不宣的八三隧道,还有那么多那么多美丽而优雅的浑河桥梁正飞架而起,五爱隧道、金阳隧道正在改变沈阳人渡过浑河的方式。
浑河,并不再是将他们困于岸边的一片汪洋,而是一眼望去波光粼粼的心翔之水,更是我们穿行于河底之时,在我们头顶缓缓低语的城市之母。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座城市的名字来自沈水之阳,我们的家乡,在我们怀旧的体历里发生延展;我们的家乡,更在我们的脉博里跳动,那感觉不仅真实,且有力量。(音乐~~~)
记录回忆,记录一切,
就在这旮,读懂沈阳。重
点击展开全文2196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914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8117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weixin.qq.com/r/zzr9_ebEQS49KaKab29L (二维码自动识别)另外还有几条小建议:1、百货商店里的任何一家餐厅都不要去!都不要去!都不要去!2、街边的小酒吧随便点点什么和小伙伴或来自各个世界角落里的人神扯谈才是最幸福的旅行时刻,换句话说,跟对人才是最重要的,与其随便扯几个三观不和的伙伴给旅程添堵,那还不如自己一个人去玩,SOLO的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3、具体去找某家餐厅的话,推荐用某德地图就可以了,极其方便。找个711买一张香港电话卡,非常实惠。别忘记办一张八达通,港铁渡轮巴士便利店都可以刷,同样在便利店也可以办到或充值。除此之外,兰芳园或者什么别的家的奶茶,旺角肥姐小食店或是什么别的家的炸食,糖朝或是什么别的家甜品,利强记北角或是什么别的家的鸡蛋仔,LabMade或是什么别的家的冰淇淋,尽管都十分知名,但是的确不至于专程费很大的力气专门去找,你知道在一个陌生城市陌生土壤上寻觅食物最大的乐趣是什么吗?当你抱着随便吃点的心情踏进一家没有名字的店里,随便从餐牌上挑几样东西下来,毫无防备的放进嘴里却被狠狠地打在了味蕾和心窝上一下,这种意料之外毫无防备的味道才是最美妙的。而香港给你提供了太多太多这样的机会,你要准备的是一双舒服又好看的鞋子,到处闲逛的时间,还有一种渴望探索,渴望融入的态度。赞同 4496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桂林哪里有夜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