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物语物欲横流的意思社会,我们还该相信什么,爱情友情还可...

你信吗?(读《信息超载时代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_看过的书爱过的人_新浪博客
你信吗?(读《信息超载时代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
&今天中午去吃饭的路上,正在刷着微博,被别人转载的一条微博吸引了,原微博是@英国那些事儿
发的介绍获得今年普利策最高荣誉“公共服务”奖的美联社4名女记者以及获奖那篇报道的前前后后的故事,看完之后的确是震惊,尤其是里面的一句话“你吃的是海鲜,但是同时,你吃的也是这些被奴役劳工的血汗”。
有趣的是,今晚在读​《信息超载时代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这本书时,第八章-如何找到真正重要的新闻里开篇就讲到一个故事,曾经也获得普利策奖的Loretta
Tofani在做了23年记者后,因美国报业发生变化促使她转行,在盐湖城专门卖从中国进口的仿古家具。在经营过程中,来国内走访家具工厂和物色供应商,在此过程中,目睹了工人都是在没有防护的条件下接触有毒油漆材料、加工家具。随后,她就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并把美国人的生活与中国工人的不幸遭遇联系起来,当新闻报道发出来后,也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上面这两个新闻报道的例子都有很多相同之处,都是透过一些小的细节点,随后深入调查,只不过聚焦的分别是“鱼奴”和“家具工人”,一个发生在泰国,一个发生在中国,相同的也有都是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习惯,对某些产品极大的需求量,刺激了​产品对应产业的飞速发展,从而对产业中的底层从业者造成了伤害。
&上面的这两个只不过是纯属巧合,今天看到的微博,晚上又刚好看到了这本书,就不自然的联系起来了。
不过这本书里的一些观点及对新闻业的发展描述、如何区分纷繁复杂的新闻、下一步新闻业的走向都说的很深入,这也得益于作者丰富的从业经历。
就摘抄些里面写得好的、有趣的观点证明我读过此书吧。
1、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长青。
2、在每次变化中,现有权利精英都不得不利用信息传播来重组和引导草根阶层所释放民主力量。
3、随着社会秩序的重组,大众传播技术的每一次变革都会引发两股知识流或两种认识世界的方法--基于观察和经验的知识,与基于信仰和信念的知识---之间重新发生分歧。简言之,就是事实与信仰之间的矛盾。
21世纪的技术革命见证了上述这些模式--大型新社群的形成(社群与民主化),旧权威的颠覆与新权威的产生(重组),经验主义与信仰之间的分歧(矛盾)不断加剧。哪怕是新世纪才出现的博客、有线电视中的煽动性言论、公民新闻网站和民粹主义政治运动,在之前的技术与社会经济变革中都可以找到对应物。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权利让渡于个人,作为公民,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理解并学会如何使用权利而不为其所挫败。​​
&4、苏格拉底以对话方式开启了一种拷问世界的经验性规范方法。这一方法认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观察与推理去挑战他人的断言或信仰。人们在对话过程中将推理与亲身体验相结合,将断言与观察到的现实作比较,由此形成知识。这种当时最规范的方法用现在的话来表述就是经验主义与共识。
&5、1450年,一个修道士手抄完成一本《圣经》大约需要一年时间。在印刷机出现之前,牛津大学的藏书量为122本,每本书的价值相当于一个农场或葡萄园。
&6、在古登堡发明印刷机后不到100年,一次记录一件当前事件的“新闻书”开始出现。1640年前后,德国、法国和尹格兰开始出现第一批报纸。尽管面临审查、镇压和被投入监狱,同时政府经常控制其日常管理,新兴的新闻媒体依旧成长起来。(可以看出来,从一开始,新闻的发展就受到政治的监视。)信息共享​让人们怀疑、挑战并修正权威机构提供的信息。由此,皇权无法再垄断信息,也无法控制人们对公共事务的看法。至18世纪,在政府反对者的资助下,新兴的政治新闻媒体开始采用新的语言形式甚至政治隐喻来逃避审查,挑战皇权。
&几个世纪以来被视为普通或粗俗的概念----公众意见变成了一个受人尊敬的理念。随着信息的扩散,一个更具力量的概念--人民自治诞生了。民主,这一西方文明的最大成果,本身就是传播发展的产物。
​7、由于电报传输按字计费,新闻也变得更加简明扼要。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组织新闻内容的技巧--将最重要的事实放在最前面,也就是所谓的倒金字塔结构。在倒金字塔结构出现之前,新闻叙述更为主观,新闻报道通常按时间顺序组织,将最富有戏剧效果的事实放在最后。
&8、美国的工业化发展推动了商业广告市场的繁荣,这也为新闻界的独立提供了动力。(其实到现在,广告收入仍然是报纸等传统纸媒发展的重要动力)​
20世纪初,揭黑运动和报纸的经济独立进一步提升了新闻工作者对职业化的追求。​
9、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革导致全国人口碎片化,广播将这些分散的公众联系在一起,这是地方性报纸无法做到的。​作为应对之策,一些报纸开始利用不断完善的照片印刷技术,让新闻图片更具有戏剧效果,新闻报道变得耸人听闻,“小报”时代由此来临。​
10、广播对政治的影响依然重要。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认为,广播这种亲密的新媒介可以凝聚民众,实现社会民主化。罗斯福的广播演讲和“炉边谈话”,仿佛是与普通美国人一起坐在客厅聊天。他绕过新闻界通过广播直接对公众讲话,用安慰的口吻和深入浅出的方式向公众解释大萧条的复杂性,以及后来战争的必要性。(充分利用媒体获得了胜利的例子。所以,对于政治者而言,一定要善于捕捉当下最受群众欢迎的传播形式,并加以利用。如现在的微信等新媒体,一定要以进步的眼光去看待。)​
11、与报纸读者不同,电视观众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节目。他们要么观看编排好的节目,要么就只能关掉电视,这增加了社会学家称之为的”偶然的新闻获取“----人们对并不感兴趣的事有所了解。美国人消费相同的电视网新闻,因此社会共识高涨,都把苏联视为共同的敌人。看上去人们都在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新闻,但其实在很大程度上看的又是相同内容,这一现象对政治影响巨大。(媒体就是政治者的喉舌)​
12、幸存下来的报纸开始转变策略,强化深度解读和分析能力,将目标受众转向富裕阶层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公众。​
&&&&&&&&&&
坦率地说,早起的广告生意很容易做,收益丰厚。因此,大部分报纸反应迟缓,未对报纸内容进行创新性思考,直到后来因电视业的排挤而不得不寻找利基位置时才有所醒悟。(前两年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公众获取信息方式的改变,纸媒也出现了相同情况,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就看谁能更加敏感,感受到变化。)​
13、那么,为什么还说传统新闻的未来仍不明朗呢?根本问题在于受众的流失。假如把新旧平台上的受众数量相加,很多传统媒体的受众总量是增加的。技术进步给传统新闻业带来的危机主要还是与收入有关。新技术分流了传统新闻媒体从新闻中获取的收入。​
20世纪,展示性广告为传统新闻的采集提供资金支持,但是事实证明互联网上的展示性广告效果却很差。20世纪的新闻生产模式得益于一个巧合,即用商业体系(广告)来补贴公共商品(专业新闻)。​
14、假如我们想要在新世界找到方向,最重要的就是丢掉天真的想法。我们应该深吸一口气,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传播发展史还告诉我们,新技术改变不了人性。新技术让我们实现了自我表达,用不同方式满足了我们对无法直接触及的世界的好奇心,仅此而已。​
15、传播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让我们更加容易地了解自己所处的世界并参与其中。我们继而挑战甚至打败那些曾经控制信息流动的旧权威,创造新权威。我们正见证着旧权威的灭亡,同时也必须意识到新权威终将出现,并取而代之。一头是令人困惑、强调归纳经验的观察和科学,一头是给人安慰、强调综合力量的信仰和信念,二者之间由来已久的矛盾仍未解决,当双方寻求平衡时,会发现新的表现形式和混乱局面。​
传播技术发展的最终效果是公民掌握了更多信息。掌握新工具和选择权后,我们该如何辨别哪些信息值得信赖?​
16、比加特把这种不加批判地接受官方叙事版本的行为称之为办事员作风。他认为,记者不只是个速记员。记者有责任查明事实和找到实际证据,而不是接受他人的二手信息。​
17、希恩等其他记者都没有提问。一则因为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前往战区。此前,美国国防部一直拒绝让记者去战区,假如没有比加特的强烈要求,恐怕还是不能成行。二则,很多记者认为,事先问那么多问题会让自己在专业军官面前显得迟钝或愚蠢;毕竟他们还要与这些军官保持接触。很明显,比加特的问题考验了军官们的耐心,但这正是他提问的方法。​
18、如今,相互矛盾的新闻渠道和片面报道比比皆是,我们必须采用一些诊断技巧,这样起码可以分清什么是好新闻,什么是坏新闻。不过,我们可以开始多承担一些工作:成为自己的编辑和信息聚合者。​
19、一个概念指导着寻找真相之路。科学家、执法人员、情报专家和记者对“真相”有着基本的共识。他们认为,真相是暂时的,同时又是经验性的:真相是相对于现有证据来说的一种最具可能性的陈述。因此,在新证据面前,真相会逐步发展。公共生活领域的真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清晰。​
20、过去的那个时代或许可以被称为是新闻的“信我(trust
me)”时代。​
我们今天所处的是新闻的“秀我”(show me)时代。
看过的书爱过的人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319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信息超载时代我们应该相信什么?【西安石油大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46,248贴子:
信息超载时代我们应该相信什么?收藏
这两天关于xxx的帖子炒的火热,让我们见识到了网络传播的强大舆论力量。突然想到《搜索》这部电影,女主人公因为不可抗拒的私人原因没有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受到人肉搜索,从生理到心理遭受了双重伤害,最终不堪舆论压力导致自杀。很现实的社会问题,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鱼龙混杂的时代,我们从听话者变成发言者,每个人都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意见领袖”,我们可以随意发泄,不用担心因此受到法律限制,因为,我们的相关体系还不够健全。新闻与传播专业的较国外来讲,确实有很大的差距,有我们本身的体制原因,这是我们的现状,没错,最新的新闻传播理论我们需要从国外借鉴学习,这很正常。药家鑫案一出,社会哗然,其实公正的来看,药家鑫罪不至死,是不可抗拒的舆论导致了这个悲剧。后来,药家鑫被执行了死刑,我们才又回头开始审视这一案件,一个年轻的生命原本是可以被饶恕的。同样的事件现在发生在我们身边,并不是说它也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一个人说错了一句话,我们需要一个道歉,一个说明,如果得到了,ok,这个事基本可以解决,但是现在大家已经有了一个非常明显的道德绑架行为,让原本可以逐渐平息的事件一度冲上风口浪尖,一定程度上,我们已经在消费当事人了。我们一面痛恨五毛党跟风者,一面又乐此不疲当做谈资。或许,我们从来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手里的那把剑究竟有多锋利。可能犯错的大一大二孩子现在心理也挺难受的,知错就改,我们要做的就是给这些年轻人一个机会。冷静下来,我们可以用最好的方式教育别人,也让自己成长。大四狗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前来讨论,我们不谈这个事件,我们只想亮明自己的新闻素质。
微信公众号都做公开道歉了,也很诚恳。我个人原谅他们了,我相信他们以后会做的更好。相信他们会对自己的公众号运营体系做出反思,也会从报社那种严谨体系上看到自己差距。
犯了错一定要认错承担责任,希望这一次他们能成长起来,也希望能给带来这件事情不良影响的同学一些安慰
孰能不犯错,只要改就好。平常心
真厉害我想知道药家鑫为什么罪不至死??
是你找错例子了,还是你个人思想………
支持,顶起
其实事情都差不多过去了,并不是没有人犯错,只是错误有大有小,既然是一个公开传播的组织,活在大家眼皮子下,说话办事什么的都要慎重,做错了造成的不良后果已经不可挽回,有些代价也是必须要承担的,另外,这次事件就我个人看到的情况是这样的,学校官方组织在无心之失下公开发表了关于新闻专业垫底的言论,新闻专业部分同学在贴吧提出该错误并要求平台给出合理解释,时隔一天,该平台发表道歉声明,事情本该到此结束
公正的来看,药家鑫凭什么不死?
智障这词我不想用太多,我自己脑子也不太好使找论据也要找个说的过去的哈让人笑掉大牙
登录百度帐号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吗?在这个物质横飞的社会我们还应该相信爱情吗?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吗?在这个物质横飞的社会我们还应该相信爱情吗?乐享生活的美好百家号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也有人憧憬美好的爱情,在这个一切以物质为基础的社会,还有真爱吗?我们还应该相信爱情的存在吗?看着网友们众说纷纭,小编也惊呆了,你们怎么看?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乐享生活的美好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爱生活,爱美食,享受生活的美好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鍒嗕韩鍒帮細
鏈?枃鍥哄畾閾炬帴:
銆愪笂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沧海横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