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去五台山有去枝城的计划车皮吗

眼眸深邃、轮廓分明、身材颀长,活生生的一幅画。
这在监狱民警看来,那么令人不可思议。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阅读提示:
  作为我国首条客货混运高速动车组下线铁路的阳大铁路项目,是我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后首条地方政府全资建设的以客运为主的铁路,也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更是我市头号民生工程。
  自2015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以来,阳大铁路承载着晋东300万人民的幸福梦想不断延伸。
  阳大铁路阳泉北站施工现场
  在阳大铁路第一标段阳泉北站施工现场,工人师傅们正在进行站台面的防水铺设以及电梯安装调试工作,目前整个项目施工进度已完成80%。
  阳大铁路第一标段位于阳泉北站附近,有正线及阳泉北站客运联络线,总长10.43公里。
  该标段新建大桥2座、涵洞21座、隧道1座,新建站房及生产房屋7810平方米,工程造价约2.9亿元。
  阳泉北站进入内部装修阶段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阳大铁路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张佳介绍:
  整个区间路基近10公里,目前已完成95%以上,区间涵洞全部完成,6座公跨铁的其中最后1座已经在做路面铺装,阳泉北站全面进入内部装修阶段。
  阳大铁路最新建设进展
  阳大铁路项目起点位于石太客专阳泉北站,途经阳泉市盂县、郊区、平定县和晋中市昔阳县,终点位于昔阳大寨。
  铁路全长79.1公里,其中新建线路44.8公里;利用既有白荫线、阳涉线33.1公里;新增北站到发线1.2公里。
  整个工程按照国铁I级标准设计,建设工期为三年,计划于2018年底建成通车。
  阳大铁路在新建线路中,有桥梁17座、隧道9座、涵洞72个,全线桥隧比50%。
  截至目前,桥梁已开工15座,线下主体已完成9座,桥梁架设已完成一座;隧道开工9座,已贯通7座;涵洞已开工58座,开累完成2096.02横延米,共计完成总量的87.81%。
  此外,全线路基挖填方设计总量为1027.31万方,完成872.34万方,完成总量的84.91%。
  全力加快建设 力争早日通车
  阳大铁路项目作为我市改善民生、拉动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以及发挥好晋东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头等大事,更是我市最大的民生工程,事关百姓切实利益。
  今后,阳大铁路公司将紧紧围绕“安全、质量、进度、廉洁”四个方面加强项目管理,科学组织施工,严把施工工艺,严控时间节点,全力以赴加快工程建设,力争早日建成通车,为晋东300万人民提供安全、便捷、可靠的出行条件。
  来源|阳泉广播电视台(ID:yqwlgbdst)
  山西要有大事发生
  ↓↓↓↓↓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盂县老乡俱乐部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您当前的位置:
日常工作动态
索引号:17-00920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规划局成文日期:
标题:阳泉市十三五近期建设规划文本
文号:发文时间:日
阳泉市十三五近期建设规划文本
阳泉市政府 www.yq.gov.cn
第一章 &规划总则
第一条 规划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山西省关于加强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精神,保证《阳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空间落实,合理配置各类资源要素,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推进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与生态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 规划期限和规划范围&
规划期限:2016—2020年。&&
规划范围:《阳泉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确定的城市中心区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包括:城区、矿区、开发区、郊区部分地区(荫营镇7个行政村、平坦镇10个行政村、义井镇9个行政村、李家庄乡10个行政村、杨家庄乡8个行政村、西南舁乡1个行政村)、平定县部分地区(冠山镇16个行政村,冶西镇9个行政村,石门口乡2个行政村),总面积为286.6平方公里。&
第三条 规划依据
(一)规划的法规、技术与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实施)
2、国家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
3、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二)上位规划与相关规划依据
1、《阳泉城市总体规划(年)》(2013年山西省政府批复)
2、《阳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
3、《阳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
4、各区、各部门的“十三五”发展规划
5、近几年编制完成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6、其它各类专项规划
(三)建设项目依据
市直各行政事业单位、大中型厂矿企业填报的《阳泉市“十三五”城市近期建设规划项目申报表》
(四)相关规范、标准、文件。
第四条 &&规划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省政府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与市政府《阳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以建设低碳城市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五大发展”新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综改试验区建设为抓手,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山西向东开放桥头堡、晋东区域中心城、转型发展先行市、城乡统筹示范区。
文本中下划线文字为强制性内容。本规划经批准后,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法定程序无权作原则性变更,如确需调整,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 &城市近期发展规模
第六条 &人口规模
人口规模:预测到2020年,中心城市人口达到90万人,其中阳泉组团60.5万人,新城组团12.0万人,平定组团17.5万人。
第七条 &用地规模
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达到96.6平方公里,人均用地指标107平方米/人。
第八条 &建设用地分布
&规划期内城市新增建设用地11.1平方公里。新增建设用地重点向北部生态新城和工业园区倾斜。生态新城以及各类产业园区是城市近期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有效利用新增建设用地的同时,加强对存量土地的挖潜,优化用地结构,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在各组团均衡布局居住用地,优先保证各项市政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用地,保障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第三章 &城市近期建设重点
总体目标:至2020年,全面落实《阳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发展要求,成为晋东地区最为重要的商贸物流枢纽、最具实力的工业基地、最富特色的宜居城市,显著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地位。
经济发展目标:经济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初见成效,区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保持在7.0%以上;第三产业比重超过50%。
社会民生目标: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到2020年,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万元、每万人拥有医生数不少于25人、高等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不少于40%、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6.0平方米左右,人民生活水平和民生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明显提升。
城市建设目标:城市空间结构趋于优化,阳泉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空间格局基本形成;中心城区内由外环线及主干道路构成的骨干路网基本成型;水、电、气、热、环卫等基础设施跟随城市扩展同步发展,保障有力;提升城市绿地景观品质,山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12平方米,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资源环境保护与利用目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化水平显著提高。能源资源使用效率大幅提升,能耗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市绿化率不断提高,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到2020年,万元GDP能耗降低15%、水耗降低到26.6立方米,燃气气化率达到99%,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3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废气达标排放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加快推进白泉工业区、开发东区工业区、北部新城工业区、冶西工业区、西烟先进制造业工业园区、张庄煤化工工业园区、河底物流产业园区、杨家庄新型材料工业园区、龙川新型材料产业园区建设,为新兴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各园区、市场、公共中心先期建设基础设施,在产业分工的基础上,吸引企业落户,根据招商引资情况适时扩大建设规模。
(二)优化资源利用,提高降耗水平
通过推广热电联产、中央空调节能技术、风机水泵变频节能技术、余热回收节能技术和绿色照明技术等,提高了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公共机构、节能机构全覆盖,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市区达到100%、县区达到80%;推广高速重载柴油汽车和涡轮增压技术,淘汰报废小吨位汽、柴油车;集中于煤炭企业废气、废水、煤矸石的加以利用,产业链进一步延伸;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重视内部挖潜,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引入清洁能源,优化城市能源利用结构。
(三)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魅力
棚户区改造方面,依据《阳泉市棚户区改造规划》,在2017年前全面完成现有棚户区改造。
公共服务设施方面,首先建设阳泉大医院、阳泉市文化艺术中心、阳泉市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阳泉职业技术学院、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等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市级设施和区级(包括片区)文化、体育、医疗设施;在此基础上,一方面补充社区级公益性服务设施,一方面筹措资金建设科技馆、规划展示馆、体育中心等体现城市服务能力和建设水平的设施。
绿地景观建设方面,实施“森林围城”和“山水城市”建设战略,首先补充建设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市区级广场绿地、社区集中绿地;在此基础上,推进以“二廊、六片、多点”为核心的森林公园和生态公园保护与建设、公铁沿路绿带建设、地标性景观节点建设、主要街道和公共中心风貌整治。
在环境综合治理方面,扩建改造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废弃物处理设施,提高废弃物处理率和处理水平;扩建集中供热设施,扩大集中供热覆盖率;推进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改造工程,改善城市能源结构。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污染企业搬迁、城中村改造,缩减污染源。
(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对城市保障能力
道路交通设施方面,首要强化片区联系、推动老城区道路改造和交通设施充实,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其次,建设城市快速干道、补充其他主次干路、完善公交场站,全面提升城市内外交通设施服务能力。
市政防灾设施方面,首要补充供热、供水、污水处理、燃气、消防设施和堤防工程,在此基础上根据需求增长逐步增建和改造电力、通信、环卫等其他设施。
(五)加快生态新城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按照生态新城总体规划要求,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中的新城起步区,将全力打造各类产业园区,引导项目向新城集聚,实现产城融合;合理规划布局,建设医院、学校等公共事业机构,完善服务功能,逐步提升区域辐射力和吸引力,努力打造环境优美、功能完备、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城。
第十一条 &&近期建设重点
在全面推进城市各项设施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近期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全力推进生态新城建设,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城市精品,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加速产业园区、物流园区、公共中心等二三产业发展平台的建设,推动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规划,促进产业转型发展;
提高城市综合交通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系统,加强交通需求管理,优化交通出行结构缓解交通拥堵。大力发展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等绿色交通;
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养老、安全防灾等设施的配置,提升城市民生保障能力;
推进供水、污水、供热、电力等重大市政设施建设,保障城市运行;
推进棚户区改造,不断改善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提升市民整体居住水平;
推进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城市整体环境质量。
第十一条 &近期重点发展片区
(一)生态新城组团
生态新城规划了“两轴、两心、九片、多廊道”的用地结构。近期建设的重点为体育中心、城市文化中心、城市综合片区、科教园区、居住片区和白泉产业片区。
(二)平定组团
重点建设西部生态新城片区。新区中心功能包括行政、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等各项县(区)级公共设施,以及大型商业、市场和娱乐康体设施,并配套一定量居住用地。
第十二条 &重点完善片区
(一)老城组团
加强改造提升,提高用地效率,重点完善支路网及设施配套。近期重点完善虎尾沟片区,用地功能以居住用地和绿地公园为主;南山街道片区,主要侧重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生态修复,主要涉及大阳泉村地区的风貌保护,南庄矿地区的生态修复,以及片区道路交通和环境的营造;上站片区,发展商务办公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外迁山西北方晋东化工有限公司、水泵厂、阀门厂、蔬菜批发市场、阳泉色织厂、河坡电厂等,以及搬迁阳泉长途客运站等交通设施,续建阳泉植物园二期,通过置换用地,重点发展商业商贸服务、居住用地和城市文教体育、医疗卫生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义井片区,改造老城组团边缘村庄,逐步改造义井镇,加快实施村庄归并整合搬迁,落实配套设施,实施整体改造。
(二)平定组团
近期重点改善居住生活环境,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第四章 &城市近期建设行动计划
(一)建设规模
1、保障性住房
规划期末阳泉市将新开工保障性住房约为300万平方米,年均建筑面积为60万平方米;建设保障性住房3.0万套,年均建设住房约为0.6万套。投入土地约150公顷,每年投入土地约30.0公顷。
2、商品住房
规划期末,预测普通商品住宅建设1.5万套,年均建设住房约为0.3万套。投入土地约75公顷,每年投入土地约15.0公顷。
(二)空间布局
1、老城组团
近期拟建设的主要项目有:山西北方晋东化工有限公司棚户区、万年花城小区、义井城中村改造安置、义东沟城中村改造、龙躺梁棚户区改造、一矿庙上、二矿小南坑高层、西河住宅区、王珑村、河坡村片区改造等。
2、新城组团
主要是指为新城开发配套的住宅小区和需要搬迁的村庄,以及荫营镇旧村改造。近期拟建设的主要项目有:珍宝园小区、侯家沟商住区、驼岭头搬迁改造、余积粮沟棚户区改造安置、桃坡棚户区改造安置、侯家沟棚户区改造安置、下荫营城中村改造、南窑庄城中村改造、老虎沟城中村改造。
3、平定组团
规划近期建设的重点地区为平定县中心城区西部生态新城片区,主要为广阳路以东的范围;近期调整优化的重点地区为平定县现状的中部老城片区。
(1)保障性住房建设重点区域
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布局,应体现总体布局和配套先行的原则。根据各区住房保障需求量,各区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布局重点区域如下:西部生态新城片区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重点区域为广阳路西部地区;中部各社区保障性住房需求量分布较均匀,各社区应提供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城中村改造村庄为:洗马堰、南坳、城沟、孙家沟、东关、岭上、南关、红卫、维社、石板坪、大峪、小峪、河头。
(2)商品住房建设重点区域
西部生态新城片区商品住房建设重点布局:小峪村、河头村和大峪村。中部老城片区住房建设重点布局主要布局在南关村、西关、东关、姜家沟、石板坪和南坳村。
(三)老旧住宅区整治
提高老旧住宅小区居民生活质量,完善治安防控设施、健全环卫消防设施、改善小区环境设施、改造小区基础设施,包括给排水、强弱电、供暖、供气管网,同步改造楼内公共部位的相关管线,有条件的可进行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第十四条 &城市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一)公共服务中心体系结构&
近期形成市级、组团级、居住片区级三级城市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合理布局各种专项服务中心。
(二)文化设施
在漾泉大道的市级文化体育中心西侧建设全市性的文化艺术中心,逐步配套建设市群众艺术馆、阳泉大剧院、市美术馆、科技馆、图书馆、展览馆、会展中心等文化设施,加强城市的服务功能,提高阳泉会议展览、文化、商业交流的承办能力和水平,同时体现阳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脉络。
完善区县级公共文化设施,盂县建成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于一体的文化艺术中心,新建矿区文化活动中心、郊区文化活动中心、平定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
增加基层社区文化娱乐、休闲场所。为居住区配套完善社区级的文化设施,形成布点均衡、功能齐全的文化设施网络。
推动中国刻花瓷文化园二期、平定刻花瓷文化传习园、平定砂器旅游文化产业园建设。
(三)教育科研设施
1、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整合教育资源,基本建立起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2、优化教育资源,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新建南山幼儿园、保晋路幼儿园、巨兴小学、王珑学校和平定四中初中部等,完成红岭湾小学校、南楼小学、马家坪小学、平潭街小学等学校改造。
3、积极推行高中多样化办学,创建一批创新型、现代化特色高中。结合北部新城建设规划,新建一所12轨普通高中学校,满足普通高中教育发展需求。
4、加快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完成位于生态新城东南部、漾泉大道北侧阳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
5、发展高等教育,整合现有高等教育资源,实施建设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二期工程。
6、发展老年教育。加强老年教育机构建设。扩大市级老年大学办学规模,实现老年教育的高覆盖。
(四)体育设施
在漾泉大道和广阳路交叉口东北侧建设市级体育中心,占地约23公顷,建设市级体育场及体育馆,以满足承办省级综合运动会和国家单项比赛为目标。建设阳泉市射击馆,建设内容为标准射击馆、室外射箭场。阳泉市体育运动学校新建综合训练馆,包括篮球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摔跤柔道馆、体操蹦床馆、举重馆等。规划期末,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
加快郊区旧街、平定冶西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园区和郊区小河、桃林沟冰雪运动产业园区建设。
加强区级体育场地建设,发展体育产业,积极推广社区体育活动场所建设,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全面推广“全民健身计划”。
各居住区中心根据规范要求配套文体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及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内容。另外,为了更好地普及全民健全运动,新建的居住小区应配套建设“一场(灯光球场)”、“一径(一条安全健身路径)”、“一室(不少于50平方米的体育活动室)”等体育活动设施。积极推进社区体育活动场所建设。新建居民小区、和学校等必须配套建设相应的体育设施。利用现有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健身的需求。提倡各类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实现体育资源的社会共享。
(五)医疗卫生设施
合理布置各类卫生机构,强化市区卫生综合服务功能,初步形成多层次、网络化的卫生服务体系。
整合现有医疗资源,对其进行重组,规划结合北部新城建设,在北部新城综合中心内新建一所市级三甲综合医院及市级中心血站、市级传染病医院。完成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病房楼、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大楼、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楼(原物资大厦)改造、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阳泉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楼、阳泉市郊区医院发热门诊楼建设。
(六)社会福利设施
全市建立健全孤残儿童养育救助和残疾人康复的机构和设施。重点新建项目主要有:平定县社会福利综合中心、矿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郊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楼及康复教育楼工程项目。加强社区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建设。
第十五条 &商业服务业规划
(一)商业用地
加快下站商业片区改造,拆迁中医院周边片区、东营盘二巷、药材站、废品收购站、药材巷口早市等,改善老旧商业区的原始风貌,提升城市品位。结合新城综合中心的开发建设,在新城大道和漾泉大道交叉口的南侧建设一处市级商业中心,形成具有综合性、多业态、多功能的商业服务系统,形成全市的商业辐射中心,并拓展到对外贸易领域,体现区域性中心城市商贸发展地位与作用。
平定组团西部新区配套建设商业街区,形成新兴片区商业中心。
结合居住社区,在人流集中、交通便利地段设置保障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必要的服务,设置社区级商业中心。棚户区改造项目应重点增加便民市场。
(二)商务用地
在新城大道两侧建设一处市级商务中心,承载金融、贸易、咨询业的发展,增强阳泉市区域商务服务功能。利用山西北方晋东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搬迁后的工业遗址改造一处文化创意产业园,位于阳泉植物园南部,其中商务设施用地约17公顷,为阳泉市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提供办公、展览等设施。
(三)娱乐康体设施
规划娱乐康体用地结合各级商业中心布局。近期在新城大道与漾泉大道交叉口西侧建设综合演艺中心。
(四)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依据服务半径及服务能力设置公共加油站,在城市次干道及城市主要出入口处建设加油站4处。其它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包括电信、邮政、供水、燃气、供电、供热等其它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在新建小区中配套建设,除特殊需求外不鼓励独立占地。
第十六条 &工业及物流仓储区规划
(一)建设目标与重点
整合现状工业及物流仓储业发展空间,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具有规模效应的工业和仓储物流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形成节地、节水、节能和减少污染的工业生产模式和信息化、规模化的物流仓储产业模式。近期内创建1个国家级产业示范园区,培育2个省级产业示范区,建设5个市级工业区。
(二)工业园区布局规划
1、阳泉市开发东区工业园规划
工业园产业定位为:以发展装备制造、信息、材料、新兴产业和仓储物流业为主的工业园区。
近期建设重点:完善规划区内的道路系统;整合搬迁规划区内村庄;搬迁对规划实施有影响工矿企业;综合治理氧化铝赤泥排放场;打造工业园区建设用地平台。
2、白泉工业区
工业园产业定位为:以发展新型材料和新型能源工业为主的工业区。
近期建设重点:依托本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新型能源、新型材料、新型墙体材料、预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等产业,规划近期向东扩展。
3、冶西工业区
工业园区产业定位为:以煤、电、铝及建材为主导产业的循环工业园区。
近期建设重点:对工业园区内各项用地布局进行调整,完善工业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4、龙川新型材料产业园区
产业园区的产业定位为:以发展新型材料、机械制造、铝深加工和煤化工为主的新型工业园区。
近期建设重点:完成园区内室外供暖、供电、供气、给排水、消防及绿化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平定县龙川工业园区王家庄新区接续替代产业发展平台的场地平整;完成机械制造产业园平台基础设施建设。
5、张庄煤化工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为:以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为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近期建设重点:山西天元绿环科技有限公司再生资源回收处理综合利用、绿色节能家电制造、阳泉乘木有功泵阀科技有限公司泵阀项目。
(三)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
完成市区范围内晋东化工集团、河坡电厂、水泵厂、阀门厂等42家企业的搬迁、改造与关停,转型或引进发展新型高端产业;构建老工业区新的产业体系,完成企业搬迁改造与转型升级;完成历史遗留废渣、废水、土壤、大气的治理,构建覆盖全区的绿色生态恢复系统;完成高标准、现代化城市需求的道路、管网、电力、绿化、景观、环卫等城市功能设施以及学校、医院、社会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四)物流仓储园区布局规划
1、建设目标
凭借阳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依托铁路、公路完善的交通运输条件,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引进国际先进物流技术与管理方法,加大物流企业组织与经营运作创新力度,培育出一批经营理念先进、功能完善、应用技术先进、服务水平高、竞争力强的物流龙头企业。把阳泉建设成建成晋东地区以煤炭为主的最大物流集散地和配送服务中心,逐步构成山西省现代物流供应链中重要枢纽和节点。
2、建设重点
结合产业布局,依托交通枢纽,规划建设以中部综合物流园、北部生产性物流基地和南部商贸物流产业基地为主的物流园区建设,逐步形成一批布局集中、用地节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的大型物流园区,建设晋东区域物流中心。从提高物流园区综合服务能力出发,积极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及中转联运、配送中心等功能设施建设,要建立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平台,开展物流金融、交易展示、咨询培训等增值服务,加快物流企业、仓储设施等向园区集聚。
中部综合物流园:以规划建设生态新城物流园区和阳煤集团晋东物流园区为重点,打造服务于我市的工矿企业、商贸企业、城镇居民的综合性物流园区,重点发展生产性物流和生活型物流。北部新城物流园区位于义白路东侧、307复线和漾泉大道之间,项目总占地面积约0.85平方公里(约合1270亩),该区域规划构建新城物流、仓储集散园区,为产业发展提供物流支撑。阳泉煤业晋东物流园区地处阳泉市生态区边缘,东临外环主干线义白路,西接207国道,该项目占地面积0.64平方公里,园区在阳煤年发运500万吨煤炭的天成集运站基础上扩建。
北部生产性物流基地:依托北部矿产资源、苌池工业园、阳泉北部工业企业,打造集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多式联运、仓储配送、流通加工等功能为一体的铁路货运枢纽型物流园,重点发展工业物流。
南部商贸物流产业基地:位于平定县207国道以东,平冶路以北,规划占地200公顷,建设成为晋东地区面积最大、辐射面积最广、功能最齐全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产业。
第十七条 &绿地系统规划
(一)建设目标与建设重点
1、建设目标
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目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山水自然要素,完善公共绿地系统,全面提升城市景观风貌品质。到2020年,人均公园绿地12平方米,绿地率38.9%,绿化覆盖率43%。
2、建设重点
推进以“二廊、六片、多点”的绿地系统建设;推进公园、广场建设,满足市民就近游憩的需要。
对主要公共活动区域、主次干道进行景观风貌整治,增加地标性景观节点,控制视线通廊。
(二)公园绿地规划
1、市级公园规划
在完善现有市级公园:南山公园、城市中心公园、北山公园、狮脑山公园、阳泉植物园、桃河公园的基础上,规划建设阳泉动物园、南庄煤矿公园、新城公园等5处市级公园。
2、区级公园规划
根据阳泉市区人多地少,建筑密集的特点,要重点建设区级及居住区级公园,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日常生活的需要。结合山西北方晋东化工有限公司搬迁新建区级公园一处。
3、街道游园规划
规划在市区内建造李家庄立交桥公共绿地、阀门厂游园、水泵厂游园、二矿菜洼公园等十处街道游园。
(三)道路绿化
城市各级道路绿地率应达到25%--45%以上;开工建设漾泉大道、平阳路、洪城北路等道路两侧绿化带。
(四)生产防护绿地规划
1、生产绿地
市域范围内新设苗木生产基地四处,新增生产绿地面积374.2公顷。
2、防护绿地
沿河道水系的防护绿地:①在桃河河道内侧设置水系保护绿地,平均宽度15-20米。②在市区内的排涝河道两岸,各设置15米宽的防护绿地。
卫生隔离绿带:在居住区与工业区之间设置绿化隔离带,宽度不小于50米,可结合道路绿化和居住区绿地设置。
降噪声隔离绿带:沿市区的城市道路两侧设置绿化隔离带,以减少车辆噪声及汽车尾气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第十八条 &道路交通设施规划
(一)建设目标
建立与区域中心城市相适应的对外交通体系;形成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的道路网络;构建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注重停车设施建设和交叉口节点控制,实施交通管理引导;城市道路规划与土地利用相结合,突出山地城市交通特色;为阳泉市的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交通需求,缓解日益突出的交通拥堵矛盾,以人为本,构筑安全、高效、生态、多元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系统。通过合理的交通方式引导城市结构调整,促进城市优化布局,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期末城市道路总长度达到518.46公里,城市道路累积面积达到933.35万平方米,人均拥有城市道路面积12.87平方米(规范指标为7-15平方米)。
(二)铁路及站场建设
新建阳泉北至昔阳大寨地方铁路,即阳大铁路。阳大铁路采取新建和利用既有铁路两种方式实现,其中新建铁路从既有石太客专阳泉北站引出,向南经阳泉市盂县、郊区、平定县,将与石太客专、石太铁路、阳涉铁路连在一起,向北与朔黄、京原、京包线相衔接,向南与邯长线、中南部铁路通道、太焦线相连通,形成东纵铁路快速通道。
阳泉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工程拟建于阳泉市郊区桃坡片区,西至规划宁波北路,北至漾泉大道,南至平阳路,东至新建阳泉北至昔阳大寨铁路,占地面积约12.6公顷。综合交通枢纽包括阳泉东站和阳泉市客运中心。
(三)公路及设施建设
在规划期内建设7条高速口连接线,即:东纵高速公路义井连接线;东纵高速公路平定连接线;东纵高速公路猫铺互通连接线;太旧高速公路聂家庄互通连接线;太阳高速公路岔口互通连接线;阳泉市西环高速公路南娄互通连接线;阳泉西环高速公路旧街互通连接线。
成型6个城市环,即:阳泉一环、二环、三环、西北环、平定一环、盂县一环。
推动4条国防公路建设,即:东坪至坡头国防公路(皇后至坡头)、东冶至太安驿国防公路改建工程(夫城口至东梁)、娘子关至白羊墅国防公路、七亘至柏井。
配合全省国省干道升级,完成我市区域内国省道改造工程。升级改造214省道、接通盂县东部地区活川口至北下庄公路及贯通四条工业园区路,建成8条农村旅游公路,改造2座跨石太铁路危桥、推动1条跨省高速公路建设。
完成四个客运站场建设,4个客运枢纽为:东城水岸五渡公交停车场;阳泉客运南站;阳泉客运北站;阳泉客运中心。
(四)城市道路
规划期末建设目标为形成“三纵三横三循环”+“两节点道路”的基本路网骨架。“三纵”:泉西路、新城大道、广阳路;“三横”:漾泉大道、平阳街、南大街;&“三循环”:阳泉外环:太阳高速--西环高速--太旧高速--阳盂高速,全长108.5公里;阳泉中环:307复线--义白路--规划新南外环街,全长约44公里;阳泉内环:现状南外环路--泉东路--规划广阳路--漾泉大道二期北段--平坦路,全长约21公里。“两节点道路”:泉中路南延、宁波北路北延。
主干道:完善区域路网,提高区域与城市核心区的联系。完成宁波北路建设工程、平阳街建设工程、漾泉大道二期、义井河防洪通道建设工程、洪城北路北延建设工程。完成天桥及华盛街扩宽、南外环路扩宽、平坦立交桥续建、平定路大修等道路桥梁项目,建立完善桥梁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病害桥梁及时加固维修。
支路系统:加强支路建设和卡口改造,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梳理城市微循环,提升路网连通性。
(五)公共停车场&
&规划城市出入口及主要对外交通场所集中设置大型停车场库;城区内部社会停车场结合商业、娱乐文化设施设置,服务半径不超过300m;近期停车场以地面为主,并适时开发地下停车库,节约建设用地;公共停车场的出入口应有良好的视野,其出入口距交叉口、桥梁、隧道引道应有一定距离,一般应大于50米;停车场出入口最好布置在次要道路上,以免与干道车流产生直接冲突。&
&规划大中型公共停车场停车泊位数300-500,用地面积2公顷左右;小型机动车公共停车泊位数一般为50-100,采用分散布局,用地面积0.3公顷左右。&近期规划路外公共停车场共19个,合计2798个泊位。规划停车场用地面积114097平方米。
合理配置停车设施,鼓励社会参与,放宽市场准入,逐步缓解停车难问题。新建住宅小区停车位配比为:每户至少一个车位。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建设或预留建设充电设施安装条件的车位比例分别为100%。
(六)公交规划
1、公交发展水平规划
规划至2020年,基本建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多种客运方式相协调的综合客运交通体系,公交车拥有量为810标台,拥有水平为9标台/万人,公共交通方式应承担50%~60%的客运出行量。
2、公共交通设施规划
⑴公交枢纽站
规划综合枢纽1处,位于北部新城城际轨道站的东侧。综合枢纽包括对外客运和公交换乘功能,总占地面积5公顷,其中客运站部分为4.2公顷,公交场站用地为0.8公顷。
⑵公交首末站
根据阳泉市总体规划,结合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结构及土地利用规划,规划荫营、南外环、铝氧厂、工业区等四处处公交首末站,每处用地控制约平方米。枢纽站及首末站应满足一定的公交车辆停放需求,用于维持公交系统每天早班车的正常运行,也可以解决一部分的公交车辆停车保养场地需求。新建公交首末站应配套建设天然气加气站。
⑶公交保养场
结合阳泉市公交发展趋势和公交规划线网,规划新城、东升公交保养场两处。
规划将城市主干道及公交客流主要通道上的公交站台均改造为港湾式中途站,减少对周围道路车辆的影响;同时逐步完成对公交中途站的候车亭及站牌的更新,对候车亭配套设施进行美化亮化,提升城市形象。
3、公交线路
至2020年,新建公交场站启用后,调整公交线路10条,开辟新线路8条,极大地提高公交覆盖率,方便市民出行。
第十九条 &市政工程规划
1、需水量预测
中心城区最高日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确定为350升/(人?日),预测到2030年,最高日用水量为31.5万立方米/日,年用水量约为1.15亿立方米。
2、近期建设目标
按照阳泉市中心城给水专项规划的总体部署,加快龙华河调水、太平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以保障供水安全、提高供水水质、优化供水成本、改善供水服务为目标,打造与阳泉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城市供水体系。
⑴进一步推进城市水厂和管网建设,保护西水源并完善其他应急水源,增加城市供水体系的安全性,提高城市供水保证率,支撑城市发展建设。
⑵节约用水,优化水资源配置,减少管网漏损率;合理确定火电、洗煤等高耗水行业的发展规模;加强工业用水定额管理,促进企业节水技术进步,鼓励企业应用节水新技术和系统节水改造;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再生水回用率。
⑶增强居民节水意识;推广使用节水器具,控制居民用水量增长。
⑷继续完善城乡一体化供水,实现城市供水区域化和城镇供水一体化。
3、供水设施规划
⑴生态新城供水工程新建水厂
新建日供水能力10万吨水厂一座,加压泵站一座,铺设配水管道81.17公里。
⑵阳泉市娘子关供水一期更新改造工程
工程东起平定县连庄村,西至市区猫垴山配水厂,改造管道长度23.48公里。
⑶太平水库工程
拟建太平水库是一座以供水、灌溉、防洪为主的小(1)型水库,年可提供用水300万立方米,水库总库容404万立方米,工程投资9200万元。工程建成后,每年向阳泉市年供水量250万立方米,可解决20万人应急供水。
⑷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
建设规模为43.15公里,主要建设内容为DN100以上管网改造,包括对老旧管道、不合理的管段进行改造,并对口径较小的管段进行扩建。
(二)排水工程
1、规划目标&
以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为重点,配套污水管网,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和污水处理厂运转负荷率,确保达标排放,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积极推广小型治污设备,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和分散式治理相结合。&
2、污水量预测&
采用各片区预测的用水量乘以片区污水排放系数确定污水量,得出城区平均日排出的污水总量为22.5万m3。&
3、污水处理厂&
保留现状运行的污水处理厂,完善建设规模为8万吨/日的阳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将平定污水处理厂规模扩大至5万吨/日,荫营污水处理厂规模扩大至5万吨/日,规划期内共增加污水处理能力15万吨/日。完善阳泉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回用系统,提高中水利用效率。&
4、管网建设
完善旧城区合流管网改造及支管建设,新建地区沿规划道路新建分流制污水管道。管网建设工程包括:北大街地下空洞处理;平定路雨水管道更换;积水路段处理;检查井维修及井盖(篦)更换;桃河提质美化配套工程(河道内);新建路、拥军路、大阳泉西路街道雨、污分流改造;赛鱼桥至五渡桥支流管网疏通、清挖、改造;南庄路污水管网改造;桃河综合治理;义井河污水管网综合治理。
5、雨水工程
生态新城新建道路应同步建设雨水管网系统,雨水排除主要分为&2 个排水流域,即荫营河流域和桃河流域。&规划雨水管道(渠)沿市政道路布置,就近排入现状沟渠,最终排入荫营河或桃河。结合城市河道、景观水体等建设雨洪利用设施,使雨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6、海绵城市建设
贯彻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理念,注重对河流、湿地、坑塘、沟渠等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强调采用低影响的开发模式。建设项目应综合考虑地区排水防涝需求、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改善需求、雨水综合利用需求,并以内涝防治与面源污染削减为主、雨水收集利用为辅。
阳泉市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应包括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建设的内容。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低影响开发的各类工程措施之间应有效协同,尽可能多预留城市绿地空间,增加可渗透地面,蓄积雨水宜就地回用。
建设项目应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系统方案,明确建筑与小区、城市绿化、城市道路和城市水系的海绵性要求和主要措施。主要控制指标为:绿地下沉率、透水铺装率、绿色屋顶率。
(三)电力工程
1、规划目标
⑴总体规划目标
2020年全面建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灵活可靠、经济高效的现代配电网。城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用户年均停电时间不超过53分钟,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98%;110、35千伏电网容载比满足技术导则要求,变电容量总体充裕,负荷分布均匀合理;全面提升高压电网供电安全水平和中压配电网转供互带能力,城网N-1通过率达到100%;城网10千伏电缆化率达到40%,10千伏架空线绝缘化率达到100%,全面应用典型设计和通用设备;建设经济实用、差异化的配电自动化系统;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光纤覆盖率达到100%,10千伏通信接入网采用多种通信方式满足信息传送需求;适应分布式电源15%渗透率接入,满足各类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和多元化负荷发展需求。
⑵分区域具体规划目标
到2020年,阳泉城市核心区域供电可靠性达到99.99%以上,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98%以上,110千伏电网恢复供电时间小于15分钟,10千伏电网故障段允许损失负荷小于2兆瓦,10千伏非故障段恢复时间小于3小时,10千伏及以上电网N-1通过率90%,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低于3小时,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达到100%,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覆盖率100%,用户端不停电作业率100%,状态检修率100%。。
到2020年,阳泉城市中心区域(核心区除外)供电可靠性达到99.95%以上,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7%以上,110千伏电网负荷恢复供电时间小于15分钟,其余负荷恢复供电时间小于3小时,10千伏电网故障段允许损失负荷小于2兆瓦,10千伏非故障段恢复时间小于3小时,35千伏及以上电网N-1通过率85%,10千伏主干线路N-1通过率50%,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低于9小时,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达到90%,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覆盖率100%,用户端不停电作业率100%,状态检修率100%。
2、负荷预测
2020年城市中心区用电量为31.99亿千瓦时,年均增长2.12%;至2020年,市区最大负荷516兆瓦,年均增长率为2.69%。
3、电网规划
⑴500千伏电网规划
2020年,规划建设平定500千伏变电站,将阳泉—晋中东500千伏双回线路“π”入该站。
⑵220千伏电网规划
郊区和平定西规划建设两座220千伏变电站(均以双辐射形式接入主网),对长岭220千伏变电站增容扩建,以满足城市中心区负荷增长需求,加强区域主网架结构。
⑶110千伏电网规划
到2020年末,阳泉市将新建平定冠山、矿区菜洼、郊区漾泉3座变电站,城中、城北变电站分别扩建主变1台,泊里、马家坪、西峪、驼岭头、荫营5座变电站增容扩建,新建改造白羊墅~城北、马家坪~城中等8条线路。年期间,共新建增容主变16台,容量85.2万千伏安,110千伏线路61公里。
⑷35千伏电网规划
到2020年末,阳泉市规划机关、辛兴、冶西3座变电站增容扩建,新建2条线路。年期间,共增容主变4台,容量11.2万千伏安,35千伏线路3公里。
⑸10千伏电网规划
规划期间,阳泉市城市中心区将新增10千伏配变451台,容量27.8万千伏安;改造配变53台,容量3.2万千伏安;新建10千伏线路56条,长度270公里;改造线路25条,长度124.1公里;新增低压线路2756条,长度690.1公里,将改造低压线路335条,长度114.7公里。
⑹线路选择与安全保护
220千伏高压线路采用架空线,高压走廊单塔控制宽度为40米;110千伏高压线路采用架空线,高压走廊单塔控制宽度为25米,进入城区采用架空形式走廊确有困难的110千伏高压线路可采用电缆入地敷设方式,在高压走廊范围内不允许修建任何建筑物;新建10千伏线路在城市核心区域的原则上按电缆方式敷设,核心区域以外的按照市政部门要求,结合实践,综合考虑选取架空或电缆方式合理建设,改造10千伏线路原则上按照原有架设方式进行改造;低压线路以电缆为主,架空为辅。所有线路导线截面、廊道路径选择按照一次性建成考虑。
(四)通信工程
1、发展目标
加快长途骨干网、城域骨干网、接入网和应用业务的建设,适应未来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促进电信网络逐步向数字化、宽带化、个人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促进各类业务的应用融合,实现现代传输通信技术的大飞跃,构筑数字城市框架。
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网的建设,主干管道容量应满足远期发展需求。管网建设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同类性质通信管道位于同一管位。
2、市话业务预测
预测城区内市话达54万门,设备容量占用率按80%计,则交换机容量约为43万门。
3、电信居所规划
按照城区的用地规划、人口发展等来确定新建局所的位置、规模,近期保留现状的三处电信局,规划新建2个电信分局。
4、移动通信
预测城区移动电话用户达117万部。在不影响到居民生活情况下,尽量保留现有基站,并按联通、移动、电信发展计划逐步增加新建地区移动通信基站建设。
5、邮政设施规划
加快邮政局所建设,按服务半经0.8-1.0公里布置邮政网点。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邮政服务网络。
6、广播电视规划
⑴广播规划
规划城区中央和省级中波广播信号覆盖服务仍由省广播电影电视局解决。规划区内的省属中波广播设施净空保护范围不足,应按国家广播电视保护条例搬迁。
阳泉市自办调频广播电台近期丰富广播节目内容,远期实现增加广播节目的播出时间和实现广播节目信号处理和传输数字化。
⑵电视网规划
规划城区有线电视普及率近期达80%,实现用户72万户。有线电视管线敷设与电力线等强电线路异侧埋地敷设,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中的关规定。
(五)燃气工程
1、近期建设目标
2020年居民管道供气率将达到99%;公交车气化率为100%,出租车气化率为100%;优化能源结构,重视工业用户供气项目。
2、用气量预测
预计规划期末,煤层气用气量将达到26.86亿立方米/年;天然气用气量达到12.07亿立方米/年。
3、气源规划
煤层气预计抽采量为14.5亿m3/a,其中:阳煤集团7.5亿m3/a,地方煤矿7亿m3/a;采空区煤层气抽采量为1.5亿m3/a,其中:阳煤集团抽采1亿m3/a,地方煤矿抽采0.5亿m3/a。煤层气抽采总量为16亿m3/a。
天然气合同供气量最大可达到13亿m3/a。新建黄砂岩煤层气/天然气分输站,引进国化能源长输煤层气/天然气,作为后备气源和调峰气源,合同供气量2亿m3/a。以上天然气总供气能力15亿m3/a,日均供气量为411.0万m3。
阳泉市液化石油气年供气能力为6000t,满足2500t的需求量。液化煤层气项目和寺家庄矿建设5万吨液化煤层气项目。阳泉矿区神堂嘴利用低浓度(甲烷浓度30%以下)煤层气提纯建设6万m3/d压缩煤层气项目,年产2190万m3/a;在晋东矿区寺家庄矿利用地面抽采的高浓度煤层气(瓦斯)建设10万m3/d压缩煤层气项目。在生态新城建设煤层气压缩/提纯厂1座,生产压缩煤层气10万m3/d(纯)。
4、管网布置
建设高压、次高压、中压、低压四级供气管网系统,适应各类燃气用户的发展需要;中心城区煤层气供气管网系统为中低压二级压力级制,中压管道以环状为主、环支结合,既节省投资又保证供气可靠性;尽量布置在人行道下或慢车道下,以减少施工和运行管理费用;各区域供气主干管道尽量成环状布置,并将新建管网与原有管网有机连接起来,以提高供气管网供气的可靠性、气量调度的灵活性和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管道布置尽量靠近用户,以减少中压支管长度;尽量避免和减少穿越铁路、干道、大型河流、池塘等,以减少工程量,节约投资;
管道布置时严格执行《城镇燃气设计规范》中“地下燃气管道与建、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的水平净距”的规定。
5、燃气场站及管线安全控制
中低压管道235km;新建储配站12座:新建区域调压站150座;建成CNG加气站40座,建成LNG加气站51座。
煤气调压站、天然气门站、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均为甲类防火建筑,与其它防火建筑、民用建筑、重要公共建筑、架空电力线、可燃物储罐、铁路、道路等的安全间距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要求。
地下燃气管道不得从建筑物和大型构筑物(不包括架空的建筑物和大型构筑物)的下面穿越。室外地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的水平和垂直净距应满足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要求。
(六)供热工程
1、规划目标
中心城区民用建筑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0%以上,供热能力至3000万平方米;着力提高自主供热能力,实现自主供热能力达1000万平方米以上,占总能力的四分之一;建设南北主管网备用管线,相邻热力站之间一次、二次进行增设联通管网试点,实现相邻热力站具备双热源供热条件,并逐步推进实施,提升供热保障系数和能力选备安全余量。
2、热负荷预测
到2020年,中心城区采暖热负荷约2538兆瓦,其中住宅建筑采暖热负荷1485兆瓦,公建建筑采暖热负荷1053兆瓦。
3、热源规划
中心城区主要供热热源为南煤龙川电厂、阳光电厂、规划新河坡电厂、规划阳煤电厂和开发区调峰热源厂,总供热能力达到3539兆瓦。建设清洁能源的调峰热源项目,增强南北供热区域热源的互通、互联功能,缓解热源电厂的供热压力,供热能力不低于600万平米;另选择1-2处合适区域和位置建设清洁能源调峰集中热源;选取有条件的热力站点进行改造和热源建设形成分散热源,加强郊区区域锅炉设备设施的改造和保养,作为后备补充热源。
4、管网规划
提升南部热源向市区的输送能力,建设广阳路DN1200管网工程及泉中北路DN600、深圳街DN500热网扩容项目;启动建设桃河南北主管网DN1200备用管线,增强南北热源、热网互通功能。
管网布置遵循以下原则,以保证技术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维修方便。
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管线尽可能穿过负荷中心,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尽量缩短管线长度;
尽量减少地上、地下建筑物的拆迁,以减少投资,加快工程进度;
近期和远期相结合,布局力求合理。
5、热力站规划
在新建小区配套建设热力站,热力站规模控制在20兆瓦以内,承担供热面积为35万平方米以下,占地面积约为150~200平方米。
(七)环卫工程
1、规划目标
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密闭压缩式收运和分类处理,压缩转运率达80%,垃圾清运机械化程度达到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2、生活垃圾量预测
到2020年,中心城区日产生活垃圾990吨,年产生活垃圾36.1万吨。
3、垃圾处理方式
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采用焚烧、卫生填埋等综合处理方式。
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收运处理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
医疗垃圾统一收集、统一处理,实现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
危险废物经预处理后,分类收集,统一运送至危险废物处置中心进行无害化安全处理。
4、垃圾处理设施布局
⑴建设阳泉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规划在荫营建设1座日处理能力10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中心城区及盂县县城生活垃圾中的可燃部分直接送至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焚烧,灰渣及不可燃垃圾送至现状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
在平定宋家庄建设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200吨,服务范围主要为平定县城及周边乡镇。
⑵新建阳泉市压缩式垃圾转运站系统工程
建设日转运能力100吨的中转站6座,郊区设置4座、平定县2座。结合现有的4座压缩式垃圾转运站,满足垃圾及时收集、运输的需求。
⑶建设阳泉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填埋一场
建设阳泉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填埋一场,总容积35万立方米,日处理垃圾量200吨,设计使用年限10年。
⑷建设阳泉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加工二场。
阳泉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加工二场,容量20万立方米,日处理垃圾量200吨,使用年限10年。
⑸加快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主要是粪便处理和餐厨垃圾处理两项,日处理粪便120吨,日处理餐厨垃圾100吨。到2020年实现餐厨垃圾日处理规模达到100吨。
⑹新建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项目
项目拟在阳泉市垃圾处理厂内二期用地选址,设计年处理1万吨,使用年限30年。
⑺完善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和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的运营管理
逐渐完成填埋场道路建设,完成现有填埋场西坡防渗整改项目。
⑻推进和完善新城环卫设施建设。
新增车辆200台;设置垃圾容器间70个,垃圾投放点不超过600个;垃圾投放点制式容器(垃圾桶)总量保持1000个,果皮箱总量保持600个。
第二十条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完成《阳泉市城市地下管网综合规划》编制工作。预留和控制地下空间,有序开展地下管廊建设。实施地下管网改造工程,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新城建设、园区建设、片区改造中的新建道路,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结合旧城更新、道路改造、河道治理等工程,统筹安排管廊建设,力争规划期末市区内架空线路全部入地,新建主次干道管廊配套率达到100%。
第二十一条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一)环境保护与综合整治目标与重点
1、保护整治目标
大气环境保护目标:中心城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要求,市区空气中PM2.5、PM10年均浓度以2015年分别下降20%左右,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75%以上,重污染天数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15%左右,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减少10%左右,烟粉尘排放总量减少10%左右,有效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
水环境保护目标:地表水好于Ⅲ类水质断面比例高于37.5%,劣Ⅴ类水体比例控制在12.5%以内,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比例控制在10%以内;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100%。202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100%以上。
声环境保护目标:城市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要求。城区区域噪声达标区面积覆盖率大于75%。
固体废物综合整治目标: 2020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50%,生活垃圾密闭化运输率达到9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及处置率100%,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率100%。
2、保护整治重点
近期重点推进大气和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采取产业结构调整和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等措施,到规划期末实现城市空气和水环境的较大改善。
(二)主要环境保护与综合整治措施
1、大气与水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调整能源结构,引入并推广清洁能源,逐步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全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
加快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对已建水厂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处理质量。
加强水源地保护和城区河道保护的力度。
调整产业布局,提高企业的环境准入门槛,逐步搬迁规划区内高污染、高耗水企业。
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发展公共交通,鼓励高效、节能、低排放、低噪声的新型交通,加快淘汰污染严重的老旧车辆。
2、噪声污染控制措施
加强社会生活噪声防治,控制商业活动和文化娱乐噪声。
加强交通噪声防治,过境公路两侧设置绿化隔离带,局部敏感地段采取设置屏障措施、禁鸣、限速、控制车流量等措施。
加强工矿企业噪声防治,推动工业企业工艺改造,从声源上降低噪声,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绿地。
加强建筑施工噪声防治,加大对有关防治建筑施工噪声的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防止建筑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3、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处置
生活垃圾污染控制:统筹建设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系统,实现垃圾收集分类化、垃圾运输密闭化、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调整产业结构,限制高固废排放企业;提高综合利用率,发展循环产业,实现固体废物的回收、循环、利用及资源化。
危险废物的处置与管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危险废物污染环境污染防治的特别规定,做好危险废物的申报登记、处置和管理;医疗废物采用单独收集运输,单独处理的处置方式,实现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
(三)主要环境保护与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计划
规划近期重点推进以下环境保护与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1、改造扩容平定、荫营污水处理厂,对现状建成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程。
2、根据《阳泉市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逐步搬迁规划区范围内的42家工业企业。
3、环境综合整治
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全面提高市容环境卫生水平,以治脏、治乱、治差为主要内容,对市区道路、广场、工地、市场、园林景点、居民小区、城乡结合部、城市出入口的市容环境进行全面彻底地清理整治,力争在近期内实现城市环境整洁、秩序井然、夜景明亮、城区文明,城市形象和品位明显提升的效果。
⑴居住环境综合整治
完成阳泉市主城区老旧小区及老旧住房综合改造工程,提高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⑵河湖水系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
抓好河道环境治理,改善水质。实施清淤、护岸和环境工程建设,定期打捞河面漂浮物,清除岸坡垃圾,全力打造滨水景观亮点。
⑶城市道路环境综合整治
加强城市主干道南大街、北大街、大连路、南外环路、义白路等主要城市道路维修养护工作,拆除沿街违章、临时建筑以及严重有碍市容观瞻的破旧建筑物,使街容市貌整洁美观,景观和谐统一。
⑷城市广告、牌匾综合整治
主干道两侧建设一批夜景景观独特、标准档次高的户外广告,为街景增光添彩。
⑸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重点清理城市范围内积存垃圾,作好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整治和清运工作,搞好绿化美化,改善城市形象。
第二十二条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旅游规划
(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1、保护原则和策略
保护历史建筑、街巷空间等城市文化遗产的携带的真实性及历史信息,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注重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传承地方传统和地域文脉。
整体保护历史建筑、河道等构成的空间形态和历史风貌,保护各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
强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既要传承历史文化,也要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完善城区功能、改善环境品质,在保持风貌特色的同时,注重资源的再利用,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
注重保护再生和城市创新相结合。历史保护是城市创新的基础,应通过保持和延续城区的历史场所感和可识别性,塑造彰显人文内涵的新时代景观,全面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2、保护层次和重点
保护城市中的不可移动文物、民国时期的历史建筑及现当代代表性建筑,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风貌特色、尺度尚存的街道风貌。
3、历史文化名村保护
大阳泉村、小河村、官沟村等历史文化名村应加强对古村的历史文化环境、重点历史地段和单个历史建筑的保护,整体保护传统物质形态和文化内涵。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分层次严格进行保护。
将历史文化名村内的非文物保护单位、且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建筑列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纳入保护范畴。
4、文物古迹保护&
以林里关王庙、冠山书院、石评梅故居、文庙大成殿等代表性历史建筑(群)的保护为重点,加强各级文物保护。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落实对区内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建设控制。对尚未列入保护名单、具有保护价值或潜在保护价值的古迹和近现代优秀建筑要及时列入保护名单,按照保护价值分别由市政府、县(区)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得损坏或者拆毁保护规划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5、古建筑保护&
加快对文物古迹的普查,对尚未列入保护名单、具有保护价值或潜在保护价值的古迹和近现代优秀建筑要及时列入保护名单,报市政府审定,并向社会公布。划定古建筑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不得损坏或者拆毁保护规划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6、工业文化遗产保护
市区内建成三十年以上,在我国产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坊、商铺、厂房和仓库,必须列入优秀历史建筑,并实施有效保护。近期内需要保护的近代工业文化遗产地段主要有:旧火车站、原阳煤四矿、阳煤三矿、简子沟煤炭生产线、邮电大楼等,制定详细保护规划,应划定保护和控制区范围,采用环境整治、增加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功能置换等措施,确定建(构)筑物和环境形态要素的保护,同时要尽可能地保留原有建筑的空间特征。
利用原晋东化工厂搬迁后用地新建1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保留区内有价值建筑、工业构筑物,形成重要的标志点和工业文化场所。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工业旅游产业。围绕红色文化、忠义文化、古代军事文化,开发主题公园、影视、演艺等文化旅游产品,突出阳泉文化地方特色。
7、非物质遗产保护规划
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具有我市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体系、平台展示体系、宣传推广体系和产业运作体系,使我市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并得以传承和发扬。积极推动阳泉评说、平定迓鼓、面塑、剪纸、刻花瓷、煤雕、砂锅等传统曲艺、工艺、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进园区,以文化拓展阳泉旅游空间。
(二)城市风貌保护规划
1、保护框架
根据阳泉市城市自然山水特征和历史文化街区,结合城市现状,从城市建成区整体着手,保护城市自然风貌,延续城市人文风貌,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突出大环境绿化,营造“山、水、绿、城”和谐统一的城市景观系统。
2、保护措施
划定桃河、南川河两条滨水景观带和新城大道——保晋路中心景观带以及城市景观片区的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或风貌整治区),根据保护要求选择性划定风貌协调区,并根据不同区域采取具体保护措施。核心保护区实施原基底位置、原风貌、原高度、原规模保护;建设控制区的规划建筑总量不宜超过现存建筑总量,实行高度分区控制,规划建筑形式、体量、色彩和空间布局等延续核心保护区风貌特征;风貌整治区以保留和改善现状建筑为主,维持现状建筑高度,通过维护、修缮和整治,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延续传统风貌;风貌协调区在新建建筑设计中应通过运用传统建筑符号,协调核心保护区风貌特征。
(三)旅游发展规划
1、打造四大精品旅游线路
继续优化和推广过夜游旅游线路,重点打造以藏山、大汖温泉、五台山为主要节点的“忠义沐浴朝圣游”;以娘子关、固关、药林会议中心和昔阳大寨为主要节点的“太行山水养生休闲游”;以桃林沟、翠枫山、小河古村、银圆山庄为主要节点的“乡村民俗自然体验游”;以百团大战遗址公园、七亘大捷遗址、南庄抗战地道、药林寺八路军制药厂为主要节点的“爱国教育红色经典游”等四条本地游精品线路,打造多元化、个性化的“阳泉名片”。
2、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水平
抓好狮脑山红色旅游项目、盂县梁家寨温泉国际旅游景区、藏山景区、水神山景区二期、忠义文化园、雁子崖旅游风景区、龙台山景区、郊区桃林山庄乡村旅游景区、小河古村评梅景区、平定县红岩岭自然风景区、七亘红色旅游景区、娘子关—固关大旅游景区等一批项目,塑造特色旅游品牌,支持具备条件的重点乡镇乡村发展旅游业,提高标准化水平,实现旅游富民。
3、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旅游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实施旅游畅通工程,重点解决好干线公路到景区连接线问题,基本解决连通景区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景区的服务质量,完善各类交通指示牌和引导标识。抓好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停车场扩容增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供免费停车服务。加强景区厕所管理,新建改建60座旅游厕所。推进房车自驾露营地和旅游集散(咨询)中心建设,为游客提供差异性服务。
第二十三条 &综合防灾规划
(一)综合防灾规划目标
逐步建立完善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城市综合安全防灾指挥体系。
(二)综合防灾规划措施
针对涉及城市公共安全的危险源、城市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公众聚集场所、自然灾害、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的公共安全问题,科学进行公共风险分析,加强风险预防,制订科学、系统的应急救援方案,确保城市有足够的疏散避难空间和通道。
城市安全疏散道路系统应由城市安全防灾疏散干道和防灾疏散次干道组成。每个城市安全防灾分区在各个方向上应至少保证两条安全疏散通道。
布局足够的城市疏散避难空间。利用安全防灾分区内的城市公园、绿地、体育场地、学校运动场地、停车场和街头广场作为避难人口的疏散场地。防灾疏散场地应设立明确的标志,面积在2公顷以上的防灾疏散场地应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等市政公用设施。
建立统一联动的安全防灾应急中心,按层次和分区设立急救医院、通信专业队伍、消防专业队伍、工程抢险专业队伍和物资储备设施等。
(三)&防洪规划
1、防洪治涝标准
防洪标准:根据阳泉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中心城区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
2、防洪工程规划
桃河市区段河道两侧均按100年一遇洪水位修筑防洪堤,防洪堤顶修10米宽防洪抢险道路。
对于蒙村河、洪城河、义井河等桃河支流及南川河,根据河道两侧防护区、防护目标的重要程度,依20~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进行拓宽河道、清除行洪障碍、清淤、加高加宽防洪堤等治理。
义井河防洪通道:起点为电工机械厂桥,终点至鸿龙湾桥,全长1004.89米,红线宽度10米。其中:机动车道宽6米,两侧人行道各宽2米,为城市支路二级标准。
(四)消防规划
1、消防工程规划目标
完善阳泉城市消防安全体系,合理布局消防站、消防训练场等设施,为城市消防预留疏散、救援、避难空间,确保火灾扑救的需要。
2、消防工程规划措施
⑴城市消防安全布局
逐步搬迁晋东化工有限公司等影响消防安全布局的单位;结合城市新区的开发、旧城改造、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逐步提高建筑物耐火等级;通过在老旧建筑、棚户区等建筑区域安装简易喷淋设施及独立式感烟报警装置,提升建筑消防技防水平。
建立一个满足全市消防部队训练要求的综合训练基地,新建集日常后勤保障和战时应急保障功能为一体的战勤保障大队,建设开发区消防站、新北区消防站、赛鱼消防站,消除灭火救援作战“盲点”。完成娘子关镇、盂县梁家寨温泉景区管理委员会、西烟镇、冶西镇、河底镇、上社镇以及张庄镇(政府)专职消防队的建队。新建工业园时规划建设消防站。
⑶消防通道
改善城市道路重要节点的交通状况,加强南北联系,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开展商业区、住宅区及大型建筑(群)的消防车通道专项治理。
⑷消防给水和市政消火栓
加强给水管网的建设和改造步伐,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彻底解决668个市政消火栓(水鹤)的“欠账”问题;新建城市道路的市政消火栓(水鹤)同步建设;市政消火栓(水鹤)完好率达到100%。
⑸消防车辆和装备
按照《城市消防站设计规范》(GB)、《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攻坚组装备配备标准》、《山西省消防部队战勤保障建设实施细则》及《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要求,配齐配全车辆装备、训练设施器材。
⑹消防通信和信息化建设
建设350MHz数字无线集群火场通信系统,改进消防现场通信模式,完善消防监控、通信指挥、调度、决策等功能,将智慧消防纳入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确保火灾扑救、抢险救援的及时有效。
(五)人防规划
1、人防工程规划目标
加快人防工程建设,构建完成种类齐全、布局合理,工程量达到人均0.75平方米的人防工程防护体系;加强人防通信警报设施建设,使城区、矿区、荫营防空片区人防警报音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平定防空片区人防警报音响覆盖率达到90%以上;积极探索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以点带面,促进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人防工程规划措施
以结建防空地下室工程建设为主,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一等人员掩蔽工程、配套工程主要结合城市旧城改造、新城建设、政府重点工程及相关部门工程建设配套修建;二等人员掩蔽工程主要结合民用建筑项目修建。完善城市防空袭预案,提高战时生存能力,依据城市规模、性质,结合城市防卫要求,确立近期人防工程建设规模约6.1万平方米。具体如下:
指挥工程:平定防空片区在平定路北侧新建区级人防指挥所,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
医疗救护工程:新建生态新城中心医院医疗救护工程4000平方米。
防空专业队工程:新建防空专业队工程2000平方米。
一等人员掩蔽工程:新建一等人员掩蔽工程2000平方米。
配套工程:新建配套工程2000平方米。
防空地下室工程:城市新建民用建筑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修建防空地下室。因特殊原因不宜修建或面积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应按规定一次足额缴纳易地建设费,由人防主管部门统一就近易地修建;新建9层以下、地面总建筑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民用建筑,按地面总建筑面积的3%修建防空地下室。新建10层以上的民用建筑,按照不少于地面首层建筑面积修建防空地下室。可利用防空地下室工程开辟地下商业街和服务、娱乐等经营场所,也可作为停车库、储备库等使用。结合民用建筑项目新建二等人员掩蔽工程5万平方米。
(六)抗震减灾规划
1、抗震减灾工程规划目标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的方针。根据防震减灾“面向社会、面向科技、面向经济、面向市场”的原则,到2020年,城市具备综合抗御六级左右地震,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的能力。
2、抗震减灾工程规划措施
建成具有地震信息收集、管理、处理功能的,集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应急和震后救灾决策指挥为一体的现代化地震综合指挥中心。
新建工程抗震设防规划:新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全面设防,设防率达到100%;超高层建筑工程设防专项审查率、施工图强制性条文审查合格率达到100%;大型工程建设项目、重大市政公用设施专项论证率达到100%。
基础设施工程:对供电、供水、供气、交通、通讯、医疗、消防和物资供应与保障系统工程加强平灾利用综合改造。
抗震加固工程:已建成的建(构)筑物,特别是生命线工程、易产生次生灾害工程(水库、大型冶金、化工等企业的贮油、贮气、易燃易爆和强腐蚀性、有毒有害物质设施)、医院、教学楼和学生公寓楼进行抗震鉴定,对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进行改造和抗震加固。
应急避难场所:结合广场、体育场、学校操场、绿地、公园等开敞空间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紧急避难场所的有效人均用地标准为1.5—2.5平方米,长期避难场所人均用地标准为不小于3.0平方米。避难场所应建设必要的市政、治安和医疗救助等配套设施。
(七)地质灾害治理
1、地质灾害治理规划目标
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监督管理体系;建立三级地质灾害分级管理体系和监测网络、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防灾体系。重要的地质灾害点得到治理或搬迁避让,一般地质灾害点落实长期动态监测,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口的数量和经济损失明显减少。
2、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对危害性大、稳定性差及社会影响大的灾害点开展各种防治工程。主要措施包括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生物工程等。
查清闭坑矿山地质灾害现状,提出治理方案;正在开采的矿山,规范采矿,保护地质环境;新建矿山必须编制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方案,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工程建设项目,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对存在直接威胁对象的地质灾害点在实施治理之前全部安排监测,监测网络建设的重点是群测群防。
第二十四条&“四区”的划定及空间管制措施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心城区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四区的划定,目的是在优先关注不可建的原则下,将城市规划区划分为类型不同的地区,分别对各类型地区提出相关的控制措施,以保证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为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一)禁建区
禁建区包括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特殊生态价值的生态保护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区域、重要的保护绿地、水域、水库及其岸线保护区、江河沿岸的生态建设区和生态敏感恢复区以及国道、省道两侧划定的不准建设控制区。禁建区属于强制性管制地区,作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原则上禁止任何与保护功能无关的建设行为,凡涉及的区域在国家相关法规、条例中有明确规定与要求的,必须服从国家相关法规条例,规定与要求。禁建区必须永久性保持土地的原有用途,除国家和省的重点建设项目需要外,严禁在区内进行任何类型的开发建设活动。
(二)限建区
限建区多数是自然条件较好的生态重点保护地或者敏感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限建区内应科学合理地引导开发建设行为,城市建设用地的选择应尽可能避让。对于与限建区重叠的城市建设区,应提出具体建设限制要求,做出相应的生态影响评价并提出生态补偿措施。限建区应保持现状土地使用性质,未经原规划批准部门的同意,不得在限建区内进行非农建设项目开发。主要为狮脑山森林公园、刘备山森林公园,中央森林公园等。
(三)适建区
适建区为除禁建区和限建区以外的地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建设行为也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在保障生态资源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规划区内适宜建设区主要北部生态新城及城中村等区域。
(四)已建区
现状已经建成的用地。这类用地可保持原有建设状况,也可因城市发展需要而进行功能的调整和置换。一些对城市生态影响较严重的已建用地,应及时拆除和调整。
第二十五条 &“四线”及管制规划
严格执行区域绿地的“绿线”和“蓝线”(河湖水系、水源保护区、重要水设施)、文物保护的“紫线”和重要城市公共设施的“黄线”保护与控制政策,凡涉及到“四线”的规划应准确标注,不得擅自更改和挪动,项目报建应严格审查,防止侵占。本规划确定“四线”的范围及管制要求,以强化对绿线、蓝线、紫线和黄线的监督手段,通过遥感监测、群众举报等手段对“四线”的管理进行跟踪监督。
(一)绿线
按照建设部令112&号《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主要包括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等。城市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有关部门不得违反规定,批准在城市绿线范围内进行建设。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线内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在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绿地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臵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近期不进行绿化建设的规划绿地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当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予以严格控制。
(二)蓝线
按照建设部令145&号《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划定要统筹考虑城市水系的整体性、协调性、安全性和功能性,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保障城市水系安全,主要包括中心城区范围内的桃河、义井河、荫营河等水体。在城市蓝线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
1、违反城市蓝线保护和控制要求的建设活动;
2、擅自填埋、占用城市蓝线内水域;
3、影响水系安全的爆破、采石、取土;
4、擅自建设各类排污设施;
5、其它对城市水系保护构成破坏的活动。
在城市蓝线内进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经批准的城市规划。在城市蓝线内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应当依法向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城市规划许可,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
(三)“黄线”
按照建设部令144&号《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城市黄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主要包括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城市公共交通设施、供水设施、排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环境卫生设施、供燃气设施、供热设施、供电设施、通信设施、消防设施、防洪设施、抗震防灾设施,以及其他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基础设施等。在城市黄线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
1、违反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建设;
2、违反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
3、未经批准,改装、迁移或拆毁原有城市基础设施;
4、其他损坏城市基础设施或影响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和正常运转的行为;
5、在城市黄线内进行建设,应当符合经批准的城市规划。
因在城市黄线内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应当依法向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城市规划许可,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迁移、拆除城市黄线内城市基础设施的,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建设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黄线内土地的,应当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四)“紫线”
按照建设部令119&号《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市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在城市紫线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
1、违反保护规划的大面积拆除、开发;
2、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格局和风貌构成影响的大面积改建;
3、损坏或者拆毁保护规划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4、修建破坏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5、占用或者破坏保护规划确定保留的园林绿地、河湖水系、道路和古树名木等;
6、其他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构成破坏性影响的活动。
在城市紫线范围内确定各类建设项目,必须先由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保护规划进行审查,组织专家论证并进行公示后核发选址意见书。在城市紫线范围内进行新建或者改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对规划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进行修缮和维修以及改变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性质,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进行。在城市紫线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的规定。紫线保护单位有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大阳泉村、小河村),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官沟村),文物保护单位3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处(林里关王庙),省级文保单位2处(冠山书院、石评梅故居),市级文保单位12处,县区级文保单位18处;以及城区和矿区共32处历史建筑等。
第二十六条 &近期建设规划实施法制化
(一)确保近期建设规划的法律地位,规划一经批准就应在公示后执行。
(二)进一步制定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管理的实施细则或地方法规和条例。
(三)建立城市建设的项目库并完善规划跟踪机制。
(四)严格管理近期建设项目,坚持报建的规划审批程序,建立建设项目审批的协调机制。
(五)建立规划执行的责任追究机制。
(六)组织编制城市建设的年度计划。
第二十七条 &规划宣传与公众参与
本规划经批准后,市人民政府应予以公示,以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建立公众参与规划的机制,拓展市民参与规划的渠道,增强市民的规划意识,让市民了解规划、遵守规划并监督执法。
第二十八条 &规划管理体制建设
健全管理机构,加强队伍建设。市政府要把城市规划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加强自身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和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要敢于坚持原则,依法行政,要实行政务公开,做到城市规划内容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审批管理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
第二十九条 &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除政府投入这个主要的资金来源以外,还应积极鼓励社会资金的进入,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为城市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说明书)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三十一条 &本规划须阳泉市人大征求意见,由阳泉市人民政府批准并组织实施,规划修改、解释权属阳泉市规划局。
第三十二条 &本规划自阳泉市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生效实施。
附表一:近期城市建设主要指标表
“十三五”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城镇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城市建设用地(平方公里)
人均居住面积(平方米)
人均道路面积(平方米)
日供水能力(万吨/日)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日供电能力(亿KWH)
燃气普及率(%)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集中供热普及率(%)
绿地率(%)
人均公共率面积(平方米)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按省要求执行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森林覆盖率(%)
森林畜积量(万立方米)
全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ug/m3)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地表水质量
劣V类水体比例(%)
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附表二:阳泉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
文化设施用地
教育科研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
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文物古迹用地
宗教设施用地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物流仓储用地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其中:城市道路用地
公用设施用地
绿地与广场用地
其中:公园绿地
附表三:住宅建设项目
(万平方米)
康达小区节能改造
省运家属区片区改造项目
南山北路、新华东街二个棚户区改造项目
富丽国际广场建设项目
日昱国际商业综合体(原人民商场段片区改造)项目
长岭村新村建设
侯家沟村旧村改造
王垅河坡棚户区改造
侯家沟棚户区改造
侯家沟商住区
王垅村旧村改造
平坦垴村棚户区改造
三泉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项目
阳泉市国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万年花城小区
平定县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魏家庄、宋家庄、聂家庄、石板坪等)
老虎沟城中村改造
下荫营城中村改造
南窑庄城中村改造
余积粮村移民安置
大西庄村移民安置
桃坡棚户区改造安置
西河住宅区
泉中北路旧住宅区改造
阀门厂商品房
晋东化工有限公司商品房
水泵厂商品房
大阳泉棚户区
木材公司棚户区
珍宝园小区
洪城北路棚户区改造
四矿中石岩棚户区改造
洪城路电器厂、物资回收公司、电石厂片区
龙躺梁棚户区改造
义东沟村改造
义井村改造
桃林沟新移民安置工程
魏家峪村新移民安置工程
南杨家庄村移民安置工程
磁性材料公司
采煤沉陷二矿小区
石卜嘴棚户区
赛鱼棚户区
前庄棚户区
晋东化工有限公司棚户区
化肥厂棚户区改造
东关新村二期
姜家沟城中村改造
南关金地小区
洗马堰改造
西部生态新城小区
小峪村改造
大峪村改造
河头村改造
城沟村改造
南关村改造
岭上村改造
维社村改造
孙家沟村改造
南坳村改造
备注:▲——重点建设项目;★——优先落实项目;△——有条件应落实的项目。(下同)
附表四: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
(万平方米)
阳泉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
阳泉市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
郊区文化综合中心
矿区文化活动中心
平定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
阳泉市矿区红岭湾小学校园综合改造工程
阳泉市十四中学校园综合改造二期工程
阳泉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
原六中幼儿园改造项目
郊区职业高级中学新建
新城高级中学
保晋路幼儿园
实验小学二期工程
平定四中初中部建设项目
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生态新城体育中心
阳泉市射击场
阳泉市体育运动学校
新建综合训练馆项目
阳泉大医院
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大楼项目
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病房楼建设项目
阳泉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楼项目
阳泉市郊区人民医院门诊发热楼建设项目
阳泉市殡仪馆搬迁工程
阳泉市养老公益苑
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楼及康复教育楼
郊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
矿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
附表五:商业服务设施建设项目
(万平方米)
天元商厦平移工程
美隆国际广场二期建设工程
万通西装饰城片区改造项目
城区下站新市街片区改造项目
城区下站河边街片区改造项目
城区下站印刷厂片区改造项目
辛兴CNG-LNG合建站
下烟LNG加气站
大村加气站
CNG加气站40座
LNG加气站51座
附表六:工业及物流仓储建设项目
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投资估算(亿元)
阳煤集团西上庄煤电一体化项目
建设500万吨/年煤矿,配套同等规模选煤厂;建设2×66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新建发电设备
阳煤远盛热电项目
2×35万千瓦发电站
阳煤集团热电厂
2×35万千瓦发电站
山西兆丰铝业有限公司
①30万吨电解铝
②30万吨电解铝配套深加工
③200万吨铝土矿
④200万吨氧化铝
山西腾力高科磁业有限公司
年产1500吨及无镝技术升级
阳煤集团乙二醇项目
总建筑面积449930平方米。
平定泵阀项目
占地300亩,总建筑面积78240平方米
军民融合产业园项目
占地面积约3000亩
平定古州富鑫煤业
60万吨镍铁项目
60万吨/年,建设36000千伏安的年产线
阳泉市华骏机械有限公司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
山西兆丰天成铝材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0万吨铝板带项目
建设二期8条生产线
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基地项目
2000MW集中式光伏电站
晋煤集团漾泉蓝焰煤层气开发利用项目
109口气井打造井口底座,架设供电线路,集气站及管道建设
阳泉市麟豪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太阳能利用建设项目
利用 &16000 平方米大厂房房顶收集太阳能项目
阳泉同达实业有限公司技术创新学园区、实验楼、研发楼、技术中心
4000 m2&学术楼、3000m2实验楼、2000m2研发楼、2600m2技术中心。
山西邦奥伟业半导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阳泉去五台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