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感情价值观(现在有些困惑)。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践分析
下载积分:633
内容提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践分析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6:21:47|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633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践分析
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学历史教育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院:文旅学院07历史班学号:;【摘要】进入21世纪,中国的教育改革加快了步伐,;【关键词】中学历史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内涵、培;意义;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1)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指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与认;“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体需要而产生的体;“态度”是人对于事物的
中学历史教育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院:文旅学院07历史班
姓名:谭慧灵
【摘要】 进入21世纪,中国的教育改革加快了步伐,新的教育观、人才观的提出与完善,使以养成学生的健康人格、合作意识、社会责任感、人文精神为关键的新型历史学科课程目标出台。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中明确地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把以往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归纳到人类自身情感的培养与人格的塑造这一最终目标,首次意识到人类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是一种人文意识的回归。在历史教学中做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是学生乐于学习历史和学好历史的关健,也是历史学科能够发挥人文教育的功能,满足社会需要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 内涵、 培养、 考察、 评价、 意义
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 (1)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指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与认知目标有直接关系的内在认知过程,这种认知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体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当个体在面对一定客观事物的时候,会产生相应的态度和体验,如愉快还是痛苦、喜欢还是厌恶、兴奋还是压抑、尊敬还是轻蔑等等。一定的情感倾向和情感体验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
“态度”是人对于事物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是一种相对持久稳定的内在反应,这种内在反应是建立在相应的情感的基础之上的,什么情感便决定什么态度。
“价值观”是判断事物有无价值的评价标准,是判断是非曲直、真善美与假丑恶的价值准则,是一定的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总和。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外到内,再由内到外一个呈螺旋式发展的复杂心理过程。现代心理学把学生的情感形成过程分为五个阶段①:a.接受(留心)阶段―表现为学生觉察并愿意接受,能控制和选择相应的目标加以注意;b.反应阶段―表现为学生愿意对事物作出相应的反应,并在反应中获得满意感;c.估计阶段―表现为学生已经接受某种价值观念并偏爱某种价值观念;d.组织阶段―表现为学生能把接受到的价值观概念化,形成自己的系统组织和体系;e.特性化阶段―表现为学生将己形成的信念、态度、价值观等加以整合,带有自己的个性化色彩,并依据内化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以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情感的心理过程是一个层层递进,由低级到高级的心理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由单纯的感知到引起注意、产生兴趣、形成一定的价值判断,并加以观念化,最后外化并指导学生有意识的连续行动。要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依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并借鉴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深入把握和科学分析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 - 1 - 的内心体验和情感世界的变化。
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分为以下四个不同而又连续的水平层次:a.感知层次: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历史情境,或通过教材或通过历史活动等不同形式感知历史,表现出注意、引起兴趣,表示认同或愿意接受;b.体验层次:学生在教师帮助下,通过直觉的、想象的或伦理的方式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情感体验;c.感悟层次: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做出价值判断,形成相应的价值倾向,对符合自己内心道德规范的人和事产生好感和仰慕之情,进而产生积极的态度,对不符合自己内心道德规范的人和事产生反感和厌恶之情,进而形成消极的态度;在这一阶段,学生开始由外部的情感体验发展至内部的情感态度的确立;d.内化层次:学生己接受某种价值观念、偏爱某种价值观念并将某种价值观概念化,构成自己内在的价值体系,并将它外化为自己自觉的行为。 (2)历史学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历史课程标准》阐述了历史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着重大意义,而且还从五个角度比较详细规定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目标②。a.作为一个中国公民的基本素质。具体内容包括:通过学习历史确立对本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爱国主义情感”等,这是一个中国人起码的感情与价值观;b.个人独立的个性与人格。具体内容有“健:全的人格”、“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等;c.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具体内容包括: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确立“科学态度”等;d.民主与法制意识;e.正确的国际意识。具体内容包括: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积极学习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等。
《历史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改变了以往思想教育比较侧重人的政治素质方面,它更为关注人的修养,强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从而把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使思想教育不再流于形式和空洞的说教。而且,在当前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更加丰富,情感与态度不是单纯指学生对待学习本身的兴趣与态度,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丰富的内心体验,并进而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也不仅仅是指个人的社会价值,更多地通过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来形成对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价值观。由此可见,在新课程改革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是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旨在促进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
二、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1)教师--改变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教教科书、学生学教科书,对教师来说,怎么把教 科书上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就是最重要的事,随着新课改革的推行,这种教学模式 势必要加以改变。教师需要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要采取启发式教学, 允许学生与自己有不同意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得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建立新 型的师生关系,不以权威的姿态去教学生,而是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平等的关 系,在教与学中共同进步。教师不再充当历史知识的传授者、真理的奉献者,而 应成为学生历史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合作者。教师必须改变旧的授课方式, 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科学化,不再是单纯地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 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的应用,
- 2 - 引导学生探询形成结论的生动的过程,在过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历史、诘问历 史、评判历史的能力,真正使历史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沃土。 (2)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对学生来说,新的课程理念对学生的要求不只是“知识和能力”,还包括“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学生不能只是单纯地去接受知识了, 还需要自己去动手,自主探究,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建构探索。比如组织一 些讨论、辩论赛、撰写小论文、实地采访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 学生要以主动探究学习为主。在学习中坚持合作学习,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 相互协作,以完成共同的任务,达到共同的提高。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 (1) 高考试题“情感态度价值观”考察特点 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测试,其生成条件是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为目标,以问题情景为依托,在考查学生知识、能力、方法的过程中去实现的。体现出三个特点: 第一,其问题情景通常是以现实问题为背景,追寻现实问题在历史上的发展轨迹,抓住其本质,再从本质问题的角度反过来审视和选择历史上与现实问题相关的或同类的事情。如“台湾问题”,其本质在于统一问题,历史上的相关的或同类的事情有德意志的统一、意大利的统一等问题。高考命题无论是隐性考查还是显性考查对现实问题的认识,无疑都是对“(历史课程)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这一课程理念的积极呼应。 第二,测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试题,通常具有研究性学习和开放性的特点。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视“多元角度、创新意识、逻辑整合、情感体验、实践能力、个性发展”等特点,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所谓试题开放性,即试题的结构是开放的。包括试题的材料的多元性和开放性,问题设计的开放性,答案和评分标准设计的开放性和层次性几个方面。可以是某一方面开放的,也可以是两个或多个方面都开放的。其中,答案和评分标准设计的开放性和层次性尤为重要,只有对持不同观点的答题具有相应的评判标准,材料和问题设计的开放性才能真正实现。学生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意志品质、人生观、价值观做出自己的选择,为测试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供依据。 第三、体现地方特色,发掘乡土历史资源。体现地方特色,发掘乡土历史资源,加强地方区域史的考查。这显然是地方自主命题的特点。这样的试题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立意好一,形式新,将落脚点放到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 (2) 高考试题“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例析 上海卷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如2004年第28题以复旦大学赠送切尼的礼物为话题,体现了对中华文化的认识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也体现出命题的地方特色。第30题将史实放在一个全新的情境下,以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为出题的背景,引出《春愁》这首诗,并配以“阿里山云海”的图片为背景。茫茫云海、美丽富饶的宝岛风光,和上这首《春愁》,一种思恋故土、痛恨侵略、渴望统一的强烈爱国情感和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历史责任感跃然纸上,从而非常巧妙地将当今热点台湾问题”镶嵌其中,使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让学生回到历史,进而回顾台湾发展道路的不平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希望台湾早日回归的热情。第31题以徐家汇今昔的建 - 3 - 筑风貌的变化图片为材料出题,是对上海乡土历史的考查,实际上是借此反映家乡上海的变化与发展。此情此景,难道不会使学生油然而生自豪感,同时还被一种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而激励吗?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是十分自然而妥帖的。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是历史教育的责任,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更是历史教育的责任,作为有导向性的高考命题,理所当然要树好榜样。 还有2005年文综Ⅰ卷“民族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的认识评价”题。首先,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冷战结束后,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逐步降温,但民族主义问题却日渐突出。当前国际社会的许多问题与纠纷大多与民族问题紧密相关,如美国的9?11事件”、日本右翼势力的崛起、钓鱼岛问题、日本否认侵略战争等都是狭隘民族主义的反映。面对这些问题,中国学生该怎样处理爱国主义与国际意识之间的关系?树立什么样的民族精神?具有怎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其次,民族问题本身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命题者避开中国、中日关系等敏感问题,从法国大革命和凯末尔革命中民族主义切入,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概括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结合相关史实论述其产生的背景归纳凯末尔革命中民族主义的目标,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认识民族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的区别,在比较二者异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简要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等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而正确认识和对待中日民族关系等现实问题。 2006年高考历史试题仍然继续关注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37题“中华文明形成”以史喻今,集中考查自春秋、战国到辽、金时期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问题。39题“近代侵略对中国经济双重作用”,实际上都涉及到了新课程所提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问题。体现了中国不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都应该具有开放、吸收的理念,既立足教材,又是从中国现实出发对教材内容的升华,发挥史鉴功能。充分体现了当今文综高考对重大社会问题的考查往往是“与学科知识紧密结合而进行,并不是简单地以当前热点问题代替现实问题或历史史实”的命题特点。党的十六大报告有一个引人注目的重要理论创新,就是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创新的思想主旨提到了比以往更加突出的显著地位上来,甚至作为我们民族命运攸关的重大问题: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在历史新课程推行过程中,历史教学的新型评价体系发挥着直接的导航作用。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要促进教师、学生和课程的发展。要在中学历史教学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光在教学目标上制订标准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涉及到一个教学评价的问题,如果评价标准没有发生改变的话,仍然以考试分数来完成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的话,那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还是很难实施的,我们需要改变过去一元的教学评价机制,实施班级、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元的教学评价机制。 以前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一元的,也就是看考试的分数,中学历史教学也不例外,考试分数成为评价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因此,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考试来展开的,双方的目标都是为了考试成绩的提高。先 - 4 - 不说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关键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考试中很难体现出来的,是考试分数所不能衡量的。 在对教师的评价上,主张对教师的评价采用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综合性评价方式,在新课程实践中对历史教师的评价,应采用动态的、发展的评价方法,建立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用鼓励性、促进性、人性化的评价语言,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教师评价,真心实意地帮助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尽可能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纳入评价范围,应更注重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要重视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从评价方法来看,一定要避免以笔试作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应该更具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主张把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也作为成绩的一部分来加以评价,比如演讲、探究、讨论、小论文、课件制作、活动课等等都可以作为成绩的一部分,把笔试、开卷考试和历史活动体验的考核结合起来,赞赏每位学生的闪光点,重视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采用鼓励性、促进性的语言,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力求对学生的学业状况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特别是要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教学评价作为学生毕业、升学成绩的一部分,与毕业、升学考试成绩按比率结合起来,最终得出学生的毕业、升学成绩,这样应该就可以保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实施了。只有实行了多元的教学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才会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花结果。
五、 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1)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教育目标的一个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只重视认知过程教育,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教育。随着现代社会的日益复杂和高度变化,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更多地取决于其非智力因素,而情感教育就涉及到一个人心理存在的各个方面,包括感觉、知觉以及人与人的感情,他的态度、情绪、意志、道德规醉。通过情感教育,能调节和协调人的情绪,达到塑造理想人格、培养社会所需合格人才的目的。 (2)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新时期学生情感健康发展的需要
现在的孩子虽然知识很丰富,但感情淡漠,缺乏感动之心、体谅之心。在家里,表现为任性发脾气,不体谅父母的苦心;在学校,不愿去关心同学,帮助同学,白私自利。这一状况,随独生子女的普遍化呈上升趋势,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状况并没有什么改变.这说明理性认知与情感体验并不是同步发展的。由于忽视了人的情感,不仅使人际关系产生大量失和现象,而且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所以,人在情感方面的发展需要给予特别的专门的关注,重视情感世界的构建,而教师首先就要建立起情感教育的意识。 (3)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完善学生品德的重要条件 德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在品德行为中既包含认识和解释道德情景的认知技能和进行具体行为的操作技能,也包含属于情感领域中的动机和情感因素,而这种情感性因素在形成一种行为的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要实现品德行为的迁移,必须同时完成行为者认知、操作及情感三方面的迁移,其中情感及其体验又起着核心的作用,它既是品德认识的催化剂,又是品德行为的捍卫者。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推动品德认识转化为品德行为,发展为道德信念。所以只有融认知、情感、操作三位于一体,才能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 - 5 - 高尚的道德风尚。 (4)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可以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课程教育目标。利学知识与技能是中性的,对社会,对个人而言,既可以产生积极的作用,也可以产生消极的作用,关键要看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的人具有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使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对社会有积极的作用,真正促进社会的进步,就必须要求掌握知识与技能的人具有积极的对社会有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而,从这个角度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对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活动起着方向性的影响,保证个体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能为社会的进步发挥积极的作用。
以人为本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人的发展。而就对人的发展而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知识和能力更为重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其实质就是关注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中学历史教材,内容丰富而又深刻,中学历史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在某种意义上,它是感染、熏陶、引导和塑造着每一个学生心灵的艺术性工作,历史教师如果把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那么,这个课堂才是完整的,因为它达到了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参考书目: ① 徐勇、龚孝华编著,《新课程的评价改革》,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5页。 ③ 钟启泉等土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人学出版社,2001年。 ④ 徐刚.浅谈新课改下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J]. 江苏省“师陶杯”论文,2007,(12). ⑤ 于萍.浅谈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7,(9).
- 6 -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外语学习资料、生活休闲娱乐、高等教育、各类资格考试、中学历史教育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24等内容。 
 龙源期刊网 .cn 浅析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作者:廖小丽 来源:《都市家教? 上半月》2013 年第 12 期 【摘要】随着新课程...  中学历史教育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学历史教育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隐藏&& 目录 中学...- 2 摘要】 【摘要】 进入 21 世纪,中国的教育改革加快了步伐,新的教育观、...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陈利萍) 2_教学案例/设计_教学研究...所以本人认为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的目标是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将社会主义...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2 高中历史新课改在 “教学目标”中指出...  为此,作为一名多年兼 任班主任工作的中学历史教师,我深感在新时期历史教学中对学生 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实在太重要了。 突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是新课程...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立意的体会摘要:对于历史学科,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培养,还要通过历史人物历 史事件,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并...  然而,在教学中即便是中学教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目标的重要性已趋于共识,在认识上和操作上尚 有误区。本文在分析误区的基础上,旨在真正实现历史教育的本质功能,...  中学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实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_教学案例/设计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中学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实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摘要】在中学历史的教学过程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