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飞车休闲区区大人咋锁定

晒晒偶种滴花1023计划 别做多了听说肥胖 是种 工伤!收盘价有奖竞猜1023(金币鲜花银币天天送!风起秋色浓
[][][][][][][][][][]
查看: 1001|回复: 38
大人的人生就此转了个弯
在线时间 小时
&(正在使用手机访问论坛)
大人又套了,自言输尽百万,过完端午学大夫……
怀抱巨石蹲坐桥栏,眼望脚下滚滚洪流,思绪万千……
众人围观不敢高声话,昌哥出列谓之曰:反正你丫的也不想活了,要不死前让哥爽一下,别浪费了那菊……
大人心一紧,说:滚粗!
昌哥缓缓道:何必呢,纵然你跳下去我也会组织人力物力把你捞上来,然后嘛,暴菊依旧!
大人菊一紧,说:那我特么接着活下去好了……
<p id="rate_86"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我喜欢&鲜花 + 1 朵
" class="mtn mbn">
<p id="rate_38"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鲜花 + 2 朵
" class="mtn mbn">
在线时间 小时
那我特么接了活再下去好了。。。。
在线时间 小时
樓上的,你也想爆大人菊?
在线时间 小时
日哥得罪老白了
在线时间 小时
樓上的,你也想爆大人菊?
咱不能落井下石啊!
在线时间 小时
&(正在使用手机访问论坛)
后来,大人为了感谢昌哥的救命之恩……
在线时间 小时
&(正在使用手机访问论坛)
無-解 发表于
那我特么接了活再下去好了。。。。
八楼先上& &&&……
在线时间 小时
好吧!我来
在线时间 小时
&(正在使用手机访问论坛)
看样子大人被款爷搞了,还寻啥死呀
在线时间 小时
看样子大人被款爷搞了,还寻啥死呀
8楼出现啦!!!
论坛帖子审核时间为1至4分钟,饭点、夜间和休市期间有延迟,请耐心稍后不要重复发帖,深夜被审的帖子将在第二天被 提升 至第一位。
智宝盈论坛联系/投诉/帐号解封:
Powered by为人处事大全_灌水休闲区_联商论坛
当前位置: &-&
阅读:18627&&|&&跟帖:4
主题:为人处事大全
管理主题:
积分:33709& 联商币:3311
10:16&&|&&
菜根谭―为人处事大全
戊子之秋七月既望, 余以抱病在山,禁足阅。适岫云监院琮公由京来顾,出所刻《菜根谭》书命予为序,且自言其略曰:“来琳初受近圆,即诣西方讲席,听教于不翁老人。参请之暇,老人私诫曰:‘大德聪明过人,应久在律席,调伏身心,遵五夏之制,熟三聚之文,为菩提之本,作定慧之基,何急急以听教为哉?’
居未几,不善用心,失血莫医。自知法缘微薄,辞翁还岫云。翁曰:‘善,察尔因缘,在彼当有大振作,但恐心为事役,不暇研究律部。吾有一书,首题《菜根谭》,系洪应明著。其间有持身语,有涉世语,有隐逸语,有显达语,有迁善语,有介节语,有仁语,有义语,有禅语,有趣语,有学道语,有见道语,词约意明,文简理诣,设能熟习沉玩而励行之,其于语默动静之间,穷通得失之际,可以补过,可以进德,且近于律,亦近于道矣。今授于尔,应知珍重。’时虽敬诺拜受,究竟不喻其为药石意也。厥后历理常往事务,俱忝要职,当空华之在前,不识元由眼里之魔,认水月以为真,岂知惟是天垂之影。由是心被境迁,神为力耗,不觉酿成大病,幸来及于尽耳。既微瘥间,无以解郁,因追忆往事,三复此书,乃悟从前事事皆非,深有负于老人授书时之言焉,惜是书行世已久,纸朽虫蛀,原板无从稽得,于是命工缮写,重为刊刻。请井言于首,启迪天下后世,惮见闻读诵者身体力行,勿使如来琳老方知悔,徒自惭伤,是所望也!”
余闻踪公之说,抚卷叹曰:“夫洪应明者,不知何许人。其首命题,又不知何所取义,将安序哉?”窃似之曰:“菜之为物,日用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昧由根发,故凡种莱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是此书所说世味乃出世味;皆为培根之论,可弗重欤?”又古人云:“性定菜根香。”夫菜根,弃物也,如此书,人多忽之。而菜根之香,非性定者莫喻,哪此书,唯静心沉玩者,乃能和旨。是与否与?既不能反质于原人,聊将以侯教于来哲。即此序。时乾隆三十三年中元节后三日。
三山病夫通理谨识。
《菜根谭》是明朝万历年间洪应明写的一本语录体著作,作者生平不详。从宋朝到明朝,这类写修身自省、为人处世的语录书不少,但能够风靡于当今的只有《菜根谭》。尤其是日本,早在明治维新前后就出现了几种版本,到了八十年代,更成了企业界“人人关心、爱读的书籍”。这股风又影响回国内,便在读者群中出现了争读《菜根谭》的热潮,至今不衰。据说起名《菜根谭》,是因为作者把菜味比作世味,那么种菜人的只有厚培菜根才会有味。也有人说是,“咬得莱根则百事可为”的意思。不管怎么说,书中所表达的是四百多年前一位哲人对为人处世、修身养性乃至治学家训的认识、体会。作者揉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释家的出世和自身的体验,形成了一套出入世法则,为人处世方式而传之后,表现了中国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独到见解。
全书没有严密的逻辑联系,完全由作者侃侃而谈,如叙家常,一段话数十百字不等,共360 则。格言警句,信手拈来,文辞幽雅,对仗工整。现代人与四百年前的人在观念、方式上当然有许多不一样,可无论是寻找修身养性的途径、做事待人的准则,或是探求从商经营的谋略、从政识才的判识等等,《菜根谭》都给人以深刻启迪,没有因日月的推移而销磨其邃智的光采。此次编译,按照内容分为处世篇、修身篇、齐家篇、蒙养篇、闲适篇五部分,重新排列。第一则加标题,进行注解、现代汉语翻译及评点,以体现该书的系统性,方便读者。
一九九四年八月
文白对照注释评析
菜根谭――为人处事大全
一、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一个刚踏入社会的人阅历很浅,所以沾染各种社会不良习惯的机会也较少;一个饱经世事的人,经历的事情多了,城府也随着加深。所以君子与其处事圆滑,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些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抱朴:保持纯真朴实的本性。《老子》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涉世:经历世事。《晋书?孔衍传》说:“博学不及衍,涉世声誉过之。”点染:此处是指一个人沾上不良社会习气,有沾污之意。机械:原指巧妙器物,此处比喻人的城府。
练达:指对世事能圆滑通达。
朴鲁:朴实、粗鲁,此处指憨厚,老实。
曲谨:拘泥小节谨慎求全。
疏狂:放荡不羁,不拘细节。白居易诗:“疏狂属年少。”
对刚刚跨进社会的人来说,存在一个怎样适应社会的问题,因为处世的经验还很短浅,还没被浮世的恶习所感染,即使已经感染也不太深,这种人自然还能保留纯洁天真的本性。而经历了人间种种浪涛,历尽了人间艰难险阻的人,经验积累比较多,相应地城府也就比较深。社会是一所大学校,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涉世深的人由成功和失败中积累的经验,帮助人们应酬着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经验百好有坏,汲取教训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得到负效应。有的人却从消极的、不好的方面去积累经验,品格便逐渐发生质的变化。这种人往往心存险诈任何坏事都敢作。从这个角度来讲,君子遇事不要只求练达,应特别注重抱朴守拙的忠厚作风。太讲究练达和圆通,就会失去本性,变成一个老奸巨滑不受人欢迎的人。如此反而不如保持一切都不加修饰的纯朴面目。练达、曲谨与朴鲁、疏狂都是相对的、在一味追求金钱权力并为此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情况下,多些真情,多些真诚,多些朴实,多些洒脱是很可贵的。
二、污泥不染知巧不用
势利纷华,不近冬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权利和财富使人眼花而乞求,不接近这些的人就清白,接近了而不受其污染那就更清白;权谋诡诈,不知道者算高明,知道了却不使用就更高明了。
势利:指权势和利欲,《汉书?张耳陈余传》说,“势利之交、古人羞之。”
智械机巧:运用心计权谋。
有的人遇到有利可图的事,就削尖脑袋往里钻,贪一点便宜;而在有钱有权有势的人周围,天天都有趋炎附势的人聚集一堂,由于都是怀着一个贪字有求而来,所以以利益为驱动的组合不可能有人间真情,出现“富居深山有远亲,贫在闹市无人问”,即所谓世态炎凉是不足为奇的。为了保持人格的高尚不应为个人利益去争逐。还要看到,智械机巧是从智慧和才干中锻炼而来,假如为了自身利益就去施展权谋术数反而不如那些不懂得智械机巧憨厚的人显得高尚。尤其是有机会把握权力,掌握金钱,却依然保持高洁,不因权力而贪污,不因金钱而堕落,是非常可贵的。即所谓“富贵不能淫”。权势名利是现实生活中必然遇到的,有人格、有原则的人才可能出污泥而不染;也正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才耻于机巧权谋的运用,而视权势如浮云。
三、心事宜明才华须韫
君子之心似,天青日折,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君子有高深修养,他的心地像青天白日一样光明,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君子的才华应像珍藏的珠宝一样,不应该轻易俗耀让别人知道。
才华:指表露于外的才能。
玉韫珠藏:韫、珍藏的意思。《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匮而藏诸,求善而沽诸。”陆机《文赋》中:说“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
胸怀坦荡是做人的原则之一,“才华须藏”则是处世的原则,人生在世必须面对各种现实问题。人是生而平等的,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在一个公平、安定、民主的社会,人们才可能以诚待人,才能避免尔虞我诈,进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安定的社会,而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发挥才华。但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假如锋芒毕露炫耀才能,不仅会招致旁人的忌恨,并且会使自己被认为是轻浮或恃才自傲。在现代社会,讲究自由平等,在才学方面自然也不例外,一个真正平等的社会,就是要为每个人发挥自己才干提供机会,假如每个人都使自己的才干深藏不露,那不仅会使他个人有空怀才学的悲哀,而且也是国家社会的一大损失。在现实社会中,发挥才干和把握时机关系很大。在一个充满猜忌的环境中,就必须牢记因才招忌的教训。历史上权臣、小人运用权力杀死才干比自己富的人的例子不胜枚举。在这种情况之下就要暂时明哲保身玉韫珠藏。这不是就此永远消极颓废,而是等待时机来临。所谓“邦无道则隐,邦有道则现”,有时隐藏自己也是一种竞争的方式,避免“枪打出头鸟”不一定都是消极的。同时,“玉韫珍藏”也表现出一种深思熟虑,不轻言浮议,而鸣则惊人的方式。
四、和气致祥喜神多瑞
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壮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在狂风暴雨中,飞禽会感到哀伤忧虑惶惶不安:晴空万里的日子,草木茂盛欣欣向荣。由此可见,天地之间不可以一天没有祥和之气,而人间不可以一天没有欢欣之气。
戚戚:忧愁而惶惶不安。《论语》中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弄日光风:雾,雨后转晴。指天气晴朗,风和日丽。
欣欣:草木茂盛貌。
喜神:心神,愉快。
社甫诗中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体验。世间的万事万物常随我们的心理变化而转移。当我们怒气冲天时,看一切事物都觉得可恨可憎;当我们悲伤感叹时,看一切事物都觉得可悲可泣:当我们喜笑颜开时,看万事万物都觉得可喜可乐。假如一个人终日愁眉苦脸,跟周围环境中的人怒目相向,这种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可言?用现在的说法这叫“移情”,即把自己的主观情感移之于周围的人和事。所以一个人经常保持开朗的心情,乐观的态度,豁达的心胸是事业成功,人生幸福的基础。悲观促使人丧失心志,暴戾容易招来意外之祸,时时怨天忧人会变得孤独。只有肯乐观奋斗的人才能享受幸福的人生。心胸坦荡,做事必然光明磊落;乐观开朗,做事必然条理分明;而思想偏激,做事必然不合义理,悲观失意,做事必然横逆曲折。可见世事的通与不通有时完全存于一念之间,立身首先要在涵养上多下功夫。人们喜欢风和日丽的春景。同样,人们也喜欢平和快乐的人生。一个人保持一种健康、豁达、安然的心态,那么他周围的世界就是一个欢快美丽的世界。
五、闲时吃紧忙里悠闲
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尽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帮君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我们每天看到天地好像无声无息不动,其实大自然的活动时刻未停。早晨旭日东升,夜晚明月西沉,日月昼夜旋转,而日月的光明却永恒不变。所以君子应效法大自然的变化,闲暇时要有紧迫感作一番打算,忙碌时要做到忙里偷闲,享受一点生活中悠闲的乐趣。
吃紧:宋明时代的口头语,和今人说的紧急相同,即紧迫,抓紧。
寂然:宁静的意思。白居易《偶作诗》有:“寂然无他念,但对一炉香。”
气机:机,活动,气机是指大自然的活动。换言之,气是天地阴阳之气,而机泛批宇宙的运动,气机就是天地运转。
尽夜:夜以继日,也就是终夜的意思,尽,终也。
贞明:指光辉永照。
宇宙间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相间,运动不停,如此才能完成宇宙的旋转,这是宇宙变幻无穷的根本法则。作者通过辩证地看待宇宙的变化规律来认识人生的处事法则。即一个人要在闲暇无事时存有应变之心,忙碌紧张中要忙里偷闲多争取日常生活中的雅趣。闲时吃紧,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做事要有长远考虑,欲速则不达;人应珍惜自己的生命,不浪费自己的时间,自己的人生之路靠自己去不停息地奋斗。故这里的闲是相对的,不表明自己为理想而拚搏的思想停下来。而遇到事情头绪多,不应当盲人摸象一样分不清层次,不考虑效果,要在,忙中静下来深思自己的路子对不对;学会调理自己的情绪不致于盲目,通过生活的乐趣来平衡自己的身心,总而言之,要保持“吃紧时忙里偷闲,悠闲时居安思危”的境界,并使其成为处理事物的一个基本方式。
六、快意回首拂心莫停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
身处顺境被主人恩宠,往往会招来祸患,所以一个人志得意满时应该见好就收,尽早觉悟;遭受挫败后有时反而会使一个人走向成功之路,因此木如意时,千万不可就此罢休,放弃追求。
恩时:恩惠,蒙受好处。
快意:得意,心情舒畅。
拂心:不能随心所愿地做事。
得意时早回头,失败时别灰心,这是人们根据长期生活积累而得到的经验之谈。尤其是第一句话,其政治含义很深。在封建社会,有“功成身退”的说法,因为“功高震主者身危,名满天下者不赏”,“弓满则折,月满则缺”,“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都说明了“知足常乐,终生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张良、范蠡等人功成身退,急流勇退,常让后人感叹称赏。而李斯为秦国建大功却身亡,发出“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出”的哀鸣,正说明俗语说:“爬得越高,摔得越重”的道理,因为权力最能腐化人心,而人们由于贪恋名利,往往会招致身败名裂的悲剧下场,西汉的吴王刘濞等所发动的“七国之乱”,就是由于妄贪更大的权位和名利,才使七国之王个个惨遭灭门之祸。而从做人角度看,得意时更要谨慎,不骄不躁。至于后一句话其生活意义更明显,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一个人不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受了挫折不会气馁。
七、心地放宽身死恩垂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惠译要流得久,使人有不匮之思。
一个人待人处事的心胸要宽厚,使你身边的人不会有不平的牢骚;死后留给子孙与世人的恩泽要流得长远,才会使子孙有不断地思念。
田地:指心田,心胸。
不平之叹:对事情有不平之感时所发出的怨言。不匮之思:匮,缺乏,比喻永恒的恩泽。据《诗经?大雅》篇:“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人生在世究竟该怎样做人从古至今是人们争论的一个话题。是“争一世而下争一时”,还是“争一时也要争千秋”,是只顾个人私利不管他人“瓦上霜”或损人利己,还是为社会,为人类做有益的事,做些贡献?这实际上是两种世界观的较量。生活中,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凡事都跟人斤斤计较,如此必然招致他人的不满。人在世时宽以待人,善以待人,多做好事,遗爱人间必为后人怀念,所肾“人死留,虎死留皮”,爱心永在,善举永存。而恩泽要遗惠长远,则应该多做著书立说、修桥建校之类能长久在人心和社会上长久留存的善举。只有为别人多想,心底无私,眼界才会广阔,胸怀才能宽厚。
八、路留一步味让三分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食。此是涉世一极乐法。
在狭窄的路上行走,要留一点余地让别人走;遇到差味可口的食物,要留出三分让给别人吃。这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最快乐的方法。
路径:小路
并不是一切情况下都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比如有时走山边小路不能两人同时通过,如果争先恐后就有坠入深圳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之下自己要先停住脚步,让他人过去才算有礼貌,也最安全。自个在吃美酒佳看时,不可以总是一个人独享,要想想周围还有许多不如自己的人,否则人们可能由于妒忌而产生想法。就像古人扫墓祭祖一定要拿出一些酒菜送给周围的游魂野鬼吃光,相信不这样做,那供给祖先的酒菜会给游魂野鬼抢光,这虽然是迷信,却说明了这种心理。其实,留一步,让三分,是提倡一种谨慎的处世活人的方式,就是通常所说的谦让美德,适当的谦让不仅不会招致危险,反而是寻求安宁的有效方法。生活中,汽车行驶提出“宁等三分,不抢一秒”,既是为了安全,也表现出谦让。个人生活中,除了原则问题必须坚持,对小事、个人利益相互谦让就会带来个人的身心愉快,带来和谐的人际关系。
九、义侠交友纯心作人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作人要存一点素心。
跟朋友相处时必须抱着患难与共、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而做人要有一颗天真善良的赤子之心。
义侠:义,指对朋友患难相助的义气,侠是指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
素心:素本来是指未经染色的纯白细绢,引深为纯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赤子之心。据陶渊明《归田园居》诗:“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朋友往来不可只重视饮宴谈笑的交际应酬,应重视道义之交,即有患难相助的侠义精神,锄强扶弱不为暴力所屈,进而做到心心相印。假如交友本着互相利用的态度,那就违背了交友之道。交友作人还应该保持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行善济世,关心社会而不只是一味独善其身,随俗而不为外物所染。人始终应该保持一颗纯洁之心,与志向一致、心灵相通有侠肝义胆之人一起为社会服务。
一○、退即是进与就是得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为人处世遇事都要有退让一步的态度才算高明,因为让一步就等于是为日后进一步做好准备:而待人接物以抱宽厚态度为最快乐,因为给人家方便实际上是日后给自己留下方便的基础。
处世:度过世间,即一个人生活在茫茫人海中的基本作人态度。
张本;前提,准备。
为人处世宣宽厚,虽然有时退让和宽容是建立在自己苦忧的基础上,也应把快乐让给别人。宋代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做人态度,才应是修4养品德和心性的方向。乐的结果可能转化为苦,苦的结果可能转化为乐,苦乐相循是自然法则,其理恰如日月星辰的旋转。一个不能吃苦的人万事难以功成,苦尽甘来乃是不变的真理。名利地位固然能鼓励人的奋发向上,但是假如过分重视名利,有时也会给人带来无限苦恼。通常所说的“知足者常乐,”就某种意义来说显得有点消极,但是对于那些为追逐名利而贪赃枉法的人,这句话仍不失为至理名言。因为“让一步”、“宽一分”待人处世是把苦留给自己,把功把名给别人,这种牺牲精神可以求得自我的精神慰藉,也足以赢得世人的敬重,反过来这种敬重也算是自己的得吧。
一一、骄羚无功忏悔天罪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子;你大罪过,当不住一个悔字。
即使有盖世的丰功伟绩,也承受不了一个“种”字所引想的相反效要的抵消,一居功自傲便可能前功尽弃;了滔天大罪,也挡不过一个“悔”字,只要忏悔,就能赎回以前的罪过。
矜:自负、骄傲。据《尹文子》:“名者所以正尊卑,亦所以生矜篡。”
忏悔:本是佛家语,有自我认错请人饶恕之意。
弥天:满天、滔天之意。
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摆正自己的位置,保持自谦上进的品质。即使是为国家建设有大功,成为天下崇拜的英雄伟人,假如自己产生自夸功勋的念头,把自己沉浸在一个荣誉的花环中,不思进取,那他的大功不但会在自傲中丧失,说不定为此还会招来意外的祸患,俗话说“骄傲使人落后”,就是这个道理。古人所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可见任何丰功伟绩并不是某一个人所能建立的,都要有无数人一起抛头颅洒热血才能完成,不管是功臣还是常人,把一世功劳都占为已有,那他就不能算是具有崇高道德的人。一个人的功劳只能代表过去,未来的一切都必须重新开始。所以我们做人必须切实排除这个“矜”字。反过来,犯下滔天大祸的人,假如能彻底忏悔,洗心革面重新作人,邪念就会全消,罪孽也可能灰飞烟灭。这就如同佛经所说:“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所以一个人的行善与作恶有时在于一念之间,念要行善成善,一念要作恶成恶,所以一念之差可以上天堂也可以下地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念页顿司是可取的。
一二、让名远害归咎养德
完名美节,不宜独任,中公与八可永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完美的名誉和节操,不要一个人独占,必须分一些给旁人,才不会惹发他人忌恨招来祸害而保全生命;耻辱的行为和名声,不可以完全推到他人身上;要自己承揽几分,才能掩藏自己的才能而促进品德修养。
韬光:韬,本义是剑鞘,引伸为掩藏。韬光是掩盖光泽,喻掩饰自己的才华。萧统《陶靖节集序》说:“圣人韬光,贤人遁世。”
远害全身:远离祸害保全性命。
养德:修养品德,据诸葛亮《诫子书》说:“君子之行,以静养身,以俭养德。”
做人不能只沾美名,害怕责任,应当敢于担责任,担义务。从历史上看,一个人有伟大的政绩和赫赫的武功,常常会遭受他人的嫉妒和猜疑,历代君主多半都杀戮开国功臣,因此才有“功高震主者身危”的名言出现,只有像张良那样功成身退善于明哲保身的人才能防患于未然。所以君子都宜明了居功之害。遇到好事,总要分一些给其他人,绝不自己独享,否则易招致他人怨恨,甚至杀身之祸。完美名节的反面就是败德乱行,人都喜欢美誉而讨厌污名。污名固然能毁坏一个人的名誉,然而一旦不幸遇到污名降身,也不可以全部推给别人,一定要自己面对现实承担一部分,使自己的胸怀显得磊落。只有具备这样涵养德行的人,才算是最完美而又清高脱俗的人。让名可以远害,引咎便于稍光,这本身就是处世的一种良策。
一三、天道忌盈业不求满
事事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降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召外忧。
做任何事都要留余地,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这样即使是造物主也不会嫉妒我,神鬼也不会伤害我。假如一切事物都要求尽善尽美,一切功劳都希望登峰造极,即使不为此而发生内乱,也必然为此而招致外患。
造物:指创造天地万物的神,通称造物主。《庄子?大宗师》说:“伟哉!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者。”外忧:外来的攻开、忌恨。
从做人、做事业角度来看,“满招损,谦受益”“天道忌盈,卦终未济”,这些道家思想对中国人生活方式影响很大。道家是以虚无为本,认为夭地之间都是空虚状态,但是这种空虚却是无穷无尽的,万物就是从这种空虚中产生。例如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如长保。”而“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就会招致灾祸,所以历史上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才发出“汉三杰而已,萧何系狱,韩信诛夷,子房托于神仙”的慨叹。人们凡事都求全求美,绞尽脑汁企图来达到这个目标。其实不论何事都不应妄想登峰造极,因为有上坡就必然有下坡,也就是有上台必然有下台的一天,事情到了一定的限度必然发生质的变化。一件事成功了如果不及时总结,保持清醒头脑反而骄傲自满,沉溺在过去的成功之中,那么就可能使事情走向它的反面。从另一个意义来讲,功业不求满盈,留有余地,也是一种处世方法,比如对于置钱财家业,求多求尽,对于功名地位,求高求上,本知急流勇退,不知保持人的本性而成为守财奴,不知预先留几分余地才会安全,那么正应了古圣先贤的至理名言,历史教训就会再现。
一四、责毋太严教毋过高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分过高,当使其可从。
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考虑到对方能否承受;教海别人行善时,不可以期望太高,要顾及到对方能否做到。
攻:攻击、指责。
毋:无、不。
恶:指缺点、隐私。
堪受:能否接受。
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应当有些用家思想。儒家在人际关系上最讲究“恕”的观念,“恕”就是宽恕、原谅。在此基础上要考虑对方的才智能力,能否接受你的教诲或批评。对方接受的能力有限,你的批评或教诲实际上是零。“恕”不是无原则的宽容不管,而是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智力和承受力。往往在现实中,有的人责备别人豹过失唯恐不全、抓住别人的缺点,便当把柄,处理起来不讲方法不讲效果而图一时之愤。而诲人者要么期望太高,要么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要么成才心切不顾实际填充别人装不进去的东西,不考虑实际效果,这是责人或教诲时所不足取的。
一五、无过是功无怨即德
处世不必邀功,大公俱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
人生在世不必想方设法去强取功劳,其实只要没有过错就算是功劳;救助人不必希望对方感恩戴德,只要对方不怨恨自己就算恩德。
邀:求取。
与人:帮助别人,施恩于人。
感德:感激他人的恩德,据《诗经?小雅》篇:“忘我大德,恩我小怨。”
“无功便是功,无怨便是德”,在这里并非指俗话所说“多作多错,少作少错,不作不错”的消极思想,而是一种舍己为人的精神。真正的给予,绝不是施小惠,完全是一种自我牺牲。假如施恩图报,那就等于贪婪而不是给予。真正的给予应该是牺牲自己照亮别人。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多贡献,少索取,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强求,应该听其自然,强求反而会适得其反。从这个意义上讲,不邀功就可以保持自我而不被功利所迷惑,才会把奉献、给予当成一种崇高的境界来追求。
一六、忧勤勿过待人勿枯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澹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
尽心尽力去作事本来是一种很好的美德,但是过于认真心力交瘁,使精神得不到调剂就会丧失生活乐趣:把功名利禄都看得淡本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但是过分清心寡欲而冷漠,对社会大众也就不会有什么贡献了。
忧勤:绞尽脑汁用足体力去做事。
适性恰情:使心情愉快精神爽朗。
高风:高尚的风骨或高风亮节。
枯:已经丧失生机的树木,此处有不近人情的含意。
什么事情都讲究适度的原则。“富贵于我如浮云”,心境也就自然平静清凉,如此无忧无虑该是何等飘逸涕洒。不过什么事都不要走极端,假如以淡泊为名而忘记对社会的责任,忘记人间冷暖以至自我封闭就不对了、甚至演变为不管他人瓦上霜而自私自利,就会被人视为没有公德没有责任感甚至有害于社会,这样就会被社会大众所唾弃。勤于事业,忙于职业是美德,是一种敬业精神,但如果陷于事务圈而不能自拔,如果因无谓的忙碌而心力憔悴失去自我是不足取的。因此儒家主张中庸之道,主张任何事物都要维持均衡状态。六祖惠能说禅时曾讲:“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可见人对于分内之事要全力以赴,但是对于与生俱来的本然之性也应该善加维持,太苦或太枯就失去了生活乐趣。要自然,保持自我才对。
一七、知退了步须让三分
人情反覆,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
人世冷暖变化无常,人生道路崎呕不平。当你遇到困难走不通时,要明白退一步的方法;当你事业一帆风顺,一定要有谦让三分的胸襟和美德。
人情反覆:人情是指人的情绪欲望。
为人处世必须学会谦让,不能处处争强好胜,不能事事出头露尖,难行的地方退一步或许会海阔天空。人生得意的时候也应把功劳让与别人一些,不要居功自傲,不能得意忘形。何况人类的感情复杂无比,人心的变化也是层出不穷。今天认为是美的东西明天就有可能认为是丑,今天认为是可爱的东西,明天就有可能认为是可恨。所谓“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就是“人情反复,世路崎岖”的道理。当年韩信微战时就曾深圳体会到此中的辛酸。尤其世路多险阻,人生到处都有陷阱。这就要培养高度的谦让美德,遇到行不通的事不要勉强去做。换句话说,人生之路有高低、有曲折、有平坦,当你遇到挫折时必须鼓足勇气继续奋斗,当你事业飞黄腾达时,不要忘记救助那些穷苦的人,因为这样可以为你自己消除很多祸患于未然。这样,知退一步之法,明让三分之功,不仅是一种谦让美德,而且也是一种安身立命的方法。
一八、不恶小人礼待君子
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对待品德不端的小人,对他们抱严厉的态度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在内心不憎恨他们:对待品德高尚的君子,做到尊敬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在于对他们真正有礼。
小人:泛指一般无知的人,此处含品行不端的坏人的意恶:憎恨。《论语?里仁》篇:“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小人总是有很多过失被人发现,因此一般人谁都会严词训勉他们,这做起来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在于对事不对人,也就是只就他们所作的错事来训戒他们,不要因为讨厌他们的人而训戒他们,把他们看死。人都是可以转化的,我们因为小人做事不好或品德上的不足而憎恨他们;不去教育,那么小人依然会是小人。所以作者才说“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反之对待君子,任何人都会敬重他们,可是如果太谦虚就会流于谄媚,使自己由于过分自卑而处于卑微地位,这就不是应有的礼貌,应使礼貌都能合乎节度,所以作者才说“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总之,憎恨小人敬重君子,乃是人情之常。但不能因此而过度,因此而忘记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一九、立身要高处世须让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
立身处世假如不能站得高看得远一些,就好像在飞尘里打扫衣服,在泥水里洗濯双脚,又如何能超凡绝俗出人头地呢?处理事物假如不做留一些余地的打算,就好比飞蛾扑火,公羊去顶撞篱笆被卡住角,哪里能够使自己的身心摆脱困境而感到愉快呢?
立身:在社会上立足,接人待物。
尘里振衣:振衣是抖掉衣服上沾染的灰尘,故在灰尘中抖去尘士会越抖越多,喻做事没有成效,甚至相反。
泥中灌足:在泥巴里洗脚,必然是越洗越脏,比喻作事自费力气,《孟子?离娄》篇:“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濯,洗。
超达:超脱流俗,见解高明。
飞蛾投烛:飞蛾是一种喜欢近火的昆虫。因此又名“灯蛾”,每当飞娥接近灯火往往葬身火中,喻自取灭亡。
羝羊触藩:羝,指公羊。藩是竹篱笆。公羊雄健鲁莽,喜欢用椅角顶撞,往往把墒角卡住不能自拔。据《易经?大壮》篇:“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所以世人就用抵羊触藩来比喻作事的进退两难。
谦让品德的建立不是以无原则容忍退让为前提的,而是以立大志,高起点处世为前提的。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本身立盖要高,心地要觉,不可有一般无知无识之辈的俗见,也就是要认识真理,修真养性,否则就如同凡夫俗子一般,终身在尘埃泥淖中打滚,难以超凡绝俗,有所成就。尤其待人接物应以谦让为高,迫一步,等于进两步。因”此我们为达成目的,绝不可以盲目努力,一定要听其自然,谦虚谨慎。做事要看清客观环境,一味鲁莽;不知变化,不看全局,必然遭受他人的排斥而归于失败。
二○、方圆处世宽严待人
处洁也立方,处丸也宜圆,分水宇之也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宜严,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
生活在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时,待人接物应严正刚直爱憎分明;处在政治黑暗天下纷争的乱世,待人接物应圆滑老练随机应变;当国家行将衰亡的末世,待人接物就要刚直与圆滑并用。对待善良的君子要宽厚,对待邪恶的小人要严厉,对待一般平民大众要宽严互用。
治世:指太平盛世,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
方:指品行端正。
乱世:治世的对称。
圆:没有棱角,圆通,圆滑,随机应变。《易经?系辞》说:“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封之德,方以知。”
叔季之世:古时少长顺序按伯、仲、叔、季排列,叔季是兄弟中排行最后,比喻末世将乱的时代,《左传》云:“政衰为叔世”,“将亡为季世”。
这是古代知识分子待人处世的一种典型方式,这和他们的从政观有关。太平盛世有明君贤相为政,能采纳善言表彰善行,所实行的是大公无私的善政,所以一个人的言行即使刚直严正,也本会受到任何政治迫害。反之,假如是处于昏君奸臣当政的乱世,言行就必须尽量圆害,否则就有招致杀身之祸的危险。从政如此,待人同样。这种待人处世的方式百一定的借鉴意义。一个人不能抱着满腔热情,怀着赤子之心却不顾实际环境,不看周围大众的水平而自顾自地施展抱负,在待人处事的方式上一成不变,如果这样的结果将非撞一鼻子灰而于事无补。
二一、忘怨忘过念功念恩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自己帮助或救助过别人的恩惠,不要常常挂在嘴上或记在心头,但是对不起别人的地方却不可不经常反省;别人曾经对我有过恩惠不可以轻易忘怀,别人做了对不起我的地方不可不忘掉。
功:对他人有恩或帮助的事。
过:对他人的歉疚或冒犯言行。
一个有修养的人不同于一般人的地方,首先在于待人的恩怨观是以恕人克己为前提的。一般人总是容易记仇而不善于怀恩,因此有“忘恩负义”“恩将仇报”“过河拆桥”等等说法,古之君子却有“以德报怨”“涌泉相报”“一饭之恩终身不忘”的传统。为人不可斤斤计较,少想别人的不足、别人待我的不是;别人于我有恩有劳应记取于心,人人都这样想,人际就和谐了,世界就太平了。用现在的话讲,多看别人的长处,多记别人的好处,矛盾就化解了。
二二、施而无求求之无功
施恩者,内不见己,外不见人,则斗粟可当万钟之报;利物者,计己之施,责人之报,虽百镒难成一文之功。
施恩惠给别人的人,不可老把恩惠记在心头;不应有让别人赞美的念头;这样即使是一斗米也可收到万钟的回报;用财物帮助别人的人,如果计较自己对人的施舍,而且要求人家的报答,这样即使是付出一百镒,也难收到一文钱的功效。
斗粟:斗是量器的名,十升为一斗。粟是古时五谷的兑称,凡未去壳的壳粮都叫粟。
万钟:钟是古时量器名。万钟形容多。
百镒:古时重量名,二十四两为一镒。
人应有助人为乐的精神,助人并以之为乐就上升为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施恩惠于人而不求回报,而是“为善不欲人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所谓“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假如抱着沽名钓誉的心态来行善,即使已经行了善也不会得到任何果报,出于至诚的同情心付出的可能木多,受者却足可感到人间真情。所以,施之无所求,有所求反而会没有功效。
二三、谦虚受益满盈招损
歌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这柞缺不处完。
敬器因为装满了水才倾覆,扑满由于腹中空无一物才得以保全。所以君子宁愿处于无争无为的地位,也不要站在有争有夺的场所,日常生活宁可感到欠缺一些,也不要过分完满。
欹器:欹,不正的意思。欹器是古代用来汲水的陶罐,因提绳位于罐体中部,所以,一旦装满了水就会翻倒,当水满一半时能端正直立,当水空时就会倾斜。古时帝王把它放在座位左侧。作为规劝警惕的器具。据《苟子?有坐》篇:“孔子曰:‘我闻有坐之器者,虚则,中则正,满则覆。’孔子故谓弟子日:‘注水焉!’弟子把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孔子唱然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扑满:用来存零钱用的陶罐,有人口无出口,满则扑破取出。
一个有追求的人,会觉得学问越做越深,真理之路越走越难,所以深信“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这个道理古今中外的认识似乎有共性,如圣经中耶稣说“心理贫穷的人是幸福”,意思就是忠告世人要经常虚怀若谷。一个人的内心如充满的妄想和邪念,心理就会发生障碍而不接受他人的善言。一个人一旦处于骄狂心态之下,对事物的追求如有一堵墙挡住了他的视线,使他在自我封闭的圈子里自满。而且一个人一旦有了骄狂态度,就容易招致他人的忌恨,四面楚歌,岂有不失败之理。
二四、阴恶恶大显善善小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尤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虚即是恶根。
一个人做了坏事而怕别人知道,这种人还保留了一些羞耻之心,也就是在恶性之中还保留一点改过向善的良知;一个人做了一点善事就急着让人知道,证明他行善只是为了贪图虚名和赞誉,这种有目的才做善事的人,在他做善事时已经种下了恶根。
善路:向善学好的路。
恶根:过失和根源。
道德修养是心灵的磨炼,而沽名钓誉之辈常以善举来装点自己的形象。每个人都有良知,作恶而知可耻,惟恐被人知道,还有羞耻之心,就证明他还不为大恶,因为无耻之耻才是真正耻辱,即所谓恬不知耻。孟子说:“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有这种羞恶之心乃是维持人性不堕落的基石。但是世俗的急功近得,往往为伪君子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人际的尔虞我诈则为作恶者铺平了繁衍的温床。一个正直的人在生活中必须以自己的正气来识别和战胜这些丑恶。
二五、多喜养福去杀远祸
福不可做,养喜神以为召福之不而已;祸不可避,去杀机以为远祸之方而已。
幸福不可强求,只要能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就算是追求人生幸福的基础;人间的灾祸难以避免,首先应当能消除怨恨他人的念头,才算是远离灾祸的良策。
徼:当祈福解。
喜神:喜气洋洋的神态。
杀机:在暗中下走决心要杀害他人的动机。
追求幸福算得上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对个人来讲,幸福固然不可强求,但是谁也不会无缘无故地把幸福赏赐给你一个人要想追求幸福还须靠自己奋斗。虽然每个人的幸福念不一样,但追求的期望太高失望就会更大,只有在奋斗时抱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达观态度才能保持一种乐观。这样即使不是刻意追求幸福,幸福也会因你的努力而到来。世人对幸福总是争先恐后,一遇灾祸却都想逃避,可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心存忠厚,多反省自己,少怨恨别人,才可能远离灾祸。这样虽然不一定有福降临,但也绝不至于招来祸患。
二六、谨言慎行君子之道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警议丛兴,君子所以宁默毋躁,宁拙无巧。
即使十句话能说对九句也未必有人称赞你,但是假如你说错了一句话就会接连受人指责;即使十次计谋你有九次成功也未必归功于你,可是其中只要有一次失败,埋怨和责难之声就会纷纷到来。所以君子宁肯保持沉默寡言的态度,绝不冲动急躁,做事宁可显得笨拙,绝对不能自作聪明显得高人一等。
愆尤:过失叫愆。尤,责怪,愆尤是指责归咎的意思。
骈集:骈,与并同,骈集就是接连而至。
訾议:诋毁叫訾。訾议,有非议、责难的意思。
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干的不如不干的,说的不如不说的,因为你做了,你的不足就显出了;你说了,你的思想就暴露;你做得多了业绩广了,你便成了矛头的目标,因为你的成功妨碍了别人,而有些人专喜欢说别人的坏话。这种心态有幸灾乐祸,有好奇心也有权威感,总觉得自己能传播一句揭发他人隐私的消息,才足以显示自己是消息灵通人士,借以满足自己的权威欲望,所以俗语才有“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好事所以出不了门,那是因为人们有嫉妒心,看到你有光彩的事就矢口不提,结果就使这种好事遭受尘封和冷冻,以致永远无法让世人知道。反之,一旦作了一件坏事,在人们幸灾乐祸心理驱使下,立刻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能让所有人知道。所以作者才发出了“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并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的慨叹。这里“谨言慎行”固然是明哲保身的一种方式,但也表明另一种方式,即遇事宜在深思熟虑后一语中的。
二七、杀气寒薄和气福厚
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敌性气冷清者,受享亦凉薄;唯和气热心之人,其福亦厚,其禄亦长。
大自然四季运转,春夏和暖万物就获得生长,秋冬寒冷万物就丧失生机。做人的道理也和大自然一样,一个性情高做冷漠的人,他所能得到的福分自然就淡薄;只有那些个性温和而又热情助人的人,他获得的福分不但丰厚,他的官位也会久长。
天地之气:指天地间气候的变化。
性气:性情气质。
冷清:清高冷漠。
受享:所享有的福分。
凉薄:凉与薄同义。
一个人的性情是需要磨炼的,待人太热或太冷都不好。但在社会中,古道热肠毕竟让人愿意接受,和和气气更是持家立业之根本。一个性情过于冷酷的人就如寒冬一般,使万物丧失了生机,这种人很难得到人的协助。“敬人者人互敬之,助人者人互助之”。可见社会必须互助合作互相尊重才能进步。从做事来讲,个人力量是有限的,“大家捧柴火焰高”“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人们必须互助合作才有更大力量。假如一个人整天板着冰冷的面孔自认清高,那谁愿意和他精诚合作创造事业呢?结果这种人只有在离群而居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度过寂寞的一生,人间的温暖也会由于冷漠而少有。
二八、厚德载物雅量容人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
一块堆满了腐草和粪便的土地,才是能生长许多植物的好土壤;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常常不会有鱼虾来繁殖。所以君子应该有容忍诵俗的气度和宽恕他人的雅量,绝对不可因自命清高不跟任何人来往而陷于孤独。
水清无鱼:《孔子家语》中有“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含垢纳污:本意是一切脏的东西部能容纳,此处是比喻气度宽宏而有容忍雅量。
好洁独行之操:生活中喜欢保持独善其身的态度,操是操守或志向,例如《新书?道术篇》中有“厚志隐行谓之洁。”
一个心地纯真、修养很高的人往往容易有缺乏容人雅量的不足,因为自己道德自律严,便由己及人。或者太孤芳自赏、自命清高而没有朋友使自身陷入孤立无援状态,就谈不上事业有所成就。世间并无绝对的真理,而且正邪善恶交错,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的,不相联系的。所以我们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必须有清浊并容的雅量。一个人要想创造一番事业,就必须有恢宏的气度,能容天下的人才能为天下人所容,所以凡是一个能创大事业的人一定有容忍人的度量,容忍小人虽然在实际上很难做到,也为了事业上的成功,为了照顾大局,就必须有“厚德载物,雅量客人”的胸襟,应该说谦让是美德,容人同样为美德。
二九、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静中不落空动处有受用;暗中不欺隐,明处有受用。
在闲暇的时候不要轻易放过宝贵的时光,要利用空闲做些事情,等到忙碌紧张时就会有受益不尽之感;当安闲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等到大批量的工作一但到来才会有从中得利之感;当你一个人静静地在无人处,却能保持你光明磊落的胸怀,既不生邪念也不做坏事,那你在众人面前、在社会、在工作中就会受到人们的尊重。
未雨绸缪;凡事要事先准备。
受用受益:受益,得到好处。《朱子全书》中有“认得圣贤本意,道义实体不外此心,便自有受用处耳。”
做事做人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功德圆满,功成名就的,平时不抓紧时间积累知识,平时不注意修身养性,指望临时受用不可能有长久的效果。古来名将驰骋千军万马之中而泰然自若,熟用兵法韬略运筹帷幄,虽说经常出入于九死一生之中却仍然能悠闲自得毫不仓皇,这就说明“闲中不放过,静中不落空”的功用,“临阵磨枪”,“临渴掘井”,是不能从容应敌的。一个人的修省也应如此,应时时处处保持一致。不要认为一个人在深夜独处没人知道而作些坏事,像鸡鸣狗盗之徒一样夜间蠢动,其实只能欺人于一时,却不能长久掩饰自己的劣行丑迹,一但事情败露就将永远难以作人。所以一个君子必须注意平明的磨炼、积累,才会临事有一定之规,做事有一定见识。”
三○、多种功德勿贪权位
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公相;士夫徒贪权市宠,竟成有爵的乞人。
一个普通百姓只要肯多积功德广施恩惠,就像是一位没有实际爵位的卿相受人景仰;反之一个达官贵人只是一味贪图权势,把官职权力作为一种买卖欺下瞒上,炙手可热,这种人行径卑鄙得如同一个带爵禄和乞丐一样。
种德:行善积德。苏拭有“种德如农之种植”的句子。
公相:公卿将相。
士夫:士大夫的简称,因为作者要在文字上和上一句的“平民”对称,才把士大夫写成“士夫”。
贪权市宠:贪婪权势祈求获得宠信。市是买卖。
行善或作恶不在名位高低,在于人的品行;其区别在于有爵之人影响比平民大些而已。假如一个人热衷于功名利禄贪恋权位又没有品格,那他为了攀龙附凤获得权位就会阿谀诌媚胡作非为,拉帮结派,招朋呼友,争权纳贿等无耻行径,也会接踵而致。这种精神上人格上的乞丐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多,也很可憎。
三一、不怕小人怕伪君子
君子而诈善,无异小人之肆恶;君子而改节,不及小人之自新。
伪装善良的正人君子,和恣意作恶的小人没什么区别;君子如果改变自己的操守志向还不如一个小人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诈善:虚伪的善行。据《汉书,张汤传》说:“臣固遇忠,若张汤乃诈忠。”此诈忠也就是诈善。
肆恶:肆是放纵,即怒意作恶。
改节:改变志向。
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但生活中的暗箭却是防不胜防。许多道貌岸然的人貌似忠厚的君子,满口仁义道德,其实肚子里净是阴谋诡计男盗女娼。有些自称“虔诚”信教的人,藉宗教名义,施小仁小惠,既不知道《圣经》耶苏,也不知道释迦牟尼。像这种伪君子假教徒,理应受到社会唾弃。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披着道德外衣的人往往还能得逞于一时,欺世盗名。由于披上了一层伪装,识别起来更难。
三二、操履不变锋芒勿露
澹泊之士,分为浓艳者所疑;检饰之人,多为放肆者所忌。君子处此,故不可稍变其操履,亦不可露其锋芒!
志远而淡泊的人,一定会遭受热衷名利之流的怀疑;言慎而检的真君子,往往会遭受那些邪恶放纵之辈的忌恨。所以君子如果处在这种既被猜疑而又遭忌恨的环境中,固然不可改变自己的操守和志向,也绝对不可锋芒尽出过分表现自己的才华。
澹泊:恬静无为。
浓艳者:指身处富贵荣华权势名利之中的人。
检怖:自我约束谨言慎行。
操履:操是操行、操守,履是笃行实践,操履是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锋芒:比喻人的才华和锐气。例如孟郊诗中有“慷慨丈夫志,可以耀锋芒”。
俗话说“防人之心不可无”。又说“人怕出名猪怕壮”,说明了一个有修养的人往往善待人生,往往注重自我修省,以为修省并不干他人之事,却不想正是由于自己品德高尚了就衬出了小人的心性,而必然遇到忌恨和攻击。所以一个深才高德的人,处在这种招忌的恶劣环境中,最聪明的办法就是不要锋芒太露。可是很多人不明白这种道理,尤其是奋发向上的年轻人,往往会由于表现得太好,而遭受忌恨,被造谣中伤。所以一个有为的人其处世节操不可变,待人方法须讲究。
三三、彻见心性天下平稳
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侧之人情。
心中把万事万物都看得美好,天地间的事也就毫无缺陷;宽大为怀心里总处在平衡状态,也就不去体会人事倾轧人间邪恶了。
险侧:邪恶不正。
不平则争,不满则怨。可对一个孩子来讲,世界总是那么美好,孩子的心里纯洁天真,不知道什么叫恨。只有人进入了社会,有了利益、地位、权势等等,纯真的赤子之心才开始不平、不满,争竞之念才时时充溢,彻见心性何其难也。如果一个人的待人接物总是保持一颗赤子之心,那展现在眼前的便是一片平和美满的天地。
三四、事留余地便无殃悔
爽口之味皆烂肠腐骨之药,五分便无殃;快心之事悉败身丧德之媒,五分便无悔。
可口的山珍海味,多吃便伤害肠胃等于是毒药害人,控制住吃个半饱就不会伤害身体;称心如意是好事,其实有一些引诱人们走向身败名裂的媒介,所以凡事不可只求心满意足,保持在差强人意的限度上就不至懊悔。
爽口:可口、快口。
皆烂肠腐骨之药;强调山珍海味足以伤害肠胃。
什么事都要适可而目,但人往往经不住诱惑。很多人一遇到香甜可口的美味,就不顾一切的拼命多吃,结果把肠胃吃坏,受病痛之苦。聪明人必须注重养身之道,营养不良固然不行,吃得大多也绝非好事。欲罢不能说明不懂养身之道。养身如此,做人同样如此,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一些看起来令人得意洋洋的事,或许正酝酿着走向失败的因素,人在春风得意时一定要保持精醒才是。
三五、直躬人忌无恶人毁
曲意而使人喜,不若直躬而使人忌;无善而致人誉,不若无恶而致人毁。
一个人与其委屈自己的意愿去博取他人的欢心,实在不如以刚正不阿的言行而遭受小人的忌恨,使人们能赞同其品行;一个人没有善行而接受他人的赞美,还不如没有恶行劣迹却遭受小人的诽谤。
曲意:委屈自己的意志。
直躬:刚正不阿的行为。
每个人待人做人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喜欢曲意迎合,不明确表达意愿;有的人喜欢直言不讳,光明磊落。对小人来讲听到刚正不阿的言语当然忌恨;而曲意者,要么是图人喜欢,要么有所乞求。人人都受听好听的话,小人和当权者尤其如此,而正的人则很看不惯那种阿庚像。一个个根本没有恶行的人而遭受诽谤,这种诽谤虽然都是出于无知者的攻击,但却能博得有识之士的同情。因为一些自己不求上进而自甘堕落的人,在心理上很不平衡,他们看到正直善良的人就不顺眼,于是就造谣生事进行底毁,妄想使自己不平衡的心理能得到某种补偿,这种人可悲而又可恨。
三六、爱重成仇薄极成喜
千金难结一时之欢,一饭竟致终身之感,盖爱重反为仇,薄极反成喜也。
价值千金的重赏或恩惠,有时难以换得一时的欢娱,一顿粗茶淡饭的小小帮助,可能使人一生不忘此事永远心存感,激回报之心。这或许就是当一个人爱一个人受到极点时很可能会翻脸成仇;平常不重视或者淡泊至极的一些人,给予一点惠助,就可能转而对你表示好感成为好事。
一饭竟致终身之感:据《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韩信穷困的时候,没有人瞧得起他,可有一漂母看他饿,就给他饭吃。韩信当然说些感激的话,这老太太很生气地回答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不过同情你小伙子,谁指望你报答?”韩信以后显贵发达始终记得这一饭之恩。
人的感情不是用钱可以买到的,助人要在人最需要人助的时候像韩信“一饭之恩终身不忘”,而且帮刘邦打下天下后,也始终记住刘邦的过去而不背叛汉王。在我们的生活中,爱恨之事也是常有的,有句谷话叫“身中福中不知福”,往往被爱包围着的人却不自知,而一点不如意便会反目成仇的例子却很多,爱与恨的反反复复交织在人生的全过程。
三七、藏巧于拙寓清于浊
藏巧于拙,用晦不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
做人要把智巧隐藏在笨拙中,不可显得太聪明,收敛锋芒,才是明智之举,宁可随和一点也不可太自命清高,要学以退缩求前进的方法。这才是立身处世最有用的救命法宝,明哲保身最有用的狡兔三窟。
一壶:壶是指匏,体轻能浮于水。《朝冠子?学问》篇中就有“中流失船,一壶千金”,此处的一壶就是指平时并不值钱的东西,到紧要关头就成为救命的法宝。
三窟:通常都说成狡兔三窟,比喻安身救命之处很多,出自战国时代孟尝君的故事,据《战国策?齐策》说:“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说一个人不要锋芒太露,不是教人伪装自己,而是办事要分清主次,讲究方法。常言道:“大智若愚”,是说一个人平时不咄咄逼人,到紧要关头自然会发生功效,这就是“中流失船,一壶千金”的含义吧。一个人一生要做的事很多,不可能件件都要劳心伤神,只有碌碌无为的人才会整天为琐事缠身,在世俗面前夸耀自己的才华。一个人要想拥有足以藏身的三窟以求平安,第一直藏巧于拙锋芒不露,第二还要有韬光养晦不使人知道自己才华的修养功夫。而且办什么事都应当留有余地才是。最关键的是在污浊的环境中保持自身的纯洁。不露锋芒,韬光善晦并不影响洁身自好,相反,洁身自好是前二者的基础。
三八、毋攻短处化诲顽固
人之短处,要曲为弥逢,如暴而扬之,是以短攻短;人有顽固,要善为化诲,如忿而疾之,是以顽济顽。”
别人有缺点过失,要婉转地为他掩饰或规劝他,假如去揭发传扬,是在证明自己的无知和缺德,是用自己的短处来攻击别人的短处;发现某人个性比较愚蠢固执时,就要很有耐心地诱导启发,假如生气厌恶,不仅无法改变他的固执,同时也证明了自己的愚蠢固执,就像是用愚蠢救助愚蠢。
曲:含蓄、婉转尽力。
弥缝:修补、掩饰。
顽固:愚蠢之处。
暴而扬之:揭发而加以传扬。
济:救助。
人进入社会以后,最烦恼的莫过于被闲言碎语是是非非所缠绕。常言道:“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看到长舌妇搬弄是非挑拨离间很让人讨厌。但关键还在于自己的修养,自己对是非抱什么态度,是不是自己也卷了进去还不自觉呢?万一有人向我们打听某人的作为,我们应本着“隐恶扬善”的态度相告,因为一个喜欢揭发人家短处的人,就证明他自己的为人一定也有问题,所以在旁人看来也只不过是“以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况且“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不喜欢人家说你的坏话,那你又为什么要在他人面前搬弄别人的是非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些习惯,有些习惯不一定为别人所接受,一个善于处世的人,应该本着尊重别人个性习惯的原则去适应化解,而不是讨厌;不能接受别人的人说明自己也有许多不好的习惯,应学会由人及已的方法。
三九、阴者勿交傲者少言
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
假如你遇到一个表情阴沉,默默寡言的人,千万不要一下就推心置腹表示真情;假如你遇到一个自以为了不起又固执已见的人,你就要小心谨慎尽量少说话,
沉沉:阴险冷酷的表情。
输心:推心置腹表示真情。
悻悻:生气时忿恨不平的样子。此处比喻人的傲慢、固执已见。
人的表情往往是内心世界的反映,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习惯、个性,表现出来的方式也不一样。一个人生存在社会上,必须处处多加提防,当然不要察言观色,阿庚奉承,但把各种表情习惯分分类,以在接人待物时有把合适的尺子。不然一但遇到心地险恶的歹徒,就会深受其害,所以观察人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一个年纪比较大的人。见多识广,饱经风霜,对于观人之行都有几分心得。由于人际的复杂,人在处世时,学学观人本领是很必要的,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莫要全抛一片心。”不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是看不出一个人品性好坏的,也就很难决定交往的程度,说话的深浅。没有心理评判,只凭观察表示是不够的。
四○、戒流于虑警伤于察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化戒疏于虑者;宁受人之欺,毋逆人之诈,此譬伤于察者;二语并存精明不尽而浑厚矣。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是用来劝诫在与人交往时警觉性不够思考不细的人;宁可忍受他人的欺骗,却不事先拆穿人家的骗局,这是用来劝诫那些警党性过高想得太细的人。一个人在和人相处时能把上面两句话并存警诫,才算是警觉,性高又不失纯朴宽厚的为人之道。
逆:预先推测。
察:本意是观察,此处作偏见解,有自以为是的意思。据《庄子?天下》篇:“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
古人总结人生体验有很多耐人寻味的话。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出处的《曾广贤文》堪称大全了。作者在这里提出了不同看法。人之所以不能有害人之心,是害害人人家也会害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还有一种人由于心地非常坦荡,总觉得自己所言所行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于是,不分轻重,不看对象,结果为此反而授人以把柄,这种人就犯了太相信人的不足。但防人是有前提的,对坏人,小人、俗人,是非防不可。如果人人防,事事防,人便成为“套中人”了。同样忍让也是有前提的忍让,小事忍,自己利益忍,决非事事处处忍。防之太甚不好,没有人生经验同样不适于社会。
四一、亲善防谗除恶守密
善人未能急亲不宜预扬,恐来谗谮之奸;恶人未能轻去不宜先发,恐遭媒孽之祸。
要想结交一个有修养的人不必急着跟他亲近,也不必事先来宣扬他,避免引起坏人的嫉妒而在背后诬蔑诽谤;假如一个心地险恶的坏人不易摆脱,绝对不可以草率行事随便把他打发走,尤其不可以打草惊蛇,以免遭受报复陷害等灾祸。
急亲:急切与之亲近。
预扬:预先宣扬其善行。
谗谮:颠倒是非恶言诽谤。
谋孽:借故陷害人而酿成其罪。例如《汉书?李陵传》中有:“随而嫖蘸其短。”注:“媒,酒教;孽,曲也。谓酿成其罪。”
君子之交是道义之交,君之交淡如水,靠爱好、情趣、学识为纽带来建立感情这个过程,是个渐进的相互观察了解的过程。和善人交,与君子游是人所愿也。但道不同不相为谋,小人与善人,奸滑之辈与君子从各个方面部格格不入。显出想与君子善人急于交往而过分亲密,小人很可能因为被冷落而忌恨生出破坏的念头。与君子交,做君子难,远小人不易。人们讨厌小人,但小人由于擅长逢迎,往往可以得到有权势者的赏识而很有市场;如果当权者是好邪之辈,得罪了就更加困难,想送瘟神非得等待时机。如果你是个企业家,手下有小之辈要解雇,同样要周详考虑其生存的市场,要一举中的才不会有后遗症。不论是亲贤亲善远小远奸,首先是自己须光明磊落大公无私,这样才不惧奸诈小人的恶意报复。这是交游做事的基础。
四二、不夸妍洁谁能丑辱
有妍必有丑为之时,我不夸妍,谁能丑我?有法嘱有污为之仇,我不好洁,谁能污我?
事物有美好就有丑陋来对比,假如我不自夸美好,又有谁会讽刺我丑陋呢?世上的东西有洁净就有肮脏,假如我不自好洁净,有谁能脏污我呢?
妍:美好。据陆机《文贼》说:“妍蚩好恶,可得而言。”丑我:丑当动同用。
事物是相对的,从发展变化的观点看,相对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变化。美与丑,洁与污以及善恶、邪正、阴阳、长短等等是相互转化并相互制约的,有善就有恶,有美就有丑。假如没有恶与丑可能就没有善与美,因为美丑善恶是比较衬托才看出来的。明白这样一种现象的内在变化条件,那么人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就要用超然的态度,把事物看成一个相联系的整体而不要就事论事,对任何事情采取一种极端看法做法都是有害的。要在精神上能超越美丑洁污之上,对此无所偏好,人们也就难于有所毁誉。人固然会有许多癖好,一个有修养的人必须自省其所好的道德水准,看看和志向一致否。
四三、富多炎凉亲多妒忌
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贪贱;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此处若不当以冷肠,御以平气,鲜不日坐烦恼障中矣。
世态炎凉冷暖的变化,在富贵之家比贫穷人家显得更鲜明:嫉恨、猜忌的心理,骨肉至亲之间比陌生人显得更厉害。一个人处在这种场合假如不能用冷静态度来应付这种人情上的变化,用理智来压抑自己不平的情绪,那就很少有人不陷于如日坐愁城中的烦恼状态了。
冷肠:本指缺乏热情,此处当冷静解。
烦恼障:佛家语,例如贪、嗔、痴、慢、疑、邪见等都能扰乱人的情绪而生烦恼,在佛家来说这些都是涅粱之障,故名“烦恼障”。《佛地论》:“身心恼乱不成寂静,名之为烦恼障。”
人在没有得到一种东西以前便会以这种东西作为奋斗目标,而有了这种东西便有了利益之争。“共患难易,共富贵难”,富贵之家往往为了争权夺利而父子交兵或兄弟阋墙。汉武帝、武则天、唐太宗等等无不为了权力而曾骨肉相残,二十四史中这样的事例随处可见。残暴的隋炀帝,已经被册立为太子,可是为了早日当皇帝竟谋杀亲父隋文帝而即位。人往往是有了钱还要更多些,有了权还要更大些;以至生活中终日钻营处处投机的小人,像苍蝇一样四处飞舞,个人的私欲总处于成比例的膨胀状态。如此现实,的确需要人们提高修养水平,用理智来战胜私欲物欲。否则亲情何在,富贵不保。
四四、阴恶祸深阳善功小
恶忌阴,善忌阳,故恶之显者祸浅,而隐者祸深;善之显者功小,而隐者功大。
一个人做了坏事最担心的是不容易被人发觉,做了好事最不宜的是自己宣扬出去。所以坏事如果能及早被发现那灾祸就会相对小些,如果不容易被人发现那灾祸就会更大;如果一个人做了好事而自己宣扬出去那功劳就会变小,只有在暗中默默行善才会功德圆满。
阴阳:阴指事物的背面,这是不容易被人发现的地方;阳指事物的正面,是大家都能看得到的地方。
人不能做坏事,做坏事而损人利己,会让人憎恶,有的事不论对他人或自己都会造成极大灾祸。一般来讲,做在明处的坏事人们看得见或许还可以预防弥补,做在暗处的坏事更讨厌,让人防不胜防,这种阴坏的危害更大。一个人从哪个方面讲都不应做坏事,而是应该抱着为善不求名的态度。行一点善而做好事不是为了宣扬吹捧,至于别人宣扬是为了推广这种精神,自己宣扬则失去了做好事的目的。这种好事方客观上是有益的,在主观上过分宣扬则表明是动机不纯;从做人角度看,等于伤害了受惠者自尊心,反而表现出一种沽名钓誉的卑鄙心理。帮助别人应是全身心投入,默默地奉献。
四五、警世救人功德无量
士君子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
明理达义的人,虽说家贫不能用财物来救助他人,可是当遇到有人感到迷惑而不知如何解决时,能从旁边指点一番使他有所领悟,或者遇到急难事故能从旁边说儿句公道话来解救他的危难,也算是一种很大的善行。
济物:用金钱救助人。
痴迷:迷惑不清。
功德:佛家语,通常指功业和德行。
人们有一种传统的习惯,仿佛救助别人要么做事,要么助钱,要么出力,很重视有的形东西。对于出个点子,指点迷津,用道理劝诫一番等等无形的东西往往忽视。仿佛只在读书层中才,重视常识广、境界高的人出的点子和讲的道理的价值。古代社会,文武重巨往往有自己的幕僚等等为自己出谋划策。随着社会的发展,给人帮助的形式多种多样,尤其是无形的东西如知识、智慧和经验日益受到重视,出点子服务逐步走向一般民众,走向有序、有偿、有效的轨道。知识和经济金钱挂勾,可以按照时间计量,如请律师为你分析一个案情,让能者为自己的公司出一个促销策略。尤其在商品经济下市场竞争中,更需要的是人的智慧,有用的点子、即人才被越来越重视。
四六、趋炎附势人情之常
饥则附,饱则飓;燠则趋,寒则弃,人情能患也。
穷困饥饿时就投靠人家,吃饱了就远走高飞;富贵了的就巴结,贫困了的就鄙弃,这是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毛病。
飓:飞翔,据《晋书?慕容垂载记》说:“垂犹鹰也,饥则附人,饱则高飓”。
燠:温暖,此形容富贵人家。
从古而今,嫌贫爱富附势趋炎,人之常情、世之通病。好像经济杠杆也成了人际交往的法则,以至在《史记》中有“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清乃见”的感慨,俗谚有“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叹息。这样的事例太多了。但这并不说明人们对此的认可。这一现实和人们的交往需要、感情交流是相悖的,因为在金钱驱动下的人际关系是难有真清流露无遗的。人们在无奈中盼望一种真诚,首先要求君子能甘于淡泊,以使社会不全处在一片感情的沙漠中。从另一个角度看,在社会上择友交人是必须的,古语“君子之交谈如水”,正和上述语录相对应,而成为人际交往的警语。
四七、冷眼观物轻动刚肠
君子宜净试冷眼,慎勿轻动刚肠。
君子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应注意保持冷静态度细心观察,切忌随便表现自己耿趋势性格以免坏事。
冷眼:冷静观察。无曲中有“常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的句子。
刚肠:个性耿直。嵇康《绝交书》说:“刚肠嫉恶,轻肆宣言,遇事便发。”
正派人一般部待人热诚,所谓古道热肠;遇事正直,所谓胸怀坦荡。但为人处事要讲究方法,待人热诚当然是对的,但热情过度,往往造成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相悖,因为太热情往往就过于主观,为此可能招致人家怨尤;因一时的热情而轻举妄动,或许还会筹成大错。遇事坦诚直率当然没错,但要看对象能否接受,不能因为自己直率是优点伤了人就可以求得别人的谅解。有时直率的出发点是好的,办事的设想也是可行的,但很可能由于性格不和而难以成事。坦诚直率往往伴随着教化、固执、生硬。而遇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摆事办好,决不只为表现一下直率的观点。
四八、一念一行都宜慎重
有一念犯鬼神之禁,一言而伤天地之和。一事而酿子孙之祸者,最宜切戒。
假如有一种念头触犯了鬼神的禁忌,有一句话破坏了人间祥和之气,或者做了一件事成为后代,子孙祸根,所有这些行为都必须特别加以警惕加以警戒。
酿:本来当制酒解,此处是造成的意思。
切戒:深深的引以为戒。
立身处世,小心谨慎,每做一事,要为自己着想,要为别人着想;要看眼前,也要为子孙后代考虑,多为自己的儿孙积阴德。否则如果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只图自己一时之欢,做伤天害理的事,赚不仁不义的钱,就等于给子孙酿祸,给自己的前程伏下败笔,到那时真是悔不当初噬脐莫及了,古兵法中也有所谓“一言不慎身败名裂,一语不慎全军覆没”的箴言。人做事不可以胡作非为引来祸患,宜谨言慎行明辩善恶。尤其是新出世的年青人,不要以为“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就可以原谅自己,不要觉得“初生牛犊不怕虎”,做事眼高手低,盛气凌人。有时过失成祸井非闯祸人的本意,而是由于经验不足,言行不慎,诚为可惜。
四九、谨慎至微恩施不报
谨德须谨于至微之事,施恩务施于木报之人。
谨言慎行必须从最小的地方做起,一个人助人应该帮助那些无法回报你的人。
不报之人:无力回报的人。
品德修养是靠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生活。中可以常见一些人在行事上喜以老粗自居,言行大事者不拘细节,以引来掩饰自己的粗鲁无知,或者自己做的事往往都是粗欲不堪见利忘义之举,却以粗豪作掩饰。一个修养好的人,就是在细微的小事情上同样谨言慎行,不因其小就有违道义,凡是和自己的理想追求不一致的,再小的事也不做。以助人而言,从思想上就不能存有让对方感恩图报的小人之念,如果这样就是一种毫无诚意的伪善,必须为善而不报,多做些雪中送炭的事,少来些锦上添花。
五○、春风育物朔雪杀生
念头宽厚的发唪风煦育,万物遭之而生;念头忌刻的如朔雪阴凝,万物遭之而死。
一个胸怀宽宠忠厚的人,好比温暖的春风可以化育万物,能给一切具有生命的东西带来生机;一个胸襟狭隘刻薄的人,好比阴冷凝固的白雪,能给一切具有生命的东西带来杀气。
煦育:煦,温暖,育是化育,由此而万物生长。朔雪阴凝:朔,北方。阴凝,雪因阴冷久积不化。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不仅说话如此,为人处世的胸怀、性格也应这样,温暖的夫风人人欢迎,寒冷的冰雪人人讨厌。一个心胸狭隘尖酸刻薄的人,任何人都不愿意接近他,反之一个气度恢宏待人宽厚的人,任何人见了都愿意接近他;尤其在言谈方面更是如此,刻薄成性的人,有时一句活都让你育苦终生。待人宽厚首先要自己的习惯、个性,一个宽厚的人就应当容得了事,这不是无原则,而是一种适应社会的表现。一个胸襟狭隘手手计较的人是不可能品味其中乐趣的,反之这也表现了同种人生的不成熟和人生历练的缺乏。
五一、厚待故交礼遇衰朽
遇故旧之交,意气要愈新,处隐微之事,心迹宜愈显;待衰朽之人,恩礼当愈隆。
遇到多年不见的朋友,情意要特别真诚,气氛要特别热烈;处理某种隐密事时,居心要特别坦诚,态度要特别开朗;服侍身体衰弱的老人,举止要特别殷勤,礼节要更加周到。
隐微:隐私的小事。
衰朽:年老力衰的人。
一个人在社会上不懂尊老,不知道怎么待友是没有教养、没有知识的表现。人不要太势利,所谓人走茶凉,尤其是对失了势没有实用价值的老友更应注意,要光明磊落才对。同样,做事不能因为处于无人知晓的地方,就有营私舞弊的念头出现,在黑暗处要比在光明处更加磊落,才能显示出不平凡的人格。一个人在接待和处事上可以充分表现出修养的高低。要立身于世,这是起码的知识。
五二、君子立德小人图利
勤者敏于德义,而世人借勤以济其贫;俭者淡于贷利,而世人假俭以饰其吝。君子持身之符,反为个人营私之具矣。惜哉!
勤奋的人应该努力的品德和义理上下功夫,可是有的人却中仗勤奋来解决自己的贫困;俭朴的人应该把财货和利益看得淡泊,可是有的人却假借俭朴为名来掩饰自己的吝啬。勤奋和俭补本来是有德君子立身处世的信条,不料反倒成为市井小人营利绚私的工具,真令人感到惋惜。
敏:勤奋,努力。
符:本指护符,此处作法则解。
凡是拉大旗做虎皮的人,往往是为了欺瞒、蒙骗,吓唬善良的人。君子守身的法则,往往成为小人图利的工具。世事大抵如此,“干将”“莫邪”雌雄又宝剑,在名将手中就会成为保国为民的利器,反之如果落在坏人手中就会变成杀人的凶器。又如核能,落到人道主义者手中就会用于和平之途,用它来发电发热为人类谋福;落得侵略主义者手中,就会变成杀人的武器,给人类造成莫大的悲剧。可见,不管什么东西产生的客观效果首先要由运用者来决定,动用者的内在素质低,思想境界差,再好的东西部会成为营私逐利的工具,能都会找到堂而皇之的理由来伪装。
五三、律已宜严待人宜宽
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已则不可恕;已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
别人的过失和错误应该多加宽恕,可是自己有过失错误却不可心宽恕;自己受到屈辱应该尽量忍受,可是别人受到屈辱就要设法替他消解。
恕:宽恕、原谅。
困辱:困穷、屈辱。
恕以待人,忍以制怒;待人要宽,律已要严,是一种规范的待人之道。这种方式的核心是强调自悟。待人所以必须要宽的原因,为的是给人自新的机会。待已所以要严,因为不严会使自己一错再错。一般人都是“以圣人望人,以常人自待”这种人在任何事情上都无法跟别人合作。假如我们能以责人之心责已,就会减少自己很多过失;以恕已之心恕人,就可以维护住人际之间的良好关系。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推已及人的恕道,是一个人修养品德的根本要诀,遇事应该设为处地为别人着想。这里讲恕人、忍让,是对个人的修德养性而言,因为恕忍不是无原则,过分强调良好的人际关系来提高个人的修养就容易走向事物的反而。
五四、慈悲之心生生之机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古人此等念头,是吾人一点生生之机。无此,便所谓土木无骸而已。
为了不让老鼠饿死,经常留一点剩饭给他们吃;可怜飞蛾被烧死,夜里只好不点灯火。古人这种慈悲心肠,就是我们为类繁衍不息的生机,假如人类没有这一点点相生不绝的生机,那人就变成一真没有灵魂的躯壳,如此也不过和泥士树木相同罢了。
生生之机:生生是繁衍不绝,《易经?系辞》中有“生生之谓易”,这就是世上常说:““生生不息”的由来,机是契机。生生之机是指使万物生长的意念。
土林形骸:土木是指泥士和树木等只有躯壳而无灵魂的矿植物,形骸是专指人的躯体。《淮南子?泰族训》中有“岂独形骸有瘴聋哉?”
古人所说:“为鼠常留饭”也未必真的是让人给老鼠留饭而是劝人为人处世要有同情弱者的胸怀。佛教的中心思想之一就是主张不杀生(戒杀),因此先贤才有“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的名谚。这和现代人倡导保护野生动物运动,有点相似,但现代人则是基于维护人类良好的生存环境。人性有恶善,待人也应以慈悲为怀,不能以算计人为出发点。正因为慈悲心肠的人多了,人世间便自有一片温情。五五、诚和气节陶治暴恶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遇倾邪私曲之人,以名义气节激砺之:天下无不入我入陶冶中矣。
遇到狡猾诈欺的人,要用赤诚之心来感动他;遇到性情狂暴乖戾的人,要用温和态度来感化他;遇到行为不正自私自利的人,要用大义气节来激砺他。假如能做这这几点,那天下的人都会受到我的美德感化了。
暴戾:残酷。
蒸蒸:薰是香草,此作沐化、感化的意思。
世上的人千人千面,千变万化,每个人都面临适应人生,适应社会的问题。所谓以不变应万变,面对大千世界,抱定以诚待人,以德服人的态度来适应人们个性的不同。即就是对冥顽不化的人,也要以诚相待使他受到感化,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以我之德化,来启人之良知,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即使是真顽之人朝闻道而夕死的事也不少,这也算是临终而悟,而达到德化的目的;何况对于一般人,坚持我之美德与之相处,终可德化落后之人,保持真诚平和的人际交往。
五六、庸德庸行和平之基
阴谋怪飞,异行奇能,俱是涉世祸胎。只一个庸德庸行,便可以完混沌而召和平。
阴谋诡计,怪异的言行,奇怪的技能,都是招致灾乱的根源。只有那种平凡的德行和寻常的言行,才可以保持自然带来和平。
祸胎:指招致祸患的根源。
庸:平凡、普通。
混沌:本指宇宙初开元气未分之时,借以比喻自然和无知、淳朴的心神。《庄子?应帝王》篇:“中央之帝为混沌。”又《释文》“李云:‘清浊未分也,比喻自然。’”古人想象天地未开僻之前为混沌状。
人类是在探求未知中向前发展的,所谓学问需要求疑,科技需要假设,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敢于创见。现在世界各国竟相发展科技,莫不以繁荣经济为基础,求新求变求奇,“异行奇能”就是发明新科技的原动力。现代科技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许多奇异设想不断变成现实尽管现代文明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难以解决,但再回到农业社会时代“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那种原始的和平安定幸福中去,满足人们一种理想的憧憬与美化中的回忆是不可能的。只是在现实生活中,那种无谓的奇谈怪论,阴谋怪习是不足取的,惹人讨厌的,不如保持一种常人的心态,安然地生活。
五七、勿仇小人勿媚君子
休与个人仇雠,个人自有对头;休向君子诌媚,君子原无私惠。
不要跟品德恶劣低下的小人结仇,因为小人自然有人和他为敌;不要向品德高尚磊落的君子献殷勤,因为君子不会为了私情给人私下恩惠。
仇雠:敌对结怨。
诌媚:用不正当言行博取他人欢心。
人与人之间往往有所谓“恶人自有恶人磨”,也就是小人自然有人来降制他。和小人寻仇下一定是小人,但小人去寻仇手段更为恶毒;君子所以不跟小人结仇,固然可以避其险恶蜂蛋之毒,更由于不屑寻仇,无暇为仇。不仅如此,君子以其心怀坦荡、正直无私而不屑于是非,讨厌阿谀。所谓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而阿谀奉迎者必有私心私利,很可能因其私而害人,这是君子所不容的,更勿谈同流了。
五八、金须百炼矢不轻发
磨砺当如百炼之金,急就者非邃养;施为宜似千钧之弩,轻发者无宏功。
磨砺身心要像炼钢一般反复陶冶,急着希望成功的人就不会有高深修养;做事应像拉开千钧的大弓一般,假如随便发射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邃养:高深修养,邃,深。
钧:三十斤是一钧。
弩:用特殊装置来发射的大弓。
人们一般都明白“若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这个道理。人生经历,求知问道,身心修养等,须经百炼才能成钢,勤苦方能见效。凡是走小路抄捷径投机取巧的,只有收一时之效绝不能成大功立大业,吃亏的只是自己,而且害怕艰苦、浅尝则上的人,终不能力以后的人生之路打下厚实的基础。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不论做人还是做事,都就有这种厚实的历炼做基础,这样,遇事待人,言语行动才不会轻浮,进而做到“矢不轻发。”
五九、斥小人媚愿君子责
宁为小人所忆毁,毋为小人所媚悦;宁为君子所责备,毋为君子所包容。
做人做事宁可被小人猜忌毁谤,也不要被小人的甜言蜜语迷惑;做人做事宁可被君子责难训斥,也不要被宽宏雅量所包容。
媚悦:本指女性以美色取悦于人,此指用不正当物为博取他人欢心。《史记?幸佞列传》有:“非独女以色媚,士亦如之。”
甜言蜜语对你的人往往有所求,来扯是非的人都有是非心,只有诚心交流情感,直率说出你不足的才是正人君子。“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关于“宁为小人所毁”《论语?子路》篇中说,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人的是非标准,善恶观念是需要锤炼的,自己心中无标准,做人就不会有原则,没有原则,就喜欢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评论,关心别人说自己些什么,有时还为此忧心仲仲,何苦来哉?
六○、好利害显好名害隐
好利者逸出于道义之外,其害显而浅;好名者窜入于道义之中。其害隐而深。
一个好利的人,他的所作所为不择手段越出道义范围之外,逐利的祸害很明显,容易使人防范;一个好名的人,经常混迹仁义道德中沽名钓誉,他所做的坏事人们不易发觉,结果所造成的后患都非常深远。
逸出:超出范围。
窜入:隐匿。
坏人坏事人人痛恨,因为坏人坏事显而易见,明显地违背公德,害人祸世。可怕的是欺名盗世之辈,沽名钓誉之流。尤其是那些身居要职的人,如果不是德才兼备,却是用名来装点自己,作为捞取政治资本的手段,那么这类人就可能在表面上大言不惭悬壶济世,骨子里只为私利,一肚子男盗女娼,还可能利用手中权力祸害民众,贪污腐化,“好名者害隐而深”,这类人算是一种典型。
六一、忘恩报怨刻薄之尤
受人之恩虽深不报,怨则浅亦报之;闻人之恶虽隐不疑,善则显亦疑之。此刻之极,薄之尤也,宜切戒之。
受人的恩惠虽然很多很大也不,设法报答,但是一旦有一点点怨恨就千方百计报复;听到人家的坏事即使很隐约出深信不疑,而对于人家的好事再显也不肯相信。这种人可以说刻薄冷酷到了极点,做人应该严加戒绝。
虽隐不疑:对别人的坏事即使隐隐约约却也深信不疑。
尤:过分。
传统文化中历来有“隐恶而扬善”的美德。孔子说:“或日‘以德报怨何如?’子日:‘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做人要恩怨分明,更应有这样一个思想境界。达到这样一个境界,如果没有长久的磨炼,宽厚的胸怀,良好的道德基础是不行的。在生活中,很多人好打听别人的隐事、坏事,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有的人是出于一种好奇显能的恶习,有的人却是出于一种记恶心态,出于秋后算帐的要求;有的人不仅知恩不能涌泉相报反而会反目成仇。如此种种人的行为,使人际间的关系,有进真如刀枪相见,远谈不上“和谐”二字了。所以隐恶扬善不仅是一种品德休养,一种交际方式,也是人际和谐的一个前提,这和做人不讲原则不一样。
六二、谗言自明媚阿侵肌
谗夫毁士,如寸云蔽日,不久自明;媚子阿人,似隙风侵肌,不觉其损。
小人用恶言毁谤或诬隐他人,就像点点浮云遮住了太阳一般,只要风吹云散太阳自然重现光明;甜言蜜语阿谀奉承的小人,就像从门缝中吹进的邪凤侵害肌肤,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伤害。
媚子阿人:媚子是善长逢迎阿谀的人,阿人是谄媚取巧曲意附和的人。隙风:墙壁和门窗的小孔叫隙,从这里吹进的风叫邪风,相传这种风景最易使人身体受伤而得病。
用奉承的手段迎合别人的意图,靠阿谀迎中飘飘然的人却是大有人在。
■圆之士;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
能够建大功立大业的人,大多都是能灵活应变的人,凡是惹事生非遇事坐失良机的人,必然是那些性格倔强不肯接受他人意见的人。
虚圆:谦虚圆通。
债事:败事。《礼记?大学》中有:“此谓一言偾事。”
能建立丰功伟业的人,大都是在待人用人方面非常成功有自己见解的人。否则个人的力量能多大?没有人们的支持拥护,大业何来?做人不宜太圆滑,并不是说做人一定要像刺猾一样,因这圆滑过度为奸。适度的圆滑则表现为谦让宽容吸取,有何不可?处处以我之见为见,大小事一概显能妒能,何以成事呢?至于那些愤事失机的人往往刚愎自用,听不得别人意见,事事以为自己正确,所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很多事不要怨天尤人,要从自己的处世方法上找原因。成事要有机遇,机遇对人是公平的,谁发现得早,谁就会抓得牢,就像坐车一样。固执己见的人往往被自己的执拗、自己心中固家的定势所迷惑,而看不到外面的变化来调整自己。
六四、处世要道不即不离
处世不宜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作事不宜令人厌,亦不宜令人喜。
处世既不能流于庸俗以至与坏事同流合污,也不要标新立异故意与众不同,行事既不可以处处惹人讨厌,也不能凡事都讨人欢喜博取欢心。
不即不离:既不太接近,也不太远离。
与俗同:俗指一般人。
把握处世行事的尺度是很难的,因为这既需要良好的道德水准,还要有丰富的人生历炼的经验验作基础。不同流合污,不阿谀奉承是对的,但还要尽量避免小人的打击排挤;至于,标新立异,故做清高至人见而讨厌,令常人觉得是怪物,也不足取。君子不惧小人恶,但也应当保持自己的人格而不哗众取宠,装点门面。如果君子处人世持美德却行事令人岂不有失本意,什么事走向极端就是走到反面。不即不离就像是浪和水的关系,同是一个性质,但表现形态不同,在相容的情况下相处,保持各自的样子。
六五、过检则吝过让则卑
青佐,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谨,多出机心。
节俭朴素本来是一种美德,然而过分节俭,就是小气,就会变成为富不仁的守财奴,如此反有伤正道。谦让本来也是一种美德,可是太过分,就会变成卑躬屈膝处处讨好人,而给人一种好用心机的感觉。
悭吝:小气,吝啬,为富不仁。
鄙啬:有钱而舍不得用,斤斤计较。
雅道:即正道,此处指与朋友交往之道。《苟子?荣辱》篇:“君子安雅。”集解:“雅,正也,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
懿行:美好的行为。
足恭:过分恭维来取悦于人。
曲谨:指把谨慎细心专用在微小地方,有假装谦恭的意思。
机心:诡诈狡猾的用心。《庄子?天地》篇:“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成玄英疏:“有机关之器者,必有机动之务;有机动之务者,必有机变之心。”
节俭固然是美德,过分节检就变成吝啬;谦让固然是美德,过分谦让就变成谄媚,孺家主张中庸之道,道理就在这里。为人要有品行节操才能立足,如果谦让至伪,节俭到吝,那么节俭的目的何在,谦让的初衷为何?这实际上是一种小人俗人的表现。
六六、喜忧安危勿介于心
毋忧拂意,毋喜快心,毋持久安,毋惮初难。
不要为事不如意发愁,不要为称心的事而兴奋,不要由于长久的安居而以此为依赖,不要由于一件事一开始有困难就畏缩不前。
拂意:不如意。
快心:称心如意,例如《孟子?粱惠王》中“然后快于矿产与”。
惮:恐惧,害怕。
世事无常,但不断变化不断发展却是一个普遍现象。称心如意,生活安定当然是可喜悦、可羡慕的,但事物总处于变化中,快心和安局是相对的、一时的。反过来,不要作无谓的忧愁烦恼,因为失意正是得意的基础;也不要为一时的幸福而得意,因为得意正是失意的根源。在佛家来说,人生原无得意与失意之分,只是人观念上的感觉而已。就现实而言,世问一切事物总处于变化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在人生道路上只有像蜗牛爬山一般步步辛苦前进,不惧困难,不怕艰险,才能有所收获。
六七、量宽福厚器小禄薄
仁人心地宽舒,便福厚而庆长,本事成个宽舒气象;鄙夫念头近促,便禄薄而泽短,事事得个迫促规模。
心地仁慈博爱的人,由于胸怀宽广舒坦,就能享受厚福而且长久,于是形成事事都有宽宏气度的样子:反之心胸狭窄的人,由于眼光短浅思维狭隘,所得到的利禄者是短暂的,落得只顾到眼前而临事紧迫的局面。
福厚而庆长:福厚是福禄丰厚,庆长是福禄绵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qq飞车休闲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