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自私我会如此自私

人怎样才能变得不那么自私? - 知乎12被浏览3461分享邀请回答2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人性有很多得缺陷得,人无完人,整个人类也同样是这样啊!不过不是所有得人都是把人性得弱点都发挥出来,而不自我控制得啊!总是有人得品性是很好得!你没有遇到过?所以你要如此痛恨这个社会吗?利益冲突得时候人往往是这样得,总是为了自己得利益得,不过也不是所有得人都这样!也许比较少吧,但依然是有得!也许就在你身边!
其他答案(共6个回答)
看看这个吧,相信你能豁然开朗的。
人性是什么?在马克思看来,人性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按这个定义,人性显然是一个历史范畴。这可能是唯一的例外,因为从古至今的"人性论"几乎都把人性视为永恒不变的"欲望"(比如:孔子的"食色性也",边沁的"趋乐避苦"、西方经济学的"效用最大化"等等)。正如西方有个哲人所说:"人性是一团欲望。欲望满足了则无聊,欲望没满足则痛苦。人生就在这两极之间来回折腾"。
  如果人性就是"欲",就是食欲和性欲,除了人类灭亡,它当然是永恒不变的。不过,这个人性的定义说白了也就是"活命",说人性就是"要活着",要吃饭,要性交,完全正确,但大而不当,是一句废话。原生态的"欲"(吃和性的欲望),是一切动物都具有的本性。人也是动物(高级动物),当然具有这种动物的本性(本能)。但人毕竟是"社会动物",除了这种动物本性之外,人还具有"社会性"或"人性"。正是这种"社会性",把人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使人性与动物本性在同一个树根上分了岔,渐行渐远。所谓人性,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人性可能永远都包含有动物的本能(即使孔子、雷峰也有这种本能要求),但是,社会越发展,文明程度越高,人性与动物本能就越不在一个层面上。我以为,社会科学所谓的"人性",不应当是动物本能,而应当是人性与动物本能的本质区别,把握这种区别,才应当是社会科学所谓"人性"的真实内涵。这种区别就是:动物仅仅是"活着"(动物的本能),而人却不断地改变和提升"活法"(人性)。正是由于"活法"的不同,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并构成了人性的真实内涵。
  从"生物"的角度来讨论人性,人性就是"活着的欲望";从"社会"的角度来讨论人性,人性就是"怎么活着"(即活法)。如果社会科学分析人性仅仅停留在生物学的水平上,社会科学就应当下岗了。其实,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关注的不应是人要不要、想不想"活着",而是人"怎么活着" 以及人"应当怎么活着"。我以为,只有从这个层面上考察人性,社会科学才有存在的意义。至于人是不是要"活着",是不是想吃饭、性交,还是留给生物学或生命科学来研究吧。
  如果人性内涵于"怎么活着"以及"应当怎么活着"之中,如果人性并不仅仅是"活着",而是怎样"活得更好",那么说人性是"永恒不变的"就大谬不然也。因为,人类的"活法"不可能不变,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类必须"活着",但"怎样活着"却未必只有一种模式;食欲和性欲的确没有改变,但怎样满足食欲和性欲却在不断地改变,比如就食欲而言:自己一个人吃还是大家一起吃,抢了别人的吃还是各人吃各人的,靠自己劳动换来吃还是不劳而获的吃,靠别人施舍还是自尊的吃,等等。由此看来,马克思有关"人性是历史范畴"的看法的确非常深刻,关键是你怎么定义"人性",也就是说,人性的内涵是"活着"还是"活法"。从采集渔猎社会到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或许还有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或许还有未来的产品经济),从无阶级社会到阶级社会(或许还有未来的无阶级社会),人类的"活法"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伴随着人类"活法"的改变和提升,我们能说人性没有变化吗?
  有人说,变来变去,人的"利己"和"自私"不是没有改变吗?正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迄今为止,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似乎见证了人类"自私"、"利己"的永恒。在主流经济学看来,永恒的"利己"之所以主宰了人性,就在于它有一个"科学"的依据:"生存"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出发点,离开了"生存",人类的任何行为都无从谈起。也就是说,作为人,你首先必须考虑的是如何"存在下去",你要"生存"(在资源有限的约束下),不"自私自利"能行吗?
  的确,"自私自利"是人类存在的一种真实选择,甚至于是文明史以来的人类行为的基本选择。但是在我看来,"自私"只是人类"生存"的手段,而不是人类"生存"的目的(不能说人类"生存"的目的就是"自私")。人类"生存"的目的可以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考察,但决不是"自私"。从最原生态的层面上看,毋宁说人类"生存"的目的就是"生存"本身。不能将"自私"等同于"生存",手段与目的不能混为一谈。用人类"生存"欲望的永恒性来证明"自私"的永恒性,是混淆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自私自利"无疑是人类实现生存和发展的最有力的手段,问题在于,它是否是唯一的手段?人是社会动物,为了生存和发展,除了自私自利的"争斗"之外,还必须有互惠互利的"合作",也就是说,"合作"同样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手段之一。而任何"合作"行为都必然包含(程度不同的)"利他"的因素。因此, "自私"(争斗)与"利他"(合作)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手段之一,二者的共生关系是人类在生存手段上的辩证法。尽管二者所占权重如何,值得进一步讨论,但纯粹的"自私"在人类社会并不存在。虽然"争斗"(自私)在人类文明史上经久不衰,且一直居于统治地位,但"合作"(利他)的因素必将随着文明的演进日益凸显其重要意义(如NGO、绿色和平组织、义工组织等的兴起和发展)。正如汪丁丁所说:"一旦群体中多数人的行为不再是效率导向的时候,自利性假设将失去解释力。这一趋势在后工业社会里看得非常清楚(西欧,北欧和北美的部分地区)","当生存竞争的压力逐渐淡出社会生活的时候……经济学传统的"理性"假设开始失去解释力"(汪丁丁:《经济理性主义的基础》,《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2期)。由此可见,用人类"生存"目的的唯一性来证明"自私自利"手段选择的唯一性,是一种非历史的观点。
  用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来衡量,"经济人"的内涵是多么的狭隘和愚蠢。今天我们已经可以看得很清楚,种种出于"利己"打算的所谓理性选择不仅给人类的进一步发展套上了沉重的枷锁,而且已经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把人性永恒地锁定在自私自利的宿命论中,且不说在理论上能否成立,至少在经验上也不能不让人怀疑。倘若今天已经成熟的工业社会正在用事实动摇人性"永恒自私"的根基,那么不断进化的文明会不会最终颠覆人性"永恒自私"的根基呢?因此,把市场经济的人性看作是人类社会的人性,这本身就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而不是进化的观点、历史的观点。
  有人说:选择利己是自私,选择利他也是自私。把利他行为等同于利己,说什么"利他行为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利己",这是"自私永恒论"者的惯用手法。但这是狡辩。自私不是一个空洞的抽象概念,它总要通过行为选择表现出来。把利他行为牵强地打入自私的范畴,是一种过度的抽象,在过度抽象的暴政下,自私和利他的区别已不复存在,过度抽象最大的用处就在于:任何不利于人性自私的论据都是废话,因为已没有是非可言。对如此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狡辩,我们不说也罢。
  行为经济学有两个著名的游戏:"最后通牒"极其"升级版"。第一个游戏有两个玩家A和B:A有10元钱但必须与B共同分配,分配额的决定权在A,若B不接受A的分配方案,这10元钱就会自动消失,谁也不能得到任何好处。按照主流经济学对人性的理解(个人效益最大化),B应当接受A提出的任何分配方案,哪怕B在分配中只能得到1元钱。因为在B看来,得到任何数额的钱都是自我状况的"改善"。从"经济人"假设出发的博弈结果(均衡解)必然是:A得9元,B得1元。然而,实验结果令主流经济学大跌眼镜:不仅B会拒绝A提出的"抠门"方案,而且A常常会与B对半分享这10元钱。现实的博弈表明,玩家并不追随"最大化"的人性假设,而是倾向于"合作"和"互惠",一种分享、互惠的关系在陌生和敌意中也能顽强地生长出来。
  第二个游戏是"最后通牒"的升级版:某个玩家获得10元钱,他通过互连网与并不相识的其他玩家联系。如果他把钱寄给另一个人,则金额将放大3倍,比如寄出5元钱,对方将得到15元。游戏的关键是接下来的部分:得到钱的人将做何反映?他会不会出于感激回报寄钱者?按"经济人"假设,受惠者没有必要和动力去做回报的举动,因而不会把钱再寄回去。试验的结果却出乎意料,尽管可以不做任何回报,但大部分受惠者都做出了回报, 且75%的玩家的回报超过5元。
  与此相关的研究表明,人类天生就有"合作渴望","互惠和感恩是人类生产史的一个积累和沉淀,基因里保存着美德的密码",也就是说,包含着"利他"的合作和互惠本身就具有生物学的基础,是天生的。如果"利他"同样构成了人性的一个层面,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把"利己"和"自私"作为惟一的人性呢?
  人性"永恒自私"说之所以能成为一种话语霸权,一个重要原因恐怕就在于以下的看法已经深入人心: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利他者只有逐渐被淘汰出局,利己者却能够生存下来。这种强盗逻辑使人类的堕落是如此不可救药,于是才有了如下的说法:"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好人命不长,坏蛋活千年","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如果人性真是堕落到了如此地步,我看即便是上帝恐怕也拯救不了人类的灵魂。但是,这不是事实,至少不完全是事实。正如破坏生态环境将导致人类自身灭亡一样,人际关系的恶化也会导致社会的崩溃和解体。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如果"利他者"只有死路一条的话,那么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也最终无法生存下来。在这里,进化中的"辨证逻辑"比进化中的"强盗逻辑"更为有力:如果进化的结果留下的只是越来越"自私"的"坏蛋",那么在"比坏效应"(你坏,我比你更坏)的强盗逻辑下,进化的游戏最终也会使"坏蛋"们同归于尽。
  即使"自私自利"构成了市场经济下人性的真实内核,把"自私自利"当作永恒的人性,也是不能成立的。如果市场经济能够成为人类历史的"终结者",我自然无话可说;否则,我就有充分的理由对"永恒自私"的人性表示怀疑。
私是人的一种本性. 也可以说是一种被原罪感染的本性. 自私也经常代表着保护自己. 一当过度就会变成自私的情绪. 魔鬼在当中扮演的角色就是制造机会让我们自私.. ...
自私是指一个人只顾追求个人的利益,不顾集体和他人利益,甚至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人的本性中自私和无私是一对矛盾体。人有自私的一面,也有无私的一面(母爱是最无私的...
自私其实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这种意识缘自于人类社会的竞争。久而久之,它便似乎成为人的天性,但其实是一种正常的心态。
比如,一个孩子,当他刚刚来到世上,并不懂得什...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是什么意思?
“初见,惊艳,蓦然回首,曾经沧海,早已是换了人间。”
它是在感叹人与人之间初次见面的那种美好的感觉难以长久,情人的...
很有同感,不过也分事和人,有的人总是拿着别人的谦虚当无能,拿着别人的宽容当软弱。所以说,有的事情可以忍让,可以吃亏,有的事情必须斤斤计较。
答: 17周,爱爱可以吗?可以有高潮吗?怕高潮有宫缩影响到胎儿。
答: 5、人们寻求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体验到强烈的负面情绪
答: 你好,精神病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絮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的总称。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
答: 不知他是从小就这样的,还是长大后遇到什么事情改变的。如果是从小的我认为是偏执型人格障碍,这种病最好在小时候通过行为矫正来改善,一旦成人定型后会很难改变,但也不是...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解放牛网--------
A2叠14:A2叠14-情感倾诉
他们对我为何总是这么自私?
& A2叠14:A2叠14-情感倾诉 & 稿件来源:新闻晚报 & 作者:广土/孙燕君
  文&广土&图&孙燕君口述&王姐&58岁&自由职业&&&&50多岁的王姐目前又重回单身,她和交往了五年的他分手了。其实她和他相处得不错,但他就是太自私,让她不能忍受。王姐想到,前夫实际上和这男人有相似之处,10年前,她也是因为前夫太自私而离婚的。前夫爱上初恋情人&&&&我结婚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当时一位从部队转业当了交警的男人成了我的丈夫。二十多年很平淡地过去了。&&&&2002年的一天,丈夫意外遇到他的初恋情人。他回来给我说,她的丈夫车祸死了,现在过得很惨。他本想邀请她来我家作客,但又怕我不同意。我这个人比较开明,觉得那些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了,过去的事情就算过去了,就同意了他的想法。&&&&没过几天,她来我家吃饭,我弄了一桌子菜。她一直夸我能干,羡慕我找了这样好的男人。一个念头还是很客观地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但又被我马上否定了。她以前是文工团的,感觉有修养,通情达理,识大体。关键是她的经历让我感动,丈夫死了,为了遗产又和婆婆打了好几场官司,终于打赢了。我当时就对她说:“如果你不嫌弃,把我这里当你亲戚一样经常走动吧。&”&&&&国庆节,有朋友邀请我们去玩,丈夫说,他要去一下她那里。我隐约觉得他们走近了,我也想跟去,但丈夫不愿意。那天晚上,我哪有心思去想玩的事?第二天清晨6点,他回的家。中午起床后,他就在客厅踱来踱去,心神不宁,一支接一支地抽烟。&&&&这之后,他的状态看上去变得很烦躁,和我的话越来越少,但一提到她,话自然多了。有天,她的妹妹让我丈夫去卡拉OK唱歌,我也去了,那女人也在。她非要和丈夫唱《夫妻双双把家还》,还厚颜无耻给我说:“嫂子,唱个歌没有什么的,你不要误会了。&”我当时就想发作,但觉得丈夫的脸上会挂不住,就算了,唉,是我太纵容他了。&&&&我们这样下去的结果只有一个,“婚姻的战争”全面爆发,但我找不到让这场战争消弥的方法。有一次,我知道了他去给那女的装修房子。等他回来后,我就质问他,他不承认,说我乱翻他东西,摔门走了,这一走,10天没回来。&&&&我到他单位去反映,他最后回来了,说我去他单位闹很过分,只要他每个月把钱拿回来就是了,他需要自由。我说:“你有一个家了,还想要什么样的自由?&”&&&&回来的两三天里,我们天天吵架,之后他又离开了。当晚,他再回来的时候,哭着给我下跪,要我放他一马,说他已经没有回头路,不然那女的要请江湖上的人对付他。我也找过那女的,“你要找男人,何必非要拆散别人的家庭呢?&”但她说他们只是朋友,还要我对丈夫好点。我甩给她一句:“我对丈夫好不好,与你无关。&”&&&&2003年夏天,我们在吵闹中度过了半年,那女的曾要我丈夫做个决断,但他一直都没做。而我好多的委屈,也一直没敢和任何人说过,包括我父母。&&&&再后来,他的工资再也不拿回来了,我也觉得拴不住他的心,就同意了离婚,他给了我3万元补偿,房子也给了我和孩子。&&&&我记得,进民政局的时候我哭得很凶,出民政局的时候,他哭得很凶,我们没说一句话,25年的婚姻,说没了就没了。他曾经让我很感动&&&&离婚后,因为对这段婚姻的无奈与不舍得,我经常都会惦记,走神或者慌乱,那段时间的工作中经常会出错,而我单位的效益也不好。我因此下岗,一个月才拿几百块钱,交了房租水电,生活上所剩无几,一时间过得很拮据。&&&&想起往事,我就特别伤心,经常哭,晚上睡意来了,可就是睡不着觉。女儿劝我不要一天到晚都呆在屋里,出去走走。一个多月后,我决定找点事做,打毛线、卖包子、做家政、摆摊位,停车场收费等等,我都做过,仅够维持生活。&&&&2005年,我楼上的邻居、前夫单位的领导知道我的情况,都同情我的遭遇,给我安排了个工作,一直做到现在。&2007年,女儿结婚,但她父亲没来参加。&&&&那年,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个已退休的男友,这之前,我也陆续与其他人处过,但没遇到合适的。朋友说他很有爱心,原来是个司机,为了让在农村家里的父母生活得好点,拼命挣钱,后来还给妹妹盖了房子,由妹妹照顾父母。他很能吃苦,开通宵回来仍然去上班,这一点我非常欣赏他。他退休快十年了,60多岁的人,还在为一家私企开车。他对我也有好感,他以前也接触过几个,但都没看起。当时他自己买了房子,和儿子住在一起。我和他在一起后,他就搬到我这里来了。&&&&我对他很好,他下班回来,不管是半夜还是更晚,我都做好饭菜等他。早餐我换起花样,荷包蛋、水啊⒕颇鹪沧拥鹊取6椅一垢急噶怂不冻缘谋伞⒚谆ㄌ牵盟龅氖焙虺浴&&&&我们相处得很好,甚至在经济上也是如此。自己的退休工资自己另外存着,他把他跑车的钱都交给我保管,有时几百元,有时一千多元。我在股市里的钱也由他保管,并且由他操作。他儿子、孙子都很喜欢我,我们彼此信任,没有其他别的心眼。&&&&但我们一直没有去领证,原因是亲戚朋友劝我要多了解,不着急。他也提过,后来就不提了。其实,他曾经让我很感动,我有次半夜突然咳嗽大出血,他跑上跑下,最后还在医院陪了我一夜。我原本准备是喊我女儿来照顾我的,但他说他辛苦一点也一样的,年轻人瞌睡多,会影响第二天工作。因为自私最终分手&&&&2009年,我们随着认识的深入,渐渐开始有了矛盾。他年龄大了,我劝他不要再去开车了,钱只要够用就行。他也认可了,白天炒股,晚上打牌,我单位因为中饭、晚饭都包吃的,除了周末,我一般不回来吃。&&&&我忙了一天,下班回到家第一件事就问他吃饭没有,没吃我还得给他弄。我觉得他一点也不体贴人,他没事宁愿自己去玩,也不去做饭,非要等我下班回来再做,有时我真的很累了。更重要的是,我发现他有斤斤计较的毛病。&&&&他不出工的那两个月,他就没交生活费。他不说,我也不好问,反正我们共同的存折上还剩了几千块钱。他自己的存折到期,想整存,就私自从这个存折上取了1000多元去凑成整数,也不跟我商量。弄得我很不舒服,感觉很不爽。正好那段时间,他在股市上帮我赚了2000块钱,天天拿出来说,我很不高兴。我觉得既然是一家人,就用不着天天念,他想表达的意思是他其实还是变相给了我生活费的。股市风险本来就大,有涨就有跌,后来股票一跌,赚的2000块没了,还把我的本钱也蚀了点,他自己堵上自己的嘴。&&&&2009年,有一件事让我真正认识到婚姻的艰难。我侄女的儿子读初三,是住读的。孩子的学校离我家很近,我侄女每个月给我500元钱,要我一个星期给她儿子炖两回汤,等晚自习下了,送到学校去。孩子马上要考高中,学习压力大,补充补充营养。对侄女来说,爱子心切,这很正常,但这却促使了我和他矛盾的突出化。&&&&鸡汤、鸭汤、排骨汤、蹄花汤、蒸鸽子等等,我换去换来给孩子做。同时,我也给他留一半,他们两个人吃。时间一长,他就不高兴了,开始骂人:“五百块钱哪能够用嘛,这个小鬼头像皇帝一样,伺候得太好了。其他孩子就不活了?还不是一样考状元。初中读了还有高中,还有得你们去服侍。&”我心想,我自己都没吃,他哪来这么大的意见?&&&&他跟我亲戚说,我不该给孩子弄吃的,我很气愤,他不是同样也吃的吗?有次,我给孩子炖了汤,从锅里舀了部分出来,他居然把还剩着汤的锅端去藏了,他怕孩子吃了不够,再去锅里舀。孩子实际上从他的脸色和行动中已经看出了什么。侄女后来让我别管炖汤的事了。&&&&后来,这孩子上了高中,不住读了,只是中午到我这里来吃个午餐,侄女还是每月给我500元,要我炖点汤。我不光炖汤,我还常买些水果、饮料零食之类的。他又开始跟我吵。我对他说,他孙子过来,我买玩具、买吃的、穿的,如果他孙子读中学了,我一样地对他孙子也是这样好。&&&&这男人的自私,这下全暴露出来。我和他的感情出现了裂痕。&&&&2010年底,女儿离婚后搬回来住,他没说什么。女儿毕竟是年轻人,一天电话很多,家里电话费大涨,而且女儿天天洗澡,水气费也跟着大涨。女儿说她缴一千元生活费,想存点钱,他觉得不够,把缴费单给我看,还念念有词。我想女儿落难,我是不可能不管的。有一天,女儿见我在厨房做事,而他却把脚放在桌子上看电视。女儿替我打抱不平,要他把脚放下去。他不干,两个人吵了起来。“你一个月给一千块连吃水都不够。”他对我女儿说。&“你一个月交五百,请个保姆都不够。”女儿毫不示弱。后来,他和女儿的男友甚至发生了抓扯。&&&&现在我女儿和他也全面搞僵了,一家人不像一家人,女儿下厨房做东西不给他吃,他一天也不在家吃饭。&&&&矛盾越来越深,我知道,我们这段感情也走到了尽头。&&&&“你搬回去住嘛!”一直郁积在心中的话,我终于说出来了。一想起五年来的点滴,有些难舍,可心里也真有些不是滋味。&&&&(编注:本文人物均为化名。未经授权,文章不得擅自刊用。&)有心快语两种自私一种结局男主持人&情为何物&&&&尽管王姐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式女人,贤惠、温良而隐忍,但是,她也仍旧无法忍住自私对情感的吞噬。对她来说,自私是最要命的一击。&&&&她和两个男人的故事,最终都死在自私上,前夫是因为精神自私,另有私情;现在的男友是因为物质自私,斤斤计较。如果前者可以定性为不忠诚,那么后者就可以定性为小肚鸡肠。&&&&我是赞同王姐的做法,她宁可放弃婚姻、放弃这段感情,也不愿苟且,勇气可佳。&&&&她的做法倒也给部分男人提了个醒:这些东西,女人是不爱的。真心付出将心比心女主持人&看花如雾&&&&就像树叶有葱绿之生机,也有飘落之安静一样,年过半百,我们对感情不妨多一些豁达和感恩,少一些计较和牢骚。&&&&可以看出,王姐是一个对感情专注,真心付出的一个好人,但是你的真心却都没有换回过真心,是不是方法不对,还是别的问题?&&&&我想,王姐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你往往不冷静,憋不住气,脾气就像火山爆发一样,说来就来,这样也是很容易造成矛盾激化的原因。&&&&同样,现在的男人也有他自己的问题,是不是因为年纪大了的原因,有些老小孩脾气?两个人不妨都把心态放平一点,将心比心,好好的聊一聊,沟通沟通,再试试看吧。&&&&都市生活里碰到的各种感情问题,感人的、难忘的、兴奋的,或者伤心的,请与我们感性地对话,理性地交流。请发邮件至wan-同我们联系,或拨打上海知音心理咨询免费热线:021&-
解放牛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孩子,你为什么这么‘自私’?”
我们又见面啦 ??
本期名师推送,
欢迎大家跟我们一起走进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FM101.8
《阳光芳草地》栏目,
一起收听......
孩子,你为什么这么“自私”
谈话开始啦!
项鲲,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资深节目主持人,都市之声《阳光芳草地》栏目当家主持。
这段时间我不断被胡华老师各种“折磨”着,你看人家的小生活,自己弄一个园子,种种菜、养养花、养养猫,经常出去玩,感觉生活满满的都是爱。这样的生活状态我非常羡慕,希望我到了这个年龄也能够达到。所以说,在这样的人生状态之下,生活中的点滴也能去做一个深度的思考。今天我们的选题就是这样来的。今天,我们准备了好几个选题,但是最后我们选择了这样一个话题。胡华老师把每一个选题都非常仔细认真的给我解释了一下,我发现,每一个选题都是她这段时间在外面去走、去看、去体会、去听,然后发现的一些东西。
其实每次来做节目都特别愉快。我觉得,生活实际上是一个平衡。如果你在一件工作上专注得太久,可能很难跳出来看自己的工作。我的工作严谨认真,但是生活散淡轻松,这也是我追求的一个意境。今年的冬天过得还是挺有意义的。我从大西北出发,24小时之内飞到了大东南,去了台湾,体会了完全不同的自然景象。感觉每一次出去内心都会有一些新的改变及认识。但是,总的感觉是,当你的眼界越来越开阔的时候,你的心灵反而会变得越来越简单。老子说过一句话: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就是你的知识要每天增加,你悟的道却每天在减少,最后变得很清澈。当你保有这样一种状态的时候,你会看到,生活中不经意看到的都会触发一些思考。
从台湾回来不久,有一天外出吃饭,听见背后一个小孩一直在哭,听见那个孩子一直在恳求妈妈:“我不这样了……”,但是妈妈还是不理她,最后这个小女孩想靠在妈妈身边时,妈妈却说,躲我远点儿。后来妈妈走了,我就走过去劝这个小女孩,“你很难过吗?”小女孩回答是,对面的一个妈妈的朋友告诉我说,她太自私了,她把她喜欢吃的东西放在了自己面前,妈妈认为她不能和别人分享,就一直批评她,斥责她,惩罚她,不让她吃她想吃的东西,也不许继续吃饭了。我的心里很难受,作为儿童教育工作者,我觉得自己特别能听得到孩子内心的声音。那个孩子哭得很伤心,撕心裂肺的哭,“妈妈,妈妈,妈妈……”一会,那个妈妈回来了,还是特别生气,还生气地斥责我,碍你什么事儿?!结果,我只好讪讪地坐回去了。后来,我就在想,为什么大人总是喜欢给孩子贴一些标签呢?今天讨论的话题就是从我的一个真实感受而来的。
“你为什么那么自私?”
“自私的孩子怎么管?”
我们今天第一个小时和大家互动的话题是,“自私的孩子怎么管?”“你为什么那么自私?”其实从这个话题的设置上,明显感觉到第一个话题是说给家长的,家长怎么对待自私这件事情。第二话题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说,你为什么那么“自私”?
我们希望读懂,孩子的“自私”是从哪来的?是人之初本来就自私吗?还是哪个年龄段会表现出自私呢?小朋友的表现在大人看来,也许是一种自私的表现,但是在孩子的心目中,他知道什么是自私吗?他这样做的初衷是想自私吗?我觉得要读懂孩子的话,还是得要胡华老师来。
我们专业工作者脑子里总是有一些特殊的认识和想法。我和那个妈妈说了一句话,可能她不爱听。我说,如果我们大人喜欢吃的东西我们会多吃一点吗?我们能说我们很自私吗?如果我们很爱吃的菜,我们可能要多做一份,因为喜欢吃。而在一个社交的背景下,当一个孩子表现出她的本心的时候,为什么我们却认为她自私呢?
对,今天的前一小时我们也讨论过一个事,孩子不懂得分享,尤其是玩具一类。
不分享就是自私吗?
从心理学上来讲,自私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很多人觉得自私是贬义词,其实对儿童来讲,“自私”是他心理发展的一个重大的进步。一个人从“分不出你我”到终于有了“我是我”,之后开始有物权意识,我想要,我想吃,我要做,我喜欢,我讨厌,这是一个多大的心理上的进步啊!从开始的时候妈妈给他什么他就接受什么,到他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所以,“自私”在儿童发展中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当儿童开始“自私”的时候,他有了自我意识。
所以我也想问一下,既然是有阶段性的,一般孩子会在某一个年龄段呈现出来,慢慢的再好过来,什么时候会出现?什么时候会好?我觉得这个东西也决定了很多父母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如果我家孩子正处在一个自私的阶段,那你说他就没有什么问题,如果过了这个阶段还有这种表现那可能要注意一下,是吧?
一岁多的小孩开始有了所谓的“自私”行为,你会看到,他什么东西都是我的,好吃的都要放在自己面前,但是这个行为他会一直持续。分享其实是一个社会化的行为,就是我们讲的习得。人必须要在成长的过程中,克服掉很多他原有的本性的东西来适应社会。如果一个孩子在两至三岁之前爱始终不充足,父母始终不能给他更多的关心,这个“自私”行为就会一直持续下去。这也是我要讲的第二个观点,要在关系中谈自私,没有关系谈自私是没有意义的。
孩子的“自私”行为,
是亲子关系的“照妖镜”
也许孩子的某种“自私”行为恰是亲子关系的“照妖镜”?
没错,你这个词用的好。你会发现,有的人到了70岁还是一个特别自私的人。这源于他在成长中从来没有被别人爱过、关照过,他只有自己给自己关心和爱,而那个自私是他赖以生存的东西。
我也咨询了在一位在心理咨询岗位上坚持了二、三十年的专家。她告诉我,她看的所有病人当中,只有一种病人最难看,就是小的时候亲子依恋关系缺失的那种,以后的毛病最难治,基本没有办法根治。
比如你婴儿期亲子关系就出了问题,可能影响更深,长大会更有问题。最深的问题都是在婴儿的早期。
一个对自己不宽容的人,
对孩子也是不宽容的
所以,在我们平时生活的一点一滴当中,天天和孩子打交道、去交流,你可能意识不到什么地方自己做错了,反而你会给自己戴高帽,我爱他,我是为他好啊……但是在你身边出现像胡华老师这样的人给你点出来,你还是不接受,那我只能说,你是自作自受。
我和你的感觉是一模一样的。那天回来之后我就想了一个问题,她的孩子内心开始有了拒绝和绝望,将来等她老了,她要她的孩子怎么对她呢?因为每一个人想对一个人好,不是用外在或是孝道就能捆缚住的,而是内在的情感流淌,而这个流淌不在的时候,所有的情感都不真挚。我就觉得这个母亲如此残酷地拒绝了这个孩子,而且不给孩子成长和改正的机会,这个大约四岁的孩子尝试用各种办法说服妈妈来接纳她,但是妈妈都拒绝了,而且我和这个妈妈打照面的时候,我看见她的脸上特别的冰冷,而且也很消瘦。我觉得,她自己有问题的时候,就不能接受自己孩子的问题。一个人对自己不宽容的时候,对孩子也是不宽容的。
这一点,我严重同意。我想说两层意思,中国人老是拿吃饭教育孩子自私这样的事情,可能和我们听到的故事有关,孔融让梨。一到吃的时候,特别强调懂得分享,要把好吃的给别人,从小给孩子灌输的和我们自身的需求相违背。好吃的一定要多吃,而我们往往给他们灌输的是好吃的你要分享给别人吃,先想到别人要不要吃,这个事确实是挺拧巴的。第二,妈妈在气头上的时候就更加不加包容自己的孩子,有时候我也特别理解自己的老婆,因为她每天都要陪着孩子,有的时候孩子的不良情绪会影响到她的身上,她也会带着情绪。如果她在处理工作的时候遇到事情就特别容易着火。
我们谈儿童教育的时候必须谈夫妻关系。你是一个特别好的老公和爸爸,因为你有视野,在这个视野下不被激惹,能看到问题,而且能包容妻子,不会去评判你的妻子。但是我还有更好的办法,就是夫妻之间应该彼此成为“容器”。如果在这个时候你换一种说法,问妻子,你很生气吗?你生气的事情晚上回去告诉我。这里边有两步,第一步是看到,看到你很生气,然后我接纳了你的生气;然后给出建议。其实这个技巧对孩子同样有用,比如说如果我是那个孩子的妈妈,我可能会说,你很喜欢吃这个是吗?妈妈有两个方法给你,一个是再点一份,一个是我把你喜欢吃的先放在你的盘子里,吃完你可以再加。我估计,那天可能是有两个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那个妈妈觉得自己的孩子有点丢人。其实很多人就是面子问题,但是又没有能力来处理这些问题。如果她能像我说的这样,那个孩子就接纳了自己,也接纳了自己和别人能够和平相处,来共享一顿午餐。
成为智慧妈妈
是一个母亲毕生的功课
其实,成为一个智慧的妈妈是一个女人毕生的功课。虽然现在我的孩子20多岁了,我依然觉得要学的东西特别多,还要改变。所以,一个好的父母应该是一个容器。我在每一次分享的时候都特别强调一个观点,就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干嘛的?他不是来让你斥责,让你来塑造的,他是来让你变得更好,她是来度你的,而变得更好的过程就是让你有更多的思考。
因为小孩都是本心本性,他能照见你自己,就像刚才说照妖镜,能照见你心里的妖,你心里的妖在哪里?比如妈妈陪孩子玩的时间很长她很烦躁,她的妖在哪里?她的妖是这个孩子不能顺从她,她的控制感被打破。所以当我们能够看到她、接纳她,然后再给她另外的一个通道时,任何一个妈妈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好妈妈。
我觉得这点说的太好了,大道无形。它的道理都是在无形之中的点点滴滴,好像不是什么道理,但是真的这么去做,本着一个原则,就会成为很好的爸爸和妈妈。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道理,“大道至简”。其实自私问题背后的问题是我更愿意谈的,因为背后的问题解决了,对“自私”的看法就变了。
其实,我想到不是人之初就会自私,而是人到了一个阶段,“自私”是一个里程碑,一定会出现。
食物分享背后的
真正的要让孩子保持一个好的状态,内在的能量要流动。当然很多大人逗小孩,我是比较反对的。什么给我吃一口,其实可以和孩子谈,这个东西是很好吃的,它是什么味道的,你吃起来的感觉是什么?这个就比你说的“你要给我尝一口”显得有意义。我们中国人那么喜欢要别人来和自己分享食物,这和我们一直是一个食物很匮乏的民族有关吗?
我真的听过这种观点。中国人现在不会吃,是因为一直在饿肚子,到现在才变得不用那样。我们愿意吃饭吃饱,这可能都是过去几千年来我们不能吃饱的一个状态所决定的。
我们对食物没有安全感,当我最喜欢的那个人肯把食物让给我的时候,我才会有安全感。所以我们刚把自私的本性探讨到第一个层面。第二个层面,就是自私的所谓的社会意义,从文化的角度来讲,中国文化尤其不能接受一个人特别自私。我们都是喜欢热闹地生活在一个群体中,其实我们为什么会喜欢大家在一起,当然有我们讲的大文化,还有一个问题是,在一起我们才会有比较。说明我们还是匮乏的,因为人越炫耀什么可能就匮乏什么,所以我们对那些东西很在意。
比如说就像我们讲的这个孩子,她只是安心的、很专注的在吃,我们总讲学习的专注力是好的,吃的专注力难道不能迁移吗,所有的能力都是相通的。当我能专注的吃饭的时候,我们怎么就不能确定这个人专注迁移到学习上呢?所以,有的时候我就在想,我们能够让孩子保持一颗本心、本性吗?吃的时候就是专注在吃,很享受那个感觉,然后你和他一起来分享他的感觉,就是不要touch 到他的空间里去,你一直是在外围和他互动,而他自己的感受保留了一个完整性,这个“自私”就是一个非常美好的“自私”。
其实一个成年人都需要有很自私的空间。比如一个朋友今天相约你出去,你说今天我很累了不想出去,那个朋友可能就会指责你真自私,可是你的自私是有道理的。可是我们在家庭中就讨厌这种自私,比如说父母不愿意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总是希望他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
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在界定“自私”时的边界,未免有点过于宽泛了,我的东西不给别人吃就是自私,我的玩具不给别人玩就是自私,其实这里边都投射出某种无力感。
幼儿园是这样对待孩子的“自私”的
为每一个儿童成长负责。
在我们幼儿园里是这样做的,比如一个小孩特别喜欢一本书,他不肯和另一个小孩分享,我是不会教育这个孩子的,我们会尊重他的选择。做法是,既然这本书大家都喜欢看,我会买很多本,孩子一起来分享,一起来讨论,因为我们不想轻易给孩子贴标签。每一个人都不要为自己的自私而羞愧,他的行为就没有被绑架。所以在我们幼儿园里,有的小孩不仅仅是不能分享,有的小孩还会把很喜欢的玩具拿到自己的家里去,那在我们的文化的评判中这是很糟糕的行为,私拿玩具,但是我们老师也会和他谈话,你是不是因为特别喜欢这个东西才拿回家的,如果特别喜欢,你可以告诉我,我们甚至生出了一个玩具和图书的借阅制度。
哦,你们这其实很多都是倒着来的,根据孩子的某种表现倒着来,建立这样的一个制度,让它规范化,让它可以。总之,孩子的一切行为在你们看来,规范他,让他可以自己发展,这就是一个理念。
才有能力爱别人
我曾经看过一篇报道,一个美国的大明星,她特别喜欢偷窃,她的行为从哪里来,她从来没有被人关注过。父母的爱没有聚焦过她,她当然会有一些变态的行为了。比如有个孩子拿了玩具,妈妈羞耻得不得了,给我们写的长篇大段的,要我们怎么教育他,但是我们的老师说,放下心,我们有我们自己的办法。父母做不到的,我们作为一个专业的机构是应该做到,而且我要求老师必须做到。
我们的原则就是,孩子的任何行为的背后都有他的合理性,当下的行为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变形的,但是背后都有他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为每一个成长的瞬间负责。
如果一个人的童年期都不能完成一个矫治的话,那么等到成年之后就会变成一个病态了。拿我自己的个人成长来讲,当我得到的爱越来越充分的时候,我发现我就越来越愿意给别人爱。当然,我觉得最根本的变化是我身上有了更多的爱,我就愿意把我的爱分享给任何人,比如,我的亲人,我的员工,我也愿意爱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就是说,只有你有爱,才会把爱给所有的人。而教育就是这样的事,所以我们幼儿园为什么孩子非常喜欢,他觉得比他的父母对他的理解都要多。我看到一个真正发展特别好的孩子一定是沉静而安详的,这个安详来自于他心里能量的聚集,他对他自己是有认同的,有喜欢有接纳的,这是最宝贵的品质。一个人的智力可以有高有低,但是一个人不爱自己,将来他的幸福感,他在这个社会中的生存能力,都会追逐外界的聚光灯所,很难发展成健康的样子。
爱自己,才会有能力爱别人。今天我们和大家聊得是:你为什么那么自私?但是我们引申出很多很多的问题。下半场回来的时候,我们会继续和大家深刻来探讨。
上半场精彩对话暂告一段落,
请大家喝口茶水,换个舒服的坐姿,
继续下半场的聆听......
教育的三观要时常刷新
胡老师来了以后就是来刷我的三观的。但是有时候真的需要这样刷一刷。网友留言:孩子的纯真的心灵不会有意识的去自私,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了,特别同意老师的观点。是大人心里不纯净才投射到孩子的身上,爱不足,又怪孩子,毫无道理。
当孩子有了物权意识后,他很为那个东西骄傲和自豪,这是我的啊,如果说我的父母要拿给别人玩,又不征得我的同意,认为是你给他买的,有权利来决定这件事情,其实很多父母都这样,给孩子带来的是心灵上的伤害。他会想,我在你的生活和生命中不那么重要,我是你可以随意处置的。我讲这些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说,小孩知道什么呀?有这么严重吗?你们搞专业的人总是喜欢这么危言耸听的。但是我看到的就是这样,可能你说他,甚至你打他,他学会了按照你提的要求做事,但是他内心的壁垒从此建立了,在物质上他能和别人分享了,但是在心灵上,他变得更加自私了,这是更糟糕的一件事情。
体验、体证、体悟
我可以这样的去理解,小的时候他想“自私”的时候你不让他自私,你非让他无私,他长大以后只会越来越自私,这是一个过程。比如小朋友喜欢一跑一跳的,跑着去厕所,尿完之后再跑着出来,老是喜欢在走廊里大声喧哗等,但是打小就限制他,不让他跑,不让他叫,他就一直闷着闷着,但总有一天他还是会跑会跳。
是这样的。就是说,一个人的社会化行为,他的习得的过程一定是在行动中建立起来的,那个规则是他自己能体悟的到。体验、体证、体悟,都很重要的。可是你总是限制他,不出问题则已,一出就是大问题。
在我们幼儿园,孩子也会跑跑跳跳,我们为了他们跑跑跳跳,用了很多办法,比如在盥洗室里可能会有拥挤,老师就想了一个好办法,某一天是盥洗室游戏日,在这一天里我们可以做很多的游戏,孩子们就很释放。然后我们定几个规则,当你一个人的时候你是可以蹦蹦跳跳的,当两个人的时候你的速度就要慢下来,当人很多的时候,你的行动是和他人相关的,但这个规则是他稳步建立起来的,这个行为是不是就叫做不自私了呢?当然,这个行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样的孩子将来就能够很好的适应环境,比如他到了任何一个地方去他都能观察周围的环境是什么样子的,他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他建立起的建立规则的模式是可以推而广之的。我们不仅仅是只给了他一个标准,然后就把它定在墙上。
当然,我谈教育有一个习惯,一定要谈父母,因为没有一个儿童天生就有问题,所有的问题在我看来都是父母在和他互动的过程中出现的。我有时候甚至觉得,小孩的“小自私”特别可爱,换一个角度,比如一个小孩,今天你到他们家做客,他会此地无银三百两地说:哦,今天我们家没有买蛋糕,然后就挡在柜子门前,你会觉得他特别可爱。
其实一个大人想这样做的时候,他不敢做。大人有扭曲和拧巴,很多大人觉得他会给别人分享,但是他会抱怨,也就是给的不甘心,从外在的评判来讲,他是很大公无私的,可是从他内心来讲,真的是一个大公无私的吗?相反,是一个自私的人,他送上的东西,索要的是情感。
所以,今天的话题讲“自私”,看起来是一个特别小的话题,但实际上投射的依然是家庭教育的大观念和大问题,甚至背后的文化的问题。
我觉得,我们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不光要人在呢,心也要在,更多的心要沉沉的在,要安安静静的在,你要知道孩子某些行为背后,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很多父母只看结果,
不看过程。
孩子没有分别心。所以,我是特别主张给孩子穿便宜的衣服上幼儿园,因为这样家长就不心疼,不责怪他们。我很喜欢的“巴学园”有几个细节特别喜欢,小林校长跟父母们说,请给孩子们穿最便宜的衣服来幼儿园吧!我特别喜欢这句话,有道理。因为成人总是在贵和干净之间纠结,而一个孩子他是没有这些概念的。我们也有这样的情况,比如以前我们在孩子吃饭面前放一张餐巾纸,但是擦不干净,那我们就要改,每次吃饭换一块消毒过的湿毛巾,这样他自己就会擦在上边。所以孩子所有的问题都要“因势利导”,不能一有问题就特别愤怒,特别焦虑。
成人世界约定俗成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讲,每一个行为的学习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都需要有一个心路历程才能真正的变成自己的行为。这一点是很多父母看不到的,很多父母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我们做教育做的只是因为能够跟儿童更好的去共情,能理解那种行为背后的东西,也能有办法帮助他们建立一个符合社会行为规范的通道,所以孩子们在这几年的学习,都会慢慢变成符合社会标准的儿童。
孩子永远不是
你的附属品,
他有他自己的
生命的状态
今天胡华老师谈了这么多,大道理也是谈了很多。我觉得这期节目都是对大家有很大的教育意义的。胡华老师这么多年不光在跟孩子打交道,也在跟很多的幼教领域的工作者打交道,也教他们怎么去看待我们这些孩子。在节目中,她和我们分享了她思考问题的一些方式,我觉得说出一些结论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说这些思考的方式,也希望我们的父母都成为一个善于思考,善于观察,能够和自己的孩子和谐相处的爸爸妈妈,需要学的东西真的是太多了,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为了什么?胡华老师给我们提出这个问题留给大家好好思考。节目就要结束了,请胡华老师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今天您想要表达的内容吧!
孩子永远不是你的附属品,
他有他自己的生命的状态,
他应该活出自己的样子!
把教育做好,等着孩子们来体验。
本次推送内容根据
“阳光芳草地”谈话栏目进行整理。
如果您对今天的话题感兴趣,
可搜索当天节目收听完整版录音。
编辑 | 罗希悦老师
文字整理 | 徐彦哲老师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个园长和她倡导的幼儿园教育”
胡华-名师工作室
微信公众号ID:
Huhua-Edu-Workshop
自然|灵性|趣味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为什么会自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