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人处事原则的书籍有哪些

做人读书做事
做人读书做事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青少年要“学会做人,学会读书,学会做事”。我认为这句精辟的话语不仅是对教育目标的定位,也指明了教育工作的切入点。因此,我把这“三会”教育作为培养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注意引导他们从小事中切身感悟做人、读书、做事的道理。
一、言传身教,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我经常告诉学生:这个社会是由很多人组成的,学校里有很多和你们一样受到自己父母、长辈疼爱的孩子。在家庭中你受到爷爷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是他们掌上明珠,可是在学校、在社会上你只是非常普通的一员。要学会和别人相处,首先要学会宽容别人,不要因为点滴小事而跟同学斤斤计较,更不能以自己为中心去苛求别人。记得王超刚转到我班时,性格孤僻、冷漠,自私任性,提笔忘字,写出的几乎是错字,背诵短短几句“八荣八耻”竞花上一周的时间。这样品学双差学生,免不了受老师的责备,同学的歧视。他经常与同学闹矛盾,身上也经常挂彩(抓痕),奶奶经常吵着要求我给她孙子换位子。我想这不是调位能解决的问题,要从他自身找找原因。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简直像个小刺猬。看,后面同学陈明移动桌子时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立刻扭过头,横眉冷对,扯拽起来;同学做作业时写着写着不知不觉过界了,他会冷不丁地扛人一下,同桌岂是省油的灯,要他赔作业,既而又吵起来。有一次我从他日记中了解到:他竞然为了一块被堂弟切去四分之一的橡皮而耿耿于怀,一天到晚都不快乐。这篇日记语句通顺,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得很清楚,我还是第一次欣赏他的佳作,欣喜地批了个大大的“优”字,并附上了评语:“文如其人!男孩要大气,为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怄气不值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学会宽容!”面对这样自私任性的孩子,我只得把他叫到办公室,回顾他打架的经过,分析错误的原因,为了让他学会与人相处,融入班集体,还进行现身说教:星期六早晨我去菜场买菜,被一个慌慌张张骑自行车的高中生撞倒了,那位中学生边说对不起边骑车扬长而去,我没有与他计较,旁边的一位熟人打抱不平地说:“现在的小青年真狂,我真想上去揣他几脚!”我赶紧劝阻道:“算了吧,跟一个学生过不去有什么意思,我又没受伤,何况他已经道歉了。”王超啊,遇事要替自己想也要替别人想,人们在生活中谁都可能出现因无心过失而伤害别人,要依据情况处理,如果事事斤斤计较,只会扩大矛盾,对人对己都不好,遇到这样的事就应当用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不就是一点橡皮,被碰了一下,占用你一点位置吗?能宽恕他人是一种美德,学习上要锱铢必较,做人切不可睚眦必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想想,如果我们做错事,无意中伤害了别人,难道不希望得到别人的谅解吗?经过我耐心说服教育后,我发现告王超状的同学少了,当同桌忘带了书本了,他能主动地与别人共用;当同桌过界了,他不再抓了,主动挪挪,真不方便时,很有礼貌地提醒对方让一让;上次为地震灾区捐款时,他主动地捐出l0元零花钱。
二、读思结合,教育学生学会读书。
第一,扎实学好课本知识。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教育比以往时期学科多,内容深、难度大,要使留守学生完成现阶段的学才任务,有一定的难度。除课前要认真预习,上课要专心听讲,按时完成各科作业外,及时复习所学的内容至关重要。为达到规定要求,我督促监护人要天天检查,可以问孩子:“今天老师都上些什么课?能讲给我们听听吗?”并要求孩子脱离书本讲。渐渐的,留守学生将会养成专心、动脑、守时的好习惯。
第二,培养课外阅读兴趣。在生活、学习中孩子们会有许多个为什么?如白天为什么有太阳,晚上为什么有月亮,桃树为什么先开花后长叶呀等等。学问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学贵有疑,为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探究欲望,不要急于告之答案,请拜读《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大全》吧!大人要经常带孩子逛逛书店,帮助孩子选择好的课外读本,交流读书体会。&&&&
第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孩子回家做完作业,要求孩子自查,大人复查,如有一处错误(真的不会做的除外)当天不准看喜爱的动画片或不给零食吃,在大人适当处罚后,孩子会意识到认真、细致的重要性,做完作业自觉检查的习惯会慢慢养成。本学期初由于我校开展了“成立班级读书会,营造书香校园”活动,学生看课外书的兴趣很浓,有的上课还在偷看《课外生活》、《小学生导读》等,但后来是走马观花,不动脑筋,上次期中考试作文题是《读××书有感》,看得认真的同学不仅能概括出书的主要内容,而且写出读后深刻体会;不认真的同学就傻眼了,如寄读在大姨家的留守学生陈明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只写了几句话,我问他为什么不多写点,他说无话可写。要使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如有“神”助。但是仅仅靠多读还是不够的,有人说,我读过许多书,就是写不出好文章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读书不能光图快,囫囵吞枣,要讲究学习效果,看时要动脑思考,要学会联想,不懂的要问,看过一遍后要回想一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我有什么收获,及时记下读书心得,这样读思结合,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
三、赏识、鼓励,教会学生学会做事。
现在的独生子女由于家长过份的溺爱和约束,使他们失去了锻炼的机会,抑制了生活的自理能力,孩子拿杯倒水喝怕烫着,孩子拿刀削铅笔怕伤着,孩子上学过马路怕轧着……这些小皇帝、小公主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会说不会干,眼高手低。我认为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着重从培养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入手,明确照料孩子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生活得舒适,更重要的是在照料中,教会孩子学会照顾自己,生活自理,懂得一般的生活常识,还能够为他人、为集体服务,处理班级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我班程玲玲同学是个名副其实的留守学生,我教她五年了,未曾见过她母亲一面,有事总是与她父亲联系,她父亲是给人开大货车的,早出晚归,有时长途运输几天几夜都不得回家,很是辛苦,可能也无暇照顾女儿。当我问及她母亲时,她总是说在新疆打工,再继续追问时,小小的她总是满眼泪水,那是对母亲一份沉甸甸的思念啊!在校她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她尊师守纪,勤奋好学,乐于助人,关心集体,热爱劳动,成绩优秀,连续五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在家她是个好孩子,没娘的孩子早当家,小小的年纪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买菜、做饭、洗衣、拖地、刷碗,整理房间等从不叫一声苦,不说一声累,总是乐呵呵的,一脸阳光灿烂的样子。有一次放学我在校门口遇见她,便邀请她去我家吃中饭,还风趣地说:“我可是你临时妈妈哟。”没想到她婉言谢绝:“谢谢!我会做鸡蛋炒饭!”她是个乐观、坚强、能干的孩子,我常常拿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的话来激励她:“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爹靠娘靠祖上,算不上英雄好汉。”由于她做事有板有眼,管理能力强,这学期一开学,我让她当劳动委员,她有些不乐意,我笑着开导她:劳动是光荣的,当劳动委员更光荣了。人类要是不会劳动,现在还住在原始森林里,吃生食,浑身长着长长的毛,多可怕呀!你这只小猿人成天不穿衣服在树林中蹿来蹿去。是劳动创造人类,你说劳动伟大不?听了我的话,她释怀一笑,此后,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是班主任老师最得力的助手!
通过“三会”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这些非智力因素往往是学生成长的关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把众多的留守学生培养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承担起教育、培养的责任!众人携手,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本电子书由E书联盟epub.book118.co;其一权谋残卷概况;权谋残卷是明代张居正所作的一部权谋类著作;智察卷一;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事虽殊,其理一也;筹谋卷二;君子谋国,而小人谋身;用人卷三;为政之道,在于辨善恶,明赏罚;事上卷四;事上宜以诚,诚则无隙,故宁忤而不欺;避祸卷五
本电子书由E书联盟制作
其一 权谋残卷
概况   权谋残卷是明代张居正所作的一部权谋类著作。 智察卷一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事虽殊,其理一也。惟善察者能见微知着。   不察,何以烛情照奸?察然后知真伪,辨虚实。夫察而后明,明而断之、伐之,事方可图。察之不明,举之不显。   听其言而观其行,观其色而究其实。   察者智,不察者迷。明察,进可以全国;退可以保身。君子宜惕然。   察不明则奸佞生,奸佞生则贤人去,贤人去则国不举,国不举,必殆,殆则危矣。 筹谋卷二   君子谋国,而小人谋身。谋国者,先忧天下;谋己者,先利自身。盖智者所图者远,所谋者深。惟其深远,方能顺天应人。   守之伐之,不如以德伏之。宜远图而近取。见先机,善筹划。   圣王之举事,考之于蓍(shi)龟,不如谛之于谋虑;炫之以武,不如伐之以义。   察而后谋,谋而后动,深思远虑,计无不中。故为其诤,不如为其谋;为其死,不如助其生。羽翼既丰,何虑不翱翔千里。   察人性,顺人情,然后可趁,其必有谐。   所谋在势,势之变也,我强则敌弱,敌弱则我强。倾举国之兵而伐之,不如令其自伐。   勇者搏之,不如智者谋之。以力取之,不如以计图之 。攻而伐之,不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或雷霆万钧,令人闻风丧胆,而后图之。  实以虚之,虚以实之,以其昏昏,独我昭昭。   人皆知金帛为贵,而不知更有远甚于金帛者。谋之不深,而行之不远,人取小,我取大;人视近,我视远。未雨绸缪,智者所为也。 用人卷三   为政之道,在于辨善恶,明赏罚。倘法明而令审,不卜而吉;劳养功贵,不祝而福。   贤者立而国兴;小人立而邦危。有国者宜详审之。故小人宜务去,而君子宜务进。   大德容下,大道容众。盖趋利而避害,此人心之常也,宜恕以安人心。故与其为渊驱鱼,不如施之以德,市之以恩。  而诱之以赏,策之以罚,感之以恩。取大节,宥小过,而士无不肯用命矣。   赏不患寡而患不公,罚不患严而患不平。赏以兴德,罚以禁奸。使下畏罚而利赏,下也;好德而恩进,上也。天下无不可用之材,唯在于所用。 事上卷四   事上宜以诚,诚则无隙,故宁忤而不欺。不以小过而损大节,忠也,智也。   不欺上,亦不辱君,勉主以体恤,谕主以长策,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外,天下称孝焉。荣辱与共,进退以俱,上下一心,事方可济。骄上欺下,岂可长久?   攻城易,攻心难。故示之以礼,树之以威,上也。  上怨报之以德,上毁报之以誉,上疑报之以诚。隙嫌不生,自无虞。事君以忠,不涓细流。待人以诚,不留小隙。   为上计,不以小惠,而以长策。小惠人人可为,长策非贤者不能为之。故事之以谀,不如进之以忠。助之喜,不如为之忧。   思上之所思,而虑其无所思;为君谋利,不如为君求安。思之深,而虑之远。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避祸卷五   廓然怀天下之志,而宜韬之晦。牙坚而先失,舌柔而后存。柔克刚,而弱胜强。人心有所叵测,知人机者,危矣。故知微者宜善藏之。   考祸福之原,察盛衰之始,防事之未萌,避难于无形,此为上智。祸之于人,避之而不及。惟智者可以识其兆,以其昭昭,而示人昏昏,然后可以全身。  君臣各安其位,上下各守其分。居安思危,临渊止步。故易曰潜龙勿用,而亢龙有悔。夫利器者,人所欲取。故身怀利器者危。   宜示之以无而去其疑,方无咎。不矜才,不伐功,不忘本。为人以谦,为政以和,守其常也。   有隙则明示之,令其谗不得入;大用而谕之小用,令其毁无以生。   不折大节,不弃小惠。进退有据,循天理而存人情,此所以为全身之术也。   必欲图之,勿以小惠,以大德;不以图近,而谋远。   恃于人者不如自恃。自恃者寿,自足者福。顺天应人,故常在。   自爱者重。危房不可近,危邦不可入。明珠必待识者,宝剑只酬壮士。   以贤臣而事昏主,危矣。故明主则谏,昏君则去。不去而隐于朝,宜也。知其雄,守其雌。事不可为而身退,此为明哲保身之道也。 度势卷六   势者,适也。适之则生,逆之则危;得之则强,失之则弱。事有缓急,急不宜缓,缓不宜急。因时度势,各得所安。   避其锐,解其纷;寻其隙,乘其弊,不劳而天下定。   势可乘,亦可造。致虚守静,因势利导。敌不知我而我知敌,或守如处子,或劲如脱兔。善度势者乘敌之隙,不善度势者示敌以隙。知其心,度其情,察其微,则见其势矣。   观其变而待其势,知其雄而守其雌,疲之扰之,然后可图。   势可乘乎?势不可乘乎?智者睹未明,况己著乎,惟在断矣。智无识不立,无胆不行。   为谋,所重者胆,所贵者智;胆智兼备,势则可为。   见宜远而识宜大,谋宜深而胆宜壮。军无威无以立,令无罚无以行。威慑之,智取之,胆胜之,则何敌不克,何坚不攻?正胜邪,直胜曲。浩然正气,而奸佞折。 功心卷七   城可摧而心不可折,帅可取而志不可夺。所难者惟在一心。攻其心,折其志,不战而屈之,谋之上也。   攻心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义,服之以威。   君子好德,小人好利。辨之羞之,耻之,驱之于德。   移花接木,假凤虚凰,谋略之道,唯在一心。乱其志,折其铎,不战自胜。   治不以暴而以道,胜不以勇而以仁。故彼以暴,我以道;彼以勇,我以仁;然后胜负之数分矣。   攻心之术多矣。如武穆用兵,在乎一心。乱之扰之,激之困之,俟之以变,然后图之。欲得之,先弃之;欲扬之,先抑之。畏之危之,其心必折,计然后可用。   虚予而实取之。示之以害,其必为我所用。欲得其心,莫若投其所好。君喜则我喜,君憎则我憎,我与君同心,则君不为我异。 权奇卷八   善察者明,慎思者智。诱之以计,待之以隙。不治狱而明判,不用兵而夺城,非智者谁为?   夫欲行一事,辄以他事掩之,不使疑生,不使衅兴。此即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事有不可拒者,勿拒。拖之缓之,消其势也,而后徐图。   假神鬼以立威,而人莫辨真伪。伪称天命,其徒必广。将计就计,就势骑驴,诡之异之,以伏其心。此消彼涨,此涨彼消,其理一也,不诡于敌而诡于己,己之气盛,敌气必衰。   意欲取之,必先纵之;意欲除之,必先骄之。然后乘其势矣。   敌强则弱之,敌实则虚之。弱之虚之,不我害也。   偷梁换柱,移花接木。妙手空空,弥祸患于无形。釜底抽薪,上楼撤梯,虽曰巧智,岂无大谋?   人构我,我亦构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反客为主,后发制人。   必欲使人为某事,威逼之,刑罚之,利诱之。由远及近,从小至大,循序渐进,然后可用。 谬数卷九   知其诡而不察,察而不示,导之以谬。攻子之盾,必持子之矛也。   智无常法,因时因势而已。即以其智,还伐其智;即以其谋,还制其谋。   间者隙也,有间则隙生。以子之伎,反施于子,拨草寻蛇,顺手牵羊。   彼阴察之,我明示之。敌之耳目,为我喉舌。借彼之口,扬我之威。 机变卷十   身之存亡,系于一旦;国之安危,决于一夕。唯智者见微知著,临机而断。因势而起,待机而变。机不由我而变在我。故智无常局,唯在一心而已。   机者变也。惟知机者善变。变则安,不变则危。   物必先腐而蠹生,事必有隙而谗起。察其由,辨其伪,除其隙,谗自止矣。   知机者明;善断者智。势可度而机可恃,然后计可行矣。处变不惊,临危不乱。见机行事,以计取之,此大将之风也。   将错就错,以讹传讹,移花接木,巧取豪夺。敌快我慢,以智缓之;敌强我弱,以计疲之。釜底抽薪,此消彼长。敌缓则我速,敌弱则我强。此亦机变也。   危在我,而施于人。故我危则人危,人不欲危,则必出我于厄难。 讽谏卷十一   讽,所以言不可言之言,谏不可谏之谏。谏不可拂其意,而宜恤其情。谏人者宜为人谋,不为己虑。   或激之勉之,以证其不可行也。谏不宜急而宜缓,言不宜直而宜曲。   嬉笑之中蕴乎理,诙谐之中寓乎道。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夫轻君之危亡者,忠臣不忍为也。 中伤卷十二   天下之至毒莫过于谗。谗犹利器,一言之巧,犹胜万马千军。   谗者,小人之故伎。口变淄素,权移马鹿。逞口舌之利剑,毁万世之基业。   或诬之以虚,加之以实,置其于不义;或构之以实,诱之以过,陷其于不忠。宜乎不着痕迹,欲抑而先扬,似褒而实贬。   随口毁誉,浮石沈木。奸邪相抑,以直为曲。故人主之患在于信谗,信谗则制于人,宜明察之。然此事虽君子亦不免也。苟存江山社稷于心,而行小人之事,可乎?   小人之智,亦可谋国。尽忠事上,虽谗犹可。然君子行小人之事,亦近小人,宜慎之。 美色卷十三   乱德则贤人去,失政而小人兴。国则殆矣。   美色置于前而心不动者,情必矫也。然好色不如尊贤。近色而远贤臣,智者所不为也。   孰谓妇人柔弱?一颦一笑,犹胜百万甲兵。   智者借色伐人,愚者以色伐己。   色必有宠,宠必进谗,谗进必危国。然天下之失,非由美色,实由美色之好也。   借美以藏其奸,市色而成其谋,千载之下,绵绵不绝。人主宜详审之。   圣贤事业,非大志者何为?故色贤之分,知其所取舍。是以齐桓晋文,犹为霸主;汉武唐宗,不失明君。
(西晋)杜预
卷一 敬强篇 世之强弱,天之常焉。 强者为尊,不敬则殃,生之大道,乃自知也。
君子不惧死,而畏无礼。小人可欺天,而避实祸。
非敬,爱己矣。智不代力,贤者不显其智。弱须待时,明者毋掩其弱。奉强损之,以其自乱也。示弱愚之,以其自谬焉。
卷二 保愚篇 人不知者多矣。知之幸也,不知未咎。
智以智取,智不及则乖。愚以愚胜,愚有余则逮。
智或难为,余则克之,得无人者皆愚乎? 上不忌愚,忌异志也。 下不容诈,容有诚也。上明而下愚,危亦安。下聪而上昏,运必尽。 言智者莫畏,畏言愚也。 卷三 安贫篇 贫无所依,不争惟大,困有心贼,抑之无恙。 不恶窘者,知天也。惰以致贫,羞也。廉以不富,荣也。 蹇以无货,嗟也。贵生败儿,贱出公卿。达无直友,难存管鲍。 勿失仁者终富,天酬焉。莫道苦者终盛,人敬矣。 卷四 抑尊篇 智尊者未必强,名实弗契也。霸者存其弱,胜败无常焉。 弱不称尊,称必害。强勿逾礼,逾则寇。
不罪于下,祸寡也。目无贵贱,君子也。心系名利,小人也。君子尊而泽人,小人贵而害众。
至善无迹,然惠存也。至尊无威,然心慑耳。
卷五 守卑篇 智人卑莫僭,赢马勿驰。草木同衰,威存其荣。 君不正臣谲,君之过也。上无私下谠,上之功也。
功过由人,尊卑守序,卑不弄权,轻焉。
宠不树敌,绝焉。陋不论道,暴焉。堪亲者非贵,远之不辱也。毋失者乃节,恃之者必成矣。 卷六 示缺篇 天非尽善,人无尽美。不理之璞,其真乃存。求人休言吾能。 悦上故彰己丑。治下不夺其功。君子示其短,不示其长。小人用其智,不用其拙。
不测之人,高士也。内不避害,害止于内焉。外不就祸,祸拒于外哉。
卷七 忍辱篇 智至辱非辱,乃自害也。至忍非忍,乃自谅也。君子不怨人,怨天也。小人不畏君子,畏罚也。君子小人,辱之可鉴焉。强而无仁,天辱之。弱而不振,人辱之。辱不灭人,灭于纵怒。大辱加于智者,寡焉。大难止于忍者,息焉。 第八卷 恕人篇 天威贵德,非罚也。人望贵量,非显也。恕人恕己,愈蹙(cù)愈为君子可恕,其心善焉。小人可恕,其情殆焉。不恕者惟事也。富而怜贫,莫损其富。贫而助人,堪脱其贫。人不恕吾,非人过也。吾不恕人,乃吾罪矣。 第九卷 弱胜篇 名弱者,实大用也。致胜者,未必优也。弱而人怜,怜则助。劣而人恕,恕则幸。庸而人纳,纳则遇。以贱为耻,其人方奋。以拙为憾,其人乃进。无依者自强,势所迫焉。贤以义胜,义不容恶也。忠以诚归,诚不输奸也。
止??学文中子 王通智卷一智极则愚也。圣人不患智寡,患德之有失焉。才高非智,智者弗显也。位尊实危,智者不就也。大智知止,小智惟谋,智有穷而道无尽哉。谋人者成于智,亦丧于智也。谋身者恃其智,亦舍其智也。智有所缺,深存其敌,慎之少祸焉。智不及而谋大者毁,智无竭而谋远者逆。智者言智,愚者言愚,以愚饰智,以智止智,智也。用势卷二势无常也,仁者勿恃。势伏凶也,智者不矜。势莫加君子,德休与小人。君子势不于力也,力尽而势亡焉。小人势不惠人也,趋之必祸焉。众成其势,一人堪毁。强者凌弱,人怨乃弃。势极无让者疑,位尊弗恭者忌。势或失之,名或谤之,少怨者再得也。势固灭之,人固死之,无骄者惠嗣焉。利卷三惑人者无逾利也。利无求弗获,德无施不积。众逐利而富寡,贤让功而名高。利大伤身,利小惠人,择之宜慎也。天贵于时,人贵于明,动之有戒也。众见其利者,非利也。众见其害者,或利也。君子重义轻利,小人嗜利远信,利御小人而莫御君子矣。利无尽处,命有尽时,不怠可焉。利无独据,远有兴衰,存畏警焉。辩卷四物朴乃存,器功招损。言拙意隐,辞尽锋出。识不逾人者,莫言断也。势不及人者,休言讳也。力不胜人者,勿言强也。王者不辩,辩则少威焉。智者讷言,讷则惑敌也焉。勇者无语,语则怯行焉。忠臣不表其功,窃功者必奸也。君子堪隐人恶,谤贤者固小人矣。誉卷五好誉者多辱也。誉满主惊,名高众之所忌焉。誉存其伪,谄者以誉欺人。名不由己,明者不自赞。贪巧之功,天不佑也。赏名勿轻,轻则誉贱,誉贱则无功也。受誉知辞,辞则得显,显则释疑也。上下无争,誉之不废焉。人无誉堪存,誉非正当灭。求誉不得,或为福也。情卷六情滥无行,欲多失矩。其色如一,鬼神莫测。上无度失威,下无忍莫立。上下知离,其位自安。君臣殊密,其臣自殃。小人之荣,情不可攀也。情存疏也,近不过已,智者无痴焉。情难追也,逝者不返,明者无悔焉。多情者多艰,寡情者少艰。情之不敛,运无幸耳。蹇卷七人困乃正,命顺乃奇。以正化奇,止为枢也。事变非智勿晓,事本非止勿存。天灾示警,逆之必亡;人祸告诫,省之固益。躁生百端,困出妄念,非止阻害之蔓焉。视己勿重者重,视人为轻者轻。患以心生,以蹇为乐,蹇不为蹇矣。穷不言富,贱不趋贵。忍辱为重,不怒为尊。蹇非敌也,敌乃乱焉。释怨卷八世之不公,人怨难止。穷富为仇,祢祸不消。君子不念旧恶,旧恶害德也。小人存隙必报,必报自毁也。和而弗争,谋之首也。名不正而谤兴,正名者必自屈也焉。惑不解而恨重,释惑者固自罪焉。私念不生,仇怨不结焉。宽不足以悦人,严堪补也。敬无助于劝善,诤堪教矣。心卷九欲无止也,其心堪制。惑无尽也,其行乃解。不求于人,其尊弗伤。无嗜之病,其身靡失。自弃者人莫救也。、苦乐无形,成于心焉。荣辱存异,贤者同焉。事之未济,志之非达,心无怨而忧患弗加矣。仁者好礼,不
本电子书由E书联盟制作
欺其心也。智者示愚,不显其心哉。修身卷十 服人者德也。德之不修,其才必曲,其人非善矣。 纳言无失,不辍亡废。小处容疵,大节堪毁。 敬人敬心,德之厚也。 诚非致虚,君子不行诡道。祸由己生,小人难于胜己。谤言无惧,强者不纵,堪验其德焉。 不察其德,非识人也。识而勿用,非大德也。
一部湮没久远的关于胜败荣辱的绝学,凡是按《止学》要旨去做的人,均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止学》系古藉专家马先生有关传统谋略学中最有价值的整理,它不仅是传统文化关于“止”之思想集大成者,而且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凡按本书要旨去做的人,均取得了令人侧目的成就。最著名的例子当属为政的曾国藩和为商的李嘉诚。清人曾国藩少时就深爱《止学》一书,他一生的作为和成就,处处都有“止”的烙印。而今人李嘉诚更是按《止学》的要义身体力行,甚至将“知止”二字高悬于办公室的醒目之处,终使其成为一代商界至尊。他们均是“知止”的范和“止学”的受益者,这从一个侧面告诉人们:《止学》的影响是深远的,任何人都不该忽视,成大事都尤其如此。   智极则愚也。圣人不患智寡,患德之有失焉。   【译文】过於聪明就是愚蠢了。圣人不担心自己的智谋少,而担心自己的品德有缺失。根本和枝叶的关系
才高非智,智者弗显也。位尊实危,智者不就也。大智知止,小智惟谋,智有穷而道无尽哉。   【译文】才能出众不是智慧,有智慧的人并不显露自己。地位尊崇其实充满危险,有智慧的人不恋权位。大智慧的人知道适可而止,小聪明的人只是不停地谋划,智计有穷尽的时候而天道却没有尽头。   谋人者成於智,亦丧於智也。谋身者恃其智,亦舍其智也。智有所缺,深存其敌,慎之少祸焉。   【译文】谋划别人的人成功在其智计上,也会失败在其智计上。谋划保全自身的人依靠其智计,也要舍其智计。智计有它缺欠的地方,谋略存有他的敌手,谨慎使用才能减少祸患。 矛盾,阴阳   智不及而谋大者毁,智无歇而谋远者逆。智者言智,愚者言愚,以愚饰智,以智止智,智也。   【译文】智慧不够却谋划大事的人只能失败,智计不知停止却谋求长远的人很难如愿。对有智慧的人说智慧,对愚蠢的人说愚蠢,用愚蠢来掩饰智慧,用智慧来停止智计,这是真正的智慧。   2 势无常也,仁者勿恃。势伏凶也,智者不矜。什么是可以依靠的?   【译文】势力没有永恒的,仁德的人不会依靠它。势力埋伏著凶险,有智慧的人不会夸耀它。   势莫及君子,德休与小人。君子势不於力也,力尽而势亡焉。小人势不惠人也,趋之必祸焉。   【译文】势力不要施加给君子,仁德不能给予小人。君子的势力不表现在权势上,以权势为势力的人一旦权势丧失势力也就消亡了。小人的势力不会给人带来好处,趋附它一定会招致祸害啊。   众成其势,一人堪毁。强者凌弱,人怨乃弃。势极无让者疑,位尊弗恭者忌。   【译文】众多的人才能成就势力,一个人却可以毁掉它。有势力的人欺凌弱小的人,人们怨恨他就会离弃他。势力达到顶点而不知退让的人让人猜疑,地位尊贵而不谦恭的人使人嫉恨。势的构成   势或失之,名或谤之,少怨者再得也。势固灭之,人固死之,无骄者惠嗣焉。   【译文】势力有时会失去,名声有时会遭诽谤,少发怨言的人能失而复得。势力一定会消失的,人终会死亡的,不骄纵的人才能惠及子孙。
  3 惑人者无逾利也。利无求弗获,德无施不积。   【译文】迷惑人的东西没有超过利益的了。利益不追求它就不能获得,仁德不施舍就不能积累。   众逐利而富寡,贤让功而名高。利大伤身,利小惠人,择之宜慎也。天贵於明,动之有戒也。   【译文】追逐利益的人众多但富贵的人却很少,贤明的人出让功劳但他的名望却有增高。利益大的容易伤害自身,利益小的能给自己带来实惠,选择它们应该慎重。天道贵在有其规律,人贵在明智有节,行动要遵守戒规。   众见其利者,非利也。众见其害者,或利也。君子重义轻利,小人嗜利远信,利御小人而莫御君子矣。 【译文】许多人都能看见的利益,就不是利益了。许多人都视为有害的东西,有的却是有利益的。君子重视道义而轻视利益,小人贪恋利益而远离信用,利益可以驱使小人而不能驱使君子。   利无尽处,命有尽时,不怠可焉。利无独据,远有兴衰,存畏警焉。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各类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行业资料、54处世七书等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课 珍惜无价的自尊 1.课本 P4...(1)选定几个你认为很有自信的人,说出他们在言谈、举止、为 人处世的方面的...  处事需要三分为己,七分为人。对朋 友需要三分率真,七分宽容。看的是书,读的是世界;沏的 是茶,学的却是生活;斟的是酒,品的却是艰辛。 ...  处世七书[《权谋残卷》《守弱学》《止学》等].txt*一篇一篇的翻着以前的的签名,那时候 、、 的签名有多幼稚就有多么的幼稚。 你连让我报复的资格都没有-...  读书的本质 应该是提高一个人的内涵和修养,做到知书达礼,通过读书克服愚昧走向文明。 孔子的论语中大量的篇幅讲的都是如何修身,如何处世做人,他认为只有修身才 能...  处事七方略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处事七方略: 1 无事不生事。2 有...择善人而交,得益一生; 择善书而读,才智双全; 择善言而听,明心亮眼; 择善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人要方处事要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