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从上海港博电器去台湾基隆港的太平轮 沉没 49一直到现...

[近代风云]转发:沉睡的太平轮
1949 中国版的泰坦尼克(转载)
/News-detail-item-3106.html沉睡的太平轮稿源:南方人物周刊
作者:本刊记者 卫毅 实习记者 乔芊 发自北京日期:这不只是那艘沉没之船的回忆,也是1949年那个特殊年份的回忆日,浙江舟山,太平轮海难生还者及遇难者家属共25人乘船出海,为61年前的遇难者海祭张典婉(图/本刊记者 梁辰)李昌钰也是太平轮事件的受害者王兆兰和丈夫,当年16岁的她,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古稀老人叶伦明老人在福州家中,墙壁上挂着他参加马拉松的照片太平轮纪念协会海祭团团长张昭雄展示他父母的照片,父亲在太平轮海难中逝世1949年11月,上海,带着大包小包行李的难民挤进了一艘准备开往浙江宁波的船上。这船原是美国海军的给养供应船倘若那些残骸仍在,它们在白节山海域的水底已经沉睡了63年。我们在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里,能看到北大西洋4000米海底钢铁坟冢的阴森内部,但在距离更近的舟山群岛,我们却无法得知水下场景。日,一艘叫太平轮的船在此沉没,约千人罹难,仅有四十多人生还。随着太平轮一起沉没的,除了人的生命,还有对未来的期盼。随后不久,两岸割裂,海难很快就被政治的忧惧所取代。一个时代都沉没了,谁还会在乎一艘船呢?两年前的5月25日,年长的幸存者和年轻的遇难者家属别着黄丝带,手捧白色菊花,来到这片海面上,面朝白节山灯塔方向默哀,祭奠沉入深海的亲人和一个远去的时代。60年过去,这起死了上千人的海难,没有多少人问津。来自台湾的张典婉是这次海祭的发起人。12年前,她开始收集关于太平轮的点滴。我在张典婉的办公室呆了大半天。在等待采访的时候,她给我吃了一种台湾带来的甜点。那些被一艘沉船划分两岸的亲朋再次吃到对岸的甜点时,几十年就过去了。2005年,张典婉到上海档案馆查阅关于太平轮的资料。当她看到一捆捆被灰尘覆盖的“民国三十八年”纸页时,非常激动,“这么多年,没人碰过。”2000 年,张典婉的母亲司马秀媛离开人世。她当年乘坐太平轮从上海来到台湾。整理母亲遗物时,张典婉发现了父母在上海的身份证,记录着沪上生活点滴的记事本,和一本写满朋友电话住址的通讯录。这些物件被锁在抽屉里,张典婉之前从没见过。她大哭了一场。“母亲一直在讲太平轮的故事,可是我那时候太年轻,不能体会。” 四十出头,已是两个小孩母亲的张典婉决定要写下太平轮和母亲家族的故事。在收集家人故事的时候,她发现了更多人的故事,这本叫《太平轮一九四九》的书中,有音乐家、军人、商人、报人、公务员、职员……他们的命运在一场旅途中被改变。起航,死亡的旅程年逾九十的叶伦明坚持长跑几十年,曾经是香港最年长的马拉松长跑选手,他是太平轮海难的幸存者。张典婉在车水马龙的铜锣湾地铁站口第一次见到叶伦明后,叶对她说:“我要为他们而跑。”叶伦明所说的“他们”,是日与他在太平轮上一块晚餐的朋友。那天是小年夜,第二天便是除夕。当天下午,上海黄浦码头吹着寒风,日光昏沉。人们提着大包小包,挤着登船。太平轮停靠在忙乱的码头里,农历新年之前,这是驶向台湾的最后一班轮船。一个个木箱被陆续抬上了船,里面装着运往台湾的杂货、国民党史料、金融机构的账册报表,和工商企业经营往来的资料,近六百吨钢筋也被拖进船舱。船吃水很深,船身倾斜。“我看到船都歪了,不敢坐,就把船票卖了。”一位姓施的女士多年以后向张典婉回忆。船票不便宜。国共内战后期,船票不再是票面价,多用黄金直接交换。更多的人一票难求,想趁乱挤上去。由于进货延误,原本上午要开的船,直到下午4点半才离开上海。南京国立音乐学院院长吴伯超来到黄浦码头的时候,船票已经卖空。他从南京赶来,准备乘船去台湾,和妻女一块过年。自从进入1948年之后,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相继打响,战火遍地。吴伯超的妻女已经提早赴台。“父亲担心战乱影响音乐学院师生安全,极力向当时教育部长朱家骅建议,将音乐学院迁到台湾。”吴伯超的女儿吴漪曼说。吴伯超在码头上遇到了太平轮的三副,他们之前认识,看到吴教授无票可买,三副慷慨地把自己的床位让给了他。当年曾经服务于海员工会的任钦泓回忆:只要与船上工作人员熟识,便容易无票上船。在上海保存的法院档案显示,在太平轮所有者——中联公司提供的名单里,正式登记的乘客是508名,但是,还有很多人没有登记,通过各种方式上了船,乘客实际超过千人。2004年,张典婉在上海一家餐厅吃饭时,偶遇作家白先勇。她告诉白,自己正在拍关于太平轮的纪录片。白指着正在餐厅里吃饭的一位客人说:你应该采访他。这位吃饭的客人是现任香港城市大学教授郑培凯。他当时还是婴儿,其家人准备迁往台湾,买了1月27日太平轮的船票,但他吐奶严重,母亲为此烦心:这么长的海上航行,该如何是好。此时,恰好所托之人及时帮他们买到了飞机票,于是没上那艘“死亡之船”,而是改乘飞机前往台湾。“来了台湾,妈妈对我特别好,常说还好我吐奶,救了全家。可是如果我调皮,惹得她心烦,她就说:都是你!如果坐那艘船沉了,现在一了百了!”郑培凯说。随着国民党军队在国共战场上的连连失利,蒋介石已经为南迁作好了筹划。1948年,故宫那些价值连城的国宝和中央银行的大批黄金,开始秘密运往台湾。上海出海口施行宵禁,但大多数船只无视此规定,包括太平轮。太平轮驶出港口不久,黄昏旋即转为黑夜。为躲避军方可能的拦截,如同其他夜航船一样,太平轮一路不点灯不鸣笛。为赶时间,还改了航线。在太平轮厨师张顺来的记忆里,这天晚上海象极佳:无风、无雨、无雾。毕竟是小年夜,一顿像样的晚餐更能增添节日气氛。太平轮管事顾宗宝登船前,采购了丰富的食材:培根、沙鱼、海参、干贝、冬笋……各类酒水饮料也很充足。与此同时,另一艘船——建元轮也在没有星光灯火的黑暗中行驶,这艘益祥轮船公司的货轮从另一端——台湾基隆港出发,满载木材与煤炭,朝着上海方向驶来。船舱里,乘客与船员吃喝打牌,兴致浓郁。因为第二天就是除夕,许多人期待下了船便可以和家人团聚。叶伦明在为大伙儿盛米饭,他与几位熟识的好友在一张桌子上吃饭,晚餐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在海的另一头,许多人在等待。不到10岁的李昌钰,与兄姐一起玩耍,父亲已经有些时日未见,小孩们颇为想念,他们在院子里用石头摆出了“父来公园”几个字。他的父亲李浩民登上了当天的太平轮。李浩民是江苏如皋人,家中世代经商,发迹后,转往上海,从事石油及百货生意。1947年,看到时局莫测,他让家人先去台湾,自己留沪。晚上11点5分左右,太平轮在海面上已经航行了将近6个小时,晚餐的欢愉时光已过,大部分乘客已经入睡。此时,李述文在船舱里听到“砰”的一声,接着有铁链放下的响动,他觉得不对劲,走出船舱一问,才得知,太平轮与迎面驶来的建元轮发生了撞击。生还者徐志浩事后讲述:“太平轮与建元轮,都是晚上夜行,熄灯急驶,太平轮大副当天已喝醉,交由三副掌舵,三副忘记调舵,等发现建元轮迎面而来,提醒挂灯鸣笛已经来不及了。”被撞的建元轮很快沉没。结实一些的太平轮,并没有马上意识到情势的险峻,继续前行。很快,有乘客发现船的下舱进水情况非常严重。得知此状况,船长下令开足马力,试图让太平轮朝最近的海岸驶去。沉没,冷酷的冰海一切已无时间扭转。海水涌进船舱的速度快过了太平轮行驶的速度。在叶伦明的回忆里,仅仅几分钟之后,太平轮就开始下沉,忙乱的声音和凄厉的哀号开始在海面上响起。“两船相撞时,没有即时放下救生艇,放下后,也没人割断绳索逃生。”徐志浩回忆。国防部参谋少校葛克所在的船舱已有海水涌入,他和妻小赶紧登上甲板,想上救生艇,但上面已经挤满了人,根本进不去。船身右侧就要沉入水里,葛克抱着女儿和大儿子,妻子抱着小儿子,紧紧拥抱在烟筒旁。一股海浪掀来,葛克掉进海里,妻儿都不见了。他连呛好几口水,挣扎着浮上海面,爬到一块木板上。随后又来了两个人,三人背靠背坐在板上,下身浸在海里。每一块漂浮物都成了救命的稻草。葛克看到,有人掏出枪,迫使别人让出自己的木板。“有人心肠很坏,自己放了小艇,也不愿搭救别人,就往前冲了。”回忆至此,叶伦明仍然非常愤怒。“落水恐惧,已足使人精神受极大威胁,而天气冷冻之严酷,直可使活人冻僵,身穿衣裤,全部湿透,加以酷冻,身如贴冰,浑身发抖,牙齿互撞不已。”这是李述文的描述。人们抱着各种物品,泡在冰冷的海水里等待着,夜晚显得过于漫长,很多人撑不住了,沉入水中。直至天明之后,他们隐约看见一艘轮船从远方驶来,用尽力气大声呼救。当时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得救的有36人。根据张典婉的调查,在这36人名单之外,又发现了几名幸存者,达到了四十多人。大部分的人没能获救,这个数字在千人左右,和泰坦尼克号的遇难人数相差不多。“我们是否愿意去体会,那一艘永远抵达不了目的地的轮船上,其实有着比电影《泰坦尼克号》更真实、更动人的事情发生着呢?”张典婉说。白先勇写过小说《谪仙记》,里面有一位叫李彤的小姐,父母因太平轮沉没而遇难,她的命运因此而改变。谢晋把《谪仙记》拍成了电影《最后的贵族》。吴宇森正在筹拍的电影《太平轮》就是以太平轮海难为故事原型,搁浅的拍摄计划在2011年重新启动。日,太平轮纪念协会成立,不时有遇难者家属打电话给张典婉。有一天,一个电话打过来,电话那头的声音停了很久,然后说:我是生还者。这让张典婉非常兴奋,在此之前,叶伦明是她惟一能采访到的生还者。给张典婉打电话的是王兆兰,她是官方名单里年龄最小的幸存者,当年16岁,也是仅有的两名女性幸存者之一。王兆兰的母亲、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全部罹难。沉船后,王兆兰在海上漂了一夜,身体已经冻僵。“不知道什么时候,妹妹的手松开了,弟弟也不见了,我被人拉到木箱上,呆呆地看着海,清晨太阳出来了,有艘船经过,大家说,喊哪!喊哪!我喊不出来……”王兆兰记得,在救起落水者的澳大利亚军舰上,军人们给她分发了热汤热茶,把湿透的衣物拿去烘干,让她认领物品。王兆兰不懂英语,请了另一名获救的女性周侣云帮忙沟通。周侣云在一篇文章里写过自己落水时的感受:“我只觉得身体往下沉,可以听见水从耳边滑过的呼呼声响,好像身体被夹在什么东西里,水不断从嘴、鼻、耳里进入肚子,我一时想着什么都完了。但是我感觉在海水里淹死太难受了,这样死太不值得,我宁愿死在炮火里或实验室里。”徐志浩则写道:“我看见用手巾满包着的金条,在他们全身只剩一只头在水面时,这时价值百万金圆的金条,也都不再恋情地被送到了海的怀抱里!什么都在这时成了废物,只有生命是最宝贵的!大家都为着自己的生与死做最后的挣扎!”落水后的徐志浩看见一只大木箱,上面坐着有四五个人,他便奋力游过去,马上就要碰到木箱时,他被一脚踢开。他最后找到了一只小浮筒。随后,有3人在向他求救,他拉起了其中两人,第三人则沉入海中。“如果社会人士再没有对航行事件深切的注意和追究,那么更悲惨的故事,我们还会有机会听到的。”这是徐志浩在海难后发出的呼吁。张典婉在上海档案馆调出了日葛克给法院的证词,上面写道:“我觉得船公司不守时间,是最大的错误,船上管理不得当,救生艇不能利用救生,反而与船同时下沉,载重逾重,全船无一空地,非货即人,因此加速下沉,这次许多人死于非命,中联公司当不能脱卸责任。”太平轮隶属中联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群浙江宁波同乡集资兴办的轮船航运公司,蔡天铎是股东之一。他的儿子、台湾著名主持人蔡康永在《我家的铁达尼号》一文中写过:“所谓‘我们的轮船’,其实是几十年前,爸爸在上海开的轮船公司的船。这家公司所拥有的轮船当中,最有名一艘,叫做‘太平轮’。”太平轮原是二战中美军的军备运输船,单层底舱,船体单薄,设计时预备迅速报废,并不作长期使用。在搭乘过太平轮的人的记忆里,它像一个黑黝黝的洞。1949年前后,大批国民党官员和民众从大陆前往台湾,前后迁徙总人数达到200万。以运送商旅来客为主的太平轮被视作逃难船,自1948年7月起,航至日沉没为止,太平轮共行驶35趟。当时,像太平轮一样往返于上海与台湾之间的海船数量可观,有几十艘之多。中联公司之外,中兴、海鹰、平安、复兴,都是规模庞大的轮船公司,在国共内战时被调拨为军用船或运输船。由于国共时局日趋紧张,千人殒命的太平轮海难责任追究被政治大潮淹没,匆匆结束。最终的处理结果是,中联公司抵押了两艘轮船,向遇难者家属进行赔偿。但是所赔金额不尽如人意,中联公司以破产收场。太平轮海难4天后,历时3个月的平津战役结束,共产党军队占领北平,蒋介石辞职,李宗仁成为代总统。李宗仁提出的“划江而治”方案被共产党方面拒绝,和谈破裂。4月20日,共产党军队发起渡江战。4月23日,青天白日旗从南京总统府上空飘落。5月20日,台湾省主席陈诚宣布台湾地区进入“戒严”状态。10月1日,共产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升起了五星红旗。等待,遥远的彼岸2009年下半年,台湾的图书排行榜上有3本畅销的回忆录。8月份上榜的是齐邦媛的《巨流河》,9月份是龙应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10月份是张典婉的《太平轮一九四九》。3本书占据了排行榜前几名的位置。张典婉在她的办公室里谈起了她对这些同类书籍的阅读感受。她对台湾大学教授齐邦媛非常敬重。“我觉得她就是一个历史的缩影。”齐邦媛也有着关于太平轮的回忆。1月27日的夜里,太平轮在海上航行时,齐邦媛与丈夫罗裕章在等待。第二天,他俩到达基隆港。他们是去接《时与潮》的总编辑邓莲溪。《时与潮》杂志由几位东北青年在1938年创办,是一本介绍国际状况的刊物。担任杂志社社长的齐世英是齐邦媛的父亲。当天,与邓溪莲一起登上太平轮的还有辽宁省主席徐箴一家。在《巨流河》中,齐邦媛这样写道:“我们一大早坐火车去等,到九点却不见太平轮进港,去航运社问,他们吞吞吐吐地说,昨晚两船相撞,电讯全断,恐怕已经沉没。太平轮海难,前因后果至今六十年仍一再被提出检讨,我俩当时站在基隆码头,惊骇悲痛之情记忆犹如昨日。”那个早上,李昌钰没有等到父亲的归来。太平轮沉没消息传来后,李昌钰的母亲雇用飞机到失事海域寻找,最终未果。父亲意外离世,李家断了经济来源,迅速衰落。从未工作过的李昌钰母亲,开始找活谋生。她靠给人帮佣维持生计,供几个子女上学读书。高中毕业之后,李昌钰原本考上了海洋大学,但他发现警官学校不用交学费,为了给家庭减轻负担,他于是改考警校。这次学业选择上的决定,让李昌钰日后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刑事鉴定专家。他参加鉴定过的案件我们耳熟能详:肯尼迪暗杀案重审、辛普森杀妻案、克林顿拉链门、“9·11”遗骸鉴定……李昌钰应邀回台湾为陈水扁“三一九”枪击案作鉴定的时候,张典婉找到他,进行了关于太平轮往事的采访。李昌钰非常感慨,“如果不是因为太平轮事件,父亲过世,我后来就不会去念警校,也不会走上刑事鉴识这条路,也许就与父亲一样,选择当一名商人吧。”乘坐那趟太平轮的人,还有已故香港女首富龚如心的父亲龚云龙,他当时供职于上海某英资油漆厂。龚如心的弟弟龚仁心曾在公开场合说过,父亲死于太平轮船难,四姐弟妹从此与母亲身处逆境,互相扶持。许多人都没有等来自己的亲人。在基隆码头等船的,还有黄似兰的姨丈。黄似兰还记得,姨丈从码头回来后,并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姨丈对她说:你妈妈的船,因为风浪,漂到菲律宾了。1950年,家人为了争夺黄似兰母亲的遗产,决定让年幼的黄似兰回大陆。于是,黄似兰告别台北,经过香港,回到了外公、外婆在广州的家。那年她才8岁。在广州,黄似兰参加小学二年级的插班生考试。黑板写着的考题,对于刚从台湾来的黄似兰而言,实在太难。比如其中一道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领袖是谁?“我在台北念书时,教室黑板上面挂着蒋介石,可是现在这个是谁,我不知道。”黄似兰说。还有一道题:国家是谁当家作主?答案是:人民。黄似兰没能写出正确答案。她没有通过考试,第二年才入学。进入学校以后,她被同学骂是“台湾来的特务”。将近30年的各种运动,她都逃不了被“修理”的命运。“我被人歧视,被人遗忘,被人轻薄,被人把头按在地上磕碰,被人忽然从梦中掀起被子打翻在地上拳脚相向……如果我的母亲还在,她一定会在人生的道路上陪伴着我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台湾基隆港立有一块太平轮纪念碑。如今定居澳门的黄似兰,心中一大愿望是,去一趟基隆,在碑前鞠一躬。叶伦明是佛教徒。直到今天,他仍然坚信,是菩萨保佑,才让他活了下来。他清楚地记得,在海上漂浮,彻骨的冰冷,快要不行时,“一抬头,一位白衣服的人在我头上向我吐口水,我就醒了。想再看看他,他已经到前面去了,我觉得这是观世音菩萨显灵了!他救了我。”死里逃生的叶伦明给在台北的妻子写了封信,被退了回来。此后两岸封锁,叶伦明和父亲留在上海,与台北的妻子兄弟再无联络。1980年代,大陆改革开放,叶伦明移居香港。此时他才知道,妻子早在沉船次年就改嫁他人,这成为他最不愿提及的往事。几十年间,他靠做手工卖衣物度日。他说自己习惯了一个人,跑步让他不孤独。星云大师在其著作中提及“因缘”时,曾以太平轮为例子,他原本也要登上那班轮船:“记得刚要来台湾的时候,正逢国共战争风云紧急,许多人举家南逃,甚至因向往台湾而离乡背井,飘洋渡海。当时太平轮数千人的死难,轰动一时,我因为时间匆促,赶不及搭上那班轮船,而幸免一劫。如果快了一时,沉没海峡的冤魂或许也有我的一份。想到因为没有赶上的‘因缘’,让我与死神擦身而过。在庆幸之余,经常觉得人生在顺、逆‘因缘’之中流转不停,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支配着我南北流亡,东西漂泊。”回忆,历史的温度在张典婉新书《太平轮一九四九》的北京发布会上,姜思章来到了现场。姜思章出生在舟山群岛岱山县,太平轮沉没那天的事情,他仍历历在目。除夕将至,舟山外出的渔船原本应该早早归来。“可是这年,我家渔船迟迟未归,家人正担心时,渔船于除夕时返回,父亲进门后说,在返航途中,见海面漂浮货物、木材及落海之人,他和船员合力救起数人。”大时代的沉没,波及的不只是一艘轮船。姜思章原本还庆幸,在舟山这样的小渔村里,可以躲避战乱,守得相对的平静。可是,次年,在舟山大撤退中,姜思章在上学途中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壮丁”,运往台湾,连跟父母说一声道别的机会都没有。30年之后,他身穿“想家”的T恤,走上台湾街头请愿,发起了“老兵返乡”运动。在《太平轮一九四九》新书发布的同时,张典婉在一些场合也播放了凤凰卫视和台湾民进党合资拍摄的纪录片《寻找太平轮》。纪录片拍摄于2004年至2005年之间。张典婉参与了其中的采访。纪录片之后是书的写作,这个采访过程更为艰辛。一次,张典婉跟受访者约好在美国见面,等她到了洛杉矶,对方却拒绝采访,电话从此再也打不通。一些人听清她的来意,马上拒绝,摔门、摔电话的情况都有。因为纪录片涉及党派资助,张典婉在身份和动机上也常常被猜忌,“你是哪个党派来的,你是来卧底还是干嘛的?”她觉得委屈,“我跟民进党一点关系也没有。对我而言,我原本只是想写我的家族故事。”“太平轮沉了!还好我没坐那班船,我才能坐在这里!那时候,要上船了,我拎了一个随身箱,抱两条狗,我喜欢狗,不能把它丢下呀!”这是张典婉的母亲经常给她讲的话。她的母亲把那两只狗叫作太平狗,没有孩子之前,它们是她最亲密的伙伴。张典婉曾经是记者,尽管已经转行多年,但她还是喜欢写作,她得过两届《联合报》文学奖。“在台湾,关于历史的书籍已经越来越少人写,台湾的出版市场都是些翻译小说,或者是很轻松的男女爱情故事,流行文化为主。以我的性格,还是想写那个年代的故事,太平轮本来是为我母亲而写,这是我的一个心愿,也是为1949那个年份做一个符码的连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我不用‘政治正确’来说。我看到一本书上说,历史是没有颜色的,只有温度。这蛮适合诠释1949年的。”“1949年是什么温度呢?”我问张典婉。“极冷又极热。但是我宁可相信,当太平轮航向台湾的时候,他们想象的是一个温暖的南方岛屿。”张典婉说,“在一个大时代里,他们是因意外而死的冤魂,他们一辈子到不了台湾的岸边。”回到日的上海黄浦码头,在故事的开头,不是所有人都像吴伯超那般“幸运”,在买不到票的情况下,还能遇到一个好心让出床位的三副。临行前,吴伯超给在台湾的女儿发了一封电报:“要到台湾来了,与你们一起过年。”遗憾的是,这封电报里的愿望,至今没有实现。(感谢张典婉女士对此文采写的帮助,文中许多资料来源于她所著《太平轮一九四九》)
时代的悲剧,让人欲哭无泪!
大家还在看1949年春节前的“太平轮”沉没事件
日 15:10 | 作者:徐忠友 | 来源:
  1949年春节前的&太平轮&沉没事件
  徐忠友
  期09版
停在码头上搭客装货的&太平轮&。&
&太平轮&事件的部分幸存者
这张五分钱上的图案据说就是&太平轮&
  春节,是一个合家团聚的欢乐佳节。然而,在60多年前的一个春节前夕,在浙江舟山海域却发生了一个特大海难,那就是让世人震惊的&太平轮&沉没事件。
  2014年12月,著名电影人吴宇森导演的贺岁片《太平轮》在中国各地影院上映,这一事件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脑海和视野当中。
  本文作者查阅了当年的浙江《东南日报》相关报道,力图还原那场特大海难&&
  内战是&太平轮&沉没的根源
  解放战争后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发起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解放了东北、华北大片土地,国民党政府南迁广州,最终退到台湾。一些军政官员、商界大佬、社会名流便携家带口,准备搭船逃往台湾。
  说起&太平轮&,还有一番复杂的来龙去脉:1946年,当时的轮船招商局(性质是国有企业)从美国打包购买了19艘大游轮,每艘17万美元,还附带送货上门,大举杀进航运业。一夜之间,上海滩就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航运企业好几十家,就连汤恩伯、杜月笙等也插上一脚。
  &中联轮船公司&靠着与陈仪及轮船招商局总经理徐学禹(徐锡麟之侄)的浙江同乡情谊,得到了&太平轮&、&华联轮&等3条船,做起了航运生意。&中联公司&的后台老板是周曹裔、龚圣治、蔡天铎、马世燧和周庆云5个浙江宁波老乡,其中一个股东蔡天铎,就是台湾电视节目《康熙来了》、《今天不读书》、《爱的故事》的著名主持人蔡康永的父亲。
  1920年下水的&太平轮&,原是美军的一艘军备运输船,载重量为2050吨。在美军使用期间,船身已经被改装得轻巧单薄。日开始,由&中联公司&以每月7000美元的租金向太平洋船坞公司租用,往返于上海和台湾基隆之间。
  在&太平轮&运行初期,主要是运送往返上海与台湾基隆的公务人员、眷属、商人、游客等。在日至10月26日之间,&太平轮&还临时为国民党军队征用,在辽沈战役中作为补给船,运送过国民党军人和伤病员,还有食品、武器、弹药等。
  随着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太平轮&又成为一艘&逃难船&,至日最后一班,&太平轮&共行驶了35个航班,运送上万人员,还有枪炮弹药、坦克车和黄金、珠宝、文物等。
  可以说,由于承载了那段历史聚合在一起太多不堪重负的东西,最终使得&太平轮&不太平,迎来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大海难。
  不堪重负的&太平轮&
  当时,上海有多家航运公司都有船开往基隆,但临近春节,其他船都不开了,&太平轮&成了春节前开往基隆的最后一班船。
  &太平轮&出事前的最后一趟航行原定的开航时间是日。因为1月29日就是大年初一,去的人想到台湾过除夕之夜,船员也想早一点赶回来与家人团聚。轮船开往基隆一趟大致需要两天三夜60个小时,如果1月26日起航尚可在年前抵台过除夕,所以有些人早早买了26日的船票。
  &太平轮&一共设有一、二、三等船舱,分设在船体的三层,实际座位只有508个,所以有姓名等基本登记的乘客也只有508位。
  许多乘客在1月26日就拿着船票,带着家人或行李来到上海外滩的码头,准备登上&太平轮&。然而,船方却不让乘客上船,只是告知:&本轮因故延期至1月27日上午起航,请乘客改日再登船。&
  延期开船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因为这趟船是春节前上海开往基隆的最后一班船,想搭乘的人很多,因核定的船票已经卖完,于是有的人就找门路、托关系,甚至拿出金条以高于原票价数倍甚至十多倍的价格,以求购到一张船票。而有些人则由于地位高、名气大,通过托关系或找门路就直接上船,使船上的乘客加上船员猛增至近千人(其中有票乘客508人,船员124名,无票者约300多人)之多。人一多拖拉的时间就长,船方一时难以安排舱位和开船时间。
  二是&太平轮&不仅要拉人,还要运货。&中联公司&的运输合同上记录的东西除了《东南日报》的100多吨货外,还有中央银行秘书处等单位的重要卷宗、文卷及账册231箱,业务局账册525箱,上海各金融机构的保险册、信用状、报表等1317箱,甚至还包括一辆陈果夫的别克轿车。而那些跟客人随行的货,也是门类众多,数量不少。如有往来商行为台北迪化街商铺准备的南北货和中药材,有铁丝、洋钉、小五金,还有北京荣宝斋的玉器、书画、珠宝等,都要一件件装上船。
  三是有些船员也不愿意在春节期间出海,因为这样他们与家人无法团聚,他们要求过了春节再开船,怠工了几个小时。
  时间延迟到日下午两点,由于各方面情况复杂,沟通非常不便,等协调得差不多了,已经到了傍晚。看看人都上船了,货也装好了,但此时&太平轮&船舱的水位线已经很低,船上甲板已与码头齐平,人可以直接爬上船甲板。
  主要的原因不仅是人多,而且有一批钢筋大大超重了,当钢筋装了150吨时,船的载重量就已超过了。因此船长要求停装,但因船运公司此前已收了600吨的运费,只好硬着头皮装上去。结果使轮船累计载重量高达2700多吨,足足超载了650多吨。
  &建元轮&不到一刻钟就沉没了
  直到傍晚6时一刻左右,&太平轮&才吊起铁锚,徐徐离开码头,沿着黄浦江向吴淞口方向驶去。
  当时天色已渐渐转暗,但&太平轮&船长既不让开灯,也没有鸣笛。因为自解放军逼近长江时,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1月5日就发布了《关于在戒严期间的水上宵禁令》:每天下午6点到次日早晨6点不准在海面航行。&太平轮&在晚上6点多钟开船,已属违反&宵禁令&了。如果又开灯、又鸣笛,大摇大摆地往前开,说不定就要被水警拦下来,轻则罚款,重则扣船不让走了,所以只好不声不响、偷偷摸摸地往前走。
  &太平轮&还算顺利地出了吴淞口,就到东海的海面上了。船长下令开足马力,加快航速向浙江舟山方向驶去。当晚正是春节前,轮船里准备了许多年货,有酒有鱼肉有水果,供乘客买和船员们享用。没想到船员们几杯酒下肚,有些人就神魂颠倒了,有的人擅自脱离工作岗位,还有的人躲到角落里打起了瞌睡。
  灾难正一步步地向&太平轮&逼近,而船舱中的乘客也没有觉察到什么,有的甚至还沉浸在欢乐之中,但这种欢乐很快就要结束了。
  时针指向1月27日夜11时45分,当&太平轮&行驶到舟山群岛附近洋面时,在抵该海域的白节山(此山是座仅有0.5平方公里的小岛,最高海拔120.7米,并建有灯塔,因山上盛产中药白术而得名)附近时,虽然海面上无雾无风、浪也不大,但&太平轮&竟鬼使神差般地与由基隆载货来沪的&建元轮&相遇,在双方没有亮&应急灯&和鸣&警示笛&的情况下,突然&轰&的一声发生激烈互撞。
  &建元轮&属于益祥轮船公司,1919年由挪威厂家建造,是中新纱厂总经理荣鸿元买来用以做运输生意的,一直往返基隆上海运输物资。就在刹那间,载着2700吨煤炭、木材的&建元轮&被&太平轮&呈丁字形拦腰撞进一个大窟窿,海水&哗&地向船舱内倒灌。
  &建元轮&被撞后,船员们纷纷跳水向&太平轮&求救,由于是载重船下沉很快,&建元轮&不到一刻钟船就全部沉没了,船上有72名船员被海水溺毙,只有一位三副和一名炊事员被救至&太平轮&上。
  &太平轮&也跟着沉没了
  &太平轮&本是有抢救事故的条件和机会的,在事故发生后,附近有艘&盛京轮&曾收到&建元轮&发出的求救信号,并询问&太平轮&是否需要救援?但事发后回到驾驶舱的&太平轮&船长的回复是&没事了&。&盛京轮&便开走了,等于错失了一个机遇。
  特别是&太平轮&上挂有10多艘救生艇,本来放下来可自救数百名乘客。也许是大家心里慌了,竟没有一艘被船员或乘客放下。在前舱沉没后10分钟,船的左侧也开始下沉。当时救生艇上挤满了想逃生的乘客和船员,但却没人想到割断绳子&&
  不想,&太平轮&急解救生艇不成,船长发觉舱内也已经进水,便以全速向附近一个小岛驶去,但此时船身已渐向右侧倾斜,船速也越来越慢。更要命的是船上突然发出&轰&的一声巨响,原来是锅炉发生了爆炸,有的人被气浪冲进海里,也有的人赶紧跳海逃命,但绝大多数落水者均因当时天寒而冻死或溺毙。
  最后的结果是,在&建元轮&沉没45分钟后,&太平轮&也于1月28日0时30分跟着沉没了。
  海难发生后不久,一艘名为&华尔蒙哥号&的澳大利亚军舰刚好路过此海域,他们见状立即投入救灾,并救起35名(30男5女,30名男性中包括2名&建元轮&船员)乘客,但有一位女性因体力不支死亡。
  1月28日凌晨3时许,由海岸电台转发了&太平轮&出事前发出的最后呼救,但时值戒严期间,&中联公司&只好延迟至早上5时后才进行营救探查工作,他们向军方借用一艘登陆艇,于1月28日上午驶往出事海域;当天下午1时30分,公司又向&中央航空公司&租用飞机一架,派员飞至出事地点,但因水深浪急,登陆艇在白节山灯塔附近四处兜查达5小时之久无果,包机也在该处上空低飞观察2个多小时,只见海面上有一层黑色燃油漂浮水面,毫无遇难者迹象,只得返回上海。
  最后官方发布这次海难事故的获救人数是36人,有932人遇难,损失极为惨重。
  赔偿执行非常困难
  &太平轮&沉没的事件发生后,在亚洲甚至在世界航运界都是一个大事件,让很多有关的人与无关的人都感到很痛心。
  对这起让世人震惊的大灾难,许多媒体都作了报道和评论。其中《大公报》在《轮船失事原因》一文中分析:造成此次灾难的原因首先是抗战胜利后轮船大量增加,船员素质低下,仅持准考证就可驾船;其次船运公司不注重救生设备,&中联公司&的华联轮10条救生艇有9条漏水&&
  浙江《东南日报》在《太平轮事件的社会因素》社论中更是认为:&这次事件的原因很多,第一是不负责,无纪律。在现今社会上早已成了风气,一般心理上说人命如儿戏是一个基本原因&&社会的缺乏进步与没有秩序皆由于此,于是贪污、昏聩、敷衍、草率、凌乱、暴戾之气,搅成了一团,太平、建元二轮的驾驶人员只要有一方面能够兢兢业业,就不致造成如此巨祸&&第二、概自通货膨胀后加政治腐败以来,狡黠之徒无不以事业为工具,以欺诈为手段,以投机为目的,只要结纳官场,负缘金融之门,便可有业皆企,无机不投&&他们只具有一种目的,便是怎样才能赚得更多的钱。就说历来肇祸的轮船公司吧,哪一家不是由于乘客逐额,超载过多、设备简陋、人员泛滥、管理腐败所致&&&
  事故发生后,遇难者家属们分别在上海和台湾地方法院起诉&中联公司&,向船方要求赔偿。日,台北地方法院开审&太平轮&沉没案,&中联公司&总经理周曹裔到台湾后,提出以公司所属的&华联轮&向台湾银行抵押现金120万新台币,作为偿债的抵押品,后该公司将所属的&安联轮&也向银行抵押了30万现金,作为支付&太平轮&事件赔款。但赔偿实际执行起来非常困难,当时币值很乱,物价飞涨,有的人为保险起见,干脆拿到80担白米,也有的遇难者家属仅拿到四五美元。由于时局混乱,还有许多人甚至连一分钱赔偿金也没拿到。
  日,上海地方法院开审&太平轮&沉没一案。原告有416人,他们在法庭上要求给每位遇难者赔偿3500万元,并尽快打捞死难尸体。
  这是一起责任事故
  法庭初步查明:这是一起责任事故,首先是船方为了赚钱,严重超载。其次是据有关人员出庭作证:事发前&太平轮&船长不在驾驶舱内,负责开船的大副和二副喝酒赌钱,把掌舵重任交给三副。然而,在事发时,三副因尿急到卫生间方便去了,没在驾驶室里。&太平轮&当时处在&无人驾驶自由行&状态,从船长到大副、二副、三副,没有一个人在现场掌舵,才导致直接撞向迎面开过来的&建元轮&。
  而&建元轮&也有驾驶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脱离工作岗位;为赶时间抄小道走,遇到险情处理不及时等一些直接的责任。当然还有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发布的&水上宵禁令&,让两船都摸黑行驶,甚至连轮船桅杆上的信号灯都没有亮,这也是间接重要的责任。
  面对这么大的赔偿数目,&中联公司&根本无力赔偿。另外,&中联公司&投保的两家保险公司华泰和鸿福,事发后都宣布倒闭,更是让法庭无可奈何。日上海解放后,国民党政府在上海的法庭不复存在;当时解放战争还没结束,南迁的国民党政府根本无力与中共方面沟通,&太平轮&沉没一案审理便停止了,所有证词、文件后来多数保存在上海档案馆;台湾地方法庭则保存着台湾方面诉讼文件和赔偿纪录。
  那两艘被扣押的&中联公司&所属、由澳大利亚制造的轮船则被铁链锁在海港上,天长日久锈迹斑斑变成了两堆废铁。
  被海难改变的命运
  一场大海难让900多人失去了生命,也改变了他们亲人的命运。
  在&太平轮&上遇难的乘客中有当时许多政要、名流、大老板:其中有国民党政府山西省主席邱仰浚一家、辽宁省前主席徐箴一家、代表国民党政府接受日本投降的王毅、国民党总统府机要室主任毛庆祥的家人、台湾陆军训练部司令教官齐杰臣的家眷、蒋经国在苏联留学时的同窗好友俞季虞、袁世凯之孙袁家艺、天津市长之子邓莲溪等。
  &神探&李昌钰父亲李浩民先生是位富商,他遇难时李昌钰才不到10岁。当时全家人都在台湾桃园家中迎接父亲回家过年,结果等来的却是父亲去世的噩耗,那个年一家人是在悲痛和泪水中度过的。李浩民去世后,李家人优越的生活到此结束,本想从商的李昌钰,重新选择进入不交学费的警校学习,最后走上了从警之路。
  时为南京国立音乐学院院长的天才音乐家吴伯超先生,这次去台湾是准备为音乐学院迁台寻觅新址,并与家人一起团聚迎新的,但也不幸遇难,享年仅45岁。上海的徐瑞娣的父亲是&太平轮&的船员,父亲遇难时她才三四岁,只依稀记得跟母亲到码头送父亲,从此再也见不到了。解放后,徐瑞娣和母亲留在了上海,后来为了生活,母亲改嫁,也不愿多说父亲和&太平轮&的事,因为说了心里会很难受。
  家在台北的王兆兰是官方公布的36名幸存者中最年轻的一位,当年她才16岁。在&太平轮&沉没前,她和母亲一起用力抓住弟弟和妹妹的手,她还记得母亲被海浪卷走前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你要带好弟弟、妹妹!&但后来弟妹也被海水冲走了。她获救后,父亲把她接到了台北,她也从不提起这件痛心的事,直到2010年后才为人所知。电视剧《潜伏》余则成的原型张汉,坐的是&太平轮&二等舱47号,由于他当时的身份已经暴露,上船前,他心中就产生了不祥之感,于是他就给怀孕的爱妻写了一封信:&淑贤吾妻,无论您生男生女,都要好好地把他养大成人&&&
  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发表于1965年7月《现代文学》第25期的小说《谪仙记》中,就描写了国民党外交官之女李彤,因父母在&太平轮&失事遇难后,命运发生巨大转折,最后在威尼斯投海自尽。这是较早反映&太平轮&事件的文学作品,1989年被大导演谢晋拍成电影《最后的贵族》,由著名演员潘虹、濮存昕主演。
  逃过劫难的人们
  不幸中常有万幸之人,他们由于种种原因最后没有坐上&死亡之轮&,而躲过一劫。
  台湾高雄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当年赴台时也是想乘&太平轮&的,但因时间仓促没赶上,而免遭这场大灾难。还有一位母子本已买好&太平轮&这趟船票,但因婴儿平时坐车会吐奶,怕在船上时间长,孩子一旦晕船吐奶不好办,所以就退掉船票改乘飞机,所以是&吐奶&保了母子的命。
  葛克是&太平轮&海难36名幸存者中的一位,他当年任国防部参谋少校,他乘&太平轮&是要赶在新年前把妻儿带到台湾去,结果这趟旅程成了他与妻儿的诀别之行。
  事发时,他们一家站在&太平轮&最高处烟筒的左侧,不料很快船向就右边倾倒,他们站不牢了。不一会儿工夫,他觉得脚下冰冷,其怀里的两个孩子与紧挽着手臂的妻与幼儿一下被冲散掉进海里,连半句话也没说上,很快就不见了。他立即把皮鞋脱去,手枪丢掉,抓住水面上一只木箱,想去抢救妻儿,可妻儿影踪全无。
  最后,他流着眼泪扶着木箱随着海浪漂流,直到被人救起。
  台湾资深媒体人、著名作家张典婉的母亲司马秀媛是在1948年搭乘&太平轮&到台湾的。
  她在上海也属大家闺秀,而且是外交官的夫人,平时爱化妆打扮,穿上旗袍人很秀美。她到台湾后住在苗栗农村,刚开始对那里的生活适应不了。后来,她领养了客家女儿张典婉,并将其带大,培养成才。
  她去世前,曾将心中放不下的&太平轮&事件有些情况告诉了女儿。
  2000年母亲过世后,张典婉便想写《太平轮纪事》,2004年起她参与《寻找太平轮》纪录片采访,到浙江、上海档案馆查阅过相关资料,并采访了一些生还者或遇难者后代及相关人员,采到了许多第一手材料。
  2005年《寻找太平轮》纪录片的拍摄成功播出后,她又开始写作《太平轮1949》,从而揭开了尘封60年的&太平轮&沉没事件的许多真相。
  (作者系浙江省委统战部干部,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出版专著、合著10本。)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太平轮 沉没事件 1949年春节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港博电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