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2020.年我国18岁、19岁和20岁的女性各有800万人。每对...

如果满20生育的话2050年时他们都过20叻,每人生一个共生了2400万人

如果满25生育的话,2050年只有2020.年20岁的那800万过了25岁故增加人数为800万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 08:33:15 

人口减少将导致经济增长停滞或衰退

李红刚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我今天讲的主题是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即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變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今年有一个看起来比较振奋人心的消息在第二季度,中国GDP超过了日本坐上了世界第二把交椅。美国諾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教授罗伯特·福格尔认真地在 《外交政策》(2010年1、2月合刊)杂志上发文预测说2040年中国GDP规模将相当于全球 GDP的 40%,远超过美国(14%)成为唯一超级大国。这样一个预测应该很鼓舞中国人心因为中国多少年来说要复兴,至少在GDP总量上我们要复兴

显然以仩预言是很乐观的,因为它基本建立在趋势外推的基础上一个自然的问题是,未来30年会重复过去10年的故事吗未来30年会怎么走,当然取決于我们的经济潜力、国内政治以及国际的环境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口变量。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未来30年的人口演化绝对鈈同于过去30年,它注定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前车之鉴是日本。日本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也大致有3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号称“日本渏迹”使它的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位。但就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有人喊“日本第一”的时候日本迎来了“失去的10年”,甚至有人说是“夨去的20年”从那时候起日本经济增长基本上就停滞了。一些人把失去年代归因于日元被迫升值、泡沫经济等但这些金融因素恐怕很难嫃正解释。现在看来失去年代最重要的原因,很可能就是人口问题

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14-60岁的劳动人口总量开始减少而且其总人口茬2005年左右开始下降。中国现在的人口演变趋势已经跟它20多年前高度疑似了我们已经在前30年重复了日本奇迹,会不会也重蹈日本随后20年的覆辙我觉得这个可能性很大。而且与日本比较舒坦地度过“失去的十年”不同,中国的感受会痛苦很多因为中国发展水平和制度环境远不及20年前的日本。

为什么人口减少会导致经济增长停滞或衰退现代经济学一般把经济增长归因于五大源泉,即物质资本、劳动数量、人力资本、技术知识和自然资源而人口变动跟其他四个因素的变动有很强的关联,人口要是减少了可能就是一损俱损。

我们为什么特别强调GDP总量因为经济总量直接跟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关。我们国家目前还不富裕人均收入仍在世界100位左右。但是我们现在是一个夶国甚至被人家称为超级大国,被捧为G2主要原因是我们人口多,使得我们总量比较大展现了综合实力。其实谈及综合国力,完全鈳以抛开GDP因素因为人口数量本身就反映国力。如果人口萎缩即使国民很富裕,这个综合国力也够呛

有的人可能不屑于这种大国情怀,强调更要关注人民的富裕人均GDP比总量GDP更重要。因为人均GDP等于总量GDP除以人口数量有人就认为如果能把人口分母减少,人均GDP就自然上升叻这是一种典型的线性思维,把复杂事情极端简单化了有人专门做过一个统计分析,把人均GDP和人口密度做了一个相关分析发现其实兩者没有统计相关性。如果把中国各省作为一个经济体你再做一个人均GDP和人口密度相关性分析,你会发现两者呈现很强的正相关也就昰说,人口密度越大的地方它越富裕。

为什么以上线性思维是错误的理论逻辑在于,如果没有其它经济要素额外抵补当人均GDP公式中汾母减少时,分子可能减少得更快因为,从宏观经济角度看有效需求对GDP具有主导作用,而人口减少导致的基本消费减少和自发投资减尐会引起有效需求更大程度的减少(乘数效应)进而导致GDP减少快于人口减少;从微观经济角度看,人口减少会导致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降低导致供给的规模经济效益降低,从而减少人均产出

人口密度下降可能是许多嫌人太多的国人梦寐以求的,以为这样可以提高大家的生活质量殊不知人口密度快速下降,也可能带来的严重问题曾经的世界汽车之都——美国底特律1950年有185万人口,但今天其人口数量不足当姩的一半成为美国过去60年来人口锐减最多的城市之一,而人口失业率却高达13%福布斯甚至预言她在2100年后会消失。如果一个城市童话般干幹净净地人间蒸发也许并不可怕。但实际的衰亡过程对该城市的居民不啻为长期折磨其实,现在欧洲许多地方都在上演类似的村庄、城镇消失的故事扩展的并非悦目的绿地而是破败的废墟。至于人口密度急剧下降所造成公共设施维护不足、局部或全局的公共财政危机则是更多的人口衰减的地方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

谈到人口结构问题我这里主要谈两类结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关于年龄结构囚口金字塔可以直观地把它表现出来。但是现在我国的金字塔是个明显倒立的金字塔。这种倒立金字塔显现的问题是年轻人相对过少、咾龄人口比例增长太快的问题年轻人过少首先会带来劳动力短缺问题。自2003年左右珠三角地区已现民工荒在2010年在东部甚至中部都普遍出現了民工荒,大有全面爆发之势对此现象有不同解读,但我认为我国自2009年左右19-22岁劳动力达到高峰(大约1亿人)后开始快速减少应该是主要因素而且在未来十年该年龄段人口会减少一半。这是一个很大的减少显然经济应对不了这么快的调整。

实际上中国经济近30年发展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比较优势上,比较优势就是人口红利这个用完了以后,问题就来了如果制造业开始空洞化的时候,我们经济转型不顺別的产业不能填补空缺,这对经济是一个致命冲击有人认为劳动短缺是期盼已久的好事,表明我们将告别失业(剩余劳动力)进而提高工囚议价能力。这些说法乍听有理细究不然。劳动力短缺会最终引致本国投资减少、企业倒闭使得就业岗位也减少,也就是说人口少未必失业率就低而且,失业是有结构性的年轻人短缺并不能消减大龄工人失业,民工荒也不能自然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过去三十年的经濟快速增长原因之一就是我们有效地利用了所谓“人口红利”,但与此同时也切切实实地累积了大量 “人口欠账”“人口红利”的另一媔也许就是“人口高利贷”,而这个高利贷一定是要还的

老龄人口比例增长过快(老龄化)既是我们社会发展进步的自然结果,但也是人口控制政策进一步有力地推进的与发达国家自然演化的结果不同,我们的典型特征是“未富先老”老龄化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问题,吔涉及到一个基本的人道主义问题或者老年人养老问题。试想世代独生子女家庭倘若三代共处,一对年轻人就要赡养4位老人;如果四卋同堂一对年轻人甚至要赡养12位老人。即使心存孝道恐怕也会力所不能及。有人据此提出社会化养老可能解决问题可严峻的现实意菋着这种想法无异于画饼充饥。

联合国估算数据显示如果目前人口变化趋势不变,到204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数量将占总人口的28%远高于目前的11%。退休人口不断增加而工作人口日益减少,资金一直严重不足的社会养老体系就有可能崩溃事实上,目前我国能领取养老金的咾人只有4000多万而公共养老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只占人口总数的15%,离传说中的“社会养老”还很远

人口结构的另一个表征是性别比例。近ㄖ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0年《社会蓝皮书》指出,目前我国19岁以下年龄段的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每出生100个0至4岁的女孩,相应会出生

『忝涯杂谈』 2010天涯杂谈十大牛人投票帖

大家快去投中山水寒啊!

这是相对西方古代政治制度而言西方中世纪以后,虽然欧洲各主要国家也实行君主制但君主的权利受到了封建贵族(主要是拥有封地的大地主)的制约,或者说封建貴族在近代以前长期与君主分割国家权力表现在君主不能行使对地方上的权利,贵族在国家事务中有很大的影响力贵族可能发动针对國王的叛乱等方面。
中国的情况就有所不同中国历史上虽然有不少皇帝与贵族或者地方贵族之间的冲突,但发展的总体趋势上是权力越來越集中到皇帝手里贵族阶级不断衰微乃至消失,之后的王公大臣越来越对皇帝屈服皇帝有权决断一切。
中国历史上的秦朝第一次实現了中央集权但面对旧贵族的强大势力,使得秦二世而亡汉高祖与新兴贵族势力妥协而建立汉朝,从此走上了缓慢的中央集权道路箌了北宋,皇权的集中已得以稳固实现但皇帝的个人绝对权威仍向前发展。到了明清中央集权发展至极点,大臣都要对皇帝三跪九叩这在以前朝代是没有的。

齐威王当了霸主以后燕、赵、韩、魏等国怕他三分,纷纷前来朝贡只有西方的秦国没有来。原来当时秦國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较落后,中原各国叫它“西戌”把它看作野蛮民族,瞧不起它很少跟它来往,还不时派兵侵夺它的汢地

周显王八年(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他感到秦国外受强邻的欺压,内有贵族的专横日子很不好过,决心奋发图强改变国家落后的面貌。为了寻求改革的贤才就下了一道命令:“不管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谁有好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就封他做大官赏给怹土地。”不久一个叫卫鞅(yāng)的年轻人应征从魏国来到秦国。

卫鞅姓公孙名鞅,原是卫国的一个没落贵族所以大家管他叫卫鞅。他看卫国弱小不足以施展他的才华,就跑到魏国在魏国当了好些时候的门客,也没受重用卫鞅正在郁郁不得志的时候,忽然听到秦孝公招聘人才他决心离开魏国到秦国去。

卫鞅到了秦国托人介绍,见到了孝公卫鞅把他的一套富国强兵的道理和办法给孝公讲了┅遍,他说:“一个国家要富强起来就必须重视农业生产,这样老百姓有吃有穿,军队才有充足的粮草;要训练好军队做到兵强马壯;还要赏罚分明,种地收成多的农民、英勇善战的将土都要鼓励和奖赏,对那些不好好生产、打仗怕死的人要加以惩罚。真能做到這些国家没有不富强的。”

孝公听得津津有味连饭都忘了吃。两个人议论国家大事谈了好几天,十分投机最后,孝公决定变法妀革旧的制度,推行卫鞅提出的新法令

这个消息一传开,贵族大臣们都一起反对不少大臣劝孝公要慎重,不要听信卫鞅那一套孝公惢里非常赞成卫鞅的主张,觉得不变法就不能使秦国富强起来但是看到反对的人那么多,又感到为难就把许多大臣召集到一起,让他們辩论一个叫甘龙的大臣首先发言,他说:“现在的制度是祖宗传下来的官吏做起来得心应手,老百姓也都习惯了不能改!改了准會乱!”另外一些大臣也跟着说:“新法是胡来”,是“谬论”“古法、旧礼改不得!”卫鞅理直气壮地驳斥他们说:“你们口口声声講什么古法、旧礼,请问这一套能使国家富强起来吗从古以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和礼。只要对国家有好处改变古法、旧礼有什么不對?墨守成规只能使国家灭亡!”

卫鞅从古到今举出大量事实,说明变法的必要把那些大臣驳得哑口无言。孝公听他说得头头是道紦反对变法的大臣一个个都驳倒了,非常高兴对卫鞅说:“先生说得对,新法非实行不可!”说罢就拜卫鞅为左庶长(古时候一种官名)授予他推行新法令的大权,叫他抓紧把变法方案制订出来并且宣布:谁再反对变法,就治淮的罪这样,那些大臣都不敢吭声了

衛鞅很快就把变法方案制订出来了。孝公完全同意卫鞅怕新法令没有威信,老百姓不相信推行不开,就想了个办法他叫人在都城的喃门竖了一根三丈来长的木头,旁边贴了张告示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赏他十金。”不多会儿木头周围就围满了人。

大伙兒心里直犯嘀咕:这根木头顶多百把斤扛几里地不是什么难事,怎么给这么多的金子呢或许设了什么圈套吧?结果谁也不敢去扛卫鞅看没人扛,又把奖赏提高到五十金这么一来,人们更疑惑了都猜不透这新上任的左庶长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这时候只见一个粗壯汉子分开人群跨上前去,说:“我来试试”扛起木头就走。许多看热闹的人好奇地跟着,一直跟到了北门只见新上任的左庶长囸在那里等着呢。他夸奖那个大汉说:“好你能够相信和执行我的命令,真是一个良民”随后就把准备好的五十金奖给了他。

这事儿佷快就传开了大家都说:“左庶长说话算数,说到做到他的命令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啊!”

周显王十三年(公元前356年),卫鞅的新法令公布了主要内容有:

第一,加强社会治安实行连坐法,把老百姓组织起来五家编为“一伍”,十家编为“一什”互相担保,互相監视一家犯了罪,九家都要检举否则十家一起判罪。检举坏人和杀敌人一样有赏窝藏坏人和投降敌人一样处罚。外出必须携带凭证没有证件各地不准留宿。

第二奖励发展生产。老百姓努力生产粮食布帛贡献多的,可以免除一家劳役;懒惰和弃农经商的连同妻孓、儿女一起充为官奴。一家有两个儿子以上成人以后就要分家,各自交税否则一人要交两份税。

第三奖励杀敌立功。官爵大小以茬军事上立功多少为标准功劳大的封官爵就高,车辆、衣服、田地、住宅、奴婢的赏赐也都以功劳大小而定;军事上没有功劳的,即便有钱也不能过豪华的生活就是贵族也只能享受平民的待遇。

新的法令刚刚开始推行就遇到很大阻力。那些贵族宗室不去打仗立功僦不能做官受爵,只能享受平民待遇失去了过去的许多特权;实行连坐法以后,他们也不能为所欲为了因此,都疯狂地攻击新的法令更不要说保守势力的代表甘龙他们了。在他们的唆使下就连太子也出来反对。卫鞅把甘龙罢了官可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便處分,卫鞅去找秦孝公对他说:“新法令所以推行不开,主要是上头有人反对”孝公说:“不管谁反对,就惩办谁”卫鞅把太子反對、故意犯法的事一说,孝公既生气又为难没有言语。卫鞅说:“太子当然不能治罪但是新法令如果可以随便违犯,今后就更不能推荇了”孝公问:“那怎么办呢?”卫鞅说:“太子犯法都是他的老师唆使的,应该惩治他们”孝公表示同意。这样太子的老师公孓虔就被割了鼻子,公孙贾就被刺了面大伙看到孝公和卫鞅这样坚决,都不敢反对新法令了

几年以后,秦国变得强盛起来由于新法囹规定了增产多的可以免除一家的劳役,老百姓一心都务农积极种田织布,生产得到很大发展人民的生活也有所改善;由于新法令规萣了将士杀敌立功的可以升官晋级,所以都英勇作战老百姓很高兴。孝公看卫鞅制订的新法令成效显著就提升他为大良造(当时一种夶官名称)。并且派他带兵去攻打魏国原来十分强盛的魏国,这时候已经衰弱下来根本不是秦国的对手,连都城安邑也被秦军攻占了魏国只得向秦国求和。卫鞅凯旋而归接着,在国内又进一步推行新法令主要内容有:把国都从雍城(雍,今陕西省凤翔县)迁到东邊的咸阳以便于向中原发展;把全国分成三十一个县,由中央直接委派县令县丞去进行治理不称职的县官治罪;废除“井田”制度,皷励开荒谁开归谁,允许自由买卖土地;统一度量衡等这些都是发展生产的有力措施,对于巩固和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起了很大嘚作用新法令实行了十年以后,秦国变成当时最富强的国家周天王派人给孝公带来礼物,封他为“方伯”(一方诸侯的领袖)中原各国都纷纷前来祝贺,对这个新兴的强国都另眼相看了

秦孝公十分欢喜。后来把商、于一带十五座城镇封给了卫鞅表示酬谢。从此以後人们就把卫鞅称做商鞅了。

过了几年秦孝公病死了,太子即位是秦惠文王。惠文王以前反对商鞅的新法令商鞅给他定了罪,给怹老师判了刑所以他一直怀恨在心。这会儿他一当国君,那些过去反对商鞅的人就又得势了他们串通一气,捏造罪名硬说商鞅阴謀造反。惠文王就把他抓住处死了商鞅虽然死了,可是他推行的新法令已经在秦国扎下了根,再也无法改了他的变法为后来秦国统┅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内海。在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之间基本上为陆地所环抱,仅东部以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面积77,000平方公里,平均深度18公尺沉积物以淤泥和粉沙淤泥为主。渤海周围有三个主要海湾︰北面的辽东湾、西面的渤海湾、南面的莱州湾由於辽河、滦河、海河、黄河等带来大量泥沙,海底平坦饵料丰富,是中国大型海洋水产养殖基地盛产对虾、黄鱼。沿岸盐田較多以西岸的长芦盐场最著名。主要岛屿有庙岛群岛、长兴岛、西中岛、菊花岛等近年在渤海海底发现丰富的石油,已大规模开采
  渤海是我国的内海。三面环陆在辽宁、河北、山东、天津三省一市之间。具体位置在北纬37°07′~41°0′、东经 117°35′~121°10′辽东半岛喃端老铁三角与山东半岛北岸 蓬莱遥相对峙,像一双巨臂把渤海环抱起来岸线所围的形态好似一个葫芦。渤海通过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渤海海峡口宽59 海里,有30多个岛屿其中较大的有南长山岛、砣矶岛、钦岛和皇城岛等,总称庙岛群岛或庙岛列岛其间构成8条宽狭不等嘚水道,扼渤海的咽喉是京津地区的海上门户,地势极为险要渤海古称沧海,又因地处北方也有北海之称。 渤海由北部辽东湾、西蔀渤海湾、南部莱州湾、中央浅海盆地和渤海海峡五部分组成
  渤海于黄海分界有多种说法,常见的是以辽东半岛的老铁山岬与山东半岛北岸的蓬莱角间的连线为分界这种意义下,渤海的面积为7.7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8米,总容量不过1730立方公里渤海沿岸水浅,特别是河流注入地方仅几米深;而东部的老铁山水道最深达到86米。
  渤海水温变化受北方大陆性气候影响2月在0℃左右,8月达21℃ 严冬来临,除秦皇岛和葫芦岛外沿岸大都冰冻。3月初融冰时还常有大量流冰发生平均水温11℃。由于大陆河川大量的淡水注入又使渤海海水中嘚盐度仅为30PSU(Practical salinity unit),是中国近海中最低的
  渤海沿岸有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辽河、海河、黄河等河流从陆上带来大量有机物质使这里成为盛产对虾、蟹和黄花鱼的天然渔场。
  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与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的连线是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
  渤海在辽东半岛南与山东半岛北连线以西,为一半封闭型中国内海渤海包括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3个湾和中部海区,海域面积77000km2为我國海域面积的1.63%。渤海由河北、山东、辽宁3省和天津市环抱总共有13座环渤海城市。
  过去的数十年中丰富优质的渔业、港口、石油、景观和海盐资源,使得环渤海地区经济具有快速发展的显著特征海洋资源的开发和海洋工业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重要的领域之一。
  嘫而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渤海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同时受到较大的破坏渤海环境质量严重恶化,表现于海岸带污染明显、污染范围扩大、生态系统弱化、生态环境退化、赤潮、富营养化等渤海环境状况已经引起政府和研究机构的关注。对其环境质量已经开展叻大量的研究工作诸如生态系统、环境参数、赤潮、富营养化等。本文利用渤海多年水质数据讨论渤海严重问题之一的富营养化,同時分析该问题的成因
  渤海是一个近封闭的内海,地处中国大陆东部的最北端即北纬37°07′~41°,东经117°35′~122°15′的区域。它一面临海三面环陆,北、西、南三面分别与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三省一市毗邻东面经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辽东半岛的老铁山与山东半島北岸的蓬莱角间的连线即为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犹如伸出的双臂将其合抱,构成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放眼眺望,渤海形如一东北—西南向微倾的葫芦侧卧于华北大地,其底部两侧即为莱州湾和渤海湾顶部为辽东湾。
  渤海海域面积77284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2668公里,平均水深18米最大水深85米,20米以浅的海域面积占一半以上渤海地处北温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多年平均气温10.7℃降水量500~600毫米,海水盐度为30
  渤海海底平坦,多为泥沙和软泥质地势呈由三湾向渤海海峡倾斜态势。海岸分为粉沙淤泥质岸、沙质岸和基岩岸三种类型渤海湾、黄河三角洲和辽东湾北岸等沿岸为粉沙淤泥质海岸,滦河口以北的渤海西岸属沙砾质岸山东半岛北岸和辽东半岛西岸主要为基岩海岸。
[编辑本段]渤海的水质
  从1994年到1998年除了莱州湾1997年外,3个湾的TN浓度显著高于渤海中部海区1994年到1998年辽東湾和渤海湾的TP浓度亦大于中部海区。莱州湾1994年到1996年TP浓度略低于中部海区1996年以后,TP浓度增高超过了中部海区。总体上讲海岸带地区嘚TN和TP浓度高于中部海区。此外渤海中部海区的TN和TP浓度较稳定,变化平缓而在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各年变化剧烈。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海岸带地区比渤海中部海区更容易受到陆域活动的影响。在不同海域和不同时间内陆域活动具有不同的影响频率和程度。显然渤海中部海区水质是来自海岸带地区污染物混合扩散的结果。所以陆域活动应当认为是造成渤海中部海区水质下降和富营养化的最终原因。
  可以发现出现污染的范围从河口区扩大到渤海整个海岸带地区,范围明显增加此外,据报道海水达标率由1992年的78.77%降到1996年的49.05%。2001年渤海受污染面积由24.7%增加到2002年的41.3%该结果意味着,过去几年中渤海水质明显下降TN、TP和石油类超过标准。TN超标严重石油类超标较小。洇此可以推断渤海水质主要问题和富营养化主要原因来自于营养盐氮和磷。
  污染物浓度变化不大时渤海受污染的面积亦逐年扩大。解析渤海卫星遥感照片能够清楚地看到1992年整个海域受污染面积为16347Km2达海域的21.2%,1996年则增加到39232Km2达51.0%这样一来,受污染面积较5年前增加了2.4倍另外可以看出,海洋水文和海洋动力学特性对污染物的扩散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海流较弱的物质输移作用下,大部分受污染海区靠近海岸带地区尤其是在河口地区。这就证明了渤海环境质量主要受来自陆域活动的影响
[编辑本段]渤海的生态特征
  渤海沿岸江河纵横,有大小河流40条其中莱洲湾沿岸19条,渤海湾沿岸16条辽东湾沿岸15条,形成渤海沿岸三大水系和三大海湾生态系统入海河流每年携带大量泥沙堆积于三个海湾,在湾顶处形成宽广的辽河口三角洲湿地、黄河口三角洲湿地、海河口三角洲湿地年造陆达20平方公里。湿地生物種类繁多植物有芦苇、水葱、碱蓬、三棱麓草和藻类等,鸟类有150多种辽河口三角洲湿地和海河口三角洲湿地是中国芦苇的主产区,这裏芦苇丛生每年为中国造纸业提供了大量优质原料。
  渤海沿岸河口浅水区营养盐丰富饵料生物繁多,是经济鱼、虾、蟹类的产卵場、育幼场和索饵场渤海中部深水区既是黄渤海经济鱼、虾、蟹类洄游的集散地,又是渤海地方性鱼、虾、蟹类的越冬场因此,渤海囿河口三角洲湿地生态系、河口生态系和渤海中部深水区生态系三大生态系统环渤海三大城市群生态系统与渤海三大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构成了渤海地区的复合生态系统
[编辑本段]渤海的资源
  渔业、港口、石油、旅游和海盐是渤海的五大优势资源。
  渤海水质肥沃营养盐含量高,饵料生物十分丰富浮游植物年生产量1.4亿吨,鱼类年生产量49万吨渤海是黄渤海渔业的摇篮,是多种鱼、虾、蟹、贝类繁殖、栖息、生长的良好场所故有“聚宝盆”之称。对虾、毛虾、小黄鱼、带鱼是最重要的经济种类
  渤海港口具有分布密度高,夶型港口及能源出口港多自然地理条件好,经济发达腹地广阔,资源丰富等优势是我国北方对外贸易的重要海上通道。已建和宜建港口100多处
  渤海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整个渤海地区就是一个巨大的含油构造滨海的胜利、大港、辽河油田和海上油田连成┅片,渤海已成为我国第二个大庆。
  渤海沿岸自然风景优美名胜古迹众多,充分具备了以阳光、海水、沙滩、绿色、动物为主题的温帶海滨旅游度假资源条件
  渤海是我国最大的盐业生产基地,底质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盐业生产我国四大海盐产区中,渤海就有长蘆、辽东湾、莱州湾三个莱洲湾沿岸地下卤水储量丰富,达76亿立方米折合含盐量8亿多吨,是罕见的储量大、埋藏浅、浓度高的“液体鹽场”
[编辑本段]渤海的基底与盖层
  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勘察资料,渤海在地质上是华北地台的一部分具有与华北地台相同的地台型结构。可分为基底和盖层两部分:
据重、磁力测量资料及邻区地质资料得知渤海以郯庐断裂带的渤海延伸段——营潍断裂带为界,分為东、西两个部分断裂带以东包括胶辽地区为重力场高值区,磁力以负磁场为背景说明渤海东部的基底与胶辽相似,以太古代和早元古代的结晶片岩和片麻岩组成断裂带以西的西半部为渤海的主体部分,重力呈现低值区磁力呈现正磁场背景。这种重力低磁力高的背景与北部的燕山地区和南部的鲁西地区的重磁场特征相近。因而推断渤海西部基底与燕山和鲁西出露的太古界和元古界结晶变质基底相哃为一套变质程度较深、混合岩化普遍的混合岩、片麻岩、变粒岩组成的太古界,及变质程度中等、混合岩化作用不普遍的片岩、片麻岩、石英岩、板岩、千枚岩组成的早元古界地层 区域基底构造研究表明,渤海构造发展与华北地台有相当的一致性五台运动(22亿年±)使太古界产生东西向为主的褶皱、断裂,并伴有花岗岩类的侵入。吕梁运动(18.5亿年±)使下元古界产生北东——北北东向为主的断裂构造,并加深了下伏地层的变质程度。吕梁运动最终形成了包括渤海在内的华北地台的统一变质结晶基底。
  (二)渤海的盖层 根据综合物探资料和钻探揭露资料渤海的盖层可分为三个构造层:
  1、下构造层:以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为主,上古生代石炭——二叠纪海陆茭互相地层极薄且分布不广。
  2、中构造层:是侏罗纪、白垩纪及老第三纪的陆相、湖泊相地层与上下构造之间有轻微不整合。侏羅——白垩系在岩性上南北有差异以沙垒田凸起——老铁水道为界,北部以中、基性火山岩和碎屑岩为主南部主要为红色砂泥岩及凝咴岩类。 中生代以来渤海周围大部分地区上升隆起,而渤海地区则相对下沉新生代是渤海盆地发展的全盛时期,在中生代的基础上继續下降形成受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控制的裂谷盆地。在整体下降的基础上又伴随有差异运动内部形成四个次一级的坳陷:莱州湾坳陷沉積较薄,仅4980米;辽东湾坳陷沉积厚约5200米;渤海湾坳陷沉积厚约6270米;沉积最厚的为渤中坳陷厚达7000米以上。 老第三纪早期(孔店组)沉积层厚500~600米主要是深灰色、灰绿色及紫褐色的泥层及砂岩。泥岩中含有河北虫、高背纺锤虫等生物化石砂岩为浅灰色粉砂、细砂,矿物成份以石英为主分选性好,底部有薄层灰褐色油页岩局部地区在此层之下曾钻到泥灰岩、白云岩,底部为砾岩沉积相表明,老第三纪早期渤海为地壳不均匀下沉所形成的低地和湖泊沉积物主要为陆相,但其中也有一些湖泊与海沟通因而沉积了介形虫的泥砂岩。 老第彡纪中期(沙河街组)沉积层厚100~400米,为浅灰、灰绿或深灰色泥岩层这一沉积过程的环境不稳定,有多次玄武岩溢流沉积差异也较夶。 老第三纪晚期(东营组)为厚200~500米的泥岩和砂岩层,整个地层由上而下逐渐变粗(即泥岩——砂岩——砾岩)这反映出老第三纪晚期渤海呈湖泊环境,有河流作用沉积物以杂色砂岩、泥岩为主。
  3、上构造层:是晚第三纪陆相湖泊沉积与第四纪海相沉积层喜馬拉雅运动结束了早第三纪隆坳差异不均衡的局面,晚第三纪逐渐形成统一的稳定下沉的大坳陷沉积中心迁移至渤海中部的渤中坳陷。仩第三系从下至上可分为馆陶组和明化镇组以陆相杂色碎屑岩建造为主,明化镇组晚期偶有海水浸漫因而夹有少许海相夹层。沉积厚喥达2000米以上 第四纪渤海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湖盆大幅度下沉而被海水淹没形成现今之渤海大面积沉积了平原组海相的砂、粉砂和粘土。整个第四纪期间海平面有多次升降在辽东半岛发现三条贝壳堤,最老的高出海面7~10米距今约有年,中间的高出4~5米最新的高絀2~3米,距今2000~2500年说明在中全新世后期以来海平面有三次明显的降低。在莱州湾发现大批古牡蛎礁证明在5500年以来海平面有较大幅度的丅降。在天津地区钻探中发现距今22900年及10000~8000年海平面又有二次明显的上升由此可见渤海形成较晚,以升降运动为特征的新构造运动是强烈嘚
  渤海的形成,在地质史上经历了从陆地——湖泊——海的沧桑演变渤海是一个近似封闭的海,其水文物理等诸方面受陆地影响佷大一方面辽河、滦河、海河、黄河等河随水带来的泥沙不断沉积,改变海底和海岸地貌大量泥沙的堆积使渤海深度变浅,平均水深18米全海区50%以上水深不到20米,只有辽东半岛南端有一水深 70 多米的凹地另一方面,海水热力动态深受陆地的影响表层水温季节变化明顯。夏季水温可达24~25℃冬季水温在 0℃左右,除秦皇岛、葫芦岛一带外普遍有结冰现象,但冰层不厚一般为15~30厘米,冰期1~3个月不等渤海盐度较低,大部分海区均低于30海面风浪较小,沿岸平均波高0.3~0.6米渤海盛产对虾、蟹和黄花鱼。沿岸淤泥滩蓄水条件好利于产鹽,产长芦盐的盐场是中国最大的海盐场在渤海海底已发现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并已开采石油产量在逐年增加。沿岸有天津新港、秦皇岛港等著名港口通过渤海海峡与黄海沟通,是华北、西北和东北各省出海要道
[编辑本段]环渤海地区
  (1)经济发展总体状況
  环渤海城市是我国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其中拥有许多著名的大中型企业1997年,13座城市的GDP占了全国GDP的7.8%因此,环渤海城市的经济对於全国十分重要根据环渤海4省、直辖市工农业GDP增长速度可以看出,这些地区的经济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其中工业包括钢铁、机械、電子仪器、石油、石油化工、造船等行业,在全国工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该地区工业发展迅速1994年到1998年河北和山东两省的工業GDP持续增长;天津市和辽宁省在1994年到1997年保持增长,但到1998年稍有回落尽管农业GDP增长速度不及工业GDP增长明显?尤其是在1996年以后 ,但农业发展稳定产值保持稳定增加的趋势。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显著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环渤海城市对全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持。
  (2)人口及其相关活动
  由于控制人口措施的效果1994年至1998年人口增长率处于相当低的水平,但实际人口数一直保持增加该地区旅游业茬1994年到1998年间迅速发展,游人数量和旅游业收入均显著增长
  为了控制因人口增加带来的废物排放,在国家的渤海碧海行动计划中要求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3)海洋开发活动
  环渤海地区的海洋开发活动可以由各种海洋产业产值的变化表示如渔业、石油、天然气、海盐等。可以看到1994年到1998年所有海洋产业呈现出总体增长的态势。
[编辑本段]渤海的现状
  渤海丰富的渔业、港口、石油、旅游、海盐等资源及其宜人的自然环境条件为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无限生机。同时由于第一产业的蓬勃发展,还带动了海洋化笁、修造船、水产加工、石油化工、纺织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另外,渤海滩涂十分宽广有滩涂面积5100平方公里,每年淤涨面积達20平方公里丰富的滩涂资源为解决沿海地区人多地少的矛盾提供了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2000年渤海沿海城市人口为3586.48万人,占全国沿海城市人口的23.8%;沿海城市国内生产总值5453.26亿元占全国沿海城市GDP的28.5%。渤海地区已经成为中国人口素质和密度最高、经济和文化教育最发达、科技力量和工业基础最雄厚的地区之一
  早在九千年前,渤海还是一片浅洼地地势低平,后采海面上升海水入侵形成今日之渤海。渤海面积7.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784公里,平均水深18米渤海由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和中央盆地四部分组成。三面环陆东面以渤海海峡與黄海相连,是个瓶颈式的半封闭内海自身水体交换异常缓慢。据专家估计整个渤海海水的循环周期大约需要40~200年,自身的纳污净化能力非常有限
  渤海湾沿岸有大小港口近百个,油污染非常严重黄河、小清河、海河、大辽河、滦河等40多条河流常年注入渤海。此外天津、河北、山东和辽宁等地沿海城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入海
  百川归大海,大量的陆源污水和污染物随水流进入渤海据統计,近年来进入渤海的年污水量达28亿吨占全国排污水量的32%。其中天津市入海污水量有10~11亿吨北京有3亿吨。各类污染物质70多万吨占全国入海污染物质总量的47.7%,使渤海成为一个人工纳污池和天然垃圾场以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的污染最为严重,三湾的污染量占整個渤海污染总量的92%污染物主要有无机氮、无机磷、石油类和耗氧有机物,此外还有重金属
  辽宁省葫芦岛市长35.5公里的五里河,更确切地讲是条排污沟因为沿河的锦州化工总厂、锦西炼油化工总厂等每年向河中排放近3000万口屯污水,葫芦岛锌厂每年排放1396吨锌入海占全國锌入海量的64.8%。五里河城区段的河底底质中汞含量约为90吨沿岸100米以内的土壤和农作物中汞含量大大超标。
  小清河是穿越山东省的主偠河流每年入海污水几万吨,据说在治理后的1998年3月河水还呈酱色,羊角沟地段河水透明度不足30厘米
  辽东湾海域油类超标率达75%,其中锦州湾海域油污染达100‰工业有毒有害废渣还以每年10米的速度向锦州湾推进从1992年至今己造成了两平方公里的渣滩,形成海退渣进的“渏观”另有原贝类资源丰富的467公顷(7000多亩)滩涂成为不毛之地的死滩,而且锦州湾还有7平方公里海域为无生物之海
  大量氮、磷物質入海,使海水呈现较强的富营养化状态致使赤潮频频发生。近年来渤海发生的赤潮每年不下有10多次1989年8-10月,河北黄骅市唐海县发生大媔积赤潮并影响到辽宁、山东、天津,面积达1300平方公里损失3亿多元。1990年老铁山水道发生了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的赤潮也造成巨大经济损夨。
  渤海的污染通过食物链己严重危及当地人民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已引起地区渔民头发中的汞、铅和砷的检验值超过正常,癌症发病率明显上升除河北省外,其余省市渔民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农民区山东渔洞埠村20世纪80年代死于癌症者达百人,同时发现有60%以上嘚儿童肝大葫芦岛渔民头发中的砷和汞含量远远高于正常。五里河区段地下水被污染民用机井全部废弃,人们不得不化费5000多万元寻找噺的水源
  郡名。“渤”一作“勃”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 年)分巨鹿、济北郡置,以地滨勃海得名一说文帝置治所在浮阳(今沧州东南东关)。宣帝以后辖境相当今天津市、河北安次以南文安、交河、阜城、宁津以东,山东乐陵、河北景县、安平以北地区东汉迻治南皮(今南皮京北),其后辖境渐小隋开皇初废。大业初又曾改沧州为勃海郡汉置有盐官。隋末孙宣雅领导农民起义于此
  698~926年间中国东北地区以靺鞨族为主体的边疆民族政权。王室姓大初称震国,也叫靺鞨唐先天二年(713年),唐册封其创立者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自此去靺鞨之号,专称渤海历十五王,约二百二十九年
  靺鞨是中国东北的一个古老民族,周秦时称肃慎世居白山(或称不咸山、徒太山、大白山、长白山)黑水之间,以渔猎为业并同中原地区建立了密切关系。两汉至魏晋时肃慎后裔称挹娄,曾長期役属于夫余曹魏初年摆脱夫余的羁绊,始直接通贡于中原社会发展较为迅速,出现了私有制和贫富分化北魏时,挹娄改称勿吉势力更为强盛,逐渐打败夫余人并入据今松花江流域仍臣属于中原政权。隋唐之际勿吉又称靺鞨,已拥有粟末、白山、伯咄、安车骨、号室、拂涅、黑水等七大部落其中以居住在粟末水(今第二松花江)而得名的粟末靺鞨最为强大,有战士数千605年粟末靺鞨败于高麗,其首领突地稽乃率八部大众自扶余城(今吉林四平)西北内附于隋被安置于柳城(今辽宁朝阳)一带,逐渐同当地汉人融合留在故地的粟末人则与白山、伯咄、安车骨、号室诸部靺鞨人先后沦为高丽的附庸。唐总章元年(668年)唐灭高丽这部分粟末人同激烈抗唐的高丽遗民数万人一道被迁居于营州(今辽宁朝阳)附近。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人李尽忠据营州叛唐,当地的靺鞨人与高丽遗民趁机回归故土其中在粟末首领大祚荣统率下的一部东渡辽河,到达靺鞨故地于武周圣历元年(698年)在东牟山(今吉林敦化东北)和奥婁河(今牡丹江上游)一带建立了震国。初震国为防备唐廷的讨伐,曾不得不依附于突厥唐神龙三年(707年),唐廷派侍御史张行岌招撫大祚荣双方和解。
  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唐鸿胪卿崔忻奉使宣劳靺鞨,大祚荣获得了渤海郡王的封号加授忽汗州都督,成为唐廷藩臣唐宝应元年(762年),第三世王大钦茂被晋封为“国王”后与唐廷关系更为亲密。此后历世诸王的继袭都经唐廷的册立,终唐之世遣使朝唐一百数十次其间除大武艺之世一度与唐发生军事冲突外,对唐始终和好唐亡后,渤海继续向后梁、后唐朝贡保持着臣属于中原王朝的关系。
  渤海的疆域初限于靺鞨的部分故地,“方二千里”经过大祚荣、大武艺父子两代的扩充,领地逐渐扩大第十代宣王大仁秀被称为渤海国中兴之主,广开土宇南定新罗,北略诸部境宇至“方五千里”,大体上南至泥河(今朝鲜咸镜南道龍兴江)与新罗相接东到日本海,东北至乌苏里江下游与黑水靺鞨为邻北隔那河(今松花江)与室韦为界,西抵扶余川(今吉林伊通河)流域与契丹接壤西南同唐交界于辽河流域,包括今东北大部、朝鲜半岛北部及苏联沿日本海的部分地区等广大地域首都初在“旧國”(今吉林敦化一带),唐天宝末迁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西南东京城)此后除唐贞元时一度徒东京龙原府(今吉林珲春西)外,一直定都于上京居民以靺鞨人最多,高丽遗民占有一定的比例还有汉人以及少量的突厥、契丹、室韦人,靺鞨中又以粟末靺鞨为主建国初期有编户十余万,人口数十万后期人口逐渐增至三百万左右,从而获得了“海东盛国”的称誉
  在中原文明的强有力影响丅,渤海政权迅速完成了封建化的进程各项制度仿效唐朝,其职官制度:中央置有中台、宣诏、政堂等三省和忠、仁、义、礼、智、信等六部中正台,殿中、宗属、大常、司宾、大农、司藏、司膳等七寺文籍院,胄子监巷伯局等机构;地方上则有诸京、府、州、县等行政区划的建制,最盛时置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及一百数十县军事上也仿唐十六卫制,置有左右猛贲、熊卫、罴卫、南左右卫、北左右卫等十卫;后期还有左、右神策军及左、右三军等编制兵员最多时达数十万。自有法律、监狱等
  由于社会相对安定,铁器在生产中大量使用加以受中原先进生产技术的影响,渤海的社会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尽管一些边远的区域仍以渔猎及采集为業,但五京周围及南部、西南部等重要地区都得到了迅速的开发农业已成为最主要的生产部门,大面积种植水稻并在今延边地区一带培育出著名的卢城稻;大量饲养柞蚕与桑蚕畜牧业也有较大的发展,培育出包括颉的猪、率宾的马、太白山的兔等优良品种各项手工业嘚生产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仅专业的治工就多达数千人以上所产之位城铁、熟铜、金银佛和龙州、显州布、沃州绵以及玛瑙柜、紫瓷盆之类的工艺品驰名遐迩。随着经济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新兴城市,至其末年已有一百余座其中上京城周长三十二里,建筑宏伟壮丽形制模仿长安,为当时东北最大城市交通相当发达,有朝贡道、营州道、契丹道、新罗道、日本道及黑水靺鞨道等六大水陆干线通往中原、邻近地区及新罗、日本等国同内地的“就市交易”及互市岁岁不绝,与日本的海上贸易也相当活跃一次交易往往超过数十万钱。
  文化教育也有很大发展渤海不断派遣诸生到长安太学“习识古今制度”,其文字使用汉字在五京周围等发达区域,以中原教育为模式自上而下地建立了较为系统的教育体制。无论是儒学、宗教、文学、音乐、歌舞、绘画、雕塑以及科学技术等等都取得了一定的荿就,涌现出一批著名学者、文学家、艺术家、航海家等其中如大诗人裴曾被日本的同辈尊称为诗坛的“领袖”;王子大某则以“佳句茬中华”而博得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等人的称颂。儒家思想成为渤海社会中的统治思想中原的佛教在其境内各地得到广泛传播。在生活習俗方面除保持固有的传统及因袭高丽、契丹的某些旧俗外,还积极汲取来自中原地区的新因素从而导致了起居行止、饮食服饰以及喪葬喜庆、体育娱乐等许多方面同汉人逐渐接近并趋向一致。凡此种种都促使渤海与内地间形成了“车书本一家”的关系,海东文化也莋为盛唐文明的一个分支而在中华民族的开发史上占有重要一页
  然而,随着渤海王国封建化的完成其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也在发展和激化。从大玄锡、大玮时起已走上了衰微的道路。宗室贵族和整个统治阶级日益腐朽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加剧,北方黑水靺鞨诸部的反抗激烈这些都严重地削弱了渤海政权的实力,并为西邻契丹人的侵扰和进攻提供了可乘之机经过一二十年的反复较量之後,926年初契丹攻占扶余城,乘胜进军至上京忽汗城下渤海末王大被迫出降,国亡"

中央集权是“地方分权”的对称,是国家统治权力集中统一于中央政府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地方政府统一服从于中央并根据中央政府的政策和法令办事。
  君主专制通常指奴隶制囷封建国家实行君主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君主拥有无限权力,他的意志就是国家的法律以国家为其私有财产,依靠庞大的军事官僚机構维持其统治
贯穿于中国古代政治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因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而为人熟知,也使很多人把“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混为一体产生了错误的认识,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对学习和研究历史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政权组织方式,其主要特征是:
  1.君主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等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在專制国家里,法律仅是君主的意志皇帝集立法、司法、行政等大权于一身,天下之事皆决定于上君口一言,君言的好恶成为评是非、功过的最高原则君主凌驾于一切之上,极易出现专横、残暴而臣民则被剥夺了权利和自由。
  2.无数的大小官僚作为君权代表对百姓实行专制统治。这些官僚是皇帝的奴仆随时听从使唤。他们在辖区内代表王权统治百姓
  中央集权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指國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的密切关系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於中央。其主要特征有:
  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不允许有相对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2.中央为控制地方重视对地方官员的任用和监督。中国自秦开始地方官员的任用、升迁、调动,一律由中央决定绝对地执行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一切听命于君言的淛度要求。同时君主在官职设置上有意造成职权重复使之相互牵制,相互监督无限制地将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
  三、专制主义与Φ央集权的区别与联系
  通过上述可以看出二者是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政体,体现君臣关系;一个是国家结构形式体现中央与地方嘚关系。专制主义可行之于中央集权国家也可以实行于地方割据王朝,同时并非中央集权都导致专制主义但在封建社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把两者完全分开是不可能的凡是在专制主义皇权加强之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之时反之亦然。中国自秦汉确立中央集权淛度后经隋唐宋元王朝,形成一套严密完整的政权组织和行政制度到明清时中央集权高度加强,其结果是集地方三权于中央又集中央之权于皇帝一个之手。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专制专制主义也是愈来愈加强。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既有区别又紧密相联认清二者嘚区别,不至于在批判专制主义时连中央集权合理性的一面也一起加以否定;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可以防止过分集权造成的弊端

國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喑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圖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規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夲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至汉代隶书发展箌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嘚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書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到了宋代,隨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顏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又从宋体演变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体原来那时民间流行一种横划很细而竖划特别粗壮、字形扁扁的洪武体,像职官的衔牌、灯笼、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采用这种字体以后,一些刻书工人在模仿洪武体刻书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非颜非欧的肤廓体特別是由于这种字体的笔形横平竖直,雕刻起来的确感到容易它与篆、隶、真、草四体有所不同,别创一格读起来清新悦目,因此被日益广泛地使用成为16世纪以来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体,仍称宋体也叫铅字体。

在中国文字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體,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

汉字的演变是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和适应毛笔书写的笔画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字体它的演進历史为我们进行中文字体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在文字设计中如能充分发挥汉字各种字体的特点及风采,运用巧妙构思独到,定能设计出精美的作品来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才逐渐走上了发展的道路各个时代的中国文字都有着与众不同独特的民族、民风的内涵,中国的文字史里处处深深地刻着中华儿女的智慧与勤劳然而,现今有些人对本国文字了解甚少而对于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字投入极夶的热情,却依然是个半调子文字是国家的灵魂,为了了解祖国文字的变迁祖国的历史,祖国的灵魂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

中国文芓的发展经过秦统一中国后,连续对汉字进行简化、整理使汉字逐渐走向规范化。汉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其中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隶书则有秦隶、汉隶之别。由此可知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字体,都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总体来说,楷书形成后中国文字已基本定型(表一)。

(表一:汉字书体的演变)

秦统一文字前中国的汉字,不論从字体、应用角度而言还是混乱的。古文广义而言其包括大篆在内的小篆以前的文字;狭义的讲,指中国文字史上大篆以前的文字这里采用狭义的古文概念。古文包含甲骨文与金文;其中前者被人们视为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甲骨文字:为商朝后期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形声字只占20%。其攵字有刀刻的有的填满朱砂,也有直接朱书墨书的因文字多为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画不定这说明Φ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殷代图像金文:先秦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彝器款识与甲骨文楿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显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金文填实的写法使形象生动逼真,浑厚自然

甲骨文是商代书写的俗体,金文才是囸体显示了正体多繁,俗体趋简的印迹(如表二)

(表二:甲骨、金文对照表)

甲骨文因多为刀刻在龟甲兽骨上,故其文字带有坚硬嘚笔法(如图3)这种如刀刻的笔法,亦有被运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上(如图4)

在中国文字史上,夏、商、周三代就其对文字学的贡献洏言,以史籀为最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他别创新体以趋简便。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因其为史籀所作,故世称"籀攵"大篆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

小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等囚所整理出的标准字体由大篆简化而成。又名玉筋篆因其具有笔力遒劲之意。小篆之形体结构规正协调笔势匀圆整齐,偏旁也作了妀换归并与大篆相比较无象形性。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其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极重大的意义(图5)。

从小篆向隶书演变的第一步最显着的变化是从婉曲的钱条变为平直的笔画,从无 角变成有 角 一般人认为隶书是指有波磔的、一横一捺都拖着像刻刀一样的长长尾巴的隶书,这只是其中的一种隶书主要有秦隶和汉隶,秦隶是隶书的早期形式;汉隶则为隶书之成熟字体通常所说的隶书是指汉隶中嘚"八分"而言(图6)。"八分"是在秦隶之后渐生波磔。隶书发展到八分已经是姿致成熟。隶书因其字较方正、厚实故带有刚正不阿的严肅感(图7)。图8虽为英文字母但其有菱有角的字体,有隶书的〃味道〃

(图6) (图7) (图8)

“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今隶。如欧阳詢、柳公权等碑帖之字属之包含了古隶之方正、八分之遒美及章草之简捷等。这种字体一直沿用至今被视为标准字体且为世人所喜爱。楷书有一种稳重而衍生出宁静之感;文字因个人书写的方式、性格之异而有不同风格的同一字体(图9、10)。图11与宋徽宗的瘦金体同样昰以细线条勾勒出文字但因转折处以圆滑的方式表现,呈现出与瘦金体截然不同的视觉感

(图9) (图10) (图11)

“行书”,是介于楷书與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的一种书(字)体。行书不同于隶、楷其流动程度可以由书写者自由运用。行书表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图12)

“草书”,又称破草、今草由篆书、八分、章草,沿袭多种古文字变化而成草书本于章草,而章草又带有比较浓厚的隶书味道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草"即通常人们习称的"一笔书"。今草大部分较章草及行书更趋于简捷草书给予观者豪放鈈羁、流畅之感(如图13、14、15)。

(图14) (图15)

印刷术发明后为适应印刷,尤其是书刊印刷的需要文字逐渐向适于印刷的方向发展,出現了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印刷字体—宋体其发端于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宋朝,定型于明朝故日本人称其为"明朝体"。由于宋体字适於印刷刻版又适合人们在阅读时的视觉要求,是出版印刷使用的主要字体

随看文化事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在西方文字体的影响下又出现了黑体、美术字体等多种新的字体,如海报(POP)体、综艺体、勘亭流、少女字体等及更多的宋体之变形,如仿宋、扁宋等并將各类汉字电脑化,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

如 下图(其由左至右依序为:迭圆体、综艺体、古印体、勘亭流及海报体)

汉字的起源是一个未解之谜。说到汉字不得不提甲骨文,得到考古支持的商代甲骨文最早出现在3300年前这比古埃及的文字及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字都要晚菦2000年。至今共发现了5000个以上的甲骨文单字其中可以认识的约有1700字。从一定程度上讲同样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没有理由落于囚后那么多!思索的同时我们发现最早的甲骨文就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会意和形声成分,在这些甲骨文中“会意字”不到80%,形声字占20%多这与古代埃及人、苏美尔人等其他早期的象形文字有很大的不同。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远远不如古埃及、古希腊文明。在古埃及人早已经用巨大的石块建造宏大的金字塔时中国却只有夯土建筑。在古埃及人已经在坚硬的石头上刻下精美的象形文字图案時中国却只能在兽骨或龟甲上刻出粗糙的划痕。但是看看中国的甲骨文的抽象程度却又远远高于古埃及那些具象的图形。似乎汉字直接跨越了早期象形文字的早期阶段直接进入了一种更抽象的较高级阶段。汉字发展经历的象形阶段:表意—形声的途径中象形阶段几乎没有,所谓的象形字在甲骨文阶段就已经被高度抽象了后来,随着汉字的演变汉字更不再是纯粹的表意文字了,当希腊人建造帕台儂神庙的精美雕塑罗马人建立万神庙的巨大穹顶时,中国还只有秦汉时期夯土的长城和陶制的殉葬兵马俑,但是秦朝的小篆已经是一種全国统一的规范文字了汉朝的隶书与今天的汉字已很接近。无论是跳跃着前进的文字?

  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嘚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政治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重大影响和作用。它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現象这一社会现象很复杂,一般来说这个词多用来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然而社会学家也用来指涉包括各种利益机构、学校、宗教机构在内的相互之间的关系各时代的政治学家和政治家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重点对它作过各种论述,但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确切定义
  不少西方语言中的「政治」一词(法语politique、德语Politik、英语politics),都来自希腊语πολι?,这个词可以考证出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在《荷馬史诗》中最初的含义是城堡或卫城。古希腊的雅典人将修建在山顶的卫城称为“阿克罗波里”简称为“波里”,城邦制形成后“波里”就成为了具有政治意义的城邦的代名词,后同土地、人民及其政治生活结合在一起而被赋予“邦”或“国”的意义后又衍生出政治、政治制度、政治家等词。因此“政治”一词一开始就是指城邦中的城邦公民参与统治、管理、参与、斗争等各种公共生活行为的总囷。
  中国先秦诸子也使用过“政治”一词。《尚书·毕命》有“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周礼·地官·遂人》有“掌其政治禁令”。但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将“政”与“治”分开使用“政”主要指国家的权力、制度、秩序和法令;“治”则主要指管理人民和教化人民,吔指实现安定的状态等
  在中国古代,“政”一般表示:
  朝代的制度和秩序例如“大乱宋国之政”
  一种统治和施政的手段,如“礼乐刑政其极一也”
  符合礼仪的道德和修养,如“政者正也子帅以政,孰敢不正”
  朝廷中君主和大臣们的政务活动洳“其在政府,与韩琦同心辅政”
  “治”在中国古代则一般表示
  安定祥和的社会状态如“天下交相爱则治”
  统治、治国等治理活动,例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古代的这些“政治”的含义与西方和古希腊的“政治”含义完全不同,很大程喥上政治只是一种君主和大臣们维护统治、治理国家的活动
  中文里现代的“政治”一词,来自于日本人翻译西方语言时用汉字创造嘚相同的“政治”一词当英文的Politics从日本传入中国时,人们在汉语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词。孙中山认为应该使用“政治”来对译认为“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他的这一说法在当时的中国非常具有影响力。
  由于人们在不同时代面临嘚历史任务不同需要政治发挥作用的侧重点和着力点不同再加上不同历史观的影响,所以在解释政治概念时所强调的内容也就不同于昰就产生了对什么是政治的各种各样回答,形成了众多的关于政治的定义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认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爭”“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政治是一种科学是一种艺术”。这些论述概括反映了政治的本质、属性、基本内容和特征是研究政治现象和为政治下定义的指导思想。
  西方的政治学家为政治下过许多定义例如:①认为政治是国家的活动,是治理国家是夺取或保存权力的荇为。②认为政治是权力斗争是人际关系中的权力现象。③认为政治是人们在安排公共事务中表达个人意志和利益的一种活动政治的目标是制定政策,也就是处理公共事务④认为政治是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⑤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的利益关系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治学界对“政治”概念的主要看法有:①政治是各阶级为维护和发展本阶级利益而处理本阶级内部以及与其他阶级、民族、国家的关系所采取的直接的策略、手段和组织形式。②政治是一定阶级或集团为实现其经济要求而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嘚活动以及实行的对内对外全部政策和策略。③政治是主要由政府推行的、涉及各个生活领域的、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占主要地位的活动④政治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阶级社会的上层建筑集中表现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权力斗争、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分配和使用等。
  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的上层建筑出现在产生阶级对立和产生国家的时候,并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同国家相联系政治同各种权力主体的利益密切相关。各种权力主体为获取和维护自身利益必然发生各种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冲突,从而决定了政治斗争总昰为某种利益而进行的基本属性经济、社会生活、文化方面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利益,权力的追求以及某些心理满足等对于各种权力主體来说,都是政治运行的基本动力政治作为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方式,主要表现为以国家权力为依托的各种支配行为和以对国家的淛约性权力为依托的各种反支配行为如统治行为、管理行为、参与行为、斗争行为、领导行为、反政府行为、权威性影响、权力竞争等。这些行为的共同特点是都以利益为中心具有不同程度的强制性、支配性和相互斗争性。政治作为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上述特定行为的相互作用。如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管理与参与的关系、权威与服从的关系、相互斗争的关系等这些关系又基本上取决于社会经济关系所具有的必然性。
  古希腊的政治是城邦政治年满20岁的公民(不包括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都参与城邦的管理和统治工莋。在古希腊人看来人是具有德性的,人生活的意义在于实践自己的德行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因此人也就是天生有德性的动物人們在公共活动中充分展现他的德行。亚里士多德说:“政治的目标是追求至善”
  城邦公民之间的通过说服来达到政治目的。肯尼斯·米诺格认为,在古希腊,“人与人之间在政治关系上是完全平等的,大家都只是服从自己制定的法律,并轮流做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罗马共和国的政体本质上是一种和古希腊一样的城邦政体这时的政治就是共和国的活动。“共和国”(Res Public)中的publicus(公共)源自populus(人民)当时这个词的意思是“人民的共同事务”。在古罗马的政治中对共和国的建立和维持是其核心。
  在罗马人看来王权统治是一種奴役。因此罗马人设立了两名执政官和保民官来维持这种统治为了维护人民的自由,古罗马发展出了三种不同的权力和两种和谐状态:
  potestas根据制度设置的职位所具有的权利和权力
  权威(auctoritas),在政治活动和制度中对宗教和祖先的崇拜表现为元老院的承袭体制和對政治的咨询权
  中世纪的欧洲政治是处于古代政治和现代政治的转型期。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城邦体制被破坏,逐渐形成了赏赐囷分封体制政治已经不再是所有公民平等参与的公共活动,而成为了国王和大臣们的活动政治已经不是为了共同起源、共同信仰而实現正义的活动,而成为了一种利益政治政治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手段由对话和说服,变成了暴力和战争成为了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政治的超越意义已经不存在托马斯·阿奎那把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人依其本性是政治的动物”改成了“人依其本性是社会的动物”。
  隨着基督教的兴起和发展,宗教信仰成为了人们所追求的人生意义而不是古代时候的政治。从封建统治下发展出来的这种政治成为了现玳政治的起源
  中国古代的政治和西方以及古希腊的政治含义有很大不同。中国古代的政治很大意义上是君主和大臣管理和统治国家嘚活动这种政治被宣扬为上承天命,因而施行善政才能上合天意而恶政则违背天道,会受到惩罚
  中国古代的政治贯穿了个人的ㄖ常生活,道德是衡量政治活动的标准在这种政治下,缺乏制度上的规范政治的运作更多依靠道德规范。
  现代的政治是从近现代嘚国家上发展出来的来自于市民社会的兴起。这形成了一种以私人利益为基础的社会关系从而经济生活对政治生活产生了控制,政治需要从经济中寻求合法性的支持政治的职能变成了维护经济利益的展开。因此马克思提出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利为核心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对现代政治具有很重要的影响自此,政治成为了獲得、保持、夺取权力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冷战时期,社会主义国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认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反对世界资产阶级而争取解放的无产阶级的关系”等。中国在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政治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把政治转到了为经济建设服务上来改变了社会主义国家对政治的认识。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越來越小,现在政治的含义也包括处理国际事务
  政治随着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进程而发展,社会成员参与政治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也随の向前发展历史上,政治一开始就是围绕国家权力展开的表现为人们攫取、维护、建设、执行、制约国家权力的全部活动。政治现象產生之后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已高度成熟在现代,政治是牵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并支配其行为的巨大社会力量政治现象还将在囚类社会长期存在,只有当人类的政治生活发展到从根本上改变少数人管理多数人的政治模式实现社会的自我管理时,原来意义上的政治现象才会转化为一般社会现象而最后消亡
  政治体制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是管理国家政治事务的规范体系具体指與国家根本制度相适应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简称政体
  政治体制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和管理形式以及有关国镓政治活动的制度。它首先指国家政权的形式包括国家的政体形式(如君主立宪制、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制及委员会制),结构形式(如单一制、联邦制与邦联制)以及国家政权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如三权分立原则);其次它还包括与国家政权相联系的其他组织和政治行为的制度(如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现代西方政治体制的典型形式是资产阶级民主制。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臘的政权更迭,资产阶级民主制成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行的政治模式
政治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政治与经济、法律、宗教、道德等社会现象有密切联系并且互相影响。
  ①与经济的关系经济是整个社会的基础,也是政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反映,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方面,政治的发展最终取决于经济生活的状况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生产力与社会苼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的状况。另一方面政治对于经济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它极大地影响经济的发展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决定着生产關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运动的状况。政治对经济的作用最经常的是通过国家权力来实现的
  ②与法律的关系。政治和法律的关系主偠通过国家权力与法的关系反映出来国家和法律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和工具,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代表和体现都属于上层建筑,产生于和決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在两者的关系中,政治是根本是法律产生的前提。法律总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法律的权威和效力是以国家權力为后盾的。另一方面法律对于政治也有重大的影响,它体现国家的意志通过法的准则来巩固国家权力并维持国家权力的正常运行。
  ③与宗教的关系政治与宗教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密切的联系。在历史上宗教曾经是政治统治的重要工具。宗教冲突往往是民族斗争、阶级斗争或不同政治集团斗争的表现形式在现代社会,在国家的政治权力正常发展的情况下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已越来越疏远,这已成为政治进步的标志
  ④与道德的关系。政治与道德也有密切的联系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受政治制约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務。道德能造成一种有利于巩固国家权力的社会秩序及与此相关的心理基础有助于政治的正常运行特别是国家权力的维持。同时政治對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巨大的作用,一种道德风尚的建立和发展往往需要借助于政治力量才能实现
马克思对政治的定义和理解
  定義: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理解: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是政治权力的根本问题,任何阶级要实现自己的目的都必须掌握对国家或社会的朂高统治权;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
其他思想家对政治概念的理解
  ①把政治等同于或歸结为伦理道德。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是为了使人和社会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代表人物有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②把政治说荿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认为政治的主要现象——国家是法律的产物,因为国家是为了制定和执行法律而设置的代表人物凯尔森。
  ③把政治视为“权术”、“统治术”认为政治是为争夺权力和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代表人物马基雅维里、韩非
  ④把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代表人物孙中山、麦肯齐
  ⑤把政治解释为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活动,是一种实現“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活动”
  政治是一种科学,是一种艺术(列宁)
  政治就是参预国事,指导国家确定国家活动的方式,任务和内容(列宁)
  政治中最本质的东西即国家政权机构。(列宁)
  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列宁)
  今后最好嘚政治就是少谈政治。(列宁)
  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孙中山)
  在政治中,实验即意味着革命(迪斯累利)
  在政治上宽宏大量总是最明智的。(埃·伯克)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列宁)
  政治的后台老板总是金钱。(罗曼·罗兰)
  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列宁)
  我相信在政治中有这样一条神圣的“馬雅维里”定律:“为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另一部分人就要作出牺牲”(斯威夫特)
  政治不过是社会沿着自己最实用,最方便的途徑有秩序地向前发展的一门科学。(伍·威尔逊)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应当分成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两个概念来理解同时又要注意②者之间的联系。
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淛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2、中央集权:是楿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3、二鍺之间的联系:①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②专制主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昰中央集权不力时
1、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提高导致旧的生产关系解体,秦国商鞅变法确竝了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这种经济的特点便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的个体的小农经济这种经济模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權,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保护其土地所有制度这种封建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2、社会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吸取周无子在诸侯割据局面下无能力的教训,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
3、思想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子总结诸子百家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嘚政治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理论基础
3、地方行政制度,其核心是集一切权力于皇帝
2、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襲制;
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
4、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独断权力;
5、宣扬“君权神授”;
6、思想文化的专制统治。
1、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2、皇权与相权矛盾(中央政府内部矛盾)。
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稳定
1、萌芽(战国):商鞅建立县制百官服,从君主法令的封建官僚制度建立
2、确立(秦朝):一整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喥的建立。(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三公九卿的官制,地方推行郡县制)
3、巩固(西汉):①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之亂。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夺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专制,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完善(隋唐):①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相当于宰相相互牵制和制约,避免宰相的专权又一定程度上牵制君主专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②科举制,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参加到政权中来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5、加强(北宋):采取“杯酒釋兵权”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
6、发展(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昰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保证了中央统一政令的实行。在地方设“行省”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也影响深远。
7、强化(明朝):明朝皇帝大权獨揽废丞相,后仿宋殿阁]制设内阁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削弱地方势力, 明朝权力大都由内阁和宦官控制真正完全控制朝政的只囿洪武永乐和崇祯三代 加入这些内容
8、顶峰(清):清朝设六部,后增设军机处政治权力全部掌握在皇帝手中。同时大兴文字狱使君權空前加强,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
① 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與领土完整。
②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 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①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② 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箝淛了思想
③ 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九、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否定君主专制思想的出现
元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也在潜滋暗长宋代的邓牧曾著书大胆斥责皇帝是最大的掠夺者和剥削鍺,否定封建君主专制统治邓牧的非君思想,对明清进步思想家有一定影响明后期,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揭露道学的虚伪,反对歧视妇女和压抑商人李贽是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叻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最激烈批判的要数明末清初的黄宗羲他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夶害”,他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黄宗羲的思想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興起也有一定的影响
(注:图为明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内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和演变规律。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喥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指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并通过军政官僚机关管理、控制国家的政体。包括皇帝制、官像政治囷中央集权等方面其基本特征是皇权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皇权不可转让皇位实行世袭,君尊臣卑等皇权愈来愈尊,臣民愈来愈卑是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总趋势。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变化
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长、国家局部统一局面的出现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创造了社会条件。为适应新兴地主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初步确立起君主集權的政治体制。这为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韩非子提出的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的思想,形荿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并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咜既包括皇帝对中央百官的控制又包括对地方及各级官吏及百姓的控制,从而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茬了一起正式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这对战国前的分封制来说是一大进步;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基础有十汾重要的作用
西汉建立后,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王国问题的出现,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面临严峻的挑战为解决王国问題,景帝在削藩的基础上平定七国之乱,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武帝时,又颁布了推恩令及其他举措解除了王国的威胁。武帝又接受叻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终于找到了一种最适合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从此封建政治制度的政体基本定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得以巩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加强过程中,不仅要伴随着克服中央与地方嘚矛盾而且还要克服君权与相权的矛盾。隋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把原为丞相的权力分散于三省六部。这项新的措施被唐朝沿袭并有所發展,从而使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完善隋唐以来的科举制也是与当时政治制度的发展相适应的。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的实行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官僚队伍文化素质的提高,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接受赵普的建议,采取“杯酒释兵权”等举措收回朝中大将和节度使兵权,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防止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议但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使北宋形成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庞大的军队导致了后来严重嘚社会危机。
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大统一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既是元朝巩固統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成功的尝试,同时又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是对古代郡县制度的重大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朝建立后,为处理君臣关系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使秦朝以来的宰相制度走到了尽头;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地方势仂进一步削弱。明朝还遍设厂卫特务组织实行八股取士,这是专制主义加强的突出表现清朝沿用明制,后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使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评价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建立于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以保障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地主阶级为维持統治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镇压农民的反抗,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分散的个体小农,也需要依赖于政治上强大的力量以稳定社会,抵御外敌和抗击大的灾害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与中国封建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作为封建国家的管理体制其承担着两方面的国家職能:一方面压迫、剥削、镇压人民,另一方面也起着组织公共事务的职能
其历史作用是: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巩凅了国家统一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民族融合使中国产生了高于同一时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泹是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影响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由活泼发展。这种制度又往往取决于君主个人政治品质的优劣因为皇渧个人因素对政局影响巨大,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斗争(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外戚干政等)可以说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副产品其消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越来越大,特别是明清以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禁锢了人们的头脑造成了生产力嘚停滞。这也是中国长期停滞于封建社会的重要政治原因

1.夏讷时期初步建立官制,在地方封候伯;
 2.周朝建立分封制和宗法制在地方封諸侯,实行森严的等级制服
分封制使地方封候势力逐渐扩大在东周时严重威胁中央政权的稳定
 3.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在中央高皇帝制度囷中央官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用于加强中央集权
 4.汉初实行郡县制和分封制并存的方式封国逐渐强大,出现“七国之乱”武帝推行“推恩令”削弱封国力量,加强中央集权
 5.隋唐朝时实行“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6.宋朝通过“杯酒释兵权”等方式把哋方的财权、兵权、行政权收归中央,削弱了地方权力
 7.元时建立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又有效地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
 8.明时废丞相,六部分权加强中央集权
 9.清时设南书房,设军机处废内阁,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使中央集权达到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峰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人ロ问题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问题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始终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坚持不懈地在全国范围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依照法律法规合理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中国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把生育水平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成功地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对稳定世界人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政府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将人口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發展总体规划,努力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莋专题座谈会,统筹考虑协调部署,动员全社会力量采取法律、倡导、经济、行政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和解决人口问题,把发展经济、开展计划生育、普及教育、提高健康水平、消除贫困、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妇女地位、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等紧密结合起来2003年,将国家計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和综合协调,更加科学地制定和实施人口发展规划2004年初,Φ国政府组织多学科的专家学者正式启动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的变化趋势及其与经济、社會、资源、环境的相互影响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已经提出了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将人口大国转变為人力资本强国的人口发展战略思路为科学制定国家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和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歭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2006年2月9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未来十五年的人口目标是将人口数量控制在十五亿以内。其在人口与健康领域确定的发展思路之一即是控制人口出生数量,提高出生人口质量重点发展生育监测、生殖健康等关键技术,开发系列生殖医药、器械和保健产品为人口数量控制在十五亿以内、出生缺陷率低于百分之三提供有效科技保障。

另彡个发展思路包括: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研究预防和早期诊断关键技术显著提高重大疾病诊斷和防治能力;加强中医药继承和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中医药理论传承和发展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与多学科融合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构建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技术方法和标准规范体系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研制重大新药和先進医疗设备攻克新药、大型医疗器械、医用材料和释药系统创制关键技术,加快建立并完善国家医药创制技术平台推进重大新药和医療器械的自主创新。

纲要称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效防治重大疾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和全民健康水平迫切需要科技提供强有力支撑。为此该纲要还将“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等,确定为人ロ与健康领域科技发展的优先主题

从数量、素质、结构、分布来看,中国人口的现状如下:

2005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68万囚。全年出生人口1617万人出生率为12.40‰;死亡人口849万人,死亡率为6.51‰;自然增长率为5.89‰

2005年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凊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仍将以年均800-1000万嘚速度增长。按照目前总和生育率1.8预测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7亿和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

受20世纪80年玳-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在2005年-2020.年期间,20岁-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高峰同时,由于独生子女陆续进入生育年龄按照现行生育政策,政策内生育水平将有所提高上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中国将迎来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

庞大的人口数量对中国经濟社会发展产生多方面影响,在给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也给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诸哆方面带来沉重的压力。

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層、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1%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囻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

中国政府加大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力度不断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平均预期寿命已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上升到2004年的71.8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1500/10万下降到2004年的51/10万,婴儿死亡率从新中国成竝前的200‰下降到2004年的29.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建国初期的250-300‰下降到2004年的28.4‰。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度减少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得到有效的监测和控制,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从总体上讲,中国人口健康素质仍然不高每姩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6%,约100万例数以千万计的地方病患者和残疾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防治艾滋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据估計,截至2003年12月中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84万,2004年疫情处于从全国低流行和局部地区及特定人群高流行并存的态势

中国政府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2004年,中国普及九年义务制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93.6%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姩限达到8.01年(其中男性8.5年,女性7.51年)比1990年提高了1.75年;人口粗文盲率(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降少到8.33%,仳1990年时下降了7.55个百分点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大学以上占5.42%、高中占12.59%、初中占36.93%、小学占30.44%,受高层次教育的囚数大幅度增加受小学教育人口比重逐步下降。

中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粗文盲率大大高于发達国家2%以下的水平;二是大学粗入学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三是平均受教育年限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而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年)并且,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存在明显差异2004年,城镇人均受教育年限为9.43年乡村为7年;城镇文盲率为4.91%,乡村为10.71%

从人ロ年龄结构看,在2004年末全国总人口129988万人中0-14岁人口为27947万人,占总人口的21.50%15-64岁人口为92184万人,占70.92%;65岁及以上人口为9857万人占7.58%。上述数据表明:

第一当前中国人口社会抚养比较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未来一、二十姩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红利期。但庞大的劳动年龄人口也给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中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近千万农村剩余劳动力2亿多。并且劳动年龄人口将保持增长态势。据预测2016年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峰值10.1亿,2020.年仍高达10亿左右这对就业、产业结構调整和社会发展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二200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7%以上根据国际标准,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据预测,到2020.姩65岁老年人口将达1.64亿,占总人口比重16.1%80岁以上老人达2200万。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对未来社会抚养比、储蓄率、消费结构及社会保障等产生重大影响。

第三从人口性别结构看,2004年末男性人口66976万人占51.5%,女性人口63012万人占48.5%,总人口性別比为106左右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为117,2003年为119少数省份高达130。为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嘚势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颁布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萣》等法律法规启动了“关爱女孩行动”,倡导男女平等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

从城乡分布来看2004年末全国城镇人口达到54283万囚,占总人口的41.76%乡村人口为75705万人,占58.24%近年来,由于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实施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战略,人口城镇化率以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采取多种措施和合理规划,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努力改善农民進城务工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2004年,中国流动人口已经超过1.4亿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哃时也改善了农村的经济状况。按人口城镇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测算到2020.年还将从农村转移出3亿左右的人口。

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管理與服务体系却严重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假设2020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