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苏系列游戏主要说的是什么故事..

&>&&>&&>&正文
《伊苏》系列时间轴及故事剧情游玩感受
20:10:21 来源:mobile01 作者:Randal Du
第1页:标题logo
  《伊苏》系列一晃走过了16个年头,作品也出了8部,给玩家们留下了不小的感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伊苏》系列时间轴及故事剧情游玩感受,快来一起看看吧。
  《伊苏》,由日本游戏公司Falcom最初于1987年推出的长青系列,是日本游戏史上最早的动作角色扮演游戏之一。将满30年的历史中《伊苏》系列共推出了13部本传作品,包含在今天发售繁体中文版的《伊苏8:达娜的安魂曲》,随着一代一代的作品过去游戏丰富度与精致度与日俱增,不变的是Falcom出品一贯的细腻与隽永。Falcom社长近藤季洋在来台访谈时也提及,《伊苏》系列已经是一个对较年长玩家更有意义的作品标题,年轻一代对Falcom认识更多的是新台柱的RPG系列《轨迹》。对我自身而言,《伊苏》是一款别具意义的作品,最新作《达娜的安魂曲》更是将我对《伊苏》的认知推上一个新高峰。趁此机会,就和大家聊聊《伊苏》系列,以及《达娜的安魂曲》。
  要一个整天与游戏为伍超过二十年的玩家选出“特别有意义”的游戏,答案肯定不会只有一个,宛如见证人生十几年的《魔兽世界》、喜欢到婚宴时拿“英雄之证”来当入场音乐的《魔物猎人》、当兵时接触退伍后持续练了十几年的《太鼓之达人》,款款都是对我 Du,也就是我这个玩家相当有意义的游戏作品,如果算上第一款游戏、启蒙游戏、最惊艳的游戏…列下去还会没完没了。
  但我还是要说,这篇想花点时间和大家聊聊的游戏系列:《伊苏》,在我的人生中是一个别具意义的游戏系列。因为某种程度上来说,与这款游戏的邂逅,成为我后来进入游戏媒体产业的根源起点。
  作为一个《伊苏》系列几乎快要算死士的玩家,虽然《伊苏8:达娜的安魂曲》繁体中文版只和日文差了三周时间,我还是义无反顾(?)的先入手了日文版。因为最近忙着照顾刚出生的小鬼头时间不多,所以慢慢的到昨天早上才终于通关了第一轮,感想是这个死士当得非常值得。
  繁体中文版游戏我今天才刚取得,本篇中分享的《伊苏8:达娜的安魂曲》截图大多会来自日文版,实际游戏中会是完整的繁体中文内容。
  2012年《塞尔塞塔的树海》首次将《伊苏》带上PS Vita时曾撰文和大家分享过这款游戏,当时我对该作游戏性虽然持续丰富强化,画面表现却开倒车这件事相当不满。但经过《闪之轨迹》两部作品与《东亰幻都》的磨练,加上准备明年同款作品登上PS4的企图,《伊苏8》在画面表现上进步许多。
  当然和一线大厂相比,画面表现永远不是Falcom这样小团队制作的强项,但他们尽己所能在提升视觉表现的态度可说是有目共睹。当然最重要的是Falcom非常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价值所在,在《伊苏8》中将自家优点崭露无遗。这款游戏拥有《伊苏》近代作品中最丰富的玩法系统、更到位的动作战斗表现,同时剧情这个原本并非《伊苏》长处的环节都有直逼《轨迹》系列的水准。
  《伊苏》重玩法,《轨迹》重剧情,这个Falcom自己也有深刻认识的出发点,虽然从近藤社长的口中了解到仍然是两个系列的方针区别,但以结果来讲《伊苏8》在故事表现的隽永余味上绝对足够与《轨迹》分庭抗礼。把《轨迹》看成是连绵细腻的长篇故事,《伊苏8》就是浓缩而精彩的短篇小说,正如主题“亚特鲁冒险书”一样。
  从《伊苏7》开始的作品,与过去的《伊苏》系列出现根本性上的变化,经过了《伊苏7》、《塞尔塞塔的树海》到如今《伊苏8》,已经用成果强力证明这个改变往好的方向发展,把《伊苏》系列推上更高的层次。虽然年轻一点的朋友对《伊苏》的认识已经开始少于《轨迹》,在体验过《伊苏8》之后,感到这个系列能再次开创抗衡《轨迹》局面的可能性又大大提高。
  这次我不想用单纯的游戏介绍和大家分享这款作品或这个系列,这里和大家聊聊我与《伊苏》的各种缘分,以及花费16年时间对《伊苏》系列的一些认识。如果你也是《伊苏》一名老玩家,或许能勾起你一些回忆。对,简单的说这篇就是“我对《伊苏》的一份情”。
  但今天要聊的游戏对我格外有意义。不夸张的说,《伊苏》系列可以说是我加入产业,尤其是转向游戏媒体后一待就是十年余的“初心”所在。如果不是当年接触了《伊苏》,或许我就不会在这里为大家采访游戏新闻、不时分享作品心得。
  《伊苏》这个系列游戏标题,由来是前两部作品中围绕的舞台,古代王国“伊苏”的国名。主角红发冒险者亚特鲁.克里斯汀来到被“岚之结界”这个风暴包围的艾斯塔里亚大地展开冒险,与失忆的女神菲娜相遇,并一点一点解开伊苏的谜团。
  这之后的每一代《伊苏》游戏都是亚特鲁.克里斯汀这名冒险家一生冒险事迹的其中一段,奇妙的是除了两部首作以及前传《伊苏:始源》外,每一部作品都叫“伊苏”却每一部都与“伊苏”没什么直接关连。
  是说亚特鲁一生除了冒险外还“留下100多册冒险书”,他是冒险家外还是文字工作者同行啊。
  进入回忆模式之前,先整理一下《伊苏》目前所有作品故事的大略时间线,以下照故事先后排列:
《伊苏8:达娜的安魂曲》精华文章推荐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
责任编辑:博言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本文是否解决了您的问题
文章内容导航
第1页:标题logo
用手机访问
扫一扫,手机浏览
相关攻略:
游戏制作:FALCOM
游戏发行:FALCOM
游戏平台:PC/PS4/PS Vita
上市时间:2017年
游戏特色:
单机游戏下载
综合热点资讯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b487fdba739661c-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如何评价伊苏系列的男主角亚特鲁·克里斯汀(Adol Christin)? - 知乎177被浏览59663分享邀请回答sekigames./Entry/47/ )
直到初版《伊苏》正式上市,开发团队还没做出“阿豆鲁=红发”的具体设定,以游戏说明书的阿豆鲁肖像为证:
不仅如此,说明书的前传小说也没有任何关于“赤毛”的描写,甚至阿豆鲁的插图自始至终都是普通棕发——唯一体现阿豆鲁红发的地方是游戏里的像素小人:
此处用红色理由似乎单纯得多:当时PC电脑性能有限,整个游戏画面只有8种颜色可用,而与棕色最接近的只能是红色……但如此一来,红发小人版阿豆鲁陪伴用户的时间远远多过说明书上的棕发阿豆鲁,“赤毛的阿豆鲁”反而更容易先入为主,翌年《伊苏2》开发团队索性将计就计,从设定图到宣传插图都将“赤毛的阿豆鲁”彻底定案,早年黑发与棕发阿豆鲁就此掩入历史尘埃。(图片出自1988年版《伊苏2》说明书插图)阿豆鲁最初并没有设定乱七八糟的艳遇以下内幕的消息源出自日文wiki( ),然鹅具体出处待考……但哈德森的PCE版《伊苏》制作人岩崎启真曾在个人blog针对这段wiki内幕旁敲侧击并印证其他大部分内容,也就是说撰写这段wiki的匿名人士掌握的内幕很有可能是真实发生过的,各位知道是什么性质就好。
一言蔽之——《伊苏2》结局后开发团队原计划另开【与伊苏无关的】新作,但被Falcom高层命令开发《伊苏》续作,最终导致该团队的新作被硬拗成了《伊苏3》。
也就是说整部《伊苏3》的阿豆鲁剧情都在团队计划外,阿豆鲁“色魔”形象最早源于《伊苏3》女主角艾蕾娜登场后大量同人志描写(原作二人并没有特别的男女暧昧),但艾蕾娜原本邂逅的应该是另一个主角……
(《伊苏3》宣传期多以外传形象示人,类型也突变为横版动作游戏,与前作风格天壤之别,曾被民间揣测是开发团队更换——但熟悉内幕的PCE移植版制作人岩崎已明确表示《伊苏3》与前两作是同一团队制作,因此wiki的“无关新作强改伊苏3”论也算有事实土壤)
通过岩崎启真的证言可以确认《伊苏3》问题导致初代伊苏团队与Falcom关系严重龟裂,核心成员在《伊苏3》开发期间陆续辞职出走,三代上市后《伊苏》系列一时后继无人,正统续作停滞三年()毫无动静,只能依靠多媒体改编(漫画、小说、音乐专辑、OVA等)和授权移植主机版盈利,甚至当时的Falcom创始人兼社长加藤正幸还在《伊苏4冒险导览》攻略本访谈中坦言“Falcom一直没有《伊苏》续作计划,直到(移植PCE版大获成功的)哈德森主动要求续作,Falcom才做了《伊苏4》剧本和音乐交由哈德森开发”。(图片翻拍自攻略本《伊苏4冒险导览》)——如果当年没有哈德森主动接盘,阿豆鲁的命运很可能就到《伊苏3》为止,更毋论《伊苏3》之后各种乱七八糟的阿豆鲁情史了。
此外由于Falcom糟糕的人事传统,历代《伊苏》开发团队集体出走或成员新旧更替频繁发生,从《伊苏4》到《伊苏7》每部正统续作的核心开发成员可能都不是同一批人,阿豆鲁形象塑造缺乏连贯性的风险也远高过轨迹系列主角——因此某种意义上用“哑巴主角”回避阿豆鲁具体人格描写,用各种生硬老梗强行制造刻板印象标签,更像是应对长寿作品团队更替交接的无奈之举。题外话虽然楼主人微言轻,但还是忍不住呼吁一下——日语大致过关又有心深入考据《伊苏》世界观剧情和角色设定的同志,请务必收藏这本2003年版《伊苏大全集》:(本文配图除游戏截图和特别说明外全部翻拍自这本书)Falcom官方公认设定资料集,B5开精装砖头书,中古行情加国际邮费最便宜大概120-150一本,而整体性价比极高,其中最有价值的《伊苏1-6》全游戏剧本(《伊苏4》同时收录PCE与SFC版剧本,《伊苏6》结局前剧本也全部收录)、《伊苏》历代说明书前传小说乃至《伊苏5》官方5.6万字初期草稿小说都完整收录,还首次公开了《伊苏6》时期重新整合归纳的有翼人世界观大纲,作为文本资料拥有极高的考据价值,一书在手考据不愁,分分钟撕烂各种不懂装懂信口开河人士的画皮不是梦——即使目标读者群偏核心向,哪怕这本书在国内《伊苏》核心用户群的普及率能再高一丁点儿,网络上针对伊苏和阿豆鲁的各种辣眼睛胡扯都不至于像现在这样遍地开花。
1061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082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伊苏系列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