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的谁啊?我到底是谁?

([已注销])
(Youmehimher)
(深海小豚鼠)
(琪琪有毒)
第三方登录:我是谁?你是谁?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五)
我的图书馆
我是谁?你是谁?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五)
接前文我是谁你是谁这个你,并不一定是大家,也可能是大街上随便的某个人。我对他说你是谁?这样,肯定是很不礼貌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他的行为,他外在表现出来的东西,来定义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步走出来之后,你就会发现,你一下子想通了很多东西。你会发现有一些道理确实非常的有用。有很多东西你一下子就会想通了,然后你会在莫名的时间段,去想更多的东西。这个时候呢,就是你的自性正在一点一点的开启。当然这个过程是很长的。同样它也需要你对自身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知道自己的好、优点在哪里,知道自己的缺点在哪里。&你比如说我,你们眼中的这个伸笔码良也好,九毫米烟灰也好,有很多人在网上说我是什么高人。我不觉得这样是什么高人,我就是一个写小说的,写故事的。&我的读者喜欢跟我在一起聊天,然后就有了这样那样的活动。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事情,其余的什么都没有。然后伸笔码良这样一个人,我觉得我对书友做的肯定还有很多不到位地方,因为每天让我帮忙的人实在太多了,不可能每一人都能满足对方的需求,所以说有些人就爱莫能助了。因为忙,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尽快去办,所以说我觉得自己这点做的不是很好。另外在家庭中也是一样的。&我个人的优点是什么呢?个人的优点就是个性上比较随和一些吧,属于那种傻乎乎的。但是很多时候个性太强了,有点大男子主义。所以说一旦犯起倔来,跟家里人就会产生摩擦。这就是我个人的性格问题,然后我看到了这种问题。为什么看到了这种问题?因为我做了很多事情,做完之后家人是一个什么样反应。&这种反应就间接告诉我,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哪一些地方做的可以,哪一些做的很不足需要改进,不用别人说,已经都反馈出来了。所以说很多时候,很多心理问题其实很简单,包括家庭成员问题什么的,都很简单,就是你怎么做的。当然了,这是一个最简单的一个方式,但是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那本难念的经,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一样。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还是有脑子的,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去做。像我的父母,我的父母他们就不喜欢什么呢?不喜欢我随随便便回家。这在某些人眼里可能觉得无法理解,但是我特别能理解这点,因为他们就是那种传统思想非常非常浓的人,就是让我去我必须去,没说让我去的话我不能去,或者去之前要给他们电话。很有意思的!你怎么去对待别人?&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你是否尊重了他的习惯?因为某些人、某些家庭成员他的习惯,尤其老人的习惯和当今社会的价值观它是有冲突的。他的习惯并不是当前社会价值观那一套东西,但是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他已经有了这个习惯了。&虽然不是好的,但是,你是否尊重了?你如果不是站在那种嫌弃鄙夷的角度,你真心尊重——哪怕是一些不好的毛病,也是站在一个充分尊重的立场上。尊重、理解的立场上去看待了,那么这个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它是不会有的。讲来讲去绕了这么多,其实还是一些非常简单的概念,就是——人要互相尊重。无论是什么,家庭成员也好、还是社会上的成员也好,尊重是第一步。有了尊重之后,才能有更好的那种交往。如果第一步的尊重谈不到的话......&你比如说现在网上的东西,我写了一个帖子,或者是某个新闻后面我发表了一段我的感想,那么那些跟帖的人,他们就会去喷我,用各种各样他感觉很无厘头、好像蛮搞笑的语言来喷我、取笑我。那么这个时候,他是不尊重我的,那么他这么做了之后,就直接把他自己定性了。&把他自己定性成一个什么的人?一个爱发牢骚、不尊重别人、口无遮拦、喜欢嘲笑讥讽的那么一个人。&如果他是男人的话,肯定是那种心胸狭隘、做不了什么大事的,甚至一点自我约束力都没有,简直什么事都做不了的那种......我们说一点不好听的话就是,有点像很渣的那种男人一样。&如果是一个女人呢,她可能不渣,但是她会...会有很大的情绪上的问题和心理上的问题。&和和气气、好好说话,是优质社交的一个开始,无论你觉得这个东西虚伪也好或怎么也好,它都是一个开始。包括你对自己的家人也是一样。你尊重了,那种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做出来之后,才会有后面的东西出来。有些人可能觉得我不需要这种,我们一家人在一起,我们是一家人嘛,我们不需要那些俗套的东西。其实是不对的。我的题目是《我是谁?你是谁?》,这是两个人。&两个人再好,一家人几口人再好,它也是这几个人组成的家庭,而不是一个人。人与人之间,它永远是存在这种距离的,所以说一定要拿捏好这种距离感。一定要拿捏好这种距离感,不要什么事情做得一点距离都没有,那样的话很可怕的。&真正的一点距离都没有的话,就会爆发出非常非常多的问题。距离感会产生一个美出来。那么我们常讲什么小别胜新婚嘛,那么一家人在一起相处也是一样的。家长和孩子要有一个距离感,这样的话孩子他不会有太多的压力。夫妻之间也要有一个很好的距离感,这样的话呢,能保持一种长久的新鲜和活力。 什么事情都是这样。当你把这些一步步的都做好了之后,你就会发现,一个属于我、属于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东西——那个思想——它开始萌芽了,那种自性的思想,开始萌芽了。(全文完)版权说明:本文作者【南楼先生】其他公众号或媒体转载,请注明作者并在文首标注以下信息: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究竟我是谁? - 弘善佛教网
当前位置: >
究竟我是谁?
发表时间:
作者:净慧法师
  本文为净慧长老于真际禅林丁亥年七日禅修所作开示,现精选其中部分开示&究竟我是谁?&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今天想要与大家分享一个题目:&究竟我是谁?&
  曾经讲过一个题目是&认识自我&,那么我是谁呢?我们一般人所感受到的我,是由一些什么样的因素组成的呢?天天执著这个我,天天在保养、维护这个我,&我&究竟是何物,不是很清楚。虽然否定有我,但是也不得不承认由色、心二法,或者说由色、受、想、行、识而组成的假我还是存在的。没有这个假我,就无法借假修真,找到真正的自我。我们平常所执著的我,就是由色、心二法所组成的假我,或者说由色、受、想、行、识五蕴所组成的假我。看起来世界很复杂,人也很复杂,如果加以归纳,整个世界无非就是两大因素,或者说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精神,另一部分就是物质,这是现代人的表述方法。佛教的表述方法,是把物质的部分称为色,把精神的部分称为心。这两个字就把宇宙的万事万物概括无遗,非常简练。色法在我们人体上,包括眼、耳、鼻、舌、身五根,心法是指五蕴中的受、想、行、识,或者说是六识的全部: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我们人体以外的物质的部分就是六尘: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这六尘,把宇宙间的物质全部包括在其中。
  为什么说由五蕴所组成的我是假我呢?因为只有当色、受、想、行、识这五部分成为一个整体的时候,这个假我才能够成立。但是这五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非常不稳定,它具有可分性,具有性,具有空性,具有假设性。如果稍微加以分析,要找到一个实实在在的我不可能。所以佛教认为由五蕴组成的我是假我。假我的意义是什么呢?佛教说为施设的我。本来没有我,但是为了人类沟通交流的方便,所以才施设了你我他的概念。你我他都是施设而有,不是本来就有的东西。
  本来就有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五蕴的不确定性,五蕴的假设性、假定性,五蕴的空性。那才是本有的东西,那才是不可改变的东西。世界上的一切事,没有一件事是不可以改变的。
  只有那个&一切事都是可以改变的&原理是不可改变的。佛教把这个不可改变的&一切事都是可以改变的&的原理叫做空性。
  平常我们不可能真到空性,都是看到的表象。看到一个人,是男人、是女人、是老年人、是年轻人,首先就在分别。有相而后分别,分别之后产生。分别本身也是妄想,由分别而生的贪、嗔、痴更是妄想。
  起了妄想,就产生,贪是烦恼,嗔是烦恼,痴是烦恼。贪的全过程,从起心动念一直到你所贪图的某一件事如愿以偿这整个的过程,没有一点不是烦恼。因为即使你贪到手了,你所贪的那个东西,也具有不确定性,或者说也具有不确定的因素,它也时时在改变。由于你所贪的东西时时在改变,就引起内心的烦恼、内心的恐惧、内心的不安全。所以说,不论是得是失,都是烦恼。
  怎么样看破它?一切。得也随缘,失也随缘。随缘的意思是什么呢?一切事物都是所生,缘聚则有,缘散则无。缘聚时不要过分贪求,缘散时也不要过分失望。因为世事如此,一切事物都是有条件的存在,没有一件事物是不需要任何条件就能独立存在的。能得失随缘,则心地泰然。有了这种认识,从理解上来认识,就是逐渐领悟、解悟宇宙人生的大道理;从上得到体悟,那就是一步步地证悟,一点一滴地在感受宇宙人生的。我们不要执著由五蕴组成的假我。不过,即使是假我,我们也要随因缘而对待,既不要执著它,也不可虐待它。虐待了这个假我,它不听你使唤,你想往东走不动,你想往西还是走不动,你想多坐一会儿难受,你想多站一会儿也难受。那就是人生不得自由,不得。要善待这个假我,要在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大原则下善待假我。所谓善待,不是孤立地说善待,是在随缘中善待。善待假我,就有条件来认识真正的我。
  真正的我是什么呢?排除了那个可变的、无常的、有条件的假我,那才是真我。那个我是什么呢?那个我是空性,强安一个名字叫做我。有名字的东西都不实在。比如说,一切事物都要改变,这是一个真理,这个真理是不可改变的。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真理执为一个实在的东西,安立一个名字,那它还是相对的。空性是绝对的,空性是没有名字的。空性是直觉的,是的,只可以受用,不可以向人说破。一经说破了,不值半文钱。为什么呢?哦,就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啊!由于你并不是从修行的亲证而来,只是一种知性的认识,这种知性的认识敌不住烦恼。只有能够敌得住烦恼的那种认识,才是真正的受用。
  佛教是讲实践,讲受用,讲在关头看得破、放得下。五蕴的假我,必须通过的观照,行深,才能照见五蕴皆空。五蕴皆空就是见到了五蕴皆空那个不可改变的真理、空性。见到了这个空性,就能度一切苦厄。一切苦厄是烦恼,见到了空性就能断烦恼。所以修行,一定是从破开始。我执从什么地方破,从中破,在修行中破。在什么地方修行?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 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弘善法德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Copyrights reserved&&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联系方式:中国?广东?汕头&&联系电话:2&&联系人:黄易&&邮箱:admin@gming.org&&联系QQ:
&&工信部ICP备案号:&&Sina Visitor Syste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忘记我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