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三职学校 一职,六职,三职,商务旅游学校,或是其他的。…

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总结报告_图文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总结报告
&&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汇报材料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16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好,欢迎访问南宁中等职业教育网!
热门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 >
> 正文内容
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
作者:&&&&发布时间: 11:22:22 &&&&来源: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浏览次数:26098
随着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进入后示范建设时期,学校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水平显著提高,辐射带动不断扩大。2016年,学校在南宁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顺应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强化特色创新,以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的工作方法,坚持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取得显著成绩。
2016我校捷报频传――荣膺全国“文明风采”竞赛优秀组织奖、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广西商务秘书大赛优秀组织奖,“奥派杯”全国移动商务技能竞赛获一等奖,“博导前程杯”全国电子商务运营竞赛广西区复赛中职组一等奖,广西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参赛教师获6个一等奖,全国“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广西选拔赛获3个一等奖,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亚龙杯”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荣获6个二等奖,学生社团获2016年全国爵士舞项目冠军,“广西传统美食大讲堂”获全国终身学习活动品牌,申报27个科研教改项目获南宁市、自治区级立项。&
一、学校情况
(一)学校概况
我校是一所建校81年的全日制公办学校,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十一五”教科研示范学校、全国“十一五”教科研先进单位、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科研“20强”、广西民族文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学校连续多年荣获全国“文明风采”竞赛优秀组织奖、卓越组织奖、南宁市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班工作成绩卓越奖,是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商贸旅游专业集团龙头学校、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优秀基地。校园面积370亩,分新阳、五象两个校区,全日制在校生7369人,教职工346人,学校总资产2.82亿元,开设有21个专业,其中自治区示范性专业6个,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拥有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ATA)、电子商务师、维修电工、制冷维修工、中式面点师、中式烹调师、物流师、育婴员、收银员等20个工种14个职业技能鉴定点。近两年师生获各级各类奖项4464项,其中国家级1087项,年均社会培训量逾万人次。
(二)学生情况
近年来,学校实施“稳规模、提质量、创品牌”的发展战略,严格控制计划招生,但新生报名人数仍不断攀升,2016年实际招生2389人,在校生人数7369人,毕业生人数1641人,学生考证培训人数2860人,巩固率为74.41%。
(三)教师队伍
师资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保障,加强队伍建设成为学校质量发展的战略核心之一。2016年我校生师比为15.54:1,师资力量稳步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9.39%,兼职教师比例达27.36%,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94.90%,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达14%,高级教师比例为26%,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改善。
(四)设施设备
学校重视完善基础设施设备,在教学仪器设备方面加大投入,截止2016年为5957万元,生均设备值达8083.86元,实训实习生均工位数为0.76个,图书藏量162860册,生均图书数达30.8册。
二、学生发展
随着“稳规模、提质量、创品牌”的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学校在学生素质、在校体验、资助、就业质量、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素质整体提升,在校体验满意度逐年递增,学生资助方面逐年强化,就业质量稳步提升,职业发展整体较好。
(一)学生素质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重视学生素质培养,近两年取得了一些成果。据统计,学生文化课合格率同比增长1.01个百分点,达到97.08%;专业技能合格率同比增长1.17个百分点,达到97.2%;体质测评合格率同比增长1.95个百分点,达到82.00%;毕业率同比增长2.01个百分点,达到95.02%;学校通过营造文明、健康、高品位的文化、精神氛围、校风,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工匠精神”、“文明风采”竞赛等系列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对国家和自身充满信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理想信念、政治追求,成为新“四有”学生。
(二)在校体验
学校重视学生成人成才教育,通过系列专题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提升管理服务质量、规范各种制度,为学生多样成长搭建平台,同时,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体验进行了定期的测量和评价。其中,理论学习满意度为93%,专业学习满意度93.35%,实习实训满意度95%,校园文化与社团满意度95%,生活满意度92%,校园安全满意度95%,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达到96%。
(三)资助情况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并由专门部门负责落实相关工作。2016年全校免学费和享受助学金14105人次,免学费1421.85万元,奖、助学金达21万余元。
(四)就业质量
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与升学质量,是学校教育成果的重要检验之一。为此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办学原则,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品牌形象。2016年我校毕业生专业就业率为97.05%,对口就业率达到82.29%,初次就业起薪达到2200元,升入高等教育比例达到56%。
(五)职业发展
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情况,与学生在校期间的教学培养和德育培养密不可分。我校在学生职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通过改革教育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职业发展素质。其中,企业对学生学习能力满意度达98%,对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满意度达97%,对学生岗位迁移能力满意度为98%,对学生创新能力满意度达到98%。
三、质量保障措施
学校致力于提升学生整体素质,重视教学质量的提升与监控,构建质量评价体系,形成良好的保障机制。从专业动态调整、教育教学改革、教师培养、规范管理、立德树人和党建工作等六个方面强化质量保障,效果显著。
(一)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以“紧跟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立足区域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人才”为宗旨。不断适应区域经济的升级和转型,定期根据市场调研、企业反馈、学生反馈和对未来的预判,对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驱动的专业调整机制,使专业设置与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相匹配。
1.专业结构调整
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实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申报符合地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前瞻性、应用型专业,减招、停招,生源不旺、就业不畅的专业。2015年新增学前教育专业,对计算机应用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进行方向细分;2016年新增工程机械运行与维护专业。
2.人才培养方案调整
学校坚持“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原则,根据职业化人才成长规律,突出能力本位的工学结合特点,有效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机制。2015年,学校在开展人才需求调研、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对烹饪、高星级酒店运营与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及电气运行与控制等5个重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和修订,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库、师资队伍的配备方面进行重新梳理和调整,使修订后的方案更突出职业导向和理实一体化培养特色。
(二)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将教育教学改革作为提升内涵、永葆活力的重要抓手。依托行业企业、教研机构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着力推行“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方式工作化”的课程改革,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团队、实训环境以及考核评价机制,力推“项目驱动、学训结合”教学模式,加强“产教融合、学做一体”实践模式,教育教学改革效果显著。2016年,我校教师在参加广西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荣获6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和1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其中有2个作品还代表广西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参加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大赛中,荣获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参加201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说课大赛广西选拔赛获3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参加2016年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亚龙杯”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1个二等奖。学生在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6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在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5个、二等奖13个和三等奖19个。升入高职以上院校达930人。
1.公共基础课
学校依据教育部《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开足德育、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基础、艺术、体育和劳动等课程,文化课学时数占学时总数三分之一左右,同时不同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在总学时数的5%以内上下浮动,如城建专业部的电气运行与控制、制冷等专业,增加了物理课;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增加越南语,文秘专业增加日语等课程,为学生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终身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专业设置
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学校实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形成“以烹饪、电子商务、电气运行与控制、计算机应用专业为龙头,集现代化餐饮、旅游、物流、城建为一体”的专业群协同发展的格局。打造“特色+品牌”专业,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其中烹饪、高星级饭店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成为南宁市职业教育商贸旅游专业的龙头范式,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全区仅我校开设。
3.师资队伍
学校秉承“构建一流名师、培养一流人才”的理念,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近年师资的补充和培训从结构和数量上均呈现出“质高增量”的趋势,有力保障和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路径,一是结合“稳规模、提质量、创品牌”的发展战略,对教师队伍结构和素质进行调整;二是积极开展“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提质”的教师培养模式;三是积极与企业合作,从企业中引入优秀的高级人才和专业技术工程师来校授课;四是大力推行教师在岗培训;五是重点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4.课程建设
学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推行“课程开发五步法”,即按照定位、确定、归纳、转化、设计五个步骤,从课程目标规划、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等方面,定期组织校企行专家代表进行研讨论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程方案。在教学实践中推行仿真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使传统课堂教学向“教、学、做”一体化转变,实现生产与教学融通,有效提升了人才核心竞争力。
5.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以增强学生就业、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产教融合、协调育人机制,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适应经济发展升级与转型的新常态。同时,学校将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有效发挥行指委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实施符合专业特点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
6.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我校的信息化教学条件不断改善,硬件设备已达到全区先进水平。年学校共计投入信息化教学是设备1068万元,其中在新增4个计算机房,新增会计实训基地、智能电子电路开发实训室等8个专用实训室,五象校区完成了校园网、广播系统、安防系统的建设,并通过对校园网络应用软件平台升级与整合,建成了以高速千兆主干网为网络系统核心的校园网光纤主干系统,实现学校内部与多校区间的科学化、办公自动化、信息资源化、传输网络化管理,为师生提供优良的信息服务,为社会、社区培训和专业集团资源共享提供便捷的服务。
7.实训基地
学校以6个自治区示范实训基地建设带动相关专业群建设,近两年数字媒体技术、电气运行与控制、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先后获自治区示范专业与实训基地项目各500万元投入,多元构建了集设备一流、管理规范、资源共享、生产与研发、生产性实习、技术培训、资格认证为一体的升级版实训示范基地。
8.教学资源建设
随着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的推广应用,学校重视教学资源库建设,目前多媒体资源总量呈现快速递增趋势。多媒体资源库总量由2015年的0.35TB增长到2016年3.45TB。
9.教材选用
在教材的选用方面,学校严格执行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用书有关规定,通过正规的订书渠道订购教材。在学校自主范围内合理开发校本教材15册(套),突出理实一体化教材建设,均由正规出版社出版发行。
10.国际合作
学校立足于职业教育辐射东盟的桥头堡,利用品牌与地缘优势,推动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近两年先后开展6个专题交流合作项目,与越南友好学校继续开展交流活动,邀请法国西餐专家到校传授技艺等,项目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下一步将在“一带一路”大战略发展契机下开展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以及文化推广等方面强化国际合作。
(三)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注重教师队伍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对教师培训的类型结构也进行合理调整,师资队伍素质稳步提升。2016年投入专项经费70万元,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达189人次。
(四)规范管理情况
经过81年的发展和积淀,学校遵循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范,办学过程中严格执行学校章程规定,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推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学校结合《广西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年)》的要求,制定有学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完善制度决策机制,强化精细化管理,提升现代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
1.教学管理
学校确立教学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性和流程化的目标,历年来建章立制,以制度管理教育教学工作,2016年出台了《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师德考核方案》,修订了《教学管理工作制度》、《课堂巡查制度》、《教学管理细则》、《教学检查与考评实施细则》等制度,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体系。
2.学生管理
为了规范学生管理方面的工作和做法,学校完善和修订了《学生操行考核细则》、《学生实习管理制度》、《内宿生管理制度》、《学生上网管理制度》、《学生竞赛管理流程》、《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工作流程》等,形成了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体系。
3.财务管理
学校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南宁市本级培训费管理办法》、《南宁市本级差旅费管理办法》、《南宁市本级会议费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制定了校内财务规范制度,包括《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预算管理制度》、《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南宁市本级培训费管理办法》、《南宁市本级差旅费管理办法》、《南宁市本级会议费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确保学校财务管理规范、合法高效。
4.后勤管理
为师生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提升一职校人的幸福感,后勤部门从科学、规范、人性化的角度制定了《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教学管理用房暂行管理规定》、《教室及教室内公物管理制度》等。并根据实施效果和环境变化及时对文件进行更新和完善。
5.安全管理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成立有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小组,严格落实隐患排查与首问报告制度,对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每学期组织师生开展应急疏散与消防演练,对饮食、饮水、消防、校园人身安全、用电、突发事故等做好各种管理预案。
6.科研管理和管理队伍建设
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学校为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制度和管理规范,从而催生了大批科研成果,并有效的保证了成果的落地。如制定了《科研管理办法》、《科研课题、教改立项项目经费配套方案》、《学校财务支出业务办理流程》、《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工作流》、《教职工教学成果申报方案》等,并定期对制度和规范进行更新。2016年学校教师申报15项南宁市教改项目,申报12项自治区级教改项目、2项自治区重大课题,经专业评审27项获得了立项,其中获得了1项重大课题子课题,4个自治区重点教改项目,使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的教师增加到189,参研人员占专业任课教师的66.3%。
7.管理信息化水平
学校在管理信息化方面的投入逐年加大,完善了学校的安防系统,建立了两校区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升级改造新阳校区无线网络系统,目前学校启动“智慧校园信息系统”建设,正在实施基础设施的改造与升级。
(五)德育工作情况
深入推进立德树人工程,以构建“五个和谐”为载体,创新教育方式,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教育全过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师生心中落地生根。创新德育载体,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将“尚实”文化、“现代鲁班精神”、“长征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融入课堂,融入德育日常管理,融入特色活动。通过成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生宣讲团、主题教育活动、文明风采竞赛等活动载体,用“尊道贵德、笃学尚行”校园精神去教育、引领、提升师生,构建专业技能、职业精神课程全面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特色活动为载体,将职业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引领教师坚持“现代鲁班精神”,要求教师坚持以“现代鲁班精神”教育学生。近两年在德育课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文明风采活动开展、社团活动、团组织学生会建设及活动等方面均硕果累累。同时,学校将德育工作的重点放在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强化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全面努力提升职校育人质量,向国家、社会、企业输送德技双馨的职业技术人才。
1.德育课实施情况
在德育课程设置和实施方面,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设计制定。2016年通过《学习道德模范》、《安全教育》、《爱国教育》、《宪法日》等14项德育主题活动,推动学校“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的开展,效果显著。
2.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围绕“尚实”文化,打造职业教育生态发展与特色文化校园。通过各种活动来营造和弘扬校园文化,如开展向国旗敬礼活动慰问孤寡老人、参与边防部队共建、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清扫邕江保护乡亲河、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徒步拉练等活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2016年重点打造“现代鲁班精神”校园文化,通过开展经典诵读、鲁班宣誓活成人典礼等活动,规范学生言行举止,培养学生成为懂礼仪、讲诚信、知感恩的优秀人才。
3.文明风采活动开展情况
学校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教学改革模式,鼓励师生通过参与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促进教学成果提升,不断提高师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建立技能竞赛激励机制,积极组织师生参与全国、全区“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6年学校继续荣获自治区全国文明风采竞赛优秀组织奖。其中获国家级4项,获自治区级466项。
4.社团活动
学校重视社团组织的建设,积极为社团搭建平台,目前学校共有社团33个,团整体实力区内领先。2016年社团获各类奖214人次。&
5.团组织学生会建设及活动
为了规范团组织的行为和活动,团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行为守则和规章制度,更好地规范了团组织学生会的行为和职责。学校团组织管理逐步规范,规模逐步扩大,团组织活动次数稳中有升,为学生的培养提供助力。2016年团组织规模达1503人。2016年团组织学生会活动达120次。团组织在学校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扩大,未来团组织发展将进一步强化与德育工作的结合,充分发挥团组织的先锋带头模范作用。
(六)党建情况
学校党总支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近两年来不断加强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活动组织建设,寻求学校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作用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启动党建工作的活力,荣获“2015年度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优胜单位”,6人获“南宁市教育局年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党组织积极发挥领导者和好带头的作用,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原动力和正能量。一是党的制度建设。学校党组织积极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从严治党,并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将党的精神落实到学校日常管理当中。近两年在党建方面从制度方面入手,根据国家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上级的有关党建的文件和通知精神,制定了学校党员行为制度和规范,并建立了关于党员日常行为规范和廉政制度。在认真执行的过程中持续优化更新。二是党的队伍建设。学校党组织规模近两年在稳步扩大,党员在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6年党员队伍人数达110人,占到学校教职工总人数的31.8%。三是党的活动组织建设。学校党总支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进一步巩固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党组织建设年”活动成果,狠抓宣传思想工作和党风廉政绩效考核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以及“学习莫振高、徐华,争做师德楷模”、“党风廉政建设在路上”、“缅怀先烈,重温誓词”百色党员活动日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2016年党员开展学习活动共19次,取得较好的成效。&
四、校企合作
学校以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建设为突破口,巧借校企合作委员会载体深化校企合作内涵,营造校企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使学校与用人单位、学生与职业岗位实现实现无缝对接,凸显“以服务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学校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实现校企双方对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共管、共享和共赢,为社会经济建设发展服务。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我校与上百家知名企业开展紧密合作,持续深入实施“订单办学”、“企业冠名班”人才培养模式,秉承“互利互惠”的原则,探索“三共一双”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企业对校企合作满意度呈现递增趋势,2016年企业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为98%。
(二)学生实习情况
教学见习和顶岗实习是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强化训练,提前了解社会,增强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的重要举措,学校重视学生教学见习与实习实训体验,与企业携手优化和提升学生实习平台,近两年学生实习满意度较上一年增长2个百分点,达到97%。
(三)集团化办学情况
我校牵头成立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商贸旅游专业集团,并成为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电气技术专业集团、交通运输专业集团、文化艺术专业集团、信息技术专业集团、加工制造专业集团的成员单位。作为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商贸旅游专业集团的牵头单位,为构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校企合作机制发挥了积极的辐射示范作用。
近两年我校组织集团成员到企业实践人数600多人次,邀请企业专家到校讲座50多场,安排学生参加实习达3000多人,接纳学生就业300多人,为集团成员企业培训职工人数200人,共建实习实训基地10个,共编教材6本,开发合作项目4项。
五、社会贡献
学校充分发挥职教优势,注重社会贡献,主要通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对口支援,强化服务质量,提升品牌形象。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重视对社会单位和人员的技术技能培训,从近两年参与技术技能培养的用人单位对我校的满意程度来看,成效显著,满意度由2015年的95%递增至2016年的98%。
(二)社会服务
1.培训服务
学校一向注重社会培训,每年在社会培训服务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和财力。培训主要内容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培训、退伍军人培训、国际培训、创业培训、同类帮扶培训等。坚持把培养学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技能、较强的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办学的培养目标,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教育教学方法,为社会培训大量技术过硬的合格人才。培训服务达到925人次,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2.技术服务
依靠优质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学校积极面向社会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与行业进行深度合作,借助行业在社会中的优势和企业的影响力,以及充分发挥我校资源优势,专业优势,师资优势,开展各类技术服务,2016年培训规模已达5759人次,同比增加514人次。参与培训的教师既能得到实践又能获取行业最新知识与既能反哺教学,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达到双赢目的。
3.文化传承
我校利用烹饪专业结合传统文化,进行特色美食文化传承培训,通过“传统美食大讲堂”弘扬和传承传统美食文化,并带动其他专业的文化传承,形成文化传承培训体系。其中2015年至2016年开展各类文化传承培训达到3886人次,取得较好效果,“广西传统美食大讲堂”荣获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三)对口支援
在对口支援方面,学校每年都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与上林职业技术学校、宾阳职业技术学校签订帮扶协议,对口帮扶108人次,为帮扶校培养管理人才、送教到校、结对帮带,对口单位自接受校际帮扶活动后招生情况、科研水平、竞赛成绩明显改善。学校对口帮扶宾阳县新塘村,派出唐璐璐老师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帮扶贫困户123户,帮扶人口448人,在“精准识别”和“脱贫摘帽”阶段增派工作队员,学校联合共建单位武警广西边防总队教导大队、华强社区等单位合力扶贫,给贫困村捐赠物资、解决实际困难。
六、举办者履责
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将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高度重视责任履职,近两年来在落实办学经费和政策措施方面成效显著。
(一)经费
2016年,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持续加大对学校的投入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职业教育设备、师资队伍建设、助学奖学等,其中政策性经费同比增加720万元,规模达到2106万元;生均拨款同比增加62元,达到371元;项目投入规模两年达到1952万元。未来将继续对学校强化实训基地和智慧化校园建设增加大量资金投入,为提升学校办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二)政策措施
上级主管部门积极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产业升级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在落实教师编制、出台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做了大量努力和探索,为我校落实教师编制96个;出台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制度和文件达21个,分别从科研管理、学生实习管理、教学管理方面对学校办学能力的提升进行规范。主管部门继续在强化落实办学自主权、落实教师编制和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逐步建立完善人才引进培养的灵活机制。&
七、特色创新
我校经历81年的发展积累和沉淀,在特色和创新方面形成了许多优秀典型案例,以下选取其中两个案例加以阐述。
案例一:开展特色培训& 助力改善民生
1.背景和目的
随着广西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运行;社会各方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学校利用专业、产教合作和校企一体的优势,为本地区和东盟国家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通过开展社会培训工作,以抓管理、质量、内涵,构建“一个根本、一个突出、两个面向”的特色培训模式。以专业技能为根本,突出民族特色,面向区域,面向东盟,充分发挥社会培训在改善民生、服务社会的独特作用。
2.主要做法
(1)树立特色培训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学员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面向区域、面向东盟,凸显民族特色。
(2)构筑特色培训体系。培训遵循“针对性、民族性、开放性”原则,从教学设计特色鲜明,教学形式多头并举,培训方式灵活多样等方面构筑特色培训体系。教学设计特色鲜明,积极探索专业技能与民族特色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模式。如烹饪专业培训传授广西民族特色菜肴和小吃制作技能等,礼仪培训传授东盟各国民族风俗和接待礼仪等。学校注重学练结合,在教学形式上多头并举,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员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融为一体;通过模拟演练,使学员在实操中深入了解和掌握专业技能;采用信息化教学,使学员在直观形象的感受中增强学习效果。培训方式灵活多样,一是独立开展切合社会需求的各类培训;二是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培训;三是“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就地培训”的灵活方式,开展社区教育培训;四是走进企业,直接与企业对接,使培训教学更有针对性。
(3)打造特色师资队伍。学校和广西烹饪餐饮行业协会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广西民族特色小吃人才培养基地,邀请民间技能大师到校对教师开展培训,提升师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打造了一支技能娴熟、知识丰富、特色鲜明的师资队伍,为特色培训提供有力保障。
(4)形成特色管理模式。高标准、严要求的规范化管理使学校形成高水平的社会服务。完善制度,健全运行机制,强化自身服务能力建设管理,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档次。
3.成效与反响
(1)培训覆盖面广,层次丰富
我校开展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职工、社区居民、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军地两用人才、企业在职员工、同类学校帮扶培训、国际交流等培训对象,开展8大类特色培训,同时为社会提供16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平台,每年为社会培训上万人次,培训覆盖面广,层次丰富。
(2)培训工作“四突出”
一是突出实用性和特色性。结合区域经济建设需求和市场紧缺人才需求,开展实用技能与民族特色相结合的培训,为区域经济培养民族区域文化、技能实用人才,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二是突出重点专业示范性。在各类社会培训中,学校积极发挥骨干专业的资源优势和社会影响力,促进骨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突出骨干专业的示范影响作用。三是突出服务民生的特性。开展各类型培训,使学员提高综合素质,掌握实用技能,成为他们安心在岗、就业创业、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对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四是突出人才培养的效果。开展多工种技能培训,培训合格率100%,人才培养效果突出。中式面点班学员将所学技术用于幼儿园食谱,深受家长和儿童欢迎;维修电工班的学员在经过培训考取电工上岗证后,进入东盟工业园的企业工作,月薪提高到3000多元;育婴班学员经过培训考证后月薪达3000多元以上。
(3)能力建设“两提升”
通过实施社会培训,学校的专业建设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我校先后成为南宁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技能培训基地、社区培训基地、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技能培养培训基地、南宁市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创业培训机构,广西民族特色小吃人才培训培养基地等,在开展培训工作过程中,多样化、实用化的培训课程使培训人员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在开展社区教育培训中,采取走进社区、在校培训、技能展示、实操训练等多种方式开展美食制作培训。2016年开展各类社区教育培训达3886人次, “广西传统美食大讲堂”获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学校坚持品牌项目特色,在推进全民教育终身学习,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方面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4.条件保障
学校高度重视社会培训工作,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从本区域的经济建设出发,分析用工需求,制定教学计划,落实教学场地及设备、师资,确保每项培训扎实、有效、稳定的进行。
5.体会与反思
一是专业建设需与社会服务相结合。通过参与社会服务,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直接了解和掌握最新的专业发展趋势,促进教师调整和改进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有效推进专业建设。
二是社会培训需立足区域,服务区域。职业教育归根结底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职业教育的社会培训只有立足区域、服务区域,培养符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性人才,体现区域特色,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社会服务的功能。
案例二:社团活动展风采& 五彩青春梦飞扬
1.背景和目的
在日常管理中,如何让学生重拾自信、提升自身价值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经多年的探讨和实践,我们发现社团是个最好的突破口。通过建立完善社团管理制度、制定活动实施方案、组织扩大成立学生各种社团等形式,搭建平台,让学生参与活动、参与管理,重拾自信,提升自身价值,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具体举措
(1)抓主人翁意识,提升自主管理能力
我校目前有专业技能、体育健身、文化艺术、实践体验、志愿服务等五大类33个社团,推行“三自一辅”社团管理模式,即自主管理、自主活动、自主评价;每个社团配置一名辅导教师。通过星级评比,结合社团纳新情况、成员出勤、有效活动等进行星级打分,为社团管理创造激励机制。
(2)“四个结合”,凸显社团活动特色
一是社团活动与选修课、德育课相结合。学校在实施校园文化内涵建设中对原来的活动主题进行系列化、科学化的课程构建,如通过果盘协会、南曦文学社、摄影等协会,开设水果拼盘课、文学欣赏课、摄影技术课等51门选修课,配备有专业辅导老师。通过实行课程化的社团活动,点燃学生学习和创造的激情,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
二是社团活动与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结合重大节日、学雷锋活动月、新生入学教育等主题教育,将“爱心支教,传递感恩精神”、“敬老爱老,爱心联谊”、“保护母亲河,共建美好南宁”等主题渗透到社团活动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活动任务。
三是社团活动与德育常规管理相结合。让德育回归学生的日常生活,激发学生内心价值的引导和规则教育。校团委培养了一批得力学生干部队伍,提高了学生工作的执行力,进一步补充完善学校常规管理。学生会和学生执勤队参与学校常规管理,每天对各班级卫生、仪容仪表、早训、“两操”、午休、课外活动、自习课等进行评价。负责学校每月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的评比活动。
四是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积极为学生社团创造接触社会的机会。如礼仪队参与中越大联欢、全区技能竞赛、政府接待等活动;志愿者参加广西“关爱山川河流,建设美丽广西”志愿服务;摄影社会每学期进行“踏青采风创作”活动等。&
(3)“四个平台”,推动社团活动美丽升华
以全国中职“文明风采”竞赛、社团成果展示日、校园文化艺术节、技能节为平台,为学生提供才艺的舞台,让学生放飞梦想,实现自我价值。
1)全国中职生“文明风采”竞赛
以“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为学生展现自我平台,把竞赛活动主题分解融入社团活动中,使“文明风采”主题活动常规化发展。如文学社承办校刊《尚行学报》,定期举办各种征文比赛;广播站、街舞社、舞蹈队承办“唱响青春”校园歌手大赛、“元旦文艺汇演”比赛,摄影协会举办师生摄影大赛、摄影展和摄影作品交流会等计划。
2)社团成果展示日
社团成果展示日活动全面展示社团在一年内所取得的成绩。各个社团提前做好计划,明确展示内容和形式。要求社团全员参与,校团委及社团联合会对各社团的展示进行评比。每年参赛作品的93%来自各社团成员作品。&
3)校园文化艺术节
校园文化艺术节是我校师生文艺风采的盛会,包括校园十大歌手竞赛、手抄报比赛、书法比赛、辩论赛、迎新元旦文艺汇演等,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为学生展示才艺和交流、互助提供有利平台。
4)校园技能节
技能节是展示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大舞台,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学校每年举办校园技能节,广泛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及相关展示活动。如街舞表演、茶艺表演、调酒表演等。
3.建设成效
社团活动为学生搭建了自我展示平台,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创新落实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夯实了基础。
(1)社团活动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社团活动为学校培养了大批学生骨干,从
“学生自主管理”促进了德育特色品牌的铸就,我校学生会被评为“自治区十佳中学(中职)学生会”。
(2)社团活动实现了教学的课外延伸与拓展。我校把专业核心技能训练队与社团结合起来,成立了茶艺社、雕刻社等技能型训练社团,实现了社团活动与专业课程教学相融合,使课堂教学在课外得以延伸和拓展。礼仪展示作品《八桂礼仪展风采,青春魅力耀壮乡》、《礼仪之花遍地开,一职学子展风采》、茶艺社的茶艺表演《茶韵飘香》获得全国文明风采大赛职业素养项目一等奖;蓝色沸点啦啦操社获得2014年、2016年全国啦啦操比赛冠军。&
(3)社团活动提高了学生整体的综合素养。学生社团的规章制度、组织程序、活动内容都由其成员共同制定、参与管理、参与组织活动和服务,培养了成员组织管理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了社会责任感。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主要问题
2016年,学校教学改革工作扎实推进,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涵建设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产学研合作教学深度不够,二是师资队伍仍未能完全满足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三是课程改革力度不够等问题。为此,学校将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二)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
拓宽产学研合作教育思路,充分利用行业办学和专业的优势,深化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校校合作。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建设,主动融入行业企业,找准合作点,提升开放社会合作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
2.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继续实施国培和省培计划,举办各类教学竞赛等各项工作,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继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引导青年教师通过进企业、做项目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引进和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学校专业设置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修订,承担教学任务,向中青年教师传授技艺。
3.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力度
认真总结验与不足,做好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整合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引入企业核心技术标准,不断完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加大精品共享课程的建设力度,不断丰富网络教学资源,提高精品课程建设水平。加强教材建设,校企共同开发具有中职特色的项目化教材。
课程与教学
电话:&&传真:&&邮箱:zjzxjyb&163.com&&国际联网备案号:11&&桂ICP备号-1&Copyright&©&南宁市职业教育中心&&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宁四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