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下南京卫生学校有个学建筑的学校,有个网站。...

请问我们学校有学建筑的吗??【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62,201贴子:
请问我们学校有学建筑的吗??收藏
自考 ,环科院
有 具体不清楚啊
但是有给排水工程之类的
小时候我们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后我们笑着笑着就哭了。。。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我想问一下上海交通大学和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生哪个好考一些,另外上_百度知道
我想问一下上海交通大学和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生哪个好考一些,另外上
我想问一下上海交通大学和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生哪个好考一些,另外上交大的研究生出来工作如何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上交大出来就业很好的啊,你为啥不考同济大学和中南大学的建筑学呢,虽然很有难度,但是就业很好,考这两个真不如考中南大学,这俩个难度也很大,相对南大的建筑学没有较大竞争大,不过难度也不小
采纳率:91%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南京有哪些 建筑设计专业 的大学? - 建筑设计图片 - 久久建筑网
久久建筑网(www.99jianzhu.com)致力打造一个专业的建筑学习分享平台!
  位置提示:
南京有哪些 建筑设计专业 的大学?
http://www.99jianzhu.com
最佳答案:http://www.99jianzhu.com  久久建筑网 首推东南大学,它是建筑学专业俗称的老四校中的一所(清华,天津大学,同济大学) ,建筑学俗称的老八校除了刚才的四所外 还有哈尔滨工业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 。http://www.99jianzhu.com  久久建筑网其次是南京大学,建筑学院里有一批是来自东南大学的老师,实力也很强。http://www.99jianzhu.com  久久建筑网上面两所是有建筑设计研究生招生能力的学校,如果你是考研的话南京只有这两所,而且是错的选择,这两所都是名校,且该专业在全国排名也错 东南在三四名 南京大学现在也在十名左右。
如果你是要上本科 这两所学校对你未来的发展觉得是非常好的。他们都有很好的建筑学传统 ,和建筑经验及教学硬件。http://www.99jianzhu.com  久久建筑网http://www.99jianzhu.com  久久建筑网其他的南京的有建筑学院的学校,最好要选http://www.99jianzhu.com  久久建筑网第一 没什么名气 http://www.99jianzhu.com  久久建筑网第二 没有通过建筑学评估 你以后考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都是个麻烦事!http://www.99jianzhu.com  久久建筑网第三 没有什么建筑界或建筑教学界的有名气的人物 http://www.99jianzhu.com  久久建筑网第四 硬件也会差很多http://www.99jianzhu.com  久久建筑网第五 就业方面 相对于老八所 差多了 现在的大设计院很认学校的
http://www.99jianzhu.com  久久建筑网第六 考研的问题 http://www.99jianzhu.com  久久建筑网http://www.99jianzhu.com  久久建筑网如果你分数上这两个学校很困难,最好选别的地区建筑学院的大学:比如沈阳建筑大学 建筑学专业排名第13,现在建筑学院的院长是张伶伶 原哈工大建筑院的院长。http://www.99jianzhu.com  久久建筑网或是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它的建筑学专业绝对错,也是老字号了。虽然它有点小但是建筑专业还是错的。http://www.99jianzhu.com  久久建筑网
※相关链接
工信部备案号: 辽ICP备号-5学校建筑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学校建筑是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的教育目的而兴建的教育活动场所,其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它作为载体还是一个社会的教育思想与价值观念、经济与文化面貌等的具体体现者,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1]
学校建筑概念分析
对“学校建筑”这一概念的分析,不仅需要将其放在历史脉络中加以考察,同时还需要将其放在全球语境中加以分析。专门研究学校建筑的学者曾对此概念作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学校建筑”这一概念,对其进行词源学的考据分析,不仅可以还原“学校建筑”内涵的本来面目,而且也有助于我们清晰认识这一概念的历史演变。
学校建筑相关文献
在英文语境中,表达“学校建筑”涵义的词汇相当丰富,如“school architecture”、“school house”、“school plant”或“school building”等,[2]
当然也有部分研究者使用“school facility”或“school apparatus”等词汇开展与学校建筑相关的研究,其中以“school facility”指称的研究,其研究范围相当广泛,基本覆盖学校建筑研究。(注:例如Chan,T.C. & Richardson,M.D. Ins and outs of school facility management:more than bricks and mortar[M].Lanham:Scarecrow Education,2005;Wilcox,Glenn S. School Apparatus:a pros thesis[D].Ithaca:Cornell University,1998.)在学校建筑研究的学术发展史上,上述四个表达“学校建筑”含义的不同英语词汇更为频繁地出现在特定的时间阶段。在对学校建筑开展系统理论研究的早期,无论是亨利·巴纳德还是爱德华·罗伯森,均用“school architecture”意指学校建筑研究,于此同时,“school house”或“school-houses”也频繁的出现在当时期的文献之中。
( 就笔者掌握的文献看,当时以“School Architecture”命名的专著主要有:Henry Barnard的School Architecture (1848);Henry Barnard的Practical Illustrations of the Principles of School Architecture(1851);Thomas H. Burrowes的Pennsylvania School Architecture(1855);Edward R. Robson的School Architecture(1874);Theodore M. Clark的Rural School Architecture(1880);John G. Hodgins的Hints and Suggestions on School Architecture and Hygiene With Plans and Illustrations(1886); Edmund M. Wheelwright的School Architecture:A General Treatise for the Use of Architects and Others(1901);California Superintendent of Public Instruction的School Architecture in California(1904);William G. Bruce的School Architecture(1906);West Virginia Department of Free Schools的 School Architecture(1910);Georgi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的School Architecture(1911);John J. Donovan的School Architecture:Principles and Practices(1921)等,当然也有不少著作以School Houses命名。)
总的来看,在1920年之前,“school architecture”,“school house”或“school-houses”是学校建筑研究的主流用语。“school plant”或“school plants”作为学校建筑的专业术语,主要流行于年代,这一时期出版了大量包含“school plant”为书名的专业著作。[3]
[14]而“school building”或“school buildings”作为学校建筑的专业称谓,其年代分布与文献出版情况则要广泛得多,在20世纪的各个年代均有以“school building”或“school buildings”为题名的专业书籍出版,[4]
其中“school building”相对“school buildings”更为常见。在此,尤要说明的是虽然英文语境中“architecture”和“building”均可指建筑,但在我国建筑学界倾向于将“architecture”译为“建筑”,而将“building”译为“营建”。(注:在西方古典主义建筑体系那里,建筑物在形态上可清晰地分为神权、皇权服务的具有神圣性和纪念性的一类,也被定义为所谓的“主流建筑”,一般以石构为主;而除此之外大量为民众所需而建设的无名氏建筑,则被定义为“非主流建筑”,但这些建筑由于不具备永久性和纪念性,在古典主义的观念里不能算建筑(architecture),而只能算是营建(building)。参见赵辰.“立面”的误会:建筑·理论·历史[M].北京:三联书店,. )
在日文语境中,“学校建筑”成为其学术研究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专有名词,其含义基本涵盖日文中的其它同义词如“学校设施”、“学校建物”和“学校设备”等。[5]
在学术概念界定上,我国国内出版的各类教育辞典对“学校建筑”并无具体的界定。[6]
《辞海》1999年版也并未将此条目收入在内。[7]
在国际上,《国际教育大百科全书》则对“学校设施和设备”(facilities and physical plant)作了界定,认为“教育上的物质设施由学校占地、建筑、家具等组成,包括用于教学的各类设施和辅助用房。”[8]
《麦克米兰教育大百科全书》在对“学校设施”(school facility)的界定中,认为“学校设施不仅包括学校内的物质结构和不同功能的建筑群,如各类器械、管道装置、水电、通信、安全、消防设施等,还包括家具、各类教学物资供应、信息技术设备、以及各个方面的建筑用地,如运动场、游戏场、户外学习中心、停车场等。”[9]
显然,正如上文所述,“学校设施”的概念其覆盖范围相对较广,基本将学校建筑涵盖在内。
学校建筑定义分类
通观当前的学校建筑研究专著,已有不少学者对“学校建筑”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他们之间的概念界定略有差异。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概念界定有:台湾首任学校建筑研究会会长蔡保田认为:学校建筑具有广狭两义之分,就广义而言,学校建筑包括校舍、校园、运动场及其附属设备;就狭义而言,学校建筑仅指学校内的校舍而言。[10]
古德(Good)在《教育辞典》中认为学校建筑(school plant)是属于学校的物质财产,包括校地、校舍和设备。[11]
吴清山指出学校建筑系指学校为教育学生所提供的活动场所(包括校地、校舍、校园和运动场所)和设备。[12]
张宗尧、李志民则认为学校建筑是为儿童、青少年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创造优美、舒适和安全的环境。[13]
汤志民提出学校建筑是为达成教育目标而设立的教学活动场所,此一教学活动场所包括校舍、校园、运动场及其附属设施。
综观上述对“学校建筑”的多角度分析及诸多学者的相关定义,本研究认为,“学校建筑”是各校根据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历史等的实际情况,为达至特定的教育目的而兴建的教育活动场所,具体包括校舍、校园、运动场及其附属设施。其中校舍即为校内的各类建筑,运动场包括操场、球场、体育馆、活动中心、游戏场和游泳池等,校园则指除去校舍和运动场以外的校地庭院空间,而附属设施则是为使校舍、运动场、校园功能更为完备而设置的各类建筑与设备[14]
学校建筑词语辨析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国与“学校建筑”意义相近的词汇还有“”、“校舍建筑”、“教育建筑”等不同称谓。从笔者所掌握的各类学术资料看,绝大部分学术资料通行使用“学校建筑”,其次是“校园建筑”。事实上,“学校建筑”与“校园建筑”还有广狭义之分,汤志民对此两者的差异作了深入区分,认为两者之间虽然存在众多重叠之处,但仍然存在差异,如图1-2所示。总的来说,在学术用语上更多地采用“学校建筑”,而一般用语则也会采用“校园建筑”这一称谓。(在我国学术界,有数对术语的使用颇值得研究者关注,例如与“学校建筑”、“校园建筑”这一组概念同样流行的还有“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这一组提法。从表面看,两者之间似乎并无太大的区别,事实上,两者的具体内涵也确实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交叉重叠。但若对其内涵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论证,我们将发现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某些本质的区别,这一区别主要体现在“学校”与“校园”两词之间内生性的本质差异性上。“校园”一词更多指向的是空间维度内的区域或场所,是一地理环境圈的范畴概念,而“学校”一词更多的是指以培养人、教育人为目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机构。由此可见,两者的切入视角存在差异,即前者是从地理环境圈的视角,而后者是从组织的视角。是故在对“建筑”或“文化”进行界定时,显然前置语的不同会导致某些本质的差异。在我个人看来,从地理环境圈的角度对“建筑”或“文化”进行界定,有其天然的不足之处,即过多的受到地理环境圈的先天限定,似乎很难表达“建筑”或“文化”与周边环境、社会、政治、经济、人之间的动态发展联系。因此,本研究更倾向于使用“学校建筑”这一术语。更多的探讨,可参见赵中建.学校文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而至于“校舍建筑”,一般仅单指学校中的校舍,包括教学楼、行政楼、图书馆、宿舍生活楼、以及其它附属建筑等。
当然,比“学校建筑”涵义更为广泛的术语是“教育建筑”(educational building或 building for education)。对于“教育建筑”,目前学术界尚无明确统一的界定。“教育建筑”主要是指长期为教育活动提供服务的建筑,具体包括学校建筑、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教育中心、图书馆建筑、公共体育馆(场),以及各类用于教育目的的文化建筑(如博物馆、艺术中心等)。显然,“教育建筑”内涵的覆盖范围要远大于“学校建筑”,两者之间应是一种从属关系,而非对等关系。
图1-2:学校建筑与校园建筑的含义比较
来源:汤志民.学校建筑与校园规划[M].台北:五南图书,2006:12.
那么,在外文语境中,“学校建筑”又是何种状况呢?在此主要从英文语境中对此作一解析。
学校建筑建筑专著
《学校建筑》专著,由教育科学出版社于2012年12月正式出版,作者邵兴江。全书共分六章,对学校建筑的教育学、建筑学与文化基础作了系统阐述,图文并茂,共计31万字。
在全世界追求“公平而卓越”的教育改革浪潮下,营建育人为本的优质学校建筑成为人们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然而,大部分学校建筑普遍“忽视”空间的育人设计,建筑功能基本停留在“能用”、“达标”和“安全”上,未能有效满足现代化的教育需要,也未能适恰彰显一校的品质学校文化。
借助跨学科的研究视角,该书不同于以往的学校建筑研究,在“赋予建筑教育的深度,尽显校园文化的魅力”的理念引领下,基于理性考据和案例实证分析,开拓性地从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建筑学等视角建构了学校建筑的理论基础,并对学校建筑的育人功能展开了深入分析,带领读者细细品读学校建筑蕴含的丰富教育意蕴与文化价值。该书为教育规划者、建筑设计师、学校管理者、教育研究者等规划设计或探讨学校建筑,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借鉴,能为新校园营建和学校文化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其次,对学校建筑的认识需要基于对“建筑”本身的认知。《辞海》中将“建筑”的含义分为三类: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的综合创作;各种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的建造活动。[15]
有研究者将“建筑”分为广狭两义,狭义的建筑是指人类通过结构实体形成围合的庇护性空间,往往仅指单体建筑物,而广义的建筑则是指人们为了实现自身的生活而营造的环境或环境构架。[16]
由此,广义的建筑不仅包括单体建筑物,而且还包括建筑物群体、景观或环境营造、附属设施等各个方面。本研究探讨的建筑应属于广义的建筑概念。
在这里,还需要对“建筑”与“房屋”的概念区别作一解释。建筑不同于房屋,至少建筑的建造要比建房屋考虑更多的事,尤其是对建筑的美学或者说对装饰的考虑,需要思考通过它们所要表达的内在意蕴和文化诉求。可以说,建筑是有意义的房屋,不同的建筑带着其特有的文化。在建筑界,人们常常形象的比喻“自行车棚是房屋,而林肯大教堂是建筑”,作为区分两者的绝妙回答。[17]
以上仅是在中文语境中,分别从“学”、“校”、“建筑”等次级语词单位对其内涵作了分析。而在我国,将“学校”、“建筑”两词并置作为专业学术术语则是民国以来之事。[18]
学校建筑建筑分类
学校建筑主要分为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和高等学校三种类型。
学校建筑历史演变
学校建筑文字探究
首先,对学校建筑的认识当然离不开对“学校”本身的认识,离不开对学校“学”与“教”功能的考察。在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中,学校的出现是伴随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当时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19]
在我国,通过考察甲骨文中“学”“校”“教”等字的写法,可使我们更清晰地理解“学校”的原初内涵。可惜的是,从已知的甲骨文中,并无与“校”字相对应的甲骨文出土。[20]
其中“学”与“教”两字的书写形状如下:
图1-1:中的“学”和“教”两字
注:已出土的甲骨文中并无与“校”字相对应的甲骨文
甲骨文中的“学”字,字体的上部宛如人的一双手,在摆弄一大堆棍棒,似乎是在算数;而字体下部的字形更像是一所房子。不难猜测,古人发明此字想要寄托的意蕴是孩子们在房子里学习。
甲骨文中的“教”字,右侧像一个手持教鞭的手臂,似乎想要对某类人进行指点;“教”字的左侧上为一堆棍棒,写法和甲骨文的“学”字出乎意料的一致,显然也是和计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左侧下部为一个子字,应为儿童,因此,可以认为“教”字的含义是在教导儿童学习。
仔细分析上述两个甲骨文,“教”的下旁为子字,表明教育对象是孩子。“学”的下部为一房屋,说明那时教育行为已经在一定的场所中进行,如《诗·商颂·殷武》描绘“松桷(长的松木)有梃(建成屋椽)”,旅楹(大的柏树)有闲(建成梁柱),可能所说的就是比较像样的校舍以供学生学习和住宿。[21]
学校建筑史籍记载
对我国古代不同经典文籍中,“学”“校”两字不同含义的考证可一窥“学”“校”二字内涵的历史演变。《广雅》中将“学”定义为“学,识也。”《广雅·释室》中又将“学”定义为“学,官也。”在《尚书大传》中,则认为“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而《礼记·王制》中详细记载了当时的学校建置情况“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从语言语音学的角度,“学”本为形声,在古语中本作“壆”,像双手构木如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即孩子。
在古时,“校”在《集韵》中认为“校,教学之宫。”《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记载“郑人游于幺校”,在“郑国谓学为校。”《孟子·滕文公上》则记载“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这也是“学校”二字在中国的首次出现。《孟子》中又载“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汉书·平帝纪》则记载“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
通观我国整个古代教育史,与“学校”含义相近的称谓还有学校、学庐、学教、学馆、学堂、学宫、学院、学屋、学园等等。清末在兴办近代教育时,在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中将各类称谓统一称为学堂。至辛亥革命后,在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的新学制即“壬子癸丑学制”后,各类教育机构开始统一改称学校。在当代,学校被认为是“人类进行自觉的教育活动,传递社会知识文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为一定社会培养所需人才的机构”。[22]
学校建筑学科领域
作为一个相对晚熟的研究领域,对学校建筑的研究需要跨越多个学科领域。显然,教育学、建筑学和文化学三大学科与学校建筑的关系最为密切。研究者对此三大学科与学校建筑之间关系认知的深入程度,将在本质上决定学校建筑研究的质量。其次,与该研究领域较为密切的学科领域是环境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历史学和美学等,这些学科一方面通过教育学、建筑学和文化学三大“贴身”学科与学校建筑建立间接的学术关系,另一方面也常常通过这些学科的独特研究视角直接对学校建筑开展研究,例如历史学视角下的学校建筑演变史研究。当然,还有众多其它学科与学校建筑密切相关,它们的研究视角同样可进一步拓展与深化学校建筑研究。图1-3呈现了不同学科与学校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
图1-3:学校建筑研究牵涉的学科图及相互关系
词条“学校建筑”的资料出处:
邵兴江.学校建筑研究:教育意蕴与文化价值[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该博士论文《学校建筑研究》主要摘要
然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并未引起我国当代学术界的太多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们在学校建筑领域面临着重大的理论问题与严峻的实践挑战,主要表现在:近几十年来鲜有学者对其开展过系统的理论研究;不仅专业研究机构缺乏,而且不论是建筑学界、教育学界、文化研究界还是心理学界,对学校建筑领域都缺乏应有的理论关照与实践关怀;于是,导致我国的很多学校建筑存在未能有效满足师生的教育与学习活动需要、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难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学校建筑文化魂失落等诸多问题。而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我国与一些主要国家或地区相比更是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差距。
上述事实都在指向一个关键议题,即不仅有必要在理论上展开系统探索以弥补现有学校建筑理论研究的欠缺,而且在现实实践中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也突显出需要进一步深化对学校建筑的认知与了解,尤其是它的教育意蕴与文化价值。有鉴于此,本研究主要以普通中小学校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田野调查、网络调查、访谈法与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理论建构”、“理论推演与实证分析”两条理路对学校建筑开展研究。
作为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对学校建筑研究的理论建构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教育学、文化学和建筑学三大学科。学校建筑主要为教育活动服务,需要关注教育哲学、脑科学与学习理论、教与学的方式、教育管理、教育信息化等教育学领域与学校建筑之间的互动关系。文化作为建筑的灵魂,对学校建筑而言,不仅需要考虑学校的特色个性文化,也需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考虑师生的身心特点与使用需求,同时学校所在地的本地文化与民族文化也同样是理论所要考虑的重要立基点。建筑学是学校建筑营建的理论基础,不仅需要关注究竟是哪些建筑要素与功能空间构成了学校建筑,需要遵循哪些基本的规划原则与设计原理,而且需要从心理学与美学两个维度对其展开分析。对上述三大学科与学校建筑之间的理论会通和探讨,构成了本文的第二、第三与第四章。
对学校建筑的理论推演与实证分析,重点关注教育意蕴与文化价值两个方面。对于前者,可以说学校建筑的每一个部分都蕴涵着独特的教育意蕴,它通过建筑的实质空间与符号,通过“人-境互动”对师生的品德与价值观、个体行为与教育绩效、身心舒畅等多个方面产生浸润性的影响。对于后者,学校建筑则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从多个方面体现着其文化价值,即基于追求特色学校的学校建筑张扬着它的个性文化,蕴含以人为本内涵的学校建筑体现着它的人性文化,落脚于地域性的学校建筑反映着它的本地文化。
学校建筑中小学校
学校建筑简介
中小学建筑设计应先考虑学校的规模。中国城镇中学每所有18个、24个或30个班;小学每所有12个、18个或24个班。城镇中学一般为每班50人,小学为45人。农村居民分散,每班人数较少。西方国家中小学每班人数比中国少。
校址选择和总体布置
普通中小学学生一般是走读生,因此城镇的学校网点应分布均匀合理。中国城镇人口密度高,学生上学步行时间小学生以不超过10分钟、中学生以不超过15~20分钟为宜。服务半径小学不宜大于500米,中学不宜大于1000米。小学的设置应使走读学不穿越铁路、城镇干道和交通拥挤的街道。
选择校址要保证学校有良好的环境、充足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校址应远离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污染源,如产生的电台发射塔、产生噪声和有害气体的工厂,以及和传染病院。一般教学用房的允许噪声级不得大于 A声级50分贝。同时也应考虑学校本身对周围环境的干扰。
学校总体布置的功能分区要合理,教学区、区、绿化区和生活服务区应划分得当。要注意节约用地,安排车辆、人流走向,合理组织空间,创造适合青少年特点的优美环境。
学校建筑教学楼的布局
教学区一般采取以教学楼为主体的布局。常用单元组合的方法,将教学楼分为教学单元、实验单元和办公单元等。设计时可根据不同地形灵活布置。小学可不设实验单元。
教学楼的平面布局通常有三种形式:中内廊式、单内廊式和。中内廊式由于单面采光,教室光线均匀度差,采光系数低,通风不良,噪声干扰大。单内廊式和外廊式则没有这些缺点。
学校建筑普通教室设计
普通教室在中小学校教学用房中占的比重最大,学生在校时间约有70%是在教室里度过的,因此对教室的环境和使用功能的要求较高。尺寸要以学生的身体尺寸为依据,满足听课、做笔记、放书等要求。教室的布置要满足学生就座、通行、听课、书写、教师巡回辅导和学生疏散的合理间距等要求。教室内每个座位要有基本均等的视觉条件,良好的、照明、音响和通风。教室的设施,除设置(不产生眩光的)、、清洁柜、、衣物贮存等设施外,还应考虑电化教育手段的应用。在寒冷地区,应有采暖、保温和换气设施。炎热地区应有隔热和降温设施。为保护学生视力,教室里的不能低于1.5,桌面照明标准不宜低于150,黑板照度不宜低于200勒克斯。
国外有的学校还把教室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合一空间,教室里除了有学习、作业空间外,还有生活空间(布置配餐、、贮存学生携带品等的设施,小学低年级教室须设有)。
学校建筑实验室设计
中学的物理、化学实验室要求能满足边讲边试、演示实验和各种分组实验等教学要求;生物实验室要适宜作动植物显微观察实验、生物解剖和演示实验。
实验室的教师演示台、学生的形式和尺寸,应符合实验操作的要求。实验室的平面布置应符合学生观察视距、操作距离、安全疏散、教师巡回辅导等要求。
实验室的辅助用房,根据实验室的性质,分别由化学药品室、仪器室、准备室、生物标本室、模型室、管理员办公室、教员办公室等房间组成。要求各种用房尽量单独设置,平面组合紧凑,联系方便。化学危险品的贮藏要符合防火规范。化学实验室室内应设置毒气柜、和事故急救冲洗设施。内应采用避光通风窗。生物标本室和化学药品室应朝阴设置,生物实验室宜朝阳设置。实验室及其附属用房应根据功能的要求设置给水、和各种电源插座。
学校建筑特种教室设计
有以下几种:
①史地教室。面积一般比普通教室大,并宜单独设置。要有放置(复制品)、矿石标本的陈列柜(可放在教室内或专门的陈列室内),装有挂图设施和配备现代化教学手段。
②美术教室。面积要比普通教室大,光照要求柔和、稳定,避免直射阳光。设置电源和水盆,以适合学生分组画素描、水彩以及听课等功能要求。现代美术教学要求形象教学,要设置陈列挂图设备,设置幻灯、投影仪等电化教学设备;并应有教具贮存、工作室、陈列室等附属用房。
③书法教室。教室布置适合单桌排列,课桌尺寸要比普通课桌大,以便放置书画、笔、砚、水杯、字架等。坐凳要比一般的高,以便悬肘书写。课桌的纵横向间距,要能保证写字的正确姿势和教师巡回辅导。教室内宜有、水池、和。
④音乐教室。在总平面布置上应避免对其他用房的噪声干扰。现代音乐课包括音乐欣赏课,要放录音、幻灯使音画配合。可设计成有2~3排的,并附乐器室。
⑤微机教室。供中小学开设课之用。平面宜布置成独立的教学单元。除设置学生机房外,还要有教师机房、贮藏室和换鞋处。微机操作台的布置形式要便于授课和安插电源。地面宜采用能导出静电的材料。附近如有强电磁场干扰,教室内应有屏蔽措施。教室应设书写板、和银幕挂钩。
⑥合班教室。可供一个年级几个班的学生上大课、开会兼作视听教室用,一般附设和电教器材的贮存、修理等附属用房。合班教室视点的选择,应根据教室的主要使用功能来考虑,通常定在的底边。这样,超过两个班就需要做坡地面或地面,隔排的视线升高值宜采用120毫米,前后排座位宜错开布置。教室内课桌椅前后排间距的确定,要能够满足学生的听课、书写、就座等要求。为利于学生安全疏散,课桌椅宜采用固定式的。
⑦语言教室。按功能分为三种:一是听音用的教室,学生利用室内的或戴耳机收听由教师播放的教材,这可使用普通教室;二是听音和作发音练习用教室,学生除听音外,还可和教师通话;三是听音、作发音练习和录音比较用的教室,这种教室除有以上两种功能外,教师还可以同时播放几种教材,供学生选择。后两种教室要设学生语言学习桌,配置灯具,要有防尘措施,做好噪声控制和吸声处理。语言教室须附设控制室和换鞋处。控制室和语言教室之间应设观察窗,并能使教师看到每个学生座位。地面应设暗装电缆槽。
⑧视听教室。又称电化教室。教室内应装有各种放映图像教学器械(如幻灯、投影仪、电影放映设施、电视机、)和音响器械(如话筒、、)。视听教室分专用、兼用两种。专用视听教室一般容纳1~2个班级;兼用视听教室常在合班教室内装设视听设备。
学校建筑其他用房设计
主要有:健身房,作为上体育课和进行课余各种球类、体操、武术等活动之用,还可设简易舞台,兼作会堂;阅览室,教师和学生阅览室宜分开设置,设施和设备要考虑到现代化阅读手段的应用;教师办公室,除备课、批改作业、休息外,还要有开会、接待用的空间。
学校建筑高等学校
高等学校有大学、学院和专科学校三类。
高等学校的总体布置,要求功能分区合理,联系方便,环境安静优美,并要考虑以后的发展。高等学校按功能分区大体可分为六部分:教学中心区、科学研究区、区、学习工厂区、后勤服务区、区。这些分区的内容因学校性质和规模而异。
教学中心区是高等学校总体布置的核心,应从有利和方便教学、科学研究出发。校区主体建筑群可以公共教学楼(或讲堂中心)为核心组成;也可以公共教学楼和图书馆或有关实验中心、科研中心组成;还可以公共教学楼和会堂、学生中心等组成。教学中心区的布局是高等学校建筑形象的体现,要表现出学校的性质和特点。教学中心区应有宽阔的广场和庭院,并与、纪念物、等组成安静、优美、亲切、朴实的公共性开放空间。教学中心区往来频繁,应避免车行道穿越。 学校建筑
学校总体布置中要妥善安排好教学区与实习工厂区、区的关系。应避免实习工厂区对教学区的干扰和污染。体育活动区不应处于实习工厂区的下风位,还要避免体育活动区对教学区的干扰。
教学建筑设计
高等学校的教学建筑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性教学建筑、专业性教学建筑、科研性建筑和实习工厂四类。
①一般性教学建筑。指以普通教室为主的公共教学楼,以教室、讲堂为主,包括供一个班级教学用的小教室,合班用的中型教室和120人以上的讲堂。有时也安排一些公用的基础课实验室和有关。为了便于设备、管线布置和提高公用教室的使用率,一般性教学建筑常设计成公共教学楼或讲堂中心。现代化的公共教学建筑或讲堂中心,都有电化教学手段。有的高等学校建有专用的电化教学楼,内设电化教学制作中心和拥有电化教育设备的教室(包括)。
②专业性教学建筑。主要指各种实验室和专用教室,包括:拥有精密仪器仪表设备或要求安静、洁净的实验室;拥有重型机械设备或运输量大的实验室;排放、、等有害物质和产生噪声的实验室;、练琴、等专用教室。这些教学用房应根据功能要求和特点进行设计。
③科研性建筑。高等学校大多设有各种研究机构,常建造独立的科学研究建筑,供专职研究人员、教师做研究工作之用,也作为学生和研究生进行教学实验和研究实验的场所。科研性建筑常设计成综合性的建筑群,如美国的研究生中心(见彩图)拥有各种实验室、测试中心、计量中心、计算中心、视听中心等。 学校建筑
④实习工厂。工科高等学校中的教学实习场所和生产基地。要充分考虑教学特点,规模不宜过大。
图书馆设计
图书馆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成为教学区建筑群的主体。高等学校的图书馆设计要突出使用功能。学生、教师使用图书馆的频率很高,建筑平面宜采取开放型布局,并以开架借阅为主。在设计时要考虑图书馆工作自动化,如利用计算机进行书目和文献检索,利用计算机管理图书出纳等。图书馆要为学生、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提供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方便(见)。
体育设施和学生活动中心
体育设施和学生活动中心是高等学校中必不可少的。体育场和体育馆的位置应安排在学生生活区和教学区之间,靠近学生生活区。国外一些大学设有建筑规模很大的学生活动中心,其中有体育设施,还有其他服务设施,作为学生和教师健身、休息和活动之用。
生活区设计
高等学校生活区包括学生生活区和教职员工生活区。学生生活区可以同教学区近一些,教职员工生活区应布置在教学区以外。研究生宿舍最好单独设置,但可以和单身教工宿舍、学生宿舍布置在一起。
学生生活区中学生食堂宜布置在学生宿舍通往教学区的道路附近。每个食堂以不超过千人用膳为度。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四川建筑学校[引用日期]
[10] 注:也有使用复数形式的情况。与“学校建筑”含义相同的法文词汇为L’architecture de b&timent scolaies,德文是 die architektur von schulbartiten,而西班牙语则是 arguitectura de edificios escolares,参见蔡保田.学校建筑研究的发展[M].台北:五南图书,1986:3.
[11] 注: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含哥大教育学院图书馆)是全美图书馆中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之一,排名全美第六。笔者在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期间,通过文献检索发现以“school plant”为名的学校建筑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1930-60年代,这一时期出版的相关专著约有60余部。
[12] 注:这方面的文献,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馆藏有近200种。
[13] (日)喜多明人.学校环境と子どもの发现:学校设施の理念と法制[M].东京都:ェィヂル研究所,1988.转引自汤志民.学校建筑与校园规划[M].台北:五南图书,2006:9.
[14] 注:这类辞典包括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1990);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简编本)(1999);张念宏主编《教育百科辞典》(1988);李冀主编《教育管理辞典》(第2版)(2002);王焕勋主编《实用教育大词典》(1995)。
[15] 注:也并未将“教育建筑”、“校园建筑”、“校舍建筑”、“教育设施”等词条收入在内。见夏征农等.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16] Husén,T.,Postlethwaite,T. N.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M].Oxford: Pergamon, .
[17] Guthrie,J.W.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M].New York:Macmillan Reference USA,.
[18] 蔡保田.学校建筑学[M].台北:商务印书馆,1977:3;蔡保田.学校建筑研究的发展[M].台北:五南图书,1986:5.
[19] Good,C.V.(Ed.).Dictionary of education(3ed.)[M].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
[20] 吴清山.学校效能研究[M].台北:五南图书,.
[21] 张宗尧,李志民.中小学建设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4.
[22] 汤志民.学校建筑与校园规划[M].台北:五南图书,2006:10.
[5] 夏征农等.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6] 王鲁民.中国古代建筑思想史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2.
[7] (美)卡斯腾·哈里斯.建筑的伦理功能[M].申嘉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3.
[8] 注:具体首次出现的时间与出处,还有待作进一步考证。
注:关于生产力已达到一定的水准,此中的“一定”如何定义?笔者认为是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已经出现了初步分工之后,有一部分人可以从日常的维持生机的体力劳动分工中“解放”出来,进行初步的学校教育活动。
注:对于已经出土甲骨文字形的查询,可通过以下网址检索而得:http://www.chineseetymology.org/。
[3] 高时良.中国古代教育史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1.
[4] 顾明远等.教育大辞典(简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当然,现在的学校教育是否真正体现“学校”两字的内涵仍然值得商榷,胡惠闵教授曾言:“当前,大部分学校都不是真正的‘学校’,而是‘教校’”,这一见解确实入木三分,指出了当前学校教育的通病。见周勇.跟孔子学当老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卫生学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