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哪里可以辨别陈文令红色帝国的最后记忆记忆系列作品...

雕塑的故事 | 陈文令:金谷青年
出身民俗文化浓郁的闽南小镇
坚持作品的公众化
他的创作与生命紧紧相连
YT CREATIVE MEDIA - 【雕塑的故事】第四集-陈文令:金谷青年
他出生在福建泉州安溪一个名叫金谷的村庄。
那是文革初期,整个中国的村庄都处在贫穷之中,物资匮乏,安溪也不如今时,有着茶园经济的滋养。
小红人如同他的自传体,与他的生命相连,图为2002年在厦门海边的展示场景
少时的他,笔纸短缺,没有一件玩具,就常在家门口溪边的沙地上画画,或者是手里拿着一块碳,看到哪里有白墙就在墙上涂鸦,母亲还时常因为他画了邻居家的白墙而去跟乡邻道歉。
福建当地宗教环境丰富杂糅,宗祠家庙之中的雕梁画柱、寺庙之中的关公像、文庙之中的明清龙柱及安溪名胜清水岩寺的塑像,便成了他最早接触艺术的途径。
陈文令重回故乡的文庙之中,阅读少时影响他颇深的雕刻
他在山野里挖泥,意临寺庙里的关公像,然后砌土窑将其烧制而成,还带着小伙伴们一起抬着关公神像上山开光游神。这是他人生中第一件完整的作品,是雕塑,更似一场行为艺术。
后来,他少年时的玩物坚持逐渐演变成了对绘画与雕塑的迷恋。父亲在解放前曾在厦门集美读过高中,也时常鼓励他要有一技之长。渐渐地,他会给邻居家画个门饰彩绘,也给寺庙画门神和壁画,既满足了儿时的兴趣,还可以赚些钱补贴家用。
陈文令 《红色记忆-秋凉》167x32x30cm 铜 烤漆 2002
小红人这一形象如同他的自传体,隐喻着他生命个体的生存状态。他一直怀着少年心性和少年梦想,这对他艺术秉性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88年,他曾陷入了严重的神经衰弱之中,医生建议他多休息多放松,于是他回到故乡的村庄。清澈的溪水旁都是光着屁股嬉戏的孩童,这个场景突然激起他的灵感,他将小红人从几件做到百余件。2001年底,当小红人系列雕塑在厦门珍珠湾海滩展出时,引来了成千上万的观众,可谓是一举成名。不久后,他从厦门移居北京,从此开启了更加国际化的艺术征程。
陈文令 《红色记忆-羞童》 163x40x38 铜 烤漆 2001
他的创作与生命一直保持着一种紧密的连结。
死亡是一代代人的相隔,隔开了恐惧,与生死的距离。
日,他和当时还是女友的太太相约鼓浪屿作分手的告别,却遭遇3名歹徒持刀抢劫,被刺20多刀,近乎丧命。直到2011年父亲去世后,他方能重新回头面对曾经的劫案。“我觉得我应该做一件作品,来梳理和升华这个生死悠关的劫难,后来就有了《悬案》这件作品。它如同一个鲜活残酷的生物链,人类捕捉鲨鱼、鲨鱼攻击河马、河马吞食鳄鱼、鳄鱼反击人类,环环相扣,在生死瞬间,谁都是胜利者,也都是失败者?只有放下,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胜利,这也许就是宽恕本身的力量。”
2010年,时隔凶案14年,陈文令完成作品《悬案》,放下过去
展览过后,他重新回访了伤害过他的三个案犯的村庄,以匿名的方式资助了案犯的家庭,并将作品《悬案》获得的30万奖金捐给了当地的一所劳改犯的子女学校。他说:“真正的宽容是为了别人,更是为了自己。我希望这些孩子们能够得到爱,不去仇恨,不去犯罪,不再拿着屠刀伤及他人,从而使这个社会更加美好。”
2003年,陈文令以“猪”为形象创作了“幸福生活”系列,反讽消费主义时代人性的异化
大型装置雕塑《共同体》,创作于年,图为2017年参加成都安仁双年展开幕场景
2014年,他突然被诊断出患了鼻咽癌,经过一番抗争,很快地将病魔赶跑,虽然他的创作节奏因此慢了下来,但从未停止,在康复期间他画了数以千计的水墨手稿,彰显了更加自由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康复后,他创造了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共同体》,这是一件高10米宽18米的大型装置雕塑。它隐喻了互联网时代中世界万物相互碰撞、相互支撑、共享与共荣的复杂关系。正如海明威曾说:“所有的人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
陈文令为奶奶写生的塑像
日,为实现100岁奶奶的生前遗愿,一尊高4米2、重3吨多的关公骑马铜像矗立在陈文令故乡泉州安溪金谷村的家庙前。奶奶的离世再度让他真切地感知到死亡。
他几乎不做传统的东西,但奶奶的遗愿,激起了他极大的热情去重温传统的宗教雕塑语言。他做了关公像立于陈氏祠堂前,回敬村庄,同时将自己标志性的“小红人”倚靠在关公身后,回报百岁的奶奶与自己离开了34年的故乡。
陈文令完成奶奶的遗愿,将关公像捐赠给故乡家庙。
家中老宅的对面有一座山,名叫孤万山。少年时,他拼尽全力,也只有一次登上山顶。而再度回望故乡时,他依旧带着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心。
“死”在拉丁文中的含义是从少数人走向大多数,他自此顿悟,豁然开朗。经过两次个体生命的劫难,他说,“对生与死,我比一般人有着更加深切的体悟和豁达。”
他就是雕塑艺术家陈文令,他的创作关乎死亡,又与生命线索紧紧相连。
艺术家陈文令在故乡金谷
关于雕塑的故事——2017明天当代雕塑奖发现之旅
“雕塑的故事——2017明天当代雕塑奖发现之旅”5月正式启动,与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雕塑艺术人物一起,走进中国五座城市的地标建筑、创意中心、美术馆中,以大师论坛的形式分享艺术最动人的时刻以及背后艰辛的故事,与千万公众共同开启一场生命的文化艺术之旅。
创立于2013 年的“明天当代雕塑奖”已经成功举办五届,成为中国重要的雕塑艺术推动平台。2017年,“雕塑的故事——2017明天当代雕塑奖发现之旅”由四川美术学院、明天文化主办,YT CREATIVE MEDIA云图呈现,助力“明天当代雕塑奖”成长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雕塑文化推动平台。
特别鸣谢/侨福芳草地
www.ytcreativemedia.com
Contact Us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YT新媒体、全球视觉文化探索者
YT新媒体、全球视觉文化探索者
今日搜狐热点先后毕业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
(个人官方网站)个人网站
提供技术支持
技术服务QQ:
Processed in 0.008(s)&& 1 queries memory 3.507(mb)[王府井雕塑展]:陈文令作品《红色记忆》--艺术收藏--人民网
[王府井雕塑展]:陈文令作品《红色记忆》
摄影:人民网记者方绪晓
】【】【】【】【】
《红色记忆》陈文令
&&&人民网北京9月20日讯&&记者方绪晓报道:“中国雕塑精品展”19日在北京王府井开幕,来自国内的130余位雕塑家的153件作品陈列在王府井步行街上,将节日前的王府井妆扮一新,增厚了王府井的文化气息,成为王府井的一道美丽风景线,吸引了众多游人驻足欣赏。
(责任编辑:绿茶)
精彩推荐:
热点新闻榜
互联网搜索
镜像: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陈文令 艺术家不能对社会熟视无睹(组图)_网易新闻
陈文令 艺术家不能对社会熟视无睹(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陈文令正在展出的《城市公牛》是一个不锈钢材质的大型作品,他说,这个作品是将传统符号转成现代语言。陈文令  凭借《红色记忆》《幸福生活》等系列作品,艺术家陈文令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不可忽视的个案,与此同时,他的作品也被一些城市作为城市景观陈列。近日,“陈文令新作展:异度风景”在798品画廊开幕。展出的《超验的方舟》《城市公牛》《葫芦亭》等雕塑及装置,显示了消费时代的视觉狂欢。
  接受专访时,陈文令指出,目前社会整体的能量场都极度超速发展,自己的作品正是对这种疯狂性的描述和揭示。做这种大体量的作品,市场流通性会慢,但他说:“大体量是我表达时的必须,市场我考虑得不是太多。”
  新作变化 与观众有互动挺好
  新京报:你的这批新作能走进内部,里外边界模糊,有着中国式的似是而非。
  陈文令:强调与观众的互动是因为,我觉得现在的艺术家要对每个生命有所尊重。看到有小孩在《造园》作品的荷塘中玩水,把脚搁在里面,我就觉得挺好的。
  新京报:你把梅枝、镂空、屏风元素与具有现代工业机械感的管道、船舱等结合,是怎么想到这么做的?
  陈文令:这与我以前学过中国画、书法有关。当代艺术创作中许多都是从民族根性中挖掘优秀的传统。
  我创作《城市公牛》时,运用了屏风、梅花等人文山水概念,但却将这些传统符号转换成具有陌生感的现代语言;也有将现代材料转换成古代意境的,比如《造园》营造的那个大荷塘,荷花枝干都是建筑工地捡来的废弃钢筋,上面枯萎的叶子则是用我在海边捡回来的工业产品的泡沫制作而成的。
  城市雕塑 社会缺乏慢的心态
  新京报:你的作品被一些地方作为户外陈列,你怎么看雕塑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
  陈文令:有说法认为城市雕塑是城市之魂,这可能有点夸张,但确实是一个城市“神采”的体现,没有城市雕塑的城市一定是个没有温度、冷冰冰的城市。
  新京报:最近有些城市雕塑的审美趣味引发广泛质疑,比如乌鲁木齐的“飞天”、桂林的“扶老”等。你怎么看?
  陈文令:这和其生成制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现在城市极度发展,却是千城一面,每个地方都只追求商业利益,对于雕塑这种慢活,现代社会缺乏传统的慢工出细活的心态。同时,与我们的审美教育也有关,中国的美育普及非常缺失。
  新京报:在你看来,好的城市公共雕塑应该是怎样的?
  陈文令:应该观念和技术并重,但还要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和普世性特征,才能经得起很多人目光的检验。
  展名由来
  为何是“异度风景”?
  我想呈现一种新的维度的风景,它们是工业文明残留物做成的风景雕塑。现在中国物质极度膨胀,到处是工地,也到处滋生建筑垃圾,而过度扩张又造成了社会异化等问题。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混沌的社会能量场。作为艺术家不能对此熟视无睹,而应该来反映和关注当下的各种问题,包括物质异化、人性异化以及工业生态下自然的缺失等。
  艺术普及
  推荐两本艺术雕塑类的普及读本?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写的《中国当代雕塑》、傅雷译《罗丹艺术论》。
  推荐三处必看的城市公共雕塑?
  美国芝加哥千禧公园的不锈钢雕塑《云门》(创作者:英国雕塑家安尼什卡普尔);法国巴黎的“大拇指”雕塑(创作者:法国雕塑家凯撒);德国卡塞尔火车站前广场上的《走向天空的人》(创作者:美国艺术家波洛夫斯基)。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健亚
本文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文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