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图书馆精神疾病研究中心也...

简介/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是中国最早设有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本科教育的重点医科大学,是“”的前身,由美国于1917年创办。中国医学科学院(下称医科院)成立于1956年,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医学科学学术中心和综合性医学科学研究机构。合一的管理体制,医科院为协和医大提供雄厚的师资和技术力量,协和医大为医科院培养高层次的人才,相互依托,优势互补,教研相长。院校设有18个研究所(以及2个分所)、5所分院、7所临床医院(含与市共建的)、5所学院。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鉴于与清华大学紧密合作办学的需要,同时使用“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的名称,接受、双重领导,其原有的隶属领导关系、资产关系和经费管理体制保持不变。"北京协和医学院"仍为独立,对人事、财务和资产行使独立法人权利及承担独立法人责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与清华大学合作办学,两所大学并未合并,北京协和医学院和清华大学是两所大学。
合作与界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挂牌日,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共建协议《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和清华大学关于落实两部协议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的通知》以及《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英文名称为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鉴于与清华大学紧密合作办学的需要,同时使用“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的名称。更名后,北京协和医学院仍为独立法人单位,原隶属关系、人员编制、资产关系和经费管理体制保持不变。更名后的名称及相应印章自日正式启用。“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以及英文名称为Peking Union MedicalCollege, Tsinghua Uninversity”的名字为协议文件中的历史产物,从未有正式注册和使用过。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与清华大学合作办学,但两校并未合并。“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中的“北京协和医学院”部分来自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中的“清华大学医学部”部分来自清华大学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不是清华大学医学部,清华大学医学院最终将成为清华大学医学部,届时北京协和医学院与清华大学医学部作为两个实体进行合作,共同建设“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不属于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只有临床专业与清华大学合作,护理专业、附属医院、临床教学基地和其它均属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院的药学专业、附属医院、临床教学基地和其它均属于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专业的学生和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盖“清华大学”和“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两个公章。北京协和医学院非临床医学的学生和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盖“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公章。清华大学医学院非临床医学的学生和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盖“清华大学”的公章。"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的英文名称为"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Tsinghua University”,不是"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of Tsinghua University",也不是"Tsinghua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体现了北京协和医学院与清华大学医学部作为两个实体的合作关系。
更名的公告/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共建协议《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和清华大学关于落实两部协议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的通知》以及《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鉴于我校与清华大学紧密合作办学的需要,同时使用“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的名称。更名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仍为独立法人单位,原隶属关系、人员编制、资产关系和经费管理体制保持不变。更名后的名称及相应印章自日正式启用。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根据《清华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关于落实两部协议的实施意见》:(1)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英文名称为“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Tsinghua University”,接受教育部、卫生部双重领导,其原有的隶属领导关系、资产关系和经费管理体制保持不变。“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仍为独立法人,对人事、财务和资产行使独立法人权利及承担独立法人责任。(2)在卫生部、教育部的共同支持下,发挥清华大学多学科综合优势,优化整合医学教育资源,根据充分酝酿、积极准备、稳健推进的原则,将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和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逐步整合成为一个一流的医学院,清华大学不再另办医学院。(3)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的学科建设由清华大学纳入“”和“”等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的整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计划之中,在政策和投入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4)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和清华大学共同制订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和研究生招生培养计划,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和研究生具有“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和“清华大学”两校学籍。学籍管理和日常管理根据教学需要分阶段在不同校区执行,将责任落实到校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和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盖“清华大学”和“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两个公章。(5)清华大学和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共同负责《实施意见》的具体操作,分步加以实施。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将有关医学院统计数据报卫生部,各项办学指标由清华大学统计汇总报教育部。日,“教育部、卫生部共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大会暨揭牌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
创办史/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洛克菲勒北京协和医学院(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PUMC)是(旧又译:)在中国最大、最著名,也是它最得意的一项投资,北京协和医学院从1915年起开始筹建,1916年选址动工,1921年举行落成典礼并正式命名。它将美国当时最先进的的教学计划和办学经验移植到中国来,把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医学人才作为办学宗旨,形成一整套独具特色且行之有效的教学制度和方法。之后,随着帝国主义势力的进入,许多西方商人、传教士和医生来到中国,很多人纷纷设立医疗机构,扩大西方文明在华影响。到20世纪初期,许多背景为英美等国的医院和医学校已陆续建立起来了。时,一名原先在行医的英国伦敦会医生,逃到北京开设诊所。后来通过行医关系,科克伦博得了太后及其亲信太监的好感,并得到了慈禧捐助的白银一万两。1906年,伦敦会与英国、美国其他五个教会合作开办了,这就是协和医学院的前身。前后是中国近代教育体制重大转变的时期,封建被废除,近代西方教育制度被引入,就医学教育而言,国家、地方、及私人开办的新式医学校陆续建立,教会及外人办的医学校在调整和扩充。正值此时,远在大洋彼此岸的一位美国石油大王也对中国的医学事业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商业巨头。当时,正在美国拨巨款兴办医学事业,作为。不久,他对中国这个最后向世界开放的人口众多的大国发生了兴趣,愿意投资于传教、慈善事业和医学教育。为此,在1909年、1914年和1915年,洛克菲勒曾三次派出考察团到中国进行广泛的考察,其考察内容包括社会状况、教育、卫生、医学校和医院。最终,考察团建议在中国的首都创办一所高水平的医学院。根据这一建议,洛克菲勒于1914年拨款设立全力支持这一事业。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以20万美元从会购得原协和医学堂的全部产业,又以12.5万美元购得东单三条胡同原全部房地产。随后,洛克菲勒基金会投入巨资进行新校的建设。新校和医院房屋的设计建筑都由人负责,从1917年到1921年,建筑工程进行了4年之久。原预算为100万至150万美元,结果共耗资750万美元。学校全部建筑外部造型为,画栋雕梁,顶,均为高级建筑材料。而内部则为现代化装备,病房、教室、实验室等均符合实用需要。学校有独立的完整的动力系统,电力、水暖、冷冻、煤气、自来水、压缩空气系统等一应俱全。除学校建筑群之外,还在附近外交部街及北极阁两处建有小楼30余座,供高级教职员居住,并有学生宿舍,共55幢建筑。此外,洛克菲勒基金会还为新校物色了一批教学人员,他们多数来自英、美、加拿大,其中也有一部分中国人。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的质量。从接办到1921年期间,共聘请了151名高级人员,其中外国人共123名,中国人中有25名曾在国外接受教育。1921年9月,当新校建筑完成之后,协和医学院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典礼。除本校教职员工学生外,参加的还有和的代表、中国政府的代表和社会名流,以及世界各国的一些著名大学校长、教授和医学团体负责人。洛克菲勒基金会会址协和医学院步入正轨后,由于受当时美国医学教育改革潮流的影响,其办学模式基本上是以美国著名的医学院等为榜样。为培养高水平的医学人才,该校实行八年学制,包括三年医预科。在培养医本科人才的同时,还开办了高级护士学校。在人员的选拔方面,协和医学院的要求极为严格。在强调重质量而不重数量原则的指导下,该校每年招收医学生和护士学生均不超过30人。因为学校当初的设计规模仅为每年25名,最多不超过50名。医学生入学后还有严格的淘汰制度,特别是在第一、二学年,由于学习成绩差或健康等原因而留级或转他校者,往往占入学人数的三分之一或更多;学生的录取不仅凭入学考试的分数,还要参考其医预科的学习成绩和推荐情况。学生每一门学科的学习亦不单凭一次大考,而要参考平时经常性的测验和教师对学生学习和工作态度的观察。可以说,无论是考入协和还是在这里完成学业,都是非常艰苦的。不过这也是与其身价相匹配的,因为协和是在美国州立案的,其毕业生的羊皮文凭上有的亲笔签名。在教学方面,协和从开办之初即明确要用英文教学,其理由是英文可以直接吸收世界医学知识,也是进行国际交流的必要工具。另外,该校强调启发式教学,理论结合实践。学生从本科一年级起,就有机会得到关于科学实验研究的初步训练,如、、等科,均安排学生做一些实验室研究和动物试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查阅文献、写综述、独立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资料,写出英文论文,目的是使学生对科学研究工作有初步的认识。更难得的是,为了培养专才,协和每年都会有计划地派遣一些已有数年工作经验的优秀青年医师、教师和护士到进修深造,一切费用均由学校负担,一般为期一年或两年,期满返校继续任职。这种制度为青年医师和教师提供了提高业务水平和更新知识的良好机会。图片1930年,获认可立案。爆发后,由于处于战争状态,其医学院、医院和护士学校相继停办。1942年初,协和医学院被占领而被迫关闭,但中华医学基金会仍一直为协和医学院图书馆订购所有外文有关科技期刊杂志,并继续支持内迁至办学的护校。日本投降后,与校董事会派代表从日军手中收回全部校产,重建协和医学院。医学院于1947年复校。医学院设医本科,五年制。学院设有系、系、系、系、系、系、系、、、、、系、系、系、系、系及一个中文部。成立后,该校由接管,并更名为。1957年,并入。1959年,经批准,在基础上成立。2002年9月,、两部领导签署了清华大学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紧密合作,共建“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协议。………日,“教育部、卫生部共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大会暨揭牌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目前,北京协和医学院由中国教育部和卫生部双重领导,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实行院校合一的管理体制,设有19个研究所、6个医院、4个教育学院、1个研究生院及实验动物学部。作为的一个部分,成立于1914年,1928年改为独立法人,主要是向北京协和医学院提供资助。1951年起停止资助,1980年后重新支持中国医学教育。除外,及其还对、、、、、、给予过经济资助。也援助过、、、等医疗机构。还支援了中国某些学校和医院的人员到协和医院或到国外进修的机会,通过赠予(博医会)和经费,支援医学名词委员会统一医学名词、翻译医学文献及出版工作。还支援过定县的农村卫生事业和在周口店开展的古生物学研究工作等,可见中华医学基金会已渗透到中国医学事业的各个领域,对中国近代医学教育和医药卫生事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校徽校训/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院校徽暨校徽为璧形,寓意为,其绿色和白色象征生命的常新与永恒。徽章的内容为、、、训辞和院校中英文名称。徽章上方的象征抵御疾病、护佑生命。其中源于传说中可以起死回生的风神神杖。这是国际公认的医用标志。其造型取自校名中的“和”,与“U”形盾边中西互补、内外成趣。蛇杖下是翻开的书本,寓意为开卷有益,其左右记载的“1917”、“1956”分别是校奠基和院命名的时间。盾徽既可做为正徽——璧徽的组成部分在正式场合使用,也可做为副微独立使用于平时。院校徽章从整体上体现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团结奋进的精神。
校训:1997年,主席亲笔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题写了“严谨、博精、创新、奉献”的校训。
综述/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是中国唯一的一所历史悠久设有八年制医学教育和高等护理教育的重点医科大学,由美国于1914年创办。(简称医科院)成立于1956年,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医学科学学术中心和综合性科学研究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唯一直属高校(2002年9月后由、共建),与医科院实行院校合一的管理体制,医科院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提供雄厚的师资和技术力量,北京协和医学院为国家培养高层次的医学科学人才,相互依托,优势互补,教研相长,共同发展。北京协和医学院是以小规模、高层次、高质量为宗旨,以培养八年制医学博士为重点。自建校以来,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坚持实行小规模、严要求,预科、本科分段教学,导师制等独特的培养模式,在中国医学教育体系中独树一帜。的高等护理教育创办于1920年,培养了一大批高级护理人才,她们已先后成为中国护理界的领导和中坚力量,中国第一个奖章获得者就出自协和医大。1995年经国家卫生部批准,学校建立了全国首家护理学院,使护理教育有了新的发展。当前,护理教育已形成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和成人教育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学校具有雄厚而系统的科研实力及诊治疑难重症的临床医疗能力,学科领域广泛,覆盖基础、、、以及与医药学科相关的、、等基础学科。院校设有18个(以及2个分所)、5所分院、7所临床医院(含与北京市共建的)、5所学院;现有18个国家重点学科,18个国家级工业试验基地及中心,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部委级重点实验室,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现有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49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52个。建校以来科研成果显著,已取得1,666项科技成果,获191项、759项。年发表由SCI收录的论文计1,114篇,位于全国医学院校之首。图片院校拥有一大批在医学卫生领域内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并做出杰出贡献的著名、。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其中1人兼两院院士),国家级和部委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4人,教育部特聘教授12人,院校特聘教授11人,博士生导师335人,硕士生导师540人。学校的基础医学院学科门类齐全,主要承担国家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基础医学的教学。现有基础医学各学科教研室和研究室15个,开展高水平、多学科的学术研究,并与教学密切结合,每年承担科研项目逾百项。学校的临床医学院——,是闻名国内外的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是国家卫生部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技术指导中心”之一,并承担着大量的外宾和高干医疗保健任务。作为协和医大临床教学和实习的基地,、、的力量雄厚,设有31个临床和医技科室,70多个研究实验室,11个中外合作研究中心,每年承担和科研项目百余项。此外,医院还保存有数百万份病案,是总结临床经验和从事科学研究的无价之宝。学校所属的、、、和医院是全国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专科医院,它们和协和医院一起是培养、的临床训练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54年,中断,1978年重新恢复。自1981年国家实行学位制度以来,学校研究生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研究生教育实行以培养博士生为主的方针,目前在校的博士、硕士比例为1:1.04。1984年学校成立了夜大学,1998年更名为,现有、两个层次的多种学历教育体系,旨在为在职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的多种途径。学校十分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与数十个国家(或地区)的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科技、教育、医疗合作关系,已有200余名国外专家、学者被授予协和医大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称号。自1985年以来,学校相继与美国、和、、、签订了校际交流的协议,互相交换高年级学生到对方学校进行短期临床学习。为加强国际间的交流,扩大该校在国际上的声誉,自1993年起学校获准招收外国自费留学生,1997年起又获准招收中国、、地区学生,先后有、、、、、和、地区的学生来校学习。在中国医学教育领域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的社会影响力,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优良的办学传统和丰富的办学经验,使其在教学上以高标准、严要求而著称,以培养具有真才实学、学风严谨、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教研复合型人才而闻名。几十年来,学校培养和吸纳优秀人才,创造和凝聚现代科学思想,造就了象、、、、、、、、、、、、、、等一批中国医学界巨匠,为中国医学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和,可谓人才济济,硕果累累,对中国医学教育和医学科学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临床医学专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专业实行八年一贯制,本硕博融通,加强基础,注重技能,强调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科研的培养方式。培养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一定的预防医学知识和能力,系统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富有开拓精神,具有满足21世纪医学科技竞争和社会需要的基本素质和较大的发展潜力,足以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层次医学人才。八年学制中前两年半为医学预科阶段,在学习普通、和课程;后五年半为阶段,在协和本部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完成、和。学生按规定修完全部课程,成绩优秀者可获得医学。经国家和批准,协和在美国(纽约)的资助下,自1995年起又设立了和(M.D.&Ph.D.)双学位教育项目,选拔少数经过八年学习、取得学位的优秀毕业生,继续学习3年时间,进一步加强其科学研究能力的训练。学生在完成规定学业,成绩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后,再授予学位。培养学生成为既具有较强的医疗实践能力,又具有独立进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课程设置/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第一阶段:阶段,五个学期,在进行第二阶段:阶段,三个学期,在校本部基础医学院进行第三阶段:阶段(含见习),四个学期,在校本部临床医学院进行第四阶段:及,四个学期,其中毕业前8个月时间为科研训练课时间,必须在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科研题目并通过答辩。主干学科、、等主要课程、、、、、、、、、、、、、、、、、、、等
教学基地/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学校原有六所附属医院:、、、、、。协和说到,就不能不提及。目前,及中国医学科学院拥有六所直属医院:、、、、和和一所共建医院——。这些医院都因其技术力量雄厚、学术水平高而闻名国内外。其中最著名的,当然要数北京协和医院,因为它是与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作为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的,是闻名国内外的集、和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是国家卫生部指定的之一,并承担着大量的外宾和高干医疗保健任务。作为协和医大临床教学和实习的基地,该医院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力量都很雄厚,设有31个临床和医技科室,70多个研究实验室,11个中外合作研究中心。值得一提的是,该医院还因保存有数百万份病案而为全世界瞩目。所有这一切,都得益于多年来协和所保持的优秀传统。建成于1921年,当初就是的附属医院。在学校开办时,该医院床位仅250张,后增至350张左右。医院当年的医生和护士,除去一部分人而外,大多都是协和毕业生。医院的人员编制基本固定,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明确,纪律严格;门诊、病房工作井井有条。即使在几十年前,该医院一整套的科学管理制度和规章条例,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流的。由于拥有优秀的医师和先进的设备,北京协和医院不仅解决了大量疑难重症,而且培养了大批技艺精湛的医学人才,进行了高水平的医学科学研究,因此在现代中国医学史上,它具有重要的地位,享有极高的声誉。
研究所概况/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是国内第一所现代化的微生物药物研究机构。现有人员300余人,包括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其他研究人员。在读博/硕士研究生100多人。早期从事、、、等研究,合作发表多篇论文。四十多年来先后参加或组织了、、、、、以及、等十多种新抗生素的研究开发,并广泛开展与制药企业及临床单位的合作,迅速推上工业生产与临床应用。这些新品种分别获得了国家级或省部级成果奖。1992年被评为。1993年11月至1999年12月,在任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期间,参与起草了大量有关创新药研究的计划、规划初稿,并极力推动和直接参与了国家新药筛选中心的筹建、审评与验收,为建立与完善中国自主研究开发新药的体系、提高新药研究与管理水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现担任的社会工作有:、会主任委员;、主任委员;、、社编委。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植物研究室近10年来,研究所注重“”的创新,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承担了第十主题,“863”、“973”、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课题、国家新药基金课题等200余项,申请专利40余项,先后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0余项,是中国主要的药物研究单位之一。研究所目前正在研制中的20多种,近年来30多个药物获得新药证书,12项批准进入临床研究阶段。一类已完成I期临床研究;一类抗生素新药-完成了II期临床,计划1-2年推广上市。新研制的空气喷雾剂已进入市场。面对当今生物技术与药学的快速发展,研究所除着重新药研究的基础理论外,同时加强了产业化的进程,在生物技术与药学领域正朝着科研-教育-产业化的立体化发展方向逐步推进。
教育/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教育:经卫生部和教育部批准,在国外资金的资助下,学校按教育目标,对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改革,实行了新的教育模式,实现与世界护理教育接轨。学制为四年,招收理科高中毕业生(男、女兼收)。学生在校学习医学基础和护理专业课程,完成和。学生按规定完成,修完全部课程,成绩合格者授予。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现代护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理论和技能,热爱祖国,拥护,愿意为和人民健康服务的富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品学兼优的高层次护理人才。培养热爱护理事业,具有较强自学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并在学术方面进行国际交流,成为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需要的、、、等方面的骨干人才。主干学科、、等主要课程,,,,,,,,,,,,等。学生就业情况毕业生适宜从事、、。其就业方向为各大医院、各大医学院校的、机构等。
教育:学校的为三年制。因考虑到护理学是提供卫生保健服务,促进身心健康的专业学科,随着医学模式转变为环境-心理-生物-社会医学模式后,护理学的学科体系和内容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大力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对护理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该校自2004年起试行文理兼招。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现代护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理论和技能,热爱,拥护,愿意为和人民健康服务的富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品学兼优的高层次护理人才。培养热爱护理事业,具有较强实践工作能力、自学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的临床护理骨干人才。主要课程,,,,,,,等。学生继续深造和就业情况专科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符合转入本科学习条件者,经学校考核,批准可直接转入本科继续学习,学习期满按本科生毕业,获得。专科升本科的名额为同届专科生的15%。其他专科生毕业后,可通过成人高考再进入”的学习,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可获得成人教育毕业证书。
学科建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生物学、药学(8个):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妇产科学、肿瘤学、麻醉学、内科学(2个):外科学(胸心外科)、外科学(骨外科)(1个):外科学(普外科):基础医学:护理学、眼科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外科学(普外科)
师资力量/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园名教授被誉为之一。北京协和医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大批在医学卫生领域内经验丰富、学术水平突出并做出杰出贡献的著名专家、教授和学科带头人,现有1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其中1人身兼两院院士),1人,国家级、部委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4人,教育部特聘教授12人。学校共有博士生导师335人,硕士生导师540人。雄厚的师资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历任校长:FRANKLINC.MCLEAN1918──1919内科教授HENRYS.HOUGHTON1920────1942ROGERS.GREENE1928──1935中华医学基金会驻华代表(代理校长)1929──1938外科教授,中国第一位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的医学博士,协和医学院第一位中国人院长1947──1957内科教授1959──1983著名胸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教授1983──1984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教授1985──1992病毒学家,六十年代初成功研制脊髓灰质炎口服活疫苗1992──2001免疫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2001──医药分子生物学专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图书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图书馆北京协和医学院图书馆曾被誉为的医学图书馆,是中国历史悠久,藏书最为丰富(&86万册)的医学专业图书馆。协和自建校以来就非常重视图书馆建设,图书馆的馆藏特点有:1、馆藏书刊多为外文原版,以为主;2、收藏了一批难得的特藏书,比如和,,部分珍贵的中医古籍,各种经典著作(有权威的大型教科书及有价值的图谱)等;3、集中各类工具书,建成工具书阅览室目前学校图书馆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中心图书馆和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医学分中心,也是卫生与生物医学信息合作中心,目前藏书51.2万册,1.5万册,期刊5000余种。按照数字图书馆发展方向,该校进行协和特色馆藏资源数字化,整合网上资源,自建、“年全国外文生物医学期刊馆藏联合目录数据库(网络版)”、“全国高等院校医药图书馆预订外文期刊联合目录数据库”、“医科院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平台”、“突发每日科技快讯信息服务平台”、“NSTL预防与控制热点门户”等数据库和平台。其拥有的中国医学文献分析和检索系统向全国提供医学信息,并在全国建立起医学信息网,为教学、科研和医疗工作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资源。此外学校公开出版《(英文版)》、《》等97种期刊,设有北京协和医学院出版社。
校园环境/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市东城区东单三条9号今天,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校本部仍坐落在北京地区(地址:东单三条9号)。清朝时为,后由基金会买下,于1921年建成了这所宫殿式外形的校园和医院建筑。优雅的环境和古典风格的建筑,无不显露出这所名校浓厚的历史底蕴。北京协和医学院紧邻着,位于对面,与北京市著名的王府井步行街仅数步之遥,处于城市的中心位置。
人才培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坚持医学精英教育,以小规模招生、高层次培养为办学宗旨,实行高进优教严出。自建校以来,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坚持实行小规模、严要求,预科、本科分段教学,导师制等独特的培养模式,在中国医学教育体系中独树一帜。协和医大的教育创办于1920年,培养了一大批高级护理人才,她们已先后成为中国护理界的领导和中坚力量,中国第一个获得者就出自。1995年经国家批准,学校建立了全国首家,使护理教育有了新的发展。当前,护理教育已形成、、和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54年,期间中断,1978年重新恢复。自1981年国家实行以来,学校研究生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是全国首批具有和授予权的单位,研究生教育实行以培养博士生为主的方针。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分为以实验室科学研究能力训练为主的和以能力训练为主的专业学位两类,可分别授予(MD)、(PhD)、、、、、。医学继续教育设置了、、和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多年来协和医大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和,对中国医学教育和医学科学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国际化办学:为了使办学实现,十分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与近20个国家(地区)的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起学术交流和科技、教育、医疗合作关系,成立了10个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并已成为国际生物医学研究高层组织(HIROS)成员单位,合作项目正在逐步洽谈和展开。通过与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合作中心的合作和交流,引进智力,争取资金,促进了科研、医疗和教育的发展。目前协和已授予200余名国外专家、学者为协和医大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其中就有院长,、、,外籍院士,获得者、、、等。目前学校与美国、、签订了校际交流的协议,互相交换高年级学生到对方学校进行短期临床学习。经和批准,在()的资助下,自1995年起还设立了中国首个医学和(M.D.&Ph.D.)教育项目,实现了与国际高层次医学教育的接轨。该项目选拔少数经过八年学习、取得的优秀毕业生,继续学习3年时间,进一步加强其科学研究能力的训练。学生在完成规定学业,成绩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后,再授予。培养学生成为既具有较强的医疗实践能力,又具有独立进行医学科学研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对中国的贡献:在八十余年的历史上,协和为中国贡献出了一大批医学界的大家英才,其中身为两院院士的有:、、、、、、、、、、、、、、、、、、、、、、、、、、、、、、、、、、、、、、、、等;还有几位获得了著名的奖章:,1983年获南丁格尔奖章,是中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护理工作者;,1987年获南丁格尔奖章;,1989年获南丁格尔奖章。
中外影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国内影响:北京协和医学院在中国近代医学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推动了在中国的发展,而且对中国的和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具有优良的办学传统和丰富的办学经验,所以协和医学院培养的都是具有真才实学、学风严谨、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教研复合型人才。几十年来,学校先后培养出像、、、、、、、、、、、、、、等一批中国医学界,对中国医学教育和医学科学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可谓功不可没。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就是对中国近代的关注。解放前,为了使学生学习公共卫生的知识和工作方法并初步取得一些实践经验,协和医学院曾出资在中国城乡建立起教学基地,使其医学生和护士学生通过实习了解中国的公共卫生问题。尽管协和医学院始终坚持每年招收较少学生,重质量而不是重数量,但另一方面,它又很重视,并培养了一批高级公共卫生人才。据统计,从开办直到至被日军侵占为止的25年期间,协和医学院共培养了医学毕业生318名,168名,进修人员二千余名。人数虽不多,但水平较高。在前,他们多数曾在中国许多医学院和大医院以及政府卫生部门担任领导工作及重要职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的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作出了贡献。解放后,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又继续为国家努力工作。国际影响:南丁格尔奖章由于在历史上与国际密切的联系,长期来一直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与数十个国家及地区的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科技、教育、医疗合作关系,有200余名国外专家、学者被授予协和医大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称号。自1985年以来,学校相继与、和、、、签订了校际交流的协议,互相交换高年级学生到对方学校进行短期临床学习。每年,该校都有许多教师被派出或应邀到各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讲学或进修学习,同时学校也接待大批来访的外国专家和学者。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解放军护理杂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华护理杂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基础医学与临床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35次
参与编辑人数:16位
最近更新时间: 09:31:02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协和医科大学图书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