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怎么样交响乐团的业务水平怎么样??

天津音乐学院交响乐团
还未添加联系方式
团聚网联系电话025-
天津音乐学院交响乐团
社团成员人
友情社团个|
天津音乐学院交响乐团
日中午,院学生会换届大会在南院图书信息楼A404课室召开。学工部部长、院团委书记刘涛出席会议并讲话。
你想唱歌么?你爱唱歌么?你想要被万人瞩目么?用你的声音感动我们的世界,《激情唱响》圆你舞台明星梦!
我已经开通了自己的主页,欢迎关注!
如果您相信自己有很好的文字能力,请勇敢给我们投稿吧,社团的日志需要您的贡献.
加入社团成为社团成员后,可上传照片到社团,平时生活中您肯定收藏了社团相关的一些照片,把他们上传到社团相册中共享给大家吧,社团需要每一个成员的贡献.
团聚网资金池
214,151.00元
活动基金是由企业提供用于赞助社团活动的专项基金。社团创建活动后可以在线申请赞助,达到申请资格并能够满足企业要求的活动,将会由企业和团聚网与社团取得联系并提供赞助资金,帮助社团活动顺利进行。||||||||||
最新播报:
少年钢琴家牛牛与天津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圆满成功
近日,著名指挥家汤沐海率领天津交响乐团在天津大剧院奉上“音乐季开幕音乐会”,少年钢琴家牛牛受邀担任此次音乐会钢琴独奏,协同乐团及管风琴演奏家普利麦索·凯撒一起华丽开启全新音乐季。
当晚演出以亨德尔创作的《F大调第四管风琴协奏曲》开场,音质浑厚气势恢宏的管风琴演奏将音乐会推向第一个高潮。随后牛牛在汤指挥的带领下登场,开始了当晚的钢琴演奏部分,他首先演奏的是德沃夏克《g小调钢琴协奏曲》,此曲目旋律优美,但演奏难度颇高,在国内也属于鲜有人挑战的偏“冷门”曲目,牛牛当晚的表现可谓令人惊喜,流转的音符间可窥见这位被众多大师称为天才少年的音乐天赋,多年的专业学习训练令其技法日益精进娴熟,座无虚席的音乐厅爆发出持久而热烈的掌声。返场时,牛牛再奉上李斯特的《钟》,轻盈剔透的琴声令人沉醉,将音乐会再度推向高潮。下半场乐团整体发力,奏响圣桑的杰作《第三交响曲》,乐声的激昂、婉转为现场观众带来非凡的听觉享受。
整场音乐会的演奏规格专业水准都可堪称国内领先水平,受到乐迷的高度赞赏,这样的演出活动对普及交响乐,丰富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牛牛对当晚自己的表现也感到满意,即将赴美朱丽亚音乐学院深造的他表示自己对与国内的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一直满怀期待与信心,非常期待下一次与古典乐迷相聚!
[责任编辑:如何看待国内大学的交响乐团?
按时间排序
在工科学校的交响乐团混了几个月,我们跟回答里说的基本都差不多,学校比较支持,艺术团直属团委,最近参加的两场演出和比较重大的活动校党委副书记都有出席。有校内演出也有公演。有演古典也演过星战甚至小苹果。没有艺术专业的学生,弦乐只有小提,贝斯和一个大提,小提人不够,中提没有,短笛没有,铜管除了一个小号全外借,打击乐全会弹钢琴。技术实在算不上好,但是真的是给我们这种学生一个难得的接触交响乐的机会,学校请专业老师指导,一群工科生上完大物、高数、信号、电路、做完实验、焊完收音机、磨完小锤子然后拎着琴去排练,甚至有些句子跟不上,直到演出前我都担心要出车祸,然后演出圆满成功成就感满满。虽然技术有限,时间紧张,谈不上学到很多东西,但总有长进。还有一个演出的时候还突然在停顿的地方转向观众活跃气氛的指挥。连总谱都没有的情况下给没有谱子的合唱团伴奏校歌,在演出的时候。参加交响乐团实在是一个难忘的经历。我们弦乐的指导老师是综合大学音乐学院的教授,他始终认为我们在没有任何利益的情况下参加艺术团,我们虽然技艺不精,但是我们比他音乐专业浑浑噩噩的学生更有价值。
一靠政策,二靠人。没有政策没有团,没有人没有好团。
经常看到报道里讲xx大学交响乐团演奏“更通俗的乐曲”“更贴近校园”。倒不是说不好,只是有点可惜。尤其好些学校的水平不错的团。你们为什么非得演加勒比海盗啊!!!^并不是贬低加勒比海盗。可它真的就不应该是交响乐团的常规选曲,很明显就是想在“拉近距离”。感觉这也是国内大学交响乐团最难过的关吧。真的排交响曲怕没人听,只好排点通俗的曲子,电影插曲什么的,但是这样一来,成员在团里可能就进步很慢了。可是因为大学社团没那么有钱,又不能潇洒的说“我们就要排Bartók他们不爱听就不爱听!”国内啥时候交响乐不是个过于上层的爱好了,估计发展会好很多吧。=======可行策略之一大概是别跟大学合作。自己演一场挣的钱比给大学打零工会多。即使要租场地。有钱才能买谱子(好些浪漫主义的作品还没public domain吧……),请好指挥,买乐器,宣传。我觉得倒不一定非要把自己打造成很接地气,就诚实的说嘛,we are what we are。我们不装13,但是我们绝对不是你们随便找就能找得到的那种自娱自乐的团。觉得高端就高端,高端才有人来砸钱。拉赞助,拉广告。如果一年能赞助接近五位数可以在音乐会售票处的时候给一个stall,会有很多公司愿意干的。不一定是音乐公司,也可以注意找面向大学生的公司,毕竟是大学团。另外可以许诺可以给他们的活动提供chamber musician,这是挺大一个砝码。一定要印programme。虽然花钱但是能收回来很多广告钱。另外一定要设一个人管赞助,一定要敢玩啊……另外千万不要因为一场音乐会亏钱(因为谱特别贵或者打击乐要求特别高)就不办,如果能给你们提升声望,亏一下也没什么,以后可以收回来的。作为一个大学一分钱不给的团的团员,靠subs和广告我们这个学年弄到了五万英镑花。对于大学团来说钱真的是质量的保证。我们没钱的那段时间,演verdi requiem却没有bass drum用,简直哭瞎。后来有钱了,乐器要啥有啥,前几天刚买了一个A clarinet,一个keyboard,和一个150英镑的tambourine 然后又给指挥长了工资,现在这个指挥跟我们待了12年了,而且我们给的钱一点也不多:)我们指挥不是社团自己人。可以是但不一定要是。毕竟涉及到利益关系。但即使你们不把他自己人,一定要好好对他!
在某综合类大学音乐学院中担任单簧管副首席,专业学了也十多年了,怎么说呢乐团中大部分都是表演专业考进来的,演奏专业技巧还是没问题的,少部分师范专业的第二专业,大学乐团总体而言就是不稳定,大一刚来大多比较毛躁,没有配合意识,不会看指挥,然后磨合到大三大四,有感觉了,然后就毕业了…这就是最大的问题,当然还有平时排练的重视程度也不够指挥水平等等,都是当代大学交响乐团无法克服的问题。
北邮的来占个坑
身处一所211综合性大学。我想喷一下,并没有什么卵用。为什么要学习音乐?为什么能够坚守初心?只是为了发现新的感动,分享曾经的感动。学校有军乐团,器乐团,但说白了,就是例行公事,撑面子。因为主校区与音乐学院分开且学校不招收特长生的缘故。主校区的乐团在外行看来很好,很不错。但是有能力的人都是对学校艺术方面的微小投入有很大意见。剖去与主校区分开的音乐学院。主校区的乐团简直一塌糊涂。没有感动,只有排练。听取一些很有抱负曾经加入器乐团的学长经验,我最终没有选择校器乐团。仅仅选择了社团,自己组建了一个弦乐四重奏,同时替补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的空缺,并四处网罗人才。忙活了3个月,排练了一些曲子,恍然发现自己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就把四重奏给散了。自己曾那么渴求上了大学加入交响乐团,和知己一起谈论音乐,但目前来看,还只是幻想。繁重的课程,不得不使我们做出最有利于个人发展的选择。但是我们还是得前进,不是吗 ?为了心中的燃烧的烈焰,忍受寂寞永远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多图预警,流量党慎入!!!)非专业军乐(管乐)团。我曾是武汉某211大学军乐团成员,在军乐团待了近两年半的时间,现大三,退团有半学期了,之前是长笛声部的。先放张11月我们音乐会的照片。我们社团成立于1992年,迄今为止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了,曾获全国百佳社团,社团有八个声部,大概有十多种乐器。木管有三个声部,长笛声部(有长笛、短笛),单簧管声部,萨克斯声部(有小萨,大萨,高音萨);铜管声部有小号,圆号,长号,大号,中音号;打击声部,有大鼓、小鼓、三角铁、架子鼓、镲等乐器。军乐团在学校的主要演出任务有:每年9月新生军训的阅兵奏乐;每周一早晨的升旗奏乐;跨年零点升旗的奏乐(零点升旗算是我们学校的特色了);学校运动会的奏乐;学校元旦晚会、毕业生晚会的演出;一些社团、部门的周年庆演出;校园艺术节的专场音乐会,当然还有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圣诞快闪。以下内容大概就是我们这一级在团内两年时间的所有活动和演出了。9月军训结束阅兵的时候大一暑假暑期集训的时候集训期间的预演集训期间的预演集训期间的团组织生活会集训期间的团组织生活会平时的合练平时的合练集训结束的汇报演出集训结束的聚餐集训结束的聚餐新生乐器展示的时候新生乐器展示的时候元旦晚会年零点升旗年零点升旗毕业生晚会学校的爱心助学团周年庆学校的爱心助学团周年庆圣诞快闪(还上了武汉的热门微博)圣诞快闪(还上了武汉的热门微博)音乐会前夕的宣传图和海报(学校隧道的涂鸦)(学校隧道的涂鸦)门票和节目单门票和节目单音乐会当天音乐会当天还有一些我们声部的日常还有一些我们声部的日常这些图片只是在社团两年的生涯里的一小部分,有太多美好的回忆和记忆都是无法用图片和语言来表达的,大一大二两年军乐团确实占了不少的课余时间,因为社团招新的时候很多人都是零基础,成为这样的一个演出梯队,每天的训练强度也是可想而知的。比如我们平时的训练,早晨六点三十到七点一刻,四十五分钟的早训;晚上五点五十至六点五十一个小时的晚训,星期天晚上七点到九点的合练,周一到周五,学期初到学期末,天天这样,周周如此。最后能坚持下来的团员大多都是源于对管弦乐的热爱,还有就是对这个社团和社团里的人的难以割舍的情谊。但是,现在回头想想,如果问我值不值?我只想说,值!非常值!一点也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大学能加入这样一个大型的社团,再这样一个有爱有趣有人情味的大家庭里待了两年,学了一门自己喜欢的乐器,认识了社团里这么多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同学朋友,人生中也算有了乐团的经历,感觉是很真实的两年。我还记得好多个在琴房训练的早晨和下午,和声部的同学朝夕相处的日子,在打击琴房合练的晚上,第一次穿上演出军装的喜悦,开怀大笑掉节操的团组织生活会,演出前的彩排······历历在目,都是大学里最难忘的日子和记忆。(第一次比较走心地在知乎上回答问题,望多多包涵)
具体体验就是:大一的时候,各种看不上大学乐团(职业水平,排练曲目,纪律,团委),各种想念高中乐团,但同时也总有各种不入流学长找新人搭讪。大二的时候,各种在学弟学妹面前尝试刷存在感,继续吐槽大学乐团,不太想念高中乐团了。大三的时候,混上首席,开始在学弟学妹面前做leader了,乐团主人翁精神出来了,开始为乐团各种事务负责了,想保研的筒子在团委那边开始搞关系了,于此同时由于疏于器乐训练,水平开始呈渣化趋势发展,开始理解大学乐团实力差主要是因为自己实力差。大四的时候励志保研的同志继续为乐团服务,其他成员逐渐淡出乐团,各奔前程。毕业后前两年,开始常常会想念乐团, 某些情怀帝会回乐团看看,如果人缘还不错的话,学弟会送上掌声,自己内心会感动。如果恰好手里带着乐器绝对会被新团员完爆。再过几年等再回来的时候发现已无人认识,这时一定会感慨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然后又过了很多年,很多年到几乎已经忘记当年参加过乐团。某天网上突然开始流传一个叫啥JB“泡椒凤爪女皇“的狗血视频。点开一看兴奋了“我操,这不是当年的乐团学姐吗!!”可尽管诸多狗血,很多年后当我回忆大学4年,首先浮现的却是在铜管声部一起奋斗的兄弟,一遍遍让我们重新演奏的指挥,每一次的新年音乐会的灯光,及和初恋女友(同乐团)一起手牵手从排练厅回寝室的那条小路。
我蛤母校乐团水平觉得不错,报考的要求也不低啊…真的很多人拎出来独奏水平炒鸡高的,不亚于在音乐学院里水的
在下作为北航交响乐团一员,免不得要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一下。怎么说呢,个人认为我们学校的交响乐团是很成气候的。在下曾经有幸参与/欣赏过人大学生交响乐团、武大学生交响乐团清华学生交响乐团等学校交响乐团体,并且有幸参与过许多社会团体乃至专业团体的演出,虽然水平上来说我们的交响乐团没有一些专业团体好,但是我们所能达到的水准能够满足我们目前对于艺术、音乐教育、素质教育的追求,并且激发了我们自己对音乐的更高的要求,这是最重要的。一方面能令我们在各个方面有所追求有所收获,另一方面能够将这么好的音乐带到校园里让功课繁忙的同学们欣赏。对于乐团来说,我们有真正的能力排各种歌剧序曲,有能力演奏芭蕾舞组曲、套曲,有能力挑战拉赫玛尼诺夫、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等著名作曲家的正规交响乐,甚至有许多能够演奏协奏曲的人,并排演了一场莫扎特协奏曲专场,这真的很令我激动。这些并不是好高骛远盲目追求,我们的演出真的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水准。试问某些省级交响乐团是否能够拍着胸膛说自己有这份自信、追求以及实力?我个人认为,大学交响乐团的意义就是激发人们对于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视,以及对于艺术的普及。有人参与才会有所传播,才会有更多的人对此有所追求。这对于现在的人们、学生们来说是最需要的。令人悲哀的是,从现在的形势来看特长生再过几年即将消失,"学生交响乐团"这个名号也面临着破败。我一方面是悲哀那些将音乐作为爱好的同学、学弟学妹们会因此而对于音乐迷茫,另一方面是悲哀我国对于素质教育和艺术普及的现状。本来我们国家的学生就只重视学习重视成绩,如果再这么下去的话,国民素质教育又将何去何从?难道只能将艺术束之高阁,只让一部分人接触到么?有多少孩子用了十几年二十几年去拼命学习拼命学习,学到最后只能成为一台冰冷机器里面的单调的零件,音乐对于艺术等能够滋润心灵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可望而不可及?有多少人到最后位高权重功成名就回望自己一生却空虚单薄的如同一张纸?又有多少艺术垃圾和艺术渣滓和音乐败类在市场上脱光了衣服横行无忌还捞得满盆满钵,甚至进一步扭曲人们对于音乐对于艺术的印象,导致进入恶性循环?这方面值得反思的太多,只能点到为止。还是希望能够给大学的交响乐团多些空间和发展,给真正的艺术多些扎根的机会。
作为CNU Band曾经的一员,毕业后从事相关行业。个人感觉大学乐团本质上还是一个学生社团,但是由于制度等因素,如特长生加分,北京市教委下属挂牌乐团会有费用,比赛获国内、国际奖为学校争得荣誉,以及艺术教育成为学校评级的指标之一等,发展乐团是一个极好的方式。大学交响乐团很多都非常棒,水平绝超一些省乐团,学生素质高,教学资源丰富,都是国内最高水平的指挥和老师在训练,经费一般也很充足。交响乐团相比较的难处有:一个是弦乐的难度要比其他种类乐器大,没听说谁是自学弦乐成才的,直接导致就是人少,还一点就是有的学生很热爱音乐,没什么基础,大一开始学管乐,大三绝对可以跟着乐团混了,弦乐学两年,呵呵。二是交响乐在大众心中还是精英艺术,离开北上广深,听交响乐那是绝对的高雅,难于普及,国内的群众基础差;三是组建交响乐图的话费比其他品种的乐团都贵。四是编制,缺乐器缺声部就不说了,想排练个瓦格纳发现嚓今年长号一个没招来,就剩一个长号了…最后一个老生常谈就是古典音乐在我国普及度不高,而交响乐团最擅长,最经典的还是古典音乐,受众群体还是小。总的来说,在大学参加乐团,是个很棒的经历,所以当你的学校有乐团的情况下,踊跃去报名参加吧!
作为一名军乐(管乐)团前团长,与学校交响团来往频繁。除互相借人演出、挖墙角等例行利益事物外还顺便泡了女团长,为两团今后的友好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北洋艺术团总团设职能部门和办公室两个直属机构,下设北洋合唱团、北洋交响乐团、北洋民乐团、北洋军乐团、北洋舞蹈团、北洋曲艺话剧团、北洋越剧艺术研究会、北洋艺术爱好者协会、北洋艺术团演出中心等九个团队。我校艺术团是这么一种大联欢模式,旧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内所有房间被尽数抢占,能有自己的排练厅实属不易,还经常需要和其他团体协调时间,让场地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而每学期、学年的专场演出季更是腥风血雨,学校仅有的一个可供演出的报告厅的周末排期早已布满,各团长为自己团队争取更长排练时间、更好的时间点(避开考试和重大活动)斗智斗勇,楼外的宣传灯箱布布局也是勾心斗角。这大概也是国内大学交响乐团的一个缩影。普通大学生,大概是从各个团的演出宣传资料里挑热闹的、妹子多的;文艺大学生,依照其艺术背景选择喜爱的艺术形式、艺术作品;团员大学生,通常顶我团,黑敌团;而我这种负责过一百多人乐团的大学生,对每个能坚持下来的兴趣类社团,都心疼的很。交响乐在国内的受众真不大,连我去看友团演出都以看妹子为主要目的。几百人的报告厅,在交响演出时坐得很宽敞,并且有近一半是老团员在捧场;同样的场地办校园版非诚勿扰,拥挤到连我这个男嘉宾都差点没进去。外出比赛,和诸如清华交响那种高端梦幻团体同台竞技,人家替补团人数都比我们多;手捧自家牙缝里省出来的乐器,相比部分团员的国产半进阶乐器小自豪,却在人家全团标配世界超一线品牌乐器面前默默遮住了商标。自己所信仰的,唯有无数假期加排时流下的汗水,和身边从未离开的伙伴。得了奖,主管老师掩饰不住领了奖金的喜悦,告诉大家明年特长生缩招,然后把奖状裱好,锁到办公室的柜子里。待到哪天团长替三小时排练里迟到一小时、早退半小时的指挥要工钱时顺出来彩印之后,大家才相信真有这事。我相信对绝大多数学校来说,真正支撑一个乐团的,从来不是校领导、主管老师,而是一批热爱音乐,渴望创造音乐、分享音乐的学生。
清华很牛逼 其他学校就差一截或者好几截了 感觉清华并不输一些专业团体其他学校也就马马虎虎了吧
想养肥了看看是不是有本校人员出来吐个槽…好像还真看到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就在学校呆四五年…自己过得开心就好了,乐团什么的主要是娱乐性质,最紧要是开心……除非本来乐团就很好啊,其他的都是想多了,naive开心就好,开心就好以上仅适用于本校……嗯…大半夜的…不说了
怎么能没有天津大学北洋合唱团
最尴尬的事情就是…乐团里自己都知道演的很差…但不明真相的观众同学却都是一副赞美敬仰的模样…囧…
敝校进文琴艺术团的,高考可降60分录取。
旅游路过某门大学,无意中赶上一个叫做凤凰花开的音乐会,根据当时主持人介绍,阵容还算强大,不过听起来真心很惨。。。我从前在学校乐队吹单簧管的,母校乐队比某门大学还要惨的多其实玩的开心就好
真的没有人提到北航交响乐团吗=_=作为一只无缘参与交响演奏的钢琴狗,听了今年六月的莫扎特协奏曲专场,我只想说他们的演奏很精湛。
在南京大学交响乐团专职为首席翻谱。正好借这个问题翻到第一次参加大学生艺术展演时的小感触 从2号到14号……
很长时间的排练,很短的睡觉时间。没有网,没有独卫,洗澡要抢公卫。要早起,晚了没有早饭,排练会迟到。上午排练完跑会宾馆吃饭,因为午觉时间不够。有电视,却没法完整地看CCTV5的体育新闻,因为晚上还要排练。每天都是这样的生活……
可我却愿意笑着叙述这段时光,因为我还是很开心……
分声部排练,一个一个地拉,拉的不好大家开心地笑,自己也笑……
大家也会从头很认真地演奏一遍,就像是在比赛现场。听过了柏林爱乐的版本都是唉声叹气,但又都知道大家从不曾气馁……
在餐厅拿鱼排,想再吃又不好意思再去拿,要没拿的同学帮忙……
没事的时候,一提的吹大管,大管的拉中提,中提的敲小军鼓,小军鼓去玩贝司……
元宵节大家窝在一个屋吃元宵,一人一句的祝福,乐队确实是一个家,让我温暖让我热泪盈眶……
晚上玩杀人,玩报数,玩大力水手,玩能想到的一切白痴游戏,进行能想到的一切白痴惩罚,那天晚上,大家听到了很多人缓缓叙说的自己的故事,关于恋爱,关于理想,关于自己的回忆,关于一切……那天到很晚,一直到外面的天暗了又亮,屋里的人睡得横七竖八……
开幕式大家同仇敌忾一起抱怨,在台上无聊地睡过去结果头重重地砸在谱架上。
比赛大家都没有过多的言语,小军鼓的Solo,弦乐的Piu Allegro,管乐G后5小节,当时的戏言,今日变为实现了的诺言……
乐团是一个家……
我是一提的人,我是南大乐团的人。我们的指挥萌萌哒,留了个小泽征尔的发型尽管平时和颜悦色,但也是有过直接把总谱甩向冒泡一万遍的不成器的团员的经历的……尽管平时和颜悦色,但也是有过直接把总谱甩向冒泡一万遍的不成器的团员的经历的……相比起当地的一些专业团,其实业余团反而更具有“一起做好一件事”的氛围。也就是这种氛围,让我即使在大四进入求职狗阶段时,仍然时常念念不忘地跑回去蹭蹭排练、蹭蹭演出,甚至在大四末尾赶上了又一次的大学生艺术展演。说评价,就是:无论水平高低,无论演出多少,作为业余爱好者而言,大学真的提供了一个最好最方便的近距离接触交响乐团的机会。我想象不到,如果没有参加南大乐团,我这辈子是否还有机会坐在乐团之中,与各个声部一起奏响一首完整的交响乐。其实,在中国最好的几个大学的交响乐团的水平,已经超越了一些非一线城市的爱乐团。向上面有知友提到的清华交响乐团,水平确实算得上业余顶尖了。贴一个个人很喜欢的清华交响的作品——勋伯格改编的勃拉姆斯的钢琴四重奏话说……还不小心在贴吧认识了视频里solo的首席MM……真是神奇……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苏格兰交响乐团首度造访天津 感受欧陆最强音
北方网——文化娱乐
 编辑:王子洁
  天津北方网讯:英国广播公司旗下五大乐团之一的BBC苏格兰交响乐团将于日首次来到天津大剧院,为天津观众献上柏辽兹的《&罗马狂欢节&序曲》、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和埃尔加的《谜语变奏曲》三部经典之作。本场新年音乐会也是2015年天津市首个高端演出补贴项目,观众可享受半价优惠。
  欧陆强团首次造访
  成立于1935年的BBC苏格兰交响乐团是欧洲著名乐团,2015年是乐团成立80周年!80年来,该乐团一直在苏格兰人民的音乐文化生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承担着BBC广播3台、BBC苏格兰广播等音乐直播和音乐会演出工作,是英国广播公司旗下的五大乐团之一。作为英国皇家爱乐协会的最佳交响乐团奖获得者,BBC苏格兰交响乐团的商业专辑曾频繁获奖,其中包括4次留声机奖项。除了常规音乐季、国际巡演以及广播录音演出之外,乐团还在每年固定参加享誉世界的伦敦逍遥音乐节,是音乐节的主力乐团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该团的首席指挥为指挥大师唐诺·鲁尼克斯,他曾携费城交响乐团在2013年莅临天津大剧院。
  英国指挥名家携手俄罗斯钢琴才俊
  携BBC苏格兰交响乐团来津造访的指挥家马丁·布拉宾斯出生于英国,是英国音乐作品的优秀诠释者,他现为名古屋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比利时弗拉芒皇家爱乐乐团的首席客座指挥。布拉宾斯1988年获得利兹指挥家大赛第一名,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指挥生涯。布拉宾斯的指挥富含浪漫主义的情感、严丝合缝的节奏感,与英国音乐有深厚的联系,并指挥过多位当代顶级作曲家作品的世界首演。
  本场音乐会担任钢琴独奏的是出生于1986年的俄罗斯年轻钢琴家丹尼斯·库祖金。库祖金成长自音乐世家,四岁开始学习钢琴。2010年,库祖金在布鲁塞尔伊丽莎白大奖赛获得金奖,从此开始进入国际乐坛。他很快便建立起惊人的国际声誉,并且在世界著名的音乐节和音乐厅进行演出。至今,库祖金已经和特米尔卡诺夫、捷杰耶夫、阿尔索普、辛奈斯基、克里斯蒂安·雅尔维等多位著名指挥家有过合作。
  “拉二”加“谜语”感受音乐的动人魅力
  本场音乐会的三部作品均为三部经典之作,特别是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是浪漫主义钢琴作品的巅峰作品,而由本国乐团现场演绎的英国作曲大师埃尔加的《谜语变奏曲》更是令人值得期待。
  《&罗马狂欢节&序曲》由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法国作曲家柏辽兹作于1844年,这部作品为歌剧《本韦努托·切利尼》第二幕的序曲。该幕以罗马狂欢节的热闹场面为背景,叙述了切利尼与女友泰勒莎在化妆舞会上热烈欢快的舞蹈情景,故而得名。乐曲中充满了热情而活泼的气氛。
  《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俄罗斯作曲家、指挥家及钢琴家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最成功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完成于1901年,共三个乐章。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大师,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甚富有俄国色彩,充满激情且旋律优美,其钢琴作品更是以难度见称。在这部协奏曲中,拉赫玛尼诺夫一方面以深沉的音调抒发他内心的忧郁与悲伤,另一方面也通过气势磅礴的高潮来表达他满腔的激愤。历史上,包括鲁宾斯坦、里赫特、阿格里奇、阿什肯纳齐、齐默尔曼在内的多位钢琴巨匠都曾留下了传世录音。
  《谜语变奏曲》是英国作曲大师爱德华·埃尔加最著名的管弦乐作品,作于1899年。原题为《一个创作主题的变奏曲》,由主题和14段变奏曲组成。在这部作品中,“谜语”这一词指变奏主题,总谱上的题献是“献给乐曲所描绘的我的十四位朋友”。至于埃尔加的这十四位朋友是谁,埃尔加却不愿加以说明。《谜语变奏曲》中的第九变奏即Nimrod(宁录),是脍炙人口的音乐片段,缓慢而宏伟,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 |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津理工大学图书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