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邮编睢县的杜巧慧

【唤起尘封记忆】308河南人物3
汤(?-?)
商王朝建立者。始居于亳(今商丘市南)人。为商族部族首领,曾被桀囚于夏台(今禹州市),后被释放。任用伊尹执政,陆续攻灭邻近的葛国(今宁陵县)、韦(今滑县)、顾(今范县东南)、昆吾(今濮阳市东)等国。成为当时的强国。
宋襄公(?-前637)
春秋时宋国(都于商丘市)君,名兹父,公元前650-前637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即位六年伐曹;九年伐齐;十年执滕宣公。十三年与救郑的楚军战于泓水(今柘城西北),宋军已排成阵,楚军正在渡河,他不听大将子鱼的劝告,等楚军渡河列好阵后才战,结果大败。后世称为“蠢猪式”的“仁义”。
墨子(约前468-前376)
原名墨翟,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宋(今商丘市)人。曾从齐入楚,劝楚王勿攻宋;又学儒术,因不满其“礼”,另立新说,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力主“兼相爱、交相利”。其政治主张为“尚贤”、“尚同”,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现存《墨子》五十三篇,记载了他及其后学者的言行。
宋子(约前370-前291)
战国时宋国(今商丘市南)人。著名哲学家,宋尹学派代表人物。孟轲与周庄都很尊敬他,称之为“先生”。他提倡“接万物以别宥为始”。主张“崇俭”、“非斗”,思想与墨家较为接近。
庄子(约前369-前280)
姓庄名周,战国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宋国蒙(今商丘市东北)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无所不在”。否认有任何主宰,提出了“通天下气耳”和“人之生,气之聚也”的观点。著作有《庄子》五十篇。现存三十三篇。
栾布(?-前145)
秦汉之际梁(今河南商丘)人。少时与彭越相交。因穷困,曾在齐为人佣工,数岁又被人略卖于燕为奴。秦末臧荼起兵于燕。被任以为将。汉击燕,被俘,彭越请赎回,任为梁大夫。刘邦诛彭越,他不顾禁令哭祀越,刘邦壮其行任为都尉。文帝时为燕相、将军。景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有功封侯。
申屠嘉(?-前155)
秦末汉初梁(郡治今河南商丘)人。初以强弓手从刘邦击项羽、英布,升为都尉。惠帝时为淮阳郡守,文帝时任御史大夫。张苍免相,他继任丞相,封故安侯。为人廉直,曾拟诛文帝宠臣邓通,因文帝请免方释。景帝立,晁错贵幸用事,拟诛错,景帝称错无罪,遂愤而呕血死。
灌婴(?-前176)
秦末汉初睢阳(今河南商丘南)人。初以贩卖丝帛织品为业。秦末农民起义中,随从刘邦转战各地,勇猛善战,赐爵列侯。楚汉战争中,率骑兵截击项羽粮道,后又随韩信击破齐军,占领临淄,并追击项羽于垓下,终破项羽,平定吴地。刘邦称帝后,任车骑将军。随刘邦平定陈豨、英布等人叛乱,封颍阴侯。吕后死,齐王举兵西进,吕禄以他为大将军率兵迎击,行至荥阳,他与周勃等谋,屯兵不走,配合勃等诛灭诸吕,迎立文帝,任太尉,三年转任丞相,匈奴入北地,率入万余骑击匈奴,后岁余卒于官,谥懿侯。
桥玄(109-183)
字出祖。梁国睢阳(今商丘市南)人。少为县功曹,自请为豫州刺史部从事,收捕不法官吏陈相羊昌,定其赃罪,由是知名。举孝廉,补洛阳左尉。桓帝时为度辽将军,大破乱军。灵帝时历官司空、司徒、尚书令、太尉等职。少子曾被劫作人质,他拒绝要挟,令兵士攻贼,少子亦死,从此劫持风气遂绝。为人谦恭下士,持身俭素。曾识曹操为佐国之才,曹感知已。
魏元忠(?-707)
唐宋州宋城(今商丘市)人。初为太学生,历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武则天朝,以功擢司刑正、迁洛阳令。圣历二年任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郑惟忠(?-722)
唐宋州宋城(今商丘市)人。初历井陉、汤阴尉。累迁至凤阁舍人。中宗即位,拜黄门侍郎。开元初官至吏部尚书,仕终太子宾客。
姜抚(?-?)
唐宋州(今商丘市)人,药师。开元末太常卿韦绉访之召至东都洛阳。他称常服春藤可使白发变黑,容颜不老。玄宗信,遍赐群臣,并授为银青光禄大夫,有人揭穿其所说饮者多暴死,遂畏罪潜逃。
陈希烈(?-约761)
唐宋州(今商丘市)人,玄学家。常与玄宗在宫中讲《老子》、《易经》,累迁至秘书省监,叛集贤院。又与李林甫同执朝政,相处欢洽。安禄山陷长安,被受伪职。乱平,被肃宗赐死。
石延年(994-1041)
字曼卿。祖籍幽州(今北京西南)人,徙居宋城。屡举进士不第。初以右班殿直改太常寺太祝,知金乡县,有治绩。历大理寺丞、秘阁校理,谏请章献太后归政,迁太子中允,建言加强边备,以御夏、辽。元昊攻宋,奉命赴河东征集乡兵,得数十万。又请遣使劝回鹘出兵攻西夏。进《备边策》,仁宗甚赏识。文辞劲健,尤工诗,善书法。
李昌龄(937-1008)
宋州楚丘(今河南商丘)人。北宋太平兴国进士,授大理评事、通判合州。历直史馆、权判吏部流内铨等。淳化三年(992)拜御史中丞,劾陕西转运使郑文宝生事边境、筑城沙碛、轻变禁法,文宝坐贬湖外。至道二年(996),拜参知政事,无所建明。侍坐结交内侍王继恩,贬忠武军节度行军司马。以疾授秘书监。卒。
昌龄从子。举进士,试秘书省校书郎、知歙县。历知于潜、剡县,颇有惠政,改知灵池县,拜监察御史。历官梓州、陕西、河北路转运使,迁侍御史,奏请与西北通好,宜选良将,练精卒,实仓廪。丰财用,加强防备,为人耿介,有吏才,喜与交游。官终龙图阁直学士、知秦州,卒。
世居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人。后徙居杭州余杭县。举进士。历秘书省秘书郎、试学士院等,迁尚书屯田员外郎,数上疏论边事。奉使陕西,实地观察,参阅汉、唐图籍,绘《西域图》以献;又给《河西陇右图》。真宗称赞其博学。除翰林学士,知审刑院。景祐二年(1035),拜参知政事,改知枢密院事,罢为尚书右丞,知扬州,加资政殿学士、知应天府。以疾拜太子少傅致仕,卒,赠太子太保,谥文肃。生平勤学博文。
王尧臣(1001-?)
举进士第一。累授右司谏、知审官院、陕西体量安抚使等。对防御西夏、将帅任用、边防部署、营田治兵诸事颇多建议。还,授权三司使,改右谏议大夫。皇祐三年(1051),拜枢密副使,裁抑侥幸,深为仁宗信任,以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卒,赠尚书左仆射,谥文安。元丰三年(1080),加赠太师、中书令,改谥文忠。
张方平()
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宋南京(今河南商丘)人。中贤良方正,为著作佐郎,睦州通判。直集贤院,知谏院。出使契丹,还知制诰,权知开封府,进翰林,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西夏元昊攻宋,上《平戎十策》授知谏院。西边用兵屡败,建议与西夏议和、罢兵。仁宗嘉纳,敕边帅谋与元昊通和。坐事,罢知滁州,治平中,迁礼部尚书。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极论“新法”必有覆舟、自焚之祸。神宗问祖宗御戎之策,力言太祖不图远略,真宗与契丹盟好,至今民不识兵革。尝荐苏洵及其子轼、辙可重用。轼下诏狱,又抗章相救。
宋城(今河南商丘)人。举进士。历知博、滁、庆等州。神宗即位,加天章阁待制、知渭州。训练义勇,括边境荒地,募民佃种,以益边储,筑熙宁砦。熙宁五年(1072),拜枢密副使。以疾罢为资政殿学士、判南京留司御史台。卒,赠工部尚书,谥敏肃。
挺兄。第进士。历太常博士、通判秦州,秘阁校理,广东转运使等。英宗立,召为三司判官。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定州。神宗立,授枢密直学士、知秦州。质院有羌百余为人质,自少至老。非死不出,遂皆释放,并约毋得擅相仇杀。病亡,赠礼部侍郎。
孙谔(?-1100)
北宋睢阳(今商丘市)人。字元忠。初选国子监直讲,太常博士,累迁左正言。出知广德军,唐州,提点湖南刑狱。徽宗立,复任右司谏。言论大臣邪正及政事,帝称其鲠直。
徐处仁(?-1127)
宋应天谷熟(今商丘市)人。字择之。徽宗时,历官宗正寺丞、太常博士、尚书右丞等职。降蕲州知州,复任观文殿大学士。钦宗即位,召为中书侍郎,拜太宰兼门下侍郎。
宋应天(今商丘市)人。字子济。徽宗崇宁五年举进士,中词学兼茂科。赵构在济州筹画登帝位时,召滕康定登基礼仪,除起居舍人,权给事中,进起居郎、讨论祖宗法度检讨官。未几,试中书舍人。高宗称其有谏臣之风。擢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因后台官论其卫护太后不周,贬秘书少监,分司南京、永州居住。
字仲化。归德(今河南商丘)人。明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检讨。神宗在东宫,为讲官。鲤书魏卞兰《太子颂》以进。即位后,升为编修、吏部左侍郎、礼部尚书。屏绝私交,好荐贤士。持典礼,多所建树。念时俗侈靡,稽考先朝典制,自丧祭、冠婚、宫室,器服,定为中制,颁行天下。奏行学政八事,请复建文年号,重定《景帝实录》,升内阁大学士。加封少保,进文渊阁。劝帝听言图事;极陈矿税害民状。停征矿税,实赖其力。鲤遇事秉正不挠,年八十,仍陈时政要务。与沈一贯共事有矛盾,遽命致仕归。卒年八十五。赠太师。
商丘人。明嘉靖进士。授永平推官,升御史。隆庆时,以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核缺伍,汰冗兵,罢诸道援兵防御,节省粮饷甚多。万历时,累迁户部尚书。在职五年,值四方多灾。酌盈虚,筹缓急,上下赖之。及代杨巍为吏部尚书,绝请托,奖廉抑贪,治罪奸吏百余人。卒官,赠太子太保。
杨镐(?-1629)
商丘人。明万历八年(1580)进士,入为御史。累升右佥都御史,二十五年,筹措朝鲜军务。倭将行长、清正等屯蔚山,镐进兵围攻不下,行长救兵至,镐大惧,狼狈先奔,丧兵二万。举朝嗟恨,帝怒欲诛之,因镐遇父丧,辅臣营救得免。四十六年清兵破抚顺,起为兵部右侍郎,往经略。分四道定期出塞,逢大雪,兵不前,师期泄露,遂大败。言官交章论劾,逮下狱,伏诛。
周士朴(?-1642)
商丘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授曲沃知县。泰昌时征授礼科给事中。多疏争。性刚强,不能随俗,尤好与中官相抗拒,深为魏忠贤所恶。崇祯时任工部尚书,与中官张彝宪数相龃龉,被驸马都尉齐赞元上疏弹劾,削籍。李自成克商丘,缢死。
宋权(?-1652)
字元平,号雨恭,商丘人。明崇十七年官顺天巡抚,李自成破京师,权率部降清。顺治三年,升任国史院大学士;六年假归葬亲,加太了太保。
侯方岩(?-?)
字叔岱,商丘人,清隐士。曾习兵法,史可法招致麾下,令镇守白洋河,后进都督,扼泗州浮桥。清兵南下隐遁而去。寄情诗酒以终。著有《据梧堂诗集》。
侯方域()
字朝宗,明末清初散文家,商丘人。崇祯十二年赴南京乡试,广交东南名流,加入“复社”、“几社”,与方以智、陈贞慧、昌襄合称“四公子”。魏禧、汪琬并称“国初三大家”。著作现存《壮悔堂文集》十卷、《四忆堂诗集》六卷。
字牧仲,号漫堂、西陂。商丘人。宋权之子。官至江西巡抚、巡抚,吏部尚书,加太子少师。康熙中,先后请停江苏采铜,改江西捐供竹木为动帑采买,豁除太湖旁周坍地赋额,多被采纳。为官尚清节,有政绩。其诗文源出苏轼,与王士祯齐名。有《陂类稿》五十卷,《漫堂墨品》等。
朱敬则(632-707)
字少连,唐亳州永城(今永城市)人。咸亨中授洹水尉,长寿中官至右补阙,上疏言政,受武则天褒奖。长安三年为凤阁鸾台平章事。仕终卢州刺史。著有《十代兴亡论》及《五等论》。
陈从信(912-984)
亳州永城人。宋太宗在晋邸,令典财用。及即位,迁东上閤门使,充枢密都承旨。太平兴国中,改左卫将军,坐秦王廷美事,罢官。后为度支使、加右卫将军。卒,赠太尉。
明仁宗诚孝张皇后(?-1442)
永城人。洪武二十八年(1395)封为燕世子妃。永乐二年(1404)封为皇太子妃。仁宗即位,封为皇后。宣宗即位,尊为皇太后。英宗即位,又尊为太皇太后。后为太子妃时谨守妇道,甚得成祖、仁孝皇后欢心。太子数次遭汉、赵二王谗言,均因后故获免废黜。及立为皇后,参与中外政事。宣德初,军国大事均由她裁决。对外戚甚严,不许参与国事。宣宗死,她扶九岁的英宗即帝位。临终还勉励大臣要辅佐英宗推行仁政。
王三善(?-1624)
永城人。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由荆州推官升至太常少卿。天启初,以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安邦彦、奢崇明反,围贵阳。三善以二万人破贼十万,解贵阳围。有权略。然性太急,不持重,竟死于大方之役。崇祯时,赠兵部尚书、太子少保。
永城人。明万历进士。历沛县、山阳知县。天启二年(1622)征授御史。在谏所,多匡救。因是赵南星党,被削籍。崇祯初复官,历任右佥都御史、陕西巡抚。参与围剿农民起义军。坐陈奇瑜主抚失计,下狱,遣戍广西。后赦还。福王时,累官兵部尚书。
永城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明崇祯初历山东右参政,谪陕西副使。九年迁右布政使。十一年,拜右佥都御史,十三年擢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累官兵部尚书,督陕西、湖广、河南、四川、山西及江南、北诸军,兼督陕西三边军务,镇压农民起义军。实庸才,为督、抚,奉督师到期聚会而已,谨慎无功过,及任重专权,即无计可施。开封陷,征下吏,后释归。福王时,累官兵部尚书、太子少保。事败,逃回故里。卒。
启睿从父。明崇祯四年(1631),以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七年任兵部右侍郎,总督蓟、辽、保定军务,九年畿辅被侵,坐下吏,后放还。福王时,轻官兵部尚书。唐王时封平粤伯,留镇两广。清兵下广州,迫肇庆。奉王走梧州、岑溪。被李成栋追获,遂降。成栋与他有隙。杀之。
刘超(?-1643)
永城人。天启中,官至四川遵义总兵官。崇祯时,用为保定总兵官。令率兵往救开封,惧不敢行。因私怨杀御史魏景琦等,遂据城反。后被马士英诱降,磔死。
宋献策(?-1645)
永城人。身材矮小,曾为卜卦者,因牛金星推荐,成为李自成谋士。曾造谶言“十八子,主神器”,帮助自成制定谋略,被封为军师。顺治二年(1645),被清兵俘虏,遇害。
李天馥()
河南永城人。顺治进士。历官户部侍郎,工、刑、兵、吏诸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学识丰富,通经世之学,充经筵讲官。得康熙帝器重。重视人才,举荐多名臣。主张清静治世,与民休息。康熙三十八年卒。
苏天福(?-1863)
永城人,捻军首领之一。清咸丰三年聚众在亳州起义。次年与张乐行组成捻军五年,各路捻军于安徽蒙城雉河集会盟,苏为五大总旗头之一,称顺天王。七年参加太平军,封立天侯。同治二年被清军僧格林沁部杀于亳州。
孙殿英()
字魁元,永城人。1913年入“庙道会”。1922年投靠河南陆军第一混成团团长丁香玲,任机枪连连长。1925年投靠国军第三军副军长叶荃,任混成旅旅长。1927年升第十四军军长兼大名镇守使。1928年为蒋介石收编。1929年加入张宗昌部。1930年依附冯玉祥、阎锡山,中原大战又被张学良收编。1933年在赤峰一带率部与日军浴血奋战。1936年蒋介石委任为晋察游击司令,1938年蒋委为新编第五军军长。1943年投降日军,任第四方面军总司令兼豫北保安司令。1947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汤阴县城,孙被俘,病死高阳。
侯镜如()
河南永城县侯楼村人。国民党陆军中将。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先后担任第九十二军军长、第十七兵团司令官、天津塘沽防守司令,以及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兼华东军官总团长等职。1949年去了香港,于日,同廖运泽一起回到祖国大陆定居。先后被选为国防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民革北京市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及民革中央副主席。1988年任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1989年被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赵子立()
河南永城人。黄埔军校第六期、中央陆军大学第十四期、西南军政大学高级研究班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抗日战争时期,曾任第九战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初任郑州绥靖公署参谋长,后任第五绥靖区副司令。第十九兵团兼河南省主席张轸在湖北起义后,蒋介石任命赵子立以第一二七军军长兼任河南省主席、旋又升兼兵团司令。1949年12月,赵子立见大势已去,在四川巴中率部起义。后任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黄埔同学会理事、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常务委员。
信陵君(?-前243)
即魏公子无忌,战国时魏贵族,封于信陵(今宁陵县)。故号信陵。安厘王二十年,用侯嬴计设法窃取兵权,救赵胜秦。三十年,为魏上将军,联合五国破秦军于河外。秦数使反间,魏王使人代信陵君为将军,信陵君遂以病死。
典韦(?-?)
东汉末大将,陈留已吾(今宁陵县西南)人。初随张邈举义兵。在曹操与吕布大战濮阳时,救操立大功,拜都尉、校尉。张绣叛乱,为保曹营,力战而死。曹操将其归葬襄邑。
刘思立(?-?)
唐宋州宁陵(今宁陵县)人。高宗时为侍御史,河南、河北大旱,他上疏建议由各州县代为办理,以减少差费开支。迁考功员外郎,唐代考进士,试杂文由他始。
刘熙古(903-976)
宋州宁陵(今宁陵县)人,字义淳,宋文学家。历仕后唐、晋、汉、周。入宋累官参知政事、户部尚书。通经史,兼阴阳象纬等书。尤精音韵。著有《历代纪要》、《切韵拾玉》等。
字叔简,号心吾,明宁陵县人。万历进士,官至刑部侍郎。立朝持正,小人嫉,遂致仕。指责道学家为“伪”,提倡于国家之存亡,万姓之生死,身心之邪正有用的实学。自创“不儒不道不禅,亦儒亦道亦禅”的独特思想体系。
盛颜师(?-623)
唐宋州虞城(今虞城县)人。隋末以澄城长降唐,拜行军总管。伏杀叛将李密,功封葛国公,拜武卫将军。以安抚使讨叛将徐圆郎,战败被俘,羁留其军中。圆郎平,他被赐死。
刘师立(?-640)
唐宋州虞城(今虞城县)人。初为王世充部将,后归李世民,任左亲卫。参与并发动“玄武门之变”,功拜左骁卫将军,封襄武郡公。终于始州刺史任上,谥号肃。
赵概(996-1083)
字叔平。宋河南应天虞城人。第进士。天圣中,知洪州,迁知制诰,翰林学士。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郓州、应天。还拜御史中丞。嘉祐间,擢参知政事。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上《谏林》一百二十卷,神宗赐诏褒奖。卒,赠太子太师,谥康靖。
王尧臣()
宋应天虞城(今虞城县)人,字伯庸。天圣初授将作监臣,通判湖州,改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擢知制诰,知审官院。历户部郎中、翰林学士兼端明殿学士,群牧使。枢密使。
范志完(?-1643)
虞城人。明崇祯进士。授永平推官。上疏称已权轻,贬湖广布政司检校。后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周延儒执政,用为兵部右侍郎、左都督,总督蓟州南海、通州、天津诸镇军务。适逢清兵寇犯,攻克蓟州南下。志完无谋略,畏怯,不敢抵抗,只是尾追在后边喊叫,致使州县覆没,兵士被劫虏。故论劾者众,帝责其以观后效,终不敢战,遂下狱,斩。
河南虞城人。康熙晚期举人。历官广西道御史、甘肃巡抚、署湖南巡抚。雍正中,代王国栋为浙江观风整俗使,疏议更正律例,被斥愚妄。此后为官屡不称职。
名研。一说姓辛,字文子。春秋战国之际葵丘濮上(今河南兰考、民权县间)人。越王勾践困于会稽,曾采用他的经济之策,其主要内容是,“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掌握农业生产年岁丰歉的规律,预测五谷和其他商品价格涨落的趋势,从而使国家预作准备,采取必要措施,使财政丰裕,提高国力。相传越国用他的方法,“十用其五而得意”。
陈留考城(今河南民权东)人。世为地方著性。避乱渡江,为东中郎将司马绍参军。出为吴国内史,同顾众等起兵讨苏峻,以功封爵,迁五兵尚书。历元、明、成、康、穆五帝,累迁太傅、太尉、司徒。后因疾病,不能应征召,免为庶人。晚年杜门不出,终日讲经,教授子弟。永和十二年死,谥文穆。
宋后废帝江皇后
即江简珪。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东)人。泰始五年(469)纳为太子妃,后废帝即位,立为皇后。后废帝废,降号为苍梧王妃。
开封考城(今河南民权)人。举进士。仁宗朝,历任右正言、三司户部判官,知济州、三司盐铁事使、天章阁待制等职。任谏职,遇事敢言,奏劾江、淮发运使锺离瑾载奇花怪石数十艘,贿赂权贵;又屡疏论丁谓奸邪,不宜返回内国,曾在蜀为官,时人称为“水晶灯笼”,与孔道辅、曹修古同为谏官,皆以清直闻。
李彦(?-?)
字彦士,梁郡下邑(今夏邑县)人,西魏大臣。官至军司马,封平阳县伯。轻财重义,好施爱士。抱病理政,直到死日。临终遗令薄葬。
李惟清(943-998)
宋下邑(今夏邑县)人,字直臣。初为涪陵尉。太平兴国三年,入为度支判官,改主客员外郎。雍熙二年,擢屯田郎中、度支副使。端拱初,迁右谏议大夫,至道初,拜给事中,知枢密院事。真宗即位,加刑部侍郎、御史中丞。
梅思祖(?-1417)
夏邑人,明大将。元末为义兵元帅,后从刘福通,又归张士诚,为中书左丞,守淮安。徐达兵至,迎降献四州。洪武擢为大都督府副使。累官云南布政司事,封汝南侯。
梅殷(?-1405)
宁国公主驸马,汝南侯思祖从子。性恭谨。太祖众驸马中,尤其爱重殷。时李文忠主管国学,殷视察山东学政,帝赐敕称赞殷精通经史,堪为儒宗。诸王强盛,帝曾命令他辅佐皇太孙。及燕王兵副京师,惠帝命殷为总兵官镇守淮安,他尽心防御,号令严明,燕王即帝位,殷尚拥兵淮上,成祖迫使公主写血书招降殷,殷得书恸哭,乃还京都。永乐三年(1405)入朝,前军都督佥理谭深、锦衣卫指挥赵曦挤殷入水溺死。谥荣定。
夏邑(今河南夏邑)人。迁居祥符(今河南开封)。洪武中,由乡举进入太学,授兵部职方司主事。帝认为他有才,升为员外郎。建文初,任浙江参政,献捕海寇计策有功。永乐二年(1404)出使交址,称旨。历升为刑、工、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九年,因忘记上奏给予朝鲜使臣的赏赐下狱。不久释放,派他督建隆庆、保安、永宁诸州县,有治绩。改任兵部尚书,专门管理塞外兵事。帝北征,转运军饷有方。仁宗即位,任南京刑部尚书。宣德五年(1430),被御史弹劾致仕。正统元年死。
朱谦(?-1451)
夏邑人。明永乐初,袭父职,任中都留守左卫指挥佥事。洪熙时,征北有功,升指挥使。宣德时,升万全都指挥佥事。正统时,因破敌、北征功,历任都指挥使、都督同知。英宗被俘后,历任左都督、宣府总兵官,封抚宁伯。有御敌功。镇边久,善战。然有勇少谋,故不如杨洪、石亨、郭登著名。景泰二年,卒于镇。赠侯。
朱永(?-1496)
谦子。相貌堂堂。初见明英宗于宣府。英宗复位,见到他说:“是见朕宣府者耶?”顿首谢。即令伏侍左右,分领宣威营禁军。天顺时,统兵三千营兼神机营。宪宗立,改督团营。成化中,历官镇朔大将军、太子太师。镇压刘通、石龙、冯喜起义。击败阿罗山。东伐,击败小王子寇边。弘治四年(1491)升太师。治军严肃,前后八佩将军印,内总十二团营兼掌都督府,列侯功名,无人能与他比。九年死。追封宣平王。
朱晖(?-1511)
永子。明弘治五年(1492)授勋卫。年垂五十,始嗣爵,分管神机营。十三年命督三千营兼领右府事。两佩大将军印,抵御火筛入寇大同、延绥、宁夏,他畏怯不敢赴战,行军无纪律,边民死者遍野,诸郡为他们运输军饷甚多,而他们杀敌俘获甚少。武宗即位,敌寇大举进攻宣府,他帅师前往抵抗。因冒功,加封太保。正德六年死。
谦后裔。明天启中,杨涟弹劾魏忠贤,他也请求迅速处置忠贤。忠贤怒,停年俸禄。崇祯时,总督京营。温体仁掌权,他亦抗疏弹劾。诏令逮捕他的门客及写疏者下狱。北京陷,他到南京,封保国公。与马士英、阮大钺相勾结,一直到明亡。
李奕畴()
河南夏邑人。乾隆后期进士。历官安徽按察使、浙江巡抚、漕运总督。历事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所至皆有政绩。善治狱案,多有冤狱被平反。措置安徽、江西游民赴浙垦山事宜。曾主持贵州乡试。道光二十四年卒。
梁习(?-230)
三国魏大臣,字子虞,陈郡柘(今柘城县北)人。曹操为司空时,习为漳长。并州归附,习遂赴任刺史,赐关内侯。文帝初,进封申门亭侯。明帝时,拜大司农。为官清廉。
陈思济()
字济民,柘城(今柘城县)人。元世祖忽必烈为太子时,召济为顾问。世祖即位,使掌敷奏。其文才颇受许衡、姚枢赏识。累官至河南、口北等处行中书省事。
郑海霞(1966-)
女子篮球运动员。运动健将。柘城人。198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3年被选入国家队。1986年被选入八一队。是第二十三届亚洲女子篮球锦标赛和第十届亚运会篮球比赛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
陈留己吾(今河南睢县)人。魁梧壮武,勇力绝人,曾单身一人击杀富春县长李永,名闻当时。归附曹操后官至校尉,常在操左右宿卫,以谨慎细密得到信任。从征张绣,力战至死。
郭贽(935-1010)
宋襄邑(今睢县)人,字仲仪。太平兴国初任著作佐郎、右赞善大夫兼皇子侍讲。拜中书舍人,知贡举。参知政事,迁秘书少监,左谏议大夫。拜工部侍郎,工部尚书等职,卒谥文懿。
张去华(938-1006)
宋河南襄邑(今睢县)人,字信臣。以父荫补太庙斋郎。建隆二年,拜秘书郎、直史馆。擢右补阙,起居舍人。官至左谏议大夫。献《元元论》,真宗命人写其论为十八幅,悬龙图阁四壁。
张师德(?-?)
宋襄邑(今睢县)人,字尚贤。张去华第十子。除将作监丞,迁秘书省著作郎,集贤校理、判三司都理欠凭有司。天禧初,擢右正言、知制诰,判刑部尚书。
许翰(?-1133)
字崧老。宋拱州襄邑(今睢县)人。徽宗宣和七年,召为给事中。靖康元年赠翰林学士,迁御史中丞,同知枢密院事。上疏论边事,议决胜之策,建议名将种师道可用等。其建议与朝廷旨意更不合,罢官。高宗即位,拜尚书右丞。极论李纲不可罢,高宗不许,上章求解职,落职,为官正直敢言,历事三朝,不附权贵,横遭非议,故壮志不展,绍兴初,复资政殿大学士。卒,赠光禄大夫。
韩政(?-1378)
睢(今睢县)人。原为义兵元帅,率众归朱元璋,授江淮行省平章政事。洪武三年以军功封东平侯,移镇山东,复移河北。卒封郓国公。
李汝华(?-1621)
字茂夫。睢州(今河南睢县)人。明万历进士。明万历八年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威惠甚著,进秩兵部右侍郎。迁尚书,兼摄吏部事。在江西,甚有感惠。练达勤敏,不立宗党,官户部久,于国计赢缩,边储虚实,与盐漕屯牧诸大政,皆精心裁剂。山东、陕西年成不好,主宽恤,减赋税出仓米平粜,发银振济、或在丰地加兵增赋以济受灾地区。乃至万方虚耗,内外交困,天下已不可支。天启元年(1621)致仕。卒,谥恭敏。
睢州(今河南睢县)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清兵破抚顺,催督总兵官张承荫往援,承荫与副总兵颇廷相等惧阵亡,维翰逃归。天启初,下狱论死。
字孔伯,睢州(今睢县)人,清大臣。顺治九年进士&选庶吉士,授国史院检讨,康熙十七年授翰林院侍讲,参与修撰《明史》。历内阁学士、江宁巡抚、礼部尚书、工部尚书等职。谨慎正直,简朴廉洁,有政绩,深为康熙帝信任。笃守程、朱理学,造诣颇深。
张缙寒(?-?)
字濂湖,号垣公,新乡人。明末官至兵部尚书。李自成攻占北京后,逃走降清,授山东右布政使,转浙江左布政使,工部右侍郎。
卫荣光()
字静澜。新乡人。清咸丰二年进士,授编修,先入幕胡林翼在湖北镇压太平军,后入多隆阿军营与太平军转战于安徽潜山、太湖。咸丰十一年返京升侍讲学士。同治二年任山东济东泰临道,与捻军战,因之加封按察使衔。同治中,督办黄、运河防,进攻捻军。光绪六年在浙江筹办三十万两白银,准备兴修钱塘水利,因储于招商局生息,被移用造船,尔后又被工部提去。此项巨款关系浙江经济发展,抗疏争还。为学熟谙历代政书与清代掌故。光绪中,历任浙江布政使,山西、江苏、浙江巡抚。十六年卒。
杜诗(?-36)
东汉机械工程专家。字公君,河内汲县(今卫辉市)人。光武帝时,为侍御史。建武七年,任南阳太守,曾创造水力鼓风机,较欧州早了一千一百年。又广开田地修陂池,人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傅游艺(?-?)
唐卫州汲(今卫辉市)人。载初间官至左补阙,上书称武氏符瑞当受命,擢给事中,加凤阁鸾台平章事、朝散大夫守鸾台侍郎。天授元年赐姓武氏。因一年内四次升迁,人称“四时仕官”。
关播(约718-797)
字务元,唐卫州汲(今卫辉市)人。初为淮南节度使属官,迁右补阙。杨绾援引为都官员外郎,擢吏部侍郎。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送咸安公主至回鹘,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崔莞(?-?)
字野夫,唐卫州(今卫辉市)人。累官至吏部侍郎,迁陕虢观察使。为政苛酷,不恤民苦,百姓向他报告旱情,他指著院内的树说“此尚有叶,何旱之有”。以左散骑常侍卒官。
卫州(今河南卫辉市)人。昭宪皇后族孙。登进士第,调河阳司法参军事,为富弼所重,迁河东转运判官。历户、工、刑、吏部侍郎,知梓、青、郓、徐诸州及成德军等。崇宁中,拜工部尚书,以龙图阁学士知河阳军。河决,亲自督役,役民尽力,河水遂退,郡赖以安。卒。
王锡彤()
字筱汀,号悔斋,汲县(今卫辉市)人。近代实业家。宣统元年以前主要在河南从事教育事业,其间亦参与地方政事。此后应袁世凯邀与北方最大实业家周学熙一起在京津等地办实业,先后充任京师自来水公司协理、卫辉纱厂董事、棉业公会董事等职。1915年曾任民国参政院参政。1938年病逝。著《抑斋自述》有史料价值。
李敏修()
汲县(今卫辉市)人,近代教育家。光绪十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二十五年河南大旱,在安阳、济源等县筹集粮款,办理赈灾。二十七年,在汲县创办经正书舍,收藏图书三十多万卷,纂修中州文献。三十一年任河南学务公所议长,河南教育总会会长,力倡普及教育。1912年宣讲新学,破除迷信,遭毁家之难。1913年任河南教育司长。1915年清史馆成立,任协修。1918年当选参议院议员。1922年当选众议院议员,并在洛阳、北京创立河洛学社,继续搜编河南文献资料。1937年日寇入侵,偕家迁居禹县,从事教育活动。1943年11月病卒。
嵇文甫()
历史学家。汲县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6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讲师,河南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建国后,历任河南大学副校长、校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河南省文教委员会主任、副省长,河南第一师范学院院长,郑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长期致力于中国社会史和哲学思想史的研究。著有《春秋战国思想史话》、《王船山学术论丛》、《关于历史评价问题》等。
赵家骧()
汲县人。国民党陆军中将,先后任第十一集团军参谋长、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参谋长、第六兵团副司令官、徐州“剿匪”前进指挥所副主任。去台湾后任陆军副总司令兼代参谋长,金门防卫司令部副司令官。日,国防部长俞大维到金门视察。当晚,美国驻金门顾问团拟在太武山水上餐厅举行宴会,赵与吉星文等四人先去餐厅查看。晚6时30分,福建前线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赵、吉在逃向防空洞时被炮火击中,很快身亡。死后,追晋陆军上将。
李春昱()
地质构造学家。汲县(今卫辉)人。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7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地质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四川省地质调查所、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建国后,历任北方地质总局总工程师,地质部全国区测局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对中国区域地质、构造地质及大地构造,对矿产的形成发布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刘知侠()
作家。汲县(今卫辉)人。1938年入抗大学习。曾任抗文工团文学股股长。1944年至1945年,曾两次到微山湖和枣庄,同当地铁道游击队一起活动。参加了淮海战役。建国后,历任山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山东分会主席、《山东文学》主编。著有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等。
孙登(?-?)
西晋隐士,汲郡共(今辉县市)人。无家室,于郡北山为土窟居之。好读《易》,抚一弦琴,见者皆亲乐之。与嵇康游三年,登常悲叹时世,登台长啸,今啸台犹存。
邵伯温()
北宋象数学家,字子文,共城(今辉县市)人,祖籍范阳(河北涿州)。官至提点成都路刑狱。继承其父邵雍象数学并加以阐释,提出“一”为宇宙的本原,“一”或“太极”在事物之先而存在,强调“一”或“太极”只存在于圣人心中。有《易辨惑》、《河南集》等。
张思明(?-?)
字士瞻,辉州(今辉县市)人,元大臣。一生博览群书,于律学尤为精通,与当时书画艺术家谢仲和、曹鼎新齐名。一生恃才傲物,不治产业,有书三万七千卷。累官至中书参政,左丞相。
新乡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
进士。历知临汾、任丘二县,入为御史。上疏言李选侍被逼迫事。违帝意,除名永不准做官。魏忠贤召复官,以建言修《三朝要典》,讨忠贤欢心。庄烈帝即位,知忠贤必败,乃驰疏弹劾崔呈秀辈,又由太常少卿升为左佥都御史。崇祯初,被弹劾削籍。定魏党逆案,坐徒三年。自恨死。
杨俊(?-222)
三国魏官吏。字秀才,河内获嘉人。初为曹操丞相掾属,迁南阳太守,政绩显著。徙为征南军师。魏国建后,为中尉。黄初三年,文帝至宛,获失迎罪,被迫自杀。
王象(?-222)
三国魏学者。字义伯,河南获嘉人。建安中为邺下文人之一,受到曹丕赏识。魏建,官至常侍,封列侯。受诏撰《皇览》,领秘书监。黄初三年,因救杨俊不得,郁闷发病死。
张苍(前256-前152)
西汉大臣、历算家,阳武(今原阳县东南)。秦时为御史,后投奔刘邦,封北平侯。丞相灌婴死后,接任丞相长达十五年,终年一百余岁。精律历,通晓图书计籍,在历法和数学方面有卓越成就。
陈平(?-前178)
西汉初谋士。阳武户牖乡(今原阳县东南)人。汉末投奔刘邦,任护军中尉,深得信任。有谋略,楚汉战争中,曾六出奇计,帮助刘邦统一天下。封曲逆侯,官至丞相。
周顗(269-322)
汝南安城(今河南原阳)人。安东将军周凌子。少有重名,初仕为秘书郎。司马睿镇建康,引为军谘祭酒,深得信用。司马睿即帝位,授尚书仆射、吏部尚书。性好酒,终日沉醉,时称“三日仆射”,曾因醉酒被免官。元帝末,与戴若思一起被王敦杀害,谥康。
毛修之(?-435)
字敬文,荥阳阳武(今原阳县)人。东晋末,随刘裕北伐,任司马。归附北魏,屡立军功,且能做南方饭菜飨太武帝,甚受宠重。赐爵南郡公。
毛惠远(?-?)
荥阳阳武(今原阳县)人,南朝齐著名画家。善画马,师法顾恺之,逸笔纵横,遒劲韵雅。有《刀戟图》、《中朝名士图》、《白马图》、《骑马图》等作品传世。
毛惠秀(?-?)
荥阳阳武(今原阳县)人,南朝齐著名画家。惠远弟,画佛、道图像及人物。齐武帝欲北伐,令惠秀画《汉武北伐图》,置于琅邪城射堂之壁。有《胡僧图》、《释迦十弟子图》等传世。
毛喜(516-587)
字伯武,荥阳阳武(今原阳县)人,南朝陈文学家、书法家。初仕南朝梁,为记室参军。仕南朝陈,官至吏部尚书,封东昌县侯。少好学,工草隶,有文集十卷。
娄师德(630-699)
字宗仁,唐郑州原武(今原阳县)人。高宗上元初授监察御史,累立战功,擢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司马知营田事。天授中累迁至左金吾将军兼检校丰州都督,长寿元年,召任夏官侍郎判尚书事,次年进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韦承庆(?-707)
字延休,唐郑州阳武(今原阳县)人。初为雍王府参军,所撰文告辞藻之美,擅于一时,迁太子司仪郎。自天授起三掌天官选事,以用人公平受到称赞。修《则天实录》赐爵抚阳县子。
杨再思(?-709)
唐郑州阳武(今原阳县)人。以明经授玄武尉,神龙初任户部尚书迁中书令,善逢迎上意,为官圆滑。历事三朝,位至宰相,未向朝廷举荐过任何人,史称其“佞而取贵”。
韦嗣立(?-729)
字延构,唐郑州阳武(今原阳县)人。累补双流令,三迁莱芜令,有政绩。景龙初以相州刺史召任黄门侍郎,迁凤阁舍人。三年转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逍遥公。
韦济(?-?)
唐郑州阳武(今原阳县)人。嗣立子,少以能文知名。开元初为鄄城令,三迁库部员外郎。又历任户部侍郎,河南尹,尚书左丞,冯翊太守等职。史评其“从容雅度,以简易为政”。
邢恕(?-?)
宋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县)人,字和叔。有战国纵横家气习。历官史馆检讨、著作佐郎。蔡确为相时,任职方员外郎,迁右司员外郎、起居舍人。蔡京为相,用为西北边帅,处事轻妄而夺职。
李穆(928-984)
字孟雍。开封府阳武(今河南原阳)人。为人质朴忠厚,谨言慎行,待人宽厚,好荐后进,深信佛典,善谈名理。后周显德进士,为郢、汝二州从事,迁右拾遗。入宋,以殿中侍御史通判洋州。开宝中,召为太子中允,旋拜左拾遗、知制诰。太平兴国八年(983),知开封府,剖判精敏,奸猾无所假贷,豪右屏迹。擢为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卒,赠工部尚书。
万俟卨()
南宋奸臣。开封阳武(今原阳县)人,字元忠。南宋初任湖北提点刑狱,依附秦桧,任监察御史、右正言。高宗绍兴十一年秉承桧意弹劾岳飞,主治岳飞之狱,诬陷飞虚报军情及逗留淮西等罪,致使岳飞父子和张宪等被害后与桧争权,被罢黜。桧死被召回,绍兴二十六年升任宰相。继续执行投降政策,为人民所恨。
冯师孔(?-1643)
原武(治今河南原阳西南)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天启中,任兵备副使。崇祯时,累升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李自成破西安,投井死。
毛玠(?-?)
三国魏谋臣,字孝先,陈留平丘(今长垣县)人。汉末为县吏,以清公称。天下大乱,曹操领兖州,归曹操,辟为治中从事。建议操奉迎献帝,“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均被采纳。历官丞相东曹掾、右军师、尚书仆射等职。布衣蔬食赈济贫族。不满曹杀崔琰,以语涉怨谤免官,卒于家。
翟让(?-617)
东郡苇城(今长垣县东北)人,隋末义军领袖。初任东郡法曹,因故被判死刑,逃出后至瓦岗聚众起义。大业十二年,在李密的帮助下,攻克重镇荥阳,次年攻下洛仓,依附者达数十万人。后推李密为魏公,自任司徒,封东郡公。后遭猜忌被李密杀害。
刘玄佐(729-797)
又名洽,唐滑州匡城(今长垣县西南)人。大历中为永平军牙将,袭破宋州,任为宋州刺史。建中二年败叛将李纳,破濮阳,迁尚书兼曹濮观察使,进检校右仆射加平章事。官至泾原四镇北庭等道兵马副元帅。
李化龙()
字于田,长垣人,明大臣。任嵩县知县,出访察奸,惩治恶顽。迁南京工部主事,右佥部御史。巡抚辽东,进兵部右侍郎。总督湖广、川贵军务,平叛臣杨应龙,晋兵部尚书,
长垣人。初为燕山左卫指挥使,升为代理都指挥同知。明正统中,历任代理都指挥使、右都督、广东镇守。镇压邓茂七及南海黄萧养起义。天顺时,因与曹吉祥联姻,冒“夺门”功,封海宁伯,充任总兵官,镇守辽东。吉祥伏诛,他以右都督发配到广西立功。因李贵推荐,复爵,任宣府总兵官。宪宗嗣位,罢官。家居十余年卒。
崔景荣(?-1631)
长垣人。明万历进士。历任右佥都御史、吏部右侍郎、宣府、大同总督、兵部尚书。曾平播州乱。天启时任事部尚书,因不阿附魏忠贤,被忠贤党弹劾,削籍为民。崇祯初,复职。卒,赠少保。
王家祯(?-1644)
长垣人。明万历进士。天启间官户部左侍郎。崇祯九年(1636)以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河南、湖广、山西、陕西、四川、江北军务,十年熊文灿为总理,令他专抚河南。坐战败罪,落职闲住。李自成克京师,设官长垣。与其子自杀。
黄绂(?-1493)
字用章,封丘人。明正统十三年进士,除行人,历南刑部郎中。二十二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劾参将郭镛、都指挥郑印、李铎等抵罪,计捕奸豪张纲。申军令,增置墩堡,边政一新。操履洁白,所至有建树。
东郡燕(今河南延津)人。少有孝行,不应孝廉之举。曾遭劫盗,他敛物奉送,盗为之惭服。桓帝时举至孝有道,后历官敦煌太守、东海相。居官清廉,豪强畏其俭节。临终遗言薄葬,当时称其明达。
刘政会(?-635)
唐滑州胙城(今延津县北)人。隋大业中为太原鹰扬府司马。太原留守李渊与刘文静等起兵,被引为大将军府户曹参军,从攻长安,任相府掾。武德初授尉卫少卿,刑部尚书,封渝国公。
刘崇望(?-?)
字希徒,唐滑州胙城(今延津县北)人。僖宗朝初为剑南节度使崔安潜属官,又以员外郎主南曹,擢翰林学士。昭宗即位,进中书侍郎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尚书左仆射,仕终兵部尚书。
刘崇鲁(?-?)
字郊文,唐滑州胙城(今延津县北)人。崇望弟,广元进士,擢左补阙、翰林学士。景 福中以水部郎中知制诰。仕终水部员外郎。
王昭素(904-982)
宋开封酸枣(今延津县)人,著名学者。通诸经,兼老、庄之学。尤精《诗》、《易》,著有《易论》二十三篇。宋太祖曾召问《易经》及养生治世之道,拜国子博士。
吕景初(?-?)
宋开封酸枣(今延津县西)人,字冲之。以父荫补官,任殿中侍御史。时张贵妃死,欲辍朝五日,景初以为“使恩礼过荆王,不可以示天下”。妃既追册为皇后。官至天章阁待制,知谏院。
开封酸枣(今河南延津西)人。以父任为左班殿直。历知恩、雄州、马步殿前都虞候、洋州观察使、步军副都指挥使、威武军留后等,为一时名将。年七十一而卒,赠安武军节度使,谥勤毅。
守约子。以荫入仕,勾当礼宾院,陈秦、川券马有四弊。群牧使用其议,马商颇称便。使高丽,密访山川形势、风俗好尚,绘图献上,为神宗称赞,进通事舍人。使契丹不辱朝命。累迁西上閤门使、枢密副都承旨,卒于官。
延津人。明隆庆二年(1568)进士。授兴化知县,有惠政。升户科给事中。万历中,累迁吏部尚书。时太子未定,皇长子冠婚久拖,他每倡廷臣直谏,且请罢矿税、释系囚、录建言遭谪诸臣。因妖书事,帝怒,令致仕。秉铨六年,卒赠少保。
朱序(?-393)
义阳(今河南信阳北)人。益州刺史朱焘子。世为名将,历鹰扬将军、征虏将军、兖州刺史。宁康中,为南中郎将、梁州刺史,镇襄阳。前秦苻坚派兵围攻襄阳,屡败秦军,终因孤立无援,城破被俘,为苻坚尚书。“淝水之战”时,密告晋军有关苻坚军的情况,并于军后大喊坚军败,造成秦军混乱。苻坚败,回归东晋,为豫州刺史,屯守洛阳。累迁征虏将军,监兖、青、司、雍、梁、秦六州军事、兖青二州刺史。太元十八年死。
张昌(?-304)
义阳(今河南信阳市西北)蛮族人。初为平氏县吏,武力过人,好论攻战,有鸿图大志。太安二年(303),率流民于安陆县石岩山起义反晋,击败太守弓钦、镇南大将军司马歆军,占有江夏。立山都县吏丘沈为天子,置百官,称汉后,建成元神凤,昌为相国。晋派兵围剿,昌屡败晋军,并派石冰攻破江扬二州、陈贞等攻长沙零陵等郡,跨有五州之地。永安元年,起义被陶侃等镇压,昌兵败被杀。
信阳人。明正德三年(1508)进士。授固安知县。居官廉明,征为御史,出按江南诸府。有建树。嘉靖五年(1526)出按山西,按问李福达得实情,遂弹劾武定侯郭勋罪当坐福达狱,次年,贬戍广西南州卫,卒于戍所。隆庆初,赠太仆少卿。
何景明()
字仲默,号大复。信阳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中,历官吏部员外郎、陕西提学副使。刘瑾擅政,得罪瑾,被罢官。瑾诛,被推荐入直内阁制敕房。曾救李梦阳,上疏言帝不当畜义子、留边军、宠番僧、任宦官。又曾讲经学于正学书院。“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等倡诗古文,梦阳主募仿,景明主创造。天下话诗文必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志操耿介,崇尚节义。其诗对腐朽之现实时有抨击。嘉靖初,托病辞官归。卒。
李斌(?-1936)
字亚东,信阳人。清光绪三十一年加入日知会,三十二年日知会起事失败被捕。1911年10月被救,公推知汉阳府事,入季雨霖军为高等顾问,旋被豫军推为豫南总司令。1913年被冯国璋秘密逮捕,袁世凯死后释放。1924年参与国民党改组工作。1936年病卒。
吴新吾()
又名法鼎,信阳人,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西洋美术史家。1903年开始从事美术创作,并考入北京译学馆,学习法文和经济。1911年被河南省选派到法国学习法律。留法八年,精通法文,工于绘画,并通意、德、奥、瑞、荷、英、西、葡诸国文字。1919年归国,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油画导师。1920年任教于北京美专,后转上海美专任教。作品有《旗装妇女肖像》、《巴黎风景》、《北京风光》等。
刘少文()
河南信阳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历任开封中共支部书记、中共中央翻译科科长、中共前线委员会委员、总参谋部政治教导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秘书长、中共办事处秘书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交通处处长、情报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上海局委员、中共中央社会部副部长。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央军委联络部代理部长、总参谋部二部部长、总参谋部顾问。
叶楠(1930-)
剧作家。信阳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入海军学校学习。后任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主任。著有电影文学剧本《甲午风云》(与人合作、执笔)、《傲雷·一兰》等。《巴山夜雨》1981年获第一届中国电影金奖最佳编剧奖。
白桦(1930-)
作家。河南信阳人。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中原野战军旅宣传队分队长,第二野战军师俱乐部主任,昆明军区政治部创作组组长,总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编剧,武汉军区政治部创作员。作品有电影剧本《山间铃响马帮来》,话剧剧本《吴王金弋越王剑》,诗集《白桦的诗》等。
马祖常()
字伯庸,河南光州(今潢川县)人,元文学家。曾累官至枢密副使,后与权臣不合,辞职家居。其文风效法两汉,宏瞻而精核。著有《马石田集》传于世。
光州(今河南潢川)人。乡举第一名。明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授行人,改任户科给事中。多疏奏。曾两次弹劾夏言,言怀恨,出为重庆知府。土官争地相互仇杀,他抚谕安定。言再执政,被罢归。家居二十年,卒。
黄炯(?-1643)
光州(今河南潢川)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崇祯中。累迁陕西按察使。李自成破西安,投井死。赠太常卿,谥忠烈。
河南光州(今潢川县)人。雍正进士,历官湖北按察使、护理巡抚,陕西布政使、护理巡抚,福建巡抚。乾隆中,奏请建立抚藩离任交代制,被做为定例。建议弛闽粤滨海民人渡台之禁,属两地分居者,许报官给照迁聚。乾隆二十六年(1761)坐罪削职,发巴里坤效力自赎。
孙叔敖(?-?)
字叔孙,春秋楚期思(今淮滨东南)人。为楚令尹,曾在期思地区征民工,排除积水。又在雩楼(今商城)兴办灌渠,又凿芍陂,蓄水灌田,发展生产。为楚争霸打下了基础。
杨绪震()
字铭西,号汉光,淮滨人。清宣统元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组成“河南社会党”发展党员,10月加入中华革命党河南支部。1913年7月参与策划爆炸开封火药库事件,避难蒙古、山西等地。1918年被刘镇华暗害。
赛音不花(?-?)
蒙古族,息州(今息县)人。元至正年间,随扩廓帖木儿征战,破大同、拓漠北,累官太傅、中书左丞相、河南江北知枢密院事。
息(今河南息县)人。明正德进士。官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被杖。历郎中。出任绍兴知府,以宽大为治,被征时,士民哭声震田野,争送礼物,止取二钱,至京,下诏狱,死。隆庆初,赠太常少卿。
息县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历任知县、御史、福建右参议。多论劾。天启中,历任右佥都御史、甘肃巡抚。曾因告发魏忠贤、客氏奸。忠贤令许显纯把他列入汪文言狱词中,被革职,受杖戍,戍廉州。庄烈帝即位。赦还。累迁右佥都御史,总督川、湖、云、贵军务。兼巡抚贵州。福王时,被解职。桂王迁武冈,召为吏部尚书。未赴,死于战乱。
曾昭文()
字可楼,光山县南新集(今属新县)人。1904年留学日本。1905年同盟会成立,曾昭文是同盟会筹划人之一,并为书记。1908年回国,在北京军咨府任科员。1911年在黄兴军中任副官长。1912年受孙中山委托购办军火。1913年病逝。
吴焕先()
新县曹门村人。1927年任中共黄安县委委员、自卫队党代表。1929年任鄂豫边土地委员会主席。1930年任中共鄂豫皖特委委员、中共黄安县委书记。1931年任中共鄂豫皖省委委员。1932年重建二十五军,任军长。1934年与徐海东军合编为红二十五军,任政委。1934年11月任红军政委开始长征。1935年5月到达陕南,吴曾任中共鄂豫陕省委副书记、代理书记。10月在甘肃泾川四坡村作战中牺牲。
高敬亭()
光山董店(今属新县)人。1930年任鄂豫皖特区苏维埃粮食委员,后任特区苏维埃主席。1931年当选边区工农民主政府主席兼中共光山县委书记。1932年任中共鄂豫皖省委委员组织部长。1935年重建红二十八军,任军长兼政委,后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任司令员。1939年6月在安徽肥东县青龙厂被误杀。1978年追认为烈士。
范朝利(1914-)
新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军连指导员、营政委、团政委、师参谋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团参谋长、旅参谋长,冀南军区参谋长、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了夜袭阳明堡、响堂铺战斗和百团大战。1943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军分区司令员、旅长,中原野战军纵队副司令员,第三兵团副军长。参加了邯郸、进军大别山、淮海、渡江、西南等战役。1950年后,任川南军区副司令员。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历任军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是中纪委委员。1955年被授中将军衔。
张体学()
新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二十五军交通队队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6年入延安红军大学学习。后任第二十八军保卫科科长。抗日战争时期,任鄂东抗日独立游击第五大队大队长,新四军第五师旅政委、军分区司令员,湘鄂赣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鄂东军区司令员、中原军区独立第二旅政委。为配合中原突围,留鄂东坚持游击战争。后任鄂豫军区分区司令员、独立第三师师长。建国后,历任中共大冶地委书记,湖北省委组织部部长、第三副书记,湖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长,丹江口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工程局党委书记,中共湖北省委第二书记,代理第一书记,武汉军区政委,宜昌330(葛洲坝)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长。是中共第九、十届中央委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郑维山()
河南新县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历任红九军二十七师政治委员、红三十军八十九师政治委员、红三十军八十八师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教导团团长、第四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张家口市卫戍司令员、冀察军区司令员、华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第十九兵团六十三军军长。全国解放后,历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是第九届中央委员。
李德生()
新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第四军任团供给处指导员、排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排、连、营、团长。参加了夜袭阳明堡、响堂铺、百团大战等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团长、旅长,第二野战军师长。参加了上党、定陶、进军大别山、淮海等战役。1948年在襄樊战役中,所率十七旅获记功奖励。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副军长。回国后,任军长。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后继任军长。曾主持总结“郭兴福教学法”,被推广到各部队。1968年后,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总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沈阳军区司令员。1969年当选为中共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73年当选为中共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年先后当选为中共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后任国防大学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周祖植()
字芝生,商城人。嘉庆二十四年进士,授刑部主事。道光十七年为江苏苏松太道道员,大力兴修海塘,亲督工程。道光二十一年调安徽徽宁池太道,时值英军犯长江,镇江失守,建议积极备战。道光二十六年擢江苏按察使。次年因病解任。
周祖培()
河南商城人。鸿胪寺少卿周钺之子。嘉庆进士。历官至左都御史,刑、吏、兵诸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兼署户部尚书。道光二十六年(1846)查勘江南江防善后事宜,检阅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军伍。咸丰中,屡上疏论时政,请开捐例,速办团练。咸丰八年(1858)会办京师五城团防,上团防章程六条。英法联军入侵津、京,任留京办事大臣与英法代表谈判,条约签定,拜体仁阁大学士。咸、同之际,疏请皇太后听政。同治六年卒。
张祖谅()
商城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三十一军连指导员、军保卫科科长。参加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旅锄奸科科长、团政委、旅政治部主任,太岳军区分区副政委、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纵队参谋长,华北军区纵队副司令员,第十八兵团军长,参加了上党、临汾、太原、扶郿、西南等战役。1950年任川西军区司令员。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长。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战役系。后任南京军区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陈先瑞()
河南商城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历任鄂陕游击师司令员、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师长、八路军一一五师留守处主任。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河南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豫中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豫中军分区司令员、豫西军区副司令员、陕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十九军副军长。全国解放后,历任陕西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北京军区政治委员、成都军区政治委员、兰州军区顾问。是中共第九、第十届中央委员。
丁奉(?-271)
庐江安丰(今河南固始)人。行伍出身。以军功历任偏将军、灭寇将军等。孙休称帝,他与张布谋诛权臣孙琳,拜大将军。休死,又与丞相濮阳兴迎孙皓为帝,官至大司马左军师。病卒。
王审知(862-925)
字信通,号白马三郎。光州固始人。五代闽国建立者。
祝庆蕃()
字晋庭,号蘅畦,固始人。嘉庆间累官至刑部左侍郎。道光二十二年任兵部右侍郎。二十五年升礼部尚书。熟于当代掌故,于天下利病知无不言。
李孟群()
字少樵,号鹤人,光州籍,固始人。历署广西灵川、桂平知县,南宋同知,两败太平军,功擢道员。咸丰四年随曾国藩组建水师与太平军战,署湖北按察使。六年擢布政使,调安徽。咸丰九年被太平军活捉杀之。
李昭寿(?-1881)
固始人,捻军首领之一。咸丰三年在家乡结捻起义,次年率部投降清军,咸丰五年杀死清朝道员何桂珍,投向太平军,隶李秀成部,任七十二检点。八年再次降清,渐次擢为江南提督。在家乡横行,1881年被安徽巡抚捕杀于安庆。
河南固始人。侍郎吴烜子,吴其彦弟。初以举人捐资为内阁中书。嘉庆二十二年(1817)中一甲一名进士。历官至内阁学士、兵部侍郎。先后主持广东乡试,督湖北、江西学政。道光二十二年(1842)驻防岳州,击败钟人杰进攻平江。后调任云南巡抚兼署云贵总督。再调山西巡抚兼管盐政,裁减公费,严捕鸦片贩子。
吴元炳(?—1886)
河南固始人。咸丰进士。从团练大臣毛昶熙回籍办团练,与捻军战于河南各地。同治二年擢侍讲学士,十年出任湖南布政使,湖北巡抚。十三年调安徽,再调江苏。光绪中,先后任江苏巡抚,三署两江总督、漕运总督。疏浚江苏高宝河、盐运河,勘察山东河工、海防,开挖黄河故道,兴修水利。光绪十二年卒于安徽巡抚任上。
河南固始人。清光绪八年生。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武昌起义,在天津法租界与白雅雨等组织北方共和会,任军务。运动华北军队,编组敢死队,自任队长,兼主军事。自率敢死队至滦州,与施从云等组织都督府,任外交部长。1912年5月回豫,被推为全省国民代表。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出走日本。1916年国会恢复,仍任众议院议员。1935年1月,任立法院第四届立法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随院赴重庆。1945年病逝于寓所。
蒋光慈()
原名蒋如恒,固始人,作家。1917年入固始中学,其间写出小说《鸭绿江上》、《少年飘泊者》。1918年入安徽芜湖省立五中,在校主编《自由魂》。1922年转为中共党员。1925年诗集《新梦》出版,1927年诗集《哀中国》、短篇小说《鸭绿江上》、中篇小说《短裤党》出版。1929年先后主编《海风周报》、《新流月报》,完成长篇小说《丽莎的哀怨》,并参加南国社。日病卒。
费观(?-?)
三国蜀汉将领,字宾伯,江夏黾(今罗山县)人。娶刘璋女为妻,建安十八年,参加李严军,刘备入蜀时随严一同降刘。拜裨将军,后为巴郡太守、江州都督。刘禅时,封都亭侯,加振威将军。
费禕(?-253)
三国时蜀汉大臣,字文伟,江夏黾(今罗山西南)人。初入蜀依刘璋。蜀汉初为太子庶子,迁黄门侍郎。受诸葛亮器重,以昭信校尉使吴,迁侍中。亮卒为后军师。蒋琬卒,代为执政,任大将军,录尚书事。与琬同负盛名。后为魏降人郭循所杀。谥敬侯。
李思齐()
字世贤,罗山人,元末地主武装头目。至正十二年,他与察罕帖木儿镇压农民起义军,功授罗山县尹、四川行省左丞、陕西行省平章兼四川行省枢密院事。洪武三年降明,授江西行省左丞、平章政事。
丁振铎()
字巡卿,罗山人。同治十年选翰林院庶吉士,外放甘肃新疆布政使,擢云南巡抚兼云贵总督、山西巡抚,后任闽浙总督、禁烟大臣等职。
罗山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1923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曾任黄埔军校第四期战术总教官,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长、师长、副军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政府第十三军军长、第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六十六军军长,参加了台儿庄会战,并率部在缅甸对日军作战。1945年后,任郑州绥靖公署、武汉行辕副主任第五绥靖区司令兼河南省政府主席。1949年5月在武昌率部起义。建国后,历任解放军军长。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河南省副省长,河南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民革第二届中央委员、河南省委副主任委员。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二、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田益宗(445-517)
光城蛮(今光山县一带)人,北魏大将。世为蛮帅,受制于南朝齐,后归附北魏,任东豫州刺史,封安昌县伯。宣武帝召入授征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改封曲阳县开国伯。
胡季堂()
河南光山人。侍郎胡煦子。荫生。历官刑部员外郎、尚书,署兵部尚书、直隶总督。乾隆中,屡出各省按审讼狱,四至山东,二至河南,直隶、吉林、江苏各一至。嘉庆五年(1800)上疏论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方略,主张推行乡勇、团练之制。
裴其勋()
字尧田,光山人。1895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著《留日考察军政报告书》,被清政府作为改革军制兰本,缘此任守备官。又历充开平武备学堂都督、山东营务处提调、江西督练处参议、江北巡记营统领,升参将。“日俄战争”束升副将、协统,专职镇吉林。1916年授陆军中将。1920年任将军府将军。1933年病卒。
邓颖超()
生于广西南宁,祖籍河南光山。女。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1919年五四运动时,与周恩来、马骏等共同领导天津学生爱国运动,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妇女部部长。同年与周恩来结婚,参加国共合作。1926年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并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秘书。1928年在莫斯科列席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933年任中共苏区中央局秘书长。1934年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后,任中央机要科科长。抗日战争时期,在武汉、重庆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先后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并历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委员兼妇女部部长、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兼妇委会书记。1945年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并任中共中央妇委副书记。1947年任中共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妇委代理书记,是著名的妇女运动领袖。全国解放后,被选为第一至第三届全国妇联副主席。第六届全国政协主席。
光山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黄麻起义,曾任共鄂豫皖特别区委手枪队队长。1931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连长,率连参加河南双桥镇战斗,俘国民党政府军师长岳维峻。后任新四军营长、团长、师参谋长、军侦察科科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团长、旅参谋长、支队司令员,鲁中军区分区司令员、旅长。参与开辟泰山、沂山抗日根据地,1945年后,任山东军区师长,鲁中军区副司令员,鲁南军区、胶东军区司令员,参加了鲁南、济南、淮海等战役。建国后,历任浙江军区副司令员、浙江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是第三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尤太忠(1918-)
光山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营长、副团长、团长。任晋冀鲁豫野战军旅长、第二野战军师长。参加了上党、进军大别山、淮海、渡江、西南等战役。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回国后,任副军长。后历任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内蒙古军区司令员。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区委第一书记,成都军区、广州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纪委第二书记,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万海峰(1920-)
光山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鄂豫皖三年游击战。后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参谋,苏中军区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华中军区纵队作战科科长,华东野战军团长。参加了黄桥以及苏中、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建国后,任师参谋长、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师长、军炮兵室主任。回国后,任师长。1959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基本系。后历任副军长、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副政委,成都军区政委。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文圣常(1921-)
教授。光山人。194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机械工程系。1947年毕业于美国航空机械学校。建国后,历任广西大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山东大学教授,山东海洋学院教授、物理海洋及海洋气象学系主任、副院长、院长。
灌夫(?-前131)
西汉颍阴(今河南许昌)人。父原姓名孟,因得幸颍阴侯灌婴官至二千石,因而改姓灌。吴楚七国之乱时,父子从军。他以功升郎中将。武帝即位,徙淮阳太守,升太仆,次年任燕相,后坐法失官,家居。好任侠,家财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横暴颍川。与原丞相窦婴相善,互为依恃,后因忤丞相田蚡,被以罪族诛。
王霸(?-59)
颍川颍阳(今许昌西南)人。少为狱史,初从刘秀军,为功曹令史,后随刘秀参加昆阳之役。从平河北,击斩王郎,以功封王乡侯。对刘秀平定河北立足邯郸起了重要作用。建武五年(29)官拜讨虏将军,后为上谷太守。御边二十余年,屡破匈奴、乌桓,筑长城三百余里。带兵有方,爱护士卒,甚得士心。建武三十年(54),定封淮陵侯。
祭遵(?-33)
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富室。初以县吏从刘秀起兵,署为门下史。从平河北,拜征虏将军。率军击败燕地彭宠、张丰联军,又屡败陇右隗嚣。后卒于军。为人谨慎廉洁,克己奉公,爱护士卒,家无余财。谥成侯。
祭肜(?-73)
字次孙。祭遵从弟。初,刘秀任为黄门侍郎,曾为偃师长、襄贲令。建武十七年(41),拜辽东太守。与鲜卑大都护偏何联合,反击北匈奴卓有成效。任职三十余年,屡败匈奴、鲜卑、乌桓,并采取分化策略,使鲜卑、乌桓相继入贡,沿边为之罢屯兵。永平十二年(69)征拜太仆。后因与左贤王信出击北匈奴受骗无功,获罪下狱,出狱呕血而死。为官清正,边民家家立祠祀之。
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宗室。桓帝时入太学,屡上书议政,影响颇大。初举孝廉,后历官尚书令,谏议大夫等职。曾预言张角起兵,并认为天下大乱,原因是宦官专权。因此触怒宦官,被捕下狱而死。精通《尚书》、《春秋》,著有《中文尚书》、《七曜论》、《匡老子》、《反韩非》、《复孟轲》等百余篇。
荀淑(82-149)
东汉学者,官吏。字季和,颍川颍阳(今许昌市)。博学有高行,名贤李固、李膺皆拜其为师。后为梁冀所忌,排挤出朝。在地方有政绩,曾散家财济民,民为立祠。
陈寔(104-187)
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单微,少为县吏,后为郡功曹。桓帝时征拜尚书,又出任闻喜、太丘县长。党锢祸起,自请入狱,遇赦出。从此隐居不仕,在士大夫中享有盛誉。卒后私谥文范先生。
苟爽(128-190)
字慈期。荀淑子。于兄弟八人中最有才华,当时称为“荀氏八龙,慈明无双”。桓帝时曾官郎中。党固祸起,隐匿海上,亡命十余年,以著述为事。禁解,连辟不就。献帝初任司空,董卓专政,参与王允等谋诛董卓事。精通经学,著有《礼》、《易传》、《诗传》、《汉语》、《新书》等百余篇。
荀攸(157-214)
字公达。颍川颍阴(今许昌市)人。出身士族。东汉末何进当权时,任黄门侍郎。建安时期历官汝南太守、尚书、军师、尚书令等。为曹操谋主,参与制定许多重大决策。后为曹操军师,从征张秀、吕布、袁绍等,屡进奇策,封陵亭侯。袁绍死后,劝操乘袁尚、袁谭不和,先平河北,后图荆州刘表,被采纳。为人谦和,多建奇策而不张扬,深受曹操和曹丕器重。卒后谥敬侯。
荀彧(163-212)
字文若。颍川颍阴(今许昌市)人。举孝廉,拜守宫令。初依袁绍,董卓之乱后投奔曹操,历官司马、侍中、尚书令,为曹操主要谋士,常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献奇策,功封万岁亭侯。建议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劝曹操迎立汉献帝都许。操出征,每留守后方,佐助操击败吕布、袁绍、刘表等割据势力。持身俭素、禄赐散给宗族,家无余财。卒后追谥敬侯。
荀彧长子。娶曹操女为妻。官至虎贲中郎将。与曹植相善,遭魏文帝忌恨。早卒。
陈群(?-236)
字长文。颍川许昌人。少与孔融相善,知名当时。举茂才。初为刘备别驾,后事曹操,受到信任,任司空掾。。魏文帝时官至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与曹真、司马懿等受遗诏辅政。以知人善举著称,建议选任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承认士族有做官的特权。明帝时,任司空,录尚书事。敢于直方进谏,反对明帝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卒后谥靖侯。
陈泰(?-261)
字玄伯。陈群子。明帝时,为散骑侍郎,迁至奋威将军,并州刺史。数败蜀将姜维攻伐,升为尚书加光禄大夫。后为防吴将孙峻北袭,赴淮北为都督。与司马师、司马昭友善,深得信任,常专方面之任。卒后谥穆侯。
荀顗(?-274)
魏太尉荀彧子。初仕魏为中郎、散骑侍郎,官至司空,封侯。魏末,积极参与司马氏代魏的活动。司马炎代魏,进爵为公,加侍中、太尉。泰始十年死,谥康。
荀勖(?-289)
字公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出身世族,初仕魏为曹爽门下参大将军军事,赐爵关内侯。后依附司马昭,为从事中郎。魏末,积极参与司马氏代魏的活动。司马炎代魏,进爵为公,加侍中。与贾充亲近,促成充女为太子衷妃。主张清心少事,无为而治。博学才茂,著有《中经》。太康十年死,谥成。
荀藩(245-313)
荀顗子。惠帝时,出仕为黄门侍郎,讨齐王冏有功,封侯,加尚书令。永嘉末,洛阳落,出奔王浚,授留台太尉。建兴元年死,谥成。
荀闿(?-324)
荀藩子。惠帝时,为齐王冏大司马掾。冏被杀,众不敢葬,与李述等收葬冏。渡江,元帝授右军将军,累至侍中尚书,封公,太宁二年死,谥定。
荀顗孙。永嘉末,为司空从事中郎,后陷于石勒,为勒参军。博学有才能,著有《晋后书》十五篇。
荀组(258-322)
荀勖子。初仕为太子舍人。惠帝时,官至中书监、司隶校尉,加特进光禄大夫。怀帝永嘉末,为侍中。怀帝末,领豫州牧、假节。洛阳城破,晋室南渡,行留台事。元帝太兴初,率众南渡,官录尚书事,迁太尉。永昌初领太子太保,未拜卒。谥元。
荀崧(262-328)
字景猷。晋颍川颍阴(今许昌市)人。东晋大臣。泰始中袭父爵广阳乡侯,补濮阳王司马允文学。司马伦纂位,迁侍中、中护军。以修复王陵进爵舜阳县公,官至右光禄大夫,领秘书菏。
荀邃(281-约328)
字道玄。荀勖孙。东晋大臣。弱冠辟赵王伦相国掾,迁太子洗马。愍帝时,官至左将军,陈留相。苏峻之乱,与王导、荀崧并侍帝于石头城。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荀灌(298-?)
荀崧女。幼有奇节,崧镇宛,为杜曾所围。灌时年十三,率勇士数十人,突围夜出,经力战诣览求救,并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访与览俱救崧而解杜曾之围。
荀羡(321-358)
字令则。荀崧次子。东晋大臣。尚寻阳公主,拜驸马都尉。除北中郎将、徐州刺史,监徐、兖二州扬州之晋陵诸军事、假节。累立战功。卒赠骠骑将军。
韩褒(?-572)
西魏大臣,字弘业,颍川颍阳(今许昌市西南)人。北魏末,官至太中大夫。入西魏,为宇文泰所赏识。任北雍州刺史、西凉州刺史,皆有政绩。官至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官至少保。
王建(?-?)
字仲初,唐颍川(今许昌市)人,官吏、诗人。官至陕州司马,一生官场失意,生活多在艰难贫困中度过。在诗歌创作中,与张籍、李绅等提倡写新乐府。有《宫词》、《王司马集》。
韩弘(762-820)
唐颍川(今许昌市)人。贞元十五年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副使知节度事。元和十二年以统帅讨平吴元济,功加检校司徒,兼侍中,封许国公。入拜司徒兼中书令。
韩公武(?-?)
唐颍川(今许昌市)人,韩弘之子。初随其父任骑都虞侯。李光颜讨淮西吴元济时,他带兵参加战斗。任检校右散骑常侍。入为右金吾将军,因其父、叔皆居重镇,改任右骁卫将军。
李存贤(859-924)
五代许州(今许昌市)人。曾参加黄巢起义军,归顺后唐为义儿军副兵马使。与梁军多次交战,因功授卢龙军节度使。与契丹战,忧劳成疾,卒于幽州。
韩景侯(?-前400)
韩武子子。前409年即位。次年伐郑,取雍丘。次年,郑败韩于负黍。前403年,韩、赵、魏三家俱列为诸侯,成为三个封建诸侯国家。前400年,郑出兵攻韩之阳翟。同年病卒。
韩烈侯(?-前387)
名取。景侯子。前400年即位。三年,韩相侠累(韩傀)为聂政所杀。前391年,秦攻韩宜阳,取六邑而去。
韩文侯(?-前377)
烈侯子。前387年即位。立二年,发兵伐郑,取阳城。又伐宋,直入彭城,擒俘宋君,国威日振。前380年,出兵伐齐,至桑丘。过两年又伐齐,兵至灵丘。
韩哀侯(?-前371)
文侯子。前377年即位。次年,与赵、魏瓜分晋国之地。前375年,举兵灭郑,占有其地,将国都由阳翟迁至郑。前371年被韩严所杀。
韩懿侯(?-前359)
哀侯之子。前371年即位。前369年,魏出兵攻韩,败韩于马陵。前366年,与魏惠王相会与宅阳。前362年,韩、赵与魏因利害冲突发生大战,魏将公叔痤大败韩、赵联军于浍水。
韩昭侯(?-前333)
懿侯子。前359年即位。元年,秦发兵攻韩,败韩于西山。次年,宋又攻取韩黄池,魏取朱邑。前353年,韩伐东周,攻取陵观、郪丘。前351年,任申不害为相,修术行道,进行政治改革,国内以治,诸侯不敢来伐。前337年,申不害死。中央集权政治有所削弱。前335年,秦举兵伐韩,攻拔宜阳。立二十六年卒。
韩宣惠王(?-前312)
韩昭侯子。前333年即位。前325年,魏兵伐韩,败韩将韩举。前322年自称为王,与赵王会于区鼠。前319年,秦兵攻韩,败韩军于鄢。次年,魏、赵、韩、楚、燕五国合纵攻秦。第二年秦攻三晋,大败韩、魏等军于修鱼,虏韩将申差等。韩相公仲建议赂秦合攻楚。不听,秦增兵伐韩。前314年,秦大败韩兵于岸门,以太子仓为质于秦以和。前312年,与秦合兵攻楚,大破楚军丹阳,斩首八万。
韩襄王(?-前296)
宣惠王子。前312年即位。前308年,秦使甘茂率兵攻韩宜阳,次年拔宜阳,斩首六万。此后,又接连攻取韩国武遂、穰等地。前301年,与秦(一说为齐)联兵伐楚,大败楚将唐眜。前298年,韩与齐、魏联合攻秦,兵入函谷关,秦被迫求和,还河外与武遂之地于韩。
韩釐王(?-前273)
襄王子。前296年即位。初即位,秦取武始新城。前293年,韩、魏与秦军大战于伊阙,韩、魏联军大败,被杀二十四万人,韩将公孙喜被虏。过两年,秦拔韩宛地。前284年,与秦昭王会于西周,相约秦、魏、燕、赵五国攻齐,齐大败,湣王出亡。前275年,秦攻魏,韩救魏,为秦所败。韩将暴鸢败走魏地开封。前273年,赵、魏攻韩华阳,韩请秦驰援,大破赵、魏军于华阳,斩首十五万。
韩桓惠王(?-前239)
釐王子。前273年即位。元年,举兵伐燕。因国势益弱,不断被强秦蚕食。前264年,秦拔韩地陉。次年,秦击韩军于太行,韩上党郡守惧秦,以上党地降赵。前256年,秦攻占韩地阳城、负黍。前249年,秦拔韩城、皋、荥阳。此后数年之中,韩地十余城入秦版图,韩已无力抗秦。
名安,桓惠王子。前239年即位。前234年,秦攻韩,韩急,使韩非出使秦,秦留韩非,不久杀之。前230年,秦攻韩,虏韩王安,尽占其地以为颍川郡。韩亡。
即田敬仲。陈厉公子。为陈国大夫。前672年,陈宣公杀其太子御寇,他与寇相友善,恐祸及身,出奔至齐。齐桓公使为工正,列为大夫。自入齐后,由陈改姓田氏。死后谥敬仲,为田齐始祖。
名无宇。田文子子。有力,事齐庄公,甚有宠。他收揽民心,发展实力,对失势贵族,增益其禄,分给田邑,对贫穷国人,则送给粮食。在取得民众支持后,用武力打败齐国旧贵族栾氏、高氏,并瓜分其田邑。
名乞。田桓子子。事齐景公为大夫。继其父采用施恩行德的手段收买民心,收赋税用齐国通行的小斗,贷谷于民用田氏家制大斗,由此田氏深得民心,宗族益强。晏子数谏景公,景公不听。景公死,齐贵族高昭子、国惠子立景公子荼即位。他不满,遂与鲍牧起兵攻高氏、国氏与齐君,杀高昭子,荼奔鲁。他擅立阳生为齐君,自任为相,专齐政。
名常。田乞子。事齐简公,与监止并任左右相。监止有宠于简公,他心忌监止,遂复修釐子之政,以大斗出贷,小斗收赋,用暂时的厚施薄敛收揽民心,结果民归田氏。前481年,起兵攻杀监止与简公,另立简公弟骜为齐君,即齐平公,自任齐相。自此,齐国之政皆归田氏。尽诛鲍、晏、监止及公族,田氏之地大于平公所有田邑。
田常子。代父为齐相,事齐宣公,实则掌握齐国大权。赵、魏、韩杀智伯,分其地。他使自己兄弟宗人尽为齐都邑大夫,和三晋通使,以全面控制齐政权。
晁错(前200-前154)
西汉著名的思想家、政论家。西汉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善辩多识,人称“智囊”。少学申不害、商鞅刑名之学。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奉命从伏生受《尚书》,后任太子家令,以其善辩得太子(即景帝)信任,号“智囊”。景帝即位,任御史大夫。主张实行重农抑末、纳栗受爵政策,积极防御匈奴贵族的攻掠,募民徙边,又建议削夺诸侯王国的封地,以加强中央集权。这些建议均景帝所采纳。不久,吴楚等七国以请诛晁错为名发动叛乱,他为袁盎等所谮,被杀。所著政论有《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等。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张让(?-189)
东汉宦官。颍川(今禹州市)人。为十常侍之一,能搜括聚敛,灵帝极为宠信。他霸占田地,大修宫室。后在袁绍捕杀宦官时投河自杀。
唐姬(?-?)
东汉末少帝刘辩姬。颍川(今禹州市)人。中平六年,董卓废少帝刘辩逼饮药酒。辩乃与宫人决别,唐姬为之起舞,抗袖而歌。随隐身份,立志不嫁。献帝下诏迎姬置园中,封弘农王妃。
司马徽(?-208)
东汉末谋士。字德操,颍川阳翟(今禹州市)人。善于知人,庞德公称之为“水镜”。长期居荆州,曾将诸葛亮、庞统举荐给刘备。
枣祗(?-?)
三国时魏官吏。颍州(今禹州市)人。汉末,从曹操起兵,建安初,他建议屯田,任为屯田尉。从此,屯田制在黄河流域推广。并为曹操统一北方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
徐庶(?-?)
三国时谋士。字元直。颍川(今禹州市)人。少为游侠,折节苦读。客居荆州,与诸葛亮为友。后归刘备,举荐亮于备。其母为曹军所执,被迫归曹操。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郭嘉(170-207)
字奉孝。颍川阳翟(今禹州市)人。以其好谋无断而离去。由荀彧荐给曹操,深受倚重,任司空军师祭酒。操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常随操出征,佐助击败吕布、袁绍父子、三郡乌丸等。足智多谋,常出奇策,是曹操主要谋士之一。从征十一年。运筹策划,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大功。曾预料孙策必死于刺客之手,后果应。卒后谥贞侯。
邯郸淳(?-?)
三国时魏文学家、书法家。字子叔。颍川(今禹州市)人。博学有文才,善写虫篆。曹操召为博士给事中。作《投壶赋》千余言奏之,文帝曹丕以为工,赐帛千匹嘉奖。
辛毗(?-?)
三国魏大臣。字佐治。颍川阳翟(今禹州市)人。初随袁绍,旋助曹灭之,被封议郎。明帝时,进封颍乡侯。青龙二年,诸葛亮出兵渭南,他为军师拒亮,有功,拜卫尉。
羊耽妻辛宪英(191-269)
魏侍中辛毗女。聪颖明朗有鉴别力。弟敞为大将军曹爽参军。曹爽专权,曾向弟预言曹爽必遭杀身之祸。预言钟会有非分之志,后钟会领兵灭蜀后反。父及弟遇事,多问及英,论事明断。晋武帝秦始五年死。
诸翜(275-341)
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初仕为冠军参军,避乱渡江,为散骑郎。出为淮南内史、奋威将军,出兵征讨王敦。成帝初,入宫侍卫,平讨苏峻之乱,以功封县伯,迁丹阳尹。代庾亮为中护军,镇石头。累迁尚书仆射,加散骑常侍、护军将军。咸康七年死,谥穆。
褚裒(303-349)
康帝皇后父。武昌太守褚洽子。与杜乂,甫有盛名于江左,共为中兴名士。初为西阳王掾属,转车骑将军郗鉴参军,平苏峻有功,封侯,授给事黄门侍郎。康帝时,以皇后父,出为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历卫将军,徐、兖二州刺史。穆帝永和中,进升征北大将军,领兵北伐后赵石氏,结果为石氏击败,永和五年死,谥元穆。
晋康献褚皇后(324-384)
即褚蒜子。东晋征讨大都督褚裒女。康帝即位,立为皇后。穆帝即位,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哀帝,废帝时,又临朝称制。孝武帝太元九年死。
晋恭思褚皇后(384-436)
即褚灵媛。河南省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晋义兴太守褚爽妇。恭帝即位,立为皇后。刘宋代晋,降为零陵王妃。宋元嘉十三年死。
齐东昏褚皇后
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人。齐建武二年(495)纳为皇太子妃,东昏侯即位,立为皇后,无宠。东昏侯废,废为庶人。
荀雍(?-?)
字道雍。颍川(今禹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官至员外散骑郎。与谢惠连、何长瑜共为谢灵运之友。常一起游山赏水、赋诗论文。
禇湛之(411-460)
字休玄。河南阳翟(今禹州市)人,南朝宋大臣。谨实有才,先后娶南朝宋武帝二女,拜驸马都尉。官至丹阳尹。事孝武帝,官至尚书左仆射,赐爵都乡侯。
禇澄(?-483)
字彦道。河南阳翟(今禹州市)人,南朝齐大臣。娶南朝宋文帝女庐江公主,拜驸马都尉,官至尚书。为官清显,善医术。入南朝齐,官至侍中,以勤谨知名。
褚渊(435-482)
字彦回。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娶宋文帝女南郡公主。拜驸马都尉,授著作佐郎。宋明帝即位,迁吏部尚书。明帝卒,遗诏授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辅政。仕南朝宋,历事六代帝王,官至尚书右仆尉。以助萧道成代宋,齐封南康郡公,官至尚令、司空。工草书,有文集十五卷。卒,谥号文简。
禇炫(443-483)
字彦绪。河南阳翟(今禹州市)人。南朝齐大臣。仕南朝宋,官至司徒右长史。入南朝齐,官至吏部尚书。立身廉洁,求解职,改授散骑常侍。
禇翔(505-548)
字杨举。河南阳翟(今禹州市)人。南朝梁文学家。任义兴太守。洁已便民,召为吏部郎,百姓挽留。官至吏部尚书,清白公允,时入称道。
禇该(?-?)
字孝通。河南阳翟(今禹州市)人。北周名医。有乡誉,医术高名。仕南朝梁灾武陵王府参军。宙至右光禄大夫。入北周,这至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郭孝恪(?-648)
唐许州阳翟(今禹州市)人。隋末附瓦岗起义军,后投唐,封阳翟郡公,任宋州刺史。负责经营虎牢关以东所得州县。献平王世充,窦建德之策,迁贝、赵、江、泾四州刺史。
吴道子(约685-758)
又名道玄。唐阳翟(今禹州市)人。著名画家,居于蜀,绘蜀道山川,创山水之体,自成一家。擅长以佛、道教人物及神、鬼、龙等为题材作画。画风线条遒劲圆润,衣服飘举,世称“吴带当风”。后人尊为“画圣”。
程戡(约990-1066)
字胜之。宋阳翟(今禹州市)人。初授泾州观察推官,累官至端明殿学士。知谏院,迁升兵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三司户部副使,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至和元年(1045),召拜参知政事,严禁蜀人妖言诬民。避宰相文彦博亲,改枢密副使。以宣徽南院使、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判延州。英宗即位,加安武军节度使,留再任。卒,赠太尉,谥康穆。
宋阳翟(今禹州市)人。字公显,号松隐。以荫补承信郎。绍兴五年,任江西兵马副都督,宋金和议,充赴金国报谢副使。官至开府仪同三司。
禹州人。明建文二年(1400)
进士。由府谷知县迁宁州知州。莅州三十四年,声绩大著。仁宗奖赐。正统中,以老归,部民涕泣送之载道,卒。祀之狄仁杰祠中。
马文升()
钧州人。明景泰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超福建按察使。成化时,累官至兵部尚书。曾三抚辽东,军民闻其来,皆欢欣鼓舞。有抑制中官、总兵剥削百姓及屯田、马政、边备、守御功。弘治时,累官吏部尚书。正德时,朝政大权移于宦官手。遂乞归。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廷大议往往由他决定。卒。赠特进光禄大夫、太傅。
钧州(今河南禹州)人。明成化八年(1472)进士。由知县累官左都御史。正德中,由贿赂巴结刘瑾、历官左都御史、兵、吏部尚书。曾总管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瑾诛,削官致仕。子仁由编修黜为民。
钟皓(?-?)
东汉学者。字季明。颍川长社(今长葛市西)人。法学世家,隐居密山,以刑律教授门徒千余人。前后九辟公府,征为廷尉,皆不就。与荀淑并为当时士大夫倾慕,称“至德可师”。
钟繇(150-230)
字元常。颍川长社(今长葛市西)人。东汉末,累官黄门侍郎。曾策谋汉献帝脱离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控制。官渡之战时,奉命镇守关中,使曹操无西顾之忧,被喻为汉之萧何。曹操当政,任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魏建,为相国,太尉。主张恢复肉刑。工书法,与晋王羲之并称。卒后谥成侯。
钟毓(?-263)
字稚叔。钟繇子。有父风。明帝时,至黄门侍郎。谏阻魏明帝亲征及大兴宫室,建议垦荒种地,被采纳。曹爽被诛,迁侍中廷尉,督徐州诸军事。卒赠车骑将军。
钟会(225-264)
字士季。钟繇幼子,出身官宦世家。魏齐王时为秘书郎。正始中,至尚书、中书侍郎。曹髦即位,赐关内侯。从司马师、司马昭讨伐毌丘俭、诸葛诞叛军。诛嵇康,官至司徒。常参预机密,受到信任。后任镇西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率军十余万伐蜀。蜀后主刘禅投降邓艾后,他密告艾将反叛,艾被杀,遂尽统入蜀大军。不久起兵反司马昭,随即兵变被杀。著有《道论》二十余篇。
钟琰(?-?)
魏太傅钟繇曾孙女,晋司徒王浑妻,亦称锺夫人。聪颖贤惠,博览群籍。美容止,善啸咏,德才华,俱为时人所称。
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初仕为佐著作郎,西晋末,避乱渡江,为司马睿丞相记室参军。讨钱凤、周玘叛乱,为广武将军,尚书丞。讨平刘遐部曲叛乱,迁骁骑将军。咸和中,苏峻举兵叛乱,与刘超共同领兵侍卫成帝,后被乱兵所杀。
钟嵘(?-约518)
字仲伟。颍川长社(今长葛市西)人。南朝梁著名文学理论批评家。历任衡王、晋安王记室等职。所著《诗品》瓦评五言诗,选录汉魏至梁诗人一百二十二人分上、中下三品。
王求礼(?-705)
唐许州长社(今长葛市)人。武则天当政时为左拾遗、监察御史。性中謇,敢直谏。武后营明堂装饰奢华,上疏讽劝。神龙初终于卫王府参军。
韩建(855-912)
五代后梁许州长社(今长葛市)人。字佐时。少为军校,唐僖宗时为华州刺史。李茂贞犯京师,唐昭宗将奔太原,建请昭宗幸华州。昭宗还京,封许国公。
焦继勋(901-978)
许州长社(今长葛市)人。后晋时,以功拜齐州防御使,徙襄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南省商丘市邮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