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重阳 教育以后是不是百万富翁?

当前位置: >>
批量生产百万富翁
批量生产百万富翁“百万富翁”之开篇“过去中国老百姓讲起百万富翁,讲起大款,一定会想到这是个体户,有的是靠 倒买倒卖,甚至于靠钻我们国家法制不健全的空子以后发起财来的。 美国就完 全不一样。微软公司依靠认购股权,培养了三千个百万美元的富翁。我觉得中国 的高科技企业也应该依靠自己的业绩,依靠自己的利润,来培养一批我们国家真 正的民族英雄。比如方正,就希望能够在 2010 年前造就一百个百万富翁。” 王 选 上面是北大方正精神领袖王选 1998 年 11 月接受香港凤凰卫视记者杨澜采访时的 一段著名讲话。在这段话里,王选经典地预示了中国百万富翁史的一个新阶段 企业批量生产百万富翁。并且,只用短短几百字,王选就说清了这群新百万富翁 几乎的所有“种群特征”: ①身份:高科技企业里年轻的科技、销售及管理精 英;②人数比重:方正 2000 多名员工中的 100 个,即企业员工总数 5%;③产生 方式:企业依靠自己的上市业绩、利润,通过在资本市场给职工认股权或期股权 成批次产生;④诞生时代:新旧世纪交汇的十几年间;⑤预期社会地位:不同于 “大款”形象的真正的民族英雄。 文艺复兴时期的智者狄德罗用一部《百科全书》惊世骇俗地预示了一个新时代。 王选的这段话,很像转型年代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一个辞条:“企业批量生产百万 富翁”。我们以下所罗列的种种,只不过给这个辞条增加一些故事和例子。什么样的企业在生产百万富翁 根据我们掌握的材料,最早提出企业“造就一批百万富翁”的,是原南德集团总 裁牟其中。1992 年,牟其中推出了一个“百万富翁计划”:欢迎有志向、有能 力的企业家和青年加入南德,运用南德思路培养一批百万富翁。如同轻工产品换 飞机、开发满洲里和陕北、在喜马拉雅山炸个口子改变西北气候之类的宏大设想 一样,牟其中的“百万富翁”计划在当时确实振聋发聩,如一道闪电点燃起一大 批年轻人心中的梦想。半年内,南德连续招聘 8 次,约 400 多人加入南德,使南 德变成为一大堆年轻梦想家、冒险家的乐园。 后来牟其中的公众形象逐渐由“首富”变成“首骗”, 南德的“百万富翁计划” 也随之烟消云散。 牟其中和南德倒了, 但“百万富翁计划”却因其在塑造企业形象及提升人才号召 力方面的巨大功用,被其它一些民营企业接了过来。四川新希望集团刘永好、广 东爱多集团胡志标等先后打出了自己的“百万富翁工程”。 与南德的“空手道” 不同,这些企业有实实在在的产品产业,但具体用什么方式造就百万富翁,却说 的朦朦胧胧。事情的进展表明,这些民营企业迄今仍未能顺顺利利、实实在在地 实现他们的“百万富翁计划”。 接力棒到了方正、联想、东方电子等国有或国有民营的高科技上市公司,“批量 生产百万富翁”的梦想才开始悄悄变成现实。不管敢不敢公开、愿不愿承认,对 于证券界人士,这些企业生产的百万富翁的名字和财富实际上都可以测算出来, 比如说,1999 年 12 月 8 日北京一家报纸就言之凿凿地说,随着香港有限公司员 工认股权的分配实施,联想集团将有数百人一跃成为百万富翁。而 1999 年 12 月 15 日北京另一家报纸又算出,东方电子内部职工股 12 月 27 日上市后,将产 生 855 名百万富翁。 当然,到更近的时候,另外一个比 IT 业更新潮的企业群体网络公司以更迅捷 的方式,令人眩目地制造着更年轻、更新潮的百万富翁。新浪网主王志东 1999 年 12 月 2 日在北大演讲时说:“知识和价值将在这里产生最直接的联系……新 浪成功上市后将造就出几十个百万富翁! 不需要大企业的领袖人物催生护翼, ”。 不需要在大公司里一点点积累,这些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通过海外风险投资和海 外上市,在短短十几个月里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了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不像隐藏 在联想、方正等大公司大伞里的白领富翁,网络富翁们的名字清晰可辨:新浪王 志东,网易丁磊,搜狐张朝阳……。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他们害怕社会与舆论打压 他们挣的是外国人的钱。 迄今为止国内舆论对网络和网络富翁们最厉害的指责 是“制造泡沫”,其杀伤力远不及射向东方电子和联想的明枪暗箭。 梦幻公司南德总裁牟其中的梦想,经过一批民营企业的接力,最终在高科技企业 里得以实现。在这条漫长的“百万富翁”生产线上,知识经济与资本市场向中国 人显示出了魔幻般的力量。百万富翁怎样生产出来的 在采写“企业里的百万富翁”这组报道前, 本刊编辑部同仁坐在一起罗列出了所 有我们可能想到的企业百万富翁的“生产方式”,整理归纳,大致有:年薪、佣 金、内部职工股、员工期股计划。 在管理学者陈惠湘看来,这些方式说到底不外乎两类:分配制度和产权制度。他 说,一些企业也许先走的是分配制度的路子,比如年薪百万,但最后还是要靠产 权改革。企业分配制度,从工资、资金、年薪制,一直在变,但都没有改变员工 与资本拥有者的雇佣关系;只有实行产权改革,员工持有本企业股票后,才有可 能批量成为百万富翁。 还是翻检一下企业百万富翁史吧。 “百万年薪聘老总”与重奖科技明星差不多出现在同一年代, 也差不多出于同样 的思路:希冀以轰动效应网罗人才,大有古时千金买马骨的遗风。浙江两家企业 先后“百万年薪聘老总”,当时很是轰动,但时间不长,两名百万年薪老总都离 开了公司总经理的职位。以后陆陆续续也还有一些百万年薪老总,但似乎只有一 人真正拿到年薪并因此声名远扬:华远房地产公司老总任志强,业绩骄人,拿到 了 700 万年薪。 前两年国企经营者“年薪制”在江浙一带曾广泛推广,后来据说效果不太理想。 这种年薪制主要针对国企老总,面很窄,数额一般也不过几万、十几万,鲜有过 百万的。 在保险、房地产、广告业,靠佣金成百万富翁的,也有所闻。 真正令人激动的,是产权方式。联想、方正、东方电子都属此列。只有制度创新, 只有与资本市场接轨,企业才真正可能批量生产百万富翁。 以股市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在中国出现,还不到 10 年时间,但中国企业股份制改 造的时间还要早,股改时一般都有企业内部职工股。股票市场建立后,股改公司 首先上市,内部职工股一般在公司上市后的半年到三年后方可上市流通。由于股 改时内部职工股一般等值分配或发售,历经配送两三年后上市,每股职工股一般 都溢价十几倍甚至上百倍。这样,职工股上市之日,往往就是一大批百万富翁批 量诞生之时。 1999 年 12 月,各种传媒包括网络同时惊呼:1999 年底 2000 年初将是内部职工 股上市的高峰,两个月内将有 120 多亿流通市值的内部职工股解禁上市流通。内 部职工股“大老虎”将要出笼!有人计算过,两个月内这样的上市公司约有 32 家,约占上市公司总数的 4.6%。这里面将产生多少百万富翁?反正仅东方电子 一家就有 855 名。 内部职工股的百万富翁效应最大,但作为股改遗留问题,基本上已划上句号,不 可能再复制。未来在资本市场上成为百万富翁主要生产方式的,将是今年兴起的 企业员工持股制(或高层期股制)。这两种方式最主要的差异,在于内部股在糊 里糊涂成富翁,持股制是明明白白当富翁;内部股是对历史的承认,持股制是对 未来的激励;内部股致富很快但不可再生,持股制致富慢但内力绵长。 只要看看 1999 年冬天报纸杂志上一浪高过一浪的“期股权设计培训班”广告, 就知道这种方式的“广阔前(钱)景”。公司不分大小,不分地域,不分所有制, 不管上市与否,都在打这个主意。 员工期股权尚未大规模实施,具体做法千差万别,但可以预料,那将是中国企业 大面积持续不断产生百万富翁的时代的到来。新富翁能成英雄吗? 王选向中国人预告了新百万富翁的诞生, 但中国社会似乎还没有作好接生这批幸 运儿的心理准备。 20 多年的社会演变已经让绝大多数中国人慢慢接受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 现实,人们对形形色色的百万富翁已见惯不惊。但是,这群新富翁有点不同。 你看,他们是群规规矩矩在企业上班的普通人。有 2.1 亿中国人每天在大大小小 的企业“上班”,尽管工人阶级在政治上是国家的主人,但在经济上企业职工从 未有过过高的奢望。在他们眼中,富翁不是个体户、官僚就是著名影星,这些人 没有单位,不用按时上下班。假如在企业上班有一天也可能变成富翁,那会激起 多少普通人的梦想?接下来,那又会引起多大的不平? 十几年来,百万富翁主要在社会边缘群体中产生,基本是与企业、机关这类中国 社会的主流“单位”无缘。而且,以前那些百万富翁的财富,来得也比较“边 缘”, 多多少少都有点“说不清道不明”。 而现在, 企业开始批量生产百万富翁, 至少在三个方面对社会造成“冲击”: 第一,中国社会的主流单位主流阶层开始向社会主流财富接近; 第二,企业员工通过资本市场直接分享自己创造的利润,企业员工不单是劳动收 入者,而且同时变为资本收益者; 第三,他们是比较透明的富翁。企业做好了,上市了,大家成为富翁了,名字持 股数全登记在持股名单上,就这么简单。 一句话,规规矩矩作企业,干干净净成富翁。 为社会直接创造财富的企业,同时为自己生产富翁,不也顺理成章吗?但是,在 采写本期封面故事时,我们看到、听到、感到了谨慎、担忧、怀疑、愤慨、责骂, 甚至是“幸灾乐祸”,惟独没有财富本来应该带给人们的东西快乐和轻松。 有人说:这不太正常; 有人说:这不太正当; 还有人说:这不大可能。 想想看,当社会至今仍然遮遮掩掩不肯认同“企业家”这个称谓,当企业家的收 入还要参照主宰他们命运的党政官员, 你又怎么能指望大众一下子接受“企业批 量生产百万富翁”的事实呢? 难怪陈惠湘强调“重塑价值体系”。 难怪王选不得不为他先知般的富翁宣言一再“辟谣”。 “现在美国百万富翁有将近 9 万人,而 50 年代初期只有 2.7 万人。这个数字正 以每年 5000 人的速度增长。……通用汽车公司这一家公司的年销售额就达 170 亿美元,几乎等于联邦德国的三分之一。华尔街的宣传联络人员热烈地说到‘人 民的资本主义’, 他们这话实在不无道理纽约证券交易所行情牌上所列的各 种股票是属于大约 2000 万美国人的。当时的社会预言家们把这看作是一件不折 不扣的幸事。” 这是记者威廉?曼彻斯特在《光荣与梦想》一书中对 1963 年美国社会的记述。 我们现在正在记述的是踏上 2000 年门槛的中国社会。“百万富翁”之案例篇 这是一个情节简单的封面故事, 虽然“烟台东方电子里藏有七八百个百万富翁” 的传言让人乍听起来多半会觉得不可思议,第一个反应是“这不可能吧!这个企 业是怎么搞的?” 这也是一个话题重大、意义深远的封面故事,因为这几百个百万富翁不是靠单纯 的产品运营、资产积累来造就的,和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浮现出的形形色色的 富翁们不同,花花绿绿的钞票无法承担去描述和解释这个企业富翁群体的功能, 而这一点,相当多的旁观者未见得明了。 最后,从我们记者最直接的感受来讲,这首先是一个有着巨大遗憾的封面故事。 因为虽然我们将在以下不短的篇幅中来讲述这个“东方”的故事,但作为讲述 者,我们竟没有在烟台东方电子这个企业里现场采访、考察的直接体验在我们 和东方电子初步相约,并且已买好了从北京往返烟台的机票时,却接到了东方电 子婉拒采访的消息。 但我们还是决定把这个故事讲下去,也许它不那么丰满,但我们以为,倘在新世 纪继续忽略“企业里的百万富翁”这个话题,中国的富强就将不可期望。不知不觉成富翁 去年 12 月 10 日晚上, 借着陈惠湘牵头组织的“东方电子智力资本管理模式”推 介会的机缘,我们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对东方电子数位百万、乃至千万富翁作了 第一次近距离的观察和采访。 我们对那晚的场景印象深刻。在香格里拉饭店 911 房间,十来名东方电子的中高 层管理者聚在一起轻松谈笑。他们像一群正处在创业初期的年轻人,气血正旺, 有人进屋嫌热,“哗”地一下就把房间的落地窗推开半边,窗外新鲜、凛冽的空 气顿时让人神清气爽。和我们同去的摄影记者腰间别了个惹眼的诺基亚 9110 手 机,这让他们围在一起饶有兴致地“钻研”了好一会儿。一个小手机让一屋子的 百万、千万富翁这么新奇,好像有点奇怪。但整个采访下来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如 此, 他们对自己无形中拥有的这么巨大的财富并不象旁人想象中那么敏感、 在意, “百万富翁”这个让人心跳的话题给我们带来的兴奋感, 到他们那儿立即被冲淡 了,心跳正常。 烟台只是一个与任何“中心”都不搭边的中等城市。 但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却 在这十来年高速发展,崛起为国家电力软件集成行业的核心企业。它不断扩充的 “博士军团”引起过一些媒体的关注。另外,烟台“东方电子”在股市中的名头 也相当大,自上市以来,一直是高科技板块中的绩优股。去年 11 月,更入选深 圳证券市场成份股指数样本。 外人总惊诧于“一个企业产生七八百个百万富翁”的事实,但理顺了逻辑,惊异 就显得多余。实际上,这是东方电子在资本市场里一路发展、顺理成章的结局。 1994 年,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为独家发起人,采用定向募集的方式 设立了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全公司八百多人中的 774 人成为公 司股东。当年的 1 月 8 日,内部职工股以每股 1.6 元的价格由证券公司发行,十 天卖完 3450 万股,筹集资金五千万元。 1996 年 12 月 17 日至 12 月 25 日,东方电子采用“全额预缴、比例配售、余额 转存”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发行 1030 万股 A 股,发行价为 7.88 元/股,筹集资金 八千万元。 1997 年 1 月 21 日,“东方电子”(代码 0682)股票在深交所上市。内部职工股 的 20%,即 690 万股与 1030 万 A 股同时上市。按照有关规定,余下 80%,即 2760 万股内部职工股将在三年后上市流通。 东方电子有关人士承认,当年在定向募集潮中,很多公司的行为都不很规范,为 了募到足量资金,多多少少存在着法人股个人化、内部职工股社会化的问题。当 时东方内部认购了近一千万股,仅占 3450 万内部职工股的 1/3,其余 2/3 则流 向了烟台和东方电子相关的单位和个人。1997 年上市之后,有远见的职工又买 了一些回来。现在东方电子有两万多户股东,15%的烟台市民都是东方电子的投 资者。 现任东方电子董事、董事会秘书的高峰从一开始就在负责东方电子的股份制改 造,他认为,烟台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实际走在了全国的后面。“烟台是小地方, 当时观念还落后着,一般人对股票情况一无所知,觉得玩股票的人不是好人,企 业发股票是把企业卖了。东方电子在 1993 年列为股份制改造试点企业之后,也 不是很清楚将来会干什么。”但至少东方电子高层很清楚一点:要通过股份制改 革把全体职工捆到一根绳上,倘企业发展了,职工也要受益,而且是受大益。 通过强制摊派让全体员工持股的方案从而出台。 企业一方面要求正式员工必须认 购一定数量股票,一方面向大家承诺,上市流通之前的三年内,年年分红。当时 东方电子共有职工 855 人,除了极少数的即将退休的职工或老病号,实在拿不出 钱来认购股票,774 人认购完了 1000 万股。据东方电子称,认购比例的确定是 和内部测评联合起来搞的, 东方电子董事长兼总经理隋元柏带头认购了八万八千 元人民币(即五万五千股),厂级副职、中层干部、普通员工顺次为五万五、两 万八、两万……直到一万元,都有。“在当时认购还需要动员的情况下,隋老板 认购的数量是种表态,所以他多一些,”高峰笑称,“我是搞股份制改造的,我 很明白持股日后带来的利益,我还想多认购点呢,但不允许。” 三年的时间,中国股市经历了太多的浮沉,但东方电子的总体成长性走在了大多 数股票的前面。截至记者写稿时,东方电子的股价为 18 元左右。人们很轻易地 就可以算出一笔账。774 人买 1000 万股,即平均每人 1 万多股,其中 20%已随公 众股一起上市,余下的 80%,即平均每人 8 千多股经过 1997 年 10 送 4 转增 6, 1998 年 10 送 8 配 3(配股价 10 元/股),1999 年 10 送 10 之后,平均每个职工 拥有 8 万股左右。在 12 月底,内部职工股全部上市流通之时,倘仍以 18 元的股 价计算,七八百名百万富翁在东方电子名正言顺地“修成正果”。 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它远远超出了东方电子职工在五六年前搞定向募集时的期 望。还不说期望,有人在最开始甚至以为这是白白往企业里投钱,让他们或从银 行提、或向亲朋借现款来换一张一时看来派不上用场的认股权证,他们心不甘情 不愿。与资本市场长期绝缘,传统中国企业里的员工很难想像,财富还可以以如 此速度膨胀。他们没有意识到,五年前那场硬性摊派是公司在向他们“摊派财 富”,手中东挪西借来的一、两万元钱“转手”就增值到了一百多万。那时有一 对成家不久的新婚夫妇,咬着牙把他们的“结婚基金”拿去认购股票了,如今, 这个“基金”数目已庞大到足够为他们的下一代提供丰厚的物质生活和受教育 条件。 东方电子因此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创造了几个“第一”。高峰掰着手指一一说来: “当时全国采取强制方式让全体员工持股的企业,除了东方电子,没有第二家, 在我们之前也没有蓝本;我们总股本中的几个比例应该都是最高的,即内部职工 持股比例、董事会实际持股比例、工程技术人员认股比例;我们还是烟台第一家 规范的定向募集公司。” 目前, 东方电子员工近两千名, 而接近一半的人身家百万。 这个群体上至董事长、 下至一般的后勤行政人员,年纪大的已经退休、年轻的不过二十五、六岁。 可以肯定的是, 尽管东方电子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批量生产”出了中国企 业里的百万富翁, 但这里面有相当多的人对自己所拥有的财富的跃变是没有什么 预见的。这使得旁观者不由担心:人性在面对骤然增多的财富时会产生的不平衡 感和非理性冲动会不会体现在这七八百名百万富翁身上? 或者直接说就是,这批在世纪末成批上市的内部职工股会不会被统统释放、从而 给中国已很脆弱的股市施加巨大的压力?而这些新富翁们怀抱着由股权证变现 的钞票,无心去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和价值?“我的感觉就是没有感觉” 与东方电子百万富翁管理层全面接触,记者听到的最多的一句回答就是:“对 ‘百万富翁’没有什么概念和感觉。” “人人都这么想,给我一百万,给我一千万,我肯定不上班了,”高峰说,“但 当你真正有了一百万的时候,你可能就会松懈那么几个晚上。之后,在那个台阶 上,你看到的和你追求的又有了新内容,你还得拼命做下去。你看有几个有大钱 的人是停滞不前的?没有啊,世界上几乎找不到一个。”几年前,高峰就比下面 的普通员工深刻得多地理解了这批“内部职工股”的含义: “当事人很少有和旁 观者一样的感想,旁人老觉这事怎么怎么不得了,其实人就是这样,自己经历的 事反而不会有太多的感觉。何况三年的时间,已经考虑太多,酝酿、期望了这么 久,他早就不把自己当成朝不保夕的人了,他会有很平和的心态,照样正常工 作。”虽然身家千万,但高峰说他并没有觉得自己比同学强多少、有钱多少。 东方电子副总经理刘德春说: “在东方内部, 现在真的对百万富翁的说法挺淡漠, 很少人谈钱,谈得多的还是企业发展怎么样。” 当然,一些从前无法企及的消费现在肯定纳入了“东方”新富们的考虑范围,比 如买车、购房。据说,在规划新厂房时,隋元柏特意指示要新修 400 个停车位。 高峰认为,东方电子内部冒出几百个百万富翁,有它不可复制的偶然因素存在: “当时有的企业没有充分持股,职工不愿买,现在证监会又把内部职工股停 了。”“但最关键的还是看企业做得好不好。有的企业没发展起来,内部职工股 到现在不过就翻了几番。”据高峰介绍,在东方电子之后,烟台又出现了七家企 业先后采取了以和东方相近的方式实行股改,但后来都无果而终,而自 90 年代 以来,东方电子每年销售收入以 70%左右的速度稳步增长。“定向募集之后,内 部确实是形成了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大伙儿觉得被拴在了一根绳上。谁不努力大 家一评, 谁也跑不了。 还有 80%没上市呢, 你不能耽误大伙儿赚钱, 你得好好干。 ” 他说:“人有钱以后的感觉真的很难用语言去描述它。现在对我来讲,多奖励我 十万,少奖励我十万,已没有什么意义,我为什么还拼命做,不是为几万块钱奖 金。没错,大伙儿是在追求财富的积累,但有时已不大在乎具体数目的多少,要 的只是这个追求过程中自我的实现价值。” 一个关于“价值”的课题从“百万富翁”的身后渐渐凸显。 “人都在衡量自身具有的价值以及事实上实现的价值。 ”高峰直接举了他们隋老 板的例子,“隋总今年 58 岁了,你看他和一般国企里 58 岁老总比,就不一样, 老头儿精神饱满。他通过改革实现了自身价值,得到了他应该得到的,心底当然 很欣慰、很平和。他现在是东方的合法股东,占有上千万元的财富。如果一个老 总如果要通过贪污的方式得到这笔财富,他得费多大功夫、花多大心机、心态要 被扭曲成什么样。” 羡慕者很容易把东方电子百万富翁的故事当作一个企业的员工在中国股市发展 历程中幸运的发家史。 但是陈惠湘却把它看成是东方电子重建价值体系的一个自 然结晶,后者从 80 年代开始就在老总隋元柏的一手统筹下运作了。这个耗时漫 长、牵涉到企业产权、分配、管理、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显然非我们这个 封面故事所能尽述,但不可否认的是,正因为东方内部形成了合理、和谐的价值 尊重,在货币资本和知识资本之间掌握了一种平衡,“东方”的百万富翁们才能 从容承载和驾驭这突如其来的财富。 “东方”的后来者面对前人财富所持有的平衡和平静也因之成为必然。部下是百万富翁,而自己不是 如果你是一名领导着一个年营业额近亿元的研究所的总工程师,你的部分下属、 甚至为你开车的司机是百万富翁,而你不是,你在日常工作中会作何感想?你看 他们的眼光、面对他们的心态会怎么样? 东方电子董事、配电自动化所长兼总工刘东就正好处在这样的位置上。他 1997 年博士生毕业进东方电子,没有赶上 1994 年的定向募集。现在他麾下有近十名 百万富翁,包括他身边的两个副所长和天天接送他上下班的司机。而刘东的月薪 是一万四。 “我和新进东方电子的人,包括一些博士、硕士聊过‘百万富翁’这个话题,我 们觉得他们现在拥有的财富应该被尊重、被承认,因为如果没有他们在八十年代 的努力,东方电子不进行股份制改造、上不了市,那我们根本没有到这儿来发展 的机会。新人心中应该有这样一个概念:现在东方电子这个良好的环境是那一批 百万富翁创造的。而且自己企业出现这么多百万富翁,虽没落到自己头上,但大 家还是比较兴奋,感觉这个企业有前途。”学技术出身的刘东说话直白、坦诚。 五年前搞定向募集时东方电子只有八百多个人,现在则接近两千人了。和五年前 比起来, 员工总体面貌更年轻、 学历也更高。 据东方电子党委副书记王勇力介绍, 现在公司内 70%的工程技术人员都不在 1994 年参加定向募集股份的员工之列, 博士赶上的就一个、硕士 10 个左右、本科生几十个,而截至 1999 年,东方电子 已拥有 9 名博士后、29 名博士、347 名硕士、667 名本科生。也就是说,现在的 七八百名百万富翁大多数并不是正在推动“东方”发展的精英。 “静态地考虑这 个事情好像很严峻,但动态地来看,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有常识和理智的人都不 会埋怨‘自己为什么不早生几年’,因为还有更好的机会在等待后来者。”高峰 这样说。他说的“更好的机会”指的就是期权。现在东方电子正在申请成为烟台 的期权主的实干精神给了他很大的触动。“他觉得我们努力干活是在为他谋福 利,只有公司效益好了,他手中的股票才能往上走,不掉下来,所以他非常情愿 为我们服务。我经常加班很晚,有时到 12 点、1 点,让他早点回去,他还一定 要等着我。”刘东这样对记者说。 另外,高峰还认为,“老人”持股还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新老交替的难题。“他从 二级市场上得到的收益远大于他从岗位工作上得到的工资, 他为何非得占着岗位 不走?”在这一点上,东方电子的思路和联想不谋而合。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 在我们和东方电子初步接触过程中, 东方电子有关领导曾热情邀请我们去烟台实 地采访,我们也买好了由北京往返烟台的机票。没想到就在动身的前一天,烟台 东方电子却婉言谢绝了对“企业里的百万富翁”这个话题的采访。原因是,就在 那几天,东方电子内部职工股上市前夕,报章上出现了一些欲深究“3450 万内 部职工股”到底是怎么回事、现在市值 40 亿股票要上市流通怎么办的舆论。 上网一看,我们更加感受到了现在东方电子身上承载的压力。在某财经证券类网 站,一自号为“幸灾乐祸”者从 11 月底开始,天天在留言本上翻贴警告股民东 方电子内部职工股即将上市的贴子,刻意制造人心惶惶、不可终日的恐怖气氛。 本刊的采访在这时显得那么不合时宜。 禅家称禅意“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意指其奥秘、微妙。中国企业在 谈及“制造企业里的百万富翁”话题时,也颇带此意,就我们所知,迄今还没有 哪家企业既“批量生产”出了百万富翁,又面对媒体侃侃而谈、透明开放的。 新希望集团的刘永好、 北大方正的王选, 都曾说过要在自己的企业里产生以十计、 以百计的百万富翁,但后来就再也没有下文,或许是还未能找到“批量生产”的 路径。 前段时间有消息说联想产生了上百名百万富翁,记者遂致电联想。没想到联想反 应激烈迅速,决绝地回绝了采访:“不不不!这个问题一点都不能提!那条消息 是外界传的,现在给我们惹来好多麻烦。中国有那么多亿万富翁,真正现身的有 几个?” 听说广西三金药业内部职工持股比例亦相当高,记者也曾向他们打听情况。其副 总谢元钢在谨慎地请示了董事长之后,答复记者:“这个话题两三年之后再作正 式报道吧!” 当然还有本来开放的东方电子采访到一半又被迫掩上大门。 记者采访东方电子的高峰时, 曾和他谈起企业里百万富翁的出现和中国资本市场 的成熟的关系。当时他说:“不应说如果没有资本市场,东方电子永远不会产生 这么多百万富翁。而应反过来说,为什么中国的资本市场出现得这么晚,为什么 这么多年中断了资本这个概念?很多有机会致富的人一辈子都积累不上多少。 资 本可是企业的发动机啊,没它不行。实行国有股配售和期权试点改革,突破这两 点,中国企业改革就相当快了。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国企业里理应出现一个像东 方电子的百万富翁群体。” 他说得很好。或许等到中国社会里绝大多数人对价值、财富、资本这些概念有一 个客观、 健康的认同的时候, 今天这些率先产生百万富翁的企业所绕的一些圈子、 走的一些弯路、经受的一些担忧惧怕,以及我们报道中留下的种种遗憾,才体现 出它们的价值。“百万富翁”之网络篇 网络富豪浮出水面 网络打造新富豪 1999 年 12 月 2 日晚,为了给业务急剧膨胀的公司延揽人才,毕业 11 年后的王 志东重回北大。面对满怀期待的莘莘学子,这位一惯以谦逊著称的新浪网 CEO 发表了极具煽动性的演讲: “知识与价值将在这里找到最直接的联系……新浪成 功上市后,将造就出几十个百万富翁!” 据了解,目前国内 ICP 的数量正在以每天至少新增一家的速度膨胀,其中计划明 年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有: Sina、 Sohu、 netease、 8848、 Stock、 99 e-tang、 e-long、 focus、chinaren 等 10 余家。专家指出,新浪、搜狐这样的知名公司,无论是 用户数量、技术水平还是品牌知名度均优于去年 7 月上市的中华网,业内人士估 计其在 NASDAQ 上市后,公司市值将达到 10 亿美元以上,而焦点、8848 等后起 公司由于技术水平和业务模式的先进性也会在股市上取得良好的成绩, 预计公司 市值也将达到或接近 10 亿美元。 1999 年 11 月 8 日,新浪宣布完成了新一轮总值超过 6000 万美元的融资,业内 人士立即指出,新浪上市前的第三轮融资已经完成,其上市时间已为期不远。可 以预计,以新浪为龙头,众多的中国 ICP 将为在美国上市而发起冲刺,而以王志 东、张朝阳为首的 ICP 高级管理层们在一夜之间跨入百万、千万、甚至 1 亿美元 级富豪的行列,并不是天方夜谭。 与近 20 年来借价格双轨制、股票热、房地产热等机会发财致富的人们相比,这 批知识精英一登上舞台,就具备了放眼世界、放眼未来的胸怀。他们坚信资本国 际化趋势不可避免、坚信互联网将改变一切,并意识到必须及早行动起来,为未 来划定版图。新生代登场的轨迹 “新一代年轻知识分子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1999 年 11 月 20 日,北京裕兴公司总经理祝维沙说,“每个时代都有她的幸运儿,与前 面的那几拨人相比, 他们的教育水平更高, 眼界更开阔, 而平均年龄却要小得多。 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代表着未来。” 互联网的兴起与扩张无时无刻不伴随着资本的意志与声音, 整个互联网时代的前 奏就是资本迫不及待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市场渗透和重新瓜分, 与以往任何一次 经济革命不同的是,这次瓜分是在整个市场远未形成实际规模之前就提前进行 了,这是一次瓜分未来的行动。而国际资本与中国市场相结合,则为新生代的中 国年轻知识分子创造了登场的历史舞台。“互联网将改变人类历史,这是中国实 现赶超的一次大好机会。 ”这批年轻人的幸运之处就在于找到了现实价值和历史 价值的结合点, 他们处在时代浪潮的最前端, 本身享受到时代所赋予的巨大机遇, 同时又能够在取得世俗成功的过程中追求历史使命的实现。 网络上流行一个笑话: 现今中国年轻人心目中最“酷”的事是什么?做一个个人 网站,然后得到风险资本的青睐,从而能够不断融资,大为炒作,一直炒到举国 皆知,最后到美国一举成功上市!事实上,王志东和张朝阳的成功在极大程度上 刺激了这个群体的历史使命感和想象力,更激发了他们参与历史、改造历史的勇 气。 从 1999 年开始,一大批年轻人起来创业,并且很快就形成声势。Chianren 的陈 一舟、周云帆、杨宁;e-tang 的唐海松、常东升;e-long 的张黎刚;yesee 的 苏米扬;focus 的龚宇……他们大多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完成了考察市场、制定 商业计划、融资、开业的全过程,并且在推出网站两三个月内就在市场上打出了 名声:中国网络市场毕竟刚刚开始建设,用圈内人的笑话说是“挖一个坑就能种 出萝卜!” 如果说王志东、张朝阳分别是这个群体的两个代表,那么我们可以依据他们的教 育背景把这个群体大致分为两类:国产派和留洋派。王志东、苏米扬、龚宇等属 于国产派,而张朝阳、陈一舟、唐海松、张黎刚等则属于留洋派。由于成长背景 不同,这两派人物的思维方式和行动风格有很大差异,总体而言国产派由于更熟 知中国国情而显得更谦虚谨慎,思维和行动都比较实际,像王志东那样,他们大 多可归于老成持重的类型; 而留洋派则由于受到不同教育风格的熏陶而显得思路 更为开阔,言谈话语中不断蹦出外语单词,说明问题经常要画很多图表,他们的 气质属于飞扬激越一类。但是这种分类显然很机械,似乎这两类人之间有天然的 鸿沟,其实他们有更多的相似之处,而且从根本上说他们就是同类人:“年轻、 教育背景好,对新事物敏感,富于创造力,充分了解世界经济发展潮流”,这就 是新浪中国公司总经理汪延为这个群体作出的“画像”。 在进入创业阶段以后,他们的成长轨迹就更为接近,基本上被前文那个笑话所概 括:融资、创业、宣传、再融资……最后上市。当然,我们必须为这些年轻的创 业者澄清一个事实:他们所做的一切绝不仅仅为了上市,如果那样,他们的历史 价值将黯然失色。“上市绝不是目的,仅仅是一种手段”,记者不断从不同的创 业者那里得到这样的回答,“要长久为顾客提供服务,不断进行自我更新,上市 仅仅完成第一步,企业能不能创造出全新的价值,是衡量这个企业存在价值的依 据。” 但是不可否认,创业者的个人资产将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升值。按照美国硅 谷的惯例,一个互联网公司从开创到上市需要经过 3 到 4 轮融资过程,随着新的 资本不断加入,创业者的股份不断被“稀释”,到上市之前,核心创业者的股份 大致还要占公司总股本的 10%左右,用这个比例乘以该公司的市值,就能够大 致得出该创业者的个人资产数。 目前除新浪、搜狐、网易已经基本完成融资程序准备上市外,大部分后起公司已 进入到第二轮融资阶段。尽管这些公司的市值目前不好准确量化,但是每完成一 轮融资,其创业者的个人“资产价值”就膨胀数倍却是不争的事实,按照行话这 个过程被称作“正稀释效应”。从搜狐和新浪的膨胀速度可以看出,新生代的 “致富周期”要比前 20 年国内不同时期的致富群体都要短,整个过程往往不超 过 2 年。 更重要的不同在于,这个群体从一出现就站在一个他们的前辈难以企及的高度, 在充足资本的支撑下按照完全现代化的模式塑造企业, 从而直接跳跃了资本原始 积累阶段的各种罪恶。“没有原罪感,与前人相比,这个群体拥有一种整体的心 理优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年长企业家如此说,“他们没有包袱,因而可以 用全新的眼光看世界,他们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代真正具有国际意义的企业 家。” 业内人士指出,再过 10 年回头来看,这个群体的发迹史就很清楚了:正是由于 国际资本与中国市场巨大潜力的结合,才造就了这一批新生代的知识富翁。“百万富翁”之富翁史 中国百万富翁的财富历程 文/本刊记者 宋铁军 百万才算富 中国人第一次感受“百万富翁”这个词,应该是在 70 年代末。在根据马克?吐 温小说改编的电影《百万英镑》里,人们一饱眼福,看到了那张百万巨钞?00 万 英镑,全英国只有两张,尽管没人确切地知道本世纪初百万英镑到底值多少钱, 但影片中那位餐馆侍者、那位服装店老板手捧百万大钞时目瞪口呆、诚惶诚恐的 神态,分明告诉人们:百万英镑就是数不尽的财富,它的持有者就是地球上的巨 富。 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 百万富翁已成为更多数立志致富的人可以努力达到的第 一目标,太少不过瘾,太多了又不现实。有据为证,深圳某报曾在孩子们中间作 过“你这辈子想赚多少钱”的调查,结果是:14.58%的人想赚亿元以上,16.67% 的人想赚 1000 万以上,而只想成为百万富翁的人最多,达 27.08%。连孩子们的 梦都这样现实。 的确,在我们这个正在追求小康甚至还在力求摆脱贫困的国度,“只成为百万富 翁”已经是个大的不得了的成功了。 拥有 100 万人民币,你绝对可以被称为富人。 因为你可以在北京、上海和广州最高尚的住宅区内买到 100-120 平方米的房屋; 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同时买三辆新款别克轿车或七辆普通桑塔纳或捷达轿车; 如果把孩子送到国外, 这笔钱可以让他在最好的中学和大学中度过无忧无虑的三 四年学生时光。 但如果有人对你讲,100 万人民币不过只等于 50 套杰尼亚牌西装和 80 块雷达拱 形表,那你也许应该告诉他下面的数字: 这是中国普通工人 200 年的工资: 这还是 4000 名中国城镇最贫困人口的月生活费。 大约十年前,随着人们的荷包渐满,也随着物价牌上的数字不断加长变大,“万 元户”已不有再成为富裕者的代名词,取而代之的顺口溜是:“万元不算富,十 万刚起步,百万才算富。”百万富翁成为新的成功标志。 而这个顺口溜念了没有几年,人们就发现,不知从哪里冒出了一堆富人。在大城 市里,百万富翁已作为群体出现,而在高收入阶层里,数出几个能挣到百万的人 已是轻而易举的事了。中国有多少百万富翁 这可能是谁也无法得知的数字,也只能是估计。关于中国百万富翁的数字只有几 个可怜的统计,它们已被各报章不厌其烦地引用了。 据悉,对中国百万富翁的最早统计是在 1993 年,这年 10 月,国家工商局清点出 中国私营企业中的百万富翁为 500 名; 1994 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全国私营企业进行的调查,将这个数字提高了 10 倍; 1995 年,《人民日报》披露说:“我国拥有 100 万以上资产的人已超过 100 万 人”; 但这些数字都并不具权威性,当时《中华工商时报》就认为,中国的百万富翁起 码在 300 万以上。 如果以 1995 年的数据推断,如今中国的百万富翁远远超过 1000 万人。特别是近 年来,除作为百万富翁主体的民营企业家外,一些新富阶层,如金融投资者、外 企中的高薪打工族、娱乐圈和体育界人士、成功的自由职业者、收藏家和炒家的 人数剧增。同时,近几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也使富翁们财富扩张的速度达到 几何级,因此,以数学的方式的推断是不可信的。 尽管说不清中国百万富翁的数字, 但对他们的发展形态, 社会学家们却了如指掌。 学者们把中国百万富翁的成长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开放商品贸易,使个体户成 为中国第一代富翁,积累了上万乃至几十万元,少数人成为百万富翁;开放生产 资料领域,使更多的人从事更大规模的物资流通和企业生产,从而使中国真正产 生了百万富翁群体;开放金融和房地产领域,使更高素质的人涉足,许多百万富 翁的财富达到以亿计。 著名社会学家、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李强教授则从社会分层结构变迁的角度分 析了中国富翁的形成过程。他认为,中国富翁的形成,是一个由社会边缘群体向 社会核心群体过渡的过程。最早的富翁个体户,当时是完完全全的社会边缘群 体,它们基本由待业青年和“两劳”人员组成,是“被社会抛弃的一代”,而他 们绝处逢生,却意外地闯出了一片天地。1992 年后,中国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一大批机关干部、原国企的领导纷纷下海,而这些人原本就是社会的宠儿,是社 会核心群体,他们有文化、有知识、有经验,又有丰富的人际关系,他们的成功 使中国富翁的素质有了根本的提高。中国百万富翁众生相 个体户历史的玩笑 社会最边缘的人成为中国最早的富翁,恐怕历史老人也会对此忍俊不禁。 关于百万富翁, 有一句民谣: “70 年代靠体力, 年代靠财力, 年代靠智力。 80 90 ” 后两句不知是不是贴切,但近 20 年来最早的富翁绝对是靠辛苦打拼出来的。 出现于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的个体户主要是由从农村回城的知青, 以及刑满释放 的两劳人员组成,李强教授 80 年代初在北京祟文区调查发现,当时的个体户中 两劳人员的比例高达 10%,这些被社会抛弃的一代就业无门,被迫自谋生路。谁 也不曾想到, 这些社会边缘人的被动选择竟完成了新中国资产从国家向个人过渡 的第一步。 最早的个体户们主要从事贩运和倒卖,“倒爷”几乎成为个体户的代名词。服装 业和食品业是个体户们最早涉足的领域, 北京的秀水街和武汉的汉正街因此成为 中国第一代富翁的诞生地。 第一代个体户的素质注定了他们给人留下的印象不太好。缺斤短两、坑蒙拐骗, 以及暴富后的斗富比阔成了那个时代个体户最深的烙印。私营业主和下海者 从百万到亿万 私营业主的崛起以及社会核心层人士的纷纷下海, 标志着中国百万富翁真正成为 群体,他们取代个体户们成为社会注意力的焦点。 最早的私企业主多出现于沿海城市,那里是新中国市场经济萌芽的出生地。这些 私企业主们多是当地的干部或能人, 他们成功地实现了资金以非国有形式进入生 产领域。和个体户一样,私企业主也是白手起家,从生产食品、饲料、服装、电 器元件及承包建筑等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创业。 资本私有化在这个阶段产 生了前所未有的激荡力,中国的百万富翁阶层从此批量诞生,而最成功的百万富 翁则不知不觉地坐拥亿万家产。 邓小平南巡讲话后, 中国开始了全方位的改革开放, 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投身商海, 而金融和房地产领域的开放又使财富大门向更多的人敞开,如果说 90 年代中期 以前,中国富翁财富是算术级的飞速增加,那么这以后,他们的财富则是几何级 的翻番。这种翻番让富翁的身价从百万升格到亿万。 1994 年,美国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的全球富豪榜中,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 的名字,尽管人们对其中刊登的数字将信将疑,但中国有了亿万富翁则是公认的 事实。明星升值最快的一群人 中国的文体明星是财富升值最快的一群体, 尽管刘欢那英们还没有塞琳?迪昂一 亿美元的唱片合同, 尽管葛优徐帆们还没有汤姆?克鲁斯 2500 万美元、 黛比?摩 尔 1400 万的片酬,尽管曲圣卿孙继海们还没有贝克汉姆和基恩每周五万英镑的 薪水,但他们的相对收入与这些天皇巨星相比,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今的明星被人羡慕,不只是因为他们魅力四射,还因为他们腰缠万贯。而二十 年前中国明星的待遇似乎比平常人好得不太多。本人 80 年代初上大学时在学生 会帮忙,那时就有明星来校演出。记得一次侯耀文一干人来,演出前他们在后台 坐在马扎上, 就着面包汽水抖着一个个可笑和不可笑的包袱。 我从学兄那儿得知, 他们的一场演出的酬劳是 10 元钱,当时,侯哥的三场演出相当于一个大学生一 月的生活费。 1987 年暴出了成方圆走穴的新闻,人们得知她演出一场可拿走 300 元,这个数 字约等于当时四五个工人的月工资,而 1990 年毛阿敏偷税风波抖出的内幕,更 令百姓对明星的出场费咋舌:头号红星每场 6 万,次点的也得两三万,侯哥这时 一场演出的进项至少要相当于 200 个大学生一月的生活费。 如果说这些钱拿得多少有点不太光明正大的话, 那么市场经济才标志着明星们好 日子的到来:姜文和李保田理直气壮地从《有话好好说》的制片人那里取走了百 万元以上的片酬,贺岁片影帝葛优的身价更不难想象;范志毅在 1995 年一个赛 季挣到 50 万元,创下了体育明星的纪录,但这个纪录在年底就被马晓春打破了, 他因独揽两项世界冠军而收益 120 万元。 体育界近来最大的财富话题当然是中国 男足,挣个几百万跟闹着玩似的,比把球踢进门里容易多了。 但如果和当今最红的小燕子赵薇相比,踢球的人又算不了什么了。报载,新千年 前夜,赵薇的出场费涨到了天价,每场 32 万人民币的价码还请不到,再加上广 告费和唱片分成,真不由得让她产生想做亿万富姐的念头。股民百万富翁最快的生产线 据《经济日报》指数工作室今年 9 月对 1999 年上市公司中期报表的统计显示: 深沪股市中,个人拥有股票市值超过千万元者在 470 人以上,其中超过亿元的也 有 7 人。以此类推,3000 万股民中百万富翁就不计其数了。股市的确是创造百 万富翁最快的新生产线。 股市中的百万人富翁,知名度最大的当然是上海的“杨百万”,尽管这个名叫杨 怀定的人如今只能算是一名普通的炒股致富者, 但他对千万股民的激励作用却是 无人代替的。他的胆识和选择告诉人们:股市简直就是可以买回家放心用的印钞 机!一位老股民回忆的 1990 年的炒股情景,恐怕会令多少后来人恨自已晚生几 年:他说,我在交易所外面遛达,一会儿“电真空”从 100 元变成 400 元,又过 了一阵,就变成 800 元!杨百万们就是这样轻而易举地诞生了。 中国股市的第一批股民主要是由炒汇者和倒爷们组成, 此外还有一些解放前的股 民,以及归国人员。他们成了金融投资者中第一批百万富翁,他们赚到 100 万所 用的时间比后来者要短许多。官倒可耻的百万富翁 在指标、额度、批文都可以买卖的年代,权力当然就等于金钱。而当权力可以允 许拿来赚钱的时候,掌权人敛财的速度恐怕连比尔?盖茨也自叹不如。当年有人 把权力经商比喻为裁判踢球,其实他们更像监守自盗的金库看门人,捞走一百万 还是一千万全凭他们的欲望。 猖獗于 80 年代中后期的官倒,是新中国历史上最无耻的敛财者,他们无需个体 户的辛苦劳作,无需私企业主的殚精竭虑,甚至无需不法奸商的坑蒙拐骗偷税漏 税,他们只需喃喃地念出两个字的咒语,财富的大门就会轰然启开,这两个字当 然是“权力”。 官倒致富的空子是“双轨制”。1984 年,国务院下文,把生产和企业所需物资 分成计划内和计划外两部分,以利于企业拥有更多自主权。在那个商品供不应求 的年代,两者之间的差价很大,拥有计划内指标就等于拥有财富,而能拥有这种 指标的人自然是离权力最近的人,也就是社会学家所称的最核心群体。 在 80 年代中期,批文拥有者的赚钱速度比从地上捡钱还快,当时的资料显示, 建筑材料平价进议价出,1 吨就赚 500 元,拿到 20 吨平价货的批条就能赚一万 元,要成为百万富翁也不过只需倒 2000 吨货的批文。 也许是这样容易赚的钱只被为数不多的人捞走,更多的权力拥有者看不下去了, 一窝蜂地伸出了千万双手进行掠夺。据公开的统计数字,1998 年年底,全国公 司达 47.7 万家,由中央国家机关系统开办的各级各类公司达 2 万家,逾千名党 政官员在其中兼有职务。 官倒掠夺财富的代价是政府社会公信力的丧失,是社会价值的扭曲。80 年代末, 官倒被民众列为腐败之首,并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最重要根源之一。中间阶层比百万富翁更重要 -访著名社会学家李强先生 文/本刊记者 宋铁军 记者: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百万富翁的形成过程有什么特点? 李强:社会的分化往往发生在转型期,而中国富翁的形成更是在剧烈的社会转型 期,它是一个极其复杂和不规范的过程。中国百万富翁成分主要包括:私营企业 主、外企雇员、市场上的各种经纪人、企业或工程承包人、各类明星、涉外旅游 业人员、外贸人员以及与权力资源比较接近的群体等。这些人中,特别是最早的 个体户,在计划经济社会中属于社会边缘群体,但他们在社会转型期中反而成为 富人。 记者: 一个日益庞大的百万富翁群体会不会对中国社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呢? 李强:平均主义会使社会丧失活力,两极分化则会造成社会的动荡,因此,社会 必须建立调节机制。现代社会应具备两种机制,一是市场机制,鼓励人们在竞争 中成功,创造更多的财富;另外还要有再分配机制,让富人把一部分财富返还给 社会,这样才能体现社会公正,毕竟社会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共同富裕。 目前最严重的问题是在富人和穷人之间的一个过渡层太小, 也就是中产阶级力量 太小,这不利于社会的安定。 记者:也就是说,在目前的中国,造就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比产生百万富翁群体 更重要? 李强:一般来说,在任何社会中,中间阶层都是维系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社会力 量。在政治上,中间阶层起到中和社会矛盾的作用,它维护稳定的、占统治地位 的意识形态;在经济上,它是最主要的消费群体。因此,从社会结构上看,庞大 的中间阶层的形成,是防止社会两极分化,保持社会稳定的根本途径。中国传统 的中间阶层普通干部、普通知识分子和国有企业职工的地位已经衰落,必须要 有新的中间阶层加入进来。 记者:依您看,哪些人将能成为中国新一代的百万富翁? 李强:目前,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年轻的高收入群体,他们大多集中于三资企 业、新兴行业,如金融、证券、信息、高新技术等领域。这些行业本身在社会上 处于上升地位,一旦进入其中,也就占领了市场的最高点。据我们的调查,大城 市中,20-30 岁年龄段的人已经成为了最高收入阶层。这代人的崛起实际上是一 种标志,它不仅是产业结构变化的结果,而且是社会结构变化的产物,未来的新 富翁肯定在他们中间产生。 (李强教授现任清华大学社会系主任,一直从事现代中国社会形态的研究,曾主 持过 《我国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分析》 《市场转型与中国中间阶层的代际更替》 、 等多个研究项目。)“百万富翁”之调查 部分上市公司员工“百万富翁”调查 说明 调查意图是了解国内上市公司(A 股)中的员工持股情况,尤其是了解上市公司 中有多少员工和管理人员通过持股途径成为百万富翁。 我们的调查是基于以下两 个推测: 1. 上市公司公布的主要管理人员确实是该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员; 2.公布的主要管理人员的持股数量应高于其他员工的持股数量。 实际调查中出现的特殊情况表明时下正在一些上市公司的内部发生着员工持股 和员工股上市的深刻变革。 这种变革的结果也直接影响了上市公司公布的公开资 料的可靠程度。 导致目前企业员工持股的形态多元化和封闭性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 由于收到的 上市公司反馈有限, 也由于大部分上市公司对员工持股这个问题报着讳莫如深的 态度,我们的调查触及的可能只是这场深刻变革的冰山一角。虽然受能力所限, 我们无法呈现冰山全貌,但我们的直觉告诉我们,我们将无法错过这场变革,所 以我们迫不急待地向您展示了对我们对变局的体察。 资料来源 1. 深市,沪市上市公司提供的公开资料 2. 《中国企业家》独立调查 统计方式 1. 统计上市公司的公开的管理人员持股数量,乘以 1998 年收盘的市值,超过 100 万元人民币的人数。 2. 对公布的管理人员持股数量全部超过 100 万员人民币的公司进行问卷调查。编号 简称 员工持股市值过百万人数 000682 东方电子 855 600739 辽宁成大 300 600727 鲁北化工 10 000061 农产品 9 600704 中大股份 7 600760 山东黑豹 6 000062 深圳华强 6 000659 珠海中富 6 600811 东方集团 5 600177 雅戈尔 5 000056 深国商 4 000527 粤美的A 4 600120 浙江东方 4 000048 康达尔A 3 000031 深宝恒A 3 000021 深科技A 3 000018 深中冠A 3 600839 四川长虹 3 600052 浙江广厦 3 000039 中集集团 3 600788 达尔曼 2 600718 东大阿派 2 000587 光明家具 2 600653 申华实业 2 000001 深发展A 2 600728 远洋渔业 2 600643 爱建股份 1 600788 达尔曼 1000541 佛山照明 1
美国股市 较谷底涨了 60%以上,比中国为生产百万富翁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在中国,股市 的涨幅只有美国的一半,财富更多地是与房地产和整体经济挂钩。 无论原因是什么...陈安之:12个月的百万富翁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为你讲解成功之道陈安之课程产品咨询电话: 陈安之课程产品咨询电话: 李老师 QQ: 12 个月的...1,紧迫感 那些年轻人之所以能早早成为百万富翁, 是因为他们为了成功努力工作, ...5,生产者第一,消费者第二 这句话的意思是,与其在电视上买东西,还不如生产...个成为百万富翁的方法》 《365 个成为百万富翁的方法》 受益匪浅啊 今天,我们要感谢那种打破传统观念的“生产消费者”思维,它使普通人可以享受两个世界的好处--...让最优秀 的系统来帮你完成批量生产,你只需要给这个系统源源不断的添加原料, (挖掘新客户来本论坛注册) ,这 个系统就会把你制造成为百万、千万富翁,同时还有...泡菜能“泡”出了百万富翁?泡菜是川菜中最普通的一...同时,他们生产出来的泡椒凤爪也受到食品批发商的欢迎...大量的促销、广告信息也铺天盖地而来,了解这种 产品...[创业]刘玉栋:70元成就了百万富翁_互联网_IT/计算机...生意从收酒瓶开始 做代理何尝容易,谁也不会把大批...“我们除了 做流通环节,还进入了生产环节,并打造了...创业问答
qyue 百万富翁进厂当...吴小伟功成身退,并带走了企业一位主管生产的副 ...极大改善了库区单一的产业结构, 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打比方,恰恰相反,陈生是“一个人在为制 造一百一千个百万甚至千万富翁而战斗...他认为,在批量生产和规模经营上,NP、ICI 等外资企业有着较大的优 势,但在...为筹集批量生产的资金,他卖掉 了自己的大众牌小汽车,同时劝说沃兹也卖掉了他...1976 年 10 月,百万富翁马尔库拉慕名前来拜访沃兹和他们的车库工场。马尔库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赵重阳 教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