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随缘聊吧好吧

[转载]什么是随缘,什么是攀缘
学生提问:感恩老师谆谆教诲,甘露法雨滋润学生心田,真正让法入心,使心不怖畏,身体虽然很弱小,但能感受内心的强大。学生现在遇有疑惑,请老师慈悲开示。问题一,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张扬个性的时代,也就是“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的时代”,如果没有正知正见和智慧,很难分辨什么是正,什么是邪,也很难获得真正的快乐和解脱,富而不乐,贫而不安。学生是有幸遇到老师讲的法,才得到心灵的宁静,才知道真正的家在哪里。那更多的人是遇不到老师讲的法,遇到才能知道,知道才能明了,明了才能厌离。中间这个桥梁不就需要更多像老师一样有智慧的人出来弘扬,让更多的人有机缘遇到吗?在《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又教给我们要“自隐其德,安住头陀”,又说要“随缘不攀缘”。即使有能力,为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破坏自己的静修,视而不见,那众生不就更可怜了吗?连听闻正法的机会都没有。我佛慈悲、普度众生,佛菩萨有能力观机,可我们是凡夫,并不知道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时机能说,不找麻烦索性不说。那老师又是在随缘度众生,还是在攀缘度众生呢?学生不明,望老师解义。
佟老师答:其实,刚才,我给大家讲的问题当中,我已经把这个随缘还是攀缘已经告诉大家了。随缘和攀缘,这是两个不同的名词。什么是随缘呢?随缘就是随一切缘,而走在修学的道路上。攀缘呢?就是攀一切缘,而没有走在修学的道路上,也就是说,与法不一定相应。随缘度众生呢,是与法相应。
在表相上呢?有的时候表相是随缘的,内心就是随缘的;有的时候表相是攀缘的,内心仍然是随缘的。大家一定要听明白。
表相和内心在形式上不同,可是心里都可能是随缘的。
这个攀缘呢?有的时候表相是随缘的,心却是攀缘的;有的时候表相是攀缘的,心也是攀缘的。所以这一点,大家要细细地体会。
你看在表相上,你看心是随缘,表相上随缘;心是攀缘,表相是攀缘。这个大家很明了,一眼就看得出来。
可是另外一种呢,心是随缘,表相是攀缘。有的人呢,表相是随缘,心是攀缘。这个大家要会鉴别。如果你不会鉴别的话,这个随缘和攀缘你就弄不明白,你会把随缘给当成了攀缘,你会把攀缘给当成了随缘。
这是很重要的。这需要什么呢?需要我们在生活当中细细去观察。比如说,有一次我到一个地方去看一位老同修,我就跟这位老同修说了很多的关于修行方面的法,并且劝导他一定要好好努力修学,能够弘扬佛法。表面上,你看,看到我从小山,从道场,然后到了他那个地方,这一看这个形象,你看,我是上门去了,这是攀缘,并且别人又没有向我求法,我却给他讲了不少,从这个现象来讲也是攀缘。
那大家想想,这个现象上,怎么看怎么是攀缘,那这就是攀缘吗?但是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我把这段法讲给对方了,对方听呢,我也没有高兴的心理。对方不听呢,我也没有失落的心理。在这里呢,我的内心里没有得失之心。内心里没有得失之心,这就是随缘。这就是相上现的是攀缘相,内心里是随缘的心。所以这就是随缘,是大家不好认识到的随缘。
并且在劝导对方的时候,我还说,哎呀,我说,你看你,多聪明啊!如果你学得不好,不能好好精进,我都感觉我内心里都非常难过了。我觉得我们过去生不知道有多少生,有可能都在一起修行,你今生如果不能够好好地专在佛法上修行,我觉得我心里非常难过。
大家想想,如果旁观者一听,这佟老师说他非常难过,大家想想,你看这个难过是不是攀缘了,怎么听都好像这句话攀缘了。可是我说的这个难过是跟对方感情上的沟通,一方面在跟他说法,一方面是在给他讲感情。就像钓鱼一样,这是双钩的,它是这样。
跟他讲感情也好,跟他讲法也好,目的都是为了他上进。我说这个难过,甚至我表现出难过的样子,那就真难过了吗?这得看心。这内心里是什么呢?内心里是不难过的。
但是,说难过了,内心里不难过,那有的旁观者又说了,你这不是骗人吗?在这个时候告诉大家,这不是骗人,这叫善巧方便。那我所说的这个难过,那是什么呢?这是说难过,非难过,是名难过。因对方的情况而说话,而给他说法。所以这里种种迹象、种种现象,都好像是攀缘的相,可是内心里的清净,它却是随缘。这是我们大家不好认识的。
还有一种人呢,表面上表现的,哎呦,我随缘吧,我可不攀缘。比如他做一件事,比如说,今天这个放生这件事非常好,这个工作谁去做呢?他可能心里想着,哎呀,这个我得去做,如果不让我去做,我就生气了,心里就非常难过。这个心里有非常非常地盼着,一定要交给我去做。可是在表面上还得跟大家表现我随缘,让我去做我就做,不让我去做我就不做。但是内心里呢,如果不让自己做,自己就非常难过,生起很大的反感之心。你看,表面上好像是很随缘,可是内心里是一个非常攀缘的心,这也是一个现象。这个现象,这就是表面上现随缘的相,内心里是攀缘的心。大家想想,这是随缘呢,还是攀缘呢?这还是攀缘。
所以这个随缘和攀缘,不能在相上去看的,看完相之后,必须得查知用心,才能知道。当然说,这是特殊情况。一般情况,这个随缘和攀缘,从相上就能看出内心,内心跟相是一样的,内心里随缘,表相是随缘;内心里是攀缘,表相是攀缘,对这样的人来说呢,那就是一样的了,这就极容易看出来。所以,我们在判断一件事情,就是判断随缘和攀缘的时候,我们既要知道常法,又要知道这个特殊情况,我们才不至于把这个问题判断错。这是随缘和攀缘。
佛在经里说,“要自隐其德,安住头陀”,目的是什么呢,目的是让大家“头陀之行”要知道隐蔽。比如说,在惜福方面,在穿衣方面,有的人认为自己穿个百衲衣就行了,穿得破破烂烂就可以了,在生活上没有那么更高的要求,这是他的内心里的一份德行。可是呢,你穿着百衲衣,穿着这个破破烂烂,你偏要到,比如说到一个国家的首都,甚至到这个最繁华的地方,你看你到这里去,那就会导致很多人的讥嫌诽谤,这就不好了。甚至别人因为你,因为你的头陀行而反对佛法,这样就给佛法带来灾难。所以佛很有智慧,告诉我们现代的人要“自隐其德,安住头陀。”这个弘法,护法也好、弘法也好,你弘法并不是说要彰显自己的德行,而是要把正确的佛法传给别人,跟这句话这是不一样的。这个随缘不攀缘,也是这样的,刚才我给大家解释了。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确实是,有的时候我们的修行,事多了呢,障碍自己的修行,这确实。但是大家要知道,在修学十善业的时候,多一事比少一事要好;在我们精进念佛,修戒定慧的时候,比如说打佛七的,百日佛七的,确实是,少一事比多一事要好。所以大家要知道,这句话要用在哪个地方。
如果是过去修禅宗,禅定成就的时代,比如说像法时期,或者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的时代,在那个时代呢,你要想了脱生死,你又没有闻到净土法门,那太难了,确实这个事情越少越好。在这个时代,我们重点是修学净土法门,我们修学到一定程度,虽然说还没有达到了生死的状态,但是我们把净土法门的这个理论弘扬给别人,这还是正确的。
特别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好好修学净土法门的人,如果不去弘扬,那就会有很多人,应该往生的可能失去了这个缘分。我们修学净土法门的人要去弘扬,但是,弘扬的过程,随缘而不攀缘就对了,在这里没有得失之心。
修学其他法门需要明心见性才能了脱生死,而修学净土法门不用达到这个状态。所以说,我们修学净土法门的人等于捡了个便宜,也就是我们的修学功夫达不到像六祖大师那样的高度,就可以弘法。修学其他法门,那就很难。
所以在这里,不管是修学功夫到与不到,在弘法的过程当中,弘扬净土法门的过程当中,这个功夫没有到的,在弘扬过程当中,实际上度化的是自己。如果这个功夫到家了,在弘扬过程当中呢,更应该去帮助这个世上的众生。你的功夫,比如说比较有把握往生了,你更应该去帮助周围的众生。你得到了这么好的法门,这么好的法,你如果不去帮助周围的众生,那岂不是这个慈悲心欠缺了点儿。
当然说,有的人没有这个能力,那可以怎么做呢?用自己的真实修行去帮助众生,用自己真实的往生去帮助众生。比如说,海贤老和尚,这就是用自己的真实修行、用自己的自在往生去弘法利生、去帮助众生。像有些法师,这是用自己的讲经说法去帮助众生,这是不一样的,在形式上是不一样的。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搜狐视频娱乐播报
娱乐大视野
影展·影评
剧评·策划
视听·演出
what's hot
剧评·策划
影视 音乐 经纪公司:010-
sohuentpr@vip.sohu.com
稿件 图片 媒体合作:010-
newspaper@vip.sohu.com
新闻热线:010-YY帐号登录
登录前请仔细阅读
直播间地址
1、首页点击搜索,打开“扫一扫”
2、对准下方二维码扫描
手机YY7.1版本以上才有扫一扫功能哦~
360度拖动屏幕
滚动鼠标放大缩小
当前线路已中断,请切换到另一条线路继续观看~
透明度无低中高
正在初始化
正在初始化
点击礼物图标即可送礼,快来试试吧~&&&
贵族LV3专属
贵族LV3专属
LV3贵族用户可以发送表情,快去升级吧。
LV3-LV4贵最多同时发 1 个表情
LV5-LV10贵最多同时发 2 个表情
LV11 以上贵最多同时发 3 个表情
发弹幕, 可独得主播恩宠哦~1/30
有画面没声音
有声音没有画面
礼物无法显示
弹幕无法显示
请补充描述您遇到的问题,方便我们快速定位:
请留下您的YY号或QQ号,方便我们更好地聆听您的建议:
提交成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切随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