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看完请三思而后行下 字体

帐号:密码:下次自动登录{url:/nForum/slist.json?uid=guest&root=list-section}{url:/nForum/nlist.json?uid=guest&root=list-section}
贴数:1&分页:青润发信人: qingrun (青润), 信区: FamilyLife
标&&题: [原创]看了关于全职女性的文字,我想到了一些事情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Jan 25 16:05:35 2016), 站内 && 首先,以下陈述全部来自我家里的真实经历,陈述完,在做分析:
我爷爷,抗美援朝回来就在铁路上,结婚,生养子女,铁路指向哪里就干到哪里,一辈子任劳任怨。
我奶奶,农村妇女,一只跟着我爷爷,走到哪里就把家带到哪里。
我很小的时候,他还在世,偶尔拿出当年的军功章对我说,退休了,拿出这些就能拿100%的工资收入,否则只有60%(具体数值忘记了)。
爷爷在铁路上没做过特别大的贡献,只有两件事情大概可以说一下,至少说明一下他的努力:
到现在通往林县的唯一的一条铁路,是我爷爷在文革时候自己组织人过去修的。林县,就是红旗渠的所在地,为何去修这里就不说了,我曾经在我的blog里面写过一篇纪念此事的文字,还有林县的人过来表示过感谢。
他带过无数徒弟,有一个后来官至郑州铁路局副局长/总工程师,段长就有很多了。
情况到这里介绍完毕。 && 当时是60岁退休,结果1986年59岁的他突发脑溢血,加上医院医术水平有限,始终不敢开刀,最后脑干被压制直到死亡(这里不是攻击医生,铁路沿线的医院水平很差,我小姑后来还出现手术后把手术钳留在腹中造成单肾衰竭的事情,只是因为医疗水平和医生水平的问题)。 && 我奶奶就没有了收入来源。
如果不是有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还算孝顺,估计就只能流落街头了。
直到1992年邓小平先生宣布要对这样的鳏寡老人进行补助,于是才开始有了一个月100块钱的补贴,好像最近几年涨到了300.铁路局考虑到我爷爷的贡献,在我爷爷去世后,在我老家又给分了一套40平米的房子。 && 可是,这真的是我奶奶该有的待遇么? && 80年代初的各种歌词都在说,军功章每人一半,可是,在职的人一旦去世,另一方连一分钱退休金都不可能拿到,更别提一半的退休金了。
所以,国内的制度真的是没有全职妇女的地位,虽然历史上妇女大都是全职在家,可实际上其社会生活和地位根本就是负数,一旦先生去世,将一无所有。
这种悲剧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
我不想为我奶奶喊冤,因为她现在也不缺什么,即使生病,几个孩子也都能支付得起,虽然最近也开始有些争议了,但至少比绝大多数类似的鳏寡老人要好得多。
制度上的缺陷不是一点半点,很多地方都有欠缺和不足,需要很多代人的血肉去填平的。
对于不从政的人来说,可能我们几乎没有什么办法去改变太多,至少我真的没时间去争取这些东西做这些事情,因为我有很多事情要做,真得很多。
楼上已故,小事烧纸,大事烧香,无事念经,有事上吊!
你们都是炮灰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219.140.248.6]
文章数:1&分页: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见有人向墙走过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墙要倒了,远着点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然后大模大样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见有人向墙走过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墙要倒了,远着点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然后大模大样地顺着墙根走过去了——那堵墙没有倒。老太太很生气:“怎么不听我的话呢?!”又有人走来,老太太又予以劝告。三天过去了,许多人从墙边走过去,并没有遇上危险。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不由自主便走到墙根下仔细观看,然而就在此时,墙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尘砖石中,气绝身亡。这则故事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加以解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见有人向墙走过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墙要倒了,远着点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然后大模大样地顺着墙根走过去了——那堵墙没有倒。老太太很生气:“怎么不听我的话呢?!”又有人走来,老太太又予以劝告。三天过去了,许多人从墙边走过去,并没有遇上危险。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不由自主便走到墙根下仔细观看,然而就在此时,墙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尘砖石中,气绝身亡。这则故事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加以解析。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提醒别人往往很容易、很清醒,但时刻清醒地提醒自己却很难。老人通过细心观察,觉得那堵墙马上就会倒塌,这是基于理性的清醒认识。她多次坚持善意地提醒他人,并为别人不听劝告而生气,但最后,在虚假的安全面前,她忘掉了最初的理性,用生命为自己的疏忽与糊涂买了单。可见,许多危险来源于我们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略湖北省通城一中2012届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奥赛班)答案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提醒别人往往很容易、很清醒,但时刻清醒地提醒自己却很难。老人通过细心观察,觉得那堵墙马上就会倒塌,这是基于理性的清醒认识。她多次坚持善意地提醒他人,并为别人不听劝告而生气,但最后,在虚假的安全面前,她忘掉了最初的理性,用生命为自己的疏忽与糊涂买了单。可见,许多危险来源于我们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相关试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情侣请将此日志看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