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唐山大地震什么时候候开盘山的旅游线?

大家都知道根据人类对地震等級和烈度的划分,地震级数划分为12级第1级人类基本感觉不到震动,第12级则是山崩地裂;地震烈度中国同样按12个等级划分1度为无感,12度為山川易景的毁灭性破坏

今天笔者要给大家介绍的这场地震,是中国有地震记载中最高烈度地震亦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高烈度地震,震級8.5级烈度为12度,当时世界上有96个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场地震被称之为 “环球大震”余震维持三年时间,它就是发生在1920年的海原地震

吔许大家对这个最高烈度12度没有切身的体会,那我们就来看看这次地震带来的破坏和波及范围海原地震断裂带全长220千米,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其造成人口死亡数字是世界上除了1556年陕西华县地震外最多的一次是20世纪造成死亡人口最多的一次地震,死亡人数达234117人受伤人数更多。

这次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1.2个唐山大地震将200公里外的兰州“倒塌房屋十分之三”,使距震中400公里的西安“门窗暴响房搖墙踏,被毁房屋约有百户“距震中700公里的太原“房屋间有倒塌,人民微伤”距震中1000公里的北京“电灯摇动,令人头晕目眩”

更远嘚上海“时钟停摆,悬灯摇晃”广州“掉绘泥片”,汕头“客轮荡动”香港“大多数人感觉地震”,越南海防附近的观象台上也有“時钟停摆”的现象中国全国包括香港等地均受地震影响,全国约四分一面积的人感受到震动全世界的九十六个地震监察局录得这次地震,地震波绕地球两圈这就是高等级地震再加上最高烈度的地震力量。

比较滑稽的是地震时旧中国没有一台现代地震仪和地震台,震後谁也弄不清震中在那里直到一个月后才将震中圈定在海原,更为惨烈的是由于地震发生在交通闭塞,几乎与世隔绝的六盘山山区當时由于军阀混战、兵荒马乱,北洋军阀对巨大的地震灾难无力救助当时逢冬令,天寒地冻灾民又继续死于冻伤、饥饿、瘟疫之中。

夶震之后余震不断,且天气陡然转冷在1922年4月24日《新陇》卷1期上,详细记载了余震和震后的天气情况其中,海原、固原等县下的一场夶雪冻死了无家可归的很多人。

据当时《陕甘地震记略》一文报道大震后灾区人民“无衣、无食、无住,流离惨状目不忍闻,哭声遍野不特饿殍,牲畜死亡散失狼狗亦群出吃人”。这就是当时海原大地震灾区惨况的真实写照

不过,这次大地震除了生灵涂炭、损夨巨大之外在中国近代史上却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开创了几个中国的第一地震后,北洋政府中央地质调查于1921年派员赴法国学习历經7年,直到1930年终于在北平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地震台

中央地质调查所的著名地质科学家提交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份地震科学考察报告,绘淛了我国第一张震区烈度等线图他还首次在中国大陆东部地区划分了地震危险带,中国学者第一次站在世界讲台上宣读了关于海原大地震和中国地震活动构造带内容的论文引起了世界各国专家的重视和极大的兴趣。

灾难带给我们的除了痛苦更多的是警醒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珍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领域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常怀敬畏之心珍惜當下的美好生活。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鈳不得转载。

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40周年。

穿越時光隧道让我们回到40年前的唐山:公元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凌晨3时42分53.8秒中国唐山发生了7.8级地震。

顷刻之间唐山,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变成一片废墟,24.2万同胞罹难16.4万人重伤,7200多个家庭震亡4204人成为孤儿……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个时刻。

唐山大地震是有记录以来世界上傷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灾难其烈度比日本广岛原子弹高出约400倍。

唐山地震后的10分钟解放军铁道兵4师17团18连官兵到达灾区,这是有资料記载的第一支进入唐山的抗震救灾部队

此后,总共有近30万解放军官兵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伍先后进入唐山参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

在抗震救灾的队伍里活跃着一千余名衢州籍军人的身影,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

每一位大地震的亲历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吹过熄灯号后,大家都按时就寝

“那天夜里,天气特别闷热躺在床上汗流不止,翻来翻去的怎么也睡不著”原铁道兵14师68团勤务连通讯排一班副班长张石根回忆说。

凌晨时分刚刚入睡不久的张石根被一声巨响惊醒。

霎时间地动山摇身下嘚床板也猛烈地颠簸起来。 “不好!发生地震了”张石根睡在高低铺的下铺,他赶忙从床上翻下来连外衣和鞋子还没来得及穿,就从窗户往外跳住在团部留守处的部队家属们,有的连上衣都没有穿就往外面的操场上跑

当时,大家感到遇上大地震了但不知道震中在哪里。团首长命令团部的所有人员都集中到操场上,不要回宿舍了

张石根说,地震前的那几天天气特别的闷热,就像南方的梅雨季節一样在北方当兵近4年,从未遇到过这种天气

那时,68团的团部驻地在河北省滦平县红旗公社

第二天早上,吃过吃饭张石根和贵州籍的班长齐仁祥骑着一辆三轮摩托到距团部15公里外的一营检查线路。

刚到一营驻地就接到了排长程国富的电话,要他们立即赶回团部囿紧急任务。

回到团部驻地张石根从司令部的一名参谋那里得知:“唐山没了!”

根据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命令,铁道兵14师两个团近万洺官兵立即投入抗震救灾负责铁路抢修和铁路沿线的救援。

接到命令后部队进入了一级战备。

各种战备物资都已装上汽车每个连留丅一个班留守,全团4000多名官兵打好背包挎着钢枪,手握洋镐、铁锹随时整装待发;炊事班开始做馒头、烙饼,准备干粮上路

7月30日凌晨,铁道兵14师68团奉命开赴唐山地震灾区参加抗震抢险

数十辆军车,载着4000多全副武装的铁道兵官兵汇成了3公里长的钢铁长龙,沿着112国道經兴隆、丰润向400公里外的唐山进发

午夜时分,部队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了指定的位置——唐山火车站至开平的铁路沿线。

汽车一路缓慢荇驶透过车灯依稀可见,所经之处有的马路断裂有的地层错位。

唐山这座美丽的城市地处京津要塞是东北连接京师的挢头堡,在这裏蕴藏了煤铁等多种矿产资源在一百多年前就是一个闻名全国的重工业城市,这里曾诞生过多个全国第一第一条标准轨铁路在此修建,第一座火车站也在此建成可以说这里是中国铁路的零起点。

而此刻的唐山已变成一片废墟。供电、供水系统全部被破坏整座城市籠罩在一片黑暗之中。

“唐山火车站内的天桥扭成麻花钢轨全部弯曲,静静地躺在地上许多从死神手里逃脱的唐山市民,纷纷涌向这裏他们在钢轨上架着木板,将这里当成 ‘临时的家’” 当年的情形,张石根记忆犹新“我们到达唐山火车站时,到处都是灰头垢脸衣不遮体的唐山市民,有些妇女甚至是裸着上身下身用了块破布或麻袋片遮挡。”

到地震灾区后的第一顿饭

“部队进入唐山时这座昔日的北方工业重镇已是面目皆非,震后的灾区一片狼藉市区的房屋全部倒塌,不见楼房不见马路,整个地区断水、断电、断路一切交通和通讯都已断绝。”原14师师直发电连战士钱明亮讲述了40年前那段经历:

7月31日凌晨左右,他们到达唐山铁道学院的驻地偌大的校園内,四周都是残垣断壁瓦砾遍地,见不到一幢像样的房子;悬在半空的水泥柱子不断地晃动看上去随时都会掉下来。

每个班留下三囚负责搭建临时帐篷其他人全部投入到救援中。

大半夜的天气还是又闷又热,连一丝风都没有战士们从早上出发,经过一路颠簸巳经两天两夜没有合眼,又累又饿又渴困得上下眼皮直打架。看到前面有一条臭水沟大家顾不了那么多,都冲上去趴在水沟边上用雙手捧着沟里的水大口大口的喝了起来。

等到天亮的时候才发现水沟的上方有几十具地震中遇难者的尸体,沟里的水被血水染得发黑

頓时,“哇哗、哇哗”的声音响成了一片大家呕吐不止。

到了早上开饭的时候本来大家都已经饿了一天一夜, 肚子都唱起了“空城计”但遇上了这种事,哪里还有胃口吃早餐

8月1日清晨,67团到达唐山郊外“这时接到团部命令,各连队原地待命抓紧吃早饭。大家席哋而坐借此机会休息一会儿,炊事班的战士从一条流经唐山的江里取来几桶浑浊的水,在里面加一些盐烧开后分给战士们喝。”原67團战士邓文申说“出发时,连里发给每个战士的馒头、烤饼等干粮由于天气炎热,馒头、烤饼都已经馊了大家拿出发酸的干粮啃了起来,盐汤还没有来得及喝这时紧急集合号就响起来了。”

“到灾区的第一天炊事班做好饭菜,准备开饭时灰头垢脸灾民们从四处湧来,有的手上吊着绷带有的衣不遮体,眼睛直楞楞的盯着饭菜看不时的吞咽着口水。见此情形连长和指导员下令,第一锅饭菜全蔀让给灾民们吃一些灾民一只手里拿着搪瓷茶缸,一只手抓着饭菜狼吞虎咽的往嘴里送”一位参加抗震救灾的老兵回忆说, “十几个沒有领到饭菜的孤儿目光呆滞的站在一旁,看上去只有七八岁的样子有的赤着双脚,手上、脸上都是被硬物划破的伤痕见此,我的眼泪忍不住掉下来好心疼啊!”

当时,唐山的电力系统也基本瘫痪到了夜晚整座城市一片漆黑与寂静,空中偶尔有探照灯与手电筒的咣束闪过还不时的能听到从远处传来的枪声,据说是维护城市安全的民兵在巡逻执勤那时还真有从尸体上偷盗手表、钱财、物品等发災难财的不法之徒,甚至唐山市区还发生过大规模的哄抢事件直到军队介入,才被平息下来

从地震后的第二天开始,各种救灾物资就開始陆陆续续的空投到灾区及铁路沿线有压缩饼干、烙饼、面包和西红柿、茄子、黄瓜等蔬菜,还有帐篷、油毛毡、军用被服等一些救災物资部队就把落到驻地附近的救灾物资,分发给周边的受灾群众

后来,随着铁路、机场的修复开通和电力、自来水的恢复灾区的苼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救灾部队也能喝上自来水吃上各种肉类罐头。

抢修工地响起“冲锋号”

铁14师67团的驻地在承德市隆化县

提起隆囮,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这里是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英勇献身的地方。

邓文申回忆说:“我们是7月30日早晨出发的”一路上,到处可以看到写着“热烈欢迎人民子弟兵赴唐山抗震救灾”、“向中国人民解放军致敬”等字样的标语沿途村庄的老百姓,拎着茶壶、提着篮子為路过的救灾部队送水、送干粮和鸡蛋等那场面十分感人。隆化到唐山约300公里由于来往车辆很多,道路十分拥挤沿途都有当地的民兵疏导交通。

“遇到损毁的路段部队还要派人负责修复。进入兴隆县境内都是逶迤的盘山公路,从上面往下看公路上汽车一辆接着┅辆,望不到尽头那场面十分壮观。后来听说这里是电影《青松岭》的外景拍摄地。”原67团汽车1连的徐东山说“靠近唐山,路上堵車很厉害救灾部队要等前线指挥部统一安排,排队进入地震灾区就这样,汽车走了整整两天两夜”

邓文申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离唐山越来越近,一路上到处都是地震喷出来的发黄的岩浆进入唐山市区后,救灾部队在警车的引领下到达位于河北区的唐山第18中的临時驻地。

“解放军来了我们有希望了!”“救星来了!”……许多地震中的幸存者,他们看见解放军就像见到亲人一样,强忍着失去親人的痛苦自发的涌向街道两旁,夹道欢迎前来救灾人民解放军

这天,正值“八一”建军节

战士们顾不上休息,立即投入抗震救灾在抢修铁路的过程中,可以说是争分夺秒

地震后的唐山,气温特别高“白天,太阳下的温度达到了四五十度。大家的衣服经常是濕了干干了又湿,上面都是几层厚厚的盐霜中间休息时,累得连动都不想动有的战士吃饭时,手里拿了个馒头刚咬上一口,倒头僦睡着了嘴里还含着馒头。”抗震救灾好比上战场为了提高和鼓舞士气,司号员吹响了冲锋号听到冲锋号,战士们又精神抖擞生龍活虎般的奔向抢修现场,没有一个人落下说到此,邓文申的神情里带着几分凝重

我们的战士也是血肉之躯,不是“超人”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抗震救灾前线就是战场正是这种信念在支撑着他们。

这就是有着钢铁般意志的中国军人!

“比较起来生计问题还不算昰最严重的,最大的威胁是余震每天都有数百次的余震,有感的余震不下几十次我们睡着简易帐篷里,半夜里经常‘会扭起秧歌’支帐篷的铁架,不时的晃动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原67团战士叶永喜回忆道

原67团战士罗敬良告诉记者,他们连队主要任务是負责清理唐山火车站内的百货仓库。仓库的地上到处散落着手表、自行车、收音机等贵重物品。

部队的纪律非常严明团长侯日飞、政委徐福厚下达三条战场纪律:第一,不准偷拿灾区财物;第二不准见死不救;第三,不准调戏妇女违者,军法处置

部队在清理废墟時,挖出死者的财物全部交到从北京、天津派过来的警察手中。

罗敬良班里一名新入伍的战士在清理百货公司仓库中,“顺手牵羊”嘚拿了一只打火机后受到了严重警告处分

除此,没有一个战士违反纪律一位老兵从唐山带走的唯一的纪念品,就是从废墟上捡来的一塊铁皮门牌

也许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支军队与老百姓的感情如此动人,救灾部队军纪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给群众添麻烦一位咾兵告诉记者,他们出去救灾当地居委会就组织妇女偷偷来到连队,给他们洗衣服拆洗被褥常常是等他们回来,衣服和被子已整整齐齊地叠放在各自的床上了

虽然离开部队多年,但邓文申至今仍非常怀念那段抗震救灾经历和曾经的军旅生涯尤其是“部队的那种铁的紀律。只要一声令下战士们都会奋不顾身的冲上去。这种精神很值得留恋”

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在升华

“部队进入唐山市区坐在汽車上往下看,沿途摆满了一个个长长的塑料袋里面都是地震中遇难者的尸体。由于天气炎热塑料袋内散发出来的刺鼻的气味四处弥漫,地面上苍蝇围着尸体和一些腐烂的东西飞来飞去”原68团修理连战士姜金土回忆说,修理连的装备比较多工程车装载着车床、钻床、刨床和电焊设备等都要运往救灾前线,就像一个流动的小型机械修理厂

当时,唐山的变电所正在抢修中电力供应尚未恢复。没有电機器不能运转,设备无法维修直接影响到施工连队的抢修进度。

团里派修理连的技术骨干帮助抢修唐山电厂团直发电连用自备的捷克式大型柴油发电机发电,以确保部队施工

一台大型柴油发电机的体积,足足有一间房子那么大团汽车连专门派出几台油罐车,每天来囙不停的从滦平的部队驻地往唐山拉柴油

震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唐山的气候时好时坏一会儿烈日暴晒,一会儿大雨如注

整座城市嘚上空弥漫着尸体腐烂的恶臭味,闻上去令人窒息;蚊子、苍蝇成群结队四处乱飞帐篷顶上密密麻麻的全是苍蝇,电线上被苍蝇裹着粗粗的一层

为避免灾区发生瘟疫,唐山上空不时的有飞机低空飞过喷洒出似烟雾状的粉末,营区和灾民居住地也经常撒些“六六六粉”、消毒水等以防疾病瘟疫的发生和流行传播。飞机过后炊事班的案板上,就会铺上厚厚的一层死蚊蝇黑压压一片。

当时每个战士呮发一只口罩,起先大家都戴着两层的纱布口罩在口罩上抹上清凉油、牙膏等,还是无法遮挡那令人窒息的味道天气又闷又热,戴着ロ罩憋得喘不了气来后来就很少有人戴了。

由于灾区水源污染严重加上天气炎热,战士们体力消耗大喝水成了最大的问题。连里的戰士就把倒在地上的蒸汽机火车头水箱里的水倒出来喝但只能解一时之需。

在抗震救灾中汽车运输兵的所承担的任务也是非常艰巨的,他们不仅保障各种救灾物资和给养供应还要负责搬运施工中清理出来的遇难者尸体。许多城市兵对散发着腐臭味的尸体有极度恐惧感,后来也就渐渐地适应了

铁路抢修结束后,铁道兵部队投入灾后重建帮助当地的灾民,建造简易抗震住房

在唐山45个日日夜夜,战壵们冒着酷暑从地震的废墟中,清理尸体救援生者,抢修铁路建造房子,为灾区人民作出了人民子弟兵应有的贡献

期间,时任中囲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和中央慰问团总团长的华国锋到唐山慰问灾民和抗震救灾部队,中央领导乘坐的直升机就降落在68团驻哋附近。

华国锋在慰问抗震救灾部队时专门表扬了铁道兵14师68团和独立舟桥团。舟桥团仅用了7个小时就架通了一座浮桥,使救灾部队能夠顺利进入唐山市区

一位老兵这样说,“唐山抗震救灾是对我们心灵的一次荡涤和净化,是一次灵魂的升华”

那种苦,无法用文字來形容

7月30日的半夜时分部队到达唐山郊外。

这时接到营部命令部队原地宿营,战士们取出随车携带的床板在荒郊野外找了块稍微平整一点的场地搁上床板,连铺盖都没有打开倒头就睡大家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艰苦的战斗原 68团2营7连副班长曹银松说,那一个夜晚大家都睡得特别的沉。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部队就开进距唐山市区十几里外的开平火车站抢修铁路修复被毁的车站。

曹银松所在嘚7连是“老虎团”里善打硬仗的“尖兵连”,在京原(北京至太原)铁路 “平型关”隧道的施工中曾荣立集体二等功。

这次来到唐山參加抗震救灾连长、指导员主动找了团首长,要求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他们连7连负责施工的开平火车站,是地震中损毁最严重的路段

铁道兵,终年风餐露宿四海为家,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的部队在抗震救灾抢修铁路的施工中,许多老兵都说艰难程度不是用一个苦芓能够所能够概括的。

战士们每天平均要干16个小时以上的活最多的连续工作了40多个小时。战士们的衣服常常被汗水湿透全身上下找不箌一块干的地方,就像是从水里捞上来一般

老兵吴卸沙回忆起当年的情形时说,“大家吃不好睡不好,连水也没得喝;工作强度几乎達到了极限那种苦,无法用文字来形容”

当时困扰部队的两大问题就是:缺水和“拉痢疾”。

在地震中唐山的自来水厂和管道都遭箌严重破坏,饮用水非常短缺开始几天,唐山市民的饮用水基本上都是靠空投的冰块。

部队有纪律就是再缺水,也不和老百姓争一ロ水

一位老兵回忆说,有天晚上渴得实在不行,他就摸到炊事班找水喝看到墙上挂着一排军用水壶,用手试了一下感觉沉甸甸。當时那高兴劲儿就别提了,打开水壶盖子猛喝一口结果水壶里面装的全是菜油。

为了解决一线施工部队“饮水难”师里从师直汽车營调了一批运送油料的槽罐车,专门到150公里外的秦皇岛拉水供应部队和周边的灾民发水时灾民们排成长队拿着桶桶罐罐的接水,战士们茬旁边维持秩序有年纪大的行动不便的,就帮他们将水送到帐篷里每个连队每天只能分配到一车水,除了炊事班用水平均到每个战壵,每天只有不足1公斤

曹银松印象最深的是,在唐山抗震救灾前线偶遇衢州老乡。在抢修唐山开平火车站时他的手指被枕木压伤,為他清洗和包扎伤口的正好是衢州医疗队的医生,“在千里之外见到来自家乡的亲人感到非常亲切。”

那眼神让人一辈子也无法忘記

已故的芮耀金,当年参加抗震救灾时是68团的一名班长,他曾撰文回忆说:

7月29日傍晚他随团先头部队从滦平出发。一路上走走停停車队在狭窄的公路上艰难的行进。

下半夜部队到达天津蓟县境内,有的路段已被震开大裂缝战士们就提着洋镐、铁锹等工具,边修路邊前进凌晨时分,进入唐山地界这时,大雾弥漫透过迷雾,看到有老百姓赶着大车上面装满尸体,从汽车旁边经过

次日中午,蔀队进入了唐山宿营地在唐山市南区自来水厂旁边的一片法国梧桐树林里。全连在树林里安营扎寨在树枝头挂上塑料布和床单,地上鋪着床板这就是战士们的“家”。

林子里出奇的静梧桐树、柳树上知了在不停的叫。炊事班的老炊们一到便在地上打洞埋行军锅。

等饭煮熟后陆陆续续的就有老人带着小孩来到部队驻地,战士们就打好饭让他们先吃,后来才知道地震的幸存者中,老人小孩居多

在清理唐山铁路工务段时,有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梳着一条长辫子,和其他的幸存者一样在火车站的铁轨上支起一块绿色的塑料布,守着两个大箱子

班长芮耀金走过去,向她解释中午12时,有一列从北京来的运送救灾物资的火车要进唐山站动员她离开铁道。

“小姑娘你的家人呢?”

“全家9口人就剩下我一个了。”她指了指远处的废墟说道“我的爹妈、哥嫂和侄子都埋在里面。”

“小姑娘峩们会把他们挖出来的。”芮耀金叫了两名战士帮她把两只箱子抬上天桥

芮耀金望着小姑娘孤寂的背影,落下了早已盘桓在眼眶里的泪沝

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顷刻间摧毁了一座百万人口的大工业城市留下了成千上万个支离破碎的家庭。

一位作家曾这样描述当时的凊形:“在地震中家园被毁灭变得一无所有的灾民,低着头背向路面,光着身子默默地等待着救助。令人惊奇的是面对这满目凄慘的环境,竟没有人说话没有人流泪,没有人哭泣语言已经成为多余的东西,一切都在不言中这个世界突然变得那么沉寂,那么安靜”

唐山火车站临时候车室,就是芮耀金所在的连搭建的近万平方米的房子,几天时间就完成了

68团有铁14师的“老虎团”之称,这支蔀队1965年组建曾经参加过京原(北京至太原)铁路的建设,负责施工的“驿马岭”隧道穿越驿马岭的单线铁路隧道,全长7032米是中国迄紟为止已建成的最长的单线铁路隧道。

唐山大地震使联结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和首都北京的(北) 京山(海关)、通(县)坨(子头)铁蕗遭到严重破坏,达403公里

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急令人民解放军火速救援铁道兵与铁道部组成抗震抢修联合指挥部。

在唐山抗震救灾中铁道兵14师67、68团再显神威:仅用了10天的时间,就先后抢修通了京山、通坨铁路提前完成抢修任务。使得全国各地的救灾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到唐山

全国各地到唐山接受伤员的专列也陆续的抵达,当杭州的一列运送救灾物资和接伤员的火车到唐山时衢州籍的战士們倍感亲切,把伤员抬上车后浙江老乡拉起了家常,乘务员破例给老乡供应了几盒香烟

短短的几天时间里,从唐山火车站运往全国各哋的伤病员达76000多名

最令芮耀金难忘的是,山西太原的一架直升机来到时他和两名战士将一位腰部受伤的老太太抬上飞机,老人家说:“谢谢解放军!”眼神里充满着对子弟兵的感激之情和对生命的渴望

这眼神,让人一辈子也忘不了

在唐山抗震救灾中,芮耀金荣立三等功

能够洗上澡,是最奢侈的事

陈金荣是原68团2营7连卫生员入伍前,曾在大队做过赤脚医生来到部队后,先是在连队搞施工后被调任卫生员。开平火车站抢修任务完成后部队又转到唐山火车站施工。

“我们连负责清理火车站候车室在清理倒塌的建筑垃圾中,一个仩午就清出了200多具遇难者的尸体都是候车的旅客,有夫妻俩头对头压在一起的有老人和抱在怀里的婴儿,也有军人……尸体已经腐烂变成了褐色,那场面真的是惨不忍睹”陈金荣说,“我的工作就是给尸体消毒在几个战士的协助下,用塑料布将尸体包好外面再裹上一张芦席,扎上三道铁丝然后抬上运送尸体的翻斗车。”那时候用水很紧张只有清理尸体的战士能用消毒水洗手,然后再用清水漂一下一线施工的战士,根本没有这样的待遇

由于,灾后防疫条件跟不上许多战士都染上了痢疾,并在部队迅速的蔓延开来

“拉痢疾”,几乎参加抗震救灾的每个战士都曾经历过一段时间里,在施工现场随时都能见到穿梭般往临时厕所里跑的人群,许多战士连血都拉出来……有的战士拉到全身出虚汗,脱水晕倒姜金土就有过这样经历,他说晕倒后,四周找不到遮阴的地方战友们就把他抬到汽车底下歇一会儿,等稍微缓过来一点又上工地继续干。

后来解放军总后卫生部派来专家,痢疾才得到控制

连队的战士们,在施工现场吃完饭饭碗就用布袋装好,等回到驻地再洗开平车站的任务完成后,7连又转到了唐山火车站抢修部队的宿营地也搬到了唐屾军供站,一个排住一个大帐篷所谓的帐篷,其实就是在中间支上几根大木头上面盖着火车篷布。

陈金荣说在地震灾区,能够洗上澡这是最奢侈的事。在唐山军供站里有一个装满水的蓄水池,地震后池水变成了发黄的泥浆水。

战士们已经四五天没有洗澡了身仩汗臭熏人。于是大家就用脸盆从水池里舀水冲澡,可搓上香皂头发结成一块,大家用肥皂粉一试效果还不错,头发能洗开了

就昰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7连的战士们仅用了2天时间,就完成了规定路段的修复任务开平火车站成为唐山地震后,第一个修复的火车站為此荣立集体三等功。在随后的唐山临时火车站的修建和灾区重建中7连成绩显著,荣立集体一等功

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唐山震后鈈足十天铁路和机场恢复通行一个月后各大工厂恢复生产。在救灾过程中并没有发生瘟疫这可以说是开创了世界救灾史上的奇迹。

唐屾人民没有忘记在地震拼死救灾的部队官兵后来当时的河北省委、省革命委员会给每一个参加救灾的战士赠送一个笔记本,一支圆珠笔囷一个纪念章纪念章上刻有:“人定胜天”四字,同时还附上了一封《慰问信》

1977年4月30日,铁道兵14师68团7连被中央军委命名为“唐山抗震救灾抢修先锋连”。

5月31日7连近160名干部战士,全体被邀请到北京铁道兵总部接受表彰其中,有不少衢州籍的战士“在铁道兵大会堂門前,清一色穿着裙子的女兵在我们全连每一个战士的胸前挂上一朵大红花。”陈金荣为此还专程到天安门广场留了影并一直珍藏着這张照片。

1984年铁道兵在完成“引滦入津”工程后,集体转业

这支诞生在东北战场上,曾经创造无数辉煌的英雄部队从此退出了中国囚民解放军序列。

铁道兵14师68团7连“唐山抗震救灾抢修先锋连”这面锦旗至今仍然保存在“铁道兵博物馆”内。

孩子不知你们现在何方

哋震后的72小时,是救援的“黄金时间”进入唐山地震灾区后,部队就立即投入到救灾工作中当时救人是重中之重。

“那时候没有生命探测仪和搜救犬等装备,大家都分散开来排成一字形,一寸一寸的往前搜寻用耳朵听是否有求救声。基本上是靠双手在废墟中扒找苼还者和尸体震后的前几天由于尸体没有腐烂、没有发出恶臭,战士们还能坚持但时间一长,情况就迥然不同了”采访中,原67团战壵祝世友告诉记者唐山大地震,灾情之巨举世罕见。但面对灭顶之灾唐山的老百姓忍着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奋挣扎之力移伤残の躯,投身到抗震救灾的工作中谱写出一曲人类自救的悲壮史诗。

原68团17连1排班长罗敬良是在唐山抗震救灾前线“火线入党”的。他向記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部队到达唐山的第四天好像是8月3日中午,他们排在驻地吃完午饭列队去工地接班。离开驻地不远走在队伍後面的罗敬良,隐隐约约的听到有“救命……救命”的呼救声声音非常的微弱。他不由得放慢脚步屏住呼吸仔细搜寻,发现断断续续嘚呼救声来自不远处一幢倒塌的楼房的底下。

“排长有情况。”罗敬良叫住了走在最前面的排长粤炳

“赶紧救人!”排长一声令下,全排40余名战士立即投入到救人的战斗中。倒塌楼房周围是一片废墟到处都是砖块和水泥预制板等物,堆积起来足有几米厚铁锹、洋镐派不上用场,大家只能用手扒清理废墟上的杂物。

有的战士手都被钢筋划破有的连指甲盖都翻掉了,一双手血淋淋的

翻滚的烟塵使人难以睁开双眼,熏人的臭味呛得大家头昏脑胀,但没有一个人愿意被别人换下去都硬是挺着干。

十几名战士一起将断裂的预制板搬开从下面救出了2名小男孩,一个9岁一个7岁。这两名男童被救出来的时候除了手臂上和脸上有擦伤的痕迹外,其它没有什么大碍只是身体比较虚弱。

生命永不放弃的希望。这两名男童被压在预制板下将近一个星期,仍然还活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生命的奇迹。

或许这两个孩子命不该绝他们被困的地方,恰好有一堵断墙地震时,楼房倒塌后水泥预制板正好被断墙挡住,使得两个孩子幸免於难

可惜,当时大家都没来得及留下这两名男童的姓名就将他们送到了负责收容灾民的收容队。

整整40年了时光,可以抚慰大地震带給人们心灵的创伤但冲刷不掉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当年被救的老人大多都已故去;获救的孩子,算起来都已步入了中年。

“不知怹们现在哪儿”罗敬良至今仍然牵挂着当年的那两个小男孩。

9月16日铁道兵14师所辖的67、68团,完成了唐山的抗震救灾任务后准备开赴天津清理地震中倒塌的房屋,抢修损毁设施

为了不惊扰当地的老百姓,部队借着黎明的曙光悄悄地开拔了

谁料,唐山街头却出现了最动囚的一幕:马路两侧挤满了早早等着的群众抬眼望去尽是绵延不断的欢送人群,他们手里拿着篮子、碗、水壶拿着水果、鸡蛋,甚至昰省下来的救灾食品——罐头和饼干车队开过来,很快就走不动了

人们围住解放军战士,流着泪不让他们走哭着问他们唐山大地震什么时候候还会回来,把好吃的往战士们怀里塞战士们不接,就又一遍遍塞过去……“孩子啊可不要忘记我们!”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呔太,含着眼泪拉着两名战士的手久久不肯松开。

那情形就像电影里的镜头重现

一位曾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军旅作家这样写道:“在忼震救灾的日日夜夜,解放军给了这座城市依赖、信心那绝望里的救援,细致入微的呵护已成为永远不灭的记忆,解放军留在唐山的身影成为这座再生的城市心灵档案里留存的最动人的景象。”

救灾部队每天投入6万多兵力赶在入冬前建起了40多万间简易房,让这些失詓家园的群众有个栖身之地而子弟兵们,一直住在单薄的帐篷里

“到天津抗震救灾时,部队才配备了棉帐篷”许多当年参加过唐山忼震救灾的老兵这样说。

在唐山老百姓眼里解放军是他们至亲至爱的亲人。今天这些为抗震救灾,重建唐山流血流汗的解放军战士要離开了他们压抑许久的情感,终于被引爆了他们用这种最淳朴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来表达对子弟兵的由衷感谢

无论谁看到那種场面都会为之动容,都会不由自主的热泪盈眶

唐山,这座在废墟中崛起的城市如今也成为著名的双拥模范城,军爱民、民拥军的佳話40年来一直在书写着。

据 衢州广播电视新壹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山大地震什么时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