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交流各自的寒假生活交流会

2014届高考二轮复习精讲与精练-文化与生活
【专题一】文化传承与创新
【考情分析】
考查目的: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感受文化的力量,认识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从文化传播、继承和创新方面分析人类文化的发展。
考查重点:文化的内涵、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与特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等。
考查方式:结合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考查考生对文化的特点、文化的作用等的认识;结合举办的一系列文化活动和博览会,考查学生对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以网络文化的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等方面的事例,考查学生运用文化的传播、大众传媒等知识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以我国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有关事例为背景,考查文化的继承性、传统文化的作用等。
【知识网络】
【知识归纳】
一、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内涵以及特点:
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是后天参加实践及学习获得的;文化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与经济、政治
1)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要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构成并影响民族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保证,文化是重要的软实力。)
3、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市场主体,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打造中华文化品牌。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1、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特点: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一是文化氛围的无形影响,二是参加文化生活的影响。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因此我们要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②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3、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对人的作用)
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和载体。(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已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②增强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三、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文化多样性
多姿多彩的表现:民族节日、文化遗产
多样性的意义: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地位作用)
主要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没有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①文化的民族性,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②文化的世界性,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则:各国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尊重文化多样性:原因: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也属于整个世界。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措施:①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文化传播
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手段:大众传媒。
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文化交流的意义:
总: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具体:对内——中华文化:
①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维护民族文化。
②将中国先进文化推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③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④有利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对外——世界文化:
①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③有利于加强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发展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四、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传统文化
文化继承性的表现: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传统文化的特点: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两面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因此,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产生的积极影响):
①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②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文化创新
(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教育(教育方式的变革)。
(2)文化创新
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A.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去解决,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B.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作用和意义: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文化创新的途径: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B.对待外来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既要排除“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又要排除“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
3、“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原因:①教育在文化传承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②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也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③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措施:①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②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典型例析】
1.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年代的结绳记事开始。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与“吉
”谐音,为了更好地传承徽州文化,黄山市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有关专家指出,这样做不仅可以守住古村落、古民居的“筋、骨、肉”,还可以传承徽州文化的“精、气、神”,真正使古村落、古民居流传后世。这说明
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B.社会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C.传统建筑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材料强调古村落、古民居对徽州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即物质载体对文化的影响,B符合题意;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故C错误;A、D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2.中国人喜欢喝茶,并衍生出特有的“茶文化”。“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这说明
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②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青年学生都要主动接受“茶文化”的熏陶 ④健康的文化活动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
由“喜欢喝茶衍生出‘茶文化’”可知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太绝对,青年学生并非都要主动接受“茶文化”的熏陶。由“‘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可知④符合题意。故选①②④。
3.与往年相比,2011年票房过亿的国产贺岁影片明显增加,《大笑江湖》、《赵氏孤儿》等均宣布过亿,其中,《让子弹飞》更是单日票房突破6000万,打破了日《阿凡达》创下的5760万元单日票房纪录。电影市场全面繁荣有利于
①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②提高文化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
③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
④抵御外来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故①②③均符合题干要求。文化的创新发展必须博采众长,故④观点错误。应选A。
4.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中央高度关注文化是因为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物质力量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②错误,优秀的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错误,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
【专题过关】
一、选择题(48分)
1.日,“圆我中国梦,传播正能量——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网上传递活动”启动。全国百家网站将运用专栏专题集中展示“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利用微博、QQ群等方式刊发转载,吸引网民阅读品评,增强人们对中国梦的认知认同,在全社会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A )
A.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D.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解析:本题考查精神产品与物质载体的关系。公益广告这种精神产品要通过微博、QQ群等物质载体予以传播,故选A。
2.手机已从简单的通话工具演变为个人信息智能终端设备。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用户突破11亿。如今,手机已是更新换代频率最高的电子产品,手机支付、办公、游戏、社交、网络浏览等已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文化现象。这体现了( B )
①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 ②文化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③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④文化改变人的生活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题目材料强调了科技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动力,②的说法错误,故排除②;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说法错误,排除③;①④符合题意。故选择B项。
3.近年来,我国建设了一批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为依托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了“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这表明( C )
A.人们的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物质产品离不开精神载体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属于精神活动,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物质载体开展相关活动体现了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A表述错误。B表述正确,但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应排除;通过建设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及开展相关活动来增强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体现了C;D谈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材料没有涉及。答案为C。
4.阅读一些优秀书籍,可以感悟人生道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漫画《渴》主要说明了( D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文化在有些时候对人是没有影响的
C.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D.人们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是积极主动的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漫画《渴》反映了人们积极主动地阅读优秀书籍,说明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故选D。A、C表述正确但漫画没有反映,与题意不符,B说法错误。
5.日,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在距离地球300多千米的“天宫一号”上向全国中小学生讲授科普课。新颖的授课方式、直观的物理现象,等等,给孩子们植下热爱航天、热爱科学的萌芽,给青少年学子打开认识世界、追逐梦想的大门。上述材料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A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文化总是能够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和文化的作用。太空授课给孩子们植下热爱航天、热爱科学的萌芽,给青少年学子打开认识世界、追逐梦想的大门,体现了①④;②与材料主旨不符;优秀文化能够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③说法错误。
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B )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等知识,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题干可以看出,“道德之星”的光荣称号让小薇摆脱了自卑心理,促进了其健康成长,这是优秀文化影响人的体现,故①③入选。②中“决定性作用”说法错误;④说法错误,优秀文化只能影响人。
7.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这一捐赠意愿,体现了皮诺家族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文物返还其原属国价值理念的认同。对文化遗产理解正确的是( D )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文化遗产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遗产。①说法错误。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②③④为正确表述,D入选。
8.日,一场为游客和市民精心打造的京剧《贵妃醉酒》等曲目在南京城内的江宁织造博物馆景区内上演,悠扬的唱腔、唯美的表演,让前来游玩的市民与游客在参观欣赏传统文化的同时尽享国粹京剧的艺术之美。对于传统文化理解正确的是( C )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一成不变性和民族性的特点 ②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其作用 ④传统文化是包袱要自觉地改造或剔除
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的理解。①一成不变性说法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能因时而变。④说法错误。对传统文化中落后腐朽的东西要自觉地改造或剔除。积极的要保持发扬,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③为正确选项。
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壶柄类似中国瓷的器型,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而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有专家评价说,这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由此可见( C )
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④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交流与创新。本题说的是意大利生产的青花瓷壶没有说中华文化,故①排除掉。意大利生产的青花瓷壶“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灵感”说明文化创新时应该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也说明商业贸易促进了文化交流。②③符合题意为正确选项。
10.创作于11—14世纪的西藏夏鲁寺佛教壁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近日,敦煌研究院数字中心对壁画进行数字化摄影、后期拼接、制作虚拟漫游等处理,这将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壁画的“永续”留传。这表明科学技术( A )
①改变了文化交流的途径与手段 ②改变了文化资源传递、储存的手段与方式 ③延续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④是促进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科学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壁画的“永续”留传,改变的是文化具体的传递和储存的手段与方式,并没有改变文化交流的途径和手段。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内涵是否延续没有关系。实现壁画的留传体现了科技是促进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①错误,③与题意无关。②④为正确选项。
11.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不是“复古”——复古解决不了今天中国面临的问题,也不能应对世界挑战;更非“接轨”——西方文明难言先进,且自顾不暇。这意味着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要( C )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③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要求。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要进行文化创新,还要坚持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①③④为正确选项。②说法错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提出的一种说法。“中学”是指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是指近代西方的先进科技,“西学”为“中学”服务。
12.燃放鞭炮、烟花是我国春节的传统习俗。为了减少雾霾天气,蛇年春节,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了仿真电子鞭炮。这表明( B )
①文化发展应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传统文化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④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侧重的是春节这种民族节日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是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表现。而题目是过春节“放鞭炮”方式的改变,不是强调春节这种节日,②不符合题意。仿真电子鞭炮的出现一方面体现了文化创新,另一方面减少了污染,顺应了社会的需要,故①③④为正确选项。
13.2012年春节期间,一出《十谢共产党》的花灯戏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传唱,原创与表演者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歌为心声,《十谢共产党》唱出了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展现了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这说明(&&
①文化是对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③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④劳动群众是文化创作的主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热播的电视节目《中国达人秀》,将镜头定格在平凡小人物身上,以现实的深度与情感的浓度穿透人性,以开放的创造精神与自觉的文化态度促成了“舶来品”的华丽转身。《中国达人秀》的成功启示我们(
①借鉴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进行文化创新应考虑到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要&&&&&
④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日,中国木版年画展在哈萨克斯坦中央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一批批参观者在零距离触摸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这表明
A.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在不断缩小&&&&&&
B.中哈两国人民的价值观正在趋同
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世界各国都遵循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16.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着我成长,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这说明(D&
①文化由人创造,反过来又影响人&&
②民间艺术元素决定了文化作品的成败& ③文化创新离不开文化继承&
④文化具有多样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中德对话论坛2012年会议于7月23日至24日在上海举行。论坛中方主席徐匡迪表示,中德对话论坛是两国非官方高级别论坛。成立七年来,论坛议题涵盖了中德关系的方方面面,提出了许多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和意见,为促进中德关系的深入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①中德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色彩&
②中德文化差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中德文化之间的平等交流能促进中德文化的繁荣发展& ④中德文化交流是中德文化发展的前提条件
①③&&&&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18.“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甘地这句名言强调的是
A.要扬弃传统文化,革故鼎新&&&
B.要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也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色
C.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和发展&&&
D.要承认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同性
19.电影《唐山大地震》再现了唐山大地震的场景,在创作拍摄上注重运用国际上灾难大片的一些基本元素。同时,将传统特技和数字高科技有机结合,使这部影片有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和技术的精彩呈现。这说明
&①文化形态更替是由科技进步决定的&&&&&&
②创新推动着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③现代高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A.①②& &D.②③
&&&C.②④
&&&D.①④
20.近年来,国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如果请你写一份“积极行动起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倡议书,应当运用的观点是(B
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
&B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D 文化遗产只能是本民族的宝贵财富
21.驴打滚、艾窝窝等北京人熟悉的北京小吃将打包申遗。实施“北京小吃”打包申遗项目的文化意义是(B )
A.提升北京小吃的品牌价值&&&&&&&&
B. 利用物质载体传承传统文化
C.促进中外文化的传播交流&&&&&&&&
D. 丰富中华文化的形式和内容
22.2012年,《江南style》仅用86天,便获得超4亿点击量,堪称奇迹。有评论认为,纵观《江南style》的MV,你会发现除了东方面孔和几个韩文外,几乎看不出什么韩国烙印,编曲完全是欧美流行范儿,所以,东西方观众接受起来完全没有什么冲突感,因而促成了全球流行。这表明(D
①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②文化创新应博采众长& ③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文化传播&
④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3.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过“全盘抛弃,彻底西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它们的共同错误在于
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24.广东某县依托葛洪等历史名人的文化遗产,致力于挖掘当地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和宗教文化,力塑文化旅游品牌。该县的这一做法是基于(C
①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④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28分)经国务院批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于2013年10月在山东举办。本届艺术节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宗旨,形成以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五市为重点,全省办节的格局,山东将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举办一届“更具特色、更加成功”的艺术节。
从“文化与生活”的角度,分析举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意义。
解析:本题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以及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举办艺术节的意义,要从文化对社会的作用和对人的影响两大角度去组织答案。从社会作用角度可以从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等角度去组织答案。文化对人的影响可以从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入手作答。
答: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8分)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十艺节”的举办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6分)
③“十艺节”的举办,有利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8分)
④“十艺节”的举办可以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分)
26.(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莫言“一诺”,让几代中国人梦想成真!山东高密市东北乡曾让他经历饥饿、焦虑、精神匮乏,但也让他找到了叙述根基与精神家园。莫言从小接受的“民间叙事教育”——听老人讲故事赋予了他天马行空、古灵精怪的虚构能量。因此,一旦遭遇当年以马尔克斯为首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潮流即折叠变形为颇具东方色彩的“魔幻先锋”。莫言的想象力超越了人类存在的全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说说莫言圆梦“诺奖”给我们的启迪。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宏观把握和调动运用知识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对知识限定的把握,二是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包括文化传播、文化继承和文化创新。解读材料信息需要依据设问的知识限定,莫言的成功,从文化继承的角度看,莫言从“民间叙事教育”中提取素材,汲取营养突出了中国文化的价值理念;从文化创新角度看,立足于实践是其创作成功的源泉。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推陈出新,同时又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从文化传播角度看,其通过参与国内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使作品得到传播。据此,即可生成答案。
答:(1)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莫言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社会实践是其文学创作的源泉。3分)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莫言从“民间叙事教育”中提取素材,汲取营养,锐意创新。(3分)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莫言借鉴马尔克斯等文学巨匠的笔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3分)(考生若回答出“尊重文化多样性”,也可以给6分)
(4)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莫言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传播了中华文化(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为推动文化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驾护航”。2011年11月,财政部表示,今后将进一步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支持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继续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充分调动社会各类文化机构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设立财政专项,支持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
材料二 当前,我国文化“走出去”的行动不断加强,但还存在较多问题。如某些国产电影因缺乏想象力、制作工艺粗糙、营销手段落后等,在国际电影界备受冷落。但文化“走出去”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如中国交响乐团在德国演奏了改编创作的交响京剧《贵妃醉酒》,以德国人喜爱的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因此,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
(1)运用政府责任和职能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6分)
答:①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政府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2分)
②政府加大文化建设投入,支持中国文化“走出去”等是通过经济调节、经济服务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的表现。(2分)
③政府通过加大文化建设投入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发展是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的表现。(1分)
④政府通过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调动社会各类文化机构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是政府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具体表现。(1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的认识。(7分)
答: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我们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中华文化“走出去”,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2.5分)
②以德国人喜爱的形式改编《贵妃醉酒》充分展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说明要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的交流、借鉴,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面向世界人民的文化需求,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2.5分)
③某些电影因缺乏想象力、制作工艺粗糙、营销手段落后而备受冷落,启示我们要促进文化内容和形式、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提高文化产品的竞争力、采用先进的营销方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日至8月25日,第四届全国道德模
范评选组委会在各大报刊、网络同步刊登318名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他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
献和孝老爱亲的善举感动中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发挥了引领道德风尚的积极作用,营造了学习、关爱、崇尚、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传递着巨大的道德正能量,将激励更多的人用实际行动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说明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传递道德正能量的意义。
【解析】第(1)问为“意义类”题目,知识范围限定是“文化生活中的精神文明建设角度”,问题指向“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传递道德正能量的意义”,可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创建活动、要求等方面回答。
【答案 】①有利于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培育“四有”公民。
②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③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推动思想道德建设。
(2)从价值观的角度,谈谈青年学生应怎样用实际行动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解析】第(2)问,知识范围限定是“价值观”,问题指向“青年学生怎样用实际行动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即青年学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可依据教材关于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要求作答。
【答案 】①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助推中国梦的实 现。
②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积极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③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实际行动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专题二】中华文化与中国先进文化建设
【考情分析】
考查目的:让学生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深刻感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力量;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及重大意义。
考查内容: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作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知识文化修养中陶冶思想思想道德品质等知识点。
考查方式:运用民族精神的作用,弘扬民族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等相关知识分析具体事件;以文化建设的政策为依托,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化创建活动,将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等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网络】
【考点归纳】
六、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①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②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③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①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A.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B.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②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A.不同区域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B.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③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各民族文化的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多民族文化的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在于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七、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是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的原因。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地位)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作用)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要表现在具体的行动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怎么做)
4、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必要性:(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高举民族精神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意义:A.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B.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从而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途径:①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有了“主心骨”,才有了民族精神之魂,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吸收各国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和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既不移根基又丰富发展。
⑤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把弘扬民族精神贯穿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去,增强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八、走进文化生活
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
积极的影响: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精神生活;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
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
消极的影响:文化市场的自发性与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措施:必须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进行管理,正确引导,决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经营者素质,依法制裁取缔文化市场的混乱现象和违法行为,使大众传媒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
2、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原因: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措施: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应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
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主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人民利益,促进社会的进步。
应对多种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①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应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②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九、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根本要求、根本保证)
发展先进中国文化的含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要求:A.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B.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C.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D.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更加昂扬向上。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重要性: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重要性: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重要性)
B.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面对文化发展这一阶段性特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要性)
基本要求: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即中国共产党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根本目标(任务):培育“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要求: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原因:A.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C.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措施:A.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B.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
C.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建设和谐文化的关系,A.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B.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柱,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造,培育文明风尚。
十、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心环节):
地位: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
①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②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为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③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3、加强思想道德素养
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人们树立起崇高理想和信念,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主人翁的创造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文化创作的源泉,存在于亿万人民的生活实践之中,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考点例析】
1.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印象铁三角”组合最新导演创作的印象系列第六部作品《印象普陀》,在浙江普陀揭开全球首演的帷幕。印象系列的六部作品虽同冠“印象”之名,但每一部都风格迥异,凝聚着不同地域浓烈、深刻的文化特色和独树一帜的气质、风韵。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A.中华文化所特有的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B.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五彩缤纷、丰富多彩
C.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自然环境,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2.严复指出: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中国委天数,而西人恃人力。这说明
A.文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B.文化在传承中发展
C.文化是种社会精神力量&&&&&&&
D.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
3.我国天宫一号发射圆满成功,神舟八号飞船也顺利发射升空,还将发射神九、神十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空间交会对接,这些都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锐意创新所取得的,它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使我国的深空探测能力进一步提升。这说
A.自强不息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
B.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C.民族精神是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力量&
D.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4.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我国在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实况胡锦涛总书记在贺电中勉励全体参研参试人员,进一步发扬载人航天精神,再接再厉,精益求精,顽强拼搏,团结合作,努力夺取交会对接任务全面胜利,为开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运用有关知识说明我们为何要进一步发扬中华民族精神?
【答案】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④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专题过关】
1.针对生活和网络中不规范使用汉字的现象,有关专家指出,汉字是我们文化的根,是滋养我们现实生存发展的血液,汉字不能沦为失落的文明。我们之所以要尊重汉字、重视汉字,是因为(D )
①汉字比其他任何一种文字都更优秀 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D。各国文字之间没有优劣之分,①观点错误。②③④是对汉字的正确理解。[来源:学科网
2.青瓷是中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等特点著称于世。精美绝伦的青瓷艺术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文化( B )
A.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D.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解析】选B。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故选B项。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3.“甜粽子、咸粽子哪个更正宗?”成了今年端午期间网友的热议话题。总的来说,南方人更偏爱咸粽子,北方人则青睐甜粽子。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 C )
A.民族性& B.独特性&
C.区域性& D.整体性
【解析】选C。南北方端午习俗的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点,故选C项。
4.京剧藏戏《文成公主》中,藏戏与京剧相结合,剧中松赞干布演唱的藏戏和文成公主演唱的京剧巧妙结合,别具韵味。因此,京剧藏戏《文成公主》获得2013年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B )
①实现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中华文化具有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特点 ③文化创新需要民族文化间的借鉴与融合 ④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B。藏戏与京剧巧妙结合,别具韵味,体现了民族文化的融合和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点,故选③④。①强调的是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关系,②强调的是中华文化的独特性,都不符合题意。
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可以( D )
①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为民族振兴提供物质力量
②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积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③发挥先进文化作用,规定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
④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为国家富强提供重要保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②④符合题意。①③表述错误,应排除。
6.一谈起爱国,人们往往会想到金戈铁马,血洒疆场。实际上,在和平年代,爱国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当前,我国消费不旺,制约着经济发展,因此,从一个方面说,积极消费就是爱国。这表明( C )
A.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B.消费是爱国程度的衡量标准
C.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D.消费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解析】选C。在战争年代和和平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当前,积极消费就是爱国”,体现了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故选C项。
7.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中,91.4%使用过互联网,72.5%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64.9%会模仿网络语言和行为。因此,文化建设应当( C )
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 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针对网络文化的影响,国家应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公民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应选①②。③④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8.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努力奏响高雅文化主旋律,以先进文化引领新风尚,以优秀文化作品教育大家,服务社会,不断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奏响文化主旋律需要( B )
①对各种各样的文化进行吸纳 ②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 ③发挥大众文化在文化生活中强有力的导向作用 ④让社会主义文化在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占主导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设问中的“奏响文化主旋律”。①说法明显错误;对大众文化要具体分析,不是所有的大众文化都符合文化主旋律,③说法不科学;②④说法符合奏响文化主旋律的要求,故当选。
9.《致青春》编剧李樯认为《致青春》六天破3亿的票房和口碑摆在那里,数字不会骗人,市场不开玩笑,它火爆的原因之一便是,“它触发了话题,引起了众议”。这启示我们( B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特点[来]
B.文化建设要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的基本需求
C.能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文化
D.发展文化产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解析】选B。《致青春》引发青春怀旧情结,“它触发了话题,引起了众议”,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这是其火爆的原因,应选B项。A不符合题意,C、D两项表述错误。
10.在第二届名优电视栏目推选表彰暨第二届电视节目创新论坛会议上,山东卫视的《歌声传奇》、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等电视栏目获奖。这些栏目注重大众参与性、娱乐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等,影响大,收视率高。可见( B )
A.应扶持高雅文化艺术,适当限制通俗文化艺术
B.建设文化强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C.文化市场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
D.建设文化强国,就是发展先进文化
【解析】选B。受到表彰的栏目符合文化强国建设的要求,贴近人民群众,B项正确。A项中限制通俗文化艺术的说法片面,C项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太绝对。
11.下表是某机构对200名20岁以下青少年的 偶像崇拜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
针对这种情况,你认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 ( B )
A.尊重思想活动的独立性,支持自主文化选择
B.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人们的思 想
C.提倡多元化,反对某种思想作为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
D.尊重人们价值选择的差异性,包容各种思想行为
【解析】选B。表格反映了当代青少年的价值取向问题,从文化建设角度看,应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人们的思想,故选B项。A、C、D三项表述有误,应排除。
12.2013年继中国游客在埃及神庙写“到此一游”后,一张中国游客卢浮宫前水池泡脚的照片,引发了关于国人文明素养的热烈讨论。人民日报评论国人陋习:若不改正,或面临“开除国籍”的危险。这说明( B )[来源:XXK]
A.应坚持个人的合法权利
B.要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升公共意识
C.应消除国际文化差距
D.应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解析】选B。材料反映的“文明 素养”“陋习”属于公民道德修养范畴,应选B项。A、D两项不符合题意,C项表述错误。
13.中国已经进入到了从国家战略层面尚美、求美,从社会层面发现美、呼唤美、弘扬美,从个体内心认同美、追随美的时代。用美丽心灵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我们( C )
①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 化 ②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④把科学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①表述错误,对待传统文
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③符合题意;④表述错误,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故该题选C。
14.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有一生奉献给核事业的科学家,也有用行动注解孝德的好儿子,还有守礁二十年的南海卫士等等。在这些道德人物身上,我们感受到( C )
A.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B.民族精神是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C.应坚持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统一
D.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继承性和先进性
【解析】选C。材料强调的重点是道德。A项表述错误,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B项表述错误,“主心骨”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项符合题意;D项表述错误。
15.从个人的角度看,要解决漫画中的矛盾需要( D )
A.为好人好事提供法律保障
B.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C.加强诚信建设,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
D.加强道德修养,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解析】选D。注意题干的规定性“从个人的角度看”,应选D项。A、B、C三项是从国家角度讲的,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神舟十号发射升空,完成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天宫实验舱进行科学实验、太空授课等天地互动项目。这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锐意创新所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全体科技工作者,再接再厉,精益求精,团结合作,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材料二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
的机会……”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科技工作者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解析】第(1)问为“措施类”题目,可依据教材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五点要求,结合材料中科技工作者的具体工作回答。
【答案】(①必须立足于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实践,做民族精神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②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③继承和发扬中华优良传统,广大科技工作者锐意创新,精益求精,团结合作。④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⑤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充分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锐意创新。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中政府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让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解析】第(2)问,要注意设问中的主体是“政府”,问题指向“如何让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可从政府的职能、宗旨原则、权力的行使等方面思考。
【答案】 ①政府认真履行管理与服务的职能,提高便民利
民意识,建设服务型政府。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着重民生发展,健全社会保障制度。②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③依法行政,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④自觉接受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⑤坚持并完善国家各项制度,充分保证公民享有合法权利,让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17.日至8月25日,第四届全国道德模
范评选组委会在各大报刊、网络同步刊登318名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他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
献和孝老爱亲的善举感动中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发挥了引领道德风尚的积极作用,营造了学习、关爱、崇尚、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传递着巨大的道德正能量,将激励更多的人用实际行动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说明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传递道德正能量的意义。
【解析】第(1)问为“意义类”题目,知识范围限定是“文化生活中的精神文明建设角度”,问题指向“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传递道德正能量的意义”,可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创建活动、要求等方面回答。
】①有利于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培育“四有”公民②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③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④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推动思想道德建设。
&(2)从价值观的角度,谈谈青年学生应怎样用实际行动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解析】第(2)问,知识范围限定是“价值观”,问题指向“青年学生怎样用实际行动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即青年学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可依据教材关于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要求作答。
【答案 】①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助推中国梦的实
现。②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积极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③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实际行动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相互交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