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江门市新会区地图新会这个地方,想找一些江门市新会区地图新会的朋友聊…

装修图片 李红收集到江门市新会区碧桂园南湖郡 - 美丽家装修网_装修更有保障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微信服务号
美丽家装修助手
华北东北:
华东地区:
中部西部:
华南地区:
关注美丽家微信服务号
已加入画册
恭喜您中奖了!
最早来自画册
推荐设计师
我来说两句……
对图片提问
被收入1个画册
更多类似装修图片,继续找找灵感?
热门装修讨论
今天已有1652人预约
Copyright &2016 美丽家&
京ICP备号-1 美丽家(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可选城市列表
海外:+86-21-
热门出发城市
热门出发城市
江门游记-新会圭峰山
发布 | 浏览 0 次
想去江门?我们帮您推荐了以下这些产品:
更多相关产品:
早上起来已是7点多了,匆匆地洗漱后,退房,上路。昨天转悠的时候发现出门不远的十字路口路牌上标着的方向,所以,没费多大的劲便转出了市区。漫长的道路两边有很多卖海鲜的,已是海滨城市了,我这次的其中目的地之一就是要骑到海边去,去江门的崖门海边的古炮台瞻仰一番。
在路边要了碗河粉,解决早餐。我对风味的早餐还是不很熟悉,河粉、肠粉、细粉一大堆。可能我这个人比较迟钝罢,对很多东西都不是很熟悉,没有很好的记忆力,每次接触一个东西,过一阵就忘了。新会跟江门城区本来就不远,一条马路就过去了。所以半个小时不到,就快进入城区了。此时路边一条新修的马路指向山,网上一个江门的车友说他们周末都骑车去圭峰山玩,时间还早,我便先去圭峰山看看罢。路上看到好几个朋友骑车车从对面飞奔过来,看样子应该是去山上锻炼的了。看着他们有点找到志同道合朋友的亲切感。在出发前,我也在网上发出邀请,想找几个同伴一起去的,可应者寥寥,无奈之下只好独自上路了。
走了那么长的路也很看到有同道中人了。经过这次骑行后,我对骑行的人还是特别关注的,偶尔也能在身边,在出门在外的时候看到一些骑着单车,带着骑行帽的人,有一次在大街上看到两位老者,一副骑行的打扮,很是敬佩!可能是我没有刻意去发觉,没有找到组织罢,就好比一个人不吸毒,也很少跟这些东西接触,好像毒品离我们很远逝的,即使要买也的费尽一番心机。可如果你一旦进去了,吸毒了,钻到那个圈子了,你不找毒品,毒品也会找上门来的。
不一会就进了风景区,路边有个大水池,里面种养着荷花,几座亭子点缀其间,倒也有一番风味了。山区的空气明显清新了很多,空气中弥漫着一层雾状,使景色有点朦胧起来,远处隐约的山峰给人一股空中楼阁的感觉,好似挂在天上的一幅淡笔水彩画了。路上有点喧嚣,隔一阵便有公交车通过,原来这里是连接市区的一条公路的,几里之外就是市区了。原来新会市区就在圭峰山脚下,这是在地图上没有发现的,或者说我的那份地图没有那么详尽,只知道离江门市区有段距离。一种意外的快乐了。
在景区门口买了张票,居然只要5块,自行车也可以进去,还不用另外买票。又是一种惊喜了。想想大雁山这么一座矮山,去的人又那么少也要30,居然要50,前不久看到的的,一个0.4平方公里的小村子门票都卖到了100,真是一个强盗的社会了。买票的入口是条山间小道,另外有条上山公路,我只好转道那里去了。一口气冲上上山的小坡,在检票口检票的时候,检票的女孩子看了看我和我的车,对我淡淡地笑了一下,脸部肌肉中流露出一股韵味。
我有点奇怪,莫非她给我送秋波,不太可能吧,现在女孩子这么开放?我疑惑中又回头看了一眼,她已经进路边的岗亭了。意料的失望中,我只好把些微的沮丧全部变成使劲蹬踏板的动力了。路上几乎没什么人,今天可是国庆阿,看来这山也不是什么名山大川了。走了半天,看到路边有个亭子,一位老年人在里面练拳。手势一起一落中,一股悠闲油然而生。我想每个人都很羡慕那种日子罢,特别是厌烦了工作的繁忙的人。
我停在路边喝水,看着远处的群峰重叠,笔尖的山峰遒劲有力,有一种另外的心情。很久没有出来,很久没有看到巍峨的山峰,似乎生活都没有起落,生活都没有激情了。山给人一股畏惧感,在它脚下你显得如此地渺小,如此地微不足道,这时候你会对他充满崇敬,想尽情地投入其中,就像一位父亲的怀抱,充满力量,充满关爱。当你不辞劳累,终于登上顶峰,征服了它的一瞬间,你又会觉得人终究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当拿破仑在阿尔彼斯山顶说那句著名的:我比阿尔彼斯山高的时候,那种豪迈,那种冲天之气震彻寰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股得意,那股成就是没登山的人永远无法理解的。
路太陡峭,我只得慢慢地推着车上去。一路看着路边的花草,累了,就拿出相机研究一下远景和微距拍摄法,研究一下各种场景的效果,休息够了,又慢慢地上路。这样折腾了一个小时,到了山腰处一座寺庙前。其实也不算什么寺庙,只是一个长廊,长廊的镜头有一座塔。亭子的石碑上写着一篇碧霞楼记,才知道这塔叫碧霞楼。在长廊的尽头,正好看到山脚下的新会市区坐落在一个里,四周涌动着小山,构成一幅人间仙境。那份青翠,点缀着现代都市枯燥的钢架水泥结构,点缀着千篇一律的马路楼房。没有寺庙钟声的悠扬,没有山间小村袅袅的炊烟,没有深山老涧一泻而下的瀑布的欢鸣。城市都是浮躁的,人都是默然的。现在,他就在那里,在那小山的环抱中,静静地,流逝着岁月,积累着沧桑。我喜欢这样宁静的小城,一份生活的怡然,一份生活的恬静。安乐在宁静中,知足在琐碎里。
又上路了,在路上的人,只有短暂的停留,只有抛弃丝丝眷恋,行走在路上,才会找到一份慰藉,才会寻得一份充实。不远处,路边有个健身中心,再不远处,有个大的牌坊,写着冈州第一峰。我不知这冈州从何而来,难道古时候这里名唤冈州?旁边的一个小坡上,有个亭子,几位老年人在里面打牌,不时夹杂的吆喝声在静静的山间传播,顺着,和着空气。到处是生活的气息,到处是人间的宁静。
牌坊里面是个大牌坊,公路在这里变得越发的陡峭了,一个60度左右的长坡横亘在广场边上,笔直的路,一边没有任何防护,一失足就从上面掉在下面水泥的广场上了,让人生出一股畏惧,我有点胆怯,冲了一小段,赶紧下来推车了。从这里开始,便是这天的噩梦了。路在这里变得不可捉摸,不时来个急转弯,几乎都是180度的弯,这样曲折着向山顶延伸。每个转弯的地方都放有一个垃圾桶,路的一边便是下面的深渊,刚走过的路就在你的正下方,而将要走的路就在你的头顶。如果速度太快,从路上冲下来,将万劫不复了。平生第一次走这么急得山道,刚开始只好慢慢地折腾。不知过了多少个弯,不知看到了多少个垃圾桶了,明明看到山顶的电视塔就在头顶不远,可路途似乎永远没有穷尽,在你的前方总是有个垃圾桶在等着路,人渐渐地受不了这种折磨,于是平坦的地方也跳上车骑了起来。人就是这么麻木过来的罢。这时候对死的恐惧似乎已经淡化,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尽快结束这噩梦才是紧迫的。很多时候大意就是这么产生的了。
我一边看着头顶的电视塔,一边不断地自己鼓励自己渐渐有点心灰意冷的心思。在路边休息的时候,有时候便情不自禁地自责起来:难得放一次假,不躺在宿舍睡大觉,却那么老远跑这种鬼地方来受这种苦,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我以为这是我不够坚强的表现,以为是我意志薄弱的写照,可后来看过不少人的游记,发现很多人都有这种心思了。熊育群先生关于徒步墨脱的《走不完的》里就生动地描绘了他自己的感受。相对于走过西藏的人来说,我又算得了什么呢?他树立还描绘了一位勇敢的女性,在西藏假如他们徒步的队伍,毅然而然走入墨脱这个生死之地。在经历生死的时刻,不断的塌方噩梦差点使她放弃生的欲望,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难免会生出一丝退缩的。只不过我的这份退缩来得有点容易罢了。
一个、又一个,我数着路边的垃圾桶,慢慢地,慢慢地,越来越高了,越来越高了。终于,在又一次转弯后,我看到了电视塔的大门,我站在那里,近日压制我激动的心情,深呼吸了好几分钟,拍了拍胸脯,愉悦地看着门口木牌上写的文字,那一刻,那些文字有着从来没有发现的可爱,有着从来没有得一份亲切了。再走一段,就到了三地的电视塔管理部,门口有几株大树,我坐在树下的荫凉处,静静地,呆坐了十来分钟。我从八点多上山,到现在已经快一点了,基本上都是推着车上来的。我不知道整个路程有多长,我不知道我转过了多少个弯,不过,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已经站在这里了,在这里我可以看到更远处的风光,在这里我距离上天又近了一分。虽然山地的风光有点出乎意料,我以为在这里会有几座亭子,会有几块岩石,可以在上面满满的观望,在上面俯视群山,没想到被一个管理中心占据了。不过,我已经知足了,重要的是这过程我已经体验了,我已经熬了过来,这不就是最大的收获么?
我在管理中心的小卖部买了罐健力宝,就着自己带的咸菜、饼干、香肠解决中饭。香肠比我想象中的差很多,已故防腐剂的味道。吃了一根,想扔掉又觉得可惜,带着又觉得是负担,后来在下山的时候看到一群劳作的妇女在路边休息,就送给了她们。不过,我觉得自己的行为有点难受,我一直没有说服自己,接受自己的这种行为。总觉得送这种东西对别人而言会不会觉得你在施舍什么,在故作姿态?可能是我自己心理作怪,不喜欢别人这样对我,而把这种思想推广到别人身上罢。
下山了,我不想再重复那极端郁闷的推车过程,骑在车上,万分紧张地按着车闸。在一个转弯的地方,发现路边一个石墩上一对情侣正拥抱着在看风景,石墩上刚好站两个人,我不禁替他们担心了,要是一时激动忘乎所以可是很危险啊,爱情的力量真是伟大,伟大到可以忘记眼前的危险,忘记身边的一切了。不到半个小时,我已经下到那60度陡坡处了,在广场旁边的小店里补充水,又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下旁边的一座寺庙。买东西的阿姨热情地问我又没上山,上面有二三十个弯路!我这才知道自己晕乎乎地转了那么多弯。
又匆匆地往山下奔,我得赶紧赶往今天的第二站,小鸟天堂!十来分钟,我已经冲到了山下的检票口了,在门口处我让车慢了下来,又看了一眼岗亭里的那位女孩,才知道她那份淡淡的笑容里所深含的蕴意了。旅行告一段落,还意犹未尽?更多攻略指南,都在这里:
其他驴友怎么说
szpygl001 |
驴妈妈热卖线路
酒店热门推荐
98.2%好评率
江门热门推荐
拼命加载中,请稍后江门新会当地的美丽民间传说
宫女崖传说
宫女崖又叫北燕岩,传说明太子南巡,随身带有宫女。为了不连累太子,在清兵围困叱石岩时,宫女集体跳崖自尽。鲜血染红了岩石。皇太子在为感动痛哭流涕。后来这里便长满了血红的杜鹃花。二三月,杜鹃花开,一片鲜红,宛如当年宫女的殉国碧血。岩侧石壁上刻有清顺治二年黄沂溥写的诗:思燕人已远,北望一茫然。惟有岩前树,年年泣杜鹃。
& &小鸟天堂与仙人骑鹤
&小鸟天堂是人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一棵三四百年的古榕,覆盖20亩水面,树长青,根相连,鸟千双,游人陶醉,赞叹不绝。人们不禁思考,如此天堂如何能历尽沧桑,避过历代烽烟战火浩劫?在民居稠密的天马村怎可保持如此良好生态环境?
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天马村开村的是陈姓,一个寡妇带着两个儿子从几十里外的棠下石头村(今新会市棠下镇石头村,著名历史学家陈垣故乡)迁来,在此世代繁衍,至今人口已近万,村内有陈氏祠堂。石头陈姓有个祖先叫陈巧,在庐山修道,传说骑鹤升仙。如今天马和相邻的梅江村一些陈姓村民喜欢在屋门前贴印有"陈巧祖师"的"符"(当地称"伯公符"),以纪念祖先和保佑一家平安。既然鹤是祖宗升仙的座驾,是吉祥物,打鹤就是大逆不道,传说要是哪个不孝子孙胆敢射鹤,就要装入猪笼掉入河中,所谓"浸猪笼",这实际等于小鸟天堂的鹭(当地称鹤)及其栖息的"雀墩"受到"特殊政策"保护。爱鸟及树!那棵大榕树还被当成该村人丁、生意的兆头来看,如果哪一年树相壮旺,就是一年生意好的兆头。经几百年来保护,大榕树无拘无束生长,白鹤、灰鹤自由自在栖息其间,以天马村为中心的陈姓,更是人丁兴旺,村民团结,人口向周围扩张,成为雄盛一方的大姓。这个"雀墩"是外姓不敢碰、历代战火烧不到的鹤的世外桃园。日军入侵天马时,村民拚死抗战,日军最后侵犯不成功,小鸟天堂再次受到保护。"文革"破"四旧",它也未受很大创伤。
大约五六百年前,银州湖西岸甜水坑口的渔村,有一户渔民,只有夫妻两口,天天在崖门一带打鱼为生。一天,渔拂收网,捞到一尾金光灿烂的大鲤鱼,便放养在鱼舱里。
说来奇怪,一到夜晚,这条金鲤鱼嘴里吐出彩色豪光,把整条渔船映照得像宫殿一样,豪华艳丽。夫妻俩很是高兴,认为金鲤肚里一定有宝贝,便破开鱼肚,一看果然是个无价之宝,原来是人们千方百计要寻找的传国玉玺。这块玉玺是几千年传下来的,到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赵昺,被元兵追赶到崖山,崖海一战失败,他挂着玉玺,由丞相陆秀夫背着跳下海去。夫妻俩今天捞得,自然高兴万分。渔夫说:“这回,我要有金就有金,要银有银,不再愁食了。”渔妇问他:“这是什么宝贝?”渔夫答道:“这是皇帝的大印,现在轮到我做皇帝了。”渔妇问:“你当了皇帝,那我做什么呢?”渔夫说:“我是皇帝,你就是皇后娘娘了。不过,看你这副丑怪的脸,怎当得皇后?将来我要找个年轻漂亮的女人做我的皇后。”渔妇一听,火了,一手夺过玉玺,通的一声丢下海去。渔夫急了,跟着跳下海,企图捞回这颗玉玺。但水深千尺,哪里捞得到呢!
&渔妇一怒之下,划船便去,渔夫浮出水面一看,傻了眼,大声问道:“喂!你划到哪里去?”渔妇答道:“划回去,这船是我爸爸留给我的,不是你的。”渔夫急了,说:“你不等我了?”渔妇骂道:“你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当了皇帝,连我也不要了,我还等你?今后,你当你的皇帝,我打我的鱼,各不相干。”渔夫看看白茫茫的崖海,害怕了,一边游水,一边哀求。渔妇停了船,问:“你还想当皇帝不?”渔夫忙说:“不当了,不当了,你快来救救我吧!”
&渔夫爬上船,透着大气,说:“你真狠心!”渔妇指着他的鼻子说:“你不狠心?我看你当了皇帝,比谁都狠心!”
朝斗石的故事
由玉台寺上山不远,北面有块大石,上刻“朝斗石”三个大字。这块“朝斗石”来历已久,会城流传着有关朝斗石的故事。
  话说宋朝时候,会城五显冲空过濠桥街的小巷,住着一位名叫李之先的青年。他家境贫穷,靠替人抄写来维持生活有时到圭峰山上打柴卖。
  一天,李之先挑着一担山草,路经黄云山,见迎面走来一位身材高大、童颜鹤发、两目炯炯有神的老人。老人对他说:“小伙子,闻说你写得一手好字,请你帮我写些东西好吗?”李子先满口答应,便跟着老人走,说也奇怪,只看见老人缓缓而行,自己却要跑步才能跟
上。到了圭峰山麓的一间庙里,老人自称是去山真人,请李来是抄写黄庭经的。李之先二话没说,便住在庙里,日夜抄学习吐纳之学。有时两人上山采药,回来一同提炼炮制,李之先学到不少东西。一连几年,一天,云山真人对李之先说:“我要去游,你留在这里,继续把医药知识学好,将来好来解除人民的疾苦。”李之先拜别师傅后,便加到家里,在象山脚下找到一口山泉井,叫“炼丹井”来纪念他。
  他日间在家为群众诊病施药,晚上要到圭峰山做他的炼形存真的吐纳功夫,他选择朝北的一块如蒲团样的大石,第晚坐在大石上,面朝北斗星象,一直到天亮才下山,后人叫这块大石做“朝斗石”,石上刻上“朝斗石”三字。
由于他每日这样往还,都要经过县场面北门。场面门规定早上开门和晚上关门的时间,守城门的军卒,日日见这位一手持杖,一手携灯,脚穿草鞋作道
士打扮的人进出,每日早上打开城门他第一个入城,晚上关门时他最后一个出城,天天如此。守城军座捉弄他,故意把开门和关门的时间提早或推迟,谁知又是刚刚掩上一只门时他就来,关门也是这样。后来才了解到这个人是替人治病的李之先。
他活到很老的年纪,一日,人群见到他家升起一道五彩祥云,李之先脚踏祥云冉冉上升,群众见到了,相互传告,一齐走来观看,大家呼叫着:“李之先先生升仙了!”有一位怀孕了妇女从家中了出来看热闹,可能升仙的李之先突然被胎气所动,从祥云中跌落一只草鞋,恰恰跌在他住的那条小巷中间。从此,群众称这条小巷叫做仙鞋里,称李之先为真人。&
许久以前,广东省新会县县城有个驼背的单身老汉,人们叫他“亚陀”,因身体有缺陷,凭一些力气,每天早晨肩挑两箩生姜,穿街过巷叫卖。几十年如一日,以小本生意维持生活。
  他为人老实,卖的生姜质量好,价钱比别人便宜,从来没有短斤少两,做到童叟无欺,家庭妇女都特地等着向他买姜,人人都尊称他“陀老实”。
  有一年冬天,天气寒冷,他的风湿性关节炎旧病复发,在家中卧床无法出门做生意。加上一连二十多天阴雨连绵,空气潮湿,他先前买下来未曾卖出的两箩生姜,由于积压日久,全部霉烂了。陀老实眼看着这两箩霉姜,想到自己小本小利生意,就此付之东流,今后生活无着,不知如何是好?思前想后,好不心焦!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他沉思许久,终于在无法之中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全部霉姜研磨成姜泥,加火煮熟,再掺人糖浆,混和在一起,精心加工,巧妙地试制成一种姜糖,切成小块,挑到市场去售卖。群众买来试尝,觉得甜辣可口,十分好吃,老少咸宜,很是好卖。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购买的人日益增多,姜糖生意要比卖生姜还好。从此,陀老实如法炮制,改卖姜糖。
  陀老实死后,他家族中知道泡制方法的人,继续试制这种姜糖出卖,生意愈做愈大,从作坊加工,扩展到设厂精制,畅销县内外,以至省港澳。后人为了纪念创始人陀老实,就给这种姜糖取名“亚陀霉姜”,成为新会的驰名特产。
茅龙笔镇妖鸭
陈白沙,新会人,明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书法家,“茅龙笔”创始人。
  传说明朝年间,圭峰山东北面山下的稻田,每年稻熟季节,有一群“妖鸭”出没,吃光田里的稻谷。这群“妖鸭”,人在不来,人走就来,人们设网捕、放毒药都不能赶尽杀绝。年年如此,乡人辛辛苦苦耕种的稻谷收成不到。
  有年重阳节陈白沙到圭峰山登高,一路上听到路人诉说“鸭害”之苦,虽为乡人而忧,但帮不上忙,心中沉重。他边走边看,来到了山上绿护屏的一片茅草前,突然一群野鸭从草丛中扑翅飞出,吓了他一跳。野鸭跑后,陈白沙定了定神,随手拔了些茅草在手,看了看,拉了拉,觉得茅草柔中有刚,刚中有韧,拉直不断,放手复原。他突发奇想:用茅草造笔写字看看怎样。于是他采集了一捆背回家。
  陈白沙是读书人,字写得好。他用茅草造的笔写的字比以前的笔写的字更好看,又比以前的笔更耐用。茅草笔很快传开了,读书人相继使用。由于陈白沙用茅草笔写的书法笔走龙蛇,人们又把“茅草笔”叫“茅龙笔”。
  一天夜里,陈白沙做了一个梦。梦见他在宝鸭山(圭峰山东北边一个地名),口中念念有词,用茅龙笔点了“镇鸭石”的鸭眼睛,转眼间,稻田里的“妖鸭”全跑光了。这一惊喜梦境惊醒了陈白沙。他思来索去,自问:莫不是上天托梦我为民除害?果真如此,那我就快去一试。第二天,他带上茅龙笔来到宝鸭山,合掌向天,口中念道:怪石分明是宝鸭,不知坐落几千秋。风吹遍体如毛动,雨打浑身似汗流,田间稻谷难入口,竹鞭乱打不回头,牧童尽力难劝去,宝鸭为民在人间。念罢,用茅龙笔在“镇鸭石”眼睛的地方点了二下。
  说来奇怪,自此这一带的“妖鸭”消失了,连连丰收,乡人收获到了果实。
  后来,陈白沙托付弟子在他去世后把他葬在宝鸭山上,以世代镇住“妖鸭”,造福乡民。湛若水等弟子后来完成了陈白沙的遗愿。这个墓现是新会的重点保护文物。
圭峰山绿护屏多泉水,积蓄成六个小湖泊,古时称为“六湖”。六湖水满溢出,顺着山势流下,或分或合,激荡有声,连绵1公里,汇成一条巨涧。涧内丛生九节菖蒲,叫蒲涧。蒲涧巨大的水流,从60多米的高处飞流直下,水花四溅,响声隆隆,十分壮观。泉水注入一潭,人称“云潭”。明代大儒陈白沙称云潭为“圣池”,且有“圣池瀑布天下奇观”的赞语。因传说潭中藏蛟龙,能呼风唤雨,故云潭又叫龙潭。龙潭上有龙王坛,是邑人遇天旱求雨之地。潭侧有一块巨石,上刻邑贤林朝海手书“喷雪飞涛”4个大字。龙潭瀑布是旧时的新会八景之一,明代名士李之世作《游龙潭》诗云:
飞流万仞捣龙宫,石磴千盘鸟道通。
白昼雷霆光隐现,晴天云雾碧溟蒙。
湍声半落鼋鼍窟,日影斜窥虎豹丛。
坐久石林清啸处,恍疑身世欲乘风。
  据说龙潭水深11米,潭内盛产一种前爪二长一短的怪虾,形状酷似龙潭上的山形。又有传说:有一天,观音大士驾临龙潭观光,看见龙潭附近有一条萧索的荒村,村民衣不敞体,生活很苦。观音大士十分不忍,就用她的玉净瓶装了一瓶龙潭水倒进荒村前的小溪。从此,小溪里也生长很多又肥又大的龙潭怪虾。不仅如此,溪水流经的地方还长出早熟的荔枝三月红。这三月红带有浓郁的酒香风味,远近闻名,那是因为观音的玉净瓶曾经装过瑶池的琼浆。村民趁着市集上未有荔枝出售时就把三月红摘下来,挑到市上卖,大大改善了生活。
两考官争女婿的故事
在光绪十五年,年仅17岁的梁启超参加了广东乡试,一次就顺利地考中了举人,排名第八,而且也是这次新会籍考生中的成绩最优秀的一个,同时也是全省考生中年纪最小的一个。
&在这次乡试中,梁启超的试卷文章,写得洋洋洒洒,气势磅礴,思路敏捷,富有才情,自然就引起了两位主考官的特别关注。正主考官李端棻,是贵州省贵筑(今并入贵阳)人;副主考官为福建人王仁堪。两人都很赏识梁启超的学识与才华。李端棻心想,自己多年来担任乡试的主考官,但从来就没有遇到过像梁启超这样才学超群的学子,他感到应该和梁启超见见面,试试他的真正才学,同时,李端棻又想到,自己还有一个年轻的堂妹,正待字闺中,不如乘此机会,还可以缀合这门婚事呢,于是就打定主意请副主考官王仁堪从中作媒。
正当李端棻如此考虑的时候,副主考官王仁堪也因为很欣赏梁启超的才智,想把自己尚未出阁的女儿许配给这位年轻举子。因此,当李端棻提出请他做媒人的时候,简直目瞪口呆。但由于李端棻是先提出,虽然自己内心有说不出口的惋惜,使他老半天都说不出话来,但最后也只得无奈地答应了。
&后来,李端棻便借与考生面谈的机会,直接就向梁启超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梁启超在主考官面前,一时之间,他无法拒绝、而且他也无意拒绝这门婚事,便深深感谢主考官的厚意和栽培,并马上写信告诉父母。梁启超的父亲知道这件事之后,觉得很不妥当,因为自己家世代耕读,而李家则世代为官,难以高攀,门不当户不对的,因而就婉言谢绝。李端棻坦然地写信给梁启超的父亲,他说:“我也知道启超出自寒门,但他前途无量,不久即可青云直上。我家物色的是人才,而不是从贫富来考虑,而且我也知道我的堂妹深明大义,我才敢于为她主持这门婚事,你们就不不必推却”。
&就这样,这门婚事就这样定了下来,后来李小姐在梁启超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一段佳话。
梁启超的爱情与知己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梁启超17岁。在当时广东的最高学府学海堂苦读四年后,他参加了这一年的广东乡试,秋闱折桂,榜列八名,成了举人。
&主考官李端棻,爱其年少才高,将堂妹李惠仙许配与他,惠仙比启超长四岁。两年后,二人完婚。
&次年夏天,梁启超偕同夫人李氏南归故里。梁家世代务农,家境并不宽裕,新婚不久的夫妇只好借用梁姓公有的书室的一个小房间权作新居。广东的气候溽热难当,这使久居北方的李惠仙很不适应,这位生于官宦之家,从北京来的大小姐,并没有嫌弃梁家的贫寒,她看中的是夫君的才华。梁启超的生母赵太夫人早已仙逝,继母只比李惠仙大两岁,李惠仙仍极尽孝道,日夜操劳侍奉,深得梁家喜爱,在乡里也博得了贤妻良母的美名。
&“百日维新”失败后,慈禧命令两广总督捉拿梁启超的家人,梁家避居澳门,逃过了一场灭门之灾。梁启超只身亡命东瀛,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流亡生涯。李惠仙成了整个梁家的支柱。在几个月内,梁启超给她写了六七封家书,高度赞扬她在清兵抄家时的镇静表现,鼓励她坚强地活下去,并告诉她读书之法、解闷之言,万种浓情凝于笔端。有一封信这样写道:
&南海师来,得详闻家中近况,并闻卿慷慨从容,词声不变,绝无怨言,且有壮语,闻之喜慰敬服,斯真不愧为任公闺中良友矣。
后两人在日本得以重聚。李惠仙既温良,又贤惠,不仅在生活上关心照顾着梁启超和他的家人,在事业上对梁启超也有不少的帮助。
&梁启超生于广东,官话说不好,为此曾吃过不少亏。“戊戌变法”初期,梁启超已名噪京华,光绪帝久闻其名。在召见他时,因梁启超不谙官话,彼此难以交流,光绪帝大为扫兴,结果,只赏了个小小的六品衔。这也促使梁启超痛下决心学好官话。李惠仙自幼长在京华,官话说得自是流利。自她来日本后,梁启超便请夫人教他学习官话。夫妻二人,妇唱夫随,不消多时,梁启超的口语水平大有长进,在社交场合就得心应手了。
拐培炮轰熊子塔
大名鼎鼎的新会熊子塔,竟然有人要炮轰!你一定很惊讶吧?但如果你知道“拐培”这个人物的话,也许会说:“也许!”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拐培是个杀人越货、远近闻风胆寒的大贼头,相传有小孩哭时说声“拐培来了”即止泣。他住在圭峰山下的美丽民间传说子塔附近的天马村(旧称马熊),民国初年出生,原名陈社培,羡慕同村陈仕芬、陈仕俊兄弟出名,改名为陈仕培。因右脚微瘸(拐脚),被称绰号“拐培”。他利用父亲当护沙队长的枪,与堂弟抢劫了一艘运货船起家,之后纠集一班人马,恃着枪支犀利,四出武装抢掠。他与邻近乡村结怨很深,仇人很多,难怪连大便时也要“马仔”用4条轻机枪守卫。拐培在天马口碑也不好,乡人更埋怨他少数人做贼而让乡村枉担“马熊贼”的黑名。
拐培是个莽撞自大、没有文化,而又好出风头的人。在攻打邻村茶坑时,被该村梁昌的武装队伍火力顶住,耿耿于怀。到光复后有一天,他突发奇想,茶坑熊子塔是出人才的风水塔,出了个梁启超,还说差点出皇帝、出宰相,简直笃眼笃脑。我要你一眨眼就要从地球上消失,看你还有什么风水,叫你梁昌知道我的利害,显显我的威风。他运了最紧俏的谷物到澳门,换回一尊洋炮。有几挺机枪的私人武装在当时已很厉害,何况又增添了洋炮,真不得了。拐培有了新式武器,趾高气扬,首先就拿圭峰山下的美丽民间传说子塔来开刀,做一个惊人的举动。炮架好了,调好了,瞄准了,拐培喊“打!”头一趟使炮,个个屏住呼吸,但炮并没有响。“什么回事?”检查了再来,但还是打不响。手下有个说,枪要撞针,是不是炮也要撞针。说对了,撞针是枪炮里撞击子弹或炮弹底火的机件,少了打不响。拐培当堂像个泄气皮球。
&是澳门交货的看不起他为人而故意“整蛊”,还是他手下人不忍伤塔而去掉撞针,那就不得而知了。他曾有“马仔”偷卖了机枪而被抓回“生劏”,说明手下人不是全听他的。也许是造物注定熊子塔“命不该绝”,否则我们今天就见不到这个文物。拐培此举却成为新笑柄,也传到香港去了。
小鸟天堂的民间传说
&据传,在明朝景泰年间,天马村的村民为了解决长期干旱的问题,为后人造福,决定开挖一条河,引入河水灌溉农田。不久,河挖好了,河水流入了天马村。
&自河开通之后,有一天,天马一带村民突然患上了一种怪病(瘟疫),地主说村民挖这条河不吉利,一定要把它堵塞。于是便强迫村民用船运沙塞河。
&一天晚上,十多只装满泥土的木船齐集在河道上,地主要村民把木船凿穿,将船连满载的泥土沉下去,以堵塞河道。就在此时,突然狂风暴雨,农民赶快凿穿船底飞步上岸,发现一个村民失踪了,大家点着火把,冒着风雨四处寻找,但都没有找到。
&天亮了,村民仍然找不到失踪了的村民,但在沉船塞河的地方,竟然发现了有一条撑船篙插在河中央泥土之中。说来奇怪,这条撑船篙竟然变成榕树,长出嫩绿的枝叶来。天马的村民为了怀念自己的兄弟,称这棵榕树为“神树”。之后,谁经过树下,都虔诚地给这棵树添上肥沃的泥土,为它祈祷,让它茁壮成长。
&一天早晨,忽然有一只美丽的白鹤飞来,在榕树四周飞翔,被这神奇的神树所吸引。不久,在这美丽的白鹤引领之下,白鹤越来越多,灰鹤也随之而来,和谐相处,协助村民为榕树施肥培土,于是,榕树长得越来越茂盛,从此,鹤群就在榕树上安家了。大家都热爱这棵榕树,热爱这群“仙鹤”,天马村民亦立下规矩:不准砍树扑鹤,让仙鹤长伴榕树,世代安居。
相传在四、五百年前,天马村前面的一条河,叫做天马河,是天马村民饮用、耕种和运输的主要水道。当时,在河中间有一块冲积而成的小泥堆,潮退外露,潮涨水淹。由于受河水不断冲积,泥堆渐渐地扩大。
&一天,一只仙鹤云游此地,被天马美丽的景色所吸引,有青山,有流水,是吉祥之地。随后,便衔来一粒榕树的种子,放在泥堆上。不久,榕树生长起来了,长得很快,枝壮叶茂,仙鹤每日都在榕树上飞来飞去。一天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一群仙鹤飞来,栖息在这棵榕树上,早晚嘎嘎大鸣。天马村的群众见了,认为这是“仙鹤来朝”,是兴旺发达的预兆,大家很是高兴。恰巧那个时候,天马村连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口平安。大家认为,这是仙鹤带来的幸福,便相约从今以后,不准捕杀仙鹤,不准砍伐榕树。就这样,保护榕树和仙鹤,人鸟共处,已成了人人自觉遵守的族规,一直留存至今。
林玄辅存孤
林玄辅,名获,宋代的琼州太守,是赵姓、林姓开族新会的重要人物。1278年,他与宋室亲臣赵必次(宋太宗长子汉王元佐的十世孙)、陆秀夫、张世杰等拥宋少帝驻跸崖山。1279年南宋兵败,陆秀夫背少帝投海殉国,赵必次将其两个儿子托孤于林玄辅后亦赴海殉国。林玄辅受宋室皇族托孤而隐居新会,他把两孤儿改名为林大奴、林二奴养匿于新会睦洲。元朝20年(1283年),林大奴与林玄辅之子林桂山聚兵万余起义。今睦洲有个地方叫“衙前”的,就是起义时建衙的地方。不久,起义军被元朝镇压,林大奴与林桂芳同时被杀。林玄辅为避元兵搜查,带领林二奴潜匿于睦洲,亲率僮仆围垦造田,逐渐形成东乡、梅涌、大涌等田园二百余顷。林玄辅去世前遗嘱林二奴日后要恢复姓赵,不致“天水混入西河”(赵姓是天水堂,林姓是西河堂)。明朝洪武年初,二奴的子孙恢复姓赵。以后,赵族为报答林玄辅存孤大恩,凡有祭祀祖先,一定要先祭林公,后祭自己的祖先。此例一直延续到现在。
日,张世杰、陆秀夫等一班文武官员,率十数万军队,带千余船舰,簇拥着8岁的南宋皇帝赵昺和杨太后,浩浩荡荡,从硇洲迁帝驾前往新会崖山,至23日才到达新会崖门。
传说6月23日这天,宋帝赵昺正在前往崖山的路上,突然乌云骤起,天降暴雨,所有人的衣服都被大雨淋湿了,帝昺的龙袍也淋湿了。南宋君臣到达崖山才雨过天晴,宫女连忙把赵昺脱下的湿龙袍拿到行宫外面的山桔树上晾晒。不久,龙袍晒干了,宫女收袍时却不见了绣在龙袍上的金龙。宫女慌忙抱着没有龙的龙袍回宫向杨太后禀告。杨太后闻知此事,
悲伤地说:“这是不祥之兆啊!”群臣无不惊异,急令宫女快去寻找金龙的去向。宫女找到晒龙袍的山桔树,拨开树枝,只见每条树干上都缠着一条金龙。宫女又惊又喜,伸手就想把金龙捉回来。谁知手刚触到金龙,金龙立即变成山桔树的花纹,每一条龙都是这样。宫女没办法,只好又回宫禀告杨太后。杨太后低头哭泣,说:“金龙要留在崖山了。你就让它留下吧。”
从此,崖山一带的山桔树,每条树干上都凸显着酷似蟠龙缠绕树干的花纹,有龙头、龙须、龙爪和龙尾。这就是新会崖山的特产——蟠龙山桔。
崖山的蟠龙山桔生长成千姿百态,当地人常常挑选有特色的山桔树砍下,剥去树皮,晒干,制成具有天然特色的蟠龙烟斗、蟠龙拐杖等精致的物品。
崖门奇石之“奇”
座落于古井镇官冲村的崖门奇石不愧有奇名,首先因外表的“奇”而称之为奇石。它“在崖门内,距全节庙约三里,聚众石所成,屹立水中,最高一巨石,突出海面二三丈。”明代以来,被称为奇石。明代新会举人容朝望作《奇石诗》形容:“波心之石生绝奇,凌空屹立势如飞。”二是相传明代万历年间()有谭氏三兄弟来到奇石的北面数里处立村,目睹这奇形巨石,就把村名取名为“奇石村”(自然村,今属古井镇奇乐村)。这就有了“上奇石”。相比之下就有了“下奇石”,《新会名胜古迹考略初稿》又记:“在崖山外,距上奇石五里余,聚千百石层叠而成,长数十步,石上千百孔,如蜂窝状,每大风起,风入孔中,发出声响,震耳欲聋,过者闻之心惊。东有小山,峙于石旁。”遗憾者,上世纪50年代建设军港,疏浚航道时炸毁了这珍贵文物。
&世上奇形之石多得很,然而这崖门奇石更主要“奇”在于她特有的“经历奇”。700年前的那场宋元崖门海战,它既是见证者,又是参与者。当时张世杰指挥宋军“接大舟千余作一字阵碇海中中舳外轴贯以大索四周起楼棚如城堞。”宋军的连环船阵就系在这海中的奇石上。明代《崖山志》记载:“张公世杰用铁索自崖山贯奇石而锁之以遏元师者也。”但后来宋军大败,丞相陆秀夫背负帝昺在奇石边蹈海殉国。要研究这场海战的确切位置,奇石留给了后人最重要的方位标志。奇石还成为宋朝灭亡的物证,郭沫若作有“崖门一石兴亡史”(《访新会》)、“危石犹存宋帝踪”(《崖门》)等诗句。
&这奇石是“奇”,被越传越神奇,慢慢变成是陆秀夫背帝昺登上奇石之上跳海。我们设身处地思考,当时有没有这种可能和必要。这显然是民间传说,文艺作品强调渲染,树立高大形象,似乎这样可以更悲壮动人、更显英雄气概。
由于丞相陆秀夫背负帝昺殉节,奇石成为民族气节的寄托景物,透过奇石的摩崖石刻,可以窥见很多奇趣的故事。当年张弘范在奇石上刻“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12个大字以自表其功,为世人诟骂。新会著名学者张撝于元末18岁时,赋诗有“磨崖共说张弘范,把酒惟浇陆秀夫”(《崖门怀古》)之句。明代成化时,广东提学佥事赵瑶看了奇石刻字后,作《登崖山观奇石诗》“忍夺中华与外夷,乾坤回首重堪悲。镌功奇石张弘范,不是胡儿是汉儿。”此诗刻石在全节庙。至明代成化二十二年(1486),御史徐瑁憎恶纪功字,命人把它磨掉,想改为“宋陆秀夫死于此”。陈白沙先生认为太简略,对新会知县丁积说:“宋亡时死者数万,不独秀夫也,宜书‘宋丞相陆秀夫负帝沉于此石下’。”徐瑁不同意,认为“臣不宜先君”。由于各人拟出文字争议很大而作罢。至嘉靖二十一年(1542)顺德已辞官知府赵善鸣又提出刻石为“宋少帝陆丞相沉此石下”,但最后未有刻成。之后诗人区大相(?—1614)写了《崖门览古》诗句“崖无灭宋字,波有撼胡声”可参证。直至上世纪50年代时仍不见有字,1958年12月董必武视察崖门也感叹“渔村奇石已无碑”(《游崖门》)。1962年田汉游崖门后,挥写“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13个行草大字,后被刻在近岸的大石上,以代作奇石供人景仰,石刻曾在“文革”时被铲去,1979年修复。摩崖石刻故事终于告了一个段落。
&有关奇石的民间流传故事不少,其中有一讲明代陈白沙先生在当年张弘范刻的12个纪功字前面添上了一个“宋”字,变成“宋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这是对张弘范重重的鞭挞,故事生动且耐人思考。
&近年来开发崖门古战场文化旅游,又有人提出复原奇石的设想,看来,奇趣的故事还可能继续下去。
圭峰茅龙笔
茅龙笔是新会著名特产,五百年来一直都有生产,畅销全国各地,在东南亚一带享有盛名。其发明者是广东大儒陈白沙先生。白沙先生用新会圭峰山上的白茅制成茅龙笔,写出来的书法生辣野趣,刚劲有力,在当时蜚声全国,影响深远,有“岭南一人”之誉。白沙先生对自己创造的茅龙笔感情甚深,尊称为“茅君”。在他的诗中有赞茅龙笔之神奇的诗句:“茅君稍用事,入手称神工”。他晚年病中不能用茅龙笔写字了,概叹曰:“长楫谢茅君,安静以待终。”白沙先生现留下来的书法书迹很多,如《慈元庙碑》(石刻行书)、《“忍”字赞》(木刻行书)、《种萆麻》(纸本手卷,行草书)等。
  《广东新语》有“茅笔”条载:“白沙喜用茅笔,所居圭峰,其茅多生石上,色白而劲,以茅心束缚为笔,作字多朴野之致。”据传说,白沙先生在圭峰山讲学时,“山居苦无笔”。那年秋天的一个傍晚,他坐在圭峰山玉台寺前边的一块大石头上看书。忽见石头上一片白茅长得葱茏可爱,便伸手想折一株,却花了很大气力才折断。他细看那靠近茅根的断口,露出一束柔软而富有弹力的白毛,竟与写字的毛笔十分相似。他心中大喜,立即摘了一把白茅回家,第二天拿出来晒干,用木棰轻轻砸烂,又放在蚬灰水里浸了几个时辰,去囊后再晒干,扎成了一束做成笔。他用茅笔蘸上墨水,吸墨饱满;他写了一个“笔”字,笔划硬朗,飞白生动,还带有刚阳之气。白沙先生高兴极了,就美其名曰“茅龙笔”。此后,白沙先生用茅龙笔独创茅龙书法,闻名海内外。
  白沙先生创造茅龙笔还有下面的传说:有一年,白沙先生患了病,中医给他开了一剂药,他服药后很快就病愈了。他想知道医生开的是什么药,就把药渣倒出来细看。他发现药渣里有一大把茅根,茅根经煲后巳松化,变得很柔软。白沙先生是书法家,经常与各种毛笔打交道,现在看到柔顺的茅根,便产生了用茅制笔的创意。
  有一天,白沙先生看见白沙村里一个小孩用一把茅草扎成的扫帚在地堂划写大字。白沙先生受到启发,于是用茅草制成茅笔。
  白沙先生读苏东坡的诗文时,苏东坡提到岭南无靓笔。他很不服气,决心要创造出岭南特有的“靓笔”,于是发挥他的创造精神,独辟蹊径,用新会圭峰山的白茅制成岭南特有的茅龙笔,并创造了自成一家的茅龙书法艺术。
  白沙先生独创“茅龙笔”,“以生涩医甜熟,以枯峭医软弱,世人耳目为之一新,岭表书风为之复振。”他提倡的“法而不囿、肆而不流、拙而愈巧、刚而能柔”的书写原则,被后人尊为金科玉律.
梁启超的趣味教育
&梁启超生平信仰的是趣味主义。如果有人问他,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柢?他便会回答:“拿趣味做根柢。我生平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总是做得津津有味,而且兴会淋漓,什么悲观咧,厌世咧,这种字眼,我所用的字典里头,可以说完全没有。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但我不仅从成功里感到趣味,就是在失败里也感到趣味。”
有一次,梁启超被邀请到南京东南大学作学术报告,当时他向学员作了一介题目为《教育家的自家田地》的讲演,进一步阐述教育这门职业的特别好处。他在讲演中,一开头就说:孔子屡次自白,说自己没有别的过人之处,不过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的门生赞叹道:“我们这一点真的难做到啊”。梁启超剖析说,“为什么你们做不到呢?因为学是不难,而要做到不厌却是不容易;诲人不难,不倦却是很难的。厌倦是人生第一件罪恶,也是人生第一件苦痛。厌倦是一种想脱离活动的心理现象,换句话说,即不愿劳作。不愿劳作的念头一起,不仅减低了劳作的效率,还会生出无穷弊害,所以说它是罪恶。而从另一个方面看,不论是谁,总要靠劳作来维持自己的生命,不管你如何不愿意,劳作还是免不了。既免不了,又不愿意,天天皱着眉、哭着脸去做那不愿意做的苦工,岂不是活活的把自己关在第十八层地狱!所以说厌倦是人生第一件苦痛。”,梁启超的讲演,引起学员的广泛兴趣,掌声在会堂里久久不能停息。
第二天,他再为这些学员作题为《学问之趣味》的讲演。他一开头又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原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仅有个零了。”这句关于趣味的开场白,一下子把学员引入了听讲的兴趣。
梁启超接着说: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我觉得天下万事万物都有趣味,只嫌每天二十四小时不能扩充到四十八小时,不够我享用。我忙什么?忙的是我的趣味。“我以为这便是人生最合理的生活。”梁启超对趣味的经典阐述,引起学生的广泛关注,这种趣味的学习方法,对我们现代人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白玉蟾简传
白玉蟾,南宋道士,又名葛长庚,字如晦,号海琼子,琼州(今海南琼山)人,一说是福建闽清人。十三岁举童子科,谙九经,诗赋,长于诗画。因任侠杀人,亡命于武夷,改装成道士尝自赞:“千古蓬头跌足,一生服气餐霞,笑指武夷山下,白云深处吾家。“嘉定(年)奉诏赴阙,命馆太乙宫,一日不知年在。他浪游岭南各地,至叱石山,觉清幽遂止,修炼得灵芝十二,服之升仙云。诏封紫清真人,世称紫清先生。
&在圭峰山永镇山门后面的山谷中,莽莽苍苍的树丛里有一种卓尔不群的竹柏树。它看起来活像个倒写的“宋”字,农历二月初树皮上可看到“龙鳞”,树干亭亭玉立,枝条向上斜出,叶色墨绿鲜润,一片片的就像由“猫眼绿”宝石雕琢而成。据说此树的“脾气”也有点怪,在圭峰山上长得枝繁叶茂,一旦移种别处,就难见其“金枝玉叶”的风采了。
  说起竹柏的来龙去脉,有一段颇为美丽的传说。话说南宋在新会的崖门兵败失玺之后,250多年间,先后有过“崖门捞玺”、“湖面浮玺”、“渔夫得玺”等种种传闻,但那玺却始终无人得到。到了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巡按御使李美以“风波险阻”为由,将崖山祠迁至圭峰山,重建行宫和行祠。第二年的二月初六日凌晨,玉台寺高僧一明禅师正带领一班僧众做早课,突然之间,禅师听到寺后石涧方向传来阵阵悠扬的仙乐,继而一片亮光射来,非月非烛。禅师心中大惑,于是走出寺门前往探视。来到乳泉苑前,只见一对金童玉女正手舞足蹈地沿着林间曲径向天线过脉那边走去,一路上笑声不断,金童身上驮着的那个黄绸包里射出耀目的灵光。禅师向四下里一望,只见黄云山上黄云涌动,汾水江中紫气氤氲,北斗星下祥光普照,心想如此祥瑞天象,定必有大圣大贤光临,于是连忙盘腿坐在朝斗石上,双乎合十,“阿弥陀佛”起来。禅师所想不错,原来这对金童玉女是南海龙宫中的蟹兵虾卒,专职看管沉于崖门的宋代传国玉玺。这一天,是宋亡252年的“国耻日”。每年的二月初六,少帝赵昺的英灵都要到崖山慈元殿去拜见杨太后。今年,因崖山祠庙迁至圭峰山,少帝便首次上圭峰山来。那蟹兵虾卒久闷龙宫,早想外出潇洒走一回,又听说圭峰山景色绝佳,便偷偷尾随少帝马队上了山。本以为春寒料峭,山上无人,便尽情玩乐,得意忘形,身上带着的玉玺一直放出阵阵豪光,不想竟被禅师撞见。两人怕天机泄露受到责罚,不敢久留,遂拔腿往山下跑去。禅师为弄清底细,也紧追不舍。金童玉女跑到圭峰行宫,见少帝一行已先期离开,即解下宫前的白马,一跃而上,便朝南面小跑而去。此时,四周被豪光惊醒的猪、马、象、犀、鼠等动物也都跑了过来看动静。圭峰山下,一时变得热闹起来。说来也怪,禅师希望追上金童玉女,舒展年青时在少林寺练就的飞毛腿神行术,脚下生风,但始终赶不上那白马。金童玉女来到银洲湖畔,随即翻身下马,把缰绳往身边的木桩上一系,就快步直趋水边。至此,禅师已明白一切,他希望能得到当年陈白沙想得而未得的玉玺,便快步上前伸手捧那黄绸包袱,谁知此时脚下不知被什么一绊,“啪”的一声摔倒在湖边的泥滩上,顿时血气上涌,眼冒金星,昏了过去。那金童玉女听到身后的响声,吃了一惊,只顾分开水道跑回龙宫,仓猝之间,金童腰上的玉玺掉在地上也全然不知。
  天亮了,附近村子一个姓陈的渔民阿伯赶早到湖边捉泥鱼,发现趴在泥水里的禅师,试试还有鼻息,心想定是连冷带饿昏了,便立即回家拿来一碗艇仔粥,喂禅师吃了几口,那禅师开始有了知觉。恰在此时,身边那黄绸包袱落地处霎时长出一棵小树来,眼看着就开枝散叶,且叶色碧如绿玉,晶莹可爱。陈伯不知是何树,便自言自语道:“这是什么树呀?”朦朦胧胧的禅师觉得口中有又暖又香的食物,便试探着小声问:“是粥吧?”陈伯误以为禅师是回答他的问题,但听得又不大真切,于是再问一句:“竹柏?”那禅师也糊涂地点点头。待到禅师缓过气来,知道这小树是宋代玉玺所化,又惊喜又可惜,于是把小树挖起,带回圭峰山上栽种。因为玉玺落地时倒了过来,所以后来的竹柏都像个倒写的“宋”字。
  自此,银洲湖、崖门再也没有了宋玺的踪影,而经过这次变故,圭峰山上的行宫、行祠也于不久搬回崖山去了。现在,人们上圭峰山,除了看到那独特的竹柏外,还看到山脚至银湖边之间的猪山、马山、犀山、象山和鼠熊山。至于那白马,就成了今天的天马山,那系马的木桩,由于有了灵气,至今已枯木逢春,长成一棵树冠达1公里的“小鸟天堂”巨榕了。
(赵嘉平搜集整理)
从前,广东新会县城附近乡下有户人家,靠晒葵生活家主老爷管家有法,经营有方,全家人大话细听,和睦勤劳,生活安稳。大儿子娶的老婆,勤快精明,老爷派她日煮两餐,料理家头细务。
  有一日,老爷清早起来,看了天色,料是整日无雨,便领着儿子,将晒过未干的葵叶,铺晒在晒场上。吃过早饭之后,爷儿们结队成群,照常到城里饮茶去了。只留下媳妇一人看家。
  天有不测之风云。爷儿们走后不久,西北天边起了一撮乌云,顷刻间,风起云涌,乌天黑地,倒下倾盆大雨。看家的媳妇,一个人怎么勤快,还是有一半葵叶给雨淋湿了。媳妇知道,雨淋过的葵叶,堆放一起,就会沤坏,老爷回来见了也不高兴。
  她急中生智,忙架起柴楼,点燃柴火,把雨淋过的葵叶烤干,叠放得整整齐齐。
  雨过天晴。爷儿们赶回来时,还带来了买干葵的老板。那老板一眼看见烤过的葵叶,好象涂过一层黄油,蜡黄蜡黄的又光又滑,招人喜爱,高兴说:“这批堆葵,我全要。”还说:“以后有这样的葵,有几多我要几多。”
  先是庆幸葵叶没被淋湿的爷儿们,见老板这么一说,拿起葵叶一看,也觉得惊奇。媳妇说明原委,大家恍然大悟,夸赞她一番。日后,全家动手,照着媳妇的办法,大批加工烤焙葵叶,生意愈做愈旺。
  消息传开,晒葵人家都如法炮制。火焙葵扇,成了制葵必经的一道工序。
甄美琼搜集整理
济公与葵扇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一听到这首歌,一个非僧非道、蓬头垢面、沉浮市井、状类疯癫、却常行救死扶弱、拯危济困、彰善惩恶的济公活佛形象便会突现人们脑海之中。破鞋破帽破袈裟固然是其标志性的形象,但他手持那柄能辟邪驱魔、呼风唤雨、解难脱厄和玉成美好姻缘的大葵扇更令人留下深刻印象。那么,济公手中为何不是其他扇而偏偏是大葵扇呢?它又来自何方呢?最近,笔者在搜集整理新会民间传说、神话以及地方掌故等有关资料和下乡采风时,不期然发觉,济公的这把葵扇与著名的葵乡——广东新会有着二段传奇,而且还大有来历哩。
传奇之一、济公葵扇源自新会·观音所赐
  现今的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是一个有1500多年悠久发展历史的文化名城,其蒲葵种植和加工的历史比新会建郡设县还要早100多年,是海内外著名的葵乡。
  说起新会葵扇却有一段与观音大师和济颠活佛不解之缘。当地民间有传说:古时候有一天,观音大师巡游至南海之滨的新会,但见银州湖一带分外山清水秀,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观音喜之,驾祥云落凡间游之。突见万绿丛中有无数绿色巨叶在鼓掌欢迎。是哪些植物如此有灵性,识破我的真身?观音举目一看,原来是状似巨型手掌的蒲葵在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欢呼声。蒲葵是南国特有叶片最大的棕榈科植物,其单张叶片掌面直径可达1米,分叉延生的数十条叶尾长达数十厘米,如同箕张的手指。观音仔细再看,此地的葵叶如翡翠般绿润平滑轻盈,厚薄均匀适中,骨格匀直柔韧,尤其是它的叶芯、叶蒂和叶柄对接成直线,具有他地蒲葵无可比拟的优点。观音对新会蒲葵更加添了喜爱。不意间观音大师抬头往不远处的村头望去,只见烈日榕荫葵树下,一伙辛勤劳作后午间歇息的农夫正摇着大葵扇纳凉,一群老少农妇正把采下的蒲葵加工成葵扇,七、八个村童笑着闹着在玩耍游戏,好一幅和谐安逸的农家乐情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心头一热,认定新会蒲葵是能带给人吉祥的灵树。为了让人间如此田园诗般美好的生活持续下去,观音采下了一柄葵叶制成大葵扇,并赋予它驱魔辟邪等各种神功,希望遇到有缘得道者授之,让它造福人间。
  如此若干年后,到了南宋绍兴至嘉定年间(公元1130——1209年),浙江天台县出了一位法名叫道济,俗家性李名修缘的禅宗高僧。据说他一出生就与佛道有缘,从小敬佛问道,少年时就读于赤城山瑞霞洞,受释道二教熏陶;弱冠之年又皈依佛门,先入国清寺,再至杭州灵隐寺,投于有佛海禅师之誉的瞎堂慧远大师门下,受具足戒,后嗣其法衣。道济慧根特佳,聪颖过人,更兼观念解放,勤学修炼,学问日渐渊博,参透了佛释道三教真义,成为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但他率性归真,行为灵异,不受清规戒律的束缚,放荡形骸,常以破鞋破帽垢衣面世,嬉戏人间,游方市井,状似疯颠,却又行善积德,惩恶扬善,为平民百姓解难济困,被誉为颠僧济公。他的怪异引起了观音大师的注意。一查,方知道济公诞生之时,正是国清寺罗汉堂第十七尊罗汉突然倾倒之际,是为降龙罗汉下凡托生之体。正是观音大师寻觅多年的有缘得道者。于是观世音便把那柄具有神奇法力的大葵扇授予济公,让他持扇为平民百姓驱魔辟邪扶危济世。
传奇之二:济公云游葵乡新会,降龙辟邪成就姻缘
  话说济公获赐观音葵扇后,依然疯疯癫癫,蓬头垢面,游方市井,混迹平民百姓之间,继续行其彰善惩恶、拯危济世之举。
  一日,离家多年的济公挂念父母,于是,便回到家乡浙江天台永宁村,却发现严父慈母早已双亡,家产也已荡然无存。悲痛的济公来到父母坟前忏悔,不期然见到一名披头散发、衣衫褴褛的中年疯妇,爬在坟上胡言乱语,号啕大哭。一经了解,方知此妇竟是济公18岁时,父母为他包办,强迫他娶过门的妻子。青少年时的济公聪颖过人,令这名女子十分爱慕倾情,更难得的是,她深得济公父母的喜爱。谁料新婚之夜,不满父母包办婚姻、且一心向佛,无意男欢女爱的济公竟逃婚不辞而去,从此杳无音讯。自此,坚持封建婚姻从一而终的妻子只好独守空房,侍奉翁姑,苦候丈夫回心转意归来。谁料不久济公父母竟相继过世,家产又被管家霸占,令她流落街头。一连串的变故打击及思夫痴情,终令她疯痴。得知原委后的济公万分悲痛,对发疯妻子更深觉愧疚不已。从此他立心以观世音所赠之大葵扇,千方百计相助有情人终成眷属。
  安顿好疯妻后,济公记得观音所赐葵扇是来自葵乡新会,不妨作南粤一游。于是他游方到了南海之滨的崖门。这里正是新会银州湖通往南海的出海口。济公举目四望,但见沿海一带毫无屏障,常年风暴肆虐,灾害频发,田园荒僻,民不聊生。济公恻隐之心顿起,但又苦于一时无为民解厄的良策,只好郁郁地沿着银州湖畔游方至县城北郊之圭峰山。圭峰山是珠三角西部冲积平原上崛起的一座名山。它挺拔秀丽,钟灵毓秀,山下阡陌滴翠,万顷葵林郁郁葱葱,银州湖畔,帆影点点。济公不禁心旷神怡,高声吟唱着自述诗:“削发披缁已有年,唯同诗酒是同缘。坐看弥勒空中戏,日向毗卢顶上眠。撒手须能欺十圣,低头端不让三贤。茫茫宇宙无人识,只道颠僧绕市廛。”济公一路行一路唱,正唱得得意之际,突然一阵阵悲痛饮泣的少女恸哭声,穿破济公的歌声,传入他耳中。是谁哭得这样悲切?济公一看,见到一名清秀靓丽的少女,正在鱼塘边哭着向天作揖,还清晰地听到少女哽咽的祷告之声:“老天爷呵,祈求你开开眼吧,惩治那条作恶多端、祸害一方的恶龙,小女子愿舍身祭天!”接着少女转身向着村庄方向跪拜泣曰:“我至亲至爱的爹娘呵,请原谅你们那不孝的女儿,我宁死也不让恶龙污辱我清白之身,你们的养育之恩,只好下世再报。”随后少女哭倒在地,口中念念有词:“亲爱的荣哥哥呵,此生不能与你共结连理,来生定当补偿……我去也。”说完就纵身一跳,跃入水中。济公见状,大惊失色,说时迟,那时快,手中葵扇迅即挥向投水自尽的少女。说也奇怪,少女在即将落水的瞬间,突觉一阵祥和之风把她托起,送回塘基之上。少女悠悠醒来之后,见是济公所救,跪拜在地感谢救命之恩。问起为何轻生,少女不禁又号啕大哭,泪如串珠。
  原来,少女名叫葵香。她虽然出生在世代葵农之家,偏偏不但出落得亭亭玉立、俏丽聪明,而且心灵手巧。她编制的葵扇和绣花扇精致美丽,远近驰名。同村有一名叫阿荣的勤劳小伙子,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种葵制扇高手。两人自小青梅竹马,日久生情,被村民羡赞为当地的金童玉女。可是天有不测之风云,少女葵香的美貌,引起潜藏在圭峰山上的恶龙非分之想。恶龙欲强娶葵香为妾。恶龙多次提亲,多次被拒,老羞成怒,飞上天上,顿时搅得天昏地暗,狂风暴雨骤至,洪淹四乡。恶龙放言,除非葵香下嫁于它,否则这一带百姓永无宁日,苦不堪言。葵香见状,认为恶龙作恶,百姓受苦,因自己而起,但又不甘心被恶龙所辱,准备一死了之,让恶龙断念。
  听了少女的泣诉,济公气愤异常,决心惩治恶龙,为地方除害。正当此时,恶龙又上天作恶了。济公挥舞手中葵扇,化扇为剑,与恶龙展开大斗法。只见济公的葵扇化作万道金色旋风,不但将恶龙搅起的漫天黑云恶雨驱去,而且把恶龙团团缠绕困在中央。随着济公葵扇的扇动,恶龙浑身伤痕累累,鳞片剥落,毫无招架之功。最后只好向济公求饶。济公见它有悔改之意,便斥令其回归南海。恶龙却对新会这块风水宝地恋恋不舍,兜兜转转不愿离开,哀求济公让其留下戴罪立功,变为患一方为造福一方。济公见它确有诚意,想起累遭风灾的崖门,心头一动,计上心来,于是宝扇一摇,恶龙随风飞向崖门海边,化作一座连绵数十里的大山,坐落在海边,成为一道天然屏障,兜护住沿海千顷良田和村庄,不再受台风恶浪的侵袭,人们也就把这座山叫做古兜山了。不久人们偶然发现这山下竟有一股热泉。当地传说,这是恶龙从善后,为赎罪造福人间献出的温泉,也即是现今驰名省港澳的古兜温泉。而当年恶龙潜藏在圭峰山的龙潭,现在也已被开发建成美丽的玉龙湖风景区,荒废的龙宫也被新建的龙泉酒店所取代,每天接待着来自海内外的游客。至此,恶龙真的改邪归正,脱胎为玉龙。如今在圭峰与云峰交接的山谷底,细心的游客还可见到盘龙状的龙窝哩。
  再说,恶龙被济公收复后,葵香姑娘和阿荣终于可以喜结连理了。但怪异的是,当两人步入新屋洞房之际,却顿觉阴风阵阵,邪气扑面,心绪不宁。济公定睛一看,发现屋内蛇虫鼠蚁成群,百足蝎子横行,恶狮豺狼狐怪现影。细窥之下,济公顿时明白原因。原来恶龙为阻止葵香阿荣的婚事,早在他们预备结婚的新屋内施法布下的污秽毒物和邪物,由于恶龙与济公斗法落败后,便当即被谴往百里外的崖门化为古兜山,来不及清除新屋内的恶兽毒物。济公进入新屋内再挥扇一摇,屋内所有邪物尽数驱去,新屋顿时回复明堂亮瓦,一对新人终成眷属,济公也趁人们兴高采烈之际,悄然离开,继续云游四海。
  当地百姓为了庆贺恶龙被除,也为了感谢济公拯世造福一方,放起烟花,燃响鞭炮,舞起醒狮。有人更仿照济公的形象,穿着衲袍,手摇葵扇,装扮成大头笑佛引狮起舞。后来,珠三角一带民间相沿成俗,凡有喜庆大事或春节过年,舞狮采青时,均有大头笑佛摇扇助兴;此外,人们凡兴建新屋、乔迁新居之前,必在新屋内摆设数柄大葵扇,以扫除屋内可能存在而凡眼又难以看到的邪恶不洁之物,寓意驱魔辟邪,趋吉避凶;坊间更把成就有情人有缘人美好姻缘的有心人称为“摇葵扇”,因此,当地许多热恋中的男女往往向对方各送一把龙凤葵扇作为定情物之一,说来奇怪,也大多能得偿所愿,实现爱情美好愿望。
梁启超在他十一岁那年,到省城参加考试,一举就得中秀才。考完试之后,担任主考的三品大员、广东学政使叶大焯,得知广东出了这么一个神童,再细细阅读梁启超的试卷,大为赞赏,就专门召见梁启超和几个年龄稍小的秀才面试一番,和他们谈论经学、唐诗宋词及唐宋八大家等。
&被接见的新科秀才一个个进去之后很快就退出,惟独梁启超竟小小年纪就无所不知,对答如流。叶大焯不觉十分高兴,对梁启超大分赞赏。机灵的梁启超见到这样,马上长跪于地请求说:老师啊,我的祖父今年已经是七十高龄,他的生辰为农历十一月二十一日,弟子很快就回家乡看望他老人家了,如果在我为祖父祝寿时,能得到先生所写的寿言,一定会使我祖父延年益寿,而且还可以告慰叔父和父亲孝顺之心,在我们的宗族交往中会感到更加光彩的。”叶大焯面对这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听他说出一番成人的语句,大为惊讶,并深深地为他孝心所感动,于是便接受了梁启超的请求,欣然提笔,为梁老先生写了寿文。
回到家中,梁维清一读之下,非同小可啊,广东学政是朝庭三品人员,竟亲自挥笔为自己写寿文,真是大喜过望,茶坑村双喜临门,当即像过节一样庆祝梁启超得中秀才,和梁维清得到高官的祝寿。
梁启超与孙中山
人们都说,广东近代本来是可以出天子的,可惜建造了镇海楼、圭峰山下的美丽民间传说子塔等一系列风水建筑,截断广东的龙脉,破坏了广东的龙气,虽然有孙中山、梁启超、康有为等一大批风云人物,发动了一系列镇惊中外的革命运动、变法运动、改良运动,但始终以失败告终,所以广东近代是出不了皇帝,附会者言之凿凿。这里,我跟大家说个梁启超与孙中山的故事,呵呵,也许真的是风水的影响呢,要不,中国近代的历史可真要改写了。
这故事要得从1899年说起。有一天,在日本的山下町街的一间寓所内,传出了一阵激烈的争吵声,一名女子连忙跑过去探视,只见房间内一名中年男子正背着手在来回踱步,另一名中年男子背靠桌子,挥动双手,正涛涛不绝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言辞慷慨激昂。
&原来,这两名男子就是中国近代叱咤风云的政治巨人梁启超和孙中山,门外的女子便是梁启超钟爱的长女梁思顺,她见二人相安无事,便悄悄地离开了。好半天,再见到二人走出房间,直到寓所门口,梁启超拱手相送:“逸仙兄,好走。”孙中山拱拱手,一闪身消失在夜色中。
&“爹爹,你和孙叔叔他……”,梁思顺走上前来,梁启超回过头来,笑着说:“我只是和孙叔叔他讨论保皇党与革命党两党合作的事。”梁思顺是梁启超在日本期间的日语翻译兼秘书,也是他最亲密的朋友,他望着孙中山消失在夜色的背影,不禁陷入了沉思,想起了和孙中山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在四年前的春天,他和老师康有为一起上京会试,途经上海,住在洋泾浜安全客栈,刚好陈少白有事前来上海,也住在同一间客栈。当陈少白知道隔壁房间住的是康有为时,便主动过来拜访,梁启超是经康有为介绍,与陈少白认识,两人一见如故,往往一谈便是几个小时。陈少白是孙中山早期的亲密战友,梁启超从陈少白的口中了解到孙中山的一些情况,当时清政府将他说成是强盗乱匪的“孙汶”,只是污蔑之词,其实他是一位受过西方教育、治病救人的医生,当年孙中山在广州创办农学会,有意邀请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加入,由于康有为不同意,只得作罢。现在维新变法失败,维新派逃亡日本,孙中山又主动派人前来联络问候,希望两派由此达成联合。
&“爹爹,夜风已冷,我们回屋吧。”梁思顺的关切问询唤醒梁启超的沉思,他点点头,和女儿一道走回屋内。“爹爹,我们维新派真的要和革命派联合吗?”回到屋内,梁思顺不解地再次发问,梁启超点点头,望着屋外苍茫夜色,他迟疑地点点头,又迷茫地摇摇头,他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回答女儿,“维新运动失败,我们被迫远走他乡,从离开中国的那一日起,我就预感凭借维新派的力量,我们是不能壮大朝庭,来自朝庭的阻力实在太大了,改良只是表面对清朝庭的表面上的修改,我们更加需要借助一股强大的力量来对抗清庭中的阻力,可是康先生向来不主张采取暴力的手段。今天,我和逸仙先生谈过了关于两个党派合作的事,细节还没有谈妥。”“爹爹,我们明天再请孙叔叔过来,继续商量不就行了吗?”梁启超苦笑着摇摇头“我们寓所是在山下町152号,逸仙先生就住在山下町130号和121号,本来我们的来往会是很方便的,但是在我们的周围住着的都是康先生的学生,我们的交谈也是不那么方便的啊。日后,我要找个机会介绍章太炎、唐才常、周孝怀、钱恂等与逸仙先生认识,他们一定会支持我的观点的。”
&机会很快就来了,第二年春天康有为去了加拿大,梁启超不再受到康有为的直接控制,他与孙中山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起来了。在与孙中山的交往中,他们就两派联合的问题达成了初步协议,并计划推举孙中山为两党合并后的会长,梁启超任副会长,这一日在和师兄弟的交谈中,梁启超慷慨激昂地说:“我们国家落后受列强侵略欺凌,要救万民于水火之中,非建立共和政体不可,我们都知道,当今皇帝圣明,将来我们的革命成功了,如果他是民心所向的,我们仍可推举他为总统。康先生年纪已经大了,他应该是归隐田园,过些宁静恬淡的生活了,我们应当继往开来,完成康先生的心愿,以报答康先生的师恩。”“对啊,我们应该联合革命派,改造共和政体,才能挽救国家的!”“是啊,我们要联合革命党派!”一干人等纷纷响应附和,“好!我们立即写信给康先生,向他表达我们的意思。”梁启超激动地说。他马上联合韩文举、欧榘甲、罗普、罗伯雅、唐才常、林圭等13人,联合修书一封给康有为,要求他退休。
&然而,就在两党即将达成联合的关键时期,康有为的忠实弟子徐勤却向康有为告密,说梁启超渐渐落入他人的圈套,非设法解救他不可,结果梁启超被康有为勒令前往美洲办理保皇会事务,眼看就要达成的联合因此遭受挫折。
梁启超到达美国檀香山后,梁启超写信给孙中山,他在信中说:“我这次来檀香山办理保皇会的事,希望逸仙兄能体谅我的处境,请勿见怪,我们二人已订立的两党联合是既定的事实,是不会再有分歧的道理。其实我日夜都在为这件事焦虑担心的,只要假以时日,我一定会想出妥善的办法来处理这件事的关系的。”虽然梁启超写信向孙中山表明心迹,但两党的联合破裂的迹象还是慢慢地显露出来。在这一年的5月,梁启超收到一封从国内寄来的信件,看完信后不禁捶胸顿足,连声说:“两党合作的关系完了,两党合作的关系完了。”
原来这是一封国内朋友寄来的信,他向梁启超细述一件近日在国内发生的大事“宫崎谋刺南海”案。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日本人宫崎寅藏陪同孙中山前往香港,试图策动两广总督李鸿章独立。到达香港后,孙中山就去越南西贡策划广东惠州起义,宫崎藏则按计划前往广州,住在李鸿章很信任的幕僚刘学询家中,刺探情况。而刘学询与康有为、梁启超结怨很深,专门与维新派作对,因为有这么一段因缘,当宫崎寅藏在刘学询家中过夜的情况,马上就被维新派这边的人获悉了,并报告给了当时还远在新加坡的康有为。所以当宫崎寅藏和他的朋友清藤幸一郎离开广州前往新加坡劝说康有为与孙中山合作的时候,康有为就误认为两人是奉广州总督李鸿章之命来行刺他的,就向新加坡当局告发,当两人一抵达新加坡港,就被新加坡警察逮捕入狱。直到孙中山从越南赶往新加坡,托当地绅士林文庆医生帮助才将二人释放出来。这件事给孙中山的刺激很大,从此他就放弃了与康有为合作的努力,而那些热心两派联合的日本志士经过这次教训后,也谴责康有为是忘恩负义之人,从此不应再有两派联合之说。
&就这样,保皇派与革命派两党的合作以失败告终,梁启超与孙中山两大时代巨人的手始终未能握在一起,这也许是历史的遗憾吧。
熊子塔与鹦鹉
&广东新会的茶坑村,本是一个名不见扬的小山村,在近代出了一个叱咤风云的时代巨人梁启超,这可真是山窝窝里飞出金凤凰啊,一下子茶坑村便成了远近文明的村庄了,每年都有大批大批的游客从全国各地赶到茶坑村来,为的就是看看梁启超的故居,听听梁启超的故事。来到茶坑村里的人,都会惊奇地发现,怎么拉?在这个住有1000多人口的自然村里,房屋俨然,民风淳朴,村民往来笑语盈盈,邻里互助蔚然成风,村子里极少发生鸡鸣狗盗之事。听说在今年村子里,有一个小青年患上了重病,村民知道后还自发地捐款捐物,帮助这个家庭度过难关呢,好事的游客不禁会问:“呵呵,你们这里的村民,一定是深受伟人梁启超的影响吧,所以还保持着淳朴的民风。”大家都会憨憨地摇摇头,笑着说:“梁太公教育我们要好学上进,宝塔教育我们要诚实做人。”
宝塔?是什么宝塔呢?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的主角——凤山熊子塔,又叫做凌云塔。
在茶坑村里,只要你稍稍抬起头,就可看见一座白色的古塔挺拔矗立在凤山之顶,据说这座宝塔是明朝万历年间建造的,有人说是风水塔,也有人说是镇压邪恶势力的宝塔,总之历年来众说纷纭,但茶坑村民更多的是相信它是一座教人不贪不谋,诚实做人的宝塔。这得要从流传在茶坑村的一个故事说起。
村里的老人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茶坑村里有一对兄弟,老大叫大宝,老二叫小宝,他们俩整天都是东奔西逛,游手好闲的。一天,他们正躺在熊子塔脚下乘凉,忽然听到一阵清脆的鸟鸣声,接着就看到一对非常漂亮的鹦鹉飞到的塔檐下,转眼就不见了,但不时传来一阵阵叫声,非常悦耳动听。他们就感到好奇怪,就蹑手蹑脚地爬到塔上,但始终没见到那对鹦鹉,但是那清脆动人的鸟叫声还不时听到。小宝说:“塔檐下一定有个鹦鹉窝,这对鹦鹉毛色漂亮,声音清脆,一定能卖个好价钱。”大宝说:“好啊,我们逐层检查,一定能找到它的窝的。”
于是他们兄弟俩就一层一层地细心检查,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第六层找到了鹦鹉的鸟窝了,透过塔上的窗就可看见鹦鹉的窝就造在塔的一条缝隙里,站在窗子旁边伸出双手就差那么一点点,但还是够不着。兄弟俩看着干着急,但一点办法也没有。突然小宝一拍大腿,兴奋地说:“我们可以搭个跳板嘛,站到塔的边上不就够着了吗?”他就把他的想法跟大定说了,便决定到晚上鹦鹉睡着了的时候再来抓它们。
好不容易等到天黑了,兄弟俩就扛着一块木板,悄悄地登上熊子塔,把木板的一头靠近鸟窝,凌空伸出塔外,另一头平放在塔内,大宝说:“你身子轻,你踩着木板去掏鸟窝,我身子比你重,就在这一头踩着木板。”于是兄弟俩分工合作,小宝就小心翼翼地踩着木板,慢慢地靠近鸟窝了,把手伸进缝隙里。“怎么样,掏到了吗?”大宝在塔里紧张地问。“嘻嘻,掏到了,是一对,里面还有几个小鹦鹉呢。”小宝兴奋地说,“快,快把它们全掏出来,我们明天就可以换个酒钱了!”大宝也兴奋地说。小宝眼珠一转,“这对鹦鹉是我抓到的,为什么要和他平分呢?如果拿到墟市里,一定能卖个好价钱。”小宝心里盘算着,要把这对鹦鹉独吞,“不,这对大鹦鹉是我掏到的,当然是归我了,里面还有几只小的,那些你来掏吧,都归你!”小宝一点也不客气地说。“不行,都说好了平分的嘛!”大宝说着就上前来抢,他完全忘记了他脚下还踩着那头用来做平衡的木板,“啪”、“啪”两声,结果两人同时从塔上掉了下来,摔了个粉碎,那对鹦鹉趁机飞回巢穴里。贪心的兄弟俩摔死了,而那对鹦鹉在巢穴里,快乐地生活着,一直守护着熊子塔,直到前几年才飞走的。
村民都说,贪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他们从这对兄弟俩哪里吸取教训,世代教育子孙要摒弃贪念,诚实做人,所以茶坑村一直都是民风淳朴,村民辛勤劳作,近年茶坑村成为菲菜生产基地呢,种植的菲黄菜还出口到港澳地区,在今年茶坑村还被评为全国模范生态示范村呢。
日军也敬畏神鸟
&1939年4月,日寇占领新会县城后,经常进犯各条村乡,天马在水路交通线上,也累遭日伪蹂躏。当日军见到小鸟天堂茂密的榕树林时,本能地怕埋伏游击队,用机枪隔河扫射鸟岛,惊吓起满天飞禽。宁谧的雀墩上世代居住的群鸟,有史以来头一次遭受到这样大的骚扰。但随着机枪声停止后,不见有还击抵抗,鸟亦飞会巢穴。村里怕伤害风水,通过翻译疏通,说明这是供奉的“神鸟”,是天赐给天马的神物,任何人不能得罪,日人出于敬畏,自始也未上岛捕捉鸟类。日军侵略新会7年,烧杀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欠下了累累血债,犯下罄竹难书的罪行,但没有太多在天马附近的茶坑村作恶,与茶坑人梁启超在日本的著名度不无关系;在天马村常大抢大淫,连70岁老妇也不放过,还打沉横水渡、打毁多处民房,从会城大云山炮轰天马,曾出动白余日伪包围了全村,将千多名男女老幼关押祠堂4天,日军怕游击队埋伏,见树林如葵林就摧毁,但没有毁掉密林的小鸟天堂,这主要是中日文化同源,日人也敬重梁启超,也敬畏“神鸟”,体现了文化了力量。
&又有一次,日寇的一队炮舰从金牛头向天马河驶来,远远望见小鸟天堂,以为是水路绝头,才没有进村骚扰。
过去社会上所传天马人武装抵抗日军,使侵略者打不进村,保卫了小鸟天堂不受侵犯。经调查访问,天马游击队诱捕日伪是在会城城内,而在天马村正面武装抵抗,实则是1943年时,国民党游击司令彭林生、周汉铃以剿贼为由,“有日吾抗打村庄”,天马武装自卫,打了一仗,将他们拒之村外,也保住了小鸟天堂的平安。
&伍隆起是台山市大江镇斗洞人(原属新会文章里)。南宋祥兴元年(1278年),当元兵迫近台山时,他变卖家产,从乡间组织义勇民兵8000多人,运送粮食7000石到崖山,起兵保家勤王。后在战斗中被内奸谢文子杀死,捧隆起首级向元军投降。南宋丞相陆秀夫事后命人用檀香木刻制一头颅续在伍隆起的尸体上,续成全尸安葬在文迳口山(在今台山市附城黄牛拉车山)。并追封为州判。后人称其墓为"香头坟",附近村庄也因此被称作香头坟村。
&碗山,又叫“皇帝碗山”,在杨太后陵西南。山西面有唐代至北宋期间的古窑址,尚存窑后壁及部分窑床。地面古碗、碟、盆、罐等残存甚多,其中残片中刻有“政和二年”(宋徽宗年号)的铭文。以前人们错把此处作“皇帝碗”址,1961年,经省、县文物工作队挖掘鉴定,才弄清楚。其实“皇帝碗”址在山的东南面菠萝山地,这里遗留有南宋晚期浙江龙泉窑和福建德化屈斗宫窑出产的碗碟残片。据考证,这里是宋帝昺的士兵做饭之所,1279年,宋元决战于崖海,宋兵败,当时20万官兵随帝殉国于崖海,遗落煲、罐、碗、碟堆于一处,风吹泥土,堆积成山,现可还可在碗山挖出无数碗、碟等遗物。
佚名收集整理
节选自《崖门炮台览古(新会八景)》
周恩来罢宴
那是1958年7月,周总理到广东省新会县视察,风尘仆仆,日夜操劳,确实辛苦。新会县委书记党向民同志看见周总理那样繁忙,那样不知疲倦地操劳,过意不去,在周总理离开新会前夕,决定设宴送行。客人中除了周总理以外,还有他的两位随员,再就是我们三位记者。宴会,就在县委院内的一间小屋里。厨师,就是县委伙房的炊事员。名曰酒宴,跟时下的美酒佳肴相比,只能算是瓜菜代。尽管这样,在吃喝将近结束时,周总理还是说话了。——他慢条斯理、语重心长地说:“党向民同志,你一月有多少收入,我清清楚楚。这样一顿饭,你请不起,还是让我出钱,算我请客吧”周总理随即示意他的秘书,把300元人民币交给县委的司务长。党向民激动地站起来:“总理,这怎行!说好了是我请客的啊!
  “什么你请客?还不是县委出钱!”
  自掏腰包,这就是周恩来总理的罢宴方式。
作者:林里
天子地传说
原载《炎黄春秋》2000年第7期
天子地传说
天子地在圭峰山东段,相传清朝年间,有位风水大师来到天子地。大师看到这里的山脉宛如一栩栩如生的巨龙,有龙头、龙身、龙爪和龙尾,周围还有龙椅、龙床、铜鼓、令旗,藏龙的“龙潭”也在其中。大师道:此地龙气十足,将来会出皇帝。打响铜鼓,扛起令旗,坐上龙椅,皇帝就在此登基了。
  大师的话很快就传到京城。当政皇帝听说南方将出皇帝,坐卧不安,怕江山不保,怕被人纂位,急急召文武官员问讨化解之策。其时一谋士上前献计:皇上不必担忧……如此这般即可化解。皇上听后龙颜大悦。随即下令组织几十路人马分赴南方寻找这个地方。各路人马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艰辛半年,仍找不到这个地方。在山穷水尽无路之际,一路人马来到圭峰山天子地。见到此地“灵气隐隐、祥云蔼蔼”,经问路人,得知此地叫“天子地”。再观山看位,龙气十足,与传闻无异。这路人马认定天子地就是他们要找的地方,随即派快马回京禀告。皇帝为了尽早除去后患,即下令“挖龙根,断龙脉”,强迫民工在此挖了一条几里长、丈余深的山沟,填下壕灰,以腌死龙根,断了新会出皇帝的“龙脉”。后来新会的近邻中山翠亨村人孙中山当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又有人说“新会的龙气去了中山”。毕竟这是传说,风水不可当真。
马吊激发的才情
“饮茶龙上水,写字狗扒田”,这是梁启超童年时候应对客人的急才对联,至尽还让人们津津乐道。
梁启超的才智是世人所公认的,当他离开政坛之后,就专著于学术研究。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也是他一生著作最丰产的时期,其中原因,与马吊激发的才情是分不开的。
梁启超先生在课余的时候,最喜欢做几件事情:写楹联、打马吊、写文章。
一天,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脱稿,读过的朋友无不叫好,于是几位朋友夏穗卿、张君劢、张东荪来到了梁家。四人正好一个四方阵,梁启超先生就提议大家一起打马吊。
一圈过去了,碰、杠、吃、糊之声络绎不绝,一时间都分不出哪个高低胜负。南圈开始了,梁启超一上手就是一副好牌,这时,张君迈说:“坊间传言,任公眼中无书,手中无笔之日绝少,确否?梁启超说:“此言应属过誉了,应是书呆子才是学问家,你们说我是书呆子吗?”大家都笑了起来,于是大家又谈开了,话题又涉及到“空际”与“时际”上来。梁启超的牌越摸越顺,张君劢的“南”刚出手,梁启超就喊了“杠”,这时,梁启超的兴致也来了,叫了秘书出来,说:“记下来”,接着说道:“历史者,因空际时际之关系而发生意义者也。吾尝言之矣,曰‘史迹之为物’,必与‘当时’、‘此地’之两观念相结合,然后有‘评价之可言’故于地理及年代托始焉。”接着,梁启超手中摸到一个“九条”,他说:“糊了!这个不用记。”接下来,又有几个来回,秘书手中的笔转得更快了,就这样,一篇《地理及年代》就已经写成,并于1922年在清华学校进行了讲演。
梁启超的才情很多时候就在马吊声中拼发出来,如果大家有兴趣试验一下,不妨也试一试,看看能不能也能写出一篇流传万世的文章。
马南宝扶宋抗元
&马南宝家境富裕,勤读诗书,为人好义,犹能作诗。宋景炎二年(1277年),端宗赵日正从潮州浅湾航海躲避元兵的追击来到了沙涌,马南宝立即带领部下前往救驾,并献粟千石(崖山志作万石)以饷军,受端宗嘉奖,拜工部侍郎。丞相陈宜中,少傅张世杰奉帝旨,暂以南宝家为行宫。南宝竭力保卫,并召募村里居民数百人入伍,增强宋军兵力,在村前山岗构筑碉堡,深沟高垒,严阵以待。几天后,元兵攻陷广州,张世杰等欲图恢复。行前,马南宝谓诸将曰:“痛饮黄龙府,在此行也”。并高歌岳武穆满江红词,激励士气,慷慨壮烈。后来端宗坐船时因风浪落水,惊悸发病,待至硇洲。景炎三年(1278年)四月,端宗死于硇洲。陆秀夫、张世杰拥立卫王,号祥兴帝,年仅八岁,升硇洲为翔龙县,以曾子渊充山陵使护送端宗棺柩还南宝家。旋即移驻崖山(即今新会市),其时文天祥在海丰五坡岭兵败被执。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宋元海军在崖山决战,宋军大败,陆秀夫负幼帝投海死。张世杰亦覆舟鱼腹,宋亡。南宝日夜悲泣不食,作《哭祥兴帝》诗曰:“翔龙宫殿已蓬飘,此日伤心万国朝。目击崖门天地改,壮心难与海潮消。”又曰:“黄屋匡扶事已非,遗黎空自泪沾衣。众星耿耿沧溟底,恨不同归一少微。”后传闻陈宜中奉帝旨尚在占城(今安南),马南宝遂与招讨使黎德,梁起萃起兵运粮,往迎车驾,拒元万户王守信招降,大败被执,不屈捐躯,年仅三十五岁。士人潜收其尸,葬于小赤坎鳌岗(今斗门黄杨山),因名此山为大臣山。另有衣冠冢在旧广州府后山。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门市新会区地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