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一公园做什么车到沈阳铁西区邮编十一路齐贤街

区域概况/铁西区[辽宁省沈阳市]
铁西新区是沈阳市五城区之一,是中国著名的工业区。铁西新区由铁西区和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联结起来的“S”型区域组成,总面积126平方公里,人口100万,享受市级管理权限。铁西新区北临皇姑区,西接于洪区,东与和平区接界。区内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备,工业文化浓厚,城区环境优美。区内企业规模宏大,工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大。在装备制造产业内,聚集了、、、等拳头项目和技术顶尖企业。在中国有能力制造的24类210种成套设备中,沈阳占据三分之二,在沈阳创造的工业产值和利税中,66%来自铁西。目前已有40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家企业
入驻铁西,其中跨国公司83个,企业21家。铁西区环境优美,道路通畅,9条25公里长的铁路专用线和几十条国内外空中航线纵横交织,325条街路与沈大、连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街路通行网。区内有技术中心15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9个,市级5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1万人,30万的产业大军构成铁西发展的强大力量。全区工业企业880户,其中规模以上252户。堪称“中国制造业之都”。
行政区划/铁西区[辽宁省沈阳市]
铁西区辖20个街道:、、、、、、、、、、、、、、兴华街道、、、、、。驻肇工南街176巷9号,人口5.14万人,面积2.3平方千米,辖12个社区居委会:昆阳、泰山、赞东、西站、园西、中海、峨眉、北海、西环、双江、沈辽、肇工南。驻重工北街北街58号,人口4.08万人,面积6.19平方千米,辖10个社区居委会:简易、广元、东药、团结、医疗、新西、华众、奖工、新住、熊家岗。驻富工一街7号,人口3.28万人,面积1.1平方千米,辖9个社区居委会:同心、建业、铸造、自化、松辽、肇工、水源、双电、省安。驻重工南街13号,人口5.26万人,面积1.1平方千米,辖15个社区居委会:南十北、南七南、南七东、南十西、重工北、富工、重工南、富工北、画苑、强工北、南十东、富工六路、零千米、南七西、强工街南。驻齐贤街北二中路23号,人口2.26万人,面积4.93平方千米,辖7个社区居委会:光明街北、北四路、圣工、光明街南、保粮里、人民里、劳动里。驻保工南街59号,人口1.4万人,面积0.76平方千米,辖6个社区居委会:广仁、敬儒、长春、康宁、民强、文化宫。驻云峰南街7门12号,人口4.7万人,面积2.27平方千米,辖10个社区居委会:云星、祖工、两洞桥、兴启、九委、沈辽东路、爱工、飞翔路、化工北巷、南七东路。驻兴华街小九路16号,人口3.96万人,面积1.14平方千米,辖9个社区居委会:兴华园、体育场、科技园、志成里、和平楼、勋望南、中兴里、景星南、吉工。驻十二路1甲,人口2.18万人,面积0.45平方千米,辖6个社区居委会:兴盛、宏伟、兴达、兴乐、兴望、兴顺。驻齐贤南街42号,人口3万人,面积0.64平方千米,辖7个社区居委会:神州、嘉业、绣工、和瑞、建五、电缆、顺星。驻奖工南街41号,人口4.93万人,面积2.2平方千米,辖12个社区居委会:永合、众乐、繁荣南、前进、长青、繁荣北、光学、永善、繁荣东、光辉、红艳路(社区待迁回)。驻兴工北街30叫,人口2.67万人,面积3.6平方千米,辖9个社区居委会:明郎、毛纺、北虹桥、荣华、兴工、公和桥、铁军、爱工北、黎明公寓。驻国工二街45号甲,人口2.26万人,面积0.64平方千米,辖6个社区居委会:建云、祥云、昌云、宏云、凌云、兴云。驻贵和街14号,人口2.93万人,面积0.82平方千米,辖6个社区居委会:景星、勋望、广场、建大、中心、应昌。驻凌空二街33叫,人口6.8万人,面积2.45平方千米,辖20个社区居委会:腾飞南、南滑翔南、滑翔东、南滑翔西、滑翔西、南滑翔路东、凌空南、凌空西、北滑翔东、凌空北、北滑翔西、北滑翔西、凌空东、万科、腾飞北、鸿凯、医大、南滑翔东、公电、城建花园。驻红艳路5号,人口2.59万人,面积1.5平方千米,辖7个社区居委会:艳阳、艳璐、乐园、红昌、艳华、爱心、红盛。驻南六西路16号,辖14个社区居委会:育工、启工、建议、星光、创意、育工东、卫工、兴旺、育工南、桥园、广宜、开发、发展、虹桥。驻南十二西路27巷,人口5.47万人,面积3.34平方千米,辖16个社区居委会:双喜、昌盛、壮工、新村、新兴、前进里、新利、新华、工程里、新建、荣盛、众乐、郭家、新锋、圣贤、世代。驻赞工街南十一西路41号,人口2.15万人,面积0.64平方千米,辖5个社区居委会:工百、赞西、花园、启东、化院。驻景星南街6号,人口4.51万人,面积1.4平方千米,辖10个社区居委会:建二、高楼、七彩、建四、建一、建北、建南、建三、德工、卫东。
历史沿革/铁西区[辽宁省沈阳市]
铁西区的历史,有据可考的可以上溯到2700年前的。1958年,在当时属于铁西行政管辖的郑家洼子发现了古墓群。1965年,发掘了14座,到1988年已发掘41座。出土文物有、、、、、以及完整的人骨和成套的车马具等,共42种797件。经专家鉴定,距今有2700多年。这个发现证明了2700年前,铁西地区就有了人类活动。直到明天启五年(后金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将城外土地分封给八旗旗主,城西至老边大道以南为镶蓝旗界。努尔哈赤之侄济尔哈朗被封为郑亲王,领镶蓝旗旗主。铁西区的、路官屯、艳粉屯、牛心屯等地均属镶蓝旗。揽军屯、路官屯、艳粉屯等属王府庄地。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仅攫取了修筑至的筑路权,还将铁路沿线两侧划为“铁路用地”。1906年8月,后,从沙俄手中接管南满铁路,日本勒令成立南满洲铁道(简称“满铁”),将“铁路用地”改为“铁道附属地”,实为日本殖民地,在这里建立了日本政权机构,并确定铁道东侧为市街区,西侧为工业地带。从此,揽军屯以东的“附属地”内的一切权力归日本所有。他们在这里建立了殖民政权机构。从1913年起,在铁路西侧陆续开设了制陶、窑业、木材等企业。到1931年前,日资在铁西建厂28个,其中投资超百万日元的达11个。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变东北为日本。炮制了,把早已垂涎三尺的铁西地区独霸为投资场所,规划为工业区。这期间日本国内新兴势力逞凶,军事工业资本迅速增加。1938年,铁西区于正式建区。
铁西区历史民居至1944年,日资在铁西建厂323个。按行业分类,机电冶金工业140个,建材工业65个,(含,制药)工业46个,食品酿造工业32个,工业19个,其他21个。至此铁西工业区已基本形成。按投资规模划分,资本超过百万元的是85个,其中超千万元的12个,超500万元的8个,超300万元的10个。产品主要为日本服务。日日本投降,苏军接收铁西日资企业,拆卸了企业的主要设备,连同遗留的原材料、产品一起运走。据一些工厂厂志记载,被运走、损坏的在80%以上。1946年3月,政府接管了,同时,接收了铁西的敌伪企业。国民党的贪官污吏趁机变卖设备器材,中饱私囊,使遭破坏的工厂,再遭洗劫,一些工厂被国民党军队占用为兵营。由国民党政府经济部生产管理局等部门接收的企业,经过并厂只有少数工厂部分复工生产,其产品产量不及1943年的20%。到1948年初,铁西其他各项事业也处于停滞状态。物资匮乏,市场萧条,物价飞涨,工人失业,人民群众生活艰难。日,解放。次日,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当即派军代表接收铁西的国民党官僚资本主义工业企业为,从此,铁西工业企业回到了人民怀抱。铁西工人阶级,在领导下掀起了恢复生产的高潮,他们以主人翁姿态,边恢复边生产,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新的工业逐步在这片废墟上建立起来,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配套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放后,国家对铁西区有计划的进行了改造和调整,将铁西列入重点改造工业区。在“一五”、“二五”期间,国家将六分之一的财力倾注于铁西,使铁西逐步形成了以装备制造业为基础的工业门类较齐全、大中型企业较集中、配套能力较强、产业基础强大的新工业基地,发展了一批全国甚至世界领先的代表性企业。铁西被称为“机床的故乡”,金属加工制造业在全国居领先地位,通用零部件制造业中有全国最大的紧固件生产厂,铸锻、毛坯制造工业中有全国最大的铸造企业,还有生产全国第一台的医疗器械制造业。我国各个时期试制成功的最大容量、最高等级的、,均出自铁西的该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有铁路系统专用机械设备和器材生产厂家。铁西的机电工业门类齐全,产品种类多,高技术水平产品品种较全,配套能力较强,技术力量雄厚,管理经验较丰富,为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为开发内地,建设新兴工业基地,为60年代的三线工程建设,提供了大批设备、产品、工艺,支援了管理、技术干部和技术工人。铁西是冶金工业的诞生地,30年代,侵略者为了掠夺中国资源,为侵略战争服务,在铁西先后开办了3个冶金工业企业,即现在的轧钢厂、线材厂、冶炼厂的前身。解放后,虽然全市冶金工业增长很快,但铁西的冶金工业仍居全市工业、全市同行业的重要地位。冶炼厂有色金属和贵金属产量一直居全国同行业的首位。沈阳的医药制造业企业主要在铁西,全国闻名的医药制造业四大家族之一的东北制药总厂就座落在铁西。和橡胶制品业,也是铁西工业骨干行业之一。烧碱、涂料、颜料,、、的产量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重要地位。截至1988年,全区获国家质量奖总数为72项次,其中金奖16项次,银奖56项次,分别占全市的58.06%、66.67%和56%。全区工业总产值、利税呈上升趋势,在全国工业生产中处于重要地位。1982年,铁西区市属以上全民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30.3亿元,占全市全民企业的46.7%;工业总产值38亿元,占全市的48.5%;利税总额7亿元,占全市的54.3%;上缴利润总额3.2亿元,占全市的65.3%。进入80年代,铁西区工业与现代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较已呈老化状态。“六五”期间,铁西工业企业,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引进外资进行改造。1986年2月,批准铁西工业区总体改造项目作为全国重大区域性总体改造工程试点纳入国家“七五”计划。这个总体改造规划的总目标是:“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适应国家、建设和全国经济建设的需要为重点,大胆引进世界新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方法,高起点的改造老企业,同时开发新兴产业,相应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适当调整区内布局,在改造过程中推进企业的改组联合,发展企业化协作生产和社会化服务。在改造过程中推进企业的改组联合,发展企业协作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经过改造,到本世纪末使铁西工业区成为布局合理、环境比较洁净、交通比较顺畅、生产生活服务设施较为配套的国内先进的现代化工业区”。1988年省人民政府将铁西工业区列为开放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3个示范区之一,成为利用外资改造老企业的试验区。正在进行中的工业改造初见成效。第一批安排的专业化改造、扩大出口、基础设施改造22个项目已全面施工。新中国成立后的铁西区,经过五十多年的艰苦努力,至九十年代初,在全国工业城市中已具有五大优势,即产业基础、产品系列配套、市场辐射、产业集群和科技优势。在制造业中,铁西创造了无数个中国工业史上的辉煌。铁西工人阶级齐心协力大搞技术革新,推动了生产,生产出一大批共和国的“第一新产品”,几十种产品产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并遍布全国,走进世界。同时涌现了一批全国、省、市,培养了一大批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
振兴铁西区铁西区从形成、发展至今,一直受到工业形势的左右,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受工业形势的影响,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是为工业服务的。道路,规划成棋盘状,主、辅分明。南五路(建设大路)是铁西布局的分界线,北部工业区,南部生活区。日,中共委、市政府做出了铁西区和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的重大战略决策。它的重组,以世界的眼光,超常发展的智慧和能力,形成了体制合一、统一规划、全盘突破的战略格局,翻开了铁西改造振兴的新篇章。
气候特点/铁西区[辽宁省沈阳市]
:境内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2575小时,年平均为70.5%。日照四季分布:春季(3-5月)最多,占28.1%;夏季(6-8月)占26.1%;秋季(9-10月)占24.2%;冬季(12-2月)占据16%。日照的月分布:5月份最多,占全20.1%;12月份最少,占全年的6.7%;日照的地理分布是东南少,西北多;年日照时数东西相差为130小时,南北相差为60小时。气温:境内平均温度为8.1度,东南部略高,西北部稍低,相差0.3,西北部地区生长期比东南部短3-5天。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4.1度,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为零下11.4度;积温以10度积温最为重要和最常用,境内10度初日:4月22日,终日10月10日,持续172天,平均积温有3440.5(度.日);为168天,终日4月25日,初日10月4日。
经济发展/铁西区[辽宁省沈阳市]
2011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1亿元,同比增长13.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70亿元,同比增长20.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0亿元,同比增长13.2%;固定资产投资597亿元,同比增长15.9%;直接利用外资10亿美元,同比增长8.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0亿元,同比增长2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5亿元,同比增长17%;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2870元,同比增长13.2%;农民人均收入11380元,同比增长12%。节能减排完成市定目标。
2014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49亿元,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764.3亿元,增长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2.8亿元,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8.3亿元,增长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12元,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16211元,增长8%。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10亿元。
2015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0亿元,下降3%,绝对值居全市第一;服务业增加值321亿元,下降0.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5亿元,下降26.4%,绝对值居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503.3亿元,下降2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3亿元,增长6%;出口总额21.38亿美元,增长4%,绝对值列全市首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60元,增长6.5%,2010年的1.8倍。
2014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1.6亿元,增长6.1%。粮食总产量16.5万吨。实施农产品“三品”认证15.3万亩。
2014年,完成装备制造业产值2290亿元,增长13.2%,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5.6%。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723亿元,其中宝马铁西工厂生产整车14.5万辆,产值390亿元,增长62.5%,拉动全区工业增长4.2个百分点。现代建筑产业产值660亿元,增长5.1%。实施装配式建筑工程182.2万平方米,在全市领先。医药化工产业产值320亿元。重点医药化工企业实现扭亏为盈。同时,区内工业产品协作配套额达到106亿元,增长63%。
2015年,装备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达到77.2%。现代建筑产业园入驻企业210余家,工业增加值达到635亿元。装备制造业聚集区拓展到65平方公里,预计完成总产值1862亿元,同比增长20.5%。全年投资亿元以上项目69个。重特大项目建设,包括汽车、精密轴承、电机等项目投产。电力核电部件产业园开工建设。
现代建筑产业全年完成产值455亿元,同比增长50%。新开工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49个,总投资140亿元,其中,投资2亿元以上项目10个。作为全国唯一墙体材料产业化生产基地项目签约,占地30万平方米的中南集团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工厂、投资超50亿元的产业园开工,装配式住宅项目开始试生产。入区企业已达210户。总投资10亿元的节能环保玻璃项目开工建设。
工业经济全年新开工投资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18个,总投资突破900亿元。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增至145户,产值2420亿元,同比增长20.6%。装备制造业对全区工业贡献率达到69.7%,产销率达到96%。机床、电气及新能源装备、通用及石化装备等千亿产业集群完成产值2567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6.5%,占全市工业经济的22.1%。铁西获得“辽宁省示范产业集群”称号。
2015年,中德装备园10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启动,中德园成为国务院批复的首个以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合作为主题的战略平台。
2014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348亿元,汽车贸易、钢材物流、家居建材行业批发零售额450亿元。工业企业分离的60户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实现收入58亿元,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入驻企业105户。全省第一家股权交易分中心在我区成立。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平安银行开展了百亿元产业基金战略合作,协助26户企业融资58.9亿元、12户企业完成授信136.8亿元、55户企业在辽宁股权交易所挂牌。全年实际利用外资9.4亿美元,实际调入内资145亿元。完成出口总额20.6亿美元,20户重点企业出口12.7亿美元。
2015年,全区实现三产增加值280亿元,同比增长13.5%。城区三产增加值占城区地区生产总值的76.9%,三产税收占城区税收总额的70.5%;开发区完成三产税收14亿元,同比增长52.8%。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34.1%。
占地2平方公里的“铁西金谷”总部基地一期开工建设,成为商务部服务业改革试点,金属交易所完成注册工作,97个总部类、平台型项目签约入驻。各门类专业卖场总面积达230万平方米。
开发区房地产市场建筑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
直接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56家。5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4.7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58.4亿美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2.2倍和1.6倍。
社会事业/铁西区[辽宁省沈阳市]
2014年,开发区征收土地1200万平方米,依法依规清理闲置土地81.9万平方米,城区腾迁土地64万平方米。全区收储土地892.7万平方米,出让土地201万平方米。
2015年,全区3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01个、竣工项目92个。40个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完成投资
241.4亿元。争取国家、省市支持资金16.4亿元,其中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项目获批国家资金5897万元。
投入28亿元,实施各类城建项目442项。新建改造道路41.4公里。全年植树42万株。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完成50台大型燃煤锅炉达标改造工程,拆除联网或取缔燃煤锅炉62台。
投资2780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区新增造林面积1605亩。
2012年,教育投入8.7亿元,生均经费突破省级标准。工人村二校等4所学校主体工程完工。维修改造34所学校,完成校际间校长、教师交流150人。127中学获机器人世界杯总决赛季军,铁西区成为全国生命教育全环境实验区。
2014年,学前教育实现了“一街三园”和“一乡一园”目标,幼儿园新增学位2660个。
2015年,被列入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
2012年全年投入科技资金2.4亿元。推动技术转移和科技创新,市级以上科技立项72项,申请专利2900项,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510亿元,同比增长26%。市级以上科技研发机构已达116家。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我区成为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和省知识产权执法示范区。
2014年,新增10户高新技术企业、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荣获省市科学技术奖项65项,创新型中小企业增至31户。
2012年,投资1.2亿元的工业博物馆主体完工,已征集文物4000余件。投资3.5亿元的开发区工人文化宫主体完工。铁西体育场(馆)承办国家级赛事42场,观众突破50万人次。
2014年,总面积4.5万平方米的区文化活动中心开工建设,45个社区书屋和11座职工健身广场交付使用,15处公益性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举办各类活动1000余场。
2015年,新建文体广场22处,改造街道(社区)文化站(室)11个,社区书屋实现全覆盖。
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卫生经费投入达1.9亿元。坚持惠及百姓,扎实推进医改工作,加快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设,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专项补助近7000万元。为5万名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居民在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的门诊人均收费下降53.9%,降幅居全市之首。我区顺利通过省医改工作验收。
2014年,实施22个卫生基建项目。
2012年,实现实名制就业3.6万人,开发就业岗位2.2万个,完成普惠制就业培训6238人。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困难家庭应届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规范小额贷款发放程序,扶持336个自主创业项目,带动就业208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7%。
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农村合作医疗新增参合人数6300人,参合率达99.9%。社保统筹基金收缴4.6亿元,居全市第一。投入2553万元对特困群众和低保边缘户实行分类救助,7.8万人受益。制定引导政策,9000多名断保群众实现了续保。发放优抚金2300万元,我区成为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全市首家区级养老中心主体竣工,新建12个示范性社区日间照料站,占地8000平方米的铁西社会福利院主体封顶,区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改造工程开工。
提供公租房4600套,发放租房补贴1682万元、购房补贴3625万元,7000户住房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大力实施安居工程,保工街北一路等12处高标准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海兴花园、工人村三期等新住宅小区竣工,3500户居民将搬入新居。综合改造146个老旧小区,维修地下管网,70%的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新扩建滑翔地区等多处热源,有效改善了5.6万户居民冬季供暖条件。投入1000余万元对全区23座弃管自来水二次加压泵站进行改造,18万户居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
2014年,投入2.5亿元,将1.8万名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纳入市级统筹。发放低保金等各类救助金6500万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达到3.5万人,老年人营养午餐工程正式启动,5个示范性日间照料站投入使用。社区各类社会组织超过1500个,我区成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对30个社区和30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免费为1583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提供辅助器具。投资6100万元推进社区标准化建设,完成50个老旧小区维修改造和51万平方米暖房工程。解决了4800户居民燃气开栓和7000户居民疑难房产证办理问题。开展农村饮水安全专项治理,解决了1000户农民饮水问题。
2015年,42381名被征地农民纳入市级养老保险统筹。采取国资划拨、租赁、资源整合等方式,全面完成15个未达标社区办公用房改造任务。新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站7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个、助残阳光工场1个,完成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165户,为2283名一级重度残疾人办理意外保险。城镇实名制就业达到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零就业家庭继续保持动态为零。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647人,带动就业7882人。扎实推进安居工程,安置居民3400户。
交通运输/铁西区[辽宁省沈阳市]
铁西具有公路、铁路、航空、铁海联运优势,物流体系完备。秦沈高速铁路、京沈高速公路和沈盘公路贯穿全境,全长46公里的沈西产业开发大道横贯东西,沈阳地铁西线直达经济区。距沈阳桃仙机场25公里。
天然临港优势,距营口港不足100公里,兼收临港经济的要素聚集、产业辐射、物流辐射等优势。距大连港、丹东港、锦州港、葫芦岛港分别是360公里、270公里、200公里、230公里。
物流服务功能齐全,具有新加坡胜科物流、香港招商局成大物流、中国外运物流、久凌物流等多家仓储、物流公司和国际货运代理公司。
位于重工南街与沈新东路交会处的长客西站发车位将有20个,每日发车班次将达到450个,设计日运送旅客能力1.5万人次。长客西站按照一级客运站标准建设,总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
沈阳站西广场位于铁西区,南起北四路,北至北二路,占地8万平方米,设车站大楼、公交泊位、出租车停车场、普通车辆停车场、大型绿地广场以及站前公路等多功能区域,其占地规模及建设标准堪称东北第一大站。
铁西区环境优美,道路通畅,9条25公里长的铁路专用线和几十条国内外空中航线纵横交织,325条街路与沈大、京沈高速公路连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街路通行网,沈阳地铁一号线自东向西贯穿全区。
风景名胜/铁西区[辽宁省沈阳市]
劳动公园劳动位于铁西区肇工街。占地面积34.7万平方米,有水面2.8平方米,是铁西区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园内有水清如镜,盛夏可荡舟,严冬可溜冰的镜湖;有设置独特、相映成趣的趣园;有春光明媚,秋景迷人的春秋园;有著名作家周立波陪同亚非拉作家协会栽种的“友谊树”而得名的“友谊林”。园内还有湖、大草坪。经过几十年的营建,劳动公园内绿树成荫,百花争艳,山青水秀,充满诗情画意。仙女湖公园仙女湖公园位于铁西新区,公园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积4万平方米,是沈阳市最大的内湖公园。仙女湖公园内碧波荡漾,景色宜人。公园内以休闲娱乐为主题,园区内建有景观雕塑、特色园艺小巷、儿童游艺区等,成为铁西新区的一大新景观。建设公园建设公园位于铁西区建设西路40号。占地面积7.2公顷。是一座以植物造园为主,利用植物造型美化环境的公园。树木茂盛,花草芬芳,环境优美,步入其间给人以回归大自然之感。园内还设有儿童乐园、花窖、旱冰场、喷泉露天舞场等等设施,为游人服务。儿童乐园备有儿童喜爱的各种游具,如:小、、小、、、车等等;花窖面积500平方米,内有高、中档花卉,种类繁多,如:苏铁、棕葵、发财树以及造型各异的盆景。并面向社会出售;旱冰场面积1200平方米,水泵厂在这里开设旱冰速滑教学基地,向社会招收和培养旱冰速滑人才;喷泉露天舞场面积900平方米,是游人跳、的理想场地。铁西区是沈阳市重工业最集中的地区,建设公园是这座工业“海洋”的绿色“宝岛”。沈阳蒸汽机车博物馆
沈阳蒸汽机车博物馆沈阳博物馆位于沈阳市铁西区重工北街64号,是在原的基础上,由沈阳铁路分局与沈阳植物园共同建造的。建筑面积11300余平方米。馆藏文物机车15台,复制文物机车3台。是国内第一大铁路蒸汽机车。馆内收藏有、、、、、、和前等八个国家的机车产品。其中1907年美国生产德DB1型和PL型机车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蒸汽机车之一;我馆收藏的SL7型机车是日本川崎重工株式会社1934年生产制造的,设计时速为130公里/小时,该车是全部12台中仅存的一台;我国于1957年生产的JS型机车和1960年生产的GJ型号机车是建国后自行设计的,它们为中国铁路机车的发展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馆藏蒸汽机车见证了世界铁路的发展史和的文明,同时,也记录了人民那段不堪回首的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和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在制造年代上和历史所赋予的使命上以及就机车本身的研究与观赏上,都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及价值。兴华公园兴华公园位于沈阳市铁西区兴华南大街。始建于1939年,原名嘉应公园。1946年改名为兴华公园。不过,解放前的这座所谓公园实际只是两块空地,并无任何园林设施。1950年兴华公园正式复建,陆续建起花卉温室、鱼窖,展铺路面,修建喷泉,堆砌一座高8米,占地400平方米的假山,修儿童乐园一座,设、、、等儿童游具。建起一座面积为700平方米的“西园”,还建假山、凉亭等设施,栽种针叶树、阔叶乔木32000余株,草坪2200多平方米。使兴华园成为花草树木覆盖、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园林建筑设施新颖别致、艺术大方,道路整洁、曲径通幽的娱乐和休息的良好场所。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0次
参与编辑人数:6位
最近更新时间: 17:13:14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沈阳铁西区邮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