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时代的速度是老牛,后工业时代代的速度是...

中国正在推进的这场变革,影响力甚至将超过改革开放-微众圈
微众圈,我的微信生活圈!
中国正在推进的这场变革,影响力甚至将超过改革开放
摘自公众号:发布时间: 14:34:43
导 读新主体,新模式,新生态,新生力???一切都是新的变革,他们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改变? 世界的变化超出我们想象 近期我们看到很多“乱”象,对原有的体制甚至人们的生存都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挑战: WhatsApp被GOOGLE以190亿美元收购,一共55名员工,单个员工市值3.45亿美元。 美的空调+阿里云计算?-淘宝村:苏北的沙集镇,就是今天的“小岗村”。 新网商:85后年轻人,从来没有生意经验,只是凭借对数据和互联网的感觉,做得超过很多资深生意人。 从IT到DT(Data technology):从控制到激活,从机械到生态,从简单到复杂,从集中/封闭到分布/开放。 自从总理提出“互联网+”的概念之后,我在机场就看到不下10本“互联网+”的书。这个世界已经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真正需要了解的是互联网和新的技术已经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如果你不了解这个新的视野,以及这个视野中出现的新的东西,那么你所有的思考都会找不到根基。
这是全球互联网的分布图,每一个点代表一个网站,点的直径代表网站的规模和它拥有的客户的数量。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国家。 大家看看这上面就两种颜色比较突出:一个是黄色,一个是蓝色。黄色代表中国,蓝色代表美国。现在有个说法:全球的互联网基本上就是中美两国的双子星座。这是2014年8月的图,现在的情况又在发生变化――黄点越来越多,黄点的直径越来越大。 这样的格局不要说10年前,即使在5年前我们都无法想像――5年前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距离美国差距很大的。可以说:过去10年,我们对今天的互联网一无所知。对未来10年,我们真的有信心去预测吗?未来10年,技术的演进会越来越快,你敢说你能够了解未来的互联网吗?这个世界的变化超出我们的想象。
这是去年8月在英国所做的调查,如果说上面那幅图是关于空间的,那么这幅图就是关于时间的。当时做这个调查,是想要了解这个问题:在英国哪一个年龄段的人群对数字技术最有信心、了解得最多?他们把这个能力起名为“数字商”。 当我们在农业时代,知识积累的速度很慢很慢,慢于人类年龄增长的速度,这意味着年龄大的人天然比年龄小的有知识,天然拥有知识上的权威,天然可以充当老师。 当我们进入工业时代,知识增长加快,年轻人拥有的知识未必比年龄大的人少,进入“并喻时代”。互联网时代信息大爆炸,知识传递出现巨大变化,我们则进入“后喻时代”。一个年轻的孩子加上一个强有力的信息搜索工具,他开始挑战固有模式,这对现代教育者的挑战非常大。 这些现象带给我们的思考,才刚刚开始。很多科学家、专家在这个过程中,提出许多许多新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这些都说明一个问题:这个世界在发生变化,原有的理论失效了,我们需要新的理论和概念。但是,这里面哪些是可以一统江湖的呢?我们不清楚。这是目前我们面对的理论困境。
这些现象带给我们的思考,指向很多根本的问题,给我们提出很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 什么是新的基础设施?是修路吗?新的基础设施将怎样演变?-对商业模式的探讨是最近十多年最火热的话题,为什么会有如此的现象? 商业模式和基础设施什么关系?还是会沿袭规模化吗?-公司会怎样?科层制会怎样?-公司只存在几百年而已,它不是从来就有,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这就好像300年前对大地主说:“以后不会有大地主了!”他们不会相信的。 很多东西我们生下来就有,我们便会以为从来就有,并会一直存在下去,可是事实并不是如此。知识产权人们认为它的存在天经地义,可是其实知识产权存在也是很有限的时间,知识产权还会以现在的形式存在下去吗? 专业化和业余化:我们一直强调专业才做得好,可是Uber让我们发现,专车司机的表现比出租车司机更好。 我们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我们面临很多挑战和选择。所以我们现在经常很纠结――全世界对Uber都很纠结,我们对互联网金融也很纠结。我们是投入新行业呢?还是说这个行业我们先看一看?但是一看可能就失去机会了,可是一进去也可能就垮了。我们现在对于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们在哪里?”“我们将到哪里去?”到了需要认真思考的时候了。 那些现在很小的东西,代表着未来 整个时代的变化有两个过程:涌现和扩展。首先它是涌现,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很小一些东西慢慢开始冒头。正如一位智者所说:“未来存在于现在,只是不均匀的分布。可能在哪个犄角旮旯的存在,我们都没有观察到它。”我们这代人能够这么坚定地从事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即使在1995年到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都无比坚定,就是因为我们看了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第三次浪潮》打开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坚信信息时代一定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冲击。 阿尔文?托夫勒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思想家之一,他特别不喜欢别人称他为“未来学家”。他说:“我所有的著作里谈的都不是未来,我谈的是今天。我谈的都是今天正在发生的、那些非主流的、那些很小的东西。大多数人都不看见这些东西,很多人都认为这些东西会过去的,但是我相信它们代表未来。” 就是这样,一切的一切都取决于你对今天的事情怎么看。电子商务正是如此,今天中国的电子商务已经很大了,去年双11的数字是571亿。 这个数量非常庞大,大到什么程度?哪怕是像上海这样的城市,十一黄金周七天时间加在一起的全部销售额大概就七八十亿,但是这个数据一开始没人关注它。第一次双11的时候才5000万,除了我们自己感到兴奋外,外界是没什么感觉的。5000万是什么概念?刚才大家看到的沙集镇的东风村,去年双11就有5000万。
大家看这幅图表,仅仅七八年前,中国网络零售额对比美国,简直小得不行。可是在2013年中国网络零售额就超过了美国。这个世界就是如此,指数级增长。今年,最迟明年,阿里平台的交易额会超过沃尔玛。这是很令人震撼的事情。也就是说从2016年,世界上最大的零售交易平台是在线平台,不在美国而在中国。这是一件标志性的事件。 这些指数级增长的曲线告诉我们,对于许多新事物为什么我们会看不上眼――因为刚开始的确是很小。那么同样,Uber会怎样?我赌Uber一定会很好,我赌专车一定会成为主流,不管它现在怎么样。 有点儿像上世纪90年代末,大家肯定忘记了,福建有人因为做IP电话被抓起来。现在看起来那简直就是个笑话。仅仅在两三年之后,包括中国移动都开始做IP电话。所以包括Uber也好专车也好,我看不到它不成为未来的理由,它对所有人都好,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它唯一就是冲击了一些制度,冲击了一些落后的生产力。 新的主体出现:电子商务和网商 未来Uber这样的模式将成为潮流,越来越多的业余人士会做得比专业的更好,因为他们喜欢。像我们的网商,她们觉得最美的事情就是可以穿着睡衣做生意,电脑一打开就可以做。我2010年第一次去沙集镇最让我震撼的场景,是我看到在一个农民的家里,在他简陋的卧室里,一个30来岁的妇女怀里抱着孩子,面前守着电脑,然后不断地点鼠标,聊旺旺。什么叫融合?这就是融合――生活、工作、生意融合在一起。 如果你在淘宝村,你会不断听到旺旺“砰砰砰”的声音,他们是安了喇叭所以声音很大,这样即使他们在做饭、做家务时也可以知道有客户找。如果你不去自己看、自己体验这样的场景,你是很难想象,电子商务已经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网商,作为一个新的群体已经开始崛起。但是这个新的群体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平台的出现,平台提供了共享的机会。 新的模式出现:C2B 我们以前总是先生产,然后再把产品销售出去。我们总是根据猜测(或者叫预测)来决定生产什么样的家具、生产什么样的衣服,然后再把它推销出去。但这种做法有些成功,有些不成功。不成功的就会带来大量的积压。 服装行业就有大量的积压,据说仓库里平均每个中国人至少积压10件衣服,总共几十亿件。 新的生态出现 很多新的生态是我们以前没有见过的。整个服务体系去年收入超过12000亿,政府文件第一次提到电子商务服务业是2007年,在这之前这个行当连一个正式的概念都没有。现在这个生态系统已经将几乎方方面面都卷进来。 新的治理规则出现:网规 淘宝真正最核心的是那套评价体系――淘宝上有900万个卖家,差不多4亿的消费者,每天数以千万计的交易。在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下,能够保持比较有秩序的交易,靠的是新的治理规则和制度体系。 信用这件事情,以前靠1.0的方式来判定他人的信用――有一个权威,这个权威很牛,可以对每个机构都了如指掌,然后给每个机构贴个标签。淘宝不可能这么干,900万个卖家,淘宝怎么搞得清楚他们是什么样的。淘宝采取2.0的方式,由每个消费者打分和评论,靠这个形成一套体系。 在工业时代,我们强调集中、权威、自上而下。这套体系现在完全颠倒了,是分布式、自下而上、群体智慧,约束来自诚信内力。这套规则很有意思,打破了我们对过去治理规则的理解。现在不光是阿里巴巴,好的互联网公司都更加看重自下而上,都有新的治理机制。有一些国有企业问我们如何做互联网转型,我们认为:领导再着急也没有,除非能够给到基层员工尝试、敢于犯错的机制。 其实一开始,我们还想要制定一套淘规则,甚至叫淘宝宪法,来规范淘宝上所有的交易行为。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我们面对一个非常复杂而且是不断发展的体系,我们没有办法可以找到一个体系来统领一切。现在淘宝更加主张案例式的方法,每个案例处理完之后放进案例库里面供大家参考。同时淘宝上也有很多其他网商加入进来,对这些案例进行评论。 涌现出来的东西会有新的扩展,扩展的方向和机制都很丰富。2014年中国快递包裹数量大概有140亿件,已经超过美国。今年的数量将达到200亿件,几乎是美国的2倍。支付也同样如此,中国的支付包括支付宝已经是全球最大。这些都是被电子商务带动起来的。 这种带动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10年前,人们认为都认为中国电子商务发展不起来,有三座大山:信用太差、没有网上支付、物流太差。这三个方面,凡事从正面看待的人,都把它们看成了机会,成就了很多很棒的公司和平台。 我记得之前有人说,中国物流太差,离美国联邦快递差太远。可是我当时就很有信心,我认为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这么快,肯定会产生中国的联邦快递。大家可以看到,这一天已经不远了。凡是参加过双11的人都知道,物流是一年比一年好。物流服务水平增长的速度比双11交易额增长的还快。 我认为,这个过程刚刚开始,如果电子商务有10步好走,现在才走了1、2步。有人会说,现在互联网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了,你为什么认为才刚刚开始呢?这就涉及到你有多大的想象力了。 如果你只把互联网当成买卖东西的渠道,那么互联网的占比是不低了。你如果把互联网看成是对整个世界彻底的改造,那才刚刚开始,还会出现很多很多让我们惊奇的东西。我们在两年前都不知道Uber。我们会认为打车,必须告诉司机我要去哪儿。如果不告诉司机我要去哪儿,司机会来吗?可是Uber告诉我们,司机不仅会来,而且来得很好。 电子商务带来整个流通行业的变化,也是根本性的。不仅是在商业领域,整个组织架构、社会生活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这个变化中特别突出的变化,就是从链式控制到网状协同。之前我们说,互联网是去中介化。确实,我们发现在电子商务中确实是很多中间商被去掉了。可是,中间商去掉之后,是不是就只留下干巴巴的生产商和消费者呢? 其实不是,出现了大批的服务商――支付的服务商、物流的服务商、进销存的服务商,各种各样的服务商都在出现,形成了分布式的网状结构。服务商和生产商并行处理,天猫一分钟就可以有1000万次交易,如果是链式控制绝对是会断掉的。 新的生产力的崛起 站在一个更大的宏观背景之下,以上现象都只是一个启示,它们真正预示的是一个大时代――从工业经济到信息经济,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从工业文明到信息文明。今天我们所感受到的很多纠结、矛盾、失控、左右为难,其实都是“时代病”。这个时代如果从经济角度来看,其实是新的生产力的崛起。 在农业时代,我们会看到土地、牛,在工业时代,我们会看到蒸汽机,在这个时代,我们看到很多新的生产力正在崛起,包括互联网、数据、IT企业、IT工作人员、新的技术等。如果具体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变化。 “互联网+”的“互联网”固然重要,但是把互联网“加”在什么地方才更加重要――你如果把互联网“加”在你的旁边,那么你只是把互联网当成一个工具,当成一个代替电话、传真、展会的工具,这是很初级的。如果你把互联网“加”在你的前面,你是把互联网当成渠道看。到现在为止大多数公司仍然只把互联网当成渠道看。 实际上,你最应该做的是把互联网放在脚底下,把互联网当作你的基础设施。互联网是一片新大陆,它会给你带来新的主体、新的人物、新的模式、新的治理模式,这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一个道理。 全世界做得最好的互联网商店,都不是传统的零售商转型做互联网的。沃尔玛从1995年就开始做互联网了,到现在做了20年,每年销售额只有百亿美金的规模,而沃尔玛全球交易额是4000多亿美金。你是在原有范式之下,只是把互联网当成一个渠道呢,还是把互联网当成一片新大陆,做成一个新的东西呢? 未来智能终端将数以百亿计,每个人都是别人的基础设施。高德地图就是通过其他在同一条路上司机的数据为你提供数据的,而同时你也是其他人的基础设施。这幅图景适合其他很多场景,云网端将是未来的基础设施。你家里的空调、微波炉等等这些智能终端都会成为其他人的基础设施,提供大量的数据。 数据和基础设施让共享成为可能,将共享的成本大大降低,市场规模大大扩大,从而共享的收益大大升高。在互联网条件下,边际成本接近于0,使得一些商业模式成为可能――互联网时代的交易模式大大降低,使得以前成本收益不能实现盈利的商业模式成为可能。市场规模极大的扩展,不再受时空的限制。未来随着交易成本进一步降低、市场规模进一步降低,未来还会有很多新的商业模式涌现。打个比方,交易成本降低就像海水退下去,海底的世界显现出来――海底世界原本就有,只是之前你没有看得到。 数据要流动起来,才会产生价值,互联网让数据不仅产生,还能够流动,而移动互联网让数据随时随地地流动。云计算是为了处理巨大量的数据而产生的,阿里云是因为淘宝、支付宝、阿里巨大的交易量而产生的。数据的商业价值凸显出来,就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Uber就是这样出现的。 去年双11期间,很多物流公司都收到菜鸟公司对于每个路线的包裹量的预测,预测准确度高达90%以上。大家注意到,最新的支付宝为什么可以不设置密码,且有丢了手机之后的赔偿保障,因为支付宝记录了你的点击屏幕的力度和方式,当其他人使用时,支付宝会自己终止操作。 数据的力量才刚刚开始,这些还只是很小很小的部分。这些的核心就是一种赋能的过程。 新的技术总会赋予人们新的能力,每个个体在接受赋能时的可能性是不同的。这个世界很公平,越是大块头的公司,越不愿意接受新的东西。例如柯达是最经典的例子,柯达自己发明了数码相机,却被数码相机干掉。所以,总有很多原本弱小的群体,通过被赋能,在新的时代崛起。越来越多的信息被弱小的群体所掌握。 整个这场变革,被称为边缘革命2.0。这是一个新大陆,但是进入新大陆的往往是边缘力量。互联网也是如此,十多年前也是边缘力量开始做的,所以互联网行业也是中国民营化最大的行业。 我相信整个这场变革,其深度、广度甚至会超过改革开放的影响力。整个技术的变化,其实或迟或早都会带来商业的变革,商业的变革都会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现在我们已经到了从商业创新到社会生活变革的阶段。 为什么社会现在都在谈互联网、谈电子商务?因为互联网已经走出了它本身小小的商业世界,开始扩展,开始影响到整个社会、甚至影响到整个制度创新。当走完整个过程,我们又会迎接下一轮的技术革命。
当我们谈论互联网时,我们不是只是谈某几个产品和服务,我们更多地谈论的是怎么做,用什么方式来做,用什么样的理念方法来做,用什么样的组织架构来做,用什么样的文化来做,在什么样的基础设施上来做。我们谈的是这一整套。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看到一些公司做得很别扭,因为他们“穿西装戴瓜皮帽”,不是一个系统性的变革。 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幻想、梦想和预言 在这个大的时期,真正需要的是想象力。现在的技术正在打破现在的世界,未来还没有出现,但是如果你现在不去想象,那么等到未来到来的时候,你已经失去先机。 阿里巴巴要求员工都看《三体》,因为看这套书可以帮你展开想像力,你可以知道想象的空间能有多大,想象的时间尺度可以有多大!想象非常非常伟大,人类就是想象的共同体,没有想象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在我看来,这个世界其实有三个世界。我们总是说眼见为实,可是我们能看到什么呢?人眼能够看到和感受的只是很有限的光,听到的也只是一小部分。为什么多元化的机构拥有更多的创新力呢?因为每个人有不同的感知,加起来就看到一个更大的感知的世界。我们的世界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但是我们是束缚住的,我们只看到我们想看到的东西。 因此,我们需要突破。曾经我们主张统一、集体主义、要量化,但是这些并不是金科玉律。比“对与错”更重要的,是对“对与错”的包容,我们需要的是多样化。我很欣赏这样一句话:“你是对的,但是还不够。” 我们如果仅仅从今天的角度去看待明天,我们仍然没有跳出束缚,只是做了有限的改进。你要跳出去,以你的想象力打破现在的范式,然后再重构一个关于明天的东西。如果你只是基于今天的组织架构、理念去考虑明天的东西,其实这是很难的,因为你不断被自己的东西束缚住。打破它,站在全新的角度去考虑明天的东西,这是我们这么多年看到成功的互联网企业所做的。 世界原本是又大又复杂的,互联网让复杂显现出来了。完美而均衡的世界并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复杂性增长和混沌边缘的繁荣。 来源:创业投资最前线作者:梁春晓编辑:Jenny 紧扣社会热点,深度研究为先正略服务百家,咨询智惠四海微信号:zhengluefuwu您和正略服务业研究所,只差一次指尖的触动
微信号:zhengluefuwu403 Forbidden
Request forbidden by administrative rules.您当前位置: >
其实你的对手是整个时代
互联网在兴起的二十年间,极大地改变了社会底层架构,有光纤的地方,信息传递的速度几为光速,信息流转的方式发生变化。互联网不仅是工业时代的工具或一次科技进步,它应被视为一个独立的时代,而当下最大的颠覆也正是互联网时代对工业时代的颠覆。
时代颠覆的力量向来摧枯拉朽,回顾历史,貌似强大的北洋水师惨败于甲午海战,背后交锋的其实是两个时代,是农业时代对工业时代的惨败。
旧有体系被颠覆,要生存,就必须向新的时代逃逸。前提要先了解互联网时代的生存结构,转换互联网思维,才能找到新的生存方式。关于“互联网思维”,噪音已经多于灼见,概念被肆意包装,许多论调停留在“术”的层面,缺乏思维的逻辑推导。
有人曾说:“从现象层面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必须重新构建世界观和基础理论。”此文将结合逻辑推演与实证研究,与诸君讨论几个问题:是否存在独立的互联网时代?这个时代的生存结构是什么?要求怎样的思维模式?企业在互联网时代下的生存方式又是什么?
从价值网理论看互联网时代的生存结构
在颠覆式创新理论中,有个核心概念被称之为“价值网”。价值网有成本结构、性能属性与组织形式三大特征。在某一价值网中的企业都会遵循价值网内形成的成本结构,并将某种性能属性视为最重要的价值判断。在竞争中,企业逐渐形成了以资源、流程与价值观三大因素为核心的组织能力。价值网一旦形成,就极难逃脱,企业以为是管理者在做决定,其实是所处的价值网所决定。
将互联网时代理解为一种全新的价值网,从价值网的成本结构、性能属性与组织形式三方面来考察,会发现互联网的生存结构与工业时代显著差异,可以用三个零模型来概括:成本结构上毛利率为零,性能属性上产品周期为零,组织形式上人与人的冗合度为零。
毛利率为零是互联网价值网的特有成本结构,是区别与工业时代的基本特征之一。工业时代中,企业必须保持一定毛利以支付渠道、营销、库存等费用,因为产品到达用户的成本巨大,企业必须通过广告等营销手段来打造品牌,依赖渠道分销商品,不清楚用户确切需求的情况下生产导致大量库存产生。
而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成本大大缩减,“一切行业皆是媒体,一切内容皆是广告”,去中介化风潮日盛,渠道衰落。优秀的产品可以让企业直接连接用户,获知用户确切需求,摆脱对广告、渠道以及库存的依赖,继而可以做到以成本价销售商品,使商业模式更具粘性与竞争力,在后续与用户的接触中挖掘其他盈利方式。
产品周期趋零,是指更为注重审美和情感体验。工业时代求真,奉行“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是工业时代价值网的最重要性能属性。然而,工业时代发展至今,我们发现科技进步的速度与幸福感增长并不合乎比例,这正印证了《创新者的窘境》中的公理——“技术进步的步伐要快于市场需求增长的速度”。并且“技术越进步,产品生命周期的更迭将越短”,逻辑推导到极致,产品周期会无限趋近于零。
换言之,新的技术一经发明就被超越,新的科学一经发现就被证伪,新的产品一经发布就被宣布过期。产品周期为零也意味着功能体验已经没有最优,消费者对情感体验需求超过对功能体验的需要,审美将代替科技成为互联网价值网最重要的性能属性。
人与人的冗合度为零是互联网价值网的第三大特征。在工业时代中,公司是组织机械化大生产的中心,因此形成了以公司为中心的社会组织。进入互联网时代,瞬息万变、开放融合的互联网消解了中心,每个掌握终端的人都与互联网相连,一个人就可以成为一家公司,“U盘化”生存并非空穴来风。在极致的逻辑推演中,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与人的冗合度为零,即每个人都是一种工种,两个相同的个人,必有一个被淘汰。
综合以上逻辑推演,互联网时代的生存结构是,毛利率为零,产品生命周期为零,人与人的冗合度为零。作为一个价值网,它与工业时代价值网在成本结构、性能属性与组织形式上有天壤之别,它的独立性不言而喻。
延伸出来的互联网思维三大法则
以泰勒思想为代表的工业时代管理体系,有效地指导了工商业文明两百多年的发展。但正如哥德尔第一定律所说,任何一个体系凡是自洽的,必是不完全的。一个运转有效的体系,其内部必定逻辑自洽,但凡是逻辑自洽的体系,就一定有边界。
毛利率为零,企业如何实现盈利?产品生命周期为零,企业依靠什么生存?人与人的冗合度为零,未来的个人和组织是什么样子?应该如何管理?这都是泰勒体系无法回答的问题,互联网正是工业时代管理体系的边界。
一、中间成本为零,利润递延
黄太吉传统美食的创始人赫畅说:“通过改变信息交互手段,改变原行业的成本结构,这就是互联网思维”。这句话并不全对,但离开成本结构谈互联网思维必定是伪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价值网中的企业能够去除中间成本,消除营销、渠道、库存这些对于传统厂商来说天经地义的维度,发动“降维式攻击”。
比如小米与特斯拉,通过社会化媒体接触用户,在自有电商销售产品,根据用户预订量分批生产产品,从而实现“零营销费、零渠道费与零库存费”的成本结构,这对于传统厂商来说则不可想象。
而企业往往把这部分省出来的成本让利给消费者与用户,以后续递延利润的方式获得盈利。换言之,“一次打击”已经不行了,企业要生存,必须获取多次打击的能力。再以智能手机行业举例,传统手机厂商卖手机以销售硬件为核心,把硬件卖给客户,卖完即关系两清,考量的是出货量与市场占有率。
而小米卖手机,是跟用户建立长期关系,以经营用户为核心,除了硬件销售,从游戏联运、内容服务、配件销售都可以再获得利润,因而小米追求的是粉丝数、MIUI用户数、版本更迭次数以及软件应用量。数据表明,小米2013年的配件收入已经超过10亿元。
雷军甚至认为小米的终极盈利模式是小费模式,以产品的成本材料定价,如果用户满意,则支付小费。通过这种方式倒逼,会让卖方主动提升质量和服务。
以大型零售商为例,国美、苏宁、京东的实物交易毛利都趋于零,国美和苏宁70%利润来源于商业地产,而京东计划从在线金融获得70%的利润。从实物交易到商业地产或是在线金融,这种利润递延的模式,意味着企业从工业时代以商品为中心转变为互联网时代以用户为中心,从经营实物转变为经营用户,用户成为零售商最重要的资产以及变现的基础。
以Amazon为例,亏本销售Kindle硬件,但通过硬件拉动了阅读器用户的消费。拥有Kindle的用户年均消费达到1233美元,不拥有Kindle的用户年均消费只有790美元,提高56%之巨。即便是卖煎饼这样极为传统的生意,赫畅能够通过自媒体吸引大批粉丝,从卖煎饼到卖社群感兴趣的任何产品,如外星人演讲。小小一个煎饼生意估值已达7亿人民币,坪效超过苹果店,靠的也是多次打击、利润递延的能力。
二、功能成为必需,情感成为强需
进入互联网时代,产品生命周期“快进”,产品的辉煌期大大缩短,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竞争优势和品牌优势都在速朽。对很多企业来说,根本来不及从产品积累到品牌,就如流星划过。在位企业的既有优势“速朽”,在野企业则凭借一款产品就可以横空出世,一出生就可以风华正茂,小米、微信、余额宝就是例证。
颠覆式生存成为这个时代的常态,而企业需要具备的是不断颠覆自我,快速刷新的能力。因此不难理解吴伯凡会发出“在互联网时代谈战略已变得滑稽不堪”的感叹。苹果的伟大,不仅在于它能推出苹果电脑、iPod、iPhone这些极致的产品,也在于它能不断进行自我颠覆,映射的正是这个颠覆式生存的时代。
在一款产品可以颠覆一个巨头的时代,产品的重要性前所未有,但产品优秀并不等同于技术领先。如罗振宇所说,“工业时代承载的是具体功能,互联网时代承载的是趣味和情感。”亦如乔布斯所言“我们正处于技术和人文的交叉点”,功能属性自然是产品的必须属性,但情感属性上升为一个优秀产品的标配。
当我们心甘情愿为iPhone付出高溢价,并非因为它比其他手机有更多功能,而是在为出色的设计与体验带来的美感买单。再对照华为和小米,华为追求功能与技术,任正非曾说手机的三大功能就是通信、图像与操作系统,显然是工业时代逻辑。
而互联网企业小米做手机,不仅在功能上超出用户预期,且为手机赋予了“发烧友专属”、“励志”、“酷”等诸多情感属性,给用户超出商业价值的、强烈的情感体验,这是情感体验对功能体验的胜出。
被赋予情感的产品会具有人格化特征,形成“魅力人格体”。互联网品牌则是创始人、产品与粉丝之间的合谋,CEO成为代言人,只需有极致的产品体验,粉丝就会去传播。当营销与产品合一,也就又一次实现了降维。
我们看到一方面是中国最知名的广告人叶茂中在微博上发表忏悔,另一方面则是小米手机不做广告投放,将这部分费用用于采购顶配部件、使用高端供应商以提高品质。雷军说:“我过去20年都在跟微软学习,强调营销,其实好公司不需要营销,好产品就是最大的营销”。
三、个人异端化,组织社群化
逃逸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最难改变是观念革新,以及组织、管理的创新。人与人冗合度为零,个人要生存,需要将才能发挥到极致,甚至成为异端。何谓异端?乔布斯在1997年重返苹果后,推出“ThinkDifferent”这则广告,为当时已经趋于平庸的苹果重新找到了灵魂。“献给狂放不羁的一群人,他们是不合主流的怪才,叛逆传统的勇士,制造麻烦的一小撮,特立独行。他们观察问题与众不同,他们不喜欢条条框框,更不把正统放在眼里”。
这就是异端的真实写照。异端自然是格格不入的,但是没有人能漠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了事物,推动了人类的进程。引领世界的几家公司Facebook、Google、苹果乃至小米,在选才、用人的标准和方法上都秉承追寻极致人才的精神,正极速趋向二维化:要么杰作,要么狗屎,不杰出必须走人。刚刚被Facebook以190亿美元收购的WhatsAPP仅有55名员工,KaKao Talk开发团队则仅有4人。
当个人走向异端化,就会吸引追随者,从而形成组织的社群化。在Netflix流传甚广的一份人才管理文件中,最为核心的观念是:“你能为员工提供的最佳福利,不是请客吃饭和团队活动,而是招募优秀的员工,让他们和最优秀的人一起工作。”优秀的互联网公司相信,所需要的不是一群庸才,而是几个甚至一个顶尖的人才。因为一个顶尖的人,会吸引一群志同道合、精神投契、水平相当的人。因此,大陆碎裂成群岛,一个个社群应运而生。
人与人之间的冗合度为零,终有一日会达到“人即公司化”,在这一趋势中,公司的边界被打破,公司变轻,团队变小,层级变少,管理变淡。比如苹果极度强调会议效率,无关的人不允许参与会议;小米以米聊群代替组织架构,实施内部项目管理;黄太吉用微信群处理工作,这些互联网公司的管理都已经“异化”了。
“异化”的管理有三大特点:广义化、外部化与游戏化。首先,管理广义化,小米用快节奏的工作氛围来影响员工的行为,让业务管理来驱动员工管理;其次,管理外部化,让用户广泛参与,以用户的吐槽或赞扬来驱动员工进步;再次,管理游戏化,人人都是游戏一份子,小米的创业难道不就是一场真人秀吗?
“管理与业务谁更重要”的问题不复存在,将员工管理嵌入业务管理,把内部沟通融于外部沟通,把所有的管理、文化、价值观、愿景融于一件事: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产品成了引领、激励和衡量一切的风向标。麦当劳与Twitter都已经取消了COO岗位,未来将会消失的岗位还会有人事、财务、总裁办……通常意义上的管理与产品合一,管理也被“降维”了。
互联网时代下的生存方式:产品型社群
基于互联网时代的生存结构和思维模式的分析,我想提出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方式:“产品型社群”。这是互联网时代社会组织的新特征,是家庭、企业之外的一种新的连接方式。产品型社群并非互联网文明下企业生存的唯一方式,但这条路径是目前被验证的、且符合逻辑推演得出的一种路径。
借用科幻小说《三体》的概念,高维文明攻击低维文明的武器是“降维”。如果将互联网思维比作高维文明,那么工业思维就是低维文明。当高维文明的入侵者去毛利率、去库存、去渠道、去营销、去管理,将这些独立的维度都降为零,低维文明所受的攻击无疑是毁灭性的。这样一个时代已然来临,传统行业必须“自宫”才能生存,所谓“自宫”就是学会降维化生存。
当各种维度都消失的时候,什么才是互联网时代最为重要的维度?产品与社群。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是产品,与工业时代相比,产品的成本结构与性能属性都发生了重大变迁。产品的本质是连接的中介,过去承载具体功能,现在承载趣味与情感。优秀的产品能直接带来可观的用户、粉丝群体,基于这个群体往往还可以开展更多业务,实现利润递延。
当企业能够经营自身的产品社群,做到营销和产品合一、粉丝和用户合一,那么未必要通过产品直接盈利,有更多的盈利方式可供探索。互联网时代的企业需要更多地接触用户、粉丝与市场,因此它的组织形式注定是更为扁平的,将实现管理和产品合一,内部和外部合一。
“产品型社群”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实践,比如罗辑思维。罗辑思维是个优秀的产品,它围绕“罗胖”建造,既有高质量的知识分享,又被赋予了“罗胖”的人情温度。产品背后的罗振宇本人“死磕自己,愉悦他人”,在互联网媒体中趟出一条新路,毫无疑问是个异端。
正是因为他的不同凡响,“罗胖”这个魅力人格体才能吸引百万级别的用户,形成一个气味相投、互相信任的社群。尽管罗辑思维的视频与微信内容免费,但在社群中,有形形色色的商业模式可被探索:比如“爱我就包养我”的会员招募活动,再比如前两天震动媒体的互联网出版实验——“不剧透物品清单、不提前预热、不打折销售、仅以推荐人的魅力人格背书为核心的图书报限量闪购活动”,8000套单价499元的图书礼包在90分钟内被抢光。
时下传统出版社举步维艰,传统书店哀鸿遍野,打折是常态,但为什么罗辑思维的出版实验能大获成功?罗振宇说是用信任改造传统出版业,我说这是产品型社群的水到渠成。
再比如罗永浩做锤子手机。在工业时代,一个前新东方英语教师能集结这么多资源做一款符合他心目中有工匠美感的手机,是天方夜谭。但在互联网时代,罗永浩的异端气质与工匠精神不仅让他脱颖而出,还集结了一个社群,锤子手机则是他与这个社群相连的一种媒介。
这个社群不仅热议并力挺锤子手机,还愿意为这款未曾谋面的锤子手机买单。锤子手机也许只是一款小众的手机,但在未来,也许这种“个人即公司”,只为某个社群定制符合社群精神产品的商业实践会越来越多,成为常态。
尾声:拥抱大时代
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将来不会有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之分,只有互联网思维与传统思维的较量。想要生存下去,需要用互联网思维,来做离互联网最远的事情。小米、特斯拉、微信、嘀嘀打车、黄太吉煎饼、雕爷牛腩、KaKaoTalk、WhatsApp、罗辑思维……他们并非毫无关联的特例,他们如此相似,其内核都是互联网思维。
他们的出现宣告了一个时代的来临,一个降维化生存的时代,一个方生方死的时代,一个颠覆式生存的时代,一个超时空获取资源的时代,一个审美的时代,一个灵性回归的时代。
罗振宇还有一句话,“水生动物不要羡慕陆生动物的四只蹄子。真正要解决的是生出一个肺,而不是用自己的腮来呼吸。”在自然界中,进化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而从工业时代逃逸到互联网时代,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不少人患上“互联网焦虑症”,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理解互联网的生存结构与互联网思维,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拥抱这个令人兴奋的时代。
编辑:秦先普
周阅读排行
与“最”有关
反正不要带“最”就是了!
最、最佳、最具、最爱、最赚、
最优、最优秀、最好、最大、最大程度、
最高、最高级、最高端、最奢侈、
最低、最低级、最低价、最底、最便宜、史上最低价、
最流行、最受欢迎、最时尚、
最聚拢、最符合、最舒适、
最先、最先进、最先进科学、最先进加工工艺、
最先享受、最后、最后一波、
最新、最新技术、最新科学
1995年开始的美国内衣品牌维多利亚的秘密(以下简称“维密”)年度大秀,至今已走过22个年头。让全世界的人都认识了这个内衣品牌,也捧红了一批批戴着翅膀的天使麻豆。虽说奢华大秀的一成不变渐渐催发审美疲劳,这两年收视率连续下滑,维密的业绩数据也一直算不上好看,更爆出质量问题、种族歧视等负面消息,但不可否认的是,拥有万里挑一的身材容貌的维密天使,仍然是众人艳羡追捧谈论的对象。
在经历几轮质疑风波后,《赢天下》终于迎来定档通知,而同样备受关注的开年大戏《如懿传》却仍悬而未定——未过审、卫视退货、延后播出……传闻四起,往年备受追捧的古装大剧依旧火热,但卫视却因更多考量而不再趋之若鹜——超过4亿制作费的《海上牧云记》,更是变成了网剧。
广告要伟大,就要往人性方面钻,于是,广告人或微信营销内容制造者,放大一切与人性有关的内容,煽动温情,全然不顾广告或文章的价值导向。
详细页的广告
第二排广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后工业时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