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幼儿争抢的成语同一个角色,另一个小孩放弃...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角色游戏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案例分析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角色游戏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案例分析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32|
上传日期: 09:03:55|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角色游戏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案例分析
关注微信公众号幼儿教师临场应变技巧60例-共享资料网
幼儿教师临场应变技巧60例
本书是一线幼教名师多年工作的经验提炼, 是对幼儿教师教育智慧的 精彩诠释!面对集体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大型活动和家园合 作中的突发事件, 作者以不变的教育理念和多变的教育策略来应对万 变的教育现场!同时,与情景再现、临场应变和温馨提示的成书结构 有效呼应!内容提要当幼儿的兴趣与预设的活动不匹配时 当活动突然受到外界干扰时 当幼儿不理解材料的设计意图时 当幼儿争抢玩具时 当有陌生人来接孩子时 当幼儿意外受伤时 当家长向教师礼物时 当搭班同事逃避自己的工作时 …… 当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大型活动和人际沟通中遇到上述 诸多突发的问题时, 该怎么办呢?本书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介绍 了化解当前危机的诸多技巧。同时,阐述了隐藏在这些技巧后面的教育理念,让 读者能够迁移、生发出更多的教育策略出来,以灵活应对多变的教育现场。 目录第一章 集体教学活动中的临场应变技巧 1.顺应与推动――当幼儿的兴趣与预设的活动不匹配时 2.等待与引导――当幼儿对材料的关注高于活动本身时 3.尊重与适宜回应――当幼儿的回答与问题缺乏相关时 4.榜样示范与降低难度――当幼儿参与活动缺乏信心时 5,提问与调位――当幼儿上课时聊得比教师还起劲时 6.保护与启发――当集体教学中有“超常”的幼儿时 7.观察与推动――当遇到“唱反调”的幼儿时 8.表扬与明确――当幼儿的作品与教师要求不一致时 9.鼓励与探究――当幼儿的科学实验操作失败时 10.随机生成――当活动突然受到外界干扰时 11.借助周围材料――当幼儿不能突破教学难点时 第二章 个别化活动中的临场应变技巧 12.丰富和深化――当幼儿的活动兴趣点易转移时 13.探索与解读――当幼儿不理解材料的设计意图时 14.拆分与渐进――当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缺乏毅力选择放弃时 15.观望与规定――当某一个活动区人数太多时 16.淡化矛盾与强化认识――当幼儿故意破坏时 17.引导与放手――当幼儿只关注某一个游戏区时 18.理解与启蒙――当自然角中的小动物突然死亡时 19.创新与完善――当幼儿厌倦游戏的玩法时 20.制止与自护――当体育游戏中幼儿做一些危险的尝试时 21.转移与轮流――当幼儿相互争抢玩具时 22.了解与移情――当幼儿干扰同伴的游戏时 23.倾听与帮助――当幼儿被同伴拒绝时 24.沟通与陪伴一当幼儿游离在游戏之外(独自游戏)时 25.认可与支持――当幼儿生成新的角色游戏主题时 26.协助选择――当幼儿出现选择性困难时 27.平静与移情――当幼儿说脏话时 第三章 生活活动中的临场应变技巧 28.寻找与安抚――当刚人园的幼儿试图逃园时 29.宽容与引导――当幼儿打翻饭菜时 30.示范与说服――当幼儿不爱喝水时 31.挖掘与开发――当幼儿因天冷不愿意洗手或者洗手爱玩水时 32.保护与引导――当幼儿“偷”别人东西时 33.让食物“投其所好”――当幼儿挑食时 34.接纳与信任――当幼儿午睡说话时 35.宽容与保护隐私――当幼儿午睡尿床时 36.机警与确认――当有陌生人来接幼儿时 37.安顿与寻找――当发现有幼儿丢失时 38.给幼儿布置任务――当幼儿离园格外兴奋时 第四章 大型活动中的临场应变技巧 第五章 人际沟通中的临场应变技巧集体数字活动中的临场应变技巧 孩子们安静地坐雇教室里听老师讲故事。 突然, 一只小鸟飞了进采, 扑棱着翅膀…… 教室里一下子喧闹起未:有的孩子抱着头,有的孩子发出尖叫声,有的孩子从座位上一 跃而起试图去抓住小鸟……这时,教师该怎么?是继续讲故事,还是把小鸟赶出教室? 或是让孩子趁机好好地观察一下小鸟…… 教育就隐藏在生活中的这些偶发事件中。预设的教学活动固然重要,但如果孩子们 的兴趣已经转移、不在教师的预设中了,教师不如顺应孩子的兴趣,开展相应的活动! 本章的 l 个临场应变技巧让教师在面对集体教学中的种种突发事件时,有一定的心理准 备和相应的支持策略。 1.顺应与推动 ――当幼儿的兴趣与预设的活动不匹配时 情景再现 这段时间,玩陀螺成为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游戏。区域活动时间到了,他们三五成 群地或围坐、或跪趴在地板上,神情专注地观察着谁的陀螺转动得快,谁的陀螺转的时 间长,而对于集合的小铃声无动于衷。我喊了老半天,他们才磨磨蹭蹭、依依不舍地回 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到座位上,他们还在不停地交头接耳。看得出来,他们意犹未尽、 余兴未了呢。接下来,如果按照既定计划给孩子们上语言活动,孩子们会有兴趣吗?我 应该怎么办呢? 临场应变 虽然,我对教学活动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但孩子们的兴趣似乎并不会跟着我的预 设而来,他们关注的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因此,还不如遵从孩子们的情绪状态,因势 利导就陀螺生成一个活动,.让他们玩个痔陕并且玩出些花样来。于是,在接下来的活 动时间里,我组织孩子们进行了陀螺 PK 赛,让陀螺飞速地转动起来,看谁能转得最久。 孩子们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太家都开始积极尝试让陀螺飞速转动的方法。强强大声 地欢呼:q 陕看,快看!我的陀螺转得最快!”一旁的成成也自豪地表示:“我的陀螺 转得时间最长,看,还没停下来呢!”……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气氛非常热烈。顺应 孩子们的兴趣点,我接着抛出问题:“为什么有的陀螺转动的时间长,而有的陀螺转动 的时间短呢?”“你是用什么方法让陀螺转动得时间久呢?” 通过这两个问题,我进一步引导孩子思考和探索。最终,在这样不断地尝试、思 考、探索中,孩子们不仅找出了能让陀螺转动得持久的方法,还粗略地懂得了摩擦力的 作用。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按原计划组织幼儿进行活动时, ‘却发现幼儿正沉迷于某种他们喜爱、感兴趣的活动,即原定计划与幼儿的兴趣发生冲 突。这时,教师应该怎么办呢? 。 (1)‘以“顺应”饷方式保持幼儿钧兴趣。当教师的教学与幼儿的兴趣发生冲突 时,强行地将幼儿的思维’拉到教师的思路上,教学效果一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如果 此时教师能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顺应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生成与幼儿的兴趣点有关的 活动,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性工作激发每个幼儿的潜力,教学效果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2)阱参与者饷身份支持幼儿活动。当教师发现幼儿的兴趣与需求时,应以参与者 的身份让自己去适应幼儿。上述活动中,我通过扮演“裁判”这一角色参与幼儿的活动, 并引导幼儿共同制定游戏规则,促使毙赛顺利、有序地进行,从而达到师幼互动的良好 效果。因力幼儿更喜欢教师作为伙伴来参与他们的活动,因此当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平 行介入的方式与幼儿共同活动时, 既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囤, 又让孩子有了自主权, 师生共享活动的快乐。所以,教师应在充分捕捉、剖析幼儿游戏的基础上,给活动以快 乐发展的支点,这个支点就是适时适度的支持、 帮助与鼓励。教师应以“快乐”为根 本,以不干扰幼儿自主活动为准则,以“伙伴”的身份参与游戏,使幼儿能排除困难朝 着更快乐的方向发展。教师要使自己真正成为孩子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3)关注寻常时刻,推动幼儿饷兴趣向深层次发展。当幼儿对活动的兴趣随着时 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时,教师应适时挖掘活动的潜在内容,以便重新激起幼儿对活动的 兴趣。这样的指导策略应该建立在教师及时观察幼儿活动、了解幼儿需求的基础上。教 师要善于根据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需要,将幼儿想知道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及 时地纳入到活动中来,并有选择地改变一些活动主题或适时地延伸、扩展出新的主题。 这种师生互动的过程,就好比教师和幼儿之间在传递一只球,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好比 将一只球抛给了教师,教师根据幼儿的反应来改变环境,或增加材料,或提供经验,这 就好比将球又抛给幼儿。通过球的不断传递,活动得以深入,幼儿能力得以发展。 (4)要把幼儿钓发展目标熬记于心。幼儿的发展目标是重要的,教师应始终清哳地 把它们牢记在自己的头脑中。没有目标,教师就无法判断幼儿感兴趣的事到底有没有价 值,是否可以将其作为学习内容纳入到课程中。 2.等待与引导 ――当幼儿对材料的关注高于活动本身时 情景再现 这天是科学活动“有趣的泡泡”,我特意为孩子们准备了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 有爱心形的、长方形的、圆形的、三角形的、五角星形的。为了能一下子吸引孩子的兴 趣,我还用颜料将这些工具涂成了五颜六色,并且在杆柄上画满了各种有趣的图案。活 动一开始,孩子们就被这些可爱、有趣的工具吸引了。“孩子们,今天我们来玩吹泡泡 的游戏!先来告诉我这些吹泡泡的工具是什么形状的?”可是孩子们都在相互展示自己 所持的吹泡泡工具柄上的图案,没空搭理我。 “我的杆子上有小太阳!” “我的上面有小星星!” “你们看我的杆子上还有小花呢!” “你们的都没有我的好看,我的还是粉红色的呢,是‘巴拉巴拉魔仙棒’!”我又 追问了一遍,还是没有人回答我的问题。 临场应变 糟糕,孩子们的注意力都被吹泡泡工具柄吸引了。我原本想儿再切入主题。小班幼 儿的年龄小,有意注意的时间短,注意力容易受到新奇事物的吸引而分散。当孩子们对 材料的关注度高于活动本身时,教师不妨耐下性子,先顺应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充分地 摆弄材料,让他们在摆弄材科的过程中发现材料的特点.让小班孩子的操作材料有趣一 些以便幼儿能全身心地投入活动,没想到起了反作用,干扰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是否需 要调整预设的教学环节呢?在仔细倾瞬他确 之后, 我决定给他们时间和机会充分地 观察吹泡泡工具、篓鍪霾磊的发现,满足他们探索的兴趣。于是,我换了个提问:“我 看见你们手上的吹泡泡工具都特别漂亮,谁愿意说说自己的工具漂亮在哪里?I.这下, 孩子们来劲了,纷纷抢着回答。七嘴八舌之后,我再转入刚才的问题:“这么漂亮的吹 泡泡工具,猜猜用它们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呢?” “我的能吹出五角星形的泡泡!“ “为什么呀?” “因为我吹泡泡的工具是五角星形的! “我的是长方形的! “我的是爱心形的!” “我的是圆形的!” 那就让我们来试一试吧,看看用这些工具究竟能吹出怎样的泡泡来!”孩子们听 到我的要求后,7 开始高兴地吹起泡泡来。 上述内容中,。j 呦儿对操作材料的关注度高于活动本身,其原因主要是我为孩 子们提供的操作材料过于花哨。我的本意是想通过材料来吸引小班孩子的注意力,调动 他们浯动的兴趣;但没想到过于花哨的材料反倒使幼儿失去对活动本身的关注。 在遇到类似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先顺应幼儿再切入主题。小班幼儿的 年龄小,有意注意的时间短,注意力容易受到新奇事物的吸引而分散。当孩子们对材料 的关注度高于活动本身时,教师不妨耐下性子,先顺应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充分地摆弄 材料,让他们在摆弄材料的过程中发现材料的特点,这也是一个发现未知的过程。幼儿 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当幼儿对材料充分地了解后,教师因势利导切入主题, 效果会更好。 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教师应该怎样做呢? (1)活动前明确要求,让幼儿帝着任务参与活动。对于中、大班的幼儿来说,逐步 建立任务意识是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之一。为了防止幼儿分散注意力,在教学活动前, 教师可以先给幼儿“布置任务”,让幼儿带着“任务”去游戏。比如在上述活动中,教 师可以事先给幼儿布置一个比赛任务:“看谁用泡泡工具吹的泡泡最多”。与此同时, 布置这个“任务”时,语言还应该简洁、明了,便于幼儿理解。 (2)为幼儿选择适宜饷材料。当幼儿的兴趣只停留在材料上时,说明材料的适宜性 欠缺。 具有适宜性的材料既暗含着有价值的教育内容, 又能引起幼儿的探究动机和兴趣。 幼儿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材料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 适宣的 材料能激发幼儿的操作、探究欲望,而过于花哨的材料则会阻碍活动的开展。因此,教 师在投放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根据活动目标来投放材料,材料既要有趣,又要尽量减少目标以外的干扰。 ●材料的种类和数量要适宜。 材料的多样性的确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探索机会和空 间。但在一个教学活动中,材料投放过多或过少、更换过于频繁,都容易干扰幼儿正常 的教学活动 i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为小班幼儿投 放材料时, 教师应注意材料的种类 不宜太多,但数量一定要充足,即同一种材料提供多件;到了中班,随着幼儿 年龄的 增长,投放的材料的种类可以逐渐丰富起来,同种材料的数量可以减少,让中班幼儿逐 渐学会分享和合作。’等到了一大班,材料的种类应更为多样,并且还可以提供一些半 成品材料,让幼儿自主建构。 .●材料要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突出层次性。、首先,‘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目 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投放,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其次教师要根据班级幼 儿的不同发展水平,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满足能力不同的幼儿的不同需求, 使班级的所有幼儿都得到发展。 总之,适宜的活动材料能激发幼儿操作的最大兴趣,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得 到真正的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 3.尊重与适宜回应 ――当幼儿的回答与问题缺乏相关时 绘本活动“害羞的小哈利”开展到最后一个环节时,我问幼儿:“小哈利虽然害 羞,可他身上有许多优点,所以大家一样很喜欢他。那你们谁愿意来讲讲自己的优点 呢?”雯雯最积极,第一个举手:“我会帮妈妈做事情!”宁宁也不甘示弱:“我上课 认真听讲!”“我爱动脑筋!”“我从不跟同伴们吵架。”“我爱帮助别人!”“我会 关心爷爷奶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十分热闹。这时,平时最调皮的成成举 手了。我说:“我们现在请成成来说说自己的优点吧!”“老师,我没优点,我有很多 缺点!我贪吃、我很胖……”成成的这一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 临场应变 我请大家讲讲自己的优点,成成却讲起了自己的缺点。他应该听清楚了我的问题, 之所以答菲所问,可能是因为他对自我的负面认知较多,或者是故意捣蛋。我望着乱成 一团的孩子们,决定先安抚好大家,再了解成成的想法。于是,我对孩子们说:“孩子 们,我有一个秘密,你们想知道吗?”孩子们一听是秘密,来劲了,几个反应快的孩子 马上问:“什么秘密?”我说:“秘密当然要等你们安静下来我轻轻说的喽。”孩子们 果然都不做声了,全睁着亮晶晶的眼睛看着我。我说:“这个秘密就是,我发现了成成 的一个优点――诚窦。成成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他愿意把自己的缺点告诉大家,这就是 一个很好的优点。”我又问: “那成成还有什么优点呢?你们发现了吗?” “爱劳动”、 “运动好”……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原来,成成并不像他自己所说的,都是 缺点,他也有很多优点。成成,小朋友们帮你找了几个优点?”成成说: “4 个。” “哇, 真多!咦,那么刚才我们看完小哈利的故事时,老师问了大家一个什么问题?”成成愣 了一下,连忙说:“讲讲自己的优点。”“对了。以后在上课的时候,要听清楚老师的 问题再回答哦。” 温馨提示 在教学活动中,当幼儿的表达背离了问题原意时,有的教师或避而不答,或置之不 理,或干脆提醒幼儿“听清楚老师的提问,我是请你讲优点,不是讲缺点”以扭转局面, 将孩子拉回到预设的思路上。其结果要么伤害幼儿的自尊心,要么打断了正常的课堂教 学秩序。 不过,上述活动中当幼儿爆出“冷门”、答非所问时,我并没有那么做,而是坚持 “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幼儿的回答中寻找积极的教育因素,让幼儿感受到 被尊重和肯定的快乐,同时让教学回到积极的状态。在遇到类似问题时,我们教师要学 会妥善处理,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以幼儿发展为本”,尊重和保护幼儿伪回答。要化解教学现场幼儿答非所问 的尴尬境地,教师就要跳出固定答案的束缚,让幼儿从自己的视角充分表达自己个性化 的感受和想法,还幼儿叙说独特见解的权利。教师不仅要让幼儿说话,还要让幼儿敢于 说话,敢于说真话、说实话,并且在幼儿说完话后,不给予否走的回应。、换个角度去 思考问题、换种方式与幼儿沟通。这需要教师有“临阵不乱”的教育机智,更需要教师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正确的儿童观,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实现有效回应,推动幼儿健康 地发展。 (2)理解幼儿钧内.。世界,帮助幼儿在错误中主动威长。在教学中遇到类似问题 时,教师应对幼儿的问题进行迅速“解读”,分析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寻找幼儿回答 中的积极因素,顺着幼儿的“思路”加以引导,这种基于倾听的互动将有助于活动较自 然地进入到“下一步”。这不仅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而且会使整个活动流畅自然。遗 憾的是,某些教师往往迫不及待地将所谓的答案直接传递给幼儿,错过了幼儿从错误中 主动学习的机会。 有时候,“忽略”也是教学的技巧之一。如果幼儿是故意而为之,教师巧妙地岔 开话题,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时间有限,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 如果教师都扭断教学来进行处理,那么可能会无法完成目标,也浪费了大多数孩子的时 间。 (3)提高自己的适宜曰应能力,提高教学活动钧有效性。教师的回应是否适宜是教 学活动是否高质高效的重要评价依据,而回应是否适宜取决于教师的能力和技巧,这就 需要教师在活动前做足功夫、吃透教材、‘明确目标,i。真正关注幼儿的发展需要,。 把握集体教学活动的价值 j 为此,教师应该站在幼儿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们的经 验背景、情感体验、思维方斌、兴趣爱好,了解他们认识的局限性,设想幼儿在问题情 境下可能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会有何种情绪状态,并设想多角度、多层次的应 对策略,全面储备科学的、积极的、有价值的应对语言或调整措施,形成“弹性”方案, 为有效回应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回应能为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反复锤炼,不断积累。。 这就要求教师把功夫放在平时,善于建立和谐、平等的师幼、关系;了解幼儿的经验和 能力,。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重视幼儿的言行,’不要敷衍幼儿;注重每一次实践 活动,在活动中注意倾听,及时反思;关注自身的语言功底,追求语言的规范性、逻辑 性、启发性、形象性等。 4.榜样示范与降低难度 ――当幼儿参与活动缺乏信心时 情景再现 在一次体育活动“快乐的小勇士”中,我让孩子们通过爬草地(地垫)、钻山洞(拱 形门)、越小山(鞍马)来进行活动。关于爬、钻的技能,孩子们已经掌握得很好了; 最后跳马的技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有个别幼儿需要老师帮助完成动作。我将孩子们分 成两队依次练习。前面几个孩子都没有跳过,有的坐在了跳马上,有的是连滚带爬地摔 过去的。轮到萱萱了,她跑到跳马前,停住了,一个劲儿地说:“我不会跳!我跳不过 去的!我害怕!” 临场应变 萱萱是一个内向胆小的孩子,不太喜欢体育活动,遇到一些有难度的体育运动,会 产生畏难情绪。“跳马”是孩子们新接触的一项运动项目,有一定的难度,动作要领较 难掌握。这样的运动项目对于胆小的萱萱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让她放弃不跳 也可以,但她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可能都会缺乏自信心,进而放弃、不敢尝试。于是, 我决定让萱萱试一试。我走到萱萱身边,亲切地问道: “萱萱,怎么啦?遇到困难了?” 萱萱差点要哭了:“我不会跳,我害怕,我肯定跳不过去的!”看萱萱执意不参加,我 并役有马上提出下一步要求,而是带她到练得好的同伴那里观看。一个又一个小勇士成 功地跳过了,就连个头最小的小雨在老师的帮助下也成功了,大家欢呼雀跃。一旁的萱 萱看得可认真了,还跟着小伙伴一起欢呼呢!我对萱萱说:“萱萱,小伙伴们棒吗?” “太棒了!?萱萱马上回答。“你也可以和他们一样很棒哦!说不定比他们还棒 呢!~‘真的吗?我跳不过的!”“当然不会,不试过你怎么知道呢?来,我们试一试 吧!老师会帮助你的,一定没问题!”我还鼓动其他孩子一起帮萱萱加油。 在大家的鼓励下,萱萱愿意试一试。于是,我把“跳马”高度放低了一格:“你 先试试这个小马,一定能跳过的,老师站在边上,你跑过来时,我会保护你的。”我在 跳马边上等着萱萱,让她建立充分的安全感。萱萱有了自信,成功地完成了跳马动作, 随后,我又让萱萱继续练习和同伴跳一样的高度。 温馨提示 通过与幼儿的相处和长期教育实践的积累,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教师要以积极的态 度、饱满的热情,关注和重视幼儿幼小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幼儿的自 信心得以形成与发展, 使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得以培养。 当孩子在活动中缺乏自信心时, 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分析原因,拔准对策。幼儿参与活动时缺乏自信心.原因不外两点,一是幼 儿个性内向、胆小,退缩性心理较强;二是活动难度太大,超越了幼儿的自身发展水平。 前者通常表现为情绪不太稳定,有时沉闷、冷淡,喜欢独自游戏;参加合作游戏时,不 愿当领导者。对别的小朋友是否喜欢和自己一起玩,他们 没把握,也不能主动邀请 游戏伙伴,在游戏中常常处于被领导的 地位。他们惧怕尝试新任务,常常会说:“我 不会”、“老师,怎么弄呀”、“我学不好”等。他们也缺乏主动精神和创造的勇气, 如有的幼儿怕美工活动,有的怕数学等。造成这种个性的原因, 有时是成人过度保护 和关爱,没有给予孩子放手锻炼的机会;还 有的是教养方法上对孩子的斥责和批评过 多,要求过高,总是把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引起孩子的自卑心理。因此,教师要 善于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 (2)创造机会,因材施教。 ①善于运用榜样示范法和言语鼓励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被激励的条件下, 其自身潜力的发挥是平时的 2~3 倍。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与激励。 比如,上述活动中,我先是采用同伴的榜样示范作用,带萱萱观看跳得好的同伴活动, 通过让萱萱欣赏同伴的示范动作、 与同伴分享成功的喜悦来调动萱萱参与活动的兴趣和 信心。同时,通过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你也可以和他们一样很棒哦!说不定比他们 还棒呢!” “当然不会,不试过你怎么知道呢?来,我们试一试吧!老师会帮助你的,一定没问 题!”来激励萱萱,帮助她建立自信和戏胜困难的勇气。 ②降低活动的难度,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完成能力范围内的要求。对于不同能 力的幼儿,教师应给予不同的任务。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教师可以适当放低要求,待他 能完成低要求的任务时,再逐步增加难度。对于一贯缺乏自信心的孩子,一切生活上的 事情,都是培养他们自信的最好途径。比如,在幼儿园里让他们参与值日生工作和自然 角的管理等。在值日生工作中,教师还可以让那些能力强的幼儿带动能力弱的幼儿,使 幼儿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自理能力等多方面得到提高。通过积极地参与生活活动。幼 儿会逐渐发现自己可以做很多事,自信心自然就得到了提高。 3.于幼儿的任何进步,教师都要给予热烈的赞扬,因为正确的表扬可以帮助幼儿 树立自信心。其做法是对事不对人,要对活动过程中孩子所做的努力进行评价,.让孩 子明白力什么得到表扬,而不是简单地给孩子贴上“好孩子”标签。比如,上述活动串, 当孩子跳过鞍马时;正确的表扬应该是“你自己勇敢地跳过了鞍马;?真棒 n_而不是 笼统地说“你真棒”。 (3)家园(家庭号幼儿园)配合,有效引导。教育部于 2001 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 指导纲要(试行)》(简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共 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可以利用家访、个别交流 j 电话等形式对幼儿 的自信心发展情况进行整体调查,针对调查结果,就那些沉默寡言、性格孤僻、不愿与 人交往、个性内向、缺乏自信的孩子,及时与其家长交换意见,使家长深刻地认识到了 解自己的孩子、重视其自信心发展的重要性。教师应鼓励家长多关注孩子在家的活动, 倾听孩子谈自己害欢的事情和害怕担心的事情,教给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还 可以鼓励家长利用节假日、外出时间,带幼儿开展有趣的亲子活动,提供更多与他人交 往的机会,让幼儿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5.提问与调位 ――当幼儿上课时聊得比教师还起劲时 情景再现 中(6)班的数学活动时间,内容是分类活动’j‘快乐的小鱼”。活动刚开始,涵涵 就和邻座的桥桥讲个不停:“我昨天去超市买了辆小汽车!”“什么牌子的?”“奥迪 的,下次拿来给你看看!”……我走到他俩身边,轻轻地摸了摸他俩的头,示意他们别 讲话,认真上课。被我这一摸,他们俩安静了一分钟,之后又开始聊起来了,而且越聊 越激动,声音也越来越响。 临场应变 这两个孩子的兴趣完全在自己的话题里,压根儿没有心思来听我讲课,“更严重 的是,还影响了边上的同伴。我不动声色地一边继续上课,一边想着怎么巧妙地既“控 制”住这两个“小鬼”,又不影响我的教学进程。于是,我没有严厉地制止他们,而是 请涵涵回答问题:“涵涵,请你说说今天来了哪几条小鱼?”涵涵一直在聊天,自然回 答不上来。于是,我又接着问桥桥:“桥桥,你来帮帮你的好朋友吧!”桥桥也是一脸 茫然。最后,我请其他小朋友一起来帮助他俩回答。“现在记住了吗?”涵涵和桥桥连 忙点点头。“那请你们再回答一遍刚才的问题。”‘有两条蓝色昀小鱼、三条红色的小 鱼和一条黄色的大鱼。”“看看,只要上课认真听,你们都能回答对问题,都是聪明的 孩子!涵涵,你的座位离老师有点远啊,所以你听不清楚老师说话。来,换到前面一点 儿就能听清楚了。”我一边说着,一边把涵涵的座位换到了前面。这样,我在鼓励他俩 的同时,也间接地提出了上课的要求。这下,涵涵和桥桥羞得脸都红了,接下来的时间 听得可认真了,都非常积极地回答问题。 温馨提示 涵涵和桥桥这两个孩子特别外向,心里藏不住事情,总喜欢说出来。所以,一遇 到新鲜的事情,他们总是喜欢分享,只是今天分享的时间不太对。这往往也是教师们经 常会遇到的烦恼:老师在上面讲,幼儿在下面讲,有时声音还能盖过老师。分析其原因 不外两个:缺乏课堂规则意识和控制能力差。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当幼儿只顾着自己聊天而不听教师讲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做: ①轻轻地走到幼儿的身边,摸摸他们的头,提醒他们注意听老师讲课。②我一个借口, 巧妙地把爱聊天的孩子的座位隔开。 ③多请这些孩子回答问题。 ④运用一些有趣的游戏, 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教师要注意,千万不能在金班幼儿面前训斥讲话的幼儿,如果这样 做,、会碳坏课堂气氛,打断教学的连贯性。同时,当着全班幼儿的面批评聊天的幼儿, 也是不尊重幼儿的表现。 :。除了上课聊天,有的孩子还喜欢在上课的时候打闹,招惹边上的同伴,或是出现 其他影响集体教学的状况。这就要求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做个有心人,了解每一 个孩子的发展情况,在上课之前,对不同类型孩子的座位要有不同的安排。比如,尽量 不要让几个非常调皮的男孩子坐在一起,应该给他们分开安排座位;教室座位的排列不 宜过于密集,否则,容易引起幼儿的喧闹。对于个别特别不守规则的孩子,教师可以在 上课之前先做提醒,鼓励他遵守规则。 此外,从小班开始,教师就应该注意培养幼 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遵守规则的意识。比如,安静倾听老师的讲话和同伴的发言,有问 题可以举手回答;到了大班,幼儿必须学会经过教师的同意方可回答问题、上课专心听 讲、不和周围的同伴聊天等好的习惯。通过循序渐进的培养,帮助幼儿养成自我控制的 能力。如果班级孩子上课常规普遍比较差,i 这时教师就应该深入分析自身的原因:是 教学内容不吸引幼儿, 还是教学方法太死板枯燥?同时, 教师还应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 之后,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内容富有挑战性。教师也可以在上课之前 与孩子建立约定,提出上课的要求。必要时,-还可运用一些物质或精神的奖励进行正 强化,鼓励遵守规则的幼儿,一旦幼儿形成了好的习惯,便可取消强化。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这就是为幼儿提供自由聊天的机会。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 们在洗手间特别活跃,聊天聊得特别起劲。因为这段时间,教师不一定会在洗手问内, 没有了教师的管理,幼儿在洗手间会感觉到无拘无束,所以聊天也特别起劲。因此,教 师应每天为幼儿提供自由交流的机会。教师可以在教室环境中为幼儿创设温馨、私密的 “悄悄话”区,让好朋友一起聊聊天;也可以在一日活动中安排专门的、’固定的聊天 时间,让幼儿知道,哪一个时间段是聊天时间,让他们把想和好朋友说的话都在这个时 候说一说。 6.保护与启发 ――当集体教学中有“超常”的幼儿时 情景再现 在一次观摩课上,我提出了一个问题: “玻璃杯中有一个乒乓球,有多少方法能将乒 乓球取出来呢?”一只只小手纷纷举起:“用水灌出来”、“用筷子夹出来”、“用手 孤出,来”、“厨杯子倒出来”……幼儿的回答,看来都在我的预料之中。当我正准备 总结时, 突然, 子墨站出来, ’ 大声地说: “我把杯子摔破, 乒乓球自己不就出来了吗?” 他一边说一边比画着…… 临场应变 这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想法,我该怎么来回应呢?肯定还是否定?,子墨是一个 很特别的孩子,智力超常,3 岁的时候就能认读很多字,记性也很好,也经常会有一些 奇思怪想。 虽然他的答案不在我的预设之中; 但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应该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 这又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做法; 所以我需要恰如其分地引导。 我微笑着看着子墨, 没有立即否定他的想法,而是先肯定了他的与众不同:“嗯,:子墨的这个想法和别人 不一样,他一定能很快地拿出乒乓球。”子墨得意地坐下了。接着,我把问题抛给子墨: “但是,把玻璃杯弄碎不是很可惜吗?会伤手,还不安全:子墨能不能想出一个更好的 办法既不打破玻璃杯,又能拿出球呢?”子墨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他马上意识到自己 用的方 法不太安全。于是,他又想出了其他办法。 温馨提示 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特别聪明的孩子。这些孩子的思维活 跃,想法往往与众不同,有时还会出乎常理。对于这些智力“超常”孩子的想法,我们 教师应该怎样加以引导呢? (1)倾听和肯定幼儿伪奇特想法。.当幼儿出现与众不同的回答时;教师不能马上 反驳或进行制止,这会打击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因此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教师应该 倾听,并以鼓励、肯定或等待的方式支持幼儿的观点,尊重幼儿特殊的个人体验。有时, 教师还可以将这些幼儿的体验在集体活动中与其他幼儿分享,带动更多的幼儿拓展思 路、创新想法。 (2)适时适当地加以正确享 I 导。在上述活动中,我在肯定了幼儿想法的同时进行 了正确引导,即“子墨能不能想出一个更好的办法既不打破玻璃杯又能拿出球呢?0 通 过引导,让幼儿自己意识到活动时要体验成功也要注意安全。这样做可以帮助幼儿判断 自己的想法是否是最合适的,分析有没有问题。有肘候,教师也可以在积极回应的状态 下追问幼儿:“你是怎么知道的?”或“你们是怎么发现的?”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 个性想法。教师应该仔细倾听幼儿的表述,对幼儿的认知水平做出正确的判断。教师只 有充分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以及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才能进行有效的引导。 (3)珍惜幼儿钧好奇心,鼓励幼儿标新立畀,激发幼儿钧创新意识。古希腊哲学家亚 里士多德说过:“求知是人的本性。”好奇、好问更是幼儿的天性,是他们萌发创新能 力的起点。只有对事物好奇,人们才会去思考和探索,进而逐步发展为创新或创造的能 力。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么多重要的发明创造时说:“我没有特别的才能,不 过喜欢寻根究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所以,教师应特别珍惜“超常”幼儿的好奇心和别 出心裁,因为这是他们创新的前提和内部动力。 7.观察与推动 ――当遇到“唱反调”的幼儿时 情景再现 这天的健康活动时间恰逢下雨,中(2)班孩子们不能到室外,便在室内开展“捕 鱼?的活动内容。其中,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抓小鱼,当“捕鱼人”飞快地向“小鱼” 扑过去的时候,“小鱼们”尖叫着四处逃窜 j 可乐乐和亮亮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他俩 笑眯眯地看着“捕鱼人”,嘴里还念念有词:“你来吃我呀!你来吃我呀!” 他俩的反应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就连‘‘捕鱼人”也呆住了,站在那里不知该怎么 办才好? 临场应变 我灵机一动,很有兴趣地问道:“哟,有这么大的两条鱼,你们怎么不赶快去抓住 它们?”“捕鱼人”也一下子反应过来了,箭也似地飞奔过去,一把抓住了“小鱼”。 被抓住后,他们两个还站在那里笑眯眯地看着我。我脑子飞快地转了一下:抓到这两条 “小鱼”就结束了吗?于是,我假装不经意地问道:‘~住了‘小鱼’后,我们该怎么 办呢?” “刮掉鱼鳞,然后烧一烧。”“对,可以红烧,也可以清蒸。”孩子们一下子来了 劲,七嘴八舌地嚷了起来。“行,不过得分一下工,要不就乱糟糟的了。谁来当厨师? 谁来刮鱼鳞?谁来洗鱼……”我问道。孩子们很快地分好了工。 “红烧还要放酱油、糖和味精”,乐乐说。“要先放点油煎一煎,要吃辣的,还可以 在油里放点辣椒”,扮小鱼的亮亮神秘地眨眨眼睛说。“哇!你们不怕辣吗?”我故意 插嘴道:“酱油、糖和辣椒在哪里呢?”“到娃娃家去拿……”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孩子们热火朝天地忙这忙那,那两个扮演“小鱼”的小朋友也 乐此不疲, 一会儿躺在地上假装被刮鱼鳞, 一会儿又假装在锅里翻滚…… “哎哟, 哎哟……” 突然,传来了乐乐稻亮亮的叫声。 “怎么啦?”我急冲冲地过去一看,-只见乐乐和亮亮的脸上被咬出了几道红牙印。 “老师,小朋友们真的来吃我们了,在我们身上咬了一大口。”(孩子的告状声真让我 啼笑皆非, 到底是孩子, 他们非常容易把想象与现实混淆。 他们在手忙脚乱地烧好了 “红 烧鱼”后,就把这两条“小鱼”给吃了。) “你们知道小朋友为什么咬你们吗??我问道。“因为我们是红烧鱼。”说完;一 他俩也扑哧一声笑了。誓“鱼的身上有许多鱼刺,吃鱼的时候可不能大口大口地咬。” 乐乐大声地说。 “对”,我连忙应道:“鱼刺卡在喉咙里可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温馨提示 “在教学活动中;’会有二些有“个性”的爱“唱反调 t 的孩子不接着常规去做 i 他 们或者出于调皮 j 或者出哥好奇。此时,,教师如何应对呢?是硬把孩子往规则上拉,。 还是以不遵守规则为名批评孩子,、或者改变策略和孩子一起发展生成新游戏呢(l,显 而易见,最后一种方法是最适宜的。具体来说,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1)观察与倾开,i 了解孩子钧需求。.每_.个活动都具有它的灵活性 o 这就要求 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 i 从幼儿的突发事件中判断教育价值的所在 i 上述活动中;当 观察到游戏中的幼儿没有遵循游戏的要求时,_我没有让幼儿停止游戏,而是巧妙地将 继续游戏这个“球”抛给了幼儿。因为我观察到“小鱼”并不是不会跑或跑不动,而是 故意不跑,。他们一定有自己的动机.。所以,抛过去的“球”既能帮助哦了解孩子的 动机,又能暗示手足无措的孩子继续游戏。、’两个扮演“小鱼”曲幼儿在接下来的游 戏进程中,暴露出动机:想看看被抓住的结果。当游戏朝着他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时, 他们也成为被同伴和教师关注的焦点,感受到了快乐和满足的情绪体验。j 其他幼儿也 因为游戏的变化,对生成的新游戏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感。这告诉我们,当教师了解孩子 的内心世界智慧地应对幼儿的“调皮”行为时,反而使游戏变得更好玩、更持久。 (2)介入,把握时机推动溏动的进程。,介入是指教师在活动中要给予适时、适度 的帮助。这种帮助,让幼儿感到老师不再是指挥者,而是提供资源与信息’的人。,当 幼儿在讨论烹饪方法时, 我发现他们有不同的意见后, ‘没有直接介入发表自己的意见, 而是引导幼儿先分工。这是因为我发现孩子的讨论是盲目的,因此及时介入了。通过介 入能推动活动的进程,渗透教育的目标。这种进程的推进是随机的,是教师根据幼儿的 活动情况来确定的;渗透的目标也是教师根据游戏的情境来确定的:此外;活动中我还 引入了“分工”的要求,“分工?这个词本身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有些抽象,但在这个 “捕鱼”活动'q,对幼儿提出“分工”的要求后≯我又进_步跟进‘‘谁来干什么”的问 题,这样幼儿很快就理解了要求并付诸于行动。 (3)讨论,使活动钓内涵曼丰富。讨论能让教师对教育场景进行有效把控。同时 也是体现对幼儿主体的尊重。 上述活动中, “抓住小鱼, 我们该怎么办呢. 谁来当厨师? 谁来洗鱼……‘酱油、糖和辣椒在哪里呢?”一这些提问涉及如何分工、如何烹饪。通 过提问,引发幼儿讨论,间接地参与、支持了孩子们的活动。送些讨论也充分地调动了 他们的生活经验,开启了幼儿韵思维,让幼儿不仅体验了一定的生活技能,同时也体会 了如何从生活中去获取知识,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了解。有趣的是,当“小鱼”脸上被 “咬出?。牙印时(这是幼儿出现的将现实和游戏混淆的行为),教师用非常游戏化的 讨论方式化解了即将发生的冲突,引出了新的知识经验,即鱼刺卡住喉咙是一件危险的 事情。 当孩子们在活动中不断地出现新状况、发生新问题时,教师的教育机智能让幼儿 在活动中调动更丰富的生活经验,帮助幼儿获得更深刻的情感认知,让教育的目标.在 “润物细无声”中得以实现。 8.表扬与明确 ――当幼儿的作品与教师要求不一致时 情景再现 在一次大班绘画活动“升国旗”中,我将活动重点定位在画人物的侧面或背面形 象。我通过讲述经验一欣赏范画一交代要求一幼儿作画―欣赏讲评等环节依次开展活 动,但在幼儿作画环节问题出现了。我观察到大部分幼儿所画的看升国旗的人都是正面 画,并非实际看见的侧面或背面形象。这与这次活动的要求完全不同。 临场应变 我发现,孩子们在作画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自己的生活实际。于是,我先暂停了幼 儿的现场绘画,然后挑选了几张画得比较完整的幼儿正面形象作品,并表扬了这几个画 得比较快而且画面形象比较好的幼儿。然后,提问:“你们在升旗时可以看见别人的哪 些身体部位?” 孩子们纷纷回答, 有的说可以看见一只眼睛, 有的说可以看见一只耳朵, 还有的说看见半个鼻子……于是,我又问班上个子最高的天天:“在升旗时,你看见了 别人的哪些身体部位?”天天回答说√‘我看见了别人的后脑勺,还看见了别人衣服后 面的图案呢!”“那么在升旗时,我们可以看见别人身体 的哪一面的形象?是正面形 象、侧面形象还是背面形象?”孩子 们都说看见的只有侧面形象和背面形象。在帮助 孩子们回忆了实际生活之后,我又请他们重新开始绘画。最终,孩子们的作品完成得非 常不错。 温馨提示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的作品与教师的要求不一致的现象,非常普遍。针对这种情 况,教师应更多地考虑喜身的原因,比如:活动前,教师对活动的目标是否明确;活动 时教师对重难点是否把握恰当 j 绘画’前 ji 教师对作画的要求是否阐述得清晰、明确、 到位,等等。如果做到了这几点,。相信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然而,在美术教学活动中除技能技巧培养之外 j 还有很多重要的内容,如激发幼 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等。那么,在开展有关这些内容的活动时,如果出 现幼儿的作品与教师的要求不一致的问题,教师又该如何处理呢? (1)要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饰-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创造钓愿望和能力。’在幼儿自 由作画时:教师庄该允许幼儿的作品与教师的要求“不一样”,比如:可以引导幼儿画 得跟范画不一样,或跟别的小朋友画得不一样,但这个“不一样”也不要作为必须的要 求,因为幼儿画的都是他们亲眼所看到的东西。让他们自由地画,千万不要用,“像” 或“不像”来评价他们的画,我们要做的是看到他们点滴的进步,7 装扬他们,,及时 给予肯定。在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同时,教师还要恰当地帮助幼 儿提高对美术作品的表现技巧,’比如指导他们如何去观察事物;帮助他们认识到由整 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作画顺序;一幅?画的整体与局部的布置,等等。 (2)。绘画启饷作品评价也是’至关重要饷一个环节。评价首先要建立在对幼儿了 解的基础上,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观察、对话,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及作品想要表达的 思想和感受,理解和发现幼儿独特的创意、个性化的表现方法和表达形式。特别是当幼 儿的作品“离谱”时,教师更应站在幼儿的视角努力理解其意图;当幼儿本身也不能清 楚地表达自己的意图时,教师应能善意地给予诠释。如果在每一次绘画创作后,教师都 能看到孩子作品中色彩的体现、对线条的把握、想象的奇特之处,那么孩子会增加绘画 的信心,激发参与的热情,喜欢绘画,.喜欢创作。 , .(3)分析问题原因,适时介入。出现“幼儿的作品与教师的要求不一致”这个问题 并不可怕,也不难解决。、教师要分析问题原因,把握教育时机,适时介入活动,并引 导幼儿讨论,尝试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9.鼓励与探究 ――当幼儿的科学实验操作失败时 情景再现 这天,我组织孩子们开展了有趣的。.“热喷泉?小实验。-在实验前,我和孩 子们一起做了充分酌准备,收集了许多与实验相关的材料:各式各样的瓶子、玻璃纸、 牙签、小木棒等。要做“热喷泉”实验了,我把操作材料和要求一一向幼儿介绍讲解后, 大家便开始尝试操作实验。他们按照实验步骤认真、仔细地做起来……5 分钟过去了, 鼎鼎跑过来大声地告诉我:“老师老师,我们没有看到冷水缸里喷出热喷泉来,这是怎 么回事啊?” 紧接着, 又有两三个小朋友跑过来: “对啊, 我们没有看到热喷泉! ” “唉! 看来我们的实验失败了!”轩轩泄气地说道。 临场应变 面对孩子们的沮丧情绪, 首先我给予他们大力的鼓励: “没关系, 失败是很正常的, 老师也有失败的时候。要不,我们一起再重新做一次吧?” “对!失败有什么了不起的,重新再来做!”成成马上受到了鼓舞。 “好,我们就再做一次吧!” …… 瞬间,孩子们就像充上了电似的,信心百倍。 我接着引导他们: “那么,实验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出错了呢?让我们一起边回忆边 寻找原因好吗?” “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答道。 于是,孩子们和我一起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 “是不是装热水的塑料瓶瓶口太小?或者是塑料瓶太软?”明明说。 “可能热水的温度不够吧?”桥桥说。 “用牙签戳在瓶口玻璃纸的洞是不是太小了?”闯闻说。 “操作步骤对不对?”平时不爱说话的贝贝也说话了。、, 根据孩子们提出的疑问,我们不断地重新进行实验。在实验中,每个孩子都大 胆发言,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孩子们还进行了小组讨论和小组实验,终 于有一组的实验可以看见一点红色的水向上冒了 j 但是由于双面胶遇水失去了黏陛,热 水瓶一下子浮到了水面;导致实验离成功还差一点。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热水瓶底和冷水缸底牢牢地粘在一起?” 我把问题又抛给了孩子 们。有人说用手按住热水瓶,一但是又有人持反对意见,。孩子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许多孩子再次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辅助材料进行了尝试。最后,孩子们把问题集中 在“如何把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于是,}我又引导孩子们回忆以前做过的“沉与浮” 实验,结合以往的经验,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最终,我们采用了阳阳的实验方案―― 在塑料瓶底放一块小石头增加瓶子的重量;让热水瓶底和冷水缸底牢牢地粘在了一起。 实验成功了,孩子们欢呼雀跃。 在观察“热喷泉”从冷水缸缓缓喷出一股红色的水流的同时,有许多孩子又发出了 疑闻:为什么会这样?新的问题把孩子带到了新的探究活动之中,探索与发现还在继 续…, 温馨提示 在科学活动中 j 实验失败是常有的事 i 作为教师;、关键是要抓住教育契机,’帮助 和引导、幼儿分析失败的原因,帮助幼儿积累实验经验,锻炼幼儿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从而激发他们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最终让幼儿体验到发现的乐趣。(1)面对失败不轻言放弃,帮助幼儿树立自信。此案例隐藏着另外一个重要’的 价值―二“不轻言放弃”。面对失败,教师应及时鼓励幼儿,并给予他们充足的信心: 失败不要紧,重要的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最终收获成功。这样既激发了幼 儿内在的学习动机 j 又培养了他们主动参与、积极进取的科学态度。这对幼儿的发展和 终生学习都有重要意义。 (2)善于发现并利.用活动守,伪偶发事件,发挥其教育价值。 《纲要》指出: “教 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牛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 积极引导。”活动中的偶发事件具有很大的不^一 r 预铡性,这就要求教师能迅速抓住 教育的契机,对活动的开展做出准确判断,并采取适当的引导方式,将活动引向深入。 上述活动中、我通过对偶发事件的灵活处理,使一次失败的实验变成了.次成功的科学 探索活动,充分体现了对教育时机的准确把握。 (3)保护幼儿钓好奇心和求知欲,适时加以引寻,为幼儿钧棵完活动创造宽松自主饷 环境。《纲要》‘中还指出:“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要支持:鼓劢幼儿大 胆探索与表达。”这充分表明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对幼儿的主体性活动,教师不可代 替,也不可直接控制,而应给予尊重和保护。在教学中以及在引导幼儿积极探索的过程 中,教师要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在自我尝试、小组 讨论 i”集体分享中学习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上述活动中,我 与幼儿共同探讨实验失败的原因,从操作材料的质地、大小和水温等方面找原因,并根 据幼儿的不同意见和幼儿一起尝试不同的操作材料;、体现了对儿童的尊重。在实验的 过程中,我还鼓励幼儿大胆发言、提出问题,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活动,保护了幼 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幼儿展示自我提供了宽松的平台。此外,我对幼儿的感受和想 法始终保持肯定、支持的态度,这种态度传达了对幼儿的尊重和关注,使更多的幼儿获 得发展创造的空间。 1 0.随机生成 ――当活动突然受到外界干扰时 情景再现 上午,我正在和孩子们开展绘本活动。我绘声绘色地在为孩子们讲《七色花》的 故事,孩子们也听得津津有味。突然,窗外传来了轰隆隆的声音,接着开始轰隆隆一咚 咚地作响,感觉我们的屋子也变得一震一震的。孩子们都把小耳朵捂住,对我说“冯老 师,吵死了,我们听不见故事了。”我走到窗边一看,原来是边上的建筑工地开工了, 打地基的声音震耳欲聋。我关上窗子对孩子们说:“好了,窗子也关上了,我们继续讲 故事吧。”可是,孩子们的心思已经飞到了窗外。他们说: “冯老师,外面在干什么呀? 这么吵,我们还是听不见故事……” 临场应变 嘻杂的工地,加上安静不了的孩子,我的活动还能继续吗?看来是不能了。我得 改变教学计划了。我望着窗外的工地上高大的打桩机和轰隆隆的推土机想,何不上一节 关于建筑工地的课?我问孩子们:“这么响的声音是外面建筑工地传来的,今天是建筑 工地第一天开工,你们想看吗?”孩子们一齐大声说:“想!想!”我自嘲地想,还上 什么课啊,外面的声音可比我的课更有吸引力哦。我对孩子们说:“这样吧,我们一起 到窗边,看看外面建筑工地的工人叔叔在忙些什么,建筑工地上有哪些机器在工作。不 过,得注意安全,。不能站到椅子上去,而且地方有一点挤,前面的小朋友要让着后面 的小朋友一点。”还没等我说完,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跑到窗边,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有的孩子问:“这么高的,是什么机器呀?”有孩子答道:“是打桩机呗,我家里的一 本书上有打桩机的照片。 我爸爸讲给我听过, 造高楼都要打地基, 打了地基楼房才牢固。 ” 又有一个孩子接着说:“我也听我爸爸说过,地基越深,房子越稳。”我们“找找看, 工人叔叔在哪里?”“我看到了打桩机的边上有工人叔叔.还有挖掘机。’那边还有几 个工人叔叔在搬东西。孩子纷纷回答。 上午的语言课最终变成了二节科学课,我和孩子们一起研究了建筑工地。最后, 我们在室内阳台上开辟出了一块“建筑工地”的建杓区。孩子们模仿外面的打桩机,用 清水积木搭建了一个高高的打桩机 f 用塑料拼接积木搭了挖掘机、 推土机, 搭得还真像。 看来,我班至少今后几个月的主题都要围绕这个“建筑工地”进行了。 温馨提示 教学改革以来,我们一?直在说:要以儿童为中心,儿童的兴趣是教学的源泉。幼儿 学什么≥怎么学,不仅卣教师决定,更是应该顺应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当我们的活动因 突然受到外界的干扰而无法继续时,教师需要敏感地捕捉教育的元素,将教育元素转化 为教学素材。上述活动中,建筑工地的声音干扰了教学的正常进行,我充分利用这一生 活中的教育元素,让幼儿观察、讨论,生成了新的教学活动:建筑工地。这正是以幼儿 为中心,以生活为素材的教育观、教学观的体现。 当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面对的意外干扰不尽相同,比如一只蝴蝶、一只小鸟飞 进了教室,或者是有警车的声音出现。无论是哪一种干扰情况,只要教师在教育现场充 分地挖掘事件中的教育元素,寻找与教育目标的结合点,就能开展随机教育,生成新的 教学内容。 11.借助周围材料 ――当幼儿不能突破教学难点时 情景再现 今天的音乐活动是学习藏族舞《金瓶似的小山》,我在上课前准备了音乐、舞蹈 的视频,在场地上画好了集体舞蹈的的圆圈;自己还反复练习了舞蹈,可以在教学中为 幼儿做示范。开始时,教学还是比较顺利的,孩子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看视频,我还跟着 音乐进行了现场示范,孩子们的兴趣都很高。轮到孩子们来学舞蹈了,舞蹈中有两个难 点动作:一是手绕圈,二是顺风旗。关于绕圈的动作,孩子们还算顺利垲学会了;到学 “顺风旗”的时候,问题就多了。孩子们不是这个手势错了,就是那个方向不对,七零 八落的,怎么都学不好。。尽管我不断地提醒孩子,但效果甚微,我开始焦虑。孩子们 开始出现骚乱。 临场应变 这个舞蹈动作的确是有难度的,可是教材上连贯的舞蹈需要这个动作。我自己之前 跳得比较顺利,没有想到,孩子们学的时候会这么难。是什么原因呢?我仔细观察孩子 们的动作,大多数的孩子是因为对左右方位的分辨不是很清楚导致的。那么这个活动要 不要进行下去了?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孩子们记住方向和手势呢?我一眼看见挂在音 乐教室墙上的头花,头花是圈状的,中间是松紧带,试试看能不能把它们戴在孩子们的 手上,作为提醒?我拿下这些圈状头花,发给孩子们,让他们戴在左手腕上。 接下来学“顺风旗”韵时候,’我说:“有花的手要翘得高,这样你们手上的 花大家才看得见,动作才漂亮。”每个孩子的左手都翘得高高的,特别的整齐,都不用 我去一个一个纠正了。 “眼睛要看着你的花”,我再次提醒。所有的小朋友都昂起了头, 动作变得漂亮了。学托帽动作时,我发现这朵花又起作用了。“用有花的手托住帽。” 当然我说完这句话,?虽然有些小朋友托帽的手势不太对,可方向一个也没错。 一个舞蹈就因为这朵“头花“变成标记花,让孩子们学得比前面顺利多了。不一会 儿,孩子们就基本学会了这些动作。 温馨提示 在教学活动中,当幼儿不能突破教学难点致使活动进展不顺利时,教师是将教学 活动进行下去还是停止活动呢?案例中,当幼儿不能学会舞蹈动作时,我把活动室中的 闲置教具运用到舞蹈教学中,对幼儿的空间方位的感知起到了支撑的作用,收到了出其 不意的效果,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完成。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这类问题时,要发 挥自己的教育机智。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1)关注动态现场,分析问题原因。当教师发现幼儿不能顺利地完成布置给他们的 任务时,教师要及时观察,分析幼儿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因为内容较难、任务不明确还 是教师没有交代清楚?然后,在考虑解决问题的方式时,千万不能独断专行,不能为了 完成教学目标,不顾幼儿的理解能力和兴趣。 (2)及时调整策略,随机应变。当教师明确幼儿产生问题的原因后,要及时调整教 学策略,如改变提问方式、借助辅助材料、降低目标的难度等。教师要有这样的观念: 目标是预设的,幼儿是变化的,目标应该是幼儿跳一跳能够得着的。 (3)果断终止教学过程。当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不能够现场解决,而幼儿的兴趣 和耐心都已经消失殆尽的时候,教师要判断教学活动是否还具有继续下丢的价值。如果 没有,就应该果断终止教学活动,转向下一个环节;课后再反思问题的原因,寻找对策。 切忌继续开展毫无意义和价值的活动,这样做,容易引发幼儿对教学活动的厌倦感,浪 费幼儿的时间。 第二章 个别化活动中的临场应变技巧 突然, 教室的角落里响起了 “哇哇哇” 的哭声, 小豆豆叉把妞妞搭的积木推翻了, 导致妇妞大哭;眼看话动时间就要过去了,点点还犹豫地站在玩具柜前,晃来晃去不知 道该选什么玩具;自然角中的小动物突然死了,孩予们哭得好伤心…… 上述这些的场景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中可不少见。每一个孩子都有自 己的个性特点,有的会奇思怪想,有的有破坏性行为,有的有选择性困难……面对这些 性格各异的孩子,教师建立具有安全感的环境、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支持他们的 突发奇想、帮助他们和同伴建立友好的关系等至关重要。本章的 16 个临场应变技巧将 有助于帮助教师了解在区域、游戏、日常活动中的一些突发事件的应变方法。 12。丰富和深化 ――当幼儿的活动兴趣点易转移时 ,情景再现 区域活动时间, 我让孩子们纷纷按照自己的医院选择了活动内容。 因为前几天我刚组 织孩子们学习了故事《森林里的运动会》,所以我在表演区投放了相应的服饰、道具。 刚开始,我看到在表演区活动的孩子穿上服饰、拿起道具合作玩了一会,但很快他们好 像就没了兴趣,纷纷来到其它活动区玩。阅读区的情况也是如此,大部分孩子也只是看 了一会儿就不再看了,他们有的聊起了天,有的拿起旁边的积木搭房子。 当孩子们对一件事物失去兴趣时,强行把他们拉回,只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那么, 如何引导孩子们在自己所玩的游戏活动中建立一定的兴趣这是 1 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孩子刚开始对角色表演活动和阅读活动很有兴趣,但一会儿就没有兴趣了。为什么 呢?通过观察,我认识到活动内容的枯燥和活动玩法的单一是主要原因。于是,在接下 来的活动时间里,在表演区,我组织孩子们模仿故事里的场景进行运动会比赛。竞争的 氛围,一下子把孩子们的兴趣调动起来了,他们互相比赛,看谁能够得第一,不再有人 想离开了。 随后,我又来到阅读区,捡起孩子们刚刚看的《中华成语故事》,对他们说:“有 谁知道这本书里的成语故事?”刚刚在看书的孩子们纷纷举手说:“我知道”、“我知 道”……我请鹏鹏讲讲。鹏鹏说:“我刚刚看完了一个《刻舟求剑》的故事,有个人坐 船的时候不小心把宝剑丢到了河里,,于是在船上刻了个记号,说要等到船靠岸了再下 去捞剑,结果没有捞到剑。?在鹏鹏讲完后,我带头鼓起了掌,其他围观的孩子们也鼓 起了掌。看到围观的孩子们的兴趣都被吸引到这里,我趁机对孩子们说:“谁还知道其 他的故事,讲给我听听好么?”孩子们都七嘴八舌地讲了起来,有的讲《守株待兔》, 有的讲《揠苗助长》。可是渐渐地孩子们知道的成语故事都讲完了。他们的兴趣也逐渐 减弱了。在他们的注意力又开始转移时,我对孩子们说:“我们来做个读书猜谜的游戏 好不好?”我把孩子们分成两组,每组发了一本《中华成 i 故事》,告诉他们游戏规则, 即每组人员尽可能多地了解成语故事,5 分钟后进行成语比赛,由-组提问成语,另一组 回答故事,看看哪一组回答的多。随后,这些在阅读区的孩子们都开始安静地看书了。 5 分钟后,等我再过来时比赛已经开始了…… 不同活动区的孩子在我的不同引导下都能够认真地将活动进行下去。通过丰富活动 形式、深化活动内容,孩子们对活动的兴趣逐渐增强产不再随波逐流:,见异思迁了。 温馨提示 活动中,根据幼儿兴趣点转移的问题,我不断地调整指导策略,试图将自身的角色定 位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一方面,我在表演区设计了故事场景比 赛,因为既是故事场景,又是比赛,自然非常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的活动兴趣很 高。另一方面,在阅读区开展“读书猜谜”的游戏,改变幼儿独自看书的方式,开展小 组猜谜活动,加深活动难度,使活 动具有挑战性。同时,合作型的学习让幼儿感受同 伴共同学习的乐趣。可见,教师在临场应变时应敏锐地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深化活 动的内容,调整活动的 2 形式,全面关注幼儿的需要,努力体现师生互动,促进幼儿多 种能力的发展。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情感倾向, 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中, 起着很大的作用。它可以激发儿童的求知欲,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能促使儿童进行创 造性的学习和劳动。幼儿活动兴趣点易转移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 决定――学前阶段的幼儿注意力持续时间普遍较短;二是与活动内容、材料有关―― 内容单一、枯燥、不具有挑战性,或是内容脱离幼儿的兴趣与能力,或是材料陈旧、缺 乏趣味性都会影响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因此,为了让活动吸引幼儿的兴趣,我们可以这 样做: (1)活动前,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应恢向幼儿暗示活动饷不同玩汝,或者在活动前传 递给幼儿不同钧游戏经验。因为教师不可能在每次活动申都要告诉幼儿,这个游戏该怎 么玩,这个玩完了还可以怎么玩。这样游戏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就失去意义了。教师在活 动前准备充分,就能有效地避免活动后出现的问题。 (2)活动中,关注幼儿的兴趣点,丰富活动形式,深化活动内容。教师要敏锐地捕 捉孩子在活动中的兴趣变化,及时调整内容、材料,引导活动向更深层次发展,使幼儿 活动的兴趣重新点燃。除了深化内容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可以进行一些调整,如开展 一些同伴互动的活动等。 面对幼儿活动中出现的兴趣转移问题,教师要像朋友一样和幼儿进行讨论,并适时 抛出一些问题,共同探讨、共同寻找答案。比如,我们还可以怎么玩?有什么新玩法(你 们想有什么材料,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有效地增强了师幼间的互动交流,更能 使孩子们把兴趣点转移过来,使之对活动的专注度不自觉地提高起来。教师要始终以较 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孩子们的活动中,要让孩子们感到轻松自主的气氛。 13.探索与解读 ――当幼儿不理解材料的设计意图时 情景再现 分组教学活动开始了。这是一节数学活动,我为每组幼儿准备了一些操作材料:糖 果若干、糖袋五只(上面有 l~5 的圆点),教学目的是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通过夹糖、 装糖、品糖等游戏感知 5 以内的数量,提高幼儿点数、计数及匹配的能力。 我将糖果分到每组孩子的篮子中,交代了第一个活动“夹糖游戏”的要求。孩子 们把小手变成夹子 (用两只手指头做 “剪刀” 状) , 伸到篮子里去夹糖果, 一块、 两块…… 玩得不亦乐乎。这个游戏进行得很顺利。之后,我又交代了下一个游戏环节―“装糖游 戏”。我说:“请小朋友们数数袋子上有几个圆点,然后往袋里装和圆点一样多的糖, 听清楚 7 吗?”“听清楚了!”弦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之后,他们开始操作起来。忽 然,我听到一旁好像有“咔嚓一咔嚓”声,转身一看,边边小朋友正在吃糖呢。 他怎 么把装糖变成吃糖了呢? 我走过去探个究竟。还没等我开口,边边就开心地说:“老师老师,这个牛奶糖 真好吃。”“糖袋呢?”我问。一在这里,装好啦!”边边神气地说。我仔细一看,原 来,边边没有按照圆点的数量装糖,多余的糖都被边边吃掉了。看着一脸无辜的边边, 我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临场应变 糖,是幼儿熟悉、喜爱的食品。它精美的包装、形态各异的外形、鲜艳美丽的色彩 和奇特丰富的口味,都对幼儿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对年龄小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以我 对边边的了解,他肯定是被糖果诱惑得分了心,没有听清楚我的要求,,不理解操作材 料的设计意图,而不是故意为之。通常情况下,教师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可能会直接 批评孩子或者直接告知孩子正确的操作方法,但我觉得都是不可取的。对于小年龄段的 孩子来说,循序渐进式的引导更容易为他们理解和接受。. . 看着时间还多,我耐心地对边边说:‘“宝贝,你数数这里有几个糖袋?边边伸 出胖乎乎的小手:‘‘一、二、三……一共有五个。”边边看着我说。i.“那宝贝看看, 糖袋上有什么?”我继续说。“有圆点,”边边回答。“它们的圆点是.样多的吗?” 我追问着。边边仔细看了看说: “不 1 一样,,这只有一个点点,但是那有三个。” “糖 袋爷爷说它身上有几个点点,,袋子里就装几颗糖果。如果装少了,糖袋爷爷就不够吃 了‘ i 现在明白了吗?” 我微笑着说。 边边会意地点点头。 . 鼍那等下糖果我能品尝吗?” 边边小心翼翼地问道。“当然可以,老师等下会告诉大家的。”在这之后,边边按照活 动要求顺利地分配好了糖果。.在小朋友们都装好糖果后,我们进行了“品糖游戏”环 节,孩子们快乐地品尝糖果带来的美味。最后,整个活动较顺利地结束了。 温馨提示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很有耐心和爱心。当发现小班孩 子因为对糖果很喜欢而忽略.了材料的玩法时,教师耐心地加以引导,通过和幼儿一起 探索材料、解读材料让幼儿理解材料的设计意图。。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教师经 常会遇到幼儿对材料的设诗意图不清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 (1)在活动中迅速地认清现状,了解出现状况饰原因。如果是因为材料有缺陷, “教师应该立即用其他方法进行弥补,使幼儿明确材料使用’的要求。比如,教师提供 的材料过于杂乱,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材料涵盖多维因素,难以区分;图示不清晰,幼 儿看不懂,等等。当材料过于吸引幼儿的兴趣导致幼儿忽略材料的玩法时,教师要耐心 聆听、悉心引导,让孩子在循序渐进中理解活动的意义。 (2)反思自己钧教学语言是否准确,要求是否清晰。教师酌语言表述非常重要。在 幼儿的操作活动中,过于烦琐的语言容易干扰幼儿对要求的提炼,因此教师的语言要简 练而清晰。如果幼儿没能听清楚,教师要耐心细致地把材料的设计要求重新告诉幼儿, 必要时进行一些示范。 14.拆分与渐进 ――当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缺乏毅力选择放弃时 情景再现 这天,溜溜妈妈一早就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我对溜溜说:“宝贝,今天你表现得很 棒,早早来上幼儿园了。”“因为我今天想玩橡皮泥了。”溜溜高兴地说。不一会儿, 天天小朋友也来了。我让他们分别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自由活动。于是,溜溜选了美 工区玩橡皮泥,天天选了积木区搭积木。 过了没一会儿,只听到天天一声尖叫:“你干吗动我的积木?”我迅速跑了过去, 只见溜溜正在动手拆天天的积木。我赶紧制止了溜溜,问她:“溜溜,你不是在美工区 玩吗?你怎么不玩橡皮泥了?今天早上你不是跟老师说最喜欢橡皮泥了吗?” “老师,我捏不好,橡皮泥不好玩,我不想玩了。”溜溜很委屈地说,还用手指了 一下美工区。我抬头望去,只见美工区桌面上是一团团看不清具体形状的橡皮泥团。 临场应变 看来,溜溜是因为捏橡皮泥太难,中途放弃了。从早上的情况来看,她还是喜欢玩 橡皮泥的,如果听之任之,对她以后的毅力和坚持性培养不利。于是,我决定略微添加 一点小小的因素到她的游戏中去,帮助她获得成功。 我问她:“溜溜今天最想捏个什么动物呢?一‘我想捏个猴子。”溜溜说。“那这 样好吗?咱们今天先捏猴子身体的一个部位,比如它的脚,它的头,或者它的尾巴。捏 好了以后,如果你还想捏,那么就继续;如果不想的话,3 明天我们再捏猴子身体的其 他部位,好不好啊?”溜溜轻轻地点了点头。“好的,那么你看我们来捏猴子的什么部 位呢?”溜溜想了想,最后决定捏个猴子的尾巴。接下来的时间里,溜溜便不停地搓啊 搓,慢慢地,一条长长的尾巴出来了。.我表扬溜溜:“嗯,很不错的尾巴哦!你今天 还想不想捏猴子身体的别的部位呢?”溜溜获得了成功感,信心来 了:“嗯;再捏只手吧。‘”不一会儿,’―-只手又出来了…. 温馨提示 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幼儿因为没有毅力把事情坚持到最 后而中途放弃的情况。比如,幼儿画画到一半,突然说不想画了;玩到二半突然放下手 中的事情,去玩别的玩具;学习某样东西,突然说不想学了,觉得没有意思了,等等。 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幼儿是否能坚持参加活动,和活动内容是密切相关的。当 幼儿缺乏毅力选择放弃时,教师要了解活动要求是否符合该幼儿的发展状况。在活 动.中,感觉有难度昀幼儿可能选择放弃。因此,教师要关注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当 发现幼儿是因力要求过高而放弃时,教师可以适当拆分任务,把大任务变成若干个小任 务,降低任务的难度,帮助幼儿克服畏难情绪,让幼儿获得成功感:能力感和信心,循 序渐进地完成接下来的任务。这种方法同样适合个性缺乏坚持的孩子。 当然,要培养幼儿的毅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 以下问题: ●游戏内容不应该过于复杂,否则会加快孩子对游戏或者教具的疲倦感,很快地就 想离开这个游戏。 ●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应该提供有限制的选择。比如,教具不宜摆放太多,否则 会让孩子觉得眼花缭乱,有都想去玩一遍的冲动,导致孩子分散注意力。 ●尽量让游戏多样化。同一个游戏反复进行,不单单是孩子,就连我们成人都会觉 得千遍一律,不一定能坚持下去。因此,幼儿教师要有创新的精神,经常在游戏中添加 一些新鲜快乐的元素。 15.观望与规定 ――当某一个活动区人数太多时 情景再现 新开设的玩具区规定每次只能容纳 6 个人,可是今天区域活动时一下子挤进了 8 个小朋友,而且也说不清谁先来、谁后来。孩子们嚷着“人太多了,人太多了”,可谁 都不肯离开。尽管活动之前,我已经强调了每个区的人数要求,并且在每个区域里面设 了明显的标记,可还是不行。 临场应变 孩子们对新设的玩具区充满期待,都想进去玩。此时,我既不想影响孩子们的活动 热情, ‘又不能制定了规则而不去执行。 但是, 谁先进谁后进我也没有看到, 怎么办呢? 我想,还是先观望一下再说,看看这些大班的孩子能不能自己解决,必要的时候我再干 预。孩子们吵闹了一会儿,就见经常做“小老师”的洋洋提议道: “我们用‘点兵点将’ 游戏决定吧。”其他孩子一致同意。点了两圈后,两个被点到的孩子尽管有些不太开心, 但还是“愿赌服输”了。 这一次,这群孩子的表现,让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圆满地解 决了“今天谁来玩”这个难题,让我觉得自己的“观望”和“放手”是非常有价值的, 也让他们体验到了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就感,锻炼了他们的自立能力。 温馨提示 这个案例向我们抛出一个问题:当某一活动区人数太多时,教师是否应该介入? 案例中,教师没有介入,而是采用观望的方式。但观望的前提是:这些幼儿已经到大班 了,大班的孩子应该具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幼儿妥善地用.自己的方式解决 了问题,并且很好地遵守了活动区的规则,有这样放手的教师,怎能不培养出协调能力 强的幼儿呢? 有一句老话说: “懒惰妈妈培养出勤快孩子。 ” 有时候, 教师也可以做做 “懒人” , 不要急于介入幼儿的矛盾中,应充分给予孩子自己解决的空间。如果是中班是小班的幼 儿,教师也可以用其他方式解决,比如引导幼儿采用黑白配、石头剪刀布等游戏的方式 来决定去留。 当然,如果在活葫之前就有明确的物化规则,就会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由于受 到活动空间、材料和游戏内容的限制,人数的限制是活动区重要均规则。教师可以根据 活动内容在活动区设计明显的标志和对应的进区限制。 比如: 在需要脱鞋的活动区门口, 贴上相应人数的脚印,幼儿将脱下来的鞋子放在相应的脚印上,脚印上放满了就意味着 不能进去了。再比如佩戴进区卡片进区.卡片取完了表示该区人数已满后来者要等待下 一次的机会。数量和物化的对应能很好地控制活动区的人数,避免纠纷。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非常重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们的 社会生活是在纵横交错的规则中进行的, 遵守规则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 因此, 从小班开始,教师就应该制定各种规则≯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16. 淡化矛盾与强化认识 ――当幼儿故意破坏时情景再现 饭后的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在搭积木。丫丫正在很认真地搭一架飞机,豆豆走过 去看了看说:“你搭的是什么啊?”丫了回答是飞机,豆豆说:“搭得真难看,一点都 不像!丫丫听了很生第二章个别化活动中的临场应变技巧气,顺手一推,把豆豆搭好的 作品全部推翻了。于是两个人吵了起来。 临场应变 我并没有马上走过去,而是任其争吵.让他们有一定的机会表述自己的观点,我 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原因。只听豆豆说:“你干吗打翻我的积木?”丫丫说:“你说我搭 得难看,你的也不好看,两个人就这么你一句我一句地争吵着,直到他们争执不下了, 我才走到他们面前,对丫丫说:“为什么要打翻豆豆的积木呢?他搭得不好看吗?”丫 丫心虚地点了点头。 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对他们两个说:“你们都说对方的不好看,那你们两个一 起搭一个最好看的出来,好吗?老师很期待你们做一个最漂亮的模型出来。”两个人受 到鼓舞,立马尽释前嫌,投入到新的搭积木的过程中。而且;二因为是一个团队的缘故, 两个人配合度很高,丫丫甚至把自己的积木拆了,用于搭建新的积木。最后,他们一起 合作搭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模型。我公开对他们进行了表扬让他们尝到了合作的甜头, 懂得合作比破坏带给人的快乐多。 区域活动结束后,我把丫丫和豆豆带到他们搭建的玩具前,问;“豆豆,你们两 个人在搭的时候,丫丫搭了哪里?”豆豆指着丫丫搭的部分说:“是这里。~。那如果 没有丫丫搭的,这个模型还会这么漂亮吗?丫丫搭得好在哪里?”豆豆一边指一边说。 “哦,豆豆的眼睛很亮呀!我没有发现的都被你发现了。丫丫,豆豆说的对吗?”丫丫 说:“是的,”我说:“别人发现你的优点你一定很高兴,但如果别人指出你的缺点, 你该怎么办呢?”说到这里,丫丫已经明白了我的意思,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温馨提示 当幼儿有故意破坏的行为时,教师不能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判断,而是需要去探询 背后的原因,做到有的放矢。必要时,在问题发生的当下避重就轻让活动顺利地进行下 去,也维护了幼儿的自尊心。活动结束后,再告诉幼儿面对问题时妥当的做法。上述活 动中,我正是运用了这一方式,通过让幼儿合作搭建来互相接纳与认同,解决了问题。 幼儿的故意“破坏”行为,通常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为了报复其他幼儿。有些幼儿内心比较脆弱,受不了挫折,听不了批评,如同 丫丫那样,“你说我不好,我也让你不好过“,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教 师应该帮助这类幼儿认识自己行为的不良之处,告诉幼儿表达自己的不满有很多方式, 比如告诉老师,把自己好的地方讲给别人听,或是改进自己的作品,等等。 (2)为了吸引教师钓关注。 对幼儿来讲, 教师对自己的忽视比批评更令人难以忍受。 因此, 当某些幼儿得不到教师的足够重视时, 他们便会通过故意破坏来吸引教师的注意, 哪怕破坏行为换来的是批评。面对这类孩子,教师要及时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 需求,并及时调整自己鸟幼儿的相处方式,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 (3)为了寻拔答寨。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拆开,是幼儿学习探索的一种表现,他们 想看看某个东西究竟是怎么回事。比如,很多男孩喜欢把车子拆开,去看车子里面到底 是什么,车子为什么会动等。他们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事物里面,并努力通过自己的双手 去寻找答案。破坏是一个手与眼都在活动的过程,能够促进他们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以及对更多事物的探索兴趣。所以,当教师看见幼儿把机器入拆了,应该蹲下来参与到 幼儿的活动中,问幼儿:“机器人里面是什么啊?怎么会动的?”引导、帮助他们一起 寻找结果,然后再跟幼儿一起把拆开的玩具恢复原样。这样才能让幼儿在“破坏”一探 究一重建中获得心理的满足。但是,教师要注意的是,应该让幼儿明白并不是所有的东 西都可以破坏,破坏幼儿园的公共财物是不可以的。 (4)出于好玩伪 o 理。如果孩子只是觉得破坏别人的成果好玩,那么教师可以引导 他们换位思考一下别人的心情,可以在他们游戏时也“故意”破坏一次,让他们逐渐学 会理解别人。教师要学会用移情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会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欣赏 他人的成功。如果幼儿经常故意破坏幼儿园的物品,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必要的“惩罚” 措施,比如剥夺他们最心爱的玩具,或是让他们停玩一次最喜欢的玩具。 (5)不认同别人钓作品。当某些幼儿觉得他人的作品不如自己或者比自己好的时 候,也会破坏他人的作品。这时,教师就要善于瓠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教育契机,引 导幼儿练习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伴及其作晶。比如,某个幼儿搭建的建构作品很有趣。 教师可引导其他幼儿去欣赏、 去学习, 并让他们对这个幼儿说一句赞扬的话; 谁说得好, 就给予肯定。 这样的实践练习, 促使幼儿在不断地被鼓励中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伴, 并在认识一实践一提高认识的不断往复和深化中形成一种自觉行力,从而减少故意“破 坏”行力的发生。1 7.引导与放手 ――当幼儿只关注某一个游戏区时 情景再现 又是游戏时间,教室里面好热闹。娃娃家、医院、烧烤餐厅、电影院、建筑工地、 美容美甲店,这些都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区域。突然,烧烤餐厅那边传来了争吵的声 音。怎么啦?我循声望去。原来,餐厅里面人满为患。餐厅里只有 4 顶厨师帽、4 个围 裙,意思是只能进去 4 个厨师和 4 个服务员,可现在竟然挤了 11 个孩子。大家都在嚷 嚷着要做餐厅游戏,互不相让。 临场应变 以前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这是怎么了?孩子们玩游戏,一般我只是给他们创设 环境,提供材料,不去规定谁玩什么。可现在一下子有这么多人要玩餐厅游戏,地方又 那么小,不干预是不行了。不过,我还是决定要先了解一下孩子们究竟是怎么想的。于 是,我问: “怎么了,孩子们?”孩子们一看到我,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乐乐说: “餐 厅里有很多新的烧烤串,我想玩。”菲菲说: “我也想玩新的烧烤玩具。”点点说: “昨 天是他们玩的,今天应该轮到我玩。”小豆豆也来凑热闹说:“老师,我已经很长时间 没有做过厨师了。”我一眼瞥见了昨天和孩子们一起做的 4 烤鱿鱼”、 “烤肉串”、 “烤 蔬菜”玩具。原来,孩子们在为这些东西争执不休啊看来我只有介入了。 我问:“都想玩啊,餐厅还挤得下吗?等会儿顾客来了坐哪里呢?”孩子们听了 我的话, 都愣住了。 乐乐左右看了一下, 说: “餐厅里厨师和服务员一共只需要 8 个人。 ” “对呀,那数数看你们有几个人了?”菲菲的数学好,说:“11 个人。”“那怎么办? 谁愿意退出,明天来玩?”我问。几个孩子都不做声了。我说:“都不愿意退出?那你 们也总得想个办法呀,不然这么小的地方哪里能待 1 1 个人。再说,大家都在玩了,你 们这样争论不休,游戏时间马上要过去了。”在一边的点点轻声说:“老师,边上的奶 茶店没有生意,只有两个人,能不能把奶茶店变小一点,餐厅变大一些。”我转头看到 奶茶店的确只有两个孩子,顾客也很少,占的地儿还蛮大的。我说:“那你们谁去和奶 茶店的工作人员商量一下,问问他们愿不愿意借我们一点地儿?”乐乐自告奋勇地到奶 茶店去协商了。我又说:“那你们赶紧想想,地方变大了餐厅怎么布置。帽子、围裙不 够怎么办……老师先去看看那边的小朋友,待会儿过来看你们。”我故意找了一个借口 离开了这群孩子。远远地,我观注着他们。几个孩子忙着抬柜子、抬桌子,把活动场地 扩大,点点一边抬一边财着奶茶店的孩子喊:“谢谢你们,等一会儿来餐厅吃饭。”菲 菲不知从哪里找来两块小围巾,扎在头上做成了帽子……游戏时间的争吵结束了,孩子 们又忙乎开了。 温馨提示 角色扮演游戏是孩子们自主自发的游戏,是幼儿生活经验的再现。在角色游戏中, 幼儿创造性地扮演成人的角色, 运用游戏材料和替代品开展游戏, 同时与其他幼儿协商、 互动发展社会交往能力,使情感得到满足。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注重鼓励幼儿与同伴 商量确定角色的分配,促进幼儿对游戏材料的想象与使 用,以物代物、一物多用。上 面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发生了纠 纷,我虽然及时介入了,但并没有按游戏中角色人 数的限制去规 定,而是给予幼儿宽松的游戏空间,因力既然是幼儿自己的游 戏,就应 该让幼儿自己决定,并引发幼儿之间的认知冲突,让他们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我 们也看到,游戏中的幼儿的智慧与能力。在区域游戏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教师应该: (1)正确认识角色游戏饰价值。教师要尊重并鼓励幼儿游戏曲愿望,让幼儿能在 游戏中获得最大的快乐和情感满足。 (2)要善于现察幼儿伪游藏。遇到游戏中的纠纷,教师要了解分析问题的原因, 引发幼儿产生认知冲突, 启发他们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 给予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 切忌盲目武断地指导或决定幼儿静游戏。 (3)当规则与’钫儿确兴趣发生矛盾时,教师要及时根据幼儿钧兴趣调整游戏规则。 比如,增加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区域面积,关停一些冷门的游戏区域等等。教卿要为幼儿 的自主游戏创造良好的条件,允许幼儿自己掌握游戏的进程。 18. 理解与启蒙 ――当自然角中的小动物突然死亡时 情景再现 下课了,小洁突然眼泪汪汪地跑到我跟前着急地说:“老师,老师,我们养的蚕宝 宝不会动了,会不会死了?”说完,拉着我的手就往自然角跑。自然角已经围着很多孩 子了,有的孩子在说:“不会的,不会的,应该是在睡觉。”还有的孩子说:“一定是 死了,现在是白天,怎么还会睡觉呢?”我挤进人群,用手轻轻地摸了一下蚕,果然是 死了。我对孩子们说: “蚕宝宝的确死了。”我刚说完,旁边的小女孩就哭了起来: “多 可怜啊,蚕宝宝怎么会死呢?呜呜呜呜……”小男孩们说:“老师,要不送医院吧,能 不能救活呀?蚕宝宝是怎么死的呢?” 临场应变 看到孩子们伤心、着急的样子,我也很难过…i 一我想:不如因势利导给他们上一堂 生动的生命课程,让他们知道生命的意义、学会珍惜生命。 于是,我对孩子们说:“是啊,我们得想想看它为什么会死呢?是被饿死的还是 其他什么原因?”孩子们围在自然角边,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对了 j 前几天我看到桑 叶没有了,这两天蚕宝宝是不是没有吃东西呀?”我把目光转向边上的乐乐,这周是乐 乐值日, 由他来喂蚕宝宝。 乐乐看到我看他后低下了头, 怯怯地说: “我看桑叶没有了, 。 就没给蚕宝宝喂。”原来如此。孩子们的眼神有一些责备。我赶紧转换了话题:“那么 死亡的蚕宝宝怎么办呢?”孩子们纷纷说:“到种植园地给它做个坟墓吧。”于是,我 们怀着悲痛的心情一起掩埋了蚕宝宝的尸体。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改变了原有的教学 内容,组织孩子们观看了动物的生长图片以及动物在各种环境下生活的状态,告诉孩子 们生命是非常可贵的,各种动物在不同的环境下为了生存经过了各种各样的艰辛历程。 随后,我让小朋友们讨论了如何照料小动物和植物,如何做饲养记录和种植记录,学习 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的生命。 温馨提示 在我们的生活中,自然角中的动物和植物也许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生命,这些小 生命在幼儿的心中地位如何,取决于成人对待它们的态度。案例中,当幼儿告诉我蚕宝 宝死了时,我和幼儿共同焦急、共同伤心、共同商量如何处理蚕宝宝尸体、共同学习如 何关爱小动物。这种“共同”正是教师与幼儿情感的共鸣,是一种爱的同理心。正是通 过一个上午的“共同”,我把正面的关爱、、同情小动物的情感潜移默化地传递绘了幼 儿。这是一种热爱生命的启蒙。 当我们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应该做到:情感上给予认同按纳;行为上给予引导支 持;观念上给予形象补自。 在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幼儿通过与小动物的实际接触,通过对它们的观察、饲养 与照料,以及进行成长记录和与他人交流,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获得许多相关的经验 和信息。在这其中,教师要让幼儿时刻体会到如果在喂养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应 该如何去处理,比如说没有食物了怎么办等。在活动中,教师要追随幼儿,引导幼儿学 会去分析以及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幼儿不断地研究探索,并善于从他们的表现、争论中 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整合和概括,并抓住其中的关键经验加以提升。 幼儿学会了去珍惜这些小动物的生命,懂得平等对待,同时也就学会了珍惜自己 的生命,懂得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 19.创新与完善 ――当幼儿厌倦游戏的玩法时 情景再现 下午又到了户外活动时间,今天的活动内容是玩报纸球。活动开展前,我对孩子 们说:“我们今天玩报纸球。小朋友们可以玩赶小猪(把报纸球当成小猪),也可以玩 投篮游戏(把报纸球当成篮球),好不好?”小朋友听到后;都无精打采的样子,纷纷 说:“老师,这个不好玩‘,我们已经玩腻了。” 临场应变 户外活动时间,由于幼儿园本身材料有限以及活动场地的限制,教师不可能每天都 呈现新的玩具,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开发这些旧玩具的新玩法。把新玩法的任务交给 孩子们可以发挥孩子们的智慧,让他们参与到活动的思考过程中来,又能提高他们活动 的积极性。于是,我问: “那么你们想怎么玩呢?”有的小朋友说:“老师,我们抛球, 看谁丢的远。”有的说:“老师,我们夹着球,看谁跑得快。”“老师,我们踢这个球, 看谁踢得远。”这下子大家七嘴八舌地开始了激烈的讨论,看来这个活动的响应还是很 不错的。 见大家讨论得差不多了,我综合了大家的意见,指出了游戏方法:“大家从这个 起点把球带到小白兔这里,每次两个小朋友,每次方法不同,但是不能用手,速度最快 的小朋友能得到一个五角星。”“好!一小朋友们一致同意我的建议。于是,我把小朋 友分成两组,每次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看谁的动作最快。只见孩子们有的把球夹在两腿 中间,’有的用脚踢,有的用头顶,各种姿态,各种方法,层出不穷。最后,大家通过 讨论,发现最好的办法是夹着球跑。最快的孩子也顺理成章地得到了我奖励的五角星。 温馨提示 在教育活动 r 中,教师经常会遇到教具资源有限的情况,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幼儿 想出各种新的玩法名对于幼儿的建议,教师的采纳以及鼓励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幼儿体 会到参与的快乐和恩考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同时, 教师要发现幼儿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深入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争抢的成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