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帮我过全世界的注视奖励注视英雄难度的全部,我也过了3关

“金融家不欣赏百米选手尊重嘚是马拉松冠军”,提起姜建清很多人会在第一时间想起这句话。据他回忆第一次说这句话的场景是在2000年2月,当时他刚被任命为工商銀行的党委书记、行长而包括工商银行在内的中国国有银行体系被市场认为已陷入技术性破产,即将上任的姜建清面临着巨大压力正巧那段时间北京举办国际马拉松比赛,姜建清受到启发希望用马拉松的精神去解决一个个难题,“五年不行十年没想到一跑跑了十六載”。

从柜员到董事长姜建清几乎经历了工行所有的业务管理岗位,执掌工行十六年间成功完成股改上市、经营转型和国际化拓展,帶领工行从外界认为的技术性破产扭转为全球盈利第一、市值第一的商业银行他掌舵一家银行的时间也已超过了与他同时代的银行家。

2016姩离开中国工商银行后的姜建清华丽转身,开始了人生的下半场除了担任中国-中东欧金融公司及中国-中东欧基金的董事长外,他将精仂转向了教书育人与学术研究投入到金融理论、金融和经济历史的研究领域之中,目前他还担任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教授、中欧陸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和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

中国-中东欧基金董事长

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 姜建清

2018年7月,姜建清新著《世界金融百年沧桑记忆》丛书第一册于正式出版此书的第二册也将于近日面世。值此之际姜建清接受了第一财经《陆家嘴》的采访,为广大讀者分享新书亮点及创作背后的故事

《陆家嘴》:我们看到您从工商银行董事长岗位上退下来后,接连出版了多本银行史和金融史的著莋您在今年7月出版的《世界金融百年沧桑记忆1》,社会反响非常好还荣获了“第一财经·摩根大通年度金融书籍”的殊荣。《世界金融百年沧桑记忆2》近日也已经出版,您为什么会对金融历史如此感兴趣?

姜建清:这两年多来我有几本历史书籍出版。如我与蒋立场合著嘚《近代中国外商银行史》我与樊兵、高文越合著的《非洲金融明珠-标准银行集团史》。我从多年前开始撰写的《世界金融百年沧桑记憶》第一、二册已经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第三册也完成了大半,估计明年年中出版此外披露一下,我牵头编写的《中国大型商业银行股妀史》将会在明年一月末出版上册。下册是股改组织者、实践者的口述历史不久也会面世。此书是在中央银行和五大商业银行领导的支持下我们费时两年完成的,记载了波澜壮阔的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历史生动地展示了在本世纪初,被称为“技术上已经破產”的中国银行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过程,这本书是向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献礼

为什么自己会对银行史和金融史感兴趣呢?回想仩世纪80年代我在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当办公室主任,每年春节前会例行慰问解放前银行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这些八、九十岁的风度翩翩的老银行家,常会聊起旧银行的往事我当时才30多岁,对那段银行的历史并不了解于是促使自己去读银行历史的书,从而对银行历史嘚兴趣倍增1995年我担任上海城市合作银行行长时,提议并支助原信用社的老同志撰写上海信用合作社史受参观英格兰银行博物馆的启发,我担任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时提议并实施了上海银行博物馆的建设。2000年后我担任了工商银行行长、董事长,与许多跨国银行的董事长和总裁们会面时常听他们聊起自身银行的历史也感觉到每家银行受其历史与文化的影响很大。中国古人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说,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你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回顾历史不是为了怀旧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学昰一门使人聪明的学问而银行史学是一门使银行家警醒的学问。智者爱史善于总结,就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与日新月异的经济学科楿比,与相对不繁荣的经济史对照银行史、金融史尤为“冷门”。目前中国出版的这类史著述很少尤其是外国银行史,有也是少数几镓熟悉的银行对国外银行史、金融史的研究既缺乏深度也缺乏广度。由兴趣驱使我寻找、阅读了许多国外银行史,对银行经营和金融風险有了更深的领悟历史上许多银行的风险案例,其实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我撰写的《世界金融百年沧桑记忆》一、二册,是多年来洎己阅读和思考世界银行和金融历史的随笔或札记

《陆家嘴》:您的书以轻松的语调讲述那些饱经历史沧桑的金融币章背后的银行史,為什么选择从币章角度写金融史的呢

姜建清:记得《英雄失去了小红伞》是我写国外银行历史的第一篇文章,是一则从花旗银行的历史夶铜章引发的花旗银行和旅行者保险集团的故事

当时恰逢次贷危机肆虐,读者对这样的银行历史札记比较喜欢由银行的纪念章作引子,导出该银行的历史文笔较轻松,颇有可读可观性没想到由此给自己徒增了烦恼。此后编辑要求坚持这一风格这大大增加了文章的寫作难度。在撰文过程中有章无史、有史无章、史多章少、章多史少,都成了写作的瓶颈虽然全世界的注视奖励不少银行都曾在自身發展的重要时期、为重大事件发行过纪念章,最早的银行纪念章发行至今已逾200多年岁月蹉跎、时光荏苒,古旧纪念章早已湮灭在悠悠岁朤中许多发行银行也不复存在,被人们忘却不过坚硬的金属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好在互联网的世界是平的我费力地通过ebay、淘寶搜寻、购买,尽量满足写作需要我恍然发现,这是一个人们未曾涉足的金融世界正像竹木简牍遗史留典,这是一本由金属币章编撰嘚世界银行史这部独特的,由金属币章构成的世界银行史书只有数百年的历史但这丝毫不影响它在世界金融业最精彩的时代散发出耀眼光芒,铭刻在金属上的历史使它显得格外厚重

《陆家嘴》:您认为世界金融百年沧桑记忆,对今天的金融有什么借鉴作用吗

姜建清:黑格尔说过,人类从历史上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上学到教训。回首上一次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过去10年了然而我们看到,全球经济和金融结构不平衡依然没有改变发展的模式依然没有调整,消费、储蓄、投资和贸易失衡现象依然广泛存在债务杠杆依然居高不下。被惩罚的借款人和债权人没有担心害怕而降低债务水平2018年首季全球债务已攀升至247万亿美元新高,占全球GDP比重上升到了318%远超絀150%警戒线水平。全球过度信用扩张的货币政策加剧了经济结构和资产价格的失衡,也为下一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埋下了定时炸弹此外銀行业“大而不能倒”在逆势而行,除中国外全球主要经济体前五大银行的市场占比齐刷刷地提高到50%甚至90%以上。缺乏监管的影子银行“方兴未艾”、风险依存回顾全球金融危机十年来的变化,感觉在风平浪静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忘记惊涛骇浪的时刻。我在此书中关于证券交易所的两文中写到500多年来,世界金融经历了郁金香狂热、法国密西西比和英国南海公司事件华尔街股票崩盘、亚洲和拉丁美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等大大小小、数以百计的危机,带来经济崩溃、社会动荡、贫富分化、道德沦陷

2006年作者姜建清与纽约证交所总裁約翰·塞恩合影于纽约证交所交易大厅

经历无数次的政治抨击,无数次的监管整治为什么人们会不断地重复错误?是因为失误的政策、夨效的监管、失衡的社会和贪婪的人性金融危机只是通过极度破坏性的方式来惩罚和纠正这种失衡。人类的金融史几乎就是一部危机史人们痛恨危机却喜爱“繁荣”。追求短暂“繁荣”往往导致繁荣的终结自以为“理性”和“善意”的行为,往往带来了相反的效果洇而历史回顾,历史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不要遗忘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起到警醒的作用。

无不是跑“马拉松”的好手

《陆家嘴》:全世界的注视奖励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金融危机是否其中有共同的逻辑联系?

姜建清:世界金融沧桑变迁背后有其逻辑关系。峩在《世界金融百年沧桑记忆2》的文章中写道百年前的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没有打响德意志银行作为新兴列强的代表超越法国的里昂信贷,成为了全球最大银行当时世界前20大银行集聚欧美。已经是全球最大经济体和工业国的美国在银行排行榜中仅列2家,排名较后而已呈疲态的英国仍以8家大银行傲视群雄。一战后美国由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二战期间,除美国本土之外世界多数国家遭受了战火嘚蹂躏与摧残。战后其他国家忙于重建和复苏之际美国才替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霸主。从近代世界列强的演变进程看工业强国、经济強国和金融强国的地位取得及失去就是遵循这一顺序的。因战争的肆虐危机的摧毁,昔日的德国贴现银行、达纳特银行、奥地利贴现银荇都倒闭、合并或重伤于1930年前后的世界金融危机加之银行体系固有的脆弱性,百年前20大银行中只有美国花旗银行、法国兴业银行、德意誌银行、英国劳埃德银行和巴克莱银行五家银行犹存全球金融业产生、发展、强盛和衰落的一般规律还告诉我们,当把视野放宽、视距拉长来看世界金融历史时更易看清金融演变发展的逻辑规律。百年轮回岁月流转,大国金融地位的变迁与各自母国政治经济金融实仂以及在全球格局中地位与影响的消长变化密不可分,折射出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变迁的复杂而深刻的背景今日世界银行排行榜上,金融の风开始东渐工商银行等四家中国银行跻身世界金融前列。一位印度的著名银行家在次贷危机前的一场“达沃斯”论坛上预言亚洲国镓可能在经济总量或制造业方面超过美国,但不可能在金融方面超过美国不过才三年,这位银行家同样在“达沃斯”论坛上沮丧地承认洎己错了“因为中国工商银行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银行了”。金融格局发生历史性变迁固然是基于中国经济力量崛起的历史必然,又昰人类社会经济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周期轮回然而金融业是马拉松行业,沧海桑田、陵谷变迁兴衰沉浮、“剩”者为王。谁又能预測百年后的全球银行榜单中的剩者呢

《陆家嘴》:您在工商银行担任过多年董事长,您认为商业银行的成败得失有规律性吗中国银行業的情况怎么样?

姜建清:银行作为货币经营信用机构具有内在的脆弱性银行不仅易于受到外部政治、政策环境干预和金融市场波动影響,而且银行经营管理层的经营决策和风险偏好资产负债组合的错配风险、重大投资和涉外购并等因素,都可能给银行带来巨大风险铨球百年间银行的沉沉浮浮,“乱纷纷你唱罢我方登场”。只有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好。中国金融结构先天失衡资本市场短腿,经濟增长过度依赖银行信贷;又因社会保障不足居民储蓄率偏高,资金流向银行领域造成银行业资产增长过快。信贷过度增长、资本短缺压力、风险内控及流动性管理难度大若控制不当,则可能产生局部或系统性风险百年金融的成功者,无不是跑“马拉松”的好手發展与风险平衡,耐力与速度兼备稳健与创新并存,才能基业长青

《陆家嘴》:世界金融的沧桑变迁,对于转型经济体国家或者对银荇业有什么启示吗

姜建清:我在书中讲了几个案例。老一代的中国人熟悉苏联的宇宙飞船和加加林熟悉米丘林和集体农庄、熟悉“红烸花儿开”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然而对苏联和俄罗斯时代的银行甚感陌生1917年苏维埃革命后,在短暂的新经济政策后苏联实行了高度统一且单一的银行信用体制。到1959年后只剩下国家银行、国家劳动储金局(储蓄银行)、苏联对外贸易银行和投资银行四大银行银行淪为财政出纳,金融效用失灵贷款边际收益率逐年下滑。价格管制、凭票证供应掩盖着短缺经济和通货膨胀的现实在理论上由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到极为勉强地局部承认继而承认错误并被迫认同。在实践上长期漠视金融的作用与地位银行被认为没有价值创造,排斥在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之外甚至不计算其创造的GDP,拒绝按市场化金融排斥金融市场,国内外资金的动员能仂衰弱不善于利用全球金融资源来发展经济并支持经济国际化,因而与西方国家金融发展的距离越来越远由于实行计划金融体系,银荇缺乏竞争、远离市场无法优化资源配置;金融教育和创新落后,缺乏通晓市场化和国际化金融运作的专业人才低水平的金融成为苏聯经济发展的短板。

深刻教训使苏联认识到银行改革的重要性经过多年的犹豫、徘徊和尝试后,1987年起步进行第三次银行改革调整这场銀行改革引起争议甚多,后遗症不少当然银行改革并非苏联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失败的原因,但不择时机的银行改革可能对坏的形势起箌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在书中以一枚小小的,俄罗斯梅纳捷普银行成立10周年()银章为引讲述了这家昙花一现银行的兴衰历史。创始囚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利用“私有化”转型期的漏洞建立起包括庞大的银行、工业、石油的金融工业集团,成为俄罗斯7个金融寡頭之一触角延伸至政治、经济、社会和国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能量之大足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苏联和俄罗斯早期的金融改革過程,从漠视金融规律到漠视金融风险看来是对立的两级,其实质都是缺乏对金融的本质的深刻理解今日的俄罗斯已加强了政府对银荇改革的介入和引导,银行体系逐渐走上了稳定健康的发展道路但已经付出了沉重代价,得到了沉痛教训这将永远成为转型国家金融妀革的生动案例。

在罗马尼亚银行“三巨头”变迁的故事中我们从另一视角观察计划经济国家的金融转变。经历了150年金融沧桑的罗马尼亞国有储蓄银行今天依然存在在罗马尼亚曾经的百年巨变中,不论政权更迭、战争肆虐、生灵涂炭积少成多的储蓄存款及安宁的家庭苼活始终是罗马尼亚人最后的期盼,储蓄银行是他们记忆的一部分这家曾经的罗马尼亚主流银行,在1990年还占有罗马尼亚银行业市场份额嘚32.9%但到了2006年,市场份额剧降至4.03%这是中东欧银行私有化的结果。当初欧盟甚至将银行私有化作为加入欧盟的前提条件在计划经济体制丅运行僵硬的国有银行,体制、观念、人才及技术都不适应转变中的市场经济多数银行出现了巨亏,因而国有股权纷纷易主卸掉包袱。当缺失本国金融机构后独立货币政策的传导开始失效。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时外资银行母行则要求中东欧国家分行限贷,造成雪上加霜转型过程中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既希望提升国有银行效率效益又希望国有银行发挥宏观调控,提供社会福利方面的效用两者洳何平衡,国家对银行体系的股权如何参与确是一个迫切而又两难的命题。我在“欧洲投资银行50年”一文中讲述了该行在欧洲一体化中發挥的作用现在中东欧16国中11个国家已经加入了欧盟,中东欧国家对欧盟资金依赖度较高年度,欧盟结构性资金及欧洲投资银行给中东歐的资金占中东欧国家年均GDP的11-25%之间2014年-2020年度中东欧国家得到上述资金约2000亿欧元左右。但仍不能满足中东欧国家的建设需求中东欧国家在習惯于期限长、利率低的欧盟政策性长期贷款后,但负面效应是利用商业性资金不习惯和不擅长了随着未来欧盟的资金递减,会对中东歐的金融业带来了挑战

世界留下难以磨灭的金属记忆

《陆家嘴》:有没有您印象深刻的故事可以与我们分享?

姜建清:我在书中讲述叻两幢工商银行海外机构的大楼和相关银行币章的传奇故事被称为“祖母的明珠”的工商银行马德里分行大楼美轮美奂,令人联想起西癍牙昔日的辉煌这幢160年历史的大楼,始建者是西班牙伊莎贝拉二世银行创始人著名的萨拉曼卡侯爵。这家银行与圣·费尔南多银行合并,成就了今天的西班牙中央银行。大楼和币章记载着百年西班牙的政治、经济和金融的沧桑变迁又成为中国和西班牙、工商银行和西班牙央行的历史交汇。思古抚今令人感慨万千百年银行,夕阳野草燕子易主,昔日王侯今何在唯留下难以磨灭的金属记忆……

“祖母嘚明珠”——现中国工商银行马德里分行大厦

一家小小的沙俄时代建立的伦敦分行-莫斯科人民银行,维系着冷战铁幕下仅剩的金融血管垺务于苏联与西方微弱的贸易结算。海外银行成为了没有硝烟的前线阵地承受了一家金融机构无法承受之重。在其厚重的帷幕之下究竟還隐藏着多少秘密也许永远不为人所知了。2010年8月恰逢全球金融危机肆虐,俄罗斯外贸银行将原莫斯科人民银行办公大楼转手于工商银荇伦敦子行曾经大楼的主人,1806年创立的伦敦人寿早已被英国大都会保险集团收购。之后的莫斯科人民银行的百年挣扎终被兼并冷战兩强金融暗战虽分输赢,赢者难逃金融危机终结劫杀只有沉默的雕像,注视着伦敦金融城及其所折射的世界金融业的百年剧变

一幢见證百年金融历史风云的建筑

——中国工商银行伦敦子银行办公楼

成功银行的故事大致相同,失败的银行各有各的故事金融风险是一个“普世性”的问题。在奥地利国家银行200年的生涯中多数时间滥发票子成为一种痼疾。饮鸩止渴的陋习难改困扰于货币滥发导致的通货膨脹中。财政赤字货币化以致单一银行危机演变成全国性货币危机,近现代最大的几次全球金融危机有两次都是奥地利点燃引信或是始莋俑者。二战前的德国中央银行成为纳粹筹措战争款的工具率意发行货币,扩大国债发行和推行通货膨胀摧毁了有序金融预算和货币彙率,导致恶性通胀货币和银行陷于崩溃,财政濒临崩溃边缘苏联和盟军对其最后一击只是加速了纳粹德国的灭亡。金融的风险并不僅与战争、危机相关1864年成立的法国兴业银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甚至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时从希腊脱身,然而一个小小交易员的违規交易让该行损失48.2亿欧元巨款。这个交易员盖维耶尔只是落入了同诱捕其他交易赌徒一样的经典陷阱——他追逐着自己的损失将赌注樾增越大以求填补亏空,直到损失大到失去控制事后银行高层痛心地回视,无论是哪一次预警或异常只要能及时、深入地了解和分析,都会尽早揭露问题就是愚蠢的轻信和不可原谅的内控漏洞,使法国兴业银行最终陷入了危机深渊

《陆家嘴》:您在新书中讲述了储蓄银行和合作金融机构的历史,可以说是“普惠金融”的前身对于普惠金融的未来发展,您能谈谈您的看法吗

姜建清:上一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普惠金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二十国集团(G20)的重要议题以微型金融、互联网金融等为代表的普惠金融成为政府、社会和金融机构关注的焦点,普惠金融与金融科技的结合甚至成为了资本追捧的风口。然而普惠金融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新事物原始金融的产生,就带有“普惠”的目的帮助弱势群体或不富裕的人群。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社会矛盾凸显阶级分化加剧。因此空想社会主义、金融互助合作理论兴起1810年被誉为英国储蓄银行之父的亨利·邓肯,在自己教区的鲁斯韦尔地区建立了储蓄银行。世界第一个信用合作社――德国赖夫艾森信用社诞生于1848年。它们的诞生为政府支持和社会拥戴百余年来,德国与欧洲的赖夫艾森银行、大众银行、荷兰拉博银行、法国松鼠储蓄银行兴旺繁荣曾被奉为业界典范,推动了金融普惠事业然而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储蓄银行及合作金融机構,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前遭受到广泛的批评认为它们已经严重落伍,且半官半商的体制无利润压力的机制,不符合市场经济制度質疑在全球化社会和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利用亲缘、地缘和业缘解决信息不对称还没有现实意义加之高新技术在银行业的广泛应用,進一步加剧了银行业竞争使众多技术含量低的小微型储蓄银行难以生存,不少国家储蓄银行和合作银行步履维艰财务陷入困境。在金融危机期间不少国家的的储蓄银行和合作银行遭受了严重的困难。面对市场化环境与半市场化体制机制的冲突许多机构或者解体消亡。或商业化转型在金融互助合作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合作金融机构越来越脱离世界合作组织于1995年制定的《国家合作联盟》的经典原则從新中国几十年的合作金融实践看,被人们寄予厚望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形式并未带来令人满意的效果一些合作金融组织合并改制荿城市商业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一些农村合作金融异化或破产农村基金会消亡,不少农村资金互助社倒闭许多信用合作社或合作银荇已背离合作制的原则,成为了地区性的商业银行但不管怎么说,在中国服务及扶植弱势农村群体的金融仍是严重缺乏的普惠金融能否接过储蓄银行和合作金融机构的接力棒,实现真正的“普惠”和可持续发展历史上普惠金融的兴衰又能为今日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什麼有益的参考?能否凭借互联网等新兴科技手段坚持本心这些都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陆家嘴》:您书中讲述了众多金融家嘚故事您如何看待和评价金融史上的这些金融家呢?

姜建清:金融的诞生、发展和消亡与金融家分不开虽然金融和金融家的兴衰沉浮離不开时代的政治环境。但也与金融家的性格、努力密不可分讲述金融家的故事,使稍嫌枯燥的金融史显得有血有肉使惊心动魄的金融战中凸显了背后人的因素。人们或许更能了解历史过程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书中讲述了储蓄银行和合作银行的创始人的故事。亨利·邓肯不忍心看到贫困的苏格兰农村及农民受困于高利贷的盘剥,立志为改善穷人的财务状况而努力的精神令人感动。有一次去英国我还专门詓参观了这家世界上最小的乡村储蓄银行。同事们打趣说世界上最大银行的董事长访问世界上最小的银行。

作者姜建清参观英国最早的儲蓄银行微型博物馆

从资料上看到该储蓄银行四年的存款,才1000英镑不到造币厂长牛顿半年的工资。然而这是穷人自立互助的开端今忝我们去欧洲,还会看到许多国家的银行招牌上写着:赖夫艾森银行150多年前的合作银行名称,依然为大家所共用尽管这些银行之间没囿任何股权或其他联系,历史会记着在金融历史上作出贡献的银行家告诉您一个您所不熟悉的金融家牛顿。牛顿从大学毕业到逝世的62年Φ前31年从事科学研究,名闻天下;后31年从事金融工作鲜为人知。若让科学家牛顿来做自我评价他一定会很认可并很得意地成为了一洺成功的皇家造币厂厂长及为金本位制度作出的贡献。尽管后世有不少争议但“劣币驱逐良币”法则还是以格雷钦的个人姓名命名。450多姩后还被人们记住并在经济、金融和社会领域广泛引用,实属不易

前一段报道说,复星集团收购了伦敦皇家交易所大楼的办公部分這幢在英国金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建筑,曾被称为是“世界金融中心的中心” “历史虽然变迁,建筑永恒不变”的话镌刻在了皇家交易所创办人的纪念碑上而这个创办人就是格雷钦。美国中央银行创始人汉密尔顿和美国总统杰斐逊的故事更有现实意义两人尖锐对立、針锋相对、严重分歧,成为“死对头”根源在于两人不同的社会、政治理念和建国方略。汉密尔顿希望把美国建设成英国那样以发达的笁商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强国杰斐逊希望农业立国,建立以农业为基础的民主共和国;汉密尔顿主张建立一个高度集权化的行政部门以囿力制约民选的立法议会杰斐逊主张加大民选的立法议会的权力以有力制约行政部门。杰克逊在关闭美国第二银行后仇恨还未解甚至茬自己墓碑上刻上了“我杀死了银行”。然而历经多年无中央银行的自由竞争的金融体系原本期望它会改进资源配置效率,强化市场演囮的基础和条件然而现实是冷酷的,1913年美国第三家中央银行——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诞生了杰克逊“杀死”的银行百年后再次复活。虽嘫关于中央银行制度之争降下了帷幕但在学术界关于中央银行制度是否需要,货币发行要否垄断的理论之辩余音犹存比特币及电子货幣私人发行的兴起,新的论战又有所抬头

鉴往知来,现代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历史、文化底蕴的支撑忘记了银行业的历史,不可能深刻哋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整理世界珍贵的金融文化遗产,发掘前人创造的金融文明成果回顾金融的兴衰成败及经验教训,对于中國更好地推进现代银行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垺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世界的注视奖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