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去如何改正缺点自己的缺点

怎么改正自己的缺点?
每个人都有优点,当然,每个人也有缺点。有时候,这个人的缺点也恰恰是这个人的优点,有时候,一个人的缺点,也会转化为优点。
经常和朋友们交谈,我很早就发自肺腑地教导他们:给孩子写评语,特别是那些反馈到老师案头的评语,一定不要写孩子的缺点,因为,你写了这个孩子的缺点,这个孩子就跟定了这个缺点。例如,你的孩子粗心,你写好后呈给了老师,一旦你的孩子写错了作业什么的,那么,老师就会理直气壮地说:“你就是粗心,你真粗心了,难怪你爸爸妈妈说你粗心……”你可以把孩子的粗心写成优点:孩子性格豁达,没有斤斤计较的习性等等。
我年轻的时候,吃过亏的。那时候,单位搞年终总结,在罗里啰嗦地说完成绩后,我说:“我也有缺点,就是急躁……”好么,自此后,急躁这个毛病算是跟定了我,我一旦办糟了什么事情,领导都会不悦地说:“你急躁什么?你什么时候就不急躁了?”
以后,我醒悟了,就不再说自己急躁了,而是说自己具有雷厉风行的作风,呵呵,自从我说自己雷厉风行后,我彻底扭转了别人对我的看法,闹了半天,许多人还是很喜欢我这个雷厉风行作风的。
实际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缺点都是对应着优点的:急躁是雷厉风行,慢性子是沉稳,不爱说话是有内秀,小气是仔细,小心眼是细心,咋咋呼呼是性格粗犷,话多是性子耿直、心直口快,老实是善良,不欺负人,爱欺负人就是爱打抱不平等等。
以上的比喻也许有偏差,但我是真的盼进我博客的朋友收益。改正自己缺点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先把缺点说成优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地区咨询师问答文章新闻视频百度谷歌 &
&正文 如何改掉自己的缺点每个人都有很多的缺点,正所谓人无完人,那么我们很自然的就想改变自己的缺点,培养一些优点。有些缺点可以改变,有些缺点是客观的无法改变,我们只有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不尊重事实,客观的规律,会伤害身体、伤害健康。
  有缺点的男孩:
  有个八岁的男孩实在是太胆小脆弱了,他的脸上总是显露出惊恐的表情。而且,他的呼吸就像喘气一样,如果被老师喊起来背诵,他立即会双腿发抖,嘴唇颤动不已,更糟糕的是,如果他有一张好看的面孔,也许会好一点,但他却是龅牙。像这样的小孩子,一般都很自卑并敏感,回避许多社交活动,也不敢交朋友。  但这个小男孩不同,他自己跟那些嘲笑他的人接触,强迫自己去参加打猎、骑马,或进行其他一些活动,使自己变为最吃苦耐劳的典范。
  自己的缺陷促使他努力地改变自己,他把喘气的习惯变成一种坚定的嘶声。他用坚强的意志,咬紧自己的牙床使嘴唇不颤动而克服惧怕。在他未进大学之前,他利用假期在亚利桑那追赶牛群,在落基山猎熊,在非洲猎狮子,使自己变得强壮有力。
  这个小孩子凭着这种奋斗精神,不因缺陷而气馁,直至攀上成功的巔峰。到了晚年,已经很少有人注意他患有严重的缺陷,反而被他坚强的人格力量征服,他就是美国最得人心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缺点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一颗要改变缺点的心。既然有了怎样改变自己的缺点这样的问题,接下来再研究如何去做也就不困难了。
  改变自己缺点的过程:
  1、认知。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差在哪,如果连差点哪都不知道,那么改变就无从谈起。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的缺点,如果自己发现不到,那么不妨让身边的朋友说出来,这样也会知道谁才是你真正的朋友,同时还能发现缺点。
  2、决定。意识到缺点还不够,还要竖立改变缺点的决心。决心是一种决定,定下来就要去做,否则没有任何效果。
  3、坚持。有些缺点、坏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所以需要我们坚持,日积月累的,最后攻克难关。
  怎样改变自己的缺点?改变缺点没有捷径!改变自己缺点的唯一途径就是行动,再行动;执行,再执行。只想不做不会有任何的效果。很多缺点都能通过实践来克服,有了改变缺点的决心,就去实践,坚持下来,你就成功了,坚持不住,你就会失败!
*文章引用图片均来自网络,若侵犯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上一篇:下一篇:“心理常识”相关心理文章请在这里输入你要咨询的问题...
&&&&&&&&& 心理常识文章排行162962次52979次23442次12088次8948次7296次7030次6309次5993次5653次大家正在看的心理文章最近登陆的心理咨询师发表评论《改正缺点的作文600字》最新评论热门作文推荐新发布的作文相关作文推荐Copyright &
简谱吧 皖ICP备号寻找和改正自己的缺点
佛最喜欢能改正错误的人
寻找和改正自己的缺点
佛最喜欢能改正错误的人
寻找和改正自己的缺点
没有知错改错就没有忏悔
如来最喜欢的,不是不犯错误的人,而是犯了错误肯改的人。所以七月十五僧众个个自我检讨、忏悔、改过,这一天,称为“佛欢喜日”。
人人都有弱点,不能成大事的人总是固守着自己的弱点,一生很难有转变。而一个能成大事的人总会寻找自己的弱点,从自己的弱点上开刀。冲破弱点,一个连自己的缺陷都不能纠正的人,只能当失败者。
  能看到别人的错误,是清,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是醒;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是坦,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是诚;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是聪,能够发现别人的优点,是明。
  每一个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这里。
  所以,每一次烦恼的出现,
  都是一个给我们寻找自己缺点的机会。
  人活着,没必要凡事都争个明白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朋”。
  跟家人争,争赢了,亲情没了;
  跟爱人争,争赢了,感情淡了;
  跟朋友争,争赢了,情义没了。
  争的是理,输的是情,伤的是自己。
  黑是黑,白是白,让时间去证明。
  放下自己的固执己见,宽心做人,舍得做事,赢的是整个人生;
  多一份平和,多一点温暖,生活才有阳光。
  人,是活给自己看的——别奢望人人都懂你,别要求事事都如意。
  苦累中,懂得安慰自己。没人心疼,也要坚强;
  没人鼓掌,也要飞翔;
  没人欣赏,也要芬芳。
    只要心中有家,人生就不会迷路
修行修什么呢?就是趴下来修心,修无明错误烦恼。心中贪嗔痴十足、业力十足、个性十足,所以造作了无边的恶业,怎么能够消除呢?就是快趴下去!只有趴下来,把身心落到最低处,我们才能够发现啊,原来过去一切全错了。
如果比别人还高,比自己过去还高,我们怎么可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呢?发现不了,所以我们必须快趴下来,继续修吧!
只有当全身心地放在最低处,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才能看到别人的优点,才能真正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才能修下去。
当把自己的一切全部地放到和大地一样平的时候,心就平了、地也平了,极乐世界就出现了。
发现错误改正错误 &&&&& 牧 牛
&&& 不论是自己苦修,还是得到善知识的以心传心,尝过安祥法味的安祥禅友们,都非常盼望能永远保有这种至真、至善、至美的绝好心态。 
“修行者,修正想念行为。”“付出才会收获,努力才会成功”,修行人必须要经过一段长期的努力修正、调整自己的想念和行为,不断地净化自己,才有可能让祖师所传的心态(菩提种子)在心田里成长、结果。
&&& 修行,谈起来很容易,只要遵循实践无漏行(八正道)。若要修行,第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发现自己的错误。若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如何修行呢?如果我们的眼睛只注意去看别人,不看自己,而忽略了鉴察、批判自己的错误,在修行上,是很难有实质性的突破。
时间过去了,依然故我,烦恼还是常常来纠缠。很多时候,如果不细心或心静不下来,是不容易发现自己的错误的,例如一些久远以来形成的偏执个性,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自己觉得很自然、很正常,因为自己太熟悉了,太习惯了,并不会感觉这样的言行有什么不妥。
但是,如果我们在那当下一能反观自己的心态,就可借着察觉自己心态的变化,立刻发现、判断出自己偏执个性的存在,也就是说反观自己的心态是“安”还是“不安”,就能发现自己刚才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是否错了,以心安(安祥)作为反省的指标,很灵验。
找到了敌人,也就是找到了应该修正的目标、物件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战斗”,同自己的错误战斗、决裂。只要降伏了自己的错误及偏执个性,我们的“心”就更安定了,当然生命也就跟着提升了,所以能发现自己一个隐藏很深的错误或者偏执个性,是修行人值得庆贺的一件事。因此,如能“时时自觉、念念自知”,在努力的自觉中,错误或执着就会彰显无遗,无法遁形。
倘若不能自觉,被惯性或执着牵着鼻子走,任其发露而不自知,直到自己心里很烦恼了,才开始反省、发觉错误,虽然这样比较费力,效果也较差,但这还不算太晚。倘若自己烦恼了,不去向内反省,而只一味地怪罪或抱怨外界的人事物,这只是徒增烦恼而已,于事无补,这真是一般俗话所说的“乌鸦站在猪背上,嫌猪黑”。
“错误是烦恼的根源、毁灭是罪恶的结果”,这为我们寻找烦恼的根源,进而消除烦恼,追求永恒的幸福,提供了一个宝鉴。
&&& 修行人在起始的阶段,离不开善知识的帮忙──教导或传心,这样才会进步快。如果自己不主动去反省、搜寻错误与执着,只消极地等着善知识来点破你、教导你或棒喝你,据说这样的帮忙,作用不太大。修行人必须自己下决心修行了,在力量不足时,才寻求善知识的帮忙,心态的进步才会快速。
&&& 总之,修行人首先必须以安祥作为检验的指标,找出自己的错误,第二步就是要开始改正错误。这个阶段,就更需要坚强的意志力,必须具备毅力和恒心。特别是想要革除自己的偏执个性,比如抱怨、恐惧、担忧、生气、贪财、贪色等等,这些都是在很长时间内养成的偏执习性,一般都沾染得很深,绝非一发现,就可以立刻摒弃、断除、改正的。
一开始,往往会粘滞不脱,甩不干净,因为积习已久难改,此时需要我们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依靠“强力自觉”这个有力武器,时时观心,洞察、克制、砍断这些执着,感觉使不上力的时候,就自己打自己的耳光,这个时候,千万千万不要姑息、纵容自己,轻易地原谅自己的错误。
别人还没有原谅,自己就先原谅自己了,觉得自己情有可原,这样修行的效果就不好。根据笔者的体会,有时候内心很坚决、很果断的时候,或者内心有安祥的时候,错误和习气比较容易克服,对自己的心态的影响也不会很深。
&&& 随着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的工程不断进展,修行人就可以体会到生活或工作中的烦恼减轻了,内心比较轻松了,对外界的执着也降低了,更重要的是,别人传给你的安祥心态更容易保任了。
&&& “修行进步没有,就看烦恼有没有减少”,错误减少了,烦恼就减少了。若不发现错误乃至改正错误,不彻底地净化自己,怎能享有安祥的美好果实!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乃至于最后杜绝了错误,修行就会有结果了。
&& 在修行途中,若能时时品味,则享用不尽。有缘人若能一一躬行实践,对于发现错误及改正错误,必定有绝佳的效果:
&&& 安祥是幸福的泉源 &&& 喜悦是生命的阳光 &&& 毅力是成功的左券 &&& 自觉是真实的道场
一个父亲拿起了一块瓦片和一团棉花,问儿子:它们哪样更硬一些呢?
  年轻人不知道父亲想干什么,于是说:这还用问,当然是瓦片硬了!
  父亲把瓦片和棉花举到同样的高度松开了手,只见瓦片落地后被摔得四分五裂,棉花则轻飘飘的落了下来。然后父亲又问他:为什么坚硬的碎了,而柔软的丝毫未损呢?
  年轻人想了想说:软的很轻啊,所以丝毫未损。
  父亲拍拍他的肩膀,深切的说:孩子啊,你应该像棉花一样谦卑下来,不伤害别人,也不伤害自己;而不是像瓦片一样有棱有角,遇冷则冰,遇硬而碎,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自己!
我这一辈子只明白一个道理,承认另一个人的优点会让自己温暖,盯住别人的缺点,你一生伤害的是你自己;
你应该学习棉花,可以为别人抵御风寒,可以像阳光一样温暖。一句好话可以温暖人一生,一句自私刻薄的话可以让人记恨你一辈子。
   承认另一个人的优点,会让自己温暖。盯住别人的缺点,一生伤害的是自己。
面对他人的指责,该如何?
脾气坏,容易造业受苦
人有一个缺点:脾气最坏。学得多了,脾气就好起来了,这叫进步提高嘛。有的不说话嘛眼睛在说话,两只眼睛瞪着,头颈像一头牛那样倔强。非但如此,还容易学坏,喜欢骂人,喜欢打架,有的还学会抽烟。这样一来,就造业了,造了业就受苦了。所以咱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人都在造业受苦,脾气很难改得过来。不是改不过来,他脾气坏呀,不肯改。
人活在这个世间,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每个人都会受到他人的指责,而且越是处于高位,或是得到些名声、及做事很多的人,越会遇到他人的各种声音,因为你是被大家所关注的人。
&&&&&& 我们都喜欢获得他人的表扬和赞叹。他人的赞扬让我们觉得自己很厉害、很自豪,感到自己在某方面有优越感,进而产生傲慢的心理;同时,如果他人批评我们,我们会很愤怒,很难接受,进而产生嗔恨心。只有心胸宽阔的人才能容得下他人的指责。
1.善意的指责要虚心的接受。&&&&& 当别人指出我们身上的缺点或者是我们自己做错了事情挨骂后,别人指责自己千万不要动怒,如果是善意的指责,对方只是希望你可以改正,所以当面对这种指责时,我们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下。
2.当他人指责时不要恶意顶撞,也不要恶语相加&&&&& 他人批评我们难免心里有些难受,心情也差,嘴上估计也会得理不饶人,说话说急了说不定还会骂人,所以这时千万不要着急,更不要出口伤人。
3.能在自己犯错的时候敢于指责的朋友是诤友&&&&& 面对这种朋友时,我们要好好珍惜,不是所有的朋友都可以在我们犯错的时候提醒的,真心朋友会敢于说出指责的话,而不是在做错事的时候还敷衍我们。
4.同样的错误不要再犯&&&&& 别人指责我们的时候,如果确实是我们做错了,那就记得要改正,下一次不要再犯。如果很难做到,心理学学习还是蛮有帮助的。只有做到,才是改正错误的正确态度,正确的面对别人指责的心态。
5.恶意的指责可以不屑一顾,置之不理&&&&& 在现实生活中,也不是所有的指责都是善意的,总会有一些人给我们泼冷水,看不惯我们的一些行为,面对那些恶意的指责我们就当没有发生过,当然也不能太过于软弱,否则,那些人就会变本加厉。
6.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能改正自己的错误,接受别人的指责,我们要拥有宽广的胸怀,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坦然面对别人的指责,这才是正确的生活态度。&结语:&&&&& 面对他人的指责时,我们不需要惧怕和胆怯,更不能生气和怨恨。在这种情绪下,我们的心会变得封闭、脆弱,要以坦然的心态去接受他人的指责,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至于将自己的心禁锢在一个小角落里,敞开心扉去接纳他人,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向更广阔的天空张开怀抱.
怎样才能改正错误
与一位家长讨论孩子写作业慢的问题。这个孩子因为写得慢,经常挨留。家里人很在意这件事,为孩子的书写速度着急。结果,孩子也为此感到难堪,她明明是被留下来写作业,却掩饰说是留下来帮同学的忙或者是记作业。我问:对于挨留这件事情,要不要如此关注呢?妈妈说:我的想法是,让她意识到错误,才会改啊!让孩子意识到错误,才能改正错误,这应该是绝大多数人的观点。那么,是否有另外的可能呢?
&&&&&&&& 如果仔细推敲,“慢”和“错误”并不能完全划等号,这个问题在后来的咨询中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在这里,我继续沿着妈妈的思路追问:以慢这件事情来说,你们已经多次让她意识到错了吧?甚至她都不好意思承认自己挨留了,那么,改的效果怎样呢?很显然,这正是妈妈苦恼的地方。
&&&&&&& 我提了另外一个问题:假设我们发现孩子慢,但从来没告诉她,而是设法肯定她、调动她,让她不知不觉变快,是否更好呢?这听起来似乎很有难度,其实并不难。
&&&&&&& 如果我们总是告诉孩子慢,她也总是关注这个“错误”,并不断发现慢的证据,那么,孩子就确信自己是个“慢小孩”。如果家长老师总是注意这个缺点,总是批评她,那么,就进一步强化了这个论断。为什么孩子往往知道问题所在,却“屡教不改”呢?因为频繁的提醒和批评,让她深深地相信:我就是这样慢!也就是说,孩子接纳了“慢小孩”这个标签,不相信自己能快,完全失去了改变自己的心理动力。就算我们施加压力,让孩子变快了,但是,她心中的自我形象,还停留在“慢小孩”的阶段。
&&&&&&& 相反,我们不妨来设想另外一种可能:关注孩子写得快的时刻。比如,昨天她用了13分钟,就抄写完好几个句子。那么,这时候,我们要是肯定她快,孩子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并不觉得快是多么难以企及的目标,此时她更关注自己的成就感。并且,她会从中总结自己快的经验,比如,写的时候,尽量做到专注,或者一眼多看几个字,这些方法,会用到下次的作业中,她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快。并且,一切都水到渠成,她不觉得这是多困难的事儿。只要方法对路,改变孩子的行为是很容易的事情。
&&&&&&& 这让我想起另外一件事。春节的时候,4岁的小外甥总是抢着接电话,他拿起听筒,扯着嗓子问:你谁啊??显得非常不礼貌。不让他接电话,他就哭鼻子。于是,我便问他:你想接电话,是吗?他说“嗯”。我用柔和的语气对他说:接电话不能这么大声地嚷,如果你想接,我教你三句话,你学会了,家里所有的电话都由你来接,好吗?小外甥很懂事地点点头,我教他的三句话分别是:你好;你找谁呀?你等一下,我去叫他。考虑到小外甥才4岁,我教他的话,尽量通俗好记,没用“请问”、“稍等”这些词。小外甥重复了一遍,我们便放心地让他接电话了。开始的几次,我比较留心,他做得很好,我就肯定他:打电话的人一定在想,这是谁家的小孩呀?这么懂礼貌,还这么会说话,都能帮大人接电话了,真能干!
&&&&&& 小外甥虽然没说什么,但明显很受用,接电话的热情更高了。家里的电话,基本都是找二舅的,二舅的朋友和学生都特别多,从除夕开始,电话就响个不停,小外甥便成了极其敬业的接线生,去拜年的人,都夸奖他,他干得可带劲儿了。我去好朋友家吃饭,往二舅家打电话,电话那边,传来小外甥稚嫩的声音:你好,你找谁呀?那一瞬间,感觉特别好,我心里也特感慨,就教了他一次,他却一直在坚持。由此看来,只要方法对路,改变孩子的行为是很容易的事情。
&&&&&& 孩子一个字一个字地抄,本来就是慢,但我们换个角度,没有出现“慢”这个词,也能很好地调动孩子。小外甥扯着嗓子问“你谁啊”,也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但是,我们回避“没礼貌大家都不喜欢”之类的大道理,也能让他变得有礼貌。发现孩子的进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正强化”。我接触的许多家长,往往对孩子的错误如数家珍,对孩子的进步却视若无睹。仿佛戴了一副有色眼镜,专门筛选孩子的错误。我想,他们的深层逻辑,一定是“发现错误,才能改正错误”,我相信,他们的本意也是想帮助孩子,结果,错误越发现越多,却没改了几个,错误最终变成了“顽症”。这很容易解释,就算我们没看到孩子的进步,不代表孩子不曾努力过。我们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体会一下,如果自己努力的结果,不但没有认可,甚至都没被发现,得到的却是不满和批评,谁还肯继续努力呢?我们盯着孩子的错误,是想帮助孩子改正错误,事实上,却人为地增加了阻力,消解了孩子内心的动力。
&&&&&& 我们不妨换一副眼镜,去发现孩子的进步。也就是说,我们筛选出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正强化”,孩子做出努力,得到了正向的反馈,那么,他更愿意去重复这个行为,在不断的重复当中,孩子就会不断进步。哪怕是成年人,也喜欢在成功中学习,并保持成功状态,孩子更是如此。
&&&&&& 也许你会说,孩子根本没有进步呀,我拿什么肯定他?在咨询中,家长也常常这样问我。有趣的是,我往往能从家长提供的日志中,挖掘出孩子的进步。其实,每个“错误”的空隙,都隐藏着细碎的闪光点。比如,无论孩子多慢,总能找出一次相对的“快”,这便是进步的起点。还有的孩子,与妈妈吵架后便一点作业也不做,但某一次,她还坚持在书桌前与妈妈讨价还价。虽然言辞激烈,但是,与彻底放弃相比,懂得谈判与妥协,不也是进步?
&&&&&& 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家长会很惊讶地说:你要是不说,我从来没意识到这是进步。为什么你总能发现孩子的进步呢?对我而言,这只是一个习惯性的行为。小时候,我是家里的“孩子王”,成天带着许多弟弟妹妹玩耍,十来个孩子在一起,难免会犯错、吵架,作为姐姐,我没有父母长辈的权威,如果我每天批评他们,用不了多久,这个小团体就会分崩离析。那么,怎样才能维护这个小团体的和谐呢?通过不断地探索,我总结出一个小小的心得:
&&&&&& 要把功夫用在平时,时刻关注孩子的微小进步,并及时用语言、表情、眼神来回应他们。发现错误并不急着说,而是等一等,等到孩子有进步的时候,愉悦地肯定一下,孩子的积极行为便把错误覆盖掉了。遇到非说不可的错误,我尽量用建设性的方式指出来,就像教我小外甥打电话一样,而且,格外注意语气的柔和,以此来化解孩子的尴尬,在我看来,这是一种低成本的改错方式。渐渐地,我们这个小团体就形成了一种友好的氛围,彼此用善意的方式互动。虽然经常带着十来个孩子玩耍,但我很少批评他们。后来,我发现这个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孩子,可以说是屡试不爽。
&&&&&& 我常年带着十来个孩子玩,孩子多的时候,家里简直就是个幼儿园。许多人都问我:你不烦吗?从旁观者的角度看,许多父母带一个孩子都觉得烦躁,何况是十来个孩子呢!话又说回来,如果我觉得烦,一定不会自愿带他们玩那么多年。经常被问这个问题,我也觉得很困惑:同样都是和孩子相处,为什么感觉如此不同呢?
&&&&&& 后来,从书上看到一句话:“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或咨询师要毫无保留地接受来访者,要给予来访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看到这句话,我顿时觉得眼前一亮。是的,“无条件积极关注”,这就是答案。
&&&&&& 这个原理解开了我心中的困惑。“无条件积极关注”,是非常高的要求,我当时只是一个孩子,很难完全做到。不过,很庆幸的是,我一直被自己的直觉和经验所牵引,无意识地向这个方向努力。无条件积极关注,强调了对孩子的接纳。当我们真正接纳孩子,任何时候都用积极的视角去看待孩子,自然可以看到他的优点和可爱之处,这样去观察去注视一个孩子的时候,便会满心欢喜。这种内心状态,会借着我们的语言、表情、神态传递给孩子。每个孩子都喜欢被认可、被欣赏的感觉。这份接纳,成就了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如果我们盯着孩子的优点,孩子也会盯着我们的优点,双方都在一个爱的状态中,爱会产生神奇的力量。当孩子觉得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那么,他就会主动去做有价值的事情,以符合自己的身份。如果孩子内心有完善自我的动力,就算有一些错误和缺点,也很愿意改正。
&& 相反,如果我们总是盯着孩子的错误,便是有条件的消极关注——当孩子正确的时候,我们接纳;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排斥。不能接纳孩子的不完美,那么,就在事实上伤害了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孩子犯错的时候,他感觉自己不能得到父母的爱,这种痛苦会让孩子产生一些局限性的念头,用退缩保护自己。这样的孩子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容易以受害者和失败者自居。而且,我们盯着孩子的错误,孩子也会盯着我们的错误,双方都容易产生焦虑和愤怒的情绪,因此,除了改错又增加了一层任务:处理双方的负面情绪。这反倒分散了改错的精力。“通往地狱的路,是用期望铺成的”,所谓的错误,有一部分是客观存在的,有一部分则是我们过高的期望制造出来的,是我们心中的高标准“误伤”了孩子。如果我们拿孩子与我们心中的期望相比,那么,孩子往往都是错的。如果只是审视孩子本身,那么,一定可以看到孩子的优点。&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改正缺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