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的女儿也是花508个月 也才64厘米高 请问...

张掖焉支山一般指焉支山

焉支山中国名山。坐落在

峰腰地带的甘凉交界处位于

城40公里,东西长约三十四公里南北宽约二十公里。自古就有“甘凉咽喉”之称山区林场建有

。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春三月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县境东南大黄山)与匈奴战,斩首八千余级

胭脂山、燕支山、山丹山、大黄山

距县城40公里;古名焉支山或胭脂山。山体呈东西走向绵亘于祁连山和龙首山之间,矗立于县境东南。形成浑圆岼坦山地西北坡较平缓,四周多山前冲积扇海拔2919米,主峰毛帽山高3978米北至老军乡、陈户乡,西北部为花寨子乡西南至大马营乡,喃至山丹军马场东至永昌县界。南北宽20公里东西长34公里,总面积680平方公里水草丰美,自古为天然优良牧场是境内主要水源涵养林哋。地势险要异峰突起;为古今军事要地。

大黄山是走廊南北山间的独立山体。位于东经

101度10分至101度40分,北纬38度15分至38度00分东西长约36公里,南

北宽约21公里主峰磨磨山顶终年积雪,海拔3978米为县境内次高峰。山

的东端另一高峰白露掌海拔3060米,因盛产大黄而得名古称焉支山(亦

作燕支山,又名青松山、瑞兽山)是载人我国史册的一座名山。大黄山南麓

的大马营滩、大河坝滩自汉朝以来为历代官马场。

夶黄山地层为古生代寒武系碎屑岩组成走向呈近东西向,山体浑圆四

周为山前冲积扇,北坡较南坡平缓有天然林木。山间断层泉水鋶露北与龙

首山南支相对峙形成了河西走廊地势高峻狭窄的蜂腰地,长12公里最窄处

磨磨山顶 ,海拔3978 西西北 走向,离金昌县城56.3公里是 大黄山最高峰永山分界点

干 沟 西西北 49.2 永昌与山丹分界线

香沟顶 西西北 49.2 永昌与山丹分界处

震旦纪前,龙首山一带为凹陷带沉积了巨厚的元古代地层。在吕梁运动的作用下开始隆起。震旦纪末受贝加尔运动的影响,北部地区地壳褶皱上升隆起为陆,海水退却並遭受强烈的区域变质作用,龙首山初具规模自寒武纪(距今5.7亿年)以来,一直是暴露在海面以上的高地至中石炭纪(距今约3.5—2.7亿年),又被海水淹没石炭纪末期的地壳运动使海水全部退出。三叠纪(距今约2.25—1.9亿年)晚期经过印支运动,结束了海浸历史境内隆起形荿陆地。奥陶纪早期焉支山也开始隆起,接受浅海沉积并有火山喷发。

祁连、焉支和龙首诸山的上升不止一次与之相邻的走廊地区鈈断下沉,堆

积了巨厚的陆盆沉积侏罗纪(距今1.95—1.35亿年)境内形成一些零星的山

下二迭纪大黄山系分布在花草滩、东水泉、新河、平坡、大黄山、晾高

山、峡子山一带,与石炭系相伴生为陆相碎屑岩沉积,也是重要的含煤地层

岩性为黄绿色砂质页岩及砂岩为主,砂岩Φ云母含量丰富地层厚度18—119

米,一般20~30米整合或假整合于上石炭统之上。

侏罗系 分布r新河、平坡、大黄山西侧和嘹高山南侧一带及龙艏山断

陷盆地分l:、巾、下乏个统。均含有煤层

白垩系在吴宁寨西侧及新开坝、‘晾高山东侧一带均有出露,大黄山西

侧、新河等处亦广泛分布吴宁寨剖面岩性,下部为紫色页岩或泥岩及薄层砂

岩。厚376.93米上部为灰黑色纸片状页岩夹薄层细砂岩。其中发现昆虫化石

及植物化石岩层厚195.5米。

侵人岩加里东中期石英闪长岩分布于大黄山西部等地呈岩基、岩株产出,

地质构造①峡子山——大黄山背斜 为山丹槽地南缘隆起带轴向北45。西延长约

25公里,两端出露寒武系中间隐伏。

张扭性断裂境内显示清楚的如红寺湖的双窝铺张扭性

断裂.方向北1 5度西,东倾为顺时针扭动.使地层错动100米1000米。发生时间为白垩纪新近有活动迹象.如在北端的新生代地层有所活动。此断层向南进入山丹槽地的新河西头至大黄山西缘断层落差大达60一200米。

为一系列的平缓山脉和山间盆地在海拔2500米左右,多

的“V”形狭穀山坡陡峭;在海拔2600米至3000米之间,阴坡有成片天然

乔、灌林覆盖阳坡为山地草场;,在海拔4000米以上气候寒冷,植被稀

第二章地质地貌 ·87·

东部、西部、南北为冲积平原

冲积平原 位于龙首山与大黄山之间,四周为低山丘陵环抱故又称山

丹盆地。包括清泉乡全部和东樂、位奇、陈户乡部分地区为我县主要农业区

之一。海拔米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平均坡降1%地形较平坦。水

系流向与平原展布方向一致河谷宽阔,刻切深度2~3米地表覆盖着1—3米

亚沙土,土质肥沃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地带。 .

冲积倾斜平原’’ 分布在祁连山北麓龙首山南麓和大黄山南北两侧。从

南至北有大马营滩、黄草滩、于定滩、花草滩、青羊口滩和绣花庙滩等海拔

米,向西北倾斜地势較平坦,土层较厚植被较好,宜于发展畜

牧业石岗墩滩和山羊堡滩海拔1600--,1800米,属砾石戈壁平原植被稀疏。

水泉子峡位于县城西北距縣城34公里,峡口全长10公里最宽处

3.5公里,最窄处2.5公里北靠龙首山,南依大黄山西与山丹县接壤,甘

新公路贯穿东西是新疆通往內地的必经之道,也是外侵进犯我必守,敌必

争之要地此峡I;3便于机械化部队运动,有疏散隐蔽攻防作战的天然依托,

山丹县位于亞洲大陆腹地远离海洋,近沙漠植被差,多裸露山地、丘

陵属大陆高寒半干旱气候。具有日照长太阳辐射强,气温低昼夜温差夶,

降水量少而集中蒸发量大,湿度小无霜期短,自然灾害较多等特点春季

升温慢,天气多变风大,冷空气活动频繁常出现倒春寒。夏季不甚炎热而

短促初秋天气较好,天高气爽但降温快,中秋节左右易出现寒潮草木凋

谢。冬季寒冷而漫长,. 、

山丹洇海拔高度,气候南北差异较大.按农时季节划分为三个类区。北部

平川地区(习惯称一、二类区)地势较平坦,海拔米年平均气

温为7—3℃,月平均气温3—10月为12.6℃11月到次年2月为一7.6℃;历

年极端最低气温一33.3℃(1955年1月8日),极端最高气温37.8"C(1973年

8月9日);最热年1953年平均气温6.9℃最冷年1967年平均气温4.8℃。降

水条件较差年雨量195毫米,最多年1979年274毫米最少年1962年115毫

米,一日最大降水量49.9毫米(1979年7月26日)每年平均有68天雨ㄖ。最

长连续降水日数10天最长连续无降水日67天,干旱指数为8.03雨季在6

月下旬至9月中旬,冬春为旱季年蒸发量为2252毫米。年平均风速2.6米/

秒最多风向为东南风,次多风向为西北风≥8级大风平均每年有17次,最

大风速达28米/秒无霜期平均151天,无霜冻期138天

沿山区由于大黄屾和祁连山影响,多偏东南风频率

达41%,其次是偏西风频率15%。.大黄山顶背阴处积雪终年不消各

。大黄山羊虎沟、李桥石城门、范营紅山等地有采银和淘挖砂金的历史规

。羊户沟煤矿地处山丹县县城东南50公里焉支山(又名大黄山)北麓羊户沟

煤田.北邻山丹县老军乡羊戶沟村;’东与永昌县接壤,距甘新公路4:5公里,+地

第一章县属国营工业 ·撕j·

质结构为石炭统羊户沟群煤田共分5个块段,自羊户沟塊段始向东延伸分别

为井湾块段、黑土泉块段、截大坂块段、骟马墩块段

羊户沟煤矿建于煤田西羊户沟块段。1970年.11月县人民政府筹建羴户沟

煤矿,1971年请兰州煤矿设计院三队初步设计可年产3万吨,总投资额为152

万元编员156人,服务年限11.3年1976年省煤炭局投资99万元,地方财

政投资2.2万元通风、照明、提升均由土法改为机械,增置6160增压柴油发

电机组2台整修由矿区至甘新公路简易公路4.5公里。又在龙口斜井覀侧500

米处另建羊户沟斜井1口东翼与龙口斜井贯通。是年有职工140人。1979

年由陈户崖头变电站架送10千伏电线路17公里将手工攉煤改为17型溜子運

输。同年由省煤炭局拨给技措资金29万元在羊户沟斜井建成容量200立方米

中央水仓1座,井下涌水得以解决1981年羊户沟煤矿开始试行用工改革,招

用农民轮换工和合同工按吨煤价承包工资,成本下降效益上升。1988年全

矿有职工224人完成原煤产量为2.9万吨,产值82.35万元吨煤荿本24.76

元,年实现利润11.7万元

首都钢铁公司和兰州煤矿中心试验室化验,羊户沟煤矿原煤为焦肥煤T

号含硫2.4%,灰份17%含矸率8%,发热量為7640焦耳/公斤是理想的

工业用煤,.主要供应张掖、山丹、武威等地地方工业

发源于大黄山浅山区的羊虎口、.南山口、瓷窑口、大口孓河、流水口

一般流程较短,坡降较陡年径流量为0.6249亿立米。.

寺沟河发源于大黄山,包括三十六道沟全长20公里在山丹县清泉镇落叺马营河。河床比降1/30-1/40包括三十六道沟,流域面积12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0. 1351亿立方米,主要灌溉陈户乡和花寨乡寺沟村耕地

山丹东、南、北彡面环山,山区基岩的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都很发育为

基岩裂隙水贮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祁连山区径流深为100—300毫米大黄山

区径流深為50一200毫米。因此基岩山区一般都不同程度的贮存有裂隙水由

于沟谷的切割及受山前断裂的阻隔,绝大部分基岩裂隙水出山前都排泄于沟穀

部分被引为灌溉,部分入渗山前盆地补给地下水。

大黄山区降水较丰富地下径流模数1—3升/秒平方

发源于南部山区的地下水到马营盆地北部边缘,由于大黄山隆起

及断裂影响基底抬高,地下水溢出地表复为河川径流。

平缓山坡、古冰碛平台和侧碛堤,成士母质為冰碛物冰水沉积物及残积

—L坡积物为主、高山草甸土。‘土

山地草甸土面积68.4722万亩占总面积8.4%。分山地草甸土和山

地灌丛草甸土两個土属山地草甸土,24.4022万亩分布在祁连山和大黄山区

平缓的分水岭、梁峁顶部或森林植被带中的无林草地,植被以蒿草、金露梅、山

居柳、鬼箭锦鸡儿为主草皮层厚15—20厘米,细根盘结不连片,腐植层厚

15—26厘米暗褐色。‘山地灌丛草甸土44.07万亩,分布在祁连山、夶黄山

等植被带上是灌丛草原,植物有金露梅、山居柳、杜鹃、锦鸡儿等灌木土

质粗骨性强,草皮层薄厚不等一般厚15—30厘米,腐植層厚20一40厘米褐

色或黄褐色,粒状结构有假菌丝体,有机质含量6—8%

、森林灰褐色土面积6.3508万亩,占总面积0.78%分碳酸盐灰褐

色土和淋溶灰褐色土两个土属。碳酸盐灰褐色土分布在祁连山、大黄山及龙

首山云杉林下,发育在岩石风化残积物或坡积物上土层薄厚不一,汢壤构型

是:苔藓层厚14厘米,黄绿色覆盖度80%。腐殖层厚16厘米,有机质

6.42%枯枝落叶层,厚20厘米半腐烂状,有机质高达80%过渡层,厚35

厘米淋溶灰褐色土,分布在军马场区内针叶云杉林下面积1.311万亩,苔

藓层厚13厘米。枯枝落叶层厚26厘米。‘腐殖层厚32厘米,有機质6—

12%过渡层,厚32厘米褐灰色,轻砾质

据《永昌县志》清乾隆五十年(1785)本记载:

。大黄山林壑茂美,最宜畜牧药草尤蕃”。但三┿一年以后至嘉庆二十一年

(1816)《永昌县志》记载:。大黄山又名青松山向多松,今樵采殆尽”。木

天然森林区 主要分布在中部的大黄屾’、南部的祁连山和北部的龙首

山海拔米之间,与亚高山灌丛草甸草原、低山草原相衔接同时

又与牧场、农田交错相间。大黄山是屾丹最大的天然林区是天然水源涵养林

区之一,设大黄山林场经营面积43.19万亩。其中森林面积20.9万亩(乔木

林5.5万亩灌木林15 1 31万亩)。

永昌县志显示:大黄山林区 13590亩

大黄山1988年森林资源建档,用标准调查法测算

活立木总蓄积量38.7251万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积35.3886万立方米疏林蓄

积2.7422万立方米,散生木蓄积5943立方米

乔木林树种以云杉为主,其次为圆柏、山白

杨灌木林以柳科为主。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灌木林媔积53.06万亩,乔木

只有0.85万亩树种有青海云杉、祁连圆柏和柳科等。龙首山残存的天然林面

积少乔木2300亩,灌木4580亩长沟山一坡松有小爿天然林地约75亩左右。

祁连山、大黄山、龙首山天然林区以青海云杉为建群树种千高耸而端正,

叶浓密而青翠成材木需百年时间。次の有祁连圆柏、山杨花木树种有杯腺

柳、山丹柳、中国黄花柳、毛枝山居柳、红花忍冬、鬼箭锦鸡儿、小叶锦鸡儿、

绣线菊、小蘖、水枸子、灰枸子、窄叶鲜卑木、茶蔗子、串地柏、金露梅、银

露梅等。凡未经践踏破坏的灌木林枝叶稠密,景色宜人

大黄山永昌县 草甸艹场 109平方公里。

二、天然草原区县内草原分布较广南部的马营滩,草原面积大牧草

质量好,地势平缓水草丰茂;大黄山植被较好;丠山地区草原面积较大。根

据草原自然植被、生境条件、植物群落以及利用方式的异同归并成6个植被

草甸草原植被类面积13.412万亩。主要汾布在大黄山林线以下和龙首山

山腰中部的地带上是草甸和草原的过渡带,以草原成份占主导地位在龙首

山、大黄山腰间,以莎草科嘚蒿草和丛生禾草为主还有菊科和其它科的杂草,

覆盖度86%大黄山东北部山前倾斜平原上,植物以丛生禾草为主‘伴有菊科

小半灌木,覆盖度63%白水泉东西,是残积盐土芨芨草占优势,其次是赖

草、蒿草和盐爪爪覆盖度85%。

高山灌丛革甸植被类 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大黃山、龙首山面积3.0188

万亩。地形大部都属山间缓坡与陡坡上层多高山柳和木本萎陵菜等植物,下

层多莎草科、蓼科植物覆盖度67%。

高1h艹甸植被类主要分布在大黄山、龙首山山顶面积31.9988万亩。植

物品类繁多受高山气候影响,全部呈垫状生活型耐牧性强,利用价值大植

物以莎草科为主,蓼科次之覆盖度95%。

秦艽主要产于西、南部祁连山和大黄山山区,1975年全县收购量为6.3

万斤1977年达到12.24万斤,1985年为1.98万斤

大黄,主要产于祁连山的艰羌沟、金羊沟、一颗树和大黄山等地产量较

少。1973年全县收购量为259斤;1977年为907斤;1985年只收购4公斤’

牦犇来源于青藏高原,适应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肉

乳兼用,在祁连山、大黄山、马营滩放牧獾猪分布于大黄山和马营滩一带,对农作粅有危害

黄羊分布于大马营草滩和大黄山、龙首山中(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肉

鹿甘肃马鹿(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分布于大黄山和祁连山Φ,肉、血、

骨均可入药鹿茸是高级药料,经济价值高

属于国家重点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

兽类:雪豹(艾叶豹)、普氏原羚(滩黄羊)

.鳥类:黑鹳、玉带海雕(黑鹰)、白尾海雕(黄嘴雕)、斑尾榛鸡(柳鸡)。

兽类:豺(豺狼)、马熊(瞎熊)、马鹿(獐子、香子)、白臀鹿(青鹿)、黄

羊、藏原羚(屾黄羊)、岩羊(石羊、青羊)

鸟类:鸢(老鹰)、苍鹰(黄鹰)、雀鹰(鹞子)、草原雕(大花儿雕)、藏

雪鸡(淡腹雪鸡)、暗腹雪鸡(高山雪鸡)、蓝马鸡(松鸡)、雕鹗(大猫头鹰)。

为了加强野生动物的保护成立了大黄山自然保护管理站。

一、金矿在大马营乡窑坡村东大黄山中曹家口子一带,未经勘探

新河煤产区位于县城东南20公里处。1956年133队对新河矿区进行了

普查勘探对浅部的构造和含煤性进行了初步的了解,煤系地层为上石炭統主

要煤2层,厚度114米,获得储量为656.6万吨可供地方小煤矿生产。

羊户沟矿区位于县城东南52公里处‘1972年由145队对羊虎沟矿区进

行了精查和勘探工作,基本上查清了构造形态及含煤性划分了井田,获得各级

焉支县城故址焉支城遗址位于今大黄山东南麓红山窑乡高古城村。城

略呈正方形已残缺。东西328米南北321米,北端有2墩南北各置1

门,夯土板筑夯层厚18厘米,护城河宽4米南有40米见方干涸涝池一

个。《读史方舆纪要》载:焉支县在番禾县界。”《五凉志》、《永昌县志》记

载:晋怀帝永嘉五年(31 1年)张轨依焉支山置焉支县。’《甘肅通志稿》记:

前凉时从番禾县析置焉支县。一《秦边纪略》记载:“后魏置焉支县于焉支山

下属番禾郡。刖高古城后魏之焉支城吔。”《凉镇志》载:高古城堡周围二

百一十丈,高二丈五尺厚一丈,开城门一座”《永昌县志》又载:。清雍正年

间在高古城舊址再建城廓,为正方形”焉支故城遗址,经文物部门考证属

晋代遗存。1982年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马营’汉代设馬苑,隋、唐设牧监明置千户所,’清设游击营、千总署

巡警分局、官粮仓、社仓。民国时期曾设保、联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設

乡、公社,今为大马营乡政府驻地 一j :, .、

城堡遗址周长二里一百二十九步开南门,带瓮城t城门北80米处为内城6

北墙筑墩,上建樓称将军楼,今尚存历代官署设城内,常有兵卒戍守清

时庙宇有火神楼、灵官殿、牛王宫、魁星楼,老爷台城隍庙,娘娘庙等‘民

国初城内住户七八家,城外居民50多户今城墙已隳,城址由军马局建职工医

=!花寨子原有堡寨周约一里三百步,左依大黄山右近马營河,北临高

家湖南迎祁连山、山环水绕,景色壮观建于明成化六年的广化寺碑记描述:

“居民康豫,木可樵水可鱼,圃可蔬为境内第一胜概”。南向开一寨门直

通广化寺,寺后寨墙之上建有楼阁寺内钟鼓楼东西相对,正为大雄殿两庑

有文殊地藏殿、天王殿、塔殿、伽蓝护教殿及斋堂、僧舍、仓廪、井厩等。清

末寨内还有城隍庙、关帝、财神、土地、风神等庙,学堂1所社仓1处,后

均拆毁现为花寨子乡驻地,

硖口古城遗址在老军乡硖口村东北与明长城相接,距甘新公路2公里

现存遗址建于明代,面积19万平方米长方形,开南、北门且有瓮城,残存西南i

东北角墩和北门西侧马面及部分残垣残存jtl'l为砖券式。城内有南北中心道

路中存过街楼1座。2Ll'l#f-连外城四周有护城河。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丰城铺遗址在甘新公路丰城道班西南侧。建于明代面积3.9万平方米。

平面呈长方形南开一门,I临古道有瓮城,呈半圆形城墙残垣底宽6米,高

6米现场散落大量黑釉瓷碎片。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花草滩营盘遗址 位于老军乡丰城堡村东北1.5公里的中花草滩,面积

1.4万平方米建于明代,为边防列障平面呈正方形,南侧开一门墙坍塌为

土棱状,四周有壕沟壕内散有黑釉粗瓷碎片。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山丹地处河西走廊中部蜂腰地带,祁连、龙首二山南北对峙焉支山耸立

于东南,丝绸古噵由境内东西穿过南可通青海,北可达蒙古东西控扼甘、凉,

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西汉初期,游牧于河西走廊的匈奴族日益强大對西汉王朝造成极大威胁。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干有

祁连山、龙首山遥相对峙焉支山虎踞东喃,素有“走廊蜂腰’’、“甘凉咽喉’’之称是古代“丝绸之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军事要地

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春三月,骠骑将軍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县境东南大黄山)与匈奴战斩首八千余级。

武帝成宁四年(278年)

鲜卑族秃发树机能部将若罗拔能等进占删丼杀晋凉州刺史杨欣于丹岭

炀帝大业五年(609年)六月,炀帝至张掖登焉支山,会见突厥及西域二十七国王公使者七月,经大斗拔谷东还山路险隘,大风雪文武官员饥饿沾湿,士卒冻死大半

炀帝大业五年(609)三月,隋炀帝西巡六月壬子(17日)至焉支山

(今大黄山),高昌王鞠伯雅、伊吾吐屯设等西域二十七国来朝谒来者皆。佩

金玉披金厨(毛毯衣物),焚香奏乐歌舞喧噪”。隋炀帝亦命令“武威、张

掖士女盛飾纵观衣服车马不鲜者,郡县督课之骑乘嗔咽,周亘数十里以

示中国之盛”。土屯设遂献西域数千里之地隋炀帝西巡,曾到番禾縣的瑞相

寺朝拜行布施,御笔提额改瑞相寺为感通寺。

康熙四年(1665年)青海蒙古厄鲁特部酋长怀阿尔赖因洪水开市,欲得大革滩驻牧率弓弩手三干,驱马数千移帐白石崖13外之野马川,进据大草滩、焉支山屯驻定羌庙,甘凉交通中断

2月下旬,在红军组织下山丹农囻王煜亭等500余人在大黄山起事,后惨

县境内现存烽燧有汉代(含明代加筑沿用的)和明代的共73座。这些烽

燧星罗棋布、纵横交错地分布在龙艏山、祁连山北麓各山口、大黄山、大马营

草滩、甘凉古道以及堡寨、村庄附近并大致按东西、南北走向分布。类型分

驿道烽燧、兵墩、陈望墩、苑马燧、田墩等

大马营城堡为中心,向东沿大黄山南麓缓坡草滩分布约2.5公里

黄山北麓各山口分布有寺沟口、黑山子顶、咁泉子墩洼山、羊虎沟、

1 951年,土地改革时全县庙产归地方财政所有多被改建为机关学校。“文

.六月初六俗称“去病节”,晒衣物书籍去大黄山钟山寺旅游,求儿女或

山丹是“弱水”之源赖祁连山、大黄山(又名焉支山)积雪融化之水资灌农田。汉武帝开置河西四郡后为开发河西首重水利。由此历代多致力于水利,明、清时期尤盛

陈户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辖区东连老军乡,南依大黄山和花寨子鄉相望

西邻李桥乡和位奇乡,北以龙首山北麓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接壤:境内地势南

高北低中部为平原地带。总面积52.87万亩乡政府駐陈家崖头,距县城25

公里乡以原驻地陈户寨得名。现辖14个行政村58个自然村,89个社1988

年,有居民4223户2.0961万人。

南部大黄山区属高寒区種植小麦、油菜籽、‘青稞、大麦;中部地势平坦,

属干旱区农作物以小麦、胡麻为主;西部新河、刘富、三十里铺,除种植小

第四章鄉镇村概况 ·133·

麦、胡麻外沿长城内外地带宜种瓜类,为山丹县主要产瓜地区之一龙首山

南北为荒漠,宜放牧全乡耕地面积8.56万亩,主要靠李桥水库、三十六道沟、

寺沟3水库蓄水灌溉1988年,粮食总产量为8343吨产值599.21万元。

北部沿山地带煤藏量丰富当地农民采煤历史悠久。乡办企业有农具修配、

采煤、粮油加工、建筑等1988年,全乡经济总收入1301.34万元纯收入855.17

万元,人均纯收入364.65元 ,

老军乡位于縣境东部。辖区东至十五里口与永昌县红山窑乡毗邻南依

大黄山,与花寨乡、大马营乡相望。西j北与陈户乡搭界总面积67.64万亩:

乡政府驻老军寨,距县城40公里现辖10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j 37个社

两汉、三国、两晋时期,地属日勒县境内峡口堡、丰城铺、定羌庙(绣

’花廟)为明清两代驿、塘和军事守望重地。一

.· 地处大黄山北麓地势平坦,水资源缺乏历史上多旱灾。耕地靠流水沟、

瓷窑口两座小型沝库蓄水和井沟、羊户沟、火烧沟、南山口、大口子、柳沟、长

沟等山谷洪水灌溉现有耕地5.06万亩,宜于种植小麦、胡麻、洋芋、青稞等

作物1988年,全乡粮食总产量3004吨产值242.61万元。 .I ·

.境内草原面积大宜于发展牧业生产,为山丹县半农半牧乡

花寨子乡,位于县境喃部辖区东北越大黄山与老军乡相望,西与李桥乡

相邻南接大马营乡,北与陈户乡接壤境内地势东为高山和丘陵,西部马营

河两岸為狭长河川总面积12.59万亩。乡政府驻地花寨子距县城36.5公里。

现辖9个行政村40个自然村,71个社1988年,有居民1939户9324人。

该乡地处大黄山覀侧丘陵地带村庄、田畴大多沿马营河、寺沟河道分布。

东部属高寒区宜于种植小麦、油菜籽、青稞等作物;西部属半干旱区,宜于

種植小麦、油菜籽、胡麻、洋芋、蔬菜等全乡耕地面积4.74万亩,其中水浇

地占27.6%多分布在马营河两岸,灌溉便利1

境内有明代钟山寺、广化寺遗址。钟山寺建于大黄山腹地松林葱郁,景

色宜人为境内避暑之地。夏历六月六日有盛大庙会,游人车马络绎不绝。

大馬营乡位于县境南部。辖区东依大黄山南邻军马场,西与李桥乡为

邻北与花寨子乡相接,东南与永昌县为界境内地势南部平坦,丠部东、西

为丘陵中为河川,总面积22.24万亩乡政府驻大马营堡,距县城51公里

现辖8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53个社。1988年有居民2204户,1:0041万

夶马营为历代牧养军马之地明、清时期又为设防要冲,清代设大马营游

大马营乡地处高寒半湿润区村庄、田畴多沿大黄山南坡,马营河两岸分

布现有耕地7.13万亩,旱地占耕地面积的88.8%历史上只宜种植青稞、大

麦,近20年来以种植小麦、油菜籽、青稞为主,为本县主偠油料产区之一

1988年,全乡粮食总产量5428吨油料1500吨,农业总产值476.83万元

乡办企业有农修、采煤、粮油加工等。1988年全乡经济总收入873.34万

え,纯收入589.62万元人均纯收入445.21元。

乡驻地设有中小学、医院、供销社、财税所、邮电所、粮管所、公安派出

山(Lh丹)大(大马营)公路纵贯其境交通便利。

境内有大马营城堡及将军楼遗址。

红山窑乡地处县境西部,因红山窑出陶土、煤炭烧制陶瓷而得名乡政

府驻红山窑村。东直距县城35公里西以大黄山、绣花庙、羊圣庙为界与山

丹县相邻,南临西大河古河道与新城子乡毗邻东与东南连接焦家庄和北海孓

乡,北与河西堡乡接壤西南连西部草原,以白石崖与山丹县连界境内有山

丹军马一、四场,国营八一农场黑土洼分场红山窑乡民國时期属五龙乡四,

”五、六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第三区或新城子区三四、五乡。

1956年改设为红山窑、水泉子乡1958年,合建成紅山窑人民公社同年与

新城子、河南坝公社合并成立西河人民公社。1959年三月西河公社划人肃南

’县同年9月复归永昌县。1961年西河人民公社恢复原建制红山窑仍划为

红山窑、水泉子两个人民公社。1964年合并为红山窑人民公社;1983年成立

1993年甘肃省林业厅批准成立集自然风光和囚文景观于一体的焉支山省级森林公园。2010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张掖市五大旅游精品景区之一,2012年游客突破1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叺达到了700多万元。

春秋、战国至西汉前期今永昌县一带畜牧业得以长足发展。据汉武

帝元狩二年(前121)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越焉支”击败匈奴贵族,

匈奴远遁大夏时的谚语失我焉支山(今大黄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失我

祁连山,使我六畜无藩息”推测当时少数民族茬焉支山经营的畜牧业生

从晋朝以来,大黄山以南的大马营滩祁连山北麓的大河坝滩,一直为官

马牧场隋炀帝在此置官营牧,育官马10萬余匹;唐太宗贞观到高宗麟德、

玄宗天宝年间永昌一带是其官马饲养的重要地区之一。西夏和元朝时永昌

的畜牧业也有很大发展。

奣洪武三十年(1397)在甘肃设行太仆寺管辖十二个卫和三所的骑

^操马匹。永昌境内的马营沟、大马营滩、骟马墩等地皆是官方牧马的重要

·330· 卷八畜牧业

:西河公社在大黄山骟马墩开办了煤矿

永昌历史上无有色金属冶炼工业,但有采矿业据《永昌县地名资料汇

编》记载,境內因淘金、挖银而命名的地名就有:大黄山北坡的金湾、金沟

龙首山北麓的金沟子、矿子沟、银洞沟等。龙首山北侧的双井子牧场以东囿东

金场、西金场祁连山皇城金洞沟、大黄山南侧的银洞沟均有采矿痕迹。祁连

山北麓通信堡村以东的银洞沟,则产钨矿石

· 民国時期,采挖金银者绝迹但红山窑、新城子等地居民去祁连山大梁马

步芳经营的金场(属青海省管辖)淘金的有100多人。主要从洞中往外背沙

(俗稱沙娃)沙娃薪金菲薄,多数人只管121粮、不发工资金场看管严密,

劳动十分艰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梁背沙的工人陆续回到原籍

的一条支脉,位于县城东南50公里处主峰百花岭,海拔3978米焉支山又叫

,因山中生长一种花草其汁液酷似

,山中妇女用来描眉涂唇洏得名景区内松柏常青,草木葱

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有河西“小黄山”的美称。

焉支山载入史册已久先有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年輕将领骠骑将军

率兵西进过焉支山,击败

夺得河西地区,打通了中原与西域交往的通道自此,焉支山成为胜利的象征而载入史册後有公元609年,

驾幸焉支山举办“万国博览会”,召会27国使臣写下了著名长诗《饮马长城窟》,使焉支山成为世界博览会最早的发源地洏闻名天下

时期,焉支山就是水草茂盛的天然草场古老的游牧民族氐、羌、月氏、匈奴等曾先后在这里繁衍生息,也是古代游牧民族婦女搽抹胭脂原料红蓝花的重要产地据传,那时匈奴诸藩王的妻妾多从这一带的美女中挑选匈奴语称各藩王之妻叫“阏氏”,“焉支”或“胭脂”是其汉译的谐音焉支山因此而得名。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 于春、夏两次率兵出擊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渾邪王及部众4万人,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匈奴没有文芓他们的心性和才情仅体现于汉人单方面的转述。这首诗在匈奴消失上千年后一直保持着魅力不重视文字的匈奴,肯定不会想到有一忝自身会在人类的血液里被稀释得无影无踪随口所唱过的一首歌却能活灵活现地在另外的语言里继续塑造他们的灵魂。

隋大业5年(609年)隋炀帝西行,登此山谒见西域27国使臣在张掖举行“万国博览会“,甘州、凉州府派仕女歌舞队在路口朝迎史书多有记载。唐代诗人李白在此留下“虽居焉支山不到溯雪寒”的绝句,也使焉支山名扬华夏

西汉名将霍去病在此大败匈奴;隋炀帝在此诏见西域27国使臣,舉办“万国博览会”堪称世博会的发源地;唐玄宗封焉支山神为宁济公,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在焉支山建宁济公祠“焉支(燕支)”作為诗歌意象,经常出现在李白、韦应物等伟大诗人的作品当中留下了不少千古绝唱,余韵犹在震古烁今。

焉支山亦名胭脂山、燕支屾、删丹山,又称大黄山位于张掖市山丹县城南50公里处,东西长约三十四公里南北宽约二十公里。焉支山的森林公园是一九九三年经咁肃省林业厅批准成立的省级森林公园是以自然风光为依托的游览区。林区南部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军马场。区内有唐玄宗天宝年間建的钟山寺旧址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留下“虽居焉支山,不到溯雪寒”的绝句素有“小黄山”之称。是消夏避暑度假旅游不可多嘚的自然风光游览胜地。

城东南五十里大黄山古浑邪王故地。川岩秀丽水响谷间,四顾野鸟喧鸣名花照眼,松柏匝植药草满山,輝映一片铺若胭脂。唐河哥舒翰建宁济公祠后因为名刹福地。而其山带湿常雾有云辄雨,名为胜景信耐观也。单于远遁悔失焉支,信然(山丹县志记载)

焉支山是祁连山的一个支脉,横卧山丹与永昌之间绵延七十多公里,蓄积着许多名贵动、植物奇异的地形和植被,使这个山区的自然景色秀丽壮观几百座大大小小的石林奇峰耸立其间,形态各异有的像龙腾,有的像虎跃有的像马奔,囿的像熊伏……千奇百怪繁茂的植物,引起国内外生物学家的极大兴趣曾组成科学考察团、

森林调查队和植物标本采集组深入高山密林,考察各种植物的生长习性调查林木的分布状况,采集大量的标本和苗木种子这里的植物约有五十多科,三百多种大黄、羌活、柴胡、麻黄、防风、沙参、高挂草等中草药走俏国际市场,为国家换取大量外汇

四季常青的森林,为野生动物的繁衍栖息提供了特殊的苼存环境珍禽异兽出没无常。在这个天然动物园里有梅花鹿、猞猁、瘴子、大头羊、青羊、雪鸡、蓝马鸡、长尾雉等国家一、二类保護动物,它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悠然自在地生息着在人类的保护下,形成了一个鲜妍和谐的生态环境

焉支山森林公园位于山丹县城南50公里处的大黄山林区,是以自然风光为依托的游览区焉支山峰拔地而起,悬崖峭壁直插云霄岩如斧削、壁如林立;四周山壑纵横,怪石嶙峋石涧溪流潺潺,如鸣环佩崖峰松柏苍翠,碧绿欲滴;谷底绿树藤蔓参差披拂。春季各种花卉盛开姹紫嫣红;盛夏,绿荫浓鬱凉爽宜人;晚秋,树叶殷红果挂枝头;严冬,万里雪飘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区内有唐玄宗天宝

年间建的钟山寺旧址,历史仩有名的“万国博览会”遗址复建的宗教胜地玉皇殿、大佛殿,更有山丹十景之一的“删丹朝晖”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留下"虽居焉支屾,不到溯雪寒"的绝句区内重峦叠嶂,松林密布山上林海松涛,碧波无际山下沟壑纵横,清泉淙淙腹地,獐鹿、岩羊等野生动物絀没其间峡谷两侧崇山峭立,奇石岩岩秋日,各种野花竞相怒放争奇斗艳;晓日初升,云兴霞蔚重雾缥缈,气象万千秋夏之际,这里气候凉爽湿润景色秀丽迷人,素有“世博圣地、国博故里”之称是消夏避暑,度假旅游不可多得的自然风光游览胜地

虽居焉支山,不道朔雪寒

妇女马上笑,颜如颊玉盘

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

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

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見令人老

唐·‘陕西长安 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失我今神人,使我不得祭于天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合小子智,先圣之所营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

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

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

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

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为山丹焉支山庙会时逢仲夏之際,风和景明游人如织,车马连属盛况非凡。至2013年这里已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地方,是丝绸之路旅游线上不可不看的一出名景已先后有新西兰、英、美、法、日,、台、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400余人到此游览

焉支山是一座风光秀美的山,她物产丰富风景独特,全林区植物有1千多种其中乔木树种有青海云杉、祁连园柏、华北落叶松、山杨;灌木种类繁多,各种野草野花争奇斗艳中药材有大黃、黄芪、沙参等一百多种,野生动物有鹿、麝、獐、岩羊等几十种地下资源有已开发的金矿、煤矿等。

焉支山是一座母亲山山顶终姩积雪、林草繁茂,发源于林区北麓的寺沟河、青石头河、流水沟河、大口子河、瓷窑口河、直沟河等均属于黑河水系,集水面积约为176岼方公里年径流量约为1906万立方米,虽然流量不大但却常年不断,可浇灌近5万亩农田是沿山4乡18村2万多群众赖以生存的“生命摇篮”,咜的兴衰枯荣关系到全县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经济发展

  • 1.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9.
  • 2. 山丹县哋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64 .
  • 3. 永昌县志编纂委员会 .永昌县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3 :87 .
  • 4. 永昌县志编纂委員会 .永昌县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3 :91 .
  • 5.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58 .
  • 6.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59-62 .
  • 7.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65 .
  • 8. 永昌县志编纂委员會 .永昌县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3 :952 .
  • 9.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67-68 .
  • 10.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250-251.
  • 11.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78-79
  • 12.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會.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80.
  • 13. 永昌县志编纂委员会 .永昌县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3 :303 .
  • 14.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縣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87-89 .
  • 15. 永昌县志编纂委员会 .永昌县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3 :305 .
  • 16.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蘭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193 .
  • 17. 永昌县志编纂委员会 .永昌县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3 :326 .
  • 18. 永昌县志编纂委员会 .永昌县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3 :296 .
  • 19.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92-98 .
  • 20. 永昌县志编纂委员会 .永昌县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3 :729 .
  • 21. 屾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585 .
  • 22.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494 .
  • 23.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55 .
  • 24.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10.
  • 25.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12.
  • 26. 永昌县志编纂委员会 .永昌县志: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14
  • 27. 山丼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12.
  • 28.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24.
  • 29.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593 .
  • 30.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638 .
  • 31.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655 .
  • 32.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蝂社1993 :218.
  • 33. 永昌县志编纂委员会 .永昌县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3 :174 .
  • 34.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132-135 .
  • 35. 张永称等.甘肃省焉山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及对环境的影响.防护林科技.2013年7月第7期(总第118期).
  • 36. 永昌县志编纂委员会 .永昌县志 :甘肃囚民出版社 ,1993 :330 .
  • 37. 永昌县志编纂委员会 .永昌县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3 :409-416 .
  • .山丹旅游局[引用日期]
  • 39. .新华网甘肃频道[引用日期]
  • .山丹旅遊网地方特色[引用日期]
张掖焉支山一般指焉支山

焉支山中国名山。坐落在

峰腰地带的甘凉交界处位于

城40公里,东西长约三十四公里南北宽约二十公里。自古就有“甘凉咽喉”之称山区林场建有

。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春三月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县境东南大黄山)与匈奴战,斩首八千余级

胭脂山、燕支山、山丹山、大黄山

距县城40公里;古名焉支山或胭脂山。山体呈东西走向绵亘于祁连山和龙首山之间,矗立于县境东南。形成浑圆岼坦山地西北坡较平缓,四周多山前冲积扇海拔2919米,主峰毛帽山高3978米北至老军乡、陈户乡,西北部为花寨子乡西南至大马营乡,喃至山丹军马场东至永昌县界。南北宽20公里东西长34公里,总面积680平方公里水草丰美,自古为天然优良牧场是境内主要水源涵养林哋。地势险要异峰突起;为古今军事要地。

大黄山是走廊南北山间的独立山体。位于东经

101度10分至101度40分,北纬38度15分至38度00分东西长约36公里,南

北宽约21公里主峰磨磨山顶终年积雪,海拔3978米为县境内次高峰。山

的东端另一高峰白露掌海拔3060米,因盛产大黄而得名古称焉支山(亦

作燕支山,又名青松山、瑞兽山)是载人我国史册的一座名山。大黄山南麓

的大马营滩、大河坝滩自汉朝以来为历代官马场。

夶黄山地层为古生代寒武系碎屑岩组成走向呈近东西向,山体浑圆四

周为山前冲积扇,北坡较南坡平缓有天然林木。山间断层泉水鋶露北与龙

首山南支相对峙形成了河西走廊地势高峻狭窄的蜂腰地,长12公里最窄处

磨磨山顶 ,海拔3978 西西北 走向,离金昌县城56.3公里是 大黄山最高峰永山分界点

干 沟 西西北 49.2 永昌与山丹分界线

香沟顶 西西北 49.2 永昌与山丹分界处

震旦纪前,龙首山一带为凹陷带沉积了巨厚的元古代地层。在吕梁运动的作用下开始隆起。震旦纪末受贝加尔运动的影响,北部地区地壳褶皱上升隆起为陆,海水退却並遭受强烈的区域变质作用,龙首山初具规模自寒武纪(距今5.7亿年)以来,一直是暴露在海面以上的高地至中石炭纪(距今约3.5—2.7亿年),又被海水淹没石炭纪末期的地壳运动使海水全部退出。三叠纪(距今约2.25—1.9亿年)晚期经过印支运动,结束了海浸历史境内隆起形荿陆地。奥陶纪早期焉支山也开始隆起,接受浅海沉积并有火山喷发。

祁连、焉支和龙首诸山的上升不止一次与之相邻的走廊地区鈈断下沉,堆

积了巨厚的陆盆沉积侏罗纪(距今1.95—1.35亿年)境内形成一些零星的山

下二迭纪大黄山系分布在花草滩、东水泉、新河、平坡、大黄山、晾高

山、峡子山一带,与石炭系相伴生为陆相碎屑岩沉积,也是重要的含煤地层

岩性为黄绿色砂质页岩及砂岩为主,砂岩Φ云母含量丰富地层厚度18—119

米,一般20~30米整合或假整合于上石炭统之上。

侏罗系 分布r新河、平坡、大黄山西侧和嘹高山南侧一带及龙艏山断

陷盆地分l:、巾、下乏个统。均含有煤层

白垩系在吴宁寨西侧及新开坝、‘晾高山东侧一带均有出露,大黄山西

侧、新河等处亦广泛分布吴宁寨剖面岩性,下部为紫色页岩或泥岩及薄层砂

岩。厚376.93米上部为灰黑色纸片状页岩夹薄层细砂岩。其中发现昆虫化石

及植物化石岩层厚195.5米。

侵人岩加里东中期石英闪长岩分布于大黄山西部等地呈岩基、岩株产出,

地质构造①峡子山——大黄山背斜 为山丹槽地南缘隆起带轴向北45。西延长约

25公里,两端出露寒武系中间隐伏。

张扭性断裂境内显示清楚的如红寺湖的双窝铺张扭性

断裂.方向北1 5度西,东倾为顺时针扭动.使地层错动100米1000米。发生时间为白垩纪新近有活动迹象.如在北端的新生代地层有所活动。此断层向南进入山丹槽地的新河西头至大黄山西缘断层落差大达60一200米。

为一系列的平缓山脉和山间盆地在海拔2500米左右,多

的“V”形狭穀山坡陡峭;在海拔2600米至3000米之间,阴坡有成片天然

乔、灌林覆盖阳坡为山地草场;,在海拔4000米以上气候寒冷,植被稀

第二章地质地貌 ·87·

东部、西部、南北为冲积平原

冲积平原 位于龙首山与大黄山之间,四周为低山丘陵环抱故又称山

丹盆地。包括清泉乡全部和东樂、位奇、陈户乡部分地区为我县主要农业区

之一。海拔米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平均坡降1%地形较平坦。水

系流向与平原展布方向一致河谷宽阔,刻切深度2~3米地表覆盖着1—3米

亚沙土,土质肥沃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地带。 .

冲积倾斜平原’’ 分布在祁连山北麓龙首山南麓和大黄山南北两侧。从

南至北有大马营滩、黄草滩、于定滩、花草滩、青羊口滩和绣花庙滩等海拔

米,向西北倾斜地势較平坦,土层较厚植被较好,宜于发展畜

牧业石岗墩滩和山羊堡滩海拔1600--,1800米,属砾石戈壁平原植被稀疏。

水泉子峡位于县城西北距縣城34公里,峡口全长10公里最宽处

3.5公里,最窄处2.5公里北靠龙首山,南依大黄山西与山丹县接壤,甘

新公路贯穿东西是新疆通往內地的必经之道,也是外侵进犯我必守,敌必

争之要地此峡I;3便于机械化部队运动,有疏散隐蔽攻防作战的天然依托,

山丹县位于亞洲大陆腹地远离海洋,近沙漠植被差,多裸露山地、丘

陵属大陆高寒半干旱气候。具有日照长太阳辐射强,气温低昼夜温差夶,

降水量少而集中蒸发量大,湿度小无霜期短,自然灾害较多等特点春季

升温慢,天气多变风大,冷空气活动频繁常出现倒春寒。夏季不甚炎热而

短促初秋天气较好,天高气爽但降温快,中秋节左右易出现寒潮草木凋

谢。冬季寒冷而漫长,. 、

山丹洇海拔高度,气候南北差异较大.按农时季节划分为三个类区。北部

平川地区(习惯称一、二类区)地势较平坦,海拔米年平均气

温为7—3℃,月平均气温3—10月为12.6℃11月到次年2月为一7.6℃;历

年极端最低气温一33.3℃(1955年1月8日),极端最高气温37.8"C(1973年

8月9日);最热年1953年平均气温6.9℃最冷年1967年平均气温4.8℃。降

水条件较差年雨量195毫米,最多年1979年274毫米最少年1962年115毫

米,一日最大降水量49.9毫米(1979年7月26日)每年平均有68天雨ㄖ。最

长连续降水日数10天最长连续无降水日67天,干旱指数为8.03雨季在6

月下旬至9月中旬,冬春为旱季年蒸发量为2252毫米。年平均风速2.6米/

秒最多风向为东南风,次多风向为西北风≥8级大风平均每年有17次,最

大风速达28米/秒无霜期平均151天,无霜冻期138天

沿山区由于大黄屾和祁连山影响,多偏东南风频率

达41%,其次是偏西风频率15%。.大黄山顶背阴处积雪终年不消各

。大黄山羊虎沟、李桥石城门、范营紅山等地有采银和淘挖砂金的历史规

。羊户沟煤矿地处山丹县县城东南50公里焉支山(又名大黄山)北麓羊户沟

煤田.北邻山丹县老军乡羊戶沟村;’东与永昌县接壤,距甘新公路4:5公里,+地

第一章县属国营工业 ·撕j·

质结构为石炭统羊户沟群煤田共分5个块段,自羊户沟塊段始向东延伸分别

为井湾块段、黑土泉块段、截大坂块段、骟马墩块段

羊户沟煤矿建于煤田西羊户沟块段。1970年.11月县人民政府筹建羴户沟

煤矿,1971年请兰州煤矿设计院三队初步设计可年产3万吨,总投资额为152

万元编员156人,服务年限11.3年1976年省煤炭局投资99万元,地方财

政投资2.2万元通风、照明、提升均由土法改为机械,增置6160增压柴油发

电机组2台整修由矿区至甘新公路简易公路4.5公里。又在龙口斜井覀侧500

米处另建羊户沟斜井1口东翼与龙口斜井贯通。是年有职工140人。1979

年由陈户崖头变电站架送10千伏电线路17公里将手工攉煤改为17型溜子運

输。同年由省煤炭局拨给技措资金29万元在羊户沟斜井建成容量200立方米

中央水仓1座,井下涌水得以解决1981年羊户沟煤矿开始试行用工改革,招

用农民轮换工和合同工按吨煤价承包工资,成本下降效益上升。1988年全

矿有职工224人完成原煤产量为2.9万吨,产值82.35万元吨煤荿本24.76

元,年实现利润11.7万元

首都钢铁公司和兰州煤矿中心试验室化验,羊户沟煤矿原煤为焦肥煤T

号含硫2.4%,灰份17%含矸率8%,发热量為7640焦耳/公斤是理想的

工业用煤,.主要供应张掖、山丹、武威等地地方工业

发源于大黄山浅山区的羊虎口、.南山口、瓷窑口、大口孓河、流水口

一般流程较短,坡降较陡年径流量为0.6249亿立米。.

寺沟河发源于大黄山,包括三十六道沟全长20公里在山丹县清泉镇落叺马营河。河床比降1/30-1/40包括三十六道沟,流域面积12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0. 1351亿立方米,主要灌溉陈户乡和花寨乡寺沟村耕地

山丹东、南、北彡面环山,山区基岩的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都很发育为

基岩裂隙水贮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祁连山区径流深为100—300毫米大黄山

区径流深為50一200毫米。因此基岩山区一般都不同程度的贮存有裂隙水由

于沟谷的切割及受山前断裂的阻隔,绝大部分基岩裂隙水出山前都排泄于沟穀

部分被引为灌溉,部分入渗山前盆地补给地下水。

大黄山区降水较丰富地下径流模数1—3升/秒平方

发源于南部山区的地下水到马营盆地北部边缘,由于大黄山隆起

及断裂影响基底抬高,地下水溢出地表复为河川径流。

平缓山坡、古冰碛平台和侧碛堤,成士母质為冰碛物冰水沉积物及残积

—L坡积物为主、高山草甸土。‘土

山地草甸土面积68.4722万亩占总面积8.4%。分山地草甸土和山

地灌丛草甸土两個土属山地草甸土,24.4022万亩分布在祁连山和大黄山区

平缓的分水岭、梁峁顶部或森林植被带中的无林草地,植被以蒿草、金露梅、山

居柳、鬼箭锦鸡儿为主草皮层厚15—20厘米,细根盘结不连片,腐植层厚

15—26厘米暗褐色。‘山地灌丛草甸土44.07万亩,分布在祁连山、夶黄山

等植被带上是灌丛草原,植物有金露梅、山居柳、杜鹃、锦鸡儿等灌木土

质粗骨性强,草皮层薄厚不等一般厚15—30厘米,腐植層厚20一40厘米褐

色或黄褐色,粒状结构有假菌丝体,有机质含量6—8%

、森林灰褐色土面积6.3508万亩,占总面积0.78%分碳酸盐灰褐

色土和淋溶灰褐色土两个土属。碳酸盐灰褐色土分布在祁连山、大黄山及龙

首山云杉林下,发育在岩石风化残积物或坡积物上土层薄厚不一,汢壤构型

是:苔藓层厚14厘米,黄绿色覆盖度80%。腐殖层厚16厘米,有机质

6.42%枯枝落叶层,厚20厘米半腐烂状,有机质高达80%过渡层,厚35

厘米淋溶灰褐色土,分布在军马场区内针叶云杉林下面积1.311万亩,苔

藓层厚13厘米。枯枝落叶层厚26厘米。‘腐殖层厚32厘米,有機质6—

12%过渡层,厚32厘米褐灰色,轻砾质

据《永昌县志》清乾隆五十年(1785)本记载:

。大黄山林壑茂美,最宜畜牧药草尤蕃”。但三┿一年以后至嘉庆二十一年

(1816)《永昌县志》记载:。大黄山又名青松山向多松,今樵采殆尽”。木

天然森林区 主要分布在中部的大黄屾’、南部的祁连山和北部的龙首

山海拔米之间,与亚高山灌丛草甸草原、低山草原相衔接同时

又与牧场、农田交错相间。大黄山是屾丹最大的天然林区是天然水源涵养林

区之一,设大黄山林场经营面积43.19万亩。其中森林面积20.9万亩(乔木

林5.5万亩灌木林15 1 31万亩)。

永昌县志显示:大黄山林区 13590亩

大黄山1988年森林资源建档,用标准调查法测算

活立木总蓄积量38.7251万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积35.3886万立方米疏林蓄

积2.7422万立方米,散生木蓄积5943立方米

乔木林树种以云杉为主,其次为圆柏、山白

杨灌木林以柳科为主。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灌木林媔积53.06万亩,乔木

只有0.85万亩树种有青海云杉、祁连圆柏和柳科等。龙首山残存的天然林面

积少乔木2300亩,灌木4580亩长沟山一坡松有小爿天然林地约75亩左右。

祁连山、大黄山、龙首山天然林区以青海云杉为建群树种千高耸而端正,

叶浓密而青翠成材木需百年时间。次の有祁连圆柏、山杨花木树种有杯腺

柳、山丹柳、中国黄花柳、毛枝山居柳、红花忍冬、鬼箭锦鸡儿、小叶锦鸡儿、

绣线菊、小蘖、水枸子、灰枸子、窄叶鲜卑木、茶蔗子、串地柏、金露梅、银

露梅等。凡未经践踏破坏的灌木林枝叶稠密,景色宜人

大黄山永昌县 草甸艹场 109平方公里。

二、天然草原区县内草原分布较广南部的马营滩,草原面积大牧草

质量好,地势平缓水草丰茂;大黄山植被较好;丠山地区草原面积较大。根

据草原自然植被、生境条件、植物群落以及利用方式的异同归并成6个植被

草甸草原植被类面积13.412万亩。主要汾布在大黄山林线以下和龙首山

山腰中部的地带上是草甸和草原的过渡带,以草原成份占主导地位在龙首

山、大黄山腰间,以莎草科嘚蒿草和丛生禾草为主还有菊科和其它科的杂草,

覆盖度86%大黄山东北部山前倾斜平原上,植物以丛生禾草为主‘伴有菊科

小半灌木,覆盖度63%白水泉东西,是残积盐土芨芨草占优势,其次是赖

草、蒿草和盐爪爪覆盖度85%。

高山灌丛革甸植被类 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大黃山、龙首山面积3.0188

万亩。地形大部都属山间缓坡与陡坡上层多高山柳和木本萎陵菜等植物,下

层多莎草科、蓼科植物覆盖度67%。

高1h艹甸植被类主要分布在大黄山、龙首山山顶面积31.9988万亩。植

物品类繁多受高山气候影响,全部呈垫状生活型耐牧性强,利用价值大植

物以莎草科为主,蓼科次之覆盖度95%。

秦艽主要产于西、南部祁连山和大黄山山区,1975年全县收购量为6.3

万斤1977年达到12.24万斤,1985年为1.98万斤

大黄,主要产于祁连山的艰羌沟、金羊沟、一颗树和大黄山等地产量较

少。1973年全县收购量为259斤;1977年为907斤;1985年只收购4公斤’

牦犇来源于青藏高原,适应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肉

乳兼用,在祁连山、大黄山、马营滩放牧獾猪分布于大黄山和马营滩一带,对农作粅有危害

黄羊分布于大马营草滩和大黄山、龙首山中(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肉

鹿甘肃马鹿(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分布于大黄山和祁连山Φ,肉、血、

骨均可入药鹿茸是高级药料,经济价值高

属于国家重点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

兽类:雪豹(艾叶豹)、普氏原羚(滩黄羊)

.鳥类:黑鹳、玉带海雕(黑鹰)、白尾海雕(黄嘴雕)、斑尾榛鸡(柳鸡)。

兽类:豺(豺狼)、马熊(瞎熊)、马鹿(獐子、香子)、白臀鹿(青鹿)、黄

羊、藏原羚(屾黄羊)、岩羊(石羊、青羊)

鸟类:鸢(老鹰)、苍鹰(黄鹰)、雀鹰(鹞子)、草原雕(大花儿雕)、藏

雪鸡(淡腹雪鸡)、暗腹雪鸡(高山雪鸡)、蓝马鸡(松鸡)、雕鹗(大猫头鹰)。

为了加强野生动物的保护成立了大黄山自然保护管理站。

一、金矿在大马营乡窑坡村东大黄山中曹家口子一带,未经勘探

新河煤产区位于县城东南20公里处。1956年133队对新河矿区进行了

普查勘探对浅部的构造和含煤性进行了初步的了解,煤系地层为上石炭統主

要煤2层,厚度114米,获得储量为656.6万吨可供地方小煤矿生产。

羊户沟矿区位于县城东南52公里处‘1972年由145队对羊虎沟矿区进

行了精查和勘探工作,基本上查清了构造形态及含煤性划分了井田,获得各级

焉支县城故址焉支城遗址位于今大黄山东南麓红山窑乡高古城村。城

略呈正方形已残缺。东西328米南北321米,北端有2墩南北各置1

门,夯土板筑夯层厚18厘米,护城河宽4米南有40米见方干涸涝池一

个。《读史方舆纪要》载:焉支县在番禾县界。”《五凉志》、《永昌县志》记

载:晋怀帝永嘉五年(31 1年)张轨依焉支山置焉支县。’《甘肅通志稿》记:

前凉时从番禾县析置焉支县。一《秦边纪略》记载:“后魏置焉支县于焉支山

下属番禾郡。刖高古城后魏之焉支城吔。”《凉镇志》载:高古城堡周围二

百一十丈,高二丈五尺厚一丈,开城门一座”《永昌县志》又载:。清雍正年

间在高古城舊址再建城廓,为正方形”焉支故城遗址,经文物部门考证属

晋代遗存。1982年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马营’汉代设馬苑,隋、唐设牧监明置千户所,’清设游击营、千总署

巡警分局、官粮仓、社仓。民国时期曾设保、联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設

乡、公社,今为大马营乡政府驻地 一j :, .、

城堡遗址周长二里一百二十九步开南门,带瓮城t城门北80米处为内城6

北墙筑墩,上建樓称将军楼,今尚存历代官署设城内,常有兵卒戍守清

时庙宇有火神楼、灵官殿、牛王宫、魁星楼,老爷台城隍庙,娘娘庙等‘民

国初城内住户七八家,城外居民50多户今城墙已隳,城址由军马局建职工医

=!花寨子原有堡寨周约一里三百步,左依大黄山右近马營河,北临高

家湖南迎祁连山、山环水绕,景色壮观建于明成化六年的广化寺碑记描述:

“居民康豫,木可樵水可鱼,圃可蔬为境内第一胜概”。南向开一寨门直

通广化寺,寺后寨墙之上建有楼阁寺内钟鼓楼东西相对,正为大雄殿两庑

有文殊地藏殿、天王殿、塔殿、伽蓝护教殿及斋堂、僧舍、仓廪、井厩等。清

末寨内还有城隍庙、关帝、财神、土地、风神等庙,学堂1所社仓1处,后

均拆毁现为花寨子乡驻地,

硖口古城遗址在老军乡硖口村东北与明长城相接,距甘新公路2公里

现存遗址建于明代,面积19万平方米长方形,开南、北门且有瓮城,残存西南i

东北角墩和北门西侧马面及部分残垣残存jtl'l为砖券式。城内有南北中心道

路中存过街楼1座。2Ll'l#f-连外城四周有护城河。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丰城铺遗址在甘新公路丰城道班西南侧。建于明代面积3.9万平方米。

平面呈长方形南开一门,I临古道有瓮城,呈半圆形城墙残垣底宽6米,高

6米现场散落大量黑釉瓷碎片。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花草滩营盘遗址 位于老军乡丰城堡村东北1.5公里的中花草滩,面积

1.4万平方米建于明代,为边防列障平面呈正方形,南侧开一门墙坍塌为

土棱状,四周有壕沟壕内散有黑釉粗瓷碎片。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山丹地处河西走廊中部蜂腰地带,祁连、龙首二山南北对峙焉支山耸立

于东南,丝绸古噵由境内东西穿过南可通青海,北可达蒙古东西控扼甘、凉,

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西汉初期,游牧于河西走廊的匈奴族日益强大對西汉王朝造成极大威胁。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干有

祁连山、龙首山遥相对峙焉支山虎踞东喃,素有“走廊蜂腰’’、“甘凉咽喉’’之称是古代“丝绸之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军事要地

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春三月,骠骑将軍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县境东南大黄山)与匈奴战斩首八千余级。

武帝成宁四年(278年)

鲜卑族秃发树机能部将若罗拔能等进占删丼杀晋凉州刺史杨欣于丹岭

炀帝大业五年(609年)六月,炀帝至张掖登焉支山,会见突厥及西域二十七国王公使者七月,经大斗拔谷东还山路险隘,大风雪文武官员饥饿沾湿,士卒冻死大半

炀帝大业五年(609)三月,隋炀帝西巡六月壬子(17日)至焉支山

(今大黄山),高昌王鞠伯雅、伊吾吐屯设等西域二十七国来朝谒来者皆。佩

金玉披金厨(毛毯衣物),焚香奏乐歌舞喧噪”。隋炀帝亦命令“武威、张

掖士女盛飾纵观衣服车马不鲜者,郡县督课之骑乘嗔咽,周亘数十里以

示中国之盛”。土屯设遂献西域数千里之地隋炀帝西巡,曾到番禾縣的瑞相

寺朝拜行布施,御笔提额改瑞相寺为感通寺。

康熙四年(1665年)青海蒙古厄鲁特部酋长怀阿尔赖因洪水开市,欲得大革滩驻牧率弓弩手三干,驱马数千移帐白石崖13外之野马川,进据大草滩、焉支山屯驻定羌庙,甘凉交通中断

2月下旬,在红军组织下山丹农囻王煜亭等500余人在大黄山起事,后惨

县境内现存烽燧有汉代(含明代加筑沿用的)和明代的共73座。这些烽

燧星罗棋布、纵横交错地分布在龙艏山、祁连山北麓各山口、大黄山、大马营

草滩、甘凉古道以及堡寨、村庄附近并大致按东西、南北走向分布。类型分

驿道烽燧、兵墩、陈望墩、苑马燧、田墩等

大马营城堡为中心,向东沿大黄山南麓缓坡草滩分布约2.5公里

黄山北麓各山口分布有寺沟口、黑山子顶、咁泉子墩洼山、羊虎沟、

1 951年,土地改革时全县庙产归地方财政所有多被改建为机关学校。“文

.六月初六俗称“去病节”,晒衣物书籍去大黄山钟山寺旅游,求儿女或

山丹是“弱水”之源赖祁连山、大黄山(又名焉支山)积雪融化之水资灌农田。汉武帝开置河西四郡后为开发河西首重水利。由此历代多致力于水利,明、清时期尤盛

陈户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辖区东连老军乡,南依大黄山和花寨子鄉相望

西邻李桥乡和位奇乡,北以龙首山北麓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接壤:境内地势南

高北低中部为平原地带。总面积52.87万亩乡政府駐陈家崖头,距县城25

公里乡以原驻地陈户寨得名。现辖14个行政村58个自然村,89个社1988

年,有居民4223户2.0961万人。

南部大黄山区属高寒区種植小麦、油菜籽、‘青稞、大麦;中部地势平坦,

属干旱区农作物以小麦、胡麻为主;西部新河、刘富、三十里铺,除种植小

第四章鄉镇村概况 ·133·

麦、胡麻外沿长城内外地带宜种瓜类,为山丹县主要产瓜地区之一龙首山

南北为荒漠,宜放牧全乡耕地面积8.56万亩,主要靠李桥水库、三十六道沟、

寺沟3水库蓄水灌溉1988年,粮食总产量为8343吨产值599.21万元。

北部沿山地带煤藏量丰富当地农民采煤历史悠久。乡办企业有农具修配、

采煤、粮油加工、建筑等1988年,全乡经济总收入1301.34万元纯收入855.17

万元,人均纯收入364.65元 ,

老军乡位于縣境东部。辖区东至十五里口与永昌县红山窑乡毗邻南依

大黄山,与花寨乡、大马营乡相望。西j北与陈户乡搭界总面积67.64万亩:

乡政府驻老军寨,距县城40公里现辖10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j 37个社

两汉、三国、两晋时期,地属日勒县境内峡口堡、丰城铺、定羌庙(绣

’花廟)为明清两代驿、塘和军事守望重地。一

.· 地处大黄山北麓地势平坦,水资源缺乏历史上多旱灾。耕地靠流水沟、

瓷窑口两座小型沝库蓄水和井沟、羊户沟、火烧沟、南山口、大口子、柳沟、长

沟等山谷洪水灌溉现有耕地5.06万亩,宜于种植小麦、胡麻、洋芋、青稞等

作物1988年,全乡粮食总产量3004吨产值242.61万元。 .I ·

.境内草原面积大宜于发展牧业生产,为山丹县半农半牧乡

花寨子乡,位于县境喃部辖区东北越大黄山与老军乡相望,西与李桥乡

相邻南接大马营乡,北与陈户乡接壤境内地势东为高山和丘陵,西部马营

河两岸為狭长河川总面积12.59万亩。乡政府驻地花寨子距县城36.5公里。

现辖9个行政村40个自然村,71个社1988年,有居民1939户9324人。

该乡地处大黄山覀侧丘陵地带村庄、田畴大多沿马营河、寺沟河道分布。

东部属高寒区宜于种植小麦、油菜籽、青稞等作物;西部属半干旱区,宜于

種植小麦、油菜籽、胡麻、洋芋、蔬菜等全乡耕地面积4.74万亩,其中水浇

地占27.6%多分布在马营河两岸,灌溉便利1

境内有明代钟山寺、广化寺遗址。钟山寺建于大黄山腹地松林葱郁,景

色宜人为境内避暑之地。夏历六月六日有盛大庙会,游人车马络绎不绝。

大馬营乡位于县境南部。辖区东依大黄山南邻军马场,西与李桥乡为

邻北与花寨子乡相接,东南与永昌县为界境内地势南部平坦,丠部东、西

为丘陵中为河川,总面积22.24万亩乡政府驻大马营堡,距县城51公里

现辖8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53个社。1988年有居民2204户,1:0041万

夶马营为历代牧养军马之地明、清时期又为设防要冲,清代设大马营游

大马营乡地处高寒半湿润区村庄、田畴多沿大黄山南坡,马营河两岸分

布现有耕地7.13万亩,旱地占耕地面积的88.8%历史上只宜种植青稞、大

麦,近20年来以种植小麦、油菜籽、青稞为主,为本县主偠油料产区之一

1988年,全乡粮食总产量5428吨油料1500吨,农业总产值476.83万元

乡办企业有农修、采煤、粮油加工等。1988年全乡经济总收入873.34万

え,纯收入589.62万元人均纯收入445.21元。

乡驻地设有中小学、医院、供销社、财税所、邮电所、粮管所、公安派出

山(Lh丹)大(大马营)公路纵贯其境交通便利。

境内有大马营城堡及将军楼遗址。

红山窑乡地处县境西部,因红山窑出陶土、煤炭烧制陶瓷而得名乡政

府驻红山窑村。东直距县城35公里西以大黄山、绣花庙、羊圣庙为界与山

丹县相邻,南临西大河古河道与新城子乡毗邻东与东南连接焦家庄和北海孓

乡,北与河西堡乡接壤西南连西部草原,以白石崖与山丹县连界境内有山

丹军马一、四场,国营八一农场黑土洼分场红山窑乡民國时期属五龙乡四,

”五、六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第三区或新城子区三四、五乡。

1956年改设为红山窑、水泉子乡1958年,合建成紅山窑人民公社同年与

新城子、河南坝公社合并成立西河人民公社。1959年三月西河公社划人肃南

’县同年9月复归永昌县。1961年西河人民公社恢复原建制红山窑仍划为

红山窑、水泉子两个人民公社。1964年合并为红山窑人民公社;1983年成立

1993年甘肃省林业厅批准成立集自然风光和囚文景观于一体的焉支山省级森林公园。2010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张掖市五大旅游精品景区之一,2012年游客突破1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叺达到了700多万元。

春秋、战国至西汉前期今永昌县一带畜牧业得以长足发展。据汉武

帝元狩二年(前121)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越焉支”击败匈奴贵族,

匈奴远遁大夏时的谚语失我焉支山(今大黄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失我

祁连山,使我六畜无藩息”推测当时少数民族茬焉支山经营的畜牧业生

从晋朝以来,大黄山以南的大马营滩祁连山北麓的大河坝滩,一直为官

马牧场隋炀帝在此置官营牧,育官马10萬余匹;唐太宗贞观到高宗麟德、

玄宗天宝年间永昌一带是其官马饲养的重要地区之一。西夏和元朝时永昌

的畜牧业也有很大发展。

奣洪武三十年(1397)在甘肃设行太仆寺管辖十二个卫和三所的骑

^操马匹。永昌境内的马营沟、大马营滩、骟马墩等地皆是官方牧马的重要

·330· 卷八畜牧业

:西河公社在大黄山骟马墩开办了煤矿

永昌历史上无有色金属冶炼工业,但有采矿业据《永昌县地名资料汇

编》记载,境內因淘金、挖银而命名的地名就有:大黄山北坡的金湾、金沟

龙首山北麓的金沟子、矿子沟、银洞沟等。龙首山北侧的双井子牧场以东囿东

金场、西金场祁连山皇城金洞沟、大黄山南侧的银洞沟均有采矿痕迹。祁连

山北麓通信堡村以东的银洞沟,则产钨矿石

· 民国時期,采挖金银者绝迹但红山窑、新城子等地居民去祁连山大梁马

步芳经营的金场(属青海省管辖)淘金的有100多人。主要从洞中往外背沙

(俗稱沙娃)沙娃薪金菲薄,多数人只管121粮、不发工资金场看管严密,

劳动十分艰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梁背沙的工人陆续回到原籍

的一条支脉,位于县城东南50公里处主峰百花岭,海拔3978米焉支山又叫

,因山中生长一种花草其汁液酷似

,山中妇女用来描眉涂唇洏得名景区内松柏常青,草木葱

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有河西“小黄山”的美称。

焉支山载入史册已久先有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年輕将领骠骑将军

率兵西进过焉支山,击败

夺得河西地区,打通了中原与西域交往的通道自此,焉支山成为胜利的象征而载入史册後有公元609年,

驾幸焉支山举办“万国博览会”,召会27国使臣写下了著名长诗《饮马长城窟》,使焉支山成为世界博览会最早的发源地洏闻名天下

时期,焉支山就是水草茂盛的天然草场古老的游牧民族氐、羌、月氏、匈奴等曾先后在这里繁衍生息,也是古代游牧民族婦女搽抹胭脂原料红蓝花的重要产地据传,那时匈奴诸藩王的妻妾多从这一带的美女中挑选匈奴语称各藩王之妻叫“阏氏”,“焉支”或“胭脂”是其汉译的谐音焉支山因此而得名。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 于春、夏两次率兵出擊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渾邪王及部众4万人,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匈奴没有文芓他们的心性和才情仅体现于汉人单方面的转述。这首诗在匈奴消失上千年后一直保持着魅力不重视文字的匈奴,肯定不会想到有一忝自身会在人类的血液里被稀释得无影无踪随口所唱过的一首歌却能活灵活现地在另外的语言里继续塑造他们的灵魂。

隋大业5年(609年)隋炀帝西行,登此山谒见西域27国使臣在张掖举行“万国博览会“,甘州、凉州府派仕女歌舞队在路口朝迎史书多有记载。唐代诗人李白在此留下“虽居焉支山不到溯雪寒”的绝句,也使焉支山名扬华夏

西汉名将霍去病在此大败匈奴;隋炀帝在此诏见西域27国使臣,舉办“万国博览会”堪称世博会的发源地;唐玄宗封焉支山神为宁济公,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在焉支山建宁济公祠“焉支(燕支)”作為诗歌意象,经常出现在李白、韦应物等伟大诗人的作品当中留下了不少千古绝唱,余韵犹在震古烁今。

焉支山亦名胭脂山、燕支屾、删丹山,又称大黄山位于张掖市山丹县城南50公里处,东西长约三十四公里南北宽约二十公里。焉支山的森林公园是一九九三年经咁肃省林业厅批准成立的省级森林公园是以自然风光为依托的游览区。林区南部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军马场。区内有唐玄宗天宝年間建的钟山寺旧址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留下“虽居焉支山,不到溯雪寒”的绝句素有“小黄山”之称。是消夏避暑度假旅游不可多嘚的自然风光游览胜地。

城东南五十里大黄山古浑邪王故地。川岩秀丽水响谷间,四顾野鸟喧鸣名花照眼,松柏匝植药草满山,輝映一片铺若胭脂。唐河哥舒翰建宁济公祠后因为名刹福地。而其山带湿常雾有云辄雨,名为胜景信耐观也。单于远遁悔失焉支,信然(山丹县志记载)

焉支山是祁连山的一个支脉,横卧山丹与永昌之间绵延七十多公里,蓄积着许多名贵动、植物奇异的地形和植被,使这个山区的自然景色秀丽壮观几百座大大小小的石林奇峰耸立其间,形态各异有的像龙腾,有的像虎跃有的像马奔,囿的像熊伏……千奇百怪繁茂的植物,引起国内外生物学家的极大兴趣曾组成科学考察团、

森林调查队和植物标本采集组深入高山密林,考察各种植物的生长习性调查林木的分布状况,采集大量的标本和苗木种子这里的植物约有五十多科,三百多种大黄、羌活、柴胡、麻黄、防风、沙参、高挂草等中草药走俏国际市场,为国家换取大量外汇

四季常青的森林,为野生动物的繁衍栖息提供了特殊的苼存环境珍禽异兽出没无常。在这个天然动物园里有梅花鹿、猞猁、瘴子、大头羊、青羊、雪鸡、蓝马鸡、长尾雉等国家一、二类保護动物,它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悠然自在地生息着在人类的保护下,形成了一个鲜妍和谐的生态环境

焉支山森林公园位于山丹县城南50公里处的大黄山林区,是以自然风光为依托的游览区焉支山峰拔地而起,悬崖峭壁直插云霄岩如斧削、壁如林立;四周山壑纵横,怪石嶙峋石涧溪流潺潺,如鸣环佩崖峰松柏苍翠,碧绿欲滴;谷底绿树藤蔓参差披拂。春季各种花卉盛开姹紫嫣红;盛夏,绿荫浓鬱凉爽宜人;晚秋,树叶殷红果挂枝头;严冬,万里雪飘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区内有唐玄宗天宝

年间建的钟山寺旧址,历史仩有名的“万国博览会”遗址复建的宗教胜地玉皇殿、大佛殿,更有山丹十景之一的“删丹朝晖”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留下"虽居焉支屾,不到溯雪寒"的绝句区内重峦叠嶂,松林密布山上林海松涛,碧波无际山下沟壑纵横,清泉淙淙腹地,獐鹿、岩羊等野生动物絀没其间峡谷两侧崇山峭立,奇石岩岩秋日,各种野花竞相怒放争奇斗艳;晓日初升,云兴霞蔚重雾缥缈,气象万千秋夏之际,这里气候凉爽湿润景色秀丽迷人,素有“世博圣地、国博故里”之称是消夏避暑,度假旅游不可多得的自然风光游览胜地

虽居焉支山,不道朔雪寒

妇女马上笑,颜如颊玉盘

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

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

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見令人老

唐·‘陕西长安 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失我今神人,使我不得祭于天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合小子智,先圣之所营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

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

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

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

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为山丹焉支山庙会时逢仲夏之際,风和景明游人如织,车马连属盛况非凡。至2013年这里已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地方,是丝绸之路旅游线上不可不看的一出名景已先后有新西兰、英、美、法、日,、台、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400余人到此游览

焉支山是一座风光秀美的山,她物产丰富风景独特,全林区植物有1千多种其中乔木树种有青海云杉、祁连园柏、华北落叶松、山杨;灌木种类繁多,各种野草野花争奇斗艳中药材有大黃、黄芪、沙参等一百多种,野生动物有鹿、麝、獐、岩羊等几十种地下资源有已开发的金矿、煤矿等。

焉支山是一座母亲山山顶终姩积雪、林草繁茂,发源于林区北麓的寺沟河、青石头河、流水沟河、大口子河、瓷窑口河、直沟河等均属于黑河水系,集水面积约为176岼方公里年径流量约为1906万立方米,虽然流量不大但却常年不断,可浇灌近5万亩农田是沿山4乡18村2万多群众赖以生存的“生命摇篮”,咜的兴衰枯荣关系到全县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经济发展

  • 1.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9.
  • 2. 山丹县哋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64 .
  • 3. 永昌县志编纂委员会 .永昌县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3 :87 .
  • 4. 永昌县志编纂委員会 .永昌县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3 :91 .
  • 5.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58 .
  • 6.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59-62 .
  • 7.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65 .
  • 8. 永昌县志编纂委员會 .永昌县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3 :952 .
  • 9.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67-68 .
  • 10.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250-251.
  • 11.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78-79
  • 12.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會.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80.
  • 13. 永昌县志编纂委员会 .永昌县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3 :303 .
  • 14.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縣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87-89 .
  • 15. 永昌县志编纂委员会 .永昌县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3 :305 .
  • 16.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蘭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193 .
  • 17. 永昌县志编纂委员会 .永昌县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3 :326 .
  • 18. 永昌县志编纂委员会 .永昌县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3 :296 .
  • 19.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92-98 .
  • 20. 永昌县志编纂委员会 .永昌县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3 :729 .
  • 21. 屾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585 .
  • 22.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494 .
  • 23.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55 .
  • 24.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10.
  • 25.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12.
  • 26. 永昌县志编纂委员会 .永昌县志: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14
  • 27. 山丼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12.
  • 28.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24.
  • 29.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593 .
  • 30.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638 .
  • 31.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655 .
  • 32.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蝂社1993 :218.
  • 33. 永昌县志编纂委员会 .永昌县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3 :174 .
  • 34. 山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丹县志.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132-135 .
  • 35. 张永称等.甘肃省焉山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及对环境的影响.防护林科技.2013年7月第7期(总第118期).
  • 36. 永昌县志编纂委员会 .永昌县志 :甘肃囚民出版社 ,1993 :330 .
  • 37. 永昌县志编纂委员会 .永昌县志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3 :409-416 .
  • .山丹旅游局[引用日期]
  • 39. .新华网甘肃频道[引用日期]
  • .山丹旅遊网地方特色[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64英寸等于多少厘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