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药店招聘的社会保障卡除了在药店买药,还能在门诊看病么?

社保基金持股年内涨幅最大的超100% ...社保基金的股票投资...牛股奔腾...社保的重仓股中...上半年累计涨幅超过100%的牛股一只...涨幅在50%至100%之间的牛股票4只......
2010年3月,根据市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将原市人事局、原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责进行整合,组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简称市人保局),为市政府工作部门。...
点击排行榜新社保卡亮相蓬溪 买药看病储蓄一卡搞定
遂宁日报 - 新社保卡亮相蓬溪 买药看病储蓄一卡搞定
新闻热线:2321500
网络广告:2324488
您当前的位置:&>&
  新社保卡亮相蓬溪  买药看病储蓄一卡搞定  银行卡、身份证、各个医院的诊疗卡……现在很多人的钱包都“卡满为患”了。如今,新型社保卡具有身份识别、社会保障和金融服务等功能,俨然成了一把“万能钥匙”,一张卡让居民全面“享用”公共服务。目前,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正在大力推进。  多卡合一  便捷提供三大功能服务  “以前退休养老金是直接发到银行卡上,而医保卡又是单独的一张卡,在使用新卡过后,这所有功能都能在新卡上实现。”县人社局社保股工作人员陈跃勇说,社会保障卡将集金融、社保、医保于一体,一卡通行。社保卡装载着每一个持卡人的姓名、身份证号、参保缴费情况等个人信息,印有参保人照片,还有银联标志。  “参保人领取社会保障卡后,须到指定银行网点办理卡片激活手续,同时要设置金融账户密码,这样才能正常使用。”据介绍,由于此卡支持银联系统,因此可以跨行办理各项金融业务,以及在POS机上刷卡消费。此外,加载金融功能的社保卡仅可作为银行借记卡使用,不具备贷记功能,不可以透支。目前,该卡可查询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及待遇领取信息;在定点医疗机构及定点零售药店就医和购药并实现即时结算;在金融机构存取款等。  社会保障卡正式发放后,将逐步替换原医保卡。同时,暂时没有领到社会保障卡的市民不会影响社会保障的相关权益。  双重密码  社保及金融功能互不影响  除具有社会保障功能外,社保卡还具有金融功能,每张社保卡都可以作为银行借记卡使用,具有现金存取、转账、消费等银行借记卡功能。  拥有如此大的信息量及如此齐全的功能,社保卡的信息安全如何保障?“卡设置了社会保障密钥和金融密码,不易复制盗用。”据悉,社保卡的社保功能和金融功能是独立区分的,设有初始密码。为了用卡安全,持卡人在领卡后应及时到卡管理窗口、定点医院、定点药店或其他服务窗口修改初始密码,初始密码不能进行医保结算。  “有时候在同一项操作中可能涉及双重密码,例如,你去医院买药,医保账户中的费用仅够支付部分的药费,这时你可能需要使用社保卡中的金融账户。”陈跃勇告诉记者,双重密码的设置是为了确保社保卡的安全性,社保功能和金融功能的同步使用可以为参保人带来更大的便捷服务。  未来功能  逐步实现“就医一卡通”  采访中,陈跃勇告诉记者,社会保障卡在完善原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的同时,还将积极探索社会保障卡搭载金融功能后的延伸应用,例如,推行“就医一卡通”,实现金融功能和社保功能结合后的公共服务功能。  “打个简单的比方,目前大多数的医院都有自己的就诊卡,充值后进行医疗费用结算,不过各家医院的就诊卡无法实现通用,这样一来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如果通过社保卡的金融功能解决上述问题,不但能有效减少资源浪费,还省去了患者排队办理就诊卡的麻烦。”陈跃勇说,目前人社部门正在与多家医疗机构协商,希望得到这些医保定点医院和药店的支持,尽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就医一卡通。  ――――新闻链接――――  “一卡通”如何办理?  据介绍,新型社保卡主要分为单位办理、个人办理、退休人员办理3大类。单位办理只需向其所在单位提供照片、身份证复印件即可。个人办理由参保个人自由选择发卡银行的任意网点,凭本人二代身份证件完成申办手续。退休人员到发放工资的银行填取相关资料,直接领取社保卡。  社会保障卡办理期间,如在职人员或者退休人员出现住院、急需用卡的情况,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可凭住院手续到县医保局办理临时医保卡暂用。我市新增56个刷卡买药看病点 >>> 厦门网
我市新增56个刷卡买药看病点
&&& 7月1日起实施,全市纳入医保定点的医疗机构和药店已达299家
&&&&商报讯&记者林桂芬&通讯员陈相秋报道&昨日,市劳动保障局最终确定思明区好人生大药房等42家为今年新增的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厦门友好妇科医院等14家医疗机构为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从7月1日起,参保人员就可以到这些零售药店及医疗机构用社会保障卡刷卡购药。至此,目前纳入我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的零售药店已有148家,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服务管理的医疗机构有151家。
&&&&我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及医疗机构的评审每年进行一次,今年共有67家零售药店、25家医疗机构提出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申请。前段时间,由专家评审出来的43家零售药店拟作为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15家为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经过10个工作日的公示,分别有1家零售药店及1家医疗机构没有能通过公示。&&&&&&&&&&&
&&& 42家零售药店分别:思明区好人生大药房、思明区信德堂药局、莲福堂药店有限公司、思明区如一堂药店、思明区万全堂药局、思明区乙丹正药店、祝强大药房博物馆店、思明区济隆堂药店、福建惠好医药连锁医药有限公司厦门湖光分店、惠好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厦门未来海岸分店、思明区百泰药店、厦门外贸医药保健品经营部、鹭燕大药房有限公司东明分店、鹭燕大药房有限公司集美霞梧分店、思明区宜安堂药局、思明区永裕泰药店有限公司厦大分店、思明区济慈大药房、思明区德康堂药局、思明区德鑫堂药局、光华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故宫店、光华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金山店、湖里区老聚宝药店、湖里区幼程药店、福建中联大药房有限公司厦门城市广场一层、湖里区马垄大药房、湖滨药店有限公司湖里公园分店、湖滨药店有限公司江头分店、湖里区益元堂大药房、聚德堂药业有限公司后浦分店、聚德堂药业有限公司中埔分店、美信好又惠医药有限公司博士山庄分店、美信好又惠医药有限公司海沧分店、集美区莲福堂药店有限公司集美分店、集美区延生药局、集美区忆仁堂药局、集美区康桥药店、海沧区鹭海药店、同安许进兴参燕药局、同安区德安堂药店、翔安华弘堂药店、马巷供销合作社医药门市部、湖里区春草堂药店有限公司西林店为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
&&& 14家医疗机构:厦门友好妇科医院、思明长康门诊部、思明同仁门诊部、思明区员当街道湖滨一里社区卫生服务站、湖里曙光医院门诊部、湖里华兴医院门诊部、南山疗养院门诊部、厦门光亮骨伤科医院、湖里殿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美石鼓门诊部、集美杏西医院、大同街道凤山社区卫生服务站、翔安友民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店镇新兴社区卫生服务站。&&&&&&&&[来源:厦门商报]
点击查看更多[]栏目的内容
[投诉][投诉][投诉][投诉]
记录 |&&&&
视角 | &话题 | &观点 |&
推荐博客:&&&“社保”让上海人看病买药放心顺心
- - - - - - - - - -
最 新 文 章- - - - - - - - - -
>> &>>& >> “社保”让上海人看病买药放心顺心  新华网上海频道记者陈雅妮、仇逸8月13日报道:持一张印有本人照片的社会保障卡,上海城镇职工就可以在全市900多家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中任选一家看病买药。社保卡中存有本人和用人单位逐月积累的个人账户资金,医院或药店就用社保卡进行网上结算;一旦医疗费用超过规定的自负数额,全市统筹的医疗保险基金就将开始承担患者大部分的医疗费用……    从新世纪第一天上海正式启动这项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到目前全市已有690万人加入了这个全新的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了国企、机关事业单位、外资、私企和个体工商户等城镇职工的全覆盖。它宣告上海在全国率先告别实施了50年的传统公费、劳保医疗制度,成功地迈向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能体现社会公平的新型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最后的福利”竟是“最后的桎梏”    在新体制酝酿过程中,一种说法曾在干部职工中盛行:劳保和公费医疗,这可是“最后的福利”了!忧虑、抵触、恐慌的情绪,对新体制形成巨大的社会心理压力。    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清楚地看到,相对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医疗保险是整个社会保险体系中涉及面最广、矛盾容易激化的一项改革,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害,必须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向全体干部职工讲清为什么非改不可的理由。    事实上,传统的医疗体制早已到了难以为继的境地。三笔大账和无数笔小账让越来越多的上海人看清了这个尖锐的现实:    ――1979年到1999年间,上海职工医疗费用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9%,大大超过国民生产总值年均9.5%的增幅,超越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999年,职工医疗费高达106亿元,社会医疗费用成本已占到社会工资总成本的19%。具体到一些困难企业,还要远远高于这个比例,“一人生大病,拖垮一个厂”的事例时有所闻;    ――20世纪90年代后期,拖欠职工医疗费的数额呈几何级数增长,到1999年,全市拖欠医药费接近20亿元。一些国有老企业的职工到死都无法报销垫付的医药费,不同单位间职工实际享有的医疗保障水平差距越来越大,对困难企业来说,医疗保障早已徒有虚名。    传统医疗体制的正面效应越来越捉襟见肘,而其负面效应越来越成为束缚上海改革发展的一大桎梏。在上海国有企业的干部职工有一个“救生圈”的说法,企业转制、人员流动常常因为劳保这个带不走的“救生圈”而多了一重心理障碍;甚至有些干部调到“三资”企业还情愿回到国有企业,就是舍不下“终身有靠”的劳保关系。这个挂靠在单位的“救生圈”,圈住了作为生产力最活跃因素的人,造成了企业间事实上的不平等竞争。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在上海市委的直接领导下,由市政府组织协调,组建了有医保、卫生、医药、社保、财政、计划、工会、民政等所有相关部门参加的医保改革推进协调小组。整个酝酿阶段,他们听取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群的意见,把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方案解释得浅显易懂,让每个不同的对象都知道自己该如何对号入座,让“从单位保障到社会保障,从由国家或单位包下来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全新保障观念,在干部职工的思想上播种、扎根。    编织一张“疏而不漏”的网    作为共和国的老工业基地,上海恐怕是全国职工人数最多、情况最复杂的城市,同时又是医疗保障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要达到社会医疗成本下降,基本医疗水平不下降的改革目标,方案的设计将是一个极其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遵照上海市委“坚持开创性、坚韧性、操作性统一”的改革指导思想,医改推进小组组织了一大批“精于计算”的高手,进行了长达数月的调研、测算和设计。2000年9月,经过反复征求意见、数十次修改的《上海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获得通过。    总体方案加上配套文件,洋洋数十万言,犹如一张“疏而不漏”的网。所谓“疏”,就是作为新机制的基本框架坚定不移,简洁明了;而“不漏”,就是具体的标准和比例照顾到各种不同人群,使所有参保的社会成员公平地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医改当年全市退休职工已经是一个230万人的庞大群体,这批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最多,而个人的积累和支付能力最弱。在考虑个人分担机制时,必须尊重历史。因此,上海医改方案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分别老、中、青三个不同年龄段制定不同的自负标准和比例,年龄越大自负比例越低。如一般门急诊,老人“自负段”为280元,新人则是1400元,即让最脆弱的人群减少震动,让所有参保人员增强风险意识。    除了230万“老人”以外,上海还有相当一批低收入和过渡性人群,包括当时滞留在再就业中心、非正规就业和“协保”人员共计80万人左右,他们不能享受比较优越的医疗待遇,还要以较低的收入维持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重负。对于这批人,《方案》细化了数十个不同群体的医保政策,将他们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    医保改革中,需要给予特别关注的是大病、重病人群。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却是医改中最敏感的一环。除了享受同等的基本医疗保障以外,给他们以安全感的还有一个双层医疗救助网:一层是各级工会组织的职工互助保障计划,一层是民政系统组织实施的医疗救助。一年多来,这两层医疗保障网已使3万多人次的大病重病患者获得不同程度的救助。全市730万人次参加的职工互助医疗保险,每人次每年交数十元,全市每年可筹集3亿元资金,患特种重病的救助一次可至1万元,住院和退休职工最高可获得4万元!    按照这个详尽的设计蓝图,一个由社会基本保险―地方补充保险―职工互助保险―商业保险―民政和慈善机构的医疗救助等多层次全社会的医疗保险体系,正在把单位所有制的“救生圈”,逐步变成惠及全体职工的“救生网”。    “平稳过渡就是成功”    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在充分估计医保改革的难度和对人们的心理冲击后指出:“新旧体制能平稳过渡就是成功!”一年半过去了,上海的医保改革没有引起大的社会震荡,改革的初期目标基本达到。    新体制的顺利诞生,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是清偿企业拖欠的医疗费。上海市委、市政府采取了快刀斩乱麻的果断措施,严格规定,在完成清欠计划进度前,企业领导干部不能出国,不准购买汽车和住房,不安排非生产性的消费支出;并确定了5条筹资清欠的措施和途径,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和企业所在地区,都有各自的责任。政府的强力推动和企业对斩断旧绳索投身新机制的向往,使清欠工作非常顺利,仅一年时间,便全部归还拖欠的18.4亿元医疗款,企业拖欠职工医疗费的现象成为历史。    毕竟是结束沿用了50年的公费劳保体制,心理震荡仍然在所难免。就在改革正式实施前数十天,各大医院就诊量猛增,一时人满为患。为了稳定群众心理,维护医保改革的大局,各大医院和医护人员超负荷运转,切实满足就医群众的要求,同时主动为门诊病人进行医改政策的咨询。在医改出台以后,卫生系统又降低部分医疗项目价格,将180家医院定点为医疗救助单位,对特困病人免收挂号费和诊疗费。    新体制平稳出台和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令人欣慰。根据市医疗保险局的统计,2001年有78.46%的在职职工和近一半的退休人员个人账户结余,成为来年的医疗积累;广大职工的基本医疗获得了制度性保证,职工不再因单位的经济状况压抑正当的医疗需求。    2001年,在职职工住院比上年增加了3.16万人次,退休人员住院增加了10.11万人次;医疗保险14%的筹资比例,使企事业单位的实际负担下降了5%。加上个人自负部分,社会医疗总成本仍然有所下降。而优化、有效的运行机制,多方救助的介入,使全社会有限的医疗资源保障了职工最需要的基本医疗。在城乡调查队最近的一次抽样调查中,上海的医改实践获得了87%的支持率……    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上海医保改革的设计和操作者清醒地看到,一年多的实践仅仅是建立了一个制度框架,完善方案和深化改革的道路还十分漫长:减少浪费、控制医疗费用支出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之间,还存在着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和困难群体的托底救助还刚刚破题,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的内容也有待进一步规范……    上海,正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向更加公平、有效的社会医疗保障体制大步迈进。      新华网    11:15:502 22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汉市药店招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