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秦皇岛以内的最好是昌黎县的让弄的女生没 长得好看的可以联系我 飞信要钱吗的 可以自己开价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休去劳神!似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取天真。几时归去做个闲人,背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字号:大 中 小
导读:昌黎是文化大县,但不是强县。昌黎文化源远流长,文化研究和文化成就汗牛充栋,但不知道怎么运用于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之中去。本文试图从昌黎城市文化建设、文化遗产保护挖掘整理利用等方面,对昌黎文化有一个粗线条的梳理与提示。
关于昌黎地区悠久文化的历史
昌黎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1991年10月在昌黎县汀泗涧考古试掘出土的460件石制品【1】,专家鉴定属于1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在县城东北偏北6.5公里的杏黄山山顶(后两山村偏东)、县城西偏北6公里的行龙山(张各庄村东北)等地,先后发现了一些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骨器等表明,至少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劳动、生息在这块土地上。
据史书记载,今昌黎地在唐尧时属冀州,虞舜时属营州,夏禹时属冀州,为远离中原的碣石之地;商代和西周时,这里为商王朝在北方建立的同姓诸侯国――孤竹国属地;到春秋时孤竹国消亡以后,改属周王朝在北方建立的同姓诸侯国――燕国管辖,到战国后期划属燕国设置的辽西郡辖境。秦朝统一中国后,这里仍属辽西郡,为肥如县境。西汉时,今昌黎境被置为辽西郡t县;东汉时,t县因西汉后期的海侵被撤销,县域并入同属辽西郡的临渝县境。西晋时,这里改为辽西郡海阳县地;十六国时,仍为海阳县地;北魏时,改属平州暨辽西郡首城肥如县地。隋朝时,随同肥如县并入北平郡首城新昌(后易名“卢龙”)县境;唐初随同卢龙县改属河北道平州管辖;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改为平州增置的石城县地。到唐朝后期,与平州相邻的营州屡遭失陷,原设在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的营州治所几经侨置,落在今昌黎县城所在地;至此,今昌黎地开始以“营州”名世。辽太祖天赞二年(923年),契丹君主耶律阿保机占领唐朝的侨置营州之地,在此设立了营州邻海军,并把从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掠来的3000俘户安置于此,建立广宁县管辖。自此,今昌黎境成为辽国的营州和广宁县地。
12世纪20年代初期,女真人建立的金国在占领这一带之后决定在新占领的汉人地区仍执行汉制。天辅七年(1123年),金太祖完颜阿骨达“踵辽南院之旧”,置枢密院于广宁县城。金皇统二年(1142年),仅领广宁一县的营州废置,广宁县直隶治所设在卢龙县城的平州;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金世宗完颜雍以广宁县与府治设在今辽宁省北宁市城区(原北镇县城)的广宁府重名,以侨置于此之前的营州城曾为北魏至隋朝初年的昌黎郡治所,启用取“黎庶昌盛”之意的古昌黎之名,改广宁县为昌黎县,“昌黎”遂成为这块山川秀美的形胜之地的定称。
元朝时,平州被改建为兴平府、平滦路,后又易名永平路,直隶中书省。昌黎在至元年间,与抚宁、海山两县历经几次并、分,最终纳入海山县大部分县境,并于至元十一年(1274年)被改置为滦州领县。明朝建立后,永平路改设为平滦府,旋即又改称永平府,在永乐年间又成为畿辅重地;洪武初年,昌黎县脱离滦州辖领,与仍领县乐亭的滦州和卢龙、迁安、抚宁等县同属府治设在卢龙县城的永平府辖管。
到清朝时,昌黎与卢龙、迁安、滦州、抚宁和不再为滦州领县的乐亭,以及在山海关地区新设置的临榆县,成为永平府管辖的七州、县之一。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昌黎改属直隶省公署统辖,相继由渤海观察使、渤海道管理;1928年8月,直隶省改称河北省,昌黎县成为河北省辖县;1935年11月,“冀东事变”发生后,昌黎成为由日本侵略者在通州成立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辖县,1938年又改属“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辖制下的河北省冀东道。在抗日战争的中期和后期,昌黎县的山区、沿海、沿河和一些平原地区,相继被开辟成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与卢龙、迁安、抚宁、丰润、临榆、乐亭等县先后建立了迁卢抚昌(后改建为卢抚昌)、丰滦昌乐、临抚昌、昌乐、抚昌等抗日联合县。1945年9月,昌黎县民主政府在姜各庄成立,属在解放区建立的冀东区行署第十三专员公署辖管;1945年11月,由国民党把持的国民政府在昌黎县城恢复了旧有统治。
1948年9月,昌黎县全境解放;同年11月,昌黎县城被建为昌黎市,成为冀东区行署第十二专员公署驻地。1949年6月,昌黎市建置撤销,并入昌黎县,县城改设为城关区;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昌黎县划属唐山专区,昌黎城关成为中共唐山地委和唐山专员公署驻地,变成了唐山专区的首城。
新中国成立后,昌黎县的滦河彼岸地区全部划入乐亭县辖境,西北部的主要丘陵地带划属卢龙县管辖;县城依然为中共唐山地委和唐山专员公署驻地,直至1958年4月唐山市、秦皇岛市划属唐山专区,地委和专署迁到唐山市区为止。1958年11月,卢龙县大部分地区和抚宁县洋河以西地区并入昌黎县,昌黎县成为唐山市与秦皇岛市之间独一无二的大县。1960年4月,唐山专区撤销,昌黎县改属唐山市。1961年5月,唐山专区复设;同年7月,卢龙、抚宁两县重新设置,昌黎县恢复原区域,仍属唐山专区管辖。1970年,唐山专区改称唐山地区;1983年5月,唐山地区被撤销,实行市管县体制,昌黎县与卢龙县、抚宁县和原承德地区的青龙县一起划归秦皇岛市管辖。1984年5月,秦皇岛市被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确定为进一步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8年3月,国务院决定扩大沿海经济开放范围,确定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昌黎县名列其中,由此成为向整个世界敞开门户的环渤海地区对外开放县。
关于昌黎地域文化特色
昌黎文化可以分为:碣石文化、民俗文化(三歌一影、老U文化)、韩愈文化、海洋文化、红酒文化等等。当然,这些文化其中有相融、重叠等现象,但是,它们具有其独立的文化特色。
1、“碣石文化”是古代神秘文化的摇篮&
碣石文化是昌黎文化的源脉所在,是其他派生文化的根,是任何文化也取代不了的。
关于“碣石”,史书多有记载。最早见于《尚书?禹贡》的两处记载,一处是:“冀州……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一处是:“导岍及岐……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
第一个巡游碣石山的皇帝是秦始皇。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碣石门。”于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在碣石山一带海边开展了大规模求仙活动,派出了大批方士上山、下海寻找仙人。并巡幸碣石山,刻石记功,命丞相李斯在碣石门题刻了《碣石门辞》【2】。
第二个来到碣石山的皇帝是秦二世胡亥。《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胡亥继位后,于公元前209年(二世皇帝元年)“东行郡县”时,亦“到碣石,并海,南至会稽,而尽刻始皇所立刻石”。秦代两世皇帝均到过碣石,秦始皇父子所到的这个碣石山应该是同一处地方是毋庸置疑的。
第三个来到碣石山的皇帝是汉武帝刘彻。郦道元《水经注?濡水》记载:“濡水又东南至t县碣石山……汉武帝亦尝登之,以望巨海,而勒其石于此。”濡水,即现在的滦河;t县,即现在的昌黎县。就是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来到碣石山观海,并开展了求仙活动。现碣石山主峰仙台顶,又名“汉武台”,就是因为汉武帝曾经登临而得名。
第四个来到碣石山的皇帝是魏武帝曹操。公元207年(东汉建安十二年)7月,死后被追封为“魏武帝”的曹操东征乌桓,出卢龙塞。8月,登白狼山(今河北平泉)与乌桓首领蹋顿接战,大破蹋顿,乌桓军20万人投降,杀蹋顿。9月,从柳城班师。将军队带到碣石山一带休整了一个多月。留下了千古绝唱《碣石篇?观沧海》【3】。他又在西归途中,吟出《冬十月》【4】、《土不同》【5】、《龟虽寿》【6】,记叙了当时碣石山邻近地区的景象,尽情地表达了自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
第五个来到碣石山的皇帝是追称谥号晋宣帝的司马懿。公元238年(魏明帝景初二年),司马懿率兵赴辽东征伐公孙渊时,也经过了碣石山一带。《晋书?宣帝纪》记载,司马懿于“景初二年,帅金牛、胡遵等步骑四万,发自京都……遂进师,经孤竹,越碣石,次迂辽水”。说明司马懿东征,经过了孤竹国,越过了碣石山一带,又绕过了辽河。
第六个游历碣石山的皇帝是北魏文成帝拓跋F。据《魏书?高宗纪》记载,北魏文成帝于公元458年(太安四年)“春正月丙午朔,初设酒禁。乙卯,行幸广宁温泉宫,遂东巡平州。庚午,至于辽西黄山宫,游宴数日,亲对高年,劳问疾苦。二月丙子,登碣石山,观沧海,大飨群臣于山下,班赏进爵各有差。改碣石山为乐游山,筑坛记行于海滨。戊寅,南幸信都,畋游于广川”。说明北魏文成帝也曾慕名碣石山,专门来此地登山观海。
第七个来到碣石山的皇帝是北齐文宣帝高洋。《北齐?齐本纪》记载,天保四年“冬十月丁酉,……壬寅,经昌黎城……大破契丹”,“丁巳登碣石山,临沧海。十一月己未,帝自平州还,遂如晋阳。”说明北齐文宣帝高洋在打败契丹后,在归途登上了碣石山,登山观海。
第八个来到碣石山的皇帝是隋炀帝杨广。《隋书?炀帝本纪》记载,“大业八年春正月辛巳,大军集于涿郡。而高丽小丑,迷昏不恭,崇聚勃、碣之间……(右)第九军可碣石道……”隋炀帝杨广在公元612年(大业八年)亲征高丽时,曾路经碣石山一带。
第九个来到碣石山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新唐书?太宗纪》记载:“十九年二月庚戌,如洛阳宫,以伐高丽。……九月癸未,班师。十月丙午,次营州,以太牢祭死事者。丙辰,皇太子迎谒于临渝关。戌午,次汉武台,刻石记功。”唐太宗李世民在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春天,亲帅大军出临渝关,与高丽大战于辽东。当年秋,班师归来,登上碣石山的主峰汉武台【7】,并令人如秦皇、汉武那样刻石记功。唐太宗可谓是最后一位登上碣石山的皇帝。
从秦汉至隋唐不到一千年的时间中,先后吸引了九个帝王登临碣石山?这九个帝王中包括了中国封建社会最杰出的四个政治家――秦始皇、汉武帝、魏武帝和唐太宗,另外五个是秦二世、北魏文成帝、北齐文宣帝、晋宣帝司马懿和隋炀帝杨广。历史上九个帝王登临或跨越碣石山,这些帝王为何对碣石山有如此浓厚的兴趣呢?这与碣石山的独特的历史和地形特点是紧密相关的。
首先,碣石山是历史悠久名山。碣石山雄踞渤海北岸,气势雄伟,海拔695多米,而且附近山峦叠嶂。在《尚书?禹贡》《山海经》中都有记载【8】。
其次,碣石山一带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北方门户的象征。以碣石山为标志的碣石之地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北角,地处辽西走廊南口,背临漠南草原东端,军事位置凸显。在很长的历史时期,是中原与东北部族、高丽、契丹交战的前沿地区,是中原帝王东征的必经之地和军事要冲。如,公元238年,司马懿东征公孙渊,经孤竹,越碣石,次迂辽水。北齐文宣帝高洋于公元553年(天保四年)十月初八,到平州,从西道出发袭击契丹,十二日到达白狼城,十三日经昌黎城。十五日击契丹,虏获十万余口,杂畜数十万头。十八日回至营州。二十八日,登碣石山观沧海。隋唐时,开皇初年,在碣石地设临渝关。公元589年,高丽王高元率万人攻辽西,被隋军击败。之后,隋军、唐军又接连对高丽用兵,隋文帝曾发兵30万,从水、陆两路进攻高丽,隋炀帝、唐太宗还亲率大军经碣石,出榆关进攻高丽。直至公元668年,战事才逐渐平息。到公元696年,这里又成了唐朝与契丹交兵的主战场。唐朝诗人高适在《燕歌行》中写道:“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描述的就是当时碣石战场的胜况。“安、史之乱”时,这里曾是安禄山、史思明反唐的军事基地。明朝时期发生的“靖难之役”,这里又成了燕王朱棣与建文帝朱允闪啥慕环嬲匠 m偈氐木碌匚恢钡角灞牍睾螅胖鸾ナァ
再次,碣石山是观海名胜和神仙之山。碣石山一带在齐桓公伐孤竹之后,变为了燕国的辖境,近海的碣石山逐渐成为燕国方士最活跃的地区。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燕国人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子高等相继修道成仙。羡门子高就居于碣石山上。由于仙人可以长生不死,能炼出仙丹,使一心求长生的帝王痴迷于求仙活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出于拓展疆域显示皇威的政治目的和寻求仙人与长生不老药的个人目的,一共东巡了五次,四次与求仙有关。公元前219年,他两次到山东沿海求仙。公元前215年,又北巡碣石,派原为燕国人的方士卢生下海去寻求隐居在传说中“三神山”的羡门子高和高誓等仙人。由于秦皇汉武的碣石求仙,极大地提高了碣石山的知名度,增强了碣石山的神秘感,其连锁反应就是随后的许多帝王争相效仿。汉武帝也是因求仙来到碣石山的。汉武帝登基后,受方士李少军等人的诱惑,非常喜欢祀神求仙。据《汉书?武帝纪》记载,武帝“元封元年,行至泰山,复东巡海上,至碣石”。说明汉武帝于公元前110年(元封元年)在泰山搞了封禅活动后,又到碣石山进行了求仙活动。1958年在今昌黎一中校园操场出土了大量“千秋万岁”瓦当和大型汉瓦表明,汉武帝来时,在碣石山南麓还建了皇家行宫。尤其唐代出现八仙传说之后,碣石山又成了八仙经常活动的场所。碣石山主峰仙台顶后峰有韩湘子隐居处,仙台顶后坡有果老(张果老)院,前坡有八仙台等等,更加使碣石山充满了扑朔迷离的神秘气氛,极大地刺激了皇帝们的登临兴趣。可见,当时碣石山因色彩神秘,对古人曾产生巨大影响。
1954年毛主席在秦皇岛北戴河创作了《浪淘沙?北戴河》一首词【9】,其中有“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形象地表达了毛主席的豪迈情感和历史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碣石这座名山更为引人注目和向往。
碣石山由于我国第一部历史文献《尚书?禹贡》的记载,以及历代帝王尤其是秦皇汉武的光临使得碣石山名声远扬;再加上碣石山自身的险要军事位置和独特的地理风貌使得她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碣石”已经成为昌黎乃至中国文化中,一个有着独特文化含义的象征符号。
多少年来,许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吟咏碣石山的诗词歌赋举不胜举,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源,成为我们打造碣石文化、利用碣石文化的文化建设宝藏。昌黎城市文化建设最亮丽的一笔,就是挖掘、利用、继承这一文化标志,凸显碣石山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神秘。而现在,我们就像一个捧着金饭碗不知道讨饭的乞丐一样,面对文化宝藏而不去利用和不知道利用,这是昌黎宝贵文化遗产的悲哀。
2、昌黎“三歌一影”文化
流传于昌黎及其邻近地区的昌黎地秧歌、昌黎民歌、昌黎吹歌、昌黎老呔儿影多年来被统称为“昌黎三歌一影”。昌黎三歌一影艺术是昌黎民间舞蹈、音乐艺术的集中显现和杰出代表,是祖国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之一。
近些年,作为劳动人民思想感情、生存意愿、审美意识能动体现的昌黎地秧歌、昌黎民歌、昌黎吹歌、昌黎老呔儿影,已经分别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清末民初,昌黎地秧歌独具韵采,昌黎老呔儿影、乐亭大鼓等民间戏剧、曲艺日臻完美,昌黎民歌、昌黎吹歌等民间音乐闻名遐迩。最突出的是,生活在这一地区的民间艺人集思广益,经过艰苦的探索,创造出了名震华夏的戏剧新品种――评剧,涌现了评剧创始人成兆才等名载史册的民间艺术大师。在这种百花争妍的环境下,到民国年间,北京、天津等都市和东北广大地区,几乎皆知“昌、滦、乐”这块中国北方民间艺术的奇土。因这一地区的方言极有特色,音乐感较强,且有“呔”味,故外地人多称生活在这里的人群为“老呔儿”,皮影被称为“老呔儿影”,秧歌被称为“老呔儿秧歌”,民歌被称为“老呔儿调”,大鼓被称为“老呔儿鼓书”,评剧也被称为“老呔儿戏”,等等。“老呔儿”,几乎成了这里独有的文化艺术符号。
由此不难得知,昌黎地秧歌、昌黎民歌、昌黎吹歌、昌黎老呔儿影等艺术,发端并兴盛于昌黎地区,绝非偶然。这不是孤立的地方文化现象,而是地域的馈赠、历史的馈赠。
被昌黎人俗称为“地跑”、“地出溜”的地秧歌,扭起来动作轻快自如,随意性强,富有即兴感,既适宜祭祀和节庆时的场地表演,又适宜平时自我娱乐。长期以来,秧歌舞在一些地区越扭越高,花样越来越多,甚至变成一种纯表演性的空中舞蹈的情况下,昌黎一带的民间艺人坚持扭“地跑”、“地出溜”,追求自由发挥,不受局限,与这里的秧歌舞曾在一个很长时期受到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舞蹈的深深浸染和影响不无关系。多年来,昌黎地秧歌最突出的发展变化,是由秧歌舞向秧歌戏的转化,即把秧歌演出大幅度地同戏剧艺术糅合起来,不断增强秧歌表演的戏剧属性。
昌黎地秧歌在大量引进戏剧情节和人物及一些表演风格时,注意吸纳其他地区的文化艺术精华,不断在提高地秧歌的舞蹈、音乐表演及演奏水平上下功夫。临场歌唱的秧歌调,大量吸收了凤阳歌和江南小曲的成分,形成了歌词通俗上口、曲调刚柔相济、音律优美动听等演唱特点,同时注重叙事,传达戏剧或故事人物的情感、心绪等,出现了可分阶段演唱的大段唱腔。秧歌伴奏也进行了改革,以吹奏唢呐为主,辅以堂鼓、小钹及笙管、笛、胡琴等多种乐器。唢呐的曲式变得短小而完整,结构严谨,节奏鲜明,曲调欢快流畅,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吹奏时变化自如,形式多样,藉以烘托生动活泼、热烈欢快的场上气氛,造成别开生面的音乐效果。随着秧歌的戏剧化,秧歌的舞蹈动作也发生了不少变化,既有模拟性的,也有象征性的,日益趋于细腻、逼真、风趣、清新,动作幅度也由大变小,面部表情则以传神为主,注重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等。这些变革,使昌黎地秧歌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舞蹈表演语汇与演出风格,成为明显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民间舞蹈艺术,为昌黎地秧歌最终向带有浓郁的戏剧性表演元素的纯舞蹈艺术转化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同时,也有意无意地为昌黎民歌和昌黎吹歌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出子”秧歌的诞生,使昌黎地秧歌的角色更加分明,妞、丑、c和公子等行当的表演,互相搭配,角色多由剧情而定。表演时,即兴发挥的成分越来越大。在扭跳时,演员注重揭示人物的情感世界,人物的性格、情感等主要靠面部表情和全身每个部位的细小动作表现,头、肩、腰、胯的动作处处出彩。艺人在扭动时转向自如多变,脚步灵巧多样,每个动作与表演都达到了异常精细的地步,其中仅身体的动作即有搭身、钻身等20多种,步法有碎步、风流步、跳场步、蹲裆步、跳台步、别腿碾步、俏步、并腿小步、急行步、探步、浪荡步、云步、垫步、圆场步等数十种,充分体现了“地跑”“地出溜”的表演特点。对道具的运用也独具匠心,创造了变化无穷的扇子花、手巾花、烟袋花、棒槌花等,其中仅扇子花就有八字扇、奔月扇、顶上晃扇、左搭右闪扇、遮阳扇、鸳鸯扇、抱月扇、簸箕扇、风云扇、错掌扇、跳掌扇、钻天扇、缠头扇、折点扇、扑盖扇、双圆扇、小展翅扇等70余种。昌黎地秧歌在新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艺人主要是以幽默风趣、洋溢着哑剧风采的舞蹈,表演人们比较熟悉或一目了然的戏剧情节,在塑造人们喜闻乐见的戏剧人物方面下功夫。不少“移植”的传统剧目,并没有因不唱戏文而令观众扫兴,反而产生了百看不厌的魅力;《赶脚》、《锔缸》《打灶王》、《瞎子摸杆》、《小姑贤》、《老夫背少妻》等新编排的民俗色彩极浓的剧目,因其生活化备受观众喜爱。昌黎地秧歌的这些演出特点,为这一地方性很强的汉民族民俗舞蹈在新中国成立后脱颖而出。
在“出子”秧歌的表演过程中,一大批杰出的秧歌手脱颖而出。继聂国和、宋阴村、田大迷糊等扭秧歌高手之后,周国宝、周国珍、张谦、卢凤春、秦焕、伦宝善等一代艺人出类拔萃,使昌黎地秧歌的表演艺术逐渐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昌黎地秧歌的演出方式走向纯舞蹈以后,一些演唱秧歌调的艺人开始专心致志从事民歌演唱,使以唱秧歌调为主的昌黎民歌演唱艺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涌现了曹玉俭等著名的民歌演唱艺人。
曹玉俭在演唱过程中,他根据自己的嗓音、语言特点及对歌词的体味、理解,对原有民歌进行再创作,经过不断磨炼,掌握了很高的民歌演唱技巧。他对民歌的卷舌音、嘟噜音、颤喉音、喉鼻音、控制音、补字音、滑音、装饰音、重尾音等环节的演唱技巧运用自如,尤以准确把握、巧妙利用卷舌音、嘟噜音、颤喉音见长;在咬字行腔时,吐字如吐钉,行腔如行云,快有字儿,慢有味儿,悲伤挂叹气,短腔亮字,长腔亮声,并做到了情引歌声出,气送歌声走,喜怒悲欢传双目,五体皆表口中词。这使得他演唱的民歌不仅字正腔圆、节奏准确、感情充沛、细致入微,而且地方风味极足,令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多年间,昌黎乡村还出现了不少演唱民歌的著名艺人,如秦来、郭文成、郭孙氏等。
与秧歌表演密切联系的唢呐吹奏艺术,涌现了一大批有影响的吹歌艺人。这些唢呐艺人对前人传授下来的吹歌技术进行了改革创新,摒弃了过去仅凭力气直吹、口吐鼻吸、中间不许间断的“平吹”方法,创出了滑音、嘟噜音、颤音等技巧。民国年间,昌黎县境的唢呐艺人分南、北两派,南派唢呐艺人以巢庄吹歌艺人、人称“巢老四”的巢振东组建的喇叭铺为主;北派唢呐艺人以歇马台的吴家喇叭铺为主。&
新中国诞生以后,昌黎地秧歌率先推陈出新。年近半百的周国宝与堂弟周国珍、张谦等秧歌名角一起,革新传统的昌黎地秧歌出子节目,在跑驴《傻柱子接媳妇》的基础上,创作出了反映翻身农民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的跑驴节目《喜回娘家》。1953年4月,由周国宝领衔主演的这出新跑驴节目以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在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中一举夺魁,与安徽的花鼓灯、福建的采茶扑蝶舞等一起风行全国。同年8月,中央歌舞团的青年演员带着周国宝等人传授的这个跑驴节目,参加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四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荣获银质奖章,从而使昌黎地秧歌的代表作――跑驴,被冠以“河北地秧歌”之称,走向全国,也走向了世界。
继昌黎地秧歌脱颖而出之后,昌黎民歌的演唱也逐渐在全国一定范围产生了很大影响。1953年春天,河北省文化局音乐工作室的专业音乐工作者到昌黎指导和帮助昌黎民歌采风工作,挖掘、整理出《绣灯笼》、《茉莉花》、《捡棉花》等20多首优秀民歌,使昌黎民歌的挖掘、整理工作引起本地政府的高度重视。1962年春天,昌黎县文化馆组织力量对昌黎民歌进行带抢救性质的大规模采风、挖掘工作,采集曹玉俭、牛广俊、常葆清、秦来、张殿春、李占鳌等老艺人演唱的民歌80多首,编印出油印本的《昌黎民歌选》。
昌黎吹歌艺术也有长足的发展。顾明珠等唢呐艺人在为跑驴进行唢呐伴奏时,较好地运用和发展了传统唢呐吹奏表演中特有的对奏、学舌,模拟人声哭、笑等手法,并有所创新。吴殿奎之子吴庆余、吴庆隆等曾被聘到河北省艺术学校整理民间吹奏艺术,应邀到北京军区文工团、北京总工会文工团、中央歌舞团等专业团体传授秧歌曲,主要演奏曲目有《四来》《一枝花》、《金沙滩》、《绣灯笼》、《锯大缸》、《扑蝴蝶》等。此外,跟随陈德、陈永成搭班从艺的昌黎县城西张各庄人周殿壁,曾于1955年随同周国宝、周国珍、张谦等到河北艺术学校传授秧歌曲。吴庆余、吴庆隆还参加昌黎县文工团的演出活动,演奏《百鸟朝凤》等独奏曲目。
一般而言,冀东皮影是由唐山皮影演变而来,而唐山皮影实际就是老呔影的别称。作为老呔影的主要承载,昌、滦、乐三县的民间艺人功不可没。由于昌、滦、乐都是原唐山地区的辖地,对外一般是以唐山的名义演出,所以被外界称为唐山皮影。而昌黎自从划归秦皇岛后,昌黎皮影也就从基本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了。皮影这一民间艺术瑰宝得到了昌黎皮影艺人的很好传承。皮影中的经典曲目有“鹤与龟”、“大破天门阵”、“孙悟空借芭蕉扇”等。
进入20世纪90年代,经过不断改革、创新的昌黎地秧歌再放异彩,在相继参加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第十一届亚运会帆船赛开幕式、全国第七届运动会帆船赛区开幕式等重大演出活动之后,于1993年在第三届中国沈阳国际秧歌(民间舞蹈)节上荣获金玫瑰奖,1994年在第一届全国中老年健身舞大赛上获兰花奖,1996年在全国第六届“群星奖”广场舞比赛中获得铜奖,并获河北省文艺汇演特等奖;1999年,又先后参加了昆明园艺世界博览会河北周展演和河北省首届民间艺术节。1996年,有着深厚群众性民间舞蹈艺术基础的昌黎县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的“地秧歌之乡”。1997年,昌黎“三歌一影”参加央视7套春节文艺晚会,2004年央视《走遍中国》栏目拍摄的专题片《昌黎秧歌扭过来》向海内外播出后,2009年10月29日,昌黎县在随秦皇岛北京招商期间,特地以“激情昌黎拥抱北京”为主题在国家图书馆音乐厅进行了昌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2010年元月4日至9日,由央视《民歌?中国》栏目与中共昌黎县委宣传部、文化局联合录制的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昌黎地秧歌、昌黎民歌和昌黎吹歌在央视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连续6期播出,好评不断。
如果说,碣石文化彰显的是昌黎县的文化渊源,文化历史,昌黎的
“三歌一影”则是古老文化的具体实践,是一种动态和意识上的展示。挖掘保护利用创新昌黎“三歌一影”艺术,在文化建设和发展中彰显此一文化符号,并将之转化为有型的文化产品,是摆在我们的文化建设和城市建设中的一个新课题。
昌黎应该着手成立“昌黎三歌一影”文化博物馆;在城市主题公园和休闲绿地处设置反映“三歌一影”文化内涵的雕像群。加大对“昌黎三歌一影”艺术的挖掘、继承、研究、创新、发展力度,将“三歌一影”转化为有型的文化产品,比如旅游产品、艺术鉴赏礼品等推向市场。
3、老呔民俗文化&
昌滦乐人被统称之为老呔儿,不仅是因历代曾有显赫人物的涌现,更主要是因为此地域的人性格相近、习俗相同、语音如一。这其中最具代表性者为语音,如吟似唱的韵味,长而婉转的尾音,那就是人们所说的老呔话。有人说滦县是京老高儿、乐亭是花老呔儿,昌黎为纯老呔儿。鉴于性格、风俗、语音等,都属于文化范畴,因而可统称之为老呔儿文化。
昌黎民风淳朴,习俗众多,吃、穿、住、行都有其独特之处,特别是民间习俗繁多。比如至今还保留着庙会、民间节日、婚庆、出殡、百岁、做寿等习俗。
而且戏剧、曲艺方面有:蹦蹦戏、莲花落、评戏;工艺美术方面有:绘画、雕塑、印花布、皮影雕刻、扎彩、花灯、布老虎、刺绣、剪纸、面人。
4、海洋自然风景文化
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1990年9月30日批准建立的首批五个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之一。该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秦皇岛市昌黎县沿海,面积300平方公里,分陆域和海域两部分,其中陆域北起大蒲河南岸,南至滦河口北岸,东起低潮线,东西纵深2~4公里,面积91.5平方公里。海域部分北起北纬39°37′,南至北纬39°32′,西起低潮线,东至东径119°37′,面积208.5平方公里。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沙丘、沙堤、篮⒘执秃Q笊锏裙钩傻纳持屎0蹲匀痪肮奂八诤G肪澈妥匀蛔试矗茄芯亢Q蠖毯秃B奖浠牡湫桶抖危哂兄匾纳壑担蒲屑壑岛凸凵图壑怠
这里的沙质海岸分布有40余列沙丘,最高处达44米,为全国海岸沙丘的最高峰。陡缓交错的沙丘,绵延无尽的沙滩和碧蓝的大海、构成了国内独有、世界罕见的海洋大漠风光。被动物分类学家誉为“活化石”的文昌鱼是本区底栖动物的优势种,在浅海10~12米等深线附近栖息密度达到1035尾/平方米,是目前我国文昌鱼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这里是鸟类的王国,几乎全国1/3以上的鸟类都可在这里拉到它们的踪影,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就有68种之多。是“世界珍禽”黑嘴鸥的主要栖息繁殖地之一。
50―1001.5150~20030
1950-60年代以来在各级政府领导下,营造了6万多亩人工林带,其中密林面积约有1. 9万亩。所植树种:乔木有槐(、)、及少量的柳树;灌木林以为优势种;草本多是野生植物,主要有沙钻台草、、紫花合掌消、肾叶打碗花、紫目蓿、无翅猪毛叶等。连绵不断的沙丘仿佛一条黄色巨龙,在海岸和林间起伏腾挪,这不仅在中国罕见,世界亦少见。2005年10月23日,排行榜在京发布。此次活动由《》主办,全国34家协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历时8个月,共评出“专家学会组”、“媒体大众组”与“人气组”三类奖项。其中,昌黎黄金海岸被评为中国最美八大海岸之一:海洋与大漠的吻痕。
近几年,由于旅游开发,沿海建筑、过分捕捞养殖、入海河流污染严重、保护措施不得力等因素,海岸的林带、海水、沙丘已经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特别是黄金海岸标志性地理风貌的代表沙丘,已经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开发之前,由现在的四纬路至刘台庄海岸,沙丘连绵起伏连成一线,但是几年的开发,不仅毁掉了很大一部分林地,也让沙丘消失殆尽,仅仅剩下国际滑沙场和翡翠岛几处。
沙丘和林带,如果消失了,黄金海岸也就不复存在了。所以,保护我们的海岸,保护我们独特的海岸地理风貌,就是保护我们的海洋自然风光文化。
建议:第一、将海洋文化研究、保护、整理、利用纳入昌黎文化研究的范围之内,重点是保护和利用,形成一套完整的文化多样性保护措施;第二、通过文化的渗透、媒体的影响等多种功能,让决策者、开发者认识到保护的重要性。
此外,五峰山的李大钊红色文化,滦河沿岸的滦河文化,与韩愈相关的韩愈文化,近年来与经济发展相关的红酒文化、养殖文化等,都有待于我们继承研究开发和利用。
昌黎城市建设中文化的现状
一是城市记忆消失。在所谓的“旧城改造”、“城市三年大变样”中,采取大拆大建的开发方式,致使一片片历史街区被夷为平地;一座座传统民居被无情摧毁。由于忽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这些历史性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社区邻里的解体,最终导致城市记忆的消失。比如,东、西花园的平房区,有极大的历史记忆价值,如果进行适当的改造,保留下来,要比很多地区山寨一个“某某古城”更有价值。再比如昌黎城市的街道名称,不是几个官员坐在一起憋了半天,就把街道名称定下来了,而是要在街道名称中承接起历史的记忆,遥远的文化符号,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二是城市面貌趋同。我们的昌黎县城改造建设有没有独特的文化特色?我们在城市建设当中有没有关注我们的地域性、文化性、特色性?没有,我们新建的楼房就是其它城市建设的山寨,抄袭、模仿、复制现象十分普遍,城市面貌正在急速地走向趋同,导致“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的特色危机。县城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城市风貌正在消失,代之而来的是几乎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千城一面”的现象日趋严重。哪怕是在沿着主要街道两旁象征性地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也没有。
三是我们的城市形象低俗。很难找到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布局生动、充满人性的城市文化形象。我们还在盲目模仿、追求高层建筑、标志性建筑,而把城市的文化符号淹没在了山寨版的高楼丛林中。我们不要寄希望于“新、奇、怪”的建筑,以求迅速改变城市的形象,结果反而使城市景观变得生硬、浅薄和单调。昌黎城市建筑还在秉承寸土必建的方针,广场、绿地、景观都在开发的利益面前被压缩在一个十分狭小的空间里,缺少科学态度和人文意识,突出功能主题而忘掉文化责任。
四是城市环境恶化。我们的城市以对自然无限制的掠夺来满足发展的欲望,致使环境面临突出问题:空气污染、水体污染、视觉污染、听觉污染;热岛效应加剧、交通堵塞加剧、资源短缺加剧;绿色空间减少、安全空间减少、人的活动空间减少。东西沙河的封闭是一个败笔,源影寺古塔的遮挡是一个败笔,碣石山景观的遮挡是一个败笔,碣阳湖周边的私搭乱建是一个败笔,沿路山体的开采石料是一个败笔,饮马河水体严重污染是一个败笔,临近城区山体无节制地墓地是一个败笔……昌黎城市建设如果是一张蓝图,能够容许我们勾画几多败笔呢?
五是城市精神衰落。我们在城市建设中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就必然要忽视文化生态,在城市建设中存在盲目攀比、不切实际倾向。实际上是重经济发展,轻人文精神;重建设规模,轻整体协调;重攀高比新,轻传统特色;重表面文章,轻实际效果,表现出对文化传统认知的肤浅、对城市精神理解的错位和对城市发展定位的迷茫。文化是一个城市建设的支撑,各级都有充分的认识,就是在实践中经不起利益的诱惑,使美好的蓝图具体实行起来走了味儿,变了调儿。
六是城市管理错位。一些城市在管理内容上重表象轻内涵,在管理途径上重人治轻法治,在管理手段上重经验轻科学,在管理效应上重近期轻长远。不能从更高层次上寻求城市管理的治本之策,问题已然成堆,才采取应急与补救措施。“城市病”的病根在于城市管理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缺乏应有的文化视野。昌黎县城的脏乱差由来已久,坐商出门,行人失德,各类车辆违规违法,噪音污染、视觉污染、建筑工程污染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管理不到位不科学,管理部门不作为。
七是城市精神的沉沦。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核,是对城市文化积淀进行提升的结果,城市精神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发挥着异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城市精神的概括和提炼可以使更多的民众理解和接受城市的追求,转化为城市市民的文化自觉。
2005年,当世界遗产大会顺利通过了“澳门历史建筑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当天,从澳门市民手中寄出20万封明信片,上面骄傲地写到“澳门――一座文化的城市”。大家知道,澳门过去给人们的印象是一个赌城,是一个博彩业异常发达的城市。但是澳门特区政府深入挖掘自己城市的文化特点和文化内涵,对其中20多处历史建筑和众多的广场以及民居进行了保护性的利用,使这些中西合璧的建筑和广场融入到今天澳门的城市生活之中,使澳门拥有了“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这个称号。
我们的城市面对席卷而来的平俗强势文化,不是深化自身的人文历史,而是浅薄化自己的文化内涵,使思想平庸、文化稀薄、格调低下的行为方式得到市民的认可,庸俗文化弥漫在城市的文化生活之中,消解着人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继承,究其深层次原因,是文化认同感和文化立场的危机。我们的城市,还真的缺少对先进的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继承。
昌黎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建议
昌黎文化遗产必须得到有效的保护,挖掘、抢救、创新、利用,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利用,使文化遗产为城市发展服务。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成败关键在于决策。作为城市发展和规划建设的决策者,要本着对历史、对城市、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组织开展对所在城市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的分析和调查,明确城市未来发展的定位,合理设计城市传统历史区域和新兴现代区域,制定符合科学发展的城市发展规划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第一,探索昌黎城市文化整体协调发展战略布局,明确城市功能定位。在当今,城市的竞争力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更体现在文化上。城市的竞争日趋发展将主要是文化的竞争。文化是城市品牌的核心,没有文化作为核心,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发展将不能持久,城市品牌也不能长期发展。城市文化遗产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要通过实施城市规划,确保昌黎城市在功能定位方面做出战略性调整与部署,那些有深厚文化地域和丰富文化遗存的区域应及时由经济中心、工业中心向文化中心转变,注重保持和发扬城市特色。要通过深入研究城市的历史、文化、人文、自然和地理资源,准确提炼该城市应当突出的文化精华和其它城市不能替代的文化特征。将城市文化内涵注入城市品牌之中,形成城市文化上的品牌差异。要高度重视城市化的发展带来文化的趋同问题,重视城市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区域文化的差异,重视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第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护城市文化遗产,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市规划。要慎重对待拆迁建设的问题。在重要文化遗产周围设立保护范围及缓冲区,严格控制建筑高度,并制定控高规划以保护原有城市空间形态,维护城市景观的完整性;旧城改造与道路建设中要尊重城市原有路网格局,保存好代表某一时期、有历史价值的传统街巷肌理,避免形成超大规模的街坊;在规划上要防止城市快速路穿越,避免破坏原有的路网格局;严格控制旧城内机动车数量的增长,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以形成对旧城未来交通格局的有力支撑;加强城市文化研究工作,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有效参考。昌黎县旧石器晚期人类遗址已经破坏殆尽,这是恢复不了的遗产损失;而昌黎东侧广源超市位置的野狐山的破坏也是明显的近视行为。今后的城市建设中,千万不要官僚主义用事,要从分论证,听取意见。
第三,在城市文化建设的同时,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结合,使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民众。人民群众是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源头和动力,文化遗产保护与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全体民众的共同事业。我们必须尊重社会公众对文化遗产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使文化遗产融入生活、融入社会发展,真正推动文化事业不断前进。保护与利用的结合,就是深入挖掘文化遗产潜在的文化内涵、社会价值和对城市发展的积极意义,使文化遗产融入人类现代生活,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第四,首先,成立昌黎县文化研究会。昌黎文化研究会已经注册,但是,由于办公地址、资金、运作的原因,还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这方面其他县区如卢龙、迁安等地都有好的经验和做法。昌黎县委政府要将研究会确立为半官方的机构组织,在组成人员、资金方面给予扶持,充分利用昌黎文化名人的影响和作用,在昌黎文化的挖掘整理、继承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次之,重视文化局、文学艺术联合会的作用,选派真正懂文化、爱文化、想文化、干文化的官员从事文化局、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领导工作岗位,真正起到文化职能部门的作用。
关于城市文化建设的集体审美
城市文化对公众有一个积极的引导作用,而公众在对城市文化的理解熏染过程中,就会有一种深刻的领悟,由此获得审美精神愉悦,这种公众在精神境界所产生的愉悦,是审美活动在最高层次上获得的精神满足。是对城市文化的认可和主观反映。当然,好的文化和坏的文化会对公众的影响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
街道上的路灯、长椅、花坛、栏杆、垃圾桶、广告牌、店铺牌等等,全都是公共审美的载体,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元素。我们的城市需要一个总体的文化定位,比如彰显什么,回避什么。昌黎县城是一个依山面海的城市,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我们的建筑,我们的街道,我们的路灯,我们的绿化,没有一点的地域文化的特色。北外环叫韩愈大街,但是两旁的路灯却叫时光隧道,简直是南辕北辙。
很多城市都在力图“显山露水”,但是,滨海国际建筑群不仅仅把燕山大街直通北外环的路堵了个正着,而且其建筑也把碣石山全部给挡住了,让人疼心疾首!源影寺塔是我们城市一个历史标志性建筑,其历史地位和文化地位是任何一个现代建筑都不可能够取代得了的。是建设博物馆和文化广场的不二选择。但是,一系列建筑将源影寺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了。让人痛心疾首!这就是常说的建筑“破景”,人为的“破景!”
城市建筑和市民的相互适应一旦建立,市民们也就拥有了共同的审美基石。如果适应的是高等级,那么,他们内心的审美就是高级的。如果适应的是低级的,他们内心的审美就是低级的。这该是多大的文化损失呀!
最近,读了余秋雨的一篇文章,其中提到城市文化的时候,他提出了一个最要的理念,就是城市文化的公共审美必须遵守的一条重要规矩就是“免惊扰”。“惊扰”分两类,一类是内容上的惊扰,一类是形式上的惊扰。必须把暴力、色情、恐怖、恶心的图像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删除。一类是内容上的免惊扰,就是必须杜绝艳色灼目、厉声刺耳、广告堵眼、标语破景的情景。宜居城市怎么解释?安详温馨怎样理解?
据报载,武汉市开评“十大最美工地”和“十大最差工地”。细细想来,很有道理。因为,一定程度上,工地管理的质量,就是我们的质量。
眼下,武汉市就有五六千个工地在同时施工,其他城市也大同小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开发区工业园的兴建、旧城改造……有人说,我们的城市就是一个大工地。这话当然不假。在一个城市范围内,你不直接接触到工地,工地也会间接地挨上你。当跑冒滴漏的渣土车从城市飞驰而过,扬起的尘土,弥漫天空,您可能免害?当吊车翻斗车彻夜轰鸣的时候,你能安然入睡?大家看看美丽的北外环路,被那些拉料车糟蹋成什么样子了,大家看205国道东线修路工地,简直是一个特大号儿的泥塘。野蛮施工,反映的是一个城市文化素养的缺失。
现在武汉开评“十大最美工地”,表明这个城市的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人们生活的质量也属于文化的范畴,我们应该为它鼓掌。美丽的工地,我们在发达国家和中国的香港地区见过,人家能做到,我们也一定能够做到,关键是想不想去做。美丽工地的底线是莫打扰周边的干净和安静。先守住底线,再追求卓越,这是美丽的线路图。
昌黎是一个近山近海的城市。将城市建设融入自然是一种终极文化追求。“显山露水”还不够,应该进一步让自然景物成为城市的主角和灵魂。不是让城市来装饰它们,而是让它们以野朴的本相契入城市精神。我们的山,已经被啃得千疮百孔,我们的水,已经散发出阵阵恶臭。我们的建筑,还在追求着丝毫没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洋气。还是疼心疾首!
关于城市文化建设的城市礼仪
城市礼仪也是集体礼仪,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城市建设是硬件的话,城市礼仪就是软件,二者缺一不可。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城市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我想,不论其他的城市怎样,首先我们的昌黎要首先实行自己的礼仪标准。先从幼儿园开始,然后是小学、中学、机关单位、农民,全面试行礼仪教育和培训,让我们的人民成为谦谦君子,这样才是城市文化最本质的东西。比方说,昌黎现成的交通礼仪就极度缺失,三轮车蝗虫一样横冲直撞,行人根本不懂得如何按规范行走;还有经商失义,坐商出门侵街占道,全城烧烤街道乌烟瘴气等等。
美景需有美人赏,这里的美人,我们可以理解为高素质的人群,如果花开时节乱折枝,秀美山石乱题字,再好的美景也会污浊不堪。
就春天赏花来说,我国古代大致有“六品”。一曰曲赏,赏花咏歌为唐代所好,人们以新编的曲子与脱俗的诗词对花吟咏,使视觉和听觉都尽情享受,相得益彰。二曰&图赏,所谓“古来书画一家”,书画讲求笔墨情趣与文人灵性之美,用以衬托生意盎然的插花,雅趣交融,在宋代极为流行。但配插花的书画以素雅为限,忌色彩浓丽。三曰茶赏,品茗赏花,茶性简朴,可爽神醒思;手持杯茗,静观插花之美,其乐无穷。四曰酒赏,多为宫廷、富贵所为。酒可激情,可爽神,借酒赏花,意兴风发,陶醉花间,别有神会。五曰琴赏,琴为古代文人四艺之首,用以怡情养性。对花抚琴要与花配。六曰谭赏,就是谈论品花。品花如同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二三人品,重在品论花木形态之美及插作结构与心得体会之趣。
古人能做到的,我们一样能。
下面是城市礼仪的详细规范,可以参考。
一、个人礼仪
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一个人的卫生习惯、服饰与形成和保持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的关系
1、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美感。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对人口沫四溅。
2、服饰: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具体说来,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三)仪态举止
1、谈话姿势:谈话的姿势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文明素质。所以,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势,是一种静态的美。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颁、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的庄重。
3、坐姿: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确的坐姿应该: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应两膝并拢;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钟”。若坚持这一点,那么不管怎样变换身体的姿态,都会优美、自然。
4、走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行如风”就是用风行水上来形容轻快自然的步态。正确的走姿是: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
二、见面礼仪
1、握手礼:握手是一种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与他人握手时,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与人握手。在正常情况下,握手的时间不宜超过3秒,必须站立握手,以示对他人的尊重、礼貌。
握手也讲究一定的顺序:一般讲究“尊者决定”,即待女士、长辈、已婚者、职位高者伸出手来之后,男士、晚辈、未婚者、职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应。若一个人要与许多人握手,那么有礼貌的顺序是: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先上级后下级,先女士后男士。
2、鞠躬礼:鞠躬,意即弯身行礼,是对他人敬佩的一种礼节方式。鞠躬前双眼礼貌地注视对方,以表尊重的诚意。鞠躬时必须立正、脱帽,郑重地,嘴里不能吃任何东西,或是边鞠躬边说与行礼无关的话。
3、致意:致意是一种不出声的问候礼节,常用于相识的人在社交场合打招呼。在社交场合里,人们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
三、公共礼仪
(一) 特定公共场所礼仪
1、影剧院:观众应尽早入座。如果自己的座位在中间,应当有礼貌地向已就座者示意,请其让自己通过。通过让座者时要与之正面相对,切勿让自己的臀部正对着人家的脸,这是很失礼的。应注意衣着整洁,即使天气炎热,袒胸露腹也是不雅观的。在影剧院万不可大呼小叫,笑语喧哗,也不可把影院当成小吃店大吃大喝。演出结束后观众应有秩序地离开,不要推搡。
2、图书馆、阅览室:图书馆、阅览室是公共的学习场所。
&&& (1)要注意整洁,遵守规则。不能穿汗衫和拖鞋入内。就座时,不要为别人预占位置。查阅目录卡片时,不可把卡片翻乱或撕坏,或用笔在卡片上涂抹划线。
(2)要保持安静和卫生。走动时脚步要轻,不要高声谈话,不要吃有声或带有果壳的食物。
(3)图书馆、阅览室的图书桌椅板凳等都属于公共财产,应该注意爱护,不要随意刻画,破坏。
(二)乘车礼仪
1、骑自行车电动车: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骑车时不撑雨伞,不互相追逐或曲折竞驶,不骑车带人。遇到老弱病残者动作迟缓,要给予谅解,主动礼让。
2、乘火车、轮船:在候车室、候船室里,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喊叫。上车、登船时要依次排队,不要乱挤乱撞。在车厢、轮船里,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丢纸屑果皮,也不要让小孩随地大小便。
3、乘公共汽车:车到站时应依次排队,对妇女、儿童、老年人及病残者要照顾谦让。上车后不要抢占座位,更不要把物品放到座位上替别人占座。遇到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的乘客应主动让座。
(三)旅游观光礼仪
1、游览观光:凡旅游观光者应爱护旅游观光地区的公共财物。对公共建筑、设施和文物古迹,甚至花草树木,都不能随意破坏;不能在柱、墙、碑等建筑物上乱写、乱画、乱刻;不要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污染环境;不要乱扔果皮纸屑、杂物。
2、宾馆住宿:旅客在任何宾馆居住都不要在房间里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其他客人。对服务员要以礼相待,对他们所提供的服务表示感谢。
3、饭店进餐:尊重服务员的劳动,对服务员应谦和有礼,当服务员忙不过来时,应耐心等待,不可敲击桌碗或喊叫。对于服务员工作上的失误,要善意提出,不可冷言冷语,加以讽刺。
四、学校礼仪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礼仪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内容。
(一)学生礼仪
学生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因此,学生应具有的礼仪常识是学校礼仪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在活动中,在与教师和同学相处过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礼仪。
1、课堂礼仪: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
(1)上课: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上课,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学生应当准时到校上课,若因特殊情况,不得已在教师上课后进入教室,应先得到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
(2)听讲: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并且应当使用普通话。
(3)下课: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响,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
2、服饰仪表:穿着的基本要求是:合体;适时;整洁;大方;讲究场合。
3、尊师礼仪:学生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时,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应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
4、同学间礼仪: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是生活中的一种团结友爱的力量。注意同学之间的礼仪礼貌,是你获得良好同学关系的基本要求。同学间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礼貌用语称呼同学。在有求于同学时,须用“请”、“谢谢”、“麻烦你”等礼貌用语。借用学习和生活用品时,应先征得同意后再拿,用后应及时归还,并要致谢。对于同学遭遇的不幸,偶尔的失败,学习上暂时的落后等,不应嘲笑、冷笑、歧视,而应该给予热情的帮助。对同学的相貌、体态、衣着不能评头论足,也不能给同学起带侮辱性的绰号,绝对不能嘲笑同学的生理缺陷。在这些事关自尊的问题上一定要细心加尊重,同学忌讳的话题不要去谈,不要随便议论同学的不是。
5、集会礼仪:集会在学校是经常举行的活动。一般在操场或礼堂举行,由于参加者人数众多,又是正规场合,因此要格外注意集会中的礼仪。升国旗仪式: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升降国旗是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无论中小学还是大学,都要定期举行升国旗的仪式。升旗时,全体学生应列队整齐排列,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当升国旗、奏国歌时,要立正,脱帽,行注目礼,直至升旗完毕。升旗是一种严肃、庄重的活动,一定要保持安静,切忌自由活动,嘻嘻哈哈或东张西望。神态要庄严,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应抬头注视。
6、校内公共场所礼仪:应该自觉保持校园整洁,不在教室、楼道、操场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在黑板、墙壁和课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爱护学校公共财物、花草树木,节约用水用电。自觉将自行车电动车存放在指定的车棚或地点,不乱停乱放,不在校内堵车。在食堂用餐时要排队礼让,不乱拥挤,要爱惜粮食,不乱倒剩菜剩饭。
(二)教师礼仪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因此,老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
1、教师的行为举止:一个人气质、自信、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能表现出来。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
(1)目光:在讲台上讲课时,教师的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给人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见之感。当讲话出现失误被学生打断,或学生中出现突发事情打断你的讲课时,不能投以鄙夷或不屑的目光,这样做有损于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2)站姿:老师站着讲课,既是对学生的重视,更有利于用身体语言强化教学效果。站着讲课时,应站稳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耸肩,或过于昂着头。需要在讲台上走动时,步幅不宜过大过急。
(3)手势:老师讲课时,一般都需要配以适度的手势来强化讲课效果。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进行。讲课时忌讳敲击讲台、或做其他过分的动作。
2、教师的言谈:教师承担的主要任务离不开语言表达。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表达语言时应遵守的礼仪礼节。
(1)表达要准确:学校中设置的每一门课程都是一门科学,有其严谨性、科学性。老师在教授时应严格遵循学科的要求,不可庸俗化。
(2)音量要适当:讲课不是喊口号,声音不宜过大,否则,会给学生以声嘶力竭之感。如果声音太低又很难听清,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3)语言要精练:讲课要抓中心,不说废话和多余的话,给学生干净利索的感觉。
(4)讲课可以适时插入一些风趣、幽默的话,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与学生谈话:
(1)提前通知,有所准备。谈话最好提前与学生打招呼,让学生有一个思想准备,这既是一种礼貌,又是对学生的尊重。
(2)热情迎候,设置平等气氛。举止端正,行为有度。谈话时,语气要平和,要有耐心,不要高音量、不反唇相讥,应表现出良好的道德修养。
(3)分清场合,入情入理。在与人谈话时,老师的表情要与谈话对象、内容协调一致。不要言过其实,故意夸大事实,也不应传播不利团结或道听途说的事情。
五、公务礼仪
(一)当面接待扎仪
上级来访,接待要周到。对领导交待的工作要认真听、记;领导了解情况,要如实回答;如领导是来慰问,要表示诚挚的谢意。领导告辞时,要起身相送,互道“再见”。
下级来访,接待要亲切热情。除遵照一般来客礼节接待外,对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听取,一时解答不了的要客气地回复。来访结束时,要起身相送。
(二)电话接待礼仪
电话接待的基本要求:
(1)电话铃一响,拿起电话机首先说你好,然后自报家门,再询问对方来电的意图等。
(2)电话交流要认真理解对方意图,并对对方的谈话作必要的重复和附和,以示对对方的积极反馈。
(3)应备有电话记录本,重要的电话应做记录。
(4)电话内容讲完,应等对方结束谈话再以“再见”为结束语。对方放下话筒之后,自己再轻轻放下,以示对对方的尊敬。
(三)引见时的礼仪
到办公室来的客人与领导见面,通常由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引见、介绍。在引导客人去领导办公室的路途中,工作人员要走在客人左前方数步远的位置,忌把背影留给客人。在陪同客人去见领导的这段时间内,不要只顾闷头走路,可以随机讲一些得体的话或介绍一下本单位的大概情况。
在进领导办公室之前,要先轻轻叩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切不可冒然闯入,叩门时应用手指关节轻叩,不可用力拍打。进入房间后,应先向领导点头致意,再把客人介绍给领导,介绍时要注意措词,应用手示意,但不可用手指指着对方。介绍的顺序一般是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同志介绍给女同志;如果有好几位客人同时来访,就要按照职务的高低,按顺序介绍。介绍完毕走出房间时应自然、大方,保持较好的行姿,出门后应回身轻轻把门带上。
(四)乘车行路
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在陪同领导及客人乘车外出时要注意:
(1)让领导和客人先上,自己后上。
(2)要主动打开车门,并以手示意,待领导和客人坐稳后再关门,一般车的右门为上、为先、为尊,所以应先开右门,关门时切忌用力过猛。
(3)在乘车的座位上很讲究,我国一般是右为上,左为下。陪同客人时,要坐在客人的左边。
(五)递物与接物
递物与接物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举止。
礼仪的基本要求就是尊重他人。因此,递物时须用双手,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例如递交名片:双方经介绍相识后,常要互相交换名片。递交名片时,应用双手恭敬地递上,且名片的正面应对着对方。在接受他人名片时也应恭敬地用双手捧接。接过名片后要仔细看一遍或有意识地读一下名片的内容,不可接过名片后看都不看就塞入口袋,或到处乱扔。
(六)会议礼仪 会议的通用礼仪,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发放会议通知时应阐明目的。
(2)拟发好会议通知。会议通知必须写明开会时间、地点、会议主题及参加者等内容。要提前一定的时间发通知,以便使参加者有所准备。
(3)安排好会场。会场的大小,要根据会议内容和参加者的多少而定。如果会场不易寻找,应在会场附近安设路标以作指点。
(4)开会的时间宜紧凑。开“马拉松”式的长会,往往上面在作长篇报告,下面却在交头接耳呵欠不断。所以,“短小精悍”,有效地利用时间,讨论实质性的问题,应视为开会礼仪中十分重要的一条。
(5)迎送礼仪。凡是一些大型或中型会议,对会议参加者要认真做好迎送工作。一般应在会前组成一个会务组,专门处理有关问题。
六、日常交际礼仪
(一)宴请礼仪
宴请是公关交往中常见的交际活动形式之一,恰到好处的宴请,会为双方的友谊增添许多色彩。赴宴要准时,赴宴前应修整仪容以及装束,力求整洁大方。在宴请排位时,客人要听从主人的安排。入座后,主人招呼,即可开始进餐,取菜时不要盛得太多,如不够,可以再取。如果主人为你夹菜,要说“谢谢”。吃东西时要文雅,闭嘴,细嚼,慢咽。不要发出声音或呕嘴。嘴内有食物时,切勿讲话。剔牙时,要用手或餐巾遮住口。当主人起身祝酒时,应暂停进餐,注意倾听。碰杯时,主人和主宾先碰。人多时可同时举杯示意,不一定碰杯。饮酒不要过量,可敬酒,但不要硬劝强灌。
(二)舞会礼仪
参加舞会时仪表、仪容要整洁大方,尽量不吃葱、蒜、醋等带强烈刺激气味的食品,不喝烈性酒,不大汗淋漓或疲惫不堪地进入舞场。患有感冒者不宜进人舞场。尚不会跳舞者最好不在舞场现学现跳,待学会后再进舞池。
一般情况下,男士应主动有礼貌地邀请女士;如果是上下级的关系,不论男女,下级都应主动邀请上级跳舞。跳舞时舞姿要端庄,身体保持平、直、正、稳,切忌轻浮鲁莽;男士动作要轻柔文雅,不宜将女士拢得过紧、过近;万一触碰了舞伴的脚部或冲撞了别人,要有礼貌地向对方额首致歉。一曲终了,方可停舞。男舞伴应送女舞伴至席位,并致谢意,女舞伴则应点头还礼。除此之外,还应讲究文明礼貌,维护舞场秩序,不吸烟,不乱扔果皮,不高声谈笑,不随意喧哗,杜绝一切粗野行为。
(三)拜访礼仪
1、拜访前的相邀礼仪:不论因公还是因私而访,都要事前与被访者电话联系。联系的内容主要有四点:
(1)自报家门(姓名、单位、职务)。
(2)询问被访者是否在单位(家),是否有时间或何时有时间。
(3)提出访问的内容(有事相访或礼节性拜访)使对方有所准备。
(4)在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定下具体拜访的时间、地点。注意要避开吃饭和休息、特别是午睡的时间。最后,对对方表示感谢。
2、拜访中的举止礼仪:
(1)要守时守约。
(2)讲究敲门的艺术。要用食指关节敲门,力度适中,间隔有序敲三下,等待回音。如无应声,可再稍加力度,再敲三下,如有应声,再侧身隐立于右门框一侧,待门开时再向前迈半步,与主人相对。
(3)主人不让座不能随便坐下。如果主人是年长者或上级,主人不坐,自己不能先坐。主人让座之后,要口称“谢谢”,然后采用规矩的礼仪坐姿坐下。主人递上烟茶要双手接过并表示谢意。如果主人没有吸烟的习惯,要克制自己的烟瘾,尽量不吸,以示对主人习惯的尊重。主人献上果品,要等年长者或其他客人动手后,自己再取用。即使在最熟悉的朋友家里,也不要过于随便。
(4)跟主人谈话,语言要客气。
(5)谈话时间不宜过长。起身告辞时,要向主人表示:“打扰”之歉意。出门后,回身主动伸手与主人握别,说:“请留步”。待主人留步后,走几步,再回首挥手致意:“再见”。
七、涉外礼仪
在国际交际中,礼宾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许多外事活动,往往是通过各种交际礼宾活动进行的。一般来说,各种交际活动,国际上都有一定惯例,但各国往往又根据本国的特点和风俗习惯,有自己独特的做法,我们在对外交往中除应发扬我国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注意礼貌、礼节之外,还应尊重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它们不同的礼节、礼貌的作法,从而使得我们在对外活动中真正做到不卑不亢,以礼相待。
1、举止:在外事活动中,举止要落落大方、端庄稳重,表情要自然诚恳、和蔼可亲,不能不拘小节。站时,身体不要东歪西靠,不要斜靠在桌面或倚靠;坐时,姿势要端正,不要翘脚、摇腿,也不要显出懒散的样子,女同志不要支开双腿;走时,脚步要轻,如遇急事可加快脚步,但不要慌张奔跑;说话时,手势不要过多,也不要放声大笑或高声喊人。
2、谈吐:在与外宾交谈时,表情要自然,态度要诚恳,用语要文明,表达要得体。别人在与他人个别交谈时,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需与某人谈话,应待别人说完。交谈中若有急事而要离开时,应向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在与外宾交谈时,不要打听对方的年龄、履历、婚姻、薪金、衣饰价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情况。同外国人交谈,最好选择喜闻乐道的话题,诸如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电影电视、风光名胜、旅游度假、烹饪小吃等,大家都会感兴趣。这类话题使人轻松愉快,能受到普遍欢迎。如果外国人主动谈起我们不熟悉的话题,应该洗耳恭听,认真请教,千万不要不懂装懂,更不要主动同外国人谈论自己一知半解的话题。
一切礼仪的关键是一个真诚,一切礼仪的底线是一个善良,一切礼仪的实践是一个尊重。如果你记不住各项礼仪的条款,你只要记住这三条,你就会是一位彬彬有礼的君子。
【1】位置在亮甲山东侧,专家鉴定早在1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或曰“细石器时代”。可惜遗址被毁。
【2】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记“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碣石门”一语;“今仙台顶下不远有二小山对峙,其状如门”,自然指的就是如门对峙的东、西馒头山形成的“两山门峙”之景。其赐曰:遂兴师旅,诛戮无道,为逆灭息。武殄(tiǎn)暴逆,文复无罪,庶心威服。惠论功劳,赏及牛马,恩服土域。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地势既定,黎庶无繇(yáo),天下咸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久并来由,莫不安所。群臣诵烈,诸刻此石,垂著仪矩。
【3】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进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曹操《步出夏门行?冬十月》: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鸡晨鸣,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钱D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曹操《步出夏门行 土不同》:乡土不同,河朔隆冬。流澌浮漂,舟船行难。锥不入地,[艹丰][艹赖]深奥。水竭不流,冰坚可蹈。士隐者贫,勇侠轻非。心常叹怨,戚戚多悲。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李世民《春日望海》(一作《碣石望海》)诗:“披襟眺沧海,凭轼玩春芳。积流横地轴,疏派引天潢。仙气凝三岭,和风扇八荒。拂潮云布色,穿浪日舒光。照岸花分彩,迷云雁断行。怀卑运深广,持满守灵长。有形非易测,无源讵可量。洪涛经变野,翠岛屡出桑。之罘思汉帝,碣石想秦皇。霓裳非本意,端拱且图王。”在这首诗中,“碣石”是与“秦皇”紧紧联系在一起。
【8】《禹贡》中有两处关于碣石的记载。一处记载:“岛(鸟)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黄河)。”意思是,东北鸟夷进贡皮服,由东向西航行,从右边碣石旁穿过,进入黄河。说明碣石在渤海北岸。在这里碣石起着航标标识的作用。另一处还记载:“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这里说的是山脉走势,太行、恒山等大山一脉相连,到碣石山一带就到海边了。此外《山海经》在“北山经”记载:“北山经之首曰单狐山。……又北五百里曰碣石山,绳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蒲夷之鱼。其上有玉,其下多青碧。”可见,碣石山在《山海经》中也占有一定位置。而且,在滦东地区最早史料中有关地名的记载,只有碣石和孤竹国。可见,碣石因山貌独特,很早就成为古地名中的特殊标志。唐代经学家孔颖达描述碣石山时说:“碣石在平州(今卢龙)东,离海三十里。远望其山,穹窿似冢。有石特出山顶,其形如柱,当即《禹贡》之碣石。”我国第一部字典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解释:“碣,特立之石也。东海有碣石山。”的确,碣石山的独特形状,在整个山峦中显得非常突出,人们一眼就能轻易辨别出与其它山脉的不同。历代帝王到碣石之地,对这样一座山形独特的历史名山,不可能视而不见,登游碣石山也就成了必然。
【9】毛泽东于一九五四年夏作《浪淘沙 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参考文献】
余秋雨: 《何谓文化》
吕庙军: 《论“碣石”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意蕴》
董宝瑞: 《昌黎三歌艺术溯源》
单霁翔: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城市建设》
function open_phone(e) {
var context = document.title.replace(/%/g, '%');
var url = document.location.
open("http://go.10086.cn/ishare.do?m=t&u=" + encodeURIComponent(url) + "&t=" + encodeURIComponent(context) + "&sid=70cd6ed4a0");
!觉得精彩就顶一下,顶的多了,文章将出现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请根据下图中的字符输入验证码:
(您的评论将有可能审核后才能发表)
已成功添加“”到
请不要超过6个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飞信要钱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