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洛阳洛阳市新安县天气厥山村现在都有什么工厂?有一个线缆厂,在厥山村对面,请问那个工厂名是什么??

新安县石井镇:大山深处设工厂 农民增收有了新希望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洛阳晚报
张晨子在玩具厂工作
  7月2日一大早,新安县石井镇五顷村村民张晨子和妻子早早地就坐上了通往山沃村的班车去上班。从靠天吃饭的农民到月收入3000多元的“蓝领”,改变张晨子夫妻俩生活的是一家位于大山深处的毛绒玩具生产加工厂。
  石井镇地处深山区,是新安县最偏远的镇。上午10时许,山沃村的一家工厂热火朝天。伴随着缝纫机声响,张晨子和其他上百名工人正在加工一批出口韩国及欧美等地的毛绒玩具。
  张晨子一家所在的五顷村,是个四面环山的小村庄。因为缺乏技术,张晨子一家四口靠3亩多在山坡上的庄稼地维持生计。
  改变发生在去年,看到工厂招聘,张晨子的妻子先到工厂学起了玩具加工技术,每月有近1800元的收入,这对靠天吃饭的庄稼人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尝到甜头,今年年初,张晨子也开始到工厂工作。
  从靠天吃饭的庄稼人到有了技术的“蓝领”,张晨子说:“这多亏了勤英妹子!”张晨子口中的勤英妹子,名叫张勤英,是山沃村的党支部书记,土生土长的山沃村人,也是这家深山玩具生产加工厂的“掌门人”。
  2014年,常年在外创业打拼的她,在乡亲们的一致拥护下高票当选山沃村党支部书记。为了给村里的贫困户找出路,张勤英通过朋友多方联系,结识了山东青岛一个做毛绒玩具生意的老板李明姬,想拉她一起在山沃村投资建厂。
  后来双方协商,由张勤英投资建厂、购买设备、招聘员工,李明姬提供订单和技术。去年7月,一家毛绒玩具生产加工厂落户山沃村,为山沃村及周边村庄的贫困户带来了脱贫增收的新希望。
  如今,张晨子每月赚3000多元,妻子每月赚1800元,摘掉“贫困帽”肯定没问题。
  相关链接
  新安县石井镇地处深山区,该镇贫困户中,缺乏技术者居多。为此,该镇依托龙潭大峡谷、黛眉山等景区,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拉动景区周边贫困户发展农家乐及家庭宾馆。同时,该镇还积极投建扶贫车间为贫困户提供技术培训及工作。(洛阳晚报记者 李雨璐 通讯员 许金安 实习生 吕盼盼/文 记者 张斌/图)
[ 责任编辑:席倩倩]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 诚聘英才 |  
       
网络服务:(6
业务咨询:(8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河南中冶律师事务所 张彦立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 & & & & & & & & & & & & &
县(市)区志
专业志和部门志
年鉴月报库
& 民史荟萃 &
村史—新安县仓头镇东岭村发布时间:日&&一、东岭村概况&&&新安县仓头镇东岭村地处北纬34°56’,东经112°11’附近。东临养土,西接河窑,北至新孟界碑,南望郭庄、中沟。土地总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2200亩,村庄占地面积500亩,耕地面积2600亩。下辖东岭、张沟、王家沟、梁兴庙、白坡五个自然村,449户,1600口人。东岭村属邙山余脉浅山丘陵地貌,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整个地形呈现“五岭、六沟、八面坡”的特征。分别发源于大南沟、小南沟、黑虎桥沟的三股泉水,冬暖夏凉,终年不断,在梁兴庙村前交汇后,向西经河窑村注入万山湖。东岭村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年均气温在13.9—14.7℃之间;年均降水量为640毫米;年均日照时数为2186小时;全年无霜期为216天左右。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利于作物生长。但因多数年份蒸发量与降水量失衡,故旱灾时有发生。东岭村地处连接新孟两县的东北出口,交通较为便利。古时,新孟洛商贸古道穿村而过;上世纪五十年代开辟的大河口至元庄的货运通道盘山而上;上世纪七十年代修通的横山至孟津的运煤专线顺岭东去。近年来,得益“村村通”政策的恩惠,以上三条主干道先后进行了拓宽、硬化。随着村组道路的延伸硬化,村域道路网状交织,四通八达。任是山村最深处,也闻汽车喇叭声。整个东岭村处在邙山余脉的山岭之上,北傍云蒙山,南望鹰巢岭,海拔310米左右,因位于原仓头乡之东而得名。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天下,始置新安县,东岭村属三川郡。此后历代,隶属屡有变更。明末清初,东岭村先后属云水里、官水里、云水牌。民国时期,东岭村属新安县东北区。后又改属第三区云水乡。<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年,国民党推行保甲制度,全县划分五个区,一百四十五个保,东岭属第六保。<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年日军进犯豫西,新安沦陷,原行政区被打乱,东岭属云水乡。<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年8月,新安第一次解放,各级基层政权相继建立,东岭村属第一区(区驻大章)河窑小乡。<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年9月,东岭改属第四区(区驻正村)河窑小乡。<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年元月,全县撤区并乡,东岭隶属云水乡。同年,撤乡成立高级社,东岭属先锋二社。<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年8月,东岭归属仓头光速公社,实行军事化编制,经受了“大跃进”、“高指标”、“浮夸风”的违害。<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年——1966年,东岭隶属仓头公社,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四清运动”的特殊时期。<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年——1976年,东岭隶属仓头公社、仓头革命委员会,见证了“十年动乱”的疯狂。<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年恢复乡、村建制,1977年3月,东岭与河窑分署,东岭隶属仓头乡。世纪之交,小浪底落闸蓄水,原仓头乡16个行政村迁往外市、县,留下东岭、郭庄、王村三个行政村与正村乡东部十二个行政村合并,仓头乡于1999年5月迁至邙岭新乡址。2011年5月,仓头乡撤乡建镇,完成了历史性跨越。其间,东岭村一直隶属仓头乡、仓头镇。东岭村449户村民。其中韩103户、王100户、裴53户、杨30户、杜27户、孙20户、张18户、赵18户、石17户、刘15户,乔12户、李10户、孟9户、翟7户、高6户、许2户、孔1户、介1户,计18姓。其宗族渊源,有源于山东琅琊的,如梁兴庙对门王姓&(王明杰之王姓),系东周灵王太子晋后裔,根在洛阳,后迁山东琅琊。清光绪十七年自十四世迁居梁兴庙。白坡裴姓源自山西裴柏村。梁兴庙高姓源自山西沁水。其余诸姓源自山西洪洞县,故当地有民谣流传:“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老家名字叫什么,山西洪洞老鸹窝”。据说,洪洞移民的后裔有个生理特征,即小母脚趾甲两瓣,以此作为认族归宗的标记。据考,自明初洪武二年(1369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山西洪洞移民达48次。洪洞大移民是由于当时人口分布不均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当时的中原地区因黄河泛滥,战争频繁,致使经济萧条,人口稀少。而当时的山西,因远离战争,风调雨顺,物阜民丰,人满为患。洪洞移民缓解了当时山西的入口压力,平衡了中原地区的人口分布,促进了明朝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在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经济产业&&1、种植业东岭村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两大类。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还有大麦、仁麦、谷子、高梁、黑豆、白豆、绿豆、豌豆、豇豆、扁豆、红薯、马铃薯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油菜等。但因地瘠土薄,十年九旱,一般年景,产量偏低。建国后,随着化肥、良种的推广使用和农田改造以及耕作技术的提高,小麦、玉米亩产达到400公斤左右。2、林果业东岭村拥有广阔的坡场,发展林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改革开放前,由于滥垦滥伐,出现了“山是和尚头,沟河光溜溜”的萧瑟景象。改革开放以来,东岭村林果业发展迅速,包括山坡绿化、沟河绿化、村庄绿化、退耕还林等,绿化覆盖率已达90%左右。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净化了空气,加之万山湖区域小气候的形成,使东岭村逐渐成了天蓝、地绿、水清地避暑去处。东岭村适宜种植桃、梨、杏、枣、石榴、樱桃、核桃、柿子、红果、苹果、花椒等果树。自古以来,村民也都有栽种果树的习惯。但多为零星种植。改革开放以来,有经济意识的村民先后培育了五个苹果园,但规模偏小,没有自己的品牌。3、畜牧业历史上东岭村民有饲养牛、马、驴、骡、猪、羊、狗、鸡、鸭、鹅、兔的习惯,但多为家庭养殖,没有形成规模。改革开放以来,养殖专业户发展较快,现有养羊专业户13户,养猪专业户20个,养兔专业户12个,大型养殖厂1个,中型养殖厂2个,养殖业年收入达420万元。4、矿产业和工业东岭村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砂岩资源。煤炭地质总储量达2亿吨,探明储量1.5亿吨。主要煤种属贫煤,煤系地质属二迭系二迭流山西煤组,含煤四层。当地村民自古就有开井挖煤的传统。上世纪五十年代红火的孟津县五一煤矿,八十年代兴办的新安县八一煤矿,九十年代创办的南山煤矿、张沟煤矿,都曾为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过贡献。之后随着形势的变化和上级资源整合的有关要求,这些小煤矿被先后关停。东岭的煤炭资源现已划归义马孟津煤矿。在梁兴庙、白坡、东岭三个自然村内,有大量徒峭裸露的砂岩石,是东岭村宝贵的石材资源,尚待研究开发。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东岭与河窑为一个大队。在时任支部书记张西营带领下,靠一个砧子一把锤起家,在大河口创办了汽车配件加工厂(后迁河窑),很快形成规模生产,购销市场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年收入达50万元,成为新孟两县的明星企业,为当时大队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财力支持。<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年3月,东岭与河窑分署,东岭村又另立炉灶,在荒沟岭新建汽车配件加工厂。在张忠贤、杨耀坤、高合坤、韩大忠等原班人马的精心经营下,新厂很快投入运行,依然保持产销两旺的势头,年收入40万元,助推了当时东岭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直至1980年,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解体。5、交通运输业东岭村地处连贯新孟两县的东北部交通咽喉地带。但解放前,货物运输完全靠肩扛、人担、牲口驮,也有部分人家用独轮车推。解放后,才逐渐出现了牛拉铁轮车、马车和架子车。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全村现有客车4部,长途货车6部,中型卡车18部,轿车、面包车20部,工程机械车辆5部,年总收入达500万元。不仅改善了出行条件,而且逐渐成为一个重要产业。三、社会事业1、水利工程特殊的地形、地貌,使张沟、王家沟、东岭、白坡四个自然村的村民世世代代笼罩在“吃水贵如油,庄稼望天收”的阴影里。1958年,乘当时兴修水利之风,建成了白坡水库、梁兴庙水库、白坡大西沟机井等,提升了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年,在时任党支部书记张西营的率领下,以当时的集体经济为依托,倾全大队之力,发扬林县“红旗渠”精神,自为更生,打响了“三水汇流”攻坚战。该工程东起梁头庙三股泉水的源头,西至瓦窑后坡头,穿越十道坡梁,跨过八道沟壕,全长3公里。历经三年苦战,投工百万个,开挖搬运土石方近五百万方,修架人、水两用石拱渡桥一座,垫造土坝二条,开挖过水隧洞300米,建水塘2个,修造翻井3对。“三水汇流”工程解决了下游五个自然村的人畜饮用水问题,扩大水浇地一千多亩。此项工程曾轰动县市,成为东岭村水利建设史上的一项标志性工程。<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年、1998年、2000年,县以工代赈办和水利局相继扶持资金100多万元,先后建成了东岭、白坡、梁兴庙三座人畜吃水站。结束了“河里有水白白流,山上吃水贵如油的历史”。2、村庄道路与电力通讯东岭村地处丘陵,道路崎岖,山高坡陡,村组之间多为人行便道,架子车路,晴天是扬灰路,雨天是水泥路。自1999年——2002年,国家扶持资金100万元,对村内的三条主干道和村组道路进行了拓宽、硬化。其中,新孟界碑——张沟下沟,1.3公里;养土东岭交界处——梁兴庙,3.2公里;新孟界碑——梁兴庙1.5公里;王上——河窑1公里;村组道路1.5公里,全村道路通路里程达8.5公里。至此,东岭村的出行条件得到了彻底改善。东岭村的电力发展经历了两个重要时期。1970年,自筹资金架设了大河口——白坡6公里高压线路,使70%的村民用上了电灯。1983年自力更生架通了梁兴庙——张沟1.5公里高压线路,实现了用电全覆盖。2000年,自筹资金2万元利用农网改造配套资金130万元,对全村电网进行了全方位改造,改善了用电环境,实现了低耗高效,同电同价。地处偏远的东岭村历来以口信、书信作为传递沟通的主要方式。上世纪五十年代曾一度使用过磁电手摇电话。直到世纪之交,才安装了程控交换机。至2011年底,我村共发展程控电话110余部。随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业务的延伸,共发展手机1080余部。<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年,接通了闭路线、解决了东岭村电视信号不好的问题。3、学校教育东岭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但由于史料缺失,早期教育已无据可查,仅就近代私塾和现代教育记述如下。(1)私塾自1890年开始,白坡相继在东头西佛殿、裴家上院、半坡、后沟办私塾四处,教师王之汉、贾念子,裴光进等,学生约20余人。此后,办学热情曾一度消沉,直到杜姓从孟津上元迁居白坡后,助涨了教化之风,特聘名师杜文创以及裴景沂、王代远任教,学生约30余人。梁兴庙于民国元年在酒馆窑办起第一个私塾,之后李生家院,对门王家院也相继办起私塾,教师李道(北山人),周玉虎(北山人)王玉洪(北山人)郭德瑞(郭庄人)等,学生20余人。民国初年,东岭王家院办私塾一处,教师夏海,学生10人。王家沟在祠堂办私塾一处,教师夏石,学生12人。张沟私塾在乔家上窑,教师裴景沂,学生10名。(2)国民小学<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年白坡升格为第六保主校,辖东岭,王家沟二所分校。裴景沂、林廷良先后任校长,教师王坤、王进才等,学生40余人。起初因没有教材,教师就用洋紫水把课文写在白纸上,再取数张白纸放在写好的纸下面,然后把稀布包成的湿麦麸袋放在上边捶击,印成后,装订成册。后来开始使用老解放区的教材,如“人,一个人。手,两只手,牛,大牛和小牛,大牛吃草,小牛吃草”。“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种什么得什么。”<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年之后,开始使用语文、算术、历史、自然等专用教材。并有了上、下课、早操、课外活动等。(3)建国后的教育<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年至1961年,王家沟、白坡均为初小,隶属横山学区。均设一至四年级,学生共50多人。教师有林化民、韩维宗、付振宇、姜国桢、王志明、郭东兴、王维民、王维义、张建国、韩西酬、裴玉敏等。<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年孟家门升格为主校。1963年增设张沟分校,四个年级,二个复式班,教师王维卿、孟爱香、张桂荣等。1969年春,增设东岭分校,一至三年级,一个复式班,先后由王明杰、赵建中任教。<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年,主校增设初中班,变为小学戴帽初中七年制。1972年主校易地河窑重建新校。1973年春主校由孟家门迁至河窑新校址。<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年创办高中班,学校规模达8个分校,25个教学班,教师41人,学生970余人,整个教育进入鼎盛时期。<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年3月,东岭与河窑分署。同年秋,送走第一届高中毕业生后,高中班被取消。同时初中二年制改为三年制。由于俩大队合伙办学,消极因素逐渐显现,学校教育出现下滑趋势。<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年至1992年2月,前后发生的“三次停课事件”,“两次分学风潮”,导致学校体制三次变更。具体可划分三个时期,a,“大一统时期”(1978年3月至1986年8月,大队分署,学校合办)。b,“三足鼎立”时期(1986年9月至1990年8月,一个校园分联中、东小、河小,三家独立单位。)c,“南北朝时期”(1990年9月至1992年1月,一个校园东西划界,东岭学校占南,河窑学校占北,各办各学)。此一时期的教育,饱受祸害,元气大伤。<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年,在时任支部书记张忠贤率领下,痛下决心,自筹资金18万元(入编新安教育志)。在村腹地梁兴庙北坡重建新校,工程于日破土,翌年2月底峻工。建成双层教学楼一座,26间,生活用房6间,计717㎡,大门、围墙、厕所配套齐全。1992年2月,东岭学校从河窑撤回,乔迁新校。<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年东岭学校被县政府确定为“普九项目学校”,争取配套资金24万元,续建2号综合楼一座,670㎡,同时完成了“九配套”,实现了“四室”达标。同年底,顺利通过了省政府“两基”验收。至此,学校占地12亩,总建筑面积1387㎡,辖两个分校,11个教学班,学生200余人,教师15人。在时任校长王明杰的精心管理下,综合管理连年获奖,教学质量全面攀升,俨然成了山村教育的一张名片。东岭教育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据统计,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考入大中专院校学生136人。附1:1991年捐资助学名单(按捐款数为序)王娃(孟津文恭)1000元&畅狗胜(孟津元庄)1000元孙有子&&500元&&裴金和300元&&张中贤200元&&高合坤&&200元&&韩拴营200元&&韩大忠120元捐资100元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明杰&&王明证&&王宗圣&&王保证&&王华圣王志忠&&石戊辰&&石维英&&刘小拴&&杨玉镇杜建设&&张文秀&&张西营&&孙铁拴&&韩克均韩&&珍&&高双贵&&裴万营&&裴创子&&裴&&武附2:历任校长教导主任姓名性别籍贯职务任职时间备注王明杰男东岭村校长<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9-1999.8市优秀教师,县十佳校长林育才男河窑村校长<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9-2001.8&裴&&武男东岭村校长<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9-2004.8<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9—1999.8任教导主任张&&伟男养土村校长<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8—2008.9<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9-2004.8任教导主任姚华伟男横山村校长<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9&马道星男孟津马岭主任<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9-2001.8&林贵卿男河窑村主任<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9-2002.8&王建民男养土村主任<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9&4、医疗卫生建国前,缺医少药,疫病泛滥。百姓主要依赖单方、偏方防疫疗疾,健康水平很低。建国后,缺医少药状况稍有改善。上世纪五十年代个体诊所转为公益事业,村设卫生室,主要医生韩书檀,介绍义等。<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1975年,曾刮起一阵合作医疗风,一夜之间“土药房”、“赤脚医生”遍布各生产队,因其脱离实际,所以没有改变百姓治病难的问题。<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2002年,农村医疗体制先后推行联合经营和个体经营两种形式。由介绍义、韩小克、王西海、孟宪爵、张健、林素组成的大队卫生室,医术精湛,服务周到,深得民众好评。之后,由张健负责防疫,从事医药经营的还有韩小克,王防修个体诊所。<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年以后,国家推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资金由国家、地方、个人按比例配套筹集,且国家、地方投资比例和医疗报销比例逐年增加,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愿望,从根本上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5、新农村建设长期以来,村委办公无固定场所,先后靠借用民宅,挤占校舍艰难维持。2011年6月,国家扶持资金37万元,在东岭路边新建村委办公楼1座,双层,12间,400㎡,围墙、大门等配套设施齐全,成为东岭村又一处新地标。四、人民生活1、水深火热的建国前期民以食为天。封建社会几千年,直至建国前后,吃饭问题始终没有解决。百姓长期过着“康菜半年粮”的生活。每到春荒,争食草根树叶、观音土。大灾之年,便背乡离井,逃荒要饭,更有卖儿鬻女,弃子溺婴,甚或骨肉相食,宾主相食。穿衣以自织土布为料。一件衣服往往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后传老三,上辈穿了下辈穿,一穿就是几十年。破了补,补了破,补丁一层一层摞,不少人家是全家合盖一条被,十冬腊月溜光席。住所多以土窑洞为主,间或有草房或瓦房,且多为房狭人稠,一家人住一孔窑,几代人住一瓦窑的相当普遍。运输靠肩扛人挑,出行全凭两只脚。2、水平尚低的建国初期建国后,人们衣食住行有了初步改善。1953年国家实行统购统销,口粮基本有了保证。至五十年代中期,吃饭问题方勉强解决,但仍然是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穿的是粗布衣,住的是土窑洞,出行两只脚,回家两腿泥。3、三年自然灾害的特殊时期<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年,全民大炼钢铁,“浮夸风”、“瞎指挥”、“一平二调”风兴全国。当时东岭各自然村都成立了公共食堂,村民一律食堂吃饭,严禁私家生火。当年风调雨顺,粮食丰产。但因劳动力都去炼钢铁,导致“丰产不丰收”,为接下来的灾情加重埋下隐患。<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年,春季大旱,秋季百日无雨。1960年,麦后又无雨。1961年春夏连旱,致使连续三年歉收、绝收。面对饥饿的威胁,食堂用红薯秧、玉米苞、玉米芯做淀粉馍,群众用树皮、树叶充饥,许多人得了浮肿病。61年下半年,国家调整政策,解散食堂,给群众分了自留地,又每人借地三分,允许群众开荒,搞自由经营,从而使群众渡过了难关。从1962年开始,形势逐渐好转。4、改革开放后的盛世时期改革开放后,人们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发生了质的变化。大米白面吃腻了,鸡、鸭肉蛋不希罕。开始讲究营养搭配,追求绿色环保,野菜、野味成了餐桌上的新宠。衣料穿着更加高档、时尚。过去风行的化纤衣料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纯棉、纯毛,纳米衣料最受青睐。不管男女老幼,都是花枝招展,五光十色,老人越来越年轻,妇女越来越靓丽。随着城镇化的提速,大部分农户舍弃了原有的平房楼房流向城镇。据统计东岭村80%的农户在市、县、乡镇购置了房产。伴随国民经济的持续攀升和惠农政策的落实,村民的人均年收入由改革开放前的600元,增加到4600元。兜里有了钱,消费水平自然水涨船高。过去的“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已经被淘汰。取而代之是“一转四响三舒坦”,(汽车、手机、微机、电视机、洗衣机、空调、冰箱、太阳能)据统计95%的农户有了家电、80%的农户拥有汽车、轿车、代步车等交通工具。五、名胜古迹1、黑虎桥、白虎桥黑虎桥位于梁兴庙东100米处,白虎桥位于梁兴庙西500米处。两座桥同建于北魏延兴元年(公元471年)均为单孔石拱桥,设计构造,用材完全相同,并称姊妹桥。分别横跨梁兴庙东西两条沟河之上,是新孟洛古道上的重要桥梁。两桥均长十二米,宽五米。桥面两侧均有正方体石柱十八根,每根石柱之间共有二十块石档板连接。石柱顶部是盘龙圆雕,石档板上有飞龙、祥云浮雕。桥下拱券呈圆弧形,每一块券石都经过精工打造,券石之间严丝合缝,就连递须刀片也很难插进去。两座拱桥尤如两件精美的工艺品,堪称中国桥梁史上的杰作。虽经文革洗劫,桥上的石柱、石板已荡然无存,但丝毫没有降低它的历史价值和实用功能。2、酒馆窑相传有一年酒祖杜康云游至邙山脚下,在梁兴庙对面的擂鼓峰下,发现茂林修竹中,有数股清泉从山涧汩汩流出。品之,水味甘甜清洌;观之,水质纯净无瑕。如此神水,自然吸引了酒祖。于是酒祖差人以当地高梁、大麦为原料,在梁兴庙村中土窑内建起酿酒作坊,很快酿出了浓香型佳酿——“高梁醇”。自此,商贾村夫过此闻香却步,饮酒忘返。历经世代传承,到明清时期,“高梁醇”酿造工艺逐渐失传,但“酒馆窑”遗址却毅然散发着历史的余香。3、古槐树古槐树生长在梁兴庙东头,树干高约三丈,树围粗约丈余,树冠荫遮半亩。据推算树龄已有六百四十多年。虽古槐年令老迈。树干中部已经腐空,但毅然枝繁叶茂。2009年8月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一级名木,实行了挂牌保护。编号豫C7337。据王氏宗谱记载,明洪武二年,王氏子孙从山西洪洞迁徙时,老奶奶为使后人不忘祖根,特把三颗槐树种子放在行李中。后人定居后,把三颗槐树种籽种在了村头。后来果然长出一棵形似洪洞古槐的小槐树。随着小树逐年长大,也记不清是哪一年,树上先后筑起了三个老鸹窝。据说那些老鸹是洪洞老鸹的后代,是专门来看护洪洞子民的。说来也巧,每到清明前夕,古槐树上会聚集成群结队的灰黑色羽毛的小鸟,它的白天出外觅食,晚上栖居在古槐树上,清明过后,便无影无踪了。人们叫这种鸟为“吉祥鸟”,说是来召唤洪洞后人回去寻根祭祖的。这无异给古槐树凭添了几分神秘色彩。4、观音堂观音堂位于梁兴庙西,紧挨新孟洛古道。建造于明天启五年三月(1624年),重修于清乾隆七年十一月(1742年)。观音堂为重楼制式,下部高台平地而起,四周山石彻成,中间夯土填充,长7米,宽4米,高3.3米。观音堂坐西向东,砖石木结构,高脊斗拱,严整瑰丽,两坡硬山,面东一门两窗,窗下分别嵌有“建造碑”和“重修碑”,其余三面都是石墙。自地平沿十八级石阶而上,步入堂门,正中塑观音描金像一尊。莲台上持莲观音头戴高冠,面如满月,双眉舒展,凤目微垂,鼻梁隆起,樱唇欲启。上着缨络,下着长裙。右手向上持长柄莲花蕾,左手下垂握巾端,大度雍容,婉约慈祥。四壁为观音百态壁画。该观音堂于2011年夏秋因淫雨而垮塌。观音堂西二十米处,有一真武阁,建于新孟洛古道关门之上。因历史久远,阁楼已毁,关门尚在。附观音堂修造碑记大明天启五年岁在乙丑三月已酉朔吉旦贯系河南府新安县迤北地名梁兴庙创立观音堂一座,社首孙世贵等会集村众各出之资修建观音神堂夫观音拥护一方救济群迷不胜感戴矣计开出资刻名于后一共费二十八千三百正众人一十三千八百文。阴阳&&郝进才&&&&&&&木匠&&刘景梅口匠&&赵应登&李应贡&&石匠&&万国太&&陈可有泥水匠&平生福&&&&&&皇明天启五年二月二十一日吉祥如意5、广武阁广武阁位于白坡西,新孟洛古道关门之上。始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长8米,宽8米,高10米,分上下两层,下为车马行人通道,上为广武阁。底层用山石砌造,门洞深8米,宽3.5米,高4.5米,拱形顶呈圆弧状。上层两坡硬山,面东开一门两窗,其余三面为实墙,青砖蓝瓦,制式规整。由门里南侧沿十九级石阶而上,进入广武阁正殿,内5米见方,四周是十八罗汉塑像,形态各异,形象逼真。往后向北是后殿,左塑广生老母,右塑武生老母。往西是偏殿,有瘟神塑像一尊。广武阁当年香客不断,偃师、孟津、洛邑商贾行人过此,无不焚香祈祷,再赶行程。经文革洗劫,广武阁今已无存,只留记忆在民间。六、基层组织东岭村与革命老区养士村地头相连,受其影响,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有了党的地下活动。1947年8月,新安第一次解放,基层组织农会建立,林凤森任农会主席。1951年,杜万泰,韩金龙、韩维刚成为第一批党员。同年,第一届党支部成立,支部设在河窑,支部书记林凤森。五十年代未,党员发展到6人。上世纪六十年代,组织发展相对缓慢。党员9人,支部书记王宪荣,支部设河窑。上世纪七十年代,是组织发展的特殊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逐渐恢复正常。期间,对1969年突出纳新的党员,进行了重新审查,杜文超、王维宏被清除。整顿后,党员13人,支部书记先后由张西营、王宪荣担任,支部设在河窑村,1978年,东岭与河窑分署。上世纪八十年代,按照党章规定,对党员进行了重新登记,党员发展到16人,张忠贤任支书,韩拴营任村长。上世纪九十年代,党支部注重从中青年中发展党员,党员文化层次和年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员18人,支部书记先后由王小民、王维卿担任,村长相继由韩拴营、高合坤、韩大忠担任。世纪之交,仓头乡迁至新乡址,东岭村隶属仓头新乡。党员29人,支部书记先后由张西营,石戊辰担任。石戊辰、杨松林先后任村长。附1:现任村两委成员简表姓名性别职务任职年限主要政绩石戊辰男支部书记<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9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任县第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事迹入编《人大代表风采录》杨松林男村长<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9修路、建提水站,建村部韩大忠男支部委员<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10主抓财务工作张西营男副主任<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1主抓稳定工作杜振安男村委员<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10主抓民事调解工作刘仁章男村委员<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12主抓村域经济工作林&&素女村委员<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10主抓妇女、计生工作&附2&:历任党支部书记简表姓名性别任职年限主要政绩备注王宪荣男<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1-1971.1巩固基层政权,修白坡、梁兴庙水庙&张西营男<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2-1975.8建汽车配件加工厂,建成“三水汇流”工程&王贤荣男<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9-1980.7组织落实土地联包责任制&张忠贤男<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8+1985.3组织重建东岭汽车配件加工厂&王小民男<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4-1986.4筹建王家沟八一煤矿&王宪荣男<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5-1986.12完成了领导班子的过渡<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年病逝张忠贤男<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1-1995.7建成东岭新校,促成学校乔迁&王维卿男<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8-2000.8完成学校二号楼续建工程&张西营男<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9-2001.8修村干道3公里,退耕还林300亩&石戊辰男<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9“村村通”修路8.5公里,建成村部楼&附3:历任村主任简表姓名性别任职年限主要政绩备注王维卿男<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3-1985.8配合支部,完成各项村务工作&刘小栓男<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9-1986.8较好完成了村委班子过渡&韩拴营男<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9-1993.8建东岭学校维修东岭水站&张忠贤男<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9-1996.10建东岭学校,引资建立王家沟煤矿&高会坤男<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11-1997.11协助建学校二号综合楼&韩大忠男<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12-2000.8建成梁兴庙提水站&石戊辰男<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9-2001.8修村组道路8.5公里&杨松林男<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9维修校舍,建村部办公楼&七、民间艺术及民俗风情1、民间谚语、俗语、歌谣、歇后语是世代流传的口头创作的草根文学。具有深刻的哲理,顽强的生命,鲜明的地域特色。经历了时光的提炼,已经成为本地区的一种文化沉淀。如:①谚语三年不吃煮锅豆,省下盖个大门楼。栽桐树,喂母猪,十年变成小财主。有病不忌嘴,跑折大夫腿。不怕慢、只怕站,站一站,二里半。少年夫妻老来伴,一天不见问几遍。②俗语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南京到北京,买家没有卖家精。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娘恩。③歌谣a.上学堂月奶奶,明晃晃,开开后门洗衣裳,洗哩净,捶哩光,打发哥哥上学堂,读四书,念文章,红旗插到咱门上,看那排场不排场。b.大麦穗,渐渐高,俺娘有病俺心焦。骑着毛驴去瞧瞧,进大门,见俺爹,俺爹穿着黑油靴。进二门,见俺娘,俺娘坐着顶子床。进三门,见俺哥,俺哥看书不理我。进灶火,见俺嫂,俺嫂穿着大红袄,噘着嘴,扭着腰,一扭扭到里旮旯。嫂子嫂子你别扭,不吃饭,不喝酒,瞧瞧爹娘俺就走。剩下饭,你喂狗,掉下酒,你洗手。百年之后你等着,爹爹坟上蒸蒸馍,娘娘坟上烙烙馍,哥哥坟上挂白纸,嫂嫂坟上屙泡屎,臭死你哩老舅子。④歇后语骆驼儿子——大苔(胎)小能他爹——老能上鞋不用锥子——针(真)中放羊拾柴火——捎带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2、戏曲、社火、秧歌、文学是东岭民间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集中表现了本地区的文化底蕴。解放前后,东岭的民间艺术保持着除旧布新持续发展的态势。①戏曲东岭红光豫剧团,成立于1947年,团长刘克选,司鼓王维民,板胡介绍义,主要演员有:王维信,高桂荣、张桂英、刘逢太、刘长寿、乔俊英、孙秃子等。主要演出剧目有:《桃花庵》、《对花枪》、《洛阳桥》、《三哭殿》、《风雪配》、《打金枝》、《白蛇传》、《卖苗郎》。演职人员,农忙从耕,抽空排练,农闲演出。除活跃当地民众文化生活外,还经常到孟津横水、元庄以及本县的云水、横山、养土等周边乡镇巡演,会演,广受好评,为东岭村赢得了“梨园之乡“的美誉。②社火、鼓乐东岭的社火,颇具规模。尤期是白坡的奶奶社最具影响。闹社火一般是进入腊月开始准备、排练,过了正月初三,搭台唱戏,正月十五是社火的高潮。出社时,十六根火铳开道,彩旗、鼓乐随后,再后是猪、羊等供品和看热闹的人群。社火现场,香火不断,纸灰飞扬,鼓乐震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蔚为壮观。鼓乐队较为普遍,当时白坡、王家沟都有自己的鼓乐队。一般由十面大鼓和锣、钹、铙等组成。主旋律大致为:嗵、嚓,嗵嗵嚓,嚓嗵嗵,嗵嚓噫嗵嚓,嗵嚓噫嗵嚓……具有激昴越进,撼地动天的气势。从上世纪中期开始,这类鼓乐逐渐淡出了民众的生活。③秧歌和草根文学改革开放以后,东岭村组建了星火艺术团。团长林素,成员有王维民、王套、王占营、孙振海等。演员有:林秋菊、王菊芳、赵翠、吕邓平、介小玲、周丽娟等。主要演出豫剧折子戏。还有大型秧歌队和竹马、旱船等。演出活动集中在春节、元霄节“三八”节等。在仓头镇艺术节大赛中,屡次获奖。得益于东岭村厚重历史文化的熏陶,土生土长的老校长王明杰,以当地的历史人文为主线,以身边的人、事、物为素材,于2010年撰写出版了个人的第一部专集《教暇广记》,填补了东岭村草根文学的一处空白。3、民俗风情东岭人纯朴、诚厚。历来重孝道、讲礼仪。在婚丧习俗上,既有豫西的一般特征,又有本地区的地域色彩。①婚俗旧式婚俗可概括为“八礼观成”。即:提亲、相亲、换契、送好、过礼、娶亲、梳头、回门。其中换契是关键,换契之后,男女就定下终身。从此女方不能另嫁,活是男方的人,死是男方的鬼。娶亲是高潮,是最隆重、最喜庆、最值得记忆的一天。婚礼一过,小伙子就成了大丈夫,大姑娘就成了小媳妇。新式婚礼破除了许多繁琐过时的程序,保留了“定好”、“迎娶”最核心的内容。婚礼大都请婚庆公司或司仪主持,添加了许多喜庆和文化元素。所以更隆重、更喜庆、更有内涵。一场婚礼就相当于人生舞台上的一场演出。2丧俗丧俗文化代表着生者对逝者的心理寄托,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风向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丧俗也随之变化。旧式丧俗大致分“送终、看莹地、做孝衣、入殓、守丧、安葬、做七、做周年”等八个程序。各个程序都有复杂的内容和具体的规定。例如:大祭时、请乐队、请礼生等,孝子要行“三拜九叩礼”。祭品、纸扎名目繁多,既无实在意义,又造成极大浪费。随殡葬制度的改革,新式丧俗更具时代特征。主要体现在“整容、开追思会、火化、安置骨灰”等几个环节。通过开追思会,可以告慰逝者,激励后人,使两个世界的人都满意。4、孙膑设伏战庞涓相传,战国时期,孙膑、庞涓一同在云梦山拜鬼谷子学艺。一天,孙膑独自一人翻越云梦山,云游至梁兴庙,只见村前地势开阔,林荫蔽日,放眼望去,四周山连山,峰连峰,四条狭谷深不见底。村前一座擂鼓峰,高约二百米,底部圆形,往上渐小,圆形平顶,方圆一亩,酷似一面巨型天鼓,确有天工神造之妙。转身西南望去,离村半里处,只见一圆柱体石寨,拔地而起,高约三百米,顶部平整,二亩大小。石寨周边陡峭石壁犹如刀砍斧劈,猿猴也难攀援,唯有南边一处可以通行。如此奇寨,果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克之险。看过梁兴庙的整个地形,孙膑不禁暗暗赞叹:“此地攻则摧枯拉朽,守则固若金汤,真乃战略要地呀!”孙膑、庞涓学成下山,各寻其主。孙膑效力齐国,庞涓投奔魏国。公元前343年,魏国派庞涓率十万大军兵临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急向齐国求援。于是齐宣王派孙膑统帅五万精兵救赵。孙膑经过一番熟虑,决定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法,挥师直指魏国国都城大梁(今天的开封)。庞涓闻讯,急忙班师返回大梁,发现齐兵已向西退去,只剩下齐兵驻扎时所用炉灶。庞涓是何等精明。急令手下清点炉灶,推算出齐军足有十万人。魏军不敢怠慢,拔营西追,追至巩义境内,又发现一处齐军营地,清点后发现齐军只有五万人吃饭。庞涓开始纳闷,那五万齐军哪里去了?当魏军追至洛阳东时,发现齐军吃饭人数只剩下三万了。庞涓当然不是凡凡之辈,当时就明白了:“齐军长途跋涉,征战劳苦,十万大军现已逃走大半,看来孙膑是有来无回了”。于是传令下去,按照齐军退逃的路线究追猛打”。当时,孙膑已按照既定战法率大军退至战略要塞梁兴庙,他把五万大军分四路分别埋伏在黑虎桥沟、小南沟、大南沟、后里沟四条狭谷深处,村前擂鼓台上安排十余名兵卒听令擂鼓。孙膑则在石头寨搭起嘹望台,静候庞涓进入布袋阵。果不出所料,当庞涓率领疲惫之师沿着新孟洛古道出现在黑虎桥山口时,被嘹望台上的孙膑看了个一清二楚。孙膑不动声色地令弓箭手向擂鼓台射出第一支令箭,警告擂鼓士兵警戒隐蔽。魏军前卫军西出梁兴庙村口时,第二支令箭射出,提醒擂鼓士兵做好准备。当魏军殿后大军走出黑虎桥山口时,第三支令箭射出。十八名擂鼓手一齐擂响了进攻鼓。一时间,鼓声震天,杀声四起,四路伏兵从四条狭谷蜂涌杀出,将魏军拦腰截断。魏军兵将还没有反应过来,便纷纷人头落地。此时,庞涓才方知中计,也不顾殿后人马的死活,急忙率前卫人马沿河窑西窜逃入四十五里马陵川。梁兴庙齐魏大战共消灭魏军五万多人。孙膑率大军乘胜追击,在大河口、石涧渡口又消灭魏军三万余人。追到方山脚下时,魏军已所剩无几,庞涓也身中数箭,眼看无路可逃,无奈拔剑自刎。孙膑亲手割下庞涓的头,班师凯旋。齐宣王念孙膑伐魏有功,欲给他封官加爵,孙膑谢绝封赏,又开始了隐居生活。孙膑设伏战庞涓的战例,在民间流传甚广,有歌谣为证:黑虎桥&,白虎桥,当中夹个梁兴庙。梁兴庙、地势险,沟壑纵横山连山。四条狭谷藏伏兵,石头寨上设机关,村前摆下布袋阵,孙膑擂鼓战庞涓。八、重大事件1、光绪三年自然灾害清光绪元年(1875年)七月大旱,秋苗枯死。九月无雨,小麦未种,一冬无雪,赤地千里。光绪二年,持续干旱。光绪三年,春季多风,飓风过处,墙倒屋塌。夏季麦子绝收,五月下了半犁墒,秋苗一尺高时,又遭蝗灾,庄稼几乎被蚂蚱吃光。七月,逃荒路上,饥民成群。八月九月贼寇刀客遍地,残杀掠抢,死横遍野,部分村落十室九空,成为废墟。——摘自《张氏宗谱》2、民国三十一年自然灾害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麦季歉收,秋季绝收。民国三十年,持续大旱,收成无几,饥民以草根树叶充饥。民国三十一年,干旱加剧,土地龟裂,麦季绝收,秋苗旱死。树皮草根被吃光。甚至割人肉充饥,村中鸡犬无闻,户无炊烟,道旁死尸只有尸骨没有肉,林中树木,只有枯枝没有皮。——摘自《李氏家谱》3、大跃进运动<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年冬到1958年春,全国农村掀起了兴利水利,深翻土地的农业生产高潮。白坡水库、梁兴庙水库、白坡大西沟机井先后上马建成。1958年3月,上级又号召大摘除四害卫生运动,提出“苦战三昼夜,实现七无”的口号。即“无鼠、无雀、无蝇、无蚊、无臭虫、无跳蚤、无虱子”。接着又相继提出“脚登地球手扒天,十年任务一年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等跃进口号。一时间,东岭村也开展了“土地深翻三尺深,推广高产密植田;每亩播种三百斤,楼耕不进横竖穿;玉米不管多少亩,一夜全部放倒完;红薯只要不见秧,一夜全部拔个光;完不成作务背黑旗,开会斗争搞批判”的疯狂运动。<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年8月,“大搞钢铁运动”开始,东岭村一夜之间建起八个集体食堂,推行“吃饭不要饭钱,干活不要工钱”的劳动分配模式。接着又刮起一股“共产风”、“一平二调”风。大跃进的结果,挫伤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村域经济,为之后的三年自然灾害埋下了隐患。4、文化大革命<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7月,破四旧、立四新运动涉及到家家户户、集中收缴、焚烧牌位、轴子、古书籍、字画等行动,虽有积极的一面,但使一些有价值的书籍、字画付之一炬。同年9月,成立贫下中农协会,裴元任主任,揪斗所谓的走资本主义路的当权派王宪荣等。10月“八八团”、“反到底”两个群众组织相继成立,形成势不两立的两大派。<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年7月2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河南二七公社”为造反派组织的消息后,“反到底”在河窑王拴家车院召开大会,“八八团”组织骨干分子冲击会场。双方手持鸟枪、长矛、桑杈、铁锨激烈对峙,争斗中,韩金龙被致轻伤,抬上主席台,双方群众见机纷纷逃离全场,未酿成大的流血事件。之后,反“三右一风”(左倾翻案,右倾投降,右倾分裂和二月逆流翻案风),“一打三反”、“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一波又一波的运动高潮,把群众分成了两大派,导致群众天天抓“革命”,无人促生产。土地荒芜,连年歉收。1970年麦季白坡西队150多口人,只收了几千斤麦子,因为两派闹得不亦乐乎,麦子分不成,只好暂进入库,一直闹到春节前,每人才分了15斤坏小麦。派性斗争还导致一些家庭夫妻反目,父子成仇。王家沟一年轻人还提出打倒本家当权派的口号。一天其父下红薯窖拾红薯,该年轻人就用石磨扇把其父盖在红薯窖里,成为历史的笑谈。<span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仿宋_gb年10月6日,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这场十年浩劫方告结束。九、人物建国前,东岭村名人迭出,但因史资缺失,无从记述,仅就建国后事业有成之士予以介绍,以彰显东岭村地灵人杰之神韵。张光书,1915年出生于张沟一贫苦农民家庭,幼年放牛,割草,以大山为伴。1950年,自愿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过青钢川战役,三次负伤,荣立二等功一次。1990年4月病逝。韩维刚,1924年生,东岭村白西组人。1947年6月参加工作。历任云水乡财粮、云水乡乡长、仓头公社社长、曹村公社书记、新安县园林厂厂长、县生产公司经理等职,2007年病逝。韩宗周,1936年生,东岭村白坡人,1958年参加工作,历任石家庄园棉六厂厂长、书记等职,1996年退休。王宗圣,1926年11月生,东岭村王家沟人,洛阳师专毕业,中教高级教师,历任洛阳18中、19中、24中校长,孟津横水初中,元庄初中校长,2004年病逝。李治乱,1923年生,东岭村梁兴庙人,1950年参加工作,历任伊川县教育局局长,商业局局长,1993年病故。杨玉龙,1950年生,东岭村东岭组人,毕业于河南大学,后到河南省委党校攻读政治经济学。历任新安县委办公室主任,城关镇党委书记,新安县副县长,汝阳县县长,洛阳市公用事业局局长,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在任期间,情系故土,不忘桑梓,为家乡办了不少实事。2012年光荣退休。白铁杏,女,1953年生,河南大学毕业,历任新安县文化局局长,洛阳涧西区技术监督局局长,洛阳涧西区老干局长等职,2010年退休。王健中,1950年生,东岭村张沟人,1968年参军,先后任团政治处干事。1979年转业到洛阳地委,任地直机关组织部长。后任三门峡市直机关纪检书记,市直工会主席等职。2010年光荣退休。杨玉镇,1958年9月生,东岭村东岭组人。大专学历,历任仓头乡建所所长,仓头乡党委副书记,新安县劳动人事局副局长。2012年退二线。王文秀,1960年生,东岭村东岭人,1978年入伍,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指导员。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陆军航空研究所政治部主任(正团级),该同志聪颖好学,文笔甚佳,有十多篇论著在军内刊物发表。王中央,1959年10月生,东岭村梁兴庙人。煤矿井下电力工程师。曾任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副业公司总经理,现任陈家山煤矿副矿长。韩远征,1950年生,东岭村白中组人。1968年入伍,1973年转业,先后任新安县委统战部对台办主任,新安县技术监督局副局长。县信访局副局长,2010年退休。韩春阳,1970年生,东岭村白坡人,历任新安县五头镇副乡长,峪里乡党委书记,新安县检察院常委副检察长,伊川县检察院检察长等职。王书贤,1961年生,东岭村王家沟人,河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电力高级工程师,现任孟津县电业局安装公司副经理。裴秀贤,女,1962年生,东岭村白坡人,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林学系教授,著有《中国真菌的多样性》等专著,现供职于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王造林,1968年生,东岭村东岭组人,毕业于洛阳医专,内科主任医师,现任汝州疗养院副院长。张文秀,1970年11月生,东岭村张沟组人,毕业于河南金融干部学校。先后任中国人民银行新安分行副行长,偃市市分行副行长,现任哈尔滨银行常务副行长。张文强,1977年10月生,东岭村张沟组人,郑州电力学校毕业,高级工程师,现任广州衡运电厂调度科科长。王保平,1964年7月生,东岭村王家沟人。河南省委党校法律系毕业,历任新安法院办公室副主任,经济厅副庭长,五头镇法庭庭长。现任铁门镇法庭庭长。王占杰,1982年9月生,东岭村东岭组人。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高级工程师,现供职于洛阳有色金属加工设计研究院。杨治国,1960年3月生,东岭村东岭组人。毕业于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主任医师,寄虫病防治专家,发明有“治疥灵”等特效配方,现就职于洛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杨飞,1977年6月生,东岭村东岭组人。本科学历,现任洛阳市城建局副局长。韩文峰,1980年10月生,东岭村白坡人,毕业于洛阳市委党校,道路与桥梁高级工程师,现供职于新疆哈密中铁20局二公司。杨亮,1983年1月生,东岭村东岭人,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外科主任医师,现任新安县仓头卫生院副院长。王宪荣,1927年生,东岭村东岭组人,1958年出任东岭第二任党支部书记,在支部书记这个岗位断续工作了二十余年,为建国初期的基础政权建设和以后的村域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尤如人民大众的牛,勤勤恳恳,不歇肩,不松套,直至1996年病逝。杨耀坤,生于1933年1月,东岭村东岭组人,历任河窑小乡财粮、小乡乡长,正村供销社推销员,村加工厂业务员,新安县以工代赈办公室办事员等职,2000年在新安县计委退休。张西营,1944年生,东岭村张沟人,在任大队支部书记期间,创办加工厂,筹建河窑学校,修建“三水汇流”工程,政绩突出,广受好评,后相继任仓头狂口水泥厂厂长,黄沙坪三矿副矿长、毛纺厂厂长、大修厂厂长、新安县化肥厂生产科长等职。2000年回乡接任党支部书记一年,完成了传帮带之后,退居二线,现任东岭村副村长。张忠贤,1946年生,东岭村张沟人,历任加工厂副厂长,厂长,村党支部书记等职。1991年任职期间,自筹资金18万元,建成东岭新校,是东岭发展史上浓抹重彩的一笔。王明杰,与共和国同龄,东岭村梁兴庙人,中学一级教师,从教四十年,先后担任河窑学校、东岭学校、郭庄学校、仓头镇中心小学校长,仓头学区支部书记、区长、仓头教育总支委员等职。先后有十多篇论文在CN刊物发表,参与编辑《丰碑不朽》一书,出版有个人专辑《教暇广记》,洛阳市模范教师、新安县十佳校长。附百岁寿星:牛氏,女,生于清朝同治七年(1870年),东岭村东岭组人(王帮子之祖母),1974年3月病逝,高寿104岁。杜氏,女,生于清朝同治八年(1871年),东岭村张沟组人(张忠贤之祖母),1973年12月病故,高寿102岁。&&&&&&&&&&&&&&&&&&&&&&&&&(&日整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洛阳市新安县天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