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专卖店在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湖县的地址

江苏淮安市金湖县金荷路有没有宾格手表专卖店_百度知道
江苏淮安市金湖县金荷路有没有宾格手表专卖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而发货是从江苏淮安市金湖县金发的,但发货地又是一个金湖小县城。是不是金湖县一个小作坊出的的仿制品,说是瑞士binger,我也在怀疑,严重怀疑买到的是假货,天猫店的上营业执照注册第地址是南京你是不是从天猫一家叫binger宾格沃持专卖店买的宾格手表
是的我也在淘宝上买了一个宾格手表是金湖县的
其他类似问题
宾格的相关知识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建议使用:IE6.0 浏览 推荐分辨率:&
江苏省南水北调金湖站工程建设处
地址:江苏省金湖县金湖路48号 邮编:211600
备案号:苏ICP备号&&统计:江苏省金湖县政府门户网站&&&金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您的当前位置:&&&&&&正文
金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出处:&&&&作者: &&&&
金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1月11日金湖县第十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金湖县人民政府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宏观环境
一、五年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全县人民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融入苏中板块,率先建成小康社会&主题,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以工业经济的突破推动县域经济总量的提升,以招商引资的突破推动全面开放的进程,以第三产业的突破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城市建设的突破推动投资环境的改善,以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推动新农村的建设,积极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县城、中国产业发展能力百强县(市)、联合国最佳生态和谐环境美丽城市、中国最佳环境县、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县、中国荷文化之乡、中国荷文化传承基地、中国湖鲜美食之乡等52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加快,25个单项指标中,按省标准有17项达标、4项达序时进度,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台阶,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全县经济质态不断优化,主要指标实现倍数增长。预计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1亿元,年均递增20.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9:46.1:38,二三次产业占GDP比重比2005年高出11.7个百分点;人均GDP达30240元,年均递增21.7%;财政收入18.08亿元,是2005年的5.4倍,年均递增4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75亿元,是2005年的6倍,年均递增43.9%,占GDP比重达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302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3倍,年均递增33.8%。
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十一五&期间,机械制造、线缆仪表、新材料等三大主导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开发区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建成区面积达15平方公里,逐渐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功能配套不断完善,成为国家火炬计划石油机械特色产业基地、省石油机械出口基地、省线缆仪表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建成省汽摩配产业园。镇工业集中区建成标准化厂房91.5万平方米,5个镇工业集中区列入市30强,黎城、戴楼工业集中区位列全市前10强。金石集团、84爱特福公司、理士科技、苏仪集团、神舟车业等骨干企业不断创新发展方式,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增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品牌战略建设走在全市前列,拥有国家驰名商标3件、省著名商标16件、省名牌产品19个。预计2010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46.2亿元,年均递增25.3%;规模工业企业达到294户,开票销售达亿元企业20户,其中开票销售过10亿元企业2户、5亿元以上企业5户。
新农村建设亮点纷呈。&十一五&期间,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土地流转有效推进,万顷粮田建设启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建成48个,高效种植业、水产养殖业比重逐年增量,分别发展到21.2万亩、10万亩;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392个,达到省市&五好&标准合作社14个,农业龙头企业省级4家、市级13家,农业龙头市场市级1家;累计安排&三农&各项投入6.97亿元,疏浚县乡河道215条,村庄河塘整治全覆盖,镇村通水泥路100%,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农民生活生产条件不断改善;集镇和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协调发展,新增集镇建设投入6.84亿元,建设规模集中居住点26个,形成戴楼楼庄、闵桥施尖等集中居住示范点;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累计化解村级债务1.046亿元,实现零债务村71个,2010年村平资产性经营收入32.8万元,年均递增16.3%。预计2010年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15.9亿元,年均递增7.9%。
服务业日益繁荣。&十一五&期间,全县餐饮娱乐业稳步发展,建成金华兴、荷荡美食城、燕来居、休闲生态园等一批高档餐饮娱乐中心,引进肯德基西式餐饮连锁店;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家居、农贸、机电、建材、水产等各类专业市场和特色商业街不断聚集发展,实现了从点线商业向块状商业转变,华润苏果、苏宁电器、五星电器等具有一定实力的商超进驻金湖,提升了县城商业功能;房地产迅猛发展,龙港花园、都市花城、书香华庭、阳光星城、上海花园等一批功能齐备、管理规范的小区相继建成,建设新城花园、富兴花园等保障住房71万平方米,住房供应体系健康有序;旅游业加速发展,打造了&荷乡金湖、生态家园&旅游形象,接待游客49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49亿元;金融保险业不断创新,创设了金石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了9个行业信用协会,引进了江苏银行、常熟农商行、金联担保公司、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中华人寿保险等金融保险机构;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加快。预计2010年全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8亿元,年均递增22.8%;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达4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2亿元,年均递增16.8%。
城乡面貌持续改观。&十一五&期间,城市规模等级稳步提升,县城框架战略性拉开,拆迁拆违85万平方米,法院、检察院、国土局、地税局、交通局等行政办公区大楼先后建成推动了新城区建设,新金湖大厦、宏源国际、金湖国际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实施建设,城市亮化、美化、绿化、净化等工程全面推进,建成人民公园、尧帝公园等广场游园22个、实施黎龙河、三里桥河、淮河路等滨河风光带3条,新增城市主次干道56条、69万平方米,建成景观园林式道路6条,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5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达12.5万人,城市化率达45%;大交通体系加快形成,金宝南线全线通车,金湖港口、新汽车客运总站竣工营运,金湖二桥、淮金线快速推进,金马高速、金宝航道&六改三&启动建设,建成环湖大道37公里、农村公路1076公里,&十一五&期间,累计交通建设投入21.7亿元;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防洪防旱标准和抗灾能力大幅提高;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成绩,建成全国新农村典型供电模式、首个苏北电气化县。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十一五&期间,全县多项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在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完成基础上,组织对县属改制企业&回头看&,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基本建立,国有资本经营水平有明显提升;投融资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政府融资平台搭建力度不断加大,融资渠道不断拓宽,信贷担保体系不断完善;企业上市全力推进,84爱特福进入上市辅导期,金石集团股改工作正有序开展;民营经济加速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逐年提高;&镇财县管&、&国库集中支付&为重点的财政体制改革有效实施,非税收入管理、政府采购、部门预算、财政监督等制度全面加强;推进政府部门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核减、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17项,电子政务平台、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和电子监察系统建成使用,行政效能明显提高;机关事业单位改革有序进行,完成县、镇有关政府机构的撤并和整合工作;完成工资制度改革,逐步完善事业单位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农业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业保险覆盖面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成功举办五届金湖荷花美食节、两届荷文化高层论坛,承办两届全国湖鲜美食大赛,荷花美食节被列为2010年度中国十大节庆;累计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370个,完成固定资产到位资金9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75亿美元,年均递增74.7%,2010年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全市率先突破1亿美元;累计外贸进出口总额4.95亿美元,年均递增33.5%;累计外经营业额1.24亿美元,年均递增21.9%;向上争取开创新局面,争取到各类无偿资金34.88亿元,推进了县内一批重点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升级项目的实施;区域合作不断加强,省级南北共建园区&宜兴经济开发区金湖工业园&获批建设。
人民生活稳步提高。2010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05元,年均分别递增13.4%和11.5%;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5034.8元,年均增长17.2%;城镇恩格尔系数降至38%,农村恩格尔系数降至42%;城镇人均居住面积32.5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38.5平方米;就业再就业工作稳定趋好,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民生帮扶&十大工程&和新农村建设&五件实事&成效明显;全面建立尊老金制度,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并形成低保标准增长机制,发放低保金4902万元、尊老金686万元、大病医疗救助1192万元、特困生资助金3097万元、五保和孤儿供养金1193万元;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为主体的社会保险体系进一步健全,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在9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农村养老保险扎实推进,适龄人群参保率、60周岁以上老人基础养老金发放率均达98%以上。
社会发展和谐进步。教育优先战略深入实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化解义务教育阶段债务4509万元,城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100%,高中入学率达97.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5.6%,完成&高中到县、初中到片&的布局调整,易地新建特殊教育学校、城西小学,合并育才、黎城幼儿园为金荷花幼儿园,引进枫叶国际学校并试行&一校两制&办学模式,乡镇建成4所省优质幼儿园,职教中心建成省四星级职业学校,完成教育改制,被评为省幼儿教育先进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县、课程改革先进县,顺利接受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县验收;科技创新力度加大,申请国家专利1018件,授权381件,获&省级科技孵化器&称号,连续三次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县考核;公共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初步建立覆盖全县、多层次、多形式的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成省级示范化卫生院1个、市级标准化卫生院10个、省级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70个,在全市率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创建为苏北首家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江苏省示范县、省食品安全示范县;文体事业加快发展,进一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县有两馆、镇有一站、村有一室的文化设施,建成县体育馆,创成省有线电视示范县,较好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世代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城乡全覆盖,全市首家通过&十一五&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验收;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连续七年获得省社会治安安全县称号,连续三次获得法治江苏合格县称号,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较高;信访形势明显好转,被评为省信访工作&三无&县;连续五次评为省双拥模范县,获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称号。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力度加大,生态县建设22项指标中有14.5项达到要求。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主要污染物减排总量明显下降,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实施城区水系环境综合整治、县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城区污水处理率达7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全县饮用水源达标率保持在95%以上,城区空气环境质量稳定在国家二级标准范围以内,建成大气自动监测站;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积极成效,被列为省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村庄绿化整体推进县,实施退渔还湖2.6万亩,建成户用沼气6000座,改造无害化户厕5.8万座,黎城镇创建国家级生态镇;&三城同创&成效显著,国家卫生县城通过省级考核评估,城区基本实现生态化、园林化,新增绿化15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6.88平方公里,覆盖率43.9%,基本建成&荷乡园林特色城市&。
&&二、发展环境分析
&十二五&时期,全县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环境。
发展机遇和条件。世界经济总体复苏,发展重心在逐步向亚洲地区转移。全国经济总体继续向好,国家将会继续保持现有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和苏北纳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以及国家和省重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苏北在发展全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金湖加快接受产业梯度转移、参与分工协作、主导产业提速发展有了新的机遇。经过多年,特别是&十一五&的努力,全县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已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全县&十二五&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创先争优&、&做受人尊敬的金湖人&等主题活动开展,全县人民要求发展、渴望崛起的愿望强烈,广大干群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不断增强,谋发展氛围已经形成。
面临挑战和问题。&十二五&初期,外需不振的状况短期内可能改变甚微。国家对信贷、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控力度明显进一步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苏南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苏中经济国际化水平提高,苏北发展进入快车道,兄弟县区保持高位增长的强劲态势。但金湖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转变阶段,全县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镇村经济薄弱、发展后劲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高层次人才缺乏,社会事业发展相对不足,公共服务不够均衡,城乡居民增收渠道不宽等等。上述问题,需要在&十二五&期间认真对待,并切实加以解决。
综观全局,&十二五&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多得的战略机遇期,总体形势正朝有利方向发展。应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趋利避害,积极应对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挑战,变压力为动力,增强忧患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全面小康&为总目标,以&求真务实奋进,提速提效跨越&为总要求,以&做大做强工业,创优创美环境&为总抓手,大力实施&强县、兴镇、壮村、富民&四大工程,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工业强县、科教兴县、富民安县、环境立县&,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贯彻上述指导思想,必须把握以下要求:
&&以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全面小康为总纲。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更加注重民生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又好又快地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让全县人民过上更加富裕、安定、美满的小康生活。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战略性调整经济结构,培育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布局,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机械制造、线缆仪表、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加快培育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逐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抓好物流、金融等新型业态,不断增加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推动绿色发展。
&&以加强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将民生幸福作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把富民作为改善民生的突出任务,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创业,增加城乡居民工资性、经营性和财产性等收入。大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发展成果更多的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建立健全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着力解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建立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在外经贸发展方式、区域合作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全面提升金湖经济社会发展的外向水平。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作用,强化人才支撑,把创新作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增强综合实力的重要动力。
二、战略定位
长三角北部制造业基地、荷乡园林特色城市、沪宁都市圈旅游休闲&后花园&、受人尊敬和令人向往的富庶地。
三、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将按照&一个提升&(即坚持又好又快发展,注重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进一步提升科学发展水平)、&两个高于&(即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三个前移&(即主要经济指标在省市位次前移,小康综合得分在省市位次前移,综合排名在省市位次前移)的总体要求,努力实现&总量增两倍、财政翻两番、建成生态县、全面达小康&的奋斗目标。具体调控目标为:
&&经济增长。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年均增长24.5%;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1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
&&效益结构。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5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7:52:41,二三产业比重上升8.9个百分点;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
&&对外开放。201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4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35%以上;外经营业额年均增长15%以上。全部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均增长35%以上。
&&资源环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森林覆盖率达到23.8%以上,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0%,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危险和医药废弃物处理率达到100%,环境质量综合指标达到92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和主要污染物削减率完成上级下达目标,耕地保有量维持在4.1万公顷左右,在全市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县。
&&社会发展。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00%和98%;加快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区核心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5%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基本医疗卫生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城乡低保标准正常增长;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贯彻计生政策,控制人口适度增长。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5万元,年均递增13.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3万元,年均递增13.5%;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3平方米;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工市民化加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乡恩格尔系数降到35%以下。
第三章& 发展任务与工作重点
一、全力主攻先进制造业,实现工业经济倍增发展
以打造长三角北部制造业基地为目标,依托大产业、大项目和载体建设,运用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提升制造业水平,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培育壮大机械制造、线缆仪表、新材料、粮油食品、纺织服装、医药化工、新能源、电子信息八大特色支柱产业,实现工业经济倍增发展。&十二五&末,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156亿元,年均增长27.6%;规模以上工业开票销售达720亿元,年均增长47.5%;全部工业入库税收年均增长40%;力争新增开票销售2000万元以上企业数100户。
(一)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主抓机械制造、线缆仪表、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对外合作,集聚外来资本,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积极打造产业高端环节,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打造成国际知名的海洋石油机械制造基地、汽车底盘件专家、国内有影响的高端装备制造和线缆仪表、新材料生产基地。
&&机械制造。重点发展石油机械、汽车零部件、特种车辆、煤矿机械、卫生巾机械、渔业机械、农业机械、船舶机械等装备制造产品,主要建成4000亩石油机械产业园、3000亩汽摩配产业园和嘉捷重工特种车辆生产加工基地,实施神舟车业二期工程。&十二五&末,力争全县机械制造产业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其中:石油机械产业销售收入达150亿元,汽摩配产业销售收入达100亿元,阀门产业销售收入达50亿元。
&&线缆仪表。重点整合线缆生产优势资源,内引外联组建线缆制造集团,规划特种线缆产业园。加快传统线缆生产的结构调整,大力研发控制电缆、数据电缆,突破110千伏以上高压电缆生产空白。引导和支持仪表企业围绕物联网产业发展,重点研发成套、智能化仪表,并强化市场开拓和售后服务。&十二五&末,线缆仪表产业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
&&新材料。重点发展环保、节能、轻质、安全、耐用、抗菌型的新材料与制品,鼓励引导企业拓展规模,深度开发具有优势和竞争力的新型建材产品,着力推进高性能化学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纳米材料、防火铝塑板、超薄型密度板生产线、墙体保温材料生产等一批规模项目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十二五&末,新材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改造提升粮油食品、纺织服装、医药化工等传统产业。继续实施标准化、品牌化战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品牌等级和市场信任度,努力增创竞争新优势,突出产品特色,差异化发展,从推动&数量经济&、&质量经济&逐步向&品牌经济&转变。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的产品。
&&粮油食品。重点发展深加工、精加工和&名、优、特、新&产品。充分发挥现有龙头企业品牌、技术、市场优势,探索建设农户+基地+公司的产销一条龙模式,打造以金湖为中心150公里淮安范围内粮油食品加工产销集散基地。以加快建成84粮食科技物流园和积极引建前锋粮食产业科技园为依托,实施精制大米生产线项目,深度开发大米雪饼、精制米线、方便米饭、营养挂面、米糠油等系列营养产品。以荷保健品、饮品、食品项目为开发重点,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培育荷产业。积极推进台湾啤酒、黄酒、饼干等项目。&十二五&末,实现粮油食品加工产业销售收入100亿元。
&&纺织服装。重点发展新型纺织材料、品牌服装、高档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等。以骨干生产企业为主体,开展品牌创建,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3-5个,形成工业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十二五&末,实现纺织服装产业销售收入100亿元。
&&医药化工。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技术、生物环保等产业。以84名牌优势为依托,做大、做优消毒洗涤、气雾剂等产品,大力开拓家家果蔬消毒剂、5A衣物消毒剂、5A粘膜消毒剂等产品市场。以神华药业为龙头,积极引进、开发科技项目和技术,大力培育发展绿色生物医药,到2015年开发医药新品种不少于6个。十二五&末,实现医药化工产业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
(三)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通过引进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发展壮大新兴产业,重点在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上取得明显进展,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新能源。加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新能源的开发及前期工作,推广利用太阳能热水器3万台、渔民风(光)发电2000户,实施沼气治理和利用、秸秆固化处理和集中供气项目,加快生物质和风能发电项目规划建设,建成县经济开发区热电联产项目。大力引进和培育新型动力电池、太阳能装备制造企业,推动新能源产业集聚,完善产业链,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十二五&末,实现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
&&电子信息。重点按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扩大产品门类,加大计算机及计算机配套件企业引进力度,发展嵌入式软件、物联网配套传感器、新型电子元器件、应用电子和通信通讯设备,培育平板显示、LED等潜在产业增长点,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加快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向研发和服务延伸。十二五&末,实现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
(四)突出工业载体建设。
进一步完善县开发区和镇工业集中区产业规划,优化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为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奠定基础。以争创国家经济开发区为目标,推动开发区建设上规模、上水平,向南推进至金宝南线以南,向北延伸借二桥跨入江水道至金北镇,重点着力推进石油机械工业园、汽摩配工业园、煤矿机械工业园、阀门工业园、铸锻产业园、食品加工产业园、物流产业园、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园等产业特色鲜明的区中园建设,每年以3平方公里速度,加快推进路、电、水等&八通一平&基础设施及功能配套建设,把开发区建成主业突出、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园区和全县承接产业转移、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到2015年,开发区新建成区15平方公里,累计新增入区项目300个,年实现产销效增幅在40%以上,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入库税收10亿元以上,确保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高于全省省级开发区平均水平。全力壮大镇工业集中区,积极打造一镇一品、一镇一特的产业集群。加快黎城、戴楼、金南三个配套区建设,放大&一园三区&的格局效应。依托二桥和金宝南线、金宝航道的交通优势,积极发展内河船舶工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等特色专业园区,推进金北和银集两个工业集中区建设,形成引领镇域经济的中心载体。
(五)培强工业骨干企业。
对重大技改项目给予财政贴息,对获得国家、省、市名牌和工程研发中心的企业给予奖励,对骨干企业在项目审批、用地、融资、财税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加强创新载体和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实施质量兴县,推进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建立健全重点企业领导挂钩制度,开展企业壮大工程,培植开票销售亿元以上企业成长。&十二五&期间,引进和开发新产品120个以上,培植国家级重点新产品5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重点新产品42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0家。再创国家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5件,省名牌产品5件。到2015年,力争金石集团年销售超100亿元,理士科技、金裕环汽摩配、台湾啤酒年销售超50亿元,神舟车业、爱特福、新金菱年销售超30亿元,粮食科技园、嘉捷重工、苏仪集团、展旺管业、华天通科技、天元钢管、侨新纤维、福润禽业、盛锦铜业、金叶粮油、神华药业、输油泵等12户企业年销售超10亿元,全县工业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达50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5%以上。
二、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服务经济功能
坚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布局,实现金湖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十二五&末,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3亿元,年均增长26.5%,占GDP比重达41%;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不低于42%。
(一)着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以适应群众消费升级需求为目的,优化提升传统生活性服务业,用现代理念和现代经营方式改造提升商贸流通,全力打造&荷乡金湖、尧帝故里、湖鲜美食、生态家园&的旅游特色,以市场供需长期平衡为导向发展房地产。
&&商贸流通业。充分利用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选择好的路段、市口,因势利导,大力发展购物中心、超市、便利店和社区商业,发展商业特色店,建成仿古一条街、金湖广场,着力提升中鑫步行街、桓裕广场、温州商贸城、华润苏果、乐天玛特、苏果超市等商业载体经营档次,完善多层次流通网络,构筑便利实惠的居民商贸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农村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流通网络,继续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开展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活动,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旅游业。以积极融入南京、上海以及周边地区的&假日游憩圈层&为目标,重点建设荷花荡、白马湖生态渔村、水上森林公园三大风景区,实施美加荷塘月色、气象创新基地、白马湖景区主题公园等景点项目,着力打造环湖景观带,构建金湖二桥至金湖大桥旅游线,打造观光农业、休闲度假、体育娱乐、民俗风情等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品牌,努力推进县城形成旅游业发展的集散地和接待中心;并积极引进旅游公司和经营人才,开拓旅游市场,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功能,培育旅游消费热点,扎实推进旅游兴县。到2015年,全县年旅游收入达30亿元,接待游客人次年均递增30%,建成4A级景区2个,新开发旅游产品不少于20个,发展旅游产品专卖店10家。
&&餐饮业。加强挖掘研究工作,大力弘扬湖鲜美食文化,规划启动三湖美食城,并引进和培植一批风格鲜明的酒店、饭店,大力发展高端配套产业,规划建设上档次的休闲会所、专业西餐厅、品牌酒吧和咖啡茶座,到2015年,建成五星级宾馆2家、四星级宾馆4家,星级宾馆达16家。
&&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丰富荷文化、尧文化、水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推动一批特色文化及高层次文化企业和基地建设,策划和打造荷文化生态风景区、产业园、创意园等文化产业项目,加强文化与旅游融合,继续举办中国荷花&美食节,并不断提高节会水平。&十二五&末,全县文化及相关产业总值超过12亿元,年均递增19%。
&&房地产业。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合理布局房地产开发项目,重点抓好墨香苑、锦绣华城、兰亭熙园、盛世豪庭、橄榄城、森林绿都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完善住房供应体系,稳步有序开发普通商品房,加大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解困房、廉租房的供应量。&十二五&期间,完成住宅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7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8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实现城市住宅区物业管理服务全覆盖。
(二)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发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科技和商务服务等行业,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现代物流业。充分发挥承接苏北、苏中,靠近苏南、上海等发达地区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加强物流资源整合,推进现有企业联合重组,积极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壮大一批有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重点依托金宝南线和汽车站建成集交易、运输、仓储、配送及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物流园,和临近新港口规划建成一个以运输建筑材料为主的内河港专业物流中心。
&&金融业。建立健全现代金融体系,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提升金融层次和开放水平。积极发展银行、证券、保险及信托、租赁、基金管理等各类金融机构,支持常熟农商行金湖支行以建成苏北金融服务中心为目标加速扩张,筹建1家以上镇村银行,引进2家以上境内外金融分支机构。引导金融机构发展多种形式担保的信贷产品,加强对中小企业、&三农&以及科技创新的信贷支持。争取金石、爱特福集团上市。
&&信息服务业。以多媒体信息服务为重点,努力推广远程教育、网上交易、视频点播、手机银行等各种信息增值服务,加快发展信息咨询、电脑动画、网络游戏等新型信息服务业。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鼓励中小企业开展灵活多样的电子商务活动,重点推进物联网、呼叫中心等信息服务项目,建成百度、阿里巴巴金湖办事处,加快发展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不断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科技服务业。着力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扩大科技服务规模,提高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服务能力,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重点发展工程技术研发、工业设计服务、科技咨询等,主要依托产业优势创设具有竞争优势的汽车零部件检测中心1家、省级仪器仪表计量检测中心1家、国家研发中心1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10家。
&&商务服务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着力吸引国内大企业集团、跨国公司的总部或地区总部及其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等到金湖落户;大力培育企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中介组织,加快发展法律、会计、审计、资产评估、广告策划、会展、就业和劳务中介等各类中介服务业,促进服务产品和方式创新,规范中介服务市场秩序,提高中介服务水平。
(三)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以建设产业集群为重点,分层次加快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主业突出、功能完善的服务业集聚区,推动全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并举,提高集约发展水平。大力促进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强化中心城区资源整合,全力将金湖路、健康路、人民路、建设路一带建成新型商业街区、城市综合体,合理布局现代金融、商贸、商务等服务功能,提升城市整体服务能力,进一步放大中心城区集聚效应,增强其对全县服务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培育壮大特色交易市场,进一步完善市场的规划布局,依托产业和资源优势,推动和鼓励现有市场调整、改造、升级,提高档次和质量,促进各类产品交易市场向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完成农机机电市场二期、建材市场二期、小商品批发市场、水产品批发市场、香港城、钢材交易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建设,规划建设汽摩配、刀具刃具市场;提升产业园区配套水平,充分依托县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基础,突出主导产业,通过建设现代物流、科技研发、产品交易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开发区内企业提供生产服务配套,加快形成分布集中、分工明确、互相支持的完整产业链,促进生产制造和生产服务共同发展,鼓励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十二五&期间,培育各类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超30亿元2家、超10亿元4家,努力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省级1家、市级3家。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按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构建农业特色产业体系,坚持用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现代经营方式变革农业,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十二五&末,农业实现增加值21亿元,年均递增5.7%。
(一)稳定发展优势主导产业。
抓住国家新增建设千亿斤粮食项目的契机,积极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同时大力提升蔬菜、生猪、家禽、水产品等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到2015年,优质中筋小麦生产基地稳定在45万亩,优质稻米产业基地稳定在54万亩;优质瘦肉型猪饲养量50万头,三禽饲养量3600万只,重点发展樱桃谷肉鸭2500万只;荷藕、芡实、菱角、茭白、水芹等各类特色无公害水生蔬菜8万亩,水产养殖面积20万亩;新植四旁树木500万株,活立木蓄积量10万立方米。
(二)大力实施高效规模农业。
围绕优势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在特色、规模、效益上求突破,加快培育一批高效规模特色产业,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大、水平高、带动力强的高效农业基地,突出发展设施蔬菜现代产业园、现代渔业产业园、高效水生蔬菜生态观光农业园和高效规模畜禽养殖产业园。设施蔬菜现代产业园重点实施&百千万&工程,建成百亩连栋温室、千亩花卉园艺和万亩设施蔬菜;现代渔业产业园重点实施名特优工程,建成龙虾、螃蟹、甲鱼等名特优产品生产基地;高效水生蔬菜生态观光农业园重点实施靓化工程,立足荷花荡现有基础,侧重于湿地资源保护,再建一批特色鲜明的观光景点;高效规模畜禽养殖产业园重点实施生态、健康、高效工程,新建2-3个规模化养猪场、3-5个规模家禽养殖场、5-10个规模化水禽养殖示范点。
(三)加快建设生态观光农业。
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等项目为抓手,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预警体系、动植物防疫检疫等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开展土壤质量全程监控,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料和低毒、低残留高效农药,推广无公害畜禽水产品养殖技术、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全面实施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综合处理利用,到2015年,建成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70万亩、有机农产品基地1万亩,农业&三品&品牌认证数达60个。加快发展观光农业,重点依托旅游景点、交通和生态资源优势建设观光、休闲农业区,积极促进农业与休闲旅游融合。
(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重点扶持金叶、广原、双兔、曙东等省级粮油加工龙头企业,采取内引外联组建粮油集团。并重抓招商,引进国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福润禽业项目建设,争取正大落户,引进1家年加工量2万吨的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到2015年,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4家、市级15家以上,全县龙头企业开票销售达25亿元,年均增幅20%。同时,实施品牌兴农战略,做响&金湖大米&地标性品牌,提高金湖大米在中国稻米市场的地位。
加快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重点在水产、畜禽、水生蔬菜、陆生蔬菜的主产区镇,新建5个专业交易市场和物流服务中心,积极培育农产品运销大户和经纪人队伍,大力发展连锁、配送、专卖、直供等现代流通业态,黎城市场实现年交易额超5亿元。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广以插秧机、设施农业机械、秸秆还田机械等为重点的新型农机具,建成省级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加快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业灾害防控体系、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农业科技和实用技术培训,农村适龄劳动力接受农业教育培训面达80%以上,引导培养一批持证的职业农民,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金湖现代农民品牌。
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高效农业、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基地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组织,&十二五&期间,新培育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60家、省级示范社10家。
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以加快城镇化进程为主攻方向,强力推动中心城市建设,坚持以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速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一)统筹城乡发展规划。
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突破口,统筹城乡规划编制,实施好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以城市理念科学安排城乡建设、产业集聚、生活居住、生态保护等空间布局,推进工业向园区、人口向城镇、居住向社区、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有序、开放互通的城乡空间结构,到2015年,城镇人口达21.5 万人,城镇化率达55%。采取&核心-组群&集中式发展战略,依托金宝南线、金宝航道等交通走廊对城镇的关键带动作用以及城镇的资源、区位优势,加强县域范围内东西向交通走廊沿线城镇的发展,总体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东西向城镇为发展轴的&一核一轴&城镇空间结构。加快规模适度、布局科学、功能合理、环境整洁、具有较强辐射力的重点中心镇和具有潜力、互补性强、特色鲜明的一般乡镇建设,以中心城区统领近郊的戴楼和金南构成第一层次核心,以轴线上的银集统领涂沟组成第二层次的城镇组群,以吕良、闵桥、前锋等构筑第三层次的城镇节点,初步形成规模有序的城镇体系等级和网络。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合理区分城镇功能,按照功能定位实施开发,控制开发强度,合理设置产业准入标准,加快培育城镇特色产业,突出抓好乡镇工业集中区和村级创业点建设,有效提升镇村经济发展水平,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递增10%。构建农村公共服务的财政支持体系,规划实施农村人才、农民健康、农民集中居住点、农村文化繁荣、农村环境建设等新一轮实事工程。
(二)着力推进新型城市化。
突出荷乡园林特色城市定位,积极开展国家卫生城、文明城、生态县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建设现代化宜居城市。
优化县城发展空间。在规划县城形成一体两翼的单中心团块状空间结构形态基础上,密切县城新区、经济开发区与老城区的有机联系,结合可行的规模,确定&东进、南延、西拓、北跨&的发展方向,以强化东西向发展的主轴线为主,延续城市的南北发展脉络为辅,以行政中心的南迁带动南部地区发展,以西部经济开发区的南北拓展发挥工业集聚效应,以三河等滨水景观带的建设提升东部地区的品质,以老城区的改造完善城市中部地区的功能,不断拓展城市范围,扩大人口规模,到2015年,县城人口达18万人,县城建成区面积达26平方公里。
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在县城空间布局战略性展开的同时,突出以项目工程为抓手,加快县人医、中医院门诊综合楼、县妇幼保健所、公共卫生服务大楼、传染病院、精神病院、金湖二中、育才小学、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福利中心、大佛寺、博物馆、文化馆、档案馆、县大剧院、城市规划展示馆、自来水厂、人防应急指挥中心、财政综合楼、公安指挥中心、农技推广综合楼等以及市民公共活动场所建设,重点提升城市文化、教育、养老和医疗卫生等综合服务功能和水平。以现有公园、绿地景观系统为基础,加快荷花广场、尧帝古城、黎龙河公园、三河湿地公园、新建河景观带、东西海公园开发等城市景观建设,通过数条绿色走廊向四周渗透与延伸,多处地标、节点相烘托,构筑富有金湖特色和魅力的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城市风貌,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华诚国际商务中心、新天地国际大厦、金盾国际商务中心等地标性建筑物,打造一批城市新亮点。加强城市街道、公共建筑规划设计安排,提高交通物流、服务消费、通讯传输等设施的承载能力,有效预防&城市病&。
提升城市化管理水平。不断改善城市环境,突出城市功能品质的提升,创新城市管理方式,促进城市管理向数字化、常态化、制度化、精细化管理转变。重视进城务工人员及其携带家属的计划生育、妇幼保健、子女教育、住房租购、卫生防病和治安管理等现实问题。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政策扶持,集中解决农村道路交通、电力能源、广播电视、教育卫生、农贸市场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不断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强化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城乡校长、师资交流机制。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镇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改善设施水平和服务水平,改建吕良、戴楼等镇中心卫生院,建成黎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实现有线电视户户通。建设镇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村妇女儿童之家,实现全县城乡妇女儿童活动场所的普及性和规范化。提升人口计生&新农村新农户新农民&计划创建水平。加强以饮用水安全、河道疏浚、村庄河塘整治、泵站维修改造为重点的农村民生水利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建立村级社区服务中心,整合政府各类行政资源,为村民提供一站式公共服务。
推进农民居住点建设。加强规划,实施村庄的集聚建设,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生活习惯,充分考虑农民承受能力,县域范围内主要在撤并镇的原镇区、居委会(办事处)、新农村示范点以及除了中心城区、组群城镇与城镇节点以外的镇区,规划引导建设一批居民点,每个居民点的人口规模平均2000 人左右。注重居民点和农户住宅的设计,因地制宜,形成特色,防止千村一面,同时加强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配套水平,吸引农村人口的集聚。每年创建康居示范村省级2个、市级3个。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鼓励农民自主创业、联合创业、返乡创业,引导外来资本和人员到农村投资新业,努力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力度,转移农村劳动力1.3万人。加快富民步伐,推进农业、就业、创业、物业&四业富民&,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43万元,年均递增13.5%。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和医疗保障、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在保障标准和管理办法等方面逐步实行城乡统一政策,使农民享有城市居民的福利保障。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农村基层医疗救助体制。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乡发展承载能力
按照统筹城乡、适度超前、突出重点的要求,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夯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重点建设交通、水利及电网基础设施,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体系、完备的水利设施体系、统一安全的城乡电网和方便可靠的信息网。&十二五&期间全县计划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50个,完成投资85亿元。
(一)完善大交通体系。
以枢纽建设为核心,内外交通干线建设为重点,对内疏通中心城镇和风景旅游区连接的交通环网,对外构建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交通大通道,加快形成与淮安、扬州、南京等中心城市的1小时交通经济圈,建成区域性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建成金马高速、淮金线(含金湖二桥)、金湖港一期工程、金宝航道&六改三&工程,规划建设宁淮东线南延段、宁淮高速至京沪高速连接线(含420省道),启动金湖港二期、宁淮城际铁路金湖段、金湖至扬州一级公路(含跨湖大桥)、金宝南线全封闭高速化改造、331省道金湖大桥至宝应段一级化改造等工程前期工作。同时,新(改)建县乡公路400公里,实施拆渡建桥(含金湖三桥)、城市公交总站、农村客运站等交通项目。
(二)提高水利保障能力。
围绕人水和谐的发展理念,构建形成水城一体的风貌格局,重点实施等防洪除涝工程项目6个和城市应急水源建设等水资源开发及区域供水工程项目2个,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灌区节水改造等农村水利工程项目7个,以及水资源管理与保护项目等,以提高防洪减灾能力、水资源保障能力和水环境保护能力。
(三)推进电力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城乡电网改造和输变电设施建设,满足全县电力能源发展需要,实施220KV九龙输变电工程、金湖西输变电工程,淮建、戴楼、官塘3个110KV输变电工程,110KV马新线、双新线增容改造,唐港、吕良2个35KV变升压输变电工程。以&数字金湖&为目标,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加大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的建设,实施宽带提速、数字城市、移动C网扩容、光纤进户、教育信息化等工程,优化通信网络,形成覆盖全县的宽带网络。建成&数字电视&前端服务平台,利用广电宽带光纤接入网开展物联网智能小区建设。
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外经外贸,加强区域合作,全面扩大经济外向化程度;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添新的动力和活力。
(一)着力提高招商引资的层次和水平。
建立懂专业、会谈判的招商队伍,在继续坚持驻点招商、专业招商、专题招商的基础上,注重以商招商,大力推进市场化招商,推行商业化、中介化招商和节会、网上招商。跟踪国内外发达地区资本转移、产业转移的趋势和动向,有针对性确定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本地优势的大项目。在境外紧盯日韩港台等重点国家、地区和世界500强,特别是主攻对台招商,策应市打造台资高地战略,力争在外资引进上取得新成效;境内对接苏南、江浙沪等先进省市和大企业、大集团,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层次高、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高、产出效益高的项目落户金湖。注重产业链招商,围绕特色支柱产业,梳理上下游配套企业和产品,有针对性组织招商,加快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优化投资软环境建设,着力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办事效率,树立良好的对外招商形象。坚持招商引资与引才引智结合,广辟渠道引进各类人才特别是紧缺型人才、先进技术和发展理念,增强金湖竞争软实力。&十二五&期间,引进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50个,其中实施10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不少于10个,注册资本在2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30家以上,世界500强企业1-2家,中国500强企业5-8家;全部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均增长35%以上,实际到帐外资年均增长35%以上。
(二)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和外经合作。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全方位参与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加速集聚一批出口贸易企业,调整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扩大机械装备、服装玩具、医药化工等产品出口规模。提升外经合作水平,积极做好境外劳务输出工作,注重发展智力型劳务输出,提高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的经营水平,并继续壮大外经主体,扩大合作领域,鼓励有实力企业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发展跨国经营。&十二五&期间,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递增45%以上;外经营业额年均递增15%以上。
(三)巩固深化区域合作。
坚持&优势互补、注重实效、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原则,以项目为抓手,以企业为主体,进一步推动区域合作工作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扩大在园区共建、产业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和劳动力转移方面合作成果。用好、用活、用足省委、省政府扶持苏北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大向上争取的力度,并大力拓展对内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升区域合作水平,积极策应沿海开发战略、长三角一体化政策,主动承接产业、科技等方面的转移,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十二五&期间,累计引进合作项目不少于200个,向上争取资金50亿元以上。
(四)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积极谋求从体制机制上寻求动力,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和问题,通过改革争创新的优势。
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完成民政直属福利企业改制。妥善处理好国有企业改革遗留问题,做好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监管和经营的有效形式,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制度,完善国有产权管理、经营业绩考核、薪酬分配和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系。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文化产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建立和完善面向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人才开发、市场开发、技术创新、创业辅导等社会服务体系,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运用各项激励政策,培植新兴税源,完善税源结构,整顿税收秩序,加大征管力度,确保各项税收应收尽收,及时入库。着力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全面深化以&镇财县管&、&国库集中支付&为重点的财政体制改革,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增强县乡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增强村集体收入。积极探索和研究&县财省管&财税体制的影响,着力改变上解体制,努力增加可用财力。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绩效监督管理制度,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力用于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推进金融投资主体多元化,支持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积极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农村信贷担保机构和行业信用协会,组建农村商业银行,争取设立外汇管理分局。做强做优政府融资平台,提高项目融资水平。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继续优化政府结构,切实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和经济行为的干预,将政府职能转到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推进政务公开,完善政府决策、运行和监督体系,增强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支持其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强化产业政策和规划的指导作用,健全投资监管体系,进一步规范企业和政府投资的范围和行为,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
完善农业农村改革。以维护农民权益为出发点,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现集体经营性土地的市场化流转,推进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进,深化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鼓励农民通过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有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化流转。力争到2015年流转土地20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1/3。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严格执行各项农业补贴政策,让农民真正得益受惠。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基层民主,增加村务管理透明度,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民主选举制度,调动群众参政议政积极性,推进村民自治进程。
七、加快生态县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以在全市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县为目标,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积极推行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清洁生产等绿色经济模式,加快形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利用水平高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探索循环经济建设有效途径和经验做法,组织实施以昊明玻璃淘洗废水循环利用工程和神华药业、广原油脂循环水工程等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性强的循环经济项目。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和改造,配套建设环保设施,实行&三废&集中处理,加快构建绿色产业链和资源循环利用链,建成省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提高生产、消费和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等各环节进行综合性的规划、规范、协调、组织和监管的能力,制定鼓励废弃物回收利用的政策,促进其向产业化发展。引导企业改造生产流程,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实施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全面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0认证工作,提高企业的污染防治能力和环境管理水平,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积极发展低碳经济,重点推动企业低碳化示范工作,建设低碳城市、园区,促进全县在低碳产业、技术和产品等领域的突破和创新,并培育发展低碳消费市场。
(二)强化资源节约管理。
坚持开发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原则,充分利用价格、投资、财政和技术标准等手段,优化调整用能产业结构,大力推进节能、节水和节地等工作。以工业节能为重点,引导企业加快节能降耗技术改造,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高耗能、重污染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持续降低。深入开展节约用水,建立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节约用水机制,突出提升重点行业企业节水技术水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80%以上,推广农业节水灌溉。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土地供应政策,实施好土地利用规划,通过调整、置换、盘活存量土地,合理安排生产和建设用地,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实行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挂钩政策,对土地利用情况动态监测和定期评估,科学合理确定土地后备资源综合开发的速度和数量,全县耕地保有量维持在4.1万公顷左右。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大力发展节能型交通工具和农业机械,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全面推广建筑节能。
(三)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以综合环境整治为重点,严格控制环境污染,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强化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切实保障环境安全。积极推进城市污水集中处理,新(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完善城市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到2015年,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以上。实施城市内河生态修复工程和新港码头整体搬迁污染治理、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等项目,提高城乡供水系统覆盖面和水质达标率,解决由工业、农业废弃物、农用化学品及人畜粪便等造成的农村水污染问题,到2015年,镇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和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加强企业排污管理,实施一批工业污染防治工程,积极承接环境友好型产业转移,完善总量控制制度,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目标。加快建设&西气东输&天然气供气工程,提高城市气化率,加大工业废气、烟尘治理、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到2015年,县城区烟控区达标率98%以上、尾气达标率90%以上。积极控制城镇噪声污染,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80%以上。加强城镇危险和医疗废物的收集和安全处置管理,处置率达100%。加快推进垃圾填埋场、粪便处理场、污泥处理厂建设,全县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控制农村面源污染,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达95%以上,推广应用有机肥,不断提高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种养殖面积的比重。
(四)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
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加强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大力推进入江水道生态修复、高邮湖和白马湖退围还湖、湿地自然保护、老三河整治等重点生态保护工程,形成生态安全屏障,到2015年,全县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重点抓好沿湖、沿河、沿路生态防护林和绿色乡镇、村庄建设,新发展成片林0.5万亩,改造和完善农田林网10万亩,增加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达23.8%。结合城市建设规划,实施城市干道、街巷和水系绿化工程,逐步建立环城绿带、绿色走廊、大型绿地、郊区森林相配套,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的城市绿化系统,到2015年,人均公共绿地达12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5%。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监管网,有效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和典型生态系统类型。深入开展生态县创建活动,&十二五&期间,全县建成80%以上国家级生态镇、生态村。
八、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十二五&期间,把建设&和谐金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民生优先、共享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一)全力解决民生问题。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发挥财税、金融、产业等政策扶持作用,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突出做好城镇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城镇转业退伍军人和失地农民的就业工作;建立统筹城乡、成熟的人力资源市场,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建立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和正常增长机制,提高企业用工市场竞争力;大力弘扬创业精神,鼓励扶持民众创业,积极推进&创业孵化&工程,提高创业服务水平,促进服务资源与创业群众的有效对接。&十二五&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确保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有保障,城乡居民生活有新改善。努力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起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覆盖城乡、多元投入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新增廉租房、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公租房等办法,解决低收入阶层和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
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探索建立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不断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抑制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5万元,年均递增13.5%。
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加强城乡居民社区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90%的城镇社区和60%的农村社区达到市级和谐示范社区标准。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实施食品、药品安全评估与防范体系建设,营造安全的饮食用药消费环境。推进镇、村、社区消费维权网络全覆盖,消费环境满意度和商品质量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消费者申投诉处理率达100%,树立&诚信金湖,放心消费&城市品牌。
(二)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科技人才。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十二五&期间,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累计150项,R&D支出占GDP比重达2%;强化人才支撑,注重引进和利用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构筑&人才洼地&,实施人才引进&十百千&工程,五年内,培养引进领导型人才10名、研究生学历以上人才100名、本科人才1000名,建成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工作站4个。
教育。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提升教育现代化内涵建设,不断调整教育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缩小城乡和校际教育发展差距,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促进枫叶民办学校发展,县职教中心建成江苏省职业技术学院分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义务教育巩固率、毕业率均达100%,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6%,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8%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8%,普职招生比1: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0%,社区教育覆盖面达80%以上。
卫生。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医院、专科医院、预防保健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配套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90%以上,确保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要,同时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能力,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县,县人医力争通过三级医院的验收。
文体。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强化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文艺精品,加强金湖秧歌、傩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开发、利用,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强化媒体社会责任,提高电视节目播放质量,重视互联网、手机移动终端等新兴媒体引导、管理。改善档案保管条件,加大档案信息化投入,提升档案工作服务水平。落实全民健身计划,推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
人口。强化基层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实施&计生家庭幸福一生计划&,继续推进世代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孕前免费健康体检,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控制人口适度增长,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建设新型家庭人口文化,提升家庭发展能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和产业,加快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拆迁新建殡仪馆。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实施&母亲素质&、&儿童快乐家园&等工程,推动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构建完善综合公共安全体系。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格落实社会监管责任,强化大调解机制、治安防控体系和基层基础建设,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行为,确保社会安定有序,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打造平安金湖,增强城乡居民的安全感。加大群众信访督办力度,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生产安全、以及交通安全的监管,消除事故隐患。加强公安、消防、卫生、安监、地震等部门基础数据信息互通共享,健全完善社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和处置体系,提高应对重大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与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抓好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建设,切实保障公众安全和社会安全。
(四)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治县,深入开展&法治金湖&创建,把提高法治化水平作为完善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规范权力运行,推行阳光政务,大力加强法制宣传,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积极创新和完善民主制度,进一步扩大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渠道,尊重民意,广集民智,促进发展。认真贯彻党的双拥、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政策,进一步发挥工青妇和基层组织的阵地作用,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文明金湖建设。
第四章& 政策导向与规划实施
认真执行国家宏观政策,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措施,调控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经济调节政策。围绕&十二五&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任务,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市场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合理配置财政性资金、政府投资、物资储备、国有土地和国有资产存量等公共资源,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发挥政府的引导、带动和平衡作用。
产业导向政策。依据国家产业导向,提出鼓励发展、限制发展和禁止发展行业的政策措施。优化投资环境,吸引高科技、高附加值、低能耗、环保型的项目落户金湖,带动全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和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本地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收购兼并、合资合作、上市融资等途径,开展跨国、跨地区经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大做强企业规模。
公共财政政策。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运行机制,理顺各级财权、事权关系。科学界定支出范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财政资金重点投向关系到发展、改革、稳定大局的领域,逐步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全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地方财政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
空间调控政策。有效落实省市主体功能区政策,根据不同城镇的功能定位,在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评价的基础上,实施差别化政策,实行差异化管理,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推动全县各镇经济社会发展秩序健康运行。
努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切实提高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复杂局面的综合能力。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导向作用,根据消费需求引导生产结构调整,形成有效供给,满足不同收入群体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制定和落实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积极拓展消费空间,培育消费热点,扩大文化、旅游、娱乐等服务型消费,鼓励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发展新型消费业态,不断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实现消费结构升级。完善有利于消费的市场环境,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鼓励发展消费信贷,规范消费市场秩序,加快城乡消费服务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提升居民消费预期,增加即期消费,稳步提高居民消费率。加强市场物价监管,完善价格听证制度,确保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积极优化投资结构。调整投资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十二五&期间,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投向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突出民生工程,增加对重大基础设施、农村、民生和社会事业领域的有效投入。加强和改进投资管理,严格执行市场准入标准和产业政策,把好立项、土地、环保、信贷、质量等审核关口,坚决防止高耗能、高排放、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努力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扩大生产性投资的产出效益,提升公益性投资的社会效益。在优化投资结构和提高投资效益的基础上,保持投资的适度增长,鼓励扩大民间投资,通过投资总量的宏观调节,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平衡。
三、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完善规划体系和实施机制。本纲要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经济、社会发展纲领,也是政府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县各主管部门要结合部门职责,把本纲要中的相关任务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本纲要是全县各镇、各部门依法履行工作职责和编制其他各类专项规划、年度计划以及县级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等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县政府在制订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时,要落实本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
做好规划宣传。本纲要一经批准,将及时向社会公布,广泛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关心&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支持&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工作。积极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事业单位充分理解和领会政府战略意图,把企事业单位的个体行为与规划目标结合起来,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参与规划实施,集中全社会的力量为实现&十二五&目标而努力奋斗。
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规划项目实施情况和各部门在规划实施中应承办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向县政府汇报,必要时由县政府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十二五&期间,当遇到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其他重要原因,使实际经济运行严重偏离规划目标时,县政府将研究提出调整方案,报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
实施中期评估。县政府将于2013年组织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评估主要目标进展情况、发展任务完成情况和重大项目实施情况。根据评估结果,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研究提出对策措施,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