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网络湾海豚湾还有没有六世慷毅公后裔?

广西灵山县太平镇谭有村正业堂钟氏溯 源 世系概述一、黄帝是钟姓的远古始祖 传说中国上古帝王有炎帝和黄帝。 他们是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 黄帝和炎帝乃公孙氏少典之 子,系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黄帝是姬姓部落的始祖。相传其母(名附宝)感北极星而孚, 24 个月生帝于辕之丘(今河南新郑氏轩辕故里) ,故名轩辕氏。长于姬水,又称姬氏,国号 有熊,又号有熊氏。以土为王、土色黄,故曰黄帝。当时炎
帝(神农氏)为姜姓部落首领, 末代帝榆罔无道,而黄帝得到各部落的拥戴,在版泉(今河北涿鹿东南)打败炎帝部落,又 伐蚩尤及南方诸蛮,天下推尊,华夏二族合而为一,诸侯遂推轩辕氏为天子。黄帝于癸亥年 即公元前 2698 年登帝位,寿 111 岁,葬桥山(今陕西省黄陵县西北) 。有四妃,共生子 25 人,其时得姓者 14 人。黄帝传位其孙。黄帝曾孙帝喾,帝喾生契,契是黄帝玄孙,契在尧 舜时代,因协助响治水立了大功,受封于商(今陕商洛) ,为司徒,赐姓“子” ,因之“子” 是我钟姓前身,而契则为商之始祖,故钟姓是黄帝子孙。 黄帝到钟烈姓氏的演变,从一世黄帝轩辕氏,二世玄嚣穷桑氏(青阳氏、金天氏) ,四世帝 喾姓姬,五世契,封于商,为司徒,赐姓子,至三十四世微子启建立宋国,仍姓子。四十六 世宋桓公御说,被钟人尊为血缘鼻祖,仍以子为姓。六十世烈因宋国被齐、楚、魏三国联军 所灭, 烈为避祸奔许州改子姓为钟姓。 这个演变过程可概括为: 轩辕氏――穷桑氏 (青阳氏、 金天氏)――姬――子――钟。二、烈系钟姓的繁衍播迁 (一)河南许昌时期 六十世钟烈(烈一世) ,生于公元前 334 年,宋国末代群王偃的三弟。公元前 286 年宋国被 齐、楚、魏三国联军入灭以后,公子烈避奔到许州(今河南许昌) ,时年 48 岁。为避祸,他 以自己曾被封为“钟邑大夫” ,改子姓为钟姓。在中原上空升起了第一面钟姓大旗,他是中 国汉族历史上第一个以钟为姓的人,故被尊为烈系钟姓始祖。 烈生复(烈二世) ,复生叶(烈三世) ,叶生气(烈四世) ,气生运享、运丰(烈五世) ,运丰 生文义、文仪、文佳(烈六世) ,文义生纯佑(烈七世) ,纯佑生吉(烈八世) ,吉生保、俨、 朝、倬、儒(烈九世) ,俨生逢兴、逢治(烈十世) 、逢治生楠、桂、树(烈十一世) 。 钟桂生于汉平帝元始五年乙丑(公元 5 年) ,河南许昌封升岗(今河南长葛石象乡,西汉时 属许)人。至 19 岁时就身长九尺,腰粗八围,力大无比,异常骁勇。时值汉光武帝在南阳 张榜招募天下勇武之士,讨伐王莽。钟桂带领本族兄弟叔侄 25 人应征入伍。初任总兵。桂 在讨莽战争中作战勇猛,功绩卓著,被封为镇蛮大将军(一说佐卫大将军) ,并加封光禄正 卿,赐“金铜宝图” ,跟随他的宗支 25 人皆受封赏。 钟桂生焕(烈十二世) ,焕生增、垣(烈十三世) ,增生铣、镳(烈十四世) ,铣生县、绵(烈 十五世) ,县生余、立(烈十六世) ,立生宏、宿(烈十七世) 。汉献帝时宏和宿分别为会稽 太守和扬州都督。兄弟俩首次修钟烈系家谱,以启后世。宏生斌(烈十八世) ,斌生大有、 大仁(烈十九世) ,大有生项、贵(烈二十世) ,贵生才、先(烈二十一世) ,先生酉(烈二 十二世) ,酉生简、范(烈二十三世) ,简生圣、善、贤(烈二十四世) ,简、范所处的时代, 正是我国东晋末年,东晋末代皇帝恭帝(司马德文)禅位给南朝宋武帝刘裕。 当时社会动荡,草寇遍地,民不聊生,在这种背景下,钟氏一门决定析居,渡江南徙,寻求 安定的环境和一个好的发展场所,除简、范两兄弟仍留颍川故宅外,其他钟姓均渡江南迁。 据《钟氏族谱》记载:他们家离许昌(颍川)三十里,有祖坟 36 穴,松柏三百余棵,还有 石狮、石象和明珠山朝拱。当时许昌治所在今许昌县东张潘乡,有古城遗址。在城北三十里 的封升岗,即现长葛市石象乡蔡寨西的封升岗,当时此地属许,封升岗上有“古闻人墓” , 传为烈系钟姓始祖钟烈的坟墓,因避难不称真名实姓。我提龄公第五子文亮公,明时曾在河 南开封任布政使司,离任南归时路过颍川,曾赋诗一首:“乱世乏力拯众难,辞官南归效平 民,遥望封升闻人墓,倍感祖德恩泽深。 ” (二)从宁化至汀州时期 简生三子:圣、善、贤。圣、善、贤兄弟于东晋末年(公元 420 年)五月二十一日辰时同时 过江南徙。圣迁上元县(今江苏南京) ,善迁会稽(今渐江绍兴) ,贤迁江西虔州(今赣州) 。 钟贤生于晋孝武帝太元二十年乙未 (公元 395 年) 迁到虔州时年 25 岁。 , 先住阳都 (今宁都) 竹坝斜,成为客家钟姓入赣始祖,并由此入闽、入川,播衍全国,乃到海外。后奉南朝宋武 帝刘裕诏命,受爵武威大将军,入闽平定“六戎之乱” ,后任闽中都督,携妻子入住宁化石 壁村, 成为钟姓入闽始祖。 后钟贤奉诏入四川为官卒于蜀。 钟贤奉诏入蜀后, 子钟朝袭父职。 钟朝(烈二十五世)随父入闽立籍宁化石壁村,为由江西迁福建第一人。父奉诏入川后,朝 袭封都督大将军。南朝宋明帝泰始二年丙午(公元 466 年) ,他看到辖区的鄞江白虎村(今 福建省长汀白石村)山青水秀,风光绮丽,遂与后母马氏,妻欧阳氏和三个儿子远、道、逸 (烈二十六世)在此筑宅居住。钟贤去世后,朝又入川袭父爵。钟朝继母马氏卒于南朝宋顺 帝开明二年戊午(公元 478 年) 。马氏一生贤德,常劝丈夫和儿子在战争中谨慎杀戳,并经 常收容伤者、病者,爱民如子,深受当地官员和民众爱戴。马氏卒,由钟朝在汀之子远、道、 逸将其祖母葬于后山九龙岗癸山丁向。二百多年后,成为境内名墓。远生诠、D、谥(烈二 十七世) ,诠生荩(烈二十八世) ,荩生洪(烈二十九世) ,洪生木(烈三十世) ,木生照、勋 (烈三十一世) ,勋生北(烈三十二世) ,北生逵(烈三十三世) 。逵生于唐高宗显庆三年戊 午(公元 658 年) ,官至唐玄宗开元年间谏议大夫,与钟接系八十七世钟绍京同朝为官。逵 妣马氏,生七子:礼、恭、宽、廉、敏、惠、节(烈三十四世) 。后来在唐代宗大历年间因“迁 坟事件”而被逼迁出汀州,向外发展。 (三)福建武平时期 钟逵长子钟礼(烈三十四世) ,生于武后垂拱三年丁亥(公元 687 年) ,卒于唐代宗大历六年 辛亥(公元 771 年) ,享年 85 岁,可谓高龄,但他晚年不幸。先是他的上十一世祖钟贤之妣 马氏,殁后葬于九龙岗,二百多年后,传闻“茔内常有鼓乐之声” ,成为境内名墓。后来他 的母亲马氏也葬同一祖坟。两个马氏葬在一起,更使名墓闻名遐迩,沸沸扬扬,远在长安的 唐朝衙府也有所闻。事有凑巧,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 736 年) ,唐朝衙府决定在闽西增设 一个府治。初选新罗圩(今上杭县)废地,因嫌此地多发瘴气,又传闻汀州九龙岗的马氏墓 有异响,府衙遂移命在此筑府城以镇之。马氏名墓被压在汀州府衙的正堂之下。又拆毁钟屋 村,改建长汀县衙,至唐代宗十四年(公元 779 年) ,历时十年方建成。过去流传“天下衙门 皆子午,惟有汀府癸山丁” 。可见,当时朝廷在此设府的真正动机是为了消除马氏名墓。钟 礼去世前二年(公元 769 年) ,汀州府衙和长汀县衙同时施工,历时十年。面对强大的压力, 钟氏一门不敢抗命,于是抛售全部产业,并将汀州府、长汀县府作为占地补偿的六十亩“射 箭田”全部舍入附近的开元寺。钟礼在忧郁中死亡,其子F和六个叔父,34 个兄弟,先后分 迁出汀州。钟F作为长房长孙,迁往长汀附近的井秋坑(今上杭南阳乡) ,以便应付岁时祭 祀。逵次子恭系迁江西信丰县,三子宽系迁江西于都县,四子廉系迁福建上杭、河田和回龙 等处,五子敏系迁江西赣县,六子惠系留长汀县境内,七子节系迁江西瑞金和宁都等处。兄 弟各散西东,情景凄凉。走时他们留下一首诗句:“汀州府衙妣坟堂,长汀县衙祖屋场,惟 愿子孙存方寸,随居处处世荣昌。”一场大迁徙到此结束。 钟礼长子F(烈三十五世)生武、睿、智(烈三十六世) ,唐代宋末年F长子武(烈三十六 世)为山东博州太守,把家从上杭井秋迁往武平县象洞千家村。武生二子:尚仁、尚义(烈 三十七世) ,尚仁生二子:以福、以禄(烈三十八世) ,以福在唐文宗太和元年丁未(公元 827 年)中进士,官广东程乡(今梅县)县令,敕封文林郎。以福生泰(烈三十九世) ,泰 生进一、进二(烈四十世) ,进一生缵绪(烈四十一世) ,缵绪生式(烈四十二世) ,式生六 初、大始(烈四十三世) ,钟姓历史在这一代后又掀波澜。大始生尚(烈四十四世) ,尚生三 子:山、岱、峦(烈四十五世) 。钟山字中质,生于宋真宗咸平四年辛丑(公元 1001 年) , 卒于宋英宗治平元年甲辰(公元 1064 年) ,殁后丧葬发生了一件令人难以想象的怪异现象。 丧葬的地点是武平县象洞乡庵前坝月形。准备落葬时,连续三天三夜大风大雨。雨止后,发 现棺材不见了,而地上的砖块石料完好无损,祭扫时又发现一大群黄峰,人们传为“**地” , 称为祥瑞之地。此后钟家连科及第,官显禄厚,天下知名。钟山生三子:友文、友武、友勇 (烈四十六世) ,他二弟钟岱生有一子友盛,三弟钟峦也生三子:友才、友能、友瑞。一共 七兄弟,其中友文、友武、友勇官监厨使。使山父以子贵,被宋王朝敕封“文林郎” 。更值 得称颂的是友文生三子:毅、密、察(烈四十七世) ,友武生三子:刚、理、齐(烈四十七 世) ,友勇生五子:裕、温、柔、中、正。除友勇三子柔为中书舍人,其余十人全部中进士。 加上钟岱之子友盛和友盛的三个儿子(发、强、庄) ,父子四人皆进士,确实曾经誉满神州。 “一家十四口,进士十三人” ,轰动朝野,震惊东南半壁。 四、从武平向全国播迁 宋神宗熙宁二年己酉(公元 1069 年) ,王安石实行变法,以图挽救赵宋王朝失败的命运。友 文兄弟向宋神宗奏议反对意见,触怒了“龙颜” 。公元 1074 年,指旨罢官归田。更不幸的是 30 多年后,宋徽宗上台,起用蔡京、章⑼岬热私杩凇霸拥呈录贝蚧骱驼喑性 老。钟友文三兄弟也在劫难逃。蔡京甚至扬言要诛友文九族。这一支钟姓面临“灭顶之灾” 。 为了生存, 三十六计, 走为上策, 于是他们兄弟裔孙进行了空前的大迁徙。 从武平走向全国, 走向海外,走向世界。有的在迁徙途中改名换姓。 友文系播迁点为武平、岩前、泉水塘,上杭的古坟、丘辉、荷山里,刘坑塘、陈坑,广东蕉 岭,江西兴国,有一部分流向四川和**。 友武系主要播迁点为广东的兴宁、五华、紫金、龙川、增城、东莞、惠州、河源、从化及江 西赣州、安远、龙南、定南、全南、遂川、修水和广西、四川、**等地。友武次子理与兄刚 同榜进士,任广州剌史。家庭遭难事发后,弃官奔程乡(今梅县)居住,理生大相(烈四十 八世)大相生天柱(烈四十九世) ,天柱生朝政(烈五十世) ,朝生响(烈五十一世) 。响生 提龄、遐龄、祯龄、祥龄、瑞龄(烈五十二世) 。其时发生了历史的转折,开创了新局面。 提龄为广东五华、兴宁开基祖。遐龄迁紫金、东莞、河源等地,祯龄迁惠州,祥龄迁河源、 龙川,瑞龄迁五华和紫金。提龄在五华生三子:有始、有甲、有贤,在兴宁生三子:文振、 文亮、文康。 钟友勇系播迁情况是:友勇长子裕裔孙迁嘉应州(今梅州)的白渡堡和雁洋遮布村及江西瑞 金壬田寨的大悦村。次子温的后裔迁镇平(今蕉岭)石屈都,后迁南雄珠玑巷,再迁广西钟 山县龙源头。如今他的裔孙遍布广西各地。 钟友盛系播迁情况是:友盛生三子:发、强、庄(烈四十七世) 。发迁广东潮洲,强 迁兴国竹坝,庄迁福建武平石屈都、广福等处。 钟峦的三个儿子在迁徙过程中,友能(烈四十六世)改姓萧、友瑞(烈四十六世)改姓叶。 时事变迁,沧海桑田。几百年后,许多钟姓裔孙从福建、广东等地往海外发展,已遍及港、 澳、台和东南亚等地。 友武三子钟齐, 哲宗绍圣元年( 甲戌科进士,生不逢时,不久遭大迁徙。 友武三子钟齐,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 1094 年)甲戌科进士,生不逢时,不久遭大迁徙。 齐生二子: 一说满堂)和明。满迁广东五华县的铁炉坝,明留祖居福建武平。 齐生二子:满(一说满堂)和明。满迁广东五华县的铁炉坝,明留祖居福建武平。明之玄 年将家迁至广东大埔县。胜公生三子: 义明。义明生七子, 孙胜于公元 1202 年将家迁至广东大埔县。胜公生三子:镛、钦、义明。义明生七子,其子 孙分布饶平、揭阳、兴宁、龙川、河源、雁洋,遍布梅州及广西灵山旧州地区。 孙分布饶平、揭阳、兴宁、龙川、河源、雁洋,遍布梅州及广西灵山旧州地区。 直系简表【烈系/接系】 : 一、烈公脉系 六十世 (烈一世)烈公 妣姒氏 太始祖烈公是宋微仲衍二十七世孙,生于战国周显王(姬扁)三十五年丁亥(公元前 334 年) 。 周慎靓王三年癸卯 (公元前 318 年) ,宋康王偃公封其子烈为“R邑”大夫 (R邑为公元前 487 年,宋景公灭掉曹国之城邑) 。 公元前 286 年,宋国亡,烈公奔豫州R离山(河南许州宗昌县安邑乡店前里)定居,并以己 曾封“R邑大夫” ,遂以封地“R”为姓,成为R氏烈系受姓太始祖。妣姒氏,生子:复。卒 于秦孝文王元年辛亥 (公元前 250 年) 夫妇合葬于今河南省长葛市石象乡蔡寨村封升岗 , (古 属许昌) 。 六十一世 (烈二世)复公 妣姬氏 烈公之子,生于战国周郝王姬延二十四年(公元前 291 年) ,娶姬氏,生子叶。时值战国时 期,各国互相兼并战争不停,而隐居不仕。卒于秦始皇嬴二十六年(公元前 221 年) ,享年 70 岁。夫妇合葬于许州东郊。 六十二世 (烈三世)叶公 妣姜氏 复公之子,生于战国周郝王姬延五十八年甲辰(公元前 257 年) ,因秦灭东周(公元前 256 年) ,战乱未仕。娶姜氏,生子:气。卒年待考,夫妇合葬许州东郊。 六十三世 (烈四世)气公 妣吕氏 叶公之子,生于战国秦王政二十二年丙子(公元前 225 年) 。汉高祖登帝位(乙未年,公元 前 206 年)时,气公年方二十,知汉室之当兴,因世战乱,隐居不仕,教育儿孙,后皆显贵。 娶吕氏,生二子:长运享,次运丰。 运享公妣苏氏,在汉景帝元年乙酉(公元前 156 年)为中牟令(在河南中部) ,官至大夫。 生二子:长文离、次文趣。 文离公妣张氏,生三子:长高、次晖、三亮。高公妣刘氏,晖公妣秦氏,在汉武帝时为许州 牧,传下六世孙浩公,秀公,随天柱公讨莽立功,封浩公为会稽太守,封秀公为银青光禄大 夫;亮公妣姬氏,生下五世孙公,随天柱公讨莽立功,封广东总戎,子孙迁广西立业。隋 平江南时,岭南主帅R士雄即其传下派系。 文趣公妣马氏,在汉武帝时为中牟令,传下六世孙达公,随天柱公讨莽立功,官封全青光禄 大夫。 六十四世 (烈五世)运丰公 妣姜氏 气公之次子,在汉景帝时为许州牧,生于西汉惠帝六年壬子(公元前 189 年)二月十四日午 时,一说卒于西汉武帝元丰三年癸酉(公元前 108 年)四月十五日寅时;另一说卒于西汉武 帝元鼎六年庚午(公元前 111 年)八月十三日丑时,享寿七十八岁,生三子:长文义、次文 仪、三文佳。 文仪公妣李氏,文佳公姆荀氏,生三子:长巽公,妣荀氏,在西汉时为朝散大夫;次良公, 妣庞氏、何氏;三洧公,妣许氏。 六十五世(烈六世)文义公 妣赢氏 运丰公之长子,在汉武帝时为许州牧。生于西汉文帝二十一年壬午(公元前 159 年)六月十 五日午时,卒于西汉武帝征和四年壬辰(公元前 89 年)四月二十日卯时,享寿七十一岁。 娶嬴氏,生一子:纯佑,夫妇合葬河南许州府宗昌县安乐乡东南岸,丙山壬向,坤山来龙, 巽山入首,乾水朝堂。 六十六世(烈七世)纯佑公 妣项氏 文义公之子,生于西汉武帝元光五年辛亥(公元前 130 年)七月十八日巳时,在汉武帝时, 官河南副史。卒于西汉宣帝甘露元年戊辰(公元前 53 年)九月初九辰时,享寿七十八岁。 娶项氏,生于汉武帝元朔元年癸丑(公元前 128 年)五月初十丑时,卒于汉宣帝黄龙元年壬 申(公元前 49 年)七月十四日卯时,寿 80 岁。夫妇合葬许州东郊,庚山甲向。生一子: 。 六十七世(烈七世) 公 妣李氏 纯佑公之子,在汉宣帝时为许州牧。生于西汉武帝太始元年乙酉(公元前 96 年)十一月二 十八日巳时,卒于西汉成帝鸿嘉四年甲辰(公元前 17 年)十二月十二日寅时,享寿八十岁。 娶李氏,生于汉武帝太始元年乙酉(公元前后 96 年)十月十二日戌时,卒于西汉成帝永始 元年乙巳(公元前 16 年)八月十二日寅时,享寿八十一岁。生五子:保、俨、朝、倬、儒。 夫妇合葬许州东南岸旁,丙山壬向。 保公妣韩氏,在汉成帝为河东(在山西西南部)太守。其孙闻公,妣汪氏,在光武帝时平莽 立功,封中书舍人,后为官山东,山东支流子孙皆其后裔;又其孙猛公,为大司马,平莽立 功,光武帝时为大司马,赐金鱼袋,出仕广东,后山西立业;朝公,妣黄氏,在西汉成帝时, 为黄门侍郎;儒公,官侍郎。 六十八世(烈九世)俨公 妣陈氏 ? 公之次子,生于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壬戌(公元前 59 年)九月二十八日巳时,在汉成帝时 为朝散大夫。卒于新莽天凤五年戊寅(公元 18 年)四月十五日卯时,享寿七十八岁。娶陈 氏,生于西汉神爵二年辛酉(公元前 60 年) 七月二十九日卯时,卒于新莽地皇元年庚辰 (公 元 20 年)六月十三日吉时,生二子:长逢兴,次逢治。 逢兴公,楠公(字天槛) ,娶谌氏,生一子:稔。其孙吉、卿二公,从天柱公讨莽立功,吉 公封西安太守,卿公封户部尚书,二公在陕西立业。 六十九世(烈十世)逢治公 妣孙氏 俨公之次子,生于西汉成帝河平元年癸巳(公元前 28 年) ,卒于光武帝建武三年乙卯(公元 57 年)八月十六日卯时,享寿八十六岁。娶孙氏,生三子:长楠(字天槛) 、次桂(字天柱) 、 三树(字天栋) 。 天槛公,娶陈氏,生三子:长任、次远、三道。随天柱公讨莽立功,封任公朝奉大夫,仕四 川(益州)布政司,子孙四川立业;远公为官荆州,子孙荆州立业;道公内阁掌印。天栋公, 子孙湖广立业。 七十世(烈十一世)桂公 妣徐氏 逢治公之次子,字天柱,光武帝封镇蛮大将军。公年十九,身长九尺,腰寸八围,骁勇异堂。 孺子婴帝时,王莽篡汉,壬午(公元 22 年) ,刘秀兄弟起兵讨莽,出榜招募天下武勇之士, 公揭榜集族中兄弟叔侄,往兵部衙中领令征讨。公率宗支,由广陵起兵(即今江苏扬州) , 癸未(公元 23 年)在昆阳大战中,公奋发神威,与光武帝一起,攻入敌阵,勇猛威武,与 兄弟叔侄,杀死莽军主将,打败王莽包围之军队,获大胜,立大功勋。平莽后,光武帝封公 为镇銮大将军,敕赐金铜宝图,加光禄寺正卿,又追封三代,兄弟叔侄均受封爵。公生于汉 平帝元始五年乙丑(公元 5 年)九月十九日子时,卒于汉明帝永平十六年癸酉(公元 73 年) 正月十五日未时。娶徐氏,生一子:焕。徐氏生于汉平帝五年乙丑十月初九日亥时,卒后与 夫合葬许州东郊。 附注:光武帝封天柱兄弟叔侄各人的官爵封浩公为会稽太守,封秀公为银青光禄大夫,封达 公为金青光禄大夫。此三公系运亨公之七世孙。 封闻公为中书舍人。后为官山东,传山东省子孙支流皆其裔孙也。封猛公为大司马,赐金鱼 袋,为官山西,子孙在山西立业。此二公系保公之孙也。 封吉公西安府太守,封卿公为户部尚书。在陕西立业,此系处兴公之孙也。 封任公为朝奉大夫,仕益州(今四川)后仕四川布政局,子孙四川立业;远公为官荆州,道 公为阁掌印,子孙世居荆州立业。此三公系楠公之子,天柱公之亲侄也。 封公为御前将军, 为广东总戎, 后子孙迁广西立业, 此系运亨公之裔孙, 亮公之五世孙也。 在隋文帝平江南时,岭南主帅R士雄,在陈后主叔宝处任伏波将军,陈后主虑其后覆,质其 母于都下,隋平江南,乃遣蒋氏归,既而同郡虞子茂等作乱,士雄将应之,以母言遂止。 今考查广西,R山县石龙乡六田村是其派系裔孙。在他处及广西南宁市志,有蒋氏神道碑及 合掌石刻的史料。 七十一世(烈十二世)焕公 妣刘氏 天柱公之子,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七年辛卯(公元 31 年)正月初四日午时。公举孝廉,在 东汉明帝时为山西山阴县令,敕授文林郎。卒于东汉和帝永元十五年癸卯(公元 103 年)四 月十八日丑时。娶刘氏,生二子:长增、次垣。 垣公妣傅氏,东汉时任江南太守。生四子:长卿,为江南太守;次造,为六卿侍郎;三逵, 官大夫;四绅,官将军。 七十二世(烈十三世)增公 妣陶氏 焕公之长子,字益寿,生于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壬戌(公元 62 年)三月,隐居不仕。卒于东 汉顺帝和六年辛巳(公元 141 年)十二月。娶陶氏,生二子:长铣,次镳。铣公任官都督府, 妣谒氏,生一子:德柱。 七十三世(烈十四世)镳公 妣裴氏 增公之次子,东汉和帝永元五年癸巳(公元 93 年)六月二十八日丑时生,官任陕西金县县 令。东汉桓帝延熹六年癸卯(公元 163 年)五月二十一日殁。娶裴氏,生于东汉和帝永元七 年乙未(公元 95 年)三月四日,卒未详,生二子:长县、次绵。 绵公,生一子:邱。邱公妣孙氏,生二子:长宁、次宁。邱公任江南太守,其子宁公和守公 俱为县令。 七十四世(烈十五世)县公 妣曹氏 镳公之长子,生于东汉安帝延光元年壬戌(公元 122 年)四月十五日酉时,在东汉桓帝时为 郾师令(在河南省) 。卒于东汉献帝建安六年辛巳(公元 201 年)十月六日午时。娶曹氏, 生于东汉安帝延光四年乙丑(公元 125)三月十二日巳时,卒于东汉献帝建安十年乙酉(公 元 205 年)七月初八卯时。生二子:长余,次立。 余公,在东汉灵帝时为郾师令,妣周氏。 七十五世(烈十六世)立公 妣荀氏 县公之次子,生于东汉桓帝元嘉二年壬辰(公元 152 年)二月初二日卯时,在东汉灵帝时, 任江苏扬州都督。 卒于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庚子 (公元 220 年) 五月十二日辰时。 娶荀氏, 生二子:长宏、次宿。 宿公,平生为人贤明宽厚,尊祖敬宗,追报祖先功德,撰修族谱,遗贻后昆,芳名流芳百世。 宿公妣宋氏,生二子:长廷、次挟,子孙在扬州立业。 七十六世(烈十七世)宏公 妣朱氏 立公之长子,生于东汉灵帝光和三年庚申(公元 180 年)四月十八日未时,在汉献帝时,曾 任会稽太守,博学贤哲,后隐居不仕。卒于三国蜀汉延熙二十年丁丑(公元 257 年)九月。 娶朱氏,生殁失考,生一子:斌。 七十七世(烈十八世)斌公 妣刘氏 宏公之子,生于东汉献帝建安十六年辛卯(公元 211 年)八月十七日,隐居不仕。卒于晋武 帝咸宁五年己亥(公元 279 年)五月十八日辰时。娶刘氏,生于建安十五年庚寅三月六日辰 时,卒于晋武帝太康八年丁未(公元 287 年)三月七日,生二子:长大有,次大仁。大仁公 妣姬氏,生二子:长员、次兴。 七十八世(烈十九世)大有公 妣姒氏 斌公之长子,三国蜀汉后主刘禅延熙元年戊午(公元 238 年)七月十二日午时生,西晋时官 会稽太守。西晋怀帝永嘉六年壬申(公元 312 年)八月十六日巳时卒。娶姒氏,生二子:长 贡、次贵。贡公,妣胡氏,生二子:玉、白。 七十九世(烈二十世)贵公 妣孔氏 大有公之次子,公生于西晋武帝咸宁元年乙未(275 年) ,西晋时为会稽太守。此时因西晋 八王之乱,酿成北方少数民族的侵入,史称“五胡乱华”(即匈奴、羯、氐、羌) ,公元 309 年,匈奴人建立的汉国,进寇洛阳。公元 311 年攻陷洛阳,怀帝被掳,后遭杀害。公元 316 年,攻陷长安,愍帝出降,被俘,受尽侮辱,后遭杀害。中原大乱,民不聊生,尸横遍野, 田园荒芜,此时族居南京(今洛阳)凤阳府、颍川颍上县、许州、长社等处,共有九百余丁, 因天下鼎沸,多隐居不仕,亦多迁他郡,烈系R圣、R善、R贤和接系R宠就是在这个大背 景下迁徙江南。许州、长社屡被荼毒,宗谱换藩,莫知源流。 公卒未详,娶孔氏,生二子:长才、次先。 八十世(烈二十一世)先公 妣闵氏 贵公之次子,在东晋时为扬州县令,公心仁厚,追报祖德,思念水源木本之功德,在东晋太 和元年(公元 366 年)在宿公都督府中,寻出宗谱,方知源流,后公罢任,不忍离祖业,仍 归颍川,恪守祖墓。公生于西晋怀帝永嘉元年,丁卯(公元 307 年)六月,卒于东晋孝武帝 太元十八年癸巳(公元 393 年)九月十七日寅时。妣闵氏,生殁待考,生一子:酉。 八十一世(烈二十二世)酉公 妣孙氏 先公之子,生于东晋成帝咸康元年乙未(公元 335 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午时,官东晋扬州县 令。卒于东晋安帝义熙十二年丙辰七月十七日丑时。娶孙氏,生二子:长简、次范。 八十二世(烈二十三世)简公 妣朱氏(有谱载“诸”氏) 酉公之长子,公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乙丑(公元 365 年) ,卒未详。妣朱氏,生三子:圣、 善、贤。因东晋恭帝禅位,草寇乘机作乱,盗贼四起,R氏一门,皆荡析离居,元熙二年(公 元 420 年)五月二十一日辰时,圣、善、贤公兄弟三人,携谱过江避难。善公移浙江绍兴府 会稽县;圣公移江苏宁府(今南京)上元县;贤公移居江西虔州(今赣州) 。世传颍川离许 州城三十里,有祖坟三十六穴,松柏三百余株,坟前有石狮石象,明珠山朝拱。这时简、范 二公,仍居故土。 八十三世(烈二十四世)贤公 原配黄氏 继配马氏 简公之三子,字公节,号希贤,在晋末任扬州都督,公智勇双全。贤公渡江后在江西宁都州 竹坝斜立家,R氏裔孙在宁都州建有R氏家祠,位于江西东南部,与闽地宁化接壤。贤公为 入赣始祖,也是入闽始祖。 贤公奉诏入闽,任建州(今福建建瓯)黄连(宁化)令,带家携子朝,居宁化石壁村。后, 因闽地陆戎蜂起,贤公节度闽中(晋安郡) ,诰授武威大将军。他教子用兵恩威兼施,督兵 剿灭,平定扰乱,使闽地人民安居乐业。祖妣马太夫人,是一位非常仁慈善良,聪慧贤德之 婆太,每当贤公父子出征时,经常劝夫督子,以人命为重,万不可草菅人命,枉轻之囚,及 密告邻里挂葛藤免遭扰乱之阴德; 贤公、 朝公父子先后出仕四川时, 每当灾凶之年, 又嘱远、 道、逸孙儿施粥、米救济灾民,邻里都感恩称颂马太夫人之仁德,后马太夫人葬于九龙岗, 癸山丁向,成为一代名墓。 公生于东晋孝武帝太乙二十年乙未(公元 395 年)五月初五日戌时,卒于宋明帝泰始五年己 酉(公元 469 年)八月十五日寅时,原配黄氏,继配马氏。马氏生于东晋安帝隆安二年戊戌 (公元 398 年) ,卒于宋顺帝N明二年戊午(公元 478 年)二月十九日卯时,生一子:朝。 妣马氏祖坟,在公元 1935 年,***108 旅少将旅长R彬将军,驻长汀时重新创建有塔式宏伟 的马太夫人纪念碑。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现改建为长汀中学教学楼。1993 年,世界 宗亲会长R维炫等在广东蕉岭三圳镇顺岭村另建一座宏伟高耸的R氏贤公妣马太夫人纪念 碑,甚为壮观。 八十四世(烈二十五世)朝公 妣欧阳氏 贤公之子朝,字会正,入闽始祖。在南北朝宋文帝时,有功王室,袭父爵为都督大将军,诰 授武威将军,公随父立籍闽地宁化石壁村,后在南北朝宋明帝泰始二年丙午(公元 466 年) 见鄞江白虎村(白石村)地形秀丽,遂同母马氏,及妻欧阳氏,携三子远、道、逸筑室安居 (后被拆建为长汀县衙) 。马氏辞世,卜葬祖母马太夫人于九龙岗,癸山丁向,眠狮望月形 (今长汀中学校舍教学楼) 。 公生于南北朝宋少帝景平元年癸亥(公元 423 年)十二月初七日丑时,卒于梁武帝天监三年 甲申(公元 504 年) ,娶欧阳氏,生三子:远、道、逸。 道公妣伍氏,官荆州剌史,生一子:大仁。 逸公妣李氏,官至中书令,生一子:大义。 八十五世(烈二十六世)远公 妣孙氏 会正公之长子,生于南北朝宋孝武帝孝建二年乙未(公元 455 年)三月十六日午时,在南北 朝齐武帝时,官侍郎,封六部尚书。卒于南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乙巳(公元 525 年)八月十 四日辰时,生三子:诠、诉、谥。 八十六世(烈二十七世)诠公 妣张氏 远公之长子,生于南北朝齐高帝建元三年辛酉(公元 481 年)八月十六日巳时,卒于南北朝 梁武帝大清三年己巳(公元 549 年)九月二十六日子时,娶张氏,生一子:荩。 八十七世(烈二十八世)荩公 妣柳氏 诠公之子,生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五年丙戌(公元 506 年)十月十八日卯时,在南北朝梁武 帝时为山西山阴县令,后升平阳府(山西临汾西南)太守。卒于南北朝陈寅帝太建九年丁酉 (公元 577 年)八月十九日寅时,娶柳氏,生一子:洪。 八十八世(烈二十九世)洪公 妣欧阳氏 荩公之子,生于南北朝梁武帝大同元年乙卯(公元 535 年)七月,在南北朝陈宣帝时,官许 州牧。卒于隋朝隋文帝仁寿四年甲子(公元 604 年)四月十六日巳时,娶欧阳氏,生一子: 木。 八十九世(烈三十世)木公 妣田氏 洪公之子,南北朝陈废帝光大元年丁亥(公元 567 年)六月十五日生,隋朝时官至甘肃陇州 牧(今陕西陇县) ,诰授朝议大夫。唐太宗贞观十六年壬寅(公元 642 年)九月十四日寅时 殁。娶田氏,陈宣帝太建二年庚寅(公元 570 年)生,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戊申(公元 648 年)八月十四日寅时殁,生四子:长劭、次勋、三助、四劫。 九十世(烈三十一世)勋公 妣何氏 木公之次子,生于隋文帝开皇十九年己未(公元 599 年)五月十八日巳时,卒于唐高宗咸亨 三年,壬申(公元 672 年)八月十六日辰时。娶何氏,生一子:北(音荡) 。 九十一世(烈三十二世)北公 妣何氏 勋公之子,生于唐太宗贞观元年丁亥(公元 627 年)六月二十日巳时,卒于唐中宗景龙元年 丁未(公元 707 年)九月。娶何氏,生一子:逵。 九十二世(烈三十三世)逵公 妣马氏 ?公之子,字达,在唐玄宗开元时(公元 713―741 年)官谏议大夫,与绍京公(越 国公) 同朝为官, 正直廉明, 有胆有识, 遇事敢言, 忠心尽职。 生于唐高宗显庆三年戊午 (公 元 658 年)八月初八巳时,卒于唐玄宗天宝元年壬午(公元 742 年)十月初五日寅时,享寿 八十五岁。 娶马氏,生于唐高宗显庆五年庚申(公元 660 年) 卒于唐玄宗天宝四年乙酉 , (公 元 745 年)三月七日巳时,生七子:长礼、次恭、三宽、四廉、五敏、六惠、七节。 礼公妣田氏,生一子:F。留长汀恪守祖墓。后裔分居兴宁寻邬、大余、安远、龙南、定南、 会昌、赣县、南康、全南、崇义、于都、信丰、兴国、上犹、章贡区等处。 恭公妣施氏,生五子:长进、次迢、三逍、四逞、五运。 宽公妣黄氏,生四子:长靖、次端、三章、四净。 廉公妣陈氏,生六子:长盛、次盟、三盒、四照、五忠、六盈等,移居福建上杭、河田、? 龙等处。 敏公妣**,生六子:长茂、次萌、三萱、四葆、五著、六董。居雩都、赣县等处。 惠公妣张氏,生五子:长海、次消、三江、四涪、五凉。居雩都、长汀等处。今湖南省桂东, 四川省射洪、蓬溪诸县有其播迁的裔孙。 节公妣梁氏,生八子:长羊、次翔、三羲、四群、五羡、六羚、七羹、八羧,移居江西瑞金 等处。 九十三世(烈三十四世)礼公 妣田氏 逵公之长子,生于唐武后垂拱三年丁亥(公元 687 年) ,唐敕封为县令,世袭大夫。卒于唐 代宗大历六年辛亥(公元 771 年) ,娶田氏,生一子:F。 在南北朝刘裕时,二十四世贤公马太夫人,葬于鄞江白虎村(即今长汀县中学校舍) ,历时 二百余年,积厚德流光,坟内常听鼓乐声,因朝廷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 736 年)增 设汀州府,因旧县烟瘴之乡,居民多病,后于唐代宗大历四年(公元 768 年) ,汀州剌史陈 剑,将府治移至白虎村,马氏祖墓处,故有“先有R屋地,后有汀州府”之说,在祖屋处建立 县衙, R氏子孙不敢抗拒, 郁气莫伸, 全家迁移。 在迁坟时不见马妣祖骸, 遂就平基作府衙, 求有司每年祭祀。适马知府莅任,以孝治民,复于上曰:“从切思报本,今R氏子孙能忘其 祖妣乎” ,遂将射箭坝田六十亩,作R氏之补尝祭祀,不纳税,每年清明日逊府堂三日与R 氏子孙祭祀。 后来礼公之兄弟各迁徙他方,只礼公仍在长汀恪守祖墓,兄弟分别时,当天盟誓云:“山有 来龙水有源,此去代代出英贤,若有不认宗枝者,雷打火烧化尘灰” 。 九十四世(烈三十五世)F公 妣陆氏 礼公之子,生于唐玄宗开元四年丙辰(公元 716 年)六月十六日,认真于唐德宗贞元十二年 丙子(公元 796 年)二月七日。娶陆氏,生三子:长武、次睿、三智。 九十五世(烈三十六世)武公 妣梁氏 F公长子,生于唐玄宗天宝二年癸未(公元 743 年)八月十三日午时,在唐代宗十一年丙辰 (公元 776 年)官至山东搏州太守(即今山东省东昌府郡城县) ,敕授朝议大夫,因长汀的 祖坟祖屋,被改建府衙县衙,后迁汀南南安镇盈圹里(即象洞中坊千家坪,今武平县象洞乡 沾阳村)肇基。成为烈公派系贤公马太夫人一脉传下裔孙的第三发祥地,是R氏家族的又一 大本营。公乃开拓武平的先驱者。卒于唐宪法宗元和十四年己亥三月十五日(公元 819 年) 。 娶梁氏,生二子:长尚仁、次尚义。 尚义公,官至山西山阴太守,妣凌氏,生二子:长官、次爵。 注:武平建县在宋淳化五年(公元 994 年) ,由武平场升县。 九十六世(烈三十七世)尚仁公 妣王氏 武公之长子,生于唐代宗大历三年戊申(公元 768 年) ,卒于唐文宗开成五年庚申(公元 840 年)三月。娶王氏,生二子:长以福、次以禄。 九十七世 (烈三十八世)以福公 妣张氏 尚仁公之长子,在唐文宗太和元年(公元 827 年)丁未科进士,官广东程乡县令(今梅州) , 敕授文林郎。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年甲戌(公元 794 年)八月二十六日巳时,卒于唐懿宗咸通 八年,丁亥(公元 867 年)七月十七日寅时。娶张氏,生一子:泰。夫妇合葬于象洞陈福坑 龟形。 九十八世(烈三十九世)泰公 妣王氏 以福公之子,在唐宣宗时官云南傍、望、邱、览四州(即今楚雄市)太守,被敕授朝议大夫。 公生于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庚子(公元 820 年)三月,卒于唐哀帝天v三年丙寅(公元 906 年)十二月。 妣王氏,生于元和十五年九月,卒于五代梁太祖开平戊辰二年十二月, 葬待考。 生二子:长进壹、次进二。 九十九世(烈四十世)进壹公 妣王氏 泰公之长子,在唐僖宗时,官知府。生于唐宣宗大中五年辛未(公元 851 年)六月二十一日 子时,卒于五代后唐明宗天成四年己丑(公元 929 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巳时,娶王氏,生殁 葬待考。生一子:缵绪。 一 00 世(烈四十一世)缵绪公 妣练氏 进壹公之子,在五代时,乡贡进士,敕授儒林郎。生于唐僖宗中和二年壬子(公元 882 年) 八月十八日午时, 卒于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己未 (公元 959 年) 九月十二日辰时。 娶练氏, 生于唐僖宗中和四年甲辰(公元 884 年)七月,殁葬待考。生一子:式。 一 0 一世(烈四十二世)式公 妣邓氏 缵绪公之子,生于五代后梁太祖开平二年戊辰(公元 908 年)七月十八日,卒于北宋太宗雍 熙三年丙戌(公元 986 年)十月二十六日辰时。娶邓氏,生二子:长大初,次大始,兄弟俱 登乡科。 一 0 二世(烈四十三世)大始公 妣余氏 式公之次子,生于五代后唐清泰三年丙申(公元 936 年)九月十七日子时,卒于北 宋真宗天禧元年丁巳(公元 1017 年)三月五日卯时。娶余氏,生一子:尚,迁往象洞西山 溪背(象洞洋贝R坑,后改官坑) 。 大初公娶乐氏,生三子:长廷栋,次廷建,三廷槛,仍居象洞千家坪,裔孙在“元v党事件” 时外迁(不详) 。 一 0 三世(烈四十四世)尚公 妣邹氏 大始公之子,字谨存, 生于宋太祖乾德四年丙寅 (公元 966 年) 七月十五日申时。在北宋时, 官太守。生平好善乐施,待人厚道,心地善良,泽及枯骨。卒于宋仁宗庆历八年戊子(公元 1048 年)七月六日。娶邹氏,生于宋太祖乾德五年丁卯(公元 967 年)七月十六日未时, 殁葬待考,生三子:长山、次岱、三峦。 一 0 四世(烈四十五世)山公 妣李氏 尚公之长子山公,字中岳,山公博学好德,仁慈善良,好善乐施,凡乡中无衣食者不能葬娶 者,皆周济之;其时乡中遭贼人杀戮者甚多,公皆捐棺木葬之。故子孙蕃衍,科甲蝉联,皆 明德所致也。山公“父以子贵” ,被朝廷封赠文林郎。山公生于宋真宗咸平四年辛丑(公元 1001 年) ,卒于宋英宗治平元年甲辰(公元 1064 年)正月十五日未时,葬在武平象洞**地 金水月形坐北向南,葬时连作大风雨三日,棺忽不见,而地上砖石坟式俱全,祭扫时有黄蜂 出现,始知其**地也(今地迹仍存) 。妣李氏,生三子:长友文、次友武、三友勇。 尚公次子岱公,被封崇义公,配享龙源宫庙食。妣刘氏,生二子:友盛、友拧 尚公三子峦公,生四子:友才、友能、友瑞、友祯。 一 0 五世(烈四十六世)友文公 妣肖氏 山公之长子,生于北宋仁宗景v四年 (公元 1037 年)正月十九日辰时。宋英宗治平四年(公 元 1067 年)丁未科进士,官御史。殁于宋大观四年庚寅(1110)九月二十七日卯时。娶萧 氏,生于北宋仁宗景v三年丙子二月十九午时,殁于崇宁丙戌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寅时,夫 妇合葬于汀州井秋坑。生三子:长毅、次密、三察。友文公兄弟子侄“一家十四口,进士十 三人” ,轰动朝野,名震东南半壁。 一 0 五世(烈四十六世)友武公 妣徐氏 山公之次子,生于北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 1040 年)十二月十五日午时。宋神宗熙宁三年 (公元 1070 年)庚戌科进士,官大中丞。殁于政和辛卯元年(1111)八月十三日未时。娶 徐氏,生于宋仁宗宝元二年己卯(公元 1039 年)三月初一日子时,卒于宋徽宗崇宁五年丙 戌(公元 1106 年)十月初七卯时,夫妇合葬汀州南岭井秋坑祖山。生三子:长刚、次理、 三齐。 一 0 五世(烈四十六世)友勇公 妣刘氏 山公之三子,在北宋英宗治平四年丁未(公元 1067 年)与长兄友文公同榜进士,官光禄寺 监厨司。生殁葬失考。娶刘氏,生五子:长裕、次温、三柔、四中、五正。裕、温、中、正 皆中进士,柔为中书舍人。 一 0 五世(烈四十六世)友盛公 妣陆氏 岱公之子,生殁葬待考。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 1069 年)己酉科举人(有谱记载,后亦中 进士) 。娶陆氏,生三子:长发、次强、三庄,兄弟三人皆中进士,发公官太守。 一 0 五世(烈四十六世)友殴 妣 氏。 岱公次子。生一子:安重。 一 0 五世(烈四十六世)峦公之子 峦公移广东立业,生四子:长友才,公后裔迁湖南省醴陵北乡官庄。次友能,三友瑞,四友 祯。因蔡京弄权,矫诏族诛,为了避祸,友能改姓萧,友瑞改姓叶,其派系裔孙称:“R、 萧、 是同宗梓叔也。 ”台北县萧氏宗亲会 1984 年印行的 叶, 《兰陵世家?萧R叶三姓本一家》 , 认为闽、台、赣、粤有不少萧叶二姓是R姓改姓。1995 年在马来西亚槟城威南发现了立于 清光绪,癸巳(1893 年)萧叶R先祖总墓。 峦公四子友祯,妣肖氏,生一子:和。 一 0 六世(烈四十七世)毅公 妣王氏 友文长子,生于宋至和甲午元年(1054 年)五月十五日午时,宋哲宗戊辰科进士。原居象 洞R坑,殁失考。娶王氏,生殁葬失考,生子四:懿、美、泰(三十郎) 、清。 一 0 六世(烈四十七世)密公 妣王氏 友文次子,生于宋嘉v戊戌三年(1058)正月初九日辰时,宋哲宗辛未科进士。居武平县南 门口,后分支上杭城内及梅溪寨等处,殁葬待考。娶王氏,生于宋嘉v庚子五年(1060)正 月十九日午时,殁葬失考。生子三:大仁、秀行、季衍。 一 0 六世(烈四十七世)察公 妣谢氏 友文三子,亦中进士,原居武平象洞R坑,后迁广州南海县,生殁葬失考。娶谢氏,生殁葬 待考。生子三:层嵩、层翁、层岳。 一 0 六世(烈四十七世)刚公 妣张氏 友武公长子,生子:谅。 一 0 七世(烈四十八世)谅公 刚公之子,生四子:文遴、文远、文进、文达。后裔从福建武平迁往广东潮阳――福建安溪 ――浙江罗原――江西安县等地。 一 0 六世(烈四十七世)理公(公元 )妣李氏 友武公次子,号正懋。宋哲宗癸未科进士,任广州刺史,后弃官迁梅县,生子:大相。 一 0 七世(烈四十八世)大相公 妣李氏。 理公之子,生子:天槛、天柱、天栋。 一 0 八世(烈四十九世)天柱公 妣何、李氏 大相公二子,生子:朝政。 一 0 九世(烈五十世)朝政公 妣陈氏 天柱公之子,生子:任、响、远。 一一 0 世(烈五十一世)响公 妣何氏 朝政公二子,生五子:壁(提龄) 、坛(遐龄) 、坦(祯龄) 、基(祥龄) 、堂(瑞龄) 。 六世(烈四十七世) 一 0 六世(烈四十七世)齐公 妣罗氏 友武公之三子,为象洞迁武平招信之始祖。生子: 、明公 友武公之三子,为象洞迁武平招信之始祖。生子:满(又名满堂) 明公。 又名满堂) 明公。 、 一 0 七世(烈四十八世)满公 由武平招信迁居长乐(五华)铁炉坝肇基。 一 0 七世(烈四十八世)明公 妣范氏 齐公二子,生子:响,居福建武平招信。 一 0 八世(烈四十九世)响公(齐公后裔) 妣** 明公之子,生子:庆。 一 0 九世(烈五十世)庆公 妣范氏 响公之子,生子:镇(居招信) 、铿。 一一 0 世(烈五十一世)镇公 妣陈、杨氏 庆公长子, (由武平招信迁大埔古村之始祖)与理公系之五龄公是同辈兄弟。为烈公系 52 世孙,生子:镛、钦、义明,镛、钦二公后裔迁兴宁、河原、龙川(不详) ,义明公后裔徙 梅县雁洋、南福等村。 一一一世(烈五十二世)提龄公,讳壁,生于南宋理宗年间(公元 1229 年)殁于元仁宗 延佑二年乙卯岁,妣黎、蓝、罗氏。黎妣生:有始、有甲,蓝妣生:有 贤,罗妣生:文振、文亮、文康。二、接公脉系 五十九世 接公 妣陆氏 钟离昧次子,字续源,生于秦始皇二十四年戊寅(公元前 223 年) 。为长社令,食邑钟离小 国,卓著循声。他是钟姓接系去“离”字单姓“钟”的受姓始祖。殁于汉武帝元光二年戊申(公 元前 133 年) ,寿九十一岁,葬长社卢庄西?(今长葛市卢庄西丘) 。妣陆氏,生殁葬失考。 生子一:晏。 六十世 晏公 妣刘氏、宇文氏 接公之子, 字海清,居颍川长社。 生于西汉吕后雉元年甲寅 (公元前 187 年)五月初四卯时, 官雄州路剌史。殁葬待考。妣刘氏、宇文氏,生殁葬失考。生子一:钦。 六十一世 钦公 妣陈氏、唐氏 宴公之子,居颍川长社。生于西汉文帝十一年壬申(公元前 169 年)八月初六酉时,仕至牧 守。殁葬待考。妣陈氏、唐氏,生殁葬失考。生子一:  六十二世 」 妣欧阳氏、姜氏 钦公之子,字开轩,生于西汉武帝元狩六年甲子(公元前 117 年)九月初七申时,殁葬待考。 妣欧阳氏、姜氏、生殁葬失考。生子二:元、威。 六十三世 元公 妣秦、薛氏。 」ぷ樱谖骱赫训凼荚哪晡煨纾ü 83 年)二月初八卯时,居颍川长社,尚书 令、领廷尉。殁葬待考。妣秦氏、薛氏,生殁葬失考。生子二:期、意。 六十四世 期公 妣姜氏、钱氏 元公长子,字子赞,生于西汉宣帝黄龙元年壬申(公元前 49 年)九月十日酉时,居长社。 官都督府长史,袭封尚书令,殁葬待考。妣姜氏、钱氏,生殁葬失考,生子一:范。 六十五世 范公 妣韦氏、朱氏 期公之子,字仁辄,居颍川长社。生于西汉成帝四年(甲辰公元前 17 年)三月十日子时, 殁葬待考。妣韦氏、朱氏,生殁葬失考。生子二:表、兴。 六十六世 表公 妣叶氏、姜氏 范公长子,字道用,居颍川长社。生于西汉天凤四年丁丑(公元 17 年)十二月 初三辰时,殁葬待考。妣叶氏、姜氏,生殁葬失考。生子一:宝。 六十七世 宝公 妣曹氏、龙氏。 表公之子,字子参,官朝议大夫、广东太守,赠光禄大夫。后辞爵归故里 长社高隐,教子有义方,后皆显贵,世称簪缨旺族。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九年癸丑(公 元 53 年)十一月初八丑时,殁葬待考。妣曹氏、龙氏,生殁葬失考,生子二:皎、皓。 六十八世 皓公 妣刘氏、梁氏、白氏 宝公次子,字季明,生于东汉永元元年己丑(公元 89 年) ,初仕郡功曹,后迁廷尉,正博士, 林虑长(县令) 、会稽太守。桓帝时为西曹椽,前后九避不就,为士大夫所敬慕,门徒千余。 时灵帝叹曰:“钟君至德可师!”时与陈实、荀淑、韩韶号称“颍川四长” 。殁于桓帝永寿三 年丁酉(公元 157 年) ,寿六十九岁,葬待考。妣刘氏、梁氏、白氏,生殁葬失考。子五: 迪、孟、孜、敏、敷。 六十九世 迪公 妣陶氏、曹氏、洪氏 皓公长子,生于东汉顺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 129 年)六月十六日巳时,仕郡主簿。殁葬待 考。妣陶氏、曹氏、洪氏,生殁葬失考。生子三:繇、演、进。 七十世 繇公 妣韩氏、荀氏、张氏、蒲高氏 迪公长子,名震,字元常,生于东汉元嘉元年辛卯(公元 151 年) ,幼颖敏,举孝廉官尚书 郎、长安太守,迁侍中、司隶校尉,节督汉中军事二十一年,支持曹操统一中原起了重大作 用。曹操说其“功比萧何” 。封定陵侯,增邑五百户,迁太傅,追封“成侯” 。魏文帝称之为 “一代伟人” ,迁为相国。赐之“五熟釜”(铜器,古代授予特殊功勋者) ,赐铭曰:“於赫有 魏,作汉藩辅。劂相惟钟,实”心膂。靖恭夙夜,匪遑安处。百僚师师,楷兹度矩。”以旌 其德。公善书法,尤善隶、行书体,为东汉著名大书法家,世称高后巍峨,与东晋王羲之并 称“钟、王” ,且冠以王首。公殁于魏太和四年庚戌(公元 230 年) ,享寿八十岁,妣韩氏、 荀氏、张氏、蒲高氏,俱封太夫人,生殁失考,失妇合葬于许州紫云岗(今河南长葛市《钟 繇公陵园》。生子四:毓、会、瑟、邵。 ) 七十一世 毓公 妣杜氏、司马氏、卫氏、韩氏 繇公长子,字雅叔,生于东汉初平三年壬申(公元 192 年) 。幼聪敏,十四岁为侍中郎。魏 明帝时,为黄门侍郎,甘露中为青州剌史、进徐州都督,节督诸军事,封车骑大将军。升御 史中丞尚书。殁于魏景元四年癸未(公元 263 年) ,谥曰:“惠侯”。寿七十二岁,葬待考。 妣杜氏,封夫人,继娶司马氏、卫氏、韩氏,生殁葬失考。子九:颖、顾、朝、经、诰、隆、 建、骏、邕。 七十一世 会公 妣刘氏 繇公次子,字士季,生于东汉兴平元年甲戌(公元 194 年) ,著有《道德经》《道论》《周 、 、 易尽神论》等三十余卷书籍,遗书之多居长葛市古籍之首。魏正始中为尚书、中书侍郎,封 “高贵乡公”、“关内侯”。魏景元三年(公元 262 年)与邓艾率兵伐蜀,封镇西大将军,功成 进封司徒。殁待考。妣刘氏,封夫人,生殁失考,夫妇合葬许州紫云岗《钟繇公陵园》内。 生十子:逸、贺、设、叶、招、阳、响、腾、L、颂。 七十二世 骏公 妣周氏 毓公之八子,字位遵,生于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 235 年)六月十六日辰时,官晋代黄 门侍郎,迁太尉。殁失考,妣周氏,生殁失考。夫妇合葬于许州紫云岗。生子一:晔。骏公 十八兄弟(据《长葛县志》 ) 钟颖,毓公长子,官山西山阴县令。子嗣待考。 钟顾,毓公次子,未居官。子嗣待考。 钟朝,毓公三子,官黄门侍郎。子嗣待考。 钟经,毓公四子,官太尉,子嗣待考。 钟浩,毓公五子,官会稽太守。子嗣待考。 钟隆,毓公六子,官户部尚书。子嗣待考。 钟逮,毓公七子,官金紫光禄大夫。子嗣待考。 钟邕,毓公九子,未居官。子嗣待考。 钟逸,会公长子,官银青光禄大夫。子嗣待考。 钟贺,会公次子,官南康郡太守。子嗣待考。 钟设,会公三子,官弘农郡太守。子嗣待考。 钟叶,会公四子,官河东都督、太尉。子嗣待考。 钟招,会公五子,官太常博士。子嗣待考。 钟阳,会公六子,官宣赞舍人。子嗣待考。 钟响,会公七子,官江南郡太守。子嗣待考。 钟腾,会公八子,未居官。子嗣待考。 钟L,会公九子,累官参军、关内侯。生子一:之勉。 钟颂,会公十子,未居官。子嗣待考。 七十三世 晔公 妣赵氏、裴氏 骏公之子,字叔光,生于魏景元元年庚辰(公元 260 年)二月初二未时。官晋代公府椽。殁 葬失考。妣赵氏、裴氏,生子一:雅。 七十三世 钟琰(女)夫王恽 繇公之曾孙女,少聪颖,长弘雅,酷爱文学,博览记籍,善啸咏,广著述,礼仪法度,晋代 著名文学家。 《长荀志》列为名人,并在长荀《书目文存》中载有钟琰著作《遐思赋》《莺 、 赋》等篇目。嫁与王恽为妻,生殁子嗣待考。 七十四世 雅公 妣谢氏 晔公之子,字彦胄,生于西晋太康八年丁未(公元 287 年)8 月 16 日亥时。父英年早逝, 幼孤好学,有才志。东晋元帝建武丁丑年(公元 317 年)八月二十三日,携家眷四十八人, 从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屡功。加广武将军,进中丞廷尉,侍中尚书,正色立朝,艰危不避。东 晋成帝咸和三年戊子(公元 328 年) ,死于“苏峻之难”,为晋代大忠臣,也是钟姓第一次南 迁始祖。葬于润州丹阳郡钟山下,谥“忠贞,史家赞之曰:“匪石之心寒松之操”。妣谢氏, 封夫人,生殁葬失考。生子五:诞、证、诗、谔、诲。 七十五世 诞公 妣钱氏 雅公长子,字世长,生于西晋惠帝光熙元年丙寅(公元 306 年)五月十九日申时,仕东晋参 军。殁葬失考。妣钱氏,生殁葬失考。生子一:靖。 七十六世 靖公 妣郭氏、谢氏 诞公之子,字道寂,东晋咸和八年癸巳(公元 333 年)二月初二子时生,官颍川太守,殁葬 失考。妣郭氏、谢氏,生殁葬失考。生子二:源、涧。 七十七世 源公 妣黄氏 靖公长子,字循本,名百川,生于东晋穆帝升平五年辛酉(公元 361 年)七月初七丑时,幼 以文学知名,仕后魏永安太守。殁葬失考。妣黄氏,生殁葬失考。生子一:挺。 七十八世 挺公 妣邓氏、刘氏 源公之子,字清秀,生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己丑(公元 389 年)九月初九酉 时。仕后魏金城太守,进封颍川郡公,殁葬失考。妣邓氏、刘氏,生殁葬失考。生子一:蹈。 七十九世 蹈公 妣秦氏 挺公之子,字之义,生于东晋安帝义熙戊午十四年(公元 418 年)正月十八日戌时,晋代文 学家,官梁军中佐,南齐中军。殁葬失考。妣秦氏,生殁葬失考。生子六: 、屿、嵘、峥、晶、森。 八十世 屿公 妣岑氏、孙氏 蹈公次子,字秀望,号立海,生于南北朝时期的宋元嘉三十年癸巳(公元 453 年)十二月十 五日酉时,仕南梁永嘉郡丞,梁武帝天监十五年后治学终生,著有文集《华林略志》 。殁葬 失考。妣岑氏、孙氏,生殁葬失考。生子一:宠。 蹈公长子?,字长丘,官建康令,著名文学家,著有《良吏传》 。 蹈公三子嵘,字仲伟,南北朝著名文学评论家,著有《诗品》上、中、下三卷。 八十一世 宠公 妣王氏 屿公之子,字朝阳,号元辅,生于南北朝齐永明四年丙寅(公元 486 年)五月十七日酉时, 仕梁临海令,全青光禄大夫,检校户部尚书。公元 552 年,为避“侯景之乱”(附注) ,携眷 渡江,行至虔州岗下朝天坊(今赣州天竺山)定居,是钟姓又一次南迁之始祖。殁于陈大建 十四壬寅年 (公元 582 年) 八月初五亥时, 寿九十八岁。 妣王氏, 生于南齐永明五年丁卯 (公 元 487 年)6 月 11 日,殁于陈大建十二年庚子(公元 580 年)10 月 3 日,生、寿九十四岁, 夫妇合葬虔州东门外天竺山癸山巳向。子一:匡。 注:关于“侯景之乱”的说明: “侯景之乱”是指发生在公元 548 年至 552 年东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 侯景,羯族,是个反复无常、狡诈多变的人。早年他参加过六镇起义,不久就叛降北魏尔朱 荣后,又反过来**葛荣起义。东魏高欢灭北魏尔朱荣后,侯景又投高欢。547 年高欢死,侯 景先投西魏后又改投梁国。昏庸的梁武帝封他为大将军、河南王,从此引狼入室。公元 548 年侯景看见梁国衰败,公开叛梁,袭取礁州(今安徽滁县) ,直逼长江北岸。梁武帝的侄子 又是一个利欲熏心的家伙,无耻地领侯景军过江。公元 549 年侯景攻下梁国首都建康。在一 百三十多天的围城战斗中,梁武帝饿死,梁武帝的儿子肖纲即皇帝位为梁简文帝。公元 551 年侯景又杀死梁简文帝,自称汉皇帝。 侯景在攻下梁武帝的官城――台城以后,就派部下诸将出外杀掠。他说:“攻入城市要杀个 干净,使天下人知道我的威名。”因此,诸将专事烧杀抢掠,做尽惨虐行为以取笑乐。使昔 日有二十八万多户的繁华都城成为一片废越。 公元 552 年, 梁将陈霸先、 王们辫打败侯景军, 侯景遁逃入海,路上被其部将杀死。侯景之乱得以结束。 八十二世 匡公 妣董氏 宠公之子,字町,生于南北朝时期的梁普通甲辰五年(公元 524 年)十月十六日亥时。因世 乱而隐居不仕,晚年移居潋江镇之平固(今兴国县) 。殁于隋大业七年辛未(公元 611 年) 九月初九未时,寿八十八岁。妣董氏,生于梁普通元年丁未(公元 527 年)二月二十四日寅 时,殁于隋大业辛未七年(公元 611 年)九月初九未时,寿八十五岁。夫妇合葬于兴国殷富 岗七星伴月斗口穴。生子二:宝慎、矩。 八十三世 宝慎公 妣俞氏 匡公长子,字思谨,号无惑,生于陈文帝元年庚辰(公元 560 年)二月二十日子时,官南康 郡丞,陆州参军。殁于唐贞观九年乙未(公元 635 年)九月十五日丑时,寿七十六岁。妣俞 氏,陈天嘉六年乙酉(公元 565 年)六月初七日申时生,唐贞观十二年戊戌(公元 638 年) 八月二十一日亥时殁,寿七十四岁。夫妇合葬殷富岗松山圩,越国公墓左后方。生子二:子 威、子成。 八十四世 子威公 妣曹氏 宝慎公长子,字元武,生于隋大业开皇十一年辛亥(公元 591 年)三月初八酉时。以文学举 贡,授吉州安福令,赠饶州剌史。殁于唐乾封元年丙寅(以元 666 年)九月初五日子时,寿 七十六岁。妣曹氏,生于隋开皇十二年壬子(公元 592 年)四月十八日亥时,殁于唐龙朔辛 酉元年(公元 661 年)十月十三日亥时,寿七十岁。夫妇合葬平固原江口沙陵陂虎形。生子 二:恒、益。 八十五世 恒公 妣吴氏 子威公长子,字存良,生于隋大业三年丁卯(公元 607 年)十月十六日丑时,少博学,隐居 不仕。殁于唐中宗十六年己亥(公元 699 年)八月十一日丑时,寿九十三岁。妣吴氏,名容 娘,生于隋大业四年戊辰(公元 608 年)五月十二日子时,殁于唐中宗十七年庚子(公元 700 年)三月初六日酉时,寿九十三岁。夫妇合葬殷富冈壬山丙向(光绪二年重修) 。生子 四:法通、法询、法广、法遵。 八十五世 益公 子威公次子,字谦之,值隋末畲寇劫掠,与兄恒商议各迁居,夜登舟,复移虔州岗下朝天 坊祖宅居住。赠福州剌史。生于隋大业辛未七年(611 年) ,殁葬妣失考,生子二:法开、 法隆(失考) 。 八十六世 法通公 恒公长子,字元道,号肇泰,生于唐贞观元年丁亥(公元 627 年) ,官曲阿令,殁失考,葬 兴国抚育上,娶和嗣失考。 八十六世 法询公 恒公次子,字宏道,号世荣,生于唐贞观四年庚寅(公元 630 年) ,官唐高祖武德中为秦王 府(李世民)记室,升岳州剌史,迁居浙江处州,殁失考,葬龙岗(一说葬合蒲江) ,妣失 考。生子三:绍景、绍高、绍齐。 八十六世 法广公 恒公三子,字立道,号建纬,生于唐贞观六年壬辰(公元 632 年)正月十六日戌时,殁葬失 考,无嗣。 八十六世 法遵公,妣罗氏 恒公四子,字从道,名文钦,生于唐贞观壬辰六年(公元 632 年)正月十六戌时,官崇庆州 判,追赠杭州剌史。通明天文地理,游遍名山胜景,得佳地以葬于窥。殁于唐高宗调露元年 己卯(公元 679 年)七月二十五日午时,妣罗氏,追赠夫人,生于唐贞观八年甲午(公元 634 年)十月初五日亥时,殁于唐永隆六年庚辰(公元 680 年)十一月一日子时。夫妇合葬 于兴国九凤山。生子四:绍徵、绍济、绍畅、绍京。 八十七世 绍景公 妣朱氏、许氏 法询公长子,生于唐显庆三年戊午(公元 658 年) ,殁葬俱失考。妣朱氏、许氏,生子四: 元宗、元家、元礼、元仪。 八十七世 绍高公 妣钱氏 法询公次子,字可远,生于唐显庆五年庚申(公元 660 年) ,唐玄宗天宝年间为广州剌史, 一生清廉,民怀惠政。殁失考。妣钱氏,生殁失考。夫妇合葬龙岗,子午兼癸丁向。生子二: 元伦、元正。 八十七世 绍齐公 法询公三子,字可均,唐肃宗时为淮南节度使,安禄山之乱时靖难。生于唐高宗龙朔二年壬 戌(公元 662 年) ,殁葬妣子嗣失考。 八十七世 绍徵公 妣冯氏 法遵公长子,字可聘,名玉京,号成大,生于唐永徽四年癸丑(公元 653 年) ,官秘书少监, 荫封袭爵儒隐,殁葬失考。妣冯氏,生殁葬俱失考。生子三:嘉乐、嘉谟、嘉猷。 八十七世 绍济公 妣李氏 法遵公次子,字可惠,名子京,号必大,生于唐永徽六年乙卯(公元 655 年) ,以文学游庠 贡举,官会稽司马。殁葬失考。妣李氏,生殁葬俱佚考。生子二:嘉鸾、嘉鹭。 八十七世 绍畅公 妣杜氏 法遵公三子,字可茂,名与茂,名与京,号益大,生于唐显庆二年丁巳(公元 657 年) ,官 晋陵郡司功参军。殁葬失考。妣杜氏,生殁葬俱失考,生子一:嘉徵。 八十七世 绍京公 妣吴氏、许氏、曾氏、杜氏、宁氏 法遵公四子,字可大,唐代杰出的园林艺术家,著名书法家,人比钟繇,称为“小钟”,从小 好学,尤精于书法。唐中宗景龙年间(707―710 年)朝廷宫殿许多匾额多出自他的手笔。 因佐唐玄宗李隆基清除韦党有功,晋升为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侍郎,中书令加光禄大夫,封 越国公,为江南第一宰相。他忠孝博学,在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59 年) ,以二等功臣将 相进“凌烟阁”,配享宫廷庙食。民国十年至四十年代( 年) ,列为赣南十大乡贤 之首。唐高宗显庆四年己未(659 年)三月初三日午时生,唐玄宗天宝五年丙戌(746 年) 二月十六日寅时殁,寿八十八岁。葬于殷富岗松山圩乙山辛兼卯酉向。原配汉阳吴夫人,唐 高宗龙朔元年辛酉(661 年)三月十六日卯时生,唐天授七年庚寅(690 年)殁,葬平固原。 继娶刘阳隐士许高尚书之女,有才德,载郡志,列女传封夫人。唐高宗乾封元年丙寅(666 年)十一月十一日卯时生,唐开元二十五年丁丑(738 年)十月十八日辰时殁,寿七十三岁, 夫妇合葬于兴国殷富岗松山圩七星伴月形乙山辛向兼卯酉。 侧室曾氏、 杜氏、 宁氏俱封夫人, 生殁葬失考。生子四:嘉銮、嘉璧、嘉?、嘉玮。 八十八世 元宗公 元家公 元礼公 元仪公 元宗,绍景长子,累官太子赞善,唐开芜时为南安府剌史。生殁葬妣待考。生一子:懿。懿 迁池州铜陵,十世同居,为迁湘、鄂钟氏这共认始祖。懿五世孙堂,为江州(今九江)太守, 生二子:芳琮。芳为宋太祖枢密史,芳之十二世孙九龙(字奉新)为元皇庆进士,官征边御 史,升东阁大学士,为入湘钟氏始迁祖,今裔孙人口达二十多万人;琮,迁吉安永丰定居。 其九世孙湛(字清溪) ,不入鄂钟姓始祖。 元家,绍景次子。妣与子嗣待考。 元礼,绍景三子。生殁子嗣待考。 元仪,绍景四子。生殁葬待考。妣何氏,生子一:伯林。裔孙主要聚居全南县。 八十八世 元伦公 元正公 元伦,绍高长子。生平业绩及子嗣待考。 元正,绍高次子。生子一:宏伟。裔孙分迁在兴国、赣县、全南、会昌、瑞金、宁都、石城 和闽汀等地。历史上,曾涌现随闽王王审之入闽大将军、汀州剌史钟全慕及其孙钟理政(官 金紫光禄大夫、尚书令、封上柱国)和厦门水师提督兼福宁总兵钟宝山等名士。生平业绩及 生殁妣待考。 八十八世 嘉乐公 嘉谋公 嘉猷公 嘉乐,绍徵长子。生一子:运。裔孙主要居兴国东阳签口等地。生平业绩及生殁娶待考。 嘉谋,绍徵次子。生平业绩及生殁娶、子嗣待考。 嘉猷,绍徵三子。生平业绩及生殁子嗣均待考。 八十八世 嘉銮公 妣孙氏 绍京公之长子,生于唐永淳元年壬午(公元 682 年) 。妣孙氏。生二子:天麒(字千里) 、天 麟(字万里) 。生平业绩及殁葬待考。 天麒无嗣;天麟裔孙,分迁在广州市有三支,南海市一支,新会市一支,分迁在 杭州市肖山区有一支,共六支,约计有十四万五千多人。 嘉銮公五世孙钟传,官唐末太保中书令,封南平王;钟传曾孙钟轼,宋代应历年间武状元, 因征讨南汉刘立大功,封朝议大夫、官广州防御史;钟轼十五世孙钟傅(字世荣) ,北宋 龙图阁大学士,原居江西乐平,其裔孙迁浙江杭州市肖山区立基创业。 八十八世 嘉璧公 妣吴氏 绍京公之次子,字成,生于唐垂拱元年乙酉(公元 685 年) 。荫袭京卫指挥史,授晋州长 史,殁葬待考。妣吴氏,生殁葬待考。生三子:天闻、天启、天凤。 八十八世 嘉?公 妣郑氏、曾氏 绍京公之三子,字行直,生于唐永昌元年己丑(公元 689 年)四月十四日卯时。官太子典膳 郎,封山阴县公。殁于唐乾元元年戊戌(公元 758 年)十月初六日亥时,寿七十岁。妣郑氏, 生于公元 689 年正月十五日,殁于公元 773 年,寿 85 岁。夫妇合葬于兴国县吴迳丙山寅向。 侧室曾氏,生殁失考。生三子:瑞(天贞) 、珍(天祥) 、仪(天相) 。 八十八世 嘉玮公 妣韩氏、廖氏、孙氏 绍京公之四子,字用宏(又字用广) ,名猷,生于唐武后帝天授三年壬辰(公元 692 年)正 月十七日辰时。幼聪敏喜武,胆略过人。唐景龙参与军政,勤政以德,训抚有方,教练咸宜, 有儒将风范。 后登开元武进士, 官左领军卫长史。 时值国政方隆, 膺得领十万之军驰聘疆场, 为国扬万里威,以展素志。唐天宝十年(公元 751 年)解甲归田,策自丰乐土筠寨携眷迁居 潋江竹坝创业。 公殁于唐代宗大历四年乙酉 (公元 769 年) 三月初六日巳时, 享寿七十八岁。 妣韩氏、廖氏、孙氏,生殁待考。夫妇合葬于兴国殷富岗松山圩、丙山壬向。生五子:智(智 春) 、庶(庶秋) 、天?、天禧、天祉。谭有村锺屋 锺氏颍川堂之--V 正I堂) 锺氏颍川堂之 V西`山太平 (正I堂 正I堂 齐公系-之七代玄孙-钟十七郎(义明公之七子)第八代孙(烈六十一世 钟宣玉 烈六十一世)钟宣玉 , 齐公系 烈六十一世 钟宣玉(号宝山) 于明崇祯年间携妻妣谢氏夫人从大埔县 (小靖) 千山拔涉迁V西`山县城居住后迁本县旧州 镇狮岭村鉴山塘开基创业。 后有第四世良助公 良助公等四个房系部门裔孙迁居`山县太平镇谭有村 良助公 居住, 至今已将近 400 年左右的历史。 享有粤西胜景名山--“六峰山”即县人民医院旁为我锺氏祖墓得凤朝鸣风水大穴立【皇清锺 T宣玉公之墓】 ,每年逢清明,重阳节前后都有海内外宗亲前来扫墓,缅怀祖德。 本族字辈:由宣玉公之子 奇英 (二子奇鸣迁广西扶缓县开基)继始。 「奇闻良毓 士光永昌 在钦源芬 宜继实。」 。(字辈待续)今发展二十六代(烈八十七 烈八十七 ,逾约 2000 人。 世) 本房系长房直系,堂号: (正I堂) (新I堂)等。 清末中期村中塾师先生钟鸿昌建有具备规模的“昌R公祠”(该祠堂两进格局远远看去就 譬如一只寿仙龟,祖祠大门向南(坐北向南),后有靠山、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前有大岭案山、 中有明堂、水流曲折,离门 7 米处是一条蜿蜒的小溪河流(名为三北江),流自祠门前涡旋 而流,东南角有棵火炼树,跨过小溪河岸是果园菜地更远处是田地,祖祠坐北处原是一处高小 山丘(现已建起了水泥房屋)祠西北处是桑圆地,东面是一条通直的马路〔原东面祠门前种有 一棵梨木树);东面有别人家的祖祠;西面是别人家果园、晒谷禾塘和牛栅屋。自古有 河岳 自古有“河岳 自古有 山川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 山川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可谓地杰人`,风水地貌,钟灵毓秀于其中矣) 另有四个房系宗亲兄弟散居:太平镇谭有村、沙田派、土地背、旧州狮岭村、暗山塘村、枫 木村、北龙村、双额岭、沙坪镇七里那午村等地。 据《颖川钟氏族谱》载,烈系三十世贤公,节度闽中,掌管军事和民政,原居江西赣州,生 子朝公。朝,初为黄门侍郎。时因闽地陆戎蜂起作乱,父子率兵追剿,因平乱有功,升任福 建宁化都督府, 随军住籍宁化石壁。 后朝公承袭父爵, 举家迁长汀白虎村。 其裔孙派居武平、 上杭、兴宁、蕉岭、梅县、潮州、江西等处。至六十八世礼公,生一子浚。传至九十三世尚 公,生三子,长子钟山,生子:友文、友武、友勇。友文、友勇于宋英宗四年同登进士,友 武于宋神宗熙宁三年登进士。武公,携儿移武平县象洞庄中坊千家坪。其九代孙钟胜公,于 南宋间, 由武平昭信乡负五代祖骸至大埔茶阳开基创业为始祖。 初居长治马兰畲 (今洋门辖) , 后移茶阳小靖(今太宁)村。另据新修颍川《钟氏族谱》记载:&始祖胜公,于南宋宁宗嘉泰 另据新修颍川《 始祖胜公, 另据新修颍川 钟氏族谱》记载: 始祖胜公 二年( 移居潮州府饶平光德乡( 二年(1202)移居潮州府饶平光德乡(今大埔)恋州都长治马兰畲。生三子:长子镛,移揭 移居潮州府饶平光德乡 今大埔)恋州都长治马兰畲。 阳;次子钦,生三子,派下居兴宁、龙川、河源、东莞;三子义明,生七子,俱以数目字为 名。长子十一郎移大埔小靖(今太宁);次子十二郎裔迁西河大靖等地;三子十三郎裔派居 兴宁、潘田、长乐;四子十四郎,移西河漳北大溪背,后裔移福建平和象湖山;五子十五郎, 移大埔古村;六子十六郎,移三乡石寮,后裔分移程乡(梅县) 、松口、大埔桃源等地;七 七 子十七郎,移大埔百侯。今大埔之钟氏,均是胜公 胜公所传。 子十七郎 胜公 〔分布〕大埔钟姓分布于茶阳、桃源、湖寮、西河、丰溪林场等地,农业人口约 6400 人。 〔郡望〕颍川郡,现在河南省许昌市。 〔堂号〕颍川堂。 〔堂联〕钟姓专用堂联: 颍川世泽 太傅家声 上联指秦末钟离昧之长子接,因避仇而单姓钟,居颍川长社,并成为当地望族,后裔以&颍 川&为堂号。下联指三国魏钟繇。繇, 任黄门侍郎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明帝时擢& 太傅&,人称&钟太傅&。是著名书法家。 ----------------------------金陵世德 越国流徽 上联&金陵&即应天府南京。商纣王无道,微子奔周,后武王封微子启于宋(其地即南京) , 是为宋桓公。 宋桓公就是伯宗的曾祖父。 下联指唐中宗时越国公钟绍京。 绍京, 江西南康人。 其子钟贤为福建都督大将军。钟贤之子钟朝,初为黄门侍郎,后因平乱有功,升任福建宁化 都督府。 ----------------------------高山流水第 舞鹤飞鸿家 上联寓意春秋钟子期。子期洞悉音律,伯牙鼓琴,子期听之。 伯牙意在高山,子期曰:巍巍乎若高山!伯牙志在流水。子期曰:荡荡乎若流水!子期死, 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下联寓意三国钟繇。繇,魏太傅,定陵侯,著名书法家。他博采众家, 尤精隶、楷,受王羲之推崇,世称&钟王&。有繇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之说。 -----------------------------概述 宗族文化是一个姓氏道德情操、精神风貌,文化底蕴和生产、生活的一种民俗文化。中华古 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绵延了华夏五千多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国民族中是罕 见的,它积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而形成的传统文化,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其主流是健 康的和积极的,充满着友善、亲情、祥和、纯朴的真情。当然其中也夹杂着一些落后、迷信 的成份。由于“文化革命”期间,受“左”的错误思想影响,把传统文化,包括宗族文化,良莠 不分,视为“四旧”进行扫除。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发展,古老的宗族民俗文化继而兴盛起来,成为进 行有益活动的重要内容,传承、发扬光大了宗族文化,有的正与发展地方经济、招商引资, 团结海内外亲友紧密结合起来。 发祥于中原大地的钟姓,原来就是颍川望族,具有浓郁的、古老民族文化优良传统,与其 他姓氏的客家先民生产、生活在一起,把各自丰富的多姿多彩、风格感人的民族文化,交融 在一起,使传统的民族文化,更为绚丽夺目。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保留,又有创新, 组成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宗族文化,乃至成为当今时代的历史文化宝贵遗产,供人们欣 赏。 本主题由 Huangss 于
22:19 移动 收藏 0 分享 0 分享到: 分享到 QQ 空间腾讯微博腾讯朋友最新评论点评 回复 引用 发表于 |只看该作者
20:22 我们家的历史都给你挖出来,真牛!点评 回复 引用 发表于 |只看该作者
20:21 我们家的历史都给你挖出来,真牛! 点评 回复 引用 发表于 |只看该作者
21:50 旧州姓钟的顶楼主点评 回复 引用 发表于 |只看该作者
09:17 有点复杂点评 回复 引用 发表于 |只看该作者
11:45 辉煌的历史!点评 回复 引用 发表于 |只看该作者
11:03 留给历史学家考查。加分走人。点评 回复 引用 发表于 |只看该作者
22:22 看了一下子,原来我们都是黄帝子孙....... 颛顼,号高阳氏,乾荒之子。姬始,中国上古五帝之一(五帝中另外四位:黄帝、 帝喾、唐尧、虞舜) 。为罗氏的姓始祖生有圣德,能专正天人之道,故号颛顼。 《山 海经》《史记》等记载,颛顼是黄帝的曾孙,生于若水,十五岁,佑伯父少昊初为 、 政,20 岁时,黄帝驾崩,颛顼继承中央天帝之位,开始统领四方诸候,在位七十八 年,寿九十八岁,死后葬于河南濮阳鱼付禹山(今河南省内黄县境内) 。四川省雅安 泰经县鹿鹤吭小膀х锏酃世铩币怨排坡ィ菀恍┳铱贾ぃ羲肥翟诮褴 境内。颛顼一生崇尚文治,主要功绩是:文治安石,始建中央(国家)统治机构, 在全国设立九师。规范宗教事务,始以民事纪官,教民耕种,大力发展农耕,创制 历法定婚姻,制嫁娶,整顿社会秧序武功方面,平共工,征九黎,定三苗,初步完 成了华夏的统一。颛顼是炎黄,联盟的重要首领之一。他的曾孙祝融(吴回)为帝 喾时的火下官,掌管民事。周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便命他为祝融,被后人尊为 火神。祝融的后裔分为已、董、彭、秃、u、曹、斟、毕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他 的子孙周初被封在宜城(今肖北省宜城县)建立罗国。公元前 690 年,罗国被楚国 所灭,祝融子孙前列逐渐向南迁移,为不忘之国恨,罗子国的遗臣遗民们遂以原国 名为姓,故后人尊遗颛顼为罗姓得姓始祖。古籍《世本》去:“罗氏,本自颛顼,未 𦚯受封于罗,国为楚所灭,子孙以为氏。”故罗人尊颛顼为得姓始祖。又说, 颛顼,样子有些怪异,但神通广大,他与玄冥(其叔父)共同管理着始方一万二千 里宽的土地,世称北极神。
广西灵山县太平镇谭有村正业堂钟氏溯源 世系概述―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乔治六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