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职业技术学院学院1994年院长名字?

烟台职业学院校长叫什么名字_百度知道
烟台职业学院校长叫什么名字
提问者采纳
党委书记 潘玉耕、院长 王永民、副院长 温金祥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烟台职业学院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莱阳为94名老年白内障患者成功实施复明手术
09:28:10   来源:胶东在线   []
  胶东在线网12月5日讯(通讯员 刘浩令 陈立旭) 近日,烟台莱阳市“爱心复明”项目救助活动顺利完成,今年共为94名老年白内障患者成功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
  白内障疾病是目前全国范围内常见的主要致盲性眼病。近年来,莱阳市老年白内障患者呈逐年递升的态势,但由于经济困难等原因,无法得到有效治疗,导致了许多老年人因患白内障失明,饱受失明之苦,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为此,莱阳市慈善总充分发挥慈善救助功能,专门设立“爱心复明”救助工程,给家庭困难的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就医条件,每年免费为该市符合条件的老年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今年是莱阳市连续第六年开展“爱心复明”救助活动,累计救治患者300余名。
责任编辑:刘丽君
& &| &&&&| &&&&| &&&&| &&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县级高级职业学校的由来——烟台教改实验区的回忆之二
来源:&作者: 高 远 良
&发布时间:01-12&
题记:本文写于2008年11月16日,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应山东教育社之约,先是写了《回忆那次素质教育会—烟台教改实验区的回忆之一》,后来又续写了本文《县级高级职业学校的由来—烟台教改实验区的回忆之二》。烟台教改实验区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累积到90年代,发生了素质教育烟台会和县级高职建设两件影响较大的事,其功过是非自然当由后人评说。原本尘封的记忆被山东教育社打开,倒使我思绪万千,由事及人,想事思人,涉及从中央到省到市到县到学校5级,约计超过108将,这也不完全。我知道,作文要发表不可能发这么多人的名字,可是,我还是要在两篇回忆里写上他们的名字,这不仅因为事件是这些人参与的,也想留个念想,在脑海里留下他们的音容笑貌。人生赶上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能与从中央到地方如此众多的优秀人物一起参与做成一两件事,实在是三生有幸。
&&&& 烟台市辖13个县市区,有11处县级高级职业学校,简称“高职”。此类学校,全国和省其他各地一般称职业教育中心,简称“职教中心”,比如,山东省平度市职业教育中心,河北省大名市职教中心,而烟台市则叫:山东省莱州市高级职业学校,山东省招远市高级职业学校,简称莱州高职、招远高职等。这种异类的称谓到底是怎么来的?有必要做一交待,当然,历史以史料为证,我这里说的仅是亲历者10多年后对往事的一些回忆。既是回忆,那得一段一段地来,姑且分为:酝酿,决策,命名,启动,突破……
&&&&& 酝酿。那是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继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之后,又颁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这一年正赶上地方政府换届,教育局撤局改委,老领导佘荣福局长干满两届升任人大副主任,市委任命我来接任教委主任,新班子受重托继往开来。从1984年国务院确定烟台为国家教改实验区开始,期间1990年国家教委又确定烟台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到那时已经10年,烟台教育改革和发展成就辉煌,下一步的任务,就是要制订并实施好《90年代烟台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其中职业教育怎么干?我们干到哪里了?要到哪里去?我和当时的职教工作团队,包括分管主任崔远思,职教科人称“4条汉子”王家瑞、李进喜、王理政、曲仁臣,职教室专家丛伟,后起之秀徐海欣、孙立斌、宫振强、白新奎等,苦苦地思索着。说到这个团队,我要特别介绍职教室主任、特级教师丛伟。他从80年代开始从事职教工作,曾被教育部借调北京数月,参与起草职教文件。有一年严冬到莱州调研归途遇上暴雪,乘坐帆布蓬吉普跑了整整一天,这就是他的风格。我在前两届班子中分管职教,对职业教育的家底我和整个团队都清楚:经过10年全市上下艰苦创业,一是中等教育结构调整得基本合理了,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之比为4:6,但高中段教育整体普及率低,刚过半;二是职前职后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了,但职业学校的规模普遍较小,“群岭无峰”,最大的学校也地不到百亩人不过千。基于这样的基本估量,我们提出“强化一主,拓展两翼,构筑发达职业教育的框架”,目的是推动全市职业教育再上一个台阶。这里,“一主”指国办职业中专(高中),“两翼”是城区企事业办学与农村镇村办学。“发达职业教育框架”的提法并不科学,《职业教育法》颁布后规范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管怎么样,文章题目算是亮出来了,可是从哪里入手破题呢?当时省教育厅分管职成教的厅长刘鳴泽和处长杨文法、毛有高以及张兆松、李昌烟、姜玉亭、刘凤山、王树勋、林寿彤等对烟台十分关注,其中似乎也对我的职教出身寄予某种希望。先是破例出席我上任伊始1993年4月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转过年,1994年4月又邀我参加由6市地和省组成的赴江苏省职教考察团。省厅领导的工作方法可见一斑。10多天的江苏考察从苏南看到苏北感触很深,他们实施“121”工程,每县都在努力建一所占地100亩、建筑面积2万平米、在校生规模达1000人的重点职业高中,真是令人羡慕!在考察结束的座谈表态会上,面对省里“外学江苏内学平度”的号召,不由得使人豪情大发,我表态:一定不辜负省里厚望,江苏搞了“121”,我们翻一翻干它个“242”,也来一个重点带动。回到烟台,这一构想使整个工作团队欢欣鼓舞,也得到了老领导人大副主任佘荣福、分管副市长李皆荣、副秘书长刘连基等的支持。可是,这么一个宏大的工程,怎样才能进入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呢?
决策。机会终于来了。1994年6月,中央召开改革开放后第2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后,时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烟台教改实验区顾问张承先来烟台,召开烟台市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第3次会议,他对“实施重点带动战略,强化职教中心建设”的思路给予认可。同年9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讨论山东省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意见。那次会议规格很高,开到了市委书记和各县市区委书记。时任市委书记问:教委说说,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我汇报说:烟台明年可以完成“两基”,重点是走向素质教育;内部改革学阳信经验,经费政策执行省的就是了;职业教育学平度,要下决心建2000人规模的县级职教中心,不能给钱得给格。别小看这个格儿,争格是为了有地位,当时各县一中为副县级,职业中专为科级。他说:那好,这样一个县就有了3个副县级教育事业单位,一个是干部教育的党校,一个是基础教育的一中,一个是职业教育中心,这个格局有利于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分组讨论时,各县市区委书记都在场,他即席作了长篇讲话,时任教委办公室副主任黄亚林和宋守杰记录整理,会后报市委办公室印发简报,并在《烟台日报》发表。10月底,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出台《90年代烟台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意见,张华福市长作重要讲话,正式部署:用三、五年的时间,在每个县城扩建一所在校生规模2000人以上的职业教育中心,将县级电视大学等专业学校与职业中专合并,大中专并举,以职业中专为主,专业设置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其成为县级培养专业人才的最高学府,并大部分进入全国2000所重点职业学校行列。说到张华福,他从省里来烟台当市长,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大烟台,“大烟台”的提法虽然倍受争议,但2区变5区,5区连成片,至今受益;他要求教委树立大教委大教育意识,统筹人才培养,提倡双语,还亲自带头说普通话,后来病倒请辞,甚是可惜。
命名。重点建设职教中心的决策确定后,按照程序,副县级以上单位的组建撤并需经市编委办公室办理。教委副书记李文广和政工科长李庆成、办公室主任徐志利来到编委办,不料想在学校名字上却遇到了麻烦。编委办主任宋保德操着一口地道的荣成腔不紧不慢地说:你们把合并组建后的教育机构叫做“职业教育中心”,这说的是教育机构的功能地位,不像个学校名儿。再说,现在开会吃喝的“中心”那么多,也容易引起误解,能不能换个叫法?这正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还真叫他给问住了。于是,教委一拨人重新讨论,吵来吵去倾向称“高级职业学校”。这一回同去协商的还有政工科于慧心,翌年升任教委副主任,她与宋主任同乡,也操一口荣成腔。宋保德主任听后点头道:这个叫法我看行。名字就这样定下了。当年12月,烟政编《关于确定县市区高级职业学校规格的通知》下发,明确全市建10个高级职业学校,规格为副县级;随即,市教委下发烟台市高级职业学校《办学暂行规定》和《校舍建设暂行标准》,明确占地200亩、建筑面积4万平米、在校生2000人以上的办学规模要求,简称“242”标准。至此,干什么,叫什么,干成什么样,高职决策的制订全部完成,就看怎么干了。但名字的问题还是余波未了。有一次,时任省政府参事的老职教处长董操问:烟台的高级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有什么区别?我回答:高级不等于高等。如同高级中学,属高级中等普通学校,简称高中;高级职业学校,属高级中等职业学校,简称高职。时任山东电大校长王恩大听后笑道:你们还是想打擦边球!真是说也说不清楚,后来多亏有了做伴的:青岛市把6所国办中专合并办学也遇到了名字问题,开始想叫综合中专又觉不妥,最后也命名为高级职业学校,真是无独有偶。&&&&&&&&&& &&
&&& 启动。人说决策的文章分为上下篇,上篇叫做决策的制订,下篇叫做决策的实施。现在,上篇文章做完了,下篇文章又从哪里做起呢?一班人策划,打正规战,分三步走:第一步,抓规划审批。规划报批的过程就是县市区决策的过程,1995年分三批完成了;第二步,抓组建合并。当时,市委宣传部分管文教口副县级干部,专门下发选配高职校长、书记和抓紧组建的通知;时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荣风刚亲自出马,督促组建合校与实际运转。选配结果表明,学校升格后,干部的来源广了,水平高了,本事大了,高职建设有人急了;第三步,抓建设启动。教委高职项目负责人崔远思率计财基建科室时任科长许箕展和姜传文、徐蕴忠、郑松玉、李振奎、张同意、陈涛、肖利先、鹿道林等,与职教团队包括后来的孔凡忠、段威、李峰等协同作战,逐县鼓动“塔吊”战略。他累得哑着嗓子说:看一个县高职建设是否落实,就看工地塔吊是不是树起来了。1995—1996年是开局的两年,真是不容易。你想能不难么:烟台从1985—1994年10年间,先农村后城镇搞了两次中小学校舍改造,全市花了6亿多元;这次高职建设规模与城镇校改相当,怎么也得两三个亿,当时的财政又从紧。就是这样,开局头两年全市还是投资了5000万元,开工6万平米。高职建设既已开局,突破就那么难吗?
&&& 突破。突破的转机来自烟台市长进见中南海。1996年8月26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中南海会议室,听取烟台改革实验区建设情况汇报。任海深市长前往,市政府副秘书长刘连基与我、教科所长张振国奉命随同。听完汇报后,李岚清副总理说:烟台改革试验区10多年的配套改革取得了很多经验,我听后感到很有启发。对烟台的改革国务院很重视。这个重视我想已经过两届了,从万里同志开始,他念念不忘这件事,跟我别的事没交待,就是交待了这件事情。我看实验区要继续抓下去,没有终极的真理。我有个想法,就是要进一步完善一下,加大力度再推动一下,明年大体在暑期左右,我们选择100个城市来开个会扩大推广。召见结束,在中南海院子里,任海深市长问:明年暑期开会,需要市里做什么?我说:素质教育问题不大,就是职业教育不经看,高职建设难度不小。任市长说:这么办,回去以后你们选几个有条件的县,我开他们的座谈会。当年11月,任海深市长在蓬莱市高职建设现场,召开有蓬莱、龙口、莱州、招远、莱阳、栖霞6市市长参加的座谈会,明确要求6市带头,率先突破。正应了那句老话:老大难老大难,老大一抓就不难。由此,高职建设列为“市长工程”,各县市区都成立了高职建设领导小组,由市长挂帅,分管市长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协同,开始了1997—1998年为期两年威武雄壮可歌可泣的决胜之战。蓬莱市资源配置好,紧挨在技工学校旁边扩建高职,时任市长刘树琪抓得紧,进展快。龙口市委书记郝德君、市长孙承贤亲自部署,会后不到一个月就在高职工地树起了6个塔吊;征地遇到麻烦,副市长孙盛建、教委主任淳于家新靠上去做工作;分管主任单淑华还跑省批准在高职挂上了烟台电子工业学校的牌子,后来她升任龙口市政协副主席。时任莱州市长张新启读过师范学院,当过烟台市建设局长,既重视教育又懂建设,亲自主持规划高职占地350亩,并在周边预留300多亩,后来升任潍坊市长、书记,在那里又建了好几所大规模学校。莱州教委主任李培刚善于抓大事,派出得力副手姜瑞云駐校抓建设,后来他升任莱州市委常委、政协主席。时任招远市委书记仇善强过去老想办招远大学,这次得知上面不批县办大学,高职就是县级最高学府,当即拍板财政拿出2000万总共筹资4000万,分3期在二职专扩建高职;教委主任王茂太曾任二职专校长,对这所学校情有独钟,这次更是尽心尽力。原定6县市之外跳出来一匹黑马,竟是全市唯一扶贫县海阳市。时任海阳市委书记王国群、市长李树军把电大分校、职业中专、技工学校3校合并建校,任命教委主任王桂凤当校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刘连基又率市二轻局王全禄局长和我,协商把駐海阳的二轻学校下放,形成4校合并,规格因袭二轻中专定为正县级;扩建后的高职规模大,专业水平高,真正成为海阳市培养专业人才的最高学府。许多事情就是这样,上去了就下不来了。1997年9月,原来李岚清副总理说的百城市会改为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在烟台召开,只看素质教育现场,不看职业教育现场,但高职建设仍然如火如荼。到1998年底,全市高职建设共投入资金2.1亿元,10所高职占地面积达1826亩,建筑总面积达39万平米,校均在校生规模由4年前的956人增加到1862人,实现高职建设总任务的90%以上。
&&& 发展。从1999年开始,全市高职建设由大规模集中基建转入以专业建设、教师建设和内部设施特别是实训设施建设为重点的新阶段。这时候,仪器站长特级教师马兆铭、图书站长閆緒玲和分管网络电教的新任纪委书记董吉文有了用武之地。副调研员、学前教育科长董奎卿也来凑热闹:你们要不要附设幼儿园?县级高职建设既是烟台的成就,也是山东省的得意之作。1999年6月,山东省职业学校布局调整经验交流会在烟台召开,与会110人,分两路考察了蓬龙莱招福海栖和莱阳8所高职,时任省教委副主任齐涛作重要讲话,刘连基副秘书长代表烟台市政府作典型发言。同年9月,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会议在烟台召开,与会代表140人,考察了蓬龙莱招4所高职,国家教委副主任张天保到会讲话,副市长张心骥代表烟台市政府作典型发言。国家教委这次会开始拟在黑龙江省开,后经比较改到烟台,其中与山东省职教处长杨文法的毛遂自荐不无关系。转过年到了2000年,各个县市基本形成了以高职为龙头,以国办职业中专为骨干,以企业和镇村办职成学校为基础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框架,实现了《90年代烟台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市区这一块,当时高等职业学院因为种种原因筹建缓慢,而市直属第一职业中专却进展迅速。为适应世界制造业转移大潮新上电子等专业,从老校长刘奎强到继任校长汪学荣,自筹资金建教学楼,建校外实训基地。还有福山高职,因毗邻通用汽车分厂特设汽车专业,原镇党委书记赵传勇被擢升为副县级校长,他利用懂经济的优势把学校办得红红火火,学生就业到大半个中国。更有甚者是开发区,谁曾想新任教育局长尹桂瓒能鼓动开发区管委,在市定10所高职之外建起了第11所高标准的开发区高级职业学校,还有1所现代化的高级普通中学。尹桂瓒同志曾任市教委基教科长,挂职副区长,后来任开发区教育局副局长、局长,参加全省考干选拔任山东省中华女子学院副院长,堪当称之曰“能”。
&&& 回味。回顾20世纪90年代烟台高职建设这段历史,我常常问:当时并没有如同“两基”达标那样全国和省的硬指标,为什么烟台能形成自己的地方气候,成就高职建设这么大的事业?国学的一些个教导在脑海里不断地涌动:时也?势也?天时,地利,人和,还要有智库?总想不自量力地作一番总结。天时: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全面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加入世贸组织,要求加快提高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中央出台90年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省、市相继部署,国务院领导关注烟台教改实验区。地利:烟台实验区经过前10年的基础建设,具备了提前实现“两基”并走向素质教育的条件,具备了重点建设县级高职形成职教体系的人才需求与扩建条件。人和:且不说工作团队的刻苦顽强与配合默契,但说从国务院两任副总理、顾问到省市,从市到县市区,从书记市长、秘书长到主管部门,这一级一级层层委托、层层承诺,职与能,情与责,饱含着多少信任与期望,发挥了多少主观能动性!这里要特别提及的是,90年代中期,市委市政府决定职工教育办公室并入教委,张殿会同志被任命为副主任督学,继续主管成人教育,还有成教科长柳荣坡、谭维生、王秀英等,他们为职教体系的形成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智库:干大事只凭领导个人聪慧是不够的。国家和大公司均设若干智库,将大比小地方更需要。凡事预则立,未雨绸缪,审时度势,谋定而动,太重要了,也很值得回味。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段历史的时间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从那时起到2000年全国实现“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我市提前5年于1995年完成。从1993—1995年,省里分3批对烟台13个县市区进行“两基”验收,最后两个是莱阳海阳,这件事由市教委纪委书记田培基和副主任督学于经华全程负责,督导室主任于大卫、尹吉春、范伟、王维东和纪委副书记李宏伟等也跟着忙活。这3年是“两基”完成验收的过程,也是高职建设酝酿和市、县完成决策的过程(市1994年县1995年)。从1996—2000年,这5年前三年高职建设进行大规模基建启动和会战,后两年转入正常基建和内部设施建设。简化16年的时间表:烟台从1985—1995年实现“两基”,1996—2000年进行高职建设,中间交叉1993—1995年过渡准备。品一品实现“两基”和高职建设两个阶段的结束、开始与衔接,倒也颇有一些趣味:必然乎?偶然乎?眼前时常晃动着一些人和事。
&&& 进入21世纪,烟台教育掀开了新篇章。在职教方面我高兴地看到,全市的职教龙头烟台职业学院拔地而起,规模喜人;10数个职业教育集团与企业无缝对接定单培养,与“中国制造”需求相适应,受到众多企业和广大群众的欢迎。这两件事,一个是职业教育从中等向高等跨越,一个是职业学校从“塔吊”战略向职教集团跨越,了不起呀!在此,对教育同行和关心教育的领导与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敬意和祝福!
&&&&&&&&&&&
Copyright & &&烟台市教育装备与技术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烟台市教育局主办(鲁ICP备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烟台职业技术学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