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你是芜湖论坛哪的啊!?

开发开放皖江的口号也已提了十来年了,可现如今,沿江各城市之间,无论是铁路,国道,高速公路,都一概没有,从芜湖到安庆,还不知道要怎么绕才行,仅有的长江航运,也停止了,省里对皖江开放做了些什么?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呀。是的,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皖江四市的GDP,人均收入都是全省前茅,但看看人家江浙,芜湖人均GDP一万元刚过,人家都两万多了,而芜湖还是安徽开放的重点城市呀。     现在省里提出了开发皖北的口号,各项建设资金都投向了皖北,我不是地方保护主义者,但这种一碗水端平的大锅饭形式,只能让安徽在十年之内仍将沦为全国倒数。试看发达地区,谁不是有劲往一处使,把优势兵力集中到一起?我党我军当年用兵作战,不也是如此吗?如果都是搞平均主义,那么现在上海和宁夏将一样穷。        中国的龙头在上海,安徽的龙头在哪里?合肥是省会城市,当仁不让,2007年以前,安徽所有地市的高速公路都得通到合肥,而通往省外的公路却没有几条。这样也许有人坐车赴省开会方便了,但对经济呢?芜湖到上海的高速公路与合肥到铜陵的高速公路,孰轻孰重呢?不言而明,而现状是前者无期,后者已进入实施。每年到黄山的游客还比不上个千岛湖,因为从上海,江浙到黄山太不方便了,而徽杭高速九十年代就已锣鼓喧天地开工,到现在仍遥遥无期,因为要把钱用在通往合肥的合铜黄高速上,这边能有几个游客?铜陵长江大桥到现在也没多少车,当前却因此把芜湖长江大桥尘封了多少年?明明有利于经济的事不干,却非要建设这么多赔本工程,象幼儿园阿姨给每个孩子都发一块饼干一样,表面看似公平,却起不到奖优的作用,而且白白丧失了发展的机会,仅仅让合肥成了坐在家里的老大。固步自封的结果是:我们旁边就是中国最富的地方,而一道省界却让安徽成为华东最穷的地方,泾渭不可谓不分明,难道是因为江浙沪的风水好吗?文明富裕,宁有种乎?        宣城想融入江浙沪经济圈,南京经济圈包住的马、芜、滁,徐州经济圈内有宿、淮,而我们又是开发皖江,又是建设合巢芜经济带,又是开发皖北,一时一个主意,时间却无情地流逝,我们依然是离富硕最近的穷省。天天喊开放,却总也学不会人家的思维方式,人家的政策,人家的素质。         同志们呀,开放,是要从脑袋开始的!......      去年安徽的GDP是八千多亿,比苏州多一点,而芜湖是七百多亿,只有苏州的十分之一,整个江苏是三万亿。GDP如此,体现在税收上也是一样,建设上自然也不能相比,这也是安徽经济客观存在的现实。     回想当年芜湖经济小区刚开始建设之时,穷呀,勒紧腰带,集中资金搞开发,搞出点成绩来了,国家也认可了,给了政策,十几年下来,才有了今天的局面,有了美的,实达,奇瑞,海螺......这一个个利税大户,造就了步行街,鸠兹广场,奥体公园,城市中的一条条道路......可以想象,如果不是领先一步,先干再说,而是把有限的资金这里投一点,那儿投一点,现在的芜湖是什么样子,大家可以想象。        现在的企业,效益好的无论是贷款,招聘,征地各方面都顺顺当当,而效益差的,筹钱发工资都难。国家不是不救济,但钱不能老往无底洞里填,自己不争气是不行的,你总要做出点样子来,别人才能注意到你的。微观的企业,和宏观的经济,在某些方面是差不多的,安徽省的经济发展如果不分重点地投资,遍地开花,各自为战,其结果是弱者拖强者后腿,全省效益都上不去。当年改革开放,国家不也是选择重点地区突破的吗?如果全国所有城市都同时成为开发区,那等于一杯热水倒进水桶,怎么也热不起来。        一个省必须要有自己的经济优势地区,只有这样,才有条件吸引别人来工作,来投资。有时,这样一个地区吸引的外资,会超过过去一个省吸引的外资,苏锡常就是一个例子,一个苏州一年吸引的外资超过安徽的十倍。这样的地方,也不一定就是省会城市,山东是青岛,辽宁是大连,浙江有温州,福建有厦门,这些亮点城市,都是自然形成,而非人力使之然。芜湖有自己的经济亮点,那就是开发区,安徽的经济亮点又在哪里呢?有什么地方能强烈吸引外地的人才,资金进来呢?别人为什么要先择留在安徽而非邻近的江苏呢?        学昆山,也学了许多年,但其天然优势是学不到的。昆山是上海的后厂,台商,港商,外商们都愿意住在上海,工厂设在昆山,近得很,一个多小时车程。而安徽没有上海这样的优越的生活条件,还分散开发,小城市一大堆,却没有一个吸引人的大城市,唯一靠近的大城市南京,与其还没有迅捷的交通。        芜湖从前年开始,人才流入超过流出,并不是靠别人对芜湖的感情,而是靠这个城市的软硬件,即要给人机会发展,也要给人条件生活,芜湖是这样,安徽也应该是这样。      记得当年新百大厦在芜湖刚开业不久,许多人都说:芜湖人的钱都被南京人赚走了......时过境迁,现在,中山路上又来了商之都,世纪联华,麦当劳...,如果说让芜湖回到十年前,让芜湖人的钱都留在芜湖,好不好?我想所有人都会被逗笑的。     开放,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了机会,中山路如今能吸引周边地区如铜陵,宣城,巢湖的人来玩,来消费,可不是仅靠当年的一百,华联能办到的;而开发区为外商提供了那么多土地,厂房,优惠条件,一年也真能收上十个亿的税的。自我封闭,不让别人赚钱,别人自然也不会给你机会,让你自生自灭吧,这样行吗?常在报纸上看到有些小县搞地方保护主义,比如禁止销售外地酒水,打官司偏袒本地单位什么的,似乎是保护了本地企业,可被这样保护的企业有竞争力吗?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但凡是这样的县、市,其经济肯定是一踏糊涂!谁的思想更先进,谁更能融入竞争的大潮,谁就能更快地发展!        南京禄口机场比合肥骆岗机场航班多,又大又漂亮,重要的是,它离马鞍山只有二十分钟车程(如果有路的话),比到南京市区还快,可就是没有路。怎么?得到咱们本省的机场乘飞机,肥水不外流嘛。宁可多花汽油费,车钱,和两个小时的时间,也比吃里扒外好。南京到连云港的高速公路也是,其只有百分之十在天长境内,却变成敞开式道路,行人,拖拉机随意穿梭,每年交通事故要死几十个人,谁路过那儿都摇头。        安徽是穷,但穷就该奋起,该比别人更努力才对,而不是象当年大清朝那样闭关自守。话说回去,为什么不能把禄口机场当作安徽自己的机场呢?让外商一下飞机就能到他投资的地方,芜湖开发区到机场仅需四十分钟车程,总比需一个半小时好听吧?天长的路为什么不修好点?非要让人觉得安徽是灾区,从南京到连云港要经过西伯利亚,听了好受吗?路好了,招商形象也好呀?怎么就肯定没有人是因为走了这段路而放弃到安徽投资的呢?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安徽省的ZF的公仆们,你知道在一个身在外地的安徽游子心中安徽两个字的分量有多重。
  又来了,芜湖,安庆,马鞍山时不时要骂骂合肥!
  我是一个巢湖人,可有真心希望芜马铜能发展起来,因为安徽经济的出路在芜马铜。。
  安徽加油
  当然芜湖了,看到芜湖这几年的发展进步很快,希望继续加速追赶大城市啊!
  顶起来,让更加安徽人看到,安徽加油!
  看好芜湖。
    争什么争?安徽的经济龙头在阜阳。  
  严重支持阜阳,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多高啊
  有道理论述,安徽就是这样,一届省委班子一个想法,我觉得郭金龙书记提得东向发展是正确的。
  神经病, 芜湖有什么资格跟合肥挣? 安庆芜湖都去过, 丫就一小城市而已, 合肥还是不错的, 感觉不象安徽的城市, 人特纯朴
  ls老家合肥的吧,我不怪你。
  06年炒房,07年炒股,0809年炒黄金,学习黄金投资知识加。          
  合肥天下瘦
  安徽那帮领导就是猪脑壳!~~~
  安徽的发展太过于自私,全部的资金都是投入到合肥,而不顾其他地市的发展,这种发展思路本身就是很自私自利的,区域经济发展是有其规律性的,并不是仅仅用钱就可以打造大都市的,其实安徽的发展大家都知道应该要融入到长三角经济圈,人家不带你玩,你就应该主动融入,怎么融入,加强沿长三角经济圈边缘的开发,马芜铜蚌离长三角最近,所以资金应该倾向这些地区,最少要给政策,让人家甩开膀子干。
  楼主还没到20岁,能有这样的见解,难得难得!
  直接分了得了,反正P民跟谁混也是混,到哪儿都是靠出卖劳动力挣口饭吃,犯不着为上头的老爷们出头。
  都不知道哪年的文章了...
  我是安徽人,大学毕业在南京奋斗了几年,自己开了公司,每天透过高层办公楼俯瞰繁华的市容市貌,感受这个城市欣欣向荣的发展,就想到了自己家乡落后,唉!一声叹息!
  同学们,这是我从合肥论坛般来的,我忠心希望安徽能发展起来。现在老家已经有不少厂,希望只自是开始。
  合肥这两年发展的还不错了
  不是滋味……
  顶,希望家乡能快点有些起色
  安徽在自己砸自己啊!
  一身有泥
提示:此楼小广告,ID关禁闭 -- 烟氲江南-- 操作时间: 13:55:12 --
  我感觉这几年合肥发展的太快了,不管是经济还是城建 科技,合肥靠的不是安徽,指望安徽,合肥连修个高架估计都得咬牙,合肥靠的中央政策和资金大量支持和供应,看看邦国,克强都是在合肥长大的,能不支持合肥么,而与此同时安徽各个地市尤其是芜湖安庆为代表的等沿江城市看见合肥发展的太快都眼红,说合肥吸血,我想问问就凭安徽的财政有几个钱够合肥吸,我不明白一个省的城市为什么不希望自己的省会发展的比别人快,比别人好,真搞不懂安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内讧和勾心斗角呢,同样人家江苏省苏锡常不靠南京经济发展的比南京好,你自己发展不起来,好吃懒做,又没有人,不活该你落后么
  天天吵一个问题,可烦啊
      作为安徽人,不得不说2句~~    安徽底子薄、人口多、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    但不要总拿合肥说事,试想当初如果把省会放在安庆,现在安徽的发展会更不平衡,皖北别提发展,脱贫都困难~    合肥位置居中,从长远的角度看,是有着均衡的考虑的;    再试想,一个有着6700多万人口的大省,如果不先发展省会合肥,先发展哪里?    国家都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一个省会城市怎么就不可以呢?    合肥特点确实并不鲜明,但是这些年,在先前对“大建设”的一片指责声中,发展与变化是每个身处其中的人能体会到的~~    从开始的高新区、经开区到现在的政务新区、滨湖新区,这些年如果没有来过合肥,没有到过这些新的开发亮点地方的人,最好不要那么快的下结论~    今年全省的GDP有望突破万亿,提早完成计划,安徽在中部省区中地位的提升,是靠自己一点点的挣来的!    合肥在今年全国114个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排名第15,也是靠近些年的努力换来的!    虽然这几年的大发展、大建设中,有不足地方,但总得来说是一步步往好的方向走的    “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合肥、安徽的发展不是一两天能完成、不是能迅速赶超那些发达地区的~~    安徽人在一点点的“埋头苦干打基础,信心百倍往前走”,任何一个有工作经验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努力了,哪怕只是毫厘的进步,也会倍感欣慰。    对于安徽、对于合肥,有太多想说的、想介绍给外面的朋友的,不知从何说起。    但是,有一点在这一定不能少:那些根是安徽的人,无论将来身在何方,如果觉得一个落后的家乡给你面子上抹灰了,就请闭口不提,请千万不要说安徽的任何不好,请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来维护一下安徽的声誉和尊严吧~~            
  现在的安徽第二大城市芜湖和合肥已经是2个档次的差距,不管城建 还是科技 经济 商业 金融,有什么好争的,安徽的各个城市人民最大的特点不能看到省会发展的好,真的很奇怪
  每每看到类似的帖子都很伤心!  伤心的不是安徽的穷,而是对比一下那些所谓的官员做派,实在伤人啊。  看到新闻中好的就是科研,坏的最多就是贪污!  爱得深也就恨的切吧```  
  楼上精辟!
我在上海,江苏跑了纪念业务,感觉我们安徽和他们的差距是越来越大,每次做高速去上海,只要看见路边一排排的广告牌就知道在江苏了,安徽呢,几百米看不到一个,
安徽错的那班猪领导,大的我不知道,合肥这几年就是瞎折腾,一会政务区,一会都是高新区,现在都在大力发展滨湖,我就是觉得领导脑子都坏了,为了自己的所谓政绩,绝不会发展前面领导重视的项目,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搞好了,别人说说,是前面领导的本市,和他们没关系,所以只要上来一个领导,就会提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结果全是半油子工程,一个地方没搞起来,苦的是老百姓,领导升迁了继续祸害人民,心痛啊,你们数数,合肥这年发展起来一个好点的企业没有啊,  
我不是愤青,我只是热爱安徽的一个普通人,我经常读史,但是经常我觉得现实和历史有许多相同点,儒家文化,吏治,朋党相争,面子工程,历史不会倒退,如果倒退,必然也会被人们的车轮压碎。。。。
  爱得深就恨得切吧!
  安徽政府办事不责任,不主动,不拒绝,喜欢把事情复杂化,财力物力都在复杂过程中消耗了.官员们缺乏现代意识,封建糟粕倒保留不少.
  身为安徽人,确实不应该说自己家乡不富裕。我是滁州人,每次回家,坐那滁宁线,你就会体会到一个离南京这么近的小城市,竟然,没有一条好路返乡。每次回家,那路破的还像路吗?安徽天天就在家里发展,有什么用?
  虽然都不咋样,但是芜湖还是比合肥强,芜湖人也比合肥人精干得多.
  我是安徽滁州人,但是,每次坐滁宁线回家,那个路还能走吗?想想,一个离南京公做车五十分钟的路,确破旧不kan,你说,能发展起来吗?合肥这几年的发展,全是看在中央有几个领导是安徽人的面子上发展起来的。并不是,安徽的领导有多大的作为。
  安徽第二大城市芜湖  要吐了 就芜湖那个烂地方 还大城市 整一个垃圾窝
  安徽的贪官太多了,不管什么成绩能捞就捞,捞个几年走人了!    根本就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  
   1990年,国家决定开发上海浦东。1991年初,小平同志在上海指出:“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此时,安徽的决策者们才如梦初醒,意识到了“黄金水道”——长江的对于安徽的巨大意义,于是,全省的经济发展的重心开始逐渐由沿淮偏向沿江,并且提出了“抓住机遇、开发皖江、强化自身、呼应浦东、迎接辐射、带动全省”的方针,重点支持马鞍山和芜湖二市,二市果然不负重望,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良好的基础,迅速崛起。到目前为止,马鞍山和芜湖二市仅用了大约15年左右的时间就大大超越了皖北沿淮城市50多年的经济成就。而沿淮的蚌埠作为上世纪50年代全省工业布局大调整后确立的安徽工业重心,在50年代曾一度有过年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1/4的辉煌,但到了60年代年工业产值就降为了全省工业总产值1/5,而现在蚌埠的年工业产值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不到7%了——这是有悖于规律后的必然结果。尽管安徽奉行了40余年的重北轻南的发展策略,但在2005年中国600多座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上,在安徽的城市里排在前列的除省会合肥(第36位)外其它的全是安徽南部的沿江城市,它们依次为:芜湖(第45位)、马鞍山(第62位)、滁州(第108位)、铜陵(第109位)、安庆(第110位)。而在2005年中国600多座城市的人均GDP排行榜上,安徽省进入前200名五座城市除合肥(第82位)外,又全是安徽南部的沿江城市,他们依次为:马鞍山(第60位)、芜湖(第90位)、铜陵(第97位)、安庆(第168位)。特别是马芜铜宜地区,以全省5%的国土面积和7.6%的人口,创造了全省20.4%的生产总值和26.7%的财政收入。众多事实已证明,从20世纪50年代始,安徽实行的以沿淮为重心,皖北带动皖南的发展模式的失败,以及沿长江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确实具有沿淮河地区没有的众多优势,而安徽也必须走以沿江发展带动全省发展的道路!    经历了数十年持续衰退的安徽,如今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东边,以上海、江苏、浙江为基础“长三角经济圈”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各方面经济指数皆超出安徽数倍之多,而上海、南京、杭州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三极城市,其综合实力之雄厚、首位度之高,远非省会合肥可及;在西边,河南近些年发展迅猛(其2005年经济总量已突破一万亿,位列全国第五,约为安徽的两倍),湖北和重庆的整体经济状况也好于安徽,而且郑州、武汉、重庆三市的经济总量分别达到了1670亿、2200亿和3000亿,华中三极的态势日趋凸显,“中三角”呼之欲出。特别是“长三角”地区江苏、浙江的发展,使得安徽边境靠近江浙的城市坐不住了,“离心效应”日趋增强。于是,马鞍山、滁州祈愿着南京直辖,以便被划入直辖后的南京。黄山则一直在努力融入“浙江经济区”,徽杭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从黄山到杭州仅需两个多小时),大大拉进了黄山与浙江的距离。而江苏南京已直接将滁州、马鞍山、芜湖等地纳入了“南京都市经济圈”的范围之内;在皖北,淮北、宿州等地又被纳入了江苏省打造“徐州都市经济圈”的规划当中。安徽正面临着自建省以来从未有过的窘境!在经济版图上,安徽已开始呈现“四分五裂”的态势。夹在“两大三角经济圈”之中的安徽将何去何从?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发展水平和首位度都垫底的合肥将如何面对?     2005年初,郭金龙出任安徽省委书记,一上台便提出“东向发展”战略,把省会合肥和沿江的马鞍山、铜陵、芜湖、安庆这五座城市确立为率先崛起,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引领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方阵“!重点打造“皖江城市带”,使其与已现雏形的“合巢芜城市带”联为一体,并且着力于合肥滨湖新城区的建设,斥巨资在巢湖边修建合肥港,扩建巢湖与长江之间的水道,使合肥由一个内陆城市转变为一个通江达海的港口城市。虽然,把“合肥由一个内陆城市转变为一个通江达海的港口城市”的举动在一些人看来似乎有些不惜“血本”,但却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安徽现在意识到了沿长江地区的重要!2005年底,铁道部已将建设南京至安庆沿江城际铁路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并与南京至上海城际铁路同步建设且相连,使之成为“长三角经济圈”内主干交通在安徽的延伸,并成为规划中沿长江快速铁路的一部分。沿江铁路的建设把沿江各城连成一线,成为并行长江的一大交通要道,这对于安徽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加速融入“长三角”、带动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中部崛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安徽应抓住这一大好有利时机推动沿江城市跨江发展,这对安徽全省经济的带动乃至于国家中部崛起的整体战略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巢湖、池州等地空守着沿江地区而短时期内却尚无能力开发,而马鞍山、芜湖、安庆等城市又为行政区划所缚缺少更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民间要求将巢湖所辖的无为、和县和池州所辖的东至分别划于芜湖、马鞍山和安庆等地区的呼声由来已久,省里应顺势而为,将目前这种“划江而治”的行政区划模式转变为“跨江而治”的行政区划模式,使安徽的“皖江城市带”成为连接东部沿海“长三角城市群”和中西部腹地“武汉、成渝城市群”的重要纽带!    2006年4月,中央以“中发〔2006〕10号”文件的形式刊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该文件指出,“要加快发展沿干线铁路经济带和沿长江经济带,以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为重点,形成支撑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城市群,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而在6月,历时两年多编制的《安徽省沿江城市群“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正式出台。该《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将皖江岸线资源开发作为皖江开发的重点之一,要将全部岸线资源的三成以上用于工业与港口开发,建设临江产业密集带和沿江港口群。沿江产业密集带将着力发展大运量、高耗能、高耗水的重化工业,形成多个集聚度高、带动力强的重点产业集群,使沿江地区的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成为安徽工业化的“脊梁”,同时将建设以芜湖、安庆为区域性枢纽中心港的现代港口群。而《规划纲要》对皖江地区发展的定位是“两带一群两网”:除临江产业密集带外,规划明确皖江地区要建设沿江城镇密集带,目标是到2010年,使皖江地区45%以上的人都过上城市化的生活,基本将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巢湖、宣城、池州、滁州8市建成充满活力、创业与人居环境俱佳的现代化城市。在对建设沿江港口群进行部署的同时,规划纲要明确皖江地区要建设适度超前的现代基础设施网和综合物流网,明确提出皖江地区要构建便捷通达的综合运输网、安全可靠的现代通信信息网络以及稳定的能源保障体系、完善的防洪保安体系。到2010年,使得沿江城市群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2500元,马芜铜宜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5000元,与南京、苏州等“长三角”发达城市现行水平相当,率先在全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发挥出“第一方阵”引领全省的作用!        我写此文之目的,并非要贬低合肥或者其它什么地方,其实合肥等作为安徽的一部分,同样是当时不怎么懂经济的决策者和那个特殊时代的牺牲品!      
  又见家乡贴!唉!!别的不说,你们看看合肥出城的路连邻省乡镇公路都不如!!!安徽竞被遭贱成这样子!给祖上抹黑啊!!
   1990年,国家决定开发上海浦东。1991年初,小平同志在上海指出:“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此时,安徽的决策者们才如梦初醒,意识到了“黄金水道”——长江的对于安徽的巨大意义,于是,全省的经济发展的重心开始逐渐由沿淮偏向沿江,并且提出了“抓住机遇、开发皖江、强化自身、呼应浦东、迎接辐射、带动全省”的方针,重点支持马鞍山和芜湖二市,二市果然不负重望,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良好的基础,迅速崛起。到目前为止,马鞍山和芜湖二市仅用了大约15年左右的时间就大大超越了皖北沿淮城市50多年的经济成就。而沿淮的蚌埠作为上世纪50年代全省工业布局大调整后确立的安徽工业重心,在50年代曾一度有过年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1/4的辉煌,但到了60年代年工业产值就降为了全省工业总产值1/5,而现在蚌埠的年工业产值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不到7%了——这是有悖于规律后的必然结果。尽管安徽奉行了40余年的重北轻南的发展策略,但在2005年中国600多座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上,在安徽的城市里排在前列的除省会合肥(第36位)外其它的全是安徽南部的沿江城市,它们依次为:芜湖(第45位)、马鞍山(第62位)、滁州(第108位)、铜陵(第109位)、安庆(第110位)。而在2005年中国600多座城市的人均GDP排行榜上,安徽省进入前200名五座城市除合肥(第82位)外,又全是安徽南部的沿江城市,他们依次为:马鞍山(第60位)、芜湖(第90位)、铜陵(第97位)、安庆(第168位)。特别是马芜铜宜地区,以全省5%的国土面积和7.6%的人口,创造了全省20.4%的生产总值和26.7%的财政收入。众多事实已证明,从20世纪50年代始,安徽实行的以沿淮为重心,皖北带动皖南的发展模式的失败,以及沿长江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确实具有沿淮河地区没有的众多优势,而安徽也必须走以沿江发展带动全省发展的道路!    经历了数十年持续衰退的安徽,如今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东边,以上海、江苏、浙江为基础“长三角经济圈”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各方面经济指数皆超出安徽数倍之多,而上海、南京、杭州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三极城市,其综合实力之雄厚、首位度之高,远非省会合肥可及;在西边,河南近些年发展迅猛(其2005年经济总量已突破一万亿,位列全国第五,约为安徽的两倍),湖北和重庆的整体经济状况也好于安徽,而且郑州、武汉、重庆三市的经济总量分别达到了1670亿、2200亿和3000亿,华中三极的态势日趋凸显,“中三角”呼之欲出。特别是“长三角”地区江苏、浙江的发展,使得安徽边境靠近江浙的城市坐不住了,“离心效应”日趋增强。于是,马鞍山、滁州祈愿着南京直辖,以便被划入直辖后的南京。黄山则一直在努力融入“浙江经济区”,徽杭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从黄山到杭州仅需两个多小时),大大拉进了黄山与浙江的距离。而江苏南京已直接将滁州、马鞍山、芜湖等地纳入了“南京都市经济圈”的范围之内;在皖北,淮北、宿州等地又被纳入了江苏省打造“徐州都市经济圈”的规划当中。安徽正面临着自建省以来从未有过的窘境!在经济版图上,安徽已开始呈现“四分五裂”的态势。夹在“两大三角经济圈”之中的安徽将何去何从?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发展水平和首位度都垫底的合肥将如何面对?     2005年初,郭金龙出任安徽省委书记,一上台便提出“东向发展”战略,把省会合肥和沿江的马鞍山、铜陵、芜湖、安庆这五座城市确立为率先崛起,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引领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方阵“!重点打造“皖江城市带”,使其与已现雏形的“合巢芜城市带”联为一体,并且着力于合肥滨湖新城区的建设,斥巨资在巢湖边修建合肥港,扩建巢湖与长江之间的水道,使合肥由一个内陆城市转变为一个通江达海的港口城市。虽然,把“合肥由一个内陆城市转变为一个通江达海的港口城市”的举动在一些人看来似乎有些不惜“血本”,但却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安徽现在意识到了沿长江地区的重要!2005年底,铁道部已将建设南京至安庆沿江城际铁路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并与南京至上海城际铁路同步建设且相连,使之成为“长三角经济圈”内主干交通在安徽的延伸,并成为规划中沿长江快速铁路的一部分。沿江铁路的建设把沿江各城连成一线,成为并行长江的一大交通要道,这对于安徽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加速融入“长三角”、带动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中部崛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安徽应抓住这一大好有利时机推动沿江城市跨江发展,这对安徽全省经济的带动乃至于国家中部崛起的整体战略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巢湖、池州等地空守着沿江地区而短时期内却尚无能力开发,而马鞍山、芜湖、安庆等城市又为行政区划所缚缺少更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民间要求将巢湖所辖的无为、和县和池州所辖的东至分别划于芜湖、马鞍山和安庆等地区的呼声由来已久,省里应顺势而为,将目前这种“划江而治”的行政区划模式转变为“跨江而治”的行政区划模式,使安徽的“皖江城市带”成为连接东部沿海“长三角城市群”和中西部腹地“武汉、成渝城市群”的重要纽带!    2006年4月,中央以“中发〔2006〕10号”文件的形式刊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该文件指出,“要加快发展沿干线铁路经济带和沿长江经济带,以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为重点,形成支撑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城市群,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而在6月,历时两年多编制的《安徽省沿江城市群“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正式出台。该《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将皖江岸线资源开发作为皖江开发的重点之一,要将全部岸线资源的三成以上用于工业与港口开发,建设临江产业密集带和沿江港口群。沿江产业密集带将着力发展大运量、高耗能、高耗水的重化工业,形成多个集聚度高、带动力强的重点产业集群,使沿江地区的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成为安徽工业化的“脊梁”,同时将建设以芜湖、安庆为区域性枢纽中心港的现代港口群。而《规划纲要》对皖江地区发展的定位是“两带一群两网”:除临江产业密集带外,规划明确皖江地区要建设沿江城镇密集带,目标是到2010年,使皖江地区45%以上的人都过上城市化的生活,基本将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巢湖、宣城、池州、滁州8市建成充满活力、创业与人居环境俱佳的现代化城市。在对建设沿江港口群进行部署的同时,规划纲要明确皖江地区要建设适度超前的现代基础设施网和综合物流网,明确提出皖江地区要构建便捷通达的综合运输网、安全可靠的现代通信信息网络以及稳定的能源保障体系、完善的防洪保安体系。到2010年,使得沿江城市群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2500元,马芜铜宜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5000元,与南京、苏州等“长三角”发达城市现行水平相当,率先在全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发挥出“第一方阵”引领全省的作用!        我写此文之目的,并非要贬低合肥或者其它什么地方,其实合肥等作为安徽的一部分,同样是当时不怎么懂经济的决策者和那个特殊时代的牺牲品!      
    “安徽底子薄、人口多、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    我想问问从什么时间开始算,底子薄,人口多,基础差?从封建王朝的哪一代起还是从新中国建立起?       “合肥位置居中,从长远的角度看,是有着均衡的考虑的;”    这么看来你是知道毛主席说过的,合肥好,合肥好,在皖之中。那么按你的思路,是不是应该把首都迁到中国版图的中间才能完成中华的伟大复兴呢?  其他的也不想多问,反正大家都在讨论。老话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弃家贫。身为安徽人,没觉得这是丢脸,倒是觉得像对自己的孩子,恨的是他的不争气!
  重视合肥的实际效果只能发展合肥,重视芜湖的就是重视沿江地区,而长江是黄金水道。
  作者:想找胖媳妇 回复日期: 17:45:38 
        “安徽底子薄、人口多、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        我想问问从什么时间开始算,底子薄,人口多,基础差?从封建王朝的哪一代起还是从新中国建立起?             “合肥位置居中,从长远的角度看,是有着均衡的考虑的;”        这么看来你是知道毛主席说过的,合肥好,合肥好,在皖之中。那么按你的思路,是不是应该把首都迁到中国版图的中间才能完成中华的伟大复兴呢?    其他的也不想多问,反正大家都在讨论。老话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弃家贫。身为安徽人,没觉得这是丢脸,倒是觉得像对自己的孩子,恨的是他的不争气!        ---------------------------------------------------------------这位同学,我觉的中国应该迁都,应该迁都武汉,打通长江黄金水道,把南京大桥给炸了,万吨大船能道达重庆。中国沿海已经发展已来了,接着就是沿长江地区了。我认为中央过些年应该会考虑迁都,不说经济。北京人口太多,缺水。南水北调要花多少钱,把这钱建设新都,对中国整体利益是有益。
  实施跨江发展,促进安徽崛起  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后,省委、省**及时做出了“以芜湖为龙头和突破口,开发皖江,呼应浦东,迎接辐射”的战略决策。经过十几年的不惜努力,八百里皖江终于成了安徽经济的推动器。    为配合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决策,安徽省在2004年及时制订了“861”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东向发展”的重大战略,勾勒出了安徽未来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即以“合肥、芜湖为两点,整个皖江流域为一线”的十字型经济区。    就目前而言,合肥依托省会城市及科技城的优势,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以省会带动两翼”的效应正在形成,巢湖、六安两市将在合肥的加速发展中直接受益。    作为十字型的另一线,以芜湖、马鞍山、铜陵为领军城市的发展势头也是异常迅猛,安庆、池州的发展速度也不可小视,芜马铜三市向长江沿岸深度辐射的效应正在快速形成。而由于行政区划的限制,这样的辐射也就只能辐射沿岸一侧,另一侧则无缘享受相邻城市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好处。有鉴于此,安徽应该尽快实施跨江发展战略,让沿江一带未开发地区,主动接受对江城市发展的带动。    一、皖江的交通现状及发展趋势    长江流经安徽境内全长为401.5公里,有着“八百里皖江”的通俗说法,自上而下流经安庆、池州、铜陵、巢湖、芜湖、马鞍山、滁州七市,并拥有马鞍山、芜湖、铜陵、池洲、安庆五大港口,其中四个国家一类口岸,已有安庆长江大桥、铜陵长江大桥和芜湖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横跨两岸。在十一五期间,我省还将沿长江两岸各修一条沿江高速公路。此外,即将开工建设以及规划建设的6座过江通道为: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繁昌长江公路大桥、池州长江公路大桥、铜陵长江公路铁路两用桥、安庆长江铁路大桥、望(江)东(至)长江公路大桥。建成后,皖江上将共有9座大桥,为沿江城市实施跨江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实施跨江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目前芜马铜三市在开发皖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长江南岸纵身地区的带动作用已经十分明显。可由于受交通和自身条件的限制,远距离的辐射效益终将有限,利用长江大桥向距离更近的对江辐射,不仅可以立竿见影地增加芜马铜三市的经济实力,对于对江的经济发展也必将起到极为重要的带动作用。    以芜湖为例,耗资50多亿元建造的芜湖长江大桥,为芜湖和巢湖沿江地区的一体化创造了条件。但就目前来看,大桥的南段,连着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和一个省级开发区,土地资源已经十分紧缺,大型项目已经无地可用。近期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远离大本营十几公里之外且交通极为不便的清水街道办事处,接受新划出的48.4平方公里土地用于未来的建设,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不是因为行政区域的限制,在大桥北端的二坝、裕溪口一线实施开发,不但便于管理,其开发成本也将大大降低,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更将大大增强。    此外,芜马铜三市的江岸线目前几乎开发殆尽。而三市对江却依然处于原始状态,长江黄金水道,在皖江段实际上只利用了一边,这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我们把长江大桥比喻成花巨资建设成的漂亮商业街的话,那么目前街的一边是高楼大厦、商铺林立,而另一边却是低矮、破败的平房,这无论如何也是很不经济的。    近几年,芜马铜三市的经济发展迅猛,城市综合实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具备了实施跨江发展的实力。此外,皖江段架起的多座大桥及将要修建的沿江高速和另几座大桥,这些投资巨大的基础交通建设,为沿江两岸提供了便捷的交通,也为安徽省实施跨江发展战略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由两岸共同分享长江大桥资源已变得迫不及待;另一方面。长江自武汉至南京段,目前尚没有一座城市实施跨江发展,这也是历史给予安徽崛起的一个机遇,安徽人民应善于把握这一历史机遇。    三、跨江发展的模式    就目前沿江各城市的发展现状看,芜马铜已经初步具备了跨江发展的实力,如果安徽实施跨江发展战略,宜集中力量在该三市或其中一市率先实行。在芜马铜实施跨江发展的另一个便利条件,就是该三市跨江发展在地域上均只涉及一个巢湖市。而巢湖市在接受省会经济辐射的同时,也将涉及到行政区划所带来的障碍。目前合肥市正在建设的滨湖区和在巢湖打造大型集装箱码头,有向巢湖市纵深发展的迫切需要;为了大型船只出江,将要拓宽的裕溪河、裕溪口船闸,都牵涉到巢湖的地界。安徽省**宜早对合肥、芜马铜四市和巢湖市的行政区划重新实施一揽子规划,以整合合肥、芜马铜四市和巢湖市的现有资源,翘动皖中地区的经济腾飞。    目前一些实施跨江发展的成功范例值得安徽省借鉴。    一是杭州模式。199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钱塘江南岸萧山市的浦沿镇、长河镇、西兴镇和余杭市的三墩镇、九堡镇、下沙乡划入杭州,杭州城区得以跨江发展。杭州市**在钱塘江南岸新设滨江区,和萧山、余杭逐渐融为一体。2001年2月,国务院批复萧山、余杭两市撤市设区,使杭州城市行政区域面积达到3068平方公里,从而奠定了环杭州湾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同时也带动了萧山、余杭两地的发展。    二是南京模式。南京市于2002年5月将原**、江浦两县并入市区。随着南京二桥、三桥的建成通车,原**、江浦两县已很好地融入了南京市区,经济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三是江阴模式。江阴、靖江两市分属无锡、泰州两个不同区域。1999年江阴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经济水平较高但是土地资源、长江岸线资源十分匮乏的江阴市谋求跨江发展战略,主动和靖江实施联动发展,以谋求双赢。2001年底,两市**成立了江阴、靖江沿江开发促进会。2003年8月,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正式挂牌成立。该区位于靖江市南侧,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首期启动8.6平方公里,拥有11公里的黄金岸线。    该项合作得到了江苏省委、省**的大力支持,无锡、泰州两市积极协调配合,江阴、靖江两市**成立了联动开发协调委员会。以9:1的比例共出资1亿元成立了投资公司,用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园区的开发建设。以江阴为主的园区管委会负责园区的投资、建设、招商,靖江市**在园区成立了办事处,负责园区范围的社会事务和开发建设的协调工作,实现了开发建设和社会事务管理的统筹安排和适度分离。省局直属的工商、地税分局进入,江阴派驻了国税、环保、技术监督、口岸查验等管理部门,靖江在园区成立了国土、水利、**、规划监察等管理机构。联动开发的管理体制初步形成。    2006年,园区完成工业生产总值23亿元,财政收入1.3亿元,4500名失地农民重新得到就业。    以上三种模式的实践证明,目前的行政区划不应成为安徽省实施跨江发展战略的绊脚石,沿江各地应该摒弃固有的行政区划概念,以合作求发展,最终达到共赢之目的。    无论采取以上何种模式,或者安徽省创造出一种全新模式,跨江发展都已经变得至为迫切。安徽省宜早作规划,科学论证,抓住历史赐予的机遇,尽快实施跨江发展,促进安徽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     
  合肥、芜湖09年上半年GDP成绩出炉!!!!!!  芜湖今年上半年GDP380.8亿,增长14.1%,实际增长9%,合肥今年上半年GDP835.15亿,增长16%,实际增长15.5%,全省第一,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增速排名也是第一!  ------------------------------------------------------------希望这只是好的开始,安徽加油!
  希望ZF关注,希望国家领导注意我们的P民的呼声!!希望各潜水天涯找材料的媒体朋友们多多爆爆我们安徽群众的心声!我们说的太多也没用,需要的是一个反馈的途径啊!中国的民主。。。。哎,不提也罢
  安徽省的财富都汇集到合肥了    其实那个位置对安徽的发展很不利
    还是看好沿江连接长三角的芜湖 马鞍山
  。。。。。
  虽然我发的都是我从各处找来的资料,可我的心大家能看到的,希望每一个看到的安徽人能顶一下。我的力量是微小的,但全体安徽人的力量是巨大的。
  苏州的GDP是靠卖来的,又不是真刀实枪搞来的。换来的是污染~~~~~  江苏就无锡民营资本有点实力但主要还是靠卖,污染大家都晓得的。  江苏没一个行的。    只不过合肥今年上半年GDP835.15亿,增长16%,实际增长15.5%,这个是很危险的,这两年五百强去的很多但都重污染型企业,轮胎、化工之类。甚至到现在合肥新型目上马都还烧煤(就为省那么点钱,反正政府不管)、连煤都烧了污水就更是没得管了。
  看看LZ这样的人,就知道安徽就是有你这样的人,所以才搞不好!  除了内讧就没有别的本事!  虽然本人家在皖南,身在皖北,无论安徽那个城市建设的好,都是安徽的荣誉,有必要争来争去的吗?  再说了,有这个时间你不如去赚钱,赚到钱全国各地都是你的家!  真不想骂人:兰州烧饼!
  安徽应该联合河南修郑合高铁 直接打通中西部到长三角的快速通道    壮大合肥带动沿江
  记者10月20日从奇瑞汽车公司获悉:为汽车走入家庭立下汗马功劳的奇瑞QQ轿车,第60万辆产品10月19日在芜湖顺利下线。      2003年,第一辆奇瑞QQ车闪亮登场。由于造型美观、价格便宜,立即受到爱车族的青睐。 6年时间里,QQ月月销量过万,成为国内小车市场的领头羊。与此同时,奇瑞QQ又魄力出海,远销23个国家。近年来,奇瑞公司将最时尚的潮流文化深深注入QQ汽车的“血脉”,从网络价格有奖竞猜、个性汽车装饰大赛、QQ摄影大赛、一年一度的QQ汽车文化节,直至今年的“笔意QQ”征文大赛、“QQme一呼百应轰动上市”等文化营销活动,奇瑞QQ已然树立了其在中国小车界的“时尚名片”形象。2009年,奇瑞QQ又有两款新品成功上市,使QQ品牌业已形成QQ3、QQ6、QQme三足鼎立的品牌布局;同时,奇瑞QQ进一步提升制造工艺,顺利实现以“第60万辆QQ”为代表的新一代QQ汽车的圆满下线。   ----------------------------------------  安徽全省应大力发扬奇瑞精神,因为奇瑞是从一无所有开始的。
  作者:心有惜君一点通 回复日期: 17:54:08     ---------------------------------------------------------------这位同学,我觉的中国应该迁都,应该迁都武汉,打通长江黄金水道,把南京大桥给炸了,万吨大船能道达重庆。中国沿海已经发展已来了,接着就是沿长江地区了。我认为中央过些年应该会考虑迁都,不说经济。北京人口太多,缺水。南水北调要花多少钱,把这钱建设新都,对中国整体利益是有益。  =============================================================  楼主太天真了,迁都是那么容易的?不只是钱的问题  至于“长江黄金水道”的说法,在没有高铁的情况下是成立的,你应该看到将来的交通主要是要靠高铁的,水路的速度太慢  至于你们安徽的问题我不清楚,不予评论
  98年的时候人大议案  南京合并马鞍山组成直辖市
  后经过商议   安徽省坚决反对  就此作罢
  不当省委书记可惜了
  内讧?我还真没看出来,难道看不出楼主对安徽经济发展的担忧吗?说哈肥不好就是内讧?是不是应该家丑不可外扬啊,鄙视哦。还有上面说先发展要平均,新中国60年。前30年的大锅饭平均的中国经济一穷二白,后30年安徽再平均弄得安徽一团糟。难道你看不出改革开放的特点,你别说你安徽人哦,是SB就别来论坛丢脸
  马鞍山最近也不行了,唉,不知道说什么好。
  作者:lcm0435 回复日期: 18:41:32 
    不当省委书记可惜了    -------------------------------------------  我才二十呀,中国gcd论次排辈的,
  我是在广东的安徽人,制度改革跟不上,发展太快有很多弊端,环境差,污染大,能得到实惠的本地人也不会太多(以前当地村民经常堵路,现在少了一点,估计是土地卖的差不多了)。  我在广东有工厂,车子,房子,但是我还是想回老家(我是97年来广东打工的,看到的事情很多),暂时可以在外地赚钱,回去生活(空气都要好很多);个人认为,等有了真正公开透明的体制,再发展也不迟,希望家乡保持青山绿水。
  身为安徽人,深有感触!!!!
  作者:yixinfly 回复日期: 17:26:31 
     我在上海,江苏跑了纪念业务,感觉我们安徽和他们的差距是越来越大,每次做高速去上海,只要看见路边一排排的广告牌就知道在江苏了,安徽呢,几百米看不到一个,      安徽错的那班猪领导,大的我不知道,合肥这几年就是瞎折腾,一会政务区,一会都是高新区,现在都在大力发展滨湖,我就是觉得领导脑子都坏了,为了自己的所谓政绩,绝不会发展前面领导重视的项目,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搞好了,别人说说,是前面领导的本市,和他们没关系,所以只要上来一个领导,就会提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结果全是半油子工程,一个地方没搞起来,苦的是老百姓,领导升迁了继续祸害人民,心痛啊,你们数数,合肥这年发展起来一个好点的企业没有啊,     我不是愤青,我只是热爱安徽的一个普通人,我经常读史,但是经常我觉得现实和历史有许多相同点,儒家文化,吏治,朋党相争,面子工程,历史不会倒退,如果倒退,必然也会被人们的车轮压碎。。。。  =============================  别的不说,建白宫那帮,应该清理一下了  臭鱼烂虾,带坏一个城市,必需得连窝端了才行
  安徽的就败在合肥,如果省会在安庆,至少现在经济应该能与湖南比肩。
  作者:飞吧游吧 回复日期: 19:15:46 
    安徽的就败在合肥,如果省会在安庆,至少现在经济应该能与湖南比肩。    -----------------------------------------  同学,你好。我是个巢湖的,我这是认真说的,不带任何私人感情,安徽经济的出路在芜马铜。
  我老公家在安徽,每年回家过年是我们最头痛的事情,转车转的啊,就一个字:“晕”。没有直达车,我们只好又回车又汽车的转。而且安徽很多小地方的交通管理很混乱,一到过年乱收费、超载等现象特别严重。路也修得不好,颠得人胃直翻腾……哎呀~  楼主算是说出了我的心声了。
  安徽的问题跟这个国家一样,已经积累了太多的问题了!现在需要的是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一个真正为安徽做事的领导班子!
  多是小城市,没意思
  楼主你吗个B,就夸芜湖去吧
  淮河沿岸怎么样呢,煤矿
  楼主你妈个B,就夸芜湖去吧
  很简单,老百姓都知道做错的事政府却不知道,是因为他们贪污腐败!老百姓都知道怎么做的事政府却没有做,是因为他们太无能!事到如今他们还能当官执政,悲哀啊!我们的百姓很可怜,很无助啊!
  安徽穷,哎,你们看安徽的路.什么玩意.
  一身有泥
提示:此楼小广告,ID关禁闭 -- 居安思危75-- 操作时间: 13:56:36 --
  出来了就不会再回去。
  安徽的干部太差!每个地方都想发展,最后谁也没发展,看看人家湖南
  楼上的兄弟们,芜湖的兄弟多数很无奈,只有个别脑残,以为出了个奇瑞和步行街就以为到了中等发达的中国水平了!你知道不,为了搞那个开发区和奇瑞扩张,当地百姓被一帮依仗政府权力的地痞流氓强行拆屋夺地。他们多可怜。一点补偿就打发了一辈子以地为生的农民。想反抗又敌不过政府的黑势力。
  国庆去了黄山,感觉还不错。    安徽南北文化差异大,风俗民情也差得大…    安徽出人才,可是留不住人才……    浙江人帮顶下!      
安徽的ZF领导班长确实很垃圾,从上到下,贪的欲念没有停止过,一路走来没有看到过家乡的 发展,我现在 很想杀人。  
  看看  虽然不是安徽人  可是家在离安徽不远的苏北  也想家乡怎么还是很穷!
  我是巢湖人,我就烦合肥,穷一省之力数十年打造出来的合肥也不过就是这么个样子,中部几个省份的省会城市当中就数合肥最差了,靠合肥永远带动不了安徽经济的腾飞,我支持上面那个巢湖老乡的话,安徽经济的出路在芜马铜。  
  安徽自古属江南,发展潜力很大    安徽发展落后一定程度上是官员不作为和内耗、腐败
  说的还是有一些道理,不过这两年合肥发展很快,希望能长时间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长,希望安徽越来越好!
  说合肥不吸血?    看看蚌埠的情况就知道了    盘点蚌埠迁合肥单位与机构  蚌埠市百货大楼(现名为合肥百大集团)     蚌埠江淮车轮有限公司     安徽丰原药业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     华润雪花啤酒(安徽)有限公司     蚌埠黄山卷烟厂(现名为安徽黄山中烟工贸公司)     安徽铁通公司     上海铁路局蚌埠列车段(现名上海铁路局合肥列车段)     上海铁路局蚌埠车辆段(现名上海铁路局合肥车辆段)     上海铁路局蚌埠线桥段(现名上海铁路局合肥工务机械化段)     中铁上海蚌埠铁路分局设计院(现名为中铁上海设计院合肥分院)     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公 安处(现分出上海铁路局合肥铁路公 安处)     机械工业第一设计院     中铁二十四局安徽公司     安徽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明明在蚌埠的企业被迁到合肥         
  安徽的领导,一般都是上面安排过来锻炼一下的,安徽就是他们的跳板。他们当然只会注重眼前的政绩,不能从长远来看,如何持续地坚持一个大方向和一系列的措施,一直坚持下去。  连长江沿岸的芜湖,省会合肥都发展得不如江浙,甚至湖北的小城市,怒气不争啊~  还是应该先着力重点发展几个明星城市,比如合肥,芜湖,安庆,蚌埠,再利用其辐射作用带动整个省的发展。  安徽加油!!
  不是内讧是什么?开发皖北怎么了,难道皖北就该穷死?  说句不好听的,十几年前芜湖算个毛,还不如蚌埠呢,如果不是开通大京九,皖南就和农村根本没区别了,当初还有把省会迁到蚌埠的提议呢!再说了,合肥建设好了对安徽难道有坏处?你以为建设合肥的钱都是你省内的资金啊?你安徽省全年能有多少钱?要不是胡主席在,你省省吧!呵呵。其实最适合LZ的方法是以县为单位,全部宣布独立算了!
  合肥不吸血?    盘点蚌埠迁合肥单位与机构  蚌埠市百货大楼(现名为合肥百大集团)     蚌埠江淮车轮有限公司     安徽丰原药业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     华润雪花啤酒(安徽)有限公司     蚌埠黄山卷烟厂(现名为安徽黄山中烟工贸公司)     安徽铁通公司     上海铁路局蚌埠列车段(现名上海铁路局合肥列车段)     上海铁路局蚌埠车辆段(现名上海铁路局合肥车辆段)     上海铁路局蚌埠线桥段(现名上海铁路局合肥工务机械化段)     中铁上海蚌埠铁路分局设计院(现名为中铁上海设计院合肥分院)     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公 安处(现分出上海铁路局合肥铁路公 安处)     机械工业第一设计院     中铁二十四局安徽公司   安徽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我看安庆想发展,除非胡主席,特批“安庆为经济特区”。要不再过30年,安庆还是穷,另外安庆的人才90%以上都流失在外。
  说的有一定道理,不过现在合肥最近几年发展也快,就不知能不能继续保持下去,相对皖北,皖南还是更有经济活力,重视交通才是王道。
  不知道为什么 看到很难过~
  看到这篇文章,我忍不住不发表几句!    我是安徽人,一直在广州,现在在福建生活工作,在广州的时候,经常碰到一些安徽人,他们都和我一样,在公司上班,做一名白领,而且很多都是做到了管理层,一点都不比其他地方的人差,深圳也一样有很多了不起的安徽人。    现在,我在福建一个小城市定居,做生意,这边也有很多安徽老乡,在这边做老板,当然也有很多乞丐在这边。    说句实话,我们在外地的安徽人,大多混的都不比本地人差,但是,当别人问起我哪里人时,我实在不愿意说我是安徽人。    不要骂我,我是爱面子,因为当我说我是安徽人的时候,大多时候会被人看不起,没办法,我只能含糊说北方人,只有被再次问起北方那哪里的时候才勉强说安徽人,然后挤出点笑容。    安徽是需要大力发展了,重要的一点是,政府不要很腐败,要学会留住人才,安徽最不缺的就是人才!    建国初期,安徽的经济是全国中等偏上的,只是这些年来,没有抓住改革的机遇,没有高效廉洁的政府,才导致现在的结局。    不否认,这几年来是有了一些发展,但是比起南方或者周边的长三角区域,深圳两湖地区,都差得很远。    很希望国家能安排些有能力的领导去安徽,不然即使是再大的物力,政策支持,也是无效的。          
  合肥大建设 浪费了安徽多少资源   安徽的希望在皖江 投资皖江 事半功倍  可是安徽的领导热衷于划圈 又是合芜蚌 又是皖江 又是合肥都市圈。。。每一个圈都有合肥  皖江地区急需向东,宁安城际的建设将有力带动皖江地区融入长三角!
  合肥大建设浪费安徽多少资源?!消耗了安徽固投的大部分 结果又怎样 看看合肥周边。。。  安徽的希望很明显在芜湖等皖江地区,投资皖江,事半功倍  可是安徽的领导就热衷于画圈,今天合芜蚌 明天皖江城市带 后天省会都市圈  皖江地区急需向东,宁安城际的建设有利于皖江人民融入长三角!
  作者:永远的飞狼 回复日期: 20:17:14 
    安徽自古属江南,发展潜力很大        安徽发展落后一定程度上是官员不作为和内耗、腐败  ----------  安徽的人聪明,民间也有浙江的那种乡里的文化.  安徽最好是先打开个缺口,用休克疗法.先不管死活,先干个缺口出来.要有温州人的气魄,    可安徽的官俺就不敢恭维了.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芜湖论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