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南大槐树棚户改造房济南什么时候有车展发钥匙

济南到洪洞大槐树(1)
线路 门票 目的地 旅行社
手机服务更方便
目 的 地行程天数出游方式您已选择价格交通 团队游行程概览:济南出发>平遥古城>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洪洞大槐树>晋中>临汾>返回济南 &680起 &&1203人关注行程天数2天出发日期天天发团往返交通汽车去汽车回品质服务无购物 无自费行程概览:济南出发>双塔寺>晋祠>五台山>岩山寺>五峰山>芦芽山>壶口瀑布>尧庙>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888起省112元 &&1111人关注行程天数4天出发日期天天发团往返交通火车去火车回行程提示有购物 有自费行程概览:济南出发>洪洞大槐树>壶口瀑布>五台山>悬空寺>应县木塔>云冈石窟>乔家大院>平遥古城>关帝庙... &699起省300元 &&880人关注行程天数7天出发日期05/08、05/21...往返交通汽车去汽车回行程提示无购物 有自费行程概览:济南出发>乔家大院>平遥古城>洪洞大槐树>壶口瀑布>晋中>临汾>返回济南 &580起省200元 &&777人关注行程天数3天出发日期04/27、05/04...往返交通汽车去汽车回品质服务无购物 无自费行程概览:济南出发>五台山>晋祠>应县木塔>悬空寺>云冈石窟>乔家大院>平遥古城>洪洞大槐树>壶口瀑布... &590起省309元 &&643人关注行程天数6天出发日期04/22、05/06...往返交通汽车去汽车回行程提示无购物 有自费行程概览:济南出发>五台山>平遥古城>乔家大院>壶口瀑布>云冈石窟>晋祠>洪洞大槐树>王莽岭>关帝庙... &1380起 &&627人关注行程天数5天出发日期天天发团往返交通火车去火车回品质服务无购物 无自费行程概览:济南出发>壶口瀑布>洪洞大槐树>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平遥古城>平遥古城墙>王家大院>临汾>晋中>返回济南 &1380起省215元 &&140人关注行程天数3天出发日期04/20、05/04...往返交通动车去动车回品质服务无购物 无自费行程概览:济南出发>王家大院>洪洞大槐树>壶口瀑布>平遥古城>晋中>临汾>返回济南 &1380起省100元 &&91人关注行程天数3天出发日期04/20往返交通动车去动车回品质服务无购物 无自费行程概览:济南出发>五台山>悬空寺>应县木塔>云冈石窟>晋祠>平遥古城>张壁古堡>洪洞大槐树>壶口瀑布... &599起省50元 &&35人关注行程天数6天出发日期04/22往返交通汽车去汽车回品质服务无购物 无自费行程概览:济南出发>五台山>云冈石窟>晋祠>平遥古城>洪洞大槐树>壶口瀑布>忻州>大同>太原... &599起省200元 &&19人关注行程天数6天出发日期天天发团往返交通汽车去汽车回品质服务无购物 无自费目的地推荐AAAA 最新预订胡**预订了侯**预订了邓**预订了其它游客正在搜索对比线路0写进济南历史的25条老街巷写进济南历史的25条老街巷老济南文化传承者百家号漫步在济南的老街区,你会在密密匝匝的民居中,发现一些巍峨壮观的古旧建筑。它们卓尔不群,又妥贴地融入其中。它们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染尽了岁月的风霜。它们是那样让人难以忘怀,让你情不自禁地想去触摸它们的过去,感受那岁月的漫长和光阴的流逝;它们又是那么的让人难以释怀,让人依依不舍地挽留它们的离去,留恋那历史的回声和城市的印记。本期,传承君给你介绍一下在济南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25条老街巷。1、双忠祠街双忠祠遗址双忠祠街是济南老城区的一条东西小街,清初街上建有双忠祠,是为纪念明末在济南死难的山东巡抚宋学朱和历城知县韩承宣建立的。双忠祠位于双忠祠街西首,据说是当年建祠时,掘地而成泉。现今双忠祠已然不见,只有仍在喷涌的泉水还在追思着昔日的英魂。双忠泉、双忠祠的命名,均出自对明朝末年因抗清而在济南罹难的山东巡抚宋学朱和历城知县韩承宣的纪念。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的冬天,清兵绕过京畿进攻山东,迅速占领了16处州县。12月24日兵临济南城下,昼夜攻打。当时守卫济南的官员是明巡按御史宋学朱和布政使张秉文等人。他们一面派人向明政府求援,一面带领军民英勇抵抗。明朝拥有重兵的太监高起潜驻守临清,坐视不救。坚固的明城墙最终没有能挡住满清的八旗铁骑,经过九个昼夜的苦战,在无外援的情况下,济南城池在崇祯十二年(1639年)正月初二被清军攻破。据乾隆《历城县志》载:“己卯,十二年春正月庚辛,大清兵入济南,德王由枢被执,布政使张秉文、巡按御史宋学朱、按察副使周之训、兵备道郑谦、盐运使唐世熊、都指挥冯馆、济南知府苟好善、同知陈虞允、教授孔文武、历城知县韩承宣俱死之。二月乙末,大清兵北归。岁大饥。”六年后,明朝灭亡,清朝统治者为了国运长久,大力提倡忠君报国,对当年抗清保卫济南而牺牲的官员追谥表彰,还在城内修建了双忠祠、忠烈祠等以示纪念。2、芙蓉街芙蓉街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北起西花墙子街南口,南与泉城路相连。东邻马市街,通起凤桥街、翔凤巷和芙蓉巷,西邻玉环泉街,通省府东街。芙蓉街因街上有一名泉——芙蓉泉而得名。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以芙蓉泉为水源凿小河引至府学门前外泮池,名“梯云溪”。沿溪的街道就是芙蓉街。那时的住户大多住在街的西侧,家家户户邻溪水,一派江南风光。清顺治年间,人们在“梯云溪”上架起一座桥,取名“青云桥”,取平步青云之意,桥首建一牌坊,坊额上题有“腾蛟起凤”四个大字。康熙初年,芙蓉东侧也逐渐建起了民房和店铺,自此街上商贾云集,游人如织,遂将街中的“梯云溪”改成青石板路面下的暗沟。在芙蓉街周围有抚院、都司、布政司、贡院、府学等衙门机构,因此许多商家在此开业,芙蓉街成为繁华的街道。清同治元年(1862年),章丘孟家在街上开设“瑞祥”布店。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济南第一家眼镜店“一珊号”在街上开业。1913年,鞠思敏等人在街上创办济南教育书社。清光绪年间,济南最大的百货店“文升祥”在街上开业。街上还有“宏升斋”等鞋帽铺,“恒祥兴”等绸布庄,“聚蚨祥”等染坊,“宝善斋”等钟表店,“容芳馆”等照像馆,“民华堂”等理发所,专卖养蜂用具、花卉种子及农药的 “迦南商行”,印刷局。中药、西药、笔铺、京货店、首饰店、书籍、字画、文具、南纸、乐器、服装、陶器、古董、刻字、楠木、铜锡器、小吃店、钱行等。1956年后实行转并,多数店铺转为厂房和住宅。改革开放后,逐渐又变成小吃一条街。3、舜井街舜井街东侧的金家大院舜井街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北起泉城路,南止黑虎泉西路,东通宽厚所街,西通刷律巷,是一条有着千年历史的老街。相传四千年前大舜淘浚此井,街因舜井而得名。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历城县志·建置考》(清康熙六十一年增刻本)载有“南门内大街”。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历城县志·地域考》载为“南门里大街”。1934年《济南市政府市区测量报告》始载为“南门里大街”、 “舜井街”。1980年,将舜庙街并入,三街合并命名为舜井街。舜井也叫舜泉,舜井历史上名气很大,欧阳修、苏辙、元好问、曾巩等文学大名家都曾诗赞。曾巩赞曰:“山麓归耕谜故垄,井干余汲见飞泉。清涵广陌能成雨,冷侵平湖别有天。南狩一时成往事,重华千古似当年。更应此水无休歇,余泽人间世世传。”往日的舜井旁还立有“龙虎护法”石碑,供有“圣井龙泉通海渊之神”木牌。街上的舜园过去是舜祠(亦称舜庙)。舜庙规模宏大,殿堂宏伟,有娥英祠,供有娥皇、女英神像。园内元代至治三年(1323年)所立迎祥宫碑,系张养浩篆额,张起岩撰文并书,碑文记载了自金代兴定庚辰年(1220年)至元代至治三年300余年内,舜祠和迎祥宫的兴废过程。现舜井呈井形,井口直径0.5米,四周绕以石雕栏杆,一根粗壮的铁链栓在栏杆上,寓意“舜井锁蛟”。关于“舜井锁蛟”,还一段古老传说。相传大舜时代东海有一条“黑蛟”,名叫巫支祁。它朝思慕想要当天下首领,多次找舜提出要求被舜严厉拒绝。舜选大禹为首领。巫支祁怀恨在心,要报复舜,除掉禹。舜去世后,巫支祁全力以禹为敌。他令东海鱼鳖一起出动发大水,淹没村庄、淹没历山。大禹带领百姓日夜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把无家可归的百姓转移到泰山、兴隆山、龙洞山上。大禹怀揣照妖镜,身带定海针,手挽降魔铁索,乘木伐在风浪中与巫支祁搏斗,他抛出降魔铁索,把巫支祁打翻在地,并把巫支祁锁在舜井里。巫支祁不甘心地瞪着两只怪眼问:“什么时候放我出来?”禹说:“等到铁树开花。”过了若干年代,南山有一壮汉,砍了一担柴,挑到济南来卖,顺便到舜井看“黑蛟”。他不等放下柴担,就急忙往井里瞅,哪知这一瞅坏事了,猛听得“轰隆隆”、“哗啦啦”一阵响,一条“大黑蛟”从井里飞出,摇头摆尾直向东海飞去。巫支祁怎么会跑呢?原来这个壮汉砍的柴上,不光带有青青的叶子,还带着各种颜色的鲜花,扁担两头包着铁皮,巫支祁认为是“铁树开花了”便挣断铁索飞出井外,逃回东海。从此人们只看见舜井里有条铁索,却不见“黑蛟”的踪影。4、曲水亭街曲水亭街北起大明湖路,南经西更道街北口转东止东更街北口,东临百花洲,通后宰门街、小兴隆街,西通泮壁街、辘轳把子街和涌泉胡同,北临院后街,南临珍珠泉宾馆。在小兴隆街西口附近的河东岸,原有三间草房,名曲水亭,坐东朝西,房前屋后,小溪弯弯,流水潺潺,垂扬依依,亭门悬挂着郑板桥撰写的对联:“三椽茅屋,两道小桥,几株垂柳,一湾流水”。街以亭而得名,亭以水而命名,水以曲而著称。如此神韵,让人感叹。曲水亭街的记载可远朔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就有记载。这便是“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小桥流水,泉城风韵的地方。曲水亭和曲水亭街曾是文人荟萃之处,文人们在此下棋、聊天、品茶。古代文人每年农历三月三相邀聚会于曲水河泮,把酒杯里盛上美酒,放在木质托盘中,让酒杯顺着弯曲小溪漂流,酒杯漂到谁的面前停住,谁便要饮酒赋诗。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说的“引以流觞曲水”就是这个意思。1958年政府改建曲水亭街,拆除了曲水亭。改石板路面为沥青路面。2003年3月,政府对曲水亭街进行整修,对河道进行清淤,路面又铺设了石板,在小河旁种上了360株垂柳,使得这条老街再现了青青垂柳拂地,小桥流水的风貌。是人们观光、旅游、休闲的好去处。5、馆驿街馆驿街周边仅剩的老房子馆驿街在旧时济南西圩子墙西侧的永镇门外,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据记载,“馆驿街”的形成源于明代,原为历城西郊中的一条大道。明代布政司、按察司、都司移来济南并在馆驿街设谭城驿,是传送公文,迎送官员的馆驿,百姓称“接官亭”。据《历城县志》载,清乾隆年间这一带称“十王殿街”,后来在馆驿和十王殿间逐渐形成街巷,馆驿街因馆驿而得名。早先的馆驿街是条土路,后曾铺成碎石路。1929年加以翻修,1931年修成黑沙石路,1933年改作青花岗石板路,长760米,宽7米,东起英贤桥,西止纬一路,现为沥青路面。20世纪初,这条街上有三多:人多、庙多、会馆多。到上世纪40年代,这里已演变成一条商业街,商品种类繁多,有农具、日用百货、筐子、篓子、建筑材料、粮食、布匹等。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成了经营炊具、竹遍、丝网、炉具等土杂品特色一条街。6、剪子巷剪子巷位于趵突泉公园北部西侧,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北起共青团西路,南止花墙子街,西通盛堂巷和五路狮子街,东连大、小板桥街。过去的剪子巷街面用石板铺成,泉水从石缝中汩汩冒出,水流成河,清澈的泉水终年奔流不息,步行经过这里的人,或脚踏摆在水中的砖石上跳跃而过,或脱掉鞋、袜趟水而行,正所谓,“清泉石上流,人在水中走”。那时随意掀开一块石板就是汩汩的清泉,泉水清澈,妇女在浣衣洗纱,老人在树阴下纳凉,小伙伴们则趟水玩耍,体现出古老泉城的特点,不是江南,胜似江南。清光绪年间,巷内店铺密集,光铁匠铺多达十几家,其产品主要是剪、刀、锅、铲、勺及锄、镰、锨、镢等小农具。店铺多为二层楼房,前店后坊,生意十分火爆。现在的剪子巷已不再那么繁华,泉水也已没有,成为一条普通的街巷,但那往日的风韵,仍然留在人民的记忆中。人们现在谈起来仍然津津有味,仿佛旧时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7、后宰门街后宰门街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东起县西巷北口,西止曲水亭街。北通岱宗街、钟楼寺街。南邻院后街,通珍池街。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历城县志》中记载为“百花桥街、德府后”。因大明湖南门路南有一池名百花洲,百花洲以南有一座百花桥,桥以百花洲而得名,百花桥街以百花桥而得名。明成化二年(1466年),修建德王府共有四门,南门叫端礼门,东门叫体仁门,西门叫导义门,北门叫广智门。依照元、明时的惯例,王府的北门一般叫做厚载门,“厚载”一词见《易·坤卦》: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此街在厚载门之外,清代称厚载门街,后又讹传为后宰门街。后宰门街是一处风水宝地,北靠百花洲,西旁曲水亭街,东有珍池,南邻珍珠泉。从前珍珠泉水流入后宰门街东头的珍池,珍池水又从后宰门街路南民居中穿墙越户,注入西头的曲水亭街的溪流中。溪水清澈,居民可吃用,街上居民在此洗衣服、洗菜,小孩子在溪流中捉鱼摸虾。后来水少了,水脏了,人们便在溪流上盖起了房子。在街上44号院东墙角后有一处尚未盖死的“小沟”,居民家中双人床下面原来是小溪,床多宽,溪多宽,小溪流过家家户户,家家泉水赛江南。后宰门街上曾建有八旗会馆280多间,后宰门街做生意开小店的较多,住户较少。街西头路南是曲水亭,有茶社。街东首路南是当年有名的同元楼饭庄、九华楼饭庄、岱北楼。街上还有远兴斋,公兴酒店,济南美斋点心铺。润美斋、天兴斋钟表铺,庆育堂中药店,首饰铺,钱行,理发店,书局,印刷社,简报馆,国文报馆,林宝斋,聚宝斋,信宝斋,鸿泰祥等古玩店。华夏斋笔铺,文美斋南纸。街西首路北建有基督教堂,为老街增添一笔浓厚的异域风情。后宰门街的古韵风情可看已故曲艺家、作家陶钟先生对后宰门街一带的描写。8、东流水街东流水街东靠护城河,西靠五龙潭。古代这里溪流交错,来往要乘小船,故称“船巷”。据《历城县志》载:“船巷,西门外,城下……一名东水流”。《齐乘》载:“城西石桥北,城下……一名东水流,泉傍疏甲,经冬常荣,流入城河”。过去街上曾有古温泉、月芽泉、北洗钵泉、洗心泉、静水泉、回马泉、贤清泉、显明池等,有些泉水汇合向东流如西护城河。长年水流不息,因此街得名东流水街东流水街长410米,宽4.5米。这一带古时是大明湖所在,后来湖湮没,人们在这里建园居住,朗园、漪院是有名的私家园林。古时趵突泉水至西门,东流水街一带经华山由羊角沟入海。那时两岸垂柳,帆舟掩映风景绝佳。《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在清康熙三十九年(1691年)秋,到济南物色菊种。曾作《辛未九月济南游东流水即为毕刺史物色菊种》七律诗,详尽描述了东流水景色“溪穿小苑如墙流”,再现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济南景色。据《济南中医药志》记载,济南泉水远源来自河南王屋山,与阿胶产地东阿之水同源,水性硬质重,且含有较多的矿物质。是具备制阿胶的天赐条件。清道光年间,有人在此设小型阿胶作坊,生产阿胶。清同治年间这里设有“魁兴堂阿胶店”,光绪年间设立“延寿堂阿胶店”,“同兴堂阿胶店” ,“广城堂阿胶店”,清宣统年间在此设立“宏济堂阿胶店”,当时的年产量10万斤左右,逐渐使阿胶产销中心由东阿移到济南。后受战乱影响,解放后还剩9家阿胶厂(店)。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这里建立济南电灯公司。东流水街因五龙潭公园扩建,有大部分已并入公园中。原东流水街111号曾是中共山东省委秘书处,现公园内完好保留当时省委秘书处办公的二层小楼。1977年,这幢小楼被定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院改建成“尽园、余乐园”。院北侧还有以中共创始人王尽美、邓恩铭命名的“美铭亭”,红色花岗石上刻有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的七绝《忆王尽美同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此处成为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省委机关旧址9、高都司巷高都司巷附近的将军庙街天主教堂高都司巷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北起将军庙街西口,南止泉城路,东邻鞭指巷,西邻太平寺街。街名始自明代,1966年改名启明街,1980年复原名。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历城县志·建置考》(清康熙六十一年增刻本)载:“高都司巷:太平寺街东”。街的两侧是具有北方特色的青砖小瓦建筑,有些住宅建筑“院套街,街连院”格局独特。2002年10月,对高都司巷挽救性考古发掘得知,这里出土的古井、古道、陶罐、瓷器、瓦当、酒坛等文物。从战国时期到清代几乎每个朝代都有,这证明先民们从战国时期就已在这一带生活。因此有的报刊说高都司巷出土的文物就是“整个一部济南编年史”。1861年—1869年,在高都司巷建“天主堂”,教堂建筑采用全封闭式,连钟楼围墙都以石块砌成。从远处看去似一座古城堡,直到现在这里的一些老住户仍称这一带为“洋楼街”。清道光年间,济南银钱业在这里设“福德会馆”、“三合恒”、“庆嘉昌”、“协聚泰”、“大德通”、“大德恒”等银号。1906年,“德礼和洋行”在高都司巷设“礼和洋行济南分行”,这是外商在济南设立的第一所洋行。清光绪年二十九(1930年),公励公学堂在高都司巷开办。辛亥革命后,该校改为公立,1914年,与私立山左公学、济南官立中学堂合并,名为山东省立第一中学,就是现在济南一中的前身。2002年,高都司巷拆迁,有关部门对一些有保存研究价值的古建筑采取了妥善保管,对老屋的房梁、门窗进行编号,准备今后按原貌重建。10、五三街五三街原址在泺源门(西门)城墙外护城河东岸,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北自泺源桥,南到趵突泉东门以北的坤顺门外,西邻护城河,原叫“顺城街”老百姓也称“西城根街”。原街南段两侧都有民房,街北段只有靠城墙一边有民房,此街依城傍水,南宽北窄。1928年,日本帝国主义为扩充其在济南的势力,借口保护侨民,寻衅滋事开枪乱杀无辜、抢劫商店、污辱妇女。5月3日,日军将国民党交涉公署包围,收缴武器,山东特派员蔡公时等17人惨遭杀害。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三”惨案也称“济南惨案”。5月8日,日军向济南城发动进攻,顺城街一带被日军用煤油放火焚烧,街上房屋全部烧毁,居民也惨遭杀害。1929年5月,为纪念济南“五三”惨案,在西门桥南立济南“五三”惨案纪念碑。该街改名为“五三街”。1978年,济南扩展趵突泉北路南段时,“五三街”被拆除,1985年,修建环城公园时,“五三街”遗址成为环城公园一部分。“五三街”不存在了,但是“五三街”这个名字及济南“五三”惨案有关的史实一直铭记在人们的记忆中。11、秋柳园街王士祯故居旧址秋柳园街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东起汇泉寺街,西止学院街北口,北邻西镰把胡同,南通皮家胡同。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王士祯游历济南,邀济南众名士,集会大明湖天心水面亭。此时秋意甚浓,王士祯见环湖柳叶微黄,若有摇落之态,触景生情,既赋 “秋柳”诗四首,当时在场的文人徐东痴遂以《和阮亭秋柳诗》四首酬答,气分热烈,一时传为佳话。后王士祯“秋柳”诗传开,竟然风靡一时。历下文人在这里设立“秋柳诗社”建馆舍多间,取名“秋柳园”。文人聚此观柳赏荷,既兴赋诗,挥笔联句,步韵唱合。清代朱照云的“数椽馆舍明湖侧,后辈人传秋柳章”、董芸的“霜后残荷雨后萍,几株烟柳尚青青”。咏的就是“秋柳园”。清末,人们将秋柳园南形成的小巷命名为秋柳园街。12、长春观街长春观街位于趵突泉公园西墙外,东起五路狮子口街,西止土街。长春观,元至元四年修建,明弘治、正德、嘉靖 、万历年间多次重修。其“庙宇宏敞,殿堂巍峨,朱户碧瓦,翠柏成荫”。《历乘》载:“长春观”,西门外,丘外机潜修处,平地一洞,蜿蜒数里,今没民舍。后长春观为一文化机关所在,大殿和配殿办公,现庙前院是宿舍和仓库。13、王府池子街王府池子街北起起凤桥街,南止平泉胡同北口,东邻西更道街,西邻芙蓉街。1924年,《续修历城县志·地域考》载有:“魏家胡同”。1934年,《济南市政府市区测量报告书》载有:“魏家胡同、王府池子街”。王府池子街原名魏家胡同,以姓氏得名。20世纪三十年代初,将街南段改名王府池子街。1965年,两街合并,统名王府池子街。王府池子街北头有“腾蚊泉”,南有王府池子也叫“灈缨泉”皆为七十二名泉之一,一街得两名泉,街以泉出名。2005年,政府对王府池子街两侧的民房进行仿古修葺,青砖、青瓦、白墙,为该街增色不少。现已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好去处。14、普利街据明崇祯年间《历乘》载:“三元宫,一在杆石桥,一在柴家巷”。可见明代普利街尚属济南郊区,因靠近城区,这里是个柴市,随着柴市的发展,逐渐有人在这里建房居住,形成了街巷,取名“柴家巷”。清咸丰年间(年),筑圩墙,将柴家巷与会仙桥间通道堵死。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济南开埠。为了便于商埠区和老城区的交通往来,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原西圩墙永绥门(杆石桥圩门)和永镇门(迎仙桥圩门)之间增开普利门,将柴家巷拓宽,改名为普利大街。开街后,整个普利大街上,商家云集,店铺林立。药行有“厚德堂”、“赞育堂西记”、“鸿记药栈”、“大同西药房”;杂货行有“大生杂货店”、“福盛永杂货店”、“三源蜡烛铺”、“治香楼百货店”、“复衣和麻布店”、“廖隆昌瓷器店”;绸布行有“鸿祥永布店”、“谦祥益绸缎庄”、“义兴公布庄”;鞋帽行有“德华新记”、“仁昌”、“诚兴号、“济昌同记”、“福顺西”、“永泰”、“谦恒吉”、“普华”、“天成东”、“元康”等。钱行有“元康”钱行。除了商号企业外许多机关、团体和益事业单位也坐落在普利大街上。如1928年,设立的西关商业公所警察分局等。20世纪三四十年代,街上文化娱乐活动很多,每到节庆日,踩高跷、扭秧歌、说书、唱戏、玩杂耍等非常热闹。普利街的建筑有着鲜明的特色,大多店铺多为沿街二层楼房,有拱廊,拱卷门窗等,多为中西融汇的建筑风格,因为拆迁这些老建筑现已鲜见。15、经二路经二路东起纬一路,西止纬十二路,是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1906年路建成。1914年叶春墀的《济南指南》载:“出西城普利门至大槐树,曰商埠”。“其他以东西为经,南北为纬。已修之马路有三。自北而曰辟于南也……而尤以一马路、二马路及纬四路最为繁富”。当时的经二路蕴藏着极大的发展商机,各种公司纷纷在这里开业。其中有大东制帽公司,发卖胶皮车的飞龙公司,卖缝纫机的胜家公司,山东烟公司,经营杂货的礼和洋行,出口贸易的大仓洋行,捷成洋行,义利洋行,德达里洋行,三义工厂,集成印书社,日商开的博信堂西药房,恒升、玉成、恒裕公、瑞兴益、同盛棉花行,润昌、华昌、华丰洋货铺,三兴自行车行,泰康食品店,精益眼镜公司,盛和铁工厂,正利厚面粉厂,大业制革厂,上海食品公司,志宏太颜料商店,济南第一百货公司,万紫巷商场,新市场,瑞蚨祥绸布店,济南市钟表眼镜店,济南交电供应站,济南医药采购供应站,前卫、职工电影院,新华书店。实业银行、东莱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美商设万国储蓄会、北京劝业银行、山东省银行。由于经二路的繁华,地理位置的重要,一些机关单位办公场所在此修建。如清朝末年的山东高等检察厅、审判厅,济南地方检察厅、审判厅,济南货物税分局,济南商埠商会。解放后,济南市人民政府,市邮政局等机关单位。16、旧军门巷旧军门巷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街巷,北起泉城路,南止黑虎泉西路,东邻榜棚街,西邻狮子口街和九曲巷,因明代的督抚军门在此而得街名。明正统五年(1440年),设山东巡抚,成化元年(1465年),在此街西侧建巡抚衙门(初址不祥),称巡抚都察院,后来巡抚的职责逐渐增加,至万历八年(1580年),其职衔全称是“巡抚等处地方督理营田兼管河道提督军务都察院右(或左副)都御史”,其衙门逐渐改称督抚军门,此街即名军门巷。清末改称旧军门巷。明崇祯六年(1633年),《历乘·建置》记载:“督抚军门:城之南隅,成化元年建,正德二年重修,万历年改今名”。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历城县志·地域考》载有“军门巷”。1913年,在此街开设的美业卷烟厂注册地址为“旧军门巷”。1934年,《济南市政府市区测量报告书》载有“旧军门巷”。明成化元年(1465年),在此街西侧建巡抚衙门。当时的建筑很是气派,在门外有高大的牌坊,上题“文武为宪”,“文经武纬”,左右坊额题“齐鲁总镇”。明正德二年(1507年),督抚军门发生火灾,其主要建筑都烧为灰烬,修复6年多。明正德八年又发生一次火灾。到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春,又遭大火。当时的巡抚颜继祖扩充重建,在重建时,清兵来犯。崇祯十二年(1639年)济南失守,这座尚未完工的督抚军门被战火焚毁。5年后,明朝灭亡。清康熙五年(1666年),时任山东巡抚的周有德在明德王府旧址建巡抚衙门,明朝所建的督抚军门的遗址便废为居区。由于街西边能向督抚军门废址发展,因此便有了一些大户人家的深宅大院。山东巡抚丁宝祯就在巷内西侧建了府第。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户部银行济南分行在巷内设立。1913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及美业卷烟有限公司在巷内设立。巷内还建有新华电影院,历下区税务分局,济南工艺美术三厂等。17、司里街司里街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东起太平街,西止双清街,北邻南顺城街、半边街,南邻所里街。自明、清以来,官、商看好此处,纷纷在此置地建房,此处为官绅聚居地。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历城县志·建置考》(清康熙六十一年增刻本)载此街为“司街”。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历城县志·地域考》载为:“司里街:旧志作司街”。“司里”为官名,是司里参军的简称。宋代济南为齐州,街上曾为司里参军府衙门驻地。后此处住户渐多形成街巷,称“司理街”,后将“理”简为里,便叫司里街。此街因此而得名。官商在街上住的多了,来来往往坐轿子的也就多了。所以,民间就有司里街上看上任的说法。原司里街中路北,建小庙“五圣阁”,后拆除。18、制锦市街东元盛染坊旧址制锦市街分前街和后街。制锦市前街南首连朝阳街,北首连铜元局街,西通镇武街,东连制锦市后街。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济南府城图》中,现今的制锦市街一带,那时仍是一片水湾,名叫“三娘子湾”。清光绪年,济南开埠前《省城街巷全图》中,“三娘子湾”一带,水面已不存在,是一片莲塘和蔬菜地,人们称之为“菜园子”。在此种菜种藕的农民,便用棘榛(酸枣树枝)作地界。南部山区的农民便肩挑车推把棘榛运到这里来叫卖,因卖棘榛的逐渐增多,便成了棘榛市。形成街道后,人们便习惯称该街为“棘榛市”。后因“棘榛”与“制锦”在济南话中发音相谐,为求其雅,遂以制锦市为街名。19、贡院墙根街贡院墙根街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北起大明湖路,南止省府东街,东通西奎文街和茶巷。路东是居民区,路西为山东省人民政府东墙。山东省人民政府大院东部及北部,直至大明湖公园内的“遐园”,是明、清时代的科举考场,称贡院,此街因在其东墙外而的名。明代称贡院巷,清代称云路街,后来改称贡院墙根街。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历城县志·建置考》(清康熙六十一年增刻本)载:“贡院巷:四牌坊北”。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历城县志·建置考》载:“贡院在布政司东,洪武初建,成化十九年重修”。“云路街:旧志四牌坊北作贡院巷”。1934年《济南市政府市区侧量报告书》载为“贡院墙根街”。20、鞭指巷鞭指巷状元府鞭指巷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街巷。北起双忠祠街,南止泉城路,东邻省府前街,西邻高都司巷。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历城县志·建置考》载有:“鞭子巷”。1924年《续修历城县志·建置考》载为:“鞭指巷”。鞭指巷的故事传说很多,自明朝济南设府后,该巷附近设有布政司、都司、都察院等衙署,巷内曾住过一名刘姓都察院都御史,人称“刘都宪”,此巷一度称为“刘都宪巷”。清康熙年间,此巷内逐渐有了若干家经营鞭子、缰绳、鞍子等皮革制品的手工作坊。久而久之,这条街巷被人们习惯地称为“鞭子巷”。该巷因有一段饶有趣味的民间传说而脱俗附雅,改称鞭指巷。鞭指巷泰运昌辰旧址21、北大槐树街北大槐树清真寺北大槐树街早年是北大槐树庄的中心街道。东起纬九路,西止纬十二路。据《槐荫区志》记载:“明代前,自现南大槐树东首,向北穿中大槐树东街、经二路,至北大槐树西首,有一土石岗,南高北低,蜿蜒起伏,貌似长龙,岗上植树,抵御风沙”。南大槐树一带,人烟兴旺,古名盘龙庄。后在明、清时(一说,清乾隆三十六年前)分南、北、中三个大槐树庄。清光绪三十年(1904),济南开商埠后,南、北、中三大槐树庄。逐渐成为城市居民区。1947年,取消南、北、中三大槐树庄之称,其中心街道分别改称为南大槐树街,北大槐树街,中大槐树街。解放后,先后派生出南大槐树南街、北街,中大槐树南街、北街,槐树街,槐荫街等街巷。1955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市辖区应改为地方称呼”的指示,将以槐树命名的街巷比较多的第六区改为槐荫区。北大槐树南街回族居民较多,在街的西首有清真寺,占地1.03亩,有前、后两个大院,建有大殿,南北讲堂,水房子(浴室)、储藏室及门楼。据载,明弘治年间,清同治年间及上世纪三十年代,八十年代都曾重修或维修。原纬十路清真寺后并入北大槐树清真寺。寺内存有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年石碑,碑文记载:“北大槐树庄,迤西之有清真寺,日方与明弘治”,由此可见北大槐树庄就存在了。清乾隆《历城县志》“卷二、地域考”‘载’北保二领庄十曰:北大槐树庄。日,《齐鲁晚报》报道在济南经七路小纬六路附近发现一单室石墓。墓志铭对其家世、里居有所记载,当为可信。关于北大槐树庄之名的由来,民间传于与秦琼有关。据秦姓宗人在简、秦若轼考证。“隋唐时代出历城县西门,沿通安徽、河南、长清的官道,西行8~9里,有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太平庄,唐朝开国元勋秦琼就出生在这里。秦琼家大门坐南朝北,门前有几棵大槐树”。后来在这里住的人多了就形成了村庄,秦琼战功卓著,有御赐宅第和几进院落的“秦府”。这个村庄便以秦府门前的几株槐树为标志,沿称大槐树庄。后人传说秦琼曾回乡荣亲葬父,曾在大槐树上栓过马。清同治年间,秦琼后人,为提高其社会地位,遂修了大槐树故宅,建立了故宅碑,门前有一株唐槐,倍受人们重视,村名即沿用大槐树庄。在西关又建了家祠。后来家族中人把故宅分割出去,把书有“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故宅”石碑移往五龙潭叔宝祠。到清光绪年间,原秦府故宅除仅存一株唐槐外,已不见秦府遗迹。当地人为祈求平安,成此槐为“神槐”,这株槐树早70多年前古槐树已枯,树干中空,树洞中能站3人左右。约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处,因道路拓展,老槐树被清除,古槐树坑有一间房屋大。1937年,秦姓家人专门到“大槐树”找老住户,老人们回忆,秦府故宅在古槐的位置。今以其故宅大槐树为街名。昔曰北大槐树街一带,居民条件差,住的是土坯草房、窝棚。因此便有“棚户村”之称。街上有“破烂市”, 破烂市的交易活动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五十年代。22、棋盘街白衣庵旧址棋盘街,顾名思义,这里的街巷民居排列整齐有序,纵横如棋盘。关于济南棋盘街的记载,最早出现在乾隆三十六年的《历城县志》上,距今已有近250年历史。关于棋盘街的历史,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这源自原本位于这一区域东西南北4个方位各一座的关帝庙。相传4位关老爷闲来无事,就用这些整齐的街道作为棋盘,一盘棋连着下了几天几夜。传说自然是虚幻的,但棋盘街上的古建筑确实真实存在过。较著名的有6处,分别是白衣庵、兴隆庵、乐善堂、太公庙、昭忠祠和旗纛庙,如今只有白衣庵还有仅存的一处门楼隐藏在棋盘街东侧一处杂院里。白衣庵是明朝修建的,大殿已有600多年历史,白衣庵中还保存着济南绝无仅有的单门洞无梁殿山门,殿顶完全由砖砌成,没有大梁支撑。白衣庵曾重修过3次,分别在康熙、嘉庆年间和1941年。棋盘街在历史上还有一座乐善堂,是专门救济穷人的地方,可以说是现在慈善机构的前身。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在冬季经常会向穷人施舍米粥,每当此时棋盘街上就会排起长长的队伍,这也是这一街巷留给后世乐善好施的依稀印象。23、南新街南新街老舍故居如今的南新街是济南一条并不起眼的老街旧巷,然而它却积淀着深厚浓郁的人文气息,见证了时代的沧桑变迁,更留下众多历史名人的背影足迹。南新街是一棵百年风景树。早年此街上,盐商富贾的故宅、买办新贵的旧居、民国政要的寓所处处可见。济南自晚清开埠以来社会风云变幻尽显于此。南新街是济南一条少有的文化名人街。昔日齐大教授、政界要人、社会名流多居于此,后来则为省委、省府要员公寓与省直机关的驻地。当年省劳动厅、卫生厅、监察厅、民政厅等机关与省京剧团等单位皆驻于此,它留下了人们所熟知的老舍、舒同、谭启龙、余修、晁哲甫、李予昂、方荣翔、黑伯龙、宋玉庆等文化名人、政界要人的身影,而鲜为人知的故事就更多了。如今,随着部分历史遗迹的逐渐消失和装了一肚子逸闻掌故的老人们的一个个故去,一部数代南新街人口耳相传的历史底稿,一部浓缩的济南百年口碑变迁史,恐也将随之消失了。24、广智院街广智院街因广智院而得名,广智院的创办人是英国基督教浸礼会传教士怀恩光。“济南开埠之后,怀恩光提议将原在青州创办的博物馆搬迁到济南,这个提议得到了英国教会的批准,随后付诸实施。迁到济南的博物馆最初叫‘博古堂’,后来改为‘广智院’,取‘广其智识’之意。”广智院的大门是半圆形拱门,如今铁栅栏大门紧锁。拱门上有一扇形匾,上面写着“广智院”三个大字。大门两边,各有一个3米多高的六棱体石柱,门上悬挂了一个大红灯笼。透过铁栅栏门望去,里面一片绿色,和门外小街的车水马龙相比,显得更加幽静。广智院不仅是济南最早的博物院,也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院之一,更和济南人的生活密不可分。上世纪30年代初,老舍先生在齐鲁大学执教,闲暇之余也经常来到广智院,还曾写下一篇散文《广智院》。在文章中,可以一窥当时民众参观广智院的盛况,“逛过广智院的人,从一九〇四到一九二六,有八百多万,如今当然过了千万。乡下人到城里赶集,必附带着逛逛广智院。”可见当时的广智院已经融入到了济南市民的生活中。25、南券门巷南券门巷附近的杉槁园街清真寺济南的不少老街小巷,并没有曲水亭街、芙蓉街那样的名气,也没有泉城路、经十路那样的繁华,但是,作为一条古香古色的老街巷,它们同样积淀了浓厚的市井文化气息。南券门巷就是这样一条街道。南券门巷,北起正觉寺街,南止南圩根街,东邻三和街,西邻趵突泉南路。长四百多米,宽三四米。以前这条街南口有一圆门,所以还叫圆门巷。清乾隆三十六年,也就是1771年,《历城县志·地域考》就将南券门巷称为“圆门巷”。过去济南有两条街都叫券门巷,一条是位于西关普利门里的券门巷,因为它在旧城西面,人们就称它为西券门巷;另一条位于旧城南门外的西南,故人称南券门巷。南券门巷饱含着浓厚的市井文化气息。以前这条巷子里有罗祖祠和理门公所,都是济南独一无二的,而现代中国佛学大师李炳南年轻时就居住在这条街上。后记随着城市的发展成长,这些老街巷在不可避免地改头换面或彻底消失,只留下一个个熟悉的地名让人遐想。历史难有永不变更的传承,曾经的尊贵辉煌早已随风而逝,生活于其中的人们也不过是老街匆匆的房客。逐渐失去当年风韵的老街巷,留下的,是人们斑斑驳驳的回忆以及在回忆中所能触摸得到的那份历史的沧桑、凝重和温情。“老济南文化传承者”独家制作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老济南文化传承者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拾取历史传统,关注历史人文。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济南什么时候有车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