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的人已有了爱人去哪了?

我爱的人在哪里@
分享给好友:
所有评论(0)
请文明发表评论,恶意辱骂/诽谤,发布广告者封号处理!
Q友乐园所有内容为用户上传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Copyright郭小橹:哪儿有我爱的人就去哪儿
&首部英文写作小说即将登陆英美,英国文坛“来自中国最鲜活的声音”接受专访谈“漂泊”感受
  郭小橹1973年生于浙江。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美学硕士,英国国立电影电视大学访问学者。曾出版长篇小说《芬芳的37℃2》、《我心中的石头镇》等。英译版的《石头镇》于2005年获得英国《独立报》外国小说奖最终提名。曾发表散文集《梦中或不是梦中的飞行》,电影理论文集《电影地图》,《理论笔记》。影视编剧作品有电影《网络时代的爱情》、电视《汪洋中的一条船》等。最新电影作品《你的鱼今天怎么样》在2006年爱丁堡电影节上映。
  新片《你的鱼今天怎么样》正在爱丁堡电影节上映,人却已回到北京,为伦敦某画廊拍一部诗化电影搜集素材;手头还有一本仍在修改中的英文长篇小说,已定于2007年2月由英国Chatto&Windus出版——这是在中国与英国文艺界“双向”行走的郭小橹习惯的生活。日前郭小橹在北京“书虫”咖啡馆与读者交流,并接受了记者采访。
  郭小橹在异国扬名始于2004年,当时她受到出版界大鳄“兰登书屋”的青睐,长篇小说《我心中的石头镇》推出了英译版。该小说为这位年轻的作家赢来了2005年英国《独立报》外国小说奖最终提名奖,尽管没有得到最高奖赏,但足以奠定郭小橹在异国文坛的一席之位。不久前郭小橹出现在北京,携英译者辛迪共同朗读了《石头镇》的片段,并介绍了自己即将在英美同时推出的首部英文小说《中英情人简明字典》(AConcise Chinese-EnglishDictionary forLovers)。
  英国评论界称郭小橹是“来自中国最鲜活的声音”。有批评家认为,《石头镇》讲述的凄惨故事中,潜在着童话或传说那样的神秘吸引力,读来像做梦一样。而即将由Chatto&Windus出版的《中英情人简明字典》,在亚马逊英国的网站上已有业界对此书的相关评论。
  文中说道,想不到用刻意糟糕的英语写成的此书,能如此令人眼前一亮。
  “首次用英语写作的郭小橹,拼出的文字图像已现出了‘畅销相’,颇有《迷失东京》和《乌克兰拖拉机简史》的风范。”
  爱写作,爱电影? 写得太孤独了才拍电影
  新京报:2004年“兰登书屋”选择出版你的《我心中的石头镇》,这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影响?
  郭小橹:最开始辛迪把《石头镇》译成英语,我还一点看不懂。我不爱别人形容我“赤手空拳”、“在海外搏斗”,这些已经被人用得很空洞的词。其实在英国的经历跟在国内一样,我在英国弄了小说,寄给出版社,三年没有回答,忽然有一天就回答了。满世界都是“个人主义”的时代,就是说个人奋斗的才会成功。只是大家奋斗的方式不一样,我靠记忆,写妈妈的故事,爷爷的故事,不需要太依赖大环境,我不觉得我有优势。
  新京报:在海外发展的女性作家比男性作家存在更多的成功例子。中国女作家惯于叙述传统中国女性的生活,写缠脚布、纳妾等现象,对西方读者来说就很有异国情调。
  郭小橹:但我这一代的作家很多都选择走不一样的路,用自己的视角写个人经历。像在文学和电影上,我特别喜欢视点很清晰的作品,像法国的“新浪潮”、塞林格、杜拉斯;我才不要挤进什么城市时尚写作的行列,我才不要把自己规模化了。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写鱼,写大海,写观音娘娘,写那些已经变成超现实的现实,像我的《石头镇》。
  新京报:你最初以访问学者身份去英伦拍片,首先被人认识的角色是“电影人”。但现在似乎你的写作更吸引主流大众。
  郭小橹:2002年我已经发表了五部小说,但开始感到方向不清晰。我正处于第二段感情中,问题是在一间屋子里跟一个人厮守,对于写作来说缺乏新的、外来的影响,这样的生活对我的视野不利。这时刚好有个机会,我拿到一笔奖学金,就去英国拍电影了。并不是说我就那么热爱电影,当我扛着摄像机面对着伦敦的车水马龙,我就会对自己说,我要回去写作。但当时是把拍电影当成离开一个地方的机会。
  新京报:你不热爱电影,但是依然在从事?
  郭小橹:我是学电影的,但我一直不喜欢拍电影,太复杂,要拉资金什么的。写作,拿根笔就可以了。但这些都是外在的原因。写作,如果你还年轻,是特别孤独的事。早上起来写字,中午写字,晚上吃饭写字,一个人。很难跟人交流故事。而拍电影需要一群人交流,精神性很强。两三个月里,20多个人必须呆在一起,还必须喜欢对方,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做人的东西。我曾经特别与外界隔绝,现在好一点了,觉得写作写得太孤独了才拍电影。
  新京报:有没想过把自己的小说拍成电影?
  郭小橹:曾有过一个法国导演想拍《石头镇》,但他不讲中文,所以不可以。我不想自己执导自己的作品,因为我的小说像祖母的话,回过头再说一遍会很闷。
  《中英情人简明字典》 中国农民在海外的肖像
  新京报:新书要写要表达的是什么?
  郭小橹:挺有意思的,我就是想写一个女人完全失去语言,不知道在说什么。举个例子,在书里有一段,“我”在英国爱人的花园里散步,在英国人把所有植物的英文名字告诉“我”以后,“我”又把这些植物中文名的字面意思用英语解释给他听,像honeysuckle是忍冬,两个词在两种语言里的字面意义完全不同。这就很丰富,两种文化的交叉存在于任何一个地方,写到最后就不是落在语言上了,那样就干枯了。这是个爱情故事,我要描写的是最后男人和女人之间不可交流的情感,总是以战争的方式结束。
  新京报:新书《中英情人简明字典》是你第一次用英语写作的小说。像你说的四年前到英国还说不了英语,这次写作觉得吃力吗?自己能控制得了吗?
  郭小橹:这本书我写得最长,前后写了三年,现在还在修改。也不是说我的小说是用英文写的,但需要一个英语的文本:新书是关于一个小女农民不会讲英文,她自己抄了一本字典,实际上是创造了一部字典。用中文是没法针对那么多语法的。必须用完全错误的语法来写,要刻意犯错误;可以说整本书要呈现的是一个惨痛的喜剧,但必须是种风格,也就是说用什么时态,必须坚持那种时态;有点像写恐怖小说,得刻意经营每一个细节。但我不会用英文写第二本书,因为无法控制那种美感,除非我一辈子从此就住在英国了。但我不想把自己绑在一个地方。
  新京报:许多人读《石头镇》,都会认为你在写自己。
  郭小橹:许多小说家,特别典型的像塞林格,第一步就是写自己的愤怒,自己的伤痛,然后再慢慢拉开自己,远离自己的童年;但也有人永远在写自己,像“垮掉的一代”;也有一类作家从不写自己,像斯蒂芬·金,只写头脑里的恐怖故事。不管这些故事是作家自己的感受与否,从发掘自己内心开始,看自己内心,然后才能感受世界。
  新京报:那你现在走到了哪个阶段?《中英情人简明字典》有没有自己的痕迹?
  郭小橹:现在我新的长篇还没开始,在写一些短篇,边缘人的个体小故事,跟我自己没什么关系。《中英情人简明字典》是中国农民在海外的一个肖像,希望怎么能融入异国他乡的环境,第一步就是学语言。选择融入的那群人是更痛苦的,他们得先放弃自己伟大或者弱小的文化,包括我自己和所有有过这种体验的人,也包括别的外国人到了不是自己祖国的地方。
  新京报:融入别国文化的痛苦是什么?
  郭小橹:先得放弃自己的母语文化,如果母语文化太主导、太强烈,是学不到一字一词的,理解方式完全不一样,只会引起战争。以战争开始学习,还是以失败者的姿态开始学习呢?
  说到底我的新书是一个中国小说,虽然是用英文写的。国内有出版社联系我的经纪人,想出中文版,但实在很难,等着吧。
  异域生活 英国有点半个家的意思
  新京报:在过去四年里,英国给了你什么?
  郭小橹:生活积累在国内国外都很重要,但在英国可以比较野,视野开阔些。自由度其实也有时间限度。现在我的经纪人、出版社、朋友都在伦敦,英国对我来说就有点半个家的意思。我喜欢那里交流的方式:会有一帮人愿意每天谈小说,也不都是作家,都是普通读者,我呆着就舒服。过几年我想还是会回国,不过现在我还想多发掘一下自己,看看自己不在中国的这段时期能做成什么。
  新京报:但这里的情况逐渐改变时,你并不在场;会不会担心跟中国脱节了?
  郭小橹:我跟中国是不会脱节的,每半年我都会回来。
  另外一个是,不要把民族身份扩大化,那很危险。在国外遇到有人在我面前嚷“我TMD是中国人”,我就会马上避开。
  我会觉得特别傻。人的存在,跟你的民族没多大关系,文化在你的心里面;跟你的个人生活最有关系,找到自己的语言就好了。全世界都一样,都是高速公路,都有咖啡馆。
  新京报:去或留,你怎样做选择?
  郭小橹:哪儿好玩,哪儿有我爱的人,就去哪儿。做电影,写小说,你非得扎根在你能做事的地方。住哪儿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故事。
■新书管窥
英文版《石头镇》为郭小橹赢得2005年英国《独立报》外国小说奖最终提名奖,确立她在西方文坛的地位
  小说《中英情人简明字典》中的主角“我”,自称为Z,因为没人会拼她的中文名字。Z是23岁的中国学生,跑到伦敦学英语。Z开始连怎么说要一杯水都不会,后来慢慢地,语言就哗啦哗啦地开始,爱情也紧随着出现。Z爱上了英国的一个“钻石王老五”,并学会了性爱、幽默、与人相处和热情。同时她也意识到一个痛苦的事实:语言的确是个障碍,学得越多,越难理解。
  《中英情人简明字典》的结构模仿“辞典体”,按字母顺序给单词下定义,每一章节都极短。英国评论界认为,书中描绘东西方交流上会随时出现误解的情形,写得很聪明,“当中的感情瓜葛,无论是哪一国的读者都不难读懂。”
欢迎转载分享但请注明出处及链接,商业媒体使用请获得相关授权。
|&&发布&&|&&
延伸阅读:
最新评论 已有条评论
珠宝故事会 玉雕作品中我们经常会见到瓜果类的玉雕题材,这些作品源自于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水果或是植物,经过玉雕大师妙手雕琢之后变得惟妙惟肖。而...
在其诸多藏品中,达仰的《奥菲利亚》和唐代的《八十七神仙卷》的收藏经历最为坎坷。 1919年,徐悲鸿赴法国留学,在留学期间他收藏了他的老师达仰的油...
(原标题:见证民间结义风气的民国金兰谱) 我国古时朋友相交,意气相投之下,素有结拜为异性兄弟的习俗,俗称换帖或拜把子。如春秋时期齐人管仲与鲍...
本报记者 陈晓黎 今年12月5日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亚历山大仲马逝世145周年的日子。他生前建造的基督山伯爵城堡今年正在进行翻修,并因此向文化遗...
文/杨芬 他从做皮包起步,靠认购国库券发家,以大量囤积法人股成名,从未错过中国股市任何一次暴富的机会;他大举参与上市公司的增发,斥巨资为国护盘...
由史蒂文奈菲和格雷戈里怀特所著的《梵高传》,在几乎所有的国外媒体上得到一致推崇。 而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的中文版一上市,立刻登上11月的新浪好书榜...
溥仪在伪满洲国当皇帝,一切唯关东军司令部马首是瞻。起初连皇帝名号都没有,叫执政。后来有了,但他在长春的居所却不准叫皇宫因为日本天皇居所才叫皇...
项元汴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私人藏家,前承吴门文氏父子鉴藏之风雅,后启董其昌之集大成。 项元汴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私人藏家,前承吴门文氏父子鉴藏之...
一名英国艺术品造假高手称,《美丽公主》是他1978年所作 一名英国人语出惊人,称一幅据信出自大师达芬奇之手的画作其实是他近40年前伪造的作品。 《美...
张大千20来岁时,在画艺上已经出人头地,30来岁已是名震大江南北的大画家,50岁以前就已经功成名就了。1950年,他刚过半百之年,远走海外,去到一个完...
作为著名画家刘海粟的小女儿,刘蟾小时候并未学画。虽然上班后在父亲身边得到一些指点,但系统地学画却在51岁以后。彼时父亲已经去世,但他留 下的精...
从现代文学史的记述看,诗人卞之琳的第一本诗集为1933年5月出版的《三秋草》。其实,在此前还有一部《群鸦集》由他人编辑出来,可惜最后出版受阻,不...
春 秋 □王吴军 清朝乾隆年间,一种名为宽永通宝的日本钱币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民间广为使用,后来,宽永通宝这种日本钱币竟然占领了东部和东南部沿...
《星际穿越》向他致敬 他是传奇诗人狄兰托马斯 北岛 影片《星际穿越》中,库珀一行人离开地球时,布兰德教授用狄兰托马斯的诗歌《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
汪精卫的收藏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两类。 1、原藏颐和路34号的图书字画。1945年12月,由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和南京市政府及首都警察厅点交,被当时的国立...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对于好莱坞明星的迷恋可能远远超出你我想象。不信的话,可以看看他的好莱坞私藏。 多伦多贝尔灯箱(Bell Lightbox)艺术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爱的人已有了爱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