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人怎么样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好吗?跟广西人怎么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比怎么样?哪个更好?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2014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点评及最新评价
文章来源:互联网&&&&本站:武汉美术网&&&&网址:&&&&更新时间:
【零二七高考网()提供详细的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概况,师资力量,就业情况等信息】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好吗?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好不好?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简介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概况: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广西交通厅,其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国家重点中专广西交通学校,学院坐落于广西首府南宁市,是广西唯一一所培养交通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是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千帆竞发东风助,正是扬帆远航时。它将以全力服务广西大交通为己任,大力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强校战略,全面推进内涵建设,为将学院办成广西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并争取进入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行列而努力奋斗。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几本: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专科。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网:http://219.159.83.5/zsjy2007/zhangsen1/index.asp2014高考必读:&&&&★2014官方QQ交流群将发布最新高考信息,请考生及家长及时关注!关注武汉美术网官方微信,高考重要信息一个都不落下!更多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考招生计划、录取分数线、录取查询相关信息请点击专题页:
8月 分数线公布: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实际状况
类别:教务处新闻&&&&
添加时间: 16:32:00&&&&
发布者:admin&&&&
点击率:1980
1.2003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状况
&&&& 根据347所高职高专院校(见附1)的有效数据统计,截止到2003年12月底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为87.6%,未就业率平均为11.7%,不就业率平均为0.7%(见图1)。
& &&& 其中,&就业率&项目中5个具体栏目所占的比率分别为:签约率平均为56.8%,待签约率平均为18.4%,上岗率平均为7.7%,升学出国率平均为11.2%,自主创业率平均为5.9%(见图2)。
&&&& 此次调查还反映出,2003年6月底的毕业生一次派遣就业率平均为60.9%,未就业率平均为37.9%,不就业率平均为1.2%。据此,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2003年12月底较6月底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大幅攀升的结果(见图3)。
&&&&调查反馈的347所高职高专院校统计资料表明,2003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的学校有153所(见附2),占调查反馈学校总数的44.1%;其中,对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率较高的专业调查统计,就业率在95%以上的专业共有383个(见附3)。
同时,部分高职高专院校2002年12月底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显示,2003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较2002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有一定的提升,增幅为1.9个百分点。
&&&&另外,2003年12月底与6月底高职高专男女毕业生的就业比,调查统计分别为:1.22:1和1.29:1。
2.2003年高职高专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
&&&&根据此次调查反馈资料中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统计表明,2003年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
数控机床操作,汽车维修,生产线设备维护,微电子技术组装、检修,机电设备管理、调试、安装、维修、操作,生产线操作,功能测试技术,品质检验,生产工艺,计算机应用,会计,酒店管理,农资经营,农产品加工,园林绿化,民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监理,产品营销与商业策划,通关管理,各类综合文秘,各类艺术设计岗位。
3.未来三年社会对高职高专专业需求情况:
&&&&根据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提供的情况,下列地区未来三年的专业需求较大:
&&&&华北地区: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广告设计,文秘,物业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建筑装饰,数控技术等。
&&&&东北地区:工业电气自动化,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一体化,物业管理,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数控技术,装潢,农业实用生物技术,畜牧兽医,保护地园艺,平面形象设计,建筑装饰,市场营销,旅游酒店管理等。
&&&&华东地区: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数控技术,电气技术,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电子工程,机械制造,旅游管理,工民建,市场营销。
&&&&中南地区: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模具制造,数控技术,机械电子设计、制造,汽车维修,工民建,建筑装饰,艺术设计,市场营销,宾馆管理等。
二、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主要特点
&&&&1.面向需求,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 从接受调查学校的反馈中,我们感到,一些学校、一些专业之所以能保持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最重要的一条因素就是:办学有特色,就业受欢迎。特色,就是区别于其它普通高校的一种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是全新的形态,教学体系改革的目标是能力本位的方向。这种不可替代性的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解决或正在解决着我国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而带来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工艺、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匮乏的需求矛盾。
&&&&(1)从专业设置切入,力求实现&产销&链接
&&&&调查表明,解决就业问题的基础环节是专业设置要适应市场要求。很多学校搭建与市场需求这一链接的第一步就是从专业设置切入。专业设置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组成由行业、企业、学校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需求预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能力结构要素、专业开办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的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评议、论证、审核;在此基础上,决定该专业设置与否。一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专业应运而生,如&会展策划&、&微电子技术&、&软件工程&、&商务日语&、&商务韩语&、&通关管理&、&工程监理&、&产品营销与商业策划&、&机电技术操作&、&数控技术&、&模具制造&、&机械电子&、&眼镜技术&等专业&&这是很多学校保持较高就业率的一个必备的前提条件。
&&&&通过这种产销链接的形式,学校专业设置的定向是明确的,专业建设的目标是清楚的。同时,由于社会需求的不确定性,进行专业调整、改造,同样需要这种产销链接的形式,给予专业建设以新的内涵。很多学校一些传统专业的改造、专业外延的扩大、专业内容的整合、专业方向的拓展,甚至一些专业的撤销或停止招生,同样是这种产销链接的形式在发挥着作用,如&秘书/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纺织工艺/工业外贸&、&机械设备及自动化/工业外贸&,&机电一体化与市场营销&、&服装工艺与国际贸易&、&广告设计与企业策划&、&纺织品检测与国际贸易&等复合型专业的设立,以及&仓储管理&调整为&物流管理&、&国际商务&调整为&报关与国际商务&、&国际贸易&调整为&国际贸易与日语&等情况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正是由于这些专业瞄准社会需求,突出办学特色,培养用人单位急需的技术、工艺、管理、服务岗位的应用性专门人才,所以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能找准就业方向,较快地进入到工作岗位。
&&&&(2)从培养模式做起,努力打造订单培养方式
&&&&调查表明,很多学校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做起,进行教学体系的改革,努力打造订单式的培养方式,在满足用人单位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方面迈出了卓有成效的步伐。
&&&&&&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整合。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结构安排正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内进行调整,取而代之的是&2+1&的模式(即二年在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训)、企业介入的方式(即根据企业需要,调整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课程整合的方法(即调整部分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增加技术基础课,安排技术含量高的实训课程)等。
&&&&&&实施订单培养试点。鉴于一些学校的办学管理体制本来就隶属于相应的产业集团,他们积极利用这种天然的联系纽带,进行订单式的培养试点;另外一些学校瞄准市场需求,主动根据用人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包括实施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等各方面的调整,适应了企业技术岗位对技术、工艺、技能性专门人才的需要,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能进入职业环境,适应技术要求,安心岗位工作,用人单位非常欢迎这类订单培养方式。如: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建材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推行毕业设计、岗位训练和就业安置相结合的方法。以往的毕业设计方法正逐渐被毕业设计、岗前训练和就业安置相结合的&三合一&方式取代。毕业设计环节大都放到企业中去进行,同时进行上岗前的训练,企业通过这一环节,了解毕业生并作为企业接收的考察过程。
&&&&&&开展各种技术竞赛、科研训练等活动。无论是教育部与信息产业部每两年一次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还是各省的技术、技能大赛,高职高专院校愈发成为主角,高职高专学生通过参加比赛,参与竞争,提高了技术应用能力。同时,一些高职高专学生积极参加由教师承担的科研与科技服务等活动,对提高自身的实际技能起到了促进作用。这种社会性的竞赛,特别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和学生,正在受到用人单位的特别关注。
&&&&(3)从双证培养入手,搭建企业需求人才的桥梁
双证培养在一些建校时间较长的高职高专院校早有实践,并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取得了很大成效,一些学校的毕业生接受双证书培养的比例达到90%,推动了毕业生的就业。目前,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院校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为必要的培养方式,在进行学业教育的同时,实施了双证培养,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技能,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提升了高职高专教育的社会声望,广泛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逐步扩大提高:双证书培养制度的实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些学校由原来起步阶段(技术等级培训)以初、中级的3&5个工种,逐步扩大到以中、高级职业资格培训教育为主要内容的10&20个职业岗位,从而加大了培训的技术含量,提高了适应要求。
&&&& &&逐步引入规范:双证书培养制度从无到有,现已在更多的学校内实行。但是,每个专业如何对口社会需求以及实施哪几个相应的职业资格培养还在摸索,这是一个逐步完善、健全的工作领域。目前,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的学校正在深入进行研究、调整,其结果会是专业性更突出,适应性更明确,对毕业生就业会更具有拉动作用。
&&&& &&逐步纳入计划:随着双证书培养制度的不断扩大,高职高专院校在总结自身工作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将双证培养制度化,即正式纳入教学计划安排,组织评估检查双证培养的实际成效。目前,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安排的,均为试点时间较长、具有工作基础且社会基本认可的一些职业岗位资格证书。
&&&&值得指出的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既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在一些学校做得很有成效,如在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的内蒙古自治区,2003年7月初全区2000余名高职毕业生的签约率仅为36.7%,而青城大学毕业生此时签约率为100%。答案就是一条:面向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进行技能培训,313名毕业生在校两年内共考取了1327个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自治区教育厅认为:青城大学办学模式值得借鉴,是今后全区高职的发展方向。
&&&&2.整合资源,打通产学合作的途径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离不开产业、企业的需求导向,而产业、企业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的巨大可利用资源。调查中反映出很多学校愈发认识到:高职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当然,这种合作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良性运行机制上。他们通过积极打通产学合作的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提高了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走上了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 初始阶段&&一般性的参与合作。企业参与接收学生实习、选用优秀毕业生、给予一些资金支持、开展联谊等活动。从调查中反映出,这类较浅层次的合作对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全局影响不大。
&&&&过程之中&&协助性的介入合作。企业介入高职教育的办学过程,参与新专业设置论证、教学计划开发、课程开发、毕业设计与论文指导等环节,同时接收毕业生实习训练。这种协助性的介入合作,对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工作起到了推动与促进的作用。调查表明,很多学校都采用了这种方式。
&&&&?终目标&&互动性的产学合作。学校、企业共同实施高等职业教育。这种形式是在前两种形式的基础上进行的互动性产学合作。这种深层次的合作,是将学生培养全过程的绝大多数内容由学校、企业合作完成,企业已经成为&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学校主动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企业发展活动,协助企业完成营造&学习型企业& 的任务。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做到校企双方资源的有效共享。这种形式在一些高职高专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中已初见端倪,并赋予了合作双方更积极更有活力的合作空间。当然,这种形式目前只是在少数一些学校和具有行业主管隶属关系的学校(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长春汽车高等专科学校、西安翻译职业学院、平原大学、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内能够实施。这种形式无疑会在更大程度上推动订单培养方式的实施。
&&&&3.拓宽渠道,扩大毕业生就业的领域
&&&&随着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对高职高专毕业生而言,走向基层,走向一线,走向西部,这应该是必需的。实际情况也是如此。从调查的反馈中我们了解到,2003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既有国企、三资企业、事业单位,又有民营、股份、个体等企业,而后者愈来愈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是在基层,在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一线。我们在调查表中列出的&该校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一项&,可以清楚的反映出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数控机床操作,汽车维修,生产线设备维护,微电子技术组装、检修,机电设备管理、调试、安装、维修、操作,生产线操作,功能测试技术,品质检验,生产工艺,计算机应用,会计,酒店管理,农资经营,农产品加工,园林绿化,民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监理,产品营销与商业策划,通关管理,各类综合文秘,各类艺术设计等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一线的技术、工艺、技能方面的管理与操作人员。
&&&&4.立足服务,健全就业工作的机制
&&&&在调查情况的反馈中,我们了解到,各高职高专院校对毕业生就业的态度是端正的,工作是积极的,成效是突出的,值得充分肯定。
&&&&(1)具有领导重视、上下互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各高职高专院校领导非常重视、积极关注的一件大事,绝大多数学校都设有毕业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此项工作。同时,设有就业指导中心(处)。领导小组由校领导负责,有关管理、教育方面的负责人参与。不仅如此,各学校教学系积极动员教师参与,形成了全校上下互动,管理、教育、教学、服务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一些学校积极保障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物质条件需要,定编制、拨专款、下任务、抓考核,保证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这种良好的工作局面既是服务毕业生的必要环境,也是保障就业工作顺利推进的基础环节。
&&&&同时,主动、适时地进行毕业生追踪调查,通过毕业生就业后的适应状况、用人单位认可程度,反馈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情况籍以调整学校的办学。
&&&& (2)具有畅通便捷、及时互动、渠道多元的广泛信息资源
收集具有广泛的就业信息资源是各学校就业工作的主要任务。由于一些学校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为高职高专毕业生提供了如就业洽谈会、社会招聘活动、网上就业信息公布、校内就业专栏公布、组织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应聘、组织校内外专场招聘活动等不同渠道的就业信息,奠定了毕业生就业的基础。特别是学校或同类院校组织的专场、专项招聘会效果更好。尽管有的地区、有的学校,就业信息还不是很充分,但是这种多元化的就业信息资源为毕业生提供了可供选择的不同岗位。一些热门专业,往往需求比可达到1:3&&1:6甚至更多,如机电、汽车维修、机械自动化、微电子技术、市场营销、公安司法、各种综合类文员等岗位需求,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虽然这种状况有限,但从中我们感到只要学校办学有特色,符合市场需求,高职高专毕业生照样受欢迎。
&&&&(3)具有针对实际、调整心理、层面不同的积极就业指导
&&&&鉴于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反映出来的在心理、技巧、技能、经验、政策等不同层面的实际问题,这些学校从实际出发,在进行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要求等方面教育的基础上,注重进行就业心理疏导(突出克服自卑和盲目攀高的心态),注重进行就业技巧训练(通过讲座、辅导、经历、锻炼甚至磨难等环节,积累毕业生的求职经验),注重进行毕业生的定位指导(调查表明,很多高职高专学校都采用了邀请企业经理到校讲座或组织毕业生到企业去应聘的方法,让毕业生直接了解市场需求),从而端正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引导毕业生到一线、到基层。
&&&&(4)具有规范要求、奖惩分明、推动促进的严格考核办法
&&&&调查表明,出于对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压力的考虑,绝大多数学校都实施了严格的考核办法。这类考核大体包括学校、系和就业管理部门各自的职责分工、任务要求、实施办法、奖惩规定。如,天津职业大学&三率&考核的办法(新生志愿率、新生报到率、毕业生就业率),就是将出口与进口衔接,引导了办学的市场选择,突出了就业的导向作用;如,南通职业大学扣住三个环节(增强学生就业实力、拓展择业渠道和改进服务方式),致力于三个链接的做法(人才产销、供需信息和师生互动),积极营造了毕业生的就业强势。
&&&&5.转变观念,确立就业导向的思路
&&&&通过调查,反映出绝大多数学校已经或正在转变思维方式,逐步采用以就业为杠杆,推动教学改革,面向市场需求的办学方针。
&&&&(1)就业导向确立为学校的办学思路
&&&&面向市场需求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目标,而就业则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导向,这是办学的前提,是发展的基础,也是服务社会的根本要求,这一导向原则和导向机制正在成为共识。
&&&& (2)就业导向引导着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
&&&&学校教育、教学的培养全过程按照这一导向运行,拉近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沟通,推动了产学合作的深入进行,加大了双证书培养制度的实施力度,加快了双师队伍的建设步伐,为解决毕业生就业的难题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条件。
&&&&(3)就业导向得到毕业生与家长、社会的认可
&&&&高职高专教育的对象属于没有考取本科院校的学生,其入学时的心理状态大多属不情愿类型。在校学习期间给予他们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就业时能顺利进入职业岗位,毕业生和家长以及用人单位是十分欢迎的。
三、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反馈表明,尽管高职高专院校做了大量工作,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但反馈中针对就业率低提出的问题还是我们值得认真分析和研究。存在的四个方面主要问题是:
&&&& 1.学校办学不适应社会需求
&&&&一些学校与专业之所以存在着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与市场需求脱离,无论是办学指导思想,还是人才培养模式,都沿袭了普通高校的传统办学思路,其根本点是没有面向市场需求,没有把就业作为导向,办学与就业两脱节。
&&&&2.地域经济发展的状况影响并制约着就业率
&&&&调查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需求是大的,前提是你要具备实际能力。反之,经济发展速度较慢的地区,本身对人才吸纳的能力有限,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更加困难。依据对2003年12月底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新疆为60.8%,四川为64.6%,安徽为61.64%,而北京则为84.5%,广东为88.9%。
&&&&3.突发情况延缓了毕业生的就业
&非典&疫情在一定时间内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特别是导致了一些?务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好。
另外,2003年是我国1999年本科扩大招生后的首届毕业生就业年,本科毕业生人数的激增,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冲击,影响了就业率。
&&&&4.社会对高职高专学历层次的不认同
&&&&调查反映出,社会对高职高专的认识还是存在着很多偏颇。在许多地区的招聘会上,一些用人单位都非常明显地标明&高职高专毕业生免谈&。这种情况既有高职高专不适应需求的一面,也有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用工制度、毕业生待遇等因素的影响。而现实的情况是:各个行业(基层)急需大量的具有实际技能的新生劳动者,而大批高职高专毕业生找不到适合自己发挥作用的岗位。解决这一供求矛盾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并假以时日方能逐步解决。
&&&& 5.毕业生就业管理办法的不同步
&&&&高职高专毕业生往往首选三资、大型企业等用人单位,之后再向民营、私企等中小企业应聘,其签约时间必然拖后;同时一些民营、私企根本不办理就业协议,这样的情况出现了:一方面毕业生已经走入工作岗位,另一方面仍然没有办理协议手续。
&&&&调查还显示,有的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达90%以上,而此时的签约率仅为1%;一次就业率高出同期签约率10倍、20倍、30倍的院校在广东并不是少数,如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技管理干部学院、广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广东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广州市职工大学、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等。这说明,签订就业协议已不再是毕业生就业与否的惟一标志。
四、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建议
&&&&当前,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健康持续的发展,重要的是要解决好毕业生就业这一难题,而解决这一难题既需要学校的努力,也需要社会的支持,更需要政策措施的保障,同时需要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共同参与。在中央已经反复明确了的政策要求前提下,我们建议突出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问题:
&&&& 1.确立导向,切实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办学机制
&&&&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根本要求。要把毕业生就业作为杠杆,检验并带动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改革,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创新,深化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强化双证培养方式,同时坚持产学合作的办学途径,这是高职高专真正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关键。
&&&& 国家应该通过政策、示范、项目、宣传等方面进行积极引导,以此拉动高职教育的全面改革,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就业的问题。
&&&&同时,教育部和各省应建立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的公布制度。公布时间以年底为宜,以此作为考核与评价学校办学成效的重要内容。
&&&&2.强化服务,积极确立毕业生就业的工作机制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的&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要对此负全责。在这一前提下,要从建立工作机制入手,进一步强化毕业生就业的服务体系。
&&&& 2004年应按照&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工作要求,做到:
&&&&&&建立(健全)毕业生工作机构:按照就业工作专职人员与毕业生1:500的编制要求,配备专职人员;同时,保证就业工作专项经费不低于学校年度学费的1%或毕业生人均100元的标准。
&&&& &&突出就业指导:要结合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开展就业心理、实践技能、就业技巧和求职经验的指导,力争从一年级开始,按照职业生涯设计、综合素质展现、职业技能训练和就业实务指导等不同任务要求安排活动,做到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突出经历教育,配合能力训练,达到一般性宣传与个性化指导结合、经历性教育与经验性传授同步,素质类培养与技能类训练相通,校内教育与社会培训并举。
&&&&&&实现网上服务: 强化网上无形市场,充分利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的信息资源,扩大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信息资源,?争做到每个学校都要入网,通过国家、省市、学校三级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统一规划,不断健全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导向机制
&&&&要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只要毕业生找到就业岗位,各地不能因学历层次、专业、户口等因素进行限制。对高职高专毕业生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突破这一点,高职高专毕业生将会在更宽广的舞台上展示自己,同时会促进高职高专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4.针对实际,尽快建成毕业生就业的缓冲机制
&&&&对一时找不到就业岗位的毕业生,学校应将他们的有关材料存放在人才机构,由人才机构与用人单位联系、沟通,推进毕业生就业;同时对毕业生中的困难群体,尽快地使他们享受失业登记、临时救助、创业贷款、创业减免税等普遍性的优惠政策,目的是使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到全社会就业的大机制中去。
&&&&5.调整补充,积极完善毕业生就业的管理机制
&&&& 随着毕业生就业方式的多元化趋势,建议对现有就业的管理办法进行调整:
&&&& &&高职高专毕业生派遣时间调整为:在三年内为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这样会大大提高高职高专毕业生实际就业的比例。
&&&& &&将现有的一次就业率统计时间延长到12月底,或与二次就业率统计方法兼容。
&&&& 同时,对就业率的公布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即面向社会可按照高校的平均就业率公布,面向高校可按照每个专业的平均就业率公布。
&&&&&&改变现有毕业生就业率项目的统计方法,建议:对暂不签订协议,但已经提供就业用人单位证明的即可按照从业人员对待;对在具有固定收入岗位工作三个月以上的毕业生也可按从业人员统计;暂时需要升本、公务员考试或出国的毕业生,应从毕业生总数中核减。
&&&&同时,建议以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此次调查为基础,进行全国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经常性调查工作,即每年年底进行归纳统计,定期上报教育部。
&&&&鉴于时间紧凑、信息途径不畅等因素,此次调查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此提供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状况、就业特点、就业问题和就业建议四个方面的意见报告也很不成熟,呈请审阅,提出意见。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影响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数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现有的调查与统计情况分析,2003年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不错的。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逐步深入,2004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会有一个稳步的提高,重要的是在于工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西人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