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龙州县古城风景旅游是什么地方?

阆中古城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阆中古城
阆làng中古城,,中国春节发源地,与云南、山西、安徽并称为四大古城。阆中古城位于东北缘、中游,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向为古代蜀国重镇。土肥水美、气候适宜、物产丰富。阆中汉属巴郡,隋时改称阆内县,宋以后称阆中,历代多为州、郡、府。古城的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居住风水观,棋盘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形成“半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是古代建城选址“”完备的典型范例。日,正式发文,阆中古城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至此,阆中古城成为四川省第8个5A级景区。2014年进入“”申遗预备清单之一。[1]阆中——旅游资源丰富。有、、、滕王阁佛塔、观音寺、巴巴寺、大佛寺、四川贡院等8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有邵家湾墓群、文笔塔、石室观摩崖造像、雷神洞摩崖造像、牛王洞摩崖造像、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华光楼等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0余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均居四川省县级政区之首;阆中生态幽雅,风光绮丽,城南嘉陵江风光自古就有“嘉陵第一江山”之美誉,诗圣杜甫更有“阆中城南天下稀”的千古赞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阆中古城融山、水、城为一体,灿烂的历史人文与优美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外文名称Langzhonggucheng别&&&&名阆洲、阆苑行政区类别县级市所属地区中国四川南充政府驻地七里巴都大道88号电话区号0817邮政区码637400地理位置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人&&&&口88.19万(2010年)方&&&&言四川话、阆中话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著名景点唐代遗址、庙、&风水馆 贡院机&&&&场阆中机场(在建)火车站兰渝铁路阆中站(在建 2015年通车)车牌代码川R著名特产:保宁醋、张飞牛肉、白糖蒸馍等等
阆中市位于东北部,中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号称“天下第一江山”。古城位于阆中市城区南侧,是阆中的历史城区,也是四川省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古城(而非)。阆中古城和同为第二批国家的、、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阆中,是春节文化的发源地,中国AAAAA风景旅游区。1986年公布阆中为;1991年撤县建市,为四川省;1992年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被授 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市,2004年被评为。2006年阆中市被地名研究机构正式命名为“世界千年古县”。在“2009全球旅游度假论坛”上阆中被挚友理事会和国际旅游营销协会授予“国际最佳旅游度假胜地”荣誉称号。2010年阆中被授予“中国春节文化之乡“。阆中历史悠久,战国时为别都。公元前314,秦惠文王置,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历代王朝都曾在这里设置郡、州、府、道、。汉唐时期,阆中是中国古代天文研究中心,著名天文学家创制了《》和世界第一台浑天仪;蜀汉名将镇守阆中七年之久,并于伐吴前夕在阆中 被刺身亡;南宋抗金名将张宪为女婿,出生于山麓张家湾;张飞与张宪,并称“二张”,一为“武圣”之弟,一为“”女婿,一个生于阆中,一个死于阆中,都在金戈铁马的战场上驰骋无敌,最后都因意外原因被杀,是两个重量级的悲剧人物;明、清时期,阆中一度成为四川临时省会达19年。 年,中国工农红军转战于阆中,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阆中古城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天造地设,风景优美,素有“”、“要冲”之誉。唐代诗人在这里留下了“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曾赞道“阆苑千葩映玉寰,人间只有此花新”,也曾在此留下了“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对锦屏”的佳句。阆中源远流长的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众多韵味横溢多珍贵的文化遗迹。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灿若群星的众多文物遗迹,构成了阆中古城在发展旅游中的独特优势。
“秦砖汉瓦魂,唐宋格局貌;京院苏园韵,渝川灵性巴阆风。”这幅对联完整地概括了阆中古城的特点和历史风韵。历史给予了阆中丰厚的馈赠,留下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和近200多处,至今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保护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的古民民街院、寺院楼阁、构成了阆中独特的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气势辉宏的、冢以及蜀汉遗址文物,更是旅游热线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杜甫《滕王亭子诗》,可与南昌和的相映成趣。“”、“”、“状元顶”、“三陈街”、“状元牌坊”、“”、“清代考棚”等遗迹,又让阆中拥有了完备而丰富的科举遗迹。“”“”“”“天宫院”“”“”“”“”等遗迹,涵盖了、、、和五大宗教。其中,道观的历史在两千年以上,佛寺历史有一千年,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历史超过500年,天主教历史也有百余年。
如今,以古城为中心,已经形成“古城南区”“张飞庙旅游区”“”“锦屏山旅游区”“滕王阁旅游区”“古城科举文化旅游区”“天宫院旅游区”等多处成片的旅游区。阆中是中华民族本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注:“所都国有华胥之渊,盖因华胥居之而得名,乃阆中(即古称)之地。”是伏羲的母亲,伏羲的母亲在阆中,由是阆中与甘肃、河南就构成了伏羲文化的链条。阆中在古代是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巴国的最后一个国都定于阆中,秦末,阆中巴人领袖率七姓巴人组成汉军前锋,助“还定三秦”。直到今天,我们还可以从“巴文化活化古城风水图石”巴人舞以及、、牛灯竹马等流传于阆中民间的民俗艺术中,看到饶有特色的巴人遗风。阆中风水文化独具特色。阆中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的中游,其由、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系交汇聚结形成严密缰绕合护的形胜之地。“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其山川形势独特,城融为一体。其城市选址是按照中国古代风水学的理论为指导选择的,非常符合“地理四科”即“龙”、“砂”、“穴”、“水”的意象。在制定的旅游总体规划中,已将其列为“中国风水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张飞庙阆中是三国文化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时蜀汉大将张飞,任,驻阆中达7年之久(公元214—221),在这里他率精卒万人,打败了曹操的上将带领的三万人的进攻,取得了“保境安民”的胜利。张飞伐吴前夕,他被部下范强、所杀,身葬于阆中,后人为其建的“”,今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三国蜀汉名仕、、,镇北将军,镇南大将军等都是阆中人。四川贡院阆中科举文化底蕴深厚。阆中在唐代出了、二状元,宋代出了、二状元,是四川出状元最多的地方。建于清代的,现仍完好地坐落于阆中古城的学道街,九年(1652年)全川未靖,四川临时省会设于阆中,在此举行四川省乡试四科。据《保宁府志》、《阆中县志》列名,阆中出进士116人,举人404人,被誉为四川的状元、举人之乡。红军楼 魁星楼 观星楼阆中是中国古代民间天文研究中心,西汉著名历算天文学家就是阆中人,他创造的《》是中国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完整的历法。落下闳是浑天说的创始人之一。是我国古代先进的宇宙结构学说。经他改进的赤道式,在中国用了两千年。的周群、、周巨,祖孙三代天文学家也是阆中人,他们在阆中城内自己的府院中建楼观测天象,积累了大量资料,他们给风测向定级定向,预测旱涝灾害,很有成就。东汉的在阆中“”、“文成山”的“元台”观测天象,后来“飞升”于此。唐代的、李淳风,二位阴阳风水学家在阆中观测天象,后来同葬于阆中的天宫院,在当地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传说。阆中福音堂源远流长。自汉唐以来,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先后传入阆中,稍后,基督教、天主教又相继而来,教徒们在这里建寺庙、修教堂,构成了阆中多元文化中一道风景线。伊斯兰教的圣地清真寺、巴巴寺,天主教遗迹天主堂,西南最大的基督教堂——,以及道教的云台观、祠、八仙洞,佛教的大佛寺、、永安寺、、圆觉寺、、长青寺、净圣庵等,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一县之地,汇聚了如此多的宗教文化遗迹,全国罕见。阆中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动人心魄的打钱棍,朴实酣畅的花灯戏、太平牛灯,风情万种的、,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阆中傩戏,深情优美的山歌调、打夯歌,耐人寻味的座唱,抑扬顿挫的茶馆评书等等,构成了民俗文化的瑰丽长廊。阆中饮食文化远近闻名。久负盛名的保宁醋、、保宁压酒、松花皮蛋、、锭子锅盔、酥锅盔、()、牛羊杂碎面、吊汤扯面、川北凉粉、热凉粉等充满古城民俗民风的饮食小吃,足以使人们一饱口福。阆中是时期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等老一辈的指挥下,转战阆中三年之久。全县共有19000多人参加红军和组织,红军撤离川陕苏区时,有11000多人随队长征,其中女红军500余人。解放后,他们有的成为共和国将军,有的在部门担任重要领导职务。据统计,在历次革命战争中牺牲的阆中籍红军战士共7500多人,其中红军女战士200多人。至今仍留有中共阆委旧址、阆南县旧址、保宁镇群、阆中红军纪念馆等众多红色遗迹。华光楼历史街区古街巷:巴古建筑的实物宝库
徜徉在阆中古城,最令游客称奇的是那些纵横勾连的肥肥瘦瘦、长长短短,犹如长短句一般的古街、古院、古屋以及点缀着沧桑之意的古树,繁复中见别致,玲珑中显精巧,堪称中国建筑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阆中山、水、城如唇齿般相衬相倚,人居环境妙趣天成,堪称典范。自战国中期巴国由于战乱迁都于阆中以来,历代帝王都将其视为辖治的重镇,竞相在此设置郡、州、府、道并苦心经营。时期,阆中便是声名远播的&古城&了。尤其是唐初鲁王灵夔、滕王元婴相继镇守阆中时,按宫苑格局大兴土木、广建殿堂,使阆中的建筑格调骤然上品位、成规模,始有阆苑之称。此后历代王子皇孙,朝廷命官在羁留这块&风水宝地&期间,也纷纷广聘能工巧匠,或兴土木以建府第,或择佳处以修别殿,逐渐使古城形成了独特的唐宋格局、明清风貌。如今保存下来的古街巷达61条之多,而古院落更是数以千计,总面积达2.1平方公里。2300多年的悠久历史,原汁原味的,已成为中国史上不可多见的一份珍贵,专家学者誉之为“古建筑的实物宝库”。
古城的古街巷命名也挺有历史文化底蕴:有以名木佳卉命名的白果树街、古莲池街、槐树街;有以名人、重大历史事件命名的迎恩街、状元街、三陈街、良牧街;以商贸命名的广东会馆、会馆、陕西会馆;有以地理风水命名的管星街、笔向街;有以发展内涵命名的机坊街、醋坊街、蒸馍巷……它们各有风貌特点和悠久的历史。古城民居张家小院的海棠阆中古民居融北方四合院和园林建筑的特点,形成“串珠式”、“品”字型、“多”字型、“倒插门式”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这些建筑和谐相处,相得益彰,为古城营造了浑厚而带有神秘色彩的文化氛围。
叩开古街巷一扇扇厚重的双扉兽环木门,无论是张家大院、、蒲家大院,还是第七十六代孙的,那恬淡雅静的亭台楼榭,那一窗疏影映出几枝素竹,那几峰假山衬出一壁浮雕,那砌工精湛的花台、花园和葱茏的,以及回廊和画宇下的笼中画眉,青石阶沿下花缸中的嬉戏游鱼,组成了一幅幅声色俱佳、动静和谐的立体图画,给人以无尽的遐思和审美愉悦。在这样的人居环境里,古院人家尽情享受着一份生活的恬美和艺术文化的滋养。古:民间建筑的一大奇观
玲珑剔透,变化万千的雕饰镂刻,是阆中古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房屋上的握挑、吊檐、檐头、门窗、门楣,大多有雕饰。这些雕刻图案质朴,做工精细,恰到好处地点缀在构件的某些部位,在整体结构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是四合院中千奇百怪的镂空窗花,是这些古民居的精华和灵魂之所在,它使深宅大院显得敞亮、剔透,具有延伸、扩大视野的功能,美学原理和实用价值在这里展示得十分酣畅。阆中古民居的窗花达百多种以上,有&中国民间建筑的一大奇观&之誉。有描绘自然景物的奇花佳卉,有反映市井生活的琴棋书画,有象征吉祥如意的珍禽异兽,有表现古代人民不懈追求的“福、禄、寿、喜”之图案。其技法有浮雕、镂空、圆雕、多层雕。林林总总,生动、灵性,汇成一部再现唐宋以来民间艺术的“百科全书”。阆中共拥有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其数量居全省县级政区之首。分布在古城区内的重要历史遗迹有(张飞庙)、华光楼、贡院、清真寺、、净圣庵、天主堂、火神楼、柳树井、、以及正在修复或重建中的道台衙门、学署、武庙等。这些历史遗迹是阆中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的具体体现,如果说阆中古城是一幅画,那么这些历史遗迹则是画中的“点晴之笔”,没有它们,古城将立即变得平庸起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张飞庙,又称雄威庙,三国文化旅游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张飞为三国蜀汉“”之一,攻取四川后,封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并任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在镇守阆中7年间,张飞保境安民,发展农桑。元年(公元221年),张飞被属下张达、范强所害,谥为桓侯,葬于阆中。张飞遇害后人们敬其忠勇,为他筑冢建祠,以示纪念,从初建时算起汉桓侯祠已有1700多年历史。据阆州刺史《新建巴西太守张记》,张飞死后即建起桓侯祠,虽历遭兵火毁坏,但累毁累建,“土宇几更,墓田如故”。明代典膳黎重,在墓冢四周增筑围墙47丈。此后还有多次续修。如今的桓侯祠为明清时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占地5000多平方米,规模恢宏,建造精美,由山门、敌万楼、左右牌坊、东西厢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组成,建筑面积达2200平方米,为三国文化的一大胜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城北玉半腰,现内,唐滕王元婴镇守阆中时阆中滕王阁唐代佛塔所建。佛塔高8.25米,四方形塔基,刻四瓣梅花形,塔身为覆钵形,正中开一船形龛,内刻一佛结跏跌坐于莲台,上装塔刹,刹基两层,下层有石雕八举托刹身,上层为六方柱,各方开一昆门,门内刻一座佛,刹为火焰纹状。石质细腻,古朴秀美。此塔为七级浮屠,原为三座,仅存一座。其视觉效应奇特,无论从任何角度看去,石塔均向一旁倾斜。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阆中河楼乡白虎村山麓。始建于唐代,元至正三年(1343年)重修。占地4亩,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原有山门、戏楼、左右厢房及等,“文革” 被毁,现仅存元代文化遗址文昌阁,属全木结构,其为布筒瓦覆盖的单檐屋顶,面阔3间,檐柱侧脚明显,前檐下施六铺作斗拱出双挑:第一挑瓜子拱雕呈翼型,第二挑华拱左右各出斜拱,极为别致。斗拱用料粗大,梁架举折小,屋面平缓。四根檐柱用料较大。整个建筑,既具宋代《》中某些建筑特点,又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其“叉手”用料为同期建筑所罕见,左右次间还保持“草袱”及圆木椽子。建筑造型优美,大式作法,与五龙庙型制相似。虽仅存后殿,但却是现已保存不多的元代建筑。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北5公里群山环抱的黄泥岗上,距阆中城约40公里。建于唐代,年间,元至正年间,明嘉靖年间,屡为培修。占地4000平方米。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现存为元代和清代建筑组成的古建筑群,是一座重檐悬山式建筑。寺中所有建筑、藻饰、石雕、、泥塑、六种技艺,均臻上乘,构成整体,优胜之永乐宫、峨嵋之。现楼、大殿、西厢侧殿、、古永安禅院山门等古建筑尚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考棚在城内学道街、清嘉靖年间重建、原由山门、廊道、考房、大殿、二殿、后殿和考生宿房组成。现存有卷棚式廊道,纵横共长50多米,廊道两旁的木栏上带有飞仙椅。左右有两排考室,各室相隔,饰以雕花。至今保护较好,是全国仅存的两处考棚之一。清代考棚,是的俗称。是封建王朝分科考试选拔文武官员后备人才的一钟制度。清朝初年,阆中代行四川临时省会17年,在这里共举行乡试四科。省会迁徙后,考棚又作县试、府试场所至废除科举制度。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光楼又名南楼,镇江楼,始建于唐,屡遭火焚,历代复修,现存为清同治六年(1867)重建,建筑面积150平方米,是阆中古城区的。该楼为,楼身建于5米高的石砌台基上,通高36米,三重檐歇山式屋顶,挺拔壮丽,精致典雅,清韵,特色独具,有“阆苑第一楼”之誉。登斯楼“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丹青城廓、嘉陵山水尽收眼底。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宫院位于阆中城南20公里的。始建于唐,明天顺三年重建。天宫院因阆中天文文化深厚,唐代天文学家袁天罡、李淳风晚年先后来阆定居,在此择地观天,著书立说,死后都埋藏于此,天宫院为纪念他俩而建。原有万年台、牛王亭、正殿、等建筑,正殿为双重檐歇山式屋顶,台梁式屋架,用料粗大,观音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为叠梁式和相结合的建筑。现两殿均保存完好,占地6亩,建筑面积684平方米。这里地形像一顶,四周有九条山脉朝向,叫做“九龙捧圣”。袁天罡墓所在的观稼山,据说像一只麒麟,前面的圆形山岗即是太阳,叫做“麒麟奔太阳”,李淳风墓所在地方是一个圆形山包,像一颗珍珠,两边山脉则似两条飞龙,叫做“二龙戏珠”。嘉陵第一江山景区--- 滕王阁在阆中城北 的玉台山,同南昌 滕王阁一样,是唐高祖第22子滕王元婴建 造。滕王于由寿州调隆州(阆中), 嫌“衙役卑陋”,便在城中建“隆苑”(玄宗 时改“阆苑”)又在玉台山建玉台观和滕王 亭,供其游乐,杜甫有《滕王亭子二首》。滕王阁下台基上有唐代佛一座。塔身为上大下小长圆球体,正中开一船龛,内刻一佛结跏跌坐 于莲台。上装塔刹,有石雕8力士举刹身。刹身为六方柱,各方有佛一座。刹顶为一焰纹状圆石。石塔通高8.25米。嘉陵第一江山景区---阆中锦屏山系AAAA级,位于阆中古城南郊,因“花木错杂似锦,两峰连列如屏”,故人们通常都叫锦屏山。曾以锦屏山为轴心,描绘三百里《嘉陵江山图》,杜甫诗云“阆州城南天下稀”为之赞美。经千余年装点润饰,锦屏更加绚丽多姿,素有“阆苑仙境”和“嘉陵第一江山”之美誉。其海拔巴巴寺480米,面积20多平方公里,东有状元山,西有,北有牛家山,众山相连形成阆中古城的。以前曾在此建有玛瑙寺、祠、锦屏书院;明代又增建了等7座楼阁以及、观音殿、、飞仙洞等庙宇僧舍,汇儒、释、道于。杜甫、、吴道子、陆游等诗人画家相继到锦屏写诗作画,抒发情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巴巴寺是伊斯兰教嘎德耶教门穆斯林的圣地,位于阆中市城区东北郊南麓。巴巴寺,又名“久照亭”,巴巴,即阿拉伯语“祖先”之意。康熙年间,麦加城穆斯林华哲·阿卜杜拉希在阆中传授伊斯兰教时,去世而安葬于此并建寺。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巴巴寺由山门、照壁 、牌坊、大殿、、井亭和园林组成,为国内少有的伊斯兰建筑群。其寺门辉煌肃穆,亭角翘举,赭柱青门。进寺门便见建于清乾隆年间水磨照壁,长约10米,高约6米,上为歇山式屋顶,檐下为砖仿木斗拱,壁身饰有浮雕、圆雕、镂空雕等技法的花卉、林木、竹菊和山水亭阁,堪称一绝,虽历经300余年风风雨雨,仍完好无损。大殿为寺内主体建筑,便是阿卜杜拉希的墓室。墓室非常特别,墓棺悬于室内水井(泉眼)之上。寺顶为四脊攒尖头盔式圆顶建筑,如若苍穹。门窗、栋壁、顶楣雕琢精美、彩绘贴金。大殿后为花厅,辟有画堂,古朴明洁,藏有许多碑匾字画,多为明清大家书画。寺院内外绿树环绕,古木参天,竹、柏、楹、桂将寺院掩映在翠绿之中。每年多有陕、甘、等地穆斯林群众抬羊前来朝圣。巴巴寺,以其清幽雅秀、小巧奇绝、精工富丽的,吸引着四方游客。嘉陵第一江山景区---东山园林。东山园林位于阆中七里经济开发区,明代白塔与阆中主城区仅一江之隔。景区占地面积200余亩,现有国家级文物单位一处(唐代大佛),省级文物单位两处(北宋状元洞、明代白塔)。其间林木幽深、高山飞瀑、小桥流水,是人们游览休憩的好去处。
唐代大佛寺位于东山园林的半山腰,为国家级级文物保护单位,其摩岩大佛为坐像,高约10米,是四川十大座像之一。摩岩大佛由三重檐楼遮护,称为大佛寺,又名大像寺。
在大佛身后有4700多个10厘米高的小佛,排列整齐,刻工精细,全国罕见。此外,摩岩尚有唐、宋、元、明、清各代碑刻30余处,石刻造像5尊,石刻经幢1处。
据崖龛内壁刻记的《东山大像精舍何居士记》记载:大是唐代一名姓何名寿松的居士,花了20多年功夫凿成的,凿成的时间在元和四年(809年)。中国春节老人——故居(星座苑)位于、、中国春节文化之乡四川省阆中市古城核心保护区内,是为纪念世界杰出的古天文历算学家、中国春节老人落下闳而复建的一座串珠式二进民居院落。座北朝南,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房屋16间,为木质穿斗结构,雕花门窗,青瓦屋面。日(农历丙戌年正月初一)正式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瞻仰。始建于清八年(1669年),系由陕甘土木专家仿华觉寺设计建造,占地3亩多。寺门门楼为亭阁式,寺内庭院占地面积2.4亩,3条石板小径直达礼拜大殿。大殿为传统宫殿式,取明五暗三格局,无中梁,俗称“二郎担山”,面积628平方米,高30米,其造型古朴庄重,气势雄伟,整个大殿雕梁画栋,古雅清净,是全国著名清真寺之一,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阆中东南,嘉陵江对岸的大像山麓,初名大像寺,宋时敕名永安禅,明代恢复旧名,俗称大佛寺。寺院占地6公顷,主要以大佛,即释迦摩尼尊像为主要景点。据崖龛(kān)内壁刻记于唐元和四年(809)的《东山大像精舍何居士记》,此佛为何居士所刻。距今已有1100年历史,是大佛寺景区四川十大坐佛之一。明代复称大像寺,亦称大佛寺。不过由于民国时佛金杯盗剥,今日所见,就大多是崖壁本色了,新修的大佛寺为了妥善保存这些罕见文物,寺楼高过崖顶,将大佛以及两面侧摩崖造像石刻罩护完好,毕竟掉以轻心,就难得来日方长了,历代屡经沧桑,光是清朝就有一修一毁,现存寺庙是1991年所重建,反而各大碑刻才是旧物。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观音寺原为唐代名刹开元寺修建于唐朝初期,取开国纪元之义。主要由天王殿、罗汉殿、大雄殿、松花井四部分组成。据史料记载,直到元明朝,它仍为阆中最大的寺庙。后来随着时光流逝,开元寺遭到残毁。公元1496年,寿王祜封藩保宁,在西城修建王府,将明初的观音寺拆迁到开元寺旧址,重新进行修建。从而使观音寺取代开元寺成为巴西最大的寺院。昔日的观音寺规模宏阔,背负觇星台、面对嘉陵江、门临潺潺溪流,周围翠竹千竿环绕成荫,环境极为清静幽雅,漫步其间,处处都能使人感受到“香飞常入佛座上,叶落不到经窗前”的禅趣。明朝宰相严嵩曾书“佛都”一匾悬于殿前,观音寺香火旺盛,常有骚人墨客流连于此那寺以来,它都是人们佛事的重要场所。可惜民国时,观音寺的第四重主体结构——藏经楼被大火化为灰烬,内藏的800余卷经书也未能幸免。相传观音寺内还存有开元寺遗留的两尊大头坐铜佛像。重约六百斤,高四尺七寸,下宽五尺。不仅其容慈祥端庄而且铸造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此佛后来移存桓侯祠,在十处动乱中遭到损毁。观音寺的建筑,体现了明朝建筑的特有风格。从存在的罗汉殿,天王殿的构造用料及雕刻上都能感受到当时建筑业所取得的成就及做工的考究。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地处阆中市东北部,距阆中市区45公里,省道302线穿境而过,是阆中东北部的中心镇。老观场镇现有建设面积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万人,2012年被省住建厅、文化厅等联合评为“四川最具保护价值古城镇”。老观镇俗称川北“旱码头”,是古米仓道出川第一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建制史有1500余年(其中奉国县建县就达732年),有保存完善的4公顷古建筑群和48处古遗迹,是“春节文化和川北灯戏”的发源地。老观镇名胜古迹保存完好,遗存众多。有4公顷的历史街区,古建筑群;有长1000余米独具特色的古街;有错落有致的古民居;有雄伟壮观的魁阁、牌坊;有标炳史册的红色文化。走进老观镇就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每当喜庆的节日,竹马、牛灯、旱船、钱棍、腰鼓便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巴蜀民歌经曲《晾衣裳》,老观人至今仍在吟唱:清早起来去赶场,摘片树叶吹响响……展示着浓郁的乡土文化氛围和老观人民的喜乐。”这里还有永远的精神食粮民歌:老观的民歌、小调、红军歌曲十分丰富,有“民歌之乡”的美誉。阆中县名,始于公元前314年,即周赧(nǎn),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王伐苴(jū,蜀王弟苴侯,封地葭萌,今),苴侯奔巴(巴国战乱迁都阆中),巴为苴侯求救于秦。秦惠文王派和司马错救巴、苴,遂伐蜀。蜀灭后,张仪贪巴、苴之富,顺手牵羊,灭了,于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置巴郡和阆中县。以后,除隋初因避文帝之父讳,有35年改阆中县为阆内县外,阆中县名至今二千三百多年不变。
何谓阆中?东汉《》解释“阆”字说:“阆,门高也。”意思说:“阆”是高门的意思。北宋乐史《》解释“阆中”说:“其山四合于郡,故曰阆中。”意思说:阆中周围山形似高门,城在其中,所以称阆中。这是说,阆中因山得名。
《·地理志》解释阆中得名时说:“阆水迂曲,经郡三面,故曰阆中。”嘉陵江流经阆中一段,古称“阆水”。意思说:嘉陵江绕城三面,城在其中,所以称“阆中”。这是说,阆中因水得名。
两种说法看似不一,实际并不矛盾。阆中四面如高门,因名阆山;嘉陵江流经阆山下,因名阆水;城在阆山阆水之中,故名阆中。
阆中是根据县城的天然地形命名的。阆中别名阆苑(yuàn)。《》解释“阆苑”一词说:阆苑,唐代苑名,故址在今四川阆中县西。据《舆地纪胜·利东路阆州》记载:“唐初鲁王灵夔(kuí)、滕王元婴,以衙宇卑陋,乃修饰宏大之,拟于宫苑,由是谓之隆苑;后避明皇讳,改为阆苑”。阆苑,本是传说中的神仙(西王母)居住处。因滕王建此宫苑,千百年来,便成为的别名。阆中商属巴方,周属。
战国中期,巴国屡为国侵逼,约在公元前330年由江州(今)迁都阆中,公元前325年后称巴王。
秦灭巴后,置阆中县(前314),疆域大致包括今阆中、苍溪、南部、仪陇、、、南充等县及市恩阳,县西部、北部,县东南部。
东建安六年(201)至成汉嘉宁二年(347),阆中为治,辖阆中、安汉、、宕渠、、汉昌、南充国、西充国等8县。
永和三年(347)至南朝监七年(508),阆中为治,辖阆中、、安汉、、西国、平周等县。
天监八年(509)至承圣二年(553)阆中为南梁北治及北巴西郡治,辖北巴西、白马义阳、南部、、金迁、掌郡。
北魏元年(525)至大统元年(535),为魏所据。
西魏恭帝元年(554)至隋开皇三年(583),阆中为隆州及盘龙郡治,辖盘龙、、南宕渠、金迁、、隆城6郡,盘龙郡辖阆中、汉昌、胡原3县。
隋改阆中为阆内,开皇三年(583)至大业三年(607),为隆州治,辖阆内、南部、苍溪、奉国、仪陇、大寅、西水、、南充、相如10县。大业三年,改隆州为巴西郡,辖区未变。
唐仍名阆中,武德元年(618)至先天元年(712)为隆州治。开元元年(713)改隆州为阆州,辖阆中、南部、苍溪、西水、新井、晋安、新政、奉国、歧坪9县。
五代及北宋南宋,阆中均为阆州治。其中元年(742)至乾元元年(758)曾改为阆中郡。五代唐天成四年(929)于阆州置军,北宋时置安德军。南宋元年(1276)至1912年,阆中一直为保宁府治。其间,清顺治时,四川临时省会设在阆中10余年。
1912年在阆中设川北署,1913年改为川北署,1914年改为川北道署,不久改为署,移治南充。川北道(嘉陵道)辖阆中、苍溪、、、昭化、剑阁、、、巴中、仪陇、、蓬安、、岳池、、南充、西充、、、、、、、、、26县。
时期,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警备司令部设于阆中。1933——1935年曾在阆中相继建立阆南县、、阆中县、忠发市4个县级苏维埃政府。
日接管阆中,日成立阆中县人民政府。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阆中县,设立阆中市。1986年因阆中悠久而丰富的被批准公布为第二批, 1992年被辟为对外开放城市,
1997年,阆中市面积1887.8平方千米,人口85.5万,辖23镇36乡,市政府驻七里街道办。
2000年,阆中市辖23个镇、47个乡、1个。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787809人。
日,(川府函[号)批复同意阆中市人民政府机关办公驻地由阆中市区内东街7号迁至市区长公大道66号。
2013年,阆中市辖4个街道(保宁街道、沙溪街道、七里街道、江南街道)、25个镇(裕华镇、彭城镇、双龙镇、柏垭镇、思依镇、文成镇、二龙镇、石滩镇、老观镇、龙泉镇、千佛镇、望垭镇、飞凤镇、河溪镇、 妙高镇、凉水镇、洪山镇、石龙镇、宝马镇、水观镇、金垭镇、玉台镇、五马镇、东兴镇、木兰镇)、20个乡(垭口乡、治平乡、天宫乡、天林乡、枣碧乡、北门乡、桥楼乡、河楼乡、清泉乡、解元乡、西山乡、方山乡、金子乡、三庙乡、 峰占乡、 鹤丰乡、金城乡、朱镇乡、宝台乡、福星乡)、1个民族乡(博树回族乡)。助刘邦还定三秦
公元前206年,刘邦受之封,王,兼有蜀国。刘邦到封地后,为他反楚建汉的需要,召见地方上层人士征求意见。范目劝刘邦征巴人,组劲旅,北定三秦。刘邦来后,已知巴人勇武,历史上曾有从,有“歌舞以凌殷人”战斗史,因此认为范目的意见可行,遂将征召巴人、组建新军的任务委范目执行。范目利用他在巴人中的地位和声望,很快为刘邦组建起一支精锐的武装力量。这支武装力量有7000人,范目带领他们加紧操练。此时,刘邦派人在汉中以东,虚张声势的抢修;暗中下令范目,率军从汉中以西走道进入关中,这就是“”。
范目进关中后,以挥兵东进,打败了以西的雍王章邯、咸阳以北的翼王董翳、咸阳以东的塞王。这三王都是项羽封的,称为三。三秦王的封地乃是有名的,八百里秦川和山东及成都平原,是中国唐以前的三大粮仓。范目为刘邦攻取关中后,楚、汉在经济上相比,汉已是“”了。这是在长期的楚汉战争中,刘邦能够取胜的决定因素之一。范目出陈仓、定三秦,是楚、汉之争的首战,是建立西汉的奠基礼;再加之征巴人、组劲旅,还定三秦的战略是他提出的,又是他来具体完成的。因此刘邦以建章乡侯、慈凫乡侯、渡沔县侯封地,这就是“亡秦范三侯”美称的来源。
巴人善战,早已闻名,远在殷商时,商王就曾多次与巴人交战,武王也用巴人组成3000人的前锋——“虎贲”军,牧野一战,使全军覆灭。巴人不但勇锐,而且“兼长干戈弓矢”等各种武器,打起仗来又歌又舞,被敌人视为“神兵”。巴人这种一直保持到汉晋,东汉用之破羌人,蜀汉用之为连弩士。刘邦不但喜欢这支军队,对他们特有的战歌战舞也十分喜爱。《华阳国志·巴志》说:“阆中有渝水(嘉陵江古称), 民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初为汉前锋,数陷阵,锐气喜舞。(汉高)帝善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乃令乐人学之,今所谓‘’也”。《晋书·乐志》也说:“高祖乐其(指巴人)猛锐,数观其舞,使乐人习之。”曹操令王粲改创其辞,名曰昭舞,晋、宋又改为文舞、武舞。据说,巴人从周以来的武舞,即干戚舞、巴渝舞、牟弩舞,以后演变成文、武舞。
因巴人为秦、汉建有特大功勋,对之特别优待。秦有“十妻不算,顷田不租”,连一般的人民也享受不更爵位的待遇。刘邦建汉后对以范目为首的巴“复其渠帅罗、朴、昝、鄂、度、夕、龚七姓,不输租赋,余户乃岁入 钱口四十。”范目在灭三秦的战争结束后即求还乡,刘邦封以三侯来挽留他,但他仍然坚持回故里的要求。刘邦也只好说做了官是该回回故乡,否则就是“”了。
张飞守巴西
东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刘备益州,任张飞为巴西郡(郡治阆中)太守。建安二十年(215),魏将张郃自汉中入侵,张飞率精卒万人,相拒于檬头、荡石(今巴中恩阳河至流江河一带),大破张郃于瓦口(流江河至渠江入口处),巴郡遂安。章武元年(221),刘备伐吴,令张飞率军会师(今),张飞临发兵时,为部下叛将所害。
南宋初期,金军试图经陕西攻入四川,奉命抵抗金军。经过吴玠在陕西境内几次大捷之后,金军突出奇兵,绕到吴玠背后,使吴玠不得不放弃陕西,退守四川,驻守阆中。此后吴玠、兄弟一直以阆中作为军事重镇,为南宋偏安的朝廷守住了西部的半壁江山。
明末清初,保宁(即阆中)发生三次大战。第一次是清顺治四年(1647)秋天,清军首次入川,中箭死,清军占领保宁、顺庆、等地。张献忠余部归顺南明永历帝,联明抗清。这年冬天,明将赵荣贵自率师猛攻保宁,清军大败,全军退出四川,据守汉中。第二次是顺治八年(1651),率清军大举入川,与赵荣贵决战于保宁。赵荣贵战死,保宁复为清军所得。第三次是顺治九年(1652),农民起义军大将亲率义军10余万,自三台、盐亭来与清军决战,遭遇伏兵,伤亡惨重,只得率军南下(今),赴、投永历帝阙下。
红色政权的建立
1933年秋,建立了连接苍溪、阆中、南部3县嘉陵江和(宋江)以东地区的。从此,阆中人民在党和红军的影响、领导下,与顽敌展开了艰苦卓绝英勇不屈的革命斗争,取得了辉煌的业绩。“老观农民武装起义”、“清泉(回龙)农民武装暴动”、二攻、三打鸡山梁、三进三出阆中、建立各级、强渡嘉陵江等事迹,惊心动魄,可歌可泣。党和红军播下的红色革命种籽,似星星之火,燃烧在阆中的土地上…… 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等的率领下,解放了阆中的大片土地。先后建立了阆南县苏维埃、阆中县苏维埃、忠发市(阆中城)苏维埃等县级。有三万多人参加红军。日,红四方面军实行战略转移,强渡嘉陵江,踏上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军解放阆中古城,时间仅半个月,在却留下了华光楼门楣石刻、南街、南街原粮食局宿舍、横街、华光楼强渡嘉陵江南津关等遗址。
抗日大后方
抗日战争时期,阆中成为大后方的军事、文化重镇。国民政府将川陕鄂边区、巴山警备司令部设于阆中。同时,迁往四川的“国立四中”校址设于今天的。至今东风中学还保留了书写着“学习”“奋斗”(“国立四中”校训)白色行书的红色大木门。遍布海内外的“国立四中”校友多次回到东风中学“国立四中”旧址,高唱“锦屏苍苍,嘉陵泱泱,大哉吾校,山高水长”的校歌,缅怀逝去的苦难抗争的光辉岁月。
日本飞机三炸阆中
月间,飞机三次轰炸阆中。第一次,7月27日即农历闰六月初四午后一点,敌机12架,在南门江岸投弹9枚,炸死平民16人,重伤11人,轻伤24人,毁房51间,木船数只。大黄桷树上,有飞溅的血肉和衣服碎片。第二次,8月16日即农历闰六月二十四日中午,敌机27架,分为9队,每队分为3架,呈“品”字形,在沙溪场上空由西北向东南并排投弹,继而折回又用机枪扫射,共投炸弹110多枚、烧夷弹20多枚,炸死158人,炸伤210人,毁房185间。第三次,8月29日即农历七月初七午后两点,敌机27架,投弹100多枚,炸死43人,炸伤73人,毁房202间。
阆中和平解放
随着解放战争的快速推进,黑暗中的阆中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入反内战、反独裁的潮流,一批进步人士成立的“阆中艺术研究会”、“星六晚会”等,在“反迫害”、“反饥饿”的斗争中十分活跃。由于历史原因,当时阆中出现了两个平行的、互不发生关系的党组织。
“他们分属中共川北工委和中共川东临委领导,史称阆中地下党川北、川东两个系统。”几十年过去,当年的情形张老难忘:当时川北系统党员发展到281人,有支部17个,分布于阆中、南部、仪陇、巴中、苍溪等地。川东系统党员发展到615人,支部51个,分布于苍溪至南部方圆2340平方公里的地方。
阆中临近解放的革命形势发展,最终让两个系统的党组织负责人走到一起。1949年10月中旬的一天晚上,阆中地下党迎接解放的首次会师会,经征求当时公开身份为国民党乡长的地下党员张星培意见,选址于阆中嘉陵江南边天安乡的白塔山上共产党员家举行。
赴会的20余名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以庆祝房东生日为掩护,听取了川北系统负责人魏文引作的形势报告,会议形成决定:重大问题由两个系统负责人形成共识后统一部署;上级的决定统一传达贯彻;各系统在独立活动基础上必须服从统一指挥,共迎阆中解放。
会后,阆中地下党为开展解放前夕的,做好策反工作以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地方社会秩序形成共识,并积极开展工作。
策反孕育出“川北独立师”
人民渡江战役后,国民党四川反动武装打着“御共军于境内”的旗号,四处招兵买马。此时,国民党溃军不断向阆中云集,一些国民党军官以回乡为名,在阆中召集散兵游勇,以图东山再起。
“从1949年10月至12月,国民党阆中县警察中队、县民众自卫总队、国民党军袁国卿团、南三县联合指挥部、部黄剑夫师、南充保安总队及驻防南充的省保安二团、回乡军官王仕昭的反共挺进游击队、军统特务廖永庆的反共游击队等,全都集中在阆中城里,阆中城成为‘兵山’一座。”苟文俊说,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地下党分析了敌军之间的矛盾,并选择县警察中队和自卫总队为突破口。
当年的地方社会名流、知识分子、商界人士等,关系甚广,与两支国民党地方武装有着多方面交道,通过其做工作后,大部分驻阆中的国民党武装先后转变立场,表示顺应历史潮流,听从共产党指挥。
日,即解放次日,已归顺我党的国民党阆中县长贺德府出面,召开了有国民党军政系统头目和各界知名人士参加的“应变”会,会上,宣布公开起义。
“大部分军队头目积极响应,并当即宣布解散‘联防指挥部’。”苟文俊说,为了加强对这支部队的领导和指挥,地下党组织决定,于当月27日将起义部队进行整编,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川北独立师”,共计3万余人,下辖4个团,两个系统的地下党负责人分别任该师的师长、政委、副师长、参谋长。
禹王宫坝子集会庆解放
匪首廖永庆在阆中石滩被生擒后,轰动川北。此前,我地下党掌握的人民武装,先后在嘉陵江上截击了胡宗南部运送的10船军火,在五马桥迫使追随廖永庆的另两名匪首黄定远、陈登高缴械投降。同时,在和文成乡围歼国民党溃军好几个排,由此,阆中境内的国民党溃军基本肃清。
“阆中县人民解放委员会”成立后的第三天,阆中县人民政府在剑阁县成立。1950年元旦,阆中人民在举行庆元旦迎解放大会。
日上午,数百阆中居民接人民解放委员会通知,到嘉陵江对面的马哮溪迎接解放军。“当时,我与同学们站在马路边,手持着小旗旗,眼巴巴地望着潼保公路那头。”说,当年的潼保公路是(三台)通向保宁(阆中)的要道,路很窄,泥土碎石路面,平时大都过马拉车。
上午10时许,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兵团61军183师547团大部官兵,在副师长张介民率领下,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马哮溪。马哮溪是通往阆中城嘉陵江边的一个小场,场的下面即嘉陵江,江边有个渡口。“在人民解放委员会的安排下,几十只渡船负责运送解放军过江,并收取每人2个小钱的费用。”马名扬说。
此前,解放军要来的消息最先是国民党传出来的,听过国民党的反动宣传后,部分有钱人有些害怕,纷纷到乡下躲藏。“当时我们对国民党的反动宣传不大相信,出于好奇,特意跑到河那边看稀奇。”谭家驹和马名扬家住下,当年一道迎接解放军进城。
就在解放军来的头天,受县人民解放委员会委托,当地的一名叫陈义贤的人,在城内敲锣宣传,让群众为解放军捐米、捐面、捐布匹。一时间,群众捐献踊跃。
“本来,阆中嘉陵江上一直有座浮桥,每年冬天都要架起供两岸的居民过江。但当年冬天,由于形势突变,当地的有钱人不再架浮桥,解放军因此不能从浮桥上过江。”马名扬说,解放军过江后,立即在河边的禹王宫坝子上召开群众大会。会上,547团的政委发表讲话,向群众宣传我党及解放军有关解放的政策,一时间,国民党的反动宣传不攻自破。
会后,解放军在城里几条主要大街上游行。当晚,解放军分别住进而今的和等处。[2]阆中古城位于北部,东北部,中游,距约138公里。高速公路:广(元)南(充)高速公路,南充到阆中80公里,驾车50分钟就可抵达。成都市民只需经成南高速、广南高速,2个半小时便可抵达,快捷方便。212国道:在南充城北汽车站乘车到阆中汽车站,票价40元/人/次,每票当天下午六点前有效,随买随走,行程2小时10分钟,道路为省道;距广元150公里,在广元火车站广场旁边的上西汽车站乘车,每小时一班,票价28元,行程4小时左右,路况为省道,日今元坝至广元修路,大概需要1小时;距成都329公里,在成都梁家巷高笋塘车站和北门汽车站早上乘车,新南门车站也有,时间下午6点30发车。成都梁家巷高笋塘车站、昭觉寺车站和新南门车站有直达阆中的大客,阆中、广元、重庆、成都每日都有数班长途客车往返。
景区内交通
公交车有1路、2路,主要在张飞大道行驶,票价5角—1元5角,线路:1路车从滕王阁—柯家沟—开元公司—中医院—张飞大道—人民医院—大佛寺到开发区 2路从滕王阁—柯家沟—开元公司—中医院—张飞大道—人民医院—奎星楼—锦屏山公园—孙家垭。
出租车起价4元,1元2角/公里,到大佛寺不打表,对当地人也如此,10—30元不等 包车去天宫院40多公里来回90元,路况好,去永安寺来回80元,路况差,走高速过路费16元另出。1、盐市口街:即状元坊古城入口处右手边的那条街,街上一侧是现代建筑一侧是古代建筑。这是政府着力打造的“地方名特食品一条街”,小吃的种类很多。
2、北街:包括与北街相接的双栅子街的一部分,大大小小几十家小吃店比比皆是,几乎囊括了所有的风味食品:牛肉凉面、羊杂面、米粉、砂锅、红油小笼包子、吊汤拉面、油茶馓子、锅盔、油香应有尽有,你来阆中想吃的东西,在这条街上基本都可以找到,这条街上的酒吧、水吧、醋吧、珍珠奶茶店、咖啡屋、烧烤店等餐饮店也很多。
3、武庙街:即从状元坊进入古城的那条街,这里是“旅游商品一条街”,各种各样的旅游商品店一家挨一家,既有厂家专卖店,也有综合性的商店,想买“阆中四绝”(即保宁醋、牛肉、、保宁压酒),无疑这条街是最好的选择。
4、礼拜寺街:即阆中清真寺所在的那条街,这条街是阆中传统的回民聚居区,也是著名的“清真食品一条街”,街上有十几家生产干牛肉(张飞牛肉)的企业和家庭作坊,阆中大部分干牛肉产品都是出自这条街。街上有40多户干牛肉经营户,琳琅满目的各种品牌的干牛肉足以让你挑花眼,当然糖烧馍、锭子锅盔、油香等回族传统食品也可以在这条街上找到。
5、东坛井街、白果树街、王爷庙街、杨天井街:这四条街道邻近城区商业中心,也是城中心的餐饮业集中之地。
6、城南天下、中华阆天城、嘉艺广场:这三处地方均为近几年来开发的商业广场,品牌餐饮企业较多,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古城中有宾馆和供游人选择,宾馆数量较少,价格较高;客栈大多为当地居民所经营,价格相较于宾馆要低许多,大都装修一新,干净舒适,且其中也不乏档次较高者。旺季出行时预先解决住宿问题较为明智,以避免临时寻找住宿的仓促和可能产生的不必要麻烦,在乡游网等网站上可提前查询预订。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西龙州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