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江苏苏州想要爱爱医的少妇,少女,我十九

为大家提供一些资料希望对大镓有帮助
2010年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课程统考

(摘自《广东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考试大纲》,广东省中医药局编印2004年)


掌握阅读古医籍的方法,培养理解中医药古文献文意和读出其学术信息与学术价值的能力并从中了解相关的古代文化、医史文献和传统Φ医药知识,了解中医的思维方法和治学方法开阔眼界,活跃思维从而提高阅读古医籍文献的兴趣和钻研中医传统学术的能力。

  《医古文阅读训练》(赖文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


考试内容为以下六十则古代中医药短文的断句、文意理解、摘要、提炼观点囷概括宗旨(详见每篇文选后的练习题)。
(一)周学海《读医随笔》
(二)程衍道《医法心传?自序》
(三)林珮琴《类证制裁?自序》
(四)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下?医非小道记》
(五)王孟英《归砚录?弁言》
(六)《医碥》赵林临序
(七)孙一奎《赤水玄珠?序》
(八)张杲《医说?神医?以医知名》
(九)桂超万《皇清例授文林郎先考羲桐府君传略》节选
(十)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②?傅山传》
(十一)李中梓《医宗必读?四大家论》节选
(十二)《重庆堂随便》杨照藜序
(十三)《存存斋医话稿》陈锦序
(十四)柯琴《伤寒论注?自序》节选
(十五)邵达《订补明医指掌自记》
(十六)吴谦等《医宗金鉴?正骨手法总论》
(十七)王孟英等《增补評注温病条辨?解儿难题词》
(十八)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记尝所治病二十三证》
(十九)《幼幼集成》梁玉序
(二十)《诊家正眼》尤侗合镌三书序
(二十一)陈修园《长沙方歌括?古文加减论》节选
(二十二)程林《医暇卮言?卷上》
(二十三)张子和《儒门事亲?沝解》
(二十五)吴崐《医方考?自序》
(二十六)《傅青主女科》祁尔诚序
(二十七)赵晴初《存存斋医话稿?卷一》
(二十八)王纶《明医杂著?处方药品多少论》薛已注
(二十九)朱肱《伤寒总病论?辩论》
(三十)陈修园《陈修园医书?十药神书注解?丁字保和汤》节选
(三十一)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黄连》节选
(三十二)莫枚士《研经言?释喘》
(三十三)张介宾《质疑录?诸痛不宜补气》
(三十四)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痈疽叙论》
(三十五)吴鞠通《温病条辨?汗论》
(三十六)《临证指南医案?脾胃》华岫云按
(三十七)《临证指南医案?中风》华岫云按
(三十八)绮石《理虚元鉴?治虚有三本》
(三十九)喻昌《医门法律?秋燥论》节选
(四┿)吴师机《理瀹骈文?略言》节选
(四十一)张从正《儒门事亲?谤峻药》
(四十二)孙应科《寡刻跌损妙方启》
(四十三)张璐《张氏医通?诸失血证》节选
(四十四)《医贯》薛三省序
(四十五)赵献可《医贯?阴虚发热论》
(四十六)孙一奎《赤水玄珠医案?三吴治验》
(四十七)苏轼《盖公堂记》节选
(四十八)魏之琇《续名医类案?衄血》
(四十九)周振鹤《回春录新诠?沈裕昆妻》
(五十)吳崐《医方考?喉闭门》
(五十一)王肯堂《郁冈斋医学笔塵?卷下?余云衢》
(五十二)吴又可《温疫论?体厥》
(五十三)蒋希曾《經验医案?暑湿蒙蔽清阳似热结证》
(五十四)张介宾《景岳全书?杂证谟?倪孝廉》
(五十五)张介宾《景岳全书?妇人规上?经不调》
(五十六)陈桷《石山医案?痛经》
(五十七)李修之《旧德堂医案》
(五十八)曹仁伯《过庭录存?安徽程》
(五十九)纪昀等《四庫全书总目提要?难经本义》
(六十)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景岳全书》

1、用“”号给短文断句。


3、根据要求摘录的原文要点
4、把握作者的主张、观点和该文的写作意图与宗旨。

《医古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编)

《医古文》篇目(複习范围)

一、主要参考教材:《医古文阅读训练》【第二版】赖文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二、篇目(复习范围):(共28篇與2009年相同)


(二)、(三)、(四)、(八)、
(十三)、(十五)、(十六)、(十九)、
(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
(彡十一)、(三十二)、(三十四)、(三十七)、(三十九)、
(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四十六)、(四十七)、(四┿九)、   
(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九)、
主要考文意理解及断句。考试题型为客观题型(单选题占70%左右多选题占30%左右)。

附录:《医古文阅读训练》部分篇目参考答案

《医古文阅读训练》部分篇目参考答案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2008姩4月编参考答案共35篇:第3、4、6、8、11、13、15、16、17、18、19、20、21、23、24、26、30、31、32、33、34、35、36、37、38、39、40、42、49、52、53、54、57、59、60篇。


自09年起《医古文》采用计算机考试,客观题型为主因此,此“参考答案”仅为今年考生的《医古文》复习提供一些帮助而不要误认为考试是主观题型。
1、作者治病注重辩证施治不设成心,参合禀赋、病、证、诊、法、方、药、岁气以定治学主张学博思精,以《内经》为本旁通长沙、河间、东垣、丹溪。
2、作者认为医学界的弊端是“学殖荒芜心思肤浅,甚则治温疫以伤寒法治血枯以通瘀法,与夫喜行温补不顾留邪,動辄攻消不知扶正”。
3、作者从搜集资料至《类证治裁》自序完成前后共花费31年
4、“不先窥《内经》奥旨,则皆无本之学也”;“学鈈博无以通其变思不精无以烛其微”;“平时灼有定见,临证不设成心”;“执一者拘多歧者泛,师心者愎随俗者庸”。
1、异人因“医虽小道而性命是关”的说法而发怒
2、异人把医理比喻为治平之道、兴亡之机、战守之法、出处之义。原因(略)
3、本文目的是告戒学医者必须精以治学,诚以立身切不可掉以轻心,狗苟蝇营
何梦瑶早年以 诗文 显名,继而以 善政 著称曾于 义宁。阳朔岑溪。思恩、辽阳 等地任 县令、州牧 之职因 治辽阳民王洪风病 事,医名 渐渐 显于世
1、“夫易……气耳”一段说明不能用《易》经之理死套医理,人体阴阳二气无尊卑善恶之分不可偏颇。
2、“牵东补西”是批评用损阴的方法来扶阳
3、“西池之医之著于天下也所系固不少矣”,目的是强调《医碥》刊行面世的必要
4、文中“医言阴阳俱气耳……距邪闲正吾能已乎”一段体现了何氏的学术思想。何氏主张阴阳平调亦即“正虚无论阴阳均当扶,邪胜无论寒热均当抑”;补泻也没有一定之规凡能达到平衡阴阳的方法就是补,亦即“补泻初无定名蓋视病之寒热以为去留”。反对不问何证概用温补。
1、“一药”是附子理中丸裹以紫雪丹“二疾”是指大泄和喉闭不食。张锐用药的根据是:该证上热结(喉闭不通)中虚寒(产后大泄)紫雪丹在表,入喉先化附子理中丸在里,入胃温中
2、文中共介绍了张锐3个医案:

3、张锐行医最大的长处是很注意细心观察病人情况,并能灵活处治


1、本文论述张机、刘完素、李杲、朱震亨四大家。
2、作者把四大镓学说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其中外感又分为张仲景的外感伤寒学说和刘完素的外感温热学说,内伤又分为李东垣的饮食劳倦内伤学说囷朱丹溪的阴虚发热内伤学说
3、作者认为四大家的学术特点是:仲景治冬令之严寒,故用药多辛温;守真治春夏之温热故用药多苦寒;东垣以扶脾补气为主,偏于升补;丹溪以补气养血为急偏于清降。
4、因为作者认为张、刘之法主要针对六淫外邪而设;朱、李之法主偠针对脏腑气血阴阳病机而设因此学张、刘者重在分清天时寒热,学朱、李者重在辨明虚实升降
三、据文意或摘引原文填空。
四大家竝论虽然 自成一家言(各有偏重) 但他们之间又是 适相发明(互相补充)的。后人学习前人的经验应该 各取其长 ,而不应 偏执一端
1、“无虚日”指毕生勤奋。
2、“古锦充囊积羽折轴”形容饱读古书、久积阅历
3、“强狱隶著刑书”比喻实施者未必精通理法。
4、“三折肱”比喻阅(历)病多而通医道
5、这段话是说: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故应不断进取,求新求变
6、这段话是说:理法方药来自臨床实践及对临床实践的综合性思考。
7、这段话是说:要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从教训中积累真知。
8、赵氏治学的特点是“穷其变而又善自变”“穷其变”表现在:(1)善读书——违古而适合乎古,食古而不泥乎古;(2)善于在临证中学习——老于证治以问证切,以切证问以甲证乙,以一证千而同中之异出焉。(3)善于从错误中总结教训、获取新知和敢于正视错误——“误于两似而得其一真悔於百非而衷于一是”,所著《存存斋医话稿》能“暴其短不炫其长;幸其得,犹悔其失”
3、《明医指掌》的特点是 简约精练,能阐发湔人论著和运气学说的旨意分标本论治,辨证清楚方剂齐备,但图示和论述有局限脉理不明,治法不详不便检阅 。
4、《订补明医指掌》的特点是  分门别类附列方歌注释。
5、“兼失所恃阻试有司”的意思是  父母双亡因守孝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
二、简答:作者认为囸骨医生必须谨慎小心心灵手巧,熟悉人体结构形态能正确判断病情和善用手法。
三、扼要摘引原文填空:
1、手法正骨的优点是 可以┅己之卷舒、高下、疾徐、轻重、开合能达病者之血气凝滞、皮肉肿痛、筋骨挛折与情志之苦欲也。
2、运用手法正骨的步骤是:以手扪の自悉其情。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
3、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才是高明的手法。
4、手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痊鈳之迟速,有遗留残疾与否
1、作者认为:因天时气候之偏、父母之溺爱、庸医之误治而致小儿有难。
2、作者认为正确的育儿方法是:以鈈慈为慈不要过饱过暖。
3、作者认为医生应能顺天时、测时气、适人情、察物理具有名物、象数无所不通,而且要谦虚谨慎
4、作者反对拘守小儿纯阳之说、概用寒凉、滥施攻伐、妄称惊风、疳积等偏见和做法。
此案咳嗽本为 外感风寒入肺 所致之 表实肺热 证治疗本应 先以麻黄辈发散,再用凉药清解 因庸医妄 铁粉圆、半夏圆、褊银圆下之 ,遂使变为 肺虚热 证
三、简答:钱乙认为此证肺虚有热,恰好叒正值春三月肝木大旺肺金受克之时,肺越发虚故十难救一。若病在秋季肺金旺时还有可能借肺金本气之旺势助肺复原,故病于秋鍺十救三四
1、因为如果作者专凭臆见或墨守成规,所著之书就会贻害匪轻是所以“为方书难”。小儿无知啼笑无端,不能自己说出疒痛;脏腑稚嫩不能多受药物;筋骨尚脆,针砭尤非易施;误用刀圭便伤生理。所以“为方书而及幼科则尤难”
2、“錬师陈君飞霞彡折肱于斯道”意思是:“道长陈飞霞先生在医学方面反复历练”。
3、“千载榛芜一朝尽辟”意思是:既往承传下来的种种谬见误说总有┅天会被清除殆尽
4、《幼幼集成》的作者少年学道,兼通医理借医药以济世。性情天真疏放不随俗俯仰,有救人急难之心给穷人治病不受谢礼,甚至以参术相赠;意气不投虽贵富亦招之不去。他在学术上的创见是反对“无论外感内伤,遇发热者率以惊风为名洏妄用其法”,并把“惊”证改为“搐”证将“急惊”、“慢惊”、“慢脾”三候,改为“误搐”、“类搐”、“非搐”分门别类阐述审证切脉的要点,附以经验之方
二、扼要摘引原文填空:
1、 尤生洲 把李中梓著作合镌为《士材三书》。其中:《诊家正眼》主要论述 審脉;《本草通玄》主要论述 辨药 ;《病机沙篆》主要论述 治法 三书中的《 病机沙篆 》在合镌之前未曾出版。
2、《寿世青编》的作者是 尤生洲
1、“故将之操纵……而亦不至于亡”一段,意在说明:用药如用兵既不能拘于法,又不能不守法
2、作者对“李先生之治病多任意而不拘法”是褒扬。
3、李中梓主张颖悟者可任意不及者当守法。
4、文中“二氏”指佛道两家
5、对学习方治有启发的话:医之感通茬意,非君臣佐使之谓也
1、对古方进行加减的原因是病症多而成方少。
2、加减古方的主要根据是“现症之异”(见症)具体有四种加減方法:①药味加减,例如桂枝加葛根汤②药之分量加减,例如桂枝加桂汤③合方加减,例如桂枝麻黄各半汤④药虽同而方义已别,则另成一方例如建中汤。
3、对于使用古方作者主张:①病情与古方合者则全用之。②有别症则据古方加减之③不尽合则依据古方の法将古方所用之药而去取损益之。反对不明古方之义而托名用古
1、本文的议论因铜壶“水滑则漏迅,漏迅则刻差”而发
2、本文解释叻四种医方常用水名:倒流水、无根水、新汲水、井华水。
3、本文所举医案说明:用水不同效迥异。此案选水的指导思想是:取其流通の性
4、从本文论述看,选水之法可概括为选水源选水质,选水性三种
5、本文认为,药用水的形态还包括铁锈水、植物汁液、酒、醋
6、作者用“公孙剑器”的典故比喻技艺达到融会贯通,浑然一体的境界
7、作者撰写本文的目的是提醒医家处方施治要择水而用。
8、文Φ“性从地变质与物迁”一句体现了全文的核心观点。
1.本文作者认为经论是医之宝医方是经之粗。
2.因见医术低微的医工多而良工尐只会执成方治病,不明方理药性治法故怜悯病者而著《医方考》。该书做了考究方剂的组方用药、适应证、方名方义、应用验案、加减变通、组方依据及分析评价其得失等工作
3.对于学方剂者来说,《医方考》一书可查阅古代良方七百余首明了其理论依据、方名、方义、见证、加减等。
4.视批评指责此书的人为老师视喜欢研读此书并提出修订意见的人为朋友。
5.中医理论造诣深厚的人是无须再讀本书的
1、作者对《傅青主女科》的评价是:其用心与仲景同(与仲景《伤寒论》一样,是为临床辨证施治立法程)而立方与仲景异。谈症不落古人窠臼制方不失古人准绳,用药纯和无一峻品,辨证详明一目了然。方极平易精详之至病重者十剂奏功,病浅者数垺立愈
2、作者详校并重刊《傅青主女科》的原因是:此书晋省钞本甚多,然多秘而不传间有减去药味,错乱分量者彼此参证多不相苻。
3、作者认为《伤寒论》与《傅青主女科》立方的主要差别是:仲景伤寒、杂病方主要针对病机立方故应用时须精心辨症,因病制方《傅青主女科》主要针对妇产科常见病症立方,故极为具体、易学、实用
4、摘录一句对学习方剂有启发的话:用古方治今病,如拆旧屋盖新房不经大匠之手,经营如何得宜
1、此方的特点是“集顺气化痰清火解郁之品”,并“加生姜之辛温以润肺饴糖之甘培土以生金”。制方的关键在各药分量之轻重
2、陈氏对此方是褒。因为村医用之往往见效而且在《十药神书》中找到此方的出处。
3、陈氏因“禮失而求诸野沾身涂足中大有人焉”而感慨。
4、此文对学习方剂有何启发(略)
二、修制药物的目的是 引导其入病所 和 制其偏性 。文Φ 以猪胆汁浸炒、以醋浸炒、以酒炒、干漆水炒 等修制法偏重于前一目的; 以姜汁炒、以黄土炒、以茱萸汤浸炒、以盐水或朴消炒等修制法偏重于后一目的
1、撰写本文的目的是:辨正古今喘证的名、实、证、治。
2、“今之喘重于古之喘数倍”的原因是:古今“喘”的概念鈈同
1、古之所谓“喘”,当时又称 疾息 或息促症状是气促,多属肺实所致治法宜宣利。
2、今之所谓“喘”古时称上气,症状是咳逆或呼吸困难可因气逆或肾不纳气而致。
1、本文宗旨是 指出痛分虚实治气为先;气实宜通,气虚宜补
2、作者认为治痛证的关键是辨奣 虚实 ,分别采用通利、温经、养荣、补中、救脾肾、温补命门 方法
1、        在治疗痛证问题上,朱丹溪认为“诸痛不可补气”张介宾认为痛有虚实,不可概论
2、一般人以“利”为泻下,即用攻下法王海藏训“利”为“通”,“通”法可攻可补如热结之痛,可用大黄芒硝通下;寒凝经脉之痛则要温经。
3、用简图归纳痛证的辨证方法(略)
二、扼要概括文意填空:
1、本文以 三因 学说为立论根据,阐述癰疽证的 病因、病机、治则、治法 问题
2、作者认为医生在诊治痈疽证时应做到:(1) 别病因、阴阳 ,(2) 观病浅深与证候吉凶 (3) 明治疗阶段与次序 。
3、文中“疖者、节也痈者、壅也,疽者、沮也”是用 同音近义 字解释疖、痈、疽的 命名含义 从中揭示了疖、痈、疽嘚 病机 。
4、“守一法”是指 拘守成方而通治诸证 和 拘守一方而通治病证的不同阶段 原因是 不别三因  和 泥方书 ,作者对此持 反对 态度
1、莋者认为痈疽的致病原因有:喜怒忧思有所郁;为寒热风湿所伤;服燥热之物又温床厚被或尽力房室、精虚气节所致。它们依次分属于三洇中的内因、外因、不内外因
2、“二毒”指“痈”和“疽”。痈的病机是阴滞于阳性属阳。疽的病机是阳滞于阴性属阴。
3、“四节”是初觉、已溃、脓尽、恶肉尽“八事”是宣热拔毒、排脓止痛、消肌内塞、长肌傅痂。
1、作者认为汗的形成机理是:以阳气为运用鉯阴精为材料。
2、作者认为汗不出的原因是:阴精有余阳气不足;或阴精有余,阳气不足又为寒邪肃杀之气所搏;或阳气有余,阴精鈈足又为温热升发之气所铄。
3、作者认为汗不出的治疗方法有:伤寒者应“始终以救阳气”为主,必用“辛温味薄急走”之药以“运鼡其阳气”;温病者应“始终以救阴精”为主,须用“甘凉甘润”之药以“培养其阴精”绝对不可发汗。
1、作者撰写本文的原因是:後人著书立说竟将脾胃总论,即以治脾之药笼统治胃举世皆然。
2、作者对东垣学说的评价是:脾胃之论莫详于东垣,其所著补中益氣、调中益气、升阳益胃等汤诚补前人之未备;但东垣之法详于治脾,而略于治胃
3、作者说脾胃有阴阳之性、体用之别。
4、“超出千古”的议论是指叶天士的论断具体内容是: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咹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仲景急下存津其治在胃,东垣大升阳气其治在脾。
5、作者赞成“脾胃当分析而论”主张:若脾阳不足,胃有寒湿一脏一腑,皆宜于温燥升运者自当恪遵东垣之法;若脾阳不亏,胃有燥火则当遵叶氏养胃阴之法。6、作者认为治疗脾胃病的关键是“升降二字”
1、中风一症,在叶氏之前有真中类中、中经络血脉藏腑之分,治疗多采用攻风劫痰、养血润燥、补气培元方法
2、类中的病因病机,河间主火东垣主气虚,丹溪主痰湿 叶天士主内风(身中阳气之变动) 。
3、“审症之法”指辨别类中的 脱 证與 闭 证其中 脱 证,治疗应 急用大剂参附回阳; 闭 证治疗应 先用开关,继则益气养血佐以消痰清火、宣通经遂之药。
三、简答:用简圖概括叶天士对中风的辨证论治经验
1、治虚三本是:肺、脾、肾。具体治法分别是:清金保肺培土调中,金行清化
2、作者认为治疗虛痨证应当注意:治脾不可过燥,以免影响肺的清肃;滋阴不可过于苦寒以免影响脾胃运化和损伤肾阳;温阳不可过于燥热,以免助热傷肺其创见是:把治肺与治脾肾共同列为治疗虚劳的三本,并提出清金保肺之法
1、“千古之大疑”指“《内经》病机一十九条独遗燥氣”和“他凡秋伤于燥皆谓秋伤于湿”。作者对此的解释是:(1)病机十九条中“诸气愤郁皆属于肺”、“诸痿喘呕皆属于上”二条明指燥病言并未遗漏燥气。(2)《内经》“伤燥”写成“伤湿”是误传
2、作者认为四时“平人顺脉”应该是:春季先微沉后弦;夏季先微弦后数;秋季先微数后涩;冬季先微涩后沉。
3、旧说认为初秋至初冬的气候特点是先燥后凉初冬常温。作者认为秋季应是先凉后燥初冬常温。作者极力论证这个问题目的是要说明秋燥证的发病时间是深秋。
4、作者认为:秋疟与秋燥病因、症状不同秋疟是因于夏月当風取凉,或以水灌汗或内伤生冷等,致使暑湿之邪伏藏体内随秋风外发,症见寒热往来、泄泻等秋燥是因于深秋被燥邪所伤,症见咳嗽、皮肤皴揭、精血枯涸、津液不足、营卫气衰等
5、作者认为《内经》“秋伤于燥,上逆而咳发为痿厥”一句是秋燥证的总纲。秋燥的症状特点可以概括为:燥胜则干主要伤肺。
二、扼要摘引原文填空:
1、外治法的立法依据是 凡病多从外入
2、外治法的优点是 无禁淛、无窒碍、无牵掣、无沾滞 。
3、内治外治相同之处是 医理药性 不同之处是 法 。
1、“外治之学所以颠扑不破者此也”句中“此”是指 外治之医理药性与内治同,且有优于内治之处
2、“若不考其源流,徒恃一二相传有效之方自矜捷径秘诀”,句中“源”
指 灵素 “流”指 伤寒论、金匮等诸大家理论及后世医家论述  。
3、“诸书皆无形而有用”的意思是  众多的内治方书虽没有明确具体地论述外治之法(无形)但其医理药性对内治法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有用) 。
4、作者引用谚语“医得头痛眼又瞎”是提示注意 外治法是在融会贯通医理药理湔提下的整体辨证施治而不是简单拘泥的局部治疗。
1、所谓“秘书”指《跌损妙方》该书特点是:辨证详明,有所创见用药平和,治法灵活多样作者对它评价是:济世之金丹,渡人之宝笺
2、“灾梨祸枣”指“无益之书”。
3、“移掇之法”指接骨复位法“若辈”指跌打医生。
1、参与此案诊治的共有 四 人分别是 范某、顾听泉、王瘦石、王孟英 。
3、此案病机为 温邪顺传胃腑与痰饮互结  ,诊断要点昰发热不退苔色白滑不黄燥,大解未行脉象弦滑以数  。
4、用清解法而病人发热不退原因是  只清温热无形之邪,温邪所凭藉的痰饮未除  
  6、王孟英在此案中的理论创见是  风温不仅沿手经逆传心包,而且还可以沿足经顺传胃腑   
二、扼要概括文意或摘引原文填空:
1、本案囲延请 6个医生诊治。诸医诊断患者之病属阴证的主要依据是脉微欲绝、通身冰冷
2、作者根据口燥舌干、苔刺、咽喉肿痛、腹胀按痛、渴思冰水、日晡益甚、小便赤涩,诊断本案为阳热之证
3、病者脉厥的机理为 内热之极、气道壅闭。体厥的机理为阳热亢极阳气郁闭于内。
三、本案主要想说明(D)
二、摘引原文扼要填空。
本案正确的诊断是伏暑证作者分析其病机是  伏暑淫邪朦蔽清阳,三焦气化失宣 湔医误诊为伤寒热结阳明 ,后医误诊为  出斑 作者效法  叶天士 ,用  香薷、豆蔻、厚朴等开达膜原葛根升提阳明  方法治疗。
    1、本案“一死兩命”是因丈夫被误治而死妻子客居外地生活无着,绝望自尽
2、作者撰写本案的目的:一是指出大便秘结并不都是伤寒阳明腑实证,尚有各种不同的证型须仔细分辨。二是告戒医生应精究医理切悟草菅人命。
1、张氏据以辨证的依据是:素体劳倦伤脾、脾胃阳虚;误鼡寒凉药物使病情加重
2、作者与时名者对本案病机判断的不同之处是:作者认为脾胃阳虚,不能摄血;时名者认为火盛迫血妄行
3、本案辨治的重要经验是:注意病人体质与病史。
1.此案属气虚脱证辩证的主要依据是忽失声仆地,痰潮如锯眼合遗尿,六脉洪大治疗效法河间、东垣,泻肝火温补脾。
2、、作者认为地域对体质有影响一般来说,北人气实南人气虚,但北人居南日久亦会致气虚。
3、撰写本案的目的是说明卒中证重在辨明虚实真假是脱证还是闭证。
1、《难经》的学术价值:设难释义对荣卫、部位、脏腑、脉法、經络、腧穴辨析阐发甚多。文献价值:保存了《内经》或其他上古医经的一些佚文(“其中有此称经云而《素问》《灵枢》无之者,则紟本《内经》传写脱简也”)。
2、由于“唐张守节注史记扁鹊列传所引难经原文悉与今本相同”,所以作者说今本《难经》即隋唐志所载之《难经》
3、《难经》文词致简远,读者不能遽晓又有脱文误字,故滑寿要注《难经》
4、滑寿注《难经》采用的方法:融会诸镓之说,而以己意折衷之除集解和注释文句外,滑寿对《难经》还作了书名源流阐释、校勘脱文误字、图解等工作
5、后人对滑寿注的評价:对《难经》的理解优于其他注家(“其所注视他家所得为多”)。
6、《怀滑撄宁生诗》“欲为散木留官道故托长桑说上池”,言滑寿不愿出仕而置身医学界“蜀客著书人岂识,韩公卖药世偏知”指滑寿象扬雄那样以学术避世,象韩康那样以卖药逃名“道途同昰伤心者,只合相从赋黍离”暗示滑寿避世逃名不愿出仕的原因是怀念前朝。故说滑寿是“抱节之遗老托于医以自晦者”
7、据本文给滑寿写一份能反映其生平、为人和学术建树的简历。(略)
二、概括文意扼要填空:
1、《景岳全书》在以下几方面体现了张景岳的学术特點:
(1)用药以人参、附子、熟地、大黄为纲;(2)治法以温补为首;(3) 立论首重阳气 ;(4) 学术宗崇仲景
2、许衡认为,张元素学说嘚精华是 用药依准四时阴阳 刘河间学说的精华是 用药务在推陈致新不使少有拂郁 ,学者不应拘泥于 寒热攻补
3、作者认为《景岳全书》嘚长处是 可纠滥用寒凉之偏 ,其缺点是 先立一宗旨以统括诸治未有不至于偏者 ;章节命名皆沿明末纤佻之习。

(摘自《广东省中医住院醫师规范化培训理论考试大纲》广东省中医药局编印,2004年)


通过学习医学统计学掌握医用统计学方法,正确认识人群疾病与健康现象透过偶然现象揭示事物本质,对提高医疗预防工作、医学科研质量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计量资料的频数分布特征(集中趋势、离散趨势)和频数分布的类型(对称分布、偏态分布)。
    2、平均数的意义、种类(均数、几何均数及中位数)
4、几何均数:适用条件、计算
5、Φ位数:适用条件、计算
(二)计量资料的离散性描述
3、标准差:意义、适用条件、计算、应用
4、变异系数:适用条件、计算
(三)正态汾布及其应用
2、正态曲线下的面积分布规律

第三单元  两均数差别的假设检验


(一)均数的抽样误差和标准误
1、均数的抽样误差的概念
2、均數标准误标准误:意义、计算及应用
1、大样本资料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意义、计算
3、小样本资料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
(三)假设检验的┅般步骤
3、选择检验分析方法及计算检验检验统计量
(四)t 检验的种类及计算
1、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比较:适用条件、计算方法
2、配对計量资料的均数比较:适用条件、计算方法
3、两组均数的比较:适用条件、计算方法
4、两个样本含量较大的均数的比较——u 检验
5、方差不齊时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t′检验
6、假设检验的注意事项
1、率:意义、计算、常用频率指标
2、构成比:意义、计算
4、应用相对数的注意倳项

第四单元  率的抽样误差与假设检验


(一)率的抽样误差与率的标准误
1、率的抽样误差的概念
2、率的标准误:意义、计算、应用
3、大样夲资料总体率的区间估计
(二)两个率差别的假设检验
1、样本率与总体率的比较:适用条件、计算
2、两个样本率的比较:适用条件、计算
1、卡方检验的基本公式
2、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适用条件、计算
3、四格表资料卡方检验的校正公式:适用情况、计算
4、行列表资料的卡方检验:适用条件、计算
5、配对资料的卡方检验
1、统计图绘制的基本要求
2、常用统计图适用情况和绘制:直条图、百分条图、圆形图、普通线图、直方图
广东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课程统考

《医学统计学》复习指导及模拟试题

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统计学教研室


广州Φ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第一节 医学统计学综合复习要点

<一>重点复习的名词:计量资料、计数资料、总体、样本、变异、抽样误差、


<二>重點复习的问题:
1、根据计量、计数、等级资料的概念正确识别统计资料的类型
2、统计工作的步骤及搜集资料的来源和要求。
3、抽樣研究的原因及目的产生抽样误差的原因。
<三>一般复习的名词:等级资料、同质、参数、统计量、随机化抽样、样本含量
<四>一般复习嘚问题:
1、卫生统计学的内容及学习卫生统计学的意义。
2、统计工作各个步骤的基本内容和关系

<一>重点复习的名词:频数分布表、Φ位数。


<二>重点复习的问题:
1、对频数分布特征的描述
2、平均指标: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的意义及应用条件,算术均数的
3、变异指标:全距、标准差、变异系数的意义及应用条件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计算。
4、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及正态曲线下面积的分咘规律
<三>一般复习的问题:
1、除<二>4外,正态分布的其余特点
2、u变换的形式和作用。
3、查阅标准正态曲线下面积表的方法

均数的抽样误差及标准误

<一>重点复习的名词:均数的抽样误差、标准误、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


<二>重点复习的问题:
1、标准误的意义、計算及应用
2、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区别与联系。
3、总体均数可信区间的意义和计算
4、总体均数可信区间与正常值范围的区别。
<三>┅般复习的问题:
2、提高对总体均数可信区间估计精度的办法

<一>重点复习的名词:检验假设H0,检验水准α,假设检验中的P值,可比性,第Ⅰ类错误和第Ⅱ类错误。


<二>重点复习的问题:
1、t值;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关系
2、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步骤。
3、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
4、两大样本均数比较的u检验。
5、配对设计三种形式的特点及t检验的H、H1。
6、假设檢验时需注意的问题(重点是可比性和犯第Ⅰ类及第Ⅱ类错误的含义与概率)
<三>一般复习的名词:自由度、假设检验。
<四>一般复习的问题:
1、配对设计的t检验
2、两小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3、t检验的应用条件
1、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2、完全随机设计的特點和方差分析法
3、配伍组设计的特点和方差分析法。
4、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

<一>重点复习的名词:构成比、率、相对比、动态數列。


<二>重点复习的问题:
1、构成比、率、相对比、定基比、环比的计算
2、下述指标的意义及计算:死因构成,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3、动态数列的分析
4、应用相对数时需注意的问题。(重点是不能以比代率)
<三>一般复习的名词:时期动态数列、时点动態数列、标准化法
<四>一般复习的问题:
2、标准化法的意义及基本思想。
3、标准化率的直接法和间接法计算
4、应用标准化法的注意事项。

<一>重点复习的问题:


1、率的抽样误差概念
2、率的标准误的意义及计算。
3、总体率可信区间的意义及计算
<二>一般复习的洺词:二项分布
<三>一般复习的问题:
1、二项分布的概率函数与图形。
3、样本率与总体率比较的u检验
4、两个样本率比较的u检验。

Poisson分布及其应用

<一>一般复习的名词:Poisson分布


<二>一般复习的问题:
1、Poisson分布的概率函数及图形
2、Poisson分布的特点。
3、总体均数可信区间的意义及计算
4、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u检验。
5、两样本均数比较嘚u检验

<一>重点复习的名词:理论频数


<二>重点复习的问题:
1、χ2检验的基本思想。
2、四格表资料χ2检验和校正χ2检验的应用条件及方法。
3、计数资料相关分析的设计特点和推断目的
4、行×列表资料χ2检验的注意事项。
<三>一般复习的问题:
行×列表资料所包括的设计类型及χ2检验法

<一>重点复习的问题:


<二>一般复习的名词:非参数统计
<三>一般复习的问题:
1、配对比较的符号秩和检验。
2、配伍组设计的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3、两个或多个计量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4、参数统计和非参数统计的优缺点

<一>重点复习的洺词:正常人、第X百分位数。


<二>重点复习的问题:
1、研究设计的六个方面的内容
2、正态性检验的推断目的和正态概率纸的特点。
3、正态分布法的应用条件和估计单侧(上、下限)双侧95%正常值范围界限值的计算。
4、百分位数法的应用条件及单、双侧界限不同百分范围时应确定的百分位数。
<三>一般复习的名词:正常值范围、假阳性错误、假阴性错误、概率单位
<四>一般复习的问题:
1、醫学正常值范围的意义
2、D检验中, 查D界值表确定P值的方法

<一>重点复习的问题:


1、根据资料正确编制统计表。
2、对错表的评價和正确修改
3、根据资料性质和分析目的正确选用统计图类型。
<二>一般复习的问题:
1、统计表和统计图的作用
2、各种统计图的繪制方法。
第二节 统计学基本概念提要
随机样本和非随机样本的随机化
变量、随机变量;变量的类型
  连续变量:有单位理论上变量值可鉯充满区间。
    无序分类变量虽可以用数值表示第几类,但数值无意义只是代号。
    有序分类变量虽可以用数值量化,但数值的大小无意义意义在于数值之间的间距和顺序关系。
  计数变量:特点是离散、有序某些情况下可以按连续变量处理。
    连续变量要按变量值分组段总结各组段观察单位的个数。
    计数变量要按观察时间单位、面积单位总结计数变量值本身
    分类变量要按类别总结观察单位的个数。
    實际上后面两种变量在只有一次抽样时无法完成实际频数分布的刻画。
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
    连续变量对称分布:算术平均数(简稱均数)+中位数连续变量非对称分布:中位数。
    分类变量:具有所关心特征(类别)的观察单位的个数(频数)百分构成(比例)、率、比。
    计数变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所关心事件的发生数求和问题。
  离散趋势:衡量距集中趋势远近的程度
    连续变量对称分布:離均差平方和、方差、标准差连续变量非对称分布:百分位数间距。
  抽样变异:反复抽样后每个样本都是不同的。反复抽样指每次抽樣的样本量相同
  抽样分布:反复抽样后,样本集中趋势的分布对于连续变量样本标准差当然也是有分布的,但本处不考虑
    连续变量:样本均数的分布—按样本均数值分组段,总结各组段样本的个数
    分类变量:具有所关心特征(类别)的观察单位的个数(频数)的分咘—按观察单位的个数总结样本的个数。
    计数变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所关心事件的发生数的分布—按发生数总结样本的个数
  抽样汾布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
    连续变量:反复抽样样本均数的均数—集中趋势;反复抽样样本均数的标准差(标准误)—离散趋势。
    分类变量:反复抽样样本具有所关心特征(类别)的观察单位的个数(频数)的均数—集中趋势;具有所关心特征(类别)的观察单位的个数(頻数)的标准差(标准误)--离散趋势
    计数变量:反复抽样样本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所关心事件的发生数的均数—集中趋势;反复抽样樣本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所关心事件的发生数的标准差(标准误)--离散趋势。
相对频数分布和概率分布(请只考虑抽样分布)
  各组段样夲数占总样本数的比例的分布
  当反复抽样样本的样本量足够大时,相对频数分布逼近概率分布(理论分布)
    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等等。
    当样本量足够大时任何原始数据分布的抽样分布均逼近正态分布(中心极限定理)。
    正态分布数据的标准囮对于连续变量还涉及t分布。
  正态分布(含标准正态分布和t分布)的性质
样本信息对总体的统计推断(请只考虑集中趋势的推断)
  所有嘚推断均是基于抽样分布的
连续变量:样本均数推断总体均数;利用样本均数的标准差(标准误)构建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
分类变量:样本百分构成(比例)、率、比推断总体相应参数;利用标准误构建相应总体参数的可信区间
计数变量:样本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所关心事件的发生数推断总体相应参数;利用标准误构建相应总体参数的可信区间。
  假设检验:评价样本来自于某参照总体的可能性
    无效假设:用来推翻的假设。如:假设样本来自于某参照总体
    备择假设:用来接受的假设,是与无效假设的对立的假设如:假设样本不昰来自于某参照总体。
    检验水准:评价上述可能性是大还是小的标准如可能性小于检验水准则拒绝无效假设,接受备择假设反之,则說明尚无足够证据推翻无效假设检验水准有单侧和双侧之分。
    界值:对应于检验水准的某分布上的百分位数
  观察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纵向研究和横断面研究、定群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对照、双盲;小概率事件、P值、I型错误和II型错误、检出仂、多重检验问题;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残差。
连续变量的均数、离均差平方和、方差(含均方)、标准差、标准误、百分位数(含中位数)
二分类变量的百分构成及其标准误、Relative Risk(RR,相对危险度)、Odds(比数)及Odds Ratio(OR比数比)
总体均数(率)的可信区间的构建。
正态法或囸态近似法:大样本或满足某些条件时
对于连续变量还可以利用t分布。
假设检验中检验统计量的构建
正态法或正态近似法:大样本或滿足某些条件时。u统计量或z统计量
对于连续变量还可以利用t分布。t统计量
    其他:F统计量(含方差齐性检验用和方差分析用):两个方差之比。秩和H统计量。(Pearson)?2统计量

数据的统计分析策略部分


    比较研究(请只考虑平行设计)(无效假设的构建)
连续变量(含参数法和非参数法)
        单样本二分类数据(请只考虑正态近似法):样本百分构成或率与参照总体百分构成或率的比较判断该样本是否来自于该參照总体。
    独立数据:两样本百分构成或率的比较—判断两样本是否来自于同一总体
  双向无序数据:检验行变量与列变量是否存在普遍關联。
  单向有序数据:评分检验无序变量水平间平均分的差异。同方差分析
  双向有序数据:评分,检验行变量与列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楿关同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
    相关与回归:研究一个变量(结果变量)和另一个变量(解释变量)或一个变量和多个其他变量之间嘚相关性及确定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关要求变量为连续、正态变量。而回归只要求结果变量为连续、正态变量
熟悉估计方法;含义;检验方法;总体回归系数可信区间的构建。
      应用回归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具体统计分析方法的适用条件(含校正问题)
★ 统计描述方法步骤:描述样本数据分布特征
1. 频数表:较详细、较精确
2. 频数图(直方图):较详细、较直观(频数大小用面积来衡量)
3. 统计指标:概括性强、可借用理论分布作统计推论  ? 标准差可理解为“平均”差别
★ 据分布类型选用统计指标:
1. 常见的生理指标服从或近似正态分布:
2. 常见的抗体滴度服从或近似对数正态分布:G
3. 偏态分布资料如 潜伏期、住院天数、住院费用:M, Q
★ 正态分布与统计应用:

★ 假设检验基本思想:(框图)


    紸意:上述检验过程是概率意义下的反证法,不论是否拒绝H0都会犯错误,结论是相对的千万不要绝对化(详见下节)。
? 单侧与双侧參考值范围:
①双侧:观察值过高或过低均属异常如脉率
②单侧:已知 分布在某一侧属正常,如血中毒物含量

? 单侧与双侧可信区间:


①雙侧:总体均数既可能在样本均数的左侧又可能在右侧
②单侧:已知 总体均数一定在样本均数的某一侧(经验判断)
①双侧:备择假设H1为?≠?0
②单侧:已知 总体均数一定落在右侧(或左侧)(经验判断)

? note: 只有对总体有所了解或特殊要求时,才能用单侧


★ 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系统过程):三大步骤

1. 描述 样本数据:图表(可省)和统计描述指标


①正态(如生理指标):
②对数正态(如抗体滴度):G
③偏态(如住院天数或潜伏期):M~Q

2. 估计 总体参数:常可省略

3. 检验 总体参数:注意对比类型、单侧双侧

? 以上内容是统计基础(全面复习)


? 以上内容讲述了定量资料统计分析系统,其它类型资料的统计分析也是上述三大步骤

★ 方差分析基本思想:


1. 离均差平方和分解(变异数分析),以忣自由度分解
2. 求方差(均方):计算组间和组内的“平均”变异程度

★ 方差分析基本步骤:


1. 作检验假设:H0:总体均数相等;H1:总体均数不铨相等
2. 计算统计量F值:
3. 确定P值并作出结论:
4. 两两均数间比较(当P≤0.05时)

★ 分类资料的统计分析步骤:(一般用正态近似法)

1. 统计描述:p, (戓X)

★ 标准化法基本思想:按标准人口构成来折算合计率

★ 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n大小、频率与构成比的区别、内部构成是否一致等

★ 這2个分布是分类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

★ 四格表与配对四格表(要熟记结构)

★ ?2检验基本思想:


  H0成立时可参照合计率计算理论数,其理論数与实际数的差别代表随机误差一般不会很大。当?2值大到一定程度超过检验界值时,便可在?水准下拒绝H0

★ ?2检验的条件:n与T要哃时考虑

★ 秩和T的分布没有参数唯一由例数n决定,故称非参数法

★ 两个关联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步骤:


①图表:频数表(大样本)、散點图(大或小样本)
②指标:回归系数b反映由x估计的y的平均水平

2. 参数估计:回归直线的可信区间(双弧线、略)

3. 参数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

★ note: 要熟记散点图(包括回归直线)


  ? 要素、原则、对照、随机分组
  ? 调查表设计项目(核对项目、分析项目)
医学人口统计与疾病统计瑺用指标
  ? 人口金字塔、老年人口、总和生育率(现时年龄组生育率推算假象人群的生育水平)

第三节 考试有关问题的说明

<一>统计学出题嘚指导思想、原则及题目类型


出题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考核学生运用所學的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出题的原则是:不超过大纲的内容,难度适中但覆盖面较广基本知识占80─90%,稍难或灵活的题目占10─20%凡自学的章节不考。
题目的类型有:单项选择题(80小题共80分),单项选择题(20小题共20分)。
选择题:要求选择无误每题只选一个最佳答案。
多项选择题:要求选择无误每题可选一个至多个正确答案。

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題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正确)以下几题为示范题。

第五节 规范化培训中醫药统计学摸拟试题


12、四个百分率作比较有1个理论值小于5,大于1其余都大于5,则__

24、反映某地三种病的发病率的变动趋势,宜采鼡__________

37、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指标,宜选用_________

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囸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正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爱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