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教科所自来水可以网上查询用水的情况吗?这样不是更方便

南京回应自来水检出抗生素:水质达标国标不检_新浪新闻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央视曝光南京自来水中检出抗生素、部分养鸭户滥用抗生素。
央视视频截图。
  央视昨天报道称,经调查发现,河流中抗生素含量惊人,甚至在南京居民家中的自来水也有两种抗生素检出。昨天,南京市城建集团回应表示,南京水务集团供水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106项指标(但这106项指标中不包含对抗生素的监测指标),现已委托专业权威机构进行抗生素专项检测,检测结果出来即对外公布。
  此外,央视记者还在南京溧水走访了十几家养鸭场,发现存在乱用、滥用抗生素的现象。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江苏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南京市农委兽医处的相关负责人都赶到溧水,对部分养殖场进行调查。
  现代快报记者 安莹 刘伟伟 朱蓓 付瑞利
  水中的抗生素
  央视曝光 南京居民自来水中检出抗生素
  今年10月底到11月初,央视记者和研究人员分赴我国的东北、华北和华东等地,在一些饮用水源地、排水明渠、制药企业、畜禽养殖场等区域周边采集水样。通过实验室检测,这些水样中都有抗生素被检出。而在南京市鼓楼区一户居民家中,对居民自来水水样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阿莫西林含量为8纳克每升,6-氨基青霉烷酸为19纳克每升。
  事实上,自来水中检测出抗生素并非首次。安徽农业大学曾对安徽省滁州、安庆、阜阳、铜陵、蚌埠等城市部分水体进行过调查,在居民饮用的自来水中检出了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强力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噁唑6种抗生素,含量高的达到了10.82纳克每升,低的也有3.86纳克每升。
  南京回应
  水质达标,已委托专业机构检测抗生素
  昨天,南京市城建集团针对央视报道的南京鼓楼区一居民家中自来水检出两种抗生素的消息给出回应:
  根据权威部门监测,南京水务集团供水水质完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106项指标(106项指标中不包含对抗生素的监测指标)。南京水务集团将立即安排委托专业权威机构,在全市供水区域,尤其是在这一供水区域内选取若干点进行抽样,进行抗生素专项检测,检测结果出来即对外公布。
  昨天,还有一份来自南京水务集团的《关于供水安全卫生的紧急通知》的“红头文件”在网上流传,这份文件中写到:经检测,发现我市部分水厂供水出现抗生素(阿莫西林)超标现象。随后,南京水务集团紧急辟谣:经核实,该文件为造假,并已依法报案。
  快报调查
  饮用水监测结果实行月度公布
  那么南京的自来水安全有保障吗?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的饮用水监测分三级体系,其中第一级体系来自南京水务集团的自检,每天安排16个项目检测一次,每半月对常规7项进行检测,每个月对常规42项进行检测,半年要对整个管网的130个点的106项进行全分析。第二级体系来自南京市供水节水管理处的监测。第三级来自卫生部门的监督,每月进行一次常规六项检测,包括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游离余氯、色度、臭和味以及浑浊度,此外,还有季检、半年检以及全年106项全分析,监测结果每月在南京市供水节水管理处微博进行公示。
  水中抗生素浓度没有国家标准
  记者从省环保厅的专家表示,其实水体中能测出抗生素也并不是秘密。关键是在于抗生素的浓度是否过高,是否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目前我国对于水体中的抗生素浓度还并没有标准,不在常规的监测范围中。对于抗生素的浓度如何定性,如何进行量级,目前还是空白。
  此次央视报道中,南京自来水中检测出阿莫西林浓度为8纳克/升,在专家看来,这个浓度并不高。“很多污染物浓度都是以微克/升作为标准,8纳克是属于很低的数值。”
  南京水务部门的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此次事件有望推动新的水质监测标准的出台。”
  8纳克/升意味着什么?
  昨天,南京市环保部门专家进行了科普:1克=1000毫克=1000000微克=纳克,也就是10的9次方,换言之,8纳克/升相当于10万吨水中有一片我们日常服用的0.8克抗生素药片。如按一般每天每人10杯水,每杯200毫升计算也就2000毫升,“10万吨水要喝多少年?超过10万年,相当于10万年内吃掉一颗0.8克的阿莫西林,可怕么?”
  南京环保部门表示,粪便中的抗生素对地表水污染比较大,而南京的饮用水源地主要来自长江,被保护得比较好,远离地表水,因此饮用水源地中的抗生素含量可以说微乎其微。
  延伸阅读
  抗生素来自哪里?
  主要是三大来源:第一是人用。进入人体的抗生素不可能完全吸收,近一半会随尿液等排出,进入废水系统;第二大来源是动物饲料和水产养殖。动物饲料中常添加抗生素,会通过粪便进入到水体、土壤等环境中;第三是药厂和医院的医疗废水。据了解,抗生素在人类医用药物使用量占处方药总量的6%以上,在兽药用量中占到70%以上。
  鸭子吃的抗生素
  央视曝光 养殖户滥用、乱用抗生素
  央视记者走访了溧水多家养殖场,发现部分养殖户存在滥用、乱用抗生素的现象。在金桥镇岔路口水库旁边的养鸭场,记者正赶上一个养鸭人在往饲料里拌抗生素。养鸭人加了一包药进去,就开始用手在饲料里搅拌起来。搅拌几下,他又拿来了一包这种叫做“育雏开口灵”的药物,准备再加一点进去。但当他研究起包装上的说明,包装上写着:“每一升用本品0.5克”。原来,这种药并不是直接掺进饲料,而是用水溶解喷洒到饲料上。
  养鸭人称,鸭子一般45天就出栏,在这期间,除了打禽流感防疫针外,鸭子即使不生病,每隔六七天也要投喂一次抗生素,来提高他们预防疾病的能力。
  南京回应
  农委调查养鸭场滥用抗生素情况
  昨天下午,现代快报记者从省、市农业部门获悉,江苏省农委和南京市农委相关部门负责人都赶到溧水,会同当地农业部门对央视曝光的问题进行调查,本报将继续跟踪报道。据了解,一般进入市场的家禽要经过产地检疫,检疫合格后才能上市。
  在暗访视频中,央视记者没有提供处方,却轻松买到了兽用处方药。对此,南京市农委相关人士表示,今年3月1日起,农业部发布的《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办法》刚刚正式施行。今年以来,这项办法在南京市、盐城东台市等5个地区进行试点示范推进,2015年和2016年将在全省推开。而方案中也明确要规范兽药经营行为,“养殖场(户)须严格控制兽药的使用,不得盲目、随意用药,或是超期、超量用药;使用药物必须按规定执行休药期,并做好用药记录。”
  快报调查
  南京的鸭子多来自外地大型饲养场
  被央视曝光的“抗生素鸭子”,会否已大量流向人们的餐桌呢?带着这个问题,昨天,现代快报记者与南京鸭业协会秘书长何春珠取得联系,何春珠首先表示,溧水饲养的鸭子数量并不多,基本在当地消化掉。南京城区的鸭子原材料,大多来自苏北、山东等地。
  “大型饲养场出的鸭子,多能保证质量。”她告诉记者,根据之前的统计,南京每年消费掉的鸭子多达上亿只。其中,超过一半的鸭子是由大型鸭业加工企业提供,其余的则由散布在全城的众多卤菜店销售。而大型鸭业加工企业,多是从苏北、山东等地的大型农场和饲养场进货。何春珠说,检疫部门会对市面上销售的鸭子,做抗生素方面的检测。不过,她坦言,大型企业产品的检测更容易进行,而对卤菜店产品的监督难度要大得多。
  对于“不用抗生素就养不了鸭子的说法”,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专家表示,养殖户完全可以通过改善环境等其他方法,来保证动物的健康,并非一定要用抗生素。 她建议,相关部门应该给予养殖户更多指导。
(原标题:南京:水质达标,国标不检抗生素)
编辑:SN182
“年度十大性与性别事件评点”活动,始于2008年,由方刚召集,十几名中青年性与性别学者和社会活动家共同参与。评点活动关注每年在中国大陆发生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性与性别”事件,致力于在纷繁复杂、存在广泛争议的事件中通过专业的评点,推进性人权,促进性别平等。
“通奸”早已不算犯罪;如果不是已婚者的婚外性行为,比如未婚同居,两相情愿的“一夜情”。虽是传统意义上的“通奸”,却连道德败坏也算不上了。网络上恬不知耻地叫“约炮”。所以,当今年媒体上频频公布某贪官违纪违法劣迹,列出“通奸”丑行时,不免叫人“耳目一新”。
“虽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但公平性不足”。如今双轨并成一轨,是对企业职工的心理熨帖,也将助推社会公平。叫好之余,也不妨前瞻性地审视可能形成的新问题。
外媒的视角,从中国农业成就,看到了中国道路的成功;从中国农业发展,解读出中国新常态下的新图景。没有自来水,民国时南京人喝啥?穷人喝井水,富人买天然“纯净水”(组图)_网易新闻
没有自来水,民国时南京人喝啥?穷人喝井水,富人买天然“纯净水”(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挑水的工具洋井运水的推车水厂里的机械设备  现代快报记者 赵杰 摄  过去
  1927年前,即便南京的有钱人,也只能买江水或泉水饮用,既不方便也不卫生。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于1929年始建“首都水厂”,也就是现在南京最大的水厂—北河口水厂的前身。1933年,水厂第一批用户只有29户,多为当时机关要员。当时一桶自来水六枚铜元,对普通老百姓而言是昂贵的“饮料”……
  近日,现代快报记者走入“隐藏”在北河口水厂的南京自来水历史陈列馆,一幕幕老南京依水而居的饮水历史,犹如电影浮现。由于地处水厂内,目前这个小博物馆并未完全对外开放,想去参观的游客,可以进行团体预约。预约电话:。
  现代快报记者 余乐
  水厂建成之前
  各阶层
  取水方式不同
  南京市自来水历史陈列馆,位于鼓楼区水厂街7号北河口水厂的一幢两层黄色小楼里。
  北河口水厂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姜敏告诉记者,自来水产生之前,南京各个阶层取水的方式也不同。民国时期,南京的大小街巷共有6000多口井,老百姓喝水,一般都从塘、井中打水。胡家花园的水塘、边营地区的水井、凤凰古井,都是他们日常汲水的地方;富人则购买贩夫运送的天然“纯净水”。“纯净水”从哪来?较受欢迎的,是雨花台二泉的水。二泉位于永宁寺,曾被陆游称为“江南第二泉”,清冽甘美;都督府用水,则由往来市区的小火车加挂铁皮水箱,从下关运送江水。
  在没有自来水之前,这些水源都不算卫生。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南京人口从36万猛增到50万,城市饮用水开始紧张起来。为“急行救济饮料之缺乏及消防事业之改进”,政府推出了“首都供水计划”。
  水厂建成之初
  自来水
  仅为一级净化水
  记者在陈列馆看到,1929年春,水厂开建时,筹备委员会只有5人。
  同年6月,国民政府核准发行特种建设公债300万元(法币),并以其中200万元作为建设水厂之用。9月,水厂择址于汉西门外蒲包洲汤家坝滩地,即南京自来水历史陈列馆所在地。
  这是第一座由国人设计建造的水厂,工艺水准时居世界先列,而机械设备、管材都是由工程师沈宜甲从外国引进。
  1933年3月中旬,首都水厂试运行,由水车向“总统府”供水。4月1日起至5日完成洗管,6日至10日向市民无偿供水,4月11日正式出水,日供水量约为1500立方米。初期用户数仅为29户,多为当时机关要员。
  当时的方式是,凌晨4点至下午1点直接向市区输水,下午1点后向清凉山高位水库注水,水满即停止运送。由于技术设备有限,那时的自来水仅为“一级净化水”,水质沉淀后没有进行消毒工序,现在我们饮用的为“二级净化水”。
  水厂建成之后
  三年半
  水价涨了40次
  1945年到1949年间,社会动荡,水价曾在三年半的时间内涨了40次。“1935年前后,一桶水要六枚铜元,每桶水有10加仑,约0.04立方米。”姜敏介绍,这对当时的老百姓来讲,已经是“天价”了,为了鼓励市民用水,政府还出台了降低水价、发行水票等措施。但到了解放前的4月份,水价在20天内连续涨了5次,当时用水户共有3000多户,不少市民都吃不消,导致偷水现象越来越多。到了解放初期,管线杂乱无章,用户偷水严重,导致漏损率居高不下。
  1950年,南京市自来水管网漏损率高达50.42%,自来水厂抽调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及50多名工人成立“调查研究队”,下设用户组、管线组,对南京市的管线进行普查、普测。不断更换漏水管线,清理窃水、小流用水等违章现象。调研队不仅使用自制的听漏棒、铜饼震荡式听漏器检漏,还首创分区检漏方法,设定管道允漏标准,检验官网漏水情况。到1953年,管网漏损率降至14.43%。 这种工人们自行“研发”的听漏器,在陈列馆仍有文字记载。
  水厂历史
  1933年4月 首都水厂初步建成。
  1935年3月 自来水用户仅为1600多户,水费收入只有31000元。
  1936年2月 自来水管理处成立,将水费降低,积极推广供水业务。
  1936年6月 水厂进行扩充建设,敷设首都水厂第二根出水总管,陆续开工快滤池、清淀池、冲洗水塔、水厂实验室等。
  1938年5月 水厂交由日商经营。日伪经营期间,修复在战火中被破坏的供水管网和设施,续建完成北河口未尽工程,开始供应沉淀、过滤两级净化水。
  1945年9月 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令自来水管理处接收水厂。
  解放前夕 自来水管理处地下党小组在南京市地下党领导和组织下,秘密发动职工成立工人纠察队,展开护厂斗争。
  1949年4月 自来水用户10273户,管线总长231公里多,供水区域50平方公里,供水范围东起孝陵卫,南达宁芜路。
  12月,南京饮用水达标率为100%
  快报讯(记者 吴怡)昨天,南京市环保局发布了今年12月南京市水环境质量状况。与11月份相比,水质总体有所好转。夹江水源地等7个区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优良,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类水质标准,达标率为100%。在重点流域水质方面,“劣五类”水,也就是最差的水质等级,同比下降7.7个百分点,水质总体有所好转。
  作者:吴怡
本文来源:现代快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b2d82-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