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威哈溪大红沟甘肃有哪几个地级市村子

您的位置:首页 &
& 天祝县地图
自然资源分布天祝地处青藏、黄土、内蒙古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境内矿藏、森林、草原、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兰新铁路、312国道、西兰乌通讯光缆横穿县境;人流、物流、信息流,十分畅通便捷,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天祝地域辽阔,矿藏丰富,矿种和矿化点多,已发现的矿床、矿点、矿化点134处,查明的矿种22种。其中煤炭储量2.5亿吨,石膏2亿吨、石英石和石灰石达到4亿吨以上,还有金、银、铜、铁、锰、稀土、白云岩等金属、非金属资源布点较多,储量可观。物产资源富饶,农畜土特产品丰富,有农作物品种400多种,林木品种100多种,家禽家畜品种20多种,还有世界珍稀畜种“天祝白牦牛”,驰名中外的“岔口驿马”和毛皮肉兼优而享有盛誉的甘肃高山细毛羊,有国家保护的一、二类野生动物40多种,名贵中药材100多种,山珍名贵野菜20多种。境内水源充足,有金强河、哈溪河、毛藏河等10多条内外流河,年径流量8亿立方米,为工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利资源;林木资源种类繁多,有天然水源涵养林280万亩,活立木蓄量3.72万立方米,植被覆盖率达80.7%,森林覆盖率为27.4%;境内文化古迹和景点多,有始建于唐宪宗年间闻名遐迩的古刹天堂寺,风景险峻秀丽的“天祝三峡”,宏伟壮观的“引大入秦”工程。天祝县自1996年开始启动旅游产业已来,现已开辟以“天祝三峡”、石门沟、马牙雪山、抓喜秀龙草原、祁连布尔智为代表的多处旅游专线,开发景点20多处。藏族服饰“安多”藏族:安多藏族的传统地域是指阿尼玛卿山西北、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的小积石山以西的广阔地域。安多藏族的中心在阿尼玛卿山至青海湖一带。安多藏族的着装特别富丽,冬季用的藏袍面料以丝绢为主,不似卫藏等地以相对素朴的氇氆等为面料。帽子也多饰裘皮,衣帽布料上多以绿、金、黄、红等色为主的图案装饰。综上所述,服饰作为人类生活的产物,它是一个区域或一个民族生活情趣及审美观的展现,服饰色彩更是服饰审美规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当今人类意识到自己所造就的文化艺术时,不难发现藏族服饰色彩独具特色。宗教习俗、地域环境对藏族服饰的色彩特点形成也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康巴”藏族:“康巴”藏族即康区的藏族。康区最早是指卫藏以东广阔的地区,后来这一地域又分为“康”和“安多”两部分。康区多指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横断山区,旧称“朵思甘”地区。习惯上将西藏丹达山以东的地区与四川西昌,雅安地区和阿坝藏羌自治州相连,北与青海省玉树、果洛两州相连的地域称为康区。具体包括:西藏昌都地区、云南迪庆州、四川甘孜州、青海五树州以及那曲东南一线。康巴服饰既具有藏民族的共性特征,又别具地方个性特色。其主要服装藏袍的基本特征是大襟、宽腰、长袖、超长、无扣,腰带举足轻重,式样不局一格。色彩是康巴藏族服饰点缀美的灵魂,他们在色彩运用上十分着重色块与整体的相村与和谐,运用最多的红、黄、蓝、绿、白和黑色往往包含了宗教的象征意蕴,又归纳了雪域大自然所呈现的直观表征。他们认为蓝、白、绿、红、黄五彩是菩萨的服装,蓝色代表蓝天,白色表示白云,绿色表示河流,红色表示空间护法神,黄色表示大地。康巴服饰,男装差异不大,女装尤为典型;以此形成了不同地域的风格。康巴服饰大致可细分为康北农区服饰、康南农区服饰、木雅服饰、嘉绒服饰、牧区服饰及康巴特有着装等类型。其中康北农牧区盛装,以羔皮藏袍挂金丝缎或毛尼藏片等为面料,下摆、襟、袖等处镶宽大的水獭、豹、虎等珍贵兽皮。彩绸衬衣、锦缎袄褂。康南农区女装,以五颜六色的花氆氇制成的百折连衣裙,左右胸襟处镶以红、黄、绿、藏青、金丝绒三角形,双袖肘处镶红布,袖边镶绿布,背部镶绣有吉祥图案的“公热”,裙边镶红色羊毛条,色彩艳丽、装饰性极强。除了华贵的服装,还以金、银、红珊瑚、绿松石、黄虎珀(密腊)等作头饰、胸饰、腰饰、手饰,把全身装扮得珠光宝气,雍容华贵。康巴牧区服饰,男女老少秋冬季均以厚重的原生皮板老羊皮、羔羊皮为袍;上饰粗犷的五色布、尼料条纹或“雍宗”、日月等图案纹装饰,夏装则以常以轻、薄的各色面料或自织牛羊毛尼制成的单或夹的长袍。上镶彩虹氆氇尼花边,康北一些农区还时兴针织羊毛的袍、裤、衣等。男戴宽沿白毡帽,女梳百辫,戴羊皮帽,耳、项、胸、腰、背、腕、手、佩各种用金、银、珠玉、宝石制作镶嵌的饰品。礼仪节日盛装选料更为华贵、精美。遐迩闻名的康巴汉子服饰,以昌都、德格一带男装最为典型。他们的服饰品主要有象牙发箍,金银镶边的红珊瑚大耳环,珊瑚、玛瑙、琥珀等珠宝项链,用金、银、铜精制的佛盒“嘎乌”、火镰盒等,腰际横插或斜佩长藏刀、短吊刀,手指上戴有金银并镶嵌有珊瑚等珠宝的戒指。藏袍的外套用绸缎、布、毛织氆氇品等制成,以水獭、虎、豹等皮镶边,脚蹬藏皮靴或红黑相间的毛质氇氇尼靴,头扎一根又黑又亮的长发辫,夹以红、黑、蓝等大股丝、绒线,盘头而绕,尾端呈散状,垂落于头侧,显得扬扬洒洒,威武剽悍;着帽的或戴金毡帽,或戴狐皮帽,愈显雄姿英发,滞洒自如。着装上康巴汉子一般将藏袍下摆提升至膝盖以上,脱两袖扎于腰际,腰间除火镰等佩物外,一把横撇的长刀十分耀眼,加上头上飘洒的“英雄结”,倍显剽悍,粗犷英武。康巴女装,也以昌都、德格一带为典型:其显著标志是前额顶佩戴由银和青铜铸造并镀以金,中间镶嵌红珊瑚的“梅朵”头饰,即花朵纹样装饰。相传此佩饰为格萨尔王妃珠牡所佩戴。头发编成若干粗细不同的小辫,上面饰以绿色松耳石和红珊瑚;鬓角两边的头发上穿有松耳石或猫眼珠,辫子末端也穿以两股松耳石或银饰,藏袍和男子大体相似,显得华贵大方,婀娜多姿。总体上讲,昌都、德格服饰代表了半农半牧区的康北型,由于历史上德格土司的辖地和势力影响较广,故而这类服饰也使之流传于整个康区,尤以男子的“英雄结”和女子的“梅朵”头饰成为其典型的显著标志。社会文化天祝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藏族民歌是流传最广、内容最丰富的文学艺术形式。其次是民间故事,包括了开天辟地的传说、藏族种源、对华锐山川大地的传说以及佛经故事等。此外还有谚语、藏戏、舞蹈、绘画、民歌等等,形式繁多,内容广泛,口授心传,世代相续,不断充实。汉族和土族也都有很多的民间故事流传,有秧歌、社火等文娱形式。长篇史诗《土族格萨尔》更是天祝民间文学中的瑰宝。天祝的文艺创作门类齐全,内容丰富,有文学、音乐、舞蹈、书法、美术、摄影等。一批年轻的文艺界新秀脱颖而出,大量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刊物、调演和展览中发表、演出和展出。全县从事文艺创作的作者有百余人,经常发表作品的三四十人。至2005年,近20多种各类文化书籍编印出版。有10余人加入了省级以上文学艺术协会。一批作品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地区级奖励。1994年,完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文化工程《天祝县志》的编纂出版。书店、广播电视、电影放映、群众文化、图书、博物、档案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境内有乌鞘岭长城、天堂寺、东大寺、松山古城、东坪罗家湾遗址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馆藏文物500余件,其中有称为国宝的国家一级文物天祝铜牦牛。赛马是天祝的传统体育项目,沿袭了千余年的历史,解放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每年都要举行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的赛马会。天祝走马还在全国民运会上取得过好成绩,射击也是天祝竞技体育的强项,在全国全省的比赛中多次获奖。全民健身活动普遍开展,学校体育蓬勃发展,全县人民的体质明显增强。天祝的教育从1989年以来,经过了从迅速增加到合理布局、全面调整、加强和改善办学条件的过程。至2005年,全县有完全小学125所,九年制学校6所,小学在校学生22563人;有各类普通中学22所,职业中学2所,师范学校1所,在校学生中初中11645人、高中(包括师范、职中)1611人;全县有教职工3047人。1995年起,县上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第三个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和“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资金,在中央、省、地及县乡经费的配合下新建、改扩建项目学校93所。2005年,全县各类学校占地面积130.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18万平方米,生均6.52平方米。1997年,完成全县普及初等教育,2004年,完成全县基本普及9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任务。全县科技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科技队伍不断壮大,1999年,天祝县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称号。2005年,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282个,病床297张,医药卫生技术人员673人。各级医疗机构的设备日趋先进,医疗技术日益提高。县、乡(镇)、村三级医疗防疫网络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起步良好。计划免疫、卫生检疫等进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藏医藏药的开发利用取得了新的成就。全县人民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平均寿命不断增长。大力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使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华锐是一块古老的土地,在数千年的开拓中,先民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建立了自己的家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自治县成立后短短的55年中,当家做主的天祝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励精图治,使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顾55年的历史,虽然有过曲折和起伏,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方向始终未曾改变。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7年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天祝走上了稳定发展的快车道,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纵向比较,硕果累累,成绩喜人,天祝人民创造了历史的奇迹;横向衡量,差距明显,形势逼人,华锐儿女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有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借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勤劳、勇敢、智慧的天祝各族人民定将进一步团结奋进,艰苦创业,锐意改革,奋力拼搏,沿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坚持实施科教兴县、区域发展、外向拉动、全面提高的发展战略,为天祝的腾飞再创辉煌,谱写新的壮丽篇章。天祝县经济社会发展公报综合:2008年全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6.8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6亿元,增长6.41%;第二产业增加值6.58亿元,增长11.53%;第三产业增加值7.75亿元,增长14.87%。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7879元,增长11.6%。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15.24∶37.01∶47.75调整为15.16∶38.96∶45.88。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县就业人员14.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58万人,2008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794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82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79人。2008年底全县登记失业人员555人,累计失业人员147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4%。财政收入完成年度预算任务。全年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3230万元,比上年增长22.15%,全县一般预算收入为5531万元,增长16.49%,财政支出完成75046万元,增长44.57%。农业:2008年,全县上下众志成城、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全力推进石羊河流域源头综合治理,重点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始终把促进农牧民增收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2.56亿元,较上年增长6.41%。全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30.1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6.40万亩、油料作物3.69万亩、其他作物4.42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35544吨,较上年下降7.76%。油籽总产量3641吨,增长3.30%。全面推进石羊河流域源头治理,植树造林成效显著。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7000亩,封山育林2万亩,义务植树135万株,重点公益林补植补造730亩,补植各类苗木222.4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38.26%。畜牧业生产运行良好,特种养殖增势强劲。全年实现畜牧业增加值1.61亿元,较上年增长33.86%,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2.94%。种植优质牧草16.41万亩,新建养畜暖棚2354亩,肉牛繁育示范村7个,完成退牧还草、禁牧休牧围栏75万亩、工程补播改良任务70万亩,草原补播改良30万亩,改良绵羊13.6万只、黄(肉)牛1.02万头。发展规模育肥示范户1000户、规模养殖户1.03万户。工业:2008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7.40亿元,增长10.0%;完成工业增加值6.5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3%。2008年28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789.1万元,增长28.6%。完成工业销售产值85884万元,增长18.9%;亏损企业15户,比上年增加8户,亏损面为53.57%,亏损额为1058.6万元,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3696.1万元,增长70.12%。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5.89,下降4.31个百分点。构成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七项经济指标呈”五增二降“态势。即:总资产贡献率11.8%,增长5.02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47.01%,下降158.4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82.1%,增长18.03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73次,加快0.3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4.16%,增长0.48%;全员劳动生产率45633.7元/人,增加13726元/人;产品销售率100.01%,下降15.64个百分点。乡镇企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26.15亿元,增长11.69%;总收入24.75亿元,增长13.35%;实现利润2.62亿元,增长2.0%,税金0.39亿元,增长5.0%;实现增加值8.64亿元,增长18.68%,其中乡镇工业增加值3.68亿元,增长23.55%。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705万元,其中:建筑工程705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326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326平方米,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37.6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5165元/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81亿元,比上年增长26.35%。固定资产投资按构成分:建筑安装74184万元,设备工器具购置63842万元,其他费用20041万元;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56333万元,集体投资195万元,私营投资21988万元,个体投资17480万元,其他62071万元;从投资产业看:第一产业20086万元,增长25.08%;第二产业82383万元,增长1.0%;第三产业55604万元,增长91.32%;按隶属关系分:省属项目投资20000万元,增长73.91%,县级项目投资13.81亿元,增长21.5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7480万元,增长32.31%;按投资规模分: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项目10个,完成投资6602万元,下降7.81%;1000万元—5000万元的项目25个,完成投资43427万元;5000万元-1亿元的项目4个,完成投资19422万元;1亿元以上的项目8个,完成投资37232万元。交通、邮电通信和旅游: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2008年实现增加值15278万元,比上年增长11.38%。交通运输业按新标准计算完成公路客运量79万人(次),客运周转量4500万人公里,货运量158万吨,货运周转量13740万吨公里。邮电通信业发展良好。全年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收入5329.08万元,增长27.49%。截止2008年底,电信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1.57户,比上年下降0.49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0.74万户,农村电话用户0.83万户,小灵通用户0.23万户。移动通讯快速发展,全县移动电话用户8.64万户,比上年增加3.38万户;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2180户,增加960户。2008年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的基站接收塔达到224座。邮件投递线路48条,投递里程512公里。全年共接待游客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500万元,增长8.7%。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消费市场销售平稳增长。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57。其中县城零售额3.96亿元,增长14.76%;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4.1亿元,增长16.37%,增速比上年下降2.09个百分点。从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0.1亿元,下降35.81%;零售业零售额6.51亿元,增长21.5%,其中:限额以上0.06亿元,增长0.14%,限额以下及个体户6.45亿元,增长16.41%;餐饮业零售额1.42亿元,增长18.85%;其它行业零售额0.02亿元,增长12.68%。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为108.6%,增长8.6%。金融和保险业:金融业存贷款基本平稳。全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56274万元,比上年增长25.88%,其中:企业存款16973万元,下降1.72%,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5755万元,增长28.85%;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0016万元,增长17.23%,其中:短期贷款25142万元,增长7.77%,中长期贷款24874万元,增长28.64%。保险事业发展良好,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县全年保险业务收入2429.7万元,增长41.1%;保险赔付金额达579.0万元,增长74.14%。科学技术和教育:科技事业稳步推进。2008年全县实施科技项目1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3项,县级项目6项;这些项目中,新建项目9项,续建项目1项;总投资达1450万元。全部项目中示范推广项目3项,试验研究项目5项,培训项目2项。2008年组织鉴定科技成果1项,组织上报科技成果6项,其中: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2008年科技对全县国民经济的贡献率43%,其中:农业49%,工业33%,新产品产值率34%,先进适用技术的普及率91%,科技培训面96%,科技成果转化率35%,良种覆盖率98%,畜禽良种化程度90%,全县科技人员4730人,全年培训农牧民8万人(次),培训科技骨干5000人(次),建立科技示范村52个,科技示范户6000户。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2008年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02所,教职员工3001人,在校学生33011人,其中:小学16665人,初中11212人,高中5134人。初等教育(初中)入学率96.5%,毕业率97.6%,巩固率99.4%,小学升初中升学率99.87%,小学毕业生升初中率100.0%。初级教育(小学)入学率99.9%,巩固率100.0%,毕业率100.0%,17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9.4%。2008年,中央和省级财政给我县下达免杂费及公用经费补助资金1718万元,使义务教育阶段30059名学生(小学18943、初中11116)全部受益;免费提供教科书资金317.2万元,使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科书覆盖面达100%;县政府根据全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确保教育公用经费1718万元,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寄宿生(初中752元/人、小学500元/人)提供生活补助,有12940名学生受益。2008年我县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的考生2417人,增长7.85%,大学录取考生1362人,增长19.06%,录取率56.35%,136名考生考入重点大学。在全部录取的大学考生中少数民族考生683人,占50.15%。报考中等专业学校考生135人,录取135人,录取率100%。在录取的考生中少数民族考生51人,占37.78%。文化、卫生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8年全县共有乡镇文化站19个,广播站17个,放映单位10个,席座位718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1.5%;电视发射台及转播台2座,有线电视用户2.0万户,其中:城镇0.9万户,农村1.1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3.8%。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医疗卫生水平进一步提高。2008年全县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287家,其中医院3家,卫生院19家,妇幼保健院1家,疾病预防控中心1家,社区服务中心1家;病床床位440张,其中县直各医疗单位200张,乡镇180张,其他部门医疗卫生单位60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722人。每千人拥有卫生人员2.86人,每千人拥有床位数2.06张。全年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4种1775例,报告1种传染病死亡1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传染病发病率762.3/10万人,死亡率0.47/10万人。特色物产冬虫夏草: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林海草原境内,生长的冬虫夏草形体饱满,品质上乘,本品精选自雪线带虫草,积雪未融时人工采挖、自然凉干,是纯天然的滋补珍品。冬虫夏草,又称虫草、冬虫草,是麦角菌科虫草属植物冬虫夏草菌,与其寄生鳞翅目蝙蝠蛾科蝙蝠蛾属昆虫绿蝙蝠蛾幼尸体虫复合为一体,由于座和虫体两部分组成。州内海拔3000米以上的草甸荒坡都有分布。冬虫夏草,下为虫,上为草。是世界上公认的真菌之王,它富含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20余种氨基酸、虫草酸、虫草素成份,可健体补虚、润肺强肾,治疗结核、神经衰弱、盗汗气虚等多种疾病。近年来科学研究发现,冬虫夏草对防治癌症,调节人体内分泌机能及增强免疫力尤其有奇效。性味:味甘、性温。冬虫夏草主要成份:虫草酸、冬虫草素、麦角甾醇、维生素B12等。食用方法:炖鸡、鱼肉、泡酒、泡茶等。羊肚菌:采自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林海之中,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抗衰美容、益智等功能。食用方法:用温水泡15分钟,掐掉根部,然后漂洗干净,炒、炖、烧汤均可,配鸡汤最佳。柳花菜,别名绿木耳,是一种生长在深山老林中野柳和桦树上的真菌生物。柳花菜,呈淡绿色,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含量丰富,并含有锰、铁、钙、铜等微量元素。食用时,用温开水浸润,拌上佐料,自成佳肴,可与发菜相媲美。近年来贵德县将柳花菜加工开发,投放市场。人们或将柳花菜作为馈赠亲友的佳品,或作为宴席之上的凉拌山珍,或作为绿色食品,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之一。天祝白牦牛:白牦牛生长在中国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因天祝独有,故命名为&天祝白牦牛&。其生长在海拔3000多米的严寒地区,是我国稀贵地方类群。此畜种适应于高寒缺氧、气压低的生态环境,能充分利用其他家畜难以利用的高山草场,属半野生畜种,其内细嫩味美,适口性好,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显著特点,是纯天然绿色食品。经测定:白牦牛肉每千克中含蛋白质31.13%,较其他牛肉商1-4个百分点,球蛋白比例高,含脂肪1.40%,比其他牛肉低3-8个百分点,每千克脂肪中含胡萝素19.1%毫克,是普通牛肉的2.65倍;肉内含有大量的钙、磷等矿物质,以及人体所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比例合适,易于吸收;白牦牛肉热能值高达2297.43千卡/千克,比普通牛肉高600-1000千卡,对增强人体抗病力,增强细胞活力、器官功能均有显著作用。白牦牛分割肉系列产品是以屠宰后经低温排酸处理的新鲜白牦牛肉为原料,在低温下,通过部位分割、修整、计量、真空包装、速冻等工艺处理,保持了白牦牛肉原有的风味及色泽,该产品肉质细嫩,色泽深红,高蛋白,低脂肪,并含多种脂溶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优质的天然绿色食品,该产品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级绿色食品认证。产品品种:大腿肉、腱子肉、背脊肉、辣椒肉、肋条肉、共黄瓜条、西冷、牛柳、精牛排等。人文风光藏传佛教寺院,天堂寺位于县境西北角的天堂乡,距县城94千米,居天祝十四寺院之首,始建于唐代。极盛时期占地1500多亩,建筑辉煌,规模宏大。寺内壁画、堆绣和酥油花设计严谨,技艺精湛。有佛家视为至宝的舍利佛骨为内脏的释迦牟尼大佛像、萨迦时代的弥勒、无量寿佛塑像,装有释迦尊者手指的土塔以及唐宋元明清各朝代塑像、壁画、唐卡、经典、法器等。古建筑物有赛义囊和大经堂遗址,陆续新建的建筑物有弥勒殿、龙王庙、密宗殿、时轮大经堂、文殊殿。1998年,信教人士捐资修建的千佛殿,高23米,内置18米高的木雕宗喀巴大师佛像一尊,它是世界上最高的木制宗喀巴像,另有4000尊小型佛像。寺后绝壁有一石洞,系宗喀巴大师弟子华锐坚参巴苦修之地。石门寺位于石门镇,距县城13千米,建于明崇祯初年。清顺治九年(1652),五世达赖进京途中曾到石门寺讲经;康熙六十年(1721),六世达赖仓央嘉措重修石门寺并任过法台多年。保存的珍贵文物有五、六世达赖遗物和明代石浮雕像光明女佛等。华藏寺位于县城,建于清代,兴盛时规模宏大,后几度被毁,80年代重新开放后建有大经堂1座,僧舍1院,是县城信教民众进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东大寺位于天祝县城西南部的赛什斯镇,明万历四十七年(1620)修建,有500多年历史,历史上萨迦派、噶举派的许多高僧到过该寺,并赠送大量佛经、佛像、佛塔,使寺院逐渐兴盛起来。现存的鲁家囊欠,是天祝最典型的佛寺古建筑。内有藏汉合成式壁画《唐僧取经》等佛经故事及其他宗教图案。此外,还存有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用过的大量法器及直径15厘米的大草果等。此外,尚有达隆寺、夏玛寺、南冲寺、毛藏寺、祝贡寺、极乐寺、红沟寺及百灵寺遗址等。古文化遗址,东坪古文化遗址在大通河西岸东坪乡罗家湾和小沟村阴山坡下,有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遗址2处,出土了大量有价值的文物。它的发现说明天祝地区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进入氏族公社,母系与父系交替,但仍以母系氏族公社制度为其典型形态的社会阶段。乌鞘岭长城、壕沟、烽火墩在打柴沟镇安门村东北甘新公路东侧和乌鞘岭北安远镇南泥湾村有汉代长城遗址1处,全长约10公里;打柴沟镇金强驿村的石洞沟明长城保存比较完好,长约2000米。地理位置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武威市东南部,祁连山东端,东靠景泰县,南接永登县,北邻凉州区、古浪县,西北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接壤,西与青海省门源、互助、乐都县毗邻。境内兰新铁路、312国道纵贯南北。山脉与交通线交汇的乌鞘岭是地扼东西的通道,势控河西的咽喉,地势险要,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全县辖域面积7149平方公里,居住着藏、土、汉等16个民族,共22.14万人。境内群山环抱,峰峦叠嶂,有郁郁葱葱的苍茫林海,终年积雪的雪山大川和碧草如茵的广阔草原及大小10多条河流。海拔最高4874米,最低2050米,属大陆性高原气候,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素有“高原金盆”之称。
| W3C XHTML 1.0
Copyright & 2012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1甘肃武威十八中录取分数线公布
来源:  8:39:14 【】 
  8月11日,从市教育局获悉,武威城区高中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普通高中招生计划、考生志愿、考生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初步确定了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武威十八中的招生录取分数线和择校生计划。
  据悉,今年,武威城区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武威十八中录取分数线为488分;
  择校生招生计划为132人,定于8月11日至8月12日开始报名登记;
  凡在武威城区高中招生办公室报名参加考试的天祝县祁连、旦马、哈溪、大红沟4乡镇初中应届毕业生,根据考试成绩照顾录取到省、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1&&  相关推荐:
文章责编:zhangyuqio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10:46:21)?&&( 11:50:12)?&&( 9:36:06)?&&( 16:41:40)?&&( 16:19:56)?&&( 11:58:23)
在线名师: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新东方特聘物理讲师,主讲初中九年级...[]
在线名师: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新东方特聘数学讲师,主讲初中七年级...[]
在线名师:  
党会娥老师毕业于陕西渭南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新东方优...[]
在线名师:  
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新东方特聘物理讲师,主讲初中八年级物...[]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甘肃有哪几个地级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