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 那个大连环球雅思好不好老建筑与名人故事的开题报告也给我发一份好不 2232851645

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近几年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筑业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拥有庞大的从业人员队伍,是高风险行业,其安全问题长期困扰着建筑企业的稳定与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建筑行业安全生产事故频发,死伤众多,不仅影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而且损害了党和国家的良好形象及政府的公信力。
从目前建筑安全生产状况来看,无论是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还是建筑企业的内部管理,都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甚至制约着建筑安全工作的发展,必须加以改进。本文首先提出我国当前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对策。
本文根据自己近几年来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经验,阐述了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的现状,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作业人员、监管部门、建筑市场等方面分析了建筑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明确安全责任,加强源头控制,加强企业领导安全意识,健全安全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建筑企业的安全投入,抓好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加强施工人员安全培训教育,监督部门加强执法,强化监管,健全建筑安全生产法制,规范工程承包行为,加强起重机械行业管理,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加快建筑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针对存在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最后对文章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文中的一些不足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TU71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田元福,李慧民;[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晓宁,王明贤,陈万金;[J];化工标准.计量.质量;2005年07期
张土乔,王直民,S.L.T[J];建筑经济;2003年11期
,张仕廉;[J];建筑经济;2003年12期
杨德钦;;[J];建筑经济;2006年10期
姜芳禄;[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4年01期
周琦,王明贤;[J];农机化研究;2005年03期
吕晶,张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年09期
崔艳萍,唐祯敏,李毅雄;[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魏国,李玉红,杨志峰;[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年10期
田元福;;[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春慧;;[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论文集[C];2004年
张松奎;朱可胜;王颖;;[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田元福;[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杨德钦;[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董大旻;[D];同济大学;2007年
袁海林;[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冯利军;[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宁强;[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周琦;[D];江苏大学;2005年
谢雅丽;[D];河北理工大学;2005年
刘玉英;[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李俊;[D];广西大学;2005年
杨建宏;[D];浙江大学;2006年
蒋泽发;[D];重庆大学;2006年
郑楠;[D];天津大学;2006年
郭军;[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董睿;[D];天津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铁男,李晶蕾;[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贺成龙;[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3年04期
谢礼群;[J];基建优化;2003年06期
田元福,李慧民,李潘武;[J];建筑经济;2003年02期
徐蓉,徐伟,程志贤;[J];建筑施工;2005年06期
莫志军;;[J];山西建筑;2007年04期
邓龙海;;[J];山西建筑;2007年07期
于波,刘荣,张厚祥,宗光华;[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3年03期
郭泳亨;卢兴华;刘云;;[J];微计算机信息;2006年24期
田元福,李慧民;[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苏义坤;[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廉凤梅;[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杨建宏;[D];浙江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钱程;;[J];现代职业安全;2009年12期
温雄威;[J];建筑安全;1994年11期
方东平,张剑,黄吉欣;[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J];兵工安全技术;1998年04期
;[J];煤矿安全;1999年10期
杨钦祥,陈国良;[J];劳动安全与健康;2000年10期
杨时鸿;[J];建筑安全;2004年08期
本刊编辑部;[J];中国船检;2005年08期
梁松,付屹东,周春举;[J];煤炭企业管理;2005年08期
关伟;;[J];现代职业安全;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欣;高海军;付涛;;[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郭新;;[A];安全责任 重在落实——第四届吉林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孙兆柏;袁宏伟;;[A];2011年全国冶金安全环保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杨斌霞;周玉峰;;[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刘莹;;[A];建设工程安全理论与应用——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俞廷标;冯祥军;;[A];施工机械化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第十一辑)[C];2010年
周琼;王卫国;;[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李保轩;王志强;;[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牛志刚;杜学瑞;王正峰;;[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郑家健;;[A];适应入世后的形势、促进汽车运输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记者 祝桂峰;[N];中国测绘报;2006年
何洁;[N];广元日报;2006年
记者 温希;[N];珠海特区报;2006年
徐蕊;[N];渭南日报;2008年
石绍全;[N];中国石油报;2011年
木化石;[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6年
骆国仁;[N];中国电力报;2006年
高勇;[N];中国航空报;2007年
秦卫飞 熊燕;[N];恩施日报;2006年
苏琳喜;[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成华;[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袁海林;[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梁海慧;[D];辽宁大学;2006年
冯利军;[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许程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张明轩;[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田元福;[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李鸿伟;[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刘秀菊;[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闵祥臣;[D];吉林建筑工程学院;2011年
彭本;[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赵妍;[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鞠传静;[D];重庆大学;2010年
李陶然;[D];重庆大学;2011年
李美玲;[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王英红;[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翟家常;[D];天津大学;2010年
梁苗;[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肖磊;[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大连老建筑记忆展】大连记忆沙龙 | 一起来说说你记忆中的大连吧
按照卡尔维诺的说法,城市就像一块海绵,吸汲着不断涌流的记忆的潮水,并随之膨胀。&
或许城市本来没有灵魂,是人们的记忆装点了在城市。记忆散落在梦境里,梦境遗失在往事里,往事浮游在城市里。&
历史像考古的地层断面不停的在这里堆积着,从码头到公路,从铁路到机场,我们可以清晰的看见每个时代的烙印,感觉到不同时期的人来到这个城市所留下的足迹。城市总是不断发展的,继承与变化的矛盾是任何时期都存在的,城市空间是历史积淀的结果,具有鲜明的历史延续性。凯文.林奇说:&城市应该具有高度连续的形态,它是由许多各具特色的部分相互清晰连接,城市由此才能被了解,被感知。&
是的,每座城市都有它自己的历史故事,就好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记忆一样。建筑是每个城市历史故事的载体,它随着时间一层一层覆盖,而人的记忆也是一层一层覆盖的,你来到这个城市,记忆覆盖上了浅浅的一层,当你不停地深入它的时候,记忆层次就会越来越丰富,对它的情感也会越来越深。
罗西说,记忆是城市的灵魂。&
一起来说说你记忆中的大连吧~!!
【时间】:日上午10:00-11:30
【地点】:大连市中山区 十五库
【咨询电话】:
关于【寻找。城市的灵魂】&&大连老建筑摄影展 请点击
关于【摄影展首映礼】请点击
关于【《记忆中的大连》原创作品征集】请点击
关于【主题沙龙《大连港前世今生》】请点击
逛15库看300张大连旧“脸庞”
&7月4日,&大连建筑记忆展&在位于大连港的15库拉开帷幕,几十年前这座城市的模样仿佛又重新浮现在世人的面前。这次展览,收集了300余幅关于大连老建筑的摄影作品。这次活动,与本报今年3月推出的&城市遗风&大连老地理&系列活动属一脉相承,是在继阅读老地理报道,带领读者探访老建筑后,又一次带领市民&穿透时光&,与老大连进行&对话&。
15库老照片唤起旧时记忆& & 此时,如果你一走进15库一楼的大堂,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定是堆在正中央地板上、那些大大小小的黄色纸盒箱,而在箱子上面,都贴着一张黑白老照片&&大小箱子堆在一起,组成了一面相片墙。& &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活动共有包括大连港和15库在内的四个大连标志性老建筑区,共300余张摄影作品展览。&这些古老的黑白照片被放大,悬挂或张贴在15库的不同位置供市民参观。 &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和其他来参观展览的市民一起,或在大厅里慢慢浏览,或沿楼梯拾阶而上,入眼的虽为静止的影像,但好似能透过它与那个特定的时代对话。& & 就拿这次活动的所在地15库而言,钢筋水泥混凝土透露着它的沧桑:始建于1929年,那时的大连还叫&达里尼&,还仅仅是个靠港口运输为生的小渔村,而15库不过是个堆放粮食、杂货的仓库;83年后,大连已然跻身世界都会之列,而15库和港务局大楼、客运码头候船厅一起,作为历史建筑被保留下来,挺拔伫立在东港的习习海风中。同时,这座昔日亚洲最大的港口仓库,也完成了其华丽转身,成为东港的标志性建筑。& & 老照片里,15库的旧时模样映入眼帘,让人觉得陌生却亲切:无梁楼盖结构,楼前的大吊车。记者看到,很多人一边看照片,一边举头四望,以照片对照实物,边观看边热烈的交流。一些摄影爱好者也忙着观摩、拍摄。& & 参观完老大连系列摄影作品,市民们又集体围坐,对《大连港的前世今生》展开了讨论,共同分享了大连港和15库的变迁史。
本报&导游员&贡献展览照片& & &你知道这个是哪里吗? &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记者随处可以听到市民们激动而兴奋的声音。&哎,这个小伙,你过来给我们讲讲,这到底是哪儿啊&&&参观者口中的小伙儿,就是周科&&相信看过本报&城市遗风&大连老地理&系列报道的读者对他都很熟悉。而每个周末,带领读者游走在这个城市里的每个角落,评说老建筑的&导游员&,也是他。记者了解到,这次的&大连建筑记忆展&中的照片,很多都来自于周科。&有以前收集的老照片,也有我自己拍的,现在大连老建筑的摄影作品。 &周科介绍说,为了准备这次展览,他前后忙乎了一个多月。& & 记者获悉,此次展览将一直延续到7月28日。喜欢老建筑的市民不妨利用空闲时间去看看。 记者胡慧雯&
《大连老建筑记忆展》——关于这个城市的建筑记忆
【寻找。城市的灵魂】老建筑摄影展 | 主题沙龙《大连港前世今生》
大连的记忆应该从码头开始
大连这座城市任何活动似乎都和码头息息相关,而十五库作为当年东亚第一大库,俨然成为大连近代城市的发祥地。港口文化将在这里蕃衍,城市史脉将在这里延续,老码头精神将在这里弘扬。
希望你我都参与进来~!讲述你与码头的故事~!
【沙龙时间】日上午9:00-11:30
【沙龙地点】15库(人民路延长段西侧/港湾广场东行200米)
【咨询电话】
《记忆中的大连》原创作品征集
城市只是一个空洞的容器,你在这个城市里发生的故事才是这个城市的灵魂。
在这个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带着深深的殖民烙印的城市,或许我们的故事多多少少会有些相似。&
但对于每个人来说,那些故事就是你在这个城市的根,一端连着这个城市的土地,一端连着你的回忆。
给我你的大连故事吧!把它放到我们的摄影展上面~!让它成为这个城市浮生万象记忆的见证者。
所有入选作品我们将与《寻找。城市的灵魂&&大连老建筑摄影展》一起展出~!
关于《寻找。城市的灵魂&&大连老建筑摄影展》请点击
&&&&&&&&&&&&&&&&&&&&&&&&&&&&&&&&
【征集时间】日-7月18日
【作品形式】不限。(可以是文字、照片、手绘、DV等任何形式)
【投稿地址】 或者直接将作品送到&沈小姐的泥巴店&(大连西岗区团结街6号 俄罗斯风情街北广场)
【展示】 15库(人民路延长段西侧/港湾广场东行200米)
【奖励】若作品入选,将获得摄影展限量版明信片一张 以及 十五库内指定店铺免费咖啡券一张~!
大连老建筑记忆展
&寻找。一座城的灵魂&每座城市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就好像人的记忆一样。&或许,城市本身本来没有灵魂,是人们的记忆装点了它。&&&&&&&&&&&&&&&&&&&&&&&&&&&&&渤海岸边,&一个小渔村,&100年不后悔的艰辛,&如今,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它叫,大连。&&&&&&&&&&&&&&&&&&&&&&&&&&&&大连, 正吸引着人们挖空心思发掘它的灵魂。&大连港和15库,是这个城市曾经的卧房;&胜利桥,大连生气的第一缕炊烟;&中山广场,建造它的老外,本不打算离开;&南山,优雅的人居气质于此根植已久;&高尔基路,梧桐大道上,通往过去的时光哲学;&八一路, 出则钻石般繁华,入则菩提般宁静;&夕阳西下,东关老街,那些亦真亦幻的老城故事&&&&&&&&&&&&&&&&&&&&&&&&&&&&&&关于这座城的灵魂,&人们已然挖掘了蛛丝马迹,&接下来,我们约你,在15库,&全面追寻大连年轻时的样子,&大连的城市灵魂,即将,公开。&
追寻时间:日&&7月18日&
追寻热电:
追寻地址:15库(人民路延长段西侧/港湾广场东行200米)&
主办方:十五库、大连经济文化促进会、大连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承办方:南柯工坊
大连手绘地图的鼻祖~!1930年大连图绘 珍藏版
看多了印刷毫无特色的2块钱一张的地图,
看多了厦门那种卡哇伊风格的手绘地图,
心里寻思,大连的手绘地图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无意中发现,原来1930年大连就有了手绘俯瞰地图了,
浮世绘风格
暖暖的泛黄的色调
低调、含蓄
大连的大街小巷都被细致的描绘出来
细想30年代踏上大连的旅人拿着这张地图
在城市中游走一定不会迷路吧~!&
棒球场、赛马场、滑冰场、温泉山庄、海滨浴场、高尔夫球场、水族馆、博物馆。。。。
猛的想起,这是30年代啊
30年代的大连
对比现在的地图,大连的格局似乎没怎么变
老地图上的每一条路现在都能找到
甚至街名都保留原来的呢&
找一个休闲的假日
照着老地图重新走一遍大连的大街小巷
聆听老街的轻声低语
大连深度漫游 第八期 旅顺——樱花 海浪 蓝天
【报名电话】: 沈小姐&
【集合地点】: 黑石礁 新玛特门口
【集合时间】:4月22日(周日)上午9:00(请提前15分钟到达集合地点签到)&
》》》》》》》》》》》》》》》》》》》》》》》&
19世纪下半叶,人类发明的两样东西改变了城市,一是电梯,二是汽车。&
电梯使城市向高空生长,汽车使城市在大地蔓延。&
城市便有了两样东西,一是摩天楼,二是高速路。&
摩天楼把街道立了起来,它腾出了空地,汽车便当然地侵入。&
高速路让人类像寄生虫那样活在了车里。城市的步行空间被汽车统治。道路要足够宽,行人要足够少,一切以车速为尺度。&
一个自然人失去了站在街道上的尊严,最&自然&的方式就是驾车狂奔。&
【老大连】&
100年前的大连,没有那么多乌烟瘴气的汽车,多的是马车和行人,街道是社会交流的场所,步行的空间是存在的,人是城市的主人、空间的主宰,所以它是人的尺度。包括街道两侧建筑的立面,都要满足人的需要,要做得细致、精美,这是因为步行的速度慢,人们能够欣赏。老城市街道的宽度是宜人的,那时生活在城市里有很多乐趣。老的街道,不宽不直,但很有情趣,可现在要把它弄直;原来的十字路口很好玩,是人们相互接触的地方,可是汽车最怕十字路口。&
【走!走!走!】&
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阅读这个城市?&
当堵车成为一个城市繁华的标志的时候,过多的高速路、高架桥只会把人们赶出城市。当你用汽车认识这个城市的时候这个城市变得越来越大而荒芜。那些被遗忘的老街道、老建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步行者的尺度,没有笔直宽阔的道路,但每一个转角或许都有惊喜,路边的咖啡馆,梧桐树下聊天的人群.....那些百年来静静坐着的房屋,经历着时代的交替变迁,陈旧感里都是历史,只要是清晨或是深夜走在大连老街任何一处安静的地方都能听见清晰的汽笛声。&
【深度漫游计划】&
这是一个系列活动,我们将为每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每周进行一次漫游计划,我们将此次漫游的主题确定为旅顺太阳沟建筑群
大连深度漫游 第七期 黑石礁建筑群——皇亲国戚最终的归属
【报名电话】: 沈小姐&
【集合地点】: 黑石礁 新玛特门口
【集合时间】:4月15日(周日)上午10:00(请提前15分钟到达集合地点签到)&
》》》》》》》》》》》》》》》》》》》》》》》&
19世纪下半叶,人类发明的两样东西改变了城市,一是电梯,二是汽车。&
电梯使城市向高空生长,汽车使城市在大地蔓延。&
城市便有了两样东西,一是摩天楼,二是高速路。&
摩天楼把街道立了起来,它腾出了空地,汽车便当然地侵入。&
高速路让人类像寄生虫那样活在了车里。城市的步行空间被汽车统治。道路要足够宽,行人要足够少,一切以车速为尺度。&
一个自然人失去了站在街道上的尊严,最&自然&的方式就是驾车狂奔。&
【老大连】&
100年前的大连,没有那么多乌烟瘴气的汽车,多的是马车和行人,街道是社会交流的场所,步行的空间是存在的,人是城市的主人、空间的主宰,所以它是人的尺度。包括街道两侧建筑的立面,都要满足人的需要,要做得细致、精美,这是因为步行的速度慢,人们能够欣赏。老城市街道的宽度是宜人的,那时生活在城市里有很多乐趣。老的街道,不宽不直,但很有情趣,可现在要把它弄直;原来的十字路口很好玩,是人们相互接触的地方,可是汽车最怕十字路口。&
【走!走!走!】&
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阅读这个城市?&
当堵车成为一个城市繁华的标志的时候,过多的高速路、高架桥只会把人们赶出城市。当你用汽车认识这个城市的时候这个城市变得越来越大而荒芜。那些被遗忘的老街道、老建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步行者的尺度,没有笔直宽阔的道路,但每一个转角或许都有惊喜,路边的咖啡馆,梧桐树下聊天的人群.....那些百年来静静坐着的房屋,经历着时代的交替变迁,陈旧感里都是历史,只要是清晨或是深夜走在大连老街任何一处安静的地方都能听见清晰的汽笛声。&
【深度漫游计划】&
这是一个系列活动,我们将为每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每周进行一次漫游计划,我们将此次漫游的主题确定为黑石礁建筑群
大连深度漫游 第六期 青云街建筑群——怀想当年的金戈铁马
【报名电话】: 沈小姐&
【集合地点】: 大连西岗区团结街6号 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俄罗斯风情街北广场)&
找不到朋友的可以看地图哦~!
【集合时间】:4月8日(周日)上午10:00(请提前15分钟到达集合地点签到)&
》》》》》》》》》》》》》》》》》》》》》》》&
19世纪下半叶,人类发明的两样东西改变了城市,一是电梯,二是汽车。&
电梯使城市向高空生长,汽车使城市在大地蔓延。&
城市便有了两样东西,一是摩天楼,二是高速路。&
摩天楼把街道立了起来,它腾出了空地,汽车便当然地侵入。&
高速路让人类像寄生虫那样活在了车里。城市的步行空间被汽车统治。道路要足够宽,行人要足够少,一切以车速为尺度。&
一个自然人失去了站在街道上的尊严,最&自然&的方式就是驾车狂奔。&
【老大连】&
100年前的大连,没有那么多乌烟瘴气的汽车,多的是马车和行人,街道是社会交流的场所,步行的空间是存在的,人是城市的主人、空间的主宰,所以它是人的尺度。包括街道两侧建筑的立面,都要满足人的需要,要做得细致、精美,这是因为步行的速度慢,人们能够欣赏。老城市街道的宽度是宜人的,那时生活在城市里有很多乐趣。老的街道,不宽不直,但很有情趣,可现在要把它弄直;原来的十字路口很好玩,是人们相互接触的地方,可是汽车最怕十字路口。&
【走!走!走!】&
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阅读这个城市?&
当堵车成为一个城市繁华的标志的时候,过多的高速路、高架桥只会把人们赶出城市。当你用汽车认识这个城市的时候这个城市变得越来越大而荒芜。那些被遗忘的老街道、老建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步行者的尺度,没有笔直宽阔的道路,但每一个转角或许都有惊喜,路边的咖啡馆,梧桐树下聊天的人群.....那些百年来静静坐着的房屋,经历着时代的交替变迁,陈旧感里都是历史,只要是清晨或是深夜走在大连老街任何一处安静的地方都能听见清晰的汽笛声。&
【深度漫游计划】&
这是一个系列活动,我们将为每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每周进行一次漫游计划,我们将此次漫游的主题确定为青云街建筑群。
大连深度漫游 第五期 伏见台建筑群——寻找昔日的文化圣地
【报名电话】: 沈小姐&【集合地点】: 大连西岗区人民广场 升旗台 (广场上只有一面国旗哦~!看到国旗就找到组织啦~!!)&
【集合时间】:4月3日(周二)上午10:00(请提前15分钟到达集合地点领取手绘地图及漫游任务表)&&
》》》》》》》》》》》》》》》》》》》》》》》&
19世纪下半叶,人类发明的两样东西改变了城市,一是电梯,二是汽车。&
电梯使城市向高空生长,汽车使城市在大地蔓延。&
城市便有了两样东西,一是摩天楼,二是高速路。&
摩天楼把街道立了起来,它腾出了空地,汽车便当然地侵入。&
高速路让人类像寄生虫那样活在了车里。城市的步行空间被汽车统治。道路要足够宽,行人要足够少,一切以车速为尺度。&
一个自然人失去了站在街道上的尊严,最&自然&的方式就是驾车狂奔。&
【老大连】&
100年前的大连,没有那么多乌烟瘴气的汽车,多的是马车和行人,街道是社会交流的场所,步行的空间是存在的,人是城市的主人、空间的主宰,所以它是人的尺度。包括街道两侧建筑的立面,都要满足人的需要,要做得细致、精美,这是因为步行的速度慢,人们能够欣赏。老城市街道的宽度是宜人的,那时生活在城市里有很多乐趣。老的街道,不宽不直,但很有情趣,可现在要把它弄直;原来的十字路口很好玩,是人们相互接触的地方,可是汽车最怕十字路口。&
【走!走!走!】&
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阅读这个城市?&
当堵车成为一个城市繁华的标志的时候,过多的高速路、高架桥只会把人们赶出城市。当你用汽车认识这个城市的时候这个城市变得越来越大而荒芜。那些被遗忘的老街道、老建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步行者的尺度,没有笔直宽阔的道路,但每一个转角或许都有惊喜,路边的咖啡馆,梧桐树下聊天的人群.....那些百年来静静坐着的房屋,经历着时代的交替变迁,陈旧感里都是历史,只要是清晨或是深夜走在大连老街任何一处安静的地方都能听见清晰的汽笛声。&
【伏见台&&传说中的文化圣地】
据说明治37年(1904年),伏见宫亲王(当时任第一师团长)的军营曾在此地驻扎,在伏见台和大黑町的交界处的旧中央试验所所在地,那里曾经是师团指挥部。因此后来这里就称为伏见台。
伏见台地区被誉为文化区域,那里曾有7个学校,5000多名学生。这些学校是大连一中,伏见台小学校,南满洲工业专门学校,羽衣高女,大连商业学校,南满工专的附属职业学校,公学堂和家政女学院。
【深度漫游计划】&
这是一个系列活动,我们将为每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每周进行一次漫游计划,我们将此次漫游的主题确定为伏见台建筑群。&
【活动流程】:&
4月3日上午10点 周小哥将陪同大家一起,讲述这些老建筑背后的故事。
《行走大连》电子杂志 (创刊号)征稿——给我个大连故事(胜利桥)
城市只是一个空洞的容器,你在这个城市里发生的故事才是这个城市的灵魂。&&
在这个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带着深深的殖民烙印的城市,或许我们的故事多多少少会有些相似。&&但对于每个人来说,那些故事就是你在这个城市的根,一端连着这个城市的土地,一端连着你的回忆。&&
给我你的大连故事吧!把它写在《行走大连》杂志中,让它成为这个城市浮生万象记忆的见证者。&&
P.S. 简单的说就是征集大连故事,如果你的故事够精彩,我会收集起来写在《行走大连》电子杂志中希望这些故事能一站一站延续下去,带大家逛遍整个大连。&
-------------------------------------------------------------------------------------&&
《行走大连》 创刊号&&
【主题】大连城市的原点&&胜利桥&
这里,通向这个城市的第一个市政厅,第一条街,第一片住宅区。&
-------------------------------------------------------------------------------------&
【手绘】&&如果你是个手绘高手,或者对大连有着深刻的体会,想用画笔表达出来的朋友,我们也欢迎投稿哦~!&&
-------------------------------------------------------------------------------------&
【收稿方式】: 邮件标题注明&行走大连&投稿&&【投稿格式】:&& 网络昵称:&& 真实姓名:&& 联系电话:&& 收信地址:&作品以附件的形式发送&
-------------------------------------------------------------------------------------
【奖励】:《行走大连》系列明信片任选3张&
【领取方式】:作品一旦被采纳,会有短信或电话通知,凭短信和有效身份证件(学生证、身份证等)到沈小姐的店里领取明信片。&
如果不方便亲自来取,沈小姐会用平邮的方式将明信片寄送到投稿者手中。
大连深度漫游 第四期 东关街建筑群——坐电车寻找“老大连”的窝
【报名电话】: 沈小姐&
【集合地点】: 大连西岗区团结街6号 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俄罗斯风情街北广场)&
【集合时间】:3月25日(周日)上午10:00(请提前15分钟到达集合地点领取手绘地图及漫游任务表)&
》》》》》》》》》》》》》》》》》》》》》》》&
19世纪下半叶,人类发明的两样东西改变了城市,一是电梯,二是汽车。&
电梯使城市向高空生长,汽车使城市在大地蔓延。&
城市便有了两样东西,一是摩天楼,二是高速路。&
摩天楼把街道立了起来,它腾出了空地,汽车便当然地侵入。&
高速路让人类像寄生虫那样活在了车里。城市的步行空间被汽车统治。道路要足够宽,行人要足够少,一切以车速为尺度。&
一个自然人失去了站在街道上的尊严,最&自然&的方式就是驾车狂奔。&
【老大连】&
100年前的大连,没有那么多乌烟瘴气的汽车,多的是马车和行人,街道是社会交流的场所,步行的空间是存在的,人是城市的主人、空间的主宰,所以它是人的尺度。包括街道两侧建筑的立面,都要满足人的需要,要做得细致、精美,这是因为步行的速度慢,人们能够欣赏。老城市街道的宽度是宜人的,那时生活在城市里有很多乐趣。老的街道,不宽不直,但很有情趣,可现在要把它弄直;原来的十字路口很好玩,是人们相互接触的地方,可是汽车最怕十字路口。&
【走!走!走!】&
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阅读这个城市?&
当堵车成为一个城市繁华的标志的时候,过多的高速路、高架桥只会把人们赶出城市。当你用汽车认识这个城市的时候这个城市变得越来越大而荒芜。那些被遗忘的老街道、老建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步行者的尺度,没有笔直宽阔的道路,但每一个转角或许都有惊喜,路边的咖啡馆,梧桐树下聊天的人群.....那些百年来静静坐着的房屋,经历着时代的交替变迁,陈旧感里都是历史,只要是清晨或是深夜走在大连老街任何一处安静的地方都能听见清晰的汽笛声。&
【东关街&&&老大连&的窝儿】&
民间有一种说法,日本占领时期居住在小岗子的中国人去日本人居住区要过关检查,而关卡设在小岗子的东面,因而被叫成了东关街。
沙俄殖民者把小岗子地区划为&中国区&,专供中国人居住。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一带是华商集中之地。
登上东关街边上的高楼,从楼上俯瞰整个东关街,你会被一种壮观打动,那不同于人民路上高楼林立的建筑,而是像棋盘一样,盘桓在那里,固执地坚守了一百多年。如今在大连城区再难找到像东关街这样的老街,混合了欧式和日式的风格。花岗岩的门楣,油漆的大门,雕花的拱形窗户,敞亮的天井,很美。十几户人家,共用一个院落,拥挤,但车水马龙。
走在东关街上,就像穿越了一个城市的历史。
【深度漫游计划】&
这是一个系列活动,我们将为每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每周进行一次漫游计划,我们将此次漫游的主题确定为东关街建筑群。&
【活动流程】:&
3月25日上午10点 周小哥将陪同大家一起,讲述这些老建筑背后的故事。&
我们将提供一张免费的城市漫游手绘地图和一张白纸。手绘地图上有本次活动所规定的一些目的地和一些任务,你可以地图上标明此次漫游的路线,还可以表明在城市漫游中发现的老房子、旧书店、咖啡店或是其他的一些有意思的地方。而白纸用于自己记录,可以是文字、手绘、照片,记录只要是与本次漫游相关即可,最后,我们会将所有的人的漫游手记集结成册,放于工作室中供大家浏览。
大连深度漫游 第三期 南山麓——“贵族大连”的最后一抹记忆
报名电话: 沈小姐&
报名地址:大连西岗区团结街6号 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俄罗斯风情街北广场)&
可以来电报名或是直接到店里登记报名哦~!!!沈小姐根据报名人数准备手绘地图和漫游任务表哦~!!!&
》》》》》》》》》》》》》》》》》》》》》》》》&
【集合地点】:23路(外国语学院)终点站站台&
【集合时间】:3月17日上午10:00(请提前15分钟到达集合地点领取手绘地图及漫游任务表)&
》》》》》》》》》》》》》》》》》》》》》》》&
19世纪下半叶,人类发明的两样东西改变了城市,一是电梯,二是汽车。&
电梯使城市向高空生长,汽车使城市在大地蔓延。&
城市便有了两样东西,一是摩天楼,二是高速路。&
摩天楼把街道立了起来,它腾出了空地,汽车便当然地侵入。&
高速路让人类像寄生虫那样活在了车里。城市的步行空间被汽车统治。道路要足够宽,行人要足够少,一切以车速为尺度。&
一个自然人失去了站在街道上的尊严,最&自然&的方式就是驾车狂奔。&
【老大连】&
100年前的大连,没有那么多乌烟瘴气的汽车,多的是马车和行人,街道是社会交流的场所,步行的空间是存在的,人是城市的主人、空间的主宰,所以它是人的尺度。包括街道两侧建筑的立面,都要满足人的需要,要做得细致、精美,这是因为步行的速度慢,人们能够欣赏。老城市街道的宽度是宜人的,那时生活在城市里有很多乐趣。老的街道,不宽不直,但很有情趣,可现在要把它弄直;原来的十字路口很好玩,是人们相互接触的地方,可是汽车最怕十字路口。&
【走!走!走!】&
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阅读这个城市?&
当堵车成为一个城市繁华的标志的时候,过多的高速路、高架桥只会把人们赶出城市。当你用汽车认识这个城市的时候这个城市变得越来越大而荒芜。那些被遗忘的老街道、老建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步行者的尺度,没有笔直宽阔的道路,但每一个转角或许都有惊喜,路边的咖啡馆,梧桐树下聊天的人群.....那些百年来静静坐着的房屋,经历着时代的交替变迁,陈旧感里都是历史,只要是清晨或是深夜走在大连老街任何一处安静的地方都能听见清晰的汽笛声。&
【南山麓&&&贵族大连&的最后一抹记忆】&
据说,19世纪末,南山一带还住着最最普通的中国老百姓,他们在山坡上搭了些简陋的偏厦子,做些小生意谋生活。当时的市长、俄罗斯人萨哈洛夫是工程师出身,他设想着在南山北麓建一片高档住宅区,供圣彼得堡的贵族们生活。但是,萨哈洛夫还没来得及将图纸变为现实,战争就来了,这块已经预留好的土地落到了日本人的手上。&
于是,日本人一夜之间赶走了在这里生活的中国贫民,然后按照俄国人的规划,在这里大兴土木,建起了高档别墅区。&
在之后的几十年间,数百栋风格迥异的小洋楼一个个拔地而起,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南山街区基本成型。如今,沿南山北麓顺势而行,途经望海街、枫林街、七七街,直至南山路,这些以日式风格为主体的别墅在洋槐树与银杏树的映衬之下依然透着一种让人着迷的异国魅力。&
徜徉于南山街区,你会发现这里众多的别墅几无重样,据说这是因为当时明治维新后,众多日本年轻设计师留洋欧洲,回到日本后又被派到大连,日本人把大连当做了检验这些年轻设计师的考场,让他们每个人设计一栋洋楼,于是也就成就了今天风格迥异,处处是风景的南山。&
【深度漫游计划】&
这是一个系列活动,我们将为每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每周进行一次漫游计划,我们将此次漫游的主题确定为南山麓和式洋风建筑群。&
【活动流程】:&
3月17日上午10点 周小哥将陪同大家一起,讲述这些老建筑背后的故事。&
我们将提供一张免费的城市漫游手绘地图和一张白纸。手绘地图上有本次活动所规定的一些目的地和一些任务,你可以地图上标明此次漫游的路线,还可以表明在城市漫游中发现的老房子、旧书店、咖啡店或是其他的一些有意思的地方。而白纸用于自己记录,可以是文字、手绘、照片,记录只要是与本次漫游相关即可,最后,我们会将所有的人的漫游手记集结成册,放于工作室中供大家浏览。
大连深度漫游 第二期 中山广场——大连的眼睛
19世纪下半叶,人类发明的两样东西改变了城市,一是电梯,二是汽车。&
电梯使城市向高空生长,汽车使城市在大地蔓延。&
城市便有了两样东西,一是摩天楼,二是高速路。&
摩天楼把街道立了起来,它腾出了空地,汽车便当然地侵入。&
高速路让人类像寄生虫那样活在了车里。城市的步行空间被汽车统治。道路要足够宽,行人要足够少,一切以车速为尺度。&
一个自然人失去了站在街道上的尊严,最&自然&的方式就是驾车狂奔。&
【老大连】&
100年前的大连,没有那么多乌烟瘴气的汽车,多的是马车和行人,街道是社会交流的场所,步行的空间是存在的,人是城市的主人、空间的主宰,所以它是人的尺度。包括街道两侧建筑的立面,都要满足人的需要,要做得细致、精美,这是因为步行的速度慢,人们能够欣赏。老城市街道的宽度是宜人的,那时生活在城市里有很多乐趣。老的街道,不宽不直,但很有情趣,可现在要把它弄直;原来的十字路口很好玩,是人们相互接触的地方,可是汽车最怕十字路口。&
【走!走!走!】&
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阅读这个城市?&
当堵车成为一个城市繁华的标志的时候,过多的高速路、高架桥只会把人们赶出城市。当你用汽车认识这个城市的时候这个城市变得越来越大而荒芜。那些被遗忘的老街道、老建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步行者的尺度,没有笔直宽阔的道路,但每一个转角或许都有惊喜,路边的咖啡馆,梧桐树下聊天的人群.....那些百年来静静坐着的房屋,经历着时代的交替变迁,陈旧感里都是历史,只要是清晨或是深夜走在大连老街任何一处安静的地方都能听见清晰的汽笛声。&
中山广场是大连的眼睛,行走在其间,仿佛透过这只眼睛, 看见大连的前世今生。&
【中山广场 前世今生】&
中山广场是大连最好的能欣赏到精美欧洲建筑的广场。它始建于1899年,当时大连被俄国统治,任大连市市长的俄国人为了表示对沙皇的忠诚,将该广场取名为&尼古拉耶夫广场&(尼古拉耶夫是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名字)。中山广场的布局迥异于中国传统的方格式建筑布局,而完全是巴黎式的核辐射式布局,大连整体的城市设计风格也都是如此。&
由于中山广场当时是大连的市中心,因此能在广场四周设计建筑便成了当时俄国设计师的无上荣誉,设计师中的精英纷纷在中山广场这块处女画板上留下了各自的浓墨重彩。日俄战争俄国溃败后,当日本人发现大连已被打上了欧洲建筑的风格的底色时,没有进行破坏重建,相反对这种风格进行发扬和延续。日本一批&和洋折中&流派的设计师把大连作为试验田开始了他们的仿欧洲风格的设计之旅。中山广场上就又多了几部由日本设计师的作品。
歌德曾经说过建筑是凝固的交响乐,当你站在中山广场上环望四周典雅的建筑时,完全会感受到如交响乐般的恢弘和跌宕起伏。建筑群经过百年的风雨洗礼后却仍能焕发出无限的活力,让人不得不感叹设计师的功力。&
【深度漫游计划】&
这是一个系列活动,我们将为每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每周进行一次漫游计划,我们将此次漫游的主题确定为大连中山广场附近建筑群。&
报名电话: &沈小姐
地址:大连西岗区团结街6号,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俄罗斯风情街北广场)
【活动流程】:&
3月10日上午10点 周小哥将陪同大家一起,讲述这些老建筑背后的故事。&
前往沈小姐的店,我们将提供一张免费的城市漫游手绘地图和一张白纸。手绘地图上有本次活动所规定的一些目的地和一些任务,你可以地图上标明此次漫游的路线,还可以表明在城市漫游中发现的老房子、旧书店、咖啡店或是其他的一些有意思的地方。而白纸用于自己记录,可以是文字、手绘、照片,记录只要是与本次漫游相关即可,最后,我们会将所有的人的漫游手记集结成册,放于工作室中供大家浏览。
报名电话: &沈小姐
地址:大连西岗区团结街6号,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俄罗斯风情街北广场)
半岛晨报采访+大连深度漫游活动
& & & & 对于大连这个年轻却被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城市,老建筑无疑是最好的标签。
& & & & 周科和沈洁在外人眼里,是一对&不靠谱&的年轻人,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做,却辞职开起了一个所谓保护历史文化的小店,一个热衷于拍老建筑,一个历时三个多月的时间绘制了一份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大连的老地图,他们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唤起更多大连人对老建筑的保护意识。而此次本报也借这张&30年代手绘地图&和这些老照片,发起一次&城市遗风&大连深度漫游&活动,带领读者重溯大连老建筑的历史,聆听老房子背后的故事,品味那些细碎的时光。 □记者胡慧雯
& & & &&年轻小伙儿钟情&老房子&
& & & & 在俄罗斯风情街北广场的一侧,挂着&南柯手工坊&的小店总是能吸引来往游客的目光。走进店里,墙上挂的,是形形色色的大连老建筑的照片。
& & & & 店主叫周科,一个瘦高的小伙儿。他总是拿着一叠老建筑的照片,不厌其烦地一一给游客详细讲述这些老建筑背后所隐藏的故事,很多人听得入了迷,不停地向他问这问那。还有的游客索性拿出手里的大连市区图,让周科帮忙把讲过的&景点&在地图上一一标注出来,以便按图索骥去这些地方游览一番。
& & & & 周科说,自己迷上老建筑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跟他从小生长的环境有关系。&小的时候,我家住中山路的广和街,姥姥家住在长春路,都是住在日本房里。 &在周科的印象里,童年时光中最难忘的片段,就是在晨曦或落日下,站在自家虽然小却充满温馨的阳台上,举目远眺。直到现在,周科的脑子里还是不时地会浮现出以前看到的大连街景:从广和街向北看,能看见威严高耸的法院,视线越过法院,便能看见大连一中的教学楼;向南回望,一眼就能看到巨大的体育场,它被无数个规划整齐却又各不相同的日本小楼簇拥着,静静地坐在连绵的山脚下。&感觉整个城市的规划错落有致,非常有艺术感。尤其是从美术的角度看,那种说不出的意境令人回味悠长。 &
& & & & 周科是学美术的。&念中学的时候,每年春秋两季都要到外面去写生。那时候去过很多地方,比如旅顺、胜利桥北、南山等等,接触了大量的老建筑、老房子。我还记得16岁那年,到太阳沟去写生,住在一栋欧式的建筑里。当时是春天,樱花盛开,老房子掩映在樱花下,特别美。&在一次又一次的写生过程中,周科对老建筑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梦想开个老建筑照片展
& & & & 2009年年末,周科突然从新闻中获悉,因为城市发展规划的需要,位于七七街的老房子要被拆除了。听到消息后,他觉得非常痛心。为了纪念这些老建筑,周科打算把这些老建筑拍下来。&刚开始拍的时候,不是单纯从摄影角度拍的。只不过是想把这些建筑的每一个角度都拍下来,甚至还幻想着将来有一天能把它们复原。 &&很遗憾,当时我去晚了,拍下的照片不是特别多。 &周科说,七七街拆迁后,自己突然开始担心其他的老建筑、老房子。&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它们当中的某一些也将被拆除。所以,我才想用相机和画笔,来记录这些正在消失的城市记忆,给人留下一些诸如照片、明信片、手绘地图、绘本这样可以用来怀念的东西。 &
& & & & 五年来,无论是数九寒天还是骄阳当空,只要适合拍照,周科总是一个人背着相机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转悠,搜寻那些散落在城市里的老建筑、老房子,争取在最对的时间里,拍下那些老房子最原始、最美丽的一面。去年,周科甚至辞掉了学校老师的工作,专心搞起&老建筑摄影&。
& & & & 沈洁说,当时她觉得周科&有病&。&可每次他回来后总是很高兴,很大声地叫我&沈洁啊,你快过来看&&&看到他拍的那些照片确实很美,慢慢地,我也就懂了。 && & & & 五年来,周科拍摄的老建筑照片多达5000张。他又精心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装裱后挂了满满的一墙。&下一步,我还想开个小型的大连老建筑照片展,让更多的人来领略大连老建筑的风采。 &
手绘30年代大连老地图
& & & & 在周科忙着拍摄老建筑的同时,沈洁也没闲着。这个来自江南的女孩,对大连的印象,从最初的陌生,慢慢变得熟悉而亲切。&周科总给我讲大连的故事,听多了,那些看上去并不起眼的灰蒙蒙的老房子,在我眼里逐渐变得色彩斑斓起来。 &
& & & & 半年前,她从朋友那得到一张上个世纪30年代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大连地图。&那张地图很旧,而且对当时大连的标注也不够完整。&凭着对老建筑的热爱,沈洁想把这张老地图重新绘制出来。
& & & & &地图重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沈洁解释说,先要把地图搞准确,因为年代久远,所以先要搜集大量的资料,把原本残破的部分补充完整。然后,要把这张地图在电脑上一点点全部重新绘制出来。而对比较著名的建筑,沈洁还会在地图上特别标注出来。画完之后,还要根据不同的功能区,给地图上色。
& & & &在沈洁绘制的这张地图上,上世纪30年代的大连呼之欲出。&通过地图就能看出,当时大连的城市规划是非常好的:工厂基本都集中在了铁路的一侧。而且,住宅区、娱乐区、商业区都划分得非常清晰。更让人惊讶的是,城市的绿化做得非常好。能够想象得出,当年的大连是非常美的。 &
& & & & 周科说,很多驴友把俄罗斯风情街作为在大连的最后一站。&他们到店里看着老照片,听我们讲老大连的故事。然后惊呼,原来自己有那么多有意思的地方没去,可惜马上就要上火车离开大连了,真是太遗憾了。 &
& & & & 如今,沈洁的老地图即将绘制完毕。&到时候,我们想把这张地图印出来,分发给大家。然后,和那些喜欢大连老建筑的朋友一起,在这座城市中来一次深度漫游&&&&
大连深度漫游活动& & & & 罗西说,&记忆才是城市的灵魂&。而大连的那些老建筑,则可以被看作是这座城市历史记忆的容器。
& & & & 目前,对于很多老建筑,大连人可能早已耳熟能详,但却并不知道在这里面,曾经发生过什么事,住过什么人。事实上,老建筑背后所容纳的历史才是这栋房子真正的灵魂。曾几何时,我们眼中的这些老房子,不过是冷冰冰的建筑,再怎么漂亮,当它们被拆除时,也不过是换来一声叹息。然而,当我们了解了它们背后的故事后,再次回望,感情是否会有一点不同?
& & & & 为了让大连市民更加了解这些老建筑,从即日起,本报将推出&城市遗风&大连深度漫游&活动:在邀请读者寻找、探访老建筑的同时,深挖这些建筑背后的历史和故事,让大家在眼睛看到的同时,可以用心去感受到。
& & & & 即日起,本报每周推出1次&大连深度游&活动。 记者胡慧雯
1、每次活动选定一个漫游主题,如俄罗斯风情街、中山广场、南山社区等等。每次面向全市征集8~10名读者参与漫游活动;
2、每次主题漫游前,参与者可获得一份本次漫游主题的手绘地图、一张漫游任务表(漫游任务表上有活动所规定的目的地)和一张白纸。参与者可以在地图上标明此次漫游的路线,还可以标明在城市漫游中发现的一些有意思的地方。而白纸用于自己记录,除了文字,也可以是手绘、照片,只要是与本次漫游相关即可;
3、将不定期组织参与者交流漫游感受,邀请对大连历史熟悉的人或老大连人讲述当年的生活;或播放一些与大连有关的电影、纪录片。
1、关于老地理、老建筑的老照片、老物件;
2、关于大连老房子精彩而难忘的回忆和故事;
3、一经采纳见报,即付相应的线索费或稿酬。
征集热线:
第一期深度游预告
1、漫游主题:俄罗斯风情街+大连港;
2、漫游时间:3月3日(周六)上午(如有天气问题可能改期);
3、要求:身体健康,适合漫游;对大连老建筑感兴趣,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有团队意识;活动中产生的各类费用(如交通费等)自理。
活动报名热线:&
给我个大连故事——大连漫游计划(绘本)
&【文字】城市只是一个空洞的容器,你在这个城市里发生的故事才是这个城市的灵魂。在这个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带着深深的殖民烙印的城市,或许我们的故事多多少少会有些相似。 但对于每个人来说,那些故事就是你在这个城市的根,一端连着这个城市的土地,一端连着你的回忆。给我你的大连故事吧!把它写在《大连漫游计划》绘本上,让它成为这个城市浮生万象记忆的见证者。
-------------------------------------------------------------------------------------&P.S. 简单的说就是征集大连故事,如果你的故事够精彩、够煽情,我会收集起来写在《漫游大连计划》的绘本的空白处,亦可以由你来写, 最终以实体书的形式或是电子杂志的形式呈现。希望这些故事能一站一站延续下去,带大家逛遍整个大连。&【手绘】 如果你是个手绘高手,或者对大连有着深刻的体会,想用画笔表达出来的朋友,我们也欢迎投稿哦~!收稿方式:& 邮件注明【绘本故事征集】奖励:如果你的故事或者手绘图被选中了,奖品是一本《大连漫游计划》绘本。创作时间会比较漫长哦,创作进度会不断以照片的形式公布给大家~!!
中山广场5号和10号设计者
中山广场5号和10号设计者在中山广场的十大建筑中,有两幢建筑的设计出于一人之手,这位建筑师的名字是松室重光。在一个城市的中心,在扬名百年的建筑群中,能两次刻下自己的名字,既是他设计才华与能力的见证,同时也映衬出旧日的时代背景。
和其他在大连留名的建筑家相比,他有他的独特经历。在大学院期间,他就被京都府聘为特约技师,开始了他的建筑生涯。他在建筑方面的才能立刻得到认同,毕业后马上被京都府正式任命为建筑技师。他在京都府工作的六年,除了设计新建筑以外,还积极地从事保护老建筑和修复旧寺院和庙宇的工作,为维护京都的文化传统作出了很大贡献。&1994年京都市和它周边的宇治市、大津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古都京都文化遗产,一个城市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记入史册,实在是至高无上的荣耀。这个荣誉的获得与包括松室重光在内的,致力于保护京都传统文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京都的宗教和非宗教建筑,京都的庭院设计等都继承并新创了日本的文化传统,对19世纪以后的世界其它地区也影响深远。京都的风格迥异的建筑与庭院是日本近代前期物质文化的最高体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热爱文化历史的观光者。&松室重光在京都的功绩不仅在于保护传统文化,也设计了几处欧洲风格的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京都府厅设旧馆和京都ハリストス正教会教堂等。这些建筑至今保存良好,堂堂而立。松室重光1908年来到大连,担任关东都督府建筑技师,此时他35岁。如果说前田松韵是日殖大连时期的设计先锋的话,松室可称为前田的后继者和主将。1907年10月,前田松韵回到日本,就任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建筑学科教授。都督府任命松室重光接替前田,成为都督府唯一的技师。在他任职的14年间,其中前8年只有他一人是技师。后来人员增加,松室担任了土木科科长,一直到1922年。&据关东都督府施政志记载,在大连的主要建筑物有民政署(前田松韵设计)、海港检疫所、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小学、公学堂、水产试验场、交易所、屠宰场、妇科医院、第一市场、第二市场和职工医院等。&因为当时担任都督府技师的只有前田和松室,而前田又在1907年离开大连,所以普遍认为多数的关东都督府建筑物都是松室设计的。后来在松室的遗品中,发现了很多与建筑有关的资料和他画出的设计草图,进而证明了这种设想是无可怀疑的。
&这些设计草图中所表现的建筑有大连市役所、关东州逓信局、大连邮便局官舍、旅顺中学校、关东都督官邸厩舍、工科学堂纪念碑、白玉山表忠塔附属休息所、金州民政署。另外在营口、奉天、抚顺、开原、长春和安东都有他设计的建筑物。松室之所以能在旧关东州留下这么多设计业绩,一是因为他担任都督府主要技师时间很长,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在职期间是关东州经济趋于上升并走向繁荣的时期。财政上的保证和行政上的急需使他比前任技师前田有了充分施展的机会。&松室重光在就学期间,主要学习欧洲的建筑模式,但是他却在大连的建筑设计中揉进了日本传统风格。他出身京都,又具备在京都的建筑设计和修复经验,所以他的作品和前田松韵、和其他著名的满铁建筑师们构思不同,别具一格。不论是大连市役所还是关东州逓信局建筑的外观,你都会找到日本特色的表现。&松室重光简历:1873年出生于京都府爱石郡下鸭村1894年毕业于第三高等学校,考入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建筑学科1897年毕业于建筑学科,进入大学院深造1898年成为京都府建筑技师1904年京都府技师退职1905年担任九州铁道株式会社建筑技师1908年担任关东都督府建筑技师1913年&1922年 担任关东都督府土木科科长1920年担任满洲建筑协会首任会长1922年关东都督府退职1923年担任主办大阪电气博览会1927年进入片冈建筑事务所1930年开设松室建筑事务所1937年去世
一封家信看大连
一封家信看大连家信是写给家人的,无遮无掩,包罗万象,而且几乎都是真情实语。如果是一封年代久远的家信,可以对旧时窥豹一斑。我这里要介绍的一封家信是在日从大连发到日本的,发信人是一位日本家庭主妇,曾当过小学教师。1941年7月因丈夫工作调动来到了大连,她的丈夫是在住友银行大连驻在所工作。&这封信是她抵达大连不久写的,内容如下:&
内地(指日本本土)还在盂兰盆会期间,还要忙四,五天吧!这里(指大连)已经很凉快了,没有进入八月的感觉。从七月末到前两三天之前,一直在下雨,好像是这里的梅雨季节。这些日子每天阳光灿烂,气候爽快。没有蚊子也没有跳蚤,连臭虫也没有。有苍蝇,但是家里有纱窗。这个星期天,全家四口人去参拜了大连神社和中央公园的忠灵塔。从高处向全市望去,感到像是旅行到了外国。(这一段我看了很得意,大连的气候确实不错,卫生状况也好。)&
大连人口的60万中,20万是日本人,其他都是满族人。乘坐电车时,大部分是中国人。走在路上,十个人中有八个人是衣衫不整的中国人。商人大部分也是中国人,很会做生意。开始觉得不习惯,这些日子也逐渐适应了。船上(来大连是乘船来的)的男服务员说,&在大连日本人可以高傲地生活,很好呀!&真可以感到,甚至连日本人的孩子都那么自傲。(回到日本的老大连不愿意听人家说是从满洲回来的,而坚持说是从大连回来的。因为当时的大连被称为东方巴黎,所以居住在大连的日本人也自豪无比。)&
在家(真弓町三)附近有一个很壮观的小学校(朝日小学),傍晚散步常去那里玩滑梯和单杠。那附近有市营电车通过。从内地来的部队也常从家门前通过,好像是去北边的部队。每天连人带马好几百人通过这里,一直到夜里的十一点左右。内地(指日本本土)情况怎样?感到非同一般,令人不安。(这里提到的部队是来参加关东军特种演习的,其实有对苏战争准备的意图,但获知苏联军对德作战的实力,而放弃了对苏联的进攻。)&
很想把孩子们玩耍的情景照下来,寄给你们。可是这里宣布全市属于要塞地区,不允许随便照相,很遗憾。(当时大连属于旅顺要塞司令部管辖)&
和其它的东西相比,这里的苹果比较便宜,令人高兴。商店的价格都是公订价格,从农村直接来卖的,好的也只付15、6钱就可以买到两三个。可是来卖的人很会做生意,先说要20钱,最后15、6钱就可以买到。&
四、五天前,卖晾衣服杆的来了,因为他不会说日语,邻居家的太太帮忙来交涉。开始说要1円,结果40钱就买到手了。银行的人说,一般都是一根1円到1円20钱,在商店的售价是80钱。&
因为满人多,满人的行商人也多。每天都有花店的人,玻璃匠,焊锅匠,修鞋的,弹棉花的,打扫烟筒的,卖菜的,卖水果的,卖豆腐的,上午下午,轮班来这里转悠。豆腐比内地的稍微硬一点儿,但是比内地的大,一块7钱。(我记忆中的50年代和60年代,也有许多走街串巷的行脚商人。常常吸引许多大人和小孩,生意虽小,但都认真也不黑心。)&
今天开始申请胶鞋,去给两个儿子申请长筒靴了。皮鞋也有好的,棉布鞋属于配给物品。从昨天开始大酱和酱油也凭票供应了。大酱一个人一个月300钱(相当于一公斤左右吧),酱油一人七合,大米四人一斗,砂糖四人三斤。酒每家一个月一升,我来以后还没有实行配给制,如果离得近,真想给父亲送去。(配给制有两种形式,一是属于支给,按人头或是按需求;另一种是分配制,需要付钱。不知这里是指哪一种,打听了我母亲,她说哪有白给的,都得付钱。)&
丈夫现在是银行储蓄科的主任,部下有6个,其中两个是满人。两个人都是相当富裕人家的子弟。根本不在乎工资的多少,不太好管理。其中一个人是大食品店的长子,经常说&(我家的商店)什么食品都有,只要说一声就送货上门。&五、六天前,他请这六个人去中华料理店吃了一顿。&
就此撂笔了,请父母多保重。
丈夫的月收入是四百円。&(当时的四百円相当于现在的六十万日元,看来在银行工作真赚钱。当时这位写信人的丈夫才36岁。日本内地的日本人愿意来大连工作,高工资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是相当诱人的因素。)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连环球雅思好不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