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棱县政府在我国北纬多少度

绥化县(黑龙江省原下辖县)_百度百科
?黑龙江省原下辖县
(黑龙江省原下辖县)
绥化县位于黑龙江省,1913年撤销,设绥化县。1982年国务院批准撤销绥化县,设县级绥化市。1999年撤销县级绥化市,设县级。
绥化县建制沿革
1913年(民国二年)变府置县,隶属黑龙江省。1914年(民国三年)划归,绥兰道驻绥化县。1929年撤销绥兰道,归属黑龙江省。1934年(伪满大同元年)划归滨江省。1939年(伪满康德六年)划归北安省。1946年绥化县划为绥化县和,1947年合并为绥化县。1947年归属第一,同年,恢复黑龙江省,归属黑龙江省。1956年归属绥化专员公署。1982年变绥化市,归属绥化地区行政公署。
绥化县行政区划
绥化县民国初年
1913年,绥化县下辖今、土地,1914年,设立绥棱,1917年成立绥棱县,划出绥化县。民国初期全县划为4镇1乡,即:城镇分设5个警察派出所、辖314个村屯、永安镇辖158个村屯、克音镇辖244个村屯、双河乡辖291个村屯。
绥化县伪满时期
1931年全县划分5区:城区、津河区,辖230个村屯,永安区辖345个村屯,双河区辖293个村屯,兴农区辖125个村屯。1935年改编。全县19个保,267个甲,3685个牌。1936年划5区:第一区县城,第二区津河镇辖191个村,第三区永安镇辖104个村,第四区双河镇辖149个村,第五区兴农镇辖38个村。1935年划分6区19保。1941年全县划分1街25村。
绥化县解放时期
1945年全县划为12个区:城区、永安区、长发区、蔡家区、宝山区、红五区、刘海区、秦家区、四方台区、张维区、津河区和双河区。1946年划出绥东县,全县划为7个区:城区、永安区、长发区、蔡家区、宝安区、红五区、刘海区。1947年绥化、绥东合并,全县仍为12个区。1948年红五区并入永安区,刘海区并入宝山区,增设兴福区、三河区,全县仍为12个区。
绥化县建国后至今
1951年,城区变为第一区,宝山区变为第二区,长发区变为第三区,永安区变为第四区,蔡家区变为第五区,兴福区变为第六区,津河区变为第七区,秦家区变为第八区,四方台区变为第九区,张维区变为第十区,三河区变为第十一区,双河区变为第十二区。1952年设四方台、永安两个镇,1955年撤销,四方台镇并入第九区,永安镇并入第四区。1955年,第一区改为绥化镇,其他11个区改为,其中四方台和永安为两个村级镇。全县共有215个行政村,1036个自然屯。1956年全县改为30个乡和2个镇:胜利、新立、宝山、龙山、长发、红旗、永安、连岗、蔡家、新华、太平、兴福、新城、民主、东富、东津、利民、隆太、津河、三井、新生、团结、联合、民吉、发展、三河、双河、五营、兴和、秦家乡,绥化镇、四方台镇。1958年将30个乡与四方台镇并为9大乡,成立10个人民公社。1961年将10个公社划为25个公社。1962年成立兴和公社,全县共计26个公社。1966年城郊由绥化镇公社划出成立城郊公社。1969年绥化镇公社改为绥化镇。1982年以前,全县共计1镇26公社。
绥化县地理环境
绥化县地处黑龙江省中部,与余脉丘陵地衔接处,东经126°25‘~127°23’,北纬46°09‘~47°19’。地形有平原丘陵,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海拔高度在132~226米之间,坡度在1‰~2‰。呼兰河自东向西,诺敏河自南向北,把全县土地天然分为3大区:北部丘陵高河漫滩区、中部双河冲积平原区、南部川岗低河漫滩区。
绥化县人口民族
1931年,全县有36968户,236598人。1941年有47222户,216378人。1949年有61202户,209894人。到1982年末,全县已达157816户,719985人,非农业人口187198人。据日0时第三次统计,绥化县境内共有12个民族(、、、、、、、、、、、、和)。其中汉族人口682649,少数民族人口33396。
绥化县经济概况
绥化县农业
绥化县新华公社大丰收
绥化县是农业大县,种植业占首位,垦殖率已达96.1%,基本无荒可垦。新中国成立后,绥化县加强了农田基本建设,改进耕作制,改良土壤,推广优良品种,施用化肥与农药,实行科学种田,粮食亩产由1949年的142斤增长到1982年的253斤,农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11156万元增长到1982年的19856万元。
实行联产承包后,1981年农业总收入比1980年增长3242万元,突破绥化县历史最高水平;粮豆总产74541万斤,亩产400斤。经济作物收入2858万元,比1980年增收394万元;多种经营收入1000万元,比1980年增收59万元;其他收入235万元,比1980年增收74万元。
绥化县工业
绥化县工业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为辅。解放前绥化县工业不发达,生产技术落后。1946年成立第一铁工厂,是绥化县第一个国营工厂。1948年成立县新华总工厂,下辖铁工、制材、木工、被服、印刷、米厂、酒厂、草袋、砖厂、砂石厂、四方台油厂等企业。1952年只能进行粮油、木材加工和砖瓦、白酒、酱菜、锅、铧等简单生产。1951年完成元,占全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元的22.8%。时期工业生产遇到困难,但由于贯彻”“,全县工业仍是上升局面。196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元。”文革“时期,由于极”左“路线的干扰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工业生产受到极大影响和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国民经济在调整中不断发展。197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元,占全年工农业总产值元的38.1%。198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元,占全年工农业总产值元的39.6%。1982年全县工业拥有食品、机械、电子、纺织、化学、建材、电力等12个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7.29万元,占全年工农业总产值34585万元的42.6%。
绥化县商业
解放后,绥化县以社会主义国营商业为主体的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壮大,1982年,商品销售总额为元,比1956年增加6.9倍,实现利润3063000元,上缴利润1596000元。
绥化县社会事业
绥化县教育
民国八年(1919年)建立了绥化第一所中学——(今)。到民国十四年共有各类学校82所,其中小学30所,中学1所,师范学校1所。伪满时期绥化教育遭到破坏。东北光复后,绥化教育事业得到稳定发展,1949年全县中小学增至227所,学生总数达29446名。1950年新建、翻建和扩建部分小学校舍,成立朝鲜族中学,加强工农业余教育。1953年成立绥化县师范学校(今)。1958年民办学校大量涌现,在全县普及小学教育,创办农业中学。到1965年,全县共有中小学541所,是1949年的2.4倍。”文革“时期,绥化县教育事业遭受严重破坏,教育质量低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事业开始振兴。到1982年底,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达418所,其中县属397所,省、地驻绥化单位附属中小学15所,大专、中专和技工学校6所。全县共有学生15万余人。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经费逐年增加,期间绥化县教育经费支出总额达751万元。1982年教育支出总额达7188万元。
1925年全县共有教师147人。1937年有教师168人。1949年有667人。1958年全县教师增加到1988人。1982年全县中小学教师达7848人。
绥化县文化
建国后人民生活日益丰富。1982年末,全县有文化馆、图书馆、文化宫、报社、电影公司各1处,评剧团、民间艺术团各1家,文化站26处,图书室54个,广播站28处,书店4家,电影院16座,剧场2座,电影放映队200个。
绥化县风景名胜
绥化公园、绥化县烈士陵园等。
企业信用信息日14时28分,我国发生8.0级地震,具体位置在汶川县映秀镇(北纬31度,东经103.4度).重庆、湖南、湖北、山西、陕西、河北、北京等地都有震感.据图回答:(1)发生地震的汶川在我国的哪个省四川省;(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们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有或没有)受到该次地震的波及.【考点】.【专题】自然灾害类简答题;中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分析】汶川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因汶水得名,是中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解答】解:(1)汶川位于四川省;&& (2)读图分析可知,我国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没有受到该次地震的波及.故答案为:(1)四川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点评】该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和分析能力.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老师 难度:0.46真题:1组卷:0
解析质量好中差
&&&&,V2.24717地名由来绥棱县绥棱,原称“上集厂”,与绥化下集厂(今绥化市双河镇)相对而得名。设治时,始以境内诺敏河(今作“努敏河”)取名,设置诺敏河设治局;旋因与本省拟设之诺敏县重名,故以该境东北之“绥楞阁山”定名绥楞设治局。绥楞,满语为“马蜂”之意,因山上多马蜂而得名。后因“棱”与“楞”同音,铸县印时,改为“绥棱”;后又将“棱”改为“稜”。简化字 “稜”与“棱”通用,故为“绥棱”。建制沿革日,长山乡六部屯附近出土一座花岗岩石料墓碑。据碑文记载,早在清朝嘉庆三年(1798年)以前,本境六部屯已有外籍人家迁入本地开荒种地。清同治元年(1862年)自山东等地迁入本境20余户农民拓荒事农,形成自然屯落,称为“新立屯”。清光绪四年(1878年),“新立屯”改称“上集厂”(今上集镇)。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划归新设置的绥化厅管辖。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呼兰城防经历由呼兰城移设上集厂,归呼兰厅管理。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归绥化府管辖。民国二年(1913年),废除旧制,将上集厂分防经历改为上集厂警察事务所。民国三年(1914年)7月13日,将上集厂警察事务所改为绥化县上集厂佐治局,同年设上集厂县佐。民国四年(1915年)4月,设置诺敏设治局,旋因与拟设诺敏县重名而改为绥楞设治局,同年7月1日设治员于上集厂正式开办,隶属绥兰道。民国六年(1917年)1月1日,将绥楞设治局改为绥楞县,为三等县,称“绥楞县公署”,县址上集厂。民国十年(1921年) 6月, 中华民国政府颁发县印,将“楞”字铸为“棱”字,遂改为绥棱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2月,撤销道制,改由黑龙江省直辖。东北沦陷后,初隶黑龙江省,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2月划归滨江省管辖。伪康德四年(1937年),将绥棱县之“棱”字改为“稜 ”字。伪康德六年(1939年)6月,改隶北安省。实行街村制后,将县城(上集厂)改为绥稜街。伪康德八年(1941年)7月,伪 绥稜县公署由绥稜街移驻兴农镇(今绥棱镇)。民国三十年(1941年),“兴农镇”改称“绥稜镇”。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绥稜县隶属黑龙江省。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2月至9月,隶属黑嫩联合省第一专区。黑嫩联合省分设后,由黑龙江省直辖。1956年3月,划归绥化专区管辖。1958年8月,改隶松花江专区。1965年6月,松花江专区改称绥化专区,归绥化专区管辖。1980年,根据国务院地名普查标准化处理规定,“稜”字改为“棱”字。1980年,按地名普查标准要求,县名的“稜”字复改用“棱”字。1986年至1999年,绥棱县隶属绥化地区行政公署管辖。2000年,绥化地区行政公署更名为绥化市,绥棱县隶属绥化市管辖,县名未变。
绥棱县辖4镇7乡:绥棱镇、上集镇、四海店镇、双岔河镇、靠山乡、后头乡、长山乡、克音河乡、绥中乡、泥尔河乡、阁山乡,76 个行政村。有绥棱林业局、绥棱农场、黑龙江省农科院浆果研究所和两个部队农场5个县团级单位。县林场管理局辖:阁山林场、四海店林场、三吉台林场、半截河林场。县农业局辖农、牧三场。
位置境域绥棱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全县总面积4238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27°30′44″—127°43′00″,北纬47°30′24″—47°43′40″。东临伊春市,东南与庆安县接壤,南部和西南连接北林区,西部和西北与北安市、海伦市相连,东北及北部与北安市和逊克县相邻。地貌绥棱县地貌大体为“六山一水三分田”,地势呈西南东北走向,东北高,西南低,以丘陵和山地为主。气候绥棱县属典型的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5摄氏度,有效积温2500多摄氏度,降水量600毫米左右,无霜期132天。水文努敏河自然保护区绥棱县有大小河流30余条。主流为努敏河、双岔河、克音河、泥尔基根河。其中,努敏河、双岔河、泥尔基根河皆发源于东部山区。努敏河居四河之首,河道总长220公里,县内总流域面积3.24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宽度40-60米,平均深度2.5米,最深处达6-7米。2004年绥棱县设立“绥棱努敏河保护区”。绥棱县除有4条主河外,还有大小沟泡300多处,总水域面达11.5万亩,可供养鱼水面8.5万亩。有向阳水库、红旗水库、宁家水库及上集灌区、阁山灌区、长山灌区,后头灌概小区、克音灌溉小区等,自流灌溉水稻20万亩。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绥棱矿产得天独厚,经国家地质部门初步勘探,已发现182处22种。其中:金属矿产2种(金和铜),放射性矿产1种(铀),冶金辅助原料矿产2种(白云岩及大理岩),燃料矿产3种(煤、泥炭、油页岩),化工原料矿产2种(膨润土、磷),陶瓷原料矿产4种(瓷石、瓷土、凝灰岩、透辉石),建筑材料矿产6种(饰面石材、建筑石材、碎石道碴矿、墓碑石、建筑沙、粘土),其它矿产2种(矿泉水、麦饭石)。这些矿藏多数属于品位高、贮量大、易开采的优势矿产。五一铀矿,分布于绥棱林业局五一林场附近,是全国罕见的砂煤沉积型富铀矿,非常适合地浸法开采,建造核电站。前头井陶粒页岩矿,储量在500万立方米以上。矿山剥离层平均4.5米,距县城仅13公里,易于开采运输。经半工业试验,是目前黑龙江省页岩矿中质量最好的品种。泥炭总储量1191万吨。其中,半截河泥炭矿,矿体面积22.4平方公里,储量613万吨。绥棱泥炭腐殖酸含量高,平均为30.66%,最高达38.95%,高出其它地区5至13个百分点;有益成份含量大,特别是含氮量可达到2.48%,高出其它地区0.5个百分点。固氮解磷作用强, 是生产泥炭生物复合肥、生化复合肥的重要原料。水资源绥棱县本境水资源十分充沛,有大小河流30余条。主流为诺敏河、双岔河、克音河、泥尔基根河。其中,诺敏河、双岔河、泥尔基根河皆发源于东部山区。诺敏河居四河之首,河道总长220公里,县内总流域面积3024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宽度40--60米,平均深度2.5米,最深处达6--7米本境除有四条主河外,还有大小沟泡300多处,总水面达11.5万亩,可供养鱼水面8.5万亩。有向阳水库、红旗水库、宁家水库及上集灌区、阁山灌区、长山灌区,后头灌概小区、克音灌溉小区等,自流灌溉水稻20万亩。农林资源绥棱县绥棱地处半山区,境内及周边地区农林产品资源十分丰富。方圆百里内年产优质大豆100万吨,绿色食品水稻50万吨以上。大豆主栽品种垦农18脂肪含量高达23.21%,黑农35蛋白质含量高达49.4%,比普通大豆分别高达3%和4%。水稻主栽品种“空育131”千粒重26.2克,糙米率83.1%,精米率74.8%,直链淀粉17.2%,蛋白质含量7.41%。“沙沙泥”米质纯正,米粒整齐,米味香醇,富含人体必需的硒、钙、磷、锌及多种维生素。绥棱林业局和四个国有林场年产红白松、落叶松、杨、桦、柞、椴等优质木材15万立方米,还有枝丫、树皮、锯沫等剩余物40多万立方米。特别是近年来绥棱已成为黑龙江省“四大木材批发市场”之一,每年有来自俄罗斯、大兴安岭等地的百万立方米木材在此交易集散。依托黑龙江省农科院浆果研究所的技术优势,绥棱的沙棘栽培、加工等技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绥棘1号、2号、3号树苗供不应求。茫茫林海流金泻玉。广袤的林地盛产蕨菜、木耳、松籽、榛子等上百种山产品,以及人参、天麻、五味子、大力子等500多种野生中药材,年采集量分别可达1000吨和500吨以上。半山区的三棱草、狗尾草、山榆枝、柳条等资源是草柳编制品的理想原料,年供应量达80万吨,现已开发出了家居装饰、食品包装、祭祀用品等三大系列18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美国、东南亚等地,附加值极高。草炭资源本境草炭资源均有分布。据1983年绥棱县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办公室《绥棱县综合农业区划报告》显示,全县草炭面积30万亩,储量在1亿立方米以上。按全县区划而言分为三大类。一是山地丘陵沟谷草炭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山区内,为木质和草质混合型泥炭,储量在2000万立方米;二是山前台地沟谷泥炭区,主要分布在半截河、张家湾一带。储量达5000万立方米;三是河谷平原泥炭区,主要分布在克音河、诺敏河流域,草炭质量较好,储量达3000万立方米。泥草炭主要用于生物肥生产基料和园艺花卉肥料生产原料。目前,绥棱县已把开发泥草炭资源列入招商引资项目。草原资源全县农区和山区有草场近19万亩。其中:杂草类草甸草场(五花草塘)约占40%,主要分布在林缘缓坡地带或干湿交汇的草甸中;蔬林灌丛草甸草场约占30%主要分布在低山坡林缘;沼泽草甸草场约占30%,主要分布在沿河一带低洼地带。本境由于地处半山区,山区和平原地区草类繁多,主要有大叶樟草、小叶樟草、三棱草、蒲草、水稗草、塔头草、节骨草、乌拉草等。每到夏秋两季,草原上百花盛开,蜂飞蝶舞,自然景象十分美丽。经济状况农业农林牧产品资源十分丰富。方圆百里内年产优质大豆100万吨、绿色食品水稻50万吨以上。每年县内自产优质木材15万立方米,木材集散交易量达百万立方米以上。广袤的林地中盛产蕨菜、木耳、松籽、榛子等上百种山产品,以及人参、天麻、五味子等500多种野生中药材。绥棱的沙棘栽培、加工等技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绥棘1号、2号、3号树苗供不应求。特色养殖已具规模。野生驯化马鹿、梅花鹿养殖量已达2000头,养殖野猪近千头,年饲养大鹅100万只、森林鸡20万只。 工业绥棱工业门类较为齐全。化工医药,艾斯化工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叔十二碳硫醇、四氢噻吩扩产项目被国家首批列入了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改造计划。哈尔滨世一堂制药厂绥棱第三分厂研制开发出了系列保健药品,“普泰片”荣获了国家星火科技奖。食品加工,黑森集团绥棱白马石饮料有限公司拥有内领先的专业生产线和专利技术,年生产能力达6000万罐;绥棱食品公司的“常之禧”牌肉类制品荣获了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酱菜厂与黑龙江省商工集团联合开发了螺旋藻米醋、酱油、饮料等系列产品。建筑材料,哈高科绥棱二塑有限公司自行研究开的“矩圆牌”1.15米幅宽防水卷材,是国家建设部科技成果重点推广产品;投资3600 万元建设的5.1米土工膜生产线,添补了国内空白,生产能力属亚洲第一。另外,还有闲置厂房、设备等国有资产4.9亿元,闲置场地81万平方米,亟待“嫁接”盘活。
截至2011年,绥棱县总人口30余万人。境内有汉、朝、满、回、蒙、苗、壮、 鄂伦春、纳西、达斡尔、锡伯、侗等十二个民族。
绥棱县境内有滨北铁路贯穿南北,绥棱站现为三等站。鹤嫩公路使绥棱连接了伊春、齐齐哈尔,森林窄轨铁路畅通林区,鸡讷、绥北等公路在此交织成网,通乡通村公路达1400多公里。
综述上集南湖公园2010年,绥棱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30亿元,比“十一五”规划目标(以下简称“目标”)高7.2亿元,比速度目标高6.2个百分点,比“十五”期末增长11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5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元,分别比目标高13.2和17.3个百分点,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153.7%和19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001元,比“十五”期末增长109.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7亿元,比速度目标高14.3个百分点,比“十五”期末增长98.15%。全年财政收入实现1.06亿元,比速度目标高14.3个百分点,比“十五”期末增长162.7%。一般预算收入达到6315万元,剔除一次性收入,比“十五”期末增长155.09%。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期末的60.5:11.3:28.2调整到58.3:17.6:24.1。工业增加值达到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33%。第一产业2010年,绥棱县农业增加值达到17.5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104.54%。以水稻、大豆为主的种植业和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生产得到巩固和加强。第二产业2010年,绥棱县共引进资金26亿元,新上项目174个。全县木材加工企业200余户,精深加工企业37户,其中地板加工企业12户,万吨冷库和冷冻食品批发项目开工建设,两个年产20万立方米陶粒及混凝土制品项目投入生产。第三产业截至2010年,绥棱县已开发各类旅游景点、景观20余个,漂流项目年接待游客近万人;手工艺品产业日益知名,从事黑陶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发展到5家,产品达到六大类近千个品种。草柳编企业已经发展到10户,全县从业人员达到4000人。
基础设施2010年,绥棱县城镇和农村有线数字电视入户率分别达到70%和65%。城镇主次干道全部实现硬化和绿化;开发综合楼200多万平方米,主要街道和楼体全部实现亮化;主要路口和重点单位实现网络监控;全县建设通乡通村屯道路1538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白色路面;累计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新建了运动休闲广场、文化广场和植物园。教育事业2010年,绥棱县教育“两基”达标工作通过国家验收,高中升本科进段率达到46.6%以上,位于全市前列。新建了职业技术学校和实训基地。医疗卫生2010年,绥棱县完成了9个乡镇卫生院和8个乡镇文化站建设。全县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基本完成,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十一五规划目标范围内。社会保障2010年,绥棱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复盖率提高12.5%。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复盖,新农保试点使农户提前10年享受到养老保险待遇。生态建设2010年,绥棱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约束性指标控制在省市下达的目标范围之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0.925吨标准煤,城镇绿化复盖率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全县森林复盖率达到51%,比“十五”期末提高1个百分点。
玉清道观绥棱民风淳朴,景色秀丽,既有白马石、大仙堂等抗联遗址,又有玉清道观、天主教堂等宗教场所,还有金斗湾、张家湾度假村等景点,以及正在筹建的投资10亿元、蓄水6亿立方米的阁山水库,旅游开发潜力十分巨大。四平山四平山,海拔627米,是绥棱境内最高的山峰,山体由白垩系花岗岩构成,面积8平方公里。山上树木苍天,崖陡路滑,春来野花遍野,秋来红叶飘香。远望如柱擎天,近观山色迷人。阁山,它距县城30公里,海拔315米,略呈长条形,山体由第四系玄武岩构成,山体植被达70%以上,面积5平方公里。若一条卧虎屹立在诺敏河岸边。山上柞树森森,松涛阵阵;山下河水漫流,斗折蛇行,丛林片片,河沟相连,是绥棱县著名的风景区。大青观大青观,它海拔382米,山体由白垩系白岗质花岗岩构成,面积10平方公里。这里山峰绵绵,壑深溪幽,流水潺潺,花香四溢,景色迷人。在那烽火硝烟的年代里,英勇的抗联战士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奇。有山有水佳天色,有水有山别洞天,绥棱县河流也较多。除南北河属嫩江流域外,其它属松花江流域呼兰河水系。境内主要河流有努敏河、克音河和泥尔根河。三条河流呈“川”字形,自东北山区向西南奔流。其中努敏河贯穿全县中部。努敏河努敏河,又称诺敏河。是绥棱县第一大河,系呼兰河第二大支流,发源于小兴安岭西麓北股流山区, 最后流入北林区。境内全长207公里,流域面积3100平方公里。是绥棱人民的母亲河!她用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绥棱儿女。克音河克音河,为绥棱县、海伦市界河,我县的第二条大河,是呼兰河二级支流,努敏河最大支流。其源头有东、西两处。东源头发于境内北部小兴安岭南麓半截河林场木耳营山,西源头发源于海伦市东部布伦山,于境内双岔河镇汇合后向西南缓缓流去。克音河境内长90公里,流域面积1033平方公里。沿途两岸平畴相接,土地肥沃,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泥尔基根河泥尔基根河,又称墨尔河。系绥棱县与庆安县界河。也是我县第三条大河。发源于绥庆交界的青水山支脉海同山。最后经泥尔河乡流向北林区。总长88公里,县境内长53公里,流域面积185平方公里。它的上游是茫茫林海,下游是广袤平原。丰沛的地表水资源,为沿途的农业区灌概提供了便利条件。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7次
参与编辑人数:15位
最近更新时间: 13:06:00
贡献光荣榜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绥棱县位于中部,地处南端西麓绥化市东北部,是黑龙江省绥化市下辖县,当地特产在全国颇负盛名,素有"中国黑陶之乡"的美誉。绥棱县东临伊春市,东南与庆安县接壤,南部和西南连接,西部和西北与、海伦市相连,东北及北部与北安市和相邻。全县总面积4238平方公里,辖4镇、7乡、76个行政村,人口32万(2011年)。县政府驻地绥棱镇,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交通枢纽,距省会哈尔滨市195公里,滨北铁路和从县境西部经过。境内有汉、朝、满、回、蒙、苗、壮、鄂伦春、纳西、达斡尔、锡伯、侗等12个民族,县内有省地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5个常驻单位。
面积 4238平方公里
外文名称 Suiling Area
人口 32万(2011年)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中国黑龙江省绥化市
著名景点 东北湖公园、黑陶展览馆、金斗湾、青云寺
下辖地区 4个镇,7个乡
政府驻地 绥棱镇
电话区号 <p class="cardlist-value" title="
车牌代码 黑M
邮政区码 <p class="cardlist-value" title="2200
地理位置 小兴安岭南端西麓
行政代码 <p class="cardlist-value" title="1226
县委书记 王安
县长 杨春辉
特产 、大米、淡水鱼
绥棱,原称"上集厂",与绥化下集厂(今绥化市双河镇)相对而得名。设治时,始以境内(即努敏河)取名,设置诺敏河设治局;旋因与本省拟设之诺敏县重名,故以该境东北之"绥楞额山",定名绥楞设治局。绥楞,满语"蚂蜂"之意,因山上多蚂蜂而得名。后因"棱"与"楞"同音,铸县印时,改为"绥棱";后又将"棱"改为"棱"。简化字 "棱"与"棱"通用,故为"绥棱"。
日,长山乡六部屯附近出土一座花岗岩石料墓碑。据碑文记载,早在清朝嘉庆三年(1798年)以前,本境六部屯已有外籍人家迁入本地开荒种地。清同治元年(1862年)自山东等地迁入本境20余户农民拓荒事农,形成自然屯落,称为"新立屯"。清光绪四年(1878年),"新立屯"改称"上集厂"(今上集镇)。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划归新设置的绥化厅管辖。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呼兰城防经历由呼兰城移设上集厂,归呼兰厅管理。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归绥化府管辖。民国二年(1913年),废除旧制,将上集厂分防经历改为上集厂警察事务所。民国三年(1914年)7月13日,将上集厂警察事务所改为绥化县上集厂佐治局,同年设上集厂县佐。民国四年(1915年)4月,设置诺敏设治局,旋因与拟设诺敏县重名而改为绥楞设治局,同年7月1日设治员于上集厂正式开办,隶属绥兰道。民国六年(1917年)1月1日,将绥楞设治局改为绥楞县,为三等县,称"绥楞县公署",县址上集厂。民国十年(1921年) 6月, 中华民国政府颁发县印,将"楞"字铸为"棱"字,遂改为绥棱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2月,撤销道制,改由黑龙江省直辖。东北沦陷后,初隶黑龙江省,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2月划归滨江省管辖。伪康德四年(1937年),将绥棱县之"棱"字改为"棱 "字。伪康德六年(1939年)6月,改隶北安省。实行街村制后,将县城(上集厂)改为绥棱街。伪康德八年(1941年)7月,伪 绥棱县公署由绥棱街移驻兴农镇(今绥棱镇)。民国三十年(1941年),"兴农镇"改称"绥棱镇"。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绥棱县隶属黑龙江省。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2月至9月,隶属黑嫩联合省第一专区。黑嫩联合省分设后,由黑龙江省直辖。1956年3月,划归绥化专区管辖。1958年8月,改隶松花江专区。1965年6月,松花江专区改称绥化专区,归绥化专区管辖。1980年,根据国务院地名普查标准化处理规定,"棱"字改为"棱"字。1980年,按地名普查标准要求,县名的"棱"字复改用"棱"字。1986年至1999年,绥棱县隶属绥化地区行政公署管辖。2000年,绥化地区行政公署更名为绥化市,绥棱县隶属绥化市管辖,县名未变。
截至2015年,绥棱县辖5(、上集镇、、、)、6乡(靠山乡、、长山乡、克音河乡、、、),76 个行政村。
绥棱县地处黑龙江省中部,全县总面积4238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27°30′44″-127°43′00″,北纬47°30′24″-47°43′40″。东临伊春市,东南与庆安县接壤,南部和西南同北林区连界,西部和西北与北安市、海伦市相连,东北及北部与北安市和逊克县连界。
绥棱县大体为六山一水三分田,地势呈西南东北走向,东北高,西南低,以丘陵、山地为主。
绥棱县属典型的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5摄氏度,有效2500多摄氏度,降水量600毫米左右,无霜期132天。
绥棱县有大小河流30余条。主流为诺敏河、双岔河、克音河、泥尔基根河。其中,诺敏河、双岔河、泥尔基根河皆发源于东部山区。诺敏河居四河之首,河道总长220公里,县内总流域面积3.24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宽度40-60米,平均深度2.5米,最深处达6-7米。绥棱县除有四条主河外,还有大小沟泡300多处,总水面达11.5万亩,可供养鱼水面8.5万亩。有向阳水库、红旗水库、宁家水库及上集灌区、阁山灌区、长山灌区,后头灌概小区、克音灌溉小区等,自流灌溉水稻20万亩。
截至2010年,绥棱县耕地面积134.3万亩。大部分为黑土、泥炭土、草甸土。其中:水田42万亩;旱田92.3万亩。
绥棱县主要盛产水稻、大豆、小麦、玉米、甜菜、瓜菜等粮食及经济作物。绥棱县林地盛产蕨菜、木耳、松籽、榛子等上百种山产品,以及人参、天麻、五味子、大力子等500多种野生中药材。截至2010年,年采集量分别可达1000吨和500吨以上。半山区的三棱草、狗尾草、山榆枝、柳条等资源年供应量达80万吨。野生动物有紫貂、水獭、梅花鹿、飞龙等珍贵禽兽数十种。
截至2010年,绥棱县矿产资源有182处22种。其中:金属矿产2种(金和铜),放射性矿产1种(铀),冶金辅助原料矿产2种(白云岩及大理岩),燃料矿产3种(煤、泥炭、油页岩),化工原料矿产2种(膨润土、磷),陶瓷原料矿产4种(瓷石、瓷土、凝灰岩、透辉石),建筑材料矿产6种(饰面石材、建筑石材、碎石道碴矿、墓碑石、建筑沙、粘土),其它矿产2种(矿泉水、麦饭石)。这些矿藏多数属于品位高、贮量大、易开采的优势矿产。
绥棱县林业局和四个国有林场年产红白松、落叶松、杨、桦、柞、椴等优质木材15万立方米,还有枝丫、树皮、锯沫等剩余物40多万立方米。
截至2010年,绥棱县农区和山区有草场近19万亩。其中:杂草类草甸草场(五花草塘)约占40%,主要分布在林缘缓坡地带或干湿交汇的草甸中;蔬林灌丛草甸草场约占30%主要分布在低山坡林缘;沼泽草甸草场约占30%,主要分布在沿河一带低洼地带。该县由于地处半山区,山区和平原地区草类主要有大叶樟草、小叶樟草、三棱草、蒲草、水稗草、塔头草、节骨草、乌拉草等。
截至2011年,绥棱县总人口30余万人。境内有汉、朝、满、回、蒙、苗、壮、 鄂伦春、纳西、达斡尔、锡伯、侗等十二个民族。
绥棱县境内滨北铁路贯穿南北,鹤嫩公路连接了伊春、齐齐哈尔,森林窄轨铁路畅通林区,鸡讷、绥北等公路交织成网,通乡通村公路达1400多公里。
2010年,绥棱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30亿元,比"十一五"规划目标(以下简称"目标")高7.2亿元,比速度目标高6.2个百分点,比"十五"期末增长11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5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元,分别比目标高13.2和17.3个百分点,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153.7%和19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001元,比"十五"期末增长109.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7亿元,比速度目标高14.3个百分点,比"十五"期末增长98.15%。全年财政收入实现1.06亿元,比速度目标高14.3个百分点,比"十五"期末增长162.7%。一般预算收入达到6315万元,剔除一次性收入,比"十五"期末增长155.09%。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期末的60.5:11.3:28.2调整到58.3:17.6:24.1。工业增加值达到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33%。
2010年,绥棱县农业增加值达到17.5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104.54%。以水稻、大豆为主的种植业和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生产得到巩固和加强。
2010年,绥棱县共引进资金26亿元,新上项目174个。全县木材加工企业200余户,精深加工企业37户,其中地板加工企业12户,万吨冷库和冷冻食品批发项目开工建设,两个年产20万立方米陶粒及混凝土制品项目投入生产。
截至2010年,绥棱县已开发各类旅游景点、景观20余个,漂流项目年接待游客近万人;手工艺品产业日益知名,黑陶研发、生产企业发展到5户,产品达到六大类近千个品种。草柳编企业已经发展到10户,全县从业人员达到4000人。
2010年,绥棱县城镇和农村有线数字电视入户率分别达到70%和65%。城镇主次干道全部实现硬化和绿化;开发综合楼200多万平方米,主要街道和楼体全部实现亮化;主要路口和重点单位实现网络监控;全县建设通乡通村屯道路1538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白色路面;累计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新建了体育休闲广场和文化广场。
2010年,绥棱县教育"两基"达标工作通过国家验收,高中升本科进段率达到46.6%以上,位于全市前列。新建了职业技术学校和实训基地。
2010年,绥棱县完成了9个乡镇卫生院和8个乡镇文化站建设。全县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基本完成,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十一五规划目标范围内。
2010年,绥棱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覆盖率提高12.5%。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农保试点使农户提前10年享受到养老保险待遇。
2010年,绥棱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约束性指标控制在省市下达的目标范围之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0.925吨标准煤,城镇绿化覆盖率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1%,比"十五"期末提高1个百分点。
四平山,海拔627米,是绥棱境内最高的山峰,山体由白垩系花岗岩构成,面积8平方公里。大青观大青观,它海拔382米,山体由白垩系白岗质花岗岩构成,面积10平方公里。上集南湖公园上集南湖公园坐落在上集镇南侧,公园占地14.3万平方米,以回归自然为主题,分为南、北两个园区。
{{each(i, video) list}}
{{if list.length > 8}}
查看全部 ${list.length} 期节目
{{if _first}}
内容来源于
百科兴趣圈
{{if list && list.lengt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绥棱县政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