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站几点放票到大清真寺怎么走?

陕西大清真寺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陕西大清真寺
大清真寺位于西安鼓楼西北的化觉巷内,又称,它与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大寺并称为中国西安最古老的两座清真大寺,因其在大学习巷寺以东,故又叫东大寺。
陕西大清真寺基本情况
大清真寺位于西安市鼓楼西北隅,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中国殿式古建筑群,是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文化相融合的结晶。该寺院始建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代的维修保护,形成经典的格局。该寺属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又晋升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5月荣获西安市旅游十大景观之一。
陕西大清真寺现状介绍
全寺总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寺院内有建于17世纪初高达9米的木结构大牌坊,牌坊琉璃瓦顶,异角飞檐,精缕细雕;东西走向成正方形,共分四进院:第一进院最东边影壁正面镶有三方菱形菊莲图案,檐下砖雕斗拱,宏伟壮观,古建木牌坊竖立中央,异角飞檐,牌坊顶部琉璃覆盖,蔚为壮观,该牌坊建于17世纪,南北两侧各有厢厦三间,内部陈设明清两代古式家具。 经过五间楼进入二进院,中央竖立石牌坊一座,三门四柱,中楣匾镌刻“天监在兹”,两翼各为“虔诚省礼”和“钦翼照事”。往西十米南北各竖砖雕镶嵌“冲天雕龙”碑一座,往西是“敕赐礼拜寺”的“敕赐殿”。殿内有石碑七通,碑文有阿拉伯文波斯文和汉文。第二进院还有宋代大书法家米笥和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的书法真迹,其笔力飘逸,走笔遒劲,字型韵称,堪称我国书法的杰作。第四进院内有面积约1300平方米的殿堂,可容纳千余人做礼拜,殿内有井画400余幅,书以阿拉伯文图案,构图各具千秋。
清真大寺的建筑形式、基调一派中国民族风格,然而,寺院内的一切布置又严格按照伊斯兰教制度,殿内的雕刻藻饰、蔓草花纹装饰都由阿拉伯文套雕组成,和艺术风格如此巧夺天工的结合,令人观止,因而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伊斯兰文物之一。
清真大寺位于西安鼓楼西北的化觉巷内,又称化觉巷清真大寺,它与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大寺并称为中国西安最古老的两座清真大寺,因其在大学习巷寺以东,故又叫东大寺。
清真大寺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中国宫殿式古建筑群,是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文化相融合的结晶。该寺院始建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代的维修保护,成为目前的格局。该寺属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又晋升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5月被评为西安市旅游十大景观之一。
全寺总面积1.3万平方米,寺院内有建于17世纪初高达9米的木结构大牌坊,牌坊琉璃瓦顶,异角飞檐,精缕细雕;东西走向成正方形,共分为四进院。殿内有石碑七通,碑文有阿拉伯文、波斯文和汉文。第二进院内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和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的书法真迹。第四进院内有面积约1300平方米的殿堂,可容纳千余人做礼拜,殿内有壁画400余幅,书以阿拉伯文图案,构图各具千秋。
清真大寺的建筑形式、基调一派中国民族风格,然而,寺院内的一切布置又严格按照伊斯兰教制度,殿内的雕刻藻饰、蔓草花纹装饰都由阿拉伯文套雕组成,中国传统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艺术风格如此和谐地结合,令人赞叹,因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伊斯兰文物之一。 [1]
.新浪网[引用日期]西安大清真寺
家乡区县:
编辑本段--&
编辑本段--&
1 西安清真寺概述
都说宁夏、青海和甘肃的回民多,其实当年陕西才是回民第一大省,清代鸦片战争时陕西回民就高达170多万人,而时至今日号称穆斯林之乡的宁夏也就200多万穆斯林人口。陕西失去回民第一大省源于清同治年间的回民暴动,其结果是穆斯林在陕西的绝迹,因为暴动平息后幸存下来的陕西回民大部迁往现在甘肃和宁夏,导致当时全省回民锐减至不足5万,即使到新中国建国初也维持这个数量,上世纪末全国人口普查,陕西回民总数仅列全国15位,处于中游位置。但是陕西的回民大多集中在省会西安,尤其是西安城内西北部的回民居住区,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小聚居&。西安回民居住区也叫&回坊&,&坊&源于唐代,是唐时的一种区域划分,就像现在的居住小区划分。而为了宗教活动和生活的方便,穆斯林都依清真寺而居,每座清真寺都形成一个&坊&(小区)。到清代,西安回坊有&七寺十三坊&的说法,这七寺指:化觉巷清真大寺、大皮院清真寺、小皮院清真北大寺、广济街清真小寺、大学习巷清真寺、小学习巷营里寺和洒金桥清真古寺;十三坊是指:化觉巷、西羊市、北院门、麦苋街、大皮院、小皮院、北广济街、狮子庙街、大学习巷、小学习巷、大麦市街、洒金桥和城南的回回巷。
&七寺十三坊&
七寺十三坊&的说法源于乾隆四十六年,当时回教哲赫忍耶教派的首领苏四十三为了营救被清廷关押于兰州七寺十三坊范围的谢赫道祖马明心,率领撒拉族、藏族以及回族教众三千余人,发动暴动,占领河州(今临夏)城,直指兰州。乾隆皇帝闻报,急忙下旨调陕、川和新疆的兵将待命出击。当时关陇一代&民三回七&,回回人数众多,纷纷欲动,心向苏四十三,欲助其一臂之力。清廷自知事关重大,派内阁大学士阿贵赴陕甘一代安抚回民。名为安抚,实为调查,调查的第一站就是西安。阿贵初到西安,草草的做了一番调查,发现西安城内回民 &&&相沿故事,持诵经文,不过以清净为宗,善良共勉,并无新教(指哲赫忍耶)及总掌教之名。实与撒拉藩回,原属名同实异&,见清真大寺中【毕老大人德政碑】。于是他遂上书乾隆皇帝,在其疏中介绍西安回民状况时,采用了&七寺十三坊&一词,并声明了西安府一代回民并无跟随苏四十三造反之心,请朝廷不必多虑;并下通告安抚陕西回民,请回众莫要惊慌,朝廷并无杀戮之意。皇帝在疏中朱笔圈下了&七寺十三坊&,从此&七寺十三坊&成为西安城内穆斯林聚居区的称谓。
2 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
省心楼西安清真寺便泛指这些寺,但是很多情况下西安清真寺也特指其中的化觉巷清真大寺,又称西安清真大寺。西安清真大寺是西安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真寺,本地人称其为东大寺。西安清真大寺是中国四大清真寺之一,也是西安最早的一座清真寺,始建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经历代修护保存至今,1988年被列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以融合了中西建筑元素的独特建筑风格而著称于世,现在是中外游客来西安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
化觉巷清真大寺位于西安城内鼓楼西侧的化觉巷内,因规模比西安其他清真寺大而得名。化觉巷清真大寺,是我国建筑雄伟、环境清幽、规模宏大、保存最完整并驰名世界的伊斯兰寺院之一,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清真大寺属于明清建筑风格,寺院占地面积一万三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六千多平方米。全寺院沿东西走向呈长方形,共分四进院落。院内树木成荫,花圃对称排列,石刻牌坊矗立其间,殿、楼、厅、堂共180余间。
进入悬挂有 &清真寺&匾额的五间楼便来到第一进院。在五间楼迎面一字排开摆放有4件圆形的器物,这4件圆形的器物是灯架,在灯架上沿顺时针方向插有两圈30余个灯座。这些灯架在化觉巷清真寺的使用有相当长的历史,它主要用来庆祝 &盖得尔夜&。
盖得尔夜是伊斯兰教对 《古兰经》&始将之夜&的敬称。&盖得尔&是阿拉伯语的音译,亦译 &大赦之夜&,又称&平安之意&,意为 &前定&、&高贵&。&盖得尔夜&是指伊斯兰教历的九月二十七 (一说二十五或二十九)日之夜。相传这夜,真主安拉将世间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一切事物都大体安排好了,所以穆斯林称这一夜为 &前定之夜&。这一夜,安拉通过枷百利天使开始向穆罕默德圣人颁降《古兰经》,众天使和精灵都奉命降临人间。在这个夜里,做一件善功可获取千月善功的报偿,所以穆斯林称这一夜为 &高贵之夜&。《古兰经》第九十七章即以&盖得尔&命名,认为是高贵的夜间,胜过平时一千个月。所以全世界的穆斯林每逢此珍贵之夜,都要依各个民族的方式举行庆祝活动。这一夜,在穆斯林集中的地方还要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西安的穆斯林在纪念日这一天,白天人们要在这些灯座上插上这些菜油灯盏子,然后再添上菜油,等到晚上将油灯点亮,直至通宵。本寺灯架除了在&盖得尔夜&使用之外,在这些灯架阳面,还刻了四个汉字:&祈求和平&,长年摆放在五间楼对面。
二进院内树木成阴,花圃对称排列,石刻牌坊矗立其间。这个石刻牌坊为三间四柱式,中楣镌刻&天监在牌坊兹&4个大字,这4个字出自《诗经》。分别在 《大雅&大明》和《周颂&敬之》二诗中。《大明》里有 &天监在此,有命既集&的诗句,而《敬之》里有 &涉降撅士,日监在兹&的诗句。&兹&和 &此&这两个字以前通用,意思是 &此地&。题额人将两诗中的相关内容,化成一句话,意思是上天正在监视着我们在此时此地的行动。 两侧坊棉分别镌刻&钦翼昭事&和&虚诚省礼&,东西有踏道,约建于明代。石牌坊西踏道南北两侧各竖立冲天雕龙碑两座,一座为明万历年间立的《敕赐重修清真寺碑》,文为冯从吾所撰,碑阴镌刻宋代大书法家米芾 (回族)手书&道法参天地&;一座为1768年立的《敕修清真寺碑》,碑阴镌刻年间礼部侍郎、大书法家董其昌手书 &敕赐礼拜寺&。均为我国书法珍品。
第三进院的大殿叫敕修殿,在年间重修时系当时寺院的正门,是这座寺院历史上最早的一座殿;殿内藏有两通石碑。大家看,这通碑叫《长安礼拜无相记碑》,1455年刻。这通碑叫《月碑》,是1732年寺院教长小西宁用阿拉伯文撰写的。《月碑》,以穆罕默德《圣训》为理论原则,推出并规定了确定封斋、开斋日期的若干准则。立此碑以方便回民群众计算斋月日期。
第三进院中央建有一座三层八角形的中国式宣礼楼,又名省心楼,巍然挺立,极为壮观。该楼是&穆安津&(宣礼员)召唤穆斯林来寺礼拜的最高点。宣礼楼两侧各有厢房10余间,南侧正中5间叫南宫殿,上面写有一副对联:&难解网蛛,兵销呼鸽;信传战马,约复放獐。&这副对联是叙述穆罕默德圣人的故事。&难解网蛛&是说穆罕默德圣人遭敌人追杀,逃到骚尔洞避难,蜘蛛随即在洞口结起网。后来敌兵追到,见到洞口有蜘蛛网,认为无人在洞内。&兵销呼鸽&的意思是:此时有人怀疑洞内有人,就把石头往洞里投。这时两只斑鸠从洞里飞出来,于是敌人相信洞内不会有人。&约复放獐&的意思是:以前一个外道人猎得一头活獐,他对圣人说:&你如果能使獐说人话,我就做你的信徒。&圣人把獐招到面前问道:&你怎么落到猎人的手里了&,獐流着泪央求说:&请圣人作保,让他们放我。等我给小獐吃了乳我一定回来。&圣人答应担保它。外道人说:&獐是畜类,去了一定不会回来。&后来獐按时回来。南宫殿内迎面陈列一张鱼骨镶嵌床,在床的靠背正中镶嵌着一只贝雕雄鹰,神采奕奕,伫立在岩石之上,所以又名&英雄独立床&。大家看,床的上方悬挂有4幅木板书法作品,分别由宋朝大书法家黄庭坚、苏东坡、米芾 (回族)和著名爱国将领岳飞书写。该作品是木板竹字,即用竹皮刻成汉字,再将字一个个粘贴在木板上。这样不容易被人拓片复制。
楼北侧是讲经堂,里边珍藏有一幅清代的《麦加图》和一套《古兰经》手抄本及其他一些珍贵字画、瓷花瓶等。
这个院中心的亭子叫&一真亭&,又名 &风凰亭&,中央主亭呈六角形,飞檐尖顶,形若凤头,两侧亭子为三角形,左右翘翼,三亭相连,貌似凤凰展翅,造型特异,独具风格。亭东瞻下悬有&一真&雕龙小立匣,系1399年兵部尚书铁铉 (回族)手书。亭西还挂有田中玉所书&包罗宇宙&匣一面。亭南北两侧各有面阔7间的厢房,原为接待朝廷宣谕皇帝圣旨的文武官员所建,故名官殿。南厅迎面有副对联:熟羊告毒,烹鲤言机;巨蟒道安,羸驼转健。现在让我们来看这副对联的意思。&熟羊告毒&是一个典故,出自《天方至圣实录》,说的是,昔日圣人与外道人交战,走在路上,饥饿难忍,一人以熟羊献给圣人,羊就说道:&我的肉有毒,不能吃!&试了试,果然如此。
北厅为文物展览室,藏有唐天宝元年 《创建清真寺碑》。此外还有两件文物最为有名,一件为&日晷&,是古代用来观测日影推算时间的,但这里的日晷与中国传统的日晷不同,它有自己独特的原理、构造和性能。目前全国只有4件日晷,故颇有研究价值。另一件为&试官石&,该石面缝间钉了不少旧式铁钉,全入者,钉盖紧贴石面,半入者,距钉盖部分弯曲不入。倒于石面,一说举人钉之能预卜是否考取,新进士钉之能预卜是否速得美官,一说官吏钉之,以证明是清官还是污吏。
石牌坊后南北两侧各竖立冲天雕龙碑一通,一为明万历三十四年&敕建重修清真寺&碑,碑阴镌刻宋米芾手书&道法参天地&五个大字;一为清乾隆三十三年&敕修清真寺&碑,碑阴镌刻明天启年间礼部侍郎董其昌手书&敕建礼拜寺& 前院紧临照壁的木牌楼, 建于十七世纪,,高约九米,琉璃瓦顶,挑角飞檐五个大字,是中国书法艺术之珍品。 第三进院落通过之敕修殿,是这座寺院历史最早的一座殿宇。殿内有曾任该寺教长,人称&小西宁&撰写的阿拉伯文&月碑&一通,其内容系伊斯兰教斋月计算方法,此碑对了解陕西伊斯兰教发展史有极为珍贵的价值。
清真大寺于一九五六年被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八年晋升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单位。作为一个国家级宗教场所,自一九七八年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来自世界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广大游客,穆斯林兄弟和港澳台同胞等共一百多万人次,并且接待了一大批国家元首和政府高级官员等贵宾。通过对西安清真大寺的了解,必将加深对西安穆斯林群众宗教生活认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
大家都在看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638人关注)
&(3人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安站几点放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