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高级口译报名时间每年报名时间

当前位置:&>& & 2015年上海中高级口译考试报名与考试
2015年上海中高级口译考试报名与考试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作者:
  报考英语中高级口译考试,需要注意报名时间和相应的考试时间,每年的考试都有相通之处,考生只要了解到大概的时间,到临近的时候关注一下官方公布的考试政策就可以了。2014年中高级口译笔试已经结束,考生只能报考明年春季的笔试。上外口译为广大考生整理了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报名与考试的相关安排,中级口译考试、高级口译考试是其中的项目之一,供大家了解使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备考2015年中高级口译考试。
  一、考试日期:
  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每年举行两次,英语高级口译、英语中级口译、日语中级口译笔试在每年3月中旬和9月中旬的一个星期六或星期日举行,口试时间在每年的5月或11月左右的休息日举行;英语口译基础能力考试(笔试+口试)在每年4月上旬、10月上旬的一个休息日举行,考场仅设在上海;日语高级口译口试在每年4月中旬、10月中旬的一个星期六或星期日举行,考场仅设在上海。
  二、笔试报名日期:
  请于每年6月或12月的上旬在本网&新闻公告&栏查询报名日期及注意事项。
  三、口试报名日期:
  请于每年4月或10月的上旬在本网&新闻公告&栏查询报名日期及注意事项。
  四、报名方法及考点:
  ●上海地区报名和考点:
  (一)笔试报名:
  英语高级口译、英语中级口译、日语中级口译的笔试,英语口译基础能力考试(笔试+口试)全部采取网上报名。
  网址:www.shwyky.net
  (二)口试报名:
  1.日语高级口译和日语中级口译口试采取网上报名。网址:www.shwyky.net
  注:日语高级口译口试与其它笔试项目同步报名。
  2.英语高级口译和英语中级口译口试报名地址:
  上海外国语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地址:大连西路550号3号楼南一门底楼中厅
  联系电话:021-
  (三)考点:
  1.笔试考点:
  (1)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高级口译笔试、英语中级口译笔试、英语口译基础能力考试[笔试+口试])
  (2)上海财经大学(英语高级口译笔试、英语中级口译笔试、日语中级口译笔试)
  (3)东华大学(英语高级口译笔试、英语中级口译笔试)
  (4)华东师范大学(英语高级口译笔试、英语中级口译笔试)
  (5)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英语高级口译笔试、英语中级口译笔试)
  (6)华东理工大学(英语中级口译笔试)
  (7)上海师范大学(英语中级口译笔试)
  (8)上海海事大学(英语高级口译笔试、英语中级口译笔试)
  2.口试考点:
  (1)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高级口译口试、英语中级口译口试、英语口译基础能力考试[笔试+口试])
  (2)上海财经大学(日语高级口译口试、日语中级口译口试)
  ●外省市报名和考点:
  (一)笔试报名:
  1.参加南京、苏州、深圳、武汉、烟台、南昌、无锡、扬州、南通、徐州、常州、西安、合肥、长春考点英语高级口译、英语中级口译、日语中级口译笔试的考生全部在本网(www.shwyky.net)网上报名。
  2.参加宁波、杭州考点英语高级口译、英语中级口译、日语中级口译笔试的考生,全部通过地区网上报名。
  宁波报名网址:.杭州报名网址:www.。
  (二)口试报名:
  1.参加日语中级口译口试和日语高级口译口试的考生全部在本网网上报名,在上海参加口试。
  注:日语高级口译口试与其它笔试项目同步报名。
  2.参加英语高级口译、英语中级口译口试的考生可选择在南京、宁波、杭州、苏州、深圳、武汉、烟台、南昌、无锡、扬州、南通、徐州、常州、西安、合肥、长春考点报名。除已设口试考点的地区外,其余均在上海参加口试。
  (1)南京金陵国际语言进修学院(南京设英语口试考点)
  报名地址:南京市新街口中山东路3号后楼4楼
  联系电话:025-
  网址:
  (2)宁波市人才服务中心(宁波设英语口试考点)
  网上报名 网址:.cn
  地址:宁波市兴宁东路228号 人力资源大厦B503室
  联系电话:4
  (3)杭州市人事考试办公室
  报名地址:杭州市文晖路97号一楼办事大厅
  联系电话:1
  网址:www.
  (4)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报名地址:苏州市干将东路333号苏州大学本部崇远楼109室
  联系电话:4
  网址:http://sfl.
  (5)深圳市新世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报名地址:深圳市深南中路新闻大厦2号楼7楼
  联系电话:9、5
  网址:http://www.sznewworld.net
  (6)湖北楚才考试服务有限公司 (武汉设英语口试考点)
  报名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学院路12号,湖北省教育考试院沙湖考试基地, 楚才语言培训学校2号楼401室(湖北大学西门旁,航海学院下车即到)
  联系电话:027-
  网址: http://ccjy./
  (7)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报名地址:烟台市芝罘区红旗中路186号10号楼109室
  联系电话:
  (8)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 (前湖校区)
  报名地址: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学府大道999号外经楼317A室
  联系电话:3
  网址:http://wgyxy.
  (9)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蠡湖校区)
  报名地址: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外国语学院A425
  联系电话:9
  网址: http://foreign.
  (10)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报名地址:扬州市华扬西路196号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笃行楼N433
  联系电话:1
  (11)南通市人才服务中心
  报名地址:南通市青年西路109号人才市场三号楼203室口译考办
  联系电话:2
  (12)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报名地址:徐州市铜山新区上海路101号15号教学楼611室
  联系电话: 1
  网址:http://xzky.
  (13)常州工学院
  报名地址:常州市通江南路299号院士教学楼C区308室
  联系电话: 9、2
  网址:
  (14)西北大学(长安校区)
  报名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道1号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外国语学院办公室6301室
  联系电话:029-
  网址:http://mainpage2./wyxy/
  (15)安徽大学(磬苑校区)
  报名地址:合肥市经济开发区九龙路111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人文楼C楼313室 外语学院办公室
  联系电话:
  (16)吉林大学(前卫校区)
  报名地址: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前卫校区外语楼113房间 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办公室
  联系电话:1
  网址:http://flc./
  (三)考点及考试承办单位:
  1.笔试承办单位:
  (1)南京: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
  (2)宁波:宁波市人才服务中心
  (3)杭州:杭州市人事考试中心
  (4)苏州: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5)深圳:深圳市新世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6)武汉:湖北楚才考试服务有限公司
  (7)烟台: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8)南昌: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
  (9)无锡: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10)扬州: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11)南通:南通市人才服务中心
  (12)徐州: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13)常州:常州工学院
  (14)西安:西北大学
  (15)合肥:安徽大学
  (16)长春:吉林大学
  2.口试承办单位:
  (1)南京:南京金陵国际语言进修学院
  (2)宁波:宁波市人才服务中心
  (3)武汉:湖北楚才考试服务有限公司
  (4)西安:西北大学
  注:1.每次考试和报名有关内容请查询首页公告栏。
  2.口试考点除指定外,其余均在上海考试。
相关推荐:
相关课程推荐:
基础口译暑假签约保过班
基础口译听力影子训练
基础口译口语强化
基础口译记忆训练
历年考试真题
裕德内部讲义
1.专职班主任服务
2.享免费复读
中级口译周六签约保过班
中级口译综述和速记秘笈
中级口译阅读技巧、速度提高
中级口译王牌翻译英汉互译
中级口译强势听力与实战练习
中级口译情景口译
中级口译冲刺强化内容
中级口译历年真题点评
中级口译模考实战
历年考试真题
裕德内部讲义
1.专职班主任服务
2.享免费复读
中级口译周日签约保过班
中级口译暑假签约保过班
高级口译周六签约保过班
高口阅读技巧与速度提高
高口情景口译
历年真题点评与模考实战
高口王牌翻译英汉互译
高口强势听力与实战练习
历年考试真题
裕德内部讲义
核心考点精编
1.专职班主任服务
2.享免费复读
高级口译暑假签约保过班
Copyright & 2010 ~ 2015
All Rights.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蒲汇塘路99号-2(近文定路) 邮编:200030
 咨询电话:021-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2959|回复: 8
我是在河北上学的河北学生,想这次报考英语中级口译,是不是在网上报名只能去上海考试啊?我想在烟台考,离得近。。。求大神指导,谢谢
主站上有考点的吧?
只有上海有考点哦亲。中高级口译都只能去上海的。摊手
nobelwait 发表于
只有上海有考点哦亲。中高级口译都只能去上海的。摊手
现在有外省市考点。
长三角比较多。上海肯定是最多的。看吧。而且笔试口试地点不一样。
& & 1.南京师范大学;& && && && && && && && &   
& & 2.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 && && && && &
& & 3.深圳市新世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
& & 4.湖北楚才考试服务有限公司 ;& && &&&
& & 5.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 && && && &&&
& & 6.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 ;& && && && &&&
& & 7.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 && && && && &
& & 8.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 && && && && &
& & 9.南通市人才服务中心 ;& && && &
& & 10.常州工学院 ;& && && && && && && && &
& & 11.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
& & 12.西北大学 ;
& & 13.安徽大学 ;
& & 14.吉林大学 。
单报口试:
  1.南京金陵国际语言进修学院;
  2.宁波市人事考试办公室;
  3.杭州市人事考试中心;
  4.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5.深圳市新世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6.湖北楚才考试服务有限公司;
  7.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8.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
  9.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10.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11.南通市人才服务中心;
  12.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13.常州工学院;
  14.西北大学;
  15.安徽大学;
  16.吉林大学。
lz你哪个近选哪个吧。。
RE: 中级口译考试地点
realmadrid4 发表于
现在有外省市考点。
长三角比较多。上海肯定是最多的。看吧。而且笔试口试地点不一样。
谢谢,我好好衡量一下吧。。。敢问道友也考吗?
RE: 中级口译考试地点
realmadrid4 发表于
现在有外省市考点。
长三角比较多。上海肯定是最多的。看吧。而且笔试口试地点不一样。
谢谢,我好好衡量一下吧。。。敢问道友也考吗?
本帖最后由 nobelwait 于
16:46 编辑
逆而有道 发表于
谢谢,我好好衡量一下吧。。。敢问道友也考吗?
亲。你是考中口的笔试还是口试?
从现在这个时间看,应该是考试报口试(口译二阶段)了吧?
口译二阶段除上海外,就只有宁波、南京、武汉有考点的,而且考试时间比较限制在一个周末。上海二阶段考试时间比较充裕,看亲怎么选择吧。
楼上写的都只是报名点而已,非考点的。亲要慎重啊·~~
nobelwait 发表于
亲。你是考中口的笔试还是口试?
从现在这个时间看,应该是考试报口试(口译二阶段)了吧?
谢谢,我是准备考今年秋季的笔试的,嘿嘿
realmadrid4 发表于
现在有外省市考点。
长三角比较多。上海肯定是最多的。看吧。而且笔试口试地点不一样。
额。好吧。貌似是我搞混了Orz
嗯。是要考来着。。。关键是。。。俺不是河北的。。我们组不了团。。。。。。。。。。
Powered by Discuz!
& Comsenz Inc.南京师范大学 自考网:2013年南京师范大学 自考报名时间、南京师范大学 自考本科、南京师范大学 自考专升本报名时间、自考网上报名系统、南京师范大学 自考专业设置-南京师范大学 自学考试报名
&&|&&&&&&&&&&&&&|&&&&&&&&&&|&&&&&&&&&&|&&&&&&&&&&|&&&&&&&&&&|&&&&&&&&&
&&当前位置: >>
&& 南京师范大学 
?考试时间:每年1月4月7月10月4次考试
?报名时间:日-8月31日
?成绩查询:5月下旬或11月底到当地考办查询www.
?申办毕业:上半年6月上旬 下半年12月上旬
南京师范大学 
&&学校介绍
  南京师范大学坐落在六朝古都南京,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江苏省属重点大学。它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时期;其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私立金陵大学,1951年与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私立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在原南京大学、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的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改办成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目前,学校正在积极创建“综合性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在百余年发展历程中,著名教育家李瑞清、郭秉文、陈鹤琴等曾先后在此主政,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吴贻芳、词学大师唐圭璋、人文地理学家李旭旦、苔藓学家陈邦杰、心理学史专家高觉敷、艺术大师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等诸多名家大师曾在此执教。目前更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在此潜心耕耘,著书立说,培育后学。经过一代又一代南师人薪火相继、身教言传,历史性地生成了“严谨朴实”的学术品格,育就了“以人为本”的厚生传统,砥砺出“团结奋进”的拼搏意识,塑造了“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学校以“正德厚生、笃学敏行”为校训,形成了“严谨、朴实、奋发、奉献”的优良校风。
  南京师范大学拥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随园校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着“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美誉。学校占地面积2009906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021428平方米。设有二级学院23个、独立学院2个,共有在职教职工327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36人,副高级职称806人,专任教师和专职研究人员171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7名,国家百千万工程培养对象6名,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学名师3名;共有在校普通本科生15277人(不含独立学院),博士研究生684人,硕士研究生5924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3835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籍生9761人。图书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总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馆藏纸本文献总量278.28万册,电子数据库65个。
  南京师范大学充分发挥“211工程”建设的主导作用和学科学位点建设的龙头作用。目前拥有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6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7个,江苏省重点学科21个,江苏省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5个;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8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16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本科专业7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学科已涉及文、史、哲、教、理、工、经、法、管、农、医等门类。
  南京师范大学不断推进“厚生育才”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国家特色专业5个,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5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各1个,以及4个省级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中心)。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学生在“挑战杯”等全国竞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或金奖,2篇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南京师范大学积极实施“顶天立地”战略,主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目前拥有重点研究机构27个,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和体育文化重点研究基地各1个,全国妇联妇女与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1个,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江苏省老年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7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江苏省科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个。“十五”以来,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和课题464项(其中主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2项、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杰出青年基金1项,主持“863”专题项目14项、“973”预研项目2项);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论文4篇;获得授权专利287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38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91项(其中2项成果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2部专著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文库”,1项成果入选200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南京师范大学一贯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学校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高校之一,是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和国务院侨办首批华文教育基地。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南京基地等4个国际性人才培训基地和研究中心,与世界上28个国家和地区的119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每年接收外国留学生1000余人。目前,与国外大学开展合作办学项目3项,学生海外学习计划学校15所,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美国北卡罗来那州立大学建有孔子学院2个。
  南京师范大学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校内机构和人事制度、教学科研管理及后勤社会化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推进学校事业。近十年来,学校社会影响不断扩大,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厂(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 “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留学回国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南京师范大学正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探索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积极深化内涵建设,努力为国家实施“科教兴国”、“高教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学校网址:www./
&&主考专业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南京师范大学学校介绍
您现在的位置>>>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
211工程院校:是
985工程院校:否
联系电话:<font color=#-5-
联系人:周娅
学校网址:
研究生院网址:
单位代码:<font color=#19
邮政编码:<font color=#097
通讯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学校介绍
  学校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坐落在六朝古都南京,是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江苏省属重点大学。它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时期;其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私立金陵大学,1951年与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私立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在原南京大学、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的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改办成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目前,学科已涉及文、史、哲、教、理、工、经、法、管、农、医等门类。
  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在百余年发展历程中,著名教育家李瑞清、郭秉文、陶行知、陈鹤琴、吴贻芳等曾先后在此主政,词学大师唐圭璋、人文地理学家李旭旦、苔藓学家陈邦杰、心理学史专家高觉敷、艺术大师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等诸多名师大家曾在此执教。目前更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在此潜心耕耘,著书立说,培育后学。经过一代又一代南师人薪火相继、身教言传,历史性地生成了“严谨朴实”的学术品格,育就了“以人为本”的厚生传统,砥砺出“团结奋进”的拼搏意识,塑造了“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学校以“正德厚生、笃学敏行”为校训,形成了“严谨、朴实、奋发、奉献”的优良校风。
  南京师范大学拥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00多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365000平方米。设有学院21个,强化培养部1个,独立学院2个,共有在职教职工327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75人,副高级职称783人,专任教师和专职研究人员1549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全国高校教学名师2名;共有在校普通本科生20512人(其中中北学院4239人),博士研究生632人,硕士研究生5251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3194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籍生11477人。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本科专业72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拥有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个,江苏省重点学科20个(含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6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各1个,以及4个省级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中心)。拥有各级各类研究机构131个,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各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5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校重点研究机构22个。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33000平方米,馆藏总量260万册。
  南京师范大学一贯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高校之一,是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和首批华文教育基地。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南京基地等4个国际性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与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每年接受外国留学生1000余人。
  南京师范大学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校内机构和人事制度、教学科研管理及后勤社会化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推进学校事业。近十年来,学校社会影响不断扩大,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 、“江苏省校务公开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南京师范大学正在积极创建“综合性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努力为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各学院简介
  文学院学院介绍
  文学院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学校南京师范大学的支柱院系,是我国高等文科教育的东南重镇,也是我国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基地。它以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先进的教育理念、博大的人文精神、良好的学风、创新的机制、一流的师资、丰硕的教学与科研成果,跻身于全国高校人文学科的前列,并享有较高的国际声誉。
  文学院曾经拥有唐圭璋、孙望、段熙仲、徐复等老一辈著名专家、教授,现有全国高校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江苏省高校重点学科3个,以及一大批活跃在全国学术界的中青年学者,堪称群贤毕至,群星灿烂。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是1981年全国首批博士点之一。90年代文学院进入了大发展时期,1998年文艺学学科获得博士授权点,1999年建立了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得了“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共有二级学科博士点12个(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其中含自主设置博士点5个:中国文学与文化、影视文学、戏剧戏曲学、应用文体学、对外汉语教学)。二级学科硕士点12个(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影视文学、戏剧戏曲学。其中含自主设置硕士点4个: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电影学、中国文学与文化、应用文体学)。现有博士生导师33名,在岗教授36名。文学院浓郁的学术氛围,优越的办学条件,优秀的教师队伍,齐全的学科和专业,建构了高起点、坚实的发展平台,铺就了新世纪腾飞的广阔前景。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于1995年4月(作为专业,始建于1964年)。2001年底,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新闻学重点学科”,成为江苏省唯一具有新闻学重点学科的院系。
  学院现设有新闻系、广播电视系、广告系、新闻摄影系和新闻研究所、媒介与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江苏省新闻人才培训中心也挂靠在本学院。学院下设4个本科专业7个专业方向,即新闻学专业(包括新闻学、网络新闻、体育新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广告学专业和摄影专业(新闻摄影方向)。
  自建院以来,学院秉承“文理渗透、技艺结合、软硬兼备”的建设思路,合理配置并优化重组各种教研资源,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学院的发展。目前, 学院已设立了新闻学、传播学与广播电视艺术学3个硕士点,2006年元月,学院获准设立了江苏省首个新闻学博士点。
  作为一所以现代科技装备起来的应用型文科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已形成密切联系社会、注重内涵积累、教学资源丰富、培养质量上乘的特色。学院将继续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人文精神,追踪学科前沿,整合优势力量,扩大品牌效应,使我院成为在省内新闻界具有权威地位、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学科研型学院。
  通讯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联系电话:(025)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简介
  公共管理学院是一个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和管理学等一级学科的综合性二级学院,下设政治系、行政管理系、哲学系等3个系,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全球化与东方社会理论和应用伦理学研究所等3个校级重点研究机构,当代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所、中国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列宁与俄罗斯问题研究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行政管理研究所和公共事业管理研究所等8个科研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与南京师范大学合办的经济伦理学研究所设置在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和校心理与事业发展研究咨询中心挂靠本院。学院现任党委书记为王建华教授、院长为王小锡教授。
  学院现有教职工85人,其中教师72人。教师中有教授23人,副教授25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3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含博士在读)41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发展潜力和学术影响较大的学术梯队。其中王小锡教授为“伦理学”博士点带头人,省政府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伦理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经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领导小组批准为工程重大项目“经典作家关于意识形态、先进文化和道德的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俞良早教授为校特聘教授,“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博士点带头人,省政府重点学科带头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和“全国优秀教师”称号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张之沧教授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博士点带头人,全国第一位科技哲学博士,长期从事科学哲学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科研成果丰硕;金太军教授为校特聘教授,江苏省社会科学类“青年科学家”和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获得者,江苏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工程”第2层次培养对象。高兆明教授为校特聘教授,省政府重点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伦理学研究,科研成果丰硕。王建华教授、王跃教授、孙建社教授、刘云林教授、王永贵教授、陈真教授、曹孟勤教授、孙迎光教授、谢世诚教授等一批学术带头人均在自己学科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展示了各自的研究特色,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学术影响。
  近年来,公共管理学院学科、学位点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九五”、“十五”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十一五”江苏省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点。“伦理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学科为“十一五” 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伦理学等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有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外国哲学、伦理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科技哲学、中共党史、中外政治制度等1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自1998年起招收学科教学论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教育硕士。学院现有5个本科专业和专业方向,即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思想政治教育(政管)、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和哲学等专业。
  学院科学研究成绩显著,自 “十五”以来,学院教师承担了 15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48项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以及一批厅级和横向项目的研究工作,出版学术专著46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45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研奖 21项,已形成一些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和专家群体。
  法学院学院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的法学教育可以追溯到1986年原政治教育系的法学教研室。1994年5月,学校调整专业及院系结构,在原政治教育系法学教研室、德育教研室法学教研组和马列部部分教师的基础上,成立经济法政学院法律系。2001年3月,经济法政学院法律系独立组建为法学院。
  目前法学院下设7个教研室,5个科研机构,另设有法学专业图书馆和行政教辅机构。
  学院现有教职工63人,其中教师48人。教师中有教授18人,副教授14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28人;具有博士学位(含博士在读)的31人。一批教师在教学科研活动中作出了突出了贡献,获得了较高的荣誉:学科带头人公丕祥教授荣获首届“全国十大青年法学家”(1995)、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6年)等荣誉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人选,并当选为第九、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李浩教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为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会副会长;张国平教授荣获首届“全国十佳律师”称号;龚廷泰教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李力教授获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奖(2005年)。另有3人荣获首届“江苏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称号,1人荣获“江苏省教育名师”称号,1人获“江苏省五四青年奖章”,1人入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选,1人入选第二层次培养人选,2人入选第三层次培养人选,1人获江苏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称号,理论法学学科的教师获得“江苏省优秀教师群体”荣誉称号(2000年)、诉讼法学科教师获“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2002年)称号。
  建院以来,学院的学科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拥有法学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法学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005年)和法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005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03年),并设有法学本科专业(含法学和国际经济法学两个专业方向),由此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完整的人才培养格局。法学理论学科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均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评为省重点学科,并被省政府确定为“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学科评定重点支持学科。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溯源于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的商科,历经南洋公学商科、南京师范学院政教系、南京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的变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学术底蕴。洪银兴、刘明康、李剑阁、金碚等一批知名学者和管理专家曾在这里学习或工作过,学院培养的人才为国家尤其是江苏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学院现设立有空间经济学、决策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政治经济学、企业管理、金融学、西方经济学、空间经济学和决策学6个硕士授权点。学院下设经济学系、国际贸易系、工商管理系、金融系和数个研究所(中心),有专业师资61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2人,博士生导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教师28人。学院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覆盖经济学与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其中政治经济学和企业管理为“十五”“国家211工程” 重点建设学科。
  商学院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建设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初,近年来的学术研究重点和特色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微观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国际化研究。近5年来,主要研究人员在《经济学动态》、《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系列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14部,完成国家“86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目前在研国家和省部级基金项目6项,获省部级优秀研究成果奖8项、高校人文社科奖4项。研究成果不仅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深化的指导作用也得到了政府部门充分肯定。
  商学院企业管理的学科建设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近年来的主要研究重点: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营销理论创新研究、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其中,管理能力与素质测评研究,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能力测评研究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近5年来,主要研究人员在《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中国软科学》、《经济管理》等权威期刊发表系列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11部,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获省部级优秀研究成果奖5项、高校人文社科奖2项。研究成果的应用成效得到了政府部门、大型企事业单位的肯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以“立足全球视野、服务地方经济”为发展宗旨,努力向国内一流商学院的目标迈进。
  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是南京师范大学以教育学科和心理学科为主体进行教学与科研的机构。历史可追溯到1918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专修科及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心理学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任教育科主任。1921年教育科下设教育学系。1929年,又设教育行政系。1952年,南京师范学院成立,设教育系和幼儿教育系。陈鹤琴为南京师范学院院长兼幼儿教育系主任。1960年,设心理学系。后来建立教育系,下设教育学教研室、心理学教研室、幼儿教育教研室等。1996年成立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下设教育学系、心理学系、学前教育学系,现任名誉院长鲁洁教授,院长胡建华教授。
  目前的教育科学学院拥有教育学原理国家级重点学科、学前教育学国家级重点学科以及基础心理学省级重点学科等三个重点学科。设有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学、教育领导与管理、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德育学、教育技术学、美育学等1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学、基础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德育学、科学教育学、教育政策学、教育与经济管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美育学等17个硕士点,覆盖了所涉及的2个学科门类3个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
  该院师资、科研力量雄厚。69名研究生导师中,有教授(研究员)职称的40名,其中博士学位者50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级突出贡献的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者6人,全国劳动模范、先进教育工作者2人。
  十五期间,该院共主持科研项目189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61项;出版学术著作130部;发表学术论文1120篇,其中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46篇。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培养硕果累累。仅九五期间,博硕士生在校发表论文总数达563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30篇。1997届项贤明的博士学位论文《泛教育论》获1999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1999届刘云杉的博士论文也获得2001年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到2003年,已有19人被评聘为教授,9人成为博士生导师,60多人次出国讲学,18人进入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大、华东师大以及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工作。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现设有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现已招生的硕士点共有7个,它们是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现拥有英语、俄语、日语、法语、意大利语、朝鲜语6个本科专业语种,其中俄语、日语、意大利语、朝鲜语、法语为五年制双语专业。英语语言文学学科自1994年起至今一直是江苏省人民政府重点建设学科。1996年“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育”项目被列为江苏省“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后在此基础上于1998年申报的“英语语言与文化”项目被列为国家计委、国家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目前“二语习得的神经机制研究”项目正在申报“十一五”期间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英语本科专业于2003年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2005年通过省专家评审组的评审并获得好评,正式被命名为江苏省品牌专业。俄语专业于2006年被评为南京师范大学特色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207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44人,博士29人,还聘用了英、日、俄、意、法等语种外国专家或外籍教师;目前在籍全日制学生1705人,其中博士生23人,硕士生359人,教育硕士生357人,高校教师班硕士生112人,本科生854人。
  学院下设:英语系(基础英语教研室、高级英语教研室、商务英语教研室)、欧洲语系(俄语教研室、意大利语教研室、法语教研室)、东方语系(日语教研室、朝鲜语教研室)、翻译系(口译教研室、笔译教研室)、研究生教学部(硕士生教研室、博士生教研室)、大学外语部(公共英语系、应用语言学系)、中法合作南京法语培训中心、外国语言文化研究所、国际符号学研究所、美国文明研究所、加拿大文化研究中心、澳大利亚文化研究中心、意大利文化研究中心、法国文化研究中心、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中心。学院主要培养中等及高等院校的师资和涉外部门的翻译、文秘、管理人员等。大学外语部承担了全校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等各学历层次学生的大学外语教学任务,共有学生15000余人。
  外国语学院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广泛,近年来主办了10多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先后派遣了100多人次赴美、英、澳、加、俄、日、法等国进修或讲学,先后聘请了几十位外国专家和外籍教师来院任教,经常邀请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是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江苏省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世界文明国际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澳门基金会、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和《江苏外语教学研究》杂志等学术团体和机构的挂靠单位。
  外国语学院学科梯队整齐,研究方向比较齐全,科研成果丰硕,“十五”期间出版了学术专著36 部,教材、工具书、编译著等100多种,发表论文约701篇,已完成或正主持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项,国家教委和省政府、省教委科研项目40多项。目前学院正在二语习得的神经机制研究、语言符号学研究、美国文明研究等方向上与国际学术界接轨,正在形成自己的特色。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前身可以追溯到两江师范学堂的历史与地理选修科,1914年建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时设立国文史地部,著名文史专家柳诒徵先生等曾在此任教。后历经变化,于1982年设立历史学系。1997年设立社会工作本科专业,2000年设立考古与博物馆学本科专业,2001年更名为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费孝通先生为学院题写院名。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现有历史系、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文物与博物馆系三个系。历史教育、社会学、社会工作、文物与博物馆学四个本科专业。有中国经济史研究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六朝历史文化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历史遗产研究所、历史与社会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社会学研究所等10个校级科研机构。拥有专门史博士学位授予权,有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世界史、历史课程与教学论、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社会学、社会保障、民俗学等11个硕士点。
  社会发展学院现有教职工60名,其中专任教师41名,有教授16名,副教授19名,讲师8人,助教1人,85%以上的教师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到2007年6月为止,在校本科生近700名,硕士研究生190人,博士研究生15人。教学人员中,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28人。1982年以来,已经为国家培养了本、专科毕业生2000余人,硕士毕业生100余人。
  近年来,社会发展学院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教学方面,先后有四位教师获得南京师范大学十佳优秀青年教师和教书育人奖;在科研方面,获国家级课题7项,省、部级课题30余项,出版著作60余部,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各类科研经费500多万元。文博专业在全国师范院校中,第一个获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团体考古领队资质证书。
  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在原数学系、计算机科学系、计算中心、数学研究所和大学数学教研部的基础上,于1999年5月合并成立,是我校目前规模最大的二级办学实体。
  学院下设数学系、计算数学系、计算机科学系、信息工程系、金融数学系、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研究所(校重点研究机构)、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信息网络技术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计算中心、南京师范大学大学数学教研部、江苏省信息安全保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网络安全检测评估中心等12个单位。学院设有数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取得数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学院现有在读博、硕士研究生近400名,在站博士后4人,已出站博士后8人;学院具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含信息安全方向)、统计学共4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生近1800名。
  基础数学学科是江苏省“九五”、“十五”、 “十一五”重点学科,其学科梯队荣获“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称号。学院所辖“信息安全保密技术与相关数学理论研究”、“大规模科学计算方法、理论及其应用”、“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及其在机器人中的应用研究”等三个项目依次被列为国家、省、校级“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获得学科建设经费总额1300余万元。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00余名,其中教授29名、副教授54名,博士生导师15名,硕士生导师56名,获得博士学位的在职教师约50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优秀教师1名,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名,入选国家“百千万工程”的青年教师1名,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工程”的青年教师3名,省“青蓝工程”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4名。学院科研经费充足,目前承担50多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项,国家“973”子项目2项,在研科研经费逾400多万。
  学院图书资料室有藏书4万册,其中三分之一以上为外文原版图书,长期订阅中外文专业期刊近400种。加入WTO之后,除订购了多种著名电子数据库外,还订阅外文原版杂志80余种,并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的数学系建立资源共享关系,查阅资料方便、快捷。
  学院具有近2万平方米的科研、实验、办公场所,为博士生导师、学术骨干教师均配备了办公室,还配备了博士后、访问学者办公室以及学术讨论室和学术报告厅,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报告会频繁,平均每年近200场次。我院鼓励出国、出访,加强对外联系,平均每年有3人以上长期出国访问。
  学院现已建成现代数学研究与应用、科学与工程计算(校级重点)、分布式与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智能测控、计算机辅助技术、软件开发等多个科研实验室,设备总价值逾1000万元,研究生上机实验条件优越。
  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00年,其前身物理学系创建于1952年,是一个学科门类齐全的院系。全日制本科专业有四个,分别是:物理学(师范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应用物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共有九个,分别是: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天体物理、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光学工程、教育技术学和学科教学论(物理)专业。2005年,我院又获得了物理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学位授权点共有三个,分别是:理论物理、物理电子学、课程教学论(物理)专业。另外设有三个所和一个部,分别为:物理研究所、光电技术研究所、物理教育研究所;基础物理教学部。其中理论物理被列为江苏省政府重点学科,光电技术实验室为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我院有一支实力强劲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96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或高工为34人,博士、硕士生导师24人,13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有30位教师获博士学位。学院的科研力量雄厚,目前已形成一支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以中青年教师为带头人和骨干的学术梯队,每年承担国家、省级各类科研项目多项。近十年来,我院的学术论文被列入SCI、EI等国际学术榜的数量在我校名列前茅,并为地方企业开发应用性高新技术项目多项,全院形成了教学、科研、科技开发与社会服务相互促进的新局面。我院实验设备先进,实验设备的资产总额达1800万元,实验室使用面积约7000平方米。
  近四年以来,我院每年招收本科生的人数都在230人左右,每年招收的硕士生、博士生人数为70人左右。我院以新世纪高等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以大力加强人才培养的国际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和质量意识为先导,全面贯彻党中央的教育方针,搞好高等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始终以学校“创建教学科研型大学本科教学体系”为指导思想,确定了“以学科建设为先导,以科研促进教学改革”的教学指导思路来办学。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宽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良好的素质和独立的科研开发能力”为宗旨,为适应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积极调整课程结构,注重实践环节;在高年级本科中实行导师制,保送优秀本科生攻读硕士学位,优秀硕士生可申请提前攻读博士学位。
  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源于三江师范学堂的理化科。1952年,南京师范学院成立时为理化系。1953年成立化学系,哈佛大学第一位中国女化学博士吴懋仪教授任系主任。2000年4月更名为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下设三个系(化学系、应用化学系、环境科学系)、三个研究所(化学教育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和工业催化研究所)、二个中心(实验中心、精细化工产品开发中心)、一个杂志社(《化学教与学》杂志社)。
  学院拥有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物理化学、应用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环境科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课程教学论(化学)博士点,生物物理化学博士点,一个专业学位(学科教学·化学)培养方向,一个国家级及省级培训基地(国家教育部及江苏省中学化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一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生物医药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一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南京市阻燃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两个校级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环境友好重点实验室。
  学院现有教职工86人,其中专任教师52人,教授(研究员)20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27人。在52人的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8人。学院现有特聘教授1名,江苏省“333”工程带头人培养对象第二层次1人、第三层次4人,江苏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江苏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名,南京师范大学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6人,6位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物理化学学科群体被评为校优秀学科梯队。
  学院已经形成“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教风、学风优良,学术气氛浓厚,学生教育管理规范。在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留学生培养方面,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完备的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物质条件。学院为有志于从事化学教育事业及化学化工与环境科学领域工作的莘莘学子提供了广阔发展的空间和一试身手的舞台。
  生命科学学院(国家理科基地)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三江学堂的农学博物科,以及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生物系和东吴大学的生物系。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由南京大学和金陵大学两校生物系部分教师组成南京师范学院生物学科。1955年江苏师院生物系全部并入南京师院,建立了南京师院生物学系。1999年5月撤系建院,成立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目前,生命科学学院是国家 “211工程”重点建设院系之一。
  生命科学学院下设“七所四室两馆三中心”,即:植物资源研究所、动物遗传资源研究所、微生物与生物技术研究所、生化与生物制品研究所、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生物教学研究所,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分子医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中心实验室;生物科学专业图书馆、珍稀动物博物馆;南京师范大学新药研发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南京师范大学河鲀鱼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生命科学学院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水产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在动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态学、水生生物学、生物技术八个学位点招收博士生。在动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态学、水生生物学、发育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水产养殖学、生物课程教学论、生物技术十四个学位点招收硕士生。动物学和细胞生物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动物学科还是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其他学科培育点正在申报之中。
  目前,在校本科生643人,博硕士研究生595人。生命科学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7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特聘教授7人,正高职称34人,副高职称28人,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5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3人,已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素质高、学术视野开阔的师资队伍。
  我们生命科学学院目前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理论研究项目“973”子项目2项,国家级高新技术项目“863”专项1项,多个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研究课题和省部级以及横向课题,在研基金超过1000万元。通过国家“九五”、“十五”211工程项目的建设,已建立了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多个科研平台,总装备超过三千万。“十五”期间,全院发表SCI论文超过一百篇,论文的影响因子逐年提高,在Oncogene(IF大于6),FEBS Letters等国际知名刊物已有论文发表。
  生命科学学院经过长期建设与发展,已是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研究型学院,全院充满生机与活力,是国内高水准的生命科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其综合实力在全国重点师范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可以为广大有志于学习和研究生命科学的学子提供更多更高层次的发展和深造机会 。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简介
  南京师大地理科学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919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文史部。1920年南京高师扩建为东南大学,次年设地理学系,竺可桢为创办人,任系主任。1952年南京师范学院建院之初,时任南京大学地理系主任、著名地理学家李旭旦教授奉调创办地理系,即地理科学学院的前身。1997年6月,江苏省教育委员会批准“在调整改造地理系的基础上成立地理科学学院”。
  学院下设4系7所5中心,即:地理系、旅游系、土地管理系、地理信息系统系、海岸与第四纪研究所、滩涂研究所、人文与区域规划研究所、地图与遥感研究所、地理信息工程所、环境科学研究所、地政地籍研究所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中心、生态-气候-环境研究中心、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旅游管理与规划研究中心和海洋信息研究中心。
  学院拥有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和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地理信息系统为江苏省重中之重学科,自然地理学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学院拥有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虚拟地理环境实验室(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学院设有1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自然地理学为国家创新团队。学院共有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正在向着建设研究型学院稳步发展。
  目前,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有教学科研人员86人,其中有院士2人,教授34人(博士生导师27人),副教授34人。参加了“973”项目2项及“863”、攀登计划、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大项目;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主任基金等国家自然基金24项。国务院项目12项,主要国际合作项目6项。2000年至2006年共出版专著49部,发表学术论文516篇,其中2篇为Science,36篇被SCI、SSCI或相当国际检索刊物收录;获国家级、省部级奖11项,其中以第一负责人获国家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省部级二等奖6项,省部级三等奖1项。2006年招收硕士生151人,博士生33人,招生人数与本科生人数比基本达1:1。目前学院在校硕士研究生383人,博士研究生89人,在站博士后4人。
  近十年来,地科院教学与科研同步发展,在学术交流、科研设备及手段的现代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院里积极增派中青年教师出国进修、访问和讲学,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院指导和交流,吸收外校优秀师资来院任教,并对许多实验室的科研设备进行了更新,以谋求教育和科研的现代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地理科学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在这里集结了一大批优秀的学者,有一个令全国同行羡慕的博导梯队,目前各专业都有该领域的重量级专家掌舵领航,而且还不断的从外界引进人才。宽松的环境、良好的硬件、强大的师资已使该院成为全国一流的地理学院系。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简介
  音乐学院历史悠久,渊源可追溯到1906年三江、两江师范学堂的音乐副主科。我国高等音乐教育创始者、著名音乐教育家陈洪、黄友葵等曾长期担任该院的领导和教学工作。音乐学院是教育部“国家体育与艺术人才培训培养基地”之一,音乐学专业是江苏省政府“九五”、“十五”重点学科,江苏省品牌专业,南京师范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学院下设音乐学系、声乐系、键盘系、器乐系、舞蹈系、音乐教育研究所、音响实验中心和继续教育中心。现有教职工7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0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9人。学院初步形成了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的研究生导师培养队伍,覆盖了美育学(与本校教科院合作)、中国传统文学与文化(与本校文学院合作)两个博士点方向,以及音乐教育理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音乐人类学、声乐教学与研究、器乐教学与研究、视唱练耳教学与研究、合唱指挥、舞蹈教学与研究、流行音乐研究等十一个硕士点方向。现有全日制在读本科生352人,硕士研究生69人。
  自1995年以来,音乐学院教师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主编出版教材、专著近50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0余篇。在音乐创作及演出中,共有100余人次获省(部)级奖。此外,还承办了全国师范院校和声学与视唱练耳教学研讨会、全国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第三届全国音乐理论刊物学术研讨会、全国艺术教育工作会议、第二届“珠江钢琴”全国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中国传统音乐前沿课题研讨会、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研讨会、《中国音乐年鉴》第11届学术研讨会暨江苏音乐文化课题研讨会等多次重要的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
  学院办学条件优越,现有随园、仙林两个办学区,拥有万余平方米的教学用房,包括大小演奏厅、多媒体教室、电脑制作教室、电钢琴教室、合唱教室、舞蹈练功房、音像视听室等,立式钢琴250余架,斯坦威、雅马哈平台式钢琴5架,还有大量其他中外乐器、图书、音像资料、音响设备、演出服装等教学用物资。
  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各类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市场针对性强,专业知识扎实,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在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战线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备受社会各界用人单位的欢迎与好评,在江苏人才市场已形成“品牌”效应,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通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善和优化专业课程结构,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的机制和模式,努力拓宽办学思路,强化教学、科研两个中心的地位,以学科和学位点建设为龙头,以音乐教育为品牌,以培养人才为中心,以发展科学研究和扩大社会服务为两翼,根据音乐学科发展规律和社会需求,重新整合、全面规划学院的专业及专业方向,充分提高办学效能,提升办学档次,积极催生新的学科增长点,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简介
  体育科学学院源于20世纪20年代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体育系。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体育科学学院已成为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机构。该院拥有教育部授予的“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训练基地”、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目前,学院招收培养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生、硕士生;体育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的博士生、硕士生;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硕士生;教育硕士;高教硕士。学院现有在读博士生10人、硕士研究生266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14人,副教授40人,其中特聘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3人,已获得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的教师16人,出国访问学者12人,国际级裁判员3人。有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学院拥有投资亿元的现代化的大型综合体育馆。有标准塑胶网球场、数十片室外篮球、排球场、5片沙滩排球场、1个室内游泳池、2个室外游泳池,有占地1.6万平方米的全国高校最大的人工草坪足球场。
  高层次人才培养是该院的追求,高水平科学研究是该院师生的努力方向。学院可以为广大学子提供更多和更高层次的深造机会。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是我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发祥地。始建于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1905年改名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1906年“两江师范”正式设立图画手工科,成为中国最早设立师范美术专科的高等学堂,开中国高校艺术之先河,中国的近代美术教育由此起步。先后有李瑞清、吕凤子、李叔同、徐悲鸿、高建父、张大千、陈之佛、吕斯百、吴作人、傅抱石、庞薰等一代宗师在此执教。尤其是徐悲鸿德行主持中央大学艺术系期间,延揽一大批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最有声望、最有成就的美术教育家与绘画大师,培养了大批的美术人才。学科历经百年变革,越发生机盎然,繁荣昌盛。学校1914年改为南京高等师范;1923年南京高等师范与东南大学合并,高师部分称为教育学院;1924年改称为江苏省立艺术专科;1927年,江苏省立艺术专科并入第四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改称为艺术教育专修科;1928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艺术教育科;1941年艺术专修科改为艺术学系;1949年后,“中大”改为南京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南京大学艺术系改为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1980年美术系开始招收研究生,同年成立国内高校第一个美术教育研究机构——美术教育研究室,并创办国内第一个以研究普通美术教育为主旨的理论刊物《美术教育通讯》,该刊现名为《中国美术教育》,由教育部委托南师大主办。1984年,南京师范学院更名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即为师大美术系,同年经江苏省高教局批准,美术系成为省高校改革试点单位,开始通过委托培养等形式自筹资金,改善教育设施,扩大招生规模,发展学科及系科建设。1986年获得美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到2001年先后增设艺术设计、动画、摄影专业和书法、环境艺术、陶瓷艺术、雕塑等专业方向。1994年“美术学”学科被江苏省评为省重点学科。1999年美术系改建为美术学院。2000年“美术学”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美术学院成为“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2005年获得艺术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授予权。美术学院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并接受海外留学生。
  美术学院设有六个系、五个研究所和一个中心,分别为:绘画系、艺术设计系、动画系、摄影与媒体艺术系、书法系、史论系,美术教育研究所、徐悲鸿研究所、美术史研究所、雕塑研究所、陶瓷艺术研究所、继续教育中心,目前本科有四个专业,十三个专业方向。
  美术学院多年来坚持以建设“综合性有特色的教学科研型大学”为目标,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本科教学为中心,瞄准学科发展前沿,教学科研并重,在专业建设上密切关注社会需求,坚持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以改革促发展,在快速发展中前进。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简介
  金陵女子学院前身是蜚声海内外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为文理工综合学院,主要包括食品科学与营养、女性教育学、实用英语、会计学、财务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学科。“十五” 以来,学院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学科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学院结合学校的整体规划和金陵女子学院的学科建设的特点,采用“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凸显特色,全面推进”的原则,逐步形成了女院学科建设特色。目前学院设有六个本科专业和六个硕士点及方向,在校硕士生和本科生 1300 人。具有高级职称专业教师为43%。学院严抓教学质量,加大实验室投入,现有校级实验示范中心以及全国一流的烘焙技术研究与培训中心等;女性学学科现设有两个研究机构: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妇联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男女生兼招)。
  金陵女子学院邮编: 210097   Tel:025--  E-mail:
  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重点建设“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和“仪器科学与技术”四个一级学科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和测控技术与仪器四个本科专业,现有“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和“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和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是学校重点建设的2个二级学科。
  学院下设电气工程系、自动化系、机电工程系、专业基础部、实验中心、工程实验训练中心、研究中心等教学和科研机构。研究中心下设:“电气工程”、 “信息与控制工程技术”2个校级重点研究所, “电工新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和“机电工程”共5个研究所,按“系所并存”的建院思路,强化学院“本科教学和科研双中心”的建设。
  学院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积极开展“学、研、产”有机结合的建设,力争创出为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具有创新精神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的办学特色。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37人,其中专任教师86人和实验教师35人。教师中,有教授8人(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46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44人,在职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28人,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2人,省级“333工程”学术带头人2人,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厅局级科研项目30余项,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21部,被SCI/EI收录的科研论文160多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共38项。
  学院拥有可用于研究生培养和教师的科研工作的电气工程重点实验室、信息与控制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楼宇自动化仿真中心、DCS实习基地、自动控制系统实验室、电力电子实验室、传感器及检测技术实验室、微机原理实验室、电机实验室、综合控制实验室、继电保护实验室等多个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此外,在校外与大型厂矿企业共建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众多的实验、实习基地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实践条件,并成为一大办学特色。
  学院现是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委会”常务理事和副秘书长单位,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和“自动化学会”理事单位,南京市“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单位等,是'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ynamics, Control and Instrumentations'(CDIC) 国际会议主要创建单位之一。
  南京师范大学动力工程学院简介
  动力工程学院源自1956年创办至今已经50多年。50多年来,为我国的能源动力、暖通空调及环境工程行业培养出了7000多名人才,分布在全国电力、环保、化工、石化、橡胶、医药等企业的行业。毕业生勤于实践、踏实、肯干、能干,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和赞誉,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院现有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环境工程三个本科专业。有“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与“热能工程”两个硕士点。
  学院目前有在校本科生900多人,硕士研究生36人,成人教育及特色自考学生180多人。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3人,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18名,博士14名。热能动力工程学科梯队为省级优秀学科梯队。“热能工程”是校级重点学科。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是校级特色专业。“人工环境实验室”是校级重点实验室。
  学院拥有教学科研设备1000多万元。《热电站仿真机实习基地》获得江苏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空调设备性能试验实验室》为国家压缩机检测中心认可的专业设备性能检测实验室。我院有“锅炉”、“汽轮机”、“水处理”、“空气调节”4门江苏省高校优秀课程。
  学院现有动力工程、建筑环境、环境工程三个系,建筑节能与空调制冷研究所,能源与环境研究所,动力工程实验中心等机构。
  学院主要特色研究方向有:
  1 辐射供冷暖研究(王子介教授等);  2 空调用制冷技术(黄虎副教授等);  3 空调系统优化与节能(余跃进教授等)。  4 高效传热与节能技术(赵孝保教授等);  5 燃烧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顾中铸教授、杨宏旻教授等);  6 洁净能源利用与能源系统优化(李传统教授、卢平副教授等)。
  目前学院承担国家973子课题1项,863子课题1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江苏省建设厅项目2项、教育厅项目13项,其它横向开发项目20多项,各类各级科研经费总计500多万元。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成立于2005年6月,是根据国家建立开放灵活的现代教师教育制度的要求,在综合性学科专业体系中相对独立地开展本科和研究生等不同层次专业化教师教育的学院,负责统筹协调全校专业化教师教育活动。2005年学院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在国内率先自主设置了教师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主要培养学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师资。
  本学位点拥有一支56人的专兼职导师队伍。年,学院通过免试推荐的方式,共遴选了两届25名优秀本科生进入教师教育专业进行“4+2”模式的本硕贯通培养,同时面向全国统招研究生。目前学院已招收44名硕士研究生,统招生学制三年。2008年将在原有基础上面向全国扩大教师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覆盖中文教育、数学教育、物理教育、化学教育、生物教育、地理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历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英语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职业技术教育、教师教育研究等研究方向。
  根据学校《“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对教师教育改革的要求和教师教育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计划》,学院将以做优、做强我校的教师教育特色为目标,进一步统筹并优化校内外教师教育资源,加强教师教育专业团队建设,构筑符合专业化要求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在本、硕、博三个层次上高质量地开展专业化的教师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师教育成为南京师范大学综合性学科专业体系中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建设在国内有影响的高水平教师教育基地,不断拓展南京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领域的影响和示范作用。
  欢迎有志愿于从事基础教育、具备相关学科背景和良好教师职业潜质的师范生、非师范生和社会在职人员报考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通讯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邮编:210097  学院网址
  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成立于1996年,其前身为南京师范大学留学生部,外国留学生招生工作始于1965年,2000年被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指定为江苏省唯一的“海外华文教育基地”,2003年又被国家教育部评选为“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办公室的海外汉语教师培训任务,已为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德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培训汉语教师逾千名。我院在师资、设备、图书资料、实践基地等方面具备良好的软、硬件条件。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拥有包括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在内的完整的学历教育体系,这在全国相同学院中并不多见。学院拥有“对外汉语”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师资力量雄厚,目前从事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的教师3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6名,具有博士学位的15人,绝大多数教师都有海外教学经历。
  迄今已经培养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留学生。现在每年接受全世界近60个国家的近1500名留学生来此学习,居江苏省首位。针对留学生的多层次汉语课程为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方便;同时,我院与多个国家的中小学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亦可派往国外进行教学实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高级口译报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