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4g流量套餐规模和流量价值

4G全流量竞争加剧 运营业模式变革提速- 中国日报网
> 消费旅游
4G全流量竞争加剧 运营业模式变革提速
&&来源:&&作者:郑梅云
[提要]&&随着彩屏、智能手机发展和资费全面下降,这一用户峰值曾达1亿的中国移动通信价格战搅局者将彻底淡出通信市场。随着电信市场的竞争不断升温,对电信运营商而言,构建和完善自身生态系统、整合产业链、维系合作伙伴各方更显紧迫。
   本报记者 郑梅云
  自日4G发牌至今已经一年,2014年是运营商与OTT竞合之年,亦是通信市场生变之年,电信市场全面进入全流量竞争时代,行业新老交替持续上演:语音为王向流量为王过渡,2G、小灵通等为4G腾路,用户加速向4G迁移……即将到来的2015年更将成为4G用户增长的爆发期,对电信运营商而言,产业生态圈构建、全业务拓展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是一道重要课题。
  电信市场开启4G全流量竞争时代
  时值4G发牌一周年,运营江湖已发生巨大变化,电信市场正式进入4G全流量竞争时代。
  运营商与OTT交锋不断。连日来,“免费通话”这一热门话题在运营江湖掀起腥风血雨。日前,中国移动将在年底前上线融合通信业务、短信将按流量计费的消息不胫而走,这被视为其避免“管道化”的一次反击。随后,坐拥8亿用户的腾讯推出“微信电话本”,主打“免费通话”,试图通过“过顶传球”颠覆运营商最核心的语音业务;同时,其还具有自动备份联系人、导入微信头像、群发短信、批量删除联系人等功能,剑指运营商号码资源,颇有“虎口夺食”之势。紧接着,易信近日发布3.0内测版,采用“专线电话”通信技术,通过第三方分别拨打主叫号码和被叫号码,最终完成电话的接续,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免费通话”,这被解读为运营商对微信电话本作出的正面回应,是运营商又一次破釜沉舟之战。
  流量经营转向后向收费模式,流量货币化成为行业普遍现象。在4G全流量时代,运营商对流量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正在发生深刻改变,运营商充当介质,加深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进一步驱动流量货币化。今年年初,中国电信发布了综合平台,推出“流量800”和“流量宝”这两个流量后向经营和APP整合营销的对外品牌,率先试水流量后向收费模式;而近日,“流量宝3.0”正式发布,进一步扩展了流量币的功能,打造用户、合作伙伴多赢的流量平台。同时,作为流量经营方式的革新者,广东联通近期也上线了“一起沃”流量经营平台,开启纯互联网化经营,力图进一步释放流量的价值。而中国移动此前则分别与奇虎公司、新浪微博、蜗牛移动开展全网流量统付合作,面向全网用户试水“企业买单,用户免费使用”的流量新模式。
  资费套餐全面凸显流量。流量单价大幅下降,提升流量消费和ARPA值,流量包从MB进入GB时代。一方面,4G套餐内流量大增,变相降低流量单价。如相较于3G套餐,中国电信同档位天翼乐享4G套餐的流量最多增两倍。另一方面,运营商推自由定制套餐,套餐内阶梯定价进一步拉低了流量费。如中国联通近日推出专属自由组合套餐,全国流量分为九档,仅百元内的流量就有五档之多,占据总档位的一半以上;流量档位设计基本涵盖了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用户可任意选取适合自己的一档流量,再与语音、短/彩信或增值业务自由组合。此外,流量可融合通用。广东移动将新的4G上网/4G商旅套餐中的流量升级为全国2/3/4G通用流量,用户在中国移动任何网络下使用套餐流量都不收取跨省漫游费。
  运营市场新老交替轮番上演
  目前,FDD牌照仍未发放,短期内我国电信业还不会立即进入4G的井喷时期,预计未来的1-2年将会是老电信服务的告别期,也将是新电信服务的孕育期。当下,电信市场正处于一个特殊的转型过渡期,运营市场新老交替现象越发明显。
  业务营收上,由语音为王向流量为王过渡。根据中移动公布的2014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其短信业务量加速下滑,较去年同期下降20%,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移动数据流量同比增长98.6%。同时,总通话分钟首次下降,同比下降0.3%,而去年同期则同比增长3.1%。中电信的前三季度财报也显示,受互联网新技术和移动替代加剧等影响,其首三季度固网本地电话用户数减少949万户。足以见得,互联网企业推出的热门OTT应用带来的过顶危机愈发严重,加速蚕食运营商传统语音、短信业务的市场份额。
  网络上,2G、小灵通等为4G腾路。一方面,中移动日前上调了4G发展年度目标,计划今年底建设70万个4G基站,发展7000万4G用户;2015年的目标是用户数量达到1.5亿,4G基站超过100万个;2016年用户数达到3亿户。为了加快4G建设,力促这一目标的达成,中移动目前正在考虑将2G网络腾出的900MHZ和1800MHZ频段用于4G,以提高网络质量和用户体验。另一方面,中联通和中电信也正在为4G建设进行资源上的调整,其中,最新一项举措便是彻底叫停各地的小灵通业务。随着彩屏、智能手机发展和资费全面下降,这一用户峰值曾达1亿的中国移动通信价格战搅局者将彻底淡出通信市场。
  用户加速向4G迁移。截至今年10月底,中移动用户总数突破8亿户,其中4G用户累计达5445万户,较上月增长1350.1万户,提前两个月完成年度客户发展计划。而数据显示,中移动的4G用户8月新增913.1万户,9月份新增4G用户达到1138.1万,可见,4G用户保持高速增长。在用户发展的梯度上,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已经进入饱和时代,未来的4G用户增长将主要是来自老用户的迁移,存量竞争将成为新常态。
  创新思维引领全业务、多领域拓展
  2015年将是三家基础运营商4G发展的关键期,也将是4G用户增长的爆发期。在即将到来的大流量时代,全力优化生态系统是运营商面临的重大课题。
  当今的中国通信市场,虚拟运营商牌照持续发放,铁塔公司对运营商的釜底抽薪,互联网公司的“过顶传球”更让运营商如坐针毡,整个市场的竞争已然进入到了新的战国时代。在此背景下,运营商在吸引扩大用户规模的同时,亟需加快业务创新步伐,不断更新思维运作方式引领全业务、多领域拓展,不断实现商业模式的新突破,深度运营释放流量价值,推出更优质的服务。比如在语音质量、Qos安全等级、接入时延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的VoLTE有望成为4G时代运营商反击的重要砝码,加快商用VoLTE决定运营商的未来命运。
  随着电信市场的竞争不断升温,对电信运营商而言,构建和完善自身生态系统、整合产业链、维系合作伙伴各方更显紧迫。前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指出,“对电信运营商来说,最需要适应价值链的变化,或者生态系统的变化,只有适应了这种变化,才有可能继续生存下去。”
  当前,借助于庞大的用户基数、话费支付入口和渠道方面的优势,运营商已经成为4G流量高速路上游戏、电商、视频、移动支付、车联网、互联网金融等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而如何找好定位,争取有利的战略地位,将事关运营商未来转型的成败。
编辑:admin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正式商用已半年,4G为什么火不起来?-观点-虎嗅网
正式商用已半年,4G为什么火不起来?
来源:编辑:虎嗅
一个现象2014年6月,4G元年已经过去半年,4G的用户增长却表现得不温不火,以4G推广力度最大且拥有4G网络竞争空窗期的中国移动为例,中国移动5月份运营数据显示,中国移动4G用户数增速加快,5月新增用户331.1万,累计达810.9万户;3G用户数增速减缓,5月新增431万,累计达2.36289亿户;移动用户数净增268.2万,用户总数达7.87295亿户,4G用户数和总用户数的比例刚好突破了1%,已经是4G发牌半年来最好的表现了。这与中国移动本身对4G发展的所寄予的厚望并不相符,根据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在2013年底移动开发者大会上提出的今年要发展5000万4G用户的目标,810.9万的4G用户数也才仅仅完成了全年4G用户增长目标的16.2%,这跟3G发布时联通3G版iphone4一机难求的盛况大相径庭。中国移动也砸入了重金建设4G网络和部署4G终端,2014年GTI亚洲大会上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在演讲中透露,中国移动目前已经有超过32万个4G基站,覆盖了300个城市;4G终端的种类已经超过240种,4G终端达到1200万部;已经和8个运营商实施了4G漫游,同时正在进行13个运营商的漫游测试工作,中国移动的对4G的重金投入和用户对4G的冷淡反应,形成了一个极其鲜明的对比。难道消费者压根就对4G不感兴趣?两重悖论悖论一:没有时渴望,来了不想要。4G牌照还没发布前,来自德勤的一份《2013德勤中国移动终端消费者行为调查》表明,有87%的用户都表示,当市场有4G套餐推出时,很 可能会选择4G套餐(42%表示非常可能,45%表示比较可能)。这意味着,有87%的用户早已经被运营商在2年前就已经开始描述的4G美好生活撩拨得心痒难搔,迫不及待地想更换4G网络体验高速的4G生活。然而对比5月份运营商数据表明,用户对4G生活的期望(87%)VS实际4G用户占比(1%),中间存在了86%的落差,用户其实是迫不及待想要使用4G的,然而实际上4G真的开始商用时,愿意尝鲜4G的用户只是可怜兮兮的1%,这是一个关于4G先锋用户期望和实际情况之间的一个悖论。悖论二:流量月月增,4G不愿用。根据工信部在6月19日发布的2014年5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的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8.57亿户,同比增长5.4%;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日均470万G,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171.9M,同比增长44.7%。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流量达5.9亿G,同比增长94.2%,占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的83.5%。月户均手机上网流量达到149.9M,同比增长86.2%。这意味着用户消费者使用手机接入移动互联网并消耗流量的习惯已经逐渐形成并且每月都屡创新高,以月均流量170M以上来计算,意味着至少一半的用户已经成为中重度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然而本应刺激移动互联网流量进一步爆发的4G网络,这些中重度用户们却不怎么愿意尝试,这是关于4G网络和移动互联网使用习惯的另外一个悖论。4G还没来时用户对4G网络的热切盼望以及用户移动互联大流量使用习惯的增长趋势,本应顺理成章地大大促进4G服务的增长,然而事实刚好是背道而驰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为什么对曾经翘首期盼的4G服务不太卖帐呢,因为在4G商用这半年里,用户对于4G体验还存在着三大亟需解决消除的痛点。三大痛点痛点之一:对资费超出的恐惧李国庆“一晚下来你家的房子都是移动的”的吐糟估计是4G发牌以来,中国移动所遭遇的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公关,虽然最后大家握手言和皆大欢喜,然而4G资费贵的印象终究还是被刻印在用户脑海中。事实上,资费确实是用户对于使用4G业务时最大的考虑因素,新浪曾经做过一个4G发牌后的首个4G用户调查,调查指出62%的用户表示对4G最希望的就是降价。正因为4G资费给予用户的第一印象是资费贵,再加上网络黑段子和黑水军的误导更是使得大部分用户对4G业务望而却步。中国移动迅速觉察到4G资费门槛过高在5月底迅速推出了全新的资费套餐,如全国统一价格的最低价格为30元500兆流量套餐,与此前的套餐相比,新资费门槛更低,不仅新增30元500MB通用流量包,还将4G最低档位套餐从88元降低到58元。值得注意的是,新版资费套餐更注重拉低手机上网流量的单价,最高降幅达50%,比如70元上网卡套餐所包含流量由原来的1GB增加到2GB。个别省份如广东还推出了20元升4G的套餐,这一系列降低4G资费门槛的措施已经表明了中国移动想要迅速拉动4G市场的决心,虽然其实际效果从现有的运营数据上看还没能显现出来,但结果应该是向好的。痛点之二:对流量缺乏的饥渴对于已经形成移动互联网大流量使用习惯趋势的用户来说,运营商在4G发牌初期推出的定价策略根本就没考虑用户的高流量需求,以中国移动最早的4G套餐看,88元的套餐仅仅只有可怜的400兆流量,对于号称最高速率100M/M秒的4G网络来说,只需短短4秒就能刷掉这400兆流量。所幸的是运营商也觉察到4G时代套餐流量的重要性,也迅速改进了其套餐的流量配比,甚至还推出了诸如“流量共享”、“流量半年卡”、“流量红包”以及“定向流量”等多种营销措施去扭转4G流量不够用的局面。痛点之三:对低网速的不耐烦互联网实验室对4G用户的调研指出,“速度快和网络稳定”是用户使用4G网络时最关注的两个性能点,用户渴望又快又稳的网络。然而用户对4G网络覆盖的速度始终心存疑虑,担心4G网络稳定性不高。而对于中国移动的用户来说,用户对移动3G的弱势认知更加是延续到了4G,虽然中国移动大力发展4G网络,4G基站到年底将超过50万个,覆盖城市将超过340个,将建成全球最大的4G网络规模,即便如此短时间内还是消除不了2G跃进到4G的认知落差,特别是消除不了TDD作为中国提出的4G标准不如国际主流的FDD的4G标准的认知,对于网络覆盖不完善的认知,直接导致了用户担心网络会在4G和2G之间不断地切换所带来的低网速体验。用户之所以不愿意第一时间转换到4G网络上来,是因为在资费、流量和网络存在着关键体验的痛点,如果想提升4G用户的转化率,加速2G/3G用户向4G迁移,首要任务就是要消除消费者对4G体验的痛点,我们已经看到运营商已经发力去强化资费、流量和网络的体验了,然而仅仅是消除痛点就足够撬动4G市场的升级了么?我们用3G的迅猛发展来类比,3G对2G的替代其实是代表着从语音到网络的变革,因此从2G到3G的转换是非常迅猛且顺理成章的,是跟智能手机发展的时间刚好是一致的,然而4G对于3G而言则仅仅只是一种网络速度的升级,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更快一点的网络并不足以形成强驱动力驱动用户转换4G,想要让4G的市场真正火起来,还必须给4G市场加上几重刺激。三重刺激刺激一:创新4G流量经营按照工信部颁布的中国移动网民月均流量的增长趋势,消费者使用移动互联网所消耗的流量将会越来越多,4G将进一步刺激流量的增长,移动的4G用户运营数据表明4G用户的APRU已是普通用户平均值的3倍,4G用户的DOU(平均每月每户数据流量)是普通用户的10倍。运营商也逐渐意识到更充足的流量是撬动4G业务增长的契机,也揣摩出很多让消费者将自己的流量物尽其用的玩法:比如推出“流量共享”计划,将原来只能一个人独享的流量可以分享给4个用户,这样通过自由搭配的语音和流量的组合套餐让;还有更贴心的“流量转赠”计划,用户可以将用不完的流量可转赠给其他用户,间接地实现了”流量不清零“;最热门的是“世界杯定向流量”,借势世界杯,跟优酷和腾讯等视频网站合作推出世界杯定向流量,浏览指定视频网站的世界杯专区,世界杯期间赠送封顶10G的定向流量;而更有趣的是“流量红包”活动,运营商与微信合作推出的“流量红包”包括50M流量红包和10M流量红包两种。以50M流量红包为例,用户可用15元一次性购得5个50M流量红包(可多次购买),购买后可将红包派发到微信朋友圈以及好友群组让好友进行抢流量红包活动。这么多新颖的流量玩法,代表着运营商在4G时代流量经营思路的转变,更加社交化、互动性,是4G时代流量营销活动的特点。如果把思路再拓宽一点,走得大胆一点,运营商应该还可以创新更多流量经营的玩法:以流量作为单一的套餐计费单位——取消套餐中流量和语音的划分,以流量作为统一的计费单位,因为在未来实现VoLTE时,打电话也是通过流量来计费的,而短信则早已被同样是走流量的OTT业务替代了;内容付费,流量免费——定向流量是培养用户观看视频等大流量媒体的习惯,但是每个视频几百兆的流量还是会让平均4G套餐只有1G左右的用户会大感吃不消,因此内容提供商应可联合运营商推出“内容付费流量免费”的流量运营方式。打个比方说《来自星星的你》整套剧集或者全赛季NBA湖人队直播又或者音乐应用的“周杰伦”全专辑,以内容来打包实现实现收费(比如1套剧集20元,一个队的全年直播50元,一个音乐人专辑20元),然后走手机4G通道的流量全免费,通过精品内容的分拆定向流量包来培育用户付费购买内容习惯。在流量为王的4G时代,只有不断地开发出更多好玩、实用、社交性强的流量经营模式,才能够迅速有效地促进用户月均流量不断增长的移动互联使用习惯,这才能让4G时代真正地活起来。刺激二:拓宽4G终端形态相比起3G时代终端匮乏的情况,4G时代运营商对终端产业链的把控更加成熟,如中国移动提出的五模十频的4G终端标准并且为此打造了自主品牌的千元4G手机作为模板向终端生产商提供了示范。而今年发布的旗舰手机如三星 Galaxy S5、OPPO Find7等无不第一时间都嵌入了4G芯片,创造了互联网手机销售奇迹的小米也加入了4G阵营,据了解7月小米就将全面发布4G版的小米3S 4G、红米Note以及红米;而一向与运营商合作无间的酷派,更加是提出了“4G是国内手机弯道超车的一次机会”的观点,继千元4G手机之后迅速推出了多款几百元钱的4G手机;而一向低调的OPPO也高调地宣布“全面转型”4G,举措包括“3G新品停止研发、压缩生产、减少通路库存,目前除保留一款千元价位的3G手机外,整个出货均以4G产品为主”。这意味着4G的终端产业链已经开始形成,终端厂商也逐渐将产品营销的重心放到了4G手机终端上,4G时代的4G手机绝对不会出现如3G时代的相对匮乏情况。但是仅仅把4G的终端形态缩窄在手机上,并不足以让4G产业链延伸得更广,在4G时代甚至未来终端的主体肯定不只手机跟平板,将会出现在更多的智能载体之上,多屏互动、智能家居将成为承载4G网络的新终端形态:比如在4G测试时就已经成熟的即拍即传,4G结合4K摄像机实现新闻的实时传送;4G网真会议系统,随时随地的高清视频办公会议系统,摆脱了办公的时空束缚;4G车载系统,融合3D立体导航,结合音乐内容的车载电台,甚至还具备基于随时随地在线的远程防盗功能;4G的智能路由器,取代传统的路由器成为智能家居的核心,相比起拖着一条网线的宽带路由器,4G智能路由器将摆脱光纤的束缚却获得光纤的速度,在家居每个角落自由移动;4G无线音箱,直接嵌入的音乐应用和定向的4G流量包,广场舞大妈都可以使用。4G的终端形态决不能仅仅局限在手机和平板上,只有拓宽以大流量、高网速的终端形态,将更多地拓宽到一切你可想象的智能硬件上,才能促进移动宽带网络的进一步扩张、升级,把“管道”给填满。刺激三:拓展4G应用场景对普通用户而言,谈及4G应用最先想到的便是视频,由于4G网络速度较高,因此不论是下载还是在线播放视频体验都很流畅和优质。但除此之外,还没有出现一个独特的杀手级应用,这应该也是4G网络发展不如预期的原因之一吧。运营商也在不断思索拓展4G应用场景的办法,如中国移动在今年4月份闭幕的2014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推出了车载互联网系统,不仅包括天气服务、导航、蓝牙通话、音视频娱乐等本地服务之外,还整合了中移动旗下的咪咕音乐、和阅读等移动互联网服务,这套系统能够将4G LTE网络转换成车内WiFi热点,为车内乘客提供移动互联网接入服务。天翼也提出4G可以实现高清视频播放、云端游戏、车联网、3D立体导航、高清视频监控、高清视频会议、多媒体即拍即传、智能家居等多种服务之外,4G手机还能远程医疗看病、自动驾驶汽车,办公室里启动家电、出差时监控家庭安全。而外国的运营商如NTT DoCoMo的做法是,不局限于传统通信服务和手机销售,和不少其他产业OTT企业合作打造“智能生活”的新应用场景,方向包括媒体内容服务、M2M服务、环境生态服务、医疗服务、金融服务、安全服务等。然而从短期来看,从3G到4G的升级,仍然更像是一次网络提速。用户对于手机和应用的使用习惯和3G时代相比,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仍以社交、视频、游戏和阅读为主,除了速度更快之外,还没有突然出现“杀手级应用”。不过以4G的大容量、高速率的特征来说,未来能够出现的杀手级4G应用,应会在流媒体、动漫、短视频、在线游戏、云存储、在线协作办公等应用领域出现。类似“今日头条”式的以大数据为核心整合的个性化流媒体内容有机会成为4G的杀手级应用,根据用户收看数据每天个性化推送的以视频新闻、个人电台、音乐MV等流媒体内容;云存储应用将摆脱2G、3G时代上下行速率慢的痛点,将借助4G网络高速率的特征,加速云存储产品上下行速率,实现远程拖拽文件,随时随地实现多屏互动;以动漫为核心的动态表情等借助4G的高速率将成为4G时代社交应用的杀手应用之一, 3G时代的动态图片显示较慢,但4G网络运用动态表情相当有趣;美拍、微视等短视频应用在近半年取得了可观的增长,预计随着短视频内容不断增加,4G的高速率将进一步刺激以短视频社交为核心的应用的发展;手机游戏将进一步摆脱单机操作,随着手机的显示精度、芯片速度、手机内存和4G网络的发展,一些重型的多人协作手机游戏将成为撬动4G发展的杀手锏。虽然4G应用目前来说对移动互联网还没有像当年2G升级3G时带来的颠覆效应,不过随着用户在4G时代对于移动性的依赖与日俱增,将为未来的移动应用商业化探索提供了更多种可能。4G对于运营商确实是一个全新的机会,一个基于4G的移动互联网生态圈正在启动,对于饱尝OTT业务挤压的运营商而言,对4G生态圈的构筑,它也许有机会打破移动互联网时代BAT的垄断格局,也有可能继续被BAT掌控,取决于运营商能不能在4G这条高速公路上跑得比BAT“快人一步”了。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本文由授权虎嗅网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article/36328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要评论?请先或者,您也可以快捷登录:
:现在是联通3G+移动4G,两个手机结合着用,
毕竟谁的覆盖都不是那么全面的。
联通3G便宜,且覆盖面大,在移动4G覆盖不好的地方作为补充是很好的选择。
联通我用校园套餐,每月9元含300MB流量,100分钟通话,100短信
移动我用88套餐+70元数据,每月158元,含2000MB流量,350分钟通话
哪个更好些,大家各自评判吧
:回复 :移动4G火不火我倒是不关心,不过就是见不得你这样什么都不懂还要秀给全世界看的人而已,有论据就拿出来讨论,没有就回家洗洗睡,没理智的家伙真令人讨厌。//@逍遥zw:回复@戗盘子的老合难怪移动4g火不起来,觉得它好的原来都是你这样的奇葩人,笑死哥了!!!不作死就不会死&&
:回复难怪移动4g火不起来,觉得它好的原来都是你这样的奇葩人,笑死哥了!!!不作死就不会死
:回复 :你自己都说了,3G速度你觉得很满意,而你一个月用36块560M的流量啊,就这点流量你就已经满足了,那给你60多块两个G你就觉得不够了?你是在逗我么?还是说你算术有问题?或者你认为4G速度快了流量就应该比速度慢的便宜?你这什么逻辑啊?然后你自己又说了,每个省规则都不一样,那你又凭什么在这里大放阙词?不要用自己的无知来当炫耀的资本好不好?//@逍遥zw:回复@戗盘子的老合你不懂就给我闭嘴,北京联通156的号,36块钱的套餐,每月流量560M,要不要我把账单发给你看?运营商每个省市规则都不一样,自己是井底之蛙就别乱说!&&
:回复你不懂就给我闭嘴,北京联通156的号,36块钱的套餐,每月流量560M,要不要我把账单发给你看?运营商每个省市规则都不一样,自己是井底之蛙就别乱说!
:联通的托啊?联通的套餐里面流量最大才多大?1G左右而已,能看多少东西?但是1G以上流量的套餐最便宜的也是368。另外你一不小心开个高清视频你的伙食费也还是你自己的,人家有流量封顶的好不好?没用过就跟着起哄,不懂就别瞎说。
:首先,4G网络的速度是100Mbits/秒,不是100M/M秒。
这个&M秒&是什么呢?毫秒么?还是100万秒?
===========
其次,100Mbits/秒的数据速度,下载文件时,
折合的下载速度大约是10-12MBytes/秒
也就是说,你400MB的流量套餐用于下载,
假如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大约要40秒左右的时间
==========================
一篇专业文章,两个错误,就算第一个是笔误,
但第二个绝对是文章的根基上的错误。
这才是我们觉得编辑记者不负责任的地方。
:说得没错啊,哪里不对了
:什么心态?
高端工程师
chunpin.cc品质男装折...
互联网、通信及品牌观察者
Ta的文章(5)
收录此文章的文集
2周内自动登录网友评论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输入评论后显示验证码,均为大写字母,点击图片更新】
&论坛热门讨论& & & & & & & & &
&最新网友评论&
来自河南省郑州市的网友对新闻:的评论
来自河南省郑州市的网友对新闻:的评论
来自河南省郑州市的网友对新闻:的评论
来自河南省郑州市的网友对新闻:的评论
来自中国的网友对新闻:的评论
来自美国的网友对新闻:的评论
来自中国的网友对新闻:的评论
来自湖南省岳阳市的网友对新闻:的评论
来自IANA的网友对新闻:的评论
来自新疆阿克苏市的网友对新闻:的评论
&本周十大热点新闻&
& & & & & & & & & &
&本周十大争议新闻&
Copyright &
ChinaUni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多举措助力4G流量经营--《通信企业管理》2014年01期
多举措助力4G流量经营
【摘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和使用习惯发生了改变,对此运营商积极寻求战略转型,将流量经营作为战略重心,从以业务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价值链经营模式也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2013年,三大运营商积极推进流量经营战略,加强流量经营能力的培养,加快流量经营业务的布局,加大流量经营团队的建设,力求将流量收入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从2013年前三季度财报可以看出,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处于3G时代的上升通道中,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3%和17.1%,无论是收入还是用户量都在快速增长;对于中国移动而言,前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设备集采和网络建设工作,同时受OTT业务的冲击,ARPU不断降低和行业内同质化竞争加剧,导致中国移动经营发展面临较大的困难和挑战,2013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1.9%,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利润下滑。但在拥有强大的财务投资能力和LTE先发优势的情况下,中国移动的TD-LTE产业链日渐完善,而4G商用牌照和虚拟运营商牌照的发放,将使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建立起来的竞争优势面临新的考验。2014年将是3G、4G融合发展年,产业环境更加复杂,行业竞争更加激烈,移动上网速度更快,更多用户使用移动终端观看视频,套餐将包含更大流量,多终端流量可以共享,移动数据终端(MiFi)开始兴起,定向流量风生水起。运营商该如何结合这些新时期的特点,采取措施开展流量经营?本文试析之。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626【正文快照】:
切实把好入网关,提升新用户质态到2013年3月底,中国联通的3G智能手机户均流量已高达256M,远高于非智能手机产生的流量,由此可以看出,智能机是激发用户流量使用需求的基础。业务人员在进行终端推荐的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对大屏机、高端智能机等流量型终端的引导。同时在运营商发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程京生;;[J];通信世界;2009年45期
叶惠;;[J];通讯世界;2009年10期
杜舟;;[J];IT时代周刊;2009年Z1期
雪阳;;[J];互联网天地;2009年05期
;[J];现代计算机(普及版);2009年07期
陈建光;张山斯;;[J];商界(评论);2009年02期
鲁义轩;;[J];通信世界;2009年27期
姚科;;[J];互联网天地;2009年09期
阴志华;;[J];通信世界;2006年36期
于斌;;[J];互联网天地;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艳红;;[A];2004’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侯士彦;;[A];通信电源新技术论坛2011通信电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李世清;;[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苏玉;张永泽;王其平;;[A];融合与创新——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管理委员会第29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4年通信技术论文集(一)[C];2004年
柳卫宾;;[A];2009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11年
杨海曼;;[A];海南省通信学会论文集(二○○二年)[C];2002年
孙宁;张云;;[A];2004’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郑大永;;[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杨运平;;[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小叶;[N];人民邮电;2009年
黄智军 李敬
陈淑娟;[N];计算机世界;2010年
本报记者 李传涛 张九陆;[N];通信产业报;2009年
杨志杰;[N];通信产业报;2009年
张韬;[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舒杰;[N];通信产业报;2011年
本报记者 周晓娟;[N];通信产业报;2009年
本报见习记者
杨超;[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郭丽君;[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揭阳分公司集团客户部
陈亮;[N];通信产业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志强;[D];同济大学;2008年
张成波;[D];吉林大学;2006年
蒋红娟;[D];辽宁大学;2007年
初佳颖;[D];山东大学;2006年
邹文英;[D];厦门大学;2006年
李荣华;[D];中南大学;2008年
杨灵;[D];辽宁大学;2009年
姜正新;[D];吉林大学;2006年
喻世华;[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余中星;[D];暨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涛;[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刘卿;[D];天津理工大学;2008年
水荥;[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黄必鑫;[D];厦门大学;2009年
李英;[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谢虹;[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张志顺;[D];苏州大学;2005年
邱云;[D];厦门大学;2008年
张启迪;[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刘青;[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4g流量用的快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