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0元钱定古埃及和古中国多少钱?

0217 姓氏略考-井姓-历史名人
九.历史名人:
  井 丹:(生卒年待考),字大春;郿地人(今陕西眉县)。著名东汉学者。
  井丹年轻时就学于太学,通五经,善谈论,京师人都议论说:&五经纷纶井大春。&
  据说,井丹为人非常清高,从未学会伺侯人,更不屑攀龙附凤。
  井 度:(生卒年待考),字宪孟,人称&南阳公&;南阳人(今河南南阳)。著名南宋藏书家、刻书家。
  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官四川转运史。
  井度在蜀二十余年。当时四川是五十余州,几十年未被兵火相扰,藏书多但亡阙不全。他天性好书,凡有异本,听说后必求得而后快,遂收藏甚富。
  晚年,井度与晁公武交谊深厚,遂将平生所藏之书,尽赠与晁公武。
  井度喜刻书。曾搜求补缀,刻印《宋书》、《周书》、《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对蜀刻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井 田:(生卒年待考),字九畴;河北邢台人。著名明朝大臣。
  明永乐年间(公元年)任户部刑三科给事中,为大理寺评事,非常识大体,未有傲慢之气的人物,以贤德著称。
  井 镃:(生卒年待考),字待庵;顺天文安人(今河北)。著名清朝诗人。
  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举人,历官山海卫教授。
  井镃能诗,著有《半学山房诗钞》若干卷。励廷仪序言其&品谊绝粹,学术宏博,包罗今古。寄兴吟咏,潇洒淡宕,音节和平,风人之音,溢于弦管&。
  井 在:(生卒年待考),字存士;顺天文安人。著名清朝大臣、诗人、学者。
  约清圣祖康熙初年前后在世。
  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进士。初任平阳司李,精敏独特,决狱多平反。在福建永安任县令时,镇压了李唐宗与刘尽忠农民起义。后迁兴县县令,因事罢归。归家后,每日以诗文自娱。
  著有《铁潭诗集》六卷,《文集》二卷,《合河署诗集》一卷,《簏潭集》四卷,《天文纂要》八卷,《讲约六谕解》一卷,并行于世。
  井玉树:(生卒年待考),字丹木,号柏亭;直隶文安人(今河北文安)。著名清朝书画家。
  约清雍正时期前后在世。
  井玉树工八法,精篆、隶。善山水、法沈周,巨幅尤佳。每当其饮酒半酣,则挥洒淋漓,若有神助。传世有《柏亭铁戏印谱》。
  井岳秀:(公元年),字崧生,井勿幕之弟;陕西蒲城广阳镇井家原人。著名辛亥革命志士、陕西割据军阀、榆林王。
  井岳秀是清末武庠生,幼年喜好武术,后毕业于陕西武备学堂。
  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井岳秀参加了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任蒲城教育分会评议员,进行革命宣传。
  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震惊中外的&蒲案&发生,清府大肆搜捕革命党人,搜至井岳秀家,其妻赵雁云临危将同盟会文件封入坛中,埋于院中菊花株下,等他回家后,尽焚其文件与名册,保护了所有革命党人的安全。
  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陕西省咨仪局成立,任常驻议员,负责筹措革命活动经费。
  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10月,西安爆发反清起义,井岳秀冲锋陷阵,夺旗斩将,屡建战功。当年11月任陕西北路军统领,不久改任全省游击统带。12月,山西民军告急求援,井岳秀兄弟受命东渡黄河,解山西之围,阻遏清军西犯。接着清甘军犯陕,西路告急,即回师西征,激战歧山张午原,解咸阳之危。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外蒙在俄国沙皇策动下独立,驻守在榆林的井岳秀通过交友、赛马、拜把,力陈外附&七不可&,说服了内蒙各旗,沙皇与外蒙阴谋终未得逞。
  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井岳秀二赴榆林处理陕秦麻涧神团教案及铲烟苗事件。
  民国五~二十五年(公元年),井岳秀以陕北镇守使、第八十六师师长的名义镇守榆林。其间,他一面设圈套瓦解了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大肆破坏中共地下党组织并屠杀共产党人;一面又剿灭害扰地方百姓的盗匪段茂功等,保护了进步将领杨虎城。井岳秀还一直倡兴教育,启用民主人士杜斌丞担任榆林中学校长,支持创办榆林女师和榆林职业学校,资助学生外出深造,支持创办《上郡日报》和建立陕北地方实业银行,鼓励民众合股办工厂并设立炮厂,引进机器、技术,引进火力发电,从而开创了榆林地区近代工业的先河。
  多年来,井岳秀一直被描绘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反动军阀,甚至被演义、丑化,这有失历史的公正。做为一个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历史人物,他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贡献应予以肯定:
  井岳秀父亲去世后,家道逐渐中落。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兄弟分家后,井勿幕因债务无法应付,就在井岳秀的帮助下离陕赴渝,投靠父亲的朋友在重庆读书,次年冬与吴玉章同行赴日本留学。
  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7月24日,井勿幕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同年冬,井勿幕奉孙中山之命并带上孙中山给井岳秀的亲笔信,回陕进行革命活动。在井岳秀的帮助下,井勿幕奔走西安和渭北各地,秘密活动,数月之间发展同盟会会员三十余人,正是这期间,井岳秀参加了同盟会,走上反清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以后同盟会的秘密文件经常存放在井家,井家在西安竹笆市开设的老商号公正和纸店,也成了同盟会的秘密机关和井勿幕在西安活动时的寄居之所,也是同盟会人员秘密聚会之地。
  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同盟会会员常自新等组织蒲城县教育分会,井岳秀担任评议员,宣传民主思想,进行革命工作。次年9月发生&蒲案&时,同盟会的秘密文件正是藏在井岳秀家中,当时井不在家,井夫人随机应变情急之中将同盟会秘密文件埋藏于院中菊花丛中。官府搜查终无所得。晚上,他回到家里焚烧同盟会名册文件,保护了陕西革命党人的安全。
  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冬天,在井勿幕的亲自主持下,成立同盟会陕西分会,又在清宣统三年(公元1909年)成立了陕西省咨议局。井岳秀被选为常驻议绅。为了筹措革命活动经费,兄弟俩商量后,把家中多年珍藏的名人字画挑选出两箱,交付张奚若带赴日本换购军火。兄弟俩为革命捐输,无所顾惜。
  辛亥武昌首义后的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10月22日的西安民党起义响应,井岳秀、李仲三和李襄初等参与发起,从此井岳秀掌握了兵权。他英勇善战、指挥有方,身受革命官兵拥戴。
  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冬,时任陕西靖国军前敌总指挥的井勿幕被害,在北洋军阀围剿下,靖国军逐渐兵败。
  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陕西靖国军三支队司令杨虎城兵败率残部退入陕北,井岳秀对杨虎城有乡谊友情,深交至厚,钦佩杨虎城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坚强意志,竭力维护杨虎城的安全,顶着巨大压力,坚决抗拒北洋政府的通缉令,收留杨虎城部,并上报省方说杨虎城已经脱离军队,在榆林闲住。从此两人朝夕相处,亲如兄弟。杨虎城在榆林期间,突患伤寒,发高烧,昏迷不醒,病情严重时,井岳秀每日必亲自探视,详阅中医处方,并派人细心护理,直至病愈,才放心。
  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为响应北伐,井岳秀在榆林组织陕北国民革命军自任陕北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杨虎城以陕北国民革命军前敌总指挥的身份率两团兵力南下西安,其后才成就了一番历史功勋。
  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井应杨和省主席邵力子的邀请到西安,杨在欢迎井的大会上说:&没有井师长的全力支援,就没有十七路军的今天。&
  井岳秀镇守榆林二十三年,一直将维护蒙汉团结,捍卫边疆统一当做其最重要的职责,而竭尽全力。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适值外蒙受帝俄沙皇蛊惑而独立,并暗中鼓动内蒙古六盟脱离中央。河套伊盟七旗同时受到影响,乌审旗大喇嘛扎木萨闻知井部到达榆林,便请井会商大计。井岳秀凭借自己与蒙族首领的关系、超凡武艺、骑术及为人坦诚的态度,在会上陈述不可外附的七条理由,说服、劝阻王公内附。他的真挚感动了王公贵族,随将檄文和宣言发出。从此,盟旗王公们与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互不干扰,和睦相处,蒙汉人民往来交易更为活跃。
  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在杨虎城率部南下西安遭遇围城后,井岳秀本欲率部南下解围,不期在外蒙古宣布独立后,内蒙古又欲独立,为制止内蒙独立,维护蒙汉团结,井岳秀只能留守陕北,为捍卫边疆统一,不惜愧对挚友。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伪满州国成立。为防止伪满蒙势力染指&成吉思汗陵&、再次挑动内蒙独立,井岳秀派重兵守护&成吉思汗陵&,并有意将&成吉思汗陵&由额尔多斯草原迁往榆林保护。抗战开始后(时井岳秀已去世),终由其部下邓宝珊将军将&成吉思汗陵&由额尔多斯草原迁往榆林,后由榆林迁往兰州,才使这一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得以保护至今。
  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冬,张学良和杨虎城飞往榆林,会晤井岳秀,密谈实现西北大联合,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问题,井岳秀表示赞同。后虽因其于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春早逝,未能亲历西安事变和七七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但他在维护民族团结,捍卫国家统一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头脑始终是清醒的。
  井岳秀曾积极主动与陕、晋、绥、宁甘邻军及伊盟王公搞好关系,从未与四邻发生过争夺地盘的军阀混战,避免陕北遭受兵器血刃之祸。同时也尽其所能为陕北现代教育和工商业的建立和发展,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
  井岳秀驻防陕北时期中,倡导地方教育,支持杜斌丞筹措经费,扩充榆林中学,创设女子师范、职业中学、榆林道立初级师范学校。还资助了一大批优秀青年在北京师范学院学习、出国留学(三百余人),有的毕业后回榆林任教,担任各中学校长。并曾为蒲城尧山中学捐出大量书籍。这些都促进了陕北及蒲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了促进陕北的经济发展,他创办了陕北地方实业银行、榆林惠记工厂、太原惠记军衣社、神木官碱厂等地方实业。本人还办起了榆林裕惠号商行。1926年在榆林炮厂安装了发电机、榆林职中实习工厂安装起纺毛、制革机器,把现代化机器生产引进陕北,奠定了陕北毛纺、制革工业的基础。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南方遭受水灾,榆林成立了&陕北救济东南水灾会&井岳秀为主席。决议各县富户殷商分等筹款,井岳秀带头慨捐六个月的薪俸以资提倡,支援灾区。
  在&延榆&公路的建设中,井岳秀任&陕北建筑汽车路工程委员会委员长,对陕北公路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井岳秀在对待中国共产党方面,则是坚决的反动,他曾经诱杀属下部将中的共产党员、旅长石翼将军,并和早期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革命领袖、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军长谢子长所部长期作战,致使谢子长多次负伤。当年红军中缺医少药,谢子长后来伤口化脓,有时竟用南瓜瓤去敷伤口,后谢子长最终因伤口感染,于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2月21日在安定县灯盏湾含恨逝世。
  当年,陕北地区曾流传着一些民歌,名字都叫《井岳秀》:
  &好一个井岳秀,真个坏骨头,他把咱陕北做了个挖苦,新式差害完不情,逼起闹革命。&
  &好个务农人,受得实苦情,一年的杂税完不清,稽查衙役上了门,真实立不定。&
  &官逼民众反,世事大动乱,他把咱老百姓没杀完,银子花了四百万,又把晋军搬。&
  &四月二十三,白军快完蛋,前后沙坪上打一回仗,赤卫队伍端上枪,把他们活捉完。&
  &俘虏带回营,给他们换衣衫,要吃甚来就吃甚,要想回家路费送,回家探母亲。&
  当年的陕西督军陈树藩当年对井岳秀颇为疑忌,曾经软禁又不敢杀他。幕僚们想出了一个奇怪的招数,就是把井岳秀关在一座楼上,每天只给他吃没有盐的肥肉,希望他象战国时期的信陵君一样油腻而死,谁想到井岳秀早年由于练武而内功出色,过了一个月一看,不但没有死掉,反而精神倍涨,只是就此变成了一个大胖子。
  井岳秀有一次午睡翻身,把小妾压在下面,因为周围没人,那小妾呼救不应,竟被压的休克过去!幸好井岳秀不久醒来,否则真会出人命的。
  井岳秀在&西安事变&发生之前,因为自己的手枪掉在地上走火而死,也算是&兹是奇人,故有奇疾&。
  据说,井岳秀死得颇为传奇:井岳秀妻妾成群,有时他自己也搞不清谁是谁。当时他的姨太太们在打麻将,和牌和得十分古怪,井岳秀感到有趣,哈哈大笑着起身来拿牌来看,就在这时,他的手枪从腰间枪套里滑了出来了,落在地上竟然自己走火,子弹一下子击中他的要害。井岳秀中了弹还不自知,大声问左右:&有没有人伤着?&然后就倒地而死。
  井勿幕:(公元年),初名井泉,字文渊;陕西蒲城广阳镇井家原人。著名辛亥革命先驱和杰出领导人之一,曾被孙中山誉为&西北革命巨柱&。
  井勿幕出身望族,是井岳秀的弟弟。其先祖夫妻二人,由陕西扶风逃荒来到蒲城井家塬,给一家丁氏地主做长工。后妻死,丁地主给坡地一块,使其葬埋。在其祖掘墓穴的时候,发现墓穴中有一古墓,葬有古代武将骸骨,穿戴盔甲和殉葬金银器皿甚多,遂悄悄匿起倒卖,因以致富。起初,其祖在井家塬附近种植了槐树百株,之后出售秧苗,因此人皆称之为&井百槐&。后与人合股在四川自流井开盐井,将每岁所得红利全部运至江西,铸成江西元宝后运回蒲城,更成巨富。到了清道光年间,其祖在县城大什字巷新建住宅,遂由井家塬移居县城。
  井勿幕的父亲叫井水汲,字绠斋,因小时一目失明,人称&井瞎子&。其父乐善好施,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西北各省大饥,井永汲自家倡议放赈。当时的蒲城县令某因不能因此包办侵吞赈灾钱款,便怒气冲冲地质问井水汲:&你有多少钱?敢在蒲城县放赈?&井水汲回答:&我没有百万之富,就不敢干这活儿!&从此,人称井永汲为&井百万&。当时井永汲独出白银数十万两,在蒲城设粥场数处,持续放赈三年,使许多灾民度过了荒年,而自家则渐衰落。
  井勿幕四岁时,父殁,其胞兄井岳秀大勿幕十岁,对幼小的井勿幕特别爱护,竭力抚养其成人。
  井勿幕从小就聪颖异常,勤学苦读,学识渊博,记忆力超强,性格刚毅且有抱负。当年八国联军在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农历7月攻陷北京时,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到西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各国和约》(《辛丑条约》),其庚子赔款的本息,按当时全国四亿人口计算,每人就要负担白银二两以上,因而激起了国人的极大愤慨。当时井勿慕虽在幼年,却非常关心国家民族的兴亡,每当弟兄们纵论天下大事时,井勿慕就对于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多所指斥,兄长井岳秀常自叹不如。
  井勿幕性格开朗,性情豁达慷慨,貌秀心雄,豪侠尚武,于学业之余,随兄长井岳秀拜三原名拳师鹞子高三的大弟子金仲为师,练习拳剑技击,又日常腿缚铁瓦,锻炼腿足。他平日沉默寡言,遇事策划解譬,滔滔不绝。生平仰慕班超、傅介子的为人,常常高歌吟咏,特别爱唱汉高祖的《大风歌》和荆轲的《易水歌》,慷慨激昂,形于辞色。
  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井勿幕与兄长井岳秀分家,分给井勿幕的蒲城县内义源永杂货铺破产,债主临门,无法应付。这个当时年仅十四岁的少东家,迫不得已就与井岳秀商量,由佣工康宝印陪同,赴四川重庆,去投靠曾受过他父亲周济的川东道道台张铎,之后在其资助下入重庆正蒙私塾读书年余,期间结识了当地革命青年杨庶堪、朱之洪、熊克武、但懋辛等。后闻孙中山在国外成立了反清的革命组织&兴中会&,同时四川有学生赴日本求学的消息,便不顾张铎的阻拦,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12月冒险随众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大成中学。求学期间,他一边读书,一边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组织的反对清王朝黑暗统治的斗争。
  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创建同盟会,井勿慕由陕西同乡康心孚介绍加入,后为孙中山所器重,&呼为后起之英&。但当他向孙中山提出要求回陕组织同盟会支部时,孙中山却说:&你这个十七岁的小孩,能办成这样大的事吗?&他慷慨陈词:&我虽年少,但我哥井岳秀在陕熟人颇多,可以通过我哥联络各界人士。&当时孙中山正想打开西北革命局面,见他态度坚决,又有陕西大军阀井岳秀为助,遂委任井勿慕为同盟会陕西支部长,回陕开辟工作。同年冬季,井勿慕带着孙中山给井岳秀的亲笔信,取道朝鲜及辽宁、河北、山西等省,途中视察各地情况和清廷虚实后,渡河回陕。
  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春,井勿慕在兄长井岳秀的支持下,奔走渭北各地,秘密活动,数月间就发展了同盟会员吴宝三、张拜云、郭希仁、李仲特、李桐轩、王子端、焦子静、师子敬、朱漱芳、尚天德、寇胜浮、常铭卿、柏筱余、严文轩、高又明、钱定三、谢镛、邹子良、马开臣、胡定伯等三十余人,当时张凤翙等军界人士则另行加入日知会,然后在在三原北极宫召开第一次同盟会会员全体会议,创建了同盟会陕西支部,奠定了同盟会在陕西活动的基础。会后,井勿慕又赴宜君、耀州(今耀县)等地,准备设立同盟会秘密机关。同年夏季,井勿幕二次赴日本。秋季,同盟会陕西分会在东京正式成立,到会二十余人,推白毓庚、杨铭源为正、副会长。12月井勿慕经朝鲜回国。这时同盟会陕西分会在学界、军界、刀侠、会党等各方面都迅速得到发展,井勿慕往来奔走于山西、河南、甘肃、四川各省,以联络当地同志,并推钱定三、胡景翼(笠僧)为运动新军的中坚干部。
  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2月,井勿幕经四川转赴东南数省,和黄兴、秋瑾、朱鐀等人联络,密谋革命事宜。同年9月下旬,他和李仲特、高又明等人在大雁塔秘密开会,讨论贯彻同盟会纲领。由于多数人不赞成&平均地权&,决议改为&土地国有&。定于农历9月9日去中部县(今黄陵县)祭黄帝陵山,激发全国同胞的民族精神,并推郭希仁、张翊初(赞元)起草祭文。会后,他和李仲特、焦子静、吴虚白等陕西十六人、四川七人、甘肃三人、山西三人、广东一人共二十余人都到黄陵,以祭轩辕黄帝为名,当场通过&驱除鞑虏,光复故物,扫除专制政体,建立共和国体&的奋斗纲领。不久,井勿幕第三次赴日本。
  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2月,井勿幕在东京参与创办《夏声》杂志,撰文宣传革命,他曾在《夏声》杂志第3期上发表了题为《二十世纪新思潮》一文,阐明&所谓共产主义,要其宗旨所归,在全废私有财产为人民全体共有财产。协力一致,从事生产,天下一家。&这是他首次公开对共产主义理解的简要介绍,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介绍给陕西知识界。
  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春,井勿幕奉同盟会总部令,回陕西组织起义,在泾阳柏氏花园开会二十余日,传达总部指示,制定在陕西起义计划。当年6月,他和邹子良、郭希仁、张云山、王荣镇等人集会于小雁塔,商讨起义事宜,7月9日又召集同盟会和会党负责人张伯英、钱定三、胡景翼、李仲三、邹子良、张云山、张聚庭、万炳南等三十余人,号称&三十六弟兄&,在西安大雁塔&歃血结盟&,共图大举,陕西大部分州县都有了同盟会组织,会员达一千多人。同年秋季,他和吴玉章、熊克武、但懋辛由上海赴香港,策划广州起义。
  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失败,井勿幕与总部诸人计议。他愤激地说:&吾党精英,损失殆尽。若不迅图急进,将来更不易举。长江方面,已有密报,于夏秋之间进行,吾等应由西北发难,收南北呼应之效。&在5月间回陕西,确定10月6日同时起义,陕西同盟会决定由新军在西安起义,渭北各县响应。决定之后,勿幕亲赴渭北布置,准备起义。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陕西各地纷纷欲动。10月22日,新军同志首先在西安反正,与清军激战三昼夜,在10月24日西安完全光复。同时同盟会会员胡景翼、胡定伯在耀州起义,富平哥老会首领向紫山率众光复富平,10月25日三原、商州(今商县)光复。此后陕西各县陆续光复。当年l0月下旬,陕西革命军司令部举行会议,仓促间推举了张凤翙为军事首领,但众人仍在暗中拥戴勿幕为大都督。井勿幕则在耀州派人转告他们,临时换主帅,只能是自己扰乱自己内部,制止了众人的企图,遂推定张凤翙为秦陇复汉军大统领,钱定三、万炳南为副统领,陕西军政府就此正式成立。10月27日,井勿幕由渭北赶回西安,10月31日陕西军政府委任井勿幕为北路宣慰安抚招讨使,当时井岳秀、胡景翼、曹世英、郑庠等人都在他的部下分任标统。陈树藩为东路节度使,负责指挥军事。11月1日在陕西新军中最有声望,与井勿幕志同道合的秦陇复汉军副统领钱定三,率学生四十余人赴潼关,指挥东路战事,途经渭南,结果被当地土豪韩秉堃组织的反动民团袭击杀害。噩耗传来,井勿幕恸哭失声,废寝忘食。从此张凤翙独揽新军大权,在反清胜利后逐渐脱离了民主革命。不久,山西革命党人景梅九、李岐山等于10月29日在河东起义。清军第三镇协统卢永祥率部由正太铁路入晋,太原失陷,景梅九、李岐山来陕求援。军政府复委井勿幕为河北安抚使,和陈树藩率井岳秀、严飞龙等部,由大庆关和夏阳渡河,支援山西民军,首克蒲、解、潞州,继克运城,三晋革命形势复振。但是,残清陕甘总督升允率甘肃汉回各军二十余营东下,号称甘军,连陷邻州(今彬县)、长武、沂阳(今千阳)、陇州(今陇县),围攻干州(今干县)、礼泉,侵入三水(今旬邑)、淳化。井勿幕命标统胡景翼率部于三水张洪塬,再次大败甘军。双方在乾、礼之间成相持局面,直至清帝退位为止。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之后,孙中山任命井勿幕为中央稽勋局副局长。井勿幕以陕西事务纠缠,辞职未往。3月,孙中山受袁世凯的要挟,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井勿幕亦本功成身退之义遣散所部,将包括兄长井岳秀所部在内的部下皆交付陈树藩改编,仅留敢死军一小部分,改为水利军,由杨仁天率领,屯垦于黄龙山。6月25日,改同盟会陕西分会为陕西支部,大家选举井勿幕为支部长,张凤翙为副支部长,彭仲翔、宋向辰、张云山等均为支部负责人。8月上旬同盟会陕西支部改组为国民党秦支部,井勿幕仍被选为支部长,办理党务。因张凤翙阻挠,又改选张凤翙为支部长,井勿幕与马凌甫为副支部长,郭希仁、宋伯鲁为干事,张云山为评议员。到了8月下旬,井勿幕被迫以筹办延长油矿为名赴南京,接着又赴上海,随章太炎学习古文。袁世凯政府则任命张凤翙为陕西都督。
  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袁世凯称帝,蔡锷在云南成立护国军,号召反袁,赴云南参加护国之役,先后任护国军第一梯团司令刘一峰部参谋和川滇护国联军总司令熊克武部参谋长。处前敌时,整饬军纪,士乐为用,军民相安,立功最多。
  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3月,袁世凯在全国声讨之下被迫撤消帝制,再称大总统,井勿幕又联合民党进步人士,以十九省公民的名义发表宣言,坚决反对袁世凯再称总统。井勿幕在《宣言》中尖锐指出:&袁逆不死,大祸不止。&同年6月袁世凯病死,陕西督军陈树藩竟然发唁电,称袁为&不兆之祖,共戴之尊&,陕西民党因此皆大愤。井勿幕乔装商贩,足穿麻鞋,身背卷烟,徒步回陕,转赴北京后和党人促成李根源为陕西省长。他亦应李根源的邀请,屈就关中道尹,以便共同对付新军阀陈树藩。当时井勿幕对禁烟、财政、教育各项大政设施皆提出多次建议,但扼于陈树藩的掣肘,未能实施。后来陈树藩对段祺瑞拉师生关系,依附&安福系&,加入督军团,以强力夺取了李根源的省长印信,井勿幕亦愤而辞职,结果被陈树藩软禁于西安,每日以篇籍自娱,暗中仍与渭北通声气。
  此时,驻扎在渭北的胡景翼、曹世英、高峻、耿直、郭坚等部和民党焦子静、刘允臣等,均密谋讨陈树藩,陈树藩则派旅长曾继贤率严锡龙团,进驻三原,拟接城防。胡景翼部补充营营长张义安、连长董振五、参谋邓宝珊等,感到形势紧迫,且有机可乘,当即率三百余人于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1月25日在三原起义,一举歼灭了曾继贤、严锡龙装备精良的数倍之敌。胡景翼由蒲城,曹世英由耀县驰赴三原,举起陕西靖国军旗帜,反段讨陈,连战获胜,攻至西安城郊。陈树藩屡战不利,惊惶万状,勾引刘镇华率镇嵩军入关相助。战事连年,互有胜负。到了9月,靖国军第四路司令胡景翼受骗,被陈树藩劫持后囚于西安。10月,叶荃率滇军第八军三千余人经四川、甘肃入陕,支援靖国军。先至凤翔、陇县。又有鄂军王安澜和川军吕超各部,即将到陕。时陕西靖国军共有六路司令,以於伯循(字诱人,笔名于右任)为总司令,声势复振。陈树藩大惧,一面向国务总理段祺瑞求援,同时因渭北靖国军将领多系井勿幕旧部,陈树藩商请井勿幕借调解之名,赴三原统驭靖国军,以抵制滇军。井勿幕佯装不允,而陈树藩邀请愈力。11月由西安赴三原,到后即被众推为靖国军总指挥。
  随后,井勿幕率岳维峻、董振五、邓宝珊等部赴凤翔慰劳滇军和靖国军第一路部队,有一天在第一路司令郭坚的宴席上,井勿幕指责郭坚所部纪律不佳,要求整顿。归途经扶风,为郭坚部下刘顺天营截击,未受损失。至兴平又遇陈树藩部投降的贾福堂营据城抗阻,井勿幕即命随行部队攻击福堂,数日未克。郭坚亦命驻兴平南仁堡的李栋才营策应。后郭坚发公函约井勿幕等于11月21日齐集南仁堡开会,商讨攻打兴平及进取西安计划。岳维峻、董振五等人都劝井勿幕不必前往,井勿幕亦同意。但他终无戒备之心,认为自己是靖国军总指挥,又和郭坚、李栋才是蒲城同乡,自己去可以把他们说服,把部队整顿好,再勿扰害人民,还是决定赴会。
  临行前,井勿幕给四川督军熊克武写信说:&很多人都反对我前往,以为有危险。其实,只要对革命有好处,我是不怕牺牲的。&随后,井勿幕只带护兵四人,自己坐轿车前往南仁堡,到了堡外,问门卫:&郭司令来了吗?&答:&没有。&李栋才即迎井勿幕进兴平堡。约上午10:00,郭坚的差弁李新生、任申娃、张昉等数十骑自北门进堡,伪言&郭司令来了。&井勿幕信以为真出迎,却不见郭,即折回。才进营部,那李新生突然自背后连发两枪,井勿幕当即倒地殒命,李栋才急割井勿幕的头颅带赴西安。井勿幕被地方军阀阴谋刺杀时,年仅三十岁。
  井勿幕牺牲后,尸身由随来的护兵安彦明用棉被包裹,背回泾阳。当时其所部的靖国军泾阳驻军团长田玉洁向陈树藩数次交涉,终于索回井勿幕的头颅,合上井勿幕的尸体临时草葬于蒲城。
  很快,陕西靖国军总司令於伯循立即将井勿幕生前事迹上报广州大元帅府,呈文中称井勿幕:&名家龙虎,关中凤鸾,奔走南北者十余年,经营蜀、秦者可百余战。慨虎口之久居,已乌头之早白。淮阴入汉,旋登上将之坛;士会渡河,胥慰吾人之望。武侯之指挥未定,君叔之志俱歼。于11月21日被刺于兴平之南仁堡,莫归先轸之元,空洒平陵之泪&&&。
  经国民党中央常委会决议,将井勿幕生平事迹宣付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立传,并由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再又由章炳麟撰《井勿幕墓志铭》。
  井思聪:(公元1944~今),安徽合肥人。著名现代物理学家。
  井思聪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毕业后在安徽大学物理系任教。
  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论物理专业读研究生。
  1981年获理学硕士学位后留校在近代物理系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1984年获得第四届郭沫若奖学金,1986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3年晋升为教授,1995年起担任理论物理博士生导师。
  井思聪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场论与粒子物理,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广义统计量子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多年来在国内外主要物理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井岩盾:(公元年),原名井延盾;山东东平人。著名现代作家。
  1938年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
  1940年到延安人民鲁迅艺术学院文学部学习,曾任部队文化委员、乡政府文书,抗战胜利后历任嫩江省白城子区区长,中共辽吉省委秘书,东北作家协会专业创作员,赴朝前线战地通讯员,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副主任,辽宁省《处女地》月刊编辑,北京中央电影局剧本创作所编剧。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井 莉:(公元1945~今),山东济南人。著名台湾影视演员。
  井莉在六岁时已开始在台湾拍戏,在台湾金陵高中就学时,曾获台北市美术比赛冠军。1966年赴香港签约邵氏电影公司成为基本演员。
  井莉的首部作品为《神剑震江湖》,改编于名作家金庸之小说《倚天屠龙记》;第二部作品《船》是她的成名作,是名作家琼瑶之作品。
  1969年,井莉荣获台湾金马奖最有希望女演员特别奖。
  井莉早期以文艺片为主,从演出楚原导演的古龙名著《流星蝴蝶剑》之后,则以扮演江湖红粉佳人为主。1980年外借独立制片公司。
  在邵氏影业公司的十七年间,井莉演过超过五十部电影,包括张彻执导的《刺马》与《马永贞》,楚原执导的《流星蝴蝶剑》及《天涯明月刀》都是当时受欢迎的电影。
  1970年井莉出嫁,为追求平淡生活而于八十年代初息影。
  井浚泓:(公元1968~今),女;祖籍河南舞阳井庄村,上海人。著名新加坡乒乓球运动员、主教练。
  父亲是一名技术人员,母亲则是上海的一名英文老师。家中还有一个弟弟。
  由于父母因&插乡&调到别省工作,所以井浚泓从小就由外婆和舅舅阿姨等亲人照顾,虽然外婆家很温馨,但是,没有父母在身边的童年,难免有点孤独。
  井浚泓可说是天赋异秉,井家并不是运动世家,但是,她在上海巨鹿路小学念书时,展现了超人的运动细胞,吸引了一名体育老师柯言新的注意。柯言新当时是中国培养乒乓员的著名教练,在他的慧眼栽培下,井浚泓尽现乒乓才华,在她十二岁那年被江苏省乒乓队看上,从此开始了刻苦的运动员生涯。
  1989年,井浚泓入选中国国家队。她以右手横板快攻结合弧圈打法,有着一手出色的转不转发球和一板致命的发球抢冲。技术全面,基本功扎实,对抗相持能力强。
  1991年底,井浚泓只身从中国到新加坡,1992年与新加坡前国手黎仕汉结婚,并在1994年获得新加坡公民权,开始披上新加坡的战袍。
  1993年5月,井浚泓首次代表新加坡队在哥德堡第四十二届世乒赛女单第三轮比赛中战胜卫冕冠军邓亚萍,一战成名。
  1996年,井浚泓代表新加坡队参加了亚特兰大奥运会。
  1997年,在地中海乒乓球锦标赛中,井浚泓获得女单亚军。
  2000年奥运会女单四强赛,井浚泓被中国选手李菊击败止步半决赛。在女单第三、第四名次赛中又不敌陈静,只差一步就能拿下奥运奖牌。国际乒联巡回赛瑞典站女双亚军,美国站、波兰站女双四强;5月,她代表新加坡复印通俱乐部参加了在江苏江阴举行的首届世界女子乒乓球俱乐部比赛。
  2001年,国际乒联巡回赛中国站,井浚泓获得女双亚军,丹麦站获得女单、女双四强;新德里英联邦运动会获得女团、女双(搭档李佳薇)夺冠。
  2002年,国际乒联巡回赛日本站,井浚泓获得女双冠军,韩国站女双亚军,卡塔尔站获得女单四强,总决赛获得女双四强。
  2003年,井浚泓进入世乒赛女双八强赛,在国际乒联巡回赛韩国站获得女双亚军,在日本站女双赛中进入四强;由此入选新加坡体育博物馆名人堂。
  2004年,国际乒联巡回赛希腊站、美国站、埃及站、韩国站,井浚泓皆获得双四强。在雅典奥运会上,井浚泓与李佳薇的女双组合备受看好,但却败给了韩国组合金璟娥/金福来,止步于十六强,遭到淘汰。在女单第三轮中,她以2:4不敌朝鲜的金英姬,无法打进十六强,止步于奥运会。
  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井浚泓正式退役,从此担任新加坡女子乒乓球队教练、主教练等职务。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埃及与中国时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