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直接看的网站能直接搜索网页快照的搜索引擎?就像这个(软件也行)

如果没有封锁,谷歌会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里成为第一吗?为什么?
提供一些报告,大家分析分析吧。这些报告里面涉及了搜索引擎的使用体验、选择集更换首选搜索引擎的原因,使用搜索引擎的场景、搜索内容的统计等关于搜索引擎方面的数据,还有关于中国整体网民的各种数据,包括年龄、学历、工作、收入、城乡差别、主要上网行为等,相信数据达人一定能分析出一些东西来吧。2013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研究报告2013年中国网民搜索行为研究报告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按投票排序
282 个回答
1、Google被 “不定期封锁” 的时间并不是2008年,而是2002年。在2002年之前,Google能够搜索到大部分信息——包括领导不想让你看到的,以及网页快照。2002年之后,Google开始间歇性抽风,以至于2002年后期达到基本不太能使用的程度——当然比起现在还是好多了——也就是说,自2002年开始,Google就一直处于非正常竞争环境下。2、我不否认百度 “更懂中国” ,包括早期赖以起家的 “搜索(非正版)MP3” 功能、以及更加直接的 “竞价排名” 。坦率地说百度依靠一些不那么正规的手法把自己的网站强制设为浏览器的默认首页(还记得当年的3721么?百度也这么做过)。在 “百度一下” 还没有那么深入人心的时候,使用软件直接篡改浏览器首页才是推广的王道之路,百度在这方面做得不错,从而获得了更大的市场份额。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Google的确 “不懂中国” ,Google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中国市场并不够重视,或者说拙于应对中国这样特殊的市场环境——这当然不完全是赞美。3、我认为Google未必会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里获得第一,但封锁Google的悲哀之一就在于我们永远也无法理直气壮地说出 “因为百度更懂中国,所以他堂堂正正地获得了胜利。”=============增补:有位朋友在回答中指出 :“我用搜索引擎,无论是百度、搜狗、必应、雅虎、谷歌……最多的就是搜域名,或者搜一下“马桶漏水怎么办”这种你们看起来很low的问题……在这种应用面前,尤其是中文环境下,真心没觉得谷歌比百度有什么 优势”我就顺手搜了一下这个问题。google的搜索结果第一屏:很好,百度贡献也很大,在Google第一条出现的就是百度知道里的非常精准的回答。不过百度的搜索结果第一屏是:所以,就算是这个问题,就算是在中国,就算是 “问题很low”(我不赞同这个形容法),你仍然觉得百度更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很多朋友指出自己通过百度搜索 “马桶漏水怎么办” 没有出现上述页面,我试验了一下,先用GOOGLE搜索 “马桶漏水怎么办” (我用safari,因此在地址栏直接搜索),然后直接在该页面地址栏输入百度地址,在百度页面上搜索“马桶漏水怎么办”,就可以出现我贴的页面。但如果我直接在新的页面上输入百度地址搜索“马桶漏水怎么办”,就只会在页头和页尾各出现三个推广结果,如下图:我还没试出没有推广的页面的方法。
用户为根据什么原因来选择搜索引擎?2006年的原因排序:1,搜索结果准确全面;2,用习惯了;3,搜索速度快。2013年的原因排序:1,用习惯了;2、3,搜索结果匹配度高,体验好;4,搜索速度比较快。2013年的原因排序:1,用习惯了;2、3,搜索结果匹配度高,体验好;4,搜索速度比较快。从这7年里,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排序变化——搜索体验不再是选择搜索引擎的首要原因,”用习惯了,懒得换“攀升第一,高达84%。记住这个排序变化,我们在之后会明白这是为什么。用户对百度和google的评价如何?2007年:对那些google和百度都使用的用户来说,google在搜索结果相关性、来源多样性、排序合理性上全面超过百度。唯一落后的因素是网站稳定性。2009年:google在各个搜索功能上的满意度总体高于百度,包括网页搜索、视频搜索和地图搜索,只有音乐搜索落后。百度何以在音乐搜索上领先?你猜。2011年,好评方面,google中选择“搜索结果匹配性较好”的占7.6%,而百度占7.1%。2011年,好评方面,google中选择“搜索结果匹配性较好”的占7.6%,而百度占7.1%。而在差评方面,差异就出现了。”垃圾信息比较多“和”搜索资料少“是google和百度的共有差评,其中在垃圾信息上,百度为44%,google为20.9%;内容提供总量上,百度为17.5%,google为28.6%。而而在差评方面,差异就出现了。”垃圾信息比较多“和”搜索资料少“是google和百度的共有差评,其中在垃圾信息上,百度为44%,google为20.9%;内容提供总量上,百度为17.5%,google为28.6%。而百度的另外四项差评较多的因素(结果旧、广告多、内容少、匹配差),全都直接影响人们找到理想的搜索结果。而导致人们对google进行差评的另两项原因,其一是google没有百度知道这样的功能,其二就是经常宕机,占25.3%。2012年,用户在选择搜索各个引擎时的首要原因中,2012年,用户在选择搜索各个引擎时的首要原因中,google的首要原因是:”搜索结果匹配度高“,其次是”可以有效地搜索到细分领域信息”。而百度的首要原因是”只是用习惯了,懒得换“。上面四项用户调查都显示同一个事实:google的搜索功能要好于百度,无论是7年前还是现在。搜索引擎首选率变化:虽然google的搜索功能更好,用户总是对google的搜索更满意,但google的首选率还是越来越低了(2011、12数据缺失)。从2006年的25%首选率,下降到2014年仅仅1.2%的首选率。有人可能要用msn和qq的故事来证明用户更满意的产品不会总是获胜。事实上我们去看看msn和qq的各种满意率调查就可以发现,在即时通讯软件里,msn的满意度从来都是中等偏低的,和google的高满意率恰好相反。有人可能要用msn和qq的故事来证明用户更满意的产品不会总是获胜。事实上我们去看看msn和qq的各种满意率调查就可以发现,在即时通讯软件里,msn的满意度从来都是中等偏低的,和google的高满意率恰好相反。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用户更满意的产品被淘汰了?到这里,我们可以回到一开始提到的排序变化问题——为什么”用习惯了“取代”更好的搜索结果“,成了用户选择搜索引擎的首要原因?答案很简单:选择google的用户,虽然因其优秀的搜索体验而有一定粘性,但当优秀的搜索体验被各种各样翻墙烦、网速慢、不知道碰到什么关键词就宕机的成本所抵消时,一大批google用户也只能转而选择百度,并说服自己:搜索体验也没什么重要的,百度也没差到不能用,用着用着也就习惯了吧。这无关所谓的”逼格“,无关什么”傲慢“,就是最简单的利益计算而已。如果完全没有封锁,google会不会成为中国搜索引擎的第一名?我也无法回答,现有数据不支持这样的研究。但我充分相信,如果没有封锁,中国的搜索引擎第一名会提供比其他品牌更好的搜索体验,而不是给用户提供”无可奈何下只好这么选择“和”用着用着就用出了习惯“。ps:数据来源:中国搜索引擎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来源CNNIC,被调查对象的人口特征为如下,google的使用者和其他引擎使用者虽然有差别,但也没那么大。不要在评论里让我看见什么”google使用者都是精英阶层“的字样了。
忍不住吐槽。有些逻辑真的挺奇怪的。比如说“我们是屌丝我们不用Google”。你们以为Google在美国的主要使用人群是什么?只拿Google搜科技文献搜怎么制造火箭吗?人家在美国的主要使用人群也有大妈大爷小朋友的好吗…最近搜索热门是万圣节怎么打扮好吗…感恩节人家也搜哪里打折比较多好吗…作业不会做人家也会搜“什么是三角函数”的好吗…哦可能确实不会去Google搜马桶漏水问题,比较常见的应该是去YouTube搜更换马桶的视频。不过…要看大家都在Google上搜索什么『高大上』搜索词,盯着
可以看一天的。解读一下日的热门搜索 49er 旧金山橄榄球队名Nina Pham 美国德州因照顾Ebola患者而自己感染Ebola的护士Giants 橄榄球队名Penelope Cruz 人家被评为世界上最性感的女人Bears 好像又是橄榄球?Eagle Schedule 反正体育相关就是了…Jamie Winston 又是体育…NY Giants 不懂体育…Jane the Virgin 一部美剧,片名叫『处女 Jane』(渣翻译)Bethany Mota 一个在Youtube上发美妆视频的美女,单曲发布哪里高大上了?哪里不接地气了?利益相关G厂员工,本贴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反映雇主观点。
在知乎这么久,第一次产生了非要打垮一个答案的功利想法。万重山高高在上的答案,等于明白无误地向世人宣示:1、中国网民不懂得区分优与劣。2、中国网民喜欢低劣的甚于优秀的。3、中国网民盛行反智主义。4、中国网民都是一群民粹。5、中国网民喜欢被劣质广告牵着鼻子走。尽管我很不喜欢百度,我决不是说百度就和低劣、反智、民粹、广告划上了等号,也不是说使用百度的网民都是这样,反而是万重山的答案自作聪明地将百度的成功归结于以上这些荒谬的原因,是他将Google与百度对立为精英小众和人民大众,于是百度的胜利,就变成了群众的胜利,这在网上是多么地政治正确啊。其他答案已经有太多的数据为证,Google根本就不是被他「妖魔化」的曲高和寡,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上至七八十岁的老头老太,下至三五岁的无知幼童,都在用它搜索各种家长里短、生活八卦,使它的市场占有率轻松超过50%,怎么到了中国,Google就成了精英才懂得用的稀罕工具?万重山的答案,把结果倒置为原因。在今天,Google遭到层层封锁和阉割,它看上去的确是只有一小部分「精英」在用了,你怎么可以把这样的结果,合理化为正常的市场竞争呢?在他的答案最后,他将Google的失败,归结于傲慢之罪。我认为这才是最大的傲慢,一种自甘堕落并沾沾自喜的傲慢。很遗憾,题主也许本来是想问一个纯粹的技术和商业上的比较问题,但有些事情超出了他的控制,也超出了我们每个人的控制。
写在最前面的话:请先看看下面这张图,各个国家访问量最高的网站:就这么个几乎在除了中国以外的地方都已经烂大街的网站,就连六七十岁的老头老太都知道都会用的网站,在中国竟然成了逼格和优越感的来源。如果你们想不通这是为什么,就回头看一看题目。就这么个几乎在除了中国以外的地方都已经烂大街的网站,就连六七十岁的老头老太都知道都会用的网站,在中国竟然成了逼格和优越感的来源。如果你们想不通这是为什么,就回头看一看题目。就回头再【看一看题目】,然后你再告诉我:谷歌这么难用,还要翻墙,经常网页打不开,明显就是为少部分网络高手和专业人士服务的,网络高手和IT人士不是互联网的主流,所以他们无法让谷歌获得成功。而且就算你告诉我谷歌好,可我不会翻墙,我爸妈也不会,我觉得大多数网民都不会,所以百度成功是因为更符合大部分人的需求,谷歌失败是必然的,因为会用它的只是少部分人。我写这个答案是为了反驳当时好几个高票回答“不管怎样谷歌都是超越不了百度”这个观点。所以我说“谷歌成为中国搜索市场第一不是没可能”。我想稍微有些逻辑的人都理解里面的逻辑关系。就像女排世锦赛,有人说中国队怎样也打不过美国,然后我说“中国队虽然排名低,但是想要战胜美国也不是没有可能。”然后我举了一些例子证明可能性的存在。于是你就盯着那句“不是没可能”说:“你这不是废话,就连我买彩票中奖也不是没有可能啊。”那我只能告诉你,麻烦去那些持有“不管怎样谷歌都是超越不了百度”观点的回答下面留言,去告诉他们“一切皆有可能!”P.S. 想在评论区讨论问题的,请理性讨论,就事论事。开口就是冷嘲热讽和喷人弱智的,麻烦反对+没有帮助然后关闭评论区。---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问题:可以看到这个问题并非在求证某个事实。个别答案在说:“你看就算谷歌退出中国之前,份额都是不如百度的。”这样的答案在我看来有些偏题了。显然这些答案背后的逻辑(在没有太多封锁的过去谷歌都不如百度,所以就算取消官方干预,将来也不会超过百度)是不完全严密的。引用一些来自艾瑞咨询的数据吧:07年:08年:09年:09年:从趋势上来看,在谷歌受到官方严重干预之前,营收份额是在逐步扩大的。当然百度也在扩大,不过谷歌扩大增长的速度要略快一些,08-09年尤其明显。从趋势上来看,在谷歌受到官方严重干预之前,营收份额是在逐步扩大的。当然百度也在扩大,不过谷歌扩大增长的速度要略快一些,08-09年尤其明显。所以倘若【假设不存在这样的干预】的话,我认为谷歌是有可能在搜索引擎市场营收方面超过百度的。当然很多答案也都提到谷歌进入中国很多年一直没有超越百度,不过在我看来百度并不拥有谷歌无法克服的技术壁垒。我个人认为由于公司业务重心的关心,所以谷歌在中文搜索本地化方面的确做的不如百度好。这也是谷歌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营收份额都不如百度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不仅仅是官方政策方面,包括这两家公司的决策,其他的搜索引擎公司(比如后来的360、搜狗甚至必应)等等方面也会有很大影响。但我依旧觉得,倘若取消来自官方的封锁和干预,谷歌要成为中国搜索市场第一,并非完全不可能。利益相关:谷歌员工。
作为一个不太懂技术的妹子,只从自己的使用角度来讲。在谷歌搜索任何品牌的名字,只要你输入的名字正确,一般第一个都是官网,就算输错了,只要不是太离谱,官网也会在非常靠前的位置。但如果是百度,那前三条基本都是广告。以前我曾经闲的无聊不止一次做过这种对比。看评论里有人说,百度要搜什么基本都能找到,这话说的也没错,但是鼠标滚轮滚好几次才能看到,和出现在搜索结果第一条的使用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我有个朋友之前搜一个一线城市最有名的三甲医院,谷歌出来第一个就是医院的官网,百度么。。。你也知道百度在医药方面的口碑,就呵呵了,夸张到整个第一页都没有搜索结果。我那朋友为这件事专门发了个微博吐槽百度,说从此以后再也不用了。很显然,我的朋友就属于谷歌在圆饼图中逐年增长的那一部分用户,直到最近,迫于无奈跟我一起加入到了边骂娘边用百度猛转鼠标滚轮的队伍当中。(忍了大半年,最近真的考虑购买付费稳定的vpn了,有好的推荐么大家?别打我。。。)--------------------我是答题的分割线-------------------------------还是答一下题主的问题,省的说我浪费网络流量。谷歌一直在份额上没有超过百度是事实,但是他的成长很迅速也是事实,所以你问有没有可能成为市场第一,我觉得还是有的,毕竟改变用户习惯说难很难,说不难,不也就在搜索一个三甲医院的那么几秒钟么。而且我身边这样的例子不是一个两个。另外,你看苹果的市场份额也不大啊。第一次答题,献给了我爱的大谷歌~羞涩的匿了~原来匿名不能评论别人的吗。。。T_T蠢哭。。。
其实蛮讨厌圣战的,这个 N 久前的回答不知为何突然被人翻了出来。 把评论和别人回复里提及的一些重要的点梳理下,更新一下这个回答。另外,我不算 Google 粉,GDG等任何活动都没参与过,出于合作关系到 Google 中国拜访过两次而已;同时我对百度也无恶感,在里面工作的朋友也不少,和他们目前也有合作。只说些自己作为多年用户的经验,追查了更多些资料,尽量客观的试图解释这个问题。期待有两司中的亲历者来更细致的解答。 审视完这个区间的数据,重新写下答案之前,我得承认之前确实低估了 hao123 和搜索结果前插入广告的效果了。首先,根据百度官方的说明(关于百度-百度大事记)04年12月,百度在艾瑞的报告中首次在搜索量上击败了 Google(33.1%比22.4%),然而同样是2014Q4的报告,网页搜索的用户量 Google 却仍然领先于百度(Google 43.3%,百度未披露),此时的 Google 还没有在中文本地化上做太多事情,主要靠基础的大国际化多语言支持。更少的用户产生更多的搜索量在这个领域并不正面。可以认为百度正式超过 Google 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早。 而04年12月的这个重大事件之前,还有一件对百度意义非凡的事情,那就是04年8月收购了国内最大的网址导航站 hao123,随后便迎来了05年的井喷。而06年百度的动作更大,智能比价、精准广告等使其营收获得了比05年更大跨度的提升。总的来说,直到06年4月 Google 正式入华之前,百度有6年的时间一直在中文搜索上耕耘,陆续发布了新闻、贴吧、知道等重要产品,并依靠 hao123 奠定了良好的开局,取得了绝对的优势。相比之下,04年初的 Google,在中国几乎没有营收,但发布了新闻简报的中文搜索。 所以也就没有打败 Google 一说,事实上一开始 Google 的营收就不如百度,百度最初的对手其实是雅虎。其次,Google 在未退出中国前,在市场占有率上处于劣势,但却在06年达到了21.7%,随后更是在09年底提升到了32.3%(同期百度是63.9%),这段期间百度的营收也在涨,只是增幅低于 Google。此时的 Google 在收录速度(从全网来说,内容可以更快被找到)、结果去重的差异化(给你真正的更多选择而不像百度往往给出大量雷同内容的不同爬虫垃圾站)、收录量(分配给低权重站点的抓取时间都挺长)、功能全面(这个对比一下高级搜索里的选项就知道)上是超出百度的。重视中文市场前后的明显对比其实足以说明很多问题。从这个增速而言,Google 确实有赢的可能。再看看这个增速期间,08到09,胡萝卜都曾经不能搜的 Google 小白会喜欢吗?网页快照大部分时候不能用的搜索引擎小白会喜欢么?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增速是不是被低估了?是不是还有些空间?Google 并不是一夜之间被撸而选择退出的,而是长期被搞不厌其烦的无奈。从和搜索功能并列的其他延展业务的角度来说,百度确实更懂中国,但Google 在这个角度上失分倒也不算严重。 主要是由于百度也舍不得在 robots.txt 上封了 Google 的流量,所以这贴吧知道百科三大块的内容 Google 上也能搜到,Google 问答上的内容百度倒是真心搜不出来。而到了 Android 兴起的今天,移动搜索的份额几乎天生就会绝大部分归属于 Google,这个不单纯是市场说了算的,要过 CTS/GMS 等认证,又想带上 Google 的 Logo,那绝对无法剃掉 Google Search,这个份额是百度很难涉及的。截至 Android 占据了移动市场近80%份额的今天,无论是现状份额还是未来潜力,Google 对百度来说,都已经足够产生威胁了。 此外,Apple 在 iOS 8.0.2 上的中文默认搜索引擎仍然是谷歌,并且在可选列表中没有百度。确实,百度做了很多“懂中国”的事情,比如收录速度整体偏慢,但至少抓新闻网站是很快的;再比如收录量虽然不如 Google 但结果去重条件放宽点那搜得到的页面也很多,甚至比 Google 多;更进一步的说,搜索结果顶上放广告这点,就让它在广告主眼里更受欢迎,因为转换效果好而且挖掘机技术哪家强光靠多花钱就能决定了。 而广告位置这个事也让百度一直被人诟病为整容医院、假药等虚假广告的帮凶。这些真的都能让小白更喜欢百度吗?我表示怀疑。小白更多是因为被人设了 hao123 而“依赖”上了百度,也因为无法分辨无缝植入搜索结果中的广告而为百度贡献收益。另一个方面,到今天为止,Google 依然是大部分技术人员心目中的最佳就业选择。 而狼厂么口碑显然是差了不止两个级别的。 呵呵,看到这句话以为这暴露我们技术人员的可笑却不肯承认的固执的偏好么?呵呵……这件事情,对于只有一个单行文本框,点下鼠标就展示二三十条内容的简单页面,核心技术含量几乎全深埋在数以万计的服务器背后跑着的那些算法里的搜索引擎领域来说,何其重要,何其关键。还是那句话,别的行业里,也许交互做好就能言必称“体验为王”,但在搜索领域,海量数据处理能力、即时性、处理时延、相关性、排重、反馈修正、时空地理上下文关联(即不同时间不同城市搜索同样词汇给出不同结果)等等的无数技术壁垒,才是“体验为王”的真正基石。而我们都知道,Google 是个技术型的公司,百度是个市场型的公司。所以,我更看好纯粹的市场竞争下,Google 不曾退出中国的话,其必将在搜索质量上持续获得高质用户及口碑,从而带动其营收逐渐追上百度。 但仍需要在运营上更接地气(如线下装机等),才有机会在中文搜索领域彻底击败百度,这个时间也许至少需要到2020年。最后要说的是,我此前回答里提到的百度不够开放这点在最近两年改变很大,在开放平台、合作生态构建、在 ArchSummit、QCon 等等技术会议分享等上的投入都很不少,真心赞一个。 而最近的葡语搜索、移动搜索上的持续发力,也让他们的股价半年增长了50%以上。 我无意贬低百度,能在本地化方面压制 Google 多年已经说明了其水准,但他在这道题里的假想对手的技术上的强大确实被大部分人低估了。附上区间数据变化:************* 一两年前的略带了些戾气的回答(也只是吐槽而已啦),可以不用往下看了 **************google的精准、实时、功能全面、索引总量都甩开百度几条街。他们还有Gmail、App enginee、Android、自动驾驶技术等等,百度有啥能向世界输出的产品?回复写得太长,索性放到这来,回复一下@钟云龙 的评论。 ======================= 我是分割线
================================先Sorry,前面展开来说的部分已经超出题意,腾讯强于百度这个结论也是建立在整体上,并非指腾讯soso能强于百度。 搜索市场上体验为王,一个是速度另外一个是质量。 Google进入中国后一直受限于审查的不确定性,注意“不确定性”这点是由于“有关部门”这个中国最强没有之一的部门引起的,并不是Google不愿意遵守中国法律。 正是由于这个不确定性,Google迟迟未作出将服务器放到中国的决策,使得Google在速度上一直输惨,05年进入中国后市场占有率有所回升(从13%到09年的36%),也大为改善了之前在中文处理上的很多缺陷,提升了中文搜索的质量。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上线前,就已经时不时不能正常访问了,特别是快照,就此一去不复还了。Google在中国的先天缺陷之一是谷歌和Google对于中国网民而言两者没有相关性导致无法记住,李开复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在07年底推进了的实施,挽回了不少劣势。当时提升的另外一个重点是对突发新闻事件的呈现速度,后来就有了实时搜索这个特性。从这个角度来说,Google中国团队并没有像eBay和雅虎那样受到了美国方面多得过份的制约(当然,肯定也有),如果能顺利发展下去,我相信目前的局面不会是这个样子。至于Google抢雅虎份额这事也很欢乐,因为根据02年达成的协议,雅虎中文当时已经在使用百度的搜索引擎来提供搜索服务了,当然雅虎各家都用过,时间都不算太长。之所以前面还提了Android等,主要想说明的是Google本质上是个IT技术公司,不像百度更多是个媒体公司。两者的差异决定了Google能在搜索上一直推陈出新,能在匹配精准度、收录速度、总量等等大幅超越百度,也能在其他领域有所成就。而百度却凭借“更懂中国”在自己的主战场上击溃对方。 比如两家都被CCTV给搞了,Google走了,百度送了一大笔钱给CCTV第二年春晚还被邀请到现场去了。很可惜,作为一个技术人,看到的是百度在技术领域追不上Google,整个IT行业无数人的体验都是Google的结果远超Baidu,但访问体验受制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很恶劣。个人也希望国人的产品能胜出,但作为一个技术人,确实有点不太能接受百度的这种“胜利”,这和淘宝战胜eBay是由于竞争对手自己犯错对于题意来说是两个概念的。 一声叹息。==================== 我是无耻的第二条分割线
=============================以上内容不代表我认为百度是一家糟糕的公司或者否定这公司里无数同行付出的努力,只是表达一个观点,在没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干预的前提下,百度目前还无法让我看到能在中国市场正面击退Google的能耐。百度在搜索质量不如Google的原因,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技术文档积累不够,以及由于资源关系不收集全球信息。 首先,从结果集上看,无论是不是搜技术资料,百度给你的结果往往数页只有十来篇真正有意义的文章,而Google则更准确。其次,Google的更新更加的实时,当初很多人抢腾讯微博邀请码,都是用Google不停的搜,邀请码一般在1分30秒内就会被用掉,但通常刷个20次左右你就能抢到一个。再次,Google有更多的搜索工具比如“一周内/一个月内/一年内”和“图文并茂”,最近还加了“所在地附近”,搜索结果还可以即时预览目标页面。另外,百度不收集过多英文资料,主要原因还是市场在国内较为小众而导致,自身难以杀出去也是痛点,而不是资源不足。UGC上知道和百科都确实是好产品,Google的当时的应对是和天涯、互动的合作,可惜队友不算给力,而且很快也就因为退出中国而没有下文了。我说明这点是想指出,36%已经能够证明谷歌中国的实力,他们真的挺强,也一直在积极应对百度已经在过去几年累积下来的优势,很大程度上这说明了中国团队在自主权、人员素质、对国情的了解等方面并不比百度逊色太多。退出中国是某些事情“知而不能为”,“知而不愿为”的无奈自然而然付出的代价。类似“国庆放假安排”这个是李彦宏被百度生态链外圈子所不齿的框计算下的产物。 框计算的巨大争议主要来自于百度利用这个东西对许多热门词汇在继百度知道之后又一次大幅截留经行的流量,争议一方是受益的生态链以及体验提升的网民,另一方则是因此被迫陷入不公平竞争的行业老二老三们。但必须承认,作为个人立场或是运营角度来说,这真是个很帅的主意,如果不套上“框计算”这个框人的词的话我会更有好感。 公平一点的比较可以查“上海天气预报”,谷歌也有类似的策略,但没有将营销套入搜索的类似框计算的策略。还有一点更不可忽视的,如果不是由于Google退出中国,目前的移动搜索、地图等市场,百度是完败的,要知道Android和IOS默认都是用的Google。百度的技术也一直在进步,作为一个搜索引擎公司,其技术积累深度和多年的经验应当是让人敬畏的,然而IT圈子里的同学们往往不是这么看待。这种心态在我看来是一种怒其不争,没能看到百度在技术圈内作出足够的贡献(Google/Facebook等都有大量论文、分享、开源项目),其技术上的进步对社区的分享和贡献等都不足以匹配其领袖地位,反而是将相当多的精力花费在营销、黑箱这些事情上。BAT三家里,阿里系是最早开始大量反馈社区的尤其是nginx和mysql,腾讯在dog日事件后开放平台和在大讲堂泄漏事件后开放并开始以更积极的姿态开放,相比之下百度要更封闭和保守一些。
没有封锁的话百度比低端用户的体验也比不过Google。别总拿低端用户说事儿,大众又不是都傻逼,挂一脸竞价排名冒充人民需要,麻痹的唬谁呢。
如果问题假设现在发生,那么答案是不会。如果问题假设发生在十二年前或四年前,那么,答案的最大影响因素是Google愿意多迎合中国市场(在产品/技术/市场/管理/和各种理念上改变自己)。从不迎合到极迎合,所获市场份额可能会从2x%~5x%。就我个人对Google风格的判断,大概率的结果是3x%。上述前提下,问题的答案是:不能说没可能,但真不大。
时间线上看到这个一千多票的答案()实在感觉怪怪的。如果没有封锁,谷歌会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里成为第一吗?我认为会的。前提是在百度的无赖德行亘古不变的情况下,谷歌在中国一定会像在其他国家那样成为市场第一的。其实,中国网民真的用搜索引擎吗?我一直有这个疑问。就拿万重山在他答案里提到的那些用户群来说吧。其实在汉语和英文键盘这两个东西之间,始终有个隔阂(年纪越大越明显)。他们上网的 routine 很固定——以点击为主,几乎不愿打字。用新浪或者什么山寨门户网站做首页,想看天气就去点「天气」,想看股票就去点「今日股市」,想逛淘宝直接点朋友推荐的链接。你可能很难想像他们的上网习惯——你可以长篇累牍地打字、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你却没想过那些「沉默的大多数」,究竟是真的因为不知道说什么而老实地沉默着,还是根本不知道 routine 外的世界。其实在国外,也有很多人不懂得用搜索引擎——不是说他们不会用,而是他们有问题想问的时候,想破头也没想到要去用搜索引擎。他们会选择 phone a friend,甚至在英国 118 118(付费短信查询)的广告仍然活跃着(当然主要还是在广播电台)。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就是,其实不管国内国外,上网的人很多,没有使用搜索引擎意识的人,其实比你想像的要多。所以,我觉得很可笑的是——既然有用搜索引擎的意识,已经强过不少人了,却自豪地去用一个劣迹斑斑毫无可信度的产品。你可以说谷歌现在很不方便用,但实在不是因为它对你的逼格有要求。现在知道使用搜索引擎的人,在解封之后,一定会转向谷歌,转向更好的产品。
不同于各种中立观点,我认为Google毫无疑问的会成为第一。我不同意任何”Google仅仅有可能成为第一“之类模棱两可的结论。目前争论的来源在于——当知乎上的大部分非技术背景的大V谈论Google的时候,谈论的仅仅是:可是实际上,Google是:如果没有封锁,光是Google Service都已经足以在在移动端铺满地盘,百度在这方面连最基本竞争力都没有——几年前那个改个Android内置搜索引擎之类的就放出来的所谓”百度手机系统“,早已做过类似尝试了。给出几个关键词——Google Service,Google Drive,Chrome,Gmail, Android默认搜索引擎、Google Map……还没反应过来我想说什么的,现在也应该反应过来了,实在没有必要长篇大论。最后补一句,如果从02年开始到现在,没有对Google的封锁,没有政治倾向,没有百度起步时候一连串的对同行的下作手段,百度连必应都未必比得过。
绝对会的,不止是搜索引擎市场成为第一,各行各业甚至是整个互联网产业都会和现在不一样。至于为什么的话,这个问题有点奇怪,因为人家本来就是世界第一好用的搜索引擎,按照道理来说,世界第一好用工具类产品放在哪里都是世界第一,可能会因为价格消费水平的关系而产生变化,但不会因为本地化的关系导致排名落后。比如WinRAR比如Photoshop比如Adobe Reader ,同类工具类软件国内多的是,但在能用的情况下面也没什么人会去换。之前有个高票答案说「小部分人用Google的优越感不足以支撑其商业上的成功」我也是醉了。没有封锁的话,百度根本就做不到现在的规模好不好。假设另外一个平行时空里面大家用国产奶粉的价格能买到进口奶粉,哪个投资人会投钱给三鹿这种企业让它做大?别觉得hao123病毒一样的绑架几个人的浏览器就是抓住客户了,这个回答自己也说「大多数用户根本不关心技术,只关注哪个真正方便好用」。这话道理很对,但是居然用来论证没用封锁的情况下百度比较好用我实在是理解不了。真心不认为在没有封锁的情况,有人会觉得其他几个搜索引擎会比Google好用。你就算再暴力劫持,你劫持得了多少电脑?同样不懂技术的用户,手机总要买吧。智能手机不管是IOS还是安卓系统,从Palm系统开始默认的搜索引擎就是Google,没有人为捣乱的话,大多数人第一个接触的也应该是Google,国内用户数早就蹭蹭的上去了。即使再电脑白痴,用户也不是傻子,百度搜索不靠谱的细节多了去了,两厢一比较,脑子坏了他去把搜索引擎手工改成百度。Google其他的邮件服务、网盘服务、图床服务、移动办公、地图服务都是差不多的道理。其他网站和服务也同理。比如Youtube是高清画质,广告时间5秒可以跳过,没有水印,所有智能手机内置客户端一键分享。优酷渣画质,不支持高清分辨率,上传高清视频自动压成低清,广告时间30-60秒,不能跳过,有时候当中还要插广告,乱加logo,手机上使用需要从新装客户端。你用哪个。。。
谢邀谷歌和百度都是综合型公司。搜索市场份额是这类公司综合实力的体现。谷歌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能霸占搜索市场第一的位置靠的就是综合覆盖。不仅仅是常规搜索,更有视频类的youtube(谷歌的子公司),谷歌翻译,地图等等都是全方位综合服务的。搜索引擎的竞争,比的是综合能力。在这方面,百度也一直在拓展自己的触角,比方百度视频,贴吧等等。百度的本土化从现在来看是很成功的,但是百度服务的立体化,综合化从横向对比来说在国内也不能算的上是成功。比如视频领域,百度的份额就大幅度的落后于优酷。但是优酷在视频领域,与youtube的差距依旧很大。可以想见的是,一旦我国开放封锁,引入的绝不可能是一个单独的谷歌,单独的谷歌并没有太强的优势。但是一个综合的“谷歌系统”,绝对是远远超过现阶段的百度的。可以想见的是百度在中国的搜索引擎的占比一定会大幅度的下降。作为一个用户来说,对这样的情况一定是喜闻乐见的。竞争才能带来更好的服务和体验。要是Facebook,youtube和twitter都能随之一起入华,相信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我们在微博,百度和优酷上面看到的低质量广告会越来越少。
早上被 的专栏链接引到这里,原来是这个问题,以前就看万重山的答案高高在上,我在想,这不是反智是什么?在政治历史的问题上,知乎来个反智暂且还能理解(但不接受),但是在互联网搜索这种“知乎基因”问题上,居然能顶上来这么一个逻辑混乱的回答,无语了。又是万能的 啊。很简单,Google的搜索体验远超百度。到现在为止,不管封锁多厉害,我都坚持用Google。百度并不差,也不傻逼,但你要非要和Google比,就差一点了,不承认不行。并且承认了,对技术进步也是有好处的。“没节操,少创新……没错,但这跟我有蛋关系?”一个不在乎节操和创新的人,居然这么理直气壮,在知乎上还能被众人欢呼,我只能说,知乎终于不再是贵国的特区了,是人民群众了。
在PC端不会,但在移动端会,至少也是和百度不上上下。因为安卓系统。可惜没有如果。
说的马桶漏水怎么办:
这事其实很简单,谷歌不是只在中国遇到了对手。与其分析和臆断,到不如跳出现有的思维模式,放眼全世界进行类比。在有比较大的自主搜索引擎的国家,例如俄罗斯的yandex,韩国的naver,日本的yahoo(虽然不是日本品牌但是在日本的运营相对独立),谷歌并没占到优势诚然,这没法说明一切,但至少提供了一个证据:在遭遇本土强敌时,谷歌很难像有些人以为的那样,赢得那么容易这些国家的网民素质没比中国更差对于互联网的管制力度也没比中国更强因为其实这无关素质,也无关管制这有关语言文化,风俗习惯,民族感情,以及很多与技术较远的东西作为一个做产品国际化工作的人,我实在深深感受到了,本地化是多么重要又多么难以跨越的鸿沟NB如苹果,也会翻译出一个令中国人哭笑不得的slogan,不是么?
知乎的有些用户总有一种错觉:我就是中国网民的典型,我就是正态曲线最中间那部分。
会!会!会!Google刚开始进入中国的时候就以“能搜索到不少被净化了的网页”著称,当然这只是刚开始的时候,后来不多久,就开始遭遇频繁的“链接被重置”,比如你搜索一个字“江”,那么链接是会被重置的,你搜索一个“温”,链接还是会被重置,这样的遭遇使用户体验大大降低。这是2006年以前。这也是为什么李开复先生支持下的谷歌中国购买,并启用“根据当地法律法规,部分搜索结果未显示”的原因。时间回到2003年,当时我第一次使用搜索引擎。如果从那时起,没有网络封锁,起码Google的用户体验不会因为频繁的“链接被重置”而降低,市场份额肯定不会只有30%左右。
很简单,我们可以横向比较一下。google不占第一的国家还是有几个的,比如俄国和日本,他们显然都没有墙。原因很简单,就是语言障碍,还有习惯性,这些引擎都比google早发力。在国内进行比较,百度以外,其他浏览引擎,也不能说没有,加起来也有不少。然后,搜索引擎这东西是马太效应,大者恒大。在中国,百度谷歌是几乎同时发力的。所以在百度给谷歌打小报告前,百度有机会,但是比较危险。可能会类似腾讯,通过一些贴吧之类的方法得到足够大的市场,但是会在20%以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度快照 的文章

 

随机推荐